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手机依赖调研报告(模板18篇)

手机依赖调研报告(模板18篇)



调研报告要求对调研过程进行全面、客观的描述,确保结果可信、可靠。下面是一份针对员工满意度的调研报告,它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深入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反馈。

手机调研报告

沈北大学城各大学大学生。

通过qq、人人、微信等方式进行问卷调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高科技产品成为消费热点,手机作为其代表之一,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手机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不仅体现在andriod、ios、windousphone三大阵营的竞争,还体现在功能机与智能机以及国际品牌与国产品牌的多种竞争。大学生作为高科技的首先接受并乐于追崇者,毫无疑问的成为了智能机消费市场的中流砥柱。因此,通过对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进行问卷调查,能很好的反映目前手机市场的概况。

调查标准:(1)分别统计智能机和功能机所占的比例;

(3)分别统计国际品牌和国产品牌所占的比例。调查结果如下:

(一)智能机更受大学生喜爱。

在此次调查中我发现,智能手机更受大学生的喜爱,在所有参与问卷调查的同学中智能机用户所占比重高达96.2%,仅仅3.5%的同学是功能机用户。通过进一步调查我了解到,同学们日常上网冲浪,聊qq、人人以及微信等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恰恰是智能机给了这些活动功能机所达不到的更好的体验。更炫目的特效,更便捷的操作,更多的流行元素等等这些,无不促使着大学生更加倾向于智能机。在市场强烈的竞争下,几经不存在智能机就一定价格高昂的惯例,甚至有些智能机的价格要低于功能机。所以我对那仅存的3.8%功能机用户很是不理解,为什么放弃更好的应用体验选择功能机呢?在进一步的调查中我了解到,原来这部分用户之所以选择功能机,除了不经常上网冲浪外,更在意的是智能机所带来的附加消费。在调查问卷的数据中显示,智能机用户话费月消费大约在50元左右,而功能机用户话费月消费则在30元左右(当然,每天拿着电话和女朋友煲粥的除外)。智能机用户平均月消费远远高于功能机用户,而高出的这部分大多数都是智能机用户用来办理无线上网套餐所花费的,功能机用户往往不需要花费这部分额外消费。

(二)andriod系统普及更广。

以下几点:

(5)windousphone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不小的波折,如今微软携windousphone8强势来袭,并与诺基亚强强联合试图在智能机市场分一杯羹,但是众观每一个操作系统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windousphone8这个新兴操作系统想要与andriod和ios真正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国际品牌更受大家欢迎。

在本次调查问卷的最后我统计了国际品牌与国产品牌的占有率,其中国际品牌占有率为66.8%而国产品牌只有33.2%,这样的结果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本土品牌的价格低廉反而占有率低呢?通过问卷调查我得出了以下结论:

(1)国产手机还达不到国际大厂的做工精细度;

(2)国产手机的设计往往平庸而国际大厂却能很好的引用流行元素树立自己的独特风格;

(3)国内高尖端技术方面与国际一流水准存在差距;

(4)操作体验的巨大差距导致国产手机流失了大量用户;

(5)国产手机单纯的硬件堆积与国际大厂多年的底蕴积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其实我们还是蛮爱国的,我们总是怀着热切的心情期待着又一款国产“神机”的发布,然后满怀期待的跑去体验店追逐我们心目中完美的“神器”,但是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就好像期末突击复习一样,痛不欲生啊!国产手机往往是高规格硬件的堆积品,与国际大厂的产品相比,虽然在硬件上不输给对手,但是实际操作体验却存在很大差距。加之外形的设计要么平庸,要么有点某种街机的影子,使国产手机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全无。即没有拿得出手的突出领域也没有国际品牌的品牌效应,所以本土品牌打起了价格战。这其中又以小米手机为代表,在小米手机掀起一轮又一轮的抢购狂潮之后,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如今饱受诟病的“雷军”还有整个手机市场的价格变动,国际大厂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冲击。这或许是我能看到的最积极的因素了。

总的来说,本调查是成功的,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较为全面地考察了影响大学生选购手机的因素。不过还不够深入,尤其是理论支持还不够。谨以本调研作为一次实践活动,望老师予以采纳。

手机依赖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分析在校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程度及引导大学生对手机的使用有个正确态度。

调查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手机功能的不断完善使得年轻一代对手机的依赖程度逐年攀升,为什么大学校园中会掀起‘‘手机热”。大学生作为知识水平和能力素养都比较高的群体,为什么依然会出现“手机依赖症”这一社会逐渐热趋化的病症呢?同时,手机对他们的生活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通过调查研究,意在指出大学生在手机使用上存在的问题,了解手机依赖症的发生现状及其不良影响,为今后开展相应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更好的了解手机在大学校园中引发的各种问题的原因,达到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树立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的目的。

调查对象:华南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在校大学生。

1.文献回顾。

手机改变着你我的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我们是否能意识到手机的问题?因此我们小组给大家介绍不同时期关于手机各个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和相关报告。

1937年4月3日,自世界第一部手机诞生以来,于1987年手机在中国大陆出现,由原先的“大哥大”到现在性能多样,样式各异,手机不再是身份和社会地位象征的稀有物,而成为普通百姓的平常物。随着手机的普及,关于手机的研究也逐渐兴起。

为了能吸引消费者,国内外研究者更多关注于手机的设计、使用和消费者购买手机指导等方面。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人们更多的将关注集中在手机这个物体本身表层上,忽略了手机的使用者、使用手机的影响等方面。

90年代中后期至世纪之交,随着手机的普及,手机的使用率逐渐提高,人们开始关注手机使用对使用者生理的影响。同时期相关的研究详细的分析了手机硬件对人体的伤害,如辐射、燃烧、爆炸等。但是,这些研究忽略了长时间使用手机所引起的非手机硬件上的伤害。如长时间发短信造成手指肌肉损伤等。同时研究也局限在物理影响方面,忽视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新世纪至今,手机的研究也发展到了从经济学角度、哲学角度、传播学角度、生理角度等层面上。

2.研究假设。

以我校以及附近大学拥有手机的同学作为对象,然后进行随机发放问卷,最后对其进行数据资料经微机处理分析以及网上数据统计得出调查结果。

“手机依赖症”可以说是一种对手机产生病理性依赖的综合症,由于某种原因过渡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

标准主要表现三个方面:一是对手机的滥用,不该用的时候也频繁使用;二是手机过多使用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三是手机不在身边时,经常看手机,看是否有短信电话等,会感觉到焦虑,紧张,必须要找到自己的手机。

虽然目前,国内外尚无手机使用时长的科学标准,但一般认为,过度频繁地使用手机,如每天发短信或打电话10次或娱乐超过5小时以上即是使用时间过长。

2.调查研究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55张,回收率89%。从问卷情况上看,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较重。

如问卷第8题,如果离开手机,15.2%的人只能忍受半天以内,36%选了一天,过半的人对手机严重依赖,如果忘记了拿手机,17.1%的人感到焦虑不安,46.4%的人感到不适应,心理上这已经影响到他们的心情,从而可能影响到他们的行为,手机成了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们如同遥控自我的线,一旦离开了就魂不守舍。(详见下图分析)。

第八题。

0.35。

0.30。

0.25。

0.20。

0.15。

0.10。

0.05。

0.00。

(第8题)。

针对依赖性,我们又设计了第14题,有70.1%的人在发信息的时候侃侃而谈,而面对面的时候却无话可说,有些大学生性格内向,有手机他们会感到更踏实,从而与人交往的情况也更少了,造成他们与人交往的缺陷,手机的依赖性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伤害。手机作为一种新媒介,一定程度上代替了人直接沟通,甚至助长了孤独感。

十四题。

a61%。

(第14题)。

对于手机在充电的时候(第7题),57.5%的人偶尔玩手机,34%的人经常玩,而且,在上课的时候,70.7%的人偶尔玩手机,18.3%的人经常玩。对于以上的情况,手机成了他们娱乐消遣的重要方式,手机过多地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从一定程度上,占据了他们的部分生活空间,让原本忙碌的大学生更懒于或挤不出时间来升级自己其他方面的技能,更有甚者是沉迷于虚拟的网上世界,与现实生活脱节。

第七题。

a

(第7题)。

现代社会大学生学习、生活压力巨大,人际交往日益频繁,信息更新流通速度快,这些原因使得手机成为大多数人学习和生活的重心,而不仅仅单纯的便携式通讯工具了。在本次对手机的认识的调查中(第2题),44.2%的大学生认为手机是必不可少的信息传播媒介,38.5%的则把手机界定为具有通讯功能的娱乐设备,认为手机是便携式的通讯工具的仅占22%。可见,手机已经慢慢地深入到我们大学生的生活中了,把手机当作娱乐消遣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了,同时也因此助长了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

第二题。

ac。

37%。

(第2题)。

这使我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生活用品开销的。消费能力有限,如果每个月一部分的生活费养手机,那必将会对学生本人还有家庭造成经济上的压力。

第十题。

d

b52%。

(第10题)。

(四)讨论与小结。

1.大学生出现手机依赖的原因主观原因:

一是大学生从众心理和盲目攀比的错误价值取向造成大学生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随着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消费不仅仅是满足于消费品的使用价值,手机更是成为一种彰显品味个性的工具。根据心理学原理,人的某种需求未得到满足,则就会产生满足这种需要的动机,认为手机作为一种时尚型、炫耀型消费品的错误价值观念就易造成大学生对手机的沉迷。

二是自制能力差,自我管理能力低。通过我们对周围同学调查发现对手机依程度与自制能力反相关。大学与其他学习阶段有相当大的区别。大学期间课余时间比较多,学生的自由度比较大。学校对手机的监管放松,所以有些学生因为无聊,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手机玩乐上。以上都是内因,外因也有两点:

第一是对外的诱惑。不仅包括大学中玩手机的氛围的影响,手机本身功能不断完善更加丰富。大学里课程少,很多人跟风随之注意力转移到了手机上来。电子技术的先进性。大量智能电子产品涌入市场。大学生易于接受新事物是其消费主体。手机娱乐功能的拓展是对大学生的极大诱惑。

第二是当今大学生就业、学习、人际压力过大。大学生是处在校园和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蚁族”、“蜗居”这些都成为大学生面临学习就业压力的难题。生活压力巨大,人际交往频繁,信息更新流通速度更快,这使得手机成为必不可少的重心。把人际间的沟通通过手机来完成,手在某种程度上代替的人际直接沟通。或者因学习过于压抑,需要通过游戏聊天来排遣。

对手机的依赖

手机快没电了或是忘带手机就会焦虑不安?不用太紧张,美国心理学家的调查显示,有“无手机恐惧症的人不在少数,而且女性患者数量是男性的3.6倍。无手机恐惧症的症状包括不愿意关机、时不时刷屏、经常充电、如厕也要随身携带手机等等。

如果你不相信自己是属于这类人群,那么下面就一起去做一个实验看一下吧!下面20道题,每题按照程度轻重用1至7分来回答,1代表绝对没有,7代表非常赞同,最后得分越高,意味着无手机恐惧症越严重。如果最终得分在20—60,那么你的无手机恐惧症还算轻微;60—100,已然中度;如果100分以上,那你的无手机恐惧症已到晚期。问题如下:

1.不经常用手机接收信息就会觉得不安;。

2.想查看手机信息而无法看时会觉得恼火;。

3.无法获取手机上的实时新闻、天气等信息会紧张;。

4.当想用手机而无法用时会恼火;。

5.手机快没电了会不安;。

6.如果每月套餐中数据流量用光会感觉恐慌;。

7.如果没有信号或者连不上wi-fi,会不断查看或重新连接;。

8.如果在某个地方无法用手机就会呆不住;。

9.如果有一段时间没查看手机就会强烈渴望看一眼;。

(如果没带手机请回答)。

10.会觉得焦虑,因为没法与亲朋好友实时联系;。

11.会担心,因为亲朋好友联系不到我;。

12.会紧张,因为无法接收信息和电话;。

13.会焦虑,因为不能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

14.会紧张,因为不知道是否有人会找我;。

15.会焦虑,因为与亲朋好友之间的持续联系被迫中断了;。

16.会紧张,因为无法连上在线身份;。

17.会觉得不舒服,因为无法更新社交网站信息;。

18.会感到不知所措,因为无法获取各种信息更新的通知;。

19.会觉得焦虑,因为没法查看电子邮箱;。

20.会觉得别扭,因为完全不知道该干什么。

频繁使用手机后,常会听到短信或电话铃声响动,确认后却发现手机没有任何提示。特别是些工作经常需要使用手机的人群,手机铃声响起就意味繁忙工作的开始,更容易“幻听。其实这是长期的压力导致的听力错觉。

“手机幻听是任何人都有可能发生的。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过于紧张或对某事、某人或某个消息过于期待,都会引起“幻听。建议每隔一段时间换一种铃声,防止长期单一铃声的刺激。另外,出现“幻听后要多注意睡眠与休息,做一些帮助减压的事情。只有真正的放下压力,才能完全改善这种现象。

一网友因为长期玩一款需要集中注意力找图片不同之处的手机游戏,被诊断为“眼中风。“眼中风又叫“眼梗,与“耳梗、“心梗一样,是一种血管病变。其全称叫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即血栓造成栓塞,引起视网膜动脉区视网膜缺血。

“眼中风多数情况是有征兆的。因为血管栓塞前,可能会先痉挛。此时患者多感觉黑影飘动,一阵一阵地看不见,即一过性视力下降。发现后即使视力恢复,也要到医院检查。

患者出现眼球顿时没有光感,一片黑暗,视力变成零时,则怀疑是“眼中风,应立即到医院就诊,确保90分钟的黄金抢救时间。因为若视网膜中央动脉完全阻塞超过90分钟,光感受器细胞就会完全死亡,导致不可逆转的失明。

手机依赖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分析在校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程度及引导大学生对手机的使用有个正确态度。

调查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手机功能的不断完善使得年轻一代对手机的依赖程度逐年攀升,为什么大学校园中会掀起‘‘手机热”。大学生作为知识水平和能力素养都比较高的群体,为什么依然会出现“手机依赖症”这一社会逐渐热趋化的病症呢?同时,手机对他们的生活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通过调查研究,意在指出大学生在手机使用上存在的问题,了解手机依赖症的发生现状及其不良影响,为今后开展相应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更好的了解手机在大学校园中引发的各种问题的原因,达到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树立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的目的。

调查对象:华南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在校大学生。

调查内容:是什么导致大学生会出现手机依赖性;手机依赖性的影响;如何减少对手机的依赖性。

调查人员:xxx。

1、文献回顾。

手机改变着你我的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我们是否能意识到手机的问题?因此我们小组给大家介绍不同时期关于手机各个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和相关报告。

1937年4月3日,自世界第一部手机诞生以来,于1987年手机在中国大陆出现,由原先的“大哥大”到现在性能多样,样式各异,手机不再是身份和社会地位象征的稀有物,而成为普通百姓的平常物。随着手机的普及,关于手机的研究也逐渐兴起。

为了能吸引消费者,国内外研究者更多关注于手机的设计、使用和消费者购买手机指导等方面。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人们更多的将关注集中在手机这个物体本身表层上,忽略了手机的使用者、使用手机的影响等方面。

90年代中后期至世纪之交,随着手机的普及,手机的使用率逐渐提高,人们开始关注手机使用对使用者生理的影响。同时期相关的研究详细的分析了手机硬件对人体的伤害,如辐射、燃烧、爆炸等。但是,这些研究忽略了长时间使用手机所引起的非手机硬件上的伤害。如长时间发短信造成手指肌肉损伤等。同时研究也局限在物理影响方面,忽视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新世纪至今,手机的研究也发展到了从经济学角度、哲学角度、传播学角度、生理角度等层面上。

2、研究假设。

我校大学生对手机有一定程度上的依赖性。基本依据: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身边的同学们手机使用频率非常高;其次是大量的调查结果显示出大学生对手机具有依赖性。

3、研究方法。

首先我们小组自主设计问卷,一部分印发400分问卷给各院各级同学,另一部分将其上传至问卷调查网站,收集数据,并进行深入分析。

4、样本及抽样。

以我校以及附近大学拥有手机的同学作为对象,然后进行随机发放问卷,最后对其进行数据资料经微机处理分析以及网上数据统计得出调查结果。

“手机依赖症”可以说是一种对手机产生病理性依赖的综合症,由于某种原因过渡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

标准主要表现三个方面:一是对手机的滥用,不该用的时候也频繁使用;二是手机过多使用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三是手机不在身边时,经常看手机,看是否有短信电话等,会感觉到焦虑,紧张,必须要找到自己的手机。

虽然目前,国内外尚无手机使用时长的科学标准,但一般认为,过度频繁地使用手机,如每天发短信或打电话10次或娱乐超过5小时以上即是使用时间过长。

2、调查研究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55张,回收率89%。从问卷情况上看,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较重。

如问卷第8题,如果离开手机,15、2%的人只能忍受半天以内,36%选了一天,过半的人对手机严重依赖,如果忘记了拿手机,17、1%的人感到焦虑不安,46、4%的人感到不适应,心理上这已经影响到他们的心情,从而可能影响到他们的行为,手机成了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们如同遥控自我的线,一旦离开了就魂不守舍。

1、大学生出现手机依赖的原因主观原因:

一是大学生从众心理和盲目攀比的错误价值取向造成大学生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随着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消费不仅仅是满足于消费品的使用价值,手机更是成为一种彰显品味个性的工具。根据心理学原理,人的某种需求未得到满足,则就会产生满足这种需要的动机,认为手机作为一种时尚型、炫耀型消费品的错误价值观念就易造成大学生对手机的沉迷。

二是自制能力差,自我管理能力低。通过我们对周围同学调查发现对手机依程度与自制能力反相关。大学与其他学习阶段有相当大的区别。大学期间课余时间比较多,学生的自由度比较大。学校对手机的监管放松,所以有些学生因为无聊,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手机玩乐上。以上都是内因,外因也有两点:

第一是对外的诱惑。不仅包括大学中玩手机的氛围的影响,手机本身功能不断完善更加丰富。大学里课程少,很多人跟风随之注意力转移到了手机上来。电子技术的先进性。大量智能电子产品涌入市场。大学生易于接受新事物是其消费主体。手机娱乐功能的拓展是对大学生的极大诱惑。

第二是当今大学生就业、学习、人际压力过大。大学生是处在校园和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蚁族”、“蜗居”这些都成为大学生面临学习就业压力的难题。生活压力巨大,人际交往频繁,信息更新流通速度更快,这使得手机成为必不可少的重心。把人际间的沟通通过手机来完成,手在某种程度上代替的人际直接沟通。或者因学习过于压抑,需要通过游戏聊天来排遣。

“手机依赖”对成长中的大学生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1)大学生消费观造成了偏差,盲目从众,用手机在虚拟世界排遣无聊和空虚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

(2)不利于大学生的生理健康。科学家研究表明,手机产生的辐射可使靠近手机的大脑部位消耗更多能量,更会对皮肤有刺激。手机辐射危害健康,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尽量少使用手机,减少手机辐射对身体的伤害。

(3)相比生理健康影响,手机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更大。一些对手机依赖性严重的人总是把手机放在身上,如果没带就心烦意乱,无法做其他事情。当长时间手机铃声不响会感到不适,并下意识的看看是否有未接来电或短信。经常担心手机没电,会出现幻听。焦躁不安、抑郁、脾气会变得暴躁长时间没精神等。

3、解决对策。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对手机的依赖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针对手机依性对大学生造成的消极影响建议:

大学生自身:

(1)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素质和认知水平,充实社会生活努力实现人生价值。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为自己的理想奋斗。

(2)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能力。多参加积极的课外活动来不断充实自己加强与人的直接交流,增强自信心。

学校及社会方面:

(1)加强“手机依赖危害”的宣传教育。对其有相关依赖性的学生较强心理辅导工作。让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提高,克服对手机的依赖心理。

(2)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创建校园文化。高校有义务营造一个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组织各种趣味活动,以展现大学生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丰富其课余生活。

4、小结:

大学生是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群体,应该理性思考、积极调整不合理的生活习惯。树立乐观的生活态度,制定使用手机计划,同时多与人沟通,学习和娱乐结合、拓宽视野,做到全面发展自己。在问卷的派发与回收、整理的过程中,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有待改进的不足之处,下面是我们小组对这次调查的失误总结与反馈。

1、题目不够创新,不能够很好的更深入剖析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

3、被调查者的年龄、及年级跨度没有一个较明显的区分,由于组内人力资源、信息来源等有限,导致被调查者相对集中在大一这一个群体。

手机app调研报告

全国大概有的人有手机而这7%的人之中又有80%的人有智能机。智能手机有单作用,为我们提供了某些方面的便利性。

要更新几回手机软件的事情。

我想通过手机app的下载量和使用情况来了解人们对手机的定义,他们是将手机应用于通讯还是娱乐方面。

通过这次的调查想了解人们对手机app的使用情况以及满意度的问题,了解人们的生活方式及喜好。并确定人们怎样处理金钱、精力、时间和手机app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找到一个更好的途径让手机为人们服务,让人们的世界变的高效、便捷。

调查对象:有智能手机的人群。

1、了解人们使用较多的是哪种类型的手机app。

2、了解人们是具体在哪些方面获取手机app的信息的。

3、了解人们每天在手机app上花费的时间。

4、了解人们选择手机app的原因。

5、了解人们想通过手机app想获取的信息。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

1、被调查者手机上有哪些类型的app。

数据分析:由图可知:被调查者手机上社交类型的软件较多,而阅读和网络视频类型的软件较少。

2、被调查者在手机打电话之余的用途是。

数据分析:由图可知:被调查者之中手机除打电话之外被用于娱乐的最多,用于查看新闻和学习方面的被调查者并不是很多。

3、被调查者手机上app的数量。

数据分析:由图可知:被调查者之中手机上app的数量以15~20个居多,10个以下的被调查者最少。

4、被调查者在手机上看到的有兴趣的东西是否会推荐给他的朋友亲人?

数据分析:由图可知:被调查者中可能会将自己看到感兴趣的东西推荐给朋友亲人的数量居多,并且被调查者中做出肯定回答的人数较少。

5、被调查者通过哪些方面获取app信息的。

数据分析:由图可知:被调查者中有32.65%人是朋友推荐的,这类方面是最多的,网上推荐和需求这两方面的较少,表示被调查者多数是通过平台推荐、流行趋势、朋友推荐这些方面来获取app信息的。

6、被调查者每天在app上花费的时间。

数据分析:由图可知:被调查者中每天在app上话费的时间为1~2小时的人最多,而在app上花费6小时以上的人最少。

7、被调查者觉得手机app哪些特点非常重要。

数据分析:由图可知被调查者中多数觉得手机app信息更新快比较重要。

8、被调查者是否愿意使用付费软件。

数据分析:由图可知:被调查者中有三分之二的人不愿意使用付费软件。

9、被调查者在下载app前比较关注的信息是。

数据分析:由图可知:被调查者中多数在下载app前比较关注的信息是评分。

10、调查者认为app在哪些方面有待改进。

数据分析:由图可知:被调查者中多数人觉得app在功能多样化方面需要改进。

根据以上的数据分析,我认为app的功能多样化可以优化。并且适当的减少付费软件,手机软件的互动性深得消费者的喜欢,可以在这方面发展。

希望it软件行业越来越好,可以研究出受更多消费者喜欢的app。

手机调研报告

作为一种结合了货币电子化与移动通信的崭新服务,移动银行业务不仅可以使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处理多种金融业务,而且极大地丰富了银行服务的内涵,使银行能以便利、高效而又较为安全的方式为客户提供传统和创新的服务,而移动终端所独具的贴身特性,使之成为继atm、互联网、pos之后银行开展业务的强有力工具,越来越受到国际银行业者的关注。目前,我国移动银行业务在经过先期预热后,逐渐进入了成长期,如何突破业务现有发展瓶颈,增强客户的认知度和使用率成为移动银行业务产业链各方关注的焦点。

为了了解消费者对手机银行的认识和兴趣程度,预测未来手机银行市场的发展前景。

(一)、您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哪家银行?

1、工商银行。

2、中国银行。

3、中国建设银行。

4、中国农业银行。

5、中国交通银行。

6、邮政银行。

7、中信银行。

8、光大银行。

9、招商银行。

10、民生银行。

11、地方性银行。

12、外资银行。

13、其他。

(二)、您办理银行业务的频率?

1、几乎每天。

2、每隔两三天。

3、每隔一周。

4、十天或半月。

5、一月左右。

6、几乎不去。

7、说不好。

(三)、您现在办理了哪些电子银行服务?

1、个人网上银行。

3、电话银行。

(四)、您使用哪家银行的手机银行服务?

1、工商银行。

2、中国银行。

3、中国建设银行。

4、中国农业银行。

5、中国交通银行。

6、邮政银行。

7、中信银行。

8、光大银行。

9、招商银行。

10、民生银行。

11、地方性银行。

12、外资银行。

13、其他。

(五)、您使用手机银行多少时间?

1、最近刚使用。

2、半年左右。

3、一年左右。

4、两年左右。

5、两年以上。

(六)、促使您办理手机银行的原因是?

1、业务需要。

2、方便快捷。

3、银行促销活动。

4、银行人员推荐。

5、亲朋好友推荐。

7、其他。

(七)、您是通过哪种方法了解手机银行的?

1、手机宣传短信。

2、网络宣传。

3、媒体广告。

4、银行业务宣传册。

5、亲朋好友介绍。

6、银行人员推荐。

7、其他。

(八)、下列哪些是您使用频率最高的?

1、账户查询。

2、账户汇款。

3、投资理财。

4、信用卡。

5、账单缴付。

7、贷款管理。

8、个人设定。

(九)、在使用手机银行时,什么令您感觉最不方便?

1、安全性问题。

2、服务费用高。

3、服务功能少。

4、开通手续繁多。

5、使用过程中功能不稳定。

(十)、您觉得手机银行该增加哪项功能?

1、更完善便捷的商城购物服务。

2、完善的客服功能。

3、提供常用商品的常用平台。

4、税费手续费计算工具。

5、汇率外围行情、金价油价查询工具。

(十一)、您每月收入多少?

1、5000以上。

2、2500以上。

3、1000以上。

(十二)、您的工作单位是?

1、行政事业单位。

2、外企民企高级主管。

3、外企民企志愿。

4、专业技术人员。

5、私营企业主。

6、个体经营者。

7、进城务工者。

8、农民。

9、学生。

(十三)、您使用手机支付时,首选的方法是?

1、wap页面。

2、手机客户端。

3、近场支付。

4、都能接受。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手机银行业务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有显著提高,20xx年7月的调查结果为36.8%,20xx年2月已经升至52.2%。同时,手机银行业务开始逐渐向中年人群扩散,相对应的,目前手机银行用户的个人月收入均高于去年7月用户的收入水平。人群结构的优化,预示着手机银行业务良好的发展前景。

通过对不同手机银行用户的个人月收入分布可以看出,经常使用手机银行业务的用户的个人月收入偏高,其中,个人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比例为15.4%,2500元以上的比例为52.2%,均高于偶尔使用手机银行业务的用户。事实上,经常使用手机银行业务的用户由于收入偏高且手机银行使用频率高,必然成为手机银行业务的核心客户,这一较为富裕的目标群体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手机银行业务的繁荣。

在对手机银行用户对手机银行使用的情况分析来看,工商银行手机银行的使用率依然最高,达35.1%,建设银行紧随其后,为35.0%。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在经常使用手机银行的用户中,对建设银行手机银行的使用率(37.4%)略高于对工商银行的使用率(36.0%),这表明建设银行的用户相对养成了使用手机银行的习惯。另外,农业银行与中国银行的使用率在这半年中都有显著提升,不断缩小与行业领跑者的差距。

在本次调研中,对不同人群最常使用手机银行功能的指数分析表明,在校学生更倾向于经常使用手机银行支付功能,较少使用手机理财功能;行政/事业单位、国企干部更倾向于使用手机银行的转账汇款功能、缴费功能、信用卡功能和理财功能,尤其是理财功能;行政/事业单位、国企职工经常使用信用卡功能和理财功能的倾向性也非常明显;外企/民企中高级主管则更倾向于经常使用信用卡功能;私营企业主经常使用手机银行信用卡功能的倾向性显著。

本次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用户希望手机银行能够提供完善的商城购物服务,这表明用户对商城购物有较大的潜在需求。而使用过手机银行商城的用户占到了64.3%,其中,10.8%的用户经常使用,31.4%偶尔使用,22.1%很少使用。这其中行政/事业单位、国企干部、外企/民企中高级主管和私营企业主经常使用手机银行商城服务的倾向性显著,外企/民企职员的使用意向较为明显,而在校学生和农民群体很少使用,且农民群体不打算使用手机商城的倾向非常明显。

根据用户调研数据分析,超过四成的手机银行用户能够接受对金融产品如手机炒股和手机支付实行收费,同时,有约两成的用户能够接受对手机游戏和手机地图导航实行收费。这表明,对特定的手机应用服务收费能够得到部分用户的接受和认可。

另外,手机银行用户使用手机支付时,首选的是wap页面,56.1%的用户更愿意采用这种形式。其次是手机客户端,其比例为44.4%。近场支付(手机刷卡)这样支付形式较为新颖,愿意使用的用户比例仅占17.3%。此外,有15.9%的人以上三种方式都能接受。

相比20xx年手机银行业务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有显著提高。一方面,手机上网大环境逐渐形成,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上的各类企业都在提供更好的服务,中国的消费者逐渐接受和喜爱用手机来服务生活的方式;另一方面,各大银行积极推广手机银行业务,不断提升手机银行用户体验,同时给予消费者各种优惠措施,这些都促使手机银行业务发展进入了快车道。这不仅预示着手机银行业务良好的市场前景,更为中国手机银行业发展加速前行。

对手机的依赖作文

一)导言:

调查目的:分析在校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程度及引导大学生对手机的使用有个正确态度。

调查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手机功能的不断完善使得年轻一代对手机的依赖程度逐年攀升,为什么大学校园中会掀起‘‘手机热”。大学生作为知识水平和能力素养都比较高的群体,为什么依然会出现“手机依赖症”这一社会逐渐热趋化的病症呢?同时,手机对他们的生活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通过调查研究,意在指出大学生在手机使用上存在的问题,了解手机依赖症的发生现状及其不良影响,为今后开展相应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更好的了解手机在大学校园中引发的各种问题的原因,达到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树立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的目的。

调查对象:华南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在校大学生。

调查内容:是什么导致大学生会出现手机依赖性;手机依赖性的影响;如何减少对手机的依赖性。

调查人员:xxx。

(二)问卷调查方法。

1.文献回顾。

手机改变着你我的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我们是否能意识到手机的问题?因此我们小组给大家介绍不同时期关于手机各个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和相关报告。

1937年4月3日,自世界第一部手机诞生以来,于1987年手机在中国大陆出现,由原先的“大哥大”到现在性能多样,样式各异,手机不再是身份和社会地位象征的稀有物,而成为普通百姓的平常物。随着手机的普及,关于手机的研究也逐渐兴起。

为了能吸引消费者,国内外研究者更多关注于手机的设计、使用和消费者购买手机指导等方面。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人们更多的将关注集中在手机这个物体本身表层上,忽略了手机的使用者、使用手机的影响等方面。

90年代中后期至世纪之交,随着手机的普及,手机的使用率逐渐提高,人们开始关注手机使用对使用者生理的影响。同时期相关的研究详细的分析了手机硬件对人体的伤害,如辐射、燃烧、爆炸等。但是,这些研究忽略了长时间使用手机所引起的非手机硬件上的伤害。如长时间发短信造成手指肌肉损伤等。同时研究也局限在物理影响方面,忽视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新世纪至今,手机的研究也发展到了从经济学角度、哲学角度、传播学角度、生理角度等层面上。

2.研究假设。

我校大学生对手机有一定程度上的依赖性。基本依据: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身边的同学们手机使用频率非常高;其次是大量的调查结果显示出大学生对手机具有依赖性。

3.研究方法。

首先我们小组自主设计问卷,一部分印发400分问卷给各院各级同学,另一部分将其上传至问卷调查网站,收集数据,并进行深入分析。

4.样本及抽样。

以我校以及附近大学拥有手机的同学作为对象,然后进行随机发放问卷,最后对其进行数据资料经微机处理分析以及网上数据统计得出调查结果。

(三)调查与分析。

“手机依赖症”可以说是一种对手机产生病理性依赖的综合症,由于某种原因过渡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

标准主要表现三个方面:一是对手机的滥用,不该用的时候也频繁使用;二是手机过多使用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三是手机不在身边时,经常看手机,看是否有短信电话等,会感觉到焦虑,紧张,必须要找到自己的手机。

虽然目前,国内外尚无手机使用时长的科学标准,但一般认为,过度频繁地使用手机,如每天发短信或打电话10次或娱乐超过5小时以上即是使用时间过长。

2.调查研究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55张,回收率89%。从问卷情况上看,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较重。

如问卷第8题,如果离开手机,15.2%的人只能忍受半天以内,36%选了一天,过半的人对手机严重依赖,如果忘记了拿手机,17.1%的人感到焦虑不安,46.4%的人感到不适应,心理上这已经影响到他们的心情,从而可能影响到他们的行为,手机成了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们如同遥控自我的线,一旦离开了就魂不守舍。

(四)讨论与小结。

1.大学生出现手机依赖的原因主观原因:

一是大学生从众心理和盲目攀比的错误价值取向造成大学生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随着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消费不仅仅是满足于消费品的使用价值,手机更是成为一种彰显品味个性的工具。根据心理学原理,人的某种需求未得到满足,则就会产生满足这种需要的动机,认为手机作为一种时尚型、炫耀型消费品的错误价值观念就易造成大学生对手机的沉迷。

二是自制能力差,自我管理能力低。通过我们对周围同学调查发现对手机依程度与自制能力反相关。大学与其他学习阶段有相当大的区别。大学期间课余时间比较多,学生的自由度比较大。学校对手机的监管放松,所以有些学生因为无聊,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手机玩乐上。以上都是内因,外因也有两点:

第一是对外的诱惑。不仅包括大学中玩手机的氛围的影响,手机本身功能不断完善更加丰富。大学里课程少,很多人跟风随之注意力转移到了手机上来。电子技术的先进性。大量智能电子产品涌入市场。大学生易于接受新事物是其消费主体。手机娱乐功能的拓展是对大学生的.极大诱惑。

第二是当今大学生就业、学习、人际压力过大。大学生是处在校园和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蚁族”、“蜗居”这些都成为大学生面临学习就业压力的难题。生活压力巨大,人际交往频繁,信息更新流通速度更快,这使得手机成为必不可少的重心。把人际间的沟通通过手机来完成,手在某种程度上代替的人际直接沟通。或者因学习过于压抑,需要通过游戏聊天来排遣。

“手机依赖”对成长中的大学生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对手机的依赖

最近,“手机依赖症”的话题再次引发了社会热议。有媒体报道了这样一条新闻,“一家人聚餐,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聊聊天,但面前的孩子们却个个抱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有网友开玩笑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睡觉前在床上你会做什么?是窝在被窝里在微博上刷屏,还是瞅两眼流行的视频,或是在手机上点击着微信?在一个个不眠之夜,越来越多的人在临睡前拿起手机做这些事情。

看电子书、刷微博、聊微信、玩游戏、购物……智能手机层出不穷的新功能,让人们和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但同时也埋下隐患――一不小心就会被手机“奴役”,患上“手机依赖症”。

爱立信消费者研究室最近发布的20xx年中国城市通信行为研究报告里提到,62%的智能手机用户在睡觉前玩手机,主要在浏览网页、用即时通讯工具聊天、使用社交网站等。另外人们最常在上下班途中玩手机,这个比例高达75%。

“‘手机依赖症’严格意义上说是一种心理疾病,这种症状多见于比较孤僻、自卑、相对缺乏自信的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这种心理不适应状况出现增多趋势,特别易发于白领人群。”宜宾肛泰肛肠医院副主任医师吕宝才表示,这些人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手机,无意识中手机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在来电数量突然减少或手机丢失的情况下,通常会出现相关症状。“一旦没有人发短信或者打电话来,心里就会感觉很失落,产生自我挫败感。”

吕宝才说,还有一部分比较活泼开朗的人,纯粹的属于是爱玩族,喜欢在网上进行各种各样的网络活动。久而久之,也就具有“手机依赖症”。

手机越来越智能,越来越好玩,它开始占据甚至侵入我们越来越多的时间。“手机依赖症”的一员,要是哪一天你要是叫他不玩手机了,就是一种要死要活,没有精神乐趣的萎靡状态。

女生更易于接受时尚的事物,特别是随着手机上网功能越来越强大,一些女大学生“手机达人”整日用手机登录qq和个人空间,玩“种菜偷菜”等游戏,文科生由于课程压力比较轻,加上擅长社交,所以一些人晚上更喜欢用手机狂煲“电话粥”。与此相对,理工科的男生由于课程众多,专业的限制,对新鲜的事物的敏感度不太高,加上其严谨、务实等原因,通常对用手机这种工具的依赖症比较小。

“我现在‘菜龄’有8个月了,用手机偷菜就是很方便,我会在手机上设定闹铃,有时候到半夜设闹钟起床收自己菜或偷别人家菜。”大二的罗同学说,总感觉偷菜的时候是极其高兴和激动,当然也会因为自己的菜被偷,而心情沮丧,反正用手机偷菜的游戏已经成她的一种精神寄托。

据吕宝才介绍,智能手机的功能异常丰富,原本应该是睡觉的时间,但很多人可能玩兴正浓,还在不停地刷微博、微信聊天、手机qq等网络活动,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规律,导致第二天精神萎靡。有研究显示在床上使用1个多小时手机等会发光的电子产品,会阻碍人体生成褪黑素,生理周期将受到影响,并使睡眠处于浅状态。人体生物钟长期被打乱,则会影响新陈代谢、情绪、免疫力,导致疾病多发。

人们在玩手机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身体的疲劳感,事实上,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会造成眼疲劳;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会造成颈部、手臂肌肉疲劳;而长时间过度使用触屏手机,会导致手部关节、肌腱损伤性症状群,包括手指、手腕关节疼痛无力,动作不灵活等,形成所谓的“触屏手”。

吕宝才指出,如果一味依赖手机,深受手机影响的话,会给我们很多人的心理和社交带来严重影响。“朋友们在一起,全都低头不语,手机成精神寄托。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这样疏远了,自己在无形之中建造了一座心墙,这座无形的心墙,往往就会成为我们前进的最大障碍。”

吕宝才介绍,手机会让人陷入一种持续的“多任务”状态,长此以往甚至会让人们患上类似“注意力障碍”的心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人的注意力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思维不断被打断,这大大削减了思考的能力,让思维变得更难以深入。此外,过度关注手机还会让人处于应激状态。外间的一切变化,随时可以接收得到,让人难以安定。“即使是在休假的时间里,也与手机形影相伴,让自己的行踪时刻掌握在每一个想与你联络的人手里。其实这样做并不能得到真正的休息。”

吕宝才介绍,和其他类型的“上瘾”相比,手机上瘾的纠正更为容易些,人是否被手机“奴役”,关键在于自控能力的强弱决定。

“中小学生自制力不强,家长应该加强监管。”吕宝才表示,对于初中以下的孩子,家长最好不要给其配备手机;如果给孩子配了手机,应该严格控制其手机上网流量,并约法三章,如上课时间不许玩手机等。

吕宝才建议说,由于中小学生的自制能力不强,家长们最好不要给孩子买功能太多的手机,最好的就是那种只能简单的'接打电话,收发短信的手机,这样可以人为地减少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手机对孩子们的影响。

对于成年人,吕宝才建议大家通过自我约束逐渐减少不必要使用手机的次数,尝试着离手机远一点。“很多人上车第一件事就是掏出手机来玩,其实完全可以静下心来,看看车外,放松一下身心。”

吕宝才表示,解决“手机依赖症”的关键在于找到生活重心,从充实自己的生活开始,尽量避免把心思集中在手机上。“要多在现实生活中积极与人交流,尽量将生活的重心从手机上转移,可以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如听音乐、郊游、健身等。如果对手机依赖过于严重,就要去看心理医生,以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你可以尝试不带充电器,逼着自己减少手机上网(这个很耗电)的时间,这个办法很有效。换一个非智能手机,功能单一、无复杂操作……对手机依赖的毛病或许慢慢就没有了。

想知道自己是不是有手机依赖症,做做下面的测试吧,如果以下问题有一半以上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你很可能已经患有“手机依赖症”。

1.你是否总是把手机放在身上,如果没带就会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做其他事情?

3.你会不会总有“我的手机铃声响了”的幻觉,甚至经常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当做自己的手机在响。

4.接听电话时你是不是常觉得耳旁有手机的辐射波环绕?

5.你是否经常下意识地找手机,不时拿出手机看看?

6.你是否经常害怕手机自动关机?

7.你晚上睡觉也开着手机吗?

8.当手机经常连不上线、收不到讯号时,你会不会产生焦虑和无力感,而且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

手机依赖症

晚上睡觉前,我习惯先给手机上锁,再放到枕下过夜,之所以上锁,曾因没有锁住键盘,几次睡中无意压下拨号键,随机打出电话,半夜三更扰得朋友心神不定,却听不到我这头说话的声音。人家干着急没办法,我睡梦中根本没有知觉。

枕手机待天明,这是我的职业要求,必须保持全天候处于开机状态,放到枕下可以第一时间接听,也尽量别骚扰家人。如果不解释清楚,很可能误以为我得了手机依赖症。即使解释过,我恐怕也洗不清。

手机已成为现代人工作生活的必需品,随身携带它最大好处是方便联系,一些事情随时用手机交流,就可以圆满解决。人与手机间的亲密程度,胜过夫妻、情人和朋友。我不敢设想,假如有一天全中国的手机都停用,将会给社会生活带来多大问题,因此惹出一些误会错觉和极端事件,绝不是骇人听闻瞎忽悠。

套用俗话形容,人可三天不吃肉,不能一日无手机。索引方方面面的信息,我敢负责任地断言,目前三成手机持有者犯手机依赖症。

资料。

几年前读《手机》,我正出差北京,躺在宾馆里不到半夜,就顺利地通读一遍。现在重温《手机》,刘震云、冯小刚被抛在脑后,眼神直摄手机屏幕,笑看冷对手机捉弄人性的过程。人成为手机的奴隶,会让手机当猴耍,要想反过来操作耍手机,许多时候不得要领,惹出一波未平又添一波的麻烦。

对照《手机》中人物,我进一步诊断手机依赖症,信手罗列出一大串表现,肯定具有相当大的代表性。

一是离开手机便找不出电话号码,因为外部电话存放在手机名片夹,用不着刻意地记忆。索引方便实用了,记忆跟着退化。

二是出行必须有手机作伴,哪怕手机离身半天,浑身上下不自在,生怕落到别人手中耽误事情,赶紧想法拿到手心才踏实。

三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电池不听话,拿着手机不能用,扫兴劲头惹人烦。失去正常的联系,惦记着外边来电,表现出浮腾气躁不安宁。

四是手机成了开会时消遣品,主席台领导大讲特讲,听众席充耳不闻,一门心思玩手机发短信。无论会议怎么严要求,总有人舍不得关手机。

五是手机的音乐响起来,许多人不约而同地查看手机,即使明知不是自己的铃声,也要拿出来过目,否则心里不踏实。如果一段时间没有手机接入,便会机械地核对是否有未接来电和信息。手机没有放到近身处,回来时第一件事翻阅手机。

这些手机依赖现象,属于个人外在依赖症状的表现。如果沿着《手机》的`画面,向里边找向深处找,手机依赖症就严重恶化了,恐怕涉及非正常非正当的感情交流。

说到底,手机依赖是精神与心理层面的病,病轻病重的负作用十分明显。外在的依赖容易解脱,依赖到心里成为习惯,一般的手法就难治疗了。

对手机的依赖作文

经常出现手机在响的幻觉;外出不带手机就浑身不自在;亲朋好友聚会时总是拿着手机不停地翻看……这些都是手机依赖症的表现。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与那些对手机铃声不敏感的人相比,视线总离不开手机者较不快乐。

为评估手机对人们生活态度的影响,美国俄亥俄州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对500多名18~22岁的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频繁使用手机不仅使人无法与朋友变得更加亲近,反而让人更加焦虑郁闷;另外,与不时查看手机的人相比,能适时关机的人学习成绩更好。

研究人员指出,许多人认为,手机便于人们与其他人保持联系,可以改善人们的社交互动,有助于降低孤独感。而该项研究结果恰恰相反,有些人会因此出现戒不掉社交网站的困扰。

对手机的依赖作文

这个标题想必大家一定都能看懂,顾名思义,“手机依赖症”就是对手机依赖,人到哪手机就得到哪的症状。这样的状况在今天似乎是很常见的'事,而且经常发生在青少年身上,但这,可不是一件什么好事。

在科技发达今天,智能手机、触屏手机已经到达了它的鼎盛时期,已经不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你走遍城市的大街小巷,随处都能看见:头垂下,手里捧着个高科技,蹦蹬蹦蹬按个不停地中学生。

他们在干嘛呢,这对于大人们来说当然不知道,但我们同龄人当然明白而大人们也根本问不出来他们在干什么,因为他们每时每刻都沉浸在手机里,已经得了“间接性聋哑症”,你说话他们是根本听不见的。

这种状况会持续多长时间呢,等他们的电池槽空了就不会盯着手机了,但同时整个人也不淡定了,他们会像《生化危机》里的“丧尸”寻找活着的人类一样寻找可以给手机充电的地方或物品,在寻找的途中大呼小叫。

而等到电池槽又重新变满时,整个人又像变了一样,继续低着头,敲着手机,重新变回一个“聋哑人”。

我结合以上所有的现象,把这种症状定义为:“手机依赖症”。

这种症状是一种对于我们不利的症状它会导致我们的学习直线下降,而克服这种症状的办法只有靠你自己的自制力。如果你的自制力不够强,就上交你的手机吧。

其实总结起来就一句话: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关其手机,停其流量,盗其账号,拔其网线,方能告别学渣,修成学霸。

对手机的依赖作文

一)导言:

调查目的:分析在校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程度及引导大学生对手机的使用有个正确态度。

调查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手机功能的不断完善使得年轻一代对手机的依赖程度逐年攀升,为什么大学校园中会掀起‘‘手机热”。大学生作为知识水平和能力素养都比较高的群体,为什么依然会出现“手机依赖症”这一社会逐渐热趋化的病症呢?同时,手机对他们的生活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通过调查研究,意在指出大学生在手机使用上存在的问题,了解手机依赖症的发生现状及其不良影响,为今后开展相应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更好的了解手机在大学校园中引发的各种问题的原因,达到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树立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的目的。

调查对象:华南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在校大学生。

调查内容:是什么导致大学生会出现手机依赖性;手机依赖性的影响;如何减少对手机的依赖性。

调查人员:xxx。

(二)问卷调查方法。

1.文献回顾。

手机改变着你我的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我们是否能意识到手机的问题?因此我们小组给大家介绍不同时期关于手机各个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和相关报告。

1937年4月3日,自世界第一部手机诞生以来,于1987年手机在中国大陆出现,由原先的“大哥大”到现在性能多样,样式各异,手机不再是身份和社会地位象征的稀有物,而成为普通百姓的平常物。随着手机的普及,关于手机的研究也逐渐兴起。

为了能吸引消费者,国内外研究者更多关注于手机的设计、使用和消费者购买手机指导等方面。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人们更多的将关注集中在手机这个物体本身表层上,忽略了手机的使用者、使用手机的影响等方面。

90年代中后期至世纪之交,随着手机的普及,手机的使用率逐渐提高,人们开始关注手机使用对使用者生理的影响。同时期相关的研究详细的分析了手机硬件对人体的伤害,如辐射、燃烧、爆炸等。但是,这些研究忽略了长时间使用手机所引起的非手机硬件上的伤害。如长时间发短信造成手指肌肉损伤等。同时研究也局限在物理影响方面,忽视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新世纪至今,手机的研究也发展到了从经济学角度、哲学角度、传播学角度、生理角度等层面上。

2.研究假设。

我校大学生对手机有一定程度上的依赖性。基本依据: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身边的同学们手机使用频率非常高;其次是大量的调查结果显示出大学生对手机具有依赖性。

3.研究方法。

首先我们小组自主设计问卷,一部分印发400分问卷给各院各级同学,另一部分将其上传至问卷调查网站,收集数据,并进行深入分析。

4.样本及抽样。

以我校以及附近大学拥有手机的同学作为对象,然后进行随机发放问卷,最后对其进行数据资料经微机处理分析以及网上数据统计得出调查结果。

(三)调查与分析。

“手机依赖症”可以说是一种对手机产生病理性依赖的.综合症,由于某种原因过渡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

标准主要表现三个方面:一是对手机的滥用,不该用的时候也频繁使用;二是手机过多使用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三是手机不在身边时,经常看手机,看是否有短信电话等,会感觉到焦虑,紧张,必须要找到自己的手机。

虽然目前,国内外尚无手机使用时长的科学标准,但一般认为,过度频繁地使用手机,如每天发短信或打电话10次或娱乐超过5小时以上即是使用时间过长。

2.调查研究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55张,回收率89%。从问卷情况上看,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较重。

如问卷第8题,如果离开手机,15.2%的人只能忍受半天以内,36%选了一天,过半的人对手机严重依赖,如果忘记了拿手机,17.1%的人感到焦虑不安,46.4%的人感到不适应,心理上这已经影响到他们的心情,从而可能影响到他们的行为,手机成了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们如同遥控自我的线,一旦离开了就魂不守舍。

(四)讨论与小结。

1.大学生出现手机依赖的原因主观原因:

一是大学生从众心理和盲目攀比的错误价值取向造成大学生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随着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消费不仅仅是满足于消费品的使用价值,手机更是成为一种彰显品味个性的工具。根据心理学原理,人的某种需求未得到满足,则就会产生满足这种需要的动机,认为手机作为一种时尚型、炫耀型消费品的错误价值观念就易造成大学生对手机的沉迷。

二是自制能力差,自我管理能力低。通过我们对周围同学调查发现对手机依程度与自制能力反相关。大学与其他学习阶段有相当大的区别。大学期间课余时间比较多,学生的自由度比较大。学校对手机的监管放松,所以有些学生因为无聊,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手机玩乐上。以上都是内因,外因也有两点:

第一是对外的诱惑。不仅包括大学中玩手机的氛围的影响,手机本身功能不断完善更加丰富。大学里课程少,很多人跟风随之注意力转移到了手机上来。电子技术的先进性。大量智能电子产品涌入市场。大学生易于接受新事物是其消费主体。手机娱乐功能的拓展是对大学生的极大诱惑。

第二是当今大学生就业、学习、人际压力过大。大学生是处在校园和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蚁族”、“蜗居”这些都成为大学生面临学习就业压力的难题。生活压力巨大,人际交往频繁,信息更新流通速度更快,这使得手机成为必不可少的重心。把人际间的沟通通过手机来完成,手在某种程度上代替的人际直接沟通。或者因学习过于压抑,需要通过游戏聊天来排遣。

“手机依赖”对成长中的大学生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1)大学生消费观造成了偏差,盲目从众,用手机在虚拟世界排遣无聊和空虚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

(2)不利于大学生的生理健康。科学家研究表明,手机产生的辐射可使靠近手机的大脑部位消耗更多能量,更会对皮肤有刺激。手机辐射危害健康,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尽量少使用手机,减少手机辐射对身体的伤害。

(3)相比生理健康影响,手机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更大。一些对手机依赖性严重的人总是把手机放在身上,如果没带就心烦意乱,无法做其他事情。当长时间手机铃声不响会感到不适,并下意识的看看是否有未接来电或短信。经常担心手机没电,会出现幻听。焦躁不安、抑郁、脾气会变得暴躁长时间没精神等。

3、解决对策。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对手机的依赖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针对手机依性对大学生造成的消极影响建议:

大学生自身:

(1)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素质和认知水平,充实社会生活努力实现人生价值。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为自己的理想奋斗。

(2)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能力。多参加积极的课外活动来不断充实自己加强与人的直接交流,增强自信心。

学校及社会方面:

(1)加强“手机依赖危害”的宣传教育。对其有相关依赖性的学生较强心理辅导工作。让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提高,克服对手机的依赖心理。

(2)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创建校园文化。高校有义务营造一个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组织各种趣味活动,以展现大学生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丰富其课余生活。

4.小结:

大学生是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群体,应该理性思考、积极调整不合理的生活习惯。树立乐观的生活态度,制定使用手机计划,同时多与人沟通,学习和娱乐结合、拓宽视野,做到全面发展自己。在问卷的派发与回收、整理的过程中,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有待改进的不足之处,下面是我们小组对这次调查的失误总结与反馈。

1、题目不够创新,不能够很好的更深入剖析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

3、被调查者的年龄、及年级跨度没有一个较明显的区分,由于组内人力资源、信息来源等有限,导致被调查者相对集中在大一这一个群体。

对手机的依赖

我们所说的“手机依赖”主要是指个体形成的一种对手机的心理渴求和心理依赖,比如说如果手机没有带在身边就会有心烦意乱的感觉;一段时间听不到手机的铃声,就会下意识地看一下手机等等,这些类似的行为都可以算作是“手机依赖症”的表现。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被调查对象中约有60.8%的大学生平时必须把手机带在身边,仅有约2%的大学生平时几乎不带手机在身边。在面对“您在走到离家约100米的地方突然想起手机没有带,您会回去取吗”这个问题时,仅有10%的大学生选择不会回去取;更多的人则选择了“不一定,看情况”和“一定”的选项。而在面对“如果让您克制不用手机,您能坚持多长时间”的问题时74.5%的大学生只能坚持半天或一天。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约49%的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会超过3小时以上。这些调查数据可以表明超过一半以上的大学生都对手机媒介产生了依赖性。

通过深度访谈法我们也发现:在大学课堂上几乎每堂课都会听到手机铃声,尤其是人数较多的一些公共课和选修课;其次,无论是在课间喧闹的走廊、食堂还是安静的图书馆,都会很容易看到手机不离手的大学生;也有不少被访者坦诚如果手机忘在寝室就会有心里发慌的空落感,有时候还会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和振动当成自己的手机响声进而去看手机。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大学生对手机产生强大的依赖性?我进行了以下原因的分析:

一、手机功能的强大性。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被调查对象中约94%的大学生使用的是智能机。智能机较之普通机的功能更加齐全和强大,它可以满足大学生对上微博、刷人人、看视频、听音乐、看电子书、玩游戏等多种功能的需求。而且现在的智能机可以直接连接到无线网络,大学生可以不必担心手机流量使用超额的问题,从而可以自由的畅游网络。在深度访谈中我甚至了解到有不少大学生认为手机可以代替其他的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的沟通与活动。

二、大学生对信息的渴求。

大学是一个大学生在各方面再发展、再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青年人正处于对信息和知识渴求的黄金阶段。他们渴望得到最新的新闻和娱乐资讯,渴望了解交往活动圈子里朋友们最新的动态并与之产生互动。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78%的大学生会选择通过手机获得最新的信息,手机作为第五媒体以其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的特点在一些重大、敏感的社会问题上往往能够抢先于传统媒介,这使得它切实地抓住了受众的眼球。我们也在调查中发现约82%的被调查者在利用手机上网时会最先使用它的社交网络和聊天的功能,这表明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必不可少的人际交往的工具。

三、大学生从众心理的作用。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从众行为是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寻求解除自身与群体之间的冲突,增强安全感的手段。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喜欢采取从众行为,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减少心理冲突。有不少大学生会出现看到别人玩手机自己也玩的现象。在我们的调查中有22%的大学生会在躺在床上的时候玩手机,接受深度访谈的大学生在面对“为什么躺在床上了还会想玩手机”这个追问时坦诚:寝室其他同学几乎都会在熄灯后躺在床上玩手机,所以自己也玩。

四、大学生的自控能力有限。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96%的被访大学生认为玩手机对自己的学习是有影响的,仅有4%的被访者认为玩手机对学习毫无影响。接受深度访谈的大学生也坦承虽然明明知道上课玩手机会影响听课的质量,在图书馆上自习时玩手机会浪费学习时间,但是他们还会控制不住自己而去玩手机。所以自控能有限也会成为许多大学生养成“手机依赖症”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躲避现实人际交往的需要。

大学生正处于精力充沛、活力四射的人生黄金时期,所以大学生们大多都是热爱交际、爱表现自我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大学生群体中也有一部分人是性格内向和缺乏自信的,他们往往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胆怯于表现自我。而现在手机具有的qq、飞信、微信、人人等强大的人际交往工具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与人交往的平台,这些沟通方式降低了他们与他人正面交际的紧张感与焦虑感,从而他们开始越来越依赖手机与人交往。所以躲避现实人际交往也成为不少大学生产生对手机媒介产生依赖的原因之一。

不可否认,伴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手机确实为大学生信息的获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手机的广泛使用也拓宽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范围,但是它也的确给有“手机依赖症”的大学生带来了许多伤害。长时间使用手机带来的电磁波辐射以及大学生使用手机时固定的身体姿势和重复、机械的运动,会引起躯体不适症状,不利于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不分场合的在上课、自习等时间玩手机会使大学生的学习效率极大降低,影响大学生的学业;长时间地使用手机会导致孤独、抑郁、封闭等不良心理或行为。

所以,大学生应当正视自己对手机媒介过度依赖的问题,要以积极的态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控能力,从而严格规范的使用手机。此外,学校和家长乃至整个社会也应当对大学生使用手机的问题进行积极的引导。

对手机的依赖作文

手机是一种通讯工具,能方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手机俨然已成为一个当红的新信息载体,在某些方面的优越性甚至已经超过了报纸等其他的载体,一跃成为地位显赫的第四媒体。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将手机作为一个随身必备的物品。

据新华网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xx年8月底,全国手机用户超过5.15亿,而大学生在其中占了相当大份额。

当手机成为大学生的一种必备品时,我不否认,手机作为新时代的新信息载体确实给人们带来了信息通讯史上的变革,但也不同程度的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手写上网方便快捷的同时,让不少大学生网游到凌晨三四点钟,接着第2天继续旷课沉溺在网络的世界里,导致落下大量功课,考试不及格;攀比之风下,大学生这个无收入的纯消费群体比拼高消费,高价格的手机服务,在手机消费日益成为一种时尚的今天,大学生俨然成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还有现在所说的大学生拇指一族,即用短信形式进行联络的巨大群体。

因为短信的价廉,快捷,简短,互动性和隐蔽性强等特点,让不少大学生把发短信当成了一种习惯,更有甚者就是一种生活依赖。

“短信文化”本该说是一种信息时代的进步表现,因为他不仅为我们带来了一种新功能的福音,还为相继产生的图文信息,手机上网功能的开发以及现在智能手机,3g手机的功能延伸起到了一定的铺垫作用。

但是,不能忽视的是,随着短信在大学生中的满溢,这种文化的泛滥也成了老师家长的“头疼病”,因为这种文化在有形无形中对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开始滋长成一种不利因素。

平时明知没有短信或来电,会时不时的翻出手机看一下;手机一不在身边,就心烦意乱;当一段时间手机不响,会感到不适应;手机无法拨通,或收不到信号时,焦虑不安。

出现上述种种状况的大学生不在少数!而恰恰是这种“拇指”文化促成了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心理!应该说,手机在学生群中的大范围兴起是时代的进步,但是当手机给当代大学生造成众多负面影响的同时,我们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是否应该采取些措施,避免大学生使用手机带来的消极影响呢!

手机依赖心得体会

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我们的通讯工具,更是我们的娱乐中心、学习助手等等。然而,手机的普及与实用性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使人不可避免地手机依赖。个人在长期使用手机的过程中,也深刻体会到了手机依赖所带来的一些问题和教训。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手机依赖的心得体会。

首先,手机依赖带来了社交与人际关系问题。当人们沉迷于社交媒体上的点赞和评论时,往往会忽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我曾经见过有人在与亲友聚会时不断拿出手机,完全忘记与身边的人交流,这无疑对人际关系造成了负面的影响。不仅如此,手机依赖还会让人追求虚拟社交网络的满足感,而忽视了真实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我在身边看到许多人因为长时间依赖手机而疏远了亲朋好友,这让我深感手机依赖对人际关系的破坏力。

其次,手机依赖对健康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导致不良的坐姿和姿态,给身体带来压力。我在使用手机期间发现自己常常长时间弯腰低头,导致颈椎问题逐渐加重。此外,手机的亮度对眼睛也有一定危害,我有时会感到眼睛疲劳和干涩。手机依赖也经常导致晚上失眠,我曾经因为沉迷于手机而熬夜到凌晨,无法保证足够的睡眠,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再次,手机依赖影响了个人的时间管理能力。当我们依赖手机时,很容易迷失在社交媒体、游戏和网上购物等无意义的事情中。我曾经在使用手机时忘记时间,结果导致工作和学习的时间不足,任务积压,增加了不必要的压力。手机依赖使人丧失了时间管理的能力,无法有效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最后,手机依赖还对个人的注意力和专注力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当我们使用手机时,很容易被各种应用和信息的刺激分散注意力。我曾经在阅读时收到一条信息,结果不仅打断了我的思路,还让我难以重新专注。手机依赖让人很难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影响了学习和工作效率。

总结起来,手机依赖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包括社交与人际关系问题、健康问题、时间管理问题以及注意力和专注力问题。个人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这些问题,并通过一些经验教训学到了如何应对和管理手机依赖。首先我会努力减少手机使用的时间,并培养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其次,我会注意坐姿和姿态,避免过度低头使用手机。此外,我还会制定合理的时间管理计划,并遵守它,以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最后,我会采取一些方法,如设定专注时间、关闭手机通知等来增强注意力和专注力。

手机依赖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个人和社会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我们个人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手机只是我们生活中的工具,我们应该以合理使用为前提,而不是将其变成生活的主心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握好手机所带来的方便,而不为其依赖所束缚。

手机依赖症

由于工作业绩突出,石小姐被提升至管理岗位去从事行政工作。工作性质的转变使得接入电话骤然减少,一向对工作热情很高的石小姐开始感到十分焦虑,郁郁寡欢,情绪低落,时不时地掏出电话来看是否有未接电话,还经常把别人的电话铃当成是自己的手机在响,甚至连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经常莫名其妙地发火。

对手机的依赖作文

在如今的社会,手机这种沟通工具随处可见。随着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它已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在当代的大学校园中,随处可见学生拿着手机打电话、听歌、玩游戏…无论是课上课下,无论在寝室还是食堂,手机频频亮相。不得不承认,手机确实对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可手机也有它有害的一面。如手机辐射,手机过度依赖而引起的心理问题等等。因此,我针对当代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进行了调查。

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在于发现大学生在使用手机上的一些问题。为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不让手机成为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罪魁祸首提出建议。

调查对象。

全体在校大学生,既包括本校在校大学生,也包括其他地域、其他大学的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的是网上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收集到69份有效问卷。

调查结果描述。

1:所有调查对象均随身携带手机,而其中接近90%的人认为手机是生活必须品。

2:虽然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但是打电话和发短信依然是大学生所使用中最主要的功能,其次是上网和娱乐等功能。

3: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学生在没有任何原因的情况下,会经常翻看手机,而只有2%的学生可以做到从不这样做。

4:在没带手机的情况下,有五分之一的学生情绪会受到影响,而不受影响的达到三分之一。

5:大多数学生在身边有活动的情况下会依据活动的情况而选择是否玩手机。

6:虽然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但是还是有一半的人以上认为玩电脑比玩手机有趣。

7:即使是上最重要最有趣的课,依然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仍然会翻看手机。不过庆幸的是不翻看手机的学生比翻看手机的人数多。

8:即使别人的电话响了,依然有学生会看自己手机是否有来电和短信,同时有少数学生拒绝回答这个问题。

9:对于每天手机的使用时间,使用时间短和适中的学生比例一样,有少数学生使用时间过长。

10:当手机坏了,有大约五分之一的学生会在修理期间找其他的手机替代,而大多数学生还是愿意等待修手机的时间,少数学生不确定情况。

11:对于睡前关机这种习惯,有一半的学生能够保持这种习惯,而有15%的学生从来没有这种习惯。

12:有不到十分之一的学生已经认为手机的使用对他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一半以上的学生还不能确定,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没有受到影响。

13:在是否觉得自己有手机依赖症这个问题中,是、否、不确定这三个选项比例相近,但不认为自己患有手机依赖症的人数稍多一点。

调查结论。

调查结果显示,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对手机产生不同程度的依赖。长期使用手机的大学生在离开手机以后往往表现出各种的行为和心理的反常,如总把手机带在身边,一段时间就拿出来看看是否有未接电话或短信;当一段时间手机铃声不响会感到不适应;经常下意识找手机,不时拿出来看看等一系列症状。据我推测,如果这种情况的加深,或许会有幻听的可能,也会因此加深自身的孤独感。同时过分的依赖手机,也会有与现实脱节的可能。

据资料显示,对手机的依赖对人们的交际能力成正相关。交际能力强的人借助手机拓展自己的人际网络,而对于交往能力差的人手机则成为了一道屏障。大学生利用手机进行正常的`交往无可厚非,可过度依赖手机不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因为手机而减少与父母朋友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更加不利于人际间的交流。

因此,我建议大学生在使用手机问题上不要过度依赖,上课尽量避免使用手机或不携带手机,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课程上。也不要因为手机而忽略了面对面与父母朋友交流的机会,多给父母关心和关爱。另外,还需注意手机辐射的问题,晚上睡觉的时候关机,不使用时远离身体。希望大学生能正确使用手机,不让它影响到我们正常的生活。

手机依赖症

作为经常使用手机的你是否患有手机依赖症?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理专家黄怀钧教授提供了一些作为心理测试的资料:

1、你是否总是把手机放在身上,如果没带就会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做其他事情?

3、你会不会总有我的手机铃声响了的幻觉,甚至经常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当做自己的手机在响。

4、接听电话时你是不是常觉得耳旁有手机的辐射波环绕?

5、你是否经常下意识地找手机,不时拿出手机看看?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