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党团范文

艾叶飘香的端午节范文(20篇)

艾叶飘香的端午节范文(20篇)



在写作中,要注意选择恰当的词语和句式,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接下来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备受好评的优秀作文,希望能给大家写作带来一些灵感和思考。

艾叶飘香的端午节作文

你知道端午节为什么插艾叶吗?让我来告诉你这一传统习俗的来历吧!

头天晚上,黄巢去探察地形时,看见人群中一位妇女,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怀里却抱着一个大孩子。黄巢心里很纳闷,就上前问道:“你为什么牵着小孩子却抱着一个大孩子?”妇女答道:“因为,大孩子是我哥哥的孩子,小孩子是我自己的儿子,万一逃难时,小的走丢了也就自独伤心罢了。大孩子却万万不可丢弃!”黄巢深受感动,他连声说:“大嫂,为了避免你有杀身之祸,所以你今晚在家门口挂上艾叶,这样那些军队就不会伤害你们了。”

好心的大嫂听了这话,回城连忙告诉所有的村民们,叫他们在门上挂上艾叶,这样就不会有杀身之祸了。刚好第二天端午节,黄巢带领部队杀进县城,看见各家各户都挂上了艾叶,黄巢怕失言伤了那位大嫂,就命令部队绕道行走了!于是,全城平安无事。

同学们,这下你知道了为什么端午节要插艾叶了吧!传说它还有除妖辟邪保平安的功效呢。

在端午节这天,我妈会买来很多的艾草。一些用于挂在门的两边,一些则用于煮汤供全家人沐浴用。

有句民谚是这样说的,“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潮汕地区,很多家庭都还保留着在端午节挂艾叶辟邪的传统习俗。

每年的端午节,妈妈都会把买来的艾草切段洗净后煮汤,由于我们家里人多,妈妈都要煮上好几锅艾草汤。据说用艾草汤来沐浴,能驱邪祛病,对身体大有好处。每次沐浴之后,能感觉都通体舒畅,神清气爽。所以,从小时候到现在,每年的端午节,我都会洗“艾草澡”。呵呵!现在我就能闻到自己身上的艾草香气呢!

除了吃粽子,插艾草,洗艾澡,潮汕还有一个主要习俗,那就是赛龙舟。不过由于赛龙舟的地方都是在农村,交通不是很方便,所以我没有去看。呵呵!

艾叶飘香的端午节作文

我在田野的河边上发现了很多的艾叶,艾叶有一股浓浓的“新生命”的味道,生机勃勃,它是我们很常见的一种植物,随处可见,马路边,田埂上,都能见到它,连石头的缝隙里也有它的踪影。但我从未留意过它们,这一次,我蹲下身子,仔仔细细地观察了一下,收获颇丰。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打开电脑搜索艾叶的功能。从网上了解到,原来在南方,都会在清明前几天,把糯米粉和艾叶搅合在一起做成“青明果”来吃,因为据说清明这天不动烟火,只吃凉食,这是一直延续下来的习俗;我还了解到艾叶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安胎、安神助眠等功效,是一味不错的药材,怪不得清宫剧中总有太医开出的药方中有艾叶来给主子娘娘们安胎;把艾叶晒干,点火,熏出的艾叶味道四处发散,能把周围的害虫驱开;艾叶还有驱邪避邪的寓意,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悬挂在大门上的艾叶原来就是这个作用呀,我恍然大悟。艾叶简直就是个宝贝,太神奇了。可它不仅没有“好大喜功”,而且还平凡普通到哪里都可以见到,艾叶真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一笔大财富呀!

艾叶飘香的端午节作文

每当麦花金黄、菜籽飘香的时候,就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

大清早,爷爷会从菜园里采来艾叶挂在门上,说是辟邪。奶奶会从菜场买来“五黄”:黄鱼、黄瓜、黄酒、黄鳝、黄雄。端午吃五黄,从古一直流传至今。妈妈有一双灵巧的手。每年端午节的粽子,都是妈妈包的。在端午节的头一天晚上,妈妈就把粽叶浸泡在一个很大的盆子里,糯米也要在水里泡上一夜的。看妈妈包粽子是我最大的乐趣和风景了,有时候,顽皮的我也试图去学着包粽子,可是,几次都包不成形也就放弃了,妈妈包的粽子又结实、又漂亮。特别在粽子刚刚煮熟的时候,那糯香伴着箬叶香,馋得我非连续吃上几个不可。

艾叶飘香的端午节作文

这是人们很注重的传统佳节之一,于是眼前尽是一幅合家团聚其乐融融的画面。自然想起小时候在农村过端午节的情景,端午那天我跟妈妈学着用红纸折纸葫芦,然后用红线将艾叶、纸葫芦串起来挂在大门口、房门口,那大红色的穗儿在风中轻轻地扬起。最温暖的时候,是妈妈为我和妹妹“赐福”,她亲手将五彩线绑在我们的手腕上,用红线拴着艾叶缝在衣服角上,一边还祝福:“艾叶青青,保佑平安!在家亲人爱,出门朋友爱……”中午的时候,各家都忙碌起来。妈妈将提前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还放上鸡蛋,加火再煮,等到锅里飘出糯米香的时候,就已经煮好了。然后,妈妈还要做些美味的菜肴,再把粽子、鸡蛋摆上餐桌,妈妈说那象征着团团圆圆。菜肴备好了,粽子又香又粘,合着菜肴和艾叶的香味,从各家的院落里飘出来,整个小村子便浸泡在端午节的浓香里了。

渐渐的长大后,知道了离骚,知道了屈原,也知道了过端午节的来历,是为了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那天将煮熟的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现在的生活过得都好起来,过端午节时吃东西已显得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一份温馨和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的其乐融融的感觉。这一天,出远门的人赶着回家,在家的父母同样也盼着儿女回家过节,那种急着往回奔的心情和老人等着孩子回来的期盼,都是亲情浓缩的珍藏底片,而我们也都珍惜这样的传统节日,因为持久的是一份亲情,留住的更是一份民族文化遗产。

过端午节当然少不了粽子,记得在广州上学时,那里的粽子格外的香,其实那里面放了咸香的瘦肉,有的.还放上大枣桂园,吃上一口,粘香粘香的!这使我这个北方长大的人第一次知道了粽子原来可以这样做,可以这么香!就象是我第一次在那里喝早茶,其实就是吃早餐,每个精致的小瓷碟里面都放着一种食品,品种非常多,比如三两块小排骨,或是几个凤爪等等,再来一小盘炒米粉,真的非常美味,悠闲中吃出了一份精致的心情。当然,现在的北方,食品不象以前那么单一了,随着文明的进步,食品文化的传播也非常快,每到端午节,大商场里有各种南北风味的粽子,大可以一饱口福。

现在每到过端午节的时候,我都会到公园的角落里寻一束艾叶,回到家用红纸折上纸葫芦,再用红线将他们串到一起,挂在我家的房门口,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也有那么一股避邪的意思哪!煮上粽子、鸡蛋,这时家里也芳香四溢起来,那浓浓的亲情充满了小屋。

艾叶飘香的端午节作文

第一次在松花江边的房子里过端午节,心里不免有些小兴奋,头天晚上便做好了计划,清晨4.30分,闹铃响起,一骨碌翻身下床,换了衣服,准备到江边去采些艾蒿,再按照古***俗,用江水洗脸洗眼睛,祈求一年健康平安,然后顺路给小孙子买个香草荷包。推开屋门,门把手上竟然有一绺用红丝线捆扎的艾蒿,还有一个带着五彩丝线穗子的香草荷包。我暗自诧异,搬到这个小区没有多久,并没有熟识的亲朋好友住在这里,是谁大清早便送来了节日的祝福呢?一转身,看见邻居家的门上也挂着相同的艾蒿和荷包,心里顿生温暖,原来,这是小区物业的礼物,真是有心之举。步入电梯,精致的宣传栏里,也换上了端午节的相关内容:“端午节的来历”、“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粽子的制作”、“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整个版面,套色印制,精心的设计,漂亮的插图,简洁的文字,节日的气氛扑面而来。从30楼下到1楼,大约58秒的时间里,我的眼睛没有从这个版面移开,走出电梯,心中生出良多感慨。

小的时候住在贫穷落后的乡下,没有吃过粽子,没有见过香草荷包,不知道五月节也叫端午节,更不知道它的来历。上学时,课本里没有,老师也没讲过。现在回想,那是一段多么可悲的岁月!一个民族,文化荒芜了,历史断裂了,人们逢年过节,只知道吃吃喝喝买买送送。人们不知道,五月节是所有传统节日中最具文化特色、最有精神内涵的一个重要节日;人们不知道,两千多年前有一个身居高位的爱国诗人屈原为了国家的存亡做过不妥协的抗争;人们不知道,他在得知国家灭亡的当日,愤然跳入汨罗江;人们不知道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在他忌日的这一天,当地百姓包了粽子投入江中,以祈求诗人尸骨的完好,这一习俗流传下来才有了端午节;诗人的不朽诗篇《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一能够激发人们探求真理和爱国热情的名句,又能有多少人背诵得出?没有自己文化传承的民族,是一个没有根的民族,一个没有根的民族,就像水中的浮萍,经不起大风大浪;一个没有文化精神内涵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凝聚力的民族,这样的民族,无异于一盘散沙。好在天不亡我华夏,终于结束了那段悲催的历史,开始了改革开放,开始了伟大的民族复兴。传统文化进入了人们的生活,课堂上有了“弟子规”、“三字经”的朗朗诵读声;媒体上有了“诗词大会”、“朗读”等精品文化栏目;在企业,在社区,在广场,各种传统文化艺术活动方兴未艾,中华民族的寻根之旅,在功利时代艰难前行。

我自豪于自己的睿智,在改善住房的时候,倾其所有,选择了这样一个具有人文气息的物业小区。

在这里居住,目之所及,不仅有完美的绿化美化,而且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进入楼宇大厅,右面的墙壁上是三个壁挂画,分别是“仁”、“爱”、“信”三个大字,左面墙壁上是《弟子规·泛爱众》全文。电梯里的宣传栏,通栏标题是“戊戌崇爱,和谐万家”,副标题是:今天我有没有帮到别人?宣传栏里的具体内容随着节令随时更新。这样一种关于历史、关于文化、关于生活常识的大众化普及,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起到润物于无声的作用,尤其对于少年儿童。

这个端午节,在飘香的艾叶中,过得丰盈,过得安然。

公众号:咱们村。

艾叶飘香的端午节作文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

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在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像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

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后栽种艾草,求吉祥的习俗。台湾民间也有在端午时贴“午时联”,它的作用和灵符一样,有些午时联上有下列的句子“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榕枝在民间的意义可使身体矫健“插榕较勇龙,插艾较勇健”。也有地方习俗是挂石榴、胡蒜或山丹,胡蒜除邪治虫毒;山丹方剂治癫狂,榴花悬门避黄巢,石榴花正是这个季节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石榴皮为一常见的中药。

悬艾草: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可见,古人插艾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民族共同的习俗。

艾叶飘香的端午节作文

端午节到了,在我们乡下,这天早晨家家户户大门头上都插上菖蒲和艾,说是能驱邪避难保平安。父亲相信这些,这天他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拿起弯刀去菜园割回一大捆艾,挨家挨户地送,然后再把自家前门和后门都插了个遍。他不知从何时起,年年如是。

父亲一生勤劳善良,从不怕苦怕累,唯独怕的就是灾难。“平安就是福”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是的,他希望全家平安,更希望全村平安。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个非常岁月,说端午节插艾的习俗是封建迷信活动。村民们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这个习俗因此曾一度中断。然而,父亲种植的艾根如韭菜一般,还是年年生长,年年收割。父亲把它晒干贮藏起来。谁家的新生儿洗三朝,就送一些;谁家婴幼儿感冒了,父亲就拿出艾叶叫他把艾叶和鸡蛋一起油煎了给患儿敷肚脐。我童年时,由于兄弟多家境贫寒,冬季穿不暖,常常感冒,父母亲就常常用开水泡艾叶给我蒸脚、泡脚发汗。的确比吃药打针要好得多,既经济实惠,又方便无副作用。父亲的艾叶在那个特殊年代发挥了巨大作用,众乡邻也夸他的艾叶治感冒功不可没。父亲打心眼里高兴,禁不住露出了得意而又满足的微笑。于是,他种植艾的劲头更大了。

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鬓发花白的父亲像小伙子一样,在几亩责任田里,挥汗如雨,春播秋收。转眼几年过去,终于有了一点积蓄,可父亲还是闲不住,又忙于选地基建新房。新房门前是一片荒山坡。父亲觉得荒着怪可惜的,就起早歇晚地一锄头一锄头地挖,开垦出一大块来作菜园。在这个园子的一角又种植了一小片艾。春天一到,艾芽萌发,长出绿叶,远望如席如茵;入夏长到半人高,株株如鸡毛掸帚,在微风中亭亭玉立,艾香扑鼻,沁人心脾,无不叫人赏心悦目。临近端午了,父亲又带着灿烂的微笑忙于收割挨家分送。就这样不辞辛苦,年复一年。

后来,我成家独立门户了,每当端午节的早晨,我一开大门,一股扑鼻的艾香,就沁入肺腑。抬头一看,哦,这是父亲插的艾呀!虽然独立门户多年,不管大事小事父亲总还为我操劳。我知道:这门头上插的不仅仅是父亲的艾草,它还是父亲为子孙、为他人和谐安康的一颗善心啊!

如今,父亲已过世八个端午节了,虽然他种植的艾根依然年年发芽、艾叶年年飘香,但是再也没有以往端午节早晨开门闻到艾香的.惊喜了。我失落地站在大门前,放眼望去,那园子里绿油油的艾依然在风中荡漾起伏,心头不由得涌出一阵酸楚,朦胧中仿佛看到父亲正在那里收割的身影,仿佛又闻到了父亲的艾叶在飘香,那艾香飘到了他曾经劳作过的山野,飘到了他曾经赠送的乡邻,飘到了我的心里。

艾叶飘香的端午节作文

1、不知不觉间,又快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

“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流传数千年的民谣叙述了端午节的习俗。小时候,在炎热的夏季,除了六一国际儿童节,就最盼望过端午节了,主要那时候还是吃不上啊。但不世事的自己一却不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夫子。

到了端午节,妈妈除了包粽子以外,总会从平时经常开的抽屉里把五颜六色的缤纷灿烂的棉线找出来,用心地把他们搓起来,拧成五彩绳,极虔诚地像举行一次神圣的仪式似的把它系在我们兄妹细细的手腕上和脚腕上。快乐的小妹平时没有什么奢侈的装饰物可带,只有这古老的廉价的但意义非凡的五彩绳来满足她爱美的天性,高兴的乐呵好几天。妈妈说,五彩绳可以辟邪,等夏天第一个知了来了的时候(其实知了就在本地的地底下),把他挂在树梢上让知了刁去垫窝,人这一夏天就会平安无恙。这看似有点不可理解的做法,却在幼小的记忆中烙下了深深的影子。

随着时间不经意间的流逝,我参加工作并和梦中的女孩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每到端午节跟妻子说起这一习俗,妻子都会投来异样的眼神,惊奇地像打量一个从地球以外的星体来的“不速之客”。我知道,妻子从来打心里就不喜欢这烦琐的做法,还会说我妈是老土。但她却会为我和淘气的儿子早早地准备飘香的粽子。端午节那天,我们在香甜的粽子味中体会端午节的快乐。

有时候,生活就是这样难以捉摸,你纵使有千万双眼睛也看不清它的本来面目。妈吗那看似迷信的做法,却整整影响我的生活。饱经生活沧桑的妈妈是在用心来教育在她眼里永远长不大的,是用普天下所有的母爱来诠释的。在她的心里,儿女能有所作为,生活过的好好的,孙子长的胖胖的,是她唯一的期盼。她从来没有在心里为自己留一份空隙,从来没有奢侈地多为自己想一想。每当节假日,我们拎着东西回家的时候,她都会重复着同样的话:不要太浪费钱,我粗米淡饭的就足够了,营养丰富还没有污染,这精那丸啥补药的,我吃不惯。

又到端午节了,老妈从老家打来电话:端午节到了,别忘记给她的儿子和儿子的儿子系一个五彩绳。妻子却在张罗着包肉粽子。

2、一年中的节日,我最喜欢的要数端午节了。

每到端午节,我总要起个大早,去感受一年中最香气四溢的一个早晨。清晨的空气格外的清新,满街都是卖香草的农人,推车的、挑担的……他们带来了许多还沾着露水的香草:艾草、菖蒲、紫苏、薄荷、灯心草、车轮叶……他们还带来了一些香花:栀子花、石榴花、玫瑰花、月季花……大街小巷到处弥漫着这些花草的香味,流连于其间,不光是嗅觉,几乎所有的感官都兴奋起来,让人的心情不能不美好起来。

大街小巷卖香囊的小摊也常引人驻足。一个个香囊缝制精巧,造型奇特。你买一个小老鼠的,他买一个小兔子的,挂在孩子的身上,也送给孩子了许多美好的念想。

家家粽子飘香。大大小小的粽子、各种口味的粽子一笼一笼出锅,那种香味真是诱人。剥一个沾满蜂蜜,满口满心都流动着甜蜜。

鼻子、耳朵、额头抹上雄黄酒。因为有着特别的意义,那雄黄、独头蒜泡成的酒在这个节日里也不再令人讨厌了,似乎也成了香醇美酒。

一切一切,都因为这个节日而美好起来。这是个飘香的节日,不仅仅空气中流动着香气,似乎连带着人和各种事物都“香”了起来。

这是大诗人屈原带给我们的节日;这是那个朝饮晨露、赞美香草、行洁志廉的屈原带给我们的节日;这是一个拒绝邪毒,崇尚高洁的节日;这是一个飘香的节日!

艾叶飘香的端午节作文

我在语文课上学了一手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但对其中的习俗原由我不懂。老师让我们做个小小的调查。端午节到了,安徽合肥市民按照传统习俗,纷纷购买艾叶插在门上以招福驱邪。我在合肥市淮河路上一个菜市场内,看见一位女士买了几枝艾草,正准备回家烧饭。她说,按照传统,端午节要把艾草挂在门上驱邪。在合肥市城隍庙市场的路边,家住郊区的王大爷推着辆三轮车卖艾叶。他的艾草是从附近的山上采来,用别的草叶将几枝扎成整齐的一捆捆来卖,一块钱四捆,艾叶散发着特殊的芳香,不时有人上前挑选购买。

我不明白为什么偏偏用艾草呢?爸爸告诉我,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互生,羽状深裂,表面是绿色,叶被密生白色毛,茎叶均有特殊香气。中国古代以艾叶为药,针灸的灸法,就是以艾草置于穴道上,进行烧灼治病。古人也因此认为艾草可以招福驱邪。我和爸爸还在一本古书上看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古时认为端午节之后天气开始炎热,蚊虫滋生,易发传染病,因而在这一天以所谓“天中五瑞”——菖蒲、艾叶、石榴花、蒜头和山丹等5种植物,来驱除各种毒害。

没想到端午节插艾叶还有这么多学问,传统节日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啊。

每逢端午节家家户户门前都会挂艾叶这是为什么呢?我感到很奇怪。

传说唐朝末年兵荒马乱人们四处逃命。

一天,大将军黄巢带着部队去攻城。在去察探地形的路上,大将军黄巢看见一位大嫂。她手里抱着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手上却牵着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大将军黄巢很奇怪,上前问道:“您为什么抱着大孩子却牵着小孩子呢?”

“这2、3岁的孩子是我的孩子,这6、7岁的孩子是我哥哥的孩子。我哥哥打仗去了,我大嫂也在战乱中死了,把这孩子托付给我。要是在危急的时候,我可以丢掉自己的孩子,救我哥的孩子。”大嫂说。

黄巢很感动,于是对大嫂说:“今天,您回去以后就在门前挂上艾叶,明天攻城的时候我就不会伤害你们一家。但这是军事秘密,您一定要保密啊!”可善良的大嫂马上将这个消息传了出去。

第二天,黄巢去攻城时发现家家户户门前挂上了艾叶。为了遵守诺言,黄巢只好收兵回去了,全城的老百姓免去了战乱之苦。大兵都已进城了,却又撤退了,人们都以为是挂了艾叶的功劳。从此,挂艾叶可以消灾避乱的说法便传开了。

到如今,每逢端午,人们都会在门前插上新采来的艾叶,那清新的药草味可以驱蚊辟邪,保平安呢!

艾叶飘香的端午节作文

后来长大了,又学了中医专业,所以对艾叶更有了浓厚的兴趣和感情。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灸用艾叶,一般以越陈越好,故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孟子》)的说法。

南方人端午时除了插艾,还会插菖蒲。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艾草还是一种很好的食物,在中国南方传统食品中,有一种糍粑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原料做成的艾糍粑。就是用清明前后鲜嫩的艾草和糯米粉按一比二的比例和在一起,包上花生、芝麻、红豆沙、绿豆沙及白糖、蜜枣等馅料,再将之蒸熟即可。在广东东江流域,当地人至今还会在春季采摘鲜嫩的艾草叶子和芽,作蔬菜食用。

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干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

《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辛温、味苦,入脾、肝、肾经。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现在台湾正流行的“药草浴”,大多就是选用艾草。

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载:“艾叶能灸百病。”《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说明用艾草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

民间用艾草治病的土方、验方更是枚不胜举。比如:艾草加姜可治风寒感冒、关节病、类风湿、咳嗽、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又如:艾草加红花可改善静脉曲张,末梢神经炎,血液循环不好,手脚麻或瘀血。再如:艾草泡脚加盐适用上焦有火,经常眼红、牙痛、咽喉痛、气躁心烦、上火下寒、脚腿肿胀。艾草加花椒20粒,适用脚汗、脚臭、脚气、温疹。等等。

而今,又是一年端午节。这飘荡了几千年的艾香,还是那样浓郁,那样绵长。

艾叶飘香的端午节作文

今天朋友给我发来的一条信息:“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是端阳。提前祝你“端午节”快乐!”猛然间我想到又快过端午节了。

也许每个地方都有各自不同的风俗习惯。我的家乡在塞北,每到端午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门上或者是墙上挂一束新鲜的艾蒿叶(必须是端午节清晨采摘的)。讲究一点儿的人家还在自家的角角落落放一束,有孩子的人家还在每个小孩子的耳朵上各挂一朵,听外婆说:“艾蒿的叶子像一把长箭,有驱邪保平安的作用。把艾蒿叶子挂在门上,那些不干净的恶神小鬼不敢进屋,可以保全家人的健康平安,一辈子不生灾难。”

艾蒿是一种极普通的植物。它的叶子是墨绿色的,透着一股清香,散发出一股中药气味儿。这种植物散发的气味,一般畜牲是不吃的。每到这个时节,你走到河边或者是池塘边,总会有茂盛葱郁的艾蒿叶在飘着香味儿。到了端午节,艾蒿梗便长到一尺多高,你若站在艾叶地里,满眼都是清冽的嫩绿。淡淡的清香夹带着淡淡的涩味,直入人的鼻腔肺腑。它的根部是银灰色的,光溜溜的,谈不上好看,但是在端午节带着它感觉很吉祥,很幸福!

我从小和外婆一起生活,每到端午节清晨,太阳未露出笑脸,我还在睡梦中,外婆就起床去屋后的地里采摘艾叶。她把带着露珠的艾叶,轻轻地挂在我的`耳朵上,嘴里还不停地念念有词,她想让艾叶给我带来吉祥,保佑我一生平安。

当凉凉的艾叶把我“唤醒”时,我用手轻轻摸一下,再望一下正在给我忙碌的外婆,感觉心里暖暖的。她那慈祥的笑容像池塘里落进一块砖石一样,涟漪四散皱纹满脸。她忙完这些时,还要给我们用黄米和红枣给我们包粽子吃(因为当时买不到包粽子的糯米)当吃着甜甜的,粘粘的甜粽子时,心里感觉无比的幸福和快乐!

我跟着外婆外公长大,毋庸置疑,我和他们的感情很深厚。外婆一生命运很坎坷,她一生中生过三个孩子,其中二舅在五岁时受了惊吓后夭折。那会农村的医疗条件差,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后来导致病情恶化在无法治疗的情况下,一个可怜的小生命就这样无奈地离开了人世。由于外婆伤心过度得了一场大病,差点儿提前走上黄泉路。在外公和舅舅的精心照料下,外婆的病情一天天好转,又过了十六年后生了我的妈妈,她把我的大舅和妈妈视为宝贝,生怕他们出点儿事,就这样在她每天的精心呵护下,我妈妈和舅舅一天天健康长大。

外婆人很善良,从来没有和别人发生过争吵,特别是她对任何一个晚辈,都是一样的疼爱。每到端午节时,我们每个晚辈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享受到外婆的那一束艾叶的保佑。外婆平平淡淡一生,心胸开阔从来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唯一让我遗憾的是外婆生来就胆小怕事,后来两个表哥都成家立业,娶妻生子。可妯娌俩呆在一个院里居住,每天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隔三差五地吵嘴,久而久之外婆看不习惯她们的作法,她看在眼里气在心上,后来气得左手不停地颤抖(现在叫帕金森综合症)。她没想到自己的儿女没让她操心,在两个孙媳妇的身上倒操了不少的心。在外婆清醒时就一再嘱咐我的妈妈,无论她的病情到什么地步也不能送她去医院,因为她怕去医院,活了八十二岁也没有去过一次医院(外婆认为一生中不去医院是她的福气)。

记得九一年的那个夏天,我回去看望外婆。当我第一眼见到她时,感觉外婆苍老了许多,她的脸是瘦削的。黑黄色的,那眼角和嘴角布满了零乱的皱纹,像一块老树皮;他凸出的前额上刻着几条深深的皱纹,好像是被鞭子抽打出来的,她的眼睛里细小的,微黄色的,她的背佝偻着,像一个枯枝似的手在不停地颤抖着……当时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

我万万没想到那是和外婆的最后一面,离端午节没几天,我外婆走完了她的人生,永远离我们而去。那年的端午节没有吃粽子的热忱,也没有艾叶的香味儿,那满地满坡的艾蒿也没有飘香。是呀!不变的艾蒿,似乎无言地在作着某种坚持。只要在端午节把那一束艾蒿叶插在门上,我就想起了那份沉甸甸的爱;那份刻骨铭心的思念,那份珍贵的艾蒿的香味儿,把外婆的恩情永远珍藏于心底。

初二飘香的端午节作文

端午节的时候,有许多吸引人的地方,但作为一个标准吃货,最关心的自然还是吃的——也就是家喻户晓的粽子。

这粽子无需我多说,所有人应该都知道,它由粽叶包成,拥有绿色的外表,当它脱下绿色的外衣时,会露出白色的粽肉,仿佛在诱惑着你,让你吃下它。它的馅也是五花八门的,但枣棕最多,当然还有肉粽、小豆粽、米粽等。

别看拆粽子外衣简单,但包粽子可不简单。粽叶很好找,一般河边的嫩芦苇叶或是竹叶都可以。包的过程比较困难,特别是对我们这种只顾吃不会做的人来说。包粽子之前,要提前一天把糯米浸泡好。

包粽子也有讲究,必须要包成三角形,若是包成了其他形状,便成了“四不像”了。看着别人包起来如鱼得水,可自己操作却实属不易。我时常包成其他形状,全是不规则的,一按下去,有些地方就已经变形了。

对于我来说,外表不是关键,只要里面好吃就够了。于是,我那丑粽子也跟着漂亮粽子一起下了锅。当锅再一次被揭开,那些混在一起的味道弥漫开来,萦绕在鼻尖。粽子入口之后,有点粘,但味道挺不错,让人回味无穷。

粽叶飘香季,就是这样,总有离开的时候!那粽子的香甜,那端午节的美好,我已经记在心间,不会忘怀!

初二飘香的端午节作文

“粽叶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在五月明媚的阳光中,在孩子们焦急的等待下,端午踩着轻快的步子,走过如海的蓝天,走过碧绿的草地,挟着清甜的粽香,姗姗来迟。

这一缕粽香,随清风穿门入户,把我从梦中唤醒。洗漱后,我坐到桌前,跟妈妈学包粽子。

桌上已经备好了材料:碧绿鲜嫩的芦叶,晶莹剔透的米粒,殷红香甜的枣子,让我口水直流三千尺的肉……晨光从窗口飘落,像金色的蝴蝶,映了满屋的灵动与欢欣。

妈妈先给我做示范。她取下两片芦叶,捏着一弯,一个芦叶“漏斗”便出现了。妈妈一手捏着“漏斗”,腾出另一只手,挖了两小勺米倒进去,压实;妈妈又捏一颗枣,放在米上,再舀一点米盖住,压实。这样,粽子馅就算填装完成了。随后,妈妈将芦叶弯下来,盖住“漏斗”的口,再从“漏斗”边上绕过一圈,将叶尖塞进缝隙。我想这样应该就行了吧。却见妈妈又扯一根线,将粽子上下左右捆得结结实实。我不解的问道:“妈妈,为什么要用线扎呀?粽子不是已经包好了吗?”妈妈一边往第二个“漏斗”里装米,一边答:“这样米才不会往外漏呀。光包好不行,还要用线防止它‘逾矩’!”

我似懂非懂,决定自己亲自上阵。奇怪的事发生了:同样的芦叶,在妈妈手里,总是绰绰有余,在我的手里,它似乎总是短了那么一截。妈妈打开我包的勉强能称之为粽子的粽子,顿时就笑了:“你看你,馋死啦!放两块肉,难怪包不起来了!”我不爽地撅起嘴:“怎么了嘛!多放点肉才好吃呀!再说,你不是也放了不少嘛!”妈妈抚摸着我的脑袋,笑道:”那不一样。粽子的馅要依叶的尺寸而定。它决不能超过芦业的范围,否则,整个粽子就不会成形,甚至散掉。”

是的,包粽子如此,人生也如此。心中的贪念需要控制,否则会撑破自己。心里有一条线,缚住行为,让一切局限在规定里。粽叶飘香的端午,包的是粽子,品的是人生。

飘香的端午节作文

沁水县西关小学三年级(4)帅俣丞。

端午节到了,新鲜的棕叶,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洁白的糯米,晶莹剔透;红枣、葡萄干和花生高中优秀作文原创分享,显得那么诱人。

妈妈用灵巧的双手左折右叠,再用绳子层层缠绕,很快,一个精致的粽子就包好了……煮上那么一会儿,粽子的香味便飘满了屋子,叫人馋得直流口水!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熟了的粽子往嘴里送。

飘香的端午节作文

端午节到了,新鲜的芦苇叶,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洁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里,晶莹剔透;红枣、葡萄干以及腌制好的五花肉都显得那么诱人。(开篇点题)。

妈妈用灵巧的双手左折右叠,再用绳子层层缠绕,很快一个个精致的粽子便包好了……(观察细致,描写具体)不一会儿,满屋飘香,真叫人馋得直流口水!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粽子就往嘴里塞,爷爷看着我被烫得龇牙咧嘴的样子,乐呵呵地笑了。

“奕奕,别光忙着吃,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吗?”“纪念屈原呀!”我说。“他是位爱国诗人,当秦军攻破楚国国都时,屈原非常失望,投江而死……”爷爷带着我穿越时光隧道,来到烽烟四起的楚国,我仿佛听到当地人们沿江寻找屈原的哀嚎声,似乎看到人们把自己省下来的食物投入江中喂食鱼虾,以防它们侵犯诗人的遗体……(听爷爷的讲解,作者感受深刻,对端午节吃粽子习俗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中国强大了,屈原强国富民的遗愿实现了。他老人家终于可以含笑九泉了。”爷爷的话语打断了我的思绪,我点点头说:“放心吧,爷爷,中国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精彩点评】。

本文选取端午节的一个习俗――包粽子,作重点介绍,紧扣“香”字,层层深入。读罢全文,留在我们脑海中的不仅仅是那浓浓的粽子香,更有对流芳百世的爱国诗人屈原产生的由衷敬意。

粽飘香的端午节记叙

又是一年端午节,忽然收到远在北京的女儿发来的照片,是几张包粽子的全部过程,看到她手上擎着一个精致又漂亮的小粽子,一脸的幸福和自豪,忽然想起二十多年前的往事。

那个时候,总是企盼端午节,因为每年端午节家里都会散发着浓郁的欢腾和粽叶飘香,那时候,妈妈还不会包粽子,总是请来隔壁的大娘过来给我们家包粽子,端午的味道总是浓郁而温馨。年复一年,大娘的年纪大了,也就不好意思请了,之后的几年,端午节总是到街边买上几个粽子表示一下而已,从此家里再也没了端午节的气氛,看着那几个冷冰冰的粽子,回想起那些年跑到芦苇塘摘粽叶、泡江米、红枣、花生。然后端午节的`前一天请来大娘,孩子们忙着屡粽叶,大娘灵巧的双手转的飞快,不一会一锅粽子包好了,然后妈妈又忙着在柴火上架一口大锅,煮粽子的时刻是在节前一天晚上,香味一出来,孩子们就在这样的香气里,走过来,走过去,探头探脑的。心里是欢喜的等待,脸上是无忧的笑容。闻着粽香,咽着口水,睡梦中也依然会有一些轻轻的牵挂。第二天一大锅香喷喷的粽子煮好了,妈妈总会给左邻右舍的送一些过去,这时候,就感觉满弄堂都是我们家里幸福的味道。

思绪落回桌上那几个冰冷的粽子,忽然我直奔里屋,叫妈妈再去请大娘一次,这次我决定学会自己包粽子,不能让端午节失去那种欢腾,不能让弟弟妹妹们失去对端午节的企盼,我学的很努力,很快就能自己包上一锅粽子了,于是,每年的端午节又延续了那份欢腾和企盼,看着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围坐在圆桌前,弟弟妹妹吵嚷着挑选自己喜欢的各种馅的粽子,角角落落都飘满粽叶的香味,忽然觉得,那一刻,幸福又回到了我们身边。

一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女儿如今也二十多岁了,端午节那一天,她说,很感谢妈妈教会她包粽子的手艺,自己包粽子过端午节会觉得很开心,能感觉到家的味道和妈妈的味道。说现在所怀念的并不仅仅是家乡的粽子的味道,更多的则是对父母的想念,父母在家里挂念着我们,心中才会有一个依靠。学会包粽子的女儿,延续着我们的生命,延续着端午节的温暖,同时也延续着中华的传统文化。

在这个传统节日,粽子不仅仅是美食,它还是一种文化,端午的粽子会久久飘香,中国的文化也将源远流长!

飘香的端午节作文

端午节的传统俗就是是吃粽子。

我们家有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妈妈。每年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就能吃着可口的粽子。吗妈妈常说:“用芦苇的叶子包最香。”所以每年端午节的时候妈妈都用芦苇包粽子。

包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先把芦苇的叶子放在锅里煮一下,然后准备好糯米和蜜枣分别清洗一下。芦苇叶子煮好后刚在凉水里泡着,灯芦苇叶子凉了以后了,就可以包粽子了。

的粽子就出现在我的眼前。我总是极不可待的赶紧把粽子一个个全放进锅里,希望它可以赶快成熟,可是每次都要煮两三个多小时,不然的话不会吃到正宗的味道。经过漫长的苦苦等待,我终于吃到了美味可口的粽子。

吃着又糯又甜的粽子,我的心里乐开了花!

飘香的端午节作文

我喜欢夜。喜欢在夜晚散步,喜欢在夜风中遐想。或在月光下,或在路灯下,迎着习习的晚风,或独自一人哼着自己喜欢的歌儿,或和好友一道边走边聊。

我喜欢夜。不仅因为夜的安静,风的轻飘,月的朦胧,还因为星星传送着我的思念,月儿寄托着我的情愫。这缘于那个月圆之夜。也是我在学校度过的第一个中秋节。初中时我是走读生,每天都在家里。到了这儿,离家很远,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对于从未离过家的我,当然很不适应。何况是在中秋节呢?于是便一个人跑出教室坐在篮球场的大树下,望着月亮发呆。这时一个人向这边走来,是静。一个可爱活泼的女孩。于是我们诉说着彼此的烦恼和思乡之情。静对我说:“梦,让我们把对家人的思念告诉星星和月亮,让它们把我的思念和祝福带给我们的家人吧。我想他们这会儿也正望着月儿想我们呢?”我很快便同意了,我们把自己心中的话告诉了月亮和星儿。说完以后,我和静都觉得好多了。从此我便爱上了夜,爱上了这轮月。虽然好友和我分开了,但是我们都会让月儿和星儿传送着彼此的思念和祝福。

我喜欢夜。喜欢那或圆或缺,或明或亮的月。在月光下,在路灯下,在习习的晚风中散步,让星儿和月儿把我的思念和祝福带给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也带给那些寂寞的人,愿他们不再孤单。

又是一年艾叶飘香端午节作文

是父亲的天空。

烈日炎炎。

镰刀把大地叫穿。

一个丰收的季节与风同行。

在期望与幸福之中。

等待一场,喜悦的盛宴。

吹来了丰收的味道。

一片金黄,一地快乐。

挽着清风,伴着骄阳。

唱着丰收的交响。

风蕴,麦香。

是此季,最令人沉醉的佳酿。

麦浪翻滚。

和着收割机的纯美交响。

站成最美的姿态。

将丰盈的季节,守望。

浅夏,如歌。

一季收获,一季希望。

轮回着,我们不变的勤劳。

清风摇曳杨柳婀娜。

汗水从脸上流下,快乐从心底流出。

勤劳的人们,唱着丰收的歌谣。

在希望的田野,荡漾。

蝈蝈的叫声,在麦浪上飘荡。

塘里的青蛙,也把音乐奏响。

醉人的麦香,在空气中缓缓流淌。

阳光,与微风轻语。

麦粒饱满。

是大自然馈赠的醉美与熏香。

打麦场上。

机器的喧嚣。

打破了夜的静寂。

诗的韵角点。

踩在,沉甸甸的麦穗上。

奏响父辈们,最美的乐章。

知了和着鸟鸣,高歌丰收。

宁静与麦香。

是这个季节,特有的气息。

一路高歌,一路收获。

醉了季节,醉了人心。

岁月流逝,初心未改。

多少次,梦回故乡。

在风雨飘摇里。

看麦子,把根植入黄土。

然后,在父辈们的希冀中成熟。

我们此时,远离喧嚣。

握一把麦香,写一笺思念。

伴随着歌声。

让心底的幸福。

在故乡的麦黄里。

缓缓流淌......

又是一年艾叶飘香端午节作文

儿子课本里说:“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敲锣鼓;包粽子,插艾蒲;悼念屈原也祈福……”屈原,龙舟,锣鼓和咱相距遥远,可是粽子,艾蒲,百索,鸭蛋掏等等,却是盛开在指尖上一朵又一朵芬芳的花。

最神秘的是蒲草。这长长绿绿,平日一点也不起眼的植物,每到端午,就会成为大家争相请进屋的宠儿。听说,只要把她横在檐下,或搁在门边,就能驱魔赶鬼,消除邪恶,就仿佛立了一个无所不能的保护神。也不知是真是假,反正每到那时,满城都是艾叶香。

最浪漫的是百索。这花花绿绿,绵绵软软的绳索,曾是儿时最期待最美丽的饰物。百索按材质分,有棉线和丝线两种,按颜色则有红的,粉的,绿的等等。其实,说期待吧,估计也只有女孩子才期待,因为这绳索,尤其是丝线的绳索,柔滑,鲜艳,有光泽,尤其微风轻拂,垂下的索絮还会如杨柳般翩翩起舞。所以那时,每到端午,女孩子都会故意把袖子卷起一大截,露出那美丽的线须晃啊晃。而男孩子就不同了,要不奋力抵抗,要不求饶着只肯系在脚上,即使实在抵抗不过的,也会把袖子死命的往下拉了又拉,那感觉似乎在给他上一个要命的枷锁。

其实,家长之所以如此重视绳索,是有原因的,据说戴上绳索,就可以如艾草一样,避邪驱恶。不过那时候,我们更乐意接受的理由是,这腕上的绳索,等到六月六那天,剪断,抛上屋顶,喜鹊就会衔去为牛郎织女造一座相会的桥。孩子总是喜欢做梦,尤其女孩子,想象着,那带着自己体温的丝线,在某一天突然穿越时空,为一个爱的神话,千丝万缕,纵横交错,那是多么美丽而又浪漫的事情啊。

记忆里,百索除了系在手上,脚上,还可以用来编织鸭蛋兜,或者手巧的,再编点其他的东西。

最端庄的是粽子。端午少不得粽子,没了粽子,就像一个屋子没了大梁,就像一台戏没了主角。记忆里的粽子都是母亲包的,有着五个尖尖的小角,绿莹莹的,很漂亮。由于孩子多,口味不一,那时的粽子馅料也就多样化,有蜜枣的,鲜肉的,咸肉的,红豆的等等。与此同时,为了区别起见,还要给他们做上不同的记号。比如单独的是鲜肉的,两个连在一起的是红豆的,三个连在一起的是蜜枣的等等,反正记号随你做,只要分得出就可以。亦或许是一种风俗吧,每当煮粽子的时候,母亲还会在锅里放上几个咸鸭蛋或咸鸡蛋。

不过对于我来说,口味不口味倒是次要,我最看重的是粽子的扎什,必须是竹套,也就是竹笋落下的外衣。在我的感觉里,似乎只有竹套的清新,芦叶的青涩,糯米的甘醇,三种味道糅合在一起,才能最美最醇。所以儿时,为了端午能闻到自己喜欢的香气,只要竹笋一拔节,我就会跑进竹林捡竹套,然后收集起来,等待端午扎粽子。只是后来,竹林没了,加上离家已久,这曾经的味道,就如搁浅在沙滩的贝壳,渐渐风干了。

上午走上大街,看见很多人都在买艾草,小摊上也挂出不少鲜艳的百索,香囊,小老虎,商店里也堆上了绿豆糕,终究这节日的气氛愈来愈浓了。

和母亲通电话,得知这个端午他们将回老家,这样,我们也可以回去一次了。虽然时间不长,估计也就几个小时的样子,但是一家人能团聚在一起,闻闻艾叶香,给小孩系系百索,包包粽子,再说说那久远的岁月,也真是一件无比快乐和期待的事情。

期待中,期待着。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