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实验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模板19篇)

实验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模板19篇)



报告范文是一种学术交流和分享的方式,可以促进学术界的合作和学术进步。在这里,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报告范文的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吴家山第一小学朱艳芳。

(一)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需要。

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核心是创新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而创新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中,教师应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二)数学课堂教学本身的需要。

那么,怎样才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活用教材,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首先要有一套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从儿童乐学出发,促进学生情、知、能和谐发展的新教材。这个我们现在使用的新课标教材已经在努力做到,构建“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新教材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为主动的探索者,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学习兴趣还给学生,把自由还给学生,把人格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课题研究理论基础。

关于创设情境的论述,早见于各种理。

[1][2][3]。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1、课题提出。

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它还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着眼点,是一种改善教学、改革教育的新思路。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庐阳中学是一所新建学校,作为一所高起点学校,硬件建设较好。大部分教师都具备较高的教育技术能力。在此情况下,因地制宜地开展“有效技能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有利于学校资源设备的充分利用,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的环境,有利于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的转变以及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提升教师生命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另外,作为一所新办学校庐阳中学年轻教师占87。5%以上,他们对传统教学技能的应用还显不足,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已成为学校师资培训的现实需求。同时,考虑到现代教育技术毕竟只是一种教辅手段,由于条件及学科特点限制,现代教育技术不可能运用于每节课,传统教学技能的提高在“提升教师生命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着服务于教学的指导思想,我们要求教师在立足于传统教学技能提升的基础上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能,打造学科教学特色。

2、概念的界定。

有效技能:达到预期效果谓之“有效”,掌握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谓之“技能”。这里所说的技能是指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有效技能是指通过研修,能够将教育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同时收到预期的教学教学,提升教育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二、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把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地融入学科教学之中,优化教育教学结构,提高教育质量。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教师传统教育技能的拓展与创新。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丰富以自主学习软件为载体的学科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

4、探索促进教师掌握并有效运用教育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初步形成有效技能培训模式。

三、研究的思路:“学习、实践、反思、发展”的研究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任务分解。

为了使研究工作落到实处并为教学服务,我们以校本研究思想为指导,要求教师“研究自己的问题,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各学科组教师从学科特点入手、从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出发,在校“有效技能研究与实践”大课题范围内共申报了六个校级子课题。

附:庐阳中学“有效技能的实验与研究”子课题一览表。

序号子课题名称教研组负责人。

1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语文张晓梅、王园园。

2现代教育技术影响下讲述技能的研究数学纪贤平。

3多媒体背景下英语导入技能的研究英语宋媛媛。

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实验效率的研究理化生许登峰。

5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课堂提问的研究政史地刘胜荟。

6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评价艺体汪小宝。

(二)理论学习。

1、组织教师学习研究方案。

各子课题组负责人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教师集体学习研究方案,领会研究目标,明确研究方法,增强了研究的目的性。

2、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学习和实际培训。

4月,我校组织教师参加了自主性学习的平台操作的学习,由我校信息中心的教师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为全体教师进行上机指导,教师在上网浏览学校网站,系统学习使用方法后,能熟悉自主平台的操作,为课题研究实践做好了技术准备。

3、强化专业知识理论学习。

各子课题组织学习了与本组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知识,制定学习计划,以自主学习和研讨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理论学习,为课题研究作好理论支持。

(三)行动研究。

整个学校有效课题的研究采用分合结合,由学校统一布置研究活动,分六个子课题进行,分工协作,共同研究。

1、专题研讨课。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为推进课题深入研究和实践,204月、年10月,我校分别以“立足有效教学研究彰显课堂生命活力”和“拓展教学技能,打造全效课堂”为主题开设了教学月系列活动。课堂教学评比是教学月活动的重头戏,在两次教学月活动中,学校共开课52节,部分学科利用我校的自主学习的平台资源库,结合学科特点,突出有效技能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老师们利用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实现教育技术与学科技能整合,使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整体优化。精彩的教学内容、娴熟的教学技能得到师生和评委的一致好评,一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语文组进行了学校网络自主性学习的平台的教学尝试,充分发挥了平台讨论、资源共享等优点,体现了新课程中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实现。

理化生都是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非常重视实验的教学,积极探索如何让学生通过实验更快更好的掌握所学习的知识;在现代信息技术之下,老师们更是积极探索改进书中的实验,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使实验更有效发挥其动手探究的作用。

2、交流与展示。

1)论坛交流。

为了分享研究成果,我们引导教师利用我校网络资源广泛开展交流。“庐中论坛”是老师们即时交流的一个有利平台,对课题研究可以随时进行交流探讨,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教师博客又以动态的形式呈现了我校老师成长成熟的过程,同时通过与网络中的教育同仁的切磋交流,提升了教师自我专业的发展。

2)特色教研展示。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与实验,各子课题成员无论是在教育技能还是在教研方法上都有所收获。为了解学校各子课题研究情况,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及自主性学习的平台与各学科教学技能综合运用,实施高效课堂教学,学校要求各子课题组集中展示各组的特色教研活动。其中英语组和政史地组还对全区进行了展示,取得了区内领导和老师的一直好评。下面是对全区展示的两个子课题的特色教研活动。

教研组内容形式时间地点主持负责人。

英语“三动课堂”研究。

――听说导入微型。

课堂12月18日。

(周四)。

2:10―3:10四楼多媒。

体教室丁红。

汪芳王传礼。

郭艳华。

政史地“全效课堂”研究。

――有效提问案例。

研究12月18日。

(周四)。

2:10―3:10二楼多媒。

体教室刘胜荟。

阚晓东。

3)团队展示活动:在课题结题阶段,学校组织了子课题团队成果展示活动,此次团队展示活动是各子课题组这一年来研究工作的浓缩,展示了各自的研究特色,呈现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展示活动分六个子课题组一一开展,各组凝聚每一位组员的智慧,精心准备,以多样的形式多角度、多方位展现了各组的研究行动。此外学校还开展了“有效技能”论文评比、先进课题组评比活动。在综合考核各子课题组这一年来开展的研究工作及呈现的研究成果后,评选出优秀子课题团队dd政史地组,同时评选出优秀教学设计27篇,优秀论文32篇。

3、成长档案袋建设。

为了促进教师及时反思研究行动,总结研究成果,我们引导每位教师都建立了个人成长档案。因我校现代化设备完善,老师们具有便捷的上网条件,因此,为了便于分享与交流、方便更新,我们要求教师以博客的形式制作成长档案袋。成长档案记录了老师们在这一年多时间里的专业成长的点滴,或是失败的教训,或是成功的经验。

为了督促和检查档案袋建设工作,我们还开展了档案袋评比活动。在信息组教师的全力配合与指导下,各组教师精心收集、整理资料,生动的再现了组内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展示了自我学科特点,同时通过制作评比也大大增强了老师多媒体使用技能的提高。

评比结果如下:

特等奖英语教研组语文教研组。

一等奖政史教研组理化生教研组。

二等奖数学教研组艺体教研组。

4、教科研先进评比。

为了促进教师反思总结,学校还开展了“有效技能”论文评比、先进课题组评比等系列先进教科研评比活动。在综合考核各子课题组这一年来开展的研究工作及呈现的研究成果后,评选出优秀子课题团队dd政史地组,同时评选出优秀教学设计27篇,优秀论文32篇。

五、研究成果。

1、教师教育技能显著提高。

(1)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更加注重教育教学技能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合理及高效运用,在课堂提问技能、课堂讲授技能、课堂环节的架构技能等方面得到有效拓展,专业技能的提升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在研究过程中,百分之百的教师参加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技能大大提高,70%的教师参加自主学习的平台的培训,大部分教师会利用ppt或authorware制作简单的课件,利用自主学习的平台备课、教学。

2、人人建立了教育博客。

研究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使每位教师都建立了成长档案袋――教育博客,加强了教师内部有关教育教学的交流,从而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和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

3、形成了有效技能培训模式。

研究过程中我们基本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师教育技能培训方法,即“三步法”研修模式,即:学习、实践、反思。”

1、培训学习行动研究需要理论先行,教育教学技能的提升和完善需要理论的指导,同时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也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掌握新的教育技术。

学校在教师理论学习及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方面,提倡多样化的方式。我们提倡同伴互助,通过师徒结队的方式形成一对一的互助,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除了这种一对一的互助方式外,我校还形成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的学习共同体。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2、行动研究:教育教学技能最终通过课堂实践实现,教师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创新。因此,我们引导教师从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并以此为研究的切入口,使研究活动对教学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3、反思促进:学校制定一套激励制度,每学期的教学月评选优秀课堂,每学年评选出优秀论文、案例,并将评选结果和教师的月考核、年度考核相联系,这样的激励措施可以促进教师在思想上更加重视教育教学技能的提高,重视自身的专业成长,并积极付诸实践。

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参与课题及钻研课题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2、由于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模式,研究能力和精力有限,课题研究的深度还不够。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个有机的整体过程,只有进行整合教学的教师本身的素质提高了,才能真正有效地、大面积地提高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要不断提高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特别是在整合过程中的应用能力。

4、学生要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才参与整合教学活动。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1、理论学习贯穿教科研活动的始终,组织教师学习教科研的理论知识,继续深化学习“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理论,并明确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促进教育教学的重大意义,转变与提升教师的思想观念和理论层次,以适应新课改形势发展的需要。

2、组织“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征求意见活动,在全体教职工开展“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大讨论,提出开展这项工作的建议,找出课题突破口。

4、组织师生学习“文明用语”,组织教职工结合育人工作实践,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21条军规》等教育理论,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教学技巧,普及教育科研知识。

群文阅读教师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的技能就是掌握知识的技能……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因此,如何激发孩子读书的热情,成了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话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5万字,并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日益被广大老师所认识和接受。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困难:1.应试教育根深蒂固。为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取得一个好成绩,语文老师已经习惯了教语文就仅仅教语文教材,一学期下来就让学生学了二三十篇课文,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将这些课文嚼得烂、嚼得透。家长也认为,学习就是学习教材,与教材有关的书,不惜千金也要买,与教材无关的书,一本也不要。这样一来,学生的所得十分有限。

2.学生课外阅读缺少指导。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我们老师更多的只是布置,缺乏具体的指导,没有系统、科学、理性的思考(每个年级每个学段,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究竟适合读哪些好书,读书后如何进行信息反馈),又没有尝试有效、多元、丰富的阅读推广办法,真正能养成自觉阅读习惯的儿童是不多的。

3.课堂内外阅读脱节。课堂教学与孩子们课外阅读经常是两张皮,没有做到有效的衔接,学生课内所习得的阅读方法,未能在课外得到有效的运用。而且课内所阅读的课文也是零散的,缺乏整合。

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是以主题组单元的,一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往往选编了五篇课文。其课程编排的特点是注意内容的整合和训练的循序渐进,每组课文之前,都设立了单元“导读”,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简要说明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提示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重点,使师生在教、学之前对整组教材有一个总体了解,这为开展群文阅读带来极大的便利。但很多老师仍然一篇课文一篇课文教,逐字逐句地分析讲解,学生乏味,效率低下。

鉴于此,我们提出了《群文阅读教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希冀通过研究,为教师的群文阅读教学找到理论依据,为语文教学开展群文阅读提供一种新模式,真正让学生增加阅读量,并从阅读中学会比较归纳、分析综合、深入思考,为学生学习多样化的阅读方式、终身阅读与发展奠定基础。

二、概念的界定。

1.群文:所谓“群”,就是相聚成伙的,聚集在一起的。“群文”就是聚集在一起的一组文章。

2.群文阅读:指在一节课里呈现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的阅读。

3.群文阅读教学:即在一节课里,教师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以一定议题为依托,以粗读、略读为主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进行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的多文本的阅读教学。

4.单元教学的群文阅读课堂教学:以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主题单元课文为载体,结合单元主题,拟定学习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一节课内针对一篇精讲课文自主探究出该单元课文的学习方法,并运用所学方法阅读本单元其他三四篇课文和相关课外读物。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2.找出落实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提出可让学生理解接受的阅读方法。3.提高学生整合阅读知识的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1.文献法。

课题组教师研究过程中,把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从日常的教学中发现问题,开展协作式研究,解决问题,寻找规律,从而由浅入深地开展研究。

五、完成课题研究的措施。

(一)课堂中的群文阅读。

1.一课一得。课题组教师每节实验课结束,都要进行总结,至少发现一种有益的做法。

2.一课二文,随文阅读。

根据教学课文的主题思想选择同题材的两篇阅读材料,从课文教学中总结出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完成比较阅读。

3.自主阅读,填写“群文阅读读记录表”。

单元学习结束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用一节自习时间,自主阅读同步阅读教材上的几篇课文,并作好批注,填写“群文阅读记录表”。

“群文阅读记录表”是为了让学生的自主阅读更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同时记录整理阅读之后的心得及想法。老师也可以通过“群文阅读记录表”了解学生的阅读状况,适时给予合理的阅读建议,更可以通过阅读记录的撰写,训练孩子的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和能力。针对不同的年级,老师可以有不同的要求。阅读记录表可以有“主要内容”、“精彩片段”、“读后感受”等这样几个方面。老师要把握的是,既不让阅读记录成为学生的负担,又不让学生觉得是无关紧要的琐事。

(二)课外的专项活动。

1.设立班级图书角,每周每班设立1节语文阅读赏析课。2.利用校本活动及文体活动等时间,开放学校阅览室。

3.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宣传,鼓励家长每天“亲子阅读”半小时。4.每位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读书的收获与感受。5.每个班级创编一份“读书乐”周报。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

(一)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一年,主要分为以下3个步骤来具体实施:1.准备阶段(2015年5月—2015年9月)。

(1)组建课题组,确定实验教师。

(2)进行实验前的调查研究工作,完成相关的调查研究报告。

(3)明确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内容,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培训实验教师。

2.实施阶段(2015年10月—2016年3月)。

以七八年级学生为对象,进行研究,及时反思和小结,根据实验的进展,对课题方案做必要的调整。

3.总结阶段(2016年3月—2016年4月)。

(1)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2)对实验班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进行后期的调研测试、分析研究。

(3)整理课题组成员的课例、论文、经验总结等原始材料,编辑成册。

(4)邀请专家鉴定,进行课题成果交流。

(二)课题研究成员及分工。

1、课题负责人:马永灿(全面管理课题研究工作)。

2、课题组成员:娄振兴、田小改、申文英、钮慧敏、芮书敏(课题研究工作和课题研究活动有关材料工作)。

课堂教学模式可行性研究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

的相关材料,希望能够给教育工作者们一点点启发。

近年来,市、县领导大力支持推广“三五三课堂”教学模式,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迅速成为典范。如何发挥最大的教育潜能,促进每位学生都得到主动发展,山东杜郎口中学基于“教育即解放,释放人的潜在能力,挖掘人的创造力,促进全面发展的认识”,形成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适应学生的发展,一切促进学生的发展”的朴实理念。

目前,传统的课堂教学造成了学生个别差异越来越悬殊,很难做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模式可赞、可模可创。本人认为从以下几个角度可模可创:

杜郎口有个规定:不能说现象,要用事实说话,要用具体的例子来教育师生。不点名、不事实的批评是废话。如:xx教师上课时发动学生不到位,xx学生那个字写错了,xx学生没有予以纠正。不允许作虚的要求,如某年级有三位同学没有完成预习作业,今后注意。这样不行,必须说清楚xx年级xxx同学。xx班,xxx节课预习作业没有完成,什么原因要说清楚。每位领导,每位教师,每位同学不需要考虑所谓“面子”,入木三分,直来直往,久而久之,促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

2.坚持分组合作学习,促进学习方式的全面转变。

分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是魅力无穷的,但真正保障每个人的学习权、发言权。对于每个实施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无疑是个挑战。杜郎口中学推行“10+35”的课堂模式,全面推行课堂教学过程的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合作预习,合作交流展示,合作反馈落实到位。

(1)预习。

预习是最重要的环节。学生没有预习的课不准上,学生预习不好的课不能上。其预习课就是正课,自学就是正课。教师根据所学内容,引导同学阅读文本,查阅资料,做预习笔记,为展示课作准备。传统课堂中,一般老师布置学生课外预习,教师很难保证及掌握学生预习的质量,杜郎口中学把学生分成4位或8位一组,没有孤兵作战,平行分组,交叉预习,保证了预习质量,达到合作预习效果。

(2)展示。

全班同学争先恐后地争取发言,发言人慷慨激昂,其他同学凝神倾听,聚精会神,尽管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程度各不相同,学习深度各不相同,但通过发言,每个人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示出来,日积月累,自信心得到培养。这种模式的展示,发挥了“举一反三”作用,在教师关键点拨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个人钻研,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各自完成自选的分层学习内容,达到各自的目标。

其实,我们主张分层教学类似于杜郎口模式,在分层教学的基础上统一思想,得到动态的信息讨论,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递进。

(3)反馈。

反馈的主要任务是对前面的预习课、展示课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让他们说、谈、演、写,进一步检查落实情况,充分利用“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战略,深入小组及时查漏补缺,以引领学生高效、快速地达成目标。杜郎口中学的教师不厌其烦,有始有终。

一个再优秀再有经验的教师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兼顾每一个学生不同的领悟力,正是由于杜郎口中学教师的敬业与谦虚,才能耐心地实施。看起来似乎教师“被动式”地上课,却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适应学生的发展”。

1.树立新的课堂评价观。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评价定位就是“不看教师看学生”。课堂中不是看教师讲得多么精彩,而是学生学得是否主动。

2.确立新的学生观。

尊重同学们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权、发言权、创新权。交流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就是师生呼唤与滋润心灵的过程,让学生真情流露,亲师信道,促进学生更好的主动发展。

3.确立新的教师角色观。

教师走下了讲台,不采用学生举手发言,不采用固定座位形式,不唱独角戏。怎么方便学生的发展,就适应学生的发展,这种“不规则”的教师角色转换,让不平等荡然无存。

4.确定新的学校观。

杜郎口中学教师相对简陋,虽然享受不到暖气,空调带水的惬意,但他们却能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和谐教学环境给他们带来的幸福,而且这种充满生命意义的、高品位的精神享受,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将成为人生的一笔财富。

群文阅读教师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5万字,并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整本的书。”阅读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能力。要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通过学生大量的阅读实践。理想的阅读课程体系,应该包括三种阅读形态:单篇(课文)阅读、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三者之间,功能各异,互为补充,无法替代。群文阅读让课内大量阅读有了实施路径。本文通过对小学生阅读能力影响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现行的群文阅读模式提出相关策略。

一、核心概念及其特征。

1、核心概念。

群文阅读教学指的是教师选择一个或多个题目,与学生共同就一个或多个题目进行多个文章进行阅读和讨论,对这一个或多个题目的文章达成共识。群文阅读教学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教学现状,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思想,形成一种新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小学群文阅读,小学群文阅读更侧重于以儿童的视野选择优秀儿童作品,以一定的议题将数篇或一本书或几本书组织起来形成阅读材料,让学生在一堂课里或一定时间内读一组文章,发展阅读能力。

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本课题将研究重点确定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背景下的儿童文学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探索儿童文学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基本课型及教学策略、儿童文学群文阅读读本开发策略,探索儿童多种阅读方法。

首先,开放性。群文阅读教学的首要特征就是开放性。所选议题没有任何固定的答案,老师与学生可以通过互动讨论来进行知识建构;教师所选的议题内容也比较开放,老师与学生有非常大的讨论空间。其次,交互性。群文阅读教学的交互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是各类文章同时进行,同时根据选题进行知识建构;其次,老师与学生之间也是在交互过程中进行知识建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互相倾听和建构来达到群文阅读的目的,老师与学生形成一个共同体,共同学习。最后,探究性。群文阅读教学是老师和学生共同以选题为基础,进行探究讨论和学习,深入了解各类文章,这体现出了群文阅读教学的探究性。在群文阅读过程中,没有固定的答案,主要通过老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倾听,探究新的观念和思想,与已有知识交互产生新的知识构建。所以,在探究过程中,谁都不会知道提前预知探究结果,并且群文阅读教学重在过程,结果并不重要。

二、小学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的意义。

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以单篇为主,课堂中教师围绕单篇作者进行对学生讲解,其可以增加对特定作品的理解,但另一方面会使学生使去兴趣,群文阅读教学是以多篇作品作品同时进行教学的模式,学生对多篇作品同时阅读使其发挥最大理解的兴趣。从实践教学中总结出,小学生对语文单篇的作品大多没有太多兴趣,一本教材最多对其内少量的几篇产生兴趣,对其产生兴趣的作品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小学生会较认真去听课考与互动。在其不感兴趣的作品大多都不予以理睬,许多小学生在这种情形下都会出小差,没有认真听课。多篇的阅读能使小学生发挥较大的兴趣,几篇作品结合总有一些作品使其产生兴趣,因此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小学生发挥其兴趣与传统的单篇作品教学模式上更胜一筹。

传统的单篇作品教学中教师会延长小学生阅读作品的时间,因为单篇作品的阅读并不需要很少时间,后面的讲解也已经有足够的时间,传统的模式下是阅读时间较为长。在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安排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对几篇作品的阅读,学生在这种情况下能有效的提高阅读的速度,中国的传统九年制教育中并没有对学生的阅读速度有明确的培训,如今中国的经济全球化发展,海外的图书作品流入中国的很多,中国本土的各类图书作品的数量更是巨大,小学生在下一阶段想全面发展需要有多阅读的基础,如果该者在阅读速度上条件很差,将会面临享受不到如今大知识背景下带来的提升自我的好处。

传统教学中语文教学主要以单篇为主,一本教材中的作品数量比较少,在如今社会发展的状态下小学生如此少量的阅读是不足够满足社会认识的需求,小学生许多知识都是从语文教学中了解而来,因此语文教学因当发挥更大的责任,对小学生的整合知识量进行对其丰富。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学的作品数量较多,不同种类的作品也增加,从量上能满足小学生的阅读需求,从知识性上讲也增加了几倍,使小学生能在早期了解社会上的不同知识,使其在下一阶段能更好的发展自己。

1、主要问题。

(1)从教学目标看,缺少对规律的梳理和提炼。

教??虽然能够从文本中找出语言文字训练点,并通过比较恰当的语言文字的训练进行学习和运用,但是,由于对课文的关注点较多,不舍得删减教师认为比较有益的知识,为此,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比重仍然较大,对于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探究语言运用的规律的实践少之又少。

(2)从教学内容看,缺少对文本的重组和加工。

伴随着教师对课程标准关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理解和不断深化,教学的关注点越来越零散细小,知识点之间越来越割裂,训练点越来越复杂,忽视了对于文本表达规律的理解,忽视了文本的整体性,忽视了课内外结合。

(3)从教学总量看,缺少对课内外阅读的指导。

语文教学是实践性课程,阅读教学的实践应该立足于学生的阅读。纵观现有的阅读教学,教师仍然紧盯教材、落实教参、深化习题,极大地滞后于语文课程标准的课标的要求,滞后于学生对语文文字学习的需求。

2、问题分析。

伴随着课程标准的深入落实,教师对于课标的解读越来越明晰,对于语言文字运用越来越重视。于是,针对文本的语言文字运用指导也不断细化,读用迁移的教学策略遍布课堂。这样的频频训练,极大地肢解了教材,忽视了教材的整体性,忽视了语言学习的规律性。

由于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仍是原来的,这就给教师落实课程标准带来了许多不便。现有教材都是以主题单元编写的,人文性强,工具性弱。教师的教学往往跟着单元导读和课后习题、语文园地进行。然而,许多年级的单元导读,只是站在了人文性的角度给予指导,没有给教师和学生提供语文学习的元素。这就使得教师只能立足已有的教学经验,从篇的角度设计教学,从而导致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无法达成知识目标这一现状。

课外阅读指导一直没有成为语文教师自己的事。许多语文教师都认为读课外读物、儿童文学作品是课外的事、家长的事,和我们的关系不大。为此,指导课外阅读成了盲点。随着学生阅读量少,课内学习比重增加,学生的学习力也越来越小。长此以往,语文教师辛勤耕耘在讲台上,学生听得多,参与少;学生回答小问题多,探究大问题少;学生读短文多,读整本书少。在这样的以教材为语文教学的全部的偏颇的思想引领下,语文实践成了一句空话。

1、建立完善的教学理念。

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下不能强调学生的成绩,教育部门应当取消在学校中进行对班次的成绩排名、比赛等活动及观念,教学理念必须以维护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或者等先进的理念为主,群文阅读教学能对小学生发挥个人潜能的作用,小学生往往在传统的教育之中并没有了解到社会上的足够知识,而语文课程的价值之一可提高小学生对自己祖国、社会的认识,小学生在这一阶段中了解的知识对以后的阶段有极大的帮助,语文的教学的效果以潜移默化为主,和学校中的条例“口号式”的教导小学不能去做不好的事情不同,在小学生当中发生公共安全的事例很多,大多因为没有良好的教育,在公共安全的认识上可以加入语文作品,这样能较好的避免发生各种的公共安全问题。学生的行为规则也可以加入语文作品中,学生阅读作品理解作品,能认识到主人公的行为善恶,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在较多同类的作品熏陶下学生自身的行为能达到较好自觉规范,其在学校及生活中能展示独特的个人魅力,对其的身心健康也巩固了好的基础,因此群文阅读的教学理念在确立好,不能以传统落后的理念进行该模式的运用,如果理念不改变反而会出现更为严重的问题。

2、丰富语文教材的作品量。

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的运用必须要提前语文教材的数量,群文阅读主要以几篇同时阅读为主,一堂课中学生能阅读完几篇作品且老师能利用其时间对几篇作品进行讲解,在这种条件下作品的数量必须能够满足,不然会出现前期教师已经把课文讲完了,中后期剩余出大些的课时会不知其如何利用,因此会走向一种极端。教育部应当进行教材的更新,增加大量不同的作品,作品要考虑到几篇作品的主题相关,如果不相关教师将很难利用,对学生的学习也会出现把负面的影响,如几篇作品可一半是正面的人物主人公,另一半是反而人物的主人公,故事的主题以正面与反面相对,教师在课程中对其两种类型的主人公及主题进行对比讲解,能生动的调动小学生的理解,知识性的涵盖也得到全面性;教育部在无法更新教材的情况下,也可使用组织编写多一本教材为解决的方法,可组织编写多一本语文教材,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于群文阅读教学的利用,教材要与现存的教材配合,要考虑到其教材与现存教材的搭配性利用。

3、教师应当注意作品之间的相关性。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下,在几篇作品同时阅读讲解中要考虑到其关联性,作品之间可以有相同的主题或者是对立的主题,或者是主人公相同等特定。几篇作品不能出现不相关联的情况,这样会使学生不能理解其讲解,教师也较可能无法充分的发挥其教学的作用,几篇作品之间有关联性教师才能发挥更好的讲解表现,?w生也能更好的在这种模式下物尽其用,对于关联性的探索老师应当花更多的备课时间进行对作品的分类,组合成不同的作品集,教学当中要敢于探索。部分教师选择作品的时候要慎重选择,要选择符合小学生的作品,有益于小学生发展的作品为优先,难度高的作品及带有反作用的作品要放弃对其的选择,作品要符合我国对小学生的品德规范、符合我国的小学生心理健康及符合当地不同民族的习惯。

五、结束语。

本文探索了小学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意义,群文阅读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以及提高学生的知识量,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小学生的未来将会面临更多的不确定因素,而一名社会的成员是否拥有多方面的知识,知识的数量等都将影响其未来个人价值及社会价值的发展,一名拥有多方面知识的社会一员能够较好的处理好生活中更类问题且在工作中能够发挥最大的个人作用。本来对群文阅读教育问题的改善也作出了一定的见解,对其教学质量提升作出了对策,主要以建立完善的教学理念、丰富语文教材的作品量以及教师应当注意作品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群文阅读教学的学校应当结合自身学校、学生的情况而作出有益的探索及改善。

参考文献:

[1]徐秀春.当前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研究综述[j].《小学教学参考》,2015(31):1-4.[2]罗莉.小学群文阅读教学“四字激趣”分段谈[j].《科学咨询》,2015(22):79-80.[3]杜晓翠.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科学导报》,2015.[4]薛娴.享受阅读绽放精彩――小学群文阅读教学浅谈[j].《甘肃教育》,2015(13).[5]张少东.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5(6):232-232.

群文阅读教师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申报】2014年10月我(七年级语文备课组)向学校语文教研组申报了《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校本教研课题,10月底获得教研组及学校批准立项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

1.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学理念,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进行有效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融会贯通,导致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恶心理。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提出了这个课题并进行研究,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改变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开辟出一条新路,让老师教得有味,学生学得起劲,获得自己研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广泛涉猎古文精粹,深入体味文言文的智慧和奥妙。提高文言文的教与学的能力。

【课题的界定】。

著名语言文学家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兴趣是人才成长的起点,是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即对文言文学习怀有热情,能够认真对待,自觉进行相关学习。因此,要提升学生的学习文言文能力得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文言文兴趣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文言文学习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研究目标】。

本课题是把“文言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作为研究的重点,从微观的角度把握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现状与需探寻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模式,适应新课标精神,贯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观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从而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帮助学生获得全面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增强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文化传统的感情,从而提升文化品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从教师的角度看,则是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德才兼备,具有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师。

【理论依据及意义】。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语文是工具性、人文性和民族性的统一。其中民族性是在新课改中被重新提到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而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古代优秀文化的载体,是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特别是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目标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按说《课程标准》提的要求并不高,课外文言文的考点也在课内,从道理上讲,应该有相当理想的成绩,但实际情况却并不是这样,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并不尽如人意。如:要求背诵默写的文言文篇目,错别字很多;断句加注标点有误;不能结合语句分辨通假字、解释关键性的实词、虚词;不能准确地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语句等等。初中文言文教学呈现出少、慢、差、费的低效状态。因此,文言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师急需改变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改变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进一步探究初中学生学习、阅读文言文的有效方法,设法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恐惧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阅读习惯,积累丰富的文言知识,唤醒文言文课堂的活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文言之美,为高中文言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

【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研究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4年9月—10月。

准备阶段,选定课题,填写申报表,完成小课题立项第二阶段:2014年11月。

选定试验班级,制定校本研修计划,理论学习,搜集有关资料,阅读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书籍文章。主要是围绕“文言文教学的现状”、“新课程背景下的文言文教学”和“文言文教学中‘言’与‘文’的关系”这几个话题,认真学习了钱梦龙的《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王传文的《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出路》以及新课程的相关书籍、报刊杂志文章。通过理论学习,我进一步明确了认识,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第三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4月。

郑人买履。

拔苗助长刻舟求剑。

杞人忧天。

掩耳盗铃宋人疑邻。

画蛇添足。

守株待免。

鹬蚌相争等。将这些作为学生课外学习材料,定期布置任务,定期检查落实,并利用配套的练习题目检查学生掌握情况。鼓励和建议学生课外阅读《水浒传》等文白相间的文学名著,并交流心得体会;这样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四阶段:2015年5月—6月结题阶段1、2015年5月:整理研究过程性资料。2、2016年6月:分析总结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撰写教学论文,完成结题报告。

【研究结果与成效】。

一年来,我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应激发兴趣,寓教于乐,我转变观念,避免“满堂灌”,授之以渔,交给古文翻译的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字字句句落实的教学方式,教给学生自主阅读、主动探究学习的方法。先将课文重要知识让学生课前预习,然后带着预习的问题,课堂小组合作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全班合作解决,还解决不了的问题,师生互动解决。然后再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资源,对课文提出问题,或自己设计教学方案。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课堂教学形式。通过实践,提高了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还注重诵读,训练学生语感,我不断开发各种文言文教学资源,使得文言文学习形式多样,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了许多。如:古诗文教学采用朗读比赛形式进行,文言文故事采用讲故事比赛、课本剧表演等形式进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与趣味性。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态度从敬畏到不害怕,再到喜爱,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古诗文朗读由以前的没有节奏感到会断句了,能带着感情去读文章了。重视预习,借助注释自主、合作学习。最后要重视积累,拓展迁移,从而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使学生爱上文言文,亲近文言文,养成良好的文言文学习习惯。

【存在问题及改进】。

经过一学年的实践和摸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在文言文教学方面,我们依旧面临很多的问题和困难:

1.由于学校以考试成绩考评教师,直接与教师的绩效工资挂钩,我担心课题研究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影响成绩。所以,课题研究时有时无,断断续续。又加之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我在文言文课堂教学方式上的尝试不够大胆,思维不开阔,有时注重了形式而忽略了学生掌握的实效;有时为了学生掌握的牢固,形式又不免刻板;有时两者兼顾,课堂时间又不允许。因此,在文言文的合作学习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上,依旧需要时间进行不断的摸索。

2.由于个人能力,学校财力的支持投入不够,影响课题研究的进展与成效。又有“教无定法”的约束,不是人人都用一个模式,文言文有效的教学模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在研究过程中,很多时候,我因为缺少相关的理论指导,同行们意见难达成统一,或者很难对我的研究成果有个很好的界定。

激发低年级学生识字兴趣的策略研究研究结题报告

20__年度—20__年度尚有部分立项课题没有结题,按照学校规定,这些课题必须在6月底前整理好现有资料,撰写好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为便于教师撰写,将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方法和格式简单整理如下,希望对课题研究者有所帮助。

结题报告的撰写,在某种意义上而言,重形式更重与内容,一份行文规范的研究报告可以显现研究者良好的研究态度与研究水平。

结题报告应该包含三大块的内容:标题部分、正文部分、附录部分。

一、标题部分。

标题:题目中看内容,要求简练、体现报告的主观点。

署名:一般不超过三个,以对课题研究的贡献大小排列。

摘要:中文摘要300字以内,常用200字以内。内容为“为什么做?”、“怎么样做?”、“得到了哪些肯定或否定的结论”。英文摘要50个单词左右,用第三人称描述,时态是过去时。

二、正文部分。

包含“引言”、“方法”、“结果分析”、“讨论”、“结论”五大部分。当然在文字在表述上不需要一定按照五类的说法。

“引言”:即前言、问题的提出,必须和课题研究的内容相对应。

“方法”:即课题的对象与方法,

如果是实验报告,需要阐述实验研究的仪器、设备、材料、量表工具,使用的数据分析软件等等。

现在我们教师大都采用的叙事方式的阐述,写明课题研究的设计程序、整个研究过程的客观描述。

“结果分析”:文字表述和数据描述相结合,即定性描述和定量描述。

在数据描述时,可以采用饼图、曲线图、条形图等图形帮助说明,在表格形式进行描述时,可以采用三线表格形式。

“讨论”,讨论包含以下内容:

讨论预期与结果的一致性,判断为什么一致。

讨论本研究与其他的同类研究的异同,说明本研究的前瞻性与科学性。

讨论还有哪些可以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结论”:简单、明了。

三、附录部分。

包含“参考文献”、“附件”两个内容。

“参考文献”:即时性强,不要引用许多年前的杂志或专着。格式如下:

专着的引用:作者.书名.出版社,版本及年代.

杂志上文章的引用:作者.文章名.杂志名,__年第_期。

“附件”:非必要,有就附上。

结题报告的撰写格式:

一般格式的标题序号撰写方式如下:

“一、”“二、”……。

“(一)”“(二)”…..

“1.”“2.”……。

“(1)”“(2)”……。

科技项目格式的标题序号撰写方式如下:

“1”“2”……。

“1.1”“1.2”……。

“1.1.1”“1.1.2”……。

“1.1.1.1”“1.1.1.2”……。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1、语文学科功能的异化。

如果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人是什么”,那么语文教育研究首先要回答的就应该是“语文是什么”。简单讲,语文就人为了参与社会生活所掌握的沟通工具,是使人思想丰盈,情感愉悦的精神食粮。学习语文既是对前人精神财富的继承,又是对现实生活的品悟。但是,每当论及语文教学,往往令国人痛心疾首。现实中的语文早已失去了她本来的灵性与俊美,变成了应试的奴仆,变成了家长、老师为实现某种目的的手段,变成了繁重的课业负担,变成了冷酷的驯化和空洞的教条……表现到具体的教学情境之中,就是繁琐分析、死记硬背和解题训练。教学研究常常也是一味追求教法的标新立异、赏心悦目,惟独忽视了语文学习的本原――儿童该怎样学语言。

2、机械、封闭、枯燥、功利、压抑――传统语文教学种种弊端之涌现。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命活力。教学就语文而语文,从课文到课文,语文与生活分离,知识与精神对立。重视了知识的学习,却忽略了活动与生活;重视了教师的讲授,却剥夺了学生的探索与创新;重了结果,却轻了过程;追求了考分的回报,却忽视了整体素质的提高。对学生来说,真是“语文语文,让人头疼!”这种激烈的矛盾,迫使我们不得不冷静地对语文课堂进行反思,必须尽快寻找一种适合儿童的语文教学。

3、时代对语文教学的召唤。

生活在知识经济社会里,人们不再是文字的奴隶,也不能满足于艰涩的书斋语文,而是具有主动品质和强烈的自我表现精神,具备不断学习的延伸能力和汲取信息的生存能力。能通过语言积极与人交往,拓宽自己的发展空间,能将语文应用于各种特定的生活情景。语文不仅是享受物质生活的手段,更应是个人充实精神世界的核心成分。基于这样的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改造现有的语文学习。

4、坚实的理论基础。

活动教学有着坚实、广泛的学术基础,其支撑理论主要是前苏联列昂节夫等人提出的“活动―发展”理论。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中提出“从事实际生活,让感官成为理性的向导,培养孩子爱好学问的兴趣和发现的能力”等主张。裴斯泰洛其的“教学要适应自然,头、心、手和谐发展,强调人体感官活动和直观教学”。杜威则认为“发展并不是仅仅从心灵里获得某些东西的意思。它是经验的发展,发展成真正需要的经验。发展的中介是活动。”维果茨基等人更是明确提出“活动―个性”理论。另外,我国的“情境教学实验”“小学语文自学辅导实验”等语文教学改革也为活动教学提供可靠的实践基础。

研究目的。

以“主动性”和“全面性”为认识起点,我们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以活动促发展理论为指导,这样描述语文活动化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设计具有实践性、教育性、创造性的学生主体活动,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拓展学习时空,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探索、创新为基本特征,通过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确立如下研究目标:

操作目标:

1、从儿童的发展需要和语言学习的本质规律出发,确立全面的语文教学目标观。

2、从实践中探索,从观念上把握“活动”的本质内涵,提升教学观、学生观。

3、构建基于“活动―生成”的语文活动化教学范式。

4、探索适合儿童学习语文的“活动方式”,使活动化教学成为一种可操作的教学方法。

5、创建具有校本特色的小学语文综合活动体系。

发展目标:

1、使每个儿童都能在生动、多样、探究性的活动中建构语言。使具有差异性的个体都能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得到应有的发展,享受到语文的乐趣。

2、在处理好“双基”与能力、知识与情意等关系的基础上,有效提高儿童的语文学习质量。

3、促进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积极改造自己的课程观念,提高教学能力,特别是形成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专业意识。

研究内容。

1、关于课程目标的拓展与深化。

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是教学改革的灵魂,因而具有导向功能。从目标层面思考教学问题很有必要。

活动教学确立了新的.儿童观。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建构语言的生命体。语文教学也不仅是学习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活动,还是凭借语言学习发展语文素养,形成生动个性和健全人格的过程。因此,其目标内涵得到了放大。

活动教学的意蕴在于教学更是一个过程,是生成性的。语文教学本身包含丰富的发展价值,而不仅是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把握。如果给学生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情景和活动载体,比如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对“预习引导”“小组对话”“综合实践”“体验表达”等活动的尝试,在活跃课堂的同时,也明显增强了教学本身的张力。

基于此,我们构架了语文活动教学的目标体系:

基础性目标:思想教育、基本知识和技能等。

发展性目标:交往能力、思维品质、学习方法、信息素养、创新精神等。

我们要求教师在备课中从这两条线索构建教学目标:从教学内容角度,提炼基础性目标;从教学过程、儿童学习方式维度,挖掘发展性目标。

2、关于语文活动教学的模式构建。

构建语文活动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

教学是个开放的过程:以对话式课堂活动为主,又包括课前的准备性学习活动,以及课后的实践延伸活动。

课堂是纽带、桥梁,而不是全部:课堂是为具有不同经验基础的儿童创造的一个对话、共生的场所,是一个交流成果、分享经验、沟通情感的平台。具有对学习思路的策划功能、对学习成果的展示意义和对学习疑难的研讨作用。

开放的课前预习――开放的课堂互动――开放的拓展性实践。

关于课前预习:教学必须建立在充分的个体学习基础上,但有限的课堂难以提供足够的独立学习时间。因此,应大力开发课前资源,引导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预习活动。这不仅为课堂学习夯实了基础,也是学生感悟语言,学会学习的很好机会。不同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语文水平、独特体验设计自己的学习。这一过程主要包括初读课文,搜集与课文相关的写作资料及其它学科知识,寻求与课文相匹配的生活经验,整理预习笔记。

关于课堂互动: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合作的过程。语文活动教学就是学生在建构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积极参与性,培养科学态度、合作精神,生成鲜明个性的过程。课堂基于学生的“阅读期待”,紧密结合预习基础,围绕问题展开的对话活动。因此,在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设计了这样的板块:展示预习成果(学会了什么以及怎么学会的)――交流疑问(相互质疑,筛选难点)――在老师的组织下研读重点、难点段落(重视自读理解以及丰富的体验活动)――协商实践作业(结合特定的教学内容以及课堂上新出现的问题,组织综合性学习)。

关于课后实践:教材只是个载体,或者是个生长点。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要求实验教师紧密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经验,融合我校的扩展阅读特色,开展多姿多彩的综合活动。这样,将课堂延伸,将教材放大,带领学生到广阔的生活中学习生动有趣的语文。

3、语文活动化教学策略的探索。

活动化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理念,又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研究,我们摸索出以下一些活动策略。

预习引导策略:预习为学生的独立阅读提供了宽松空间。这不仅有利于适应学生的多元智能,培养自学能力,同时也是充分利用学生个体资源的积极措施。重视了预习,是落实“先学后教”原则的重要体现。实验班从低年级就开始培养预习习惯。自三年级始,对预习进行更加系统的指导,每个学生备有专门的预习本。从读通课文到读懂课文,从读有收获,到读有疑问,分步提高,螺旋上升,最终达到自能学语文的能力。具体讲,该策略的研究内容包括:(1)预习指导的渐进性(低年级,读通课文,读懂句子;中年级,读通课文,读懂自然段,开始学习查资料;高年级,基本读熟课文,基本把握中心及主要内容,能结合预习简要地发表看法。)(2)预习资源的开发:合作资源(家庭式、小组式)、信息资源(家庭书柜、教室书吧、学校图书室、网络、电视材料等)。

预习展示策略:经历了充分的预习,学生都是怀着强烈的表现欲参与课堂生活的,因此有必要创设展示的舞台和交流的平台。这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也能使学生之间互相借鉴,互相启迪,从小学会欣赏别人、尊重别人。具体步骤是:二读(自主读课文、读生词)三说(说文章的相关材料、说自己读懂什么、说自己是怎么读懂的)一问(问预习中的疑难问题)。

问题对话策略:教学是师生多边经验的耦合。教师应鼓励学生表露自学过程中的疑问或困惑,结合自己对教学材料的理解,引导学生筛选话题,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之处引导学生展开研读。可采取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大组交流等。围绕问题展开教学既是教学的主旨,也是课堂的主体部分。

实践体验策略:活动教学遵循“活动―发展”“做中学”的原则,以各种形式的活动来解放儿童的肢体,打破传统教学的沉闷,焕发出勃勃生命力。根据不同学习内容和语言训练的要求,为学生提供多样的活动方式,调动学生的手、口、眼、耳、鼻、脑等多种感官协调参与语文学习。比如:操作实验活动、游戏表演活动、歌咏绘画活动、观察欣赏活动、讨论争辩活动等。

语言再造策略:所有活动都必须体现促进儿童语言发展这一宗旨,都必须围绕“语文”这一内核展开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如:吟诗会、想象作文、图文日记、设计校园警示语、学写调查报告等。

4、语文综合活动的设计。

语文综合活动的开发与实施是本课题的重点之一,旨在拓宽学生语言学习途径,增加语文学科张力。结合本校的扩展阅读特色,我们进行了“专题阅读”的探索,确立了以下设计思路:与教材联动、与课堂链接、与生活融合、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吴家山第一小学朱艳芳。

(一)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需要。

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核心是创新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而创新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中,教师应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二)数学课堂教学本身的需要。

那么,怎样才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活用教材,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首先要有一套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从儿童乐学出发,促进学生情、知、能和谐发展的新教材。这个我们现在使用的新课标教材已经在努力做到,构建“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新教材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为主动的探索者,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学习兴趣还给学生,把自由还给学生,把人格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课题研究理论基础。

关于创设情境的论述,早见于各种理。

[1][2][3]。

《小班绘本阅读的指导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不同年龄的孩子其身心发展是有区别的,他们对阅读的需要也是有区别的。从内容上说,虽然绘本都适合孩子阅读充满童趣的故事,但往往因为孩子的生活经验,影响其理解。从情感上说,每个年龄阶段的社会性发展又是绘本教育价值最大限度发挥的前提。所以,当我们拿起一本绘本首先需要鉴定一下,它是否适宜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

二、怎样阅读绘本。

(一)形式多样的的引入很重要。

我选择在孩子午餐后或每周下午的一段时间作为绘本阅读的时间,带领孩子一起阅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对于孩子来说,这不应该只是一个摄取知识的过程,更多的'应该是一个享受快乐,享受爱的过程。因此,丰富多彩的阅读引入方式很重要。

(二)不能错过的三大部分。

(1)封面:封面的意义不仅仅是书的外皮,从封面我们能读到很多有趣的东西。有时候,精彩纷呈的封面是引人入胜的开头。

(2)环衬:环衬是封面与书心之间的一张衬纸。在绘本中,环衬往往不只是简单的一张装饰画面。它与绘本内容息息相关,暗示着主题,透露着细节,所以,在阅读的时候,千万不要错过这精彩的一面。

(3)封底:很多绘本在你掩上书的那刻依然没有完结,精彩的封底同样不能错过。

(三)形式多样的延伸活动。

在教师指导幼儿阅读若干故事后,就可以让幼儿尝试自己阅读,这时,幼儿会像遇到老朋友那样,在熟练故事的同时,有机会去注意文字和图片中他们以前没有注意到的部分,加深故事的理解。当幼儿在熟悉故事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创造一些与故事有关的活动来拓展阅读经验。

(1)在阅读区中,教师投放这些曾经大家一起阅读过的故事书。小朋友仍旧有机会继续学习这些故事。教师播放录制好的故事磁带,孩子只要拿着书跟着磁带一页一页的翻,也能看懂故事,从而为幼儿下一步讲故事奠定基础。当一个故事结束,孩子会很快的把手里的图书收好,继续拿出下一本故事书来看。逐渐孩子对故事内容越来越熟悉,脱离了磁带,自己也能讲述故事了。

(2)每次游戏时,班级里的“故事吧”总是非常热闹,就算是出勤人数少的日子,“故事吧”里也不缺少人气,一些掌握故事比较熟练的幼儿可以做“故事王”,讲故事给进入吧里的同伴听,娃娃家的爸爸妈妈最喜欢带着“宝宝”来听故事,看到有许多人来听故事,“故事王”讲起故事来就更带劲了。

(3)幼儿在读完故事后,可以加上场景和道具,把故事情节用语言、动作配上相应的表情表演出来。我们的故事,在经过了最初的教师讲孩子听,到孩子自己阅读,阅读给同伴听的过程后,还形成了表演故事的活动。孩子们从演故事的过程中,在说话的抑扬顿挫上,语气表达上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不光这些,孩子们还了解到了出场顺序,集体荣誉等等。这些都是孩子们在一个小小的故事表演中得到的巨大发展。所以说,我们要相信孩子,做好他们的支持者,引领者。

在幼儿园里,教师采用自主阅读、集体阅读的活动形式,鼓励幼儿在晨间活动、区域活动、游戏等自由阅读时间选择绘本进行阅读,较好的激发了孩子爱阅读的兴趣。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在理论学习和学生评议的基础上,开展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等座谈会,展示“经验交流”、“论文”、“案例”等科研成果,通过汇总,推广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评选出课题实施过程中的优秀教师,并予以表彰;教师的“经验交流”、“论文”、“案例”和其它检查内容将纳入教师考核。

此阶段要求每位教师将自己在学习与实践中的经验和体会,上升到一定的理论层次,每人提供一节公开课,上交一篇关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方面的论文和案例,教科室择优予以发表,并向有关刊物推荐。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自导式”教学的实验步骤如下:

1、主持法。由二至三名学生作自导主持人,像电视“正大综艺”或“十二演播室”节目那样,在课堂上引导其他同学阅读、分析、理解课文。主持人通过有趣的提问、严密的分析、生动的串缀,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兴越、发掘其潜能。

2、“卡拉ok”法。先就某一课布置学生阅读,课堂上在主持人引导下大家登台各抒已见。或者围绕某一篇文章,让学生去找相关篇目阅读,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亮出自己读到的文章,并汇报自学体会。

3、游戏法。高中学生(特别是刚进高中的学生),毕竟没有完全脱离幼稚期,学情调查显示,他们也希望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于是,由他们自己主持,自由组合,就语文知识的`学习采取游戏方式进行。如:对对联、命题口头作文、以物咏诗、成语顶真式续接、语文知识猜谜、词语辐射等,让学生乐学,在游戏中愉快地主动获取知识。

4、表演法。即让学生根据具体课文上讲台表演。有诗词朗诵,议论文演讲、戏剧作品分角色表演等。

5、对抗辩论法。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主持、自己推选评委,就学习中的某些焦点问题展开辩论。

6、讨论法。由自导主持人根据课文重点、难点、知识点、疑点、热点,设计若干问题,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分任务研读讨论,形成一种活跃气氛,深入钻研课文,然后各组推荐代表发言。让学生在讨论中训练思维,学会自学。

7、主讲法。

以上七种方法,在自导课上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运用。每堂课一般都有一个固定节目:“假如我来导学这一课”,时间约在8分钟左右,这个节目最能掀起学生学习的高潮,调动学生乐学的兴趣,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

在这阶段,主研人娄方钦的《用导读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一文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杂志上,《“自导式”教学实验阶段小结》在市、县教研工作会上交流。

1月―1912月为总结提高阶段。继续进行“自导式”导读实验。主攻学生自学习惯和方法的培养,使学生自导更得法。

(一)、导之以势。

就是为了使学生语文学习的气氛更浓,为之造就一定的声势。具体体现为“三分钟演说”、“周五工程”、“兴趣活动”等。

1、兴趣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别人每周补课的时间,我则用来开展兴趣活动,引导学生发展特长,培养学生语文素质。具体开展以下一些活动。

(1)名著导读。

(2)名片欣赏。

(3)作文竞赛。

(4)演讲赛、辩论赛。

(5)理想形象设计。

[1][2][3]。

激发低年级学生识字兴趣的策略研究研究结题报告

1学习有关理论知识,查阅资料。

2确定课题,拟订实施方案。

3申报立项。

第2阶段(2002。10―。12)实验研究阶段。

1加强理论基础学习。了解相关的研究成果,研究理论和先进经验,调整研究重点和方法,提高研究效率。

2认真研究,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媒体创设适合的情境并进行分析研究。

3加强合作,每学期上好实验研究课,要求其他教师和领导对自己研究提出建议和意见。

第2阶段(2004。12―。7)论证结果阶段。

1对取得的成果进行反复实践论证。

2总结整理取得的研究成果。

3写实验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3价值。

(1)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1动机是学生主题参与的内在机制。心理学认为人的1切活动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学生学习数学是1种有意识的行为,需要使学生产生内部动力,从而达到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获取知识,深化认识的目的。所以,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

2人与环境的关系。人离不开环境,人的个性、情感、品质等都与所处环境、背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感情倾向都与其文化背景、家庭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因此,1个民主、安全、和谐的课堂氛围,1个个适合的学习情境更有利于学生主动活泼、有个性的发展。

(2)课题的应用价值。

课题的提出是适应了《新课程标准》、使用新教材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新教材的编写也凸现了生活化,活动化,情境化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能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题的提出适应了小学生年龄特点的需要。小学生自制力比较差,好动,好奇,注意力具有集中时间短,持续性差的特点。因此,教师创设适宜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地高质量的参与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4研究基础。

从10月已经开始了本课题的研究,并且积累了点滴的经验。所撰写的论文《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在市优秀论文评比活动中荣获2等奖。

参考文献:《小学数学教育》、《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

5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

课题的负责人具有1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所撰写的论文多次在省、市、县获奖,是学校所承担的国家级教科研课题组的主要成员之1。同时,教师边教学边总结,边实践边研究,有足够的时间保障。学校地处县城,可以及时得到学校、教研室领导和专家的指导;学校设备先进,可以利用网络及时获取信息、查询各种资料。

《小班绘本阅读的指导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谈“指导家长开展亲子绘本阅读活动”的有效策略一以绘本《我想变成彩色鱼》为例。

在众多的幼儿读物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名词“绘本”。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都要看绘本,都喜欢看绘本,绘本到底有什么好呢?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即指一类以绘画为主,兼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读图”年龄段,图画书对孩子的视觉震撼比知识效果更为直接,它对儿童情感、想象力、灵敏度以及审美感的启迪,正是他们日后成功与快乐生活的源泉,“绘本阅读”正悄悄地进入了我们视线。孩子们从一开始的不了解,不喜欢,到现在很多孩子会主动要求大人买一册绘本,在空余时间翻开绘本,静静阅读。《奥古斯特和他的微笑》《找呀找》《想吃苹果的鼠小弟》《狮子脚上有根刺》《虫虫飞》……孩子们看得心里乐滋滋,脸上笑开了花,这正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

我园正在进行“2―6岁幼儿亲子绘本阅读指导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因此幼儿园与家庭、老师与家长如何有效地磨合在一起,采用有效的方法互补长短,改善家长家中亲子阅读指导策略,挖掘绘本阅读潜在的价值成为我们研究的内容。经过日常的课题实践与梳理我们积累了一点研究经验,现以绘本《我想变成彩色鱼》为例结合我们在实践中的一些想法与做法谈“指导家长开展亲子绘本阅读活动”的有效策略。

首先,必须找准一个有效的“切入口”,绘本才有其魔力。

一本好的优秀的绘本常会令人爱不释手,如何解读它,如何让孩子接近、走进绘本?这是作为绘本阅读实施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它适合什么年龄?定位在何领域?活动中家长能收到怎样的指导阅读信息?只有找准“切入口”,绘本才能发挥其应有的魔力。

例:绘本《我想变成彩色鱼》是一本构思巧妙新颖的数数书,蔚蓝色的海底世界,一些来自幻想王国奇妙绚丽的鱼……这本书在视觉上给人惊喜的感觉,还会启发幼儿描绘自己想像世界中的小鱼。小鱼说“一起游吧”,跟随它往前游,途中碰见1条绿色的鱼、2条跳跳鱼、3条笑眯眯的鱼……一直到10条鱼,游览色彩绚丽得让人晕眩的海底鱼世界。最细腻之处在于每一页都有模切的鱼眼,让小朋友在念童谣似的故事同时,通过触摸小洞,形象地感知数字的累加,是互动性极强的手工绘本。

作为课题研究组的我们接触此书首先静下心来,分析“教材”,最后定位于“科学”领域的中班数学活动,并根据绘本的内容拟定了“目标”:

1.尝试根据彩色鱼的斑纹进行7以内的按数取物活动,提高分辨、判断、点数等能力。

2.在看看、说说、做做中感知7以内的数,体验跟小鱼一起数数的快乐,更重要的一点目标是通过活动让家长感知根据绘本设疑提问的技巧。

心中有了目标后采用何种方式让孩子一步一个脚印主动接近、走入绘本?作为教师必须认真分析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及孩子实际的知识经验水平,然后有效地揣摩每个环节与每个细节,采取孩子乐于接受的活动方式进行,让幼儿主动参与,主动探索,归纳总结自己的“个性原始成果”,这样才能深挖绘本的潜力。

附活动案例。

活动准备:电子白板课件、《水族馆》音乐,人手一本图书、操作卡、各色彩纸等。

活动过程。

二、观察封面:感受彩色鱼的班纹。

过渡语:他说:“我想变成彩色鱼!”(出示绘本封面1。

1.感受彩色鱼的颜色:“这条彩色鱼看起来怎么样?”“它有些什么颜色?”(红、绿、蓝色等,这条彩色鱼的鱼头、鱼身和鱼尾上都有漂亮的颜色,真美啊!)。

2.观察洞洞鱼眼:仔细看看,有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地方?(这条彩色鱼有一个洞洞鱼眼,真有趣啊!)。

3.找找圆点并手口一致地点数(先集体再个别)这是个什么样子的洞洞鱼眼呢?(圆圆的)彩色鱼身上还有圆圆的东西吗?在哪里?(在鱼的上面、下面又有小圆点)小鱼说:“让我们来好好数一数!”(拿出小手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上面有几个圆点,谁来数一数下面有几个圆点!你是怎么数的?我们按顺序一个一个数就不会漏了哪一个了!这是一个很好的数数方法)。

4.这么多红色、紫色的小圆点是鱼的斑纹,那除了圆圆的.斑纹,你觉得还会有什么样的斑纹?谁来画一画?”

小结:原来斑纹可以有各种形状,也可以有各种颜色。那这条小鱼有斑纹吗?(没有,所以它想变成彩色鱼)。

三、逐页阅读:感知彩色鱼的数量,感受彩色鱼班纹的多变。

1.播放故事画面。

画面-:6条扇尾鱼。

看!小鱼遇到了几条鱼?(4条)4条扇尾鱼加上小鱼,等于几?你是怎么知道的?用了什么方法?和我们来分享一下!(谁用了和他不一样的方法?你是怎么数的?一个一个数的吗,有没有不一样的数数方法?)仔细看看!这些扇尾鱼有斑纹吗,是怎么样的?(什么颜色?什么样子?)。

2.幼儿自主阅读故事(水族馆音乐背景)。

过渡语:小鱼游啊游!遇到了很多很多的彩色鱼,小鱼说:我想变成彩色鱼,跟我一起,在这本书里从头游到底!”现在和爸爸妈妈一起打开书,看看这个故事吧!

四、游戏“我想变成彩色鱼”

过渡语:故事中的小鱼想变成彩色鱼,你们想变吗?小鱼说:“我这儿有几张魔法卡片,要根据卡片上的提示才能变身成功,你们想挑战一下吗?”

1.观察魔法卡。

2.幼儿游戏(教师和家长针对情况进行适当指导)。

教师交代玩法:现在每个人去找一张你喜欢的魔法卡片,根据卡片上的提示变成彩色鱼。

3.集体交流(将魔法卡片展示出来)。

师:你们变身成功了吗?谁来说说你变成了什么样的彩色鱼,有几个什么颜色什么形?)。

小结:太棒了!变身成功了,现在拿好你们的魔法卡片,到班里和好朋友一起变身吧!整个活动始终轻松愉快。

其次,与家长进行深入的研讨活动,挖掘绘本阅读潜力,也能使亲子绘本阅读指导活动更有动力。

每次的亲子阅读指导活动我们都让家长带着“问题”全程参与活动。第一回合的教师组织、家长合作参与活动结束后,与家长一起围绕“问题”与家长进行深入的探讨。譬如:这次我们就“亲子阅读中提问的有效性”进行了思维的碰撞,由于有事先的“问题预设”所以也擦出了智慧的火花。对于孩子抛出的“球”,我们该如何接住呢?我们该如何在亲子阅读指导过程中进一步提问,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呢?在指导过程中往往存在的这样的几个问题:

1.“思维局限的提问”:看完一本书之后,喜欢针对故事内容提问。如: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故事里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其实这种单一、局限的思维方式会限制孩子们的思考和发挥,他们往往只会对前面学习内容进行回忆,回答出唯一的答案,每个孩子的回答都差不多。阅读活动中提问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幼儿积极思考,作为家长其自身也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自己提出的问题是否真能激发幼儿的思考,在多大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思考,这就涉及到何为“问题”的问题,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激发幼儿思考。

2.视多提问为启发式教学。很多家长往往会错误地把问答式的提问误认为是启发式,认为提问越多,越能够启发幼儿,不提问或少提问就是灌输式。其实这样容易使自己的主导地位发生由主导变为主体,而且还会出现重复提问、提问没有针对性等问题。这种状况如果长期下去,孩子会对家长产生依赖,从而脱离学习的主体地位。

德国思想家歌德说过:“想要得到聪明的回答,就要提出聪明的问题。”设疑发问,是老师公认的最成功的教学经验,它可以使孩子的注意力迅速指向预期目标,激发学习新知的兴趣,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相信家长在活动过程中也体会到了“有效提问”的魅力。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多次现场观摩以及互相探讨的过程中相信家长对亲子阅读指导有了新的认识。

第三,借助亲子绘本阅读指导的实践与研究,不遗余力发挥绘本阅读资源的威力。

我园正在进行“2―6岁亲子绘本阅读指导的实践研究”的课题,我们积极倡导父母和孩子一起“亲子同乐”,其实父母是幼儿最重要的老师和玩伴,通过活动也便于促进和谐美满的家庭关系,提升亲子间互动的质量。

1.指导家长创设适宜的亲子绘本阅读环境。

通过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深入的理解,我们对“环境”的认识也愈加深刻。良好的生活环境――满足孩子吃喝拉撒等生理需要;良好的游戏环境――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主动探究的欲望;良好的心理环境――满足成人与孩子之间建立的良好关系的需要。孩子们在生活环境和游戏环境中积累经验,通过心理环境体验情感,三者共同构成了孩子的学习成长环境,所以,我们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努力做到三者的和谐统一。

2.指导家长开展孩子喜欢的亲子绘本阅读活动。

在设计活动时家长也必须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及心理发展特点,将亲子绘本阅读活动生活化、游戏化、互动化,形式应生动活泼,内容应丰富新颖,在多元化平台上为孩子的多元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3.指导家长利用社区资源开展适宜的活动。

我们鼓励家长将亲子阅读活动的空间扩展到大自然中,让孩子和家长感受自然环境中的教育,让大自然为亲子绘本阅读活动内容注入新的内涵。鼓励孩子去摸、去看、去闻、去听,用亲身的体验感受这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世界,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陶冶了孩子的情操,开阔视眼,最终的结果必将是亲情也在大自然中得以升华。又如:在社区中进行“亲子绘本阅读指导活动――绘本《谁嗯嗯在我头上》”,由于活动精心的组织与准备,在此活动中家长获得了“什么是科学的引导”的相关经验,也提升了教育的理念和策略。因为亲子阅读是阅读形式中最为温馨的一种,所以它既促进了亲子间的情感交流,又让家庭变得更和谐,让普通的亲子绘本阅读更具有意义,又让家庭变得更和谐。

为了更好地推进课题研究我们组建由各个层面人员组成的专业团队,充分发挥园内专业资源优势,运用行动研究法,边行动、边反思、边研究,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指导过程中我们摸索着各种指导方法,正在创建出一套更加符合家长、幼儿、教师三方需求的指导幼儿绘本阅读的有效策略,让孩子更受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激发低年级学生识字兴趣的策略研究研究结题报告

(1)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国内外对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研究的比较多,也取得了1些成果,有1些优秀的论文在报刊上发表,1些经验也比较成功。但是,研究只停留在片面的角度,缺乏系统性。(例如:对如何创设问题情境研究较多。)而且,事例性较强,出现就课论课的情况,有的凭空猜想,缺乏依据,没有从心理学,生理学等方面进行理论研究,缺乏1定的科学性。

(2)选题的意义。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儿童对1件事有了兴趣,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极度活跃,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发现提出数学问题,真正思考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而创设1个个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条件,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发学生智力潜能,让学生去主动探索知识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的关键,因此本课题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意义。

2内容。

(1)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关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1方面是结合教学内容、联系学生实际情况、运用教学媒体、采取教学手段,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情境。另1方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课题研究的假设。

教师正确运用多种媒体创设适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情境,1定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各种数学活动。

3概念的界定。

情境:字典中解释是情景,境地。本课题中指在课堂中、学习过程中形成的1定的教育氛围、学习环境。

兴趣:字典中解释为喜好的情绪,在课题中把它界定为学生个体在1定的教育氛围,学习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主动,乐观的情感倾向和自觉参与学习的行动表现。

(2)研究的目标。

关于创设情境。从教学实践中去研究如何创设情境,如何结合不同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各种教学媒体的特点创设不同情境,并研究情境在教学中体现的不同特点。

(3)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这是研究本课题的主要方法。

2对比法,利用同时教两个班数学课的条件研究各种情境在不同群体中发挥的作用。

3个案追踪法。

4经验总结法,边研究边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和措施,上升到理论。

(4)研究的步骤。

课题计划在3年时间完成,具体按以下几个阶段进行研究。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我们的教学实验正在探索中进行,不可避免存在着不足之处。

1、师生之间的直接交流仍需加强,个别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学生容易失控。

2、资源的大量、多样化容易掩盖分析思考过程,一些基础知识容易被忽视等。

3、不注重收集和分析学生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和数据。

4、未能提出改进计划,帮助学生明确促进发展的改进要点。

5、评价过程中需处理好几对关系。(1)重过程,轻结果;(2)先小组再个人;(3)重多元轻个体。

第二方面:取得的经验。

(1)推进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是我们追求的教育理想。

(2)要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不仅包括学会运用技术,更重要的是要对教师进行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的培训,使教师学会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合理地设计教学,传递教学内容,继续组织相关活动,推进实验进程第纵深发展。

(3)加强政策引导,调动广大教师学习实践的积极性。

(4)注意原始资料的积累,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

第三方面:下步计划。

信息技术与课程是伴随着课程改革而诞生的仅具有创新性、发展性,更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它将成为后一段时期教育教学工作,尤其是课程改革工作的一个热点。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化,它会越来越显示出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和教学功能。但是,不能不看到,要真正以信息技术为平台,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还需要进行广泛、深入地研究。这就必须抓好以下几点:

1、教师要深入学习,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强化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2、加强研究,逐步探索、发现、解决“整合”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一方面为“整合”铺平道路,扫除障碍,一方面不断探索新方法,积累新经验,形成新理论。

3、从现在开始,我们又要迎接新的挑战,既要继续深入研究下去,把课题做实、做细、做深,又要总结已有的成果,完成既定目标,为顺利结题作好准备。该课题结题后,我们将把成功经验向全校推广,以期形成学校的特色文化。

总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课题研究”为我校的广大师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现舞台和自我发展的机会。我们欣喜的看到国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形势,为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与环境。一年多来,由于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今后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小学数学教学预设有效性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不详综和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目的意义。

二十一世纪的孩子生活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世界多样化、经济全球化的新世纪,生活在我国社会急剧转型和深刻变革的新时期,时代和社会对他们的素质、才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就不仅要改革教育、改革传统的学习方式,而且要求人人学会学习。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仅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我讲你听,口耳相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学生被动接受,弊端多多。因此新课改倡导发现式学习,即教材创设大量现实、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情景,由学生自己通过主动探索得出结论,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对知识的理解特别深,而且锻炼和发展了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享受从事数学习活动的喜悦。因此,数学学习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至关重要。

二、课题界定。

1、关键词界定。

有效情境:能实现预期目的的情形。

创设:创造。

利用:使事物发挥效能,为人们服务。

2、课题界定:

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教材创设大量现实、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情景,由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得出结论,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锻炼和发展了能力。

三、课题支持性理论。

1、《新课标》指出: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数学教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的目的。

3、巴洛夫说:“观察、观察、再观察!”

学习材料:1.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教育科研与实践》2.恩施州教科所主办的《鄂西教研》3.新《课程标准》、《教师教学用书》等。

四、研究目标。

通过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和现在的发现式学习的调查分析,使学生明确现在教材的编写贴近生活,情景图真实有趣且具有挑战性,创设并利用好有效情境进行数学教学,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事实出发,在研究具体问题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应用数学,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到数学思考的乐趣,也体验到学习数学是轻松而快乐的。

五、研究内容。

2、指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或开放问题;

3、指导学生自己创设生动有效的情境。

4、研究具体操作过程:

(一)准备阶段。

1、2009年5月完成课题的选题工作和课题方案的设计;

2、2009年6月向恩施州教育科学规划办申报个人课题,请求立项。

(二)实施阶段。

1、2009年7月―12月,开展课题的社会调查,分析现状,制定对策措施,完成调查报告。

2、2010年1月―3月,请专家点评,展示中期研究成果。

(三)结题阶段。

1、2010年5月,个人课题进行总结、反思、搜集材料、撰写结题报告。

2、2010年6月,上交“个人课题”研究成果。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本次课题研究采用的方法主要有:

1.教育调查法:我在两个阶段都用到了教育调查法:一是在研究活动开展之初,对部分师生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以便了解情境教学在师生中的认识情况、运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让我明确研究的目标和重点,有的放失,并写出学期初调查报告。二是在研究过程中,再对自己的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前期工作取得的进展和不足,以便后续工作中弥补和修正。

2.文献研究法:在研究期间,我查阅相关资料并做好记录,应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寻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经验总结法:自开展研究活动以来,我对自己的每一节数学课都认真设计,对学生的要求也由看情境(图)、听情境(故事)、做情境(游戏)到自己创设情境探究性学习,仔细分析、对比,不断积累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并写下相关的经验文章、教学反思与同行们探讨,为寻求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积累第一手资料。最后在研究活动结束前进行全面总结并写成文章发表。

本课题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对我校全体数学教师和部分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山区教师对情境教学的看法、教法和建议,倾听孩子们学习新教材后的心声,明确情境教学在我校的开展情况,确立自己研究的目标和重点。

2.实施阶段:根据掌握的情况和发现的问题,制定详实的计划,采用相应的策略和方法,激发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创设情境、利用情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的能力。

3.总结阶段: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归纳实验情况,总结经验,撰写结题报告。

七.课题研究成果。

一年来,在各级领导和专家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我扎实工作,积极研讨,实验立足于数学课堂,探求情境教学的.有效策略。开展课题以来,主要取得了如下一些成果:

1.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前题,因此,数学课前我都要创设生动有趣且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情境,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其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情境,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如:我创设直观情境、问题情境、想象情境等多种情境激趣;运用多媒体教学,自制教具学具教学;把学生分组做实验、做游戏培养其操作能力;开展社会调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等。实践证明,效果非常好。如:我在上二年级下册《生活中的大数》时就让学生在课前先自己调查物品的价格,说说自己知道的一个大数是多少,同学们放学后兴致勃勃地走街串巷进行调查,待到上课时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长此以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了。

2.合理安排情境的投放时间。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1).情境的安排时间可以设在上课伊始导入新课,可以穿插在课中吸引学生注意力,也可以放在课尾承前启后;还可以在课前和课尾同时安排形成情境串首尾呼应。(2).情境的创设多是课前预设的,具有目的性;也可以是临时安排的,具有随机性。关键是让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教学服务,故而,情境的安排时间要适时。如:在课中发现学生有厌倦情绪时我马上话锋一转,对同学们说:“现在我给大家讲一则笑话。”或“现在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或“你想做游戏吗?”等,然后利用几分钟的时间讲一个故事片、讲一则笑话或让学生做一个小游戏以此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再教学后面的内容效率就高了。也就是说情境的安排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3.能有效且高效地创设并利用情境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与“利用”是一对链环,“创设”是前导,“利用”是关键。“创设”的情境一定要有效,才能被教师和学生所“利用”,才能高效地服务于教学和完成教学任务;“利用”情境教学就要从“创设”的情境中发现信息并筛选有用信息、结合问题才能解答问题,才能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也就是说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创设”情境时一定要仔细分析教材,设计最有效的情境――贴近生活、喜闻乐见、紧扣主题;“利用”情境时一定要又快又准地从“创设”的情境中发现并选取有用信息。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统计与猜测》的“抛硬币”内容时,先用问题导入:“一枚硬币抛下后哪面朝上?”让同学们带着猜测去做实验,并在课中反复做摸球游戏,从游戏中发现信息,最后总结出“一定”、“可能”、“不可能”三个词来概括本节课所要达到的目标。由于我设计的摸球游戏具有针对性和挑战性、贴近学生生活,同学们一直兴致勃勃,所以教学效果好,效率高,真正体现了情境教学的有效性。

(5)54个苹果摆成6列,每列多少个?(6)54个苹果,每列摆9个,可以摆成几列?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刚刚学习乘法和除法,能够提出这么多问题真不简单,当然这要归功于平时的训练。二是指导学生自己创设并利用情境来学习,让学生自己当小主人。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起他们更强烈的兴趣。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上册8的乘法口诀时,让学生自己创设情境学习,经小组合作交流汇报,有的创设故事情境,有的创设问题情境,有的创设操作情境……课堂气氛热烈,把同学们的手、脑、心等多种感官调动起来了,自然效率就提高了。

5.本人的教科研能力得以提升。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我在个人博客中发表多篇文章,在《鄂西教研》2010年第7――8期上发表文章一篇,在恩施民族教育科研网上发表文章七篇,个人论文获乡一等奖,主讲的一节课获县“优质示范课”奖,所撰写的教育叙事获州二等奖。

八.课题研究的反思。

虽然课题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仔细分析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和有待完善的地方,把它写下来与大家探讨,以便为以后的教科研工作提供素材。

(一).对情境教学的重视不够。大家都知道,目前师资匮乏,年龄老化,知识结构陈旧,城乡差别大,导致部分教师对新教材的认识不够,从而不够重视情境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新意,激不起学生兴趣;或者运用情境教学时“走马观花”,所用的方式方法不对,学生有如“雾里看花”,无法调动其积极性,无法吸引其注意力,教学效率低。怎样使这部分教师对情境教学从认识上提高、进而运用贯穿于课堂使之服务于教学内容,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怎样创设“有效”情境。情境的种类和方法很多,而且同一个教学内容教法也是因人而异,那么究竟该创设怎样的情境才最“有效”呢?近几年来,教师都非常注重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具体表现为:利用多媒体上课、自制教具学具(有自创的,有教材中的情境)上课、在黑板上画简笔画上课;创设直观情境、问题情境和想象情境上课等,可谓精彩纷呈、热闹非凡。但我认为,方法虽多,只有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到底哪种才是最好的呢?恐怕这也是个开放性问题吧!还需要不断探索、研究。

(三).如何把握“情境教学”与“课堂四十分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走入“创设的情境多多益善”的误区。实行新课改以来,教师们纷纷效仿一些课程的设置,使整节课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看上去气氛活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极具观赏性。也常听一些从外地听课回来的老师说,有些公开课、示范课是花架子,只注重形式,而没有实际意义。因为创设的情境太多,面面俱到,教师只能引导学生粗浅地了解教材内容而没有时间去巩固,所以课后要再花时间去巩固上节课的内容,长此以往就形成恶性循环,完不成教学任务,达不到预期目的和效果。也有一些教师感叹公开课难上,似乎创设的情境少了不行,多了又完不成教学任务,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这是每一个教师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2.时间分配不合理。我们的各学科课时是根据教育部门的规定来核定的,可以说是“一个钉子一个眼”,不能混乱。过去上老教材时环节不多甚至不需要任何环节就直奔主题,所以感觉时间充足,针对同一教学点教师可以举一反三,加强学生记忆和巩固;而新教材由于映入学生眼帘的满是清新活泼、生动有趣、色彩明丽的图片,特能吸引学生眼球,加之教师自己创设的情境贯穿其中,总感觉时间不够用,容易出现上课前段时间置身于情境中轻松愉悦、课堂气氛活跃,后段时间忙于理解教学内容、学生疲倦的情形,因而课堂四十分钟到了,而教学内容还未完成。这就违背了新课改的目的和意义。我认为新课改的理念是既要注重情境教学,又要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还要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这三者并不矛盾,这实际上是对教师能力的一种挑战。当然,大家一直在摸索改进,我也在努力尝试。

以上是我一年来的研究所得,虽然我研究的是低年级数学课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情况,可能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整体而言,对小学数学的情境教学还是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虽然在研究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时间仓促,仍然有许多不足之处,望各位专家、同行们不吝赐教,使我的课题研究为数学教学提供理论依据,让我在教科研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苏.霍姆林斯基说:“使每个学生都能全神贯注地迷恋于一种艰苦脑力劳动的教育者才是一位好老师。”当然,我会继续努力,把数学课中的情境教学进行到底。最后,我摘抄一段话作为自勉,也与所有课题研究者共勉:

走一步,再走一步。申报个人课题的老师,应该说已经迈出了个人课题研究的一大步,愿你们能在个人课题研究的道路上不断完善自我,再走一步,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文档为doc格式。

激发低年级学生识字兴趣的策略研究研究结题报告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皇岗中学,广东深圳518048)。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平时测试目的是什么?检验学生的学习水平?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这些迷惑和思考引发我产生尝试的念头dd在平时测验中尝试“升级”测试。在实践中,我找到了新课改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原则。根据新课程“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理念,课堂教学的评价应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发展水平,由原来注重整体评价的做法转向兼顾学生个体发展的评价,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实施分层教学、分层达标、分层评价,给予多次评价的机会,促进评价对象的转变和发展。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