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党团范文

大班科学花教案反思范文(16篇)

大班科学花教案反思范文(16篇)



大班教案可以促进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推动幼儿的发展。大班教案范文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在实际教学中能够提供一定的指导和支持。

大班科学教案及反思

2、主动探索各种花的特征及颜色。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初步了解其特性。

二、活动重点。

1、能够认识春夏秋冬四季的花。

2、能够说出指定花的特征及颜色。

三、活动准备。

1、分别准备与春夏秋冬各自相关的图片。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教师:“小朋友们在操场里玩的时候有没有看到过各种各样的花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它们的秘密吧。”

(二)展开部分。

1、指导幼儿观察第一页ppt中的各种各样的花,探索,发现花的特征。

教师:“小朋友们,有谁可以说出这张图片里花的名字”“下面老师带小朋友们来一个一个认识它们”

2、指导幼儿分别观察四季各种花的形状和主要颜色。

(1)教师“小朋友们,谁能告诉老师,这朵花是什么颜色”“它有几朵花瓣”“像什么?”(让小朋友带着问题依次观察这四种花并进行小组讨论,幼儿讨论时,教师可参与幼儿的活动,并给予指导,同时鼓励幼儿一边观察,一边讨论。)。

(2)小组讨论结束,请幼儿坐好,围绕颜色,大小,形状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自己探索。

3、请自己探索完的小朋友回答老师留下的问题然后告诉小朋友们这种花叫什么,是那个季节盛开的。

(三)结束部分请小朋友们依次说出这几种花的名字,颜色,及盛开的季节四、活动延伸引导小朋友唱“春天到了,桃花开了。夏天到了,茉莉花开了。秋天到了,桂花开了。冬天到了梅花开了。”

花是同学们喜爱的植物,真实的花给人们带来了美丽的环境,美好的心情。装饰花卉又称花卉图案。图案本身来源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自然形象虽然很美,但它还不能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人们的生活需要用更加理想、更加超然的艺术形象进行美化,因此就有了由自然形象变为装饰形象的过程,也就是图案变化。本课花卉图案设计是在对花卉熟悉的基础之上,对自然花卉物象的艺术加工。本课内容重点是设计应用。

这节课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比较合理,电教手段的运用使学生比较直观地了解了图案设计的过程与方法,学生学到了图案设计的有关知识。另外,在课上发现学生创作不够大胆,能够马上示范并指出,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作业效果较好。

不足之处:由于时间关系,教师在图案创作方法的讲解上还有些粗糙,学生学习得不够深入,解决方法是让学生带有花卉图案的生活用品进行小组分析讨论),当时是怕学生画不完就把这个环节去掉了,教学方法还不够灵活多样,师生互动不够。

总的来说,我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还算比较满意,今后我要多研究,更加踏实备课,争取把课上得更好一些,使学生受益。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1、尝试用三个数字排列出不同的车牌号码,学习排列与组合的方法,探索数字排列与组合的规律性,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

2、了解车牌上汉字、英文字母、数字、颜色等蕴涵的秘密,体验活动乐趣。

3、积极参与操作,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并从小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1、"违章停车和肇事车辆"的录像、各种汽车的ppt、图片。

2、各种黄色、蓝色、黑色、白色的车牌若干。

3、数字卡片若干及车牌的展示版。

1、教师播放"违章停车和肇事车辆"录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录像中的人和事。

2、分享交流:这是一段什么录像?警察叔叔是怎么知道这些汽车是谁的呢?(根据车牌号码)。

3、出示车牌,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

车牌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数字、汉字、英文字母)每个车牌号码最少都有几个数字?(……)。

4、教师小结:

一辆汽车就只有一个车牌号码,车牌是车子的身份见证,所以警察叔叔可以根据车牌号码来找到车主,给予处罚和拘留。

1、师生合作排列数字,发现排列规律。

(1)教师出示三个数字1、2、3,请个别幼儿说说它们的组合;

(4)教师小结:三个数字轮流排第一,后面两个数字交换一下位置;排列成6个的车牌号码,大家一起来试试。

2、交待操作要求:

师:江西汽车制造厂有一批新车出厂了,请小朋友帮忙用规定的数字排列,给新车编上车牌号码。(每一组用三个数字来排列)我们请电脑来抽号。(教师现场展示让电脑抽号)第1组用”2””5””8”三个数字;第2组用”3””6””4”三个数字;第3组用”5””9””1”三个数字;第4组用”6””7””0”三个数字。

请幼儿试试可以组成几个不同的号码。

3、幼儿分组活动;

(2)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引导幼儿观看每一组组合的号码有没有重复?

4、展示交流,集体验证。

(1)教师请先完成小组的组长把操作板拿到黑板来,贴在大kt板上。

(2)教师小结:0—9,10个数字任意的三个不同数字就能组成6组不一样的号码,那四个,五个不同的数字就能够组成更多的车牌号了。

1、引导幼儿发现车牌的秘密。(教师揭开事先遮盖的车牌的汉字和英文字母等)。

(1)幼儿观看车牌并交流:这些车牌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汉字不同)(幼儿先发现车牌上第一个字有的是"赣",有的是"京",有的是"云",还有的是"川","使""领"等,也就是说汉字不一样。)。

(2)讨论交流:车牌上的汉字不一样,那代表什么意思?

(3)教师小结:"赣"是代表江西省,"京"是代表北京市,"云"是云南省,"川"是代表四川省……,车牌上的第一个汉字,都是代表不同省份的汽车。"使"是代表大使馆的车。"领"是代表领事馆的车。

大班幼儿的能力不仅在于认知上的`发展,而且对于合作交流时的交往能力也很重要。活动中,我设计2次让孩子进行合作,商量。第一次尝试用数字排列组合时,大部份孩子能互相合作,共同负责把任务完成。在老师总结寻找规律时,我请幼儿充分互讨论后,给出答案,体现了生生互动的原则。可能在第一个目标与第二个目标的链接上有点牵强。第二次的操作由于觉得时间长了,另外对于我们班现有基础的小朋友来说,还有点难于是进行调整,师生共同总结寻找4个数字的多种排列组合。

在活动设计过程中,我觉得这次活动的重点应该落实在完成目标2上,让小朋友通过操作实践来探索3、4个数字的不同排列组合,为了使内容变得丰富一些,我就在开始部分把科常和语言也整合进去了,开始说说汽车特别的部份,可能占用时间过于长了,整节活动的时间有点拖沓。继而活动的重点有点分散。

另外我对幼儿的生活经验的了解也不够深入,以为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车牌,因此有这方面的经验,但从这次活动的情况看,其实他们这方面的经验几乎是极少的。因此,这个活动前,其实可以丰富小朋友的这些经验,把开始部分的内容变成一个活动来开展,接着让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车牌,有了前期的准备以后,小朋友对车牌数字变化的兴趣就会很高,能掌握车牌号码的数字排列变化。

活动结束后,教研组里也开展了评课活动,通过活动,我知道了自己在活动设计和开展过程中的一些不足。如有时忘记对小朋友的回答加以总结,对车的品牌和车牌号由于没有明确概括,使小朋友对这两个概念有些混淆。总的来说,通过这一活动,小朋友对车牌的组合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学习了3、4个数的多种排列组合方法,使自己原有的经验得到了提升。

大班科学教案反思

师:小朋友们中午好!

幼:老师中午好!

师:这几个字认识吗?(不认识老师可以标注音节)。

幼:搬过来,搬过去。

师:你们搬过东西吗?搬过什么?

幼:我搬过椅子。

我搬过箱子。

我搬过玩具箱。

我搬过家。

师:用什么来搬的?

幼:用手。

用头(顶)。

用脚。

师:好,我们来听听故事。

二:欣赏故事,玩玩游戏。

1、欣赏故事。

幼:住在长颈鹿家,因为长颈鹿高一些。

师:好,看看他们商量的结果,住在谁家?

(出示鳄鱼的房子)。

幼:鳄鱼家。

师:哦,他们商量了住在鳄鱼家,长颈鹿小姐有好多东西要搬呢,你们愿意帮他们吗?

幼:愿意!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

幼:盒子。

师:一样吗?

幼:不一样有大盒子,中盒子,小盒子。

师:有多少个呢?你们过来数数看。

幼:9个。

幼:2468。

9师:他刚才是2个2个数的,有谁能3个3个的数?

幼:369。

师:马上要做小学生的朋友了,数数的方法肯定很多,刚才你们每人搬几个?

幼:1个。

师:搬了几次?

幼:1次相亲相爱的长颈鹿小姐和鳄鱼先生想快点把家搬好,谁能帮他们?

(幼儿单独搬,一幼儿一次搬2个,叠放,一幼儿一次搬5个)。

师:看看别人的,对你有帮助的。

师:哦,这样两次就搬完了。

师:谁能一次就把盒子搬完?

(一幼儿尝试,结果弄翻了)。

师:想想怎样才最安全?

幼:要大中小的排列(一男孩去,不能解决)。

师:好,这位妹妹在这里等得很安静的,你来帮帮他。

师:哦,果然两个人在一起办法就多些。

师:好,看看他们是怎么放的。

幼:大的在下面,中等的在中间,最小的在下面。

师:好,看看这样的办法行不行(一幼儿搬,有一幼儿说:别倒啊,小心点)。

师:哦,成功了(掌声)。

师:这就是你们刚才想的叠加的办法,谢谢你,谁还有别的办法?

(一幼儿打开盒子)(掌声)。

师:他把盒子打开干嘛呢(小盒放进中盒,中盒放进大盒,放好了搬)。

师:没刚才那么高了,这样就安全了,是吗。

师:把小盒放进中盒,把中盒放进大盒,这就是你们想的套装的方法。

幼:平时爸爸搬桌子就会喊我,我个子矮。

幼:克服困难。

幼:有句话说得好,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师:他们的生活遇到了困难,会想什么办法呢。

幼:搬到长颈鹿家去。

幼:鳄鱼搬个梯子住到屋顶上。

幼:各住各的。

师:他们还真跟你们想到一块去了,这次还有爱运动的鳄鱼先生有很多东西,们能不用手把这些球搬过去吗来,一人拿一个球,不用手(放嘴里,夹在手臂里)。

师:刚刚你们用了什么方法。

师:可是,放嘴里有点脏呢,能用别的方法吗。

幼:用胳膊。

幼:用膝盖夹。

幼:放肚子上,弯着腰夹过去。

幼:用脚轻轻的踢过去。

幼:用脚尖夹住慢慢跳过去。

师:哥哥学会等一等,你又想到什么办法。

幼:还可以用衣服夹。

师:长颈鹿小姐和鳄鱼先生的生活又遇到了困难,当他们想共进晚餐的时候,桌子太高,鳄鱼先生够不着,上卫生间的时候,马桶太大,他们又开始想办法了,他们有了一个伟大的计划,他们在门口挖呀,凿呀,终于建好了属于他们的新家。走,我们一起去参观他们的新家好吗。

大班科学比一比教案反思

一.设计意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家用电器也相继进入千家万户,幼儿在家是常见到家中的电器。为了提升幼儿的爱科学的兴趣,学习一些小常识特授此课。

二.活动目标。

1.提升幼儿的感性认识,激发幼儿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2.使幼儿学会和懂得一些日常生活小常识。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三.活动准备。

1.让幼儿在家询问爸妈,自己家中的电器的名称、用途、用法、注意事项。

2活动材料:教材想一想说一说。

四.活动过程与指导。

(一)提问:

1.小朋友们,你们加油家用电器吗?都有哪些电器?(让几个小朋友说一说,他们家有哪些家用电器。)。

2.结合教材,教师归纳小结:小朋友们家中都有电器:彩电、冰箱、洗衣机……。

(二)指导与启发:

2.在让幼儿充分讨论:洗衣机、电冰箱、彩电的用途、用法,以及给全家带来的好处。

3.在教师的引导下,重点说明使用这些家用电器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如:安全用电小常识、爱惜保护家电、以渗透安全保护意识、节约用电)。

4.让幼儿打开书,认识教材中的电器。然后指几名幼儿说一说自己学到了哪些知识。(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爱惜保护家用电器)。

四.效果分析:

通过教学,幼儿们对家电的有关知识非常感兴趣,幼儿们发言热烈、竞相参与。子教学内容若带领孩子们参观实物。教师边教学边结合实际效果就会更令人满意。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部分幼儿对大小与高矮轻重没有生活经验,在学习时,这部分幼儿掌握的不是太好,还需要加深幼儿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将取长补短,引导幼儿们在活动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大班科学教案及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现代通讯工具是多种多样的,它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2、能关注生活中的先进科技产品。

3、有操作现代通讯工具的兴趣,乐于与他人交流。

4、引导幼儿认识蔬菜,让幼儿知道常见蔬菜的名称并能说出他们的作用。

5、让幼儿了解常见蔬菜的营养价值,知道多吃蔬菜有利于身体建康成长。

活动准备:

1、家庭调查——现代通讯工具。

2、幼儿自己准备会使用的通讯工具。

3、幼儿用书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幼儿交流自己认识的通讯工具。说说它可以用来干什么?

二、教师创设情景,幼儿了解各种通讯工具的用途。

1、小红在家有急事要告诉外婆怎么办?用什么通讯工具?

2、爸爸和小红到公园玩,走到半路,突然想起一件事要告诉妈妈,应该用什么通讯工具?

三、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了解现代通讯工具。

2、仔细观察电话机键盘,说说少了什么?请幼儿添画数字号码?并说说键盘上符号的意思。

3、启发幼儿说说其他的现代通讯工具的特点及优点。

四、小结:现代通讯工具是很多的,它能给人们带来很大的方便。

1、现代社会是飞速发展的社会,通讯工具时刻伴随着我们。对于我们现在的孩子来说,认识通讯工具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我设计这节课,让孩子们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去感受通讯工具给人们带来的方便和快乐。本节课学生积极性高,充分与别的小朋友交流,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2、只有个别孩子似乎交流的较少,可能是准备的时间不是很充分,我会在以后的活动中逐步渗透有关通讯方面的知识,让每个孩子都有所收获。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不小心把几种不一样的东西混在一起。为了能让幼儿解决生活中类似的问题,所以设计了此活动。在活动中,幼儿通过动手、动脑、动口,自己发现方法。从而激发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尝试意识、创新意识以及体会成功的喜悦感。

1、通过探索,能根据混合物的特点,利用恰当的工具找出最快、最好的分离方法,并学会用标记记录。

2、能主动大胆操作与尝试,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与快乐。

1、带分离的物品若干如:花生肉和花生皮、米粉和赤豆,菜籽和黄豆、回形针和纽扣、小铁球和塑料球、玻璃球和跳跳球、糖和小石子等。

2、工具:塑料筐,筷子,勺子、杯子、碗、磁铁、筛子、水等。

3、视频仪、记录表、记号笔。

(一)以谈话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1、(出示花生肉和花生皮)“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你们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分离开来?”幼儿自由回答。

2、(出示记录表)老师用简单的标记把幼儿的分离方法记录在表。

(自评:此环节设计的问题,能让幼儿大胆想像,有效调动了幼儿探索的积极性。;文。章出自屈,老师]用标记记录的方法,符合了“做中学”的科学原则,为下一个环节做好了铺垫。)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分离花生肉和花生皮)

1、老师介绍几种特殊的工具。

2、幼儿自由选择工具,去尝试各种分离方法。

3、师生共同小结,记录结果,从中找出最快、最好的一种分离方法,并说说原因。

(自评:幼儿能使用各种工具大胆验证方法,初步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幼儿第二次操作。

1、出示几种待分离的物品,让幼儿逐一认识。

2、幼儿分组讨论本组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并由组长记录下来。

3、幼儿再次尝试、验证。从中找出最快、最好的方法,并做好记录。

4、请每组的一名幼儿把方法介绍给大家听,并说出最成功方法的原因。

5、老师小结。

(自评:在操作过程中,通过幼儿自己的尝试、比较、发现了用筛子分离物品,不仅完成任务,而且速度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引导幼儿探讨区别生熟鸡蛋的方法。

引导幼儿找找生活中利用分离原理发明出来的物品。

该活动中的操作材料贴近幼儿生活,唯幼儿所熟悉,较好的激发了幼儿的操作兴趣。在“试一试”活动中启发和鼓励了幼儿大胆地自由尝试,找出多种分离各种混合物的方法。在“比一比”活动中,加大了探索的难度,不但要将混合物分离,而且要找出该混合物的最快、最好的方法。此次活动注重培养幼儿的探索欲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合作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大班科学比一比教案反思

最近发现我班的孩子对测量身高很感兴趣,一有空就去身高尺上量一量,然后互相比较。在这期间我发现,高的孩子有点沾沾自喜,矮的孩子则有点闷闷不乐,结合我们幼儿园开展的新健康教育课题,我觉得要给孩子一种正确的观念。

另外我觉得大班的小朋友应有一定的规则意识,并有与同伴合作、协商的意识。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通过比赛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同时通过比赛孩子们还能发现一些决定输赢的好办法,从而激发孩子间不断竞争。自己和自己比我把他当作是个拓展的内容,主要是让孩子们明白,只有通过自我的不断比较,才能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1、分享“比”的经验,感受“比”的`方法。

2、在“比”的过程中增强幼儿与同伴间合作、协商的意识。

字卡、四张长方形卡片、五张图片、两副大小不一的手套。

一、交流大家的比。

1、出示字卡“比”,这是什么字?

2、这几天我看到小朋友都在玩比的游戏,你们都在比什么?(比力气、比身高、比体重等)。

通过交流、演示等分享比的经验,比的方法。

3、总结:不同的事情用不同的方法比,同样的事情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比。

二、讨论比赛的要求。

2、出示汉字“比赛”

3、你们知道有哪些比赛?

4、怎样知道比赛谁赢谁输呢?(看分数)。

5、在比赛中有些什么要求?(分队、人数一样、有裁判等)。

6、总结:原来一场比赛有一定的规则。

三、尝试比赛。

1、分队(分四队)。

分成了几队?每队有几人?一样多吗?

2、给自己的队起名字,记在卡片上,并作自我介绍。

3、还缺什么?

4、出示图片。

有几个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5、交代比赛内容与要求。

6、检验、统计比赛结果。

7、质疑:人数一样、时间也一样,为什么结果却不一样?

8、总结:比赛总会有输赢,但还是有好的办法,就拿画圆来说,他们胜利的原因就是听清要求,动脑筋想好办法,大家一起合作,我们要向胜利者学习。

四、拓展。

1、自己能和自己比吗?怎么比?

2、出示自己和自己比的卡片。

(出示2副大小不同的手套)这都是我们班露露小朋友的,你发现了什么?

3、现在的你和以前的你比一比。

原来自己和自己也能比,我们小朋友都发现自己长高了,长大了,进步了。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部分幼儿对比较没有生活经验,在学习时,这部分幼儿掌握的不是太好,还需要加深幼儿对“比”概念的理解。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将取长补短,引导幼儿们在活动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在我们的生活中,温度计被广泛地运用在人们的生活、劳动和工作中。比如:测量体温、测量气温等,幼儿虽然见过温度计,但对它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缺乏具体的观察、测量温度计的技能。此活动就是让幼儿来了解温度计的基本知识,并学习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对测量活动有兴趣。

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是现代教育刻不容缓的任务。在这次的活动中,我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操作,在不断地探索中发现问题,从而获得有关温度计的粗浅知识,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大班幼儿的探索精神。

1、认识常见的.温度计,了解其用途。

2、帮助幼儿获取温度计指示温度的粗浅知识,初步掌握正确使用温度计及测量、记录的简单技能。

3、激发幼儿测量温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1、幼儿人手一份水温计,记录卡,笔。

2、每组提供冷水、热水人手一份。

3、温度计模型,气温计、体温计若干。词卡:温度计、热胀冷缩。

导入活动--观察模型,认读记录温度--幼儿操作,理解"热胀冷缩"--游戏"热胀冷缩"--认识其他温度计--延伸活动。

1、通过提问,帮助幼儿认识水温计,并知道它是测量水的温度的。

2、请幼儿仔细观察水温计,说出它的特征:玻璃管子、红柱子、数字。

3、出示温度计模型,认读记录温度。

出示温度计模型,问:"温度计里的红柱子和数字有什么用?"告诉幼儿:红柱子指的数字就是温度,我们可以用"0c"来记录,读作摄氏几度。出示卡片oc。)并且移动模型中的红柱子,指导幼儿记录温度,第一次可由老师记录,接下来可由幼儿上来记录。

1、孩子们,你们觉得测量有趣吗?现在桌上有许多的水,请你们去把它的温度测量出来,并记录在小卡片上。

2、在测量前提几个小要求:

(1)温度计是用玻璃制作的,特别容易碎,请小心使用;

(2)碰到困难,请仔细想一想,或与好朋友商量,想出解决的办法。

(3)结束后,请与好朋友说说,你是怎么测量的?

幼儿第一次操作,教师观察,了解孩子碰到的是什么困难?是否想办法解决了困难。

3、幼儿交流。"你是怎么使用温度计的?怎样观察的?怎样记录的?碰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么解决的?"。

1、第二次操作。

老师小结:热胀冷缩。

"小朋友,老师有个提议,我们来玩个"热胀冷缩"的游戏,好吗?那这个"热胀"怎样来做出来?这个"冷缩"怎么来做?想出来后,师幼一起做游戏两遍。

小朋友,老师这儿有三个小问题,请你们动脑筋告诉我答案。

(1)、有位小朋友生病了,我们怎么知道他是不是发烧了呢?

(2)、我们怎么知道今天的气温有几度呢?

(3)、我们怎么知道水的温度呢?

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温度计,并告诉幼儿它们的名字:测量体温的叫体温计;测量天气情况的叫气温计;测量水的温度的叫水温计。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温度计"(出示卡片"温度计")。

1、请幼儿比较三种温度计相同的地方。

2、提问:"温度计还有什么作用?你在哪里见过?"请了解后与好朋友或老师来交流。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的内容要在幼儿生活经验上,从身边的事入手。本活动以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温度计为载体,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和亲手操作,在和温度计互动的过程中,感知其用途并初步掌握使用温度计、测量机记录的正确方法。老师对教材分析比较透彻,重难点明确,活动中环节也是一目了然。

大班科学光教案反思

晨间带幼儿散步时,有意带到指定场地,让幼儿自发说出:看,有那么多蚂蚁,它们在搬东西。激发幼儿观察兴趣。

看一看,说一说,蚂蚁怎样搬食物?

(1)蚂蚁用尾部(屁股)搬的。

(2)蚂蚁用头上的须(触角)搬的。

(3)蚂蚁用手和脚一起拖的。

(4)有许多蚂蚁一起拖的。

试一试,找答案。

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蚂蚁搬东西。

(1)蚂蚁用嘴巴叼住,把东西搬回家。嘴巴有一对像螃蟹一样的大钳子,力气很大。

(2)当食物过大时,小蚂蚁会用头去碰另一只蚂蚁的头,过一会就有许多同伴来共同搬运食物。

(3)蚂蚁搬东西回家时,是大家排成一队,沿着原来的路回家。画一画、说一说,蚂蚁搬食物回家。

大班科学树教案反思

1.在欣赏水墨画的基础上,尝试用水、墨、宣纸进行拓印,并根据拓印的图案大胆想象。

2.积极参与绘画活动,乐于表现,体验中国水墨画的美感。

3.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大班科学树教案反思

幼:画水墨画需要毛笔、墨汁、宣纸和砚台。

师:对,毛笔、墨汁、宣纸和砚台又叫“文房四宝”,是我们中国特有的绘画和写字的工具。

(二)欣赏水墨画作品,感受墨色变化呈现的美感。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神奇的水墨画,你在画面中看到了什么?

幼:小兔、狮子、河、波浪、云,右下角的圆点像一粒小石子……。

师:你们的观察真仔细,想象也很丰富。你们能看出画面中颜色的变化吗?(教师提示:颜色深――浓、颜色浅――淡、水分少――干、非常湿润――湿;并依次出现“浓淡干湿”四个字。)水墨画中墨色的“浓淡干湿”,让画面变得丰富和美妙。

(三)水墨拓印。

1.教师示范并讲解。

师:这幅画最神奇的地方是不用笔来作画,而是墨汁和水玩的一个游戏――我们叫它“水墨拓印”。

(1)先将墨汁轻轻地滴一滴到水盆里,大家观察一下墨汁滴进水盆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幼儿自由想象)。

(2)用牙签在水中轻轻划一下,可以让墨汁化得更美。

(3)双手拿起宣纸的一边慢慢放进水里,让墨色染在宣纸上;再轻轻地用手提起宣纸,宣纸上便出现了美丽的图案。

(4)把染上图案的宣纸平放到铅画纸上固定好,宣纸要放平整。

(5)作品完成后用毛笔写上自己的名字,再盖上土豆印章。

(四)展示并交流作品。

大班科学教案反思

有益于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本活动设计意在让幼儿探索、操作,感知、理解物体的弹。

性;通过观察、了解物体弹性的用途,并会运用所获得的科学经验进行发明创造,培养。

创新意识,达到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的最根本目的。

二、活动目的:

1、愿意参与科学探索活动,在活动中拓展思维,有一定的创新。

2、在探索、发明、制作、操作过程中,感知物体的弹性,对物体弹性的用途。

3、通过幼儿,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活动准备:

1、弹性玩具若干。

2、有弹性和无弹性的物品若干。

3、幼儿制作玩具的材料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自由探索,感知物体的弹性。

1、谈话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今天,老师带来许多好玩的玩具,每样玩具,都有一。

个小秘密,小朋友可以用很多方法去发现它们的小秘密。比如:用手压一压、拉一拉、

捏一捏或者用脚跳一跳等等。玩的时候要小心,别把玩具弄坏了。”

2、引导幼儿自由选择各种玩具,自由操作、探索,感知物体的弹性。

3、教师巡回观察,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启发幼儿发现“物体有弹性”的秘密。

4、幼儿讲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及发现,了解物体弹性的基本特征。

老师边操作,边引导幼儿小结:“我们玩的东西很有趣,它们都有弹性。我们用力拉它。

或压它的时候,它就会改变形状,手一松,它又能变回来,这就是物体的弹性。”

二、再次探索并对物品分类,巩固对弹性的认识。

1、分组投放有弹性与无弹性的物品。

2、幼儿自由探索。

3、请幼儿把有弹性的与无弹性的物品分类。

三、游戏:找一找,想一想。(联系生活了解弹性的用途)。

1、找一找,看谁身上有弹性的东西最多。

2、找一找,活动室里哪些东西有弹性,看谁最先找到。

3、想一想:幼儿园、家里及其他地方,还有哪些东西有弹性。

四、引导幼儿讨论:

1、如果所有的物体都没有弹性将会怎么样?

2、怎样利用物体的弹性发明一种用品或玩具?

五、做一做、玩一玩。

1、“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材料,我们也来动动脑筋,想一想,发明一件有弹性。

的用品或玩具。”给幼儿介绍材料名称。

2、鼓励幼儿先想想准备做什么?用什么材料做?先和好朋友说说。

3、提出操作要求。

4、介绍自己的作品,表扬有创意的幼儿。

大班科学比一比教案反思

1、仔细观察并找出上下两幅图中8个不同之处。

2、巩固按一定顺序和区域进行观察的方法和习惯。

3、乐于和大家分享自己找不同的经验。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1、展示图片。

1、简单的找不同,为后面复杂找不同积累经验。

2、通过找不同,巩固幼儿按一定顺序和区域进行观察的方法和习惯。

(2)观察室,请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再一个区域一个区域的观察,不要这边看一下,那边看一下,那样找得慢而且容易遗漏。

(3)幼儿操作,教师巡视,并提醒幼儿找到或完全找出来后不要说出答案,以免干扰同伴答题。

(4)幼儿互相检查操作结果,并纠正。

(5)集体验证答案。

3、请幼儿互相分享找不同的经验。

(1)你是怎么很快找到答案的?你的技巧是什么?

(2)找不同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3)你觉得谁的方法比较好?为什么?

(4)你想学习谁?为什么?

教师小结并表扬今天表现积极或其他方面取得进步的幼儿。

活动反思。

这部分幼儿掌握的不是太好,还需要加深幼儿对物体多少的理解。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将取长补短,引导幼儿们在活动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1.能够细致观察并发现排序的规律。

2.能够合作发现两种以上排序规律,并按照规律进行排序。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有规律排序》ppt,大卡纸4张,一段舒缓的音乐。

一、开始部分

导人:小朋友有没有发现,今天我们座位排列的顺序有什么规律?(一个男孩、一个女孩)有一组图形宝宝排列的顺序和我们很相似,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谁。

二、基本部分

依次出示三种排列规律,请幼儿读一读每张图片是什么,发现了什么规律。

(1)出示图片一,提问:有哪些图形在排队?它们的队伍是怎么排列的?(www_dakao8_com)后面还可以怎么排? (引导幼儿用ababab分组。)

(2)出示图片二,提问:它们是谁?都是怎么排的?后面应该怎么排列呢? (引导幼儿abb abbabb分组。)

(3)同样,出示图示三,引导幼儿小结abcabcabc排列的规律。

2.幼儿自创排序规律。

创设情境,提出要求:动物园的小路坏了,要帮助小动物们铺一条小路。要求:有规律,与众不同。

3.展示作品,总结作品中的创新之处。

4.游戏:幼儿用身体动作排序,拓展排序方法。

(1)幼儿自由探索用身体动作排序。

(2)听音乐,自创有规律的动作并与同伴交流。

5.引导幼儿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有规律的现象。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有规律的现象和事情,比如说斑马身上的条纹、斑马线、项链、毛衣花纹、花坛、昼夜交替、四季轮换等。鼓励幼儿将自己知道的事物的规律和现象与同伴进行交流。

三、结束部分

上个星期,聆听了张老师的一节《按规律排序》的公开活动,这是我第一次聆听张老师的公开课,发现张老师这个活动上得特别成功。我想,成功的背后肯定付出的许多,比如课前准备等都非常的充分。一开始,她用情境的导入法进行,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去。花环的出现,提高了孩子们的兴趣,使他们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寻找花环的排序方式。在这个环节中,我发现张老师很会处理活动的活动的重点,在孩子回答的同时,请孩子共同复述,是一个不错的亮点,这样即提高了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让孩子明白花环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序的。所以,孩子在操作时就显得异常的轻松,孩子也乐意参与到活动中去。接着在老师出示半成品腰带,请孩子先读出腰带的规律,在老师操作,请孩子检验,这样孩子很容易发现老师操作上存在错误-----在这个环节上,我发现张老师请孩子先读腰带的规律,然后请孩子检验,把难点分解的比较好,这样边读边操作,孩子就不容易出错。

这个活动从开始到结束,老师始终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孩子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真正体现了活动的主体性。

大班科学比一比教案反思

1、引导幼儿探索周围环境中具有相反特性的事物。

2、幼儿比较相反事物之间特征的差异。

重点幼儿探索周围环境中具有相反特性的事物。

难点幼儿比较相反事物之间特征的差异。

准备周围环境中具有相反特征的物品。

1、导入部分,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引导幼儿观察教室中具有相反特性的物品。

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这两件物品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让幼儿自己实验和探索。

请幼儿当“小侦探”,按教师出的题目,找出教室中相关的物品,并比较差别。

3、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同样的东西形状不同,落下的情况不同。

--刚才小朋友说的都对。

4、扩展幼儿经验。

扩展寻找范围。

本次活动中,部分幼儿对大小与高矮轻重没有生活经验,在学习时,这部分幼儿掌握的不是太好,还需要加深幼儿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将取长补短,引导幼儿们在活动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文档为doc格式。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1.懂得用电线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初步感知金属可以导电。

2.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3.对导电现象感兴趣,喜欢和同伴合作探究。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熟悉实验材料的名称,已初步了解电池、电线的外形特征及金属的种类。

2.材料准备:电池、电线(连着小灯泡),布条、毛线、塑料绳、回形针、铜钥匙、铁丝、记录纸、笔、断电线一截以上材料每两名幼儿一份;小熊布偶、电池演示梳理图、大张记录表等。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二)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怎样让灯泡亮起来”。

1.介绍实验材料。

2.交代操作步骤和活动规则。

师:两个小朋友合作进行实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试一试怎样让小灯泡亮起来。

3.幼儿两人合作开展实验探索,师重点引导幼儿尝试用电线连接在电池的不同位置。

4.以实物演示和图示演示的方式引导幼儿集体分享探索中收获的经验。

(三)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的导电现象,初步感知金属可以导电。

1.设置问题情境。

2.介绍操作材料,引发幼儿猜想。

3.幼儿实验,师指导。

4.集中交流。

(四)活动结束,提醒幼儿注意用电的安全。

今天县里领导来校检查期初工作。教研员和包学科领导深入课堂,听了我们学科的三节课。说实话,心里真有点发毛,毕竟科学这一学科涉猎面广,而且我又是现学现卖。今天我和四年三班的孩子们一起学习的是《电》这一单元的第二节《点亮小灯泡》,课前虽然有点紧张,可自认为准备还是挺充分的。(刚刚接触这一学科,每节课都得细心准备,否则真不知道课该怎么上)但一节课下来,才知道毛病还真是不少。体现在以下几点:

1、有意识围绕课题,但操作有问题。本学期我的教研主题是《探知前科学概念的方法的策略的研究》,本节课上想运用一下画图法,通过画图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课堂伊始,我先让学生画出印象中的小灯泡。孩子们画的还真是五花八门,一个个灯泡残缺不全,但从外形上看还是很像的。只有两个孩子把灯泡的结构画完整了。这一环节占用了一定的时间,如果这一环节在课前完成,更便于老师调整教学策略。

2、还学生主体地位,但知识落实上有欠缺。课堂上让孩子们小组合作,想办法利用电池,导线,小灯泡,这三种材料点亮小灯泡。孩子们兴致很高,很快就操作成功,而且能够画出实物图。然后又检验了四种连接方式小灯泡能否被点亮。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很强,但我忽视了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如果每一个小实验后,及时引导学生总结,相信孩子们对本节知识掌握的更扎实。而本节课后,如果调查孩子们学习效果,会有很多孩子能点亮小灯泡,却说不出所以然来。

3、没有充分利用好生成的资源。课堂上学生在小组观察电池时,我再行间巡视,一男孩问我:“老师,电池里面的黑色的小棒是什么呀?”“那是碳棒”。看来孩子的研究兴趣很浓。如果我及时利用这一资源,让学生见识一下电池的内部结构,会对学生理解电流的形成有很大帮助,而我却忽视了这一资源。

4、多余的实验材料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前我告诉孩子们去实验室上课时带好学具袋。其实本节课用到的学具只有导线和小灯泡。很多孩子们出于好奇,课堂上不按照老师的实验步骤完成,却悄悄地弄起了别的实验材料。

针对以上课堂出现的问题,我把课件进行了修改与补充,还好《点亮小灯泡》这节课才上完一节,还有六个班级可以磨合。希望今天的课能避免这些问题。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