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可分为定性调查报告和定量调查报告两种类型,分别侧重于质性和数量性的研究方法。在下面的范文中,你可以了解到如何准确收集和分析数据,以及如何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可行的建议。
近年来,随着农村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土地养分逐渐匮乏,农药的使用量逐年上升,从而引起一系列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及至大气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农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农产品质量。
针对这一问题,为了响应中国科学学会的号召,在校园团委以及老师的鼓励下,我们自发组织了一个六人的大学生志愿行动小组。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深入了商丘市刘庄村进行了走访调查,以问卷的形式对农民的环保知识与环保意识进行了一次调查。同时,再辅以走访的形式进一步了解情况,以提高调查的准确性。另外,我们还对农药的使用、化肥的使用以及一些科学的耕作方法对村民进行了讲解与宣传。通过这次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整理,我们志愿小组对农村的环保意识与环保知识的掌握有了较深层次的了解。
1.前期准备工作。
(1)7月2日~7月16日通过网络、图书馆以及相关认识对调查内容有了较全面较为正确的认识。
(2)7月17日~7月20日小组成员以讨论交流的形式设计问卷内容、确定问卷题目,并请教老师以确定问卷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普遍性、适用性。
2.开展实习活动。
7月22日~7月28日进行问卷调查。
3.后期总结工作。
调查问卷共设置25道题目,内容涉及此地区主要种植的农作物和化肥、农药的选择与正确使用,禽畜养殖业对水源、空气等生态环境的污染以及农村居民环保意识情况等内容。旨在了解农村食品安全问题以及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
刘庄村位于离民权县约40公里处,人口约201人,耕地面积6000多亩。
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走访交谈,经过分析整理,我们总结当地环保方面的现状如下:现状一:当地村民意识到污染问题,但束手无策。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的总结分析,我们发现当地村民有67.5%的人表示对蔬菜水果有农药残留问题处于担心状态。但其中三分之二的人表示并没有解决办法。而对于长期使用农药等化学杀虫剂的危害亦有近40%的人并不清楚。同时在调查中,有近97.5%的人认为使用农药会对土壤和水源产生污染。可见在当地,有大部分的村民已经意识到环境污染问题的存在,但苦于并没有明确的方法可以解决,所以也只能任由其发展。
现状二:缺乏科学的农业知识,接受科普教育程度不深刻。
在调查中有80%的人并不能接受到科技人员的下乡指导。特别是在农业生产技术方面,有42.5%的人并没有接受过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与绿色食品方面的教育。同时,几乎近99%的村民认为自己需要进行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技术培训并认为农村很有必要进行有关环保工作的宣传。这表明,现如今农村居民对环保意识有较高的需求,渴望得到相关机构的科普宣传,有关单位的科普宣传并不十分到位,从而导致农民环保知识的匮乏。现状三:村民施用化肥不科学,同时有机化肥与无机化肥比例失调。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近75%的村民在农业生产中主要施用的肥料是无机肥,而这些肥料有92.5%用于粮食作物中。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村民对农药、化肥施用过程中各种比例配制并不了解。多数人存在比例偏高,施用过量的现象。而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会导致土壤结构被破坏,甚至是地下水污染。
对策一:政府牵头,带动村民解决污染治理问题,化束手无策为治理有方。
对策二:加大农业环保知识的宣传力度,调动农业人才积极参与全民环保。
对策三:统一规范村民农药、化肥使用比例引导村民科学施肥。
通过这次“千乡万村”科普活动,我们小组深入农村,走访调查,对农业污染问题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与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粗浅的意见与建议,其中可能有许多的不足望见谅。
作为农业学子,支持国家农业建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一定会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科学文化水平,立志为农业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项假期活动,如果想要适应将来的职场生活,就一定要提前多学习,多锻炼,多实践,提高自己的本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农村环保问题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欢迎阅读!
近年来,随着农村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土地养分逐渐匮乏,农药的使用量逐年上升。从而引起一系列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乃至大气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农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农产品质量。
针对这一问题,为了响应中国科学学会的号召,在校团委以及老师的与鼓励下,我们自发组织了一个6人的大学生志愿行动小组。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深入了辽宁省抚顺市新民村进行了走访调查。以问卷的形式对农民的环保知识与环保意识进行了一次调查。同时,再辅以走访的形式,进一步了解情况,以提高调查的准确性。同时,我们还对农药的使用,化肥的使用以及一些科学的耕作方法对村民进行了讲解与宣传。通过此次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整理,我们志愿小组对农村的环保意识与环保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了较深层次的了解。
(1)前期准备工作
1、7月2日~7月16日通过网络、图书馆以及请教相关专业人士,对调查内容有了较为全面较为正确的认知。
2、7月17日~7月20日,小组成员以讨论交流的形式,设计问卷内容确定问卷题目,并请教老师以确定问卷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普遍性、适用性。
3、7月21日下午4时出发到达了辽宁省抚顺市新民村,准备实地调查。
(2)开展实习活动
1、7月22日~7月25日,进行问卷调查。
2、7月26日~7月27日以走访交谈的形式与当地农民沟通,进一步了解情况。
3、7月28日召集村民,进行环保知识科普工作。
(3)后期总结工作
1、7月30日~8月17日,进行资料整理,数据分析。
2、8月18日~8月30日,对调查情况进行组内交流,分析并确定调查结论。
调查问卷共设置25道题目,内容涉及此地区主要种植的作物和化肥、农药的选择与正确使用、禽畜养殖业对水源、空气等生态环境的污染,以及农村居民环保意识情况等内容。旨在了解农村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以及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
新民村位于离清源县清原镇约10公里处,人口约1830人,耕地面积5400多亩。
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走访交谈,经过分析整理,我们总结当地环保方面的现状如下:
现状一:当地村民意识到污染问题,但素手无策。
通过多问卷调查结果的总结分析,我们发现当地村民有67.5%的人对蔬菜水果有农药残留问题处于担心状态。但其中三分之二的人表示并没有解决办法。而对于长期使用农药等化学杀虫剂的危害亦有近40%的人并不清楚。同时在调查中,有近97.5%得饶人认为使用农药会对土壤和水源产生污染。可见在当地,有大部分的村民已经意识到环境污染问题的存在,但苦于并没有明确的办法可以解决,所以也只能任由其发展。
现状二:缺乏科学的农业知识,接受科普教育程度不深刻。
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在调查中有80%的人并不能接受到科技人员的下乡指导。特别是在农业生产技术方面,有42.5%的人并没有接受过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与绿色食品方面的只是教育。同时,几乎近99%的村民认为自己需要进行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技术培训并认为农村很有必要进行环保工作的宣传,这表明,现如今农村村民对环保意识有较高的需求渴望得到相关机构的科普宣传有关单位的科普宣传并不十分到位,从而导致农民环保知识的匮乏。
现状三:污染源比较广泛,村民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走访中,我们发现村民家有很多畜禽的棚舍,但这些棚舍的排泄物处理方式并不科学。大部分都是直接进入村里的排水沟。同时,农民在进行农药的配制时,取水多由附近的水渠就近取水。引起水质变质。水中生物大面积死亡,同时,村民中仍有乱砍伐者。他们在房屋建设或者自家土地扩建时肆意砍伐树木,导致村子周围的树木破坏严重我们还发现村民的生活垃圾处理比较随意,多数是随意堆放。炎热的夏天气味十分难闻污染问题严重这些并没有引起村民的重视。
现状四:村民施用化肥并不科学,同时有机化肥与无机化肥比例失衡。
七里桥镇观音堂村位于湖南省祁阳县城浯溪镇东南方向,距县城仅3.5公里,3路公交车从县城直达七里桥镇上,该村紧邻镇政府,离七里桥镇街道不足500米,祁羊公路(县道)穿村而过,区位优势比较明显,是镇里重点发展的6个行政村之一;全村现建有3公里多的通村联户水泥路,实现了对全村各组的覆盖,通户率达95%;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308户,共1125人,其中党员35人;全村地势较为平缓,有多座100-300米的小山,山上多种植油茶、柑橘,该村相对本镇其它村来说,土地资源较为丰富,人均占有率较高;全村80%的成年人以在家务农为主,20%的外出经商务工,村里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
目前,由于受政策、资源、资金等方面因素的限制,该村仅有一家私营锰矿加工冶炼厂,这是村里唯一的吸纳就业和给村里创收的经济实体。x年,七里桥镇党委、镇政府研究决定动员全镇力量进行招商引资工作,县里也给予土地、财税、融资等政策上的大力支持,镇财政还拿出一部财力鼓励作为招商引资杰出单位和个人,目前。该镇今年的招商引资工作实现了重大突破,协议金额已过千万,种植漆树的投资项目已经在该镇乌山冲村破土动工。但是通过调查,发现该镇其他一些行政村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影响和制约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与农民增收的瓶颈,以下几点是在调查观音堂村中发现的问题:
一是农民收入增长乏力。观音堂村全村90%左右的农户增收渠道主要靠务工、养殖和种粮三种方式,少数人通过经商发家致富,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村。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的高度重视,各种强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稳定并逐渐提高了粮食收购价格,但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农资、饲料价格等大幅上涨,增加了种养殖业的生产成本,制约了规模化产业的形成,同时受疫病、市场风险等的不利影响,抵销了农作物丰产带来的增收效应,农民的种养信心依然有较大上升的空间。据村里会计苏祥发反映,当地x年尿素价格上涨到了每吨1850元左右,其它需求量大的化肥价格也继续保持高位,农膜中地膜价格每公斤13元左右,农资价格较去年增幅达20%左右,虽说有一些补贴,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是影响农民增收的一大因素。二是粮食作物生产成本较高。由于受资金、政策的影响,尤其是对农业预期收益的不乐观的影响,当地农民普遍采用传统耕作模式以降低成本。据调查,每亩田从种到收的购选种子、抽水费、播栽人力、田间管理、收割等花费不低于500元,按最好年景每亩田一季产稻谷550公斤每公斤1.8-2.1元的收购价测算,除去生产资料和生产成本,每亩只有300-500元的纯收入,如果加上种第二季440公斤左右的亩产量,每亩可以再增加300-400元的纯收入,那么一年好的年景中每亩的纯收入在700-900元左右,平均每户以5亩田来算,一户每年从种植水稻的角度来说,可以有3500-4500元的纯收入,这与一个中青年熟练农民工一年在外务工所得的平均年收入8000-10000元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而且这还需要很多有利条件的支撑才能实现。在此基础上,农户想继续保持增收就显得异常困难,这是为什么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一个有力体现,也是为什么青壮年农民更愿意外出务工而农村出现了大量留守儿童以及劳动力缺乏等系列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我国一些地方农户增收长效机制不健全,这是一个亟需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有效解决好三农问题是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战略性问题。
近年来,随着农村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土地养分逐渐匮乏,农药的使用量逐年上升。从而引起一系列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乃至大气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农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农产品质量。
针对这一问题,为了响应中国科学学会的号召,在校团委以及老师的与鼓励下,我们自发组织了一个6人的大学生志愿行动小组。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深入了辽宁省抚顺市新民村进行了走访调查。以问卷的形式对农民的环保知识与环保意识进行了一次调查。同时,再辅以走访的形式,进一步了解情况,以提高调查的准确性。同时,我们还对农药的使用,化肥的使用以及一些科学的耕作方法对村民进行了讲解与宣传。通过此次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整理,我们志愿小组对农村的环保意识与环保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了较深层次的了解。
二、调查准备工作及流程。
(1)前期准备工作。
1、7月2日~7月16日通过网络、图书馆以及请教相关专业人士,对调查内容有了较为全面较为正确的认知。
2、7月17日~7月20日,小组成员以讨论交流的形式,设计问卷内容确定问卷题目,并请教老师以确定问卷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普遍性、适用性。
3、7月21日下午4时出发到达了辽宁省抚顺市新民村,准备实地调查。
(2)开展实习活动。
1、7月22日~7月25日,进行问卷调查。
2、7月26日~7月27日以走访交谈的'形式与当地农民沟通,进一步了解情况。
3、7月28日召集村民,进行环保知识科普工作。
(3)后期总结工作。
1、7月30日~8月17日,进行资料整理,数据分析。
2、8月18日~8月30日,对调查情况进行组内交流,分析并确定调查结论。
三、调查内容及基本情况。
调查问卷共设置25道题目,内容涉及此地区主要种植的作物和化肥、农药的选择与正确使用、禽畜养殖业对水源、空气等生态环境的污染,以及农村居民环保意识情况等内容。旨在了解农村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以及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
新民村位于离清源县清原镇约10公里处,人口约1830人,耕地面积5400多亩。
四、调查结果以及结论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走访交谈,经过分析整理,我们总结当地环保方面的现状如下:
现状一:当地村民意识到污染问题,但素手无策。
通过多问卷调查结果的总结分析,我们发现当地村民有67.5%的人对蔬菜水果有农药残留问题处于担心状态。但其中三分之二的人表示并没有解决办法。而对于长期使用农药等化学杀虫剂的危害亦有近40%的人并不清楚。同时在调查中,有近97.5%得饶人认为使用农药会对土壤和水源产生污染。可见在当地,有大部分的村民已经意识到环境污染问题的存在,但苦于并没有明确的办法可以解决,所以也只能任由其发展。
现状二:缺乏科学的农业知识,接受科普教育程度不深刻。
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在调查中有80%的人并不能接受到科技人员的下乡指导。特别是在农业生产技术方面,有42.5%的人并没有接受过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与绿色食品方面的只是教育。同时,几乎近99%的村民认为自己需要进行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技术培训并认为农村很有必要进行环保工作的宣传,这表明,现如今农村村民对环保意识有较高的需求渴望得到相关机构的科普宣传有关单位的科普宣传并不十分到位,从而导致农民环保知识的匮乏。
现状三:污染源比较广泛,村民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走访中,我们发现村民家有很多畜禽的棚舍,但这些棚舍的排泄物处理方式并不科学。大部分都是直接进入村里的排水沟。同时,农民在进行农药的配制时,取水多由附近的水渠就近取水。引起水质变质。水中生物大面积死亡,同时,村民中仍有乱砍伐者。他们在房屋建设或者自家土地扩建时肆意砍伐树木,导致村子周围的树木破坏严重我们还发现村民的生活垃圾处理比较随意,多数是随意堆放。炎热的夏天气味十分难闻污染问题严重这些并没有引起村民的重视。
现状四:村民施用化肥并不科学,同时有机化肥与无机化肥比例失衡。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近75%的村民在农业生产中主要施用的肥料是无机肥,而这些肥料有92.5%用于粮食作物中。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村民对农药、化肥施用过程中各种比例配制并不了解。多数人存在比例偏高,施用过量的现象。而我们知道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会导致土壤结构被破坏,甚至是地下水污染而村民对农药的使用标准也更偏向效果为主。对污染问题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近年来,随着农村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土地养分逐渐匮乏,农药的使用量逐年上升。从而引起一系列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乃至大气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农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农产品质量。
针对这一问题,为了响应中国科学学会的号召,在校团委以及老师的与鼓励下,我们自发组织了一个6人的大学生志愿行动小组。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深入了辽宁省抚顺市新民村进行了走访调查。以问卷的形式对农民的环保知识与环保意识进行了一次调查。同时,再辅以走访的形式,进一步了解情况,以提高调查的准确性。同时,我们还对农药的使用,化肥的使用以及一些科学的耕作方法对村民进行了讲解与宣传。通过此次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整理,我们志愿小组对农村的环保意识与环保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了较深层次的了解。
二、调查准备工作及流程。
(1)前期准备工作。
1、7月2日~7月16日通过网络、图书馆以及请教相关专业人士,对调查内容有了较为全面较为正确的认知。
2、7月17日~7月20日,小组成员以讨论交流的形式,设计问卷内容确定问卷题目,并请教老师以确定问卷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普遍性、适用性。
3、7月21日下午4时出发到达了辽宁省抚顺市新民村,准备实地调查。
(2)开展实习活动。
1、7月22日~7月25日,进行问卷调查。
2、7月26日~7月27日以走访交谈的形式与当地农民沟通,进一步了解情况。
3、7月28日召集村民,进行环保知识科普工作。
(3)后期总结工作。
1、7月30日~8月17日,进行资料整理,数据分析。
2、8月18日~8月30日,对调查情况进行组内交流,分析并确定调查结论。
三、调查内容及基本情况。
调查问卷共设置25道题目,内容涉及此地区主要种植的作物和化肥、农药的选择与正确使用、禽畜养殖业对水源、空气等生态环境的污染,以及农村居民环保意识情况等内容。旨在了解农村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以及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
新民村位于离清源县清原镇约10公里处,人口约1830人,耕地面积5400多亩。
四、调查结果以及结论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走访交谈,经过分析整理,我们总结当地环保方面的现状如下:
现状一:当地村民意识到污染问题,但素手无策。
通过多问卷调查结果的总结分析,我们发现当地村民有67.5%的人对蔬菜水果有农药残留问题处于担心状态。但其中三分之二的人表示并没有解决办法。而对于长期使用农药等化学杀虫剂的危害亦有近40%的人并不清楚。同时在调查中,有近97.5%得饶人认为使用农药会对土壤和水源产生污染。可见在当地,有大部分的村民已经意识到环境污染问题的.存在,但苦于并没有明确的办法可以解决,所以也只能任由其发展。
现状二:缺乏科学的农业知识,接受科普教育程度不深刻。
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在调查中有80%的人并不能接受到科技人员的下乡指导。特别是在农业生产技术方面,有42.5%的人并没有接受过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与绿色食品方面的只是教育。同时,几乎近99%的村民认为自己需要进行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技术培训并认为农村很有必要进行环保工作的宣传,这表明,现如今农村村民对环保意识有较高的需求渴望得到相关机构的科普宣传有关单位的科普宣传并不十分到位,从而导致农民环保知识的匮乏。
现状三:污染源比较广泛,村民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走访中,我们发现村民家有很多畜禽的棚舍,但这些棚舍的排泄物处理方式并不科学。大部分都是直接进入村里的排水沟。同时,农民在进行农药的配制时,取水多由附近的水渠就近取水。引起水质变质。水中生物大面积死亡,同时,村民中仍有乱砍伐者。他们在房屋建设或者自家土地扩建时肆意砍伐树木,导致村子周围的树木破坏严重我们还发现村民的生活垃圾处理比较随意,多数是随意堆放。炎热的夏天气味十分难闻污染问题严重这些并没有引起村民的重视。
现状四:村民施用化肥并不科学,同时有机化肥与无机化肥比例失衡。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近75%的村民在农业生产中主要施用的肥料是无机肥,而这些肥料有92.5%用于粮食作物中。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村民对农药、化肥施用过程中各种比例配制并不了解。多数人存在比例偏高,施用过量的现象。而我们知道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会导致土壤结构被破坏,甚至是地下水污染而村民对农药的使用标准也更偏向效果为主。对污染问题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现状五:面对农业污染,相关部门投入不够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在走访中,我们发现,村委会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不够,往深了说,这也是上级领导对环保问题的忽视。一直以来,农村的建设都以“增收”为主,而对环保并不十分重视。同时,近几年来,我国的环境建设多围绕城市污染、工厂污染,对农业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不够。
五、农业环保现状的改变策略。
对策一:政府牵头,带动村民解决污染治理问题,化束手无策为治理有方。
在政府的推动下,解决村民在面对污染问题上的难题,投入资金,推动农村环保现状的建设,加强人才投入,鼓励现代科技大学生投入到农村建设中去。科学种田,从根本上清除污染源头。村民们的“束手无策”说白了,无非是知识不够,资金不足,只有政府出头,才能更彻底的解决问题。
对策二:加大农业环保知识的宣传力度,调动农业人才积极参与,全民环保。
村委会应联系有关部门,加大农业环保知识下乡的力度,是科普知识得到更广泛的普及,同时,加大教育力度,注重青年人才的培养,同时引进农业人才,在人才上“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同时鼓励引导村民有关部门进行咨询学习农业环保知识,只有政府社会村民三方共同努力,这一问题才可得到更好地解决。
近年来,随着农村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土地养分逐渐匮乏,农药的使用量逐年上升。从而引起一系列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乃至大气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农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农产品质量。
针对这一问题,为了响应中国科学学会的号召,在校团委以及老师的与鼓励下,我们自发组织了一个6人的大学生志愿行动小组。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深入了辽宁省抚顺市新民村进行了走访调查。以问卷的形式对农民的环保知识与环保意识进行了一次调查。同时,再辅以走访的形式,进一步了解情况,以提高调查的准确性。同时,我们还对农药的使用,化肥的使用以及一些科学的耕作方法对村民进行了讲解与宣传。通过此次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整理,我们志愿小组对农村的环保意识与环保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了较深层次的了解。
(1)前期准备工作
1、7月2日~7月16日通过网络、图书馆以及请教相关专业人士,对调查内容有了较为全面较为正确的认知。
2、7月17日~7月20日,小组成员以讨论交流的形式,设计问卷内容确定问卷题目,并请教老师以确定问卷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普遍性、适用性。
3、7月21日下午4时出发到达了辽宁省抚顺市新民村,准备实地调查。
(2)开展实习活动
1、7月22日~7月25日,进行问卷调查。
2、7月26日~7月27日以走访交谈的形式与当地农民沟通,进一步了解情况。
3、7月28日召集村民,进行环保知识科普工作。
(3)后期总结工作
1、7月30日~8月17日,进行资料整理,数据分析。
2、8月18日~8月30日,对调查情况进行组内交流,分析并确定调查结论。
调查问卷共设置25道题目,内容涉及此地区主要种植的作物和化肥、农药的选择与正确使用、禽畜养殖业对水源、空气等生态环境的污染,以及农村居民环保意识情况等内容。旨在了解农村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以及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
新民村位于离清源县清原镇约10公里处,人口约1830人,耕地面积5400多亩。
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走访交谈,经过分析整理,我们总结当地环保方面的现状如下:
现状一:当地村民意识到污染问题,但素手无策。
通过多问卷调查结果的总结分析,我们发现当地村民有67。5%的人对蔬菜水果有农药残留问题处于担心状态。但其中三分之二的人表示并没有解决办法。而对于长期使用农药等化学杀虫剂的危害亦有近40%的人并不清楚。同时在调查中,有近97。5%得饶人认为使用农药会对土壤和水源产生污染。可见在当地,有大部分的村民已经意识到环境污染问题的存在,但苦于并没有明确的办法可以解决,所以也只能任由其发展。
现状二:缺乏科学的农业知识,接受科普教育程度不深刻。
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在调查中有80%的人并不能接受到科技人员的下乡指导。特别是在农业生产技术方面,有42。5%的人并没有接受过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与绿色食品方面的只是教育。同时,几乎近99%的村民认为自己需要进行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技术培训并认为农村很有必要进行环保工作的宣传,这表明,现如今农村村民对环保意识有较高的需求渴望得到相关机构的科普宣传有关单位的科普宣传并不十分到位,从而导致农民环保知识的匮乏。
现状三:污染源比较广泛,村民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走访中,我们发现村民家有很多畜禽的棚舍,但这些棚舍的排泄物处理方式并不科学。大部分都是直接进入村里的排水沟。同时,农民在进行农药的配制时,取水多由附近的水渠就近取水。引起水质变质。水中生物大面积死亡,同时,村民中仍有乱砍伐者。他们在房屋建设或者自家土地扩建时肆意砍伐树木,导致村子周围的树木破坏严重我们还发现村民的生活垃圾处理比较随意,多数是随意堆放。炎热的夏天气味十分难闻污染问题严重这些并没有引起村民的重视。
下面是一篇关于农村环保问题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由为您收集整理,欢迎阅读!更多资讯尽在应届毕业生网!
近年来,随着农村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土地养分逐渐匮乏,农药的使用量逐年上升。从而引起一系列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乃至大气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农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农产品质量。
针对这一问题,为了响应中国科学学会的号召,在校团委以及老师的与鼓励下,我们自发组织了一个6人的大学生志愿行动小组。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深入了辽宁省抚顺市新民村进行了走访调查。以问卷的形式对农民的环保知识与环保意识进行了一次调查。同时,再辅以走访的形式,进一步了解情况,以提高调查的准确性。同时,我们还对农药的使用,化肥的使用以及一些科学的耕作方法对村民进行了讲解与宣传。通过此次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整理,我们志愿小组对农村的环保意识与环保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了较深层次的了解。
1、7月2日~7月16日通过网络、图书馆以及请教相关专业人士,对调查内容有了较为全面较为正确的认知。
2、7月17日~7月20日,小组成员以讨论交流的形式,设计问卷内容确定问卷题目,并请教老师以确定问卷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普遍性、适用性。
3、7月21日下午4时出发到达了辽宁省抚顺市新民村,准备实地调查。
1、7月22日~7月25日,进行问卷调查。
2、7月26日~7月27日以走访交谈的形式与当地农民沟通,进一步了解情况。
3、7月28日召集村民,进行环保知识科普工作。
1、7月30日~8月17日,进行资料整理,数据分析。
2、8月18日~8月30日,对调查情况进行组内交流,分析并确定调查结论。
调查问卷共设置25道题目,内容涉及此地区主要种植的作物和化肥、农药的选择与正确使用、禽畜养殖业对水源、空气等生态环境的污染,以及农村居民环保意识情况等内容。旨在了解农村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以及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
新民村位于离清源县清原镇约10公里处,人口约1830人,耕地面积5400多亩。
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走访交谈,经过分析整理,我们总结当地环保方面的现状如下:
现状一:当地村民意识到污染问题,但素手无策。
通过多问卷调查结果的总结分析,我们发现当地村民有67.5%的人对蔬菜水果有农药残留问题处于担心状态。但其中三分之二的人表示并没有解决办法。而对于长期使用农药等化学杀虫剂的危害亦有近40%的人并不清楚。同时在调查中,有近97.5%得饶人认为使用农药会对土壤和水源产生污染。可见在当地,有大部分的村民已经意识到环境污染问题的存在,但苦于并没有明确的办法可以解决,所以也只能任由其发展。
现状二:缺乏科学的农业知识,接受科普教育程度不深刻。
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在调查中有80%的人并不能接受到科技人员的下乡指导。特别是在农业生产技术方面,有42.5%的人并没有接受过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与绿色食品方面的只是教育。同时,几乎近99%的村民认为自己需要进行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技术培训并认为农村很有必要进行环保工作的宣传,这表明,现如今农村村民对环保意识有较高的需求渴望得到相关机构的科普宣传有关单位的科普宣传并不十分到位,从而导致农民环保知识的匮乏。
现状三:污染源比较广泛,村民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走访中,我们发现村民家有很多畜禽的棚舍,但这些棚舍的排泄物处理方式并不科学。大部分都是直接进入村里的排水沟。同时,农民在进行农药的配制时,取水多由附近的水渠就近取水。引起水质变质。水中生物大面积死亡,同时,村民中仍有乱砍伐者。他们在房屋建设或者自家土地扩建时肆意砍伐树木,导致村子周围的树木破坏严重我们还发现村民的生活垃圾处理比较随意,多数是随意堆放。炎热的夏天气味十分难闻污染问题严重这些并没有引起村民的重视。
现状四:村民施用化肥并不科学,同时有机化肥与无机化肥比例失衡。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近75%的村民在农业生产中主要施用的肥料是无机肥,而这些肥料有92.5%用于粮食作物中。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村民对农药、化肥施用过程中各种比例配制并不了解。多数人存在比例偏高,施用过量的现象。而我们知道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会导致土壤结构被破坏,甚至是地下水污染而村民对农药的使用标准也更偏向效果为主。对污染问题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现状五:面对农业污染,相关部门投入不够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在走访中,我们发现,村委会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不够,往深了说,这也是上级领导对环保问题的`忽视。一直以来,农村的建设都以“增收”为主,而对环保并不十分重视。同时,近几年来,我国的环境建设多围绕城市污染、工厂污染,对农业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不够。
对策一:政府牵头,带动村民解决污染治理问题,化束手无策为治理有方。
在政府的推动下,解决村民在面对污染问题上的难题,投入资金,推动农村环保现状的建设,加强人才投入,鼓励现代科技大学生投入到农村建设中去。科学种田,从根本上清除污染源头。村民们的“束手无策”说白了,无非是知识不够,资金不足,只有政府出头,才能更彻底的解决问题。
对策二:加大农业环保知识的宣传力度,调动农业人才积极参与,全民环保。
村委会应联系有关部门,加大农业环保知识下乡的力度,是科普知识得到更广泛的普及,同时,加大教育力度,注重青年人才的培养,同时引进农业人才,在人才上“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同时鼓励引导村民有关部门进行咨询学习农业环保知识,只有政府社会村民三方共同努力,这一问题才可得到更好地解决。
对策三:建立村民自治体系,规范各类污染源的治理方法。
村委会应建立相关制度,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离处理,分区域管理,加强监管力度,对破坏植被的村民给予批评管理。同时,鼓励村民自我监督,相互监督,从根本上解决生活垃圾处理的问题。
对策四:统一规范村民农药,化肥使用比例引导村民科学施肥。
村委会每年开根据本地区土地状况,生产状况。统一计算出各种肥料在不同作物中的使用比例,也可引导村民进行集体大型机械化统一施肥撒药,这样既可以避免农药化肥的滥用现象,又能节约耕地成本。
对策五:政府统筹城乡建设,加大对农业污染的治理力度。
资金是解决农业污染问题的重要保障。政府在统筹城乡建设的基础上,加快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大对农业污染的治理力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解决农业污染问题。
通过这次“千乡万村”科普活动,我们小组深入农村,走访调查,对农业污染问题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与分析与整理。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意见与建议,其中可能有许多的不足望请见谅。
作为农业学子,支持国家农业建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一定会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科学文化水平,立志为农业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对垃圾以及废旧电池等对环境有危害的垃圾进行实践调查。
1、对各年龄段人群进行询问。
2、对快餐店进行实地访问。
3、上网查询资料。
20xx年07月10日至20xx年07月30日。
南通市崇川区。
就容易导致城市的主要街道的环境状况直接扔进河里,这不仅污染环境,也污染了水资源,严重造成了危害。
2、通过对一家快餐店的访问,我们了解到,平常日他们每天会用七八十个白色的塑料袋以及三四十个白色的泡沫塑料饭盒,而在繁忙之时,则每天会用完一百二十个左右的塑料袋和八九十个饭盒。而在崇川区,这样的快餐店不少于十五个,还有很多小的吃饭的场所,可见这些对环境的危害有多么的大,严重造成了“白色污染”。
3、我们还通过网络进行了调查研究。更加深刻了解到白色污染存在的严重性。现在这个时代,“白色污染”已经成为了很流行的新型代名词,那么,到底什么是“白色污染”呢,我想,真正知道的人并不多吧,“白色污染”主要指的就是白色的泡沫塑料饭盒,各种塑料袋,农用地膜等给环境造成的污染。“白色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聚丙烯(pp)、聚苯乙烯树脂(ps)。在这些污染物中,还加入了增塑剂,发泡剂,热稳定剂,抗氧化剂等。这些对环境的危害都是极大的。
那么,到底是什么造成了“白色污染”呢,通过网络查询,我们得知它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的没有回收,反之,不能的却回收利用。
(2)许多企业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白色垃圾没有正确地科学地处理,而是放任自流。关法规。
(4)虽然硬性规定了要使用可降解塑料袋,但是人们的环保意识确实比较淡薄,滥用和随意乱倒塑料制品现象还是相当的普遍。电池属于化学物质,它主要含有贡、镉、铅、镍、锌、铜等重金属。据有关专家称,一节干电池里含有50—100mg的贡,一旦电池中的水银混入到地下水,则可能通过农作物或饮用水进入到人体,损伤人的肾脏。更危险的是,水银在水中,由于微生物的作用,无机水银转变成甲基水银的积累,并通过食物链不断富集,使得受水银污染的水中鱼体内的甲基水银比水中高上万倍。一旦人使用这种鱼过多,甲基水银便进入人的体内。又由于甲基水银容易被吸收,不易降解和排泄,容易在大脑中积累,从而使人的神经系统受到严重的破坏,重者发疯至死。所以说,电池中的贡的污染不能低估。有关方面的资料表明,一枚指甲大小的废纽扣电池,能污染60万升的水;一节1号电池烂在地里,可使一平方米的土地草木不升。不仅如此,废电池中的镉和铅也同样带来了不少的危害。其中的铅化合物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进入到人体,会导致人贫血,患肾炎,严重的则会破坏神经系统,影响人的智力。而镉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害,也是对人有害的元素。它可通过食物、水、空气经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积累在人的肾脏和骨骼之中,会导致贫血,代谢不正常,患高血压、肾脏功能失调等疾病,严重的会引起一种令人可怕的“疼痛病”,这种疾病会使人的骨头变得脆弱,最终会断裂。其他的如锌、铜、锰等金属若在体内大量富集,也会使人免疫力下降。
以上这些都是很让人感到触目惊心的,它也是在告诉我们,扔废旧电池看似一件很小的事情,其实它的危害却是相当的大。为了我们自身的安全,也为了环境的美好,我们要慎重对待,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要有时刻保护环境的意识。
经过以上的调查和分析,可以看出我们的环保意识还有待于提高。保护环境不仅仅只是人民群众对环保的意识欠缺,它的另一个关键还在于政府在全民中的整体教育。加强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提高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和素质,树立环保的风气,关键是要提高全民素质,对全体人民群众加强环保教育,大力宣传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保的意识政府也应该加大宣传的力度,加强垃圾的管理和回收。有大多数的人都知道乱丢废旧电池和乱扔垃圾对环境有极大的危害,但有的人苦于找不到可回收电池的场所和不能正确认识垃圾的回收与不可回收,还有些人只是为了自己一时的方便,就只将废旧电池和垃圾都扔进普通的垃圾箱中,这其间当地的`政府则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应该积极的去应对,正确处理好这些问题,为人民群众能保护环境而打好基础,使保护环境成为每个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从而真正的对环境改善起到推动的作用。优化环境是我们所有人的职责,有了美好的生活环境,我们才能够活得更加健康!
对垃圾以及废旧电池等对环境有危害的垃圾进行实践调查。
1、对各年龄段人群进行询问。
2、对快餐店进行实地访问。
3、上网查询资料。
20xx年07月10日至20xx年07月30日。
南通市崇川区。
就容易导致城市的主要街道的环境状况直接扔进河里,这不仅污染环境,也污染了水资源,严重造成了危害。
2、通过对一家快餐店的访问,我们了解到,平常日他们每天会用七八十个白色的塑料袋以及三四十个白色的泡沫塑料饭盒,而在繁忙之时,则每天会用完一百二十个左右的塑料袋和八九十个饭盒。而在崇川区,这样的快餐店不少于十五个,还有很多小的吃饭的场所,可见这些对环境的危害有多么的大,严重造成了“白色污染”。
3、我们还通过网络进行了调查研究。更加深刻了解到白色污染存在的严重性。现在这个时代,“白色污染”已经成为了很流行的新型代名词,那么,到底什么是“白色污染”呢,我想,真正知道的人并不多吧,“白色污染”主要指的就是白色的泡沫塑料饭盒,各种塑料袋,农用地膜等给环境造成的污染。“白色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聚丙烯(pp)、聚苯乙烯树脂(ps)。在这些污染物中,还加入了增塑剂,发泡剂,热稳定剂,抗氧化剂等。这些对环境的危害都是极大的。
那么,到底是什么造成了“白色污染”呢,通过网络查询,我们得知它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的没有回收,反之,不能的却回收利用。
(2)许多企业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白色垃圾没有正确地科学地处理,而是放任自流。关法规。
(4)虽然硬性规定了要使用可降解塑料袋,但是人们的环保意识确实比较淡薄,滥用和随意乱倒塑料制品现象还是相当的普遍。电池属于化学物质,它主要含有贡、镉、铅、镍、锌、铜等重金属。据有关专家称,一节干电池里含有50—100mg的贡,一旦电池中的水银混入到地下水,则可能通过农作物或饮用水进入到人体,损伤人的肾脏。更危险的是,水银在水中,由于微生物的作用,无机水银转变成甲基水银的积累,并通过食物链不断富集,使得受水银污染的水中鱼体内的甲基水银比水中高上万倍。一旦人使用这种鱼过多,甲基水银便进入人的体内。又由于甲基水银容易被吸收,不易降解和排泄,容易在大脑中积累,从而使人的神经系统受到严重的破坏,重者发疯至死。所以说,电池中的贡的污染不能低估。有关方面的资料表明,一枚指甲大小的废纽扣电池,能污染60万升的水;一节1号电池烂在地里,可使一平方米的土地草木不升。不仅如此,废电池中的镉和铅也同样带来了不少的危害。其中的铅化合物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进入到人体,会导致人贫血,患肾炎,严重的则会破坏神经系统,影响人的智力。而镉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害,也是对人有害的元素。它可通过食物、水、空气经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积累在人的肾脏和骨骼之中,会导致贫血,代谢不正常,患高血压、肾脏功能失调等疾病,严重的会引起一种令人可怕的“疼痛病”,这种疾病会使人的骨头变得脆弱,最终会断裂。其他的如锌、铜、锰等金属若在体内大量富集,也会使人免疫力下降。
以上这些都是很让人感到触目惊心的,它也是在告诉我们,扔废旧电池看似一件很小的事情,其实它的危害却是相当的大。为了我们自身的安全,也为了环境的美好,我们要慎重对待,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要有时刻保护环境的意识。
经过以上的调查和分析,可以看出我们的环保意识还有待于提高。保护环境不仅仅只是人民群众对环保的意识欠缺,它的另一个关键还在于政府在全民中的整体教育。加强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提高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和素质,树立环保的风气,关键是要提高全民素质,对全体人民群众加强环保教育,大力宣传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保的意识政府也应该加大宣传的力度,加强垃圾的管理和回收。有大多数的人都知道乱丢废旧电池和乱扔垃圾对环境有极大的危害,但有的人苦于找不到可回收电池的场所和不能正确认识垃圾的回收与不可回收,还有些人只是为了自己一时的方便,就只将废旧电池和垃圾都扔进普通的垃圾箱中,这其间当地的政府则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应该积极的去应对,正确处理好这些问题,为人民群众能保护环境而打好基础,使保护环境成为每个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从而真正的对环境改善起到推动的作用。优化环境是我们所有人的职责,有了美好的生活环境,我们才能够活得更加健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们多有这样的经历:一大盒礼品,拆开一看,大部分是用泡沫塑料填充的;去商店买一支牙膏或一盒玩具,售货员会用一个小塑料袋包装;去快餐店吃快餐,服务员会递给你一份用塑料盒装的饭菜;去农贸市场,可以收集到一大堆塑料袋,蔬菜、水果、肉类、米面……无一不用塑料袋装给你,甚至买一头蒜,也会用一只小塑料袋装起来。塑料制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许多方便,而且价钱也便宜。但是,你可曾想过,它在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场“白色灾难”。
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查阅各种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
一、我们的调查研究:
1、我们在方池路上,姜怡婷家门前的一个垃圾箱口统计了一下,半小时扔大大小小的包装袋、快餐盒与塑料制品的次数:早上总共扔了210次;中午扔了105次;而晚上则扔了95次,这仅仅是一个垃圾箱,一天之内废弃的塑料如此多,不难想象全国乃至整个地球上废弃的塑料,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2、我们在勤俭南路的一家小快餐店里打听到:“他们一天中能卖掉快餐250份左右,每份快餐至少需要塑料快餐盒2个,也就是一天至少用掉塑料快餐盒500个。”
3、延续第二项调查,我们又走访了海盐县武原镇工商所。工商所的王叔叔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我们了解到:海盐武原镇共有大大小小的快餐店200家左右。照这样计算,仅武原镇,一天所产生的废弃塑料快餐盒就多达1万个左右。
4、我们去了新华书店,学校的图书室查阅资料,但关于“白色污染”这方面的资料非常少,看来,我们得找另外的办法。
5、我们去了海盐县武原镇环卫所。环卫所的蒋叔叔告诉我们,在我们海盐县武原镇,每天有300多名环卫工人为海盐的环境卫生辛勤地工作着。在那里,我们还了解到了“白色污染”的真正组成,并初步了解了“白色污染”危害。
6、为了摆脱困难,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利用网络进行研究。在网上我们寻找到了一片广阔的空间,使我们对“白色污染”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这对我们撰写论文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二、什么是“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新型名词。那么,到底什么是“白色污染”呢?“白色污染”主要指白色的发泡塑料饭盒,各种塑料袋,农用地膜等给环境造成的污染。“白色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聚丙烯(pp)、聚苯乙烯树脂(ps)。在这些污染物中,还加入了增塑剂,发泡剂,热稳定剂,抗氧化剂等。
三、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1、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许多企业对于生产过程当中产生的白色垃圾没有科学地处理,放任自流。
3、我国现有的法律没有对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制定出过硬的相关法规。
4、尽管在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镇的。
口号。
下,我们的县城变得整洁得多,但是总的来讲,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滥用和随意乱倒塑料制品现象相当普遍。
四、“白色污染”的危害:
(一)视觉危害:
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破坏了市容景观。如散落在自然环境、街头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
(二)潜在危害:
1、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2、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后,会导致动物死亡。
3、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它们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装的材料,这样对人体的健康不利。
5、使臭氧层变薄。
我们对“使臭氧层变薄”这一危害尤其感兴趣。因为塑料废弃物一般存在于地面,而臭氧层存在于天空中,两者相隔那么遥远,怎么会有关系呢?经过翻阅资料,查阅书籍并问了一些教师得出:白色污染经过太阳的发照射而把塑料中大量的毒物排入大气层,大气层上面是臭氧层,这样使臭氧层的气体逐渐变薄。我们大家都知道太阳是一种温度可达到上万度的天然发光和发热的“大火球”。当钢铁还未靠进它几千米,就已经化为气体。这么高的温度怎能不破坏地球?为了地球不受到大幅度破坏,臭氧层可真是立了大功了。当太阳辅射时,它便挺身而出,挡住了一次又一次的攻击。可由于“白色污染”确实破坏了臭氧层,使它变薄,这将会是地球巨大的危机。
五、行动起来治理“白色污染”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们了解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每当大风刮起时,空中就弥漫着黄色的粉尘,有时在空中还飞舞着白色塑料袋。使人们出门十分狼狈。因此,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我们海盐县武原镇,虽然每天都有300多名环卫工人日日夜夜与“白色污染”作着斗争。但是,改变这种状况,光靠环卫工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高我们大家的环保意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所以保护环境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同时,我们也懂得了:我们就是社会的主人,改善地球环境,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努力增强环保意识,节约资源。如果全球人人破坏,天天破坏,地球就会变成垃圾场;如果全球人人环保,天天环保,就能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让我们携起手行动起来,共同努力保护好地球——我貌同的家园。
为此,我们建议从我们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要做到:
1、不乱扔垃圾及废弃物,将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内。
2、我们学校早已经设置了“垃圾分类存放处”,我们就要积极参与和宣传。
3、不要浪费,包括不浪费一张纸、一滴水、一分钱。
4、尽量不用、少用塑料袋,要积极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减少白色污染。
人们多有这样的经历:一大盒礼品,拆开一看,大部分是用泡沫塑料填充的;去商店买一支牙膏或一盒玩具,售货员会用一个小塑料袋包装;去快餐店吃快餐,服务员会递给你一份用塑料盒装的饭菜;去农贸市场,可以收集到一大堆塑料袋,蔬菜、水果、肉类、米面无一不用塑料袋装给你,甚至买一头蒜,也会用一只小塑料袋装起来。塑料制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许多方便,而且价钱也便宜。但是,你可曾想过,它在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场“白色灾难”。
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查阅各种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
一、什么是“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主要指白色的发泡塑料饭盒,各种塑料袋,农用地膜等给环境造成的污染。
二、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1、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许多企业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白色垃圾没有科学地处理,放任自流。
4、尽管在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镇的口号下,我们的县城变得整洁得多,但是总的来讲,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滥用和随意乱倒塑料制品现象相当普遍。
三、“白色污染”的危害:
(一)视觉危害:
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破坏了市容景观。如散落在自然环境、街头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
(二)潜在危害:
1、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2、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后,会导致动物死亡。
3、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它们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装的材料,这样对人体的健康不利。
5、使臭氧层变薄。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们了解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每当大风刮起时,空中就弥漫着黄色的粉尘,有时在空中还飞舞着白色塑料袋。使人们出门十分狼狈。因此,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改变这种状况,光靠环卫工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高我们大家的环保意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所以保护环境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一、实践报告概述。
近年来,随着农村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土地养分逐渐匮乏,农药的使用量逐年上升。从而引起一系列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乃至大气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农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农产品质量。
针对这一问题,为了响应中国科学学会的号召,在校团委以及老师的与鼓励下,我们自发组织了一个6人的大学生志愿行动小组。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深入了辽宁省抚顺市新民村进行了走访调查。以问卷的形式对农民的环保知识与环保意识进行了一次调查。同时,再辅以走访的形式,进一步了解情况,以提高调查的准确性。同时,我们还对农药的使用,化肥的使用以及一些科学的耕作方法对村民进行了讲解与宣传。通过此次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整理,我们志愿小组对农村的环保意识与环保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了较深层次的了解。
二、调查准备工作及流程。
(1)前期准备工作。
1、7月2日~7月16日通过网络、图书馆以及请教相关专业人士,对调查内容有了较为全面较为正确的认知。
2、7月17日~7月20日,小组成员以讨论交流的形式,设计问卷内容确定问卷题目,并请教老师以确定问卷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普遍性、适用性。
3、7月21日下午4时出发到达了辽宁省抚顺市新民村,准备实地调查。
(2)开展实习活动。
1、7月22日~7月25日,进行问卷调查。
2、7月26日~7月27日以走访交谈的形式与当地农民沟通,进一步了解情况。
3、7月28日召集村民,进行环保知识科普工作。
(3)后期总结工作。
1、7月30日~8月17日,进行资料整理,数据分析。
2、8月18日~8月30日,对调查情况进行组内交流,分析并确定调查结论。
三、调查内容及基本情况。
调查问卷共设置25道题目,内容涉及此地区主要种植的作物和化肥、农药的选择与正确使用、禽畜养殖业对水源、空气等生态环境的污染,以及农村居民环保意识情况等内容。旨在了解农村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以及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
新民村位于离清源县清原镇约10公里处,人口约1830人,耕地面积5400多亩。
四、调查结果以及结论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走访交谈,经过分析整理,我们总结当地环保方面的现状如下:
现状一:当地村民意识到污染问题,但素手无策。
通过多问卷调查结果的总结分析,我们发现当地村民有67.5%的人对蔬菜水果有农药残留问题处于担心状态。但其中三分之二的人表示并没有解决办法。而对于长期使用农药等化学杀虫剂的危害亦有近40%的人并不清楚。同时在调查中,有近97.5%得饶人认为使用农药会对土壤和水源产生污染。可见在当地,有大部分的村民已经意识到环境污染问题的存在,但苦于并没有明确的办法可以解决,所以也只能任由其发展。
现状二:缺乏科学的农业知识,接受科普教育程度不深刻。
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在调查中有80%的人并不能接受到科技人员的下乡指导。特别是在农业生产技术方面,有42.5%的人并没有接受过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与绿色食品方面的只是教育。同时,几乎近99%的村民认为自己需要进行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技术培训并认为农村很有必要进行环保工作的宣传,这表明,现如今农村村民对环保意识有较高的需求渴望得到相关机构的科普宣传有关单位的科普宣传并不十分到位,从而导致农民环保知识的匮乏。
现状三:污染源比较广泛,村民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走访中,我们发现村民家有很多畜禽的棚舍,但这些棚舍的排泄物处理方式并不科学。大部分都是直接进入村里的排水沟。同时,农民在进行农药的配制时,取水多由附近的水渠就近取水。引起水质变质。水中生物大面积死亡,同时,村民中仍有乱砍伐者。他们在房屋建设或者自家土地扩建时肆意砍伐树木,导致村子周围的树木破坏严重我们还发现村民的生活垃圾处理比较随意,多数是随意堆放。炎热的夏天气味十分难闻污染问题严重这些并没有引起村民的重视。
现状四:村民施用化肥并不科学,同时有机化肥与无机化肥比例失衡。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近75%的村民在农业生产中主要施用的肥料是无机肥,而这些肥料有92.5%用于粮食作物中。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村民对农药、化肥施用过程中各种比例配制并不了解。多数人存在比例偏高,施用过量的现象。而我们知道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会导致土壤结构被破坏,甚至是地下水污染而村民对农药的使用标准也更偏向效果为主。对污染问题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现状五:面对农业污染,相关部门投入不够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在走访中,我们发现,村委会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不够,往深了说,这也是上级领导对环保问题的忽视。一直以来,农村的建设都以“增收”为主,而对环保并不十分重视。同时,近几年来,我国的环境建设多围绕城市污染、工厂污染,对农业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不够。
五、农业环保现状的改变策略。
对策一:政府牵头,带动村民解决污染治理问题,化束手无策为治理有方。
在政府的推动下,解决村民在面对污染问题上的难题,投入资金,推动农村环保现状的建设,加强人才投入,鼓励现代科技大学生投入到农村建设中去。科学种田,从根本上清除污染源头。村民们的“束手无策”说白了,无非是知识不够,资金不足,只有政府出头,才能更彻底的解决问题。
对策二:加大农业环保知识的宣传力度,调动农业人才积极参与,全民环保。
村委会应联系有关部门,加大农业环保知识下乡的力度,是科普知识得到更广泛的普及,同时,加大教育力度,注重青年人才的培养,同时引进农业人才,在人才上“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同时鼓励引导村民有关部门进行咨询学习农业环保知识,只有政府社会村民三方共同努力,这一问题才可得到更好地解决。
对策三:建立村民自治体系,规范各类污染源的治理方法。
村委会应建立相关制度,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离处理,分区域管理,加强监管力度,对破坏植被的村民给予批评管理。同时,鼓励村民自我监督,相互监督,从根本上解决生活垃圾处理的问题。
对策四:统一规范村民农药,化肥使用比例引导村民科学施肥。
村委会每年开根据本地区土地状况,生产状况。统一计算出各种肥料在不同作物中的使用比例,也可引导村民进行集体大型机械化统一施肥撒药,这样既可以避免农药化肥的滥用现象,又能节约耕地成本。
对策五:政府统筹城乡建设,加大对农业污染的治理力度。
资金是解决农业污染问题的重要保障。政府在统筹城乡建设的基础上,加快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大对农业污染的治理力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解决农业污染问题。
六、调查过程中的收获与反思。
通过这次“千乡万村”科普活动,我们小组深入农村,走访调查,对农业污染问题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与分析与整理。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意见与建议,其中可能有许多的不足望请见谅。
作为农业学子,支持国家农业建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一定会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科学文化水平,立志为农业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
小编整理了一篇关于农村环保问题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仅供大家参考和阅读。
近年来,随着农村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土地养分逐渐匮乏,农药的使用量逐年上升。从而引起一系列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乃至大气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农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农产品质量。
针对这一问题,为了响应中国科学学会的号召,在校团委以及老师的与鼓励下,我们自发组织了一个6人的大学生志愿行动小组。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深入了辽宁省抚顺市新民村进行了走访调查。以问卷的形式对农民的环保知识与环保意识进行了一次调查。同时,再辅以走访的形式,进一步了解情况,以提高调查的准确性。同时,我们还对农药的使用,化肥的使用以及一些科学的耕作方法对村民进行了讲解与宣传。通过此次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整理,我们志愿小组对农村的环保意识与环保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了较深层次的了解。
(1)前期准备工作
1、7月2日~7月16日通过网络、图书馆以及请教相关专业人士,对调查内容有了较为全面较为正确的认知。
2、7月17日~7月20日,小组成员以讨论交流的形式,设计问卷内容确定问卷题目,并请教老师以确定问卷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普遍性、适用性。
3、7月21日下午4时出发到达了辽宁省抚顺市新民村,准备实地调查。
(2)开展实习活动
1、7月22日~7月25日,进行问卷调查。
2、7月26日~7月27日以走访交谈的形式与当地农民沟通,进一步了解情况。
3、7月28日召集村民,进行环保知识科普工作。
(3)后期总结工作
1、7月30日~8月17日,进行资料整理,数据分析。
2、8月18日~8月30日,对调查情况进行组内交流,分析并确定调查结论。
调查问卷共设置25道题目,内容涉及此地区主要种植的作物和化肥、农药的选择与正确使用、禽畜养殖业对水源、空气等生态环境的污染,以及农村居民环保意识情况等内容。旨在了解农村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以及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
新民村位于离清源县清原镇约10公里处,人口约1830人,耕地面积5400多亩。
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走访交谈,经过分析整理,我们总结当地环保方面的现状如下:
现状一:当地村民意识到污染问题,但素手无策。
通过多问卷调查结果的总结分析,我们发现当地村民有67.5%的人对蔬菜水果有农药残留问题处于担心状态。但其中三分之二的人表示并没有解决办法。而对于长期使用农药等化学杀虫剂的危害亦有近40%的人并不清楚。同时在调查中,有近97.5%得饶人认为使用农药会对土壤和水源产生污染。可见在当地,有大部分的村民已经意识到环境污染问题的存在,但苦于并没有明确的办法可以解决,所以也只能任由其发展。
现状二:缺乏科学的农业知识,接受科普教育程度不深刻。
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在调查中有80%的人并不能接受到科技人员的下乡指导。特别是在农业生产技术方面,有42.5%的人并没有接受过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与绿色食品方面的只是教育。同时,几乎近99%的村民认为自己需要进行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技术培训并认为农村很有必要进行环保工作的宣传,这表明,现如今农村村民对环保意识有较高的需求渴望得到相关机构的科普宣传有关单位的科普宣传并不十分到位,从而导致农民环保知识的匮乏。
现状三:污染源比较广泛,村民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走访中,我们发现村民家有很多畜禽的棚舍,但这些棚舍的排泄物处理方式并不科学。大部分都是直接进入村里的排水沟。同时,农民在进行农药的配制时,取水多由附近的水渠就近取水。引起水质变质。水中生物大面积死亡,同时,村民中仍有乱砍伐者。他们在房屋建设或者自家土地扩建时肆意砍伐树木,导致村子周围的树木破坏严重我们还发现村民的生活垃圾处理比较随意,多数是随意堆放。炎热的夏天气味十分难闻污染问题严重这些并没有引起村民的重视。
现状四:村民施用化肥并不科学,同时有机化肥与无机化肥比例失衡。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近75%的村民在农业生产中主要施用的肥料是无机肥,而这些肥料有92.5%用于粮食作物中。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村民对农药、化肥施用过程中各种比例配制并不了解。多数人存在比例偏高,施用过量的现象。而我们知道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会导致土壤结构被破坏,甚至是地下水污染而村民对农药的使用标准也更偏向效果为主。对污染问题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现状五:面对农业污染,相关部门投入不够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在走访中,我们发现,村委会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不够,往深了说,这也是上级领导对环保问题的忽视。一直以来,农村的.建设都以“增收”为主,而对环保并不十分重视。同时,近几年来,我国的环境建设多围绕城市污染、工厂污染,对农业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不够。
对策一:政府牵头,带动村民解决污染治理问题,化束手无策为治理有方。
在政府的推动下,解决村民在面对污染问题上的难题,投入资金,推动农村环保现状的建设,加强人才投入,鼓励现代科技大学生投入到农村建设中去。科学种田,从根本上清除污染源头。村民们的“束手无策”说白了,无非是知识不够,资金不足,只有政府出头,才能更彻底的解决问题。
对策二:加大农业环保知识的宣传力度,调动农业人才积极参与,全民环保。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举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这五句话蕴含着深刻的含义。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尤为重要。在调查中发现,有将近百分之九十的村民对现任村级领导班子不满意,还有百分之六的村民不在乎,只有将近百分之四的村民对现任的村干部感到满意,而且这百分之四的人不排除这些村干部的亲朋好友等感情因素。通过数据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村干部领导班子,支持率和满意率竟是超出意料的低,没有群众的拥护,没有带领致富的能力,带头致富倒是做的很出色。此外村干部思想认识存在误区,没有全面把握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把新农村建设视为新村建设;重当前见效,轻长远受益,存在短期行为和追求轰动效应的思想,为求“政绩”而急功近利;只知道争取上面资金支持,不组织农民投工投劳。
(2)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难。村的集体经济非常薄弱,村级集体收入每年不足1万元。目前发展集体经济比较困难,原因也很多,一是受到资金的限制,二是缺少技术,三是缺少优秀管理者及有效的管理机制。但发展集体经济对于维护基层工作正常运转、调动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乃至巩固基层政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资金“瓶颈”制约。各级政府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很高,力度很大,但面临的困难是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一是地方财力的承受能力与相关配套政策之间有差距。目前县乡财政比较困难,县市以下政府的各项配套建设资金难以落实。二是建设资金来源有限。村税费改革后,村义务工正在取消,“一事一议”筹资方式和额度,远远不能满足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公益性事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三是村债务沉重。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村平净负债仍有4.31万元,投入新农村建设力不从心。
(4)近几年来,随着村民收入的逐渐增加,改善居住条件已成为村民的迫切愿望,而且建房标准规格也越来越高,回眸村里住房的发展历史,村民有这样几句话:70年代建土砖平房,80年代起楼房,90年代建洋房,新世纪农民建别墅房。近10年内村农房建设将是一个大的发展时期,但透过目前农房建设的火爆场面,不难看出不少农房建设工程还存在很多问题。
农房建设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有:
1、地基基础处理不当;
2、墙体质量问题多;
3、混凝土强度不够;
4、“结构设计”不合理。
此外,村民盖房因贪图便宜而购买使用废旧建材的为数不少。近年来,在村住宅更新改造面前,城市房屋拆迁中产生的大量旧砖石块、钢筋楼板流向我村。如一些旧钢筋被重新浇注在混凝土中“二次使用”;一些旧楼板、旧砖瓦和新材料搭配使用盖出“新楼房”。给房屋工程质量留下了一定的隐患。
(5)村劳动力素质亟待提高。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新农村必须以高素质的农民作支撑。目前大量年富力强、素质较高的村民离开我村,外出务工经商,留在村从事农业生产的村民整体素质偏低,农业科技推广、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难以提高。要在开展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同时,加强对在家务农劳动力的科技培训。
(6)农民工问题。在打工收入成为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来源的今天,要增加。
村民收入就必须增加农民工的收入。然而大多数农民工从事的是工资低、待遇差的体力活,增加工资的潜力很小,并且随着各项工作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民工的就业形势会越来越难。究其根源是农民工的人力资本不足。
农民工外出务工为家乡的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我们在看到贡献的同时不要忽略他们为之付出的最大成本——家庭。由于农民工在城市里的工作和收入的不稳定性,决定了大多数农民工不能带妻儿老小一同前往,于是便产生了老、妇、幼留守问题。
农民工以其经济收入为家乡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他们为之付出的家庭成本却很大。既不能孝顺老人,也不能照看孩子,既不能享受家庭的温暖,还耽误了婚姻大事。这些留守问题越来越严重,如果不采取应对措施而一味追求经济增长,必将影响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新农村建设也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1991年以来,中国政府在一些地区实施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试点项目,探索不同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下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的具体途径、实现方式和政策措施,建立与各种就业方式相配套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组织管理形式,研究政府统筹管理城乡就业的政策、法规和宏观调控办法,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趁这个暑假,我在老家农村的工厂实习期间,对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进行了调查。
一.基本就业情况调查。
二.劳动力就业面临的问题。
1.城乡结构矛盾明显,妨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和规模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国际经济波动和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对我国的影响更加直接,劳动力素质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更加突出。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交织在一起,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更为艰巨。
2.农民工的就业环境不宽松。
体系对农民剩余劳动力开放还需解决观念、体制和物质技术条件等问题,让农民工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就业服务还需做大量工作。近几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工资收入虽然有所上升,但农民工在城镇的生活成本也在迅速增加,农民工务工收入在扣除住房、子女教育、生活消费等方面支出后就所剩不多了。享受不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资源和服务以及大量额外支出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工流动就业的积极性。
3.农民工社会保障普遍缺乏。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薄弱,不少企业不为进城就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缴纳社会保险费,企业将社会保险金负担转嫁给劳动者个人而形成超额利润,这一方面使资本积累加快,另一方面使劳动者贫困加深。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者缺乏社会保障的竞争模式,必然使gdp分配中资本的分配比例过大,而消费分配的比例过小。同时也造成了企业竞争的不平等,影响了市场经济体系的形成。
6.4天,每天工作9.4小时。据有关方面调查,2004年上报的拖欠农民工工资总额为336亿元(至2004年底偿付比例为98.4%)。2005年,签订劳动合同的农民工人数占农民工总数的28.7%,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占13.8%,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占10.0%,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占农民工总数的12.9%。由于统计口径和调查误差等原因,农民工实际参保率很可能还要低。
以上这些原因都导致农村劳动力过剩,农民无处就业,而用人单位缺找不到人,对经济的发展非常的不利,在一个城市辛辛苦苦打工几年、十几年,农民还是农民,融不进城市社会。进城农民在就业、公共服务等方面甚至受到政策性歧视。两种户口,成为权利和地位不同的两种社会身份,加剧了城乡社会的收入差距,形成中国特有的二元社会结构。我们可以采取下列建议,意见。
(三)对农村就业问题的建议和意见。
1、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大农业投入,加快农村基本设施建设,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不断转变农民的就业培训观念。从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当前农村已逐渐进入人口老龄化,劳动力偏少,同时青壮年劳动力比例偏低。在家务农村民多为老弱病残等农民,对下一代子女的教育缺乏先进的理念,以至于许多学生初中毕业,甚至初中尚未毕业就随父母外出打工,失去了接受职业培训的机会,特别是失去了正规职业学校培训的机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就业技能等有很大的影响。长此以往,势必导致农民工素质越来越低,不能从事带有技术性的工作,使就业矛盾愈加突出。基于这个原因,我们认为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加快农村基本实施建设,给各级各类职业学校以更多更好的优惠政策和资金。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转变农民的就业培训观念,给予必要的政策,鼓励农民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参加学以致用、用以致富的就业培训,并保证就业培训的时间和培训的质量,从而将传统的“亲帮亲”、“邻帮邻”就业方式转变为职业学校或职业培训机构,结合政府有关部门成批输出。这不但能增强农民工素质,更能为农民工解决许多就业咨询、就业法律等相关问题,节约就业成本,最大限度地节约支出,确保农民工待遇的提高。
2、抓住地方经济特点,加强引导与培训,开拓创新,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致富之路。比如,某村土地肥沃,宜大力发展种养业。但从以上调查分析来看,从事种养业的劳动力却很少,而且效益并不高。这就说明,我们的技术还很落后,还不适应当地经济的发展。所以,我们应加强引导与培训,从种植养殖入手,用先进技术培训种养能手,致富一个,带动一片。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开展“送农技下乡”活动,不要把农业技术作为某些人谋利的手段,而应成为我们农民共同占有的致富金钥匙,以此才能走出一条致富的小康大道。也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才能真见成效。
3、正确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并完成真正意义上的“转移”(我们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理解是:由农村人口变成非农人口,要在城镇定居下来,并且有就业场所,下岗、退休后应享受到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所以,我们认为,在我县大力推进“兴工富县”的新时期,政府部门应广开门路,引进资金技术,开办不同规模的乡镇企业,最大限度地吸收农民,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得以真正转移。
这才叫“离土不离乡,挣钱最荣光”!在吸纳农民工的政策上,政府应加大对企业的奖励,并鼓励农民工先培训后上岗,让企业与农村劳动力实现“双赢”。对于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政府也应组织相应部门专门引导。要从职业培训、就业渠道的拓展上下功夫,要真正地响应党的号召,帮助农民富起来,而不是把职业培训、拓展就业渠道作为我们培训机构、政府部门盈利的机会和手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说,我们的工作是求真务实的,我们是真正做到了关心农民疾苦、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的好干部、好党员、好公民!
4、职业教育机构应拓展培训目标、培训方式、培训时段,鼓励对青年农民进行长期培训的同时,加强对中年农民短期培训。青年农民,特别是初中或高中毕业不久的农民,应大力鼓励他们进行长期职业培训,学到今后工作的技能的职业培训。中年农民民,应提倡进行短期培训,诸如外出务工的必知法律法规,一般行业技能的培训。对于这批农民工,我们应重点加强建筑业的培训等等。
今年我响应市委市府名师支教传帮带的号召,来到胶州四中,在一年的支教过程让我们认识了四中的一草一木,了解四中教育的一点一滴,对于农村的高中教育有了新的认识,想将我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报告如下:
农村高中的老师是很不容易的,他们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但是有些问题让他们无可奈何,与城区高中相比有这样几个问题:
与城区高中相比,农村教育在上班下班是很不方便的,在没有学校班车的情况下,有车一族至少也需要半小时左右,没车一族,就拿做公交车来说吧,比如:从南华苑开始坐车,就要先做206或者16,然后半道转成6路,下了6路车还有大约10分钟的路程,如果坐车非常顺利,也几乎1小时,如果加之等车时间,就有可能1各半小时至2小时,加入早上第一节有课,那就要6点就走,比起城区7:30,要浪费1个半小时在路上;万一有个什么急事,打车都需要将近30元钱的;另外班主任看班,城区的班主任可能晚上熄灯后就可以回家,而农村的班主任特别是女班主任由于时间太晚就要睡在学校,甚至一周都不能回家;虽然现在很多都是有车一族,还有一个安全更值得重视,每天穿行于204国道,车水马龙,不分心还好,分心时真让人后怕。(何况每天有多少事情需要思考,需要及时解决,需要和平处理),而这一方面,农村教师没有任何补助和特殊的照顾,依然毫无怨言地穿行于忙碌的工作和家庭之间。
除了交通,还有一个大的问题那就是吃饭问题,民以食为天,对于农村学校的老师,中午是没法回家的,孩子要不送给老的,要不就是托管,不像有些单位中午伙食进行补贴,这一项农村学校是没有,老师们都得自己掏钱的,一顿饭两种平常的菜和一个馒头就是5元钱,这是对教师进行优惠了,要改善生活一般就是接近10元了,现在一切从简,说实话教师的福利也几乎为零了,如果能每月给教师一定的补助,提供对教师的福利待遇。这样更能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我们今年一共来四中20多名支教教师,可见农村的教育严重师资不足,师资流失的原因:1.上班下班不方便,2.孩子上学不方便,3.城区教育机会多,4.职称评上了该进城享福了……;现在扩招学生,造成了师资力量不足,而且很多老师的上课很不规范,严重缺乏培训过关,有些已经评为高级的教师退居二线,不再兼任教学工作,这样造成教学师资的匮乏,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招收新毕业教师之外,还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做好传帮带,做好互助组的工作,实施奖罚政策,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对于教课成绩不理想的老师要及时谈话、鼓励,做好组内的问题查找。
农村的教育不仅需要软件的“扶持”,更需要硬件的“帮助”。政府应该给农村学校配备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学习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现在四中配备先进的讲课仪,教师上课比以前的效率提高,让很多课堂精彩绽放。现在微课教学日新月异,如潮水般涌入课堂,但是现在我们没有一个好的地方进行开发微课,一没有高级的电子备课室,二没有高级的电子阅览室,也没有高配置的微机室,这让很多教师没有开发微课和学习的机会,如果能得以配置,教育又会升一台阶。
由于农村学校,学生生源质量不高,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很多教师只是靠着吃老本生活,这样就会抑制教学的前进,政府能够多提供一些机会让农村教师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学习相关的先进的理论知识,开采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添彩的“他山之石”,相信教师不会出现日久倦怠的思想,反而会时刻想着创新。
当然,这些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时间和资金,希望领导们重视,同时希望农村的教育能迎来美丽的春天。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我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关键所在。但是由于经济发展和各种人为因素以及自然的损毁退化,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
环境现状分析:
通过西湖村的环境调查以及其他农村的环境调查资料显示,大致可以分析得到农村的污染现状:
1、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不得当。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现代化的商品和新的生活方式迅速蔓延到农村,各种生产、生活垃圾也快速出现。在街道上,垃圾堆随处可见。有塑料泡沫、塑料袋、碎玻璃、烂酒瓶等,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还成为疾病的传染源,危及人体健康,破坏人们的生存环境。还有一些牲畜的放养造成了村中道路环境较差。
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低。农村的生活污水处于无序排放的状态。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都是顺着自制的排水沟流到田地里。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时期,农村生活污水成分简单,可以自然降解。但是随着我国农村的城镇化不断发展,生活污水的成分不再简单,加上农民对环保意识的欠缺,同时也受目前经济发展水平限制,造成城镇生活环境的污染程度不断加深。据村名告知,在许鹏村的唯一的一个池塘曾经十分清澈,池内常常养有不少鱼类等水生生物,而现在,由于水污染导致,池塘发臭,池内生物腐坏。
3、土地污染日趋严重。在农村,由于缺乏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和公众环境意识,不是靠改良种苗提高抗病能力来提高产量,而是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遇到雨水冲刷,化肥农药便渗入地下或流入河流。农用化学品的过量使用,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同时,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并威胁到农村人口的健康。
4、空气污染日趋严重。在农村,特别是在农耕时节,大面积的焚烧作物,屡见不鲜,直接导致了空气污染严重。除此之外,工业污染也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农村污染原因分析:
目前的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经过分析,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就有以下几点:
1、部分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不高。长期以来,农村生产技术落后,信息资源匮乏,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农民养成了许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譬如缺少科学种田的指导,滥用化肥和农药;卫生条件差,垃圾随处扔等等。环境意识的淡薄使农民养成了不注重环保的生产及生活习惯。
3、农村环境监管力量过于薄弱。国家环境保护的重点都在于城市的污染问题,而农村污染问题则长期没有受到重视。环保政策、环保机构、环保人员以及环保基础设施均供给不足,虽然现在许多地方乡镇一级政府也建立了环保机构,设立分管领导,但是多属空架子,基本没有认真履行环保职责。
农村环境污染改善方案:
对造成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要彻底解决农村环境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工作:
1、大力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及参与环境保护的消极性是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的难度所在,所以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与治理,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务之急。应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和普及农村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积极向农民推广先进农业技术,解决好农村产业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农民的许多不够环保的生产习惯多缘于落后的生产技术,应加大政府对农村事业的'投入,多向农民宣传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是一项工作难度大、资金投入多的公益工作,应成立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协调各方面工作。只有基层人员的各项素质提高了,农村的环保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目标也才能尽早的实现。
时间8月1日—8月15日。
现将此次实践调查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目的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的同时,由于农村生活污染、垃圾排放量增大、种植养殖业废弃物逐年递增,化肥农药使用量居高不下,城市工业污染逐渐向农村转移等原因,导致农村地区环境状况日益恶化,环境质量明显下降,不仅影响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也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是重要的威胁。为此对农村所在居民环保意识展开调查。
二、调查内容和结果。
本次调查共对120位村民进行提问。
问1:你认为垃圾可以倒在哪里?
答:路边,随便哪里,没有的空地,其他。
问2:你家的垃圾倒在哪里?
答:路边,随便哪里,没有的空地,其他。
调查结果显示,问1中有34%的人会倒在路边,25%的人随便哪里倒,30%倒在没有的空地,其他的为11%。问2中有14%会把自家的垃圾到在路边,6%的随便倒,78%会把垃圾倒在没有的空地,2%在其他地方。
据调查表示,虽然大部分居民知道垃圾应该对方在诸如垃圾箱之类的指定地。
点,但在实际生活中,许多人还是习惯于将垃圾对方在一些被认为没用的空地上。其原因有几点:
(l)农村人口多,日产垃圾量多,而且居民点分散,没有或很少有集中堆放垃圾的场所;
(2)以前还可以将部分垃圾撒入田里作肥料,而如今一方面有了化学肥料,另一方面也由于越来越多的耕地被厂房、公寓所替代,所以垃圾只能堆放在房前屋后。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忽视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对环境的影响。
问3:什么是“环保”?
对此问题,知道“环保”是“环境保护”的居民占87%,但其中只有20%的居民能具体进行结实,而且,在这部分人中务农者仅占18%。
问4:你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
知道并能举例说明者占43%,其中务农者占20%。
问5:你知道为什么要使用“无磷洗衣粉”?
对该问题,能正确回答者不到5%,而且这部分人都是年龄在20一35岁之间的工人、医务工作者、教师等见识或文化知识水平较高的非务农人员。
从调查中看,农村居民环保意识相对较差,对环保知识了解不多。这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居民们长期生活在环境相对安静的农村,对环境污染造成的体验较少,所以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环保的积极意义。
(2)农村居民中以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占绝大部分,由于文化程度的限制,获得各方面信息的来源也较狭窄,影响他们环保意识的加强。
(3)部分农村居民从祖辈开始沿袭了一些不良的卫生习惯(如随处倒垃圾等)一时间还难以改变过来。
三、调查结论。
(一)农村居民(尤其是一些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的环保意识较差,对环保知识的了解不多,还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环保的积极意义。
(二)周围环境的污染固然与居民的环保意识有关,而另一方面,农村中存在的客观问题也不容忽视,如农村人口多,日产垃圾量多,且居民点分散,没有或很少有固定的垃圾堆放点等。
(三)目前,农村环境相对城市而言不太严重,所以还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在城市大搞环境建设的同时,农村的环境污染却日益严重下去。
四、调查体会。
从这次调查中体会到农村居民环保意识差,其更重要的原因是文化水平低下,受教育少,有些人根本没机会接受教育。老一辈的人环保意识差,就连新一代的年轻人环保意识也不高,其原因不得而知,由于农村家境贫困,文化素养低所致。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不只要关心自己的衣食冷暖。还要把更多的目光放到和自己息息相关的周边环境。提高环境保护意识,让生活更美好,更健康。这不仅仅是思想上的反思,而是要行动起来,从身边环境做起。
农村金融是一个世界性问题,这是因为农村金融自身的特点即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的特点和商业化运作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我国的农村金融问题很多,压力颇大。新世纪以后,政府连续下发了七个支持三农的一号文件,我国的农村金融问题取得了很大的缓解,但是,相对于城市金融而言,农村金融仍然是整个金融体系的薄弱环节,依旧十分落后,本文对于目前农村金融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阐述。
一、农村正规金融的“主动性边缘化”,非正规金融成为主力军。
我国农村金融的供应渠道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即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民间金融。这四种供应渠道的主要依托分别是政策性银行、商业性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民间金融组织。现在在我国农村的大部分地区,正规金融如政策性银行和商业性银行都呈现主动性的边缘化,农信社由于自身的组织运营并不规范,合作制更多的是流于形式,不能充当主力军的角色,而利率最高,监管不严格的各种民间金融组织成为农村最主要的供应渠道。
1.农村正规金融“主动性边缘化”的原因。
投资及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正相关性。而对我国而言,我国由于长期以来宏观经济政策的城市化倾向,农业经常处于次重要地区,让步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目标,甚至必要时会做出一定的牺牲,这使得金融抑制现象在我国农村尤其突出。在我国,政府在农村金融体制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它虽然不是资金的直接供应者,却对整个农村金融的资金供应和分配有重大的影响。由于政府的一些政策导向,使得各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严重的倾向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这些机构在积极响应政府政策的同时,不断的减少对“三农”的资金支持,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中央政府在一定程度上默认了正规金融机构的这种行为,这便形成了农村正规机构的“主动性边缘化”。
2.非正规金融成为农村金融供应的主力军是现实的无奈选择。
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对农村的资金供应不断减少,政府在默认这种情况的同时,并未对农村金融的.供给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于是各种民间金融机构便成为了农村金融供应的主体。
农村的非正规融资是指非法定的金融组织所提供的间接融资和农户之间或农户和农村企业主之间的直接融资,非正规融资解决了农户、乡镇企业的资金急需,弥补了正规金融机构资金供应的不足,加快了资金流转速度,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于此同时,农村的非正规金融机构自身抵御风险能力差,具有较强的投资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国家经济政策的贯彻实施,扰乱社会秩序,缺少有效地监管,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加之,各种民间金融机构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解燃眉之急,但其利率相对较高,不利于长期性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扩大再生产。
所以,农户对于各种民间金融机构也是“又爱又恨”,但由于正规金融机构的支农力度不够,使得农户不得不使用非正规融资的方式,这也是正规金融机构边缘化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二、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政令不统一,支农效果不显著。
在我国,政府对于农村金融的作用不言而喻,而政府又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组成,二者能否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对于农村金融的发展意义重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于农业投入的基本格局是:总量增加,比重下降,中央政府在这种格局下,不可能对农业的直接经营活动进行持久、大量的投资,而且我国实行财政包干政策以后,中央政府认为由于农业的区域性,农业投资较适合由地方政府来做,而地方政府根据财政收益最大化这个目标函数,由于农业投资周期长,见效慢,不可能优先选择农业投资。于是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目标函数不一致的情况,直接造成了支农效果的不显著。
1.中央财政对农业投入不足的原因。
中央财政对于农业的投入取决于中央的财政收入和中央的非农业财政支出的需求之间的差额,这个差额越小,中央财政对于农业的投入越少,反之越大。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央财政的收入和非农业的财政需求的差额一直较小,这使得对于农业的投入不足。
2.地方政府对农业投入不足的原因。
地方财政对于农业的投入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地方财政收入与非农业财政支出的差额,这个差额越小,对于农业的投入越少,尽管自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地方财政收入连年递增,但各项非农财政支出也在迅速增长,甚至超过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这使得地方财政对于农业的投入少之又少。二是按照规定地方政府需要进行的农业设施的投入,如前所述,地方政府为实现财政收益最大化,这部分投入也不会很大。总之,在目前这种情况,地方财政支农力度明显不够,甚至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村金融监管体制不健全,存在监管真空。
整体而言,我国的金融监管属于集权多头监管模式,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各司其职。但在农村金融监管方面,很难说属于哪一种模式,处于相对混乱的局面。比如中央银行和银监会对农村金融都有监管,监管区域时有交叉,但又存在监管的真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于农村金融的管理是双重的,这会一定程度上增加很多监管成本,也会造成管理上的混乱。在目前的分业监管情况下,银监会、保监会各司其职,但他们的监管机构只设置到省一级,而中央银行又不能行使监管职能,所以省以下的监管机构基本是真空状态。中央银行和各监管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各监管机构之间协调机制尚不健全,使得各监管机构各自为政,金融监管效率极为低下。当金融机构由于市场性风险或退出市场风险时,中央银行和各监管机构在救助时由于信息不对称,可能会造成救助过渡,也可能给金融监管机构负责人提供了套利的可能性。
阳素瑶船山学院2012级护理一班20129810109人总是要老的,这是一种客观的不可逆转的趋势。人老的直接后果就是获得生存条件的各种能力逐渐丧失,那么,曾经为这个社会做出过贡献的老人们在其获得生存的能力逐渐失去时,谁应该向老人伸出援助之手,为其提供物质和精神的帮助呢?这就是养老问题。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的实施,拥有中国大多数老年人口的农村地区将迅速出现家庭小型化的倾向。同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农村年轻一代道德观念的下降等因素,都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形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不难想象,在新的世纪,农村养老问题将是我国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自古就有敬老、养老的优良传统。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0%,正在步入“老年型”国家。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展带来深刻影响,也给安老养老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当前表现出“两高、两大、两低”的基本特征,即高速、高龄、基数大、差异大、社区养老社会水平低、自我养老和社会养老意识低,与经济较快发展的态势相比,社会老龄保障事业显得明显滞后。面对日益凸显的老年人问题,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个方面都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农村养老的形势基本可分为四种。
(一)家庭养老:这是当前中国农村使用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具体体现。这是一种最完美的养老方式,它所具有的优越性是任何其他养老方式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在现有经济水平条件下及传统文化模式下,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农村的主流养老方式。
(二)集体养老:集体养老就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对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老人进行赡养的制度。集体养老的形式主要有五保制度和养老院制度。集体养老存在的物质基础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的完善和物质的丰富,存在的心理基础是老人社会交际的广泛和子女对养老认识的多元化。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农民意识的落后直接影响了集体养老的普及化和规模化。
(三)养老保险:面对农村老年人口数目的迅速增长和家庭养老的弱化,农村养老改革也加快了步伐。从1991年开始,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民政部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组织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险改革的试点。到1998年底,全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00多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村养老保险改革试点,有8200多万农民参加了养老保险。(10)应该说,农村养老保险从无到有并初具规模,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四)储蓄养老:依靠平时的积蓄用来防老,在农村仍然有一定的市场。
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家庭养老是当前农村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方式。随着子女纷纷外出,老人与子女分居,一旦家庭“空巢”后,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不可避免会给老人的生活带来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
(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及养老设施状况。
据统计,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有1亿4千9百多万,占总人口的11.3%,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1.4%,相当于欧洲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总和,约为总人口增长速度的5倍。城市独居老年人占49.7%,农村亦达38.3%。农村老年人收入低,医疗保障覆盖率低。常感孤独的老年人,在城市为18%,农村为30.9%。而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也超乎我们想象。据测算,到2020年,中国60岁以上老人的数量还要翻上一番;而到2050年,中国每3到4个人当中,就会有一个是老人。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我们国家就是在99年进入老龄化的时候,我们人均收入呢就是800美元,而世界上其他国家,进入老龄化,他的人均收入应该是在5千到1万美元左右,所以我们体现了一个非常明显特征呢,就是未富先老。
庞大的老年人基数,无论是赡养还是医疗都得花钱,但对于中国来说,光靠国库是很难支撑起这样一大笔数额的。中国各地的公办养老院,目前都出现了排队现象,等上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住进养老院的情况普遍存在。
根据权威统计,目前我国1.49亿老人当中,想在养老院安度晚年的约占5%,这样就需要有700万个床位才能满足需要。而目前全国养老院的床位,总共只有150多万张,缺口高达550万。为了解决养老设施不足的问题,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很多人都在努力。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我们有一个基本的统计呢,就是全国的养老机构,服务人员呢,将近30万人,取得职业资格的,只是30万人当中只是两万人,非常少,所以这个是导致我们现在,整体上的养老机构,就是服务水平呢,上不去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二)、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制度建设空白。
一是城市无工作居民的养老问题;二是城市无工作居民的医疗问题;三是农村还没有养老制度安排;四是农村的医疗保障问题;五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问题。
当前要着力解决老年人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养”和“医”的问题,把城乡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城市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及城乡贫困老年人的医疗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真正建立健全起来。在此基础上,再逐步发展和完善遗属保险、护理保险、以房养老等新的保证措施,使城乡老年人都能做到最基本的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三)、不容乐观的安老养老状况。
1、老年人的劣势。
现代的老年人,既没有传统社会里凭辈份“倚老卖老”的优势,也没有发达社会中的社会福利优势。相比之下,却存在着年龄、体力、精力等方面的劣势。不少老年人当下的生活处境是比较窘迫的。
第一,多数老人的收入在中下等水平。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恐怕是最苦的,他们根本就没有“退休”一说,很多人一直要劳作到最后一息。在城市,“啃老”现象逐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不少老人要间接地承担其失业子女甚至是第三代的生活费用。
第二,老人就医状况令人担忧。老年人体弱多病,需要经常看病吃药。他们的收入本来就不高,加上近年来医药价格飙升,更使老年人在看病、医药方面陷入窘境。
第三,老人出现瞻养危机。一方面,家庭养老的观念、意识在淡化,家庭赡养的功能在弱化,过去是“父母在、不远游”,现在是高龄老人、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如居巢区某村庄,有7个70岁以上的老人,自己已是风烛残年,为外出务工的子女守摊子、看房子、带孙子。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又十分薄弱。多年来,我国在社会养老保障方面严重欠账,特别是为数众多的农村老年人被排除在社会保障之外。
2、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严重不足。
老年人退休时间早,中青时年实行低工资制,并没有享受到多少改革开放的成果,也没有真正享受到新的养老保险制度的成果。对高龄老人,我国已开展了某些老年福利工作,例如城市高龄老人公共场所优惠待遇、五保老人的照料与服务等,使得他们的生活状况有所改善,但总体上看,广大老年人的基本经济保障仍然十分薄弱。
目前,城镇一块的老人,因为有了城镇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总算是有了“最后一道防线”;而在农村地区,老年农民除了家庭赡养以外,基本没有其他养老收入,养老风险很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虽然出台了,但是由于宣传贯彻的力度不够,赡养纠纷案每年递增。据调查,自2005年以来,无为县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涉及赡养纠纷案及老年人合法权益被侵害的犯罪案件共有37件,其中2005年8件,2006年11件,2007年1-9月18件,虽然此类案件所占比例不高,但呈逐年上升趋势,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3、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明显滞后首先,养老社会服务化的载体不足。全国城乡仍有相当数量的五保老人没有实行集中供养,散居的五保老人有很多,空巢老人数量更多。他们的生活起居、生灾害病等,往往得不到很好的照顾、护理。
其次,各种养老机构收费偏高。调查发现,社会化的养老院,平均收费在每人每月800元左右,高级一些的老年公寓等则需要1300元以上。倘若两位老人没有子女,每月仅靠政府提供的最低生活保障金过活,怎么可能负担得起这笔费用呢?但这些社会化养老机构也感到苦恼,他们的资金来源渠道狭窄且数量不足,不收取较高的费用就无法运转下去。
再次,养老机构服务人员素质不高。目前,在各种养老院、敬老院工作的服务人员,多数文化程度不高,专业技能缺乏,服务质量跟不上。特别是有少数服务人员,内心里看不上这份职业,只是苦于别无出路,才勉为其难地曲就于此,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敬业爱岗,更谈不上以一片爱心善待老人了。
三、思考与建议。
第一,要把安老养老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胡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加强老龄工作”。各级应把此项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建立长效机制,不能以“济贫”的思路来考虑问题,更不能以社会正处在转型期为理由,亏待了老年人。建议将“老年社会化服务项目”纳入市、县两级招商引资范围,变过去“以市长主导”为“以市场主导”,转变思想观念,对现有的社会化服务的老年公寓给予充分的鼓励、引导和扶持,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尽快建立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以社区基层组织为主导,发挥政府、社区、家庭和个人的力量,充分利用社区中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不断提高定补幅度,拓宽定补范围。不断完善困难弱势老人医疗保险制度以及城乡老人医疗保障制度,切实减轻老年人的医疗负担。加快以社区为中心的老年照料服务体系的建设。
第二,逐步建立有各市特色的安老养老安全网。而各地目前正处在由家庭养老保障向社会养老保障过渡的阶段,特别是在农村,建立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老年人现状及家庭承受能力来看,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居家养老”之路,是解决我市养老问题的正确选择。这里所说的“居家养老”是坚持和完善家庭养老,推进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建立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外围,以社会养老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体系,逐步形成适合各地市情的家庭保障安全网、社区养老服务安全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和政策安全网。第三,突出解决农村安老养老问题。过去,各地农村老人的主要生活来源是家庭赡养和土地收入。随着形势的变化,这两种养老保障方式不论是在保障能力上,还是在保障的可靠性上,都显得很不稳定了。必须从各市农村实际情况出发,寻求新的养老办法。根据全国一些地方以及有关部门多年来的实践探索,有条件的地区已经开始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即采取储蓄积累的方式,为农民建立个人账户,个人交费为主,集体交费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将个人和集体缴纳的保险费记入个人名下,为个人所有,到老龄后根据个人账户的积累额计发养老金。这种养老保险方式还必须同家庭赡养、土地保障结合起来,才能为农民养老建立一道比较可靠的养老民屏障,才是解决农民养老问题的现实选择。
第四,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要围绕“五个老有”工作目标,既要满足和改善老年人对物质生活的特殊需求,也要不断满足和丰富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特殊需要,千方百计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促进老年福利、老年教育、老年文化、老年卫生、老年体育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想法设法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社会交往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渠道,消除老年人游离于社会之外的感觉,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
敬老、爱老、安老、养老,各级政府责无旁贷,社会各方义不容辞。要在全社会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伦理道德观,弘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使老年人在经济上得到保障,生活上有人照顾,精神上得到安慰,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新运行机制,建立“以人为本,代际和谐,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让老人们深切地感受到“夕阳无限好,人生仍灿烂”。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353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