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是一种客观且系统性的研究方法,用于获取有关特定主题的数据和信息。调查报告是一项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工作,希望大家能够在写作中积极思考和不断进步。
一、调查目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经济消费群体,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直接影响我们的世界观,因此对我们产生重要得影响。关注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影响,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关注其消费状况,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使大学生健康成长。
二、调查对象:
湘南学院各个年级的在校大学生。
三、调查内容:
1、在校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生活费用、衣着费用、化妆品及护肤品费用、日常用品费用、零食费用、其他消费。
2、在校大学生的学习消费:购买书籍的费用、参加课外培训费用、文具用品的消费、其它消费。
3、在校大学生休闲娱乐消费:参加课余活动费用、运动健身费用、娱乐费用、其它消费。
4、在校大学生的人情消费:生日聚会费用、同学老乡聚会费用、男女朋友间的情侣消费、受人恩惠答谢他人所用费用、其它费用。
5、在校大学生的电子产品消费:通讯费、网费、其它费用。
6、其它方面的消费。
四、调查方式及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以全院学生为总体,在一、二、三年级中按2:2:1比例分层抽样,用样本调查推断总体,具体情况如下:
性别:男25人女25人。
大一:20人大二:20人大三:10人。
五、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1、在校大学生一个月生活费用在150―300元之间居多,大一学生占了80%,大二学生占了10%,大三学生占了50%。由此可见,我们学院的大学生在伙食方面的消费还算合理,在化妆品、衣服、日常用品消费方面,消费额在0―60元大约在80%,对此也比较合理。
调查报告作为时代的镜子,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客观地反映社会情况和问题,具有明显的社会功能调查报告所总结的典型经验,对社会各方面具有指导意义,以下现代大学生消费观调查报告文章是由文书帮精心整理欢迎阅读。
在当前尚且低迷,尚未完全复苏的经济环境下,消费问题被大家广泛关注。物价的连续上涨,直接反映了社会的消费和需求问题。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
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我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对大家的消费进行归宗和分析。
者(在调查中,记者了解到一个大二的学生在女朋友生日那天送了一条价值7800元的铂金钻石项链);在恋爱消费中,支出较大的还有在校外租房居住,每月要支付200-400元。
五:手机等通讯费用
根据调查结果,85%的学生都拥有手机,他们的手机价位一般都在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
根据这次调查,我们总结出来大学生消费的以下特点: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据调查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有30%拥有手机但对手机的消费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
拥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
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认识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去。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时代,当代的大学生们已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娱乐、运动、手机、电脑以及新型的it产品都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点。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大部分学生会去旅游,去歌厅、酒吧消费,或是购买电脑,手机、mp3,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大学生的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通过调查发现,在生活费来源方面, 有75%的同学依靠父母,13%的同学依靠贷款,8%的同学获得了奖学金,9%的同学通过打工补贴日常开销,另有1%的同学还需减免学费。
由此可见, 同学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但来源趋向于多元化。但生活费不包括学杂费和住宿费等,要是这个大头加上去,来自父母的比例将更高,可以这么说,大学生基本上还是以一个纯消费者的身份出现在社会的舞台上。
对于大学生的消费去向问题,调查表明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用于衣食住行,消费金额较大的比如手机、电脑、各类培训并不含在其中。而手机已成为大学生主要消费品,这从下面分析中可以看出。
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高校学生是手机使用普及率最高的人群之一。
调查表明,烟台大学有47.2%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年级越高,手机的普及率也越高,如大一刚入校仅有6%的学生拥有手机,而大四学生中拥有手机者已经高达82%,远远高于社会群体手机平均拥有率。约有83%的大四学生明确表示,购买手机主要是为了方便找工作。虽然手机的主要功能是通话,但大学生们使用最多的是短消息功能。在选择手机时,他们认为价格在1000元至1800元之间的手机最受青睐。
因此,大学生消费结构呈现出类似于正立锥形的结构。家庭比较富裕的同学位于锥形的上端,他们拥有电脑、名牌手机等贵重物品;家庭贫寒的同学则处于锥形的下端,他们往往要靠勤工助学或贷款来维持大学正常生活;其他同学则位于锥形的中间,他们衣食无忧,生活水平居中。同时,从以上的分析可以清醒的看出,从锥形的上端到锥形的下端依次降低,这也鲜明的体现了大学生消费的层次性。
大学生消费直接影响着家庭。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平均每年约一万元的费用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可谓是重中之重了。就拿普通家庭三口人来说,满足一个大学生一年的消费将花去家庭收入的大部分,特别对于农村的家庭而言,更甚。虽然由于经济的发展,农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家庭用于大学生消费的比重普遍下降,但下降缓慢且比重之大已经是某些家庭所难以承受的.。
一个大学生的消费占到城市家庭收入的45%左右,特别是农村,可占到80%~90%。无疑,目前大学生的消费已经给学生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特别一些贫困家庭,在调查中我发现,三高校各有20%的同学需要通过申请助学贷款来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他们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保证,更不用说这近万元的费用了。由于山东省经济算中等发达,其居民收入水平比大学生家庭的收入水平还要低一些。所以实际比重可能比这个数目还要偏高一些,影响可谓深远。
大学生消费不仅仅关系到自己、学校,而且还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问题。现从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对大学生消费提出几点建议。
(一)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树立自己合理的消费观念,要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大学生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费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还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
如今有的学生消费上大手大脚,还有沉迷于盲目消费中,比如最近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这将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费负担,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也会在盲目的消费中迷失自己,以至影响到自己的学业。另外,大学生也要具有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进入大学,已经开始慢慢地融入社会,社会中欺骗消费者的各种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大学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二)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
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 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三)对于社会而言,要积极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其消费。无论从哪方面讲,大学生的消费市场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了,它已严重影响着高校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对大学生来说还应加强合理储蓄的观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时,当问及对理财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
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着自己特殊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使得大学生消费呈现出不同一般的发展,大学生消费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也会影响着方方面面。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定型阶段,极易受家长、教师、同学及社会其它成员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因而,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消费观念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难题。同样大学生消费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而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学生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如何规范并合理的发展这样一个市场也是摆在我们大家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只有在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共同努力下,大学生消费才会一路走上。
一、调查目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经济消费群体,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直接影响我们的世界观,因此对我们产生重要得影响,关注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影响,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关注其消费状况,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使大学生健康成长。
二、调查对象:
湘南学院各个年级的在校大学生。
三、调查内容:
1、在校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生活费用、衣着费用、化妆品及护肤品费用、日常用品费用、零食费用、其他消费。
3、在校大学生休闲娱乐消费:参加课余活动费用、运动健身费用、娱乐费用、其它消费。
4、在校大学生的人情消费:生日聚会费用、同学老乡聚会费用、男女朋友间的情侣消费、受人恩惠答谢他人所用费用、其它费用。
5、在校大学生的电子产品消费:通讯费、网费、其它费用。
6、其它方面的消费。
四、调查方式及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以全院学生为总体,在一、二、三年级中按2:2:1比例分层抽样,用样本调查推断总体,具体情况如下:
性别:男25人女25人。
大一:20人大二:20人大三:10人。
五、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1、在校大学生一个月生活费用在150—300元之间居多,大一学生占了80%,大二学生占了10%,大三学生占了50%。由此可见,我们学院的大学生在伙食方面的消费还算合理,在化妆品、衣服、日常用品消费方面,消费额在0—60元大约在80%,对此也比较合理。
2、在校大学生学习消费方面:购买书籍费用在20元以内约占66%,而50元以上仅有15%,购买学习用品平均每月费用在5—10元的占70%左右,5元以内或10元以上所占比例相当,而对于参加课外培训的费用各不等。作为一名大学生,学习就是其天职。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消费还应该提高一点,让自己充实起来,很多在校大学生放映自己很迷茫、很无聊,其实书记便是最好的朋友。
调查范围:宁夏医科大学在校大学生。
调查时间:xx年x月x日。
调查形式:调查问卷。
调查过程:
1、由调查小组成员共同协商确定问卷内容,以书面文件形式确定,交由组长进行制作成调查问卷。
2、问卷制作完成并通过无错测试后,将其上传到网上。
3、动员调查小组所有成员进行广泛宣传,宣传方式主要是让自己的朋友上网回答调查,调查人代替填写。
4、调查完成后,由全体小组成员对调查统计数据并进行分析。
5、撰写调研报告。
抽样方法:随机抽样。
样本概况: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72份,有效率为90.67%。
一.报告摘要:
为了更准确地把握我校大学生的消费脉搏,解读我校大学生的消费文化、了解其呈现的特点,并且对存在的问题寻找对策,我们小组对我校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因时间有限,我们随机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调查。客观、真实、实事求是,是我们此次调查的态度。调查的数据一方面使我们了解了许多信息,明确了我校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另一方也不禁引起了我们更多的思考和疑问。借此,希望能够和大学一起发现些实际点的东西。
二.基本情况。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从1998到20xx年,短短10多年,中国大学生仅总数就从108万激增到700多万。大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愈加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出现。同时大学生在同龄人中是文化知识水平较高、思想道德素质相对较好的群体,具有表率和示范的作用。他们既具有青年前期的年轻人消费观的新变化,又具有不同于同龄人的消费观。重视大学生消费的新变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不仅有益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将会对社会消费的正确引导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因此全面细致地了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已成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观则成为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学生的重点。
在中国,一向都是“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孩子考上大学了,就要钱给钱,要物买物,这不仅导致部分家庭财政透支,还容易使孩子养成大手大脚花钱、贪图享乐的坏习惯。大学生消费中的趋同心理、攀比心理。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由于所处的环境以及他们由于自身的群体化特征,往往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消费行为,多数同学在消费过程中“从众”性较强,这也就是大学生消费时的“趋同心理”。趋同心理表现为消费者看到别人购买某种物品时,哪怕这一物品自己本身并不那么需要,也会随大流购买,以保证自己与群体的一致性。而趋同心理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就会发展成为攀比、炫耀心理,攀比、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对物质生活的高欲望——追名牌、追流行。许多大学生就是这样以拥有各类名牌(而不是用优异的学业或特殊的才华)作为炫耀的资本。
三.调查现象分析:
总体状况当前昆工大学生的消费构成主要分为:基本生活费(衣、食、住、行),学习消费(学费、书籍杂费、考证费、电脑等),休闲娱乐消费(休闲、健身、旅游、娱乐等)以及人际交往消费(人情往来、恋爱)等四大方面。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来自城市,其次是城乡结合部,不同的生活区域对消费水平有着一定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月花销在600元以下的占31.99%,600—800元水平的占31.62%,800——1000元的占23.9%,1000元以上的占12.5%.说明大部分学生的月平均花销水平在600元,来自中等收入家庭,家庭经济并不富裕,大部分学生个人月开支与家庭月均收入有关。调查说明,大学生除了要支付每学年的培养费外,每月的开支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家长供应子女上学的经济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大学生消费支出(依次为饮食,学习,朋友聚餐,化妆品,服饰,恋爱,话费)。
调查表明:大学生的消费心理还是主要是考虑其实惠性,绝大部分的大学生考虑的是消费品的实惠和高标准,可见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主要是商品的实用性及品质质量。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就调查的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内容主要集中在基本饮食及学习生活两大方面,由此可知:
1、在消费结构上发展资料占的比重呈扩大趋势。
当前的大学生们用于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消费比重有所下降,而用于改善学习的消费比重在提高,用于满足精神文化需要的消费开始上升。
2、消费呈现多层次化。在满足基本生活所需的前提下,通讯和购物所占的比重较大,请同学吃饭和购买书籍也占了一定的比重。
对许多大学生来说,就餐已经超越了填满肚子的范畴。尽管食物支出仍是当前在校大学生的主要支出之一,但另一方面,大学生们走出校园食堂到外聚餐的费用与日俱增,麦当劳,肯德基以及一些价格不菲的特色小吃已成为当前大学生尤其是校园情侣们经常光顾的地方。
除去衣食住行消费,目前大学生的消费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休闲娱乐及学习消费。
调查表明:在休闲及娱乐消费方面,,当前我校大学生娱乐方式主要集中于上网,玩电脑游戏,看电影等。同时迪厅、ktv等新兴的娱乐方式也正日渐受到大学生们的宠爱。女生在这方面的支出要稍低于男生,因为女生们的休闲娱乐时间主要用于外出购物。而男生们的泡吧费用要远远高于女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当前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是相对单调的.
还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们希望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为此,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不惜以外出租房为代价,这就使得他们原本就不充裕的生活费更加捉襟见肘了。
此外,尽管目前大学生们在学习上的支出比重有所上升,但是用于学习方面(购买电脑除外)的消费还是低于娱乐方面的消费。
(二)耐用消费品消费(价值200元以上)。
调查数据表明:手机在学生中几乎人手一部,除此之外电脑也占据着较大的比重,而相机,平板这些相对奢侈的物品占据的比重较少,如此可见现如今大学生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
(三)爱情、友情消费。
爱情和友情是大学校园不得不说的故事。爱情是神圣的,但爱情也是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大学校园里的每一位学子都或多或少地渴望过爱情,更有人说,没有爱情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大学生活,但爱情的巨大投入仍会令不少家境相对困难的学生望而却步。当然,这并不能成为那些校园爱情的执着追求者的障碍。“馒头就咸菜,省钱谈恋爱。”已经成为不少校园爱情男主角的忠实信条。
有了男/女朋友之后,食物支出和衣物支出相对减少,其他方面的物质和精神支出相对增加,男生在这方面尤其突出。大多数的“男主角”们每月在女友身上的投入约在100元左右。而对于有了异性朋友却又不同校的同学来说,每个月生活费中的相当一部分都“贡献”给电讯业了。对于恋爱费用的来源,在深入访谈中我们发现,有的是由“家里特别提供”的,有的是来自“勤工俭学”的,更多的是从“生活费中支付”的。这与大学生的社会角色有关,更与家庭对大学生恋爱的态度有关。
调查数字表明: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老乡之间、室友之间、个人与班级、社团以及和学校之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不仅占据了当前大学生的很大一部分时间,也在大学生的消费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人情消费因为其形式多样和不确定性而相对难以统计。朋友、同学间的你来我往,请吃请喝是在所难免的;生日聚会等各种形式的庆祝聚餐是不可或缺的;与不在一起的亲人、朋友的感情联络也是绝对重要的。同学过生日,考试得高分,当了学生干部、入了党、评上奖学金、比赛获奖等等都要请客,否则便被视为不够交情、不上路。
(四)其它消费。
零食对于女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化妆品的消费对女生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而对于男生来说,网络和游戏方面也有一定的消费。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当前大学生们总的消费理念呈现的特点有:
1.个性与模仿同在:
多元化发展源于个性化的彰显。现在的青年已开始追求时尚化和风格化,而大学生恰好正处于追求个性发展,自我意识增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年龄阶段。面对五彩缤纷的消费市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趋于理性化转变,在消费行为中开始表现出较为成熟的价值取向。大学生在购买像电脑这样昂贵的商品时,往往表现出购前的冷静,大部分大学生是在购买前查阅有关资料,比如价格、性能、品牌后再决定是否购买,其中有不少大学生会找同学或相关人员咨询有关问题,还有一些大学生是在与家人商量后再购买的。
2.多样与实用并存:
大众文化消费市场,是影响大学生消费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多样化消费的特点根源于大学生多元化价值目标的存在。这种多元化的价值目标,一方面使大学生的思想活跃,有益于大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多重比较,理性消费,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大学生受不良倾向的影响,出现一些消极的消费类型来。
在消费状况分析中,不论是大学生基本生活消费中的衣食费用,还是其学习消费中的学费、书杂费、电脑等;不论是大学生的休闲及娱乐消费,还是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消费,都越来越趋向于带有浓厚的实用色彩。这从调查统计的休闲娱乐方式和花费上可以明确的表现出来。
3.消费差异日趋明显:
一是来自农村的学生的消费构成相对简单、总体消费水平也较低。二是来自城市的学生的总体消费水平要相对高于农村的学生,同时,消费构成也相对多样化。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经济发达与否,不仅影响着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影响着当前大学生们的消费构成和消费理念。
针对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的盲目消费、攀比消费、赶潮消费、“面子”消费等高消费甚至浪费的不良现象,我们提出几点建议:
1、我们应加强合理储蓄观念。
3、反对过度消费、高消费、超前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地消费;强调节约、勤劳俭朴等节俭消费观。
4、强调理性消费、理性行为,反对非理性的盲目消费,包括盲目攀比、盲目从众的病态消费等浪费现象。
5、充分利用校内大众传媒,引导高校消费舆论,培养合情合理的消费习惯、消费理念和科学的消费观,促进大学生的合理、适度消费,提高大学生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
6、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消费舆论,把大学生消费行为引向正确的方向.
调查的起因和目的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市场化运作日趋明显。近年来高校大规模的扩招,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了高等教育的殿堂。到20xx年初高校的在校人数达1800多人,再加上电大及网络教育等其他形式教育的学生的人数,总共有2100万之多。从而形成了一个拥有人数众多的高等教育市场。大学生消费市场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父母用这样一种观念对教育进行投资,也让大学生的消费能力高出了一般水平。如何正确面对这一消费市场,如何了解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呢?为此,我分别对部分大学生的消费状况进行了调查,从而对当今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有了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以下是这次调查的具体内容及我对此情况的分析:
1.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4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他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总体来说上大学生的消费仍然处于“温饱”阶段,即吃饭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这种“温饱”已经有向“小康”过度的趋势了(这点由我们日益增多的2.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两极分化。
3.丰富大脑不惜钱。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广州地区的物价水平,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十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300元左右。
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被调查的12名女生中,66、7%饮食费用在35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而19名男生中也只有84、2%达到标准。当问及他们是否研究过自己的营养结构问题时,比如对“一杯奶养起一个民族”说法的认同时,90%的同学表示认可,但不怎么在意。当我们把饮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讨论会上指出的时候,他们当中,尤其是女同学很多都承认自己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5.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6.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和讨论会上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
7.经济独立意识较差,储蓄观念淡薄。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讨论会上,当问及对理财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3,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
可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臵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另外,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费用的额度等主要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总体上处于成长健全期。他们在质量、价格、品牌、情绪等诸多影响购买的因素里面,他们首先考虑质量的因素,但更注重品牌与情绪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大学生充满的是感性而略掺有理性的消费观。而对于流行与时尚的追求似乎更是一个令人彷徨的十字路口。适度的追求是合理的。但过分的攀比会产生危险的影响。
那么对于大学生在消费中产生的问题,我们能提出什么建议呢。
1.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
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那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个人盲目的冲动不是独立,是任性的表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脑中有独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2.克服攀比情绪。
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首先,我们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没有必要抬不起头来。
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着自己特殊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使得大学生消费呈现出不同一般的发展,大学生消费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也会影响着方方面面。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定型阶段,极易受家长、教师、同学及社会其它成员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而,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消费观念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难题。同样大学生消费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而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学生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如何规范并合理的发展这样一个市场也是摆在我们大家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只有在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共同努力下,大学生消费才会一路走上正常的轨道。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通信技术不断进步,手机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拥有手机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了,大学生普遍拥有手机并不希奇了,大学的手机市场也成为了手机商瞄准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市场。
1、由于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1世纪手机技术不断成熟,生产手机的成本不断降低,这就为手机的普及创造了条件,大学生远离家乡求学需要跟家里和朋友联系,需要一个通信工具,而手机的价格便宜且方便这就成为大学生的首选电子产品。
2、中国的两大通信公司--中国移动通信与中国联通在通信资费上比较实惠,例如两大通信巨头都开通了校园卡业务为大学生普遍使用手机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3、社会社会的发展当今越来越快,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水平提高对信息的需求量大和信息的即时性。手机作为一个20世纪末的新事物,它的发展初期作为一个简单的通讯工具,走到现在成为一个新的信息携带者,手机的优越性在某些方面已超过了报子、杂志等信息载体。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将手机作为一个随身必备的物品。截至2月,我国手机用户共5.65亿户。其中大学生也占相当份额。有人说,当今大学生的三大件是手机、mp3、数码相机。这是有道理的,手机在当代大学生中普遍是不足为奇的。
考虑经过对问卷调查的分析,对大学生的手机消费动机明确,消费欲望强化,大学生逐渐形成了具体的购买动机。大学生的消费动机可以分为一下几种:
1、求质量与实用的购买动机。据调查显示,大学生消费者在购买手机时,最注重的还是质量与实用功能:39%的被调查者表示,好用与耐用是最重要的;此外,还有9%的人认为手机的售后服务质量是关键的。形成这一购买动机的.原因,除了受他们最基本的消费需求:工作需要与家人联系的影响外,很大程度上还在于受他们依赖性消费的程度较大及自身缺乏经验,购买能力弱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2、求新款式新功能的购买动机。学生消费者在购买手机时,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在质量保证的前提下,首先考虑手机的外观设计,如形状、大小、厚薄、材料、颜色等。同时,有65%的学生希望拥有为“大学生量身订做的手机”。其次手机的内部功能,如是否支持中文输入、是否支持wap、是否支持语音拨号、是否具备免提功能等。且多数被调查者均明确表示,选购时会优先考虑质量可靠、设计轻巧、款式新颖、色彩时尚、功能够炫的手机。大学生手机族这一购买动机的产生,与学生消费者特殊的消费心理是分不开的。
由于大学生消费群的成员大多处于19-23岁,这一人生中思想最活跃、最擅变的黄金青春期,热情、开朗、奔放、崇尚自由的率直个性,现代社会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观念、思潮的风起云涌,赋予了他们强烈的冒险精神与实践精神,对于新事物、新观念的关注与学习,逐渐使他们形成了求新、求异的消费心理,而这种消费心理直接影响到了他们求新款式新功能的购买动机的产生。
面对大学生手机族的调查与分析,得知90%以上的大学生消费者购买手机的真正目的在于方便与家人、朋友、同学、用人单位联系。对于购买手机与家人联系这一目的,据调查显示,多数大学生手机族的父母均持支持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对大学生手机族购买动机的产生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另外,还有部分临近毕业的大学生怕漏过任何招聘信息的压力,也推动了此种购买动机的产生。
85%的大学生手机族所能承受的手机价格在1000-1600元之间。也就是说,他们需要的是中低档的手机。总的说来,此动机的产生与我国综合国力不强,人均消费水平偏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种经济现状直接制约了仍处于依赖性消费阶段的大学生手机族的消费能力,从而导致了他们在选择手机时通常会把眼光放在中低价格的机型上。另外,为了达到经济实用的目的,他们通常还会选择免月租或月租较低的充值卡来使用。但值得注意的是,此种求廉的购买动机并非只是一味的追求低价,以省钱为目的,更多时候只要价格达到了大学生手机族心中“合理”的低价时,动机就产生了。
一般情况下,大学生手机族的这四种消费动机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织,共同推动他们的消费行为进一步的发生。实际上,对于消费者来说,消费动机的产生才意味着消费手段、消费目标等一系列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发生,这对于大学生手机族来说也不例外。因此,大学生手机族四种相互交织的消费动机在得到发展以后,紧接着结合在动机上行动希望得到的结果,就会发展出一系列满足消费动机的目标,从而最终做出购买决定。
一.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我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们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我们的“财商”,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课题。
一.研究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消费的看法,通过比较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
二.研究过程: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可以概括地说当代的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有些理性因素,突破传统的只求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观念。
1.在消费结构中发展资料占的比重呈扩大趋势。他们更多的注重改善自身的学习条件,满足对于精神文化的需要。根据本次调查显示被调查的大一的男女同学中有1/2多数每学期在教育学习方面的投资在200元以内,而被调查的大三的男女同学中则约有半数的同学在这方面的投资在400元以上。这说明刚入学的大一的学生已经有了要完善自己的追求,但是在为自己设定目的和计划的同时,投资比较谨慎;而大三的学生经过了两年多的大学生活,多数为自己设计了确定的目标(考研、攻读各种资格认证、英语过级考试等等),这些教育投资对他们就业及实现自我价值是必须的。
2.大学生也重视健康消费。调查的数据显示35.5%的男同学在每月的消费上注重营养消费,女生的比例更大一些占到42.2%。学校内设置的健身中心很受学生欢迎,通过调查和访谈部分学生,30%的同学选择定期的体育锻炼,他们中有利用校内的体育资源的,也有参加校外休闲健身俱乐部的。大学生的健康消费也涵盖了运动器械用品、衣物等内容。
3.消费呈现多层次化。月消费达到800元以上的占7.8%,低于350元的占15.9%,44.3%的学生月消费在350-500元之间,31.9%的学生月消费额控制在500元到800元之间。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层次分化比较分明,中间层次的比重占绝对多数,既反映了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也说明了大学生的消费主体是趋向理性的。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逐步向开放化、前卫化发展,但传统的理性消费观念仍是主流。绝大多数学生在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钱,追求物美价廉。因为87.5%的大多数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供给,虽然8.9%的学生自己兼职,但挣的钱不多。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着若干问题:
1.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通过个别调查和访谈,我们得知: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换一款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不惜牺牲其他必要开支;有些同学为了一件名牌衣服、名牌鞋帽,甚至向别人借钱以满足欲望。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受虚荣心的驱使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2.人际交往消费过度,主要体现为通讯支出和恋爱支出。通讯开支大,拥有手机的同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强,月消费高于80元的占40.3%,将近被调查人数的一半。说明学生手机消费不理性、高开销的情况存在而且颇为严重。16.2%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他们大多承认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3.经济独立意识较弱,理财观念淡薄。在被调查的345人中有39人根本没有作过家教或兼职,而那些作过家教或兼职的同学也是抱有不同目的,1/2的学生是为增长社会经验,14.2%的学生以渴望独立为目的,以“补贴日用”为目的的比例占到23.2%,如果把“渴望独立”看作是主动的独立意识的话,那么“补贴日用”则可以看作是被动的独立意识。把前两者合计到一起来看拥有独立意识的学生比例也只占到被调查者总数的1/3强。当然也有12.5%的学生是抱着闲着没事的态度。显然,大家这方面的意识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求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
四、调查后总结:
(一)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部分学生的消费误区和偏颇的消费心理。
1.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伴随着自我意识觉醒而来的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环境的塑造,使他们在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都有自己特有的看法。虽然他们的消费来源依赖于家庭,但他们却有强烈的消费自主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没完全成熟,如果缺乏适当的消费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
2.尊重需要而引起的消费炫耀心理在学生消费中表现为重物质消费,轻教育投资。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尊重需要居于生理、安全、友谊和爱的需要之上而处于较高级的第四层次。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尊重需要,他们多方面的努力在相当程度上都是为了建立自尊和他尊体系,以实现其自我价值。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客观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生活消费领域,就是对物质生活的高追求。大学生中有许多以拥有各类名牌而不是用才华作为炫耀的资本,这实际上反映出他们心理上的一个症结:用富裕的物质生活来充实美化自己的形象,以求得自尊的满足和心理的平衡。这种现象的扩散,会在一定范围内形成重物质消费的风气。
3.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是大学生消费攀比心理的心理学动因。大学生们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风骚的畸形心理。这样,相互攀比现象就有了产生的土壤。攀比心理表现在看似相互矛盾,实则本质相同的两个方面:一是从众心理,即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事物,个人也基本上乐意接受,大学生也不例外;二是求异心理,这种心理状态的存在,使某种时尚满足了大学生一时审美的心理需要之后,又必然会产生新的需要,渴望消费再有新变化和创新。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缺少对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引导。
当前的大学生能够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他们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不能正确引导自己的子女。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可事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具体体现为:
1.在高校缺乏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达到有效性目的,就不能缺少对学生实际行为的了解与把握。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在不断的改进,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由于科研条件、人员配置等客观原因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主观认识等原因,对学生的教育首先从实践调查开始的教学科研风气仍然未能形成。
2.校园文化建设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等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三)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是大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形成的影响因素。
1.社会上非主流的享乐主义消费观,给大学生带来了很深的影响,是造成大学生消费观念偏颇的主要因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近30年,我国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部分先富起来的家庭消费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消费观念不断受到冲击。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处在不成熟的阶段,互相攀比的消费心理较为普遍,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消费观。
2.近年来消费主义的价值观在我们的社会中逐渐上升,当然也对在校的大学生产生了影响。按照这种价值观,一个人是不是值得尊重,是不是有品位,主要取决于他的消费水平。一个人的消费水平越高,消费能力越强,就越是能够证明他的成功。在中国,应该说是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首先接受了这种价值观,然后又逐渐辐射、传染到其他社会阶层,最后演变为一种国民的集体无意识。
五、调查后建议: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他们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在思想理论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使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今后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
(二)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光荣传统,科学规划安排,是个人消费标准与家庭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人们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三)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财商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我们应该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思想政治课和德育课的教学活动中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目的。
(四)大学生健康的消费风气应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建议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塑造节约型的校园理念,利用校园环境影响大学生理性健康的消费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向社会输出具有健康理性消费习惯的社会成员。
六、感想与体会:
大学生要控制欲望,不要盲目炫耀,更不能攀比;多把心思放在学习上;购物时不要急于出手,多参考别人的意见。另外要学会理财,制定每月的开销计划,进行消费记帐也是大有帮助的。理财其实也是一种管理能力,如何去管理自己的财富,进而提高财富效能,如何去规划、管理自己的生活能力。
我们关注消费和理财,希望可以探讨到我们大学生自身的一些消费特点,以使我们今后可以更理性的消费,更明白的消费。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开展,我国的国民收入与国民支出的不断增加。大学生作为一特殊的消费群体,在消费上呈现出许多自身所独有的特点,这一状况的出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然也与大学生自身存在的消费观念密不可分。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真实现状,我们从生活费用的来源、分配及利用状况,购物心态,消费水平和急停收入状况等方面,进行了一次“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
使大学生认知自己的行为的对错,提高意识且提出适应的政策。
另外我们也对大学生消费的状况以及心理因素作了相应的调查,并从社会原因分析了大学生消费的外在因素。最后,由于大学生属于心理,生理,社会经验的转型期,正确引导他们的消费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本文的调查分析,我们希望能给广阔的大学生消费者提供有意义的帮助和指导。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
我们的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有王威力提出,有其他三位成员审查修改。在分发调查问卷时我们分工合作,分发近二百张调查问卷。并由分发人员收回。小组讨论研究调查问卷的数据总结和分析。经过近一周的时间将调查问卷整理完毕。由小组讨论调查报告侧重总结的消费问题的哪些方面。最后由袁莉执笔完成调查报告。小组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不断变化的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纪轻,缺乏经验,充满青春的活力并同时具备了一定的购置能力,因而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阶层的群体的消费心理以及行为。首先大学生有着比拟旺盛的消费需求,而反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自主与独立,消费受到家庭准许的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以及消费实力的相对滞后,是这一群体不同于其他群体的问题所在。问了更加清晰的了解这个问题,我进行了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一次调查。
二、问卷情况。
这次问卷共发放183份,收回有效问卷166份。以身边同学及朋友为主要调查对象。
三、问卷分析。
1、经过问卷调查,有7%的同学一个月的生活费标准在1000元以上,而500-1000元及300—500元的人数占了相当的比例,这一结果和我预先的想象相差不多,说明我们学校的学生普遍消费能力在周围学校大学生也占平均水平地位。
2、关于支出的具体内容上我们看到,用于饮食及娱乐两项的结果分别占了前两位,而选择用于通讯的支出与用于交际的花费的人数根本持平,并有具体数字我们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同学把相当多的钱花在了娱乐享受以及与人的联络沟通之上,这说明饮食上的消费比重正在日益的降低当中,相比之下,现在的大学生用于学习方面的钱实在是非常的少,这跟不良的学习风气以及社会的影响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3、送第三题的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经济来源85%左右仍然是来自家庭父母的供应,当然也有很多的学生选择了走出校园,挑选了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作为兼职,这除了贴补自己的花费外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也是促成这点的重要原因之一。还有局部人是利用学校的助学金和奖学金供自己的'生活费用。
4、在第四题中我们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于消费的认识还是很浅薄的,有很多是消费冲动型,见什么好自己喜欢什么就买什么。当然也有相当一局部人是经过精打细算只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必需品。我们应该向这些同学学习。
5、在第五题中,关于网络购物的问题那么让我们对大学生现今的消费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我们发现,几乎大局部的学生都进行过网络购物的活动,虽然在具体数额上差距还非常大,但这确实清晰的预示了网络购物在未来无法阻挡的开展趋势。
6、在第六至九题关于大学生消费习惯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具有以存钱、记账为代表的良好的消费习惯的学生数量占的比例未到达三分之一的比例,而有下一阶段消费方案的人数也缺乏二分之一,而对于自己的消费大多数同学那么表示没什么感觉,只有小局部人总结为比拟节俭。我们不难总结出目前学生们的科学消费意识还很淡泊,对于自己消费的管理还是存在很大的疏漏。
四、问题的总结与解决方法。
综合以上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虽然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但有着自己已具备规律的消费结构、习惯以及开展方向,只要我们能够冷静分析,必然能够更加理性的控制自己的消费。
问题总结:
〔一〕理性消费仍是主流。
6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能到达1000元以上,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日用品及日常社交活动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追求性价比高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由于同龄人、城市时尚气息以及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比拟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商品的价格一定得配得上它的质量。
〔二〕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两极分化。
据调查,在大学校园中,月消费相对高的同学的月消费可比月消费相对低的的同学的月消费高出3—5倍,其原因是,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应越多,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电脑、手机、社交娱乐等方面的消费上。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拟清楚,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其一定的必然性,我们也应该在大学生的教育中逐步改善这一问题。
〔三〕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调查过程中显示,一些同学为了拥有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来满足这一不切实际的愿望;有些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为了一套名牌化装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虚荣心,同时为了所谓的面子,大学校园里的攀比心理也是异常的严重,别人没有的,自己得有;别人有的,自己的得是最好的。
解决方法: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气。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二〕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
结尾: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根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根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攀比心理、不合理消费、不理性消费,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当代大学生一定会形成一种更合理,更现实的消费观。
1、消费的理性化需求。
享受与潮流已变成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与消费习惯,需要调整以及改善。所以我提出了消费的理性化需求。题目虽然说起来很大,但做起来却需要我们从细处着手。比方对自己每天的消费情况进行记录,以方便自己查找超支消费的原因。也要同时做好对未来消费的方案与打算,做到心中有数,不能由着兴趣不加节制的扩大自己的消费,从而导致自己的消费脱离了自己的生活档次。这两点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保证自己在个人的生活水平下有个尽量好的享受水平。
2、拒绝奢侈品的消费。
目前有的家庭收入很高,对学生的经济供应也较多,构成这局部大学生消费的一种比拟奢侈的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娱乐以及电子产品等方面的消费上。这点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可见,大学生的消费结构需要调整,当然这种情况的发生也是与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的必然性有一定联系。作为一个学生我们应该为自己、为家庭负责,减少那些只为虚荣心而存在的不良消费。
3、调整消费结构。
中国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的70年代至经济高速开展的前几年,有一个方面是一直在传承的,即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组成局部以饮食费用和购置学习资料、用品为主体。而在最近几年消费结构的失衡,不仅反映了学习风气的恶化,也反映了人心的急躁与社会对于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影响。我们必须加以调整来使之适应我们的消费水平。
4、杜绝攀比心理,不过分追求时尚。
现实中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相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减少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又例如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装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都可以反映出学生们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从而导致恶性循环的生成,所以我们必须杜绝自己的攀比心理。而对于不过分追求时尚,我们大学生本来就应该以学习为主,这些次要的东西本就不应该成为每天最让我们操心的事。而在这方面的改良必然有助于大学生好的消费习惯的养成。
5、经济的独立意识与储蓄观念。
大学生作为接受先进知识,随时走上社会的专业人才,很有必要在大学期间就尝试经济上的独立,培养一定的投资理念,并开展属于自己的科学的储蓄观念。这对于将来管理自己的生活都是十分有意义的做法。不仅能够降低家庭的负担,让父母减少对于自己的担忧,更能锻炼自己的投资意识与自我控制的能力。
随着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生活方式和消费文化观念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新时期对大学生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确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一、前言。
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心理直接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日后的工作成才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对周遭同学朋友的消费观有一定的认知。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及消费状况,我们学习研究会就桂林八大高校全日制在校生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消费进行归宗和分析。
二、研究方法。
1、调查问卷法:本次问卷共发放1000份,有效问卷1000份,占所有问卷的100%。发放时,我们协会全体成员共分成八个小组,分别到桂林八大高校进行随机发放。
2、文献资料法:本次撰写调查报告参考了一些有关消费方面的文献,以达到有力的论证。
三、研究结果分析。
1.性别分析。
分析:在本次调查中,为了得到一个更加准确与全面的调查结果,我们有计划的将调查人员尽量控制在男女人数相差不大的水平下。这样更能全面反映大学生消费的大致情况。
2.你所在的年级。
分析:由上图可以看出接受填写调查问卷的主要是大一、大二的学生,说明大一、大二的学生对金钱消费还是比较关注的。而大三、大四的同学可能因为忙于找工作或实习的原因,导致此次调查的人员范围在大一大二之间较多。
3.你平时每个月的花费大约为多少元?
分析:由上图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月消费是在1000元以上的,其次是800—1000元。这说明大学生的月消费水平处于中等水平,比预想中的要高。
4.你平均每月购衣物的大概花费为?
分析:由上图可以看出大学生月消费中有一部分是用于购买衣物的。说明大学生也比较注重日常的打扮及物质上的追求。
5.你每学期学习方面的花费(包括文具、书籍、复印、培训等)大概是多少?
分析:由上图可知,学习方面的花费随着费用的增高呈下降趋势,说明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花费不高,没有很注重学习方面的需求,还没有把消费重心主要放在学习上。
6.你每个月的通信费需要多少?
分析: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月消费中,通信费用也占了不少。手机成了大学生必不可少的通信设备,大部分的大学生也有了属于自己的电脑。在跟人沟通交流、学习中话费、网费也随之增高。
7.你是否有定期出去聚餐或请朋友吃饭的习惯?
分析:由上图可知,人际交往消费成为一个重要的消费途径。人际消费主要包括人情消费和恋爱消费。人情消费占较大比重。大学生们长时间生活在一起,尤其是同宿舍、同桌者之间有着较为深厚的感情,所以过生日、得了奖学金、考试得了第一名、恋爱、甚至申请到了助学金都要请客。另外,恋爱也花钱请人吃饭,增加了许多家庭的经济负担。
8.当你进行某项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什么?
分析:由上图可知,大部分大学生并不是属于盲目消费。在消费的同时,考虑了多种因素,有计划的进行消费。这是值得高兴的。但也有一小部分是属于冲动消费型的,一旦看到自己喜欢的物品,就不管其他了。还有一大部分是属于追潮流型消费。
9.当你想购买某样东西时,却发现钱不够,那么你会?
分析:由上图可知,大部分的大学生在没钱时第一想到的还是父母,说明他们习惯性地向父母索取生活费了。另一部分却不顾后果,借钱也要买下自己喜欢的东西,这类就属于冲动型消费的典型代表。
10.你花费的资金主要来源于?
分析:由上图可知,大部分大学生的月生活费还是来源于父母,没有主动挣钱来减轻父母负担的想法。而有一部分还是自立的,利用课余时间去做兼职来赚取生活费以此来减轻父母的负担,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积累了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
11.你心目中合理的消费状态和结构是?
分析:由上图可知,很大一部分大学生还是属于理性消费型的,可能大部分是来自农村的原因。另外,在理财方面,他们也有一定的计划,这很符合社会的要求。
12.你是否有打工的经历,如果有或者有此打算的目的是什么?
12。
分析:由上图可知,很大一部分大学生还是属于理性消费型的,可能大部分是来自农村的原因。另外,在理财方面,他们也有一定的计划,这很符合社会的要求。
12.你是否有打工的经历,如果有或者有此打算的目的是什么?
a,100。
b,300。
c,50。
d,400。
e,150。
分析:由于大部分大学生来自农村的原因,所以有一部分会积极寻找一些正确的渠道去找工作。他们有的是为了赚取生活费,有的是为了锻炼自己,有的是获取社会实践经验。但也有极少一部分盲目跟从潮流,没有自己的一些想法。
13.你对现在的消费状况是否满意?
分析:受家庭经济负担的影响,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对目前的消费状况持不满意状态。说明我国的经济消费水平还很低,大学生的消费状况不容乐观。
14、对于下列社会一般的消费倾向,你比较赞同哪种?
分析:受消费水平制约,大学生的消费倾向趋于经济实惠型的,很多大学生没有盲目追求潮流。但又由于社会的飞快发展,与大学生的知识面的扩大,他们也追求高标准的物品,以此来满足自己的精神追求。
15.你今后会加强在哪个方面的消费?
分析:大学生更多的注重精神与物质方面的追求了,他们的消费观念在不断地提高,消费结构在不断的完善。当代大学生在消费方面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我们了解到,当前大学生们总的消费理念呈现的特点有。
1、个性与模仿同在。
多元化发展源于个性化的彰显现在的青年已开始追求时尚化和风格化,而大学生恰好正处于追求个性发展,自我意识增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年龄阶段面对五彩缤纷的消费市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趋于理性化转变,在消费行为中开始表现出较为成熟的价值取向大学生在购买像电脑这样昂贵的商品时,往往表现出购前的冷静,大部分大学生是在购买前查阅有关资料,比如价格、性能、品牌后再决定是否购买其中有不少大学生会找同学或相关人员咨询有关问题还有一些大学生是在与家人商量后再购买的今天的大学生消费有着强烈的模仿性特征,有着很深的"白领情结"名牌服装着身,手提电脑不离,信息把握在手,创造未来人生这已成为众多大学生所羡慕、仿效的社会形象今天,发达快捷的消费信息、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使大学生对时尚的领略和把握更为及时准确尽管他们还不一定拥有,但却能对许多时尚品牌如数家珍与此同时,他们更有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对消费的选择他们注重讲求生活的品味和质量,宁缺勿滥,宁高勿低他们追求的是一种既有物质享受,又讲求精神生活的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2、多样与实用并存。
大众文化消费市场是影响大学生消费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多样化消费的特点根源于大学生多元化价值目标的存在。〔3〕这种多元化的价值目标,一方面使大学生的思想活跃有益于大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多重比较,理性消费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大学生受不良倾向的影响,出现一些消极的消费类型来。在消费状况分析中,不论是大学生基本生活消费中的衣食费用,还是其学习消费中的学费、书杂费、电脑等。不论是大学生的休闲及娱乐消费,还是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消费,都越来越趋向于带有浓厚的实用色彩。这从调查统计的休闲娱乐方式和花费上可以明确的表现出来。
3、消费差异日趋明显。
一是来自农村的学生的消费构成相对简单、总体消费水平也较低。二是来自城市的学生的总体消费水平要相对高于农村的学生。同时,消费构成也相对多样化。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经济发达与否,不仅影响着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影响着当前大学生们的消费构成和消费理念。
4、消费结构成分复杂,但以生活消费和学习消费为主。
大学生的消费分固定消费和随机消费〔1〕。固定消费包括学费、书杂费、住宿费、保险费等。随机消费包括生活消费(衣、食、行等)、学习消费(购买课外书籍和学习工具、上网学习、考证、培训等)、休闲娱乐消费(上网娱乐、健身、歌舞厅、娱乐室、旅游等)、人际交往消费(交友、应酬、恋爱等)。在消费总额中,生活消费和学习消费占70%左右。
5、消费紧跟时代潮流,追求新潮时尚。
大学生的时代意识非常强,在随机消费中追求新潮时尚。手机、电脑、mp3、mp4等电子产品成为消费热点,经济条件好的学生都有电脑,其中笔记本电脑不在少数。手机几乎人手一部,如被调查的学生有手机的占100%。高档服饰、名贵化妆品是经济条件好的学生的首选,不断变换新潮发型在经济条件好的学生中比较普遍。也不乏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前卫的服饰为当代大学生所热衷,不少经济条件差的学生通过削减其它方面的开支来满足。付费上网学习和娱乐的现象比较普遍,上网娱乐呈现泛滥成灾的趋势。
6、人际交往消费成为一个重要的消费途径。
人际消费主要包括人情消费和恋爱消费。人情消费占较大比重。大学生们长时间生活在一起,尤其是同宿舍、同桌者之间有着较为深厚的感情,所以过生日、得了奖学金、考试得了第一名、恋爱、甚至申请到了助学金都要请客。亲朋好友来了自然也要招待。当代大学生谈恋爱现象比较普遍,恋爱消费越来越成为人际交往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恋爱期间恋人之间的浪漫消费,如送礼物、给对方过生日、看电影、听演唱会、跳舞、吃饭、喝茶、情侣旅游等。
7、消费水平呈逐年上涨趋势。与20xx年相比,大学生的消费额平均上涨了15%左右。这既有物价上涨的客观原因,也有大学生追新赶潮的主观原因。预计今后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还会逐年上涨。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
〔2〕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
四、影响消费的因素。
1、主观方面——大学生自身原因。
当代大学生保守思想少,时代意识强,易接受新事物,主张个性张扬,这是在消费上产生追求时尚心理和求奇心理的主要原因。大学生的情绪已相对稳定,但自我调控能力仍易冲动,自尊心、虚荣心较强,这是产生趋同心理、攀比心理的主要原因。大学生思维日趋成熟,逻辑思维占主导,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加上生活阅历浅。社会经验尤其是消费经验不足,这是产生趋同心理、物高价美心理的主要原因。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本形成但不够成熟和稳定,易受外界环境尤其是非主流社会文化的影响而发生动摇和变化,这是产生享乐心理、炫耀心理、模仿心理和发泄心理的主要原因。在这些心理的支配下,一些大学生就出现不良消费行为。
2、客观方面——家庭、教育、社会的原因。
(1)家长的纵容、过度关照和家庭不良消费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里是“皇帝”,是父母的一切。孩子的需求几乎都能满足,尤其是在经济条件好的家庭里,这种状况一直延伸到孩子上大学。孩子上大学后很多父母担心孩子不能照顾好自己。总是尽其所能让其吃好、穿好、用好。一些虚荣心强的父母担心子女吃穿用不如人而被看不起或受欺凌,哪怕自己的经济条件再艰难也要绷这个面子。如此一来,对那些没有经历过艰难困苦磨砺、不知道生活艰辛的大学生,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消费无顾忌、花钱不心痛的不良消费心理和行为。另外,家庭中不良消费如过度吝啬和过度奢侈也会对子女产生深刻影响。
(2)学校、家庭忽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消费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虽然素质教育早已形成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在实施时仍存在较大误区,当前基础教育中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高等教育中以就业为首要的生计教育仍是重心,较少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更不要说与之紧密相连的消费教育了。学校教学计划中均没有消费教育课程,也几乎没有组织与消费教育有关的相关活动。这种现象由基础教育一直延伸到高等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对子女进行科学的消费教育的家长不多,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对子女进行消费教育几乎为零。
(3)社会不良生活风气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产品日愈丰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社会上出现了超前消费、奢侈消费、攀比消费等现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低靡生活方式也随之而入。所有这些都会对生产生强烈的影响。
五.建议。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地对待世界、对待人生,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对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青年人来说至关重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对指导大学生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念也至关重要。
2、树立科学的消费观。科学的消费观,不但表现为敢花钱,而且表现为会花钱,是一个有理智的敢花钱与会花钱的统一。在消费实践中,敢花钱其实并不难,难的是敢花钱又会花钱,而后者恰恰是生活阅历不深的青年学生之所缺。他们往往不缺少消费的冲动却缺少消费的理性,缺少消费中的算计,因而常易发生不自量力、盲目追潮、大手大脚、无端浪费等不会花钱的现象。显示出理财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不足。因此应注重大学生理财基本技能的培养,使其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消费观。
3、形成良好的消费方式。应该引导大学生确立健康文明的消费生活方式,首先引导大学生要根据客观实际,充分发挥好每一分钱的最大效益,做到精打细算,量入为出,通盘考虑,合理计划。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经济实际,分解消费欲望。一方面将消费期望分解为短期、近期和长期三种目标。另一方面将消费额度细分化,生活上用多少,学习上用多少,文化娱乐上用多少。大概确定一个限度,以保证学习和生活的实际需要为前提。其次协调好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之间的关系。大学生正处在吸取科学文化知识的时期,他们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精神文化消费占有较大比重,如购买课外书籍等。同时要保证生活需要,以及扩大知识面的开支。当自己尚有经济余力时,再考虑其他的物质消费和文化娱乐开支。因此,大学生应实事求是地根据生活、学习和文化娱乐的实际情况明确消费标准,量力而行,进行适度消费,不额外增加家庭负担,养成良好的消费方式。
4、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那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个人盲目的冲动不是独立,是任性的表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脑中有独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常消费中为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时刻关注子女的消费心理和在校的消费情况,及时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加强与学校的联系,配合学校做好相关教育工作。
(1)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课中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进行科学消费观教育。
(2)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消费心理教育。
(3)结合心理咨询开展消费心理咨询,有条件的可单独开展消费咨询。
(4)举办消费知识和消费心理知识讲座。
(5)加强与学生家庭、学生和社会有关组织的联系,建立由学校、学生家长、学生和社会有关人员组成的业余消费教育机构,采取座谈会、网络会等形式定期开展工作。
(6)完善助、奖学工作制度,严把助学贷款关和助、奖学金发放关,尽可能保证切合学生实际,并对获得者进行必要的追踪和监督。(7)加大勤工助学工作力度,加强与有关单位和部门的联系,大力拓展大学生勤工助学岗位,确保贫困生通过自食其力克服或减轻经济负担,防止出现过度节俭性消费。
7、社会教育部门和有关人员应通过给大学生作消费知识讲座、举办消费知识专栏等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工作,社会有关部门如物价局、消协等应加强对消费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建设一个良好的社会消费环境,加强公民人生观、价值观和消费道德心理、消费道德教育。形成健康的消费社会风气。
8、促进理智消费,构建和谐社会,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他们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健康的消费风气应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建议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塑造节约型的校园理念。利用校园环境影响大学生理性健康的消费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向社会输出具有健康理性消费习惯的社会成员。
六、调查图片展。
我们用图片记录了我们调查的全过程,作为我们本次调研有力的佐证。在调查的过程中,虽然不乏疲惫,但我们却是带着很高的兴致去完成此次调研的。因为我们知道,付出就有收获。在累中成长,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学会从苦中寻找快乐。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增进了成员彼此间的感情,了解了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情况。
七、调查总结。
干、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期待能从中得到锻炼,学到学校力学不到的知识与能力,积极响应学校与社会的号召。我们研究的实践课题是当代大学生消费观调研,这本身就给我们很多便利,我们利用这一优势很快的就把问卷调查这一部分工作完成了。虽然占用了我们一定的学习时间,我们也吃了不少苦,但更多的是收获。
我们此行主要是在桂林市八大高校进行,就会遇到各种形式的人,这就会锻炼我们的交际能力,但无论是谁,最重要是礼貌,以我们的真诚与笑容去和他们交流。同时,让我们明白了要想获取更多相关的信息,自己要有清晰地目标与要求,别人才能理解力、帮助你。而作为本次活动的负责人,则需要与成员多沟通交流,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组员之间相互交流彼此的看法,我们要的是一个开放自由的合作氛围。这项活动也给了我更多的责任与挑战,同时我也从中获得更多的能力与认识。让我明白团队凝聚力的重要性,所以必须让团队更团结。从课题的选定到我们的成果。一步一步,认真实行。我明白了要带另一个团队去做一件事,首先要成竹在胸,有比较完整的想法,并且要有自信,这样组员们才有可能信服你,与你一起完成任务。这次社会实践,前所未有的尝试,换来非比寻常的体验,实在不虚此行。在发调查表的时候,虽然不算是很顺利,有些人不愿意合作,但是我们没有气馁,继续调查,最终完成了我们的调查问卷任务。这次实践活动不仅使我们了解了综合实践不易,更在此深刻明白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必要性。这是一种不可多得的锻炼,对体力与心理承受能力的锻炼,在学校里书本上无法得到的锻炼。平时看来轻而易举的事,未必一开始就可以做得得心应手,但只要经过努力,一定可以迎来胜利的曙光。耕耘,总会有收获。
这次实践我们以“善用知识,增加社会经验,提高实践能力,丰富大学生活”为宗旨,利用课余时间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社会实践中检验自我。这次的社会实践收获不少。我认为以下四点是在实践中必不可缺少的。
(一)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让我认识的人。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工作的机会不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与同事的沟通也同等重要。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
(二)在社会中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在多次的接触顾客中,我明白了自信的重要性。你没有社会工作经验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的能力不比别人差。社会工作经验也是积累出来的,没有第一次又何来第二、第三次呢?有自信使你更有活力更有精神。
(三)在社会中要克服自己胆怯的心态。
开始放假的时候,知道要打假期工时,自己就害怕了。自己觉得困难挺多的,自己的社会经验缺乏,学历不足等种种原因使自己觉得很渺小,自己的懦弱就这样表露出来。几次的尝试就是为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的,小时候天不怕地不怕,尝试过吃了亏就害怕,当你克服心理的障碍,那一切都变得容易解决了。战胜自我,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
(四)工作中不断地丰富知识。
知识犹如人体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通过社会实践,让我懂得,在大学里,我们要有意识的去培养自己的几种能力:学习力,思考力,行动力,执行力,表达力,管控力,这六种能力将会对我们未来的工作起到很大的作用,也会对我们未来事业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培养我们了解,学习新行业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我们更要培养我们用理论创造实际价值的实践能力。这几种能力的培养,都是帮助我们将来处理事情的“思维方式”的形成。工作就会带来压力,在工作实践中我们要试着找到适合自己的“合理减压”的方法。另外,还要学会微笑,学会点头,学会鼓掌。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大学是一个教育我、培养我、磨练我的圣地,我为我能在此生活而倍感荣幸。社会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基地,能将学校学的知识联系于社会。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亲身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强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能源危机、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困扰着人类的发展。在此背景下,以环保为主旨的绿色产品应运而生。为了解广大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接受程度、挖掘绿色消费品的市场潜力,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近日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南京、重庆、青岛、长沙、南宁等城市开展了一项有关绿色消费观念及消费行为的专题调查,共收到有效样本1863个。调查结果表明,绿色消费品以其健康、节能、无污染等特点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青睐,日益走进百姓生活。
调查显示,86.7%的人认为治理环境污染问题事关重大且迫在眉睫;71.3%的人认为发展环保产业、开发绿色产品对改善环境状况大有裨益.人们普遍认为绿色产品应具有健康、节能、无污染的特点,对以上特点的认同比例分别超过了70%。
调查还显示,53.8%的人表示乐意消费绿色产品;37.9%的人表示已经购买过诸如绿色食品、绿色服装、绿色建材、绿色家电等等在内的绿色产品。同时,18.5%的人认为国内绿色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还比较低,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距;15.2%的人认为目前绿色产品的品种还不够丰富,尚不能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和人民生活消费的需求。由此看来,要解决环境危机、推广绿色产品首先应提高我国环境科技的整体水平,促进高新技术含量高的科技成果实用化、商品化和产业化。
调查表明,38.7%的人表示愿意消费绿色食品(见附图),这一比例大大低于西方发达国家。根据有关资料,有67%的荷兰人、77%的美国人和80%的德国人愿意消费绿色食品,购买过绿色食品的人则几乎达到100%。值得注意的是,17.3%的人反映绿色食品的假冒伪劣问题比较严重。假冒伪劣产品横行势必会影响人们的消费热情。
绿色服装因其具有吸湿性好、透气性强、贴身穿着舒适、柔软等优点而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厚爱。调查中,四成左右的人表示愿意消费绿色服装,说明其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绿色建材指的是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体废弃物生产的无毒、无污染、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调查显示,近三成的人非常欢迎绿色建材,其无毒无害的特点吸引着相当一部分消费者。
当前,家电产品掀起了绿色革命的高潮。绿色冰箱除采用无氟制冷外,还采用杀菌保鲜、抗菌保质、健康卫生的abs材料,从而在确保食品新鲜的同时有效抑制箱内有害气体、净化空气、高效节能;绿色洗衣机则将清洁衣物与消毒灭菌结合在一起,操作简便、安全卫生。与此同时,环保型的微波炉、热水器、手机、水处理机、电脑等产品也纷纷占领市场。调查显示,虽然传统的消费观念和经济条件等因素起了一定的制约作用,但是仍有23.1%的消费者对绿色家电表示关注,并愿意在购买家电时首先考虑购买绿色产品。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生活质量在不断地提高,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与此同时,消费领域中也出现了崇洋消费、炫富消费、奢侈消费、攀比消费等不理性的消费方式。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中的特殊群体,他们既是当前消费主体之一,有着独立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也是未来中国消费的主力和消费潮流的引导者。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消费观念与消费模式,对未来我国经济的发展,消费文化的构建都会产生及其重要的影响。为真实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水平、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使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关注“新消费运动”,培养大学生形成科学、理性、文明、责任的新消费理念,促使他们成为“新消费运动”的践行者、推动者。为此,我在暑假期间针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做了一次问卷调查,深刻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以及消费理念。
本次调查共发放了一百份网上问卷。
此次调查,男性大学生占25%,女性大学生占75%,一个月生活费在以1000-20xx元居多,占65%,20xx元以上占25%,1000元以下的占10%。
大学生的消费构成已经跟社会发展的潮流相一致,与社会接轨。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等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已经变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的意识到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的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方面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现在网络购物发展迅速,几乎每一位大学生每个月在网络购物的平台上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现在的大学与社会已经没有了围墙,市场经济到处充满了诱惑,学生们的消费观念受到极其重大的影响。调查发现,无论是从经济来源、消费结构,还是理念和水平来看,大学生消费都呈现出超前、实用、多样化等特点,大学校园内也正在形成不同层次性的消费群体,各自拥有不同的消费观念,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结构、客观环境等对学生们的消费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价格、质量、品牌是影响大学生消费的三大主要因素。
在调查过程中我发现,尽管现在有许多人追求名牌以及气派,但大多数同学的消费还是较为实际、理性的。当问及”购买商品最注重的因素”时,有75%的大学生选择了“质量”,有18%的选择了“价格”,有7%的选择了“品牌”。由此可见,价格、质量、品牌是影响大学生消费的三大主要因素。大学生的消费来源基本上都是父母,绝大多数都是刚解决温饱问题,没有太多额外的费用开销。所以其在购买东西时必定先考虑到商品的性价比,然后才会做出合理的选择。但消费趋势是在慢慢变化的,许多同学的消费已经在向“小康”过度,越来越多学生加入高消费行列,购买一些奢侈品,同时在其他方面的消费已在慢慢增加。
2.大部分大学生过于依赖父母。
在调查过程中我发现,80%的.大学生生活费来自于父母给予,他们没有独立意识,过度依赖父母。只有极少数学生做过兼职来获得额外的生活费,还有的一部分同学则是获得学校的奖学金。大学生过度依赖父母,则会产生一种依赖心理,这并不利于他们成长。现在的大学生可以通过兼职来增加生活阅历,同时也可以补贴父母,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培养自己的独立意识。在另一方面,有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的资金并没有一个整体的规划,他们没有记账,导致他们每个月都会超支。由此可见,大学生的计划消费应该增强。
3.过度浪费,节约意识淡薄。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节约意识淡薄,突出的表现在两个方面:社会交际、食物浪费。社会交际(包括谈恋爱)已被大学生称为是大学里必修的一门课程。在调查过程中,我发现现在大学生送礼物绝大部分都是二百元以上。现在大学校园中流行“人际投资”,无论是过生日、考试得高分、入选学生干部、比赛获奖都得请客,否则便被视为不够交情,无论是朋友来了或是同学聚会都免不了请客吃饭,赠送礼物之风在大学校园蔚然成风。
对此,我想提出几点建议。
1.增强自身的独立意识,增强和加强理财能力。我们应该懂得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那么学会理财就是我们走向独立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个人盲目的冲动不是独立而是任性。
2.克服攀比心理,与周围人攀比,那只是不成熟的表现。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人生准则,给自己一个理性的定位。同时,我们也不可缺少良性的竞争,这是激励我们进步发展自己的动力。3.形成良好的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塑造节约型的校园理念,利用校园环境影响大学生理性消费的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风。
摘要:通过对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大学生消费观调查问卷资料的统计分析,并针对问题和产生原因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以促使民办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向健康、和谐、有序的方向发展。
在当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状态下,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观也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这是一个矛盾的群体。大学生年龄较轻,有着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不同的消费行为;民办高校大学生一方面消费需求较高,另一方面未独立的经济又制约着他们的消费。为了解当前民办高校大学生在消费观、消费与闲暇方式、理财等方面的现状,我们以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为例,成立课题组对民办高校大学生消费观进行了调查。
1、理性消费是主导。
2、两极分化明显,消费方式呈多样化。
3、理财意识淡薄。
4、金钱、消费观健康合理。
5、经济独立意识较弱。
针对以上的调查分析及我院学生的消费情况,对我院大学生的消费观提出以下几条建议,仅供各民办高校在树立正确大学生消费观方面的参考。
亚里士多德曾指出:一个人如果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就会成为浪费的。因此,各民办高校要加强在大学生中进行俭而有度,合理消费的教育,引导大学生在消费时要独立判断,不要盲目攀比高消费,特别是要注意减少随意性消费,真正做到理性消费。教育大学生明确自己的首要任务是学习,明确学习消费是主导,生活消费是保障,娱乐消费是补充。反对享乐主义的消费方式,培养和树立理性消费的观念。加强消费观教育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引导学生理性消费,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2、树立量力消费的观念。
学生个人消费作为一种经济行为,首先它是受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基础制约的,所以古人告诫我们消费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民办高校大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依靠父母和家庭维持消费,虽然个别学生家庭条件较好,但也应该树立量力消费的观念。要体谅父母挣钱的艰辛,珍惜父母提供的每一分支持和帮助,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作风,反对超前消费和高消费,慎行借钱消费。因此,要求民办高校大学生,树立量力消费的观念。
3、加强理财常识的传授。
民办高校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的进行消费,没有理财的计划。针对这种情况,民办高校应当组织专门的主题班会、开设相应的消费教育课程或消费知识讲座,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成立相应的协会,开展消费问题调查、消费有奖问答或知识竞赛等。理财常识应包括经济金融常识及个人理财技能方式等,在开设的相关课程里面,进行专门的讲解,鼓励大学生考理财规划师证,并鼓励大学生制订个人理财计划。民办高校要教育学生按照理财计划,定期盘点自己的消费,以求做到使自己消费全程基本平衡。
因此,民办高校在教育方面应适当注意学生在个人消费观念上是否存在误区,并且给与及时的帮助和引导,以促使民办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向健康、和谐、有序的方向发展。
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一种个体行为,但从更深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爱好都是精神文化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说,不良消费对校园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不仅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也影响了家长和学生的感情。也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校园人际关系,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对学生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们的终身消费行为,与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因此,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消费问题值得关注,刻不容缓!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分析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了解他们的消费现状,挖掘潜在问题,提出相应的有效改善措施,以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1.参与者:笔者对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汕头大学、广东工业师范大学、广东商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的大学生进行了随机匿名问卷调查和访谈。共调查320人,平均年龄20、8岁,平均年级2、1岁。
2.方法:首先,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的内容是根据大学生消费的相关情况设计的,经过预试和反复修订形成的。问卷问题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145份,发出有效问卷138份。二是网络问卷调查,通过qq、电子邮件、留言板等方式让一些各大高校的学生在线回答。网上问卷填写人数为110人,问卷随机发放;三是以一对一谈话或座谈会的形式获取信息,进一步了解受访者的消费心理和价值取向。随机选择了65名愿意接受采访的人。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这三种形式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使我们的研究更加客观。
3.数据处理:所有原始数据由exel20xx分析统计。
1.每月总消费贫富差距很大。大学生总体月消费主要集中在35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范围内,少极化350元或1200元以上。但是记录在案的贫困生消费基本都不到350元。贫困生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很大。(见图1)。
2.饮食支出大。不管是不是贫困生,食品支出占总消费的绝大部分,符合健康消费构成。调查显示,大学生中有一种外出就餐、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支出虽然不大,但也是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说明大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已经逐渐消费。
3.通信网络成本太高。在被调查人群中,手机拥有率为92%,70%的贫困生也拥有手机。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每月手机费用集中在50-100元,贫困生手机费用一般可以控制在50元以下。还有14%的学生每月手机费用高达150元。
4、差旅费恋爱费用逐渐成长。随着旅游概念进入现代消费,大学生逐渐在这一领域消费。众所周知,大学生平均一年会去旅游两次,团体旅游或者和三两个朋友一起旅游。此外,调查中30%的大学生恋爱了,他们每月的恋爱费用高达200元和350元。这是当代大学生中的一种不合理消费。学生思维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流,对消费有很强的亲和力。娱乐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很大。(详见图2)。
5.先进的消费方式悄然盛行。大多数学生购物时喜欢现金,约三分之一的学生喜欢银行卡和信用卡。可以看出,一些先进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大大小小的校园卡和银行借记卡将成为大学生钱包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学生们逐渐地、悄悄地使用信用卡。
6.男女生消费差异。调查结果显示,在现代大学生中,男女恋爱支出基本持平,部分女生甚至超过男生。在建立和培养自己的人际关系方面,男生花费远多于女生,而在形象包装方面,女生会多赢一分多一分。在本次调查中,只有28.4%的女生选择规划自己的月生活费,而37.1%的男生选择规划自己的月生活费。(具体差异见图3)。
7.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调查发现,大学生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由家庭提供的。其中,勤工俭学的贫困生比普通学生多十个百分点。但是贫困生比普通学生对出去兼职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可见贫困生有更迫切的锻炼自己、尽快加入社会的意识。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学生月收入多在1000元至20xx元之间,贫困生月收入多在500元至1500元之间,其中25%为月收入500元以下的贫困户。(详见表格)。
8.大学生对自身消费状况的看法。不管是贫困生还是非贫困生,有三分之一的人说自己觉得刚刚好,10%的贫困生觉得自己消费状态低。其余大部分认为自己的消费状况偏高,学生普遍有不自觉花钱的经历,但大部分学生并没有真正思考过如何正视过度消费的问题并拿出对策。可见大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成熟的消费观念。
1.结论。
(1)大学生消费构成紧跟社会发展趋势,符合社会。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出去吃饭,请朋友吃饭,旅游,交流网络,使得大学生成为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意识到需要提前接触一些新的社会生活和消费方式,然后提前融入社会。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也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可以看出,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经济实力跟不上社会,但消费意识已经跟上了社会发展的步伐。
(2)理性消费仍然是消费的主流。绝大多数大学生的支出是在饮食上,而不是在游戏上。可见大学生还是很清楚自己的使命是学习知识,而不是沉迷于玩耍。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在消费时会更加谨慎,尽量谨慎选择,而不是要求昂贵的东西,或者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是质量。因此,理性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3)消费呈现多元化发展。大学生不仅衣食无忧,而且衣着打扮消费明显。作为充满圣贤的天之骄子,他们在学习之余不会忘记去逛学习商店和书店,各种证书补课收费成为大学生的消费热点。一些有空闲时间的学生也会有一些数码产品,如相机和mp3。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多元化。
(4)恋爱费用太高。大学生刚开始谈恋爱时,为了稳定关系,取悦恋人,都做了些什么恋爱费用挺高的,是大学生消费中不合理的部分。有很多大学生因为谈恋爱,每个月生活费都入不敷出。这种不合理的消费还会导致一种错误价值观的形成,使大学生容易认为爱情是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因此,应该停止在爱情上过度消费的现象。
(5)贫困生消费水平虽低,但消费构成合理。贫困生的消费能力有限,日常资金来源不仅仅是家庭提供,还有国家和社会救助以及勤工俭学。因为他们的钱很难来,所以他们会小心各种生活费。他们的主要开销在于饮食、柴米油盐、学习收费。此外,由于与社会接触的需求更强,他们可以掌握社会的某些消费趋势,是否可以在择优的基础上追随。
(6)合理理财和储蓄的观念还很薄弱。在调查中,大多数大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消费构成不是很合理,但很少有大学生会有规划自己消费构成的意识。他们中的大多数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盲目追随校园流行的消费潮流,但缺乏自我判断和自我决定。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每月生活费高于预期,只有少数学生能在银行账户中拥有自己的存款。
2.大学生消费结构的非理性因素分析。大学生心理素质不成熟,人生观价值观不成熟。很容易被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一些错误的价值观所迷惑。然而,笔者认为,大学生中的非理性消费现象不仅与大学生本身作为一个特殊消费群体的特点有关,还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密切相关。
(1)不良社会消费氛围的影响。首先,学生的高消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整个社会的消费结构不合理。目前社会非常重视高消费,误导了学生的比较。此外,透支消费在当今社会很流行。大学生是一个对社会潮流有敏锐触角的群体。此外,他们缺乏独立判断。如果引导不当,很容易进入消费误区。
(2)校园错误消费氛围的催化。学校也是消费习惯和方式快速传播的中介。大学一般都是同龄的,对大学生有吸引力。其群体规模和价值往往被大学生视为个人行为的重要参考系统。一旦攀比的趋势,对名牌的追求,邀请客人的趋势在学生中显现出苗头,大学生就会纷纷效仿。此外,普遍缺乏树立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教育。就算有类似的教育,一般也不够深入或者没有意义。
(3)父母不当消费观念的延伸。在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普遍缺乏正确消费观念的教育。传统的家庭教育首先侧重于儿童道德教育的培养,而现代家庭教育侧重于道德、智力和身体方面的培养。而家庭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一直是孩子消费的培养。另外,很多家长没有健康的消费观念。父母怕自己比别人差,所以宁愿攒钱,让孩子像其他孩子一样,穿得好,吃得好,玩得好,从而促成他们的消费习惯。
1.合理规划自己的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为了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站稳脚跟,学生需要更加理性地思考自己的消费现状,注重在大学生活中培养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强调合理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计划消费。注意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的影响。
2.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大学生没有独立的收入来源,所以在消费过程中一切从现实出发。要选择适合大学生的消费标准,而不是因为攀比而盲目追求名牌、高标准、高消费。为了克服这种心理,大学生应该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科学的价值观,逐步建立正确的生活规则,理性定位自己。
3.贫困生要正视自己的消费现状,培养良好的消费心态。贫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大学生群体,消费能力相对落后,但消费欲望并没有下降。所以贫困生更要注意正视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查中的一个贫困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清扫学校道路时,我会对每一个路过的人微笑,因为我知道自己亲手赚的钱是最光荣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心态。贫困生要积极面对自己的情况,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配消费。
4.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对于没有固定收入来源的大学生来说,精神消费不仅可以弥补物质生活的不足,还可以使大学生拥有更深的精神内涵和更丰富的精神生活。因此,大学生应通过各种教育文化活动,将娱乐与知识摄入相结合,培养气质,获取知识。此外,要重视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
5.大学校园应该形成更好的消费氛围。学校氛围的影响对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至关重要。但是,根据大学生的年龄和消费行为的特点,学校的消费伦理教育不应是简单的说教,而应是灵活多样的引导形式。因此,我们呼吁学校重视对大学生消费的引导和教育,同时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这可以在校规和校训中得到体现。这样的措施不仅可以使大学生重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而且可以从他们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入手,使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校风。
本次活动主要走访问卷调查的形式,到八大高校有关当代大学生金钱观等方面的知识,让广大当代大学生了解有关金钱等方面的知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人生观、价值观。降低当代大学生因为金钱问题的犯罪率,加快构建和谐校园的步伐。这次活动以座谈会的形式为切入点,是很有必要的。希望通过此次问卷调查,让大学生更加懂得如何正确对待金钱及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做一个正确的定位,让大学生活变得更加有意义。
项目实施计划。
第一阶段:初步调查:初步了解大学生消费情况;。
第二阶段:计划阶段:制定调查策划书,审定、修改确认;。
第三阶段:问卷阶段:设计调查问卷,初步测试。然后整理确认,并印制1000份;。
第四阶段:实施阶段:向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并及时回收,确保问卷的回收率;。
第五阶段:研究分析:通过数据输入处理,研究、分析数据;。
第六阶段:报告阶段:撰写调查报告。
(1)10月25日将我会成员分成四个小组分别到桂林八大高校进行问卷调查,各个小组做好图片采集。
(2)11月10日对全部问卷进行分析整理,并分工合作将此次调查做成实践报告。
(3)11月25日全体成员将此次调查活动的图片收集并整理成图片集,在我校青春广场向全体在校生进行成果展评。
我校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的消费观念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并且树立了正确的金钱观与人生观、价值观,校园出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消费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行为,消费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分为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两种。生产消费是指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对劳动工具、原材料、燃料等的消耗,从而生产出某种新产品。生活消费是指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以及人类自身的繁衍对生活资料的消耗。生活消费按消费需要的主体又分为个人消费和社会公共消费,我这里所说的消费就是指个人消费。
个人消费的内容包括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两个方面。衣、食、住、行、用等的消费属于物质消费。文化教育、休闲娱乐、艺术欣赏、度假旅游以及享受服务性的消费行为都属于精神文化消费。
消费观念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人们关于市场、货币、消费等经济生活现象的比较系统、稳定的见解和看法,是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组成部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人们的消费观也逐渐形成。消费观的形成,受到每一个人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经济环境以及民族传统文化、个人文化素质、宗教信仰等非经济因素的强烈影响。
活动计划 阶段主要任务 阶段目标
1研究确定课题确定课题
2拟写问卷问卷调查打印好
3社会调查走上社会,调查访问
4分组讨论问卷分析
5总结书写调查报告
我利用假期时间走访调查了一些人对于消费观的看法,结果和分析如下:
1、对某市居民的购物方式进行调查的结果,超市以其3倍的优势取代了商场成为了某市人购物的首选场所。
90年代初,超市以其自由的购物环境、方便的结帐方法和实惠的商品价格博得了老百姓的青睐,并迅速占领了市场,这是一项成功的尝试,不仅给顾客也给商家带来了“丰收”。
当然,商场作为传统的购物场所,还是以“老大哥”的身份占据着排行榜的第二位,但以1:3的差距输给超市,是否应该好好想想该怎样重新吸引客源呢?!
也有很多人选择电视购物和网上购物,但大多数是年轻人以及白领。这说明人们对这种新型购物方式了解还不是很普遍。希望未来它能为人们带来更方便、更快捷的生活。
2、对某市居民在购买商品时最注重因素的调查结果:质量是人们在购物是最注重的因素,这与我预想的相同。可见在做不到“价廉物美”的时候,人们宁可选择“物美”。
其次便是“个人喜好”,占到总数的1/4还要多,由此说明某市人对“个性化”的需求越来越高,购物已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经济和精神负担。“买自己所爱,爱自己所买”已成为新购物时尚。
再次人们的品牌意识渐渐树立,有1/5的被调查对象说他们对名牌商品的质量、信誉比较放心,所以宁可价格稍微贵一点,只要用得放心也就无所谓了。
另有5%的人选择了服务,这与以前看售货员脸色买东西的时代大不同;现在哪个营业员敢对顾客不客气,顾客一投诉,那个营业员轻则该月奖金报销,重则被“炒鱿鱼”。这不仅是为了提高信誉以增加客源,更是对顾客的一种尊重。
3、调查地点:山东建筑大学、互联网
4、调查方式:问卷调查、网络调查
二、关键字:大学生 消费 心理 观念
三、调查报
1.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
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据调查,我们可以清醒的看出大学生消费存在着以下特点和现状:
(1)在消费结构中发展资料占的比重呈扩大趋势。
他们更多的注重改善自身的学习条件。根据本次调查显示被调查的大一的同学中有1/2多数每学期在教育学习方面的投资在200元以内,而被调查的大三的同学中则约有半数的同学在这方面的投资在400元以上。这说明刚入学的大一的学生已经有了要完善自己的追求,但是在为自己设定目的和计划的同时,投资比较谨慎;而大三的学生经过了两年多的大学生活,多数为自己设计了确定的目标(考研、攻读各种资格认证、英语过级考试等等),这些教育投资对他们就业及实现自我价值是必须的。
(2)消费的水平参差不齐。
月消费达到800元以上的占7.8%,低于350元的占15.944.3%的学生月消费在350-500元之间,31.9%的学生月消费额控制在500元到800元之间。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层次分化比较分明,中间层次的比重占绝对多数。
(3)消费产品越来越多样。
娱乐、运动、手机、电脑以及新型的it产品都成了大学生消费
的热点。接近60%的大学生都拥有手机,而74.46%的学生都表示他们买了电脑,接近一半的同学表示如果条件允许,将会在旅游上进行消费。这些数据都表明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逐步向开放化、前卫化发展,但传统的理性消费观念仍是主流。绝大多数学生在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钱,追求物美价廉。因为87.5%的大多数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供给,虽然8.9%的学生自己兼职,但挣的钱不多,一般不能完全满足自己的消费需要。
2.当代大学生消费理念存在的问题
(1)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通过个别调查和访谈,我们得知: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换一
款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不惜牺牲其他必要开支;有些同学为了一件名牌衣服、名牌鞋帽,甚至向别人借钱以满足自己的心愿。
(2)人际交往支出过度。
这方面主要表现为通讯与恋爱开支大,在拥有手机的同学中
(3)缺乏经济独立的意识,并且理财观念淡薄。
在被调查的503位同学中,有将近400名同学表示自己主要
己是随意消费,没有关注过自己的支出状况,而有18.37%的同学说自己每个月的钱经常不够花,这也充分揭示了部分大学生淡薄的理财意识,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浪费。
3.当前大学生消费理念问题产生的原因
(1)大学生中间存在的个性展示与随波逐流的现象导致消费的不
合理性。
当代的许多大学生都充满个性,并且十分佩服张扬个性的
人,因此,自己也会想尽办法消费去置办新潮的装扮,来博得其他人的关注,另外由于部分大学生有着攀比的心理,所以也随波逐流,争相效仿,形成了一种不合理消费的恶性循环。这种现象首先是由于学生之间的攀比心理导致消费上面的争相效仿,而在满足了自身的审美需求之后,又要张扬个性,而另外消费以达到求异的目的。
(2)过分以自我的需要为中心而产生了消费自主心理,导致消费
的盲目性。
现在许多大学生都觉得自己可以凭自己的意愿或喜好进行
乏适当的消费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
(3)部分学生没有体验过生活的艰辛。
许多大学生如今都是独生子女,大都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
对于他们来说自己的花费一般都是向家里索取,而不是通过自己的劳动所得来的,因此,对于自己的生活费通常珍视的程度不够,随意花销甚至浪费,导致了消费的不合理性。
(4)缺乏针对大学生消费理念上必要的引导和教育
一般说来,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
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不能正确引导自己的子女。而在高校也缺乏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在不断的改进,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由于科研条件、人员配置等客观原因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主观认识等原因,对学生的教育首先从实践调查开始的教学科研风气仍然未能形成。
3.有关大学生消费的几点建议
(1) 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树立自己合理的消费观念,要理智地对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225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