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第一书记驻村工作调研报告(实用17篇)

第一书记驻村工作调研报告(实用17篇)



"调研报告是一种通过实地调查、数据分析和问题分析等方式,对特定领域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的一种文书。它旨在客观地记录和呈现调研结果,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意见。我觉得我们需要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写一份调研报告呢。"撰写调研报告时,我们可以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框架,为报告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驻村第一书记调研报告

根据区、市、县组织部门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我荣幸的被选派到资源县xx村担任第一书记。4月18日到村里报到后,我采取走访农户、实地考察、召开村班子座谈会、民情分析会等形式,深入开展调研活动。此外,还走访了xx等村民小组,从而进一步了解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贫困户等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xx村是我县xx乡的一个较为贫困的山村,村民以汉族为主,全村分为8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276户,总人口852人。全村有一所村级小学,是一个复式教学的学校,包括学前班到小学2年级,共23名学生,各年级的学生交叉在一起上课,1名教师,学校教学基础设施较差。

xx村行政区划面积约为16.8平方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山区贫困村。全村共有水田795亩,人均水田只有0。93亩,旱地145亩,人均不足0。17亩,林地9800亩,人均11.5亩,林木大都是三木药材,经济林所占比重大。

村委现有干部3人(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1名,村委会副主任1名,党支部副书记1名),中国共产党党员40名。村的党组织及村的行政管理组织基本健全,能够正常开展党组织活动及村务管理工作。

全村共有贫困人数438人,贫困党员7人,特困户8户,木皮房翻新8座。

近年来在县、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xx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已实现全村通电、通电视,村民组基本通公路,20xx年兴建了90平方米的卫生室(目前还未投入使用)。生态工程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村共有沼气池64座。

经济产业结构情况:农业方面,全村村民以种植水稻为主,以种植厚朴、金银花经济作物为辅,目前共种植有5000多亩的厚朴基地和亩的金银花基地;养殖方面,目前有两家养猪场(在建设当中)和两家竹鼠养殖场。据村委干部介绍,至20xx年,该村人均纯收入仅为xx80元左右,村集体经济收入基本没有。目前尚有户还未完全解决温饱问题。

农民增收情况:除正常的种植、养殖收入外,村民的主要增收渠道一是外出采割松脂;二是劳务输出,基本上每户都有一名以上劳动力外出打工,打工人数达到426人,占全村劳动力一半以上,占全村人口总数的二分之一。两户竹鼠养殖户均处于试养阶段,还未能进行规模养殖。

1、尽快启动钟家湾自来水架设工程和道路硬化工程。

2、由洞里村级主干道没有硬化,特别是通往xx时经过的河道,一到下雨天车辆无法通行,给行人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3、xx村是目前全县最大的厚朴种植基地,连片种植达5000多亩但由于交通不便,没有进行深加工,只能靠卖原材料,建议政府实行政策倾斜,针对xx村的产业进行招商引资。

4、村民文化娱乐设施极为缺乏,全村没公共活动场所。村里无法组织各种文体活动,村民文化娱乐生活几乎为零,村民聚在一起时均是靠喝酒、打牌度闲暇时间。建议政府考虑村民的实际困难,争取在xx村建设一个村级公共宣传文化服务中心。

5、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建议政府加强宣传培训工作,为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打下良好基础。

第一书记驻村工作汇报

一是掌握民情,服务基层群众。

为摸清社区底子,掌握基本情况,开展了深入调研走访。同社区班子成员交流,了解社区整体情况、重点工作;同社区党员交流,了解对社区工作的建议和好的思路;同辖区群众交流,了解他们的诉求及生活中的困难。通过入户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深入细致调研了解社区的发展情况和群众的生活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社区一年发展计划及修订三年发展规划。

认真为群众办事,解决群众困难。为困难群众办理低保申请,整理完善相关资料向民政部门申报。积极为群众做好廉租房、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老年人补贴等各项服务。到残疾人、困难群众家中走访慰问,了解群众困难,并想方设法帮助解决。七一节日期间与公司领导走访慰问了社区困难老党员杨桂云同志;协助社区种衍岭老人申报了烈士子女生活补助;介绍社区孙俊德和魏广成两位失业人员去新城某工地利用自身特长从事工程监理工作,每月都有1600元以上的收入,解决了家庭暂时的困难。

做好党员干部联系困难家庭的桥梁工作,把困难群众的需求变成对党员干部的信任去沟通,同时把党员干部对困难群众的结对智力帮扶、就业帮扶等有效措施展现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路线政策,不断提高困难群众的生活质量。

二是协调争取,改善社区条件。

积极协调沟通上级部门,帮助解决社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积极向街道党委和供水总公司党委汇报社区工作情况,反映社区存在的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与开发公司协调沟通,争取支持。通过市民政局争取社区建设专项资金5万元,拟对大庙社区的安保设备配置及活动场地硬化。争取总公司“汇泉”桶装水水票100张,办公人员喝上了放心水。争取供水总公司15000元请枣庄市水质检测中心人员对大庙里、曙光小区自备井及新二区自来水5份水样进行化验、分析,做好健康饮水的宣传。争取总公司劳务资金_元用于东沙河卫生清理劳务支出。

自筹资金14000元用于:更换3套办公室及大门门锁,为计生办办公室更换新门,更换了走廊纱窗,改造社区办公室供水管网并做好保温,解决了多年冻裂漏水等现象;配置了两台电风扇,两套茶几;为社区办公室安装了外窗防盗网30余平方米,粉刷了阳光组团外墙墙面400余平方米,并喷绘迎客松壁画一幅;改造了排水管道,改善了社区办公环境。

新二区老年活动室原先是周围居民搭建的简易木棚,易发生火灾,还影响社区容貌,9月底利用创建卫生城打造宜居社区机会,争取多位老年人同意,对原木棚进行了拆除改造。街道赞助1万元用于钢结构板房制作安装,我和刘乐峰书记多方化缘联系砂子、石子、水泥以及工人,在最快的时间里克服北侧居民的干扰,建成了36平方米的老年活动中心,受到了居民的欢迎赞可。打地基及安装时以李长富大爷为首的群众送来了茶水、板凳,和我们一起动手活灰,硬化周边场地。

三是尽职尽责,做好日常工作。

首先抓牢计划生育,落实基本国策。认真做好计划生育清理清查,入户调查掌握信息,摸清社区居民计划生育情况。

其次抓好信访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大庙社区反映的群众问题就是大庙里棚改事宜和解放路立交桥建设问题。做好解放北路封路对大庙里居民出行不便的信访工作;做好棚改拆迁信访稳定工作,进行宣传解释,入户走访,安抚、慰问,并积极向上反映群众诉求。截至目前,共去区信访办接访4起,阻止三轮车上访一次。

第三配合街道卫生城创建做好社区环境治理工作。由于创建省级卫生城工作我们社区安排任务早,落实责任力度大,从今年7月起就开始了各项准备工作,至10月20日结束,战线有点长,思想容易麻痹放松,我和帮包社区的刘书记、李局长以及区政协的领导们一起清理卫生死角、清理粉刷野广告,清理辖区内的违章建筑和菜园子,张贴健康教育宣传画。联合曙光志愿者协会的成员一起清理了二区、三区的卫生。

迎检难题出在东沙河上。由于东沙河是季节性河流,东支流为污水长流,西支流为沼泽地,群众顺手就将垃圾扔在河里。我和其他同志们不怕脏累,一次次出现在河床里,打捞垃圾物品,焚烧杂草及其他易燃物品,在街道自检时收到很好的评价。二区南部为枣临铁路,铁路沿线许多围墙都老旧斑驳,还有辖区东井路为城乡分界线,这些都是创城的重点工作,我们都能认真做好卫生清理,沿路都做了大量的粉刷工作。9月初组织了矿区街道第一书记创城志愿服务站大庙社区的活动,我们举办了健康知识教育,发放了老鼠药、灭蚊药、扇子等物品以及宣传资料上千份,居民们踊跃积极参加这次活动,得到了群众的好评。经过创城活动,大庙社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第四认真做好上级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主要是低保入户审核、民办教师调查摸底、经济普查、贫困学生救助申报等工作。通过与相关办事人员交流,了解了社区居民实际情况,明白了办事程序,增加了与大庙居民的感情交流。

第五发掘大庙遗址历史价值,宣传大庙史话,争取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个人所写《大庙史话》被《市中新报》采用。

四是强化管理,提升服务效能。

在责任落实上推出了责任追究制度,即对社区工作进行了细化分工,责任到人,凡是因个人懈怠原因导致工作完成滞后或完成效果不好的,出现一次的开会通报批评;两次的直接向街道党委汇报,并由第一书记进行单独约谈;三次的直接向街道党委申请调换人员。在服务态度上加强“三声三心”服务,切实解决群众难题。

同时,依据816管理办法与在本社区报到的区直部门在职党员联系,推选出了组长副组长,制定了活动计划,定期组织在职党员开展义务劳动、政策宣传、交流谈心等志愿服务,服务基层群众。

针对乱盖公章易出问题等现象,与杨书记一起制定公章使用制度,明确办事人员职责以及介绍信或证明盖章流程。

针对阳光组团居民用水、用电等充值事宜,与杨书记一起确定每周一、四充值,避免零散充值,提高效率,适时交付物业管理。

五是精心收集社区各项资料,做好“建立社区动态人员数据信息库工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努力改善社区生活环境作为面上的工作不如教会社区人员全面了解社区情况,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流程,另外社区办公人员经常更换,需要不断重复了解社区居民情况,造成工作时间的浪费和工作效率的低下。经请示汇报总公司领导,确定“建立社区动态人员数据信息库”工作为我的重点工作。通过建立人员信息库及查询社区内低保人员、高龄人员、党员、贫困学生、困难家庭人员、残疾人员、大病救助人员名单,方便上报资料,为资助弱势群体工作走向科学、管理规范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培养社区工作人员一人多专的特长,达到能替代、有替代人的效果。目前已完成社区各群体人员信息收集,进入数据整理及照片等信息整理阶段。

1、棚改方面:大庙里棚改工作停滞,信访问题突出,居民面临吃水难。多起开发商来看了现场,都因交通及棚改政策等原因没有了下文。

2、居民收入及困难群众方面:居民收入较低,困难群众较多。

3、辖区居民懒散情况严重,不愿外出打工或者谋业者很多。

4、社区班子成员还有分工及工作态度不认真的情况。

驻村第一书记调研报告

务实管用的制度,是推动组织建设上水平的重要保证,以下小编为大家提供驻村第一书记。

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根据区、市、县组织部门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我荣幸的被选派到资源县瓜里乡田洞里村担任第一书记。4月18日到村里报到后,我采取走访农户、实地考察、召开村班子座谈会、民情分析会等形式,深入开展调研活动。此外,还走访了钟家湾、牛塘凹、将军头、竹子山、村架岭、田洞里等村民小组,从而进一步了解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贫困户等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田洞里村是我县瓜里乡的一个较为贫困的山村,村民以汉族为主,全村分为8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276户,总人口852人。全村有一所村级小学,是一个复式教学的学校,包括学前班到小学2年级,共23名学生,各年级的学生交叉在一起上课,1名教师,学校教学基础设施较差。

田洞里村行政区划面积约为16.8平方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山区贫困村。全村共有水田795亩,人均水田只有0.93亩,旱地145亩,人均不足0.17亩,林地9800亩,人均11.5亩,林木大都是三木药材,经济林所占比重大。

村委现有干部3人(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1名,村委会副主任1名,党支部副书记1名),中国共产党党员40名。村的党组织及村的行政管理组织基本健全,能够正常开展党组织活动及村务管理工作。

全村共有贫困人数438人,贫困党员7人,特困户8户,木皮房翻新8座。

近年来在县、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田洞里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已实现全村通电、通电视,村民组基本通公路,20xx年兴建了90平方米的卫生室(目前还未投入使用)。生态工程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村共有沼气池64座。

经济产业结构情况:农业方面,全村村民以种植水稻为主,以种植厚朴、金银花经济作物为辅,目前共种植有5000多亩的厚朴基地和亩的金银花基地;养殖方面,目前有两家养猪场(在建设当中)和两家竹鼠养殖场。据村委干部介绍,至20xx年,该村人均纯收入仅为1980元左右,村集体经济收入基本没有。目前尚有户还未完全解决温饱问题。

农民增收情况:除正常的种植、养殖收入外,村民的主要增收渠道一是外出采割松脂;二是劳务输出,基本上每户都有一名以上劳动力外出打工,打工人数达到426人,占全村劳动力一半以上,占全村人口总数的二分之一。两户竹鼠养殖户均处于试养阶段,还未能进行规模养殖。

1、尽快启动钟家湾自来水架设工程和道路硬化工程。

2、由洞里村级主干道没有硬化,特别是通往田洞里时经过的河道,一到下雨天车辆无法通行,给行人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3、田洞里村是目前全县最大的厚朴种植基地,连片种植达5000多亩但由于交通不便,没有进行深加工,只能靠卖原材料,建议政府实行政策倾斜,针对田洞里村的产业进行招商引资。

4、村民文化娱乐设施极为缺乏,全村没公共活动场所。村里无法组织各种文体活动,村民文化娱乐生活几乎为零,村民聚在一起时均是靠喝酒、打牌度闲暇时间。建议政府考虑村民的实际困难,争取在田洞里村建设一个村级公共宣传文化服务中心。

5、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建议政府加强宣传培训工作,为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打下良好基础。

按照全市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安排,经过市委组织部的选拔和培训,我到xx街道挂任“第一书记”。经过驻村入户调研,对该村的基本情况有了基本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位于xx市东北约5公里处,南与东沙河前荆河沟搭界,东靠荆河河道,北与俞寨村相邻,西靠滕平公路,现有人口1498人,383户,耕地面积1200亩,居民收入主要来源与外出务工、种植、养殖。常规农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辖区内有森林公园、荆泉水厂、招商引资企业9家。近年来,在街道党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居“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团结奋斗下,居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先后获得过“平安建设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招商引资先进单位”、“尊师重教先进单位”、“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等市、街道多项荣誉称号。

1、生活环境方面。后荆沟局,道路平整干净,房前屋后井然有序,住宅整齐划一,家家门前水泥路,道路两侧进行了绿化,户户通上自来水,夜晚照明路灯,24小时不间断视频监控。

2、卫生教育方面。居内高标准建设了市级合作医疗定点卫生所,有效解决了百姓就医难、看病贵的问题;教育方面村投资150万元建立了荆泉小学,不但解决了本村孩子上学远、上学难的问题,还为附近5个村居孩子上学提供了方便。

3、社会保障方面。先后为人民办理了城镇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等各种保险,同时为居内一些因病、因残致穷的家庭办理了低保救济,真正做到了让辖区群众不为自己老了、病了而发愁,让每个家庭的生活都幸福。

现有党员36人,居两委成员6人,其中女干部1人,大专学历3人,两委交叉任职1人。该居在支部书记侯波、居委会主任侯钦亮的领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提高基层组织建设水平。特别是村干部在竞争激烈的选举中当选上任后,为了总结换届时的承诺:工作中积极响应上级号召,顺应人民群众,加快经济发展。应该说是一个主体素质较高,富有活力的队伍。

是传统的农业村,村民生活发展85%来源于外出务工,近年来在xx党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发挥地理位置优势,由市政府征地65亩建设了湿地森林公园、供全市人民饮水的荆泉水厂。荆泉水厂坐落居东,居两委全力改善市水源地的环境大力打造宜居环境。招商引资辛圣装饰、瑞祥纺织、好美制衣、威滕电子、美亚家具、永强水泥等9个厂子,解决了很多村民的就业问题。

现有育龄妇女300人,一胎184人,二胎91人,多孩16户,女扎77人,放环177人,计划生育工作历来是比较难干的工作,还有历史遗留问题,面对困难村干部有着一种敢碰钉子,不服输的精神,建立了计划生育“平面户况”显示图,让每户尽显图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有效遏制了计划外生育现象的发生。

通过深入调研,该居存在着干群关系缺乏沟通、老百姓的思想观念相对还比较滞后、计划生育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发展、和谐稳定。下一步,我将团结居两委成员,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按照街道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实施意见要求,结合本居实际情况,一是加强现有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制订完善党员学习制度,采取定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不定期传达市、街道最新会议精神,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的方式切实提高现有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二是发展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组织居里的高学历人员、复员军人、致富能手等非党人员,通过学习培训、集中座谈、专人帮扶等方式,使其积极的向党组织靠拢;三是强化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开展党员每月义务劳动日活动,组织支部党员,对居内环境卫生进行清扫,对居内困难户、五保户进行帮扶。

2、完善居各项。

规章制度。

务实管用的制度,是推动组织建设上水平的重要保证健全完善“四议两公开”、“两会两票”等制度,不断提高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增强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民生的能力。

3、抓好计划生育工作。一是统筹安排、责任到人。居两委班子成员和计生专干,施行包组包户责任落实到人,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责任体系,切实增强人人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责任意思;二是制订“计生工作例会”制度,每月5日前社区领导、村两委班子成员、计生专干召开计生工作例会,总结上月工作,找出不足,安排本月工作,做好心中有数,指出工作重点,责任落实到人。三是加大计生宣传教育力度。将计生工作纳入党务村务公开,在居组主要道路刷写规范醒目的计生宣传标语,发放计生优惠政策等有关材料,按要求分类整理各类档案材料统一装订成册,接受群众监督。

第一书记驻村调研报告

按照市委统一要求,我到xx镇xx庄村担任了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驻村任职以后,按照市委要求,认真对村情概况、组织建设情况、经济发展情况、社会事业情况等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研究。其间,通过与村”两委”班子座谈、实地察看村情、听取群众意见、走访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等形式,基本掌握了村庄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现状。现将此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情概况。

xx庄村,位于胶州市西部,距xx镇政府驻地3公里,东邻寺后村,南靠大郐家沟村,西接吕家大村,北毗肖家洼村。全村共有110户,335口人,党员15名,低保户9户。主要姓氏有孙、朱、李三姓,居住民族均为汉族,全村共有土地890亩,人均2。5亩。1987年5月,在水利部门扶持下,村组织人员打大口井1眼,使周围70亩地旱涝保收。xx年3月,引进占地300亩,主搞绿化苗木的青岛绿波苑集团公司,使闲散人员得到的安置。xx年5月,镇政府投资,在村前河上建拦水坝1座,可储水2万立方,有力地改善了村生态和水浇条件。xx年3月,引进占地200亩的黄金梨种植项目,对村产业结构调整,有积极带动作用。

(二)经济发展情况。

第一产业: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薯类、蔬菜为主。养殖业主要有牛、羊、猪、鸡等。第二产业:主要有电锯两户,专搞木制品生产。第三产业:运输车四台,油坊加工一户,豆腐生产一户。

农民收入主要依靠种养殖和到企业务工。村庄集体经济收入匮乏,主要依靠部分集体土地租赁收入。本村的产业结构,是以种植业为主,占总数近一半的地,土质较好,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其余为丘岭地,种植花生、地瓜等作物。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村民经济意识的提高,种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单纯的粮食作物种植,转变为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种植,且经济作物占到一定比重。主要经济作物有辣椒、马铃薯等,使村经济收入有了很大提高。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养殖业又成为种植业之后的一个主导产业,养猪、养羊、养牛业快速发展,其收入已超过种植业的收入,成为村经济收入的另一个重要支柱。其它行业也有了长足发展,如商业,粮油加工业,客运出租业,这些业户在经济收入大幅提高的同时,也摆脱了土地的束缚。

(三)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首先表现在人民生活的提高,随着国家土地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农民对土地的投资信心增加,产量年年增长,从87年的人均200公斤,增加到现在的800公斤,人均收入也由87年的800元,增加到现在的9868元。全村80%的户有电话,电视拥有率达90%。村庄建设也有了巨大的变化,通过村的统一规化,房屋宽敞整齐,街道宽阔干净,一改过去的脏乱差,村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

(一)民情优势。

一是xx庄村民风淳朴,村民民主意识较强,法制观念较好,政治意识较浓。二是群众求富心切,各自都在积极寻找门路,力求尽快走出贫困,因而易于引导。三是经过近几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流转等措施,群众的生产、生活观念有了很大转变,已从种田的束缚中走了出来,解放了生产力,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创新意识明显提高。

(二)区位交通优势。

xx庄村,位于我市西部,距镇政府驻地3公里,北紧依朱诸路,村南是林木茂盛的明山岭,岭下是清澈的小河。山清水秀,区位优势较为明显,具有良好的二、三产业流通基础。

(三)资源优势。

xx庄村水资源丰富,内大口井一眼、拦河坝一座,可储水2万立方,有力地改善了村生态和水浇条件;该村生态环境优美,风光秀丽,自然生态优越,环境幽雅恬静,空气清新,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与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基础。

近几年,在上级部门的帮扶下,xx庄村农业资源得到有效地开发,农田设施得到改善,全村基础设施条件及社会事业也有了一些改变,群众收入也得到一定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利因素,直接制约着xx庄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发展基础十分薄弱。xx庄村属丘陵地貌,地势起伏落差较大,客观上对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带来一定困难;村内没有主导经济产业和支柱产业,农业生产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产品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上,科技含量低,竞争力较弱;劳务经济没有特色,致富项目作用发挥不明显,农民增收困难;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自身没有经济实体,还主要依赖政府过日子,不但拿不出资金引领经济发展、用于社会事业的投入,有时连正常工作运转也有很大的困难,产业发展和资源开发等受到资金制约。

(二)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农村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农田排灌设施老化,;社会事业进步缓慢,农民文化、教育、健身、娱乐场所和设施,建设需投入大量资金;受土地规划影响,村庄没有预留一分一厘建设用地、全部是基本农田,严重制约了村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脏乱差现象时常出现,农村居民生活环境急需改善。

(三)有用人才资源较为匮乏。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缺乏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由于经济条件落后,人力资源水平较为落后,剩余劳动力没有经过相应技能培训,层次低,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有农业科技知识、管理知识和经营知识的人才不愿来,来了也留不住。即便是本地人才(尤其是具备一定文化水平的村民),也基本上是离开家乡,外出闯荡,很难留在本地就近创业,“本地人才留不住、外地人才不愿来”的现实局面比较尴尬。

(四)基层组织建设有待加强。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大部份都从事农业生产,村干部服务能力不能满足村民需求;

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个别党员干部大局观念、奉献意识不强,工作上有畏难情绪,遇事不够积极主动,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

第一书记驻村调研报告范文

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驻村工作。

范文,仅供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按照全市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安排,经过市委组织部的选拔和培训,我到xx街道xx挂任“第一书记”。经过驻村入户调研,对该村的基本情况有了基本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xx位于xx市东北约5公里处,南与东沙河前荆河沟搭界,东靠荆河河道,北与俞寨村相邻,西靠滕平公路,现有人口1498人,383户,耕地面积1200亩,居民收入主要来源与外出务工、种植、养殖。常规农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辖区内有森林公园、荆泉水厂、招商引资企业9家。近年来,xx在街道党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居“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团结奋斗下,居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先后获得过“平安建设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招商引资先进单位”、“尊师重教先进单位”、“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等市、街道多项荣誉称号。

1、生活环境方面。后荆沟局,道路平整干净,房前屋后井然有序,住宅整齐划一,家家门前水泥路,道路两侧进行了绿化,户户通上自来水,夜晚照明路灯,24小时不间断视频监控。

2、卫生教育方面。居内高标准建设了市级合作医疗定点卫生所,有效解决了百姓就医难、看病贵的问题;教育方面村投资150万元建立了荆泉小学,不但解决了本村孩子上学远、上学难的问题,还为附近5个村居孩子上学提供了方便。

3、社会保障方面。先后为人民办理了城镇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等各种保险,同时为居内一些因病、因残致穷的家庭办理了低保救济,真正做到了让辖区群众不为自己老了、病了而发愁,让每个家庭的生活都幸福。

xx现有党员36人,居两委成员6人,其中女干部1人,大专学历3人,两委交叉任职1人。该居在支部书记侯波、居委会主任侯钦亮的领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提高基层组织建设水平。特别是村干部在竞争激烈的选举中当选上任后,为了总结换届时的承诺:工作中积极响应上级号召,顺应人民群众,加快经济发展。应该说是一个主体素质较高,富有活力的队伍。

xx是传统的农业村,村民生活发展85%来源于外出务工,近年来在xx党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发挥地理位置优势,由市政府征地65亩建设了湿地森林公园、供全市人民饮水的荆泉水厂。荆泉水厂坐落居东,居两委全力改善市水源地的环境大力打造宜居环境。招商引资辛圣装饰、瑞祥纺织、好美制衣、威滕电子、美亚家具、永强水泥等9个厂子,解决了很多村民的就业问题。

xx现有育龄妇女300人,一胎184人,二胎91人,多孩16户,女扎77人,放环177人,计划生育工作历来是比较难干的工作,还有历史遗留问题,面对困难村干部有着一种敢碰钉子,不服输的精神,建立了计划生育“平面户况”显示图,让每户尽显图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有效遏制了计划外生育现象的发生。

通过深入调研,该居存在着干群关系缺乏沟通、老百姓的思想观念相对还比较滞后、计划生育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发展、和谐稳定。下一步,我将团结居两委成员,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按照街道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实施意见要求,结合本居实际情况,一是加强现有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制订完善党员学习制度,采取定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不定期传达市、街道最新会议精神,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的方式切实提高现有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二是发展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组织居里的高学历人员、复员军人、致富能手等非党人员,通过学习培训、集中座谈、专人帮扶等方式,使其积极的向党组织靠拢;三是强化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开展党员每月义务劳动日活动,组织支部党员,对居内环境卫生进行清扫,对居内困难户、五保户进行帮扶。

2、完善居各项。

规章制度。

务实管用的制度,是推动组织建设上水平的重要保证健全完善“四议两公开”、“两会两票”等制度,不断提高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增强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民生的能力。

3、抓好计划生育工作。一是统筹安排、责任到人。居两委班子成员和计生专干,施行包组包户责任落实到人,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责任体系,切实增强人人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责任意思;二是制订“计生工作例会”制度,每月5日前社区领导、村两委班子成员、计生专干召开计生工作例会,总结上月工作,找出不足,安排本月工作,做好心中有数,指出工作重点,责任落实到人。三是加大计生宣传教育力度。将计生工作纳入党务村务公开,在居组主要道路刷写规范醒目的计生宣传标语,发放计生优惠政策等有关材料,按要求分类整理各类档案材料统一装订成册,接受群众监督。

xx村第一书记自驻村工作以来,经过多方面了解和入户走访,对驻村开展工作后遇到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根据调研和分析形成以下报告:

xx村位于凭祥市东南部,距市区15公里,边境线全长2.75公里,xx村北部与友谊镇交界,东部与练江毗邻,东北与下敖村接壤,西部与越南交界,辖区内拥有一个边民互市点(叫册互市点),沿边三级柏油公路贯境内,交通便利,下辖12个自然屯,13个村民小组,全村769户,总人口为3263人。

xx村党员基本情况:xx村党总支部下设6个党支部,共有党员38名,预备党员2名,困难党员6名。

xx村主要经济收入情况:全村有耕地面积1681亩,山林面积2300亩。人均收入低于2300元,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为:种植甘蔗、水稻、八角、外出打工、参与边民互市、边贸货物运输。

xx村贫困的主要原因:一是山地较多,耕地少,而且山地基本都属于国有林场的,村民不能利用;二是劳动力少,年轻人基本外出务工,在村的很多都是老、弱、病、残,不能形成有效的劳动力;三是儿女不够孝顺老人,分家、出嫁或外出打工后对父母的生活不够重视,使得在家的老人生活困难;四是甘蔗产业发展未能形成规模,主要是没有土地和劳动力;五是扶贫部门发展的山鸡养殖业未能在群众当中形成主流产业,主要原因是没有或不愿资金的前期投入,不愿投入人力和物力,管理跟不上,造成山鸡养殖成活率不高,同时农民担心销路不畅,因此不愿养殖;六是互市点的政策变动较多,造成搞运输的农民无所适从,很多货车停运;七是比较贫困的农户等、靠、要思想严重,只想政府扶持,不够勤劳,不愿付出劳力;八是重男轻女思想普遍存在,计生工作难度大。

xx村当前中心工作:一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工作,xx村贫困人口名额为1599人;二是医保达标率95%,原来每人医保缴费50元,今年起缴100元(原先有50元是民政补贴,今年起由村民自己支付全额医保);三是叫册屯征地180亩,做为互市点停车场;四是xx村委改建工作;五是xx村危房改造工作;六是扩种甘蔗50亩工作;七是各屯三面光水利修建工作;八是扶贫养殖特色产业的推广工作;九是板必屯、那凌屯等屯级硬化道路的修建工作。

困难和不足:村党总支部党员文化素质水平较低,部分党员未能冲破旧观念束缚,大胆带头致富、带领致富,思想觉悟不高,淡化了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公平意识不够;部分年轻且有能力的青年农民纷纷外出务工,村中劳动力不足;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的生活水平还很低,有的屯还存在行路难、饮水难等问题。目前开展的两项制度衔接工作很多群众听信谣言经常到村、镇反映情况,影响了村委的正常办公,村干、村组长的威信严重下降,已经走到了脱离群众的边缘,为今后各项工作的开展埋下了隐患。

存在困难和不足对策:针对存在的问题,第一书记和包村领导及村党总支部成员经过多次调查研究,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善困难现状:一是加大对村民进行惠农政策的宣传,让农户克服等、靠、要思想,使群众明白只有勤劳才能致富;二是从调整本村农业产业结构入手,尽快解决行路难、灌溉难、饮水难等突出问题;三是针对两项制度衔接工作中产生的谣言和不相信村委的工作等后遗症,要及时的进行调查和补救,要查出谣言的根源,并进行处理,对贫困人口的识别工作要公平、公开、公正的按程序进行,并大力的进行宣传,这样才能使群众恢复对村委和政府的信任;四是今后的农村工作,无论大小都要把宣传工作走在前,让群众对将要开展的工作能够有个深入的了解,对以后的工作开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五是根据xx村的具体情况,坚持走“稳粮、扩蔗、兴果林,发展特色养殖,大力搞边民互市,扩大劳务输出”经济发展路子。六是提高村委会的公信度和执行力,村委的成员必须要有为民服务的思想,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高效、廉洁,让村民感觉到村委就是自己的家,自己的依靠,有什么困难或有什么需要在村委就可以解决,这样才能把xx村建成一个富裕文明的和谐村。

二是今后的扶贫工作主要是以技术和政策扶持为主,以有劳动能力的农户为主,对贫困人口不应发放现金进行扶持,避免让群众等、靠、要思想蔓延,造成懒人、穷人在家不劳动都有钱领的思想,对勤劳致富的农户是一个不良的影响。目前两项制度衔接工作发生群众上访原因之一就是农村中勤劳致富生活相对比较过得去的农户对因懒惰等原因造成贫困的农户列入贫困人口进行扶持有比较大的意见。

三是因为xx村目前的劳动力实际情况是以妇女和老人为主,家庭也比较贫困,土地比较缺少,发展种植业没有土地和劳动力为后盾比较难发展,因此在保证了粮食的收成稳定的基本条件下,对农村的扶持项目应该以养殖为主,但是农民对投资成本较高的特色养殖不能进行很大的资金投入,也没有足够的人力进行管理,所以要在农村发展特色养殖应该要以这类人员的特点进行考虑,特色养殖应当在农民的资金和人力的能力范围内,在养殖物种方面应当以占地较少、技术含量低、成活率高、中后期投入不大、可以形成规模、销售稳定、利润较高、前期资金投入以农民自己的意愿为主。经过村委成员讨论,目前本村正和湖北武汉的利民养殖中心进行联系,希望可以得到该公司的各方面支持,根据本村的具体条件,发展蜈蚣或蝎子的养殖。

四是对有致富意愿但无项目无技术或无启动资金的农户,应当根据农户的申请意愿并经过调查根据各户的实际情况进行帮扶。如有的农户对养殖山羊、猪、土鸡、土鸭有一定经验和意愿的,也应该大力进行帮扶,不搞千篇一律。

五是对养殖比较成功的农户进行大力的推广和宣传,并组织有意愿养殖致富的农户进行参观学习,在本村形成一种养殖致富的理念,改变贫困的农户思维模式,养成人人想致富的风气。

第一书记驻村调研报告

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经济发展模式为手段,全力促进全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以下小编为大家提供第一书记驻村。

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按照市委统一要求,我到xx镇xx庄村担任了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驻村任职以后,按照市委要求,认真对村情概况、组织建设情况、经济发展情况、社会事业情况等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研究。其间,通过与村”两委”班子座谈、实地察看村情、听取群众意见、走访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等形式,基本掌握了村庄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现状。现将此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xx庄村,位于胶州市西部,距xx镇政府驻地3公里,东邻寺后村,南靠大郐家沟村,西接吕家大村,北毗肖家洼村。全村共有110户,335口人,党员15名,低保户9户。主要姓氏有孙、朱、李三姓,居住民族均为汉族,全村共有土地890亩,人均2.5亩。1987年5月,在水利部门扶持下,村组织人员打大口井1眼,使周围70亩地旱涝保收。2019年3月,引进占地300亩,主搞绿化苗木的青岛绿波苑集团公司,使闲散人员得到的安置。2019年5月,镇政府投资,在村前河上建拦水坝1座,可储水2万立方,有力地改善了村生态和水浇条件。2019年3月,引进占地200亩的黄金梨种植项目,对村产业结构调整,有积极带动作用。

第一产业: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薯类、蔬菜为主。养殖业主要有牛、羊、猪、鸡等。第二产业:主要有电锯两户,专搞木制品生产。第三产业:运输车四台,油坊加工一户,豆腐生产一户。

农民收入主要依靠种养殖和到企业务工。村庄集体经济收入匮乏,主要依靠部分集体土地租赁收入。本村的产业结构,是以种植业为主,占总数近一半的地,土质较好,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其余为丘岭地,种植花生、地瓜等作物。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村民经济意识的提高,种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单纯的粮食作物种植,转变为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种植,且经济作物占到一定比重。主要经济作物有辣椒、马铃薯等,使村经济收入有了很大提高。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养殖业又成为种植业之后的一个主导产业,养猪、养羊、养牛业快速发展,其收入已超过种植业的收入,成为村经济收入的另一个重要支柱。其它行业也有了长足发展,如商业,粮油加工业,客运出租业,这些业户在经济收入大幅提高的同时,也摆脱了土地的束缚。

首先表现在人民生活的提高,随着国家土地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农民对土地的投资信心增加,产量年年增长,从87年的人均200公斤,增加到现在的800公斤,人均收入也由87年的800元,增加到现在的9868元。全村80%的户有电话,电视拥有率达90%。村庄建设也有了巨大的变化,通过村的统一规化,房屋宽敞整齐,街道宽阔干净,一改过去的脏乱差,村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

一是xx庄村民风淳朴,村民民主意识较强,法制观念较好,政治意识较浓。二是群众求富心切,各自都在积极寻找门路,力求尽快走出贫困,因而易于引导。三是经过近几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流转等措施,群众的生产、生活观念有了很大转变,已从种田的束缚中走了出来,解放了生产力,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创新意识明显提高。

xx庄村,位于我市西部,距镇政府驻地3公里,北紧依朱诸路,村南是林木茂盛的明山岭,岭下是清澈的小河。山清水秀,区位优势较为明显,具有良好的二、三产业流通基础。

xx庄村水资源丰富,内大口井一眼、拦河坝一座,可储水2万立方,有力地改善了村生态和水浇条件;该村生态环境优美,风光秀丽,自然生态优越,环境幽雅恬静,空气清新,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与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基础。

近几年,在上级部门的帮扶下,xx庄村农业资源得到有效地开发,农田设施得到改善,全村基础设施条件及社会事业也有了一些改变,群众收入也得到一定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利因素,直接制约着xx庄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发展基础十分薄弱。xx庄村属丘陵地貌,地势起伏落差较大,客观上对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带来一定困难;村内没有主导经济产业和支柱产业,农业生产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产品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上,科技含量低,竞争力较弱;劳务经济没有特色,致富项目作用发挥不明显,农民增收困难;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自身没有经济实体,还主要依赖政府过日子,不但拿不出资金引领经济发展、用于社会事业的投入,有时连正常工作运转也有很大的困难,产业发展和资源开发等受到资金制约。

(二)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农村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农田排灌设施老化,;社会事业进步缓慢,农民文化、教育、健身、娱乐场所和设施,建设需投入大量资金;受土地规划影响,村庄没有预留一分一厘建设用地、全部是基本农田,严重制约了村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脏乱差现象时常出现,农村居民生活环境急需改善。

(三)有用人才资源较为匮乏。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缺乏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由于经济条件落后,人力资源水平较为落后,剩余劳动力没有经过相应技能培训,层次低,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有农业科技知识、管理知识和经营知识的人才不愿来,来了也留不住。即便是本地人才(尤其是具备一定文化水平的村民),也基本上是离开家乡,外出闯荡,很难留在本地就近创业,“本地人才留不住、外地人才不愿来”的现实局面比较尴尬。

(四)基层组织建设有待加强。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大部份都从事农业生产,村干部服务能力不能满足村民需求;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党员平均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没有形成应有的梯次结构,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明显;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个别党员干部大局观念、奉献意识不强,工作上有畏难情绪,遇事不够积极主动,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

xx庄村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步实施的原则,以构建富裕和谐农村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以加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为重点,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经济发展模式为手段,全力促进全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一)针对集体经济收入较低的问题,可采取“近”和“远”的两项措施。所谓“近”,就是一方面帮助村庄进一步挖潜现有资源进行增收,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第一书记”优势争取企业等社会各界加大对村庄的帮扶力度。所谓“远”,就是与村庄共同谋划好未来发展规划,使村庄发展有强劲的发展后劲,实现可持续和跨越式发展。具体说就是充分发挥村庄自然地理优势,依托区位好、环境好、资源好、人缘好等优势做好村庄改造和第三产业这两篇大文章,为村庄巨大发展奠定基础、蓄足后劲。另外一定要紧紧抓住“明山岭”开发建设的契机,做好大文章。

(二)针对村庄基础设施建设较差的问题,可与村庄一起发挥最大能力争取各级和社会各界的帮助解决村庄实际问题。一是对村内道路进行整修建设;二是在村南建设一处村民休闲娱乐场所,包括安装健身器材、绿化场地、整修池塘、修建道路等。

(三)针对农民增收和生活问题,一是引导帮助村民发展附加值较高的种养殖业;二是积极联系推荐村民到效益较好企业务工;三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使更多人员成为技术型人才;四是力所能及帮助困难家庭。

(四)针对受土地规划影响制约村庄发展空间的问题,要积极建言献策、积极争取能给村庄调整一些建设用地,给村庄以发展空间。这个问题牵扯国家政策,难度很大,所以要尽己所能努力争取。

根据市组织部门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我荣幸的被选派到东郭镇上户主村担任第一书记。4月15日到村里报到后,我采取走访农户、实地察看、召开村班子座谈会、民情分析会等形式,深入开展调研活动。此外,还走访了村里老党员老干部,从而进一步了解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贫困户等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上户主村位于东郭镇西北部,全村共计600余户,1800多人;全村共有耕地2019余亩,人均1亩多。该村副业经济不发达,主要靠种植花生、小麦、玉米等作物;群众致富办法较少,年轻村民在外打工者居多。

由于村里没有经营性集体收入,日常开支主要靠卖宅基地和墓地等筹集,属于不可持续发展,村里群众致富办法较少,个别农户种植苹果、桃子等经济作物,大部分年轻村民在外务工者较多。

在组织建设方面,该村支部没有正常开展工作,属于基层组织建设薄弱村,该村现有党员31名,平均年龄51岁;但是,党员年龄结构层次不合理,以老年的居多,年轻党员数偏少。现在支部正大力发展,把村里思想觉悟高、致富能力强、在群众里有威信的青年吸收到组织来。村委有3人,在村民中有一定威信,工作力度较大,但是由于文化程度偏低,接受新鲜事物较慢,创新意识有待加强。

1、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农村公路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村里已铺水泥公路3000余米,尤其在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来,我村对部分道路进行修缮,对村内排房进行规划,改观村容村貌,大大方便村民的生产、生活。

2、计划生育、治安及信访稳定工作稳步推进。随着农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村民们的生儿养老,传宗接代的思想观念有所淡化,少生优生,少生快富,生男生女一样好等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正在群众中逐步形成。村级治安较好,近年来,无重大治安案件发生。

3、以人为本,弱势群体倍受关注。该村五保、低保对象,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基本上全部纳入社会救助范围,使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

1、重点支持发展种植业,强化品牌建设。在目前状况下,利用果树栽植的优势,大力发展种植业。但目前存在着产品不优,没有品牌,只是追求面积的数量,而没有注重质量的提高,也忽视了品牌效应。加快品牌建设,打造自己的品牌,实现品牌效应,让农民更快的富起来。

2、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搞好党员的管理和科技培训,做好发展党员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工作,选出能帮农民脱贫致富的村委会班子,帮助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而为全村的发展理清思路,凝聚合力,形成动力。

3、加强土地流转工作。由于村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相当一部分土地没有充分利用,即使耕种也管理不到位,造成资源浪费,下一步我们将闲散土地集中起来,组织开展土地流转工作,每年定期将流转租金及时拨付村民,这样既让土地最大限能的发挥了效益,也让百姓增加了收入。

4、利用远程教育对党员进行培训,掌握致富方法。充分利用好村里农村党员远程教育设备,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培训,让大家掌握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了解致富信息,掌握致富方法,切实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科学发展观及创先争优思想为指导,立足全村。

第一书记驻村调研报告

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观事实。调研报告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调查,二是研究。调查,应该深入实际,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不凭主观想象,按事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事物,详细地钻研材料。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19年第一书记驻村调研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根据市委组织部门的统一部署安排和我局的推荐,我荣幸的被选派到陵口镇郑店村担任第一书记。5月15日在镇政府见面会后,我随后就到村里报到,报到后,我采取走访能人能手的企业家,走访农业合作社、实地了解、召开村班子座谈会、同个别两委领导谈心等形式,期间我局领导、陵口政府领导亲自到郑店村召开座谈会,共商村发展思路,通过深入调研活动,从而进一步了解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贫困户等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郑店村是陵口相对一个较大的村,村民以打工为主,郑店村位于陵口镇折柳片区312国道以南,折柳集镇以西,南邻城墅村、居庄村,西与珥陵镇相邻,全村占地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700余亩,25个自然村,40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1587户,总人口4657人,现在村委办公大楼建筑面积360平方米,现有房屋只能重复使用。

村委现有干部8人,中共党员144名。村的党组织及村的行政管理组织基本健全,能够正常开展党组织活动及村务管理工作,全村党委下设工业支部、农业支部和老干部支部。全村有劳动能力低收入户9户,共30人。

近年来在市、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郑店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一是水利基础设施,拥有电灌站4座,自供小电灌站5座,道路交通便捷,312国道穿境而过,水资源比较丰富,有越渎河、朝阳河和战备河三大河流。二是教育设施,本村教育体系优越,有中心幼儿园一所,中心小学一所,少年儿童就学率达100%,对外来打工户的子女就学十分便利。三是工业情况,村区域企业分布之广,规模相对之大,有几个家民营企业,有力地帮助村解决了劳动力转移和用工困难。

1、村历史有债务,通过村两委努力,至今还没清理完,加之企改和体制等诸多原因,企业现在均不上交村委任何资金,这也是导致村集体经济薄的主要原因,有事我们想办,苦于无钱,事就难办了,而力不从心。

2、村虽然分片建了文体广场,但是整个村没公共活动场所,村里无法组织各种文体活动,村民文化娱乐生活几乎为零。建议政府考虑村民的实际困难,争取在郑店村建设一个村级公共宣传文化服务中心。

3、郑店村农民收入除了外出打工就是以种粮食为主,郑店地势平整,适合多种产业,为了进行一步提高机械化作业,村委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需要建设办公场所和农机停放地。

4、郑店虽然有良好的工业基础,苦于折柳集镇撤销后,使用土地指标几乎为零,虽然去年复耕40亩土地,但用地指标还是没有,企业有扩大再生产的需求,但苦于没用地,企业发展受到制约,如果村上能建标准厂房同企业合作是最好的增加村集体收入的途径。

按照市委统一要求,我到杜村镇xx村担任了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驻村任职以后,按照市委要求,认真对村情概况、组织建设情况、经济发展情况、社会事业情况等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研究。其间,通过与村”两委”班子座谈、实地察看村情、听取群众意见、走访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等形式,基本掌握了村庄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现状。现将此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情概况。

xx村,位于胶州市西部,距杜村镇政府驻地3公里,东邻寺后村,南靠大郐家沟村,西接吕家大村,北毗肖家洼村。全村共有110户,335口人,党员15名,低保户9户。主要姓氏有孙、朱、李三姓,居住民族均为汉族,全村共有土地890亩,人均2.5亩。1987年5月,在水利部门扶持下,村组织人员打大口井1眼,使周围70亩地旱涝保收。2019年3月,引进占地300亩,主搞绿化苗木的青岛绿波苑集团公司,使闲散人员得到的安置。2019年5月,镇政府投资,在村前河上建拦水坝1座,可储水2万立方,有力地改善了村生态和水浇条件。2019年3月,引进占地200亩的黄金梨种植项目,对村产业结构调整,有积极带动作用。

(二)经济发展情况。

第一产业: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薯类、蔬菜为主。养殖业主要有牛、羊、猪、鸡等。第二产业:主要有电锯两户,专搞木制品生产。第三产业:运输车四台,油坊加工一户,豆腐生产一户。

农民收入主要依靠种养殖和到企业务工。村庄集体经济收入匮乏,主要依靠部分集体土地租赁收入。本村的产业结构,是以种植业为主,占总数近一半的地,土质较好,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其余为丘岭地,种植花生、地瓜等作物。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村民经济意识的提高,种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单纯的粮食作物种植,转变为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种植,且经济作物占到一定比重。主要经济作物有辣椒、马铃薯等,使村经济收入有了很大提高。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养殖业又成为种植业之后的一个主导产业,养猪、养羊、养牛业快速发展,其收入已超过种植业的收入,成为村经济收入的另一个重要支柱。其它行业也有了长足发展,如商业,粮油加工业,客运出租业,这些业户在经济收入大幅提高的同时,也摆脱了土地的束缚。

(三)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首先表现在人民生活的提高,随着国家土地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农民对土地的投资信心增加,产量年年增长,从87年的人均200公斤,增加到现在的800公斤,人均收入也由87年的800元,增加到现在的9868元。全村80%的户有电话,电视拥有率达90%。村庄建设也有了巨大的变化,通过村的统一规化,房屋宽敞整齐,街道宽阔干净,一改过去的脏乱差,村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

(一)民情优势。

一是xx村民风淳朴,村民民主意识较强,法制观念较好,政治意识较浓。二是群众求富心切,各自都在积极寻找门路,力求尽快走出贫困,因而易于引导。三是经过近几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流转等措施,群众的生产、生活观念有了很大转变,已从种田的束缚中走了出来,解放了生产力,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创新意识明显提高。

(二)区位交通优势。

xx村,位于我市西部,距镇政府驻地3公里,北紧依朱诸路,村南是林木茂盛的明山岭,岭下是清澈的小河。山清水秀,区位优势较为明显,具有良好的二、三产业流通基础。

(三)资源优势。

xx村水资源丰富,内大口井一眼、拦河坝一座,可储水2万立方,有力地改善了村生态和水浇条件;该村生态环境优美,风光秀丽,自然生态优越,环境幽雅恬静,空气清新,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与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基础。

近几年,在上级部门的帮扶下,xx村农业资源得到有效地开发,农田设施得到改善,全村基础设施条件及社会事业也有了一些改变,群众收入也得到一定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利因素,直接制约着xx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发展基础十分薄弱。xx村属丘陵地貌,地势起伏落差较大,客观上对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带来一定困难;村内没有主导经济产业和支柱产业,农业生产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产品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上,科技含量低,竞争力较弱;劳务经济没有特色,致富项目作用发挥不明显,农民增收困难;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自身没有经济实体,还主要依赖政府过日子,不但拿不出资金引领经济发展、用于社会事业的投入,有时连正常工作运转也有很大的困难,产业发展和资源开发等受到资金制约。

(二)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农村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农田排灌设施老化,;社会事业进步缓慢,农民文化、教育、健身、娱乐场所和设施,建设需投入大量资金;受土地规划影响,村庄没有预留一分一厘建设用地、全部是基本农田,严重制约了村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脏乱差现象时常出现,农村居民生活环境急需改善。

(三)有用人才资源较为匮乏。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缺乏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由于经济条件落后,人力资源水平较为落后,剩余劳动力没有经过相应技能培训,层次低,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有农业科技知识、管理知识和经营知识的人才不愿来,来了也留不住。即便是本地人才(尤其是具备一定文化水平的村民),也基本上是离开家乡,外出闯荡,很难留在本地就近创业,“本地人才留不住、外地人才不愿来”的现实局面比较尴尬。

(四)基层组织建设有待加强。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大部份都从事农业生产,村干部服务能力不能满足村民需求;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党员平均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没有形成应有的梯次结构,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明显;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个别党员干部大局观念、奉献意识不强,工作上有畏难情绪,遇事不够积极主动,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

xx村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步实施的原则,以构建富裕和谐农村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以加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为重点,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经济发展模式为手段,全力促进全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一)针对集体经济收入较低的问题,可采取“近”和“远”的两项措施。所谓“近”,就是一方面帮助村庄进一步挖潜现有资源进行增收,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第一书记”优势争取企业等社会各界加大对村庄的帮扶力度。所谓“远”,就是与村庄共同谋划好未来发展规划,使村庄发展有强劲的发展后劲,实现可持续和跨越式发展。具体说就是充分发挥村庄自然地理优势,依托区位好、环境好、资源好、人缘好等优势做好村庄改造和第三产业这两篇大文章,为村庄巨大发展奠定基础、蓄足后劲。另外一定要紧紧抓住“明山岭”开发建设的契机,做好大文章。

(二)针对村庄基础设施建设较差的问题,可与村庄一起发挥最大能力争取各级和社会各界的帮助解决村庄实际问题。一是对村内道路进行整修建设;二是在村南建设一处村民休闲娱乐场所,包括安装健身器材、绿化场地、整修池塘、修建道路等。

(三)针对农民增收和生活问题,一是引导帮助村民发展附加值较高的种养殖业;二是积极联系推荐村民到效益较好企业务工;三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使更多人员成为技术型人才;四是力所能及帮助困难家庭。

(四)针对受土地规划影响制约村庄发展空间的问题,要积极建言献策、积极争取能给村庄调整一些建设用地,给村庄以发展空间。这个问题牵扯国家政策,难度很大,所以要尽己所能努力争取。

驻村工作组调研报告

今年,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为民务实清廉”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进农村发展,十三届三次全会研究决定在全市实施“双千双万”连心工程驻村工作组通过下村实地开展帮扶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村情

工作积极性和干部队伍的稳定。村民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班子建设、经济收入、环境卫生、道路建设、教育就医、库区补助、农村养老、大病救助等方面。

二、帮扶工作

亩的连片土地开发建设莲藕池,同时利用藕池发展泥鳅养殖,充分利用资源空间,实现效益最大化,逐步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盈余、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等目标。目前地上附着物已清理完成,正开工建设。二是发展务工经济,加强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联系,加大对村民就业信息服务力度,积极引导外出务工和创业经营,促进村民增收致富。困难救助上,一是加强与民政部门的联系,尽可能将符合救助条件的贫困群众纳入保障范围。二是积极拓宽社会救助渠道,工作组在走访中了解到该村有2户特困家庭,因家中主要劳动力患病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经济来源而难以维系,工作组组长李瑞同志多方协调,争取东方时代广场对2个家庭进行长期固定救助,每月分别给予200元救助金,并安排其赋闲在家的女儿进入东方时代广场上班,改善了家庭的经济状况,缩短了工作组与群众心与心的距离。民生实事上,一是协调有关部门,积极推进村线路整网工程,改变目前供电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现状。二是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发动全体村民积极参与,齐心协力净化环境,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提升群众满意度。工作推进上,在落实好市里要求的“1+3”联户工作的基础上,建立“村干部联党员、党员包农户”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三、思想认识

开展包村联户工作是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生命线,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干部只有在接“地气”中才能增“底气”、聚“人气”,众人拾柴火焰高,有了人气,干部讲的话才用人听,干起事来才有人跟,困难面前心才齐,我们的事业才能根深叶茂,兴旺发达。包村联户也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人生体验,与群众坐在一起,唠一唠家常话,不仅能缩短心与心的距离,也能学到在机关学不到的知识,提高在机关难以提高的本领,是一笔终生受益的财富。

情况报告

*市司法局驻**村工作组按照全市“千名干部进百村入万户”活动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于3月6日正式开展入户走访活动,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村现辖4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551户,1830人。其中农业劳动力1542人,全村总耕地面积2173亩。其中,水稻372亩,棉花1015亩,柑橘786亩。2015年全年农业经济总收入1497000元,农业人均收入5033元。截止2015年末村级债务1659133元。目前驻村工作组已走访农户470户,占85.3%,召开群众座谈会9次,座谈群众100多人。从入户调查情况看,绝大多数村民对开展这次民情走访活动反响较好,普遍认为,开展这一活动不仅促进了机关干部作风的转变,更是体现了各级党政组织对农村、农业、农民的`关注和关心。

二、主要做法

在民情走访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三个结合”的方法。

做好民情记录,发放宣传资料;另一方面认真调查、检查惠农政策的落实到位情况,并针对部分农民对有关惠农政策还不清楚或不理解问题做出宣传解答和解释工作,让广大农民对各项惠农政策的补贴项目及标准有了较详尽的了解,让每一个农户家庭做到心中有数,有一本明白账。

二是入户走访与帮扶相结合。根据走访了解到的情况,我们与村支部共同排查,研究确定了2名重点帮扶困难户和1名蔬菜专业大户。3月31日,局机关拿出4000元作为帮扶资金送到该村,帮助解决贫困户村耕生产资金紧缺问题。另外,还结合司法局工作特点,对该村移民低保户望运富进行法律援助,指派律师免收代理费,帮其维权。

三是入户走访与法制宣传教育相结合。入户走访中,我们针对农村社会治安、民事纠纷等实际情况到户宣传一些法律知识,教育农民自觉遵纪守法,增强法律意识。同时还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请法制宣传员上法制教育课。会上,董市司法所长方学荣同志上了学习人民调解法的辅导课,受到大家的好评。

三、入户调查反应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通过一段时间的入户走访,我们共收集到各种意见100多条,归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村交界处水沟更是无人管,导致下雨时水排不出,天旱时水放不进,严重影响农民种田。

二是村组道路较差。到目前为止,洪治村4个小组除了沿318国道农户外,仅有一条村通公路,其余都是晴雨路。由于多年失修,一遇下雨,路难行走,特别是几个专业大户反映,由于路况不好,下雨天,产品外运比较困难。

三是村内“一事一议”很难开展。自农村税费改革后,村内几乎没有开展“一事一议”活动,也就无力做诸如兴修水利之类的公益事业。即便是需要办一点事情,还得靠村干部外出求援,靠相关单位支持一点。存在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村民的观点很难统一。尤其是需要农民出力出工出钱的事情更难统一。同时,干部也怕麻烦,不愿操心。

四是村级债务较大,农民集资款无力偿还。截止2015年末,全村债务达到165万,主要集中在欠农业集资和村干部工资方面。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驻村工作组将协同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采取以下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首先,继续开展入户走访活动。做到百分之百入户,尤其是要采取多种措施,对外出务工不在家的农户进行联系,使之入户走访。

其二,与村两委班子商讨、制定近期和长期发展规划,对村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期分批逐步加以解决。

其三,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帮助提高村党支部战斗力和村委行政执行力及公信力。

农村第一书记驻村调研报告

政府或扶贫部门在今后的扶持工作中,项目要有针对性和多样化、普遍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第一书记驻村。

欢迎大家阅读。

xx村第一书记自驻村工作以来,经过多方面了解和入户走访,对驻村开展工作后遇到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根据调研和分析形成以下报告:

xx村位于凭祥市东南部,距市区15公里,边境线全长2.75公里,xx村北部与友谊镇交界,东部与练江毗邻,东北与下敖村接壤,西部与越南交界,辖区内拥有一个边民互市点(叫册互市点),沿边三级柏油公路贯境内,交通便利,下辖12个自然屯,13个村民小组,全村769户,总人口为3263人。

xx村党员基本情况:xx村党总支部下设6个党支部,共有党员38名,预备党员2名,困难党员6名。

xx村主要经济收入情况:全村有耕地面积1681亩,山林面积2300亩。人均收入低于2300元,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为:种植甘蔗、水稻、八角、外出打工、参与边民互市、边贸货物运输。

xx村贫困的主要原因:一是山地较多,耕地少,而且山地基本都属于国有林场的,村民不能利用;二是劳动力少,年轻人基本外出务工,在村的很多都是老、弱、病、残,不能形成有效的劳动力;三是儿女不够孝顺老人,分家、出嫁或外出打工后对父母的生活不够重视,使得在家的老人生活困难;四是甘蔗产业发展未能形成规模,主要是没有土地和劳动力;五是扶贫部门发展的山鸡养殖业未能在群众当中形成主流产业,主要原因是没有或不愿资金的前期投入,不愿投入人力和物力,管理跟不上,造成山鸡养殖成活率不高,同时农民担心销路不畅,因此不愿养殖;六是互市点的政策变动较多,造成搞运输的农民无所适从,很多货车停运;七是比较贫困的农户等、靠、要思想严重,只想政府扶持,不够勤劳,不愿付出劳力;八是重男轻女思想普遍存在,计生工作难度大。

xx村当前中心工作:一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工作,xx村贫困人口名额为1599人;二是医保达标率95%,原来每人医保缴费50元,今年起缴100元(原先有50元是民政补贴,今年起由村民自己支付全额医保);三是叫册屯征地180亩,做为互市点停车场;四是xx村委改建工作;五是xx村危房改造工作;六是扩种甘蔗50亩工作;七是各屯三面光水利修建工作;八是扶贫养殖特色产业的推广工作;九是板必屯、那凌屯等屯级硬化道路的修建工作。

困难和不足:村党总支部党员文化素质水平较低,部分党员未能冲破旧观念束缚,大胆带头致富、带领致富,思想觉悟不高,淡化了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公平意识不够;部分年轻且有能力的青年农民纷纷外出务工,村中劳动力不足;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的生活水平还很低,有的屯还存在行路难、饮水难等问题。目前开展的两项制度衔接工作很多群众听信谣言经常到村、镇反映情况,影响了村委的正常办公,村干、村组长的威信严重下降,已经走到了脱离群众的边缘,为今后各项工作的开展埋下了隐患。

存在困难和不足对策:针对存在的问题,第一书记和包村领导及村党总支部成员经过多次调查研究,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善困难现状:一是加大对村民进行惠农政策的宣传,让农户克服等、靠、要思想,使群众明白只有勤劳才能致富;二是从调整本村农业产业结构入手,尽快解决行路难、灌溉难、饮水难等突出问题;三是针对两项制度衔接工作中产生的谣言和不相信村委的工作等后遗症,要及时的进行调查和补救,要查出谣言的根源,并进行处理,对贫困人口的识别工作要公平、公开、公正的按程序进行,并大力的进行宣传,这样才能使群众恢复对村委和政府的信任;四是今后的农村工作,无论大小都要把宣传工作走在前,让群众对将要开展的工作能够有个深入的了解,对以后的工作开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五是根据xx村的具体情况,坚持走“稳粮、扩蔗、兴果林,发展特色养殖,大力搞边民互市,扩大劳务输出”经济发展路子。六是提高村委会的公信度和执行力,村委的成员必须要有为民服务的思想,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高效、廉洁,让村民感觉到村委就是自己的家,自己的依靠,有什么困难或有什么需要在村委就可以解决,这样才能把xx村建成一个富裕文明的和谐村。

二是今后的扶贫工作主要是以技术和政策扶持为主,以有劳动能力的农户为主,对贫困人口不应发放现金进行扶持,避免让群众等、靠、要思想蔓延,造成懒人、穷人在家不劳动都有钱领的思想,对勤劳致富的农户是一个不良的影响。目前两项制度衔接工作发生群众上访原因之一就是农村中勤劳致富生活相对比较过得去的农户对因懒惰等原因造成贫困的农户列入贫困人口进行扶持有比较大的意见。

三是因为xx村目前的劳动力实际情况是以妇女和老人为主,家庭也比较贫困,土地比较缺少,发展种植业没有土地和劳动力为后盾比较难发展,因此在保证了粮食的收成稳定的基本条件下,对农村的扶持项目应该以养殖为主,但是农民对投资成本较高的特色养殖不能进行很大的资金投入,也没有足够的人力进行管理,所以要在农村发展特色养殖应该要以这类人员的特点进行考虑,特色养殖应当在农民的资金和人力的能力范围内,在养殖物种方面应当以占地较少、技术含量低、成活率高、中后期投入不大、可以形成规模、销售稳定、利润较高、前期资金投入以农民自己的意愿为主。经过村委成员讨论,目前本村正和湖北武汉的利民养殖中心进行联系,希望可以得到该公司的各方面支持,根据本村的具体条件,发展蜈蚣或蝎子的养殖。

四是对有致富意愿但无项目无技术或无启动资金的农户,应当根据农户的申请意愿并经过调查根据各户的实际情况进行帮扶。如有的农户对养殖山羊、猪、土鸡、土鸭有一定经验和意愿的,也应该大力进行帮扶,不搞千篇一律。

五是对养殖比较成功的农户进行大力的推广和宣传,并组织有意愿养殖致富的农户进行参观学习,在本村形成一种养殖致富的理念,改变贫困的农户思维模式,养成人人想致富的风气。

根据市委组织部门的统一部署安排和我局的推荐,我荣幸的被选派到陵口镇郑店村担任第一书记。5月15日在镇政府见面会后,我随后就到村里报到,报到后,我采取走访能人能手的企业家,走访农业合作社、实地了解、召开村班子座谈会、同个别两委领导谈心等形式,期间我局领导、陵口政府领导亲自到郑店村召开座谈会,共商村发展思路,通过深入调研活动,从而进一步了解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贫困户等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郑店村是陵口相对一个较大的村,村民以打工为主,郑店村位于陵口镇折柳片区312国道以南,折柳集镇以西,南邻城墅村、居庄村,西与珥陵镇相邻,全村占地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700余亩,25个自然村,40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1587户,总人口4657人,现在村委办公大楼建筑面积360平方米,现有房屋只能重复使用。

村委现有干部8人,中共党员144名。村的党组织及村的行政管理组织基本健全,能够正常开展党组织活动及村务管理工作,全村党委下设工业支部、农业支部和老干部支部。全村有劳动能力低收入户9户,共30人。

近年来在市、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郑店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一是水利基础设施,拥有电灌站4座,自供小电灌站5座,道路交通便捷,312国道穿境而过,水资源比较丰富,有越渎河、朝阳河和战备河三大河流。二是教育设施,本村教育体系优越,有中心幼儿园一所,中心小学一所,少年儿童就学率达100%,对外来打工户的子女就学十分便利。三是工业情况,村区域企业分布之广,规模相对之大,有几个家民营企业,有力地帮助村解决了劳动力转移和用工困难。

1、村历史有债务,通过村两委努力,至今还没清理完,加之企改和体制等诸多原因,企业现在均不上交村委任何资金,这也是导致村集体经济薄的主要原因,有事我们想办,苦于无钱,事就难办了,而力不从心。

2、村虽然分片建了文体广场,但是整个村没公共活动场所,村里无法组织各种文体活动,村民文化娱乐生活几乎为零。建议政府考虑村民的实际困难,争取在郑店村建设一个村级公共宣传文化服务中心。

3、郑店村农民收入除了外出打工就是以种粮食为主,郑店地势平整,适合多种产业,为了进行一步提高机械化作业,村委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需要建设办公场所和农机停放地。

4、郑店虽然有良好的工业基础,苦于折柳集镇撤销后,使用土地指标几乎为零,虽然去年复耕40亩土地,但用地指标还是没有,企业有扩大再生产的需求,但苦于没用地,企业发展受到制约,如果村上能建标准厂房同企业合作是最好的增加村集体收入的途径。

驻村第一书记调研报告范文

按照市委统一要求,我到杜村镇**村担任了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驻村任职以后,按照市委要求,认真对村情概况、组织建设情况、经济发展情况、社会事业情况等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研究。其间,通过与村”两委”班子座谈、实地察看村情、听取群众意见、走访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等形式,基本掌握了村庄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现状。现将此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情概况。

**村,位于-市西部,距杜村镇政府驻地3公里,东邻-村,南靠-村,西接-村,北毗-村。全村共有110户,335口人,党员15名,低保户9户。主要姓氏有孙、朱、李三姓,居住民族均为汉族,全村共有土地890亩,人均2.5亩。1987年5月,在水利部门扶持下,村组织人员打大口井1眼,使周围70亩地旱涝保收。20-年3月,引进占地300亩,主搞绿化苗木的青岛绿波苑集团公司,使闲散人员得到的安置。20-年5月,镇政府投资,在村前河上建拦水坝1座,可储水2万立方,有力地改善了村生态和水浇条件。20-年3月,引进占地200亩的黄金梨种植项目,对村产业结构调整,有积极带动作用。

(二)经济发展情况。

第一产业: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薯类、蔬菜为主。养殖业主要有牛、羊、猪、鸡等。第二产业:主要有电锯两户,专搞木制品生产。第三产业:运输车四台,油坊加工一户,豆腐生产一户。

农民收入主要依靠种养殖和到企业务工。村庄集体经济收入匮乏,主要依靠部分集体土地租赁收入。本村的产业结构,是以种植业为主,占总数近一半的地,土质较好,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其余为丘岭地,种植花生、地瓜等作物。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村民经济意识的提高,种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单纯的粮食作物种植,转变为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种植,且经济作物占到一定比重。主要经济作物有辣椒、马铃薯等,使村经济收入有了很大提高。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养殖业又成为种植业之后的一个主导产业,养猪、养羊、养牛业快速发展,其收入已超过种植业的收入,成为村经济收入的另一个重要支柱。其它行业也有了长足发展,如商业,粮油加工业,客运出租业,这些业户在经济收入大幅提高的同时,也摆脱了土地的束缚。

(三)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首先表现在人民生活的提高,随着国家土地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农民对土地的投资信心增加,产量年年增长,从87年的人均200公斤,增加到现在的800公斤,人均收入也由87年的800元,增加到现在的9868元。全村80%的户有电话,电视拥有率达90%。村庄建设也有了巨大的变化,通过村的统一规化,房屋宽敞整齐,街道宽阔干净,一改过去的脏乱差,村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

(一)民情优势。

一是**村民风淳朴,村民民主意识较强,法制观念较好,政治意识较浓。二是群众求富心切,各自都在积极寻找门路,力求尽快走出贫困,因而易于引导。三是经过近几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流转等措施,群众的生产、生活观念有了很大转变,已从种田的束缚中走了出来,解放了生产力,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创新意识明显提高。

(二)区位交通优势。

**村,位于我市西部,距镇政府驻地3公里,北紧依朱诸路,村南是林木茂盛的明山岭,岭下是清澈的小河。山清水秀,区位优势较为明显,具有良好的二、三产业流通基础。

(三)资源优势。

**村水资源丰富,内大口井一眼、拦河坝一座,可储水2万立方,有力地改善了村生态和水浇条件;该村生态环境优美,风光秀丽,自然生态优越,环境幽雅恬静,空气清新,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与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基础。

近几年,在上级部门的帮扶下,**村农业资源得到有效地开发,农田设施得到改善,全村基础设施条件及社会事业也有了一些改变,群众收入也得到一定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利因素,直接制约着**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发展基础十分薄弱。**村属丘陵地貌,地势起伏落差较大,客观上对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带来一定困难;村内没有主导经济产业和支柱产业,农业生产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产品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上,科技含量低,竞争力较弱;劳务经济没有特色,致富项目作用发挥不明显,农民增收困难;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自身没有经济实体,还主要依赖政府过日子,不但拿不出资金引领经济发展、用于社会事业的投入,有时连正常工作运转也有很大的困难,产业发展和资源开发等受到资金制约。

(二)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农村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农田排灌设施老化,;社会事业进步缓慢,农民文化、教育、健身、娱乐场所和设施,建设需投入大量资金;受土地规划影响,村庄没有预留一分一厘建设用地、全部是基本农田,严重制约了村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脏乱差现象时常出现,农村居民生活环境急需改善。

(三)有用人才资源较为匮乏。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缺乏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由于经济条件落后,人力资源水平较为落后,剩余劳动力没有经过相应技能培训,层次低,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有农业科技知识、管理知识和经营知识的人才不愿来,来了也留不住。即便是本地人才(尤其是具备一定文化水平的村民),也基本上是离开家乡,外出闯荡,很难留在本地就近创业,“本地人才留不住、外地人才不愿来”的现实局面比较尴尬。

(四)基层组织建设有待加强。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大部份都从事农业生产,村干部服务能力不能满足村民需求;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党员平均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没有形成应有的梯次结构,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明显;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个别党员干部大局观念、奉献意识不强,工作上有畏难情绪,遇事不够积极主动,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

**村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步实施的原则,以构建富裕和谐农村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以加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为重点,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经济发展模式为手段,全力促进全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一)针对集体经济收入较低的问题,可采取“近”和“远”的两项措施。所谓“近”,就是一方面帮助村庄进一步挖潜现有资源进行增收,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第一书记”优势争取企业等社会各界加大对村庄的帮扶力度。所谓“远”,就是与村庄共同谋划好未来发展规划,使村庄发展有强劲的发展后劲,实现可持续和跨越式发展。具体说就是充分发挥村庄自然地理优势,依托区位好、环境好、资源好、人缘好等优势做好村庄改造和第三产业这两篇大文章,为村庄巨大发展奠定基础、蓄足后劲。另外一定要紧紧抓住“明山岭”开发建设的契机,做好大文章。

(二)针对村庄基础设施建设较差的问题,可与村庄一起发挥最大能力争取各级和社会各界的帮助解决村庄实际问题。一是对村内道路进行整修建设;二是在村南建设一处村民休闲娱乐场所,包括安装健身器材、绿化场地、整修池塘、修建道路等。

(三)针对农民增收和生活问题,一是引导帮助村民发展附加值较高的种养殖业;二是积极联系推荐村民到效益较好企业务工;三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使更多人员成为技术型人才;四是力所能及帮助困难家庭。

(四)针对受土地规划影响制约村庄发展空间的问题,要积极建言献策、积极争取能给村庄调整一些建设用地,给村庄以发展空间。这个问题牵扯国家政策,难度很大,所以要尽己所能努力争取。

驻村工作调研报告

5月份以来,在区新农村办的指导下,我扎扎实实地开展驻村工作,深入调查研究,加强与村干部、村民的沟通,理清工作思路,积极为民办好事、实事,现将今年驻__乡__村工作总结如下:

一、做好政策宣传工作。

深入宣传党的群众路线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广泛宣传开展清洁环境、美化家园、培育新风、造福群众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宣传“十八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的重大意义,组织动员农民群众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加强生态文明村建设,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二、完善清洁乡村机制,形成长效管理。

今年除了要做好清洁乡村工作之外,着力推进生态乡村建设,建立清洁长效工作机制,切实巩固“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所取得的初步成果,并努力向常效管理迈进。今年来,__村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党员会议,广泛听取各方意见,通过多次民主讨论和修改,制定《村规民约》、《门前三包责任书》、《在外工作和经商人员捐款倡议》和《清洁乡村理事会》等管理考核机制,从制度、措施、工作方法等方面加强管理。建立督查机制,一方面是村民督查,一方面是村里老党员、老干部的督查,如有群众反映环卫工作不到位的,调查核实后要追求相关人员责任,并与工资奖金挂钩。定期组织人员开展监督活动,督促整改,确保“清洁乡村、美化家园”活动取得实效:一是两个村的保洁队伍人员充足,工作运转实现常态化,二是村容村貌得到很大改善,三是保洁费按时缴纳。

三.努力工作,认真履职。在驻村工作中,我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工作中充分尊重和依靠村“两委”成员,出色地完成了清洁乡村、建设生态乡村等工作。积极参与覃塘区委区政府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深入村屯了解每家每户的家庭情况,人口状况,家庭成员收支,耕地面积,人均收入等相关问题进行精准识别,并认真登记精准识别入户评估表,并建立走访户档案材料,为今后扶贫工作做到准确、公平、公正。

四、关注民生,为民办实事。

1、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协助单位在__村开展“三帮三扶活动”,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难题,为群众办实事。

2、关爱村中的弱势群体,经常深入村屯走访五保户、低保户、残疾人、困难群众、孤儿、留守儿童等,努力争取后盾单位和企业支持,共慰问5名留守儿童,给他们送去慰问金和书包、文具等,价值约0.45万元。

3、跟踪落实好村“一事一议”项目,积极争取上级各类扶持资金,完成和兴屯水泥路和邓西屯三化建设。

五、做好社会稳定工作。

注重普法教育。经常利用进村入户的有利时机,开展普法教育,教育和引导村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表达诉求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教育村民遵守《村规民约》。同时,以贴近群众生产生活的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同时积极协助村“两委”对辖区内的社会矛盾纠纷定期进行摸底排查,对所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及时进行调解,解决不了的认真做好群众的疏导、说服思想工作,并引导群众通过合法的渠道反映诉求,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没有发生。

六、存在的问题。

由于本人所在的部门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致使有时驻村时间相对少。

七、2018年工作思路。

1、深入村屯开展宣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到农村。

2、协助村委干部做好今冬明春农村农业工作,特别是冬季蘑菇种植的宣传发动工作,增加农民收入。

3、结合村情,努力为群众办实事。

4、引导村民自觉参与“三清洁”活动。

4、协助村委干部做好本村的社会稳定工作。

第一书记驻村调研报告

一是xx村民风淳朴,村民民主意识较强,法制观念较好,政治意识较浓。二是群众求富心切,各自都在积极寻找门路,力求尽快走出贫困,因而易于引导。三是经过近几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流转等措施,群众的生产、生活观念有了很大转变,已从种田的束缚中走了出来,解放了生产力,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创新意识明显提高。

(二)区位交通优势。

xx村,位于我市西部,距镇政府驻地3公里,北紧依朱诸路,村南是林木茂盛的明山岭,岭下是清澈的小河。山清水秀,区位优势较为明显,具有良好的二、三产业流通基础。

(三)资源优势。

xx村水资源丰富,内大口井一眼、拦河坝一座,可储水2万立方,有力地改善了村生态和水浇条件;该村生态环境优美,风光秀丽,自然生态优越,环境幽雅恬静,空气清新,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与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基础。

驻村工作调研报告

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步实施的原则,以下小编为大家提供驻村工作。

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按照市委统一要求,我到杜村镇匡家庄村担任了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驻村任职以后,按照市委要求,认真对村情概况、组织建设情况、经济发展情况、社会事业情况等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研究。其间,通过与村”两委”班子座谈、实地察看村情、听取群众意见、走访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等形式,基本掌握了村庄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现状。现将此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匡家庄村,位于胶州市西部,距杜村镇政府驻地3公里,东邻寺后村,南靠大郐家沟村,西接吕家大村,北毗肖家洼村。全村共有110户,335口人,党员15名,低保户9户。主要姓氏有孙、朱、李三姓,居住民族均为汉族,全村共有土地890亩,人均2.5亩。1987年5月,在水利部门扶持下,村组织人员打大口井1眼,使周围70亩地旱涝保收。2019年3月,引进占地300亩,主搞绿化苗木的青岛绿波苑集团公司,使闲散人员得到的安置。2019年5月,镇政府投资,在村前河上建拦水坝1座,可储水2万立方,有力地改善了村生态和水浇条件。2019年3月,引进占地200亩的黄金梨种植项目,对村产业结构调整,有积极带动作用。

第一产业: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薯类、蔬菜为主。养殖业主要有牛、羊、猪、鸡等。第二产业:主要有电锯两户,专搞木制品生产。第三产业:运输车四台,油坊加工一户,豆腐生产一户。

农民收入主要依靠种养殖和到企业务工。村庄集体经济收入匮乏,主要依靠部分集体土地租赁收入。本村的产业结构,是以种植业为主,占总数近一半的地,土质较好,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其余为丘岭地,种植花生、地瓜等作物。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村民经济意识的提高,种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单纯的粮食作物种植,转变为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种植,且经济作物占到一定比重。主要经济作物有辣椒、马铃薯等,使村经济收入有了很大提高。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养殖业又成为种植业之后的一个主导产业,养猪、养羊、养牛业快速发展,其收入已超过种植业的收入,成为村经济收入的另一个重要支柱。其它行业也有了长足发展,如商业,粮油加工业,客运出租业,这些业户在经济收入大幅提高的同时,也摆脱了土地的束缚。

首先表现在人民生活的提高,随着国家土地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农民对土地的投资信心增加,产量年年增长,从87年的人均200公斤,增加到现在的800公斤,人均收入也由87年的800元,增加到现在的9868元。全村80%的户有电话,电视拥有率达90%。村庄建设也有了巨大的变化,通过村的统一规化,房屋宽敞整齐,街道宽阔干净,一改过去的脏乱差,村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

一是匡家庄村民风淳朴,村民民主意识较强,法制观念较好,政治意识较浓。二是群众求富心切,各自都在积极寻找门路,力求尽快走出贫困,因而易于引导。三是经过近几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流转等措施,群众的生产、生活观念有了很大转变,已从种田的束缚中走了出来,解放了生产力,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创新意识明显提高。

匡家庄村,位于我市西部,距镇政府驻地3公里,北紧依朱诸路,村南是林木茂盛的明山岭,岭下是清澈的小河。山清水秀,区位优势较为明显,具有良好的二、三产业流通基础。

匡家庄村水资源丰富,内大口井一眼、拦河坝一座,可储水2万立方,有力地改善了村生态和水浇条件;该村生态环境优美,风光秀丽,自然生态优越,环境幽雅恬静,空气清新,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与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基础。

近几年,在上级部门的帮扶下,匡家庄村农业资源得到有效地开发,农田设施得到改善,全村基础设施条件及社会事业也有了一些改变,群众收入也得到一定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利因素,直接制约着匡家庄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发展基础十分薄弱。匡家庄村属丘陵地貌,地势起伏落差较大,客观上对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带来一定困难;村内没有主导经济产业和支柱产业,农业生产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产品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上,科技含量低,竞争力较弱;劳务经济没有特色,致富项目作用发挥不明显,农民增收困难;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自身没有经济实体,还主要依赖政府过日子,不但拿不出资金引领经济发展、用于社会事业的投入,有时连正常工作运转也有很大的困难,产业发展和资源开发等受到资金制约。

(二)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农村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农田排灌设施老化,;社会事业进步缓慢,农民文化、教育、健身、娱乐场所和设施,建设需投入大量资金;受土地规划影响,村庄没有预留一分一厘建设用地、全部是基本农田,严重制约了村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脏乱差现象时常出现,农村居民生活环境急需改善。

(三)有用人才资源较为匮乏。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缺乏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由于经济条件落后,人力资源水平较为落后,剩余劳动力没有经过相应技能培训,层次低,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有农业科技知识、管理知识和经营知识的人才不愿来,来了也留不住。即便是本地人才(尤其是具备一定文化水平的村民),也基本上是离开家乡,外出闯荡,很难留在本地就近创业,“本地人才留不住、外地人才不愿来”的现实局面比较尴尬。

(四)基层组织建设有待加强。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大部份都从事农业生产,村干部服务能力不能满足村民需求;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党员平均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没有形成应有的梯次结构,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明显;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个别党员干部大局观念、奉献意识不强,工作上有畏难情绪,遇事不够积极主动,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

匡家庄村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步实施的原则,以构建富裕和谐农村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以加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为重点,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经济发展模式为手段,全力促进全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一)针对集体经济收入较低的问题,可采取“近”和“远”的两项措施。所谓“近”,就是一方面帮助村庄进一步挖潜现有资源进行增收,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第一书记”优势争取企业等社会各界加大对村庄的帮扶力度。所谓“远”,就是与村庄共同谋划好未来发展规划,使村庄发展有强劲的发展后劲,实现可持续和跨越式发展。具体说就是充分发挥村庄自然地理优势,依托区位好、环境好、资源好、人缘好等优势做好村庄改造和第三产业这两篇大文章,为村庄巨大发展奠定基础、蓄足后劲。另外一定要紧紧抓住“明山岭”开发建设的契机,做好大文章。

(二)针对村庄基础设施建设较差的问题,可与村庄一起发挥最大能力争取各级和社会各界的帮助解决村庄实际问题。一是对村内道路进行整修建设;二是在村南建设一处村民休闲娱乐场所,包括安装健身器材、绿化场地、整修池塘、修建道路等。

(三)针对农民增收和生活问题,一是引导帮助村民发展附加值较高的种养殖业;二是积极联系推荐村民到效益较好企业务工;三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使更多人员成为技术型人才;四是力所能及帮助困难家庭。

(四)针对受土地规划影响制约村庄发展空间的问题,要积极建言献策、积极争取能给村庄调整一些建设用地,给村庄以发展空间。这个问题牵扯国家政策,难度很大,所以要尽己所能努力争取。

根据市委统一按排,20xx年4月1日,我们市人大机关驻村帮扶工作组一行两人,正式入驻东营区龙居镇崔家村,开始为期两年的驻村帮扶工作。本着要干事先了解村情的原则,我们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调研活动,在虚心向前批驻村同志学习请教的基础上,走门串户,拜访党员和群众,进一步摸清了该村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崔家村位于东营区龙居镇,在政府驻地以南3公里处,地处油区,土地盐碱化程度较重。全村现有228户、708人,可耕地2100余亩,人均3亩。该村现有党员31名,其中预备党员3名,村支部和村委会已分别于4月8日和5月3日顺利换届,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新班子结构合理,团结务实,思路清晰,干劲很足。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作物种植和外出务工,整体收入较低,2019年人均纯收入7278元,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一)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一是村集体基本上没有经济收入来源,是典型的“空壳村”。村集体无经济支撑,对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关爱和帮助困难群众和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都造成严重的影响。二是群众家庭收入主要是务工收入和农作物销售收入。农业种植结构十分单一,主要种植棉花,有极少户种植小麦。2019年,全村共种植棉花2019余亩,占全村耕地总数的95%以上。外出务工主要是在城区烧锅炉,每年在外务工人员近百人,方式都是自发的、松散的。村内原有零星分散的养殖业,没有形成规模,在通街修路搬迁后中止,没有再进行养殖。

(二)基础设施建设状况。该村市人大机关已帮扶两年。在上批帮扶中,为村里修了柏油路,配套排水沟,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建设了文化大院、村民健身广场,使村民有了文体活动地点,村支部和村委会有了工作场所;对村庄进行了绿化,安装了路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电话、自来水、有线电视均已普及。

(三)村级组织运转情况。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由一人兼任,“两委”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组织活动基本正常,党员能按时交纳党费。通过走访调查,大多数群众对村干部都比较满意和拥护,具有较高的期望值;希望在驻村工作组的帮扶下,进一步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

从驻村后调研情况看,该村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建设方面。一是该村“两委”班子有带领群众致富的热切愿望和实际行动,但因大部分时间忙于自己生意或农活,精力不够集中,开拓意识不够强,缺乏应有的工作力度;二是党员队伍老龄化较为严重,全村28名党员中,45岁以下的仅3人。党员文化程度偏低,在发展农村经济上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够;三是组织生活不够健全。因为平时农活较多和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党员会议组织少,制约了基层组织活力的发挥。

(二)经济建设方面。一是村集体基础薄弱。为典型的农业种植村,几乎没有集体收入来源;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绝大部分村民以种植棉花为主,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差;三是群众致富门路较少。绝大多数农民致富的愿望迫切,但由于缺乏资金和没有技术特长,年复一年地在小农经济这个模式中循环运行。许多有头脑的年轻人不愿在村里干事,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尽管就业困难,也不愿留在村里,致使村级经济发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四是劳务输出缺乏组织。该村每年劳务输出近百人,还处于自发、分散、无序的状态,缺乏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引导,基本从事短期劳务,且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

(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少数村民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淡化,对履行义务观念淡薄,更很少提出发展村级经济的好建议。村民的精神生活相对匮乏,在走访中,部分村民有成立村锣鼓队等自发娱乐组织的迫切愿望。在个别老龄群体中存在“迷信”现象。

(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村南已预留机动土地,养殖小区何时规划和建设;村西有部分农田因引水沟渠年久失修,已严重损坏无法使用,能否近期解决。

包村组的思路是:按照“激发内力、增强合力,先急后缓、科学发展”的原则,帮助村两委以创建小康文明示范村为目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加强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条件,大力发展棉花种植主导产业,有条件地引导群众发展特色养殖等辅助产业,加强农民技术培训,组织外出务工,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动崔家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快速健康发展。具体讲,主要是分阶段、分步骤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崔家村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其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全村的发展。工作组的思路是:

一是帮助村两委争创“五个好”党支部。以“两评一树”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明确分工,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及各项。

规章制度。

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增强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确保工作上有新突破。二是加强党员科技培训。充分发挥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定期定时播放有关科技教育片和举办培训班使50%以上的党员掌握1—2门发家致富实用技术。三是加强党员队伍管理。切实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外出党员管理等各项制度加强对党员的管理;积极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力争发展2—3名党员。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村级群团组织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四是加强村级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村民代表议事、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村两委定时定点集中办公等制度明确工作规范严格落实责任维护好干群关系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局面。

(二)加大引导扶持力度,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经济发展了,增收渠道多了,农民才能得到更多的实惠。工作组的思路是:

一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农民棉花专业合作组织。引导群众科技种田,推广种植优质棉,拓宽棉花流通渠道,提高主导产业收入;积极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完善配套工程,为棉田浇灌提供基本保障。二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实施现代畜牧示范小区建设。因地制宜,挖掘优势,引导部分农民从单一的棉花种植业中脱离出来,发展畜牧养殖业,使该村生产结构和收入渠道更加多样化。三是大力抓好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农民市场观念。“走出去、请进来”,帮助村民解放思想,开阔眼界、拓宽视野,鼓励群众尤其是中共党员大胆地闯,大胆地干。四是大力抓好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造就专业技能新型农民。进一步提高外出打工人员的素质,组织他们参加培训,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用工单位需要什么技能,就培训什么技能,真正提高务工人员的就业技能,改变单一的外出务工方式,并使之组织化,规模化。

(三)着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是积极开展“三下乡”活动,广泛开展适合群众特点的文娱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使群众得到实惠。深入开展小康文明示范村、文明示范户创建活动,开展好媳妇评选等活动。二是丰富完善文化大院功能,建设农民致富网吧,充实完善农家书屋,方便农民群众查阅致富信息;四是经常性举办科技教育培训班,组织群众外出学习参观,帮助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五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发挥好治保、调解、巡逻、帮教、普法“五支队伍”,确保无涉油案件、无上访案件、无封建迷信陋习、无邪教活动;严格落实计划生育政策,达到区镇要求。六是倡导现代生活模式,倡树社会村民新风,不断提高全体村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努力营造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团结向上,齐心协力共奔小康的良好氛围。

扶贫工作驻村调研报告

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工作,迅速进入角色,在市委组织部下派办及市直三队的坚强领导下,有镇委镇府和村“两委”的大力协助,有人民银行行党委的坚强后盾,借助上批工作组打下的良好基础,首先开展了民情百分之百活动,在充分了解了镇情、村情、民情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村民、村两委意见,结合xx村的实际情况,本着“统筹兼顾、先急后缓、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制定了促进新xx村经济发展和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帮扶工作计划。具体情况介绍汇报如下:

一、调研情况(xx村基本情况)。

xx村位于东营区龙居镇镇政府驻地西南2公里处,与滨州市管庄接壤,地理位置、交通条件良好。目前,全村共有446户,常住人口1512人,区域总面积2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2800亩,其中棉田1850亩,桑园300亩。人均土地1.8亩,主要种植棉花桑园。人均收入3000元。该村近年建文化大院一处,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党员活动室,现代教育设备,小康书屋,人口学校。新修村内道路1500米,现村内已户户通自来水,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100%,全村现有党员55名,老龄化较为严重,50岁以上党员36名,现在村中特困户6户,现在村中外出打工的主要为18-22岁的年轻人,共60多人,主要从事纺织工作,村两委班子有5人组成,幼儿入托率达100%,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近年来,村两委领导班子齐心协力,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推进,村里的整体情况有了很大改善,该村治安情况较好,近几年,群众的经济收入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由于村民小农意识严重,经济发展水平与我市农村的总体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经济结构单一,由于土地资源较少,种植棉花的收入上不去,这种情况下,使得部分村民的收入没有保障,经济情况较差。村里没有集体企业,没有经济来源,属于空壳村,发展的后劲不足。

二、帮扶工作计划及措施。

人民银行帮扶工作组进驻xx村以后,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强班子、找路子、办实事、帮民富”的总体思路,在上一批包村组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制定和实施帮扶工作计划。

(一)、区域统筹;人民银行驻xx村帮扶工作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帮助帮扶村筹建肉鸡养殖小区,已有养殖户21入住,建一个综合性的养鸡大棚大约需要资金20万元左右,一般的养殖户建完大棚基本上没有周转资金,资金缺口达450万。为解决周转资金困难,工作组及时向行党委汇报,行党委极为重视,主管及分管领导多次来帮扶村调研,要求当地金融机构给于帮扶村以最大限度信贷支持,尽快解决影响养殖户发展的资金短缺问题,只要周转资金解决了,效益上去了,就可以影响周边的养殖户借鉴经验,起到以点带面的目的,从而达到区域帮扶。

(二)、强基固本;工作组进驻xx村后,多次与村“两委”座谈,了解村两委班子的现状,以及就如何在群众中提高威信,以及班子的凝聚力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为提高村委班子在群众的威信,“六一”期间工作组与村两委班子一起走村串户了解特困户孩子上学问题,发放一千余元的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使他们度过了一个温馨、愉快的儿童节。为迎接建党90周年,工作组和村“两委”班子与50多名新、老党员一起召开茶话会,共聚一堂,回想过去、畅谈未来。就如何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各自发表了意见,会后给特困老党员发放余元慰问品。提高了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

(三)、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创建活动,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总抓手,以建设小康文明村作为具体的实施内容,以清理“三堆”(柴草堆、垃圾堆、粪堆)作为具体操作路径,改变村容村貌。重点治理垃圾乱倒、脏水乱泼、柴草乱堆、粪土乱放、禽畜乱跑等不文明现象,以贫困弱势群体作为帮扶的重点,广泛开展扶贫献爱心活动。加强普法教育,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杜绝违法乱纪事件的发生。加强村内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文化大院的作用,定期不定期的向农民群众传授各种致富知识,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丰富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积极引导发展农村合作医疗,逐步建立农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减轻农民群众的医疗负担,减少因病致贫现象的发生。下一步我们将更加努力,充分发挥部门优势的作用,争取年内对养殖小区的水库清淤、改建工作立项。解决养殖户用水难问题。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寻找致富门路,增强农民发家致富的能力,争取让xx村在各个方面都取得明显的进步。

驻村工作调研报告

按照上级关于“大规模驻村入户,面对面谈心交流”活动的要求,我工作组到村开展驻村入户工作。活动开展以来,我工作组采取集中走访与分组走访相结合、矛盾户重点走访和困难户多次走访相结合、定时走访与错时走访相结合、入户走访与下地走访相结合等形式,积极开展入户谈心交流,对村庄整体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摸清了该村的基本情况和制约发展的主要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村位于镇驻地西部,全村现有370户,人口1420人,耕地面积约1916亩,20xx年人均纯收入6500元。党员45人,其中35岁以下的4人,36至45岁以上的5人,50岁以上的36人,高中以上学历21人。

该村“两委”班子成员6人,是在20xx年x月份换届选举中民主选举产生,年龄结构合理,老中青三代有机结合,工作能力较强。在镇党委的支持下,村“两委”。

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改观,村民素质得到了很大提升。村“两委”成员也在群众中树立了较高的威信。

该村在19xx年就对村庄建设进行了规划,并按照此规划严格控制村庄建设,现基本上形成了户成行、路成网的村庄布局结构。村庄主干道已全部实现了硬化,路边种植银杏等绿化树木。村内电话、自来水、有线电视等设施已经普及到各家各户。村委会设臵了党务、财务、政务公开栏,对涉及群众利益的村级事务进行了公示。

该村民风朴实,村民对现有的生活状况普遍感到满意,对上级出台的各项惠农政策比较支持。该村具有深厚的乡村民俗文化传统,庄户剧团已经建立并初具规模,现有演出人员60多人,腰鼓队20多人,定期开展喜闻乐见的表演活动,是全镇民间文艺团体的先进典型。

1、村集体经济薄弱。该村基本上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村庄事务的正常运转全靠财政转移支付,是典型的“空壳村”。在近几年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中,尚有20多万外债未偿还,已无力开展规模较大的基础设施建设,村庄形象短时间内难以取得质的提升。资金成为基础设施的晋档升级的巨大障碍。

2、村民增收致富途径狭窄。该村是典型的农业种植村,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产品品种单一,棉花、大豆等经济作物只是零星种植,没有形成规模,且由于没有产业化经营,受市场波动较大。该村有少数村民从事养殖业,但是规模都比较小。现有状况仅能实现自给自足,无法实现规模化养殖。

3、村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该村虽然对村庄主干道进行了硬化,但次干道和小街巷尚未硬化,还是以土路为主,一旦下雨对群众出行造成很大影响。虽然村里成立了庄户剧团,但是仅仅是作为一个群众自娱自乐的团体,不成规模,不上档次,没有专业化的运作和管理,而且缺少一个专门的活动场地开展活动。

1、打造“双强型”领导班子。组织村干部到村集体经济发展好的村去参观学习,提高他们的开拓创新意识。与村干部共同探讨,深入分析该村发展的优势和不足。积极整合土地资源,整理废旧坑塘,为招商引资提供土地。充分调动市招商局资源,寻求合适项目,帮助姜村招商引资,村庄通过土地入股、资金入股等方式参与企业运营,拓宽集体收入增收途径。

2、强化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借助现有的苗木协会、星火科技等机构,推广优质高产农作物种植,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发挥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定期定时播放有关科技教育片和举办培训班,使群众掌握发家致富实用技术。

3、打造文化品牌创造收益。积极协调宣传部、文广新局等部门,对庄户剧团的发展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着力打造“庄户剧团”文化品牌,指导其成立礼仪演出公司,对剧团的运作方式、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实行市场化运作,排练更多新节目,承接各类演出活动,使庄户剧团既成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平台,也成为村集体经济创收的项目。

4、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指导村庄建设文化广场,通过包村干部资助、村民集资等形式,建设20xx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安装体育设施,作为庄户剧团和村民健身场所。建设房屋5间,用做图书室、文化活动室等村民活动场所,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扶贫工作驻村调研报告

**村有3个村民小组,面积5。8平方公里,可耕地1468。68亩,有村民325户,现有人口1119人,少数民族1010人,外出人口727人,低保94户共计232人,村干部2人,党员17人,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745元。该村地理陡峭多山,生态环境较差,缺水严重,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村民文化素质较低,但民风纯朴,无较大矛盾纠纷。以农业种植为基本生活来源,农作物以玉米、小麦、油菜为主,养殖以家庭散养猪为辅,年轻人大多数出门打工。

二、到村后所做的工作。

在驻村工作中,我深入浅出地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宣传党的十八精神,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让政策真正能够为广大群众所知、为广大群众所用、为广大群众谋利;加强实地走访,充分了解目前村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并对一些村民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积极配合当地村委班子,加强学习与交流,把理论融于现实当中。具体涵盖一下几个方面:

(一)、召开群众大会,宣讲一系列党的会议精神和有关的惠农利农政策,共计11次有余。

第一次为交流座谈会议,主要向群众介绍自己,讲述自己的工作性质,目的和意义,旨在与群众有一个面对面的认识。接下来4次主要向群众宣讲了党十八大会议精神、同步小康及省市县的各项会议指要、各项有关的惠农利农政策及其一些普遍的法律知识。后来的群众大会主要是为了现目前“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和“两个硬化”工程,两个硬化工程的补助为每硬化户补助20个平方米,共计2吨水泥,9方石沙。召开这一会议一是为这项工程做铺垫,而是将这项工程的相关政策实打实地进行宣传,三是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民主商讨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同时由于当地村民居住的分散性,有几次会议开到了农户家里。

(二)、实地走访民情,加强与群众的交流,及时掌握群众现目前的具体状况。

走访的目的一是为了了解和掌握村民的客观情况,二是为了更好地密切联系群众,形成调研,为后来的工作开展奠定基础。走访过程中认真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和意见进行汇总,并尽最大努力地给群众出谋划策。足迹遍及135户人家,800多人次。其中包括党员同志17人,孤残老人14人(孤寡老人为3人,残疾人士为11人),空巢老人13人,孤儿1人,留守儿童10人,低保户91户228人,离任村干部6人,大学生1人,种植大户1户,其余为普通农户。

(三)、进行矛盾排查,解决群众纠纷,为邻里和睦、乡村和谐尽自身努力。

驻村工作当中,由于所派单位的性质,矛盾排查被安排在工作的前端,当然也是干部驻村的重要工作之一。后经过走访和调查,本村尚无巨大矛盾纠纷,邻里之间相处和睦。这与**村的民风淳朴有直接性的关系,也和当地的民族比列,历史延习及风俗礼仪有重要的联系。源于325户当中,只有5户汉族,故相处之中不易发生族别歧视等问题,同时当地苗族同胞重礼讲仪,团结和谐,不会主动招惹他人。甚至在经过走访和调查后了解到,**村近5年来尚无偷牛盗马等刑事案件发生。连一两起治安案件也没有出现过。

第一书记驻村调研报告

xx村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步实施的原则,以构建富裕和谐农村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以加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为重点,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经济发展模式为手段,全力促进全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一)针对集体经济收入较低的问题,可采取“近”和“远”的两项措施。所谓“近”,就是一方面帮助村庄进一步挖潜现有资源进行增收,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第一书记”优势争取企业等社会各界加大对村庄的帮扶力度。所谓“远”,就是与村庄共同谋划好未来发展规划,使村庄发展有强劲的发展后劲,实现可持续和跨越式发展。具体说就是充分发挥村庄自然地理优势,依托区位好、环境好、资源好、人缘好等优势做好村庄改造和第三产业这两篇大文章,为村庄巨大发展奠定基础、蓄足后劲。另外一定要紧紧抓住“明山岭”开发建设的契机,做好大文章。

(二)针对村庄基础设施建设较差的问题,可与村庄一起发挥最大能力争取各级和社会各界的帮助解决村庄实际问题。一是对村内道路进行整修建设;二是在村南建设一处村民休闲娱乐场所,包括安装健身器材、绿化场地、整修池塘、修建道路等。

(三)针对农民增收和生活问题,一是引导帮助村民发展附加值较高的种养殖业;二是积极联系推荐村民到效益较好企业务工;三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使更多人员成为技术型人才;四是力所能及帮助困难家庭。

(四)针对受土地规划影响制约村庄发展空间的问题,要积极建言献策、积极争取能给村庄调整一些建设用地,给村庄以发展空间。这个问题牵扯国家政策,难度很大,所以要尽己所能努力争取。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