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党团范文

记一次课堂范文(15篇)

记一次课堂范文(15篇)



优秀作文是在写作过程中充分发挥主题思维,运用丰富的词汇和独特的观点,以清晰的逻辑结构和生动的语言表达,达到思想深度和感染力的一种文体。优秀作文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表达作者的独特观点,展示作者的才华和思辨能力。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优秀作文充满了魅力,也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在阅读这些优秀作文范文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反思自己的写作,不断提高。

《第一次抱母亲》课堂导学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情感型课文。文章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影响是深广的,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因此,“张扬个性,让课堂喷涌真情”是教学追求的目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3、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自主提问探究文章大意。

教学准备:

vcd歌碟,演示文稿。

教学时间:两课时。

二、说教法、学法。

阅读要“披文入景,披文入情”才能产生优化的效果。我通过抓重点语段,反复品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如抓住母亲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这段描写,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语言文字呈现丰富的内心视像,将文本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学生的心灵世界之中,在此基础上多次朗读,揭开文本深藏的内涵。再如为了理解母亲的一句朴素话语,我通过画面、音乐的渲染,让学生对母爱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文章其实最感动的是最后一段,那是一颗对母亲感恩的心在震撼着我们。所以在处理最后一段时,我让学生深情地朗读,将自己和文本融为一体,用朗读,用思考,用言语抒发着感受。接下来拓展的小诗,又反哺了对文本的感悟,让学生走进新文本,加深理解和体验。

在学生的情感巨浪被充分掀起的基础上,通过语言实践——倾诉,让学生表白内心,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宣泄。

1、巧抓兴趣点,教师“循循善诱”

新课开始前,教师将课下收集到的有关诗句,播放音乐让学生朗读,感受母爱的伟大。接着,以阅读的方法入手,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并要求学生利用学到的方法,充分的用到本节课的学习中,这样设计学生学习兴趣高,容易接受,积极的投入学习当中。

2、巧抓互动点,教师“穿针引线”。

在教学中,我首先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自由且充分地阅读,积极主动地感知文本,交流感受,把握情感基调。

朗读的牵引。对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一篇难以理解的文章。很多地方能意会而不会言传。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反复地朗读体验,以读促思,才能获得更深刻的理解。所以,在本文的朗读方式上,,我们不仅采用了个别读、小组分角色读、全班齐读等方式,而且还多次采用了师生接读、合作朗读。这样的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朗读的激qing,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情境。

三、说教学程序。

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小助手带领朗读上节课学习到的诗句。

出示: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

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二、导入教学。

1、出示歌德的话1: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

教师读。

你懂得这句话的意思吗?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你要读书,就要很好地去思考,字面上包含的意思要琢磨清楚,还要读出文章中暗含着的意思。这就一定要用心去想,想,不仅是思考,而且要包括想象。这是上课前老师送给大家的读书要则,希望今天上课时大家能够照着这句话说的去做。

2、同学们,歌颂母亲一直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歌颂母亲的文章《第一次抱母亲》。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指导朗读,感悟深化。

2、出示课件1指导对话.

3、自由练读,分角色读.

4、过渡,母亲最重的时候80多斤,现在生病了,还那么重吗?(生齐答)母亲这么轻,作为儿子,“我”心里是什么感受?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二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有关句子。

四、评词析句。

1、出示课件2读出感觉,竟然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2、作者没有想到母亲这么轻,心里很难过,为什么难过?答案就在书中,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出示课件。

(1)指导学生说一说。(1,从腰和腿来说明担子重不重2、从汗流浃背来说明累不累3、从挑着粮来说明难不难。)。

齐读读出母亲身上担子的重、身体的累和生活的难。

(2)翻山越岭是什么意思?难道只是翻过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是母亲走过生活中的一次次坎坎坷坷,一个个难关)。

师说:现在你知道翻山越岭背后的意思了吗?

师说:遇到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为什么?(板书:母爱伟大)。

(4)母爱无处不在,母爱无处不有,出示课件配乐。

(5)多么伟大的母亲呀!多么感人的母爱呀!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请你有一句话来表达你的感受。(生说)。

过渡:母亲的一生用80多斤的身体承受着这么多的重担,而我却不知道此时作者是怎样的心情。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语句。(生答,师出示有关课件)。

(1)愧疚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感到后悔?(母亲躺在了病床上我才来关心,伤了母亲的心)。

(2)而面对我的愧疚,母亲却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母亲一生中为我们做过那么多的事,她却提都不让提,这是一种不图回报的爱,一种无私的母爱。板书。)。

(3)同学们,母亲付出那么多,护士夸她,她笑了笑说:“提那些事情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从母亲的表情,从母亲的话当中,你看出了什么?(分析:1、提那些事情干什么2、哪个)。

(4)所有母亲都是这样做的。母爱是最无私的,是最伟大的,有人说,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大的是胸怀。其实不然,比天空还大的是母亲的胸怀!这就是母亲,这就是伟大的母爱!就连护士也为之动情。

(5)出示6:接读:护士动情的说:大妈,你真了不起!指导大声的读三遍。

过渡语:同学们说的真好!老师听到你们的心声,也被感动了。

(6)面对此情此境,你想为自己的母亲做点啥?(生答,师评价)。

过渡语:多么懂事的孩子呀!作者面对病床上的母亲他最想干什么?他是怎样做的?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画出有关语句。

生汇报。师相机,出示课件。

(7)指名读图中文字,其他同学边听边观察图画。

师:看到母亲眼角流出的泪水吗?为什么流泪?(边说边板书:无数次)这是什么样的泪水?(生答)。

小结:母亲的泪水是欣慰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是又苦又甜的泪水。小时候母亲曾经无数次抱我们,作者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那么激动,如此比较,把最想说的话写一写。以“妈妈,我想对您说------”写一段话。出示“妈妈,我想对您说------”(学生展示)。

过渡语:太感人了。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体会母爱的伟大。

(8)配乐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五、总结课文。

1、今天我们读《第一次抱母亲》一文,用一只眼睛读课文,用另一只眼睛感受天下所有母亲无畏、博大、无私的胸怀。我们正像哥德说的那样,是用两只眼睛去读书的,我们的母亲是应该得到崇敬和爱戴,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深深记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作业超市。

一、以“妈妈我想对你说”写一篇小练笔。

二、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三、搜集有关母爱的资料,为“夸夸我的好妈妈”主题班会做准备。

《第一次抱母亲》课堂导学

一、学习目标:

1.借助语言文字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报答。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学习重难点:

1、通过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体会世间做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三、学习方案:

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品读课文中的精彩语句,走进作者和母亲的内心世界。

二.讲读第一二自然段。

1.轻读第一自然段,划出描写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语句。

作者把母亲估计的过重,差点仰面摔倒,但母亲的实际体重只有89斤。

(出示: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谁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2.这是一位多么瘦小的母亲啊!得知母亲的体重后,作者有什么感受?(板书“难过”)。

(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竟然”是什么意思?

谁再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作者心里很难过,仅仅是因为不知道母亲的体重吗?

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重点词句,同桌讨论讨论,让作者真正难过的原因是什么?

这无私博大的母爱深深的打动了我们,也感染了一旁的护士,她是怎么吩咐我的?(出示:把大妈放上去吧,轻一点。)   (读护士的话)。

2.母亲把我们从小抱到大,抱了我们多少次?(板书“无数次抱我们”)可我们却没有好好抱过母亲。于是作者提出了请求,想抱母亲入睡,可母亲却说:“……”

(出示:快把我放下,别让人笑话。)。

轻声读这句话,你能体会母亲此时的心情吗?

母亲有点高兴,却又怕被别人笑话。长久以来,我们总认为母亲抱孩子是天经地义的,而孩子难得抱一次母亲,却怕被别人笑话,因为我们抱得太少了,天下的子女抱母亲抱的太少了!

三.讲读第五自然段。

此时母亲流泪了,再次默读这段话,你觉得母亲流下的是怎样的泪水?

一幅多么感人的画面啊!谁来把这段话饱含感情的读一读?(出示第五段,指名读——齐读)。

2.其实,抱过我们的又何止我们的母亲,还有我们的父亲,即使我们长大了,他们的爱也永远陪伴着我们。

四.拓展训练。

1.老师此时还想说这样一段话:

最爱是你(献给我的母亲)。

2.………面对文中的母亲,想想我们自己的母亲,是不是也有很多话要说呢?我们的母亲同世上千千万万的母亲一样,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让我们用我们手上的笔来写写我们的母亲吧!

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自己诵读)。

从你们动情的朗读中我倾听到爱的流淌,从真挚的言语中我触摸到……想说的太多太多,千言万语都汇成唐代诗人孟郊曾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那么我们就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我们的妈妈!

3.古往今来多少文人贤士都用优美朴实的语言歌颂母爱,赞美母亲,课后大家可以找几篇相关的文章来读一读。

《背影》。

一次有趣的课堂实验作文

“哇,你好厉害呀,快教教我吧!”咦?这是在干什么呢?原来今天彭老师带着我们做了一个实验――水上漂针。

上课了,彭老师大声骂道:“你们再讲话,信不信我把一盆脏水泼在你们身上,让你们成为落汤鸡!”那几个男生都齐声说道:“怎么可能。”只见彭老师出去抬来一大盆水,手里还拿着一小盒针和一卷纸,我们都被吓得像是被老虎吃掉的小兔子。

彭老师变脸可真快,刚才还怒气冲冲,现在又眉开眼笑地对我们说:“快过来,我给你们变个魔术。”大家都疑惑地跑过去看。彭老师给每个人发了一颗针,对水说:“菠萝菠萝蜜,魔法快显灵!”彭老师让我们把针放上去,看谁的针可以浮在水面上。男生们一个个把针放进去,可都没能漂起来。有的针像顽皮的孩子,一下就游到了水底;有的针像一个醉汉,摇摇晃晃的;有的像一位跳舞的女孩,跳着跳着就落了下去。突然,一只手伸出来把针轻轻一放,针竟然浮在水面上了,所有人叫了一声:“哇,谁那么厉害呀?”大家都羡慕不已。我也轻轻一放,竟然也漂了起来,我高兴得手舞足蹈。

彭老师看到,还是有一些同学没能让针浮起来,就说:“我再告诉你们两个方法,一定能让针漂起来!首先把针用纸擦干,再把它放到头发上用力擦,就可以漂起来;或者先拿一张薄薄的纸放在水面上,再把针放上去,就可以漂在水面上了。”我们按照老师的方法,果然针漂在了水面上,我们追着老师问:“这是什么道理?”

老师说:“第二个方法是水面的张力,水就像一群小宝宝一样,手拉着手。针放上去,小宝宝就拉不住,针才掉下去。如果放一张纸,就把这些小宝宝聚在一起,针就不会掉下去了。”

这次实验真是一次有趣的实验,还让我懂得了不少科学道理呢!

文档为doc格式。

《第一次抱母亲》课堂导学

《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情感型课文,文章记叙了由于母亲生病住院,需要更换床单,就这样一个非常偶然的抱母亲的机会,引发了母子之间心灵的碰撞和融通。课文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由此可见,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锤炼语感的好素材。但是由于当今的孩子好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不知不觉地溺爱,以及学生的年龄阅历所致,孩子们对父爱、母爱的认识变得淡化,把握文本的情感有一定的难度。针对以上学情,结合教材的特色及新课程标准,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细细品读,体会母亲的艰辛,母爱的无私、伟大;感受“我”第一次抱母亲的情感变化,领悟由第一次抱母亲给我们带来的启迪:关爱母亲,懂得感恩。

具体的教学设计分为两大块:

课始,我就让学生找出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心情,一共有两句话“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我愧疚地望着母亲瘦小的脸”,并以这两句话为支点展开教学,探究我心情难过、愧疚的原因。在这里,我将引导学生重点研读“在我记忆中……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一句段。首先通过对“拉着、背着、100多斤、翻山越岭、年复一年”等词语的理解,立体地塑造起母亲养育子女、承担家庭重担的艰辛形象,随后通过对“每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来感悟无私的母爱。在这里,“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一句中的“担子”有着双重含义,所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透过文字的表面去读懂文字背后蕴含的意思,于是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想想,这里的‘那么重的担子’仅仅是指母亲肩上那一百多斤的东西吗?里面到底还有些什么呢?”来让学生明白母亲还要操持家务、孝敬爷爷奶奶,还要下田干活,还要去挣孩子们的生活费用等等。在探寻愧疚原因时,我让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下,去想像母亲在烈日炎炎下、在大雪纷飞中、在狂风暴雨中的母亲的艰难。由此,学生对作者的难过、愧疚的原因也已明了:首先是因为母亲的身体轻,而作为子女的我却一直很是粗心,我真是太不关心母亲了;其次是母亲就用她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而我竟不懂事,居然没能帮母亲一把,以致病成现在的模样,这是作者在责备自己。

当然,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我自始自终贯穿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朗读,让学生通过指读、齐读、配乐读等来激发起学生的内在情感,为下文的感恩母爱做好的铺垫。

第二板块:感恩母爱。

在抒情的音乐声中,通过感情朗读带领学生走进“作者抱母亲入睡”这一情境。随后将重点理解这样一句话“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眼角流下来……”启发学生针对画面、结合课文内容感受这泪水背后的含义,通过适时的点拨,让学生体会到这是兴奋的泪水,幸福的泪水,高兴的泪水,感动泪水,爱的泪水……在学生被深深感动时,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内心的真挚情感。再此基础上,对课文内容进行小结,使板书形成一个“爱”的音节,冲击学生的视觉。当浓浓的情感凝结在心头,学生需要倾诉自己感受时,我让孩子们用笔表达自己对课文中的母亲、对自己母亲、对天下所有的母亲的想说的话,让学生在得到语言训练的同时,得到人文情感的进一步升华,懂得在享受母爱的同时不要忘记感恩母爱。同时在作业的设计中,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延伸,要求孩子们把写好的心意卡送给母亲,同时为孩子们准备了另一篇短文《妈妈喜欢吃鱼头》,体会这篇短文中母爱又是以怎样的方式来呈现的。

记得钱正权老师说过:一堂语文课有两种趣味,情趣和理趣,有情趣,就有真情的感动;有理趣,就有深切的感悟。有感动,又有感悟,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全面提升。我想,当一堂语文课情理兼浓,才称之为一堂好课吧。在教学中,我力求能体现这两点,但由于自己教学经验有限,使得教学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

一次课堂享受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许多难忘的东西,是一次失败的悲伤,是一次成功的喜悦,一次测试,一次比赛……而我最难忘的是一堂特殊的课。

在五年级上的秋季,我们学校开展了一次让我终身难忘又终身受益的军训。

这次军训中,我们开展了队列训练,观看军事电影,西溪湿地大拉练,整理寝室等活动。而那次大拉练,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天早晨,我们就开始了拉练,与其说是拉练,还不如说是散步看风景,整条队伍都懒懒散散的。等拉练结束回军校,教官就发怒了。

课堂的小学生记事作文一次生动的课堂

这本来是一节综合科,但是由于老师请假了,最后我们只好上语文。当语文老师刚走进教室的门口,我们就都用奇怪的眼光看着老师。此时的语文老师没拿教科书,而只是只拿了一束花和一面鼓,老师走到讲台旁,对我们大声说:“我们这节课上一个没有语文的语文课,玩一个金鼓传花的'游戏。这个游戏的规则是:一个人敲鼓,其余的人传鼓,在鼓停了之后,鼓传到谁那儿,就由谁来表演节目。”(中国作文网)。

《第一次抱母亲》课堂导学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探究,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3、联系生活,组织学生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感受最深、记忆深刻的片段。

4、自编一首诗或儿歌写在老师已准备好的卡片上,作为贺卡送给妈妈。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会伟大的母爱。

教学难点:

通过练笔歌颂母亲,激发情感,训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投影片,带花边的卡片。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歌曲。

一、导入。

1、同学们,听着熟悉的歌曲,我们的心中涌动着一股暖流。每一个人,无论走到那里都放不下自己的母亲。歌颂母亲是永恒的话题。我们以前就学过有关歌颂母亲的课文,还记的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一次抱母亲》。请大家齐读课题。

(设计思路:通过歌曲激情,通过谈话让学生回顾学过的课文营造了一种和谐的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情绪,为进入新课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母亲生病住院,护士要换床单,母亲不能下床,便有了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可作者没想到母亲这么轻,差点摔倒。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轻声朗读第2-3自然段,找出描写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后的心情的语句。

二、合作探究,体悟情感。

(一)体悟难过。

1、学生朗读第2-3自然段,找画描写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后的心情的语句。

2、学生交流。师投影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很难过。”(师板书“难过”)。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再次进入课文,深入了解母亲的形象)。

4、学生交流。体会儿子的难过与母爱的伟大。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抓住住手拉,背背,肩挑,翻山越岭等词体会母亲的坚强与伟大。

指名学生朗读欣赏令自己最感动的句子。

5、师总结指导说话:读到这里,我们已经被母亲的坚强而感动了,现在了解了儿子为什么会感到难受了吗?生自由交谈自己的感受。

(设计思路:通过对学生的追问,感悟,进一步推动学生的深入思考,引导学生由表及里,深入文字,揣摩人物的言行,正确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感恩母亲。

1、激疑:母亲虽然瘦弱,但却表现的如此坚强,不能不让人感叹母爱的力量。这力量实在是太伟大了,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就不用说那亲生体验的儿子了。

(2)齐读第二处抱母亲的句子。体会儿子难过、愧疚的心情。

(3)激疑:母爱是伟大无私的,它不仅感动了作者,也让护士感动了,引读:护士。

也动情地说:————。但是,母亲呢?

(4)投影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生自由交谈。

2、激情:母亲是坚强的,母亲又是伟大的,她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让我们苦着。

累着。而我却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承受着那。

么重的担子。如今,母亲病了,病得不轻,连转身下床都很吃力。对此,我的。

心中充满了深深地内疚。我望着母亲瘦小的脸,愧疚地想对她说——(师板书“愧疚))。

师:望着母亲瘦小的脸,让我们深情地对母亲说一声……。

(指名说两次)。

(1)师投影出示最后一段的内容。

我决定抱一抱母亲,就像母亲无数次抱我一样,为了让母亲入睡,护士不忍。

离去,就在边上看着。我以为母亲睡着了,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

流下来。(教师配乐深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2)母亲的泪水是母亲因为病痛而流下的吗?这是怎样的泪水?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入情如境,发表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的感情积淀,让学生从各自的理解所进行的角度进行论说,在分享中丰富自己的想法)。

(3)师:小时候,母亲从无数次的抱过我,而这仅仅是我第一次抱母亲,却给了母亲无比的激动和幸福,这是幸福的泪水,这是激动的泪水,让我们再读一读,让我们这个画面留住,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脑海里。生齐读。

4、自由表达,加深体验。

(设计思路: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对于子女伟大而无私的爱心,感受儿子动人的孝顺之情,进一步加深情感体验)。

(2)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读一读本段。

三、联系生活,表达情感、总结课文。

1、这节课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无私博大的母爱。此时此刻,你们一定也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的母亲。朝夕相处之中,母亲为我们付出了多少爱呀!我们难道不想送点礼物给妈妈吗?现在请同学们来编写一首诗或者儿歌或一句话写在卡片上,送给妈妈。(板书无私博大)。

2、生练写展示结果。

3、请大家把这份心意卡,轻轻地放在她的床头,她一定会非常感动的。请大家永远不要忘记这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愿天下所有的妈妈幸福安康。

(设计思路:发挥语文学习的情感功能,让学生懂的孝顺的美德,学会做人)。

四、作业。

1、课外阅读:.古往今来多少文人贤士都用优美朴实的语言歌颂母爱,赞美母亲,课后大家可以找几篇相关的文章来读一读。

2、小练笔: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有关和母亲相处的文章。

板书设计:

难过。

愧疚。

无私。

博大。

说教材:

《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哄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围绕“奉献爱”这一主题,就本课而言,能通过阅读感受到课文中母亲一生无私奉献的高大形象、体会儿子得知母亲“竟然这么轻”后的愧疚心情,也不忘护士“又很小心地把边边角角拉平”这个细节动作里所传递的关爱与敬意,就是学生通过学习全文后应收获的知识点。本单元另外三篇课文是《永远的白衣战士》《“番茄太阳”》《我不是最弱小的》,分别阐述了对社会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弱小者的疼爱,本文则从回报母爱的角度记录了“乌鸦反哺”的感人体验。歌颂了人间真情,教育学生要关爱母亲,懂得回报。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单元编排意图及本课特点,我拟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积累重点词语;

2、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并学会向母亲表达爱。

教学重点: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和重点句子,体会母亲的艰辛、感悟母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生报答母爱的渴望。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说教法:

由于本班的孩子都是进城务工子女或是留守儿童,家长平时忙于生计,和孩子的交流沟通较少,已使大部分孩子对父爱、母爱的认识不知不觉变得淡化,因而把握文本的情感有一定的难度,而本篇课文恰恰是帮助孩子反思母爱、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的好素材。《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的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采用了以读悟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即读悟教学法: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在本文的朗读方式上,采用个别读,分角色读和全班齐读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情境,读中悟情。

此外,为了更好地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我还要采用了以下两种教学法:一是情境教学法:使用图画来展示情境、用音乐来渲染情境、用语言来描述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语文。二是联想感悟法:在文中几处较难理解的地方,让学生通过想象来理解母亲的艰辛。如理解“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这句话,引导学生联想到自己的母亲。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让学生在脑海中呈现出丰富的视像,将文本语言扎根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中。

说学法:

《课标》提出:学生当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天天面对母亲,却不一定感受到母爱,也不一定体会到母亲的辛苦,这就是我班学生的现状,更让人失望的是,根据平日观察及家访了解,有一位同学甚至对母亲怀有排斥反感的态度。“语文以情作谱,以爱作词。”作为语文教师不能只栽树不育林;只教书,不育人。因此,我选用“朗读—体验—感悟—实践”这种学法,即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加深对课文重难点的理解和体验,并从中得到思考和感悟,最后能引申到用点滴行动回报自己的母亲。也许一节课不能改变什么,不能使学生对母亲的认识上升到一个理性的高度,但如果学生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感悟到“我要关心我的母亲,我要回报我的母亲”有这样一种朦胧的思想意识也就达到目的了。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新课教学之初,用音乐作为师生对话、交流的背景,创设温馨的情境氛围,学生能够较快地进入教学所需要的情景之中。谈谈抱母亲的感受,迅速地唤起学生心目中母亲的美好形象,同时也为引出课题做好铺垫,为学习本文铺设感情基础。

二、初步感知课文。

首先是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出不会或者不懂的字词,并提醒学生:眼到、心到、手到。学生读、圈画生字之后,同桌互相读生字词,初步交流释疑解惑。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交流情况出示预设的生字词进行检测。学生轮读生字词,指导写“摔”和“瘦”字,并认识“疚”字的读音。

接着是指名学生读课文,检查学生是否能把句子读通读顺,并让学生相互评价。

最后是再次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着课题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读后交流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根据具体情况予以点拨和提示。

三、读悟理解课文。

《课标》中关于第二学段阅读教学有以下明确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因此,读悟理解课文环节主要的任务就是在充分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以本课重点句——“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为例。在反复阅读教材时我发现文中出现了三次“没想到”,这三个“没想到”正对应着重点句中的“竟然”。它们对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是有帮助的。于是用三个“没想到”贯穿整节课的教学。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回答“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是怎样的?”,学生能够很快找到“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出示这个句子,再问:“竟然”是什么意思?学生可以理解为“居然,没想到”。教师再引导:“作者没想到什么呢?从文中找出句子来说明。”

于是会找到这样三个句子;

a、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b、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c、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夏天,烈日炎炎,母亲汗流浃背,她手里(),背上(),肩上()。

冬天,冰天雪地,母亲顶着寒风,她手里(),背上(),肩上()。

在我成长的日日月月,母亲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她手里(),背上()肩上()。

此时,设计这样一个情景:我们四年级同学平均体重是40斤,如果请你背一个同学从校门口上三楼到教室,你感觉会是怎样?课文中母亲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相当于两个半同学的重量啊,再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紧接着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母亲肩上挑的仅仅是那100多斤重的东西吗?母亲的肩头还承受着什么?”

我们家上有老,下有小,爷爷奶奶生病了,母亲()。为了让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吃得饱,上得起学,母亲()。我们长大了,要出远门了,母亲()。

这时老师引导朗读:母亲,一个只有80多斤的弱女子,挑起了生活这副最沉重的担子,这份艰辛,等到母亲病倒了,病得不轻了,儿子才真正体会得到,愧对母亲呀!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回忆。学生感情齐读句子:在我的记忆中,……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紧接着,在理解母亲说的话“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这番话的意思时,出示几幅情境图,如:清晨、中午、生病、学习等时候,引导学生联想自己的母亲,这样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自然缩短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最后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中加深理解,瘦弱的母亲能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并不是母亲的力大无穷,而是母亲对我们的关心,对我们的爱护,这就是母亲,这就是母爱。

四、升华总结课文。

在《烛光里的妈妈》的音乐声中,用朗读带领学生走进“作者抱母亲入睡”这一情景,启发学生理解这泪水背后的含义,学生体会到这是幸福的泪水,感动的泪水,高兴的泪水……通过“无数次”和“第一次”的比较,让学生认识到母亲给予我们的太多,而我们给予母亲的太少,学生自然想到孟郊的一首诗:《游子吟》,并板书: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最后通过朗读,让那种浓浓母子之情充溢在学生心中。

五、作业安排,巩固所学。

1、读一读、写一写课后练习2、3。

2、积累文中你认为优美的词句或语段,或者搜集有关赞美母爱的文章读一读。

3、学唱一首给母亲的歌;

4、为妈妈做一件事,并将它记叙下来……。

在本课重难点的处理上——。

本课的重点是: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和重点句子,体会母亲的艰辛、感悟母爱的伟大。

因此教授重点时,我预备删减琐碎的分析理解,去除思维度不高的提问,紧紧抓住课后思考题:“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这一核心问题展开阅读理解,以求达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第一课时,请学生交流初读课题时产生的想法,提炼出“作者为什么抱母亲?”和“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是什么感受?”这两个有价值的问题,接下来的自读自悟活动中理清课文条理,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到“母爱的无私和博大”。

本课的难点: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生报答母爱的渴望。

为了突破难点,第二课时着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母亲说的话“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以及思考“母亲流下的是怎样的泪水?”从而达到整体感悟,情感升华。

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本节课的板书按照教学思路,通过“轻、重”这两个字,即母亲身体之轻和肩上担负的责任之重形成鲜明的落差,勾勒出勤劳母亲的形象,感悟母爱;通过孟郊的一句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学生懂得回报母亲,感恩母亲。因此我用关键词和主旨句来设计了板书。

一、找准切入点。

我认为,每一篇课文都存在一个窗口,可以让读者由此进入文本的深处,起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作用。在设计时,我扣住“难过”“惭愧”这两个表示作者抱母亲时内心感受的词语引发探究:“我”为什么难过?为什么愧疚?进而探究母亲的“力大无穷”,一指母亲肩上的重担,二指生活的重担。对“翻山越岭”这个词再三斟酌,感悟母亲的艰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认真解读文本后,我认为文章的作者不仅仅是因为感受到了母亲的艰辛而感动,更重要的是他为自己的不知道而愧疚、难过。试上时,我发现,孩子记忆中父母的关爱几乎都是自己生病了的事,因为太过深刻,可这毕竟是偶发事件。事实上,父母的关爱更多的则在平时的点滴。所以,在课堂最后,我引导学生回想自己的生活中父母的哪些关爱是我们根本没在意,甚至都不知道?唤起学生记忆中那些被遗忘的事情,让他们意识到,我们现在应当每天及时发现爱、回报爱,这些是为了将来在父母老去的时候能少一点难过、少一点愧疚。这样“大问题大空间”的设计,相信学生的回答就不仅是泛泛而谈,而是真正落到实处。

二、彰显语文味。

语文课就是朗读、感悟、对话的过程,让学生写一手好字,说一段好话,写一篇好文。首先是朗读能力的训练,好的朗读就是说话,文章就是作者内心想说的话,我们的朗读就是在替作者说生活中的话。课堂上,我分几个层次引导学生朗读:特别是在朗读我记忆中的母亲那一段的时候,先是在理解“肩上的重担”时,读出重,接着在感受了母亲“生活的重担”后读出艰辛,最后在读完母亲那句“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之后再读那段话,读出母亲的无私,而作为儿女,却应该是时刻刻铭记在心。通过这样有坡度的朗读,带领孩子们逐步走进文本深处,走进我和母亲的内心,并且融合自己的独特体验再表现出来。其实是感悟与对话,好的对话应该是学生与课文、与作者由内而外的互动,教师是智慧的点拨,点燃唤醒学生,触发学生的想象,让他们有话说,想表达,会表达。比如在最后回忆父母的恩情时,我把说话的时间留给孩子,适当点拨“此刻,当你回忆起这些,你的心情如何?”“父母对你如此呵护,可你却…”,让孩子反思自己的行为,并且大胆表达出来。

其实这堂课最初的设计并非如此,为了寻求亮点,我最初在翻山越岭这个“翻”字上做了点文章,因为“翻”在说文解字中,左边的“番”是多次反复的意思,而右边的“羽”是鸟儿的翅膀,“翻”字的意思是鸟儿多次拍打翅膀飞翔。课堂上我用鸟来比喻母亲,双翼的重担凸显母亲翻山越岭的艰辛。但是课上下来发现,孩子们印象最深的变成了这只鸟儿,语文失去了它的本真,所以最终只选择了它“反复、多次”这一层面的意思。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朗读训练还应该落实得更扎实些,时间关系,还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批评指正。

一次课堂游戏的启迪作文

今天,我们作文班的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姜太公钓鱼”。如果你想知道这是个怎样的游戏,就请你跟着我一起去作文课上看看吧!只见老师从一个塑料袋里拿出一条又细又长的绳子,说:“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绳子。”“红色的绳子。”“两头粗,中间细的绳子。”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回答。老师:“对了,这就是一根绳子,但你们可别小看了它,它可是一根魔法绳哦!”开始,所有的小朋友都不信,说:“就这么一根绳子也叫魔法绳啊?”只见老师又拿出一个盒子,里面装着许多小纸鱼。老师捏起那根绳子,在绳子的一头搓了搓,然后把绳子的这头放进盒子里,又突然一拎,哇,只见许多小鱼粘在绳子的这头。同学们看得目瞪口呆。老师得意地说:“这下你们该相信这是根魔法绳了吧?”所有的同学纷纷点头。老师接着问:“你们想试一试吗?”大家异口同声地:“想。”老师宣布了比赛规则:全班同学分成四组,每组都有一根“魔法绳”和一个装有小纸鱼的盒子。每个同学只有一分钟的时间,最后把小组的积分加起来就是最终成绩。比赛开始了,大家纷纷为小组加油,教室里一片加油声。随着一声“时间到”的口令,比赛结束了。最后,在老师的解释下,我终于明白了“魔法绳”的秘密,那就是摩擦生电,然后通过静电的相互吸引作用就把纸鱼给神奇地钓起来了。这真是一次精彩而有趣的游戏啊!

《第一次抱母亲》课堂导学

这是一篇引导感悟母爱、学会孝敬的好文章。初读这篇课文,我感觉这篇课文比较难上,文中母亲对子女的感情,与儿子对母亲的感情非常真挚感人。学生的阅历浅,感悟会比较初浅,不深刻。尤其是对四年级的学生,是否能真切地体会到母爱的无私、博大,对执教者真是一个挑战。昨天的现场展评课,卞金兰老师展示了这一课的教学,教者以情动情,教学有效性得到充分彰显。

一、紧扣“抱”,呈现板块造型。

作为语文老师,上了无数堂语文课,也听了很多优秀的语文课,特别喜欢以一条清晰的线索贯穿全文,通过重点语句的赏读、感悟的课,教学层次分明。本课的教学,教者以一个“抱”字来贯穿全文,从读课题中的“抱”字,引起学生的关注;读作者,通过“抱”感受对母亲的不了解;认识母亲,想象“抱”的分量;读感恩,体会“抱”的情感交融。读自己,让“抱”字在心中生根、发芽。将全课的教学板块连缀起来,条分缕析,呈现出一种板块层进式的教学造型,学生在整体板块内容面前,进行纵深探讨与交流,在实践中训练了语言文字,体现了板块教学的简洁美。

二、抓好“读”引领精神之旅。

1、在情境中读。学生只有沉浸于情真、意切的情境中,方可读得“深情并茂”。为此,在品读课文时,教者精心预设了一段段唯美的导语,引领着孩子们的精神之旅,并外化为动情用心地朗读。

2、在感悟后读。在教学本课时,教者注意引导学生自由感悟,从字里行间去感受这对母子之间的爱。如学习课文第二段儿子说的一番话时,学生在感悟了母亲为了这个所付出的艰辛,体会到“重担”“翻山越岭”等词语的含义后,孩子们的朗读已力透纸背,也许孩子们已是文中的“我”,正在用朗读感受母爱呢。

3、要在读后加深理解。感悟——朗读——理解,这是一条引导孩子阅读学习课文的良性循环轨迹,在感悟读后一定要再次创设问题情境,孩子的理解会更为深刻。学习最后一段时,在引领孩子们悟读到“这是怎样的泪水”时,再次诱发孩子的情感,让孩子说说:你想对母亲、对自己说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激情奔放,直抒胸意,情深至切。

三、关注“情”,绽放理性思考。

教学时,教者以“情”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吟咏,体悟其情感,实现因情学文,明理悟道。1、抓住对话,进入情境。让学生习文章的对话。从而使对语言的理解与情境的感染揉为一体。2、品词析句,领会情感。抓住“翻山越岭”、“担子”、“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使学生在品词析句的基础上深化了对母亲的认识。3、以读代讲,体会情感。学生通过朗读、齐读、个人读的形式、揣摩语言的内涵,从而达到“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如文章第二节:我说:“在我记忆中,……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段话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之后我让学生有感情朗读,通过重音、语速、语调把自己的感情流露出来,学生的情感和认识进一步得到升华。4、深入剖析,感悟情理。全文学完了,学生被作者的感恩之心感动着,情感的起伏绽放了理性的思考。全文的教学,学生通过“情”的体验突出母爱的伟大,受到一次精神的洗礼,从而让感恩之心永存,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们的反思永远不会停止。在这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场所,如母爱创造奇迹般,我们也正不断地付出、反思、收获,努力地创造着教学的奇迹——让充满灵性的人与静态的文本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也是作为一名教师所追求的目标。

记一次课堂游戏作文

今天的作文课上,冯老师给我们大家讲了一篇范文,范文讲的内容是一个小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是“猜动作”。

听了范文后,我们明白了游戏的规则,就是冯老师说出地点,一个同学到讲台上做一个相应的动作,大家来猜他做的动作是什么意思。

冯老师问:“谁上来表演?”刘佳明连忙举手,所以冯老师就请他到讲台上给我们表演动作。他把头低下,把手抬起来,不停地用大拇指敲打键盘。这也太简单了!陈锦东马上举手说是打游戏,或者在玩泥巴。最后刘佳明说他就是在打游戏。

接着,王紫菲也走到讲台上。她做的动作像是一只手端着一个盘子,另一只手在盘子里抓东西往外面扔。有的同学说在发纸牌;有的'同学说是喂鸽子;还有的同学说是护士在给病人拣药。后来,王紫菲说她就是在喂鸽子。

然后,冯老师又让我们做跟乘火车有关的动作,这次是同桌互相猜。我做的动作是踮着脚,手往上面放东西。同桌马上就说:“是在放行李。”我说:“就是在放行李。”后来,她又做了一个动作,她把两手抬起来。我猜是开窗户,同桌说:“不对。”我又猜是在开门,最后,她说是在看报纸。

今天这个游戏真好玩!

一次有趣的课堂作文

我上过一堂有趣的课,那堂课是语文课。但是,为什么语文课那么有趣呢?下面就一起看看吧。

这堂语文课,有趣在它是用平板电脑上的。首先,点开教育应用程序,然后登录;第二步,点开课件,就可以看到上课的内容了。好玩的是,如果你没有输入年龄等资料,电脑会误以为你的信息保密,你就可以上传新的头像。

这节语文课讲《太阳》,我们要学习和太阳有关系的内容。

那么,要怎么学习课件呢?第一步,点击课件图标,电脑就会自动下载课件或相关文件。接下来,下载完成后,就可以打开它来学习了。我还记得当时闹了个笑话:这堂课上的'一个课件里,第一个例子是:水的沸点,一百摄氏度。当时,我不知道沸的读音,把这个字读成了佛。

大家打开课件后,老师开始用平板电脑发送资料及题目,我们在平板上作答。有的同学全对,有的同学有对有错,还有的同学全错了。我答对了多少?嘿嘿,我忘记了。

这真是一堂别开生面、丰富有趣的课!我喜欢这种新奇的上课方式。

一次课堂活动作文

那天,我们的语文老师进教室时,手里拿了一个包,就放在讲台上。

听——“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未来的建筑师、工程师、军事家、作家、画家、政治家等人的照片,大家想不想看一看呀?”只见老师微笑着。大家齐喊:“想!”等同学们静下时,老师说:“你们看到未来名人照片后,可不能对别人说半个字喔!”“好。”

猜——不知谁问了一声“老师,你怎么拍到未来名人的照片的?”老师说:“猜!”同学们七嘴八舌的问道:“是不是您有时空机?”老师摇了摇头。同学们又争先恐后的问“是不是未来名人去了您那儿?”老师又说不是。同学们纷纷猜测,但都被老师一一否定。老师说:“你们还是先看看照片吧!”“好啊。”

想——我知道了,老师良苦用心。她是想让我们认真学习,天天向上,将来成为人才,为国家做出奉献。

我要做个科学家,探险家,发明家……。

啊,我爱老师上的这堂作文课。

一次课堂作文

“叮——”尖锐的铃声划破了长空,闹哄哄的教室当即安静了下来。多嘴麻雀的叽叽喳喳声停歇了,阮天奇的连珠炮也不发了,几个打闹的男生连滚带爬地扑向座位。大家似乎变了个人似的,谁都默不作声,有的做贼心虚,抓起笔立马奋笔疾书……你也许会惊讶,咋一眨眼时间我们教室就从动荡不安变为风平浪静了呢?不知道吧,我们班的最具权威的大牌人物即将登场。只听见阮天奇一声大喊:“单老师来了!”大家都屏息凝神、侧耳倾听走廊里传来的脚步声——“我来啦!”从门口忽地闪进一个黑影——单老师!她依旧那么精神抖擞、容光焕发。

“今天这节古诗赏析课”单老师扫视了下全班,“我找了两句著名的诗句和大家共享。”一会儿工夫,黑板上便出现了两行诗——“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大家异口同声地读了起来。我漫不经心地想:嗯,真是两句好诗!不知单老师会怎样给我们解读?没想到,单老师却说:“把这两句读10遍,好好读,赶快!”我不由滋生起一股隐隐的不安:为什么读10遍?到底什么用意?莫非想……正当我意念千万重的时候,单老师突然打断了我们,很认真地说道:“一定得好好读,脑中浮现画面,待会儿我们开火车一个一个轮着说。好了,继续!”我的心头猛地“咯噔”了一下,原来如此!单老师又使出她的杀手锏!若是再胡思乱想,纯粹愚蠢地消耗时间……我赶忙一遍遍地读起来,可心情总是平静不下来,杂念如泡泡似的一个个冒出来,搅得我心烦气躁,心“砰砰”地跳得更快了……噢,真倒霉!不过,但愿火车开到第三排的时候,下课铃能突然响起来,不然,我只有死路一条!

谢天谢地!火车才开到第一排就停止了!是单老师叫停的,虽然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却让我暗暗庆幸,总算逃过一劫。

唉,又能怪谁呢?只因那个懦弱的我,才落得这样难堪的下场!

一次课堂活动作文

今天早上,我去上作文课,老师说上课要吹个气球。

开始上课了,老师说打气球时我们不能说话,否则扣一个蛋黄派。于是老师开始打气了。我心想:打气球有什么好怕的,不说话就不说话呗!

老师手里的气球越来越大,这时,我开始害怕了,老师走近了陈雄,气球已经很大了,陈雄却仿佛一个木头似的,不跑也不躲,而且还很高兴呢!这时,有的人躲在桌子底下;有的人捂着耳朵;有的缩在了墙角;我呢,捂着耳朵,生怕气球爆炸了,但是,我心想:我一定不能说话,不能叫,坚持住啊!要不然就是扣一个蛋黄派呢!

这时,老师又走到郑王豪旁边,郑王豪叫得连连后退,最终还是叫了起来。

接着,老师又说要扎气球,我心想:天哪,我的耳朵会不会聋掉?但王彬无动于衷地说:“扎就扎吧,关我什么事!”老师见他不怕,立刻拿起把剪刀,对准气球扎下去,我们其他人大叫着躲开,只有王彬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我心想:王彬可真厉害啊!他像个植物人儿似的坐在那,突然,“啪”的一声,气球爆了,王彬还是一动不动,仿佛一个木头人似的。

这堂课可真有意思啊!

记一次课堂作文

梅子老师说下节课带材料来制作东西,我想了一个星期,却还不知道要做什么,搞得这么神秘。这不,这节课很快就来了。我拿着大包小包的材料,加快了脚步去点滴迫不及待地等待揭晓答案。

通过这次情境课,我知道了做什么都要仔细和认真,不能马马虎虎,不然什么事都不会成功的。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