开题报告是正式开展研究工作前的一次重要总结和规划,决定了后续研究的方向和效果。撰写开题报告时,有时候我们对其中的某些环节和表达方式感到迷茫,不妨阅读一些优秀的开题报告范文来提升自己的写作思路和能力。
社会实践。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如果一个人对体育活动感兴趣,他就会积极参加,热心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充分的情绪体验,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
在体育课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还有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每到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总会找出种种借口向老师请假不上课或根本不到课堂上课。但如果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有了兴趣,他们就会把学习与体育锻炼作为自身的需要,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克服主观困难,以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为广大体育教师寻找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提供参考,同时对于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调动学生在体育课或体育活动中的积极主动性具有一定的意义。
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苏梅青,卢勤浅谈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4(35)。
[4]谢月芳关于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
[5]顾久贤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j]机械职业教育4年第4期。
[6]丁文武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网博雅刊第二期。
[8]浅议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11学校体育网(理论研究)。
[10]王天惠体育兴趣的培养与激发[j]济宁师专学报,6:5。
[11]杨宁宏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青海教育4年第1-期。
[1]卫洪斌体育课激趣体会[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4,4(18):9-98。
[13]杨国红体育兴趣与培养[j]理论观察4,5。
[14]叶钢体育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陕西教育5,1。
[15]尚立文鼓励性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妙用[j]青海教育4年第1-期。
四、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
就目前来看,国内外研究此课题的很多,如:美国心理学家戴克提出的三大定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明确提出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这一理论对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很有价值。在日本,学校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从组织教法和安排上,越来越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在美国和北欧一些国家的体育课以学生为主,尽情发挥学生好动的天性激发课堂气氛,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这些国家的体育课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重课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体育锻炼。
现在国内对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和体育兴趣的培养相关的研究很多,如:谢月芳在《关于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中分析了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她认为中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有自身和外部两方面的原因。而关于体育兴趣培养的研究比较多比较杂。
五、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从中学体育教学实际出发,提出对于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的较新观点,以便为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推动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中学生体育兴趣的现状;。
2.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
3.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对策。
需重点研究的是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及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并积极主动的去参与体育活动。
1.查阅相关文献,要求图书馆对我们开放。
2.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要求学校机房对我们开放,给予我们足够的时间。
七、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期限为五个月左右,20xx年1月开题,20xx年5月结题。研究进度分为查阅指导教师指定及其它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分析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资料整理、最后成文四个阶段。
20xx年1月查阅文献资料阶段。
20xx年2月分析文献资料、实地考察阶段。
20xx年3月—4月资料整理阶段。
20xx年5月最后成文阶段。
(1)我国中学素质体育教学相关概念的界定;(2)对我国中学素质体育教学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进行详细阐述;(3)引出中国体育课程改革这一当前素质体育教学下重要改革政策,并利用mosston教学光谱,分析当前我国中学体育教学课与体育课程改革的差距,并提出相关建议予以解决。
2.3研究的难点。
(1)查阅中外文献对中国城市素质体育教学的现状及问题进行详述;。
(2)利用图像分析法,在mosston教学光谱的参照下,具体对50节中学体育教学观摩课进行分析,分析得出的结论与当前体育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进行对照,从而找到当前我国中学素质体育教学与体育课程改革之间的出入,并提出个人解决方案。
2.4研究思路。
2.5研究方法。
2.5.1文献资料法。
2.5.2逻辑分析法。
将中国城市小学素质体育教学的相关定义进行层次分级,分别为素质体育教学、素质教学、体育教学、素质体育;录像分析法中分析教师的教解与学生的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并同mosston教学光谱中的教学模式相对应时也需要采用逻辑分析法。
2.5.3专家访谈法。
为了了解我国中学素质体育教学的发展脉络及近况和相关定义,笔者将访问。
学校体育、体育教学等方面的专家,包括天津体院的李树怡教授、王慧琳教授、及导师何敬恩博士等。
2.5.4录像分析法。
重要的作用。笔者力求用严谨求实的态度,认真分析我国中学体育教学开展情况。
3、研究基础:与本研究有关的研究工作积累或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
笔者正在参与的是国际体育科学与体育教学理事会旗下的国际比较体育协会所做《全球素质体育教学发展研究》大中华地区的研究工作,将于明年3月截稿。研究主要从素质体育教学的以下四部分开展(1)解释当前发展状况。(2)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以及合作计划。(3)用相关的传统体育和体育习惯已达到运动活跃人生。(4)性别平等问题&宗教文化&政策发展。从201月参与以来,笔者已掌握了相当部分关于中国素质体育教学的相关资料,我国中学素质体育教学作为科研的一部分,很具有代表意义。对论文的撰写可以更好的为科研项目服务,同时科研项目的进行,也能为论文的撰写提供更多资料。
4、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及应用价值。
4.1研究创新。
针对目前我国中学素质体育教学开展的情况,在国家体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运用mosston教学光谱原理,分别对我国中学体育观摩课进行录像分析法,分析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总结其特征并与mosston教学光谱中相应的教学模式相对应,最后提出个人建议,找出能符合当今中国体育学改革的最好的教学模式。
4.2应用价值。
在中国素质教育改革的当下,我国素质体育教学水平还出于刚起步和探索阶段,
当中会出现许多问题和困难,即使经过了10年的体育课程改革,目前仍不能达到课改中所要求的效果。本文引用mosston教学光谱,对体育课进行评价,从而为当下的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一个新的体育课评价模式,并找出符合体育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为我国中学素质体育教学的发展出谋划策。
5、研究计划及预期结果。
5.1研究计划。
年01月―2011年06月查阅相关文献,撰写开题报告,开题。
2011年07月―2011年09月在继续查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根据研究情况归纳文献资料,着手撰写文章第一、二章。
2011年10月―2011年12月进行专家访谈和录像分析50节中国中学体育教学观摩课,完成论文的重点和难点部分。
1月―203月完成论文的初稿。
年4月―2012年5月修改、完善定稿,论文答辩。
5.2预期结果。
通过《素质体育教学理念下对我国中学体育课的研究分析――以年中学体育教学观摩课为例》,为素质体育教学在我国的开展提供建议和依据,以期为体育课程提供新的评价机制,从而符合现阶段的课程改革要求。
主要参考文献:
[2]丁锋.素质体育内涵刍议[j].北京邮电学院学报,2003.12(5)。
[3]王宏丽.学校体育如何贯彻素质教育[j].新课程《教师版》,2007.8。
[5]孔国强,n与教学光谱[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2。
[6]郑柏武.对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学的探索[j].龙岩师专学报,.6(3)。
[7]周俊平.“健康第一”与学校体育[j].体育学刊,2002.3。
国外对素质体育教学(qpes)的研究是3月在非洲贝林共和国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导的(unesco)国际素质体育教学峰会上正式开始的,其理论基础是上世纪30年代提出的技能教学和80年代提出的理解式教学以及随后由美国教育家摩丝登(mosston)研发的教学光谱。现实依据是全球经济的迅猛增长,使人类生活形式改善的同时,也出现了与健康相关的众多疾病,尤其是学生的体质明显下降。
因此体育教学必须由传统体育教学向素质体育教学方向转变,从而增强学生体质。这次会议确立了素质体育教学的研究框架,包括对素质体育教学的定义、内容和研究进程等。现阶段运作情况主要是将素质体育的理论系统化,并与各国的体育教学情况结合起来,分析体育教学出现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用素质体育教学的理论体系加以解决,提升体育教学效果。国际体育科学与体育教育理事会(icsspe)旗下的国际比较体育协会(iscpes)承担此项研究、公布及出版。20xx年6月8-xx号在华东师范大学承办的国际比较体育协会峰会上,各国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对素质体育教学在本国开展情况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引发了新的研究热潮。
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快速改善,特别是大批农村人口转往城市,由当初的体力劳动者转为脑力劳动者,交通的便捷及营养的充分补充,人民日益远离能促进健康的体育活动。心脏病、高血压以及肥胖等成为了普遍疾病,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国学生体质健康下降明显,据全国体质健康调查显示,从1992年到间中国学生的肥胖发病率由增加到。
统计显示,由于缺乏体育锻炼,从1985到,中国7-18岁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每况愈下。与身体素质有关的耐力素质、柔韧素质、速度素质、爆发力素质、力量素质等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为了扭转中国学生体质日益下降的趋势,中国必须实施素质体育教学。自开始,中国开始进行的体育教学改革,目的是使学校体育教学符合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并且使体育课的目标、出发点、内容、机制、管理水平等发生相应的变化。改革首先从体育课程开始,其目的是采用新的综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
研究目的。
本文通过对素质体育教学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并对我国中学素质体育教学现状的分析,总结其出现的众多的问题,最后在体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利用mosston教学光谱,通过录像法分析50节中学体育教学观摩课,总结现阶段中学体育教学课中的教学模式、教学要求、教学目标、教学目的等与当前课改之间的差距,并提出个人解决意见。
研究意义。
通过对利用mosston教学光谱的原理分析中学体育观摩课,并与当前中国体育课程教学要求进行比较研究,这对中国素质体育教学的发展,以及中学体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本文力求科学严谨,从而对中学素质体育教学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2.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研究的重点。
(1)我国中学素质体育教学相关概念的界定;(2)对我国中学素质体育教学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进行详细阐述;(3)引出中国体育课程改革这一当前素质体育教学下重要改革政策,并利用mosston教学光谱,分析当前我国中学体育教学课与体育课程改革的差距,并提出相关建议予以解决。
研究的难点。
(1)查阅中外文献对中国城市素质体育教学的现状及问题进行详述;。
(2)利用图像分析法,在mosston教学光谱的参照下,具体对50节2010年中学体育教学观摩课进行分析,分析得出的结论与当前体育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进行对照,从而找到当前我国中学素质体育教学与体育课程改革之间的出入,并提出个人解决方案。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国外对素质体育教学(qpes)的研究是3月在非洲贝林共和国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导的(unesco)国际素质体育教学峰会上正式开始的,其理论基础是上世纪30年代提出的技能教学和80年代提出的理解式教学以及随后由美国教育家摩丝登(mosston)研发的教学光谱。现实依据是全球经济的迅猛增长,使人类生活形式改善的同时,也出现了与健康相关的众多疾病,尤其是学生的体质明显下降。
因此体育教学必须由传统体育教学向素质体育教学方向转变,从而增强学生体质。这次会议确立了素质体育教学的研究框架,包括对素质体育教学的定义、内容和研究进程等。现阶段运作情况主要是将素质体育的理论系统化,并与各国的体育教学情况结合起来,分析体育教学出现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用素质体育教学的理论体系加以解决,提升体育教学效果。国际体育科学与体育教育理事会(icsspe)旗下的国际比较体育协会(iscpes)承担此项研究、公布及出版。20xx年6月8-xx号在华东师范大学承办的国际比较体育协会峰会上,各国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对素质体育教学在本国开展情况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引发了新的研究热潮。
1.2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快速改善,特别是大批农村人口转往城市,由当初的体力劳动者转为脑力劳动者,交通的便捷及营养的充分补充,人民日益远离能促进健康的体育活动。心脏病、高血压以及肥胖等成为了普遍疾病,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国学生体质健康下降明显,据全国体质健康调查显示,从1992年到间中国学生的肥胖发病率由2.1%增加到18.8%。
统计显示,由于缺乏体育锻炼,从1985到,中国7-18岁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每况愈下。与身体素质有关的耐力素质、柔韧素质、速度素质、爆发力素质、力量素质等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为了扭转中国学生体质日益下降的趋势,中国必须实施素质体育教学。自开始,中国开始进行的体育教学改革,目的是使学校体育教学符合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并且使体育课的目标、出发点、内容、机制、管理水平等发生相应的变化。改革首先从体育课程开始,其目的是采用新的综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
1.3研究目的。
本文通过对素质体育教学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并对我国中学素质体育教学现状的分析,总结其出现的众多的问题,最后在体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利用mosston教学光谱,通过录像法分析50节中学体育教学观摩课,总结现阶段中学体育教学课中的教学模式、教学要求、教学目标、教学目的等与当前课改之间的差距,并提出个人解决意见。
1.4研究意义。
通过对利用mosston教学光谱的原理分析中学体育观摩课,并与当前中国体育课程教学要求进行比较研究,这对中国素质体育教学的发展,以及中学体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本文力求科学严谨,从而对中学素质体育教学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2.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2.1研究的重点。
(1)我国中学素质体育教学相关概念的界定;(2)对我国中学素质体育教学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进行详细阐述;(3)引出中国体育课程改革这一当前素质体育教学下重要改革政策,并利用mosston教学光谱,分析当前我国中学体育教学课与体育课程改革的差距,并提出相关建议予以解决。
2.2研究的难点。
(1)查阅中外文献对中国城市素质体育教学的现状及问题进行详述;。
(2)利用图像分析法,在mosston教学光谱的参照下,具体对50节2010年中学体育教学观摩课进行分析,分析得出的结论与当前体育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进行对照,从而找到当前我国中学素质体育教学与体育课程改革之间的出入,并提出个人解决方案。
2.3研究方法。
2.3.1文献资料法。
2.3.2逻辑分析法。
将中国城市小学素质体育教学的相关定义进行层次分级,分别为素质体育教学、素质教学、体育教学、素质体育;录像分析法中分析教师的教解与学生的`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并同mosston教学光谱中的教学模式相对应时也需要采用逻辑分析法。
3、研究基础:与本研究有关的研究工作积累或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
笔者正在参与的是国际体育科学与体育教学理事会旗下的国际比较体育协会所做《全球素质体育教学发展研究》大中华地区的研究工作,将于明年3月截稿。研究主要从素质体育教学的以下四部分开展:
(1)解释当前发展状况。
(2)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以及合作计划。
(3)用相关的传统体育和体育习惯已达到运动活跃人生。
(4)性别平等问题。从20xx年1月参与以来,笔者已掌握了相当部分关于中国素质体育教学的相关资料,我国中学素质体育教学作为科研的一部分,很具有代表意义。对论文的撰写可以更好的为科研项目服务,同时科研项目的进行,也能为论文的撰写提供更多资料。
4、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及应用价值。
4.1研究创新。
针对目前我国中学素质体育教学开展的情况,在国家体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运用mosston教学光谱原理,分别对我国中学体育观摩课进行录像分析法,分析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总结其特征并与mosston教学光谱中相应的教学模式相对应,最后提出个人建议,找出能符合当今中国体育学改革的最好的教学模式。
4.2应用价值。
在中国素质教育改革的当下,我国素质体育教学水平还出于刚起步和探索阶段,当中会出现许多问题和困难,即使经过了10年的体育课程改革,目前仍不能达到课改中所要求的效果。本文引用mosston教学光谱,对体育课进行评价,从而为当下的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一个新的体育课评价模式,并找出符合体育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为我国中学素质体育教学的发展出谋划策。
研究现状: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但是乒乓球运动普及的并不是很好。目前,我国乒乓球运动发展迅速,但是在一些地方其发展还不是很好。这些地方有着共同的特点:乒乓球运动参与者少、乒乓球器材短缺、乒乓球运动不规范、在其运动上显现出很多的弱点及错误。根据我国的国情,我们认为社区型体育健身应成为我国体育运动的主体,体育健身中乒乓球运动有时我们不可或缺的一个运动项目。后奥运时代已经来临,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和“花钱买健康”理念的建立,高唐县的乒乓球运动也在迅速发展。
研究意义:
虽然国内外基于乒乓球运动展开了多层次性研究,并取得了诸多成果,但是学者或是站在全国的角度,或是重点考察大城市的乒乓球运动的开展,很少关注小城市乒乓球运动开展状况,因此有必要对中小城市的乒乓球运动的开展状况做深入的了解,既可以为当地体育主管部门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又可以丰富我国乒乓球研究的内容。通过对以往研究文献的梳理,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明鉴后继研究的方向,对高唐县乒乓球运动参加居民的年龄、性别、动机、运动场所、消费及运动损伤等方面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主管部门制定政策和制度,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重点和难点:
问卷的发放、回收及以后的数理统计和分析。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
研究步骤:
预期结果:
论文主要内容(提纲):
1.前言。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高唐县乒乓球运动普及程度。
3.2参加乒乓球运动的居民的特征分析。
3.3居民参加乒乓球运动的行为特征分析。
3.4居民对乒乓球运动的看法。
3.5与济南、青岛较大城市的比较。
4.结论与建议。
进度安排:
2、20**年1月查阅文献资料,整理问卷。
3、20**年2月发放、回收调查问卷,并做整理。
4、20**年3月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完成初稿。
5、20**年4月对论文进行反复修改,完成终稿。
6、20**年5月初准备答辩。
参考资料:
[4]李友林。从体育市场探析乒乓球市场的构造[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郑淑梅。我国部分省市高校乒乓球运动开展状况的比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孟宪君。大众流行健身理论与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指导教师意见:
(签章)。
**年**月**日。
2.研究领域。
壁挂式音响设计研究领域包括:产品设计(如产品造型设计、产品语义、人机工程学、工程结构学、材料),工业制造,电子信息工程等。
3.论文(设计)工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通过对“壁挂式音响设计”这一课题的设计和设计论文的撰写,可以更好地了解与认识壁挂式音响的潜在市场及音响的发展情况,深化对工业设计学科理论知识(如人性化设计的原则与意义、材料学的运用、美学知识等)和设计方法学习的同时,熟练掌握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更好地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并提高各种绘图软件的运用能力。学会用艺术的发散创造性思维和技术逻辑思维集合考虑产品设计问题,为以后的设计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个性、独立、品位、释放自我与回归自然——如今摩托车正日益成为都市人休闲娱乐与享受生活的精神图腾。然而,踏板摩托车就能与时尚、旅游、运动、休闲很好融合,它是一种非常适合城市代步的交通工具。当然,作为用户日常出行的好“伴侣”,我们也对它寄予了更多的诉求:时尚、靓丽的外观,全面且实用的功能,灵巧、轻便的操控特性等。因此,踏板摩托车是消费者广泛需要的产品,它潜在市场的广阔,独特的踏板摩托车设计不但能很好地满足消费者心理,也可能创造出广阔的市场前景。
4.目前研究的概况和发展趋势。
目前踏板摩托车可分为:小型踏板摩托车(图1)和大型踏板摩托车(图2)。
19,距戴氏车发明之后8年,荷兰出现了迈耶尔坐式摩托车。与传统的摩托车不同的是,迈耶尔车更加注重的是人们对舒适性的追求,骑乘的姿势由跨骑式改成了可以像汽车一样放在踏板上,并且转向采用了汽车的方向盘设计。无论在形式还是功率上,这种迈耶尔坐式摩托车与现代踏板车都有很大差别,但它所提供的思维模式却为后来的摩托车发展注入了巨大能量—原来摩托可以这样骑。之后,美国出现了阿乌托列特坐式摩托车。阿氏车的轮径很小(仅0.38m),座位和整车的重心都大大降低了,改变了以往迈耶尔坐式摩托车重心偏高的缺点,并且车子采用无上梁设计,更适合女士骑乘。由于它结构简单,实用性强,不仅在美国有生产,德国克鲁伯于19也开始生产这种车。与跨式摩托车相比,踏板车所具有的灵活、方便、舒适和适用性强等特性,使它得以迅速普及开来,市场对坐式摩托车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到了20世纪30年代,德国的德克夫,法国的莫尼哥,英国的诺尔曼,奥托雅依捷尔等工厂都已开始生产这种踏板车,一种新的工业开始了。
把踏板车推向高潮的是意大利。二战期间,折叠式摩托车被设计出来供飞行员在用降落伞空降之后使用,一种容易驾驶而且车轮小的坐式摩托车设计概念得到了确立和推广。二战后,意大利的普耶德芬飞机制造公司放弃了英国空降兵在二战时应用,并已定型生产的威尔拜克•科尔吉摩托车,而重新设计了一款叫做畏司帕(vespa)的踏板车。畏司帕采用排量98ml,功率2.35kw的发动机,车身采用全薄钢板冲压焊接而成,结构紧凑,价格便宜,完全符合战后人们需要廉价运输工具的需求。1946年,公司开始大批量生产这种畏司帕车,并由此发展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踏板车生产企业。畏司帕成了经典踏板车的代名词。技术的革命更加快了踏板车前进的步伐。畏司帕摩托车率先采用电子点火系统;1955年的德科夫•哈比摩托车则首先采用了楔形皮带传动自动变速装置。踏板车成为了摩托家庭中最受欢迎的车种之一。
毫无疑问,各种排量的踏板车是中、小城市最好的代步工具。到了二十世纪中叶,欧洲的意大利、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均大量生产这种车,产量在1952~1954年达到了高峰。而二十年后,随着欧洲经济的复苏和振兴,人们把兴趣更多投到了汽车,在这种背景下,踏板车在欧洲的产量锐减。正如一切事物都如波浪式前进一样,踏板车在欧洲衰落,却在亚洲得到了全面的发展。进入70年代后,除欧洲意大利比亚乔这样的老牌生产企业,日本、印度等国都开始生产踏板车,开拓了现代踏板车的新时代。
现代踏板车采用50~200ml的发动机,造型上可分为意大利式和日本式两种典型风格。意大利以畏司帕车为代表,特点是其前、后悬挂都采用单臂支撑,前挡泥板独立于车身之外,车体前罩设计成宽大的挡风板,以减少迎面风对人体的吹拂,底部脚踏板与中心车体形成阶梯式;后车身覆盖件呈中间高,两边低的三段式设计;整体造型轮廓界线明显突出,坐垫如戴帽一般,尾部呈大圆弧向下;从前挡泥板,车体前盖、后车身到尾部,均由大圆弧连在一起,形成了可爱的浑圆造型。到了80年代,畏司帕的造型更加圆滑流畅,状如小绵羊。所以,在中国台湾,又把小排量踏板车称为“小绵羊”或者“绵羊仔”。意大利至今仍保持着踏板车霸主地位,年产量占世界踏板车总产量的50%以上。
日本的摩托车工业发展是惊人的,在踏板车领域亦不例外。几大车厂对踏板车均有染指。1977年,雅马哈公司推出的passol车,配置了49ml,1.69kw的发动机;翌年又在其基础上推出了sa50型踏板车,在外形上进行重大改进,形成了现代日本坐式车的特色。
八十年代初期,铃木推出了gemma50坐式车,本田也生产了自己的代表车型。到1982年坐式摩托车的年产量达到了一个高峰。
在车型发展方面,雅马哈在jog型基础上衍生出了superz超级型、sports运动型等流派。在生产设计方面,公司从50ml到100ml都采用通用车体设计,一方面便于大批量生产,有利于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利于多品种的变形,容易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是日式踏板车发展的黄金时代,特别是1988年以后车型向大排量方向发展,更是让踏板车进入了人们的生活。
中国人对日式踏板车并不陌生,满街跑的大鲨、lead系列,都是日式车的一些经典之作。
进入90年代,为适应消费、休闲和环保的需求,日式踏板车开始向四冲程、水冷、电启动、大排量、豪华型、旅游型等方向发展。踏板车变得更大、更豪华、更动感和更舒适。
除了日本,亚洲踏板车的另一个代表是中国的台湾地区。
台湾是世界摩托车保有率最高的地区,达50%。而踏板车占保有量的85%以上,其产量也占几大厂总产量的60%左右,达60~80万辆/年。主要车型有三阳公司的大路易、领导、迪爵;光阳的豪迈系列等。
在中国大陆,踏板车始于80年代,盛于90年代,并且,它的方便、适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喜爱,甚至,骑踏板车成了一种潮流和时尚。可以预见,中国作为最广大的市场,必将带来的是中国踏板车生产的全面繁荣,成为继意大利、日本后的又一热点。
著名的车型如本田fordsight,雅马哈majesty,铃木skywave等,这些车款代表了新世纪踏板车发展的方向。
踏板摩托车设计发展趋势:
在全球消费新潮与消费文化基本趋向大同的年代,消费者们的观念具有明显的全球化倾向。现在消费者关注自我发展观念、乐于接受新事物的观念、自我张扬与表现观念、工作与娱乐相结合的观念、独立生活与合作消费的观念。这些观念构筑了当前踏板摩托车设计的发展趋势:
1)技术性。
高新技术不仅是新世纪摩托车的内在品质,在踏板摩托车设计领域也大显身手。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崇尚知识、深知科学技术的应用能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因此,技术含量较高的设计更受消费者欢迎。技术密集型是21世纪摩托车的象征,更多的工业文明将在踏板摩托车设计中得到体现,并随着时代、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更新、完善。踏板摩托车设计所传达的信息价值、所拥有技术的先进性决定了其市场地位和价格走向。如摩托车电喷化是一种必然趋势,光通信电子控制系统、雷达测距自动控制系统、电子地图导向系统、声波电子消声系统等高新技术应用于踏板摩托车。
2)情感性。
情感消费是当代感性消费的重要方式,当前人们对踏板摩托车的要求从物质享受转变为对精神愉悦的追求,摩托车文化与情感相互融合,美学、生态学、心理学、社会学、人机工程学、行为学等多种学科将在踏板摩托车设计中得到体现。
3)文化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逐步掀起,设计全球化的趋势也日益明显,东西方文化在不断交流中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信息时代所具有的开放性、兼容性和流动性等特点,要求踏板摩托车设计具有更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反映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物质生产水平、人们的意识形态和生产方式。因此,新世纪踏板摩托车设计不只是工业产品简单的视觉形态表达,而是在更加注重艺术文化形态表现的同时,通过特有的方式传达摩托车技术的物化美,体现商品社会中文化的价值取向。
4)多元性。
人与自然、传统观念与现代思潮、国际趋势与本国国情融合互补,各种设计理论百家争鸣,踏板摩托车设计将更加理性,不再盲从于某一学派。各种风格的外观设计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和应用而大量涌现,个性化设计将得到突出和体现。
4)生态性。
石油的短缺和全球的暖化等因素使环境保护成为21世纪永恒的主题,“可持续消费”的意识在消费者中不断得到加强,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重视、对节约能源的努力、社会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决定了各类生态设计、绿色设计、环保节能设计将更加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就摩托车而言,所受的空气的阻力越小,油耗也就越小。因此,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应尽量采用流线型,以减小整车的迎风面积。
二、论文(设计)研究的内容。
1.重点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踏板摩托车的形式要素(如造型、色彩、装饰、材料等)、使用方式的设计,让人们对摩托车的要求从物质享受转变为对精神愉悦的追求,即体现情感性。
1)踏板摩托车的外观设计:由于本设计用于休闲运动,因此它的设计在造型、色彩、装饰上应该以时尚、个性为前提,体现情感性,能够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2)踏板摩托车的材料:寻求能达到力学性能、耐腐蚀等使用要求的多种材料,并且不会对人体有害。
3)操作方式及安全问题:操作方式不宜复杂化,尽量简洁、易懂;做到无毒,无尖锐棱角,使用状态下稳定性好等的安全设计。
2.拟开展研究的几个主要方面(论文写作大纲或设计思路)。
1)通过对现有踏板摩托车的原理和形式了解的基础上,再对踏板摩托车爱好者的个性化需求进行调查,并进行分析,确定设计概念,使踏板摩托车能够满足使用需求,并成为生活中的亮点。
2)通过对美学、生态学、心理学、社会学、人机工程学、行为学理论的学习与研究,设计能体现情感的踏板摩托车。
3)考虑环境污染方面,在材料的选用上,在满足材料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环保的对人体不产生危害的材料,同时注意新材料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意识到造型材料与工艺对工业设计的相互促进作用。
3.本论文(设计)预期取得的成果。
1)设计调研报告: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收集、调查问卷、网络查询等方式,了解现在踏板摩托车的现状、发展趋势、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趋向、踏板摩托车的市场前景。
2)设计效果表现:踏板摩托车的整体效果图,使用方式说明、配色方案、局部结构等效果图,产品三视图,cad尺寸图。
3)设计理念:抓住市场契机,开发一款满足市场需求的新型产品,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前提下,从踏板摩托车爱好者心理出发,结合踏板摩托车爱好者的生活习惯和环境特点设计一款情感化、用户期望的,迎合设计绿色环保这一发展趋势的踏板摩托概念车。
4)产品设计说明:介绍本设计的特色和使用说明等。
5)概念模型:通过模型制作,进一步来调整、研讨产品的造型、人机工程学和造型空间设计的合理性等。
6)撰写一篇系统论述有关踏板摩托车设计的论文,体现设计过程和设计思想等相关问题。
三、论文(设计)工作安排。
1.拟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或设计参数);。
1)通过市场调研,对现在踏板摩托车市场以及踏板摩托车消费者心理进行分析调查,研究踏板摩托车发展趋势、消费者的消费趋向、踏板摩托车的现况与市场前景,再参考外观造型设计、设计心理学、语言、色彩、构成、形式的感性知识和理论知识推出设计方案的概念。
2)设计方案:画出初步设计方案草图,对初步设计概念进行分析、筛选、比较,确定最终的最佳设计方案,将最终设计方案进行深入到计算机辅助三维造型和细部结构设计。电脑输出三维效果图,零件图、基本尺寸图。其中用到pro/e、alias或犀牛等三维设计软件,构建计算机辅助三维模型。用pro/e或autocad设计产品的二维尺寸图。用showcase进行产品效果渲染。
3)采用快速原型机,在计算机的辅助制造下,进行概念模型制作。参考工艺参数、材料性能等进行加工。
2.论文(设计)进度计划。
设计周期:一至十六周。
设计步骤计划分三个阶段:
(1)第一周到第二周:市场调研;。
(3)第五周到第六周:产品构思创意,完成多方案设计草图,明确设计定位;。
(4)第七周: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比较,确定最佳方案;。
(5)第八周:按最佳方案进行细化设计,确定设计外观形态及基本尺寸;。
(7)第十一周:完成产品尺寸图,整理论文;。
(8)第十二周到第十三周:完成模型;。
(9)第十四到十五周:完成毕业论文和外文翻译,彩色图册;。
(10)第十六周:完成展板,毕业答辩。
四、需要阅读的参考文献。
[1]《产品系统设计》吴翔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06。
[2]刘永翔.产品设计实用基础[m].化学工业出版社..4。
[3]王振.新型踏板摩托车结构与维修[m].机械工业出版社..9。
[6]李乐山.工业设计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
[7]张凌浩.产品的语意[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0。
[8]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产品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9。
[9]高岩.工业设计材料与表面处理[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8。
[10]吴国荣.杨明朗.产品造型设计[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1。
[11]阮宝湘.邵祥华.工业设计人机工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7。
[12]何文波、叶宇程.工业设计专业英语[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4。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四、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
五、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七、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八、开题报告范文: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
社会实践。
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如果一个人对体育活动感兴趣,他就会积极参加,热心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充分的情绪体验,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
在体育课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还有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每到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总会找出种种借口向老师请假不上课或根本不到课堂上课。但如果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有了兴趣,他们就会把学习与体育锻炼作为自身的需要,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克服主观困难,以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为广大体育教师寻找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提供参考,同时对于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调动学生在体育课或体育活动中的积极主动性具有一定的意义。
[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苏梅青,卢勤。浅谈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3]续志红。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
[4]谢月芳。关于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
[5]顾久贤。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j].机械职业教育。
[6]丁文武。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网博雅刊第二期。
[7]罗士达,王立冲。如何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8]浅议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9]缪本海,叶条凤。我院新生体育课的兴趣现状调查与分析[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就目前来看,国内外研究此课题的很多,如:美国心理学家戴克提出的三大定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明确提出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这一理论对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很有价值。在日本,学校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从组织教法和安排上,越来越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在美国和北欧一些国家的体育课以学生为主,尽情发挥学生好动的天性激发课堂气氛,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这些国家的体育课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重课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体育锻炼。
现在国内对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和体育兴趣的培养相关的研究很多,如:谢月芳在《关于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中分析了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她认为中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有自身和外部两方面的原因。而关于体育兴趣培养的研究比较多比较杂。
本课题的研究,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从中学体育教学实际出发,提出对于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的较新观点,以便为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推动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中学生体育兴趣的现状;
2.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
3.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对策。
需重点研究的是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及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并积极主动的去参与体育活动。
1.查阅相关文献,要求图书馆对我们开放。
2.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要求学校机房对我们开放,给予我们足够的时间。
新的课堂改革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做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要学会探究,通过自己的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在学习中还要学会全作,与同伴共同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实际上,学生在我们体育教师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机会就是对学生的学习激励,学生具备了这样的意识,才会主动的学习,并在学习通过自己的思考与探究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
激励手段在体育教学中的显示是丰富多样的,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激励,而不是吝啬。激励的方法很多也很有科学性,所以在激励的运动时也要做到科学有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注意自己的激励艺术,让学生时时刻刻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激励。激励的方法有很多,下面就对常用的激励方法进行介绍。
每节课都有一定的目标,对每个学生的学习也有制定一定的目标,只有学生在了这习目标的情况下,学生才能有了动力,在学习中为了完成目标而努力学习,这种目标对学生而言本身就是一种激励,激励他们主动学习。在目标的'制定时,要让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目标,所以不同的学习目标有所差异,这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之后,在教师的激励下,以目标为动力推动学生学习,这种动力就成为了一种动机,不断朝这个方向而努力。
在体育教学中给学生树立榜样,其作用是不可小觑的,能激励学生的学习,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的动力。树立榜样有很多方面可以影响学生,比如给学生树立体育方面的明星,刘翔、姚明等都是学生心中的体育明星,这些明星的事迹可以多介绍给他们,也激励他们用自己的努力为国家争光。但是,这些明星离我们很远,很多同学心中也没有印象,这样,我们就可以运用身的榜样激励他们,比如一次运动会上,我们把破纪录的同学加以宣传,让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另外,教师是学生的直接榜样,在教学中或者生活中,教师要学生树立榜样,处处在学生面前表现优秀,让学生把你看作心中的英雄。教师以一种榜样,给学生怎样的激励。首先是出色的体育教学技术技能,从讲解到示范,都要给学生做好榜样的人物在面前时,要做到具有较高的体育技能,让学生感觉教师无所不能;其次是教师的言行要一致。如果要把学生作为榜样,就要选择那些些品学兼优,特别是具有一定体育能力的学生,时时起到示范作用,并让其担任小组长起到指挥与协助教师的作用。
学生喜欢得到教师的信任,这样学生会觉得能看得起自己,是对自己的肯定,如果信息度高,那么学生也会有较高的自信心。对学生的信任从而就会成为一种激励,进而激起了学习体育技术学习的主动性。特别是差生,在他们心目中,自己比其他学生差,教师也不会关心自己,久了便会成为一种自卑感,严重影响了其自信心,这样越是没有信心就越是没有学心的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对这些学生给一些信任,从语言、表情、行动上多鼓励,让他们感觉是教师对他们的关注是鼓励,从而体验到体育学习成功与快乐,逐步形成体育兴趣。
情感是师生之间互动的基础,如果教师与学生能够友好相处,形成一种融洽而又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那么学生才能带着一个愉快的心去学习。学生也会把教师当成自己的知心朋友,有什么问题会主动向教师请教,在课堂会主动而又细心的听教师讲课,课下会积极的去锻炼,感觉学习是一种享受。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热情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比如在学习跳高或者跳箱时,学生有胆怯心理,教师要用微笑打消他们的顾虑,帮助每一个学生克服困难。教师的这些行为,都会给学生很大的鼓舞与激励。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下的体育教学,特别提出了情感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充分利用情感教育激励。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也要不断地和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勾通,让学生对体育教师产生信任感。如果在教学中对某个学生不关注,他完成的学习情况、动作情况等不闻不问,也不给以鼓励,但是当学生发生错误时,教师却看在眼里,而且会给以严厉的批评,这样会大大损伤他们的自尊心,会变主动为被动,学习时就会缩手缩脚。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宽严适度,在与学生保持情感的基础上快乐学习。
有体育就有竞赛,这是我们意识中所首先想到的,所以体育教学中也应该时时有一些竞赛,竞赛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励学生的学习。但是竞赛也要有始有终,竞赛结束之后要进行总结,如果没有总结,学生不知道竞赛后得到了什么,胜的得到了,失败的也要总结教训以下次取得胜利。比如在一次迎面接力的游戏结束后,胜方很显然除了体力好以外,还要其他的优点,教师加以鼓励,而对于失败者,我们除了让学生理解自己身体是一个方面,但我们还要一定技巧来取胜,比如接棒的时候要快、注意力要集中等等。等下一次比赛时,败方却反败为胜了,而这时教师进行鼓励,鼓励他们在方法上有了很大的改进,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取得下一次的胜利,这给了学生信心。
有人对新课标下的无劣性评价进行了质疑,说如今的体育课只有激励而没有惩罚,这些质疑的声音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我们不但对学生有奖励,还有适当的惩罚。我们把这种惩罚看作是一种激励,但是激励的前提是最好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而是让他们感觉自己不好好努力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比如在进行“注意力”的反口令练习时,在比赛前向学生声明,但自己出现错误时,要对其进行惩罚,或者是跑100m,或者是蹲起跳10次等等,还要告诉他们,这些惩罚是本着学生自愿的原则,不可强求。
体育教学中的评价不可少,科学的评价、正确的评价能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学生学习的一面镜子。中学体育激励教学法的运用,评价时要以激励为副,以建设性的评价为主。学生都具有自尊心,也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特别是都对他们较高的评价会让他们学习兴趣大增。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一点点进步,而且要采用即时评价,这种评价方法特别对于那些基础差的学生更具有激励作用。
总之,要想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学生的激励非常重要,这样可以让学生以更高的热情参与学习,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四、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
五、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七、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八、开题报告范文: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
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
社会实践。
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如果一个人对体育活动感兴趣,他就会积极参加,热心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充分的情绪体验,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
在体育课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还有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每到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总会找出种种借口向老师请假不上课或根本不到课堂上课。
但如果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有了兴趣,他们就会把学习与体育锻炼作为自身的需要,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克服主观困难,以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为广大体育教师寻找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提供参考,同时对于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调动学生在体育课或体育活动中的积极主动性具有一定的意义。
三、开题报告范文: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选题意义、研究现状及现在存在的问题选题依据及意义:
游泳运动是在我国开展最为普及的运动项目之一,其发展程度与游泳馆的建设有密切联系。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游泳馆的体制也发生了本质的变革,其主要标志是社会化和产业化,其中经营性游泳馆以其独特的竞争优势迅速发展,并逐渐形成一定的规模,显示出广阔的市场前景。近几年来,抚州市体育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游泳馆的建设也有跨越式的的发展。
研究现状:
1.有关组织管理的研究。
在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以后,大多数体育场馆已从行政管理模式转换成企业经营模式,场馆的效益成为了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游泳馆的功能单一,利用率低,管理水平不高,向群众开放度不够;缺乏有效维修与更新措施,限制了游泳馆的利用率;游泳馆建设过程中,融资方式简单,资金来源单一;游泳馆距离居民区远;抚州市的经济水平,游泳事业的发展程度还有市民的休闲娱乐方式都影响着抚州市体育中心游泳馆的开放使用和经济效益。
2.有关经营策略的研究。
关于游泳场馆经营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加,普遍认为:伴随着我国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游泳场馆的运行思路不断扩展,比较好的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运行经营方式上日益多样化,健身、培训市场蓬勃发展,娱乐、养身、餐饮等配套服务项目不断增加,游泳市场逐渐成为集体体育、娱乐、消费一体的综合市场,但游泳场馆的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矛盾与问题。主要体现于场馆的闲置、浪费、未能有效的开发利用,维修改造资金不足,经营管理人才的缺乏,税费缴纳较多,负担沉重等。
3.有关游泳消费方面的研究。
在运行经营方式上日益多样化,健身、培训市场蓬勃发展,娱乐、养身、餐饮等配套服务项目不断增加,游泳市场逐渐成为集体体育、娱乐、消费一体的综合市场,市场更加吸引群众消费,游泳的好处也得到更多群众的重视,游泳消费带来的积极效益更加可观,但游泳场馆的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矛盾与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游泳消费。
还有个别学者对游泳馆服务内容的开发,管理机制和运营模式,建设规划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从现有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研究的对象几乎都是一、二线大城市比较有名气的水上中心。游泳中心,游泳馆,地方城市的游泳馆很少有人关注到;二是更多的关注组织管理、经营策略和消费定价方面的研究和探讨,是比较注重多个场馆的对照研究,主要是通过比较找到各中心或各馆的差异和优势与不足。但是,一、二线大城市的游泳场馆,不管组织管理、经营策略、消费定价还是服务内容都存在诸多不同,地理位置和当地经济水平也是有着直接关系。而地方游泳池馆、游泳池占了全国近70%的份额来看,这些游泳馆,游泳池如何管理,如果经营,如果服务,如何创新,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研究目标和内容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较为全面的掌握目前抚州市现有游泳池地理位置、规格、资质、环境条件、组织管理、开放形式、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等现状,梳理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明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改善对策,促进抚州市游泳池更加规范的健康经营,为抚州市市民提供良好的健身环境提供参考。
研究内容:
1.研究对象。
以东华理工大学游泳池、新体育馆游泳馆、老体育馆游泳馆、阳光游泳池、江南春晓游泳池等五个游泳池为研究对象。
2.研究内容。
本文拟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东华理工大学等五个游泳池的地理位置、规格、资质、环境条件、组织管理、经营模式、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等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和比较研究,探讨抚州市游泳池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对策,以期抚州市游泳池更加规范的健康经营,为抚州市市民提供良好的健身环境。
论文提纲:
1前言。
1.1选题依据及意义。
1.2文献综述。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抚州市游泳池的基本概况的调查与分析。
3.1.1抚州游泳池地理位置的分布。
3.1.2抚州市游泳池的规格参数。
3.1.3抚州市游泳池的`环境条件。
3.1.4抚州游泳池的经营资质。
3.2抚州市游泳池的经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3.3.1抚州市游泳池的组织管理。
3.3.2抚州市游泳池的经营理念。
3.3.3抚州市游泳池的服务对象。
3.3.4抚州市游泳池的服务内容。
3.3.5抚州市游泳池的收费标准。
3.3抚州市泳池消费者的调查与分析。
3.3.1消费者的年龄结构。
3.3.2消费者的职业结构。
3.3.3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3.3.4消费者的体验评价。
3.4制约抚州市游泳池经营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原因分析。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2建议。
参考文献。
调查问卷。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收集了关于抚州市体育中心游泳馆的资料和文献,并对其进行整理与分析,全面,准确的把握了该研究问题的现状,作为本论文的研究基础。
2.调查法。
本文拟通过问卷对东华理工大学游泳池等五个游泳池的消费者、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管理者及业内行家进行访谈。
3.数理统计法。
将收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采用spss结合excelxp分析调查的原始数据,并根据数据进行各种因素间的关系分析。
4.逻辑分析法。
对所收集的文献资料以及数据统计的结果进行科学汇总和分析,得出相关的研究结果。
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研究进度:
20**.11.06~20**.11.**:接受“毕业论文任务书,在导师指导下选题、定题。
20**.11.17~20**.12.06:查阅相关文献,撰写文献综述。
20**.12.07~20**.12.26:设计问卷,撰写开题报告,制作开题答辩ppt,开题答辩。
面对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实现科教兴国,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衰存亡的关键所在。因此教育在培养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最大限度的开启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而体育学科是学校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不仅与学校的其它课程具有一定的相通之处,更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体育学科可以让学生摆脱枯燥乏味的课堂,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丰富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这对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极为有利的,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所比拟的优势。
但是在以往的学校体育教学中,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学模式都很老套、死板。没有能充分利用这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有部分学校出现“放羊式”教学,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更谈不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现在,国家提出了中小学课程改革,体育课也随之转变为体育与健康课,如何顺着时代的要求,顺着课程改革的潮流,打破传统落后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学校体育教学的优势建立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已成为体育教学所追求的目标。
本课题是以体育与健康课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从体育学和教育学的角度着手,试图通过调查学生和老师以及观看一些优秀的`体育与健康课,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上网访问中国期刊网、中国基础教育网、体育教师之家。对所收集的资料运用教育学,学校体育学进行科学的分析探究:
(1)体育学科的鲜明特性
(2)体育教学与创造力
新大纲强调了要注意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强调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在体育教学中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性,在体育实践活动中,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表现才能的机会。针对体育的特点,培养活泼愉快、顽强拼搏、主动迎接挑战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激发他们在体育学习中,能够提高主动的探究性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对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把体育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加强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高中学生学习锻炼的独立性,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通过创新教育课题的研究推动青年教师对创新教育理论的学习,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加速提升学校体育青年教师队伍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业务实践能力,借此积极地培养教师终身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建立起符合学校体育学科的较完善较系统有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为未来学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创设条件。
(包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学术价值在于中学生相比而言虽然在身体素质方面存在着相对的不足,但对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比较积极,而且具有较强的体育运动趋向,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是他们进去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并且大多数非体育专业学生都能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他们身心良好的发展。
本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一种良好补充形式,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看成体育课的延续,也是学生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必不可少的途径,经常进行体育活动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极大的发展,并使其身体素质和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最终达到终身体育的行为和习惯,同时它对加强人际交往,丰富课余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包括:1.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2.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和有待解决的问题3.本人对所查文献的评述等)
在我国,课外体育活动一直受到重视。1951年7月,政务院《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中规定:"学生每日体育、娱乐活动或生产劳动时间,除体育课及晨操或课间活动外,以1小时至1小时半为原则。"1954年颁布实施的'《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进一步促进了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同年8月,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国家体委、卫生部《关于中小学生的健康状况和改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报告》,报告中要求学校体育面向广中学生,首先上好每周两节体育课,同时坚持做早操和课间操,安排好每周两次班级课外体育活动。在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基础上,适当组织学生参加运动竞赛,有条件的学校开始试行《青少年体育活动标准》。1979年10月,教育部和国家体委联合颁发了《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试行草案)》,在总则中把指导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作为学校体育的任务,并把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的状况,通过《国家体育活动标准》的人数、学生的健康状况等作为评定学校体育工作的标准。另外,还对课外体育活动作了具体规定。1982年,教育部又发出了《关于保证中小学生每天有1小时体育活动的通知》。1992年2月,国家教委颁布实施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这一系列文件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确立了课外体育活动的地位和意义,促进了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调查及对策研究》中通过文献资料等方法,对甘肃省庆阳市中小学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等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任然存在体育场地和基材不足、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少、学校对学生体育活动管理不到位、体育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的问题。高龙在《西安市民办中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中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从学生每周参加体育活动时间情况、教师的师资力量、场地建设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调查,论述了各种因素对于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影响。余海涛,薛俊在《广东肇庆市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中通过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肇庆市7所中学的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锻炼时间次数、参与动机、活动项目以及影响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肇庆市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是积极的;参加活动的动机和选择活动项目存在着性别差异性和多样性;而课外活动的时间少、缺少场地器材和适宜运动项目、学生身体素质差、以及学校领导的重视不够是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孔祥武、陈佩颖在《赤峰市红山区高中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分析》中对赤峰市高中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行了调查,其研究结构表明:大多数学生对课余体育活动有兴趣,这是我们改善和促进中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有利因素.
(一)研究内容
1.涪陵城区中学领导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
2.涪陵城区中学体育教学设施现状
3.涪陵城区中学体育师资现状
4.涪陵城区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现状和项目的开展
5.涪陵城区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利用学校图书馆和internet(cnki)全文数据库查阅了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章30余篇,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2.实地访谈法:根据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对涪陵区第一中学,涪陵区第九中学,涪陵区第二十中学,涪陵区实验中学,涪陵区第十八中学的部分领导和部分体育教师进行实地访谈。
3.问卷调查法:自行设计问卷,问卷所提问涉及涪陵区第一中学,涪陵区第九中学,涪陵区第二十中学,涪陵区实验中学,涪陵区第十八中学的相关领导、体育教师与学生。
4.数理统计法:对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
5.分析法:对获得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第一阶段:xx.10——xx.12
确定研究课题。
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撰写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参加开题报告。
查阅文献资料,弄清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根据研究计划任务书确立的研究内容,在分析本课题研究现状基础上,撰写出论文提纲,提交指导老师审阅。
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提交指导老师审查。
第二阶段:xx.12——xx.3
文献综述。
撰写论文。
第三阶段:xx.3——xx.6
论文修改完善,定稿。
学生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完成论文答辩工作。
完善毕业论文各种档案材料。
[1]梁兵.关于高中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xx.4.
[7]汪海涛.论课外体育与校园体育文化的互动作用[j].成都体育学院学,xx.29(1):86.
[14]韩衍杰,中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报告[j],当代教育科学,xx
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之所以伴随着人类文明史生生不息,绵延至今,并对世界产生全方位的重大影响,不但因为体育具有对个体的健身、娱乐、促进个体社会化等功能属性,同时体育也具有推动社会发展和国家前进的经济价值和政治功能,而且这些功能分别满足着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人的种种需要,这样一来较为积极的体育价值主体的多维需要与体育的多元化的客体属性相结合,就构成体育价值观系统中不断丰富的错综复杂的主客体关系。
1.1 体育价值观概念的界定
目前,体育界对于体育价值观尚无十分统一的界定,下面按时间先后列举几个有代表性的界定。刘德佩认为,人们对体育这一社会现象评价的总和即是人们的体育价值观念。唐宏贵认为,“体育价值观是人们以自身需要为尺度来评价体育这种社会现象的存在和发展的根本观念”。陈琦等认为,“体育价值观是对体育价值及体育价值关系的整体的、根本的看法、观点和态度,也就是对体育与主体(个体、社会和人类)发展的特定关系的根本认识,包括体育对主体需要的满足程度的认识,同时,还包括对主体存在和发展所具有的功能属性以及主客体相互关系的特定效应等方面的认识。”从上述几种界定不难看出,尽管文字表述各不相同,但学者们对体育价值观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共识,即是以主体的自身需要为标准去对体育这一社会现象进行评价和判断。
1.2 体育价值观变迁的研究
哲学告诉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人们的体育价值观不是恒定不变的,它会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特定的历史时期就会产生特定的体育价值观。在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今天,在广泛倡导以人为本及科学发展观理念的氛围中,人们的体育价值观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或与更远的`历史时期相比都会有一定的甚至是较大的差异。曹春宇、周爱光从人文主义视野审视了体育价值观的嬗变,认为“体育应该走出工具价值取向的历史怪圈,弘扬人的主体性,体现人的主体价值需要,实现人的生存、发展与完善的根本价值目的”。陈琦等阐述了我国体育价值观从“生物体育观”到“人文体育观”的嬗变过程,认为当代体育价值取向的特点是:人本化;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的转变;从注重科学价值向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价值取向转变;注重“社会本位”与“人本位”相统一的体育价值取向。从学者们的研究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在体育价值观转变的背后,是社会发展和变迁背景下人们对体育本质认识的深化,也是人们对于人自身意义的深刻领悟。而这正是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2.1 主观选择性
体育价值观由两个基本要素组成,一个是作为价值主体的人,一个是作为价值客体的体育。体育价值观的形成是以主体的体育需求为基点的,每个人的体育需求则与自己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息息相关,因而人的体育价值观则会带有明显的个人意识和主观色彩;但由于体育功能的多样性和人的体育认知的差异性等特点,也就为体育价值观的确立提供了多种选择,这种自由的选择较为真实地反映了每个人对体育的真实需要。
2.2 相对稳定性
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社会化和内化的结果,人的体育价值观一旦形成,便是一种持久的体育信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始终支配着一个人的体育行为,朝着某个体育目标努力;但这种稳定性不是绝对的,随着社会历史条件或周边环境的变化,人的价值观也会随之发生改变,从而导致人的体育选择观念的变化。
2.3 社会历史性
体育价值观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概念,由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体育价值观的形成也必然与一定的历史环境和社会背景联系在一起。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体育认识和体育实践能力在逐渐提高,作为价值主体的人的体育需要层次也在不断上升,作为价值客体的体育的功能属性也由单一的健身功能向多元化功能演进,因而,人们的体育价值观便会具有特定的社会历史性。比如,新中国成立之初,体育的社会价值成为体育价值取向的主流,个人价值则遭到忽视,这与当时的中国国情是分不开的。而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社会,突出个性、崇尚自我成为现代人思想的新的理念,人们的生活价值观和体育价值观也逐渐在改变,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已不仅仅局限于生物意义上的强身健体,而更看重如何将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心理需要的发展结合起来,从而导向一种更健康、更科学和更文明的生活方式,因而人本主义价值观得到了空前的重视。
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观是中国体育发展的地域坐标。科技发展让人类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某些“文明疾病”、“都市疾病”广泛蔓延和爆发,大面积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威胁着人们的生存条件,各种心理障碍和疾患成为多种人群的高发病、多发病。解决身心健康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动员人们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因为,健身运动、消遣娱乐是治疗亚健康状态的最积极有效和最方便廉价的手段。人们对于体育的需要以及由需要产生的心理欲求,是参与体育运动的心理内在过程的起点,也是启动体育生活化发生、推动体育生活化发展、制约体育生活化进程的主体的内在的原始动力。从这个意义理解体育运动的价值,可以把体育运动作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需要,在这样的大前提下,体育生活化就显得愈发重要。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社会快速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的体育价值观,这个价值观总体上与新的健康发展理念和新的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融合科学与人文的体育价值取向。全面深入探讨体育价值观的内涵,旨在构建我国当代体育价值观的框架体系,结合2008年北京奥运会人文理念的推广,使国民形成健康的体育价值取向,也为推动体育改革走更加科学化、更加人性化的发展轨道而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正如人们常说,高校健美操教师不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且是“塑造人类健美的建筑师”。也就是说,高校健美操教师应有健康的个性心理素质,以自己优雅的风度、脱俗的气质、活泼开朗的性格及谦逊宽容的态度,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影响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其师而乐于学,在师生友好合作中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同时,健美操教师在课堂上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表现能力,极大地释放自己的热情、活力、自信,将优美的健美操动作展现在学生面前,使课堂进入一个展现自我、表现自我的佳境,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生动、精神愉悦、心情舒畅的教学氛围和环境中学习、领会、感受健美操的“美”。总之,高校健美操教师是大学健美操课程的实施者、设计者和管理者,其职业素质关系着健美操教学质量的成效,关系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而且关系着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成效。因此,高校健美操教师应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加强提高职业素质,使学生获得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健康和谐发展,切实推进我国健美操项目向终身体育、健身体育、娱乐体育和大众体育发展。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师,职业素质。
健美操是在音乐伴奏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有氧运动为基础,达到增进健康、塑造形体和娱乐目的的一项体育运动。健美操教学是一项典型的师生双边活动,并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来完成的。所以,健美操教师的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是否充分展示健美操的“健、力、美”,是否提高学生学习健美操的兴趣和热情,是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否促进健美操项目在高校广泛开展。也就是说,健美操教学对教师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高校健美操教师应具备哪些职业素质呢?对此问题,我阐述了一些个人见解。
古人云:“无德无以为师。”恪守职业道德、热爱事业、敬业是成为优秀健美操教师的先决条件,是个人和事业发展的动力[1]。并且教师的思想情操、品德、人格是学生学习的直接楷模。因此,高校健美操教师应热爱健美操事业,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高度的事业心和较强的责任感,以身作则,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从思想道德、行为规范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教育学生。同时在健美操课教学中,对待每一次课都应认真准备、精心设计,全身心地投入到传授健美操知识、技术和技能中,全心全意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富于同情心,不管身体素质好的还是身体素质差的,甚至身体有缺陷的学生,都要做到平等对待、认真负责;把健美操教学工作同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和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紧密合起来,为加强全民族的体质建设作奉献。
健康是人类最基本的要求,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能够保持终生健康是每一个人的最大愿望。而“健身”体育观,是一种以健康为理念、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新型体育观。《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明确指出:“努力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20xx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将体育课程主要使学生获得运动知识、技术和技能以及增强体质,扩展到促进学生的生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强调体育课程的健康促进功能”。大学生是社会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分子,是全民健身运动的主力军,其学习和成长、认识和行动、习惯和意识都影响着对终身体育思想的理解和投入。因此,高校健美操教师应在“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这一理念的指导思想下,树立新型的“健身”体育观,实现由社会功用性目的驱动的身体开发向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自由和谐化,由追求强身的一种“客体”为中心的对象性改造向以“主体”为中心健身为目的的优化发展转化,由意志和毅力支撑的一种“刻苦锻炼”为中心向心理丰满的一种社会化发展转化[2]。
3.1完善的专业知识体系。
健美操运动中的任何一个动作都包含着科学的理论,健美操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掌握各种知识,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以确保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指导。具体主要包括教育学、运动解剖学、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健美操的概念与分类、健美操的起源与发展、健美操的特点与功能、健美操术语、健美操音乐与编排、健美操比赛的组织与裁判等健美操专业理论知识。只有具备广博和完善的知识体系,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3.2扎实的专业技术能力。
专业技术是健美操教师的基本功,它直接关系到示范动作的质量。健美操是一项直观性很强的运动,学生是在实践活动中通过直观感觉模仿教师的动作,在教师的讲解中获取知识,在跟随教师的示范动作中获得感官效果与动作方法,从而变为自己的知识体系的。因此,高校健美操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能力,从而做到示范的动作准确优美,编排的成套动作优美流畅,选择和编辑的音乐既紧密联系动作强度,又富有个性与新颖性等。
3.3高超的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是高校健美操教师应具备的最重要、最基本的业务能力。它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能力、动作技术示范能力、教学提示能力、技能观察分析能力、运用教法能力等方面。
3.3.1教学设计能力。
健美操教师为了保证教学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往往先进行教学设计,就像工程师造房先要有蓝图一样。教学设计,就是按照教学科学化、最优化的要求,对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作出合理的安排,并围绕完成教学目的这个中心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和选择教学方法,制订出完整的教学方案。
3.3.2动作技术示范能力。
健美操教师的身体姿态和动作技巧是学生学习的一面镜子。因此,教师的示范动作应准确、标准、流畅、充满活力,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示范点、示范面,且示范面的转换要合理适宜。这样才能使学生更直观更清楚地看清教师的示范动作,并快速掌握动作技术,感受到教师优雅健美的身体姿态、娴熟的专业技术技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
3.3.3教学提示能力。
提示是一门学生在做练习前被告知应怎样做的艺术技巧。成功的提示能使全体学生整齐划一,在同一时间完成相同的动作。因此,健美操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与运用语言提示和非语言提示两项技能,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口令、动作提示与手势等。
3.3.4技能观察分析能力。
学生在学习健美操各种动作技术和技能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动作,这就要求健美操教师具有观察分析错误动作的能力,即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动作,及时分析找出错误动作的原因,并选择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使学生迅速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
3.3.5运用教法能力。
线性渐进法、金字塔法、递加法、连接法、过渡动作法和分__解变化法是健美操教学中常用的.六种方法。教师在健美操教学中要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及不同动作难度,灵活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习起来感觉不到学习的困难,特别是对复杂的动作组合,而是觉得简单易懂、有趣、不枯燥,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到健美操的技术动作。
3.4科研能力。
科研可以革新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只有通过科研活动,不断吸收新知识、创造新成果,才能把这些新知识、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之中,使教学内容更具有科学性和超前性,提高教学效果。高校健美操教师也应具备科研能力,深刻地把握和理解健美操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并在健美操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
3.5创新能力。
现代的教育理念提倡创新,创新是教师取得成就的重要保障。因此,健美操教师应具备创新能力,并敢于在实践中不断提出新的技术、新的动作、新的成套练习,还要善于广泛吸取不同的意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探索新的教学途径.
健美操是一项艺术性较强的运动项目,教师的体态、体力、仪表等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楷模,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健美操教师,最理想的莫过于身体力行,会讲、会教、会做;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应具有美的吸引力,不仅示范动作要美,而且形体要保持健美,更要有充沛的体力。因为健美操课的教学特点是教师的示范量大,许多练习都需要教师来带,体力消耗多,再加上教师还要以表情、情绪来感染学生,所以如果没有好的体力,将不能胜任健美操的教学工作。由此看出,健美的形体和充沛的体力是顺利进行健美操教学、吸引学生积极参加健美操锻炼的一种无形力量,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
健美操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技术动作、情感情绪、神态目光、语言文化的交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其个性决定和影响学生的个性素质。正如人们常说,高校健美操教师不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且是“塑造人类健美的建筑师”。也就是说,高校健美操教师应有健康的个性心理素质,以自己优雅的风度、脱俗的气质、活泼开朗的性格及谦逊宽容的态度,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影响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其师而乐于学,在师生友好合作中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同时,健美操教师在课堂上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表现能力,极大地释放自己的热情、活力、自信,将优美的健美操动作展现在学生面前,使课堂进入一个展现自我、表现自我的佳境,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生动、精神愉悦、心情舒畅的教学氛围和环境中学习、领会、感受健美操的“美”。总之,高校健美操教师是大学健美操课程的实施者、设计者和管理者,其职业素质关系着健美操教学质量的成效,关系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而且关系着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成效。因此,高校健美操教师应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加强提高职业素质,使学生获得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健康和谐发展,切实推进我国健美操项目向终身体育、健身体育、娱乐体育和大众体育发展。
[4]王洪编著.健美操教程.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xx.
[5]吴义,赵少雄主编.现代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教程.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xx,9.
笔者作为一名一线体育教师、学校教科室主任,近两年带领区、校体育教师成功立项并结题50余项,本文将以《美国spark体育课程理念在我校球类单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为例(下文简称《spark应用研究》),浅谈一下体育小课题开题报告撰写的格式与注意事项。
一个完整的小课题开题报告应当包括八个方面,即: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完成读书笔记与研究成果的具体时间安排;学校意见;县教育科研主管部门的意见;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审批意见;个人课题信息与结题意见。其中的前四项内容需要课题研究者详细的、有条理的、真实的填写,后四项为教育主管部门填写。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这一部分包括三个方面:研究的背景意义、核心概念、所要解决的问题。
1.研究的背景意义
在这一板块研究者应当交代清楚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通过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对研究者本人或者他人有什么样的帮助,研究者进行这项研究的范围。如《spark应用研究》的背景意义:体育新课程教学改革已经进行了将近10个年头,在教师的参与意识、教学实践创新以及教学研究氛围、学生体质提高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存在着教学实践与新课程改革理念之间的落差,部分教师消极应对,导致学生喜欢球类运动,但不喜欢上球类体育课等问题(研究原因)。为此,通过全面了解我校体育课球类单元教学现状以及分析spark课程理念,发现目前我们的球类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spark课程中球类课教学的方式方法,并从实际的角度提出运用spark课程理念,创设本土化的spark球类课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更好的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研究价值)。本研究将以何桥中学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范围)。
2.课题的核心概念
每个小课题表述中所用的词或词组,有一部分是常量即一个不变值的概念,如地名、人名、学校名等,对于这些研究者不需要再做具体的解释,它们已经确切地表达了所指的对象。研究者只需要通过查阅资料准确的阐明所要研究问题中包含的一些比较生僻的、容易混淆的关键词,如《spark应用研究》需要向大家阐明什么是spark课程:spark课程(sport,play,and active recreation for kids,即儿童运动、游戏和娱乐活动)。spark课程最初是为“防止儿童的身体活动和体能发展水平降低”这一社会需求而设计的课程(mckenzie,20xx) ,是以追求“健康第一”为理念的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创新性在美国一线体育教师和广大学生中深受追捧和热爱。spark课程是在不断的实践、反思、完善、创新的过程中,历经20多年在7所学校反复试验。在体育课上学生的运动能力、心肺耐力、运动技能的发展、学习成绩、肥胖症的减少、课程内容和教师行为的改善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3.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
一般课题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有些甚至还含糊不清,需要进行分解。研究者需要阐明在本课题整个研究的过程中具体需要解决的问题,即通过对本课题研究的方方面面进行分析,将其分解成为一些小的问题,通过对这些小问题的各个击破,达到解决本课题所研究问题的目的。
如《spark应用研究》这一小课题的总体研究目标是:构建新课改背景下具有本土特色的spark体育球类教学模式。那究竟如何分解呢?研究者首先应当清晰的了解本校球类单元教学的现状以及spark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即这一问题的背景;其次研究者根据这一现状探索本土化spark体育球类教学设计;最后研究者根据学校现状及新的教学设计探索有效组织和实施本土化spark球类教学的策略,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逐个解决,本课题研究目标也将迎刃而解。比如,《spark应用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1)了解我校体育球类单元教学的现状。(2)了解spark课程的理念与课程实施要求。(3)探索基于spark理念的中学球类单元教学活动设计。(4)探索基于spark理念的中学球类单元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1.课题研究的内容
课题还没有研究,我如何知道研究的内容呢?其实这里有个窍门,在第一部分第三板块我们已经阐明了课题研究过程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不就是我们研究的内容吗?具体怎么撰写?大家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每一个所要解决的问题都是一个动宾短语:了解某某、探索某某,将它们转化为研究内容,即去掉前面的动词,后面加上“研究”二字。如《spark应用研究》的研究内容为:(1)我校球类单元课程教学效果的调查研究。(2)美国spark课程理念与课程实施要求的研究。(3)基于美国spark理念的球类单元教学活动设计研究。(4)基于美国spark理念的球类单元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研究。
2.课题研究的方法
研究方法是完成研究任务达到研究目的的程序、途径、技术、手段或操作规律。选择正确的研究方法会提高研究的效率,提高提高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如果选取的研究方法不正确或不恰当,往往会导致研究结束还不能说明研究的问题,一切要从头再来。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很多种:文献资料法、教育观察法、教育调查法、教育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等,需要注意的是在阐述涉及的研究方法的时候,需要详细阐述针对本研究使用这一研究方法的具体做法。然后如《spark应用研究》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课题实施启动以前:认真学习阅读关于spark课程理论的书籍杂志,搜寻各项资料,借鉴成功经验,提出理论依据,使本课题的研究获得丰富的理论支撑。 (2)调查研究法:课题实施启动初期,通过对学生关于球类体育课的问卷调查以及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访谈,发现当前我校球类体育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3)行动研究法:此研究法将跟踪本课题研究的全过程,然后在spark体育课程实践中采用观察、发现、调整、分析、获取自然真实有价值的研究信息和资料,通过对校本化spark体育课堂的评价,寻求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力求以清楚的数据、科学的论证,提供事实性材料,评定前阶段工作,启动下阶段工作。
(4)课例研究法:课题研究中期,收集和积累典型的spark球类体育课课例,然后写出课例研究报告。通过对特定课例的分析,改进研究方法,归纳出研究所取得的成绩,探索spark课程理念在我国农村中学体育球类教学中应用的方式方法。
(5) 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过程性研究资料,并及时组织全校体育教师交流和分析,反思校本化spark球类课教学过程中的心得和存在的困惑,共同研讨解决的方法,并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好的做法,同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修改意见,并列出下一步改进的具体做法,完成研究报告。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为指导,坚持突出特色“全员参与、陶情益智、快乐健体”原则,立足校内资源,丰富内容,活化形式,从而深入推进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大体育课间活动是近几年在课间操基础上发展和创造的一种学校体育新的组织形式。与课间操相比,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长,活动内容多,组织形式活,练习强度适宜,它不仅可以对师生紧张的工作学习起到调剂作用,而且对促进师生身心健康有明显的实效。
我校专职体育教师3名。每周开设3节体育课,每天上午两节课后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下午三节课后为课外体育活动课,上下午各有5分钟的眼保健操。活动器材的制约,活动安全的高压都直接影响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也直接体现在学生各项身体素质很差,活动技能很低,缺乏体育兴趣的恶性循环中,课外活动开发的不是很充分,部分时间被其他老师临时占用,进行体育活动的班级少,即使有活动也是在无序的状态下进行。
因此,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深知: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全面推广,是深化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将会提高我校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全民健身在我国已深入人心,校园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开展更是百花开放,但各校在组织竞技性体育运动会的背后,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全民间体育游戏类论文本站 民健身活动不经常,活动内容死板老套,参与者有压力等方面不足。而体育大课间活动已经许多城市开展和研究过,但大部分都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体系。
体育大课间活动发展的趋势:以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本,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满足学生的运动欲望,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形式设计要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需要,大课间活动要力争突出学校的特色,形成自己的活动特色,要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和场地,做到小场地、大课间,,积极探索把大课间活动作为一种校本课程的新途径,把大课间活动提高到一个新高度,大课间活动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师生人身安全,让充满活力的大课间、让学生喜爱的大课间、让安全有序的大课间出现在我市的各个校园。
以《关于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一小时的意见》、《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和《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指导,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基本要求,以深化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体质;满足机体生理需求和变化规律,调整心态,放松精神,陶冶情操;促进骨骼发育,改善运动、呼吸、心血管系统的神经传到功能;降低近视率,减少肥胖症;促进学生的休息与睡眠;科学使用脑力和体力;形成勇于克服困难的顽强毅力和集体主义观念的团队精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做到大风小雨不间断,酷暑严冬照常练,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终生的健身意识。
1.改革学校课间操,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教师敢于参加,主动的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的锻炼。
2.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积极创新,力求以活动励德,以活动辅智,以活动健体,以活动塑美,以活动促劳,促进学生五育全面和谐的发展。
3.优化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及管理,开放场地设施,提高其使用率,发挥其育人效益。
4.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结合音美科技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推动教职工校园文体活动进一步开展,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5.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习、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
6.组织各类竞技、趣味、群体活动,全面提高学校师生的综合素质。
7、组织师生创造、改制各类体育活动器具,开发适合师生健身需要的各类器材,开发校本体育课程。
8、落实学校全民健身“快乐参与 健康发展”理念,推动学校发展。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通过图书、报刊、网络等途径,搜集各种大课间活动开展方面的资料,为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提供借鉴。
2、问卷调查法:在课题实施阶段,采用问卷的方法适时向学生和老师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学生和老师对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的效果,并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根据结果及时调整课题实施的方式方法。
3、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成员经常学习加强研究,提出更加合理的大课间活动主题,对每一阶段实施的情况进行反思,不断总结,撰写论文,根据课题研究进行的具体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二)研究措施:
1、时间保障。调节学校作息时间,明确规定大课间活动,任何教师不得挤占大课间活动时间,若遇阴雨天就改在室内进行,如:室内游戏等活动。
2、制度保障。制定大课间活动班主任、体育教师的职责,建立了领导督查制、班主任现场督促制、艺体教师指导制、活动评比制。
3、人力、物力保障。学校要求大课间活动师生全员参与,活动中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保护者,同时也是活动者。体现全面健身,融洽了师生关系。大课间活动器材原则上由学校购置,部分师生自制。
4、安全保障。加强安全宣传和管理,按类别划定活动区域,师生必须在指定活动范围内活动。所有场地均安排教师进行现场活动指导,并督促学生安全。
5、组织保障。学校为成立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加强该项活动的领导,使大课间活动真正落到实处,促进该项活动高质量进行。
(一)课题申报(20xx年3月)
学校组织有关人员对课题进行论证,搜集相关资料,深入课题内容研究,确定课题的研究步骤和方法。
(二)课题研究步骤
1、20xx年5月进行体育教师和班主任座谈会,全面启动课题,制定大课间活动方案;
2、20xx年9月—20xx年12月份实施大课间活动方案;
3、20xx年3月份对学校开展大课间活动进行总结,展示活动成果,并进一步完善。
(三)完成结题报告(20xx年3月)
20xx年3月进行课题后期期调查分析,并进行课题实验总结,写出有价值的研究报告,组织课题鉴定,向全市推广大课间活动研究成果。
(四)课题组成员分工
负责人:王家夫 体育专职教师
成 员:梁丽华 刘兴杰 咸国柱
参与活动方案的设计,参与活动实践过程中的开展与研究,撰写论文
(一)课题小组明确职责分工,责任到人。
(二)课题小组成员系一线体育专职教师,素质高,具有敬业精神,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较高的业务水平。
(三)高度重视大课间活动,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更新管理观念,注重过程指导,把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与深化新课程改革,与落实《课程标准实验方案》结合起来,具体落实到体育组实施。
(四)精心制订大课间活动方案,认真组织、体现特色、确保安全,要将大课间活动排入学校作息时间表,改善活动场地和器械,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
(五)鼓励教师、学生创编活动内容,制作活动器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编室内健身操与健身游戏,弥补室外活动空间的不足,使大课间活动能够反映出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个性。
(六)大课间活动每天一次,每次30分钟;全员参加,练习密度90%;练习负荷保持在低、中强度,做有氧运动,符合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454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