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党团范文

回访教育情况调研报告范文(17篇)

回访教育情况调研报告范文(17篇)



情况报告的撰写需要注意时间和顺序的安排,确保信息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份详细的情况报告,希望对解决问题有所帮助。

家庭教育情况调研报告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为全面了解我县家庭教育工作基本情况,促进我县家庭教育工作实现新发展,县妇联对我县家庭教育深入调研,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要通过媒体大力宣传家庭教育理念,使家长认识到教育孩子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更是家长的事,需要家长掌握科学教子方法,与学校积极配合,共同努力才能教育好孩子。

重视家长学校队伍的建设与培训,建设一支业务强、热心家庭教育工作的师资队伍。形成一套适合本地的`家长学校工作方法,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家长学校的针对性、实用性、系统性。增强家长学校的服务能力。

一是建议政府加大对家长学校的资金投入,把家长学校经费作为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确保逐年增长,县财政可采取按生均标准拔给家长学校经费,保证家长学校正常运转。

二是推行有偿教学,允许家长学校收取一定的费用,通过政府拔一点款、家长交一点费、学校出一点”来解决经费问题。

为促进家长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要建立和完善统一的管理办法。一是明确机制。规范家长学校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办学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家长学校管理。二是考核评估。要把家长学校工作纳入学校德育评估体系,对家长学校管理进行科学的评价。三是建立动态激励机制。建立家长学校职责考核奖惩制度。

学前教育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xx年工作要点安排,10月下旬,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在王尧副主任带领下,就全市学前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宁县、镇原县,实地查看了13所幼儿园办园情况,听取了工作汇报,邀请有关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听取了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省市有关学前教育的政策,大力推进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学前教育水平有了明显提升。目前,全市幼儿园总数达到432所,在园(班)幼儿78263人。其中,公办幼儿园204所,占幼儿园总数的47.2%,在园幼儿41797人,占幼儿总数的53.4%。民办幼儿园228所,占幼儿园总数的52.8%,在园幼儿36466人,占幼儿总数的46.6%。有教职工4246人,其中公办1955人,民办2291人,分别占46.1%和53.9%,基本形成了公办为主、民办积极参与的办园格局,解决了城乡幼儿入学需求。

(一)加强了对学前教育的组织领导。市政府把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服务民生、实现教育强市战略的基础工程,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先后出台了《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xx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教育、发改、民政、财政、人社、城建、公安、卫生、审计、妇联、团委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各县区政府也成立了组织领导机构,出台了相关文件,保障了学前教育组织领导和政策到位。

(二)加大了办学经费的投入。各级政府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在第一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来,中、省、市、县四级累计投入71814万元,新建县城幼儿园13所、乡镇幼儿园71所、村级幼儿园51所,在农村小学或教学点附设学前班611所,20xx年新建省列为民办实事行政村幼儿园217所。宁县投资2200万元,在县城新区划拨土地19.2亩,建成宁江示范幼儿园,其设计和管理达到了省市领先标准。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办园,缓解了幼儿入园压力,2014年,市区科教苑小区幼儿园建成投入使用,填补了市教育局没有直属幼儿园的空白。

(三)注重了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幼教师资招录培训机制,通过中小学富余教师转岗,招录幼教专业毕业生任教,充实了幼儿教师队伍。实行幼儿园园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对全市幼儿园园长、教师进行了轮训,园长学历合格率达到96.1%,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8.5%。组织示范听课、集体备课、教学研讨交流活动,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合理安排启发心智、健康体魄的活动,使幼儿在园身心快乐,提升了保教保育水平。

(四)强化了督查考核指导。定期对幼儿园保教保育情况进行督导评估,制定了《幼儿园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细则》、《幼儿园规范办学行为评估细则》、《幼儿园年度目标管理考核细则》等10多项规范性制度,2015年对全市申报的58所幼儿园评估审定,其中13所达到市级标准化一类幼儿园。教育、卫生、食药监、安监、公安、工商等部门定期深入基层,对幼儿园消防、交通、餐饮卫生、校舍安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依法整治违法办园行为,促进了幼儿园安全管理。调研中所到公办幼儿园制度健全,岗位责任明确,检查考核严格,档案资料反映全面。

从调研情况看,学前教育在我市各级各类教育中还处于薄弱环节,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一)幼教资源仍然短缺。一是随着幼儿入园压力不断增大,幼儿园数量少、超规模、大班额情况十分突出。国家规定最大办园规模12个班、360人,小班25人、中班30人、大班35人。但镇原县城幼儿园设置教学班24个,在园幼儿995人,平均每班41人;城关镇上马台民办幼儿园设置14个教学班,在园幼儿548人,平均每班39人。两园班额设置和在园幼儿均严重超过了国家规定标准。二是城区住宅区配套幼儿园不到位,西峰城区大型住宅区29个,建成幼儿园的只有5个,虽经规划但未建幼儿园的10个,未规划建幼儿园的14个。三是农村作为学前教育薄弱地区,幼儿园分布不平衡,民办幼儿园未按规划选址,最远的服务半径4公里。

(二)经费没有保障。学前教育经费尚未单独列入财政预算,公办幼儿园只保证教职工工资,日常办公、园舍维修、设备添置、教师培训没有专项经费。民办幼儿园完全靠自筹经费支撑,园舍年久失修,教辅玩具短缺,教学设施简陋,师资待遇不稳定,为了节省办园成本,经常招收半托生和日托生,处于超负荷运转。

(三)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全市在园幼儿7.8万名,按照国家全日制幼儿园教职工与幼儿1:5--1:7核算,最低应配备教职工1.1万名,目前只配备了4246名,尚缺6700多名。教职工与幼儿比为1:18人。长期没有核定幼教编制,宁县552名公办幼儿教师,只有70名为幼教编制;镇原县266名公办幼儿教师,仅有45名为幼教编制,其他均占小学教师编制。全市公办幼儿园教师平均年龄38岁以上,年轻教师力量不足。转岗教师较多,专业经验欠缺。民办幼儿园为了降低成本,低薪招聘低学历非专业人员任教,无法保证教育质量。

(四)安全隐患不容忽视。一是安全意识不到位,不重视幼儿安全能力的培养,安全应急预案操作性不强。二是城区幼儿园规模大,有的园超过千人,班额超过40人,幼儿活动场地狭小,安全消防通道不畅,门前交通拥挤,幼儿紧急疏散非常困难。三是民办幼儿园租用非教学用房,校舍简陋且不符合抗震标准。餐饮卫生条件差,没有消毒和防蝇设备,不做食品留样,炊事人员无证上岗,未配备保健保安人员。部分幼儿园周边环境差,门前摆摊经营小食品者较多,直接危及在园幼儿食品安全。

(五)“小学化”现象比较普遍。一些民办幼儿园为了争取生源,迎合家长急功近利的心理要求,在幼儿教育管理、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方面,类似于小学阶段,让幼儿学拼音、认汉字、做算术等,注重了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全面发展,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对幼儿健康成长带来很大危害。

学前教育是人生的奠基工程,对个人的未来发展和提高国民素质意义重大。为加快发展我市学前教育事业,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认真落实规划建设扶持政策。一要把学前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安排和落实。在新城开发、旧城改造中,同步配套建设相应规模的幼儿园。对现有的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幼儿园,要逐步进行改造。要下决心落实市政府关于300户以上住宅小区配建幼儿园的规定,解决幼儿就近就地入园问题。二要把学前教育作为落实民生的重要举措,紧抓国家加大财政投入发展学前教育的机遇,依托革命老区精准扶贫行政村幼儿园建设项目、省级为民办实事幼儿园建设项目,集中建办一批高质量、示范性、标准化幼儿园,利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支持社会力量捐资助园、投资办园。

(二)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一要科学安排学前教育投入。严格执行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政策,逐步将学前教育经费单独列入各级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对农村困难家庭幼儿、城镇低保家庭幼儿、孤儿和残疾幼儿入园给予资助。二要调研出台民办幼儿园补助政策。目前全市民办幼儿园228所,占全市幼儿园总数的一半还多,在园幼儿占全市在园幼儿的将近一半,这些民办幼儿园,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公共财政投入的不足,为全市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由于收费较低、投入不足,民办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相比,在基础设施、师资力量、职工待遇等方面均有较大差距。这种公、民办幼儿园表像上的待遇不公平,造成的最终结果是在园幼儿受教育程度和效果的不公平。因此,应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培训教师、结对帮扶、减免租金等方式,对符合条件的民办幼儿园给予扶持,或者研究出台对民办幼儿园的资金扶持政策。

(三)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展学前教育事业,教师队伍建设至关重要。要通过多种途径,建设一支稳定合格的师资队伍。一是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编制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测算和核定幼教编制,继续向省上争取幼教编制。二是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会同人社部门制定师资补充方案,采取引进、签约、招考、招聘、培训转岗等途径,加快幼教师资配备。同时,在职称评定、班主任津贴评审发放、评选优秀等方面,幼教与中小教享受同等待遇。三是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把幼教培训纳入教师整体培训计划,尤其要把中小学转岗教师培训作为重点,通过园内培训、集中培训、远程培训、专家引领、专业自修等途径,努力打造一支素质较高的幼教师资队伍,为提升我市学前教育质量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四)切实加强安全管理。幼儿园是幼儿活动、学习、休息的主要场所,肩负着培养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任。一要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增强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定期进行应急预演练,确保紧急情况下教职工和幼儿能够安全地撤离、疏散。二要督促落实幼儿园巡逻值班、防火防灾、幼儿健康体检等各项安全制度,对校舍、大型教玩具、消防器材定期检查维修,发现安全问题应立即解决。三要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规,餐饮消毒、食品留样、防蝇防鼠设备应尽快配备到位,食品采购加工操作要规范。严格校车管理,坚决遏制违法违规驾驶行为。四要坚决清理整顿无证幼儿园,该关停的坚决关停,对民办幼儿园条件差、安全隐患严重、限期整改后仍不能达标的,采取强制措施予以取缔。

(五)努力纠正“小学化”倾向。全市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下决心纠正目前学前教育、特别是民办幼儿园存在的“小学化”倾向,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正确的办园方向,使全市学前教育工作健康发展。

(六)设立学前教育管理机构。我市目前幼儿园已达400多所,在园幼儿7万多人,而且还在不断扩大,为加强管理,建议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设立幼教管理机构,使学前教育工作有专门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

学校家庭教育情况调研报告

当今社会,经济建设飞速发展,产业结构加快调整,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沿海及各大城市纷纷崛起,这就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与此同时,开放的城市拉大了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农村生产力水平低、经济落后,使得年轻的劳动力难以在农村生存,因此诱发了农民工外出务工的热潮。

拥有3000多人口的爱新村,儿童约占总人口的30%左右,留守儿童约占儿童总数的20%,约有180人左右。在这些留守儿童中,与母亲住一起的25.6%,与父亲住一起的有15.8%,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住一起的有35.6%,与叔伯婶姨住一起的有12.9%,其余寄托在其他人那的有10.1%;在这些留守儿童中,一年之内见过父母1-2次的占56%,见过3次以上的占15%,一年内未见父母的有29%,目前,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呈继续增长趋势。

以上数据说明了农村亲情的缺失、家庭教育出现真空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1.健康与成长方面:在生活中,留守儿童们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在成长的最好阶段容易形成不良习惯,生活作息不规律,缺乏营养,很容易造成抵抗能力差,身体体质偏低等问题。

2.学习与认知方面:现代社会的.发展,社会上的各种诱惑逐渐增多,网吧等娱乐场所对留守儿童有着致命的吸引力,使得他们上课不专心,下课沉溺于网吧,自控能力差,容易形成不良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心理与品行方面:父母的行为往往是孩子的坐标,留守儿童常年远离父母,生活中缺乏及时的指点和帮助,又缺少正确的是非观念,极易养成冷漠、自私、孤僻、偏激等不良性格和习惯。

4.人身安全方面:少年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生理和心理不成熟,缺少适当的约束和引导,他们极其容易受到不良诱惑影响,遇到突发事件自救能力差,甚至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留守儿童群体是当今社会飞速发展时期的特殊产物,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家庭、社会和学校有着密切的关系。儿童是祖国的花朵,针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性工作,需要全社会来关注。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建议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着手:

1.家庭。要慎重做出每个选择,家长要正确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慎重选择外出务工,要把家庭教育摆在当前最突出的位置上,家长要明白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关爱而不是金钱;引导外出父母切实负起养育责任,尽量改善家长的外出务工方式和教育沟通方式。积极引导家长处理好外出务工和关心孩子健康成长的关系,提高自身素质,注重沟通方式担负责任,要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家长要认清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为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自身的家庭教育能力,切实转变教育方式方法,增加亲子间的良性互动。

2.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有的放矢地教育学生,给留守儿童和家长更全面的辅导和帮助,鼓励他们积极融入团体中,形成良好的心态;开展教师帮扶留守学生活动,定期家访,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及时发现留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闪光点,了解家庭生活环境,消除不利因素;提供心理咨询,帮助家长和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态;学校应开展留守学生普查登记,建立留守学生个人档案,针对个人特点和需要,建立专门的教育管理措施。

3.社会。政府建立完善的农村教育和监护体系,加大对农村娱乐场所的管理,努力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加大危害学生安全和学校工作秩序的打击力度;制定方便入学政策,为留守儿童到父母打工地入学提供方便。在城市农民工集中地开办农民工子女学校,提供优质的入学条件,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和关爱;村妇女儿童之家要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生活、劳动知识培训,让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社会各界多关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完善家庭教育志愿队伍,成立留守儿童义务辅导站,从生活、学习、思想、安全上关心留守儿童。村干部实行包片负责,组织老教师做好代理家长工作。

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是我们当前的一项艰巨任务,他们的健康成长与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息息相关。希望各级组织、社会各界都能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共同努力,让祖国的花朵更加灿烂,让祖国的未来更加强大。

文档为doc格式。

四群教育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四群”办要求,鹤庆县农业局局被列为县级“四群”教育4个示范点之一。为体现实践特色,充分发挥“四群”教育示范点的典型引导和示范带动作用,县农业局对宝窝村委会四群教育工作作了进一步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宝窝村委会有418家农户,1850多个农业人口,分为6个村民小组,其中下登村民小组114户,上登83户、宝窝62户、白鹿65户、段家29户、梅园65户。全年人均收入达3000元左右。

粮食主要是小麦、玉米、和杂豆、署类等;分为大春和小春两季耕种。全年总耕种4640亩左右,小春1900亩,大春2700亩,全年粮豆总产量达670吨,经济价值达134万元。

其它还从事猪、牛、羊、家禽等畜牧业的养殖,也是一条重要的经济发展之路。年收入达80万元左右。

1、人畜饮水方面。

由于宝窝村委会各村小组村民的居住地,基本上都是山区,且饮用水源地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水源逐年减少,水利设施不够完善,难以满足农田灌溉。如遇干旱,村民只能自己到外面拉水,雨水天就接雨水用。长期如此,必将影响到村民身体健康。

2、交通方面。

宝窝村委会6个村小组基本解决了乡村道路,但都是土路,晴通雨阻的情况比较突出,特别是大雨天时个别村路会塌方堵塞,大大影响了群众生产生活出行和经济发展。

3、电力方面。

宝窝村委会各村小组虽然都通了电,但由于所接线路较长,村民无力购置电力变压器,电压不够,村民家中电器大多无法正常使用,有的连用电饭煲煮饭都煮不熟。而且这些村小组的电线又老化,还未列入农网改造。部分村小组村民更是只能从相邻的村民家中接出电来用。

4、宝窝村委会各村小组的村容村貌很差,而且没有文化活动场所,无公厕和垃圾堆放池。

1、结合实际,积极争取上级资金。

由于村委会和各村民小组无集体经济收入,完全由村民集资搞项目建设困难较大,只有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争取资金多方投入加大对各村卫生、交通、电力、饮水等方面的投入,不断改善村民生活生产环境。

2、调动村民积极性,主动改变村容村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的使农村繁荣稳定,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村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参与者、主力军,还是直接受益者。要加强宣传力度,改变有的村民等、靠、要的思想观念,使村民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只有村民真正想要发展,想要生活宽裕,想要居住环境整洁卫生,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目标。

3、帮助扶持培养村集体经济。

由于种种原因,村小组一级支出费用没有列入财政预算。宝窝村委会各村民小组没有集体经济收入,也就没有正常的办公经费。为了村小组能正常开展工作,上级部门应有目的的帮助扶持培养各村小组发展集体经济,解决村小组办公经费问题。

自我局开展“四群”教育以来,按照上级部门的安排和部署,结合我局工作实际,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工作责任,严格要求机关干部深入乡村,作民情调研。

乡辖5个村民委员会,61个村民小组。末,全乡总人口9924人,其中农业人口9713人。全乡总耕地面积有12496.4亩,其中旱地11601.73亩,水田894.67亩,全乡粮食总产量432.05吨,人均有粮441.2公斤,经济总收入1392万元,人均经济纯收入1414元。全乡农业生产值完成2145万元。

乡村地处乡政府东北边,距乡政府所在地5.2公里、县城23公里,从村委会到国道为土路,交通方便。总人口2869人,其中农业人口2783人,下辖21个村民小组。全村国土面积16.90平方公里,海拔1830米,年平均气温16.90摄氏度,年降水量1480.5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桐油、漆树、核桃等农作物及经济林木。全村有耕地面积2640.20亩,人均耕地面积0.88亩,截止目前,该村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该村主要产业为种植业。该村设立党支部1个,现有党员40名,均为少数民族党员,其中男性-1-34名,女性6人。团支部1个,团员76人。目前在上海、广东、深圳等地区外出务工人员23人。近年来在国家“三农”政策的帮扶下,该村粮食增产、经济收入逐年增多,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据调查,单个农户家庭年总经济收入最高达10000元,最低仅有840元,两极分化严重。村民主要以种植玉米、核桃、漆树等为主要经济来源,由于受气候、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的影响,村85%的农户居住在山顶和半山腰一带,不适应种植水稻,养殖业方面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绝大多数村民仅仅依种植几分田地、几棵核桃树、漆树,养几头(只)猪鸡来维持生活。

农村低保工作是一项关注民生、为民解困的重要工作,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千家万户,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各项涉农惠农政策的制定和出台,全国各地贫民百姓得到了实惠,基本生活有所改善,全县贫困人口享受农村低保人数发展迅速。据调查了解,目前,乡村已享受农村低保人数达1563人,其中老年人219人,学生104人,残疾人296人,贫困老党员。21人,其他人员944人。享受农村低保人数占该村总农业人口的56%。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促进的社会稳定。

(一)建立农村低保公示制度。在申请审批享受农村低保户过程中,村委会主要做到了几方面工作:一是严格农村低保申请审批制度。村委会及时成立由村支书、主任、副主任、村民小组组长组成的工作组,通过调查了解家庭人口基本情况及家庭经济收入情况,做好调查摸底、政策宣传、对象产生、低保金发放等各个环节工作。二是及时传达省、州、县农村低保有关政策,通报全村农村低保人数及相关工作情况,共同分析研究当前村内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三是严格按照《云南省农村低保实施办法》《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方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施细则》等相关办法和、细则,村委会加强对低保制度的落实,本着“本人申请、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组审定上报、张榜公示、政府审核、民政审批”的农村低保工作方式,认真做好该村农村低保工作,形成了农村低保工作责任制度。

(二)加强低保政策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自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村加强农村低保政策宣传,坚持舆论先行,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村干部通过办宣传栏、贴标语、召开村民大会等方式,把实施农村低保工作的目的、内容、方法步骤、工作程序、资金发放和管理等讲明讲透,做到农村低保政策家喻户晓。据了解,村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专项宣传农村低保相关政策,召开了2次会议,重点动员青年群众积极投身到经济建设中,参加会议人数达1593人次,印发宣传涉农惠农政策资料500余份。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坚持原则,规范低保工作程序。按照县民政局及低保实施办法和工作细则,村坚持动态管理、区别对待、分类施保的原则,合理确定农村低保对象范围,以户为单位,深入调查了解家庭收入,认真核定家庭收入,严格审核审批程序。对符合享受的对象,在本村范围内进行为期7天的张榜公示,公示后无重大异议的,由村委会造册登记并报送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乡政府提出审核意见并张榜公示后报县民政局审批,县民政局审批同意后,经所在村委会再次向社会张榜公示。确认无重大异议的,发给由省民政厅统一印制的《云南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后方可领取农村低保金。在低保金发放过程中,乡人民政府派出工作组到村委会进行集中发放,这样,确保低保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保障。

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1、xx市共有中等职业院校4所,即xx民族职业技术学院(xx市职业教育中心)、青铜峡职业教育中心、盐池职业中学、同心县石狮职业中学。在校生总数为4587人。生源结构以城乡分:城市占23.3%,农村占76.7%,以地域分:本市辖各县(市、区)占95.2%,周边县(市、区)及陕、甘、蒙毗邻地区占4.8%。

4所职业院校共有教职工421人,其中管理人员20人,工勤人员43人,教师358人,其中兼职教师60人,专任教师中专科学历16人,本科以上学历342人,占全体专任教师的95.5%。

20xx年全市用于职业教育总投入1756.1万元,其中财政投入1483.2万元,学费收入241.8万元。到目前为止,尚未制定中等职业学校生均预算内财政拨款标准。

全市现有市级综合实训基地1个,县级实训基地2个,近五年中央财政共投入730万元,省级财政投入2400万元,县级财政投入160万元,院校自筹36万元用于实训基地建设。

2、全市有农村中等职业学校3所,即青铜峡职教中心、盐池职业中学、同心石狮职业中学。3所学校共有在校学生3162人,生源主要来自本县(市、区),农村学生占80%以上;共有教师151人,其中兼职教师17人,本科以上学历教师达92.1%;20xx年职业教育办学资金总投入1648.1万元,其中财政投入1450.2万元,学费收入166.8万元,各县(市、区)尚未制定中等职业学校生均预算内财政拨款标准;现有实验实训基地2个,近五年内中央财政投入青铜峡职教中心实训基地160万元,投入盐池县职业中学实验实训楼400万元,青铜峡市和盐池县财政分别投入30万元和166万元。

进入新的世纪以来,xx市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职业学校建设步伐加快,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不断完善,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高。但与外省区及本区部分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着许多问题,既有整个职业教育的共性问题,也有本市的实际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1、从总体上看,全市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山区县(区)教育发展极为缓慢,表现在一是职业学校及培训机构教育资源配置过少,办学条件薄弱;二是中等职业教育占高中阶段教育的份额过低,在校学生普职比为5:1;三是农村职业教育及成人各类培训无法全面、有效开展,严重制约了新农村建设进程。

2、本市职业学校招生难、培养的毕业生就业难。主要原因:一是人民群众和学生观念比较陈旧,对职业教育认可度低,在就学的价值取向上有偏差,把培养目标定位在科研或管理人才上,重理论学习,轻动手操作,都想当“白领”,不愿做“灰领”和“蓝领”。在升学选择上总是先选择普通高中,实在没有办法才选择职业学校;二是由于本地经济发展速度不快,经济总量小,就业岗位相对过少,毕业生就业供大于求,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由“出口难”反作用于“入口难”;三是本市的职业院校,由于办学条件、师资、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有差距,人才规格与市场需求不对应,造成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四是政府在毕业生就业方面作为不够,没有从改善民生的角度出发,出台相关的政策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3、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难点是投入严重缺乏。职业教育是成本的教育,主要体现在师资配备、学校功能建设和实训设备配置。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空编75人,由于人事管理体制的制约无法补充,同时由于经费短缺学校也无能力自主聘用教师。学校实习、实训设备数量缺乏,档次较低,所有学校都没有建成设施完备、功能完善、设备充足的实训基地,无法满足实训实习需求,严重制约着办学水平的提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4、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单一,学校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践条件差,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没有形成,不能满足部分学生采取灵活方式完成学业的需要;校校联合效益不明显,“一年在农村学校,一年在城市学校,一年在企业实习”和“一年在学基础,一年在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两个“三段式”的培养机制及“课堂教学――实习实训――工厂操作”的学习循环方式没有完全形成。

5、校企合作路子不宽,机制不完善。从学校角度看,乐于合作的企业较少,主要原因一是有的企业提供顶岗的岗位少,不能满足一批毕业生的需要;二是有的企业的专业与学生实习专业不对口,一批学生要分散到几个企业顶岗,管理难度大,从学校方面考虑安全责任大;从企业角度看,顶岗实习毕竟是实习,不仅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还必须特别做好劳动保护和安全保护,要派出师傅指导、提供顶岗工资等,只有义务而没有收益,如果不是订单培养,为本企业增加技术工人,企业是不合算的,所以企业的积极性不高。

1、加大投入,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增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一是要加强职业院校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市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xx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暨xx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是市级中等职业学校,是在全市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学校,原校址布局零乱,容量有限,制约了学院的持续发展。根据自治区20xx年全区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关于统筹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做大做强做特职业教育的精神,市委、政府决定将其迁建入教育园区,占地1000亩,概算投资4.7亿元,目前仅完成投资5000万元,资金缺口非常大。建议自治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借国家拉动内需、加大教育基础建设投入的机遇,重点支持xx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暨xx市职教中心迁建工程,给予大额度的资金投入,将其建成教学、培训、住宿、文体活动、实习实训等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充满人文气息的'育人环境。塑造职业学校的新形象,发挥市级职业学校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要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和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使其改变薄弱状况,达到规模适度,满足当地中等学历教育、各类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需要。二是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依托xx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高标准、高起点建设一个全市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共享的综合实训基地,达到设施完善,设备一流、数量充足;同时在各县(市、区)建设一个中等规模、满足所设主要专业实习实训需求的实训基地。

2、改革人事管理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根据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缺教师、现有教师结构不合理的现状,要加强师资配备,区、市人事部门对中等职业学校要实行灵活的编制政策,给予职业学校招聘教师的自主权,要让职业学校根据专业教学需求,在人事部门的监督下,在编制总额范围内自主选聘专业教师,引进人才。

3、深化改革,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设置专业,确定培养目标,根据学生的需要确定培养方式。在专业建设上即要依托当地主导产业设置与之相适应的骨干专业和特色专业,也要设置为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服务的外向型、标准化专业,着力加强专业建设。同时全市范围内应统筹设置专业,避免重复设置,实行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办学水平。在办学模式上,要积极探索与东部职业学校实行分段接续式合作办学模式,利用东部地区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就业环境,使本地学生实现输出培养和就业;在培养方式上建议采取“在校学习一年,在企业顶岗实习半年;再在学校学习一年,在企业顶岗实习半年”的方式,强化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4、加大中等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使人民群众及学生充分认识接受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宣传好国家给予中职学生每年每生1500元生活补助的政策及中职学生就业趋好的形势,引导广大家长和学生在就学选择上更加实际,逐步认同职业教育。

5、建议在国家已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助学政策的基础上,对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无论城市和农村学生实行全免费,学校的培养成本均由各级财政按比例分担。实行免费后,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籍管理系统,要出台更加具体的学籍管理办法,严格学籍管理,对学生的流向和在校学生情况要加强监测,并按月上报教育行政和财政部门,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学校使用财政拨款情况的审计,保证财政核拨的教育经费有效用于教育教学。

学前教育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近两年来,我县认真落实《xx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通过健全组织机构,加强队伍建设,规范办园行为,使学前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幼儿园保教质量稳步提高。

1、健全了规章制度。我县的第一批民办园审批于19xx年,当时幼儿园的管理政策没有出台,各级各类幼儿园管理工作各自为政,各显神通。为使园务管理走向规范,达到科学合理的要求,20xx年上半年县教育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学前教育办园行为的意见》和《幼儿园基础设施及教玩具配备目录》等相关文件,对学前教育的各项内务管理及教玩具配备要求等方面做了明确的规定,并要求乡镇中心学校组织各级各类幼儿园对文件进行学习和落实,县教育局不定期对各幼儿园进行实地督查,对于没有落实的乡镇中心学校予以通报批评。

2、加强了队伍建设。20xx年至20xx年,全县公开招聘公办幼儿教师共20名,全部充实到乡镇中心幼儿园,其中xx镇6人,xx镇4人,xx镇2人,楚江镇2人,皂市镇2人,新铺乡1人,所街乡1人,xx乡1人,太平镇1人。

3、提升了保教质量。为纠正人们对学前教育的曲解,一是县教育局下发《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并要求各乡镇中心学校全面组织学习,通过各种形式来宣传新的学前教育理念,逐步纠正“认为读幼儿园就是要写字算数,和小学生一样写作业”这一陈旧观念,逐步让家长认识到“幼儿入园就读的目的在于培养小朋友们在集体活动中的各项能力和习惯(包括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基本社交能力)以及开发他们的智力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二是县教育局组织学前教育送教下乡活动,把科学合理的学前教育理念融入到教学活动当中,让农村的幼教工作者接触、了解并学会运用,以达到逐步扭转小学化倾向的目的,提升学前教育质量。三是执行《xx县幼儿园教玩具配备目录》,让各类幼儿园认识到自身玩具配备的不足,也加大了质量提升的力度,从以前单一的球类到现在的桌面玩具、室内玩具及户外玩具全部进行了充实,硬件环境从简单的水泥地面、白墙面改造成了木地板、地毯、人造草皮等各类软化地面及童趣味十足的彩色墙体。

4、收费更加合理。20xx年我县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核定为:保教费为每生每月x元,生活费每生每天x元。20xx1年秋季,大部分乡镇中心学校根据实际经济状况也核定了镇内收费标准,各幼儿园根据本园的投入及运行情况,认真进行了成本核算,大部分幼儿园到县物价局办理了收费许可证。所有收费项目均低于或等于我县公办园收费标准。城区民办普惠园收费标准也实行基本统一:保教费为x元/生·月,生活费与公办园相同。乡镇民办普惠园收费标准为保教费x元/生·月,生活费x元/生·月。

1、公办幼儿园数量严重不足。我县公办幼儿园的极度匮乏,造成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在城区难以得到体现。全县乡镇中心幼儿园共x所,其中,xx、xx两所建成并投入使用;xx、新铺、xx三所主体工程竣工,配套工程正在建设中;三圣、太平两所被列入20xx年建设项目;其它x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场地狭窄、条件简陋,亟待新建或改建。目前,易家渡、所街、xx山、x、x等乡镇正着手规划土地新建;x镇、x乡、x乡、x镇、xx乡、x乡、x镇由于土地原因一直无法纳入新建规划。县城区仅有楚江镇第一幼儿园是唯一的一所独立性公办幼儿园,其它乡镇的公办幼儿园实际上都是小学附属学前班,没有独立场所和教玩具设施,更没有持幼师资格证的教师。按《xx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要求,20xx-20xx年内新建乡镇中心幼儿园x所,新建其它公办幼儿园22所。对照计划,公办幼儿园建设任务巨大。

2、幼儿园办园条件亟待改善。由于经费投入不足,大部分幼儿园(包括公办和民办)办园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办园设施陈旧、活动场地狭窄、设计极其不合规范、规模小、班额大,严重制约着我县学前教育的发展,严重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

3、非法办园现象有禁不止。我县少数乡镇仍存在非法办园现象,这些幼儿园无任何办园手续,师资、园舍条件等都无法达到办园要求。

1、幼儿教师编制短缺。国家规定,办园规模在3个班(含3个班)以下、在园幼儿不超过x人的,每班至少配备一教一保;规模3个班以上、在园幼儿超过75人以上的,每班配备两教一保。按此标准,全县只有楚江镇第一幼儿园达标。全县一班一师现象普遍存在。

2、幼儿教师待遇普遍偏低,教师队伍不稳定。待遇低、工作量大,致使目前幼儿园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教师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失现象严重,尤其是民办幼儿园更为突出。教师问题是制约我县学前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1、幼儿园班额普遍过大。根据《xx省幼儿园办园标准》,规定编班人数:小班xx人,中班x人,大班x人。目前,县城区幼儿园平均班额x人,最大班额达x人。

2、幼师合格率低。幼师队伍整体素质较低,尤其是农村幼儿园更为突出。全县除楚江镇第一幼儿园外,其它幼儿园都存在资质不合格的教师,教师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书的比例非常低。有的学校附设学前班教师虽有小学教师资格证,但转岗后未参加幼师培训,不适合幼儿教学。全县幼儿教师x人,持有各类教师资格证人数x人,具有幼师资格证仅x人,幼师持证率x%。

由于保教人员专业化水平低,教学方式单一,教育手段落后,“小学化”倾向依然突出,严重影响幼儿园保教质量,更谈不上教师研究儿童特点和教育规律,办园水平难以提高。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面对我县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扩大学前教育覆盖面,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步伐成为当务之急。

要强化政府责任,将学前教育迅速纳入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落实建设学前教育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学前教育实行政府主导、公办为主、社会参与的办学体制,加快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将学前教育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落到实处。明确管理职责。坚持实行属地管理和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乡镇政府对本辖区学前教育机构的全面工作要统一管理、督查和考核。建立学前教育质量管理与评估体系,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严把学前教育准入关,各类学前教育机构一律实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制度。

加大建设投入,形成“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力度,一是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确保公办幼儿园建设布局科学,设计规范,覆盖合理,通过3至5年,基本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格局。二是把学前教育工作经费纳入公共财政范围。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县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所占比例要逐年增长。三是拓宽学前教育经费筹措渠道。要落实有关政策,城市建设维护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各5%用于学前教育,土地出让收入按0.5%的比例用于学前教育。四是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全面落实人平1元的学前教育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投的方式,支持和鼓励各类幼儿园的建设和发展。建议对创建省、市、县级示范性幼儿园成功的分别给予10万、5万、3万元的奖励;对年检合格的民办园按规模大小给予1000-5000元的补助奖励,逐步把合格的民办园过渡成普惠性幼儿园。

回访教育情况报告

今年以来,**区纪委把对受处分人员的回访教育作为提升执纪实效的重要抓手,紧盯回访教育全过程,采取精准有力的措施,加强对受处分人员的教育管理和关心激励,进一步巩固和强化执纪审查效果。

回访前仔细“把脉”,做到“三个掌握”。**区纪委在开展回访教育前做足功课,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向办案人获取受处分详细信息、与受处分人员所在单位沟通等多种方式,了解掌握受处分人员各方面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一是熟悉掌握受处分人员违纪案件的案情和相关的政策法规;二是了解受处分人员对所犯错误的认识态度和改正情况;三是了解受处分人员的工作表现和生活状况,以及其正当权益是否得到保障等情况。通过全面了解,因人施策,拟定个性化回访方案。目前区纪委已对20**年受处分的**名干部制定了回访方案,并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回访教育。

回访中认真“问诊”,做到“三个结合”。在回访过程中,该区纪委讲究方式方法,注重“三个结合”:一是与排忧解难相结合,及时做好受处分人员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消除受处分人员思想疙瘩,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上、生活上的困难。二是与压实主体责任相结合,督促受处分人员所在党组织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对下发纪律检查建议书要求整改的单位,回访检查建议落实情况,督促其切实扛起主体责任,强化整改、治本抓源。三是与处分决定执行情况检查相结合,通过查阅档案和会议记录检查受处分人员职务职级、待遇事项、年度考核等处分决定执行情况,切实维护党纪政纪的严肃性。

回访后开好“处方”,做到“两个反馈”。按照“一人一档”要求,每回访一名受处分的党员干部,均认真填写《回访教育工作情况登记表》《回访对象评价表》,详细记录受处分人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实行台账化管理,方便后续跟踪教育管理工作,并作为恢复党员权利、民主评议党员、干部考察和考评的重要依据。注重回访结果运用,做到“两个反馈”,一是反馈给受处分人员所在单位,为其强化对受处分人员的教育管理和后续选用干部提供决策依据;二是反馈给受处分人员所在单位派驻纪检组和镇(街道)纪(工)委,为其加强日常教育监督、分析研判政治生态提供信息依据。

家庭教育情况调研报告

为贯彻中央号文件精神,了解农村家庭教育状况。市xxx小学家教组会同市教育局xxx小学于20xx年下半年到包河区大圩乡的慈云小学、晓星中心小学开展了调查访问。调查组得到了包河区xxx小学和大圩乡xxx小学以及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这次调查,采取听汇报、发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调查范围主要在两所小学的三、四、五年级部分学生和家长中进行。共发出调查问卷390份,收回有效卷371份(其中学生问卷195份,家长问卷176份)。学生和家长对问卷内容进行了逐项填写。先后三次召开座谈会,区、乡并工委、乡党委主要领导和分管教育的负责同志、学校领导、班主任和教师代表等40多人参加了座谈。现将有关情况综合如下:

1、家长的职业:农民占57.5%;干部和工人占38.8%;个体户占3.7%工人中大部分是在社区企业或从事临时建筑工,属农工兼顾,均居住农村。

2、家长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占6.3%;中专文化占12.1%;初中占66%;小学文化占15.6%。家长的文化大部分是小学和初中,其中一部分未读初中。

3、家庭经济收入:来自农业和农亲找工收入较低的占。

83.8%;收入较好的只占2.5%;经济困难的占12.5%;特别困难的占1.2%。

4、家庭组成情况:原婚的占91.2%;再婚的占2.5%;单亲家庭占6.3%。

5、家庭学习环境:参加问卷调查的家长,平进看书看报。

等占25%左右。这些并非全是家庭经济所限,大部分还是家长的认识和观念问题。

从座谈会上反映的情况分析,当前农村家庭教育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农村家长一门心思地扑在生产和创收上,每天起早摸黑,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照顾、教育孩子,更谈不上什么家庭教育。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出现了许多“空巢家庭”。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等亲属看管,多数是“看而不管”、“管而不教”或根本“管不住”,家庭教育几乎成了空白。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责任是送孩子上学,将他扶养成人,至于孩子学得怎样,全靠他自己的努力,听其自然,没有什么明确的要求。有的家长对老师说:“孩子听老师的,全靠您了,我们管不了,您要打要骂都行”。家长缺乏责任心。

2、期望值过高,教育方法简单。

许多家长自身素质不高,他们不愿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愚昧无知的一代,不想让历史的遗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重现。家长对孩子的最大希望是读好书、上大学、干大事,有这种想法的家长占61.2%。因此,对孩子要求就是学习成绩好,考出高分,考上好大学,将来从事脑力劳动或较轻的体力劳动,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这些家长的教育方法,大多是简单粗暴,信奉“不打不成才”,孩子一旦有错,父母往往不问青红皂白,责骂、殴打一顿,惩罚完了还说:“管你,是为了你好。”他们全然不顾自己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3、重文化知识学习,轻思想品德的培养。

在有些家长的观念里,家庭教育的内容就是学习,考出好成绩。“只要孩子的学习好,其他什么都不重要”的思想根深蒂固。有的家长不支持学校组织的社会活动,如开运动会家长不让孩子参加;组织慰问乡敬老院,有的家长也不让孩子去。这种只关注孩子学习的家教方式,给孩子的思想品德、生活自理能力、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带来很大影响。

4、新的“读书无用论”,在部分家长中有所抬头。

近年来,由于高中、大学的教育费用高,大、中专毕业生分配走向市场,找工作难的现象使部分农村家长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的思想。有的说,培养一名大学生,家庭要负担十多万元,农村上不起。毕业出来即使找到了一份工作,仅靠一点工资收入在城市安家落户也困难。所以只讲究“实惠”的家长,对子女的培养热情不高,对孩子的升学持无所谓的态度。有些收入较好的家长说:“我们现在农村不也生活得很好吗!”

5、溺爱娇惯,缺少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农村学校不少班级里独生子女占一半,一家三代同堂住在一起的多。老师反映,条件好的家庭,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溺爱孙辈,爸爸妈妈放弃管教,形成了孩子任性、懒惰、挑食、自理能力差。有的学生一上学就向家长要钱买零食吃,家长“有求必应”。晓星小学六(2)学生曹某,父亲开私家车,家里经济条件好,孩子要什么给什么,一不满足就不吃饭,甚至跑到楼顶上吓唬人。这个孩子,老师也不能讲,一讲他就到处跑。老师说:“小孩子太惯啦!”家长说“随他,跑不了。”老师也无可奈何。该校二(2)班有个学生,一直是家长喂着吃饭,上二年级了还不会用筷子,用勺子吃还撒一地。上述虽是个别的,但也反映家长不重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针对农村家庭教育的缺失,为优化家庭教育环境,重视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我们对农村家庭教育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党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真正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范畴。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广泛深入地开展争创“五好家庭”,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活动,评选表彰好家长、好母亲、好媳妇、好孩子,争创文明户,树立新形象。加强社会教育,以村或乡开设活动场所,添置设备;组织“五老”队伍,发挥“五老”作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思想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2、积极举办家长学校,构建终身学习教育体系。

为不断提高农村学生家长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子女的方法,要努力办好家长学校,在普及中求提高,在巩固中求发展,并将家庭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做到孩子入学,家长入校,伴随孩子升级升学,与孩子同时毕业,经考核发给毕业证书或结业证书。家长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和经费投入要有保障。

3、关注打工族子女的教育问题。

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教育以及外出打工人员的“留守孩子”,都是亟待关注的教育对象。地方政府和学校要采取有力措施,如建立“留守孩子”档案,建立关爱帮扶机制,明确监管对象,设置亲情电话,开设心理健康绿色通道,开展人文关爱活动,切实做好教育和管理工作。与此同时,要教育外出打工的家长,外出挣钱不是最终目的,培养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当务之急,打工别忘了孩子。

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许多优势。农村家庭简朴的生活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品质,他们受生活的磨炼,意志坚强,比城里的孩子懂事早,成熟快,他们从小干农活、做家务,成了父母的好帮手。农村的田园风光使孩子在大自然中获得了身心健康,应该充分利用和发挥农村教育的自身优势,有意识地加强对孩子的教育,促使他们全面发展。

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职业教育是培养经济建设第一线人才的主阵地,是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结合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职业教育发展情况。

供大家参考欢迎大家借鉴。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举足轻重。它是培养经济建设第一线人才的主阵地,是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结合点。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发展职业教育,特别在近几年更是把职业教育摆在了发展经济的战略位置,从政策导向到经济扶持等方面都采取了不少措施。我县职业教育起步也不算晚,也曾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但总体上看仍然显得薄弱,发展的过程中困难重重,存在不少问题。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与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在此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结合教育实际,围绕当前教育发展的重大任务,深入开展调研。现把对职业教育专题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及今后工作建议报告如下:

据史料记载,职业技术起源于清宣统二年(192019年)距今近百年的历史。先后创办过两所农业学校和一所职业学校。农业学校开设园艺实习班,开展茶、果栽培和加工技术传授。职业学校从请来两个师傅为教员,教学内容是教学生纺线织布、染布等技术,学员学习大小花格子布的纺织和印染技术。享有盛名的马邓茶的栽培、制作加工以及振太街花布均是农业学校和职业学校传授技术后得以提升和延续的结果。

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对文化和科技的需求更加迫切,各类文化学习班和技术培训辅导班大量举办。

1958年在大办农业中学的要求下,全县区社办起农业中学32校,学生712人。

1959年农业中学调整为两个公社一校,全县保留10校,学生220人。

1961年至1963年农业中学再度调整保留为1校(者东农业中学),学生129人。

1966年,全县农业中学校数又增至5校,学生261人。在恩乐开办了农业技术学校,学员44人。

1967年,全县农业中学校数发展到9校,学生261人。其中县扶持指导办者东农业中学,公社办勐大平掌农业中学,其余农业中学均为区办。

“文化大革命”期间,各级农业中学先后停办。

1972年,县农科所开办一所农业技术学校,招收新生1班,40余人,2年后停办。

1973年,者东农业中学改为“第三中学”(普通中学)。

1978年8月,开办“师范班”。1980年10月经思茅行署批准改建为“县小学教师进修学校”。1985年经省教育厅备案协同省计委批准正式属中等师范学校规格建制,开始招收全日制离职系统进修中等师范学员。1987年停招系统进修中师班,转为在职教师岗位培训。,教师进修学校与民族学院联合招收函授本科汉语言文学班。同时面向社会在职干部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多项职业技能培训。

1985年,以教育部门为主,农、牧、卫生部门联合创办了“县农职业中学”,同时挂“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分校”牌子。1986年开始只招初中毕业生,进而过渡成“职业高级中学”。

1986年10月,县委、政府决定将县农机站改办“县农业机械技术学校”。到1989年止,共举办50班(驾驶39班,管理员11班),学员2392人次(驾驶1911人次,管理员481人次)。

1991年,按板镇成人技术学校创建。1999年6月被省政府认定为“省级示范性成人技术学校”。学校以科教兴镇、科技致富为宗旨,培训迎着季节走,按照农闲学,立足文化、着眼技术、服务生产,全面提高农民素质的指导思想,切实抓好农村科技培训工作。发展至今,全县还有合格成技校2所,村成技校110所。

进入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直至二十一世纪初以来,社会各部门,各种组织从自己工作需要出发,纷纷举办各种职业技能培训班、培训站、辅导站等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增多,培训范围增大。县委党校、婚育学校、驾驶技术培训学校、农广校、农函大运应而生,社会化的职业教育网络已经形成。职业教育真正成了部门单位普及业务知识,提高职工素质、职工个人提高业务水平、就业机会所必须,参与接受职业教育的意识增强、自觉性提高。

县教育局主要管理学历职业教育,同时也协同管理农村职业教育中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县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管理非学历职业教育,劳动就业主管部门承担职业技能培训和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开展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等。各部门因工作需要组织的培训班由部门自主管理。

此次调研中,县教育局主要对县主管的学历职业教育和协管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进行调研,调研报告中所提的“存在问题”及“几点建议”也主要针对学历职业教育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通教育(学历教育),轻视职业教育,“读普高、上重点、考名校”仍然是家长,学生的努力方向和主攻目标,视职业教育为“旁门左道”,认为上职校没出息。加之高校扩招普高扩容,职业学校生源匮乏,职业学校招生难的现象十分突出。职中现有在校生是181人,与普通高中生数比是1:13,跟1:1的要求差距很大。原因之二是一部分干部群众对职业教育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看不到职业教育对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和科技普及所起的作用,全社会兴办职业教育的氛围不浓厚。县职业高级中学连续多年完不成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下达的招生指标,生源问题成了困扰职中多年的老大难问题。

二是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不合理,为当地经济服务功能不强。学生招不进、留不住、送不出,掌握不了一技之长。学生走到社会上就不了业。究其原因是职业学校受师资,设备等因素影响,不能发挥科技示范和科技推广的龙头作用,带动不了当地经济发展,专业设置与目前社会就业和市场需求衔接不紧密,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职业学校的骨干专业没有形成,对学生、家长缺乏吸引力。职业学校之间专业雷同,无序竞争,我县职业高级中学始终没有找到适合县情,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引导,支持作用的专业,形不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三是职教专业教师匮乏。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质量,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在于提高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素质。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专业门类多,课程设置复杂,对职教师资的配备不但要注意数量,更要注意专业结构。县职业高级中学现有教职工44人,其中专任教师37人,专业教师1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5.1%。专业教师所占比重偏低,几年来对专业教师的培训力度不够。专业教师与学校专业设置需要差距较大。县依照普洱市教育局要求在农村初级中学开设了职业技术教育课,使用市教育局编印的职教乡土教材,但各校普遍缺乏适应教材需要的专业教师,初级中学职业技术教育课的教学质量受到很大影响,难以收到实效。

四是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硬件建设亟待加强。职教专项经费紧缺,教学设备“残、破、老、旧”,缺乏与专业设置相配套的教学仪器和实验实习场地,在黑板上学技术,学校硬件设施急需充实。由于县财政运行十分困难,县人民政府多年来对职业教育没有大的投资。加之上级扶持教育的专项资金多倾向于普及义务教育,“世界银行发展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国家“贫义工程”、“危房改造工程”等,县职业高级中学均沾不上边,故职业高级中学的硬件设施长期得不到充实和改善更新。

五是职校学生学习费用高,困难家庭子女缺乏经费支持,职校学生毕业就业率低,加之社会上技术工人工资待遇低于管理人员,教育成本难以回收。困难家庭子女打消了接受职业教育的念头。

六是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混乱,职教资源浪费。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培训机构林立,各类培训班层出不穷,但由于受师资、设备、基地影响制约,往往是培训质量不高,社会效益难于显现。一方面培训经费、人力、设备的的严重短缺。造成资源浪费,培训效益事倍功半。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要保持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必须下大决心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改变职业教育的现状。

1、建立县职业教育发展领导机构。由县人民政府主管教育副县长任组长,教育、财政、农业、畜牧、科技、卫生、民族、扶贫、宣传等部门领导作为机构成员,主要负责研究解决协调职业教育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制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监督计划、规划的执行,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问题。

2、召开职业教育发展领导机构联席会议,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形成工作合力。

3、成立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从根本上改革现行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就县职业高级中学师资队伍建设而言,首先要把好教师的入口关,教师的调入要根据学校专业缺额需要,缺什么专业就调什么专业;其次是要抓紧现有教师的职业培训。积极创造条件从经费上、时间上为教师培训开绿灯、给政策。其三是要注重培训的实效性,培训要为学校的专业设置服务,培训回校后要用好受训教师,使其在学校专业教学中发挥作用。其四是要选准培训路子。现在社会上各种培训机构鱼龙混杂,真假难辨,更有盗用培训之名谋利者,要把教师送到国家相关部门举办的培训机构、高等院校、企业进行培训。其五是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更要注重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只有热爱职业教育、热爱学生、具有高度责任感的教师才可能办好职业教育。

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更加复杂,需要更多的实验器材和设施,需要更多的经费投入。虽然在简陋的教学条件下,仅职业高级中学至今就已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培训41200人次,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100人。中央也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力度,但仅仅依靠国家的投入还远远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要想更深层次发展,还需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1、要切实落实国家关于“城市教育费附加30%用于职业教育的规定”。

2、除管好用好国家“职校贫困生生活补助费”政策外,县人民政府对在职业高级中学就读的农村户口及享受城市低保家庭学生再给予困难补助,以吸引上述家庭子女到职业高中学习。

1、加大职业高中招生改革力度。在执行以往职中招生改革中联合办学、取消年龄限制、取消往届类别限制、实行专业大类招生等基础上,继续改革招生办法。实行职业高中提前录取,春秋两季的招生办法。

2、改革办学模式,拓宽“职业教育社会化”的办学思路。积极扩大学历教育生源,为职业高校储备人才;同时,结合当地人才市场需求及新农村建设需要,积极组织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当地劳动者素质。

3、改革职业学校人事管理制度,实行学校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教职工全员聘任及学校内部分配制度改革,调动教职员工工作积极性。

4、加强职业高中学校管理。

规章制度。

建设,强化学校内部管理。

1、**市共有中等职业院校4所,即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市职业教育中心)、青铜峡职业教育中心、盐池职业中学、同心县石狮职业中学。在校生总数为4587人。生源结构以城乡分:城市占23.3%,农村占76.7%,以地域分:本市辖各县(市、区)占95.2%,周边县(市、区)及陕、甘、蒙毗邻地区占4.8%。

4所职业院校共有教职工421人,其中管理人员20人,工勤人员43人,教师358人,其中兼职教师60人,专任教师中专科学历16人,本科以上学历342人,占全体专任教师的95.5%。

20xx年全市用于职业教育总投入1756.1万元,其中财政投入1483.2万元,学费收入241.8万元。到目前为止,尚未制定中等职业学校生均预算内财政拨款标准。

全市现有市级综合实训基地1个,县级实训基地2个,近五年中央财政共投入730万元,省级财政投入2400万元,县级财政投入160万元,院校自筹36万元用于实训基地建设。

2、全市有农村中等职业学校3所,即青铜峡职教中心、盐池职业中学、同心石狮职业中学。3所学校共有在校学生3162人,生源主要来自本县(市、区),农村学生占80%以上;共有教师151人,其中兼职教师17人,本科以上学历教师达92.1%;20xx年职业教育办学资金总投入1648.1万元,其中财政投入1450.2万元,学费收入166.8万元,各县(市、区)尚未制定中等职业学校生均预算内财政拨款标准;现有实验实训基地2个,近五年内中央财政投入青铜峡职教中心实训基地160万元,投入盐池县职业中学实验实训楼400万元,青铜峡市和盐池县财政分别投入30万元和166万元。

进入新的世纪以来,**市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职业学校建设步伐加快,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不断完善,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高。但与外省区及本区部分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着许多问题,既有整个职业教育的共性问题,也有本市的实际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1、从总体上看,全市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山区县(区)教育发展极为缓慢,表现在一是职业学校及培训机构教育资源配置过少,办学条件薄弱;二是中等职业教育占高中阶段教育的份额过低,在校学生普职比为5:1;三是农村职业教育及成人各类培训无法全面、有效开展,严重制约了新农村建设进程。

2、本市职业学校招生难、培养的毕业生就业难。主要原。

因:一是人民群众和学生观念比较陈旧,对职业教育认可度低,在就学的价值取向上有偏差,把培养目标定位在科研或管理人才上,重理论学习,轻动手操作,都想当“白领”,不愿做“灰领”和“蓝领”。在升学选择上总是先选择普通高中,实在没有办法才选择职业学校;二是由于本地经济发展速度不快,经济总量小,就业岗位相对过少,毕业生就业供大于求,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由“出口难”反作用于“入口难”;三是本市的职业院校,由于办学条件、师资、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有差距,人才规格与市场需求不对应,造成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四是政府在毕业生就业方面作为不够,没有从改善民生的角度出发,出台相关的政策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3、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最大的难点是投入严重缺乏。职业教育是成本最大的教育,主要体现在师资配备、学校功能建设和实训设备配置。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空编75人,由于人事管理体制的制约无法补充,同时由于经费短缺学校也无能力自主聘用教师。学校实习、实训设备数量缺乏,档次较低,所有学校都没有建成设施完备、功能完善、设备充足的实训基地,无法满足实训实习需求,严重制约着办学水平的提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4、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单一,学校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践条件差,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没有形成,不能满足部分学生采取灵活方式完成学业的需要;校校联合效益不明显,“一年在农村学校,一年在城市学校,一年在企业实习”和“一年在学基础,一年在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两个“三段式”的培养机制及“课堂教学――实习实训――工厂操作”的学习循环方式没有完全形成。

5、校企合作路子不宽,机制不完善。从学校角度看,乐于合作的企业较少,主要原因一是有的企业提供顶岗的岗位少,不能满足一批毕业生的需要;二是有的企业的专业与学生实习专业不对口,一批学生要分散到几个企业顶岗,管理难度大,从学校方面考虑安全责任大;从企业角度看,顶岗实习毕竟是实习,不仅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还必须特别做好劳动保护和安全保护,要派出师傅指导、提供顶岗工资等,只有义务而没有收益,如果不是订单培养,为本企业增加技术工人,企业是不合算的,所以企业的积极性不高。

1、加大投入,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增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一是要加强职业院校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市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暨**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是市级中等职业学校,是在全市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学校,原校址布局零乱,容量有限,制约了学院的持续发展。根据自治区20xx年全区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关于统筹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做大做强做特职业教育的精神,市委、政府决定将其迁建入教育园区,占地1000亩,概算投资4.7亿元,目前仅完成投资5000万元,资金缺口非常大。建议自治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借国家拉动内需、加大教育基础建设投入的机遇,重点支持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暨**市职教中心迁建工程,给予大额度的资金投入,将其建成教学、培训、住宿、文体活动、实习实训等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充满人文气息的育人环境。塑造职业学校的新形象,发挥市级职业学校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要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和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使其改变薄弱状况,达到规模适度,满足当地中等学历教育、各类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需要。二是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依托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高标准、高起点建设一个全市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共享的综合实训基地,达到设施完善,设备一流、数量充足;同时在各县(市、区)建设一个中等规模、满足所设主要专业实习实训需求的实训基地。

2、改革人事管理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根据职业。

学校普遍存在缺教师、现有教师结构不合理的现状,要加强师资配备,区、市人事部门对中等职业学校要实行灵活的编制政策,给予职业学校招聘教师的自主权,要让职业学校根据专业教学需求,在人事部门的监督下,在编制总额范围内自主选聘专业教师,引进人才。

2、深化改革,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要以市场。

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设置专业,确定培养目标,根据学生的需要确定培养方式。在专业建设上即要依托当地主导产业设置与之相适应的骨干专业和特色专业,也要设置为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服务的外向型、标准化专业,着力加强专业建设。同时全市范围内应统筹设置专业,避免重复设置,实行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办学水平。在办学模式上,要积极探索与东部职业学校实行分段接续式合作办学模式,利用东部地区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就业环境,使本地学生实现输出培养和就业;在培养方式上建议采取“在校学习一年,在企业顶岗实习半年;再在学校学习一年,在企业顶岗实习半年”的方式,强化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4、加大中等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使人民群众及学生充分认识接受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宣传好国家给予中职学生每年每生1500元生活补助的政策及中职学生就业趋好的形势,引导广大家长和学生在就学选择上更加实际,逐步认同职业教育。

5、建议在国家已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助学政策的基础上,对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无论城市和农村学生实行全免费,学校的培养成本均由各级财政按比例分担。实行免费后,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籍管理系统,要出台更加具体的学籍管理办法,严格学籍管理,对学生的流向和在校学生情况要加强监测,并按月上报教育行政和财政部门,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学校使用财政拨款情况的审计,保证财政核拨的教育经费有效用于教育教学。

学前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和展开,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孩子们在幼儿园的学习更趋灵活和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即将进入小学学习,它是幼儿生活的一个重大转折,无论是课程的设置,环境及条件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为了使幼儿能适应小学学习生活,我校做了大量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学前幼儿家长教育。

今年5月20日至6月20日是第五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主题是“幼小协同,科学衔接”。为深入贯彻《安徽省学前教育条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导家长为幼儿做好生活常规、学习品质、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入学准备,宣传“提前学习、片面准备”的危害,缓解家长“跟不上”的担忧,我校按照县学前教育科的要求,于2016年5月26日、6月8日组织了幼儿家长,全面学习了“条例”、“指南”,向全体家长发放了“学前教育宣传材料”。

此次活动,从教育性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介绍了幼儿园和小学的不同。强调了幼小衔接的必要性,同时提供了如何帮助孩子度过“幼升小”的“断奶期”的具体做法,最后请家长、幼儿园要共同努力,重视幼小衔接,要做到“孩子就是孩子,相信孩子有自我成长的力量,积极的态度会帮助我们,也会帮助孩子们,适应是一个过程,要允许孩子入学有个适应过程”。

二、学前幼儿教育。

1、培养独立的生活自理能力。

首先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学前幼儿课间和课余时间由自己支配,生活需要自理,这就要求他们有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许多孩子存在着做事拖拉、不爱整洁等毛病。于是我们就时时提醒幼儿准时到校,不迟到,不无故缺席;提示抓紧课间休息时间解大小便。特别针对平时做事拖拉,不拘小节的孩子,提示他们把事情做得快一些,好一些。对有进步的幼儿及时进行鼓励。其次在“走近小学”的活动中,让幼儿逐步学会了背书包,卷铅笔,整理书包,学会管理自己的衣物和文具用品,老师时常提示,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在学习兴趣和能力上有差异,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自信地走进小学,首先教师从培养幼儿倾听习惯入手,通过听故事、儿歌、古诗等,让孩子从最自然的方式开始接受并模仿。在教学时教师注意语言的精炼,提醒幼儿注意听。帮助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幼儿组织语言,让他们逐步学说、会说、大胆说。同时增加幼儿的阅读机会,学校提供书籍,鼓励孩子多读书,教师始终围绕“爱听”、“会说”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

幼儿参与活动往往从兴趣出发,但长期靠兴趣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是不可行的。因此,我校尝试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教师经常布置一些任务让幼儿回家完成,让孩子当“小传令兵”,把回家所要完成的任务转达给家长听,这样既加强了幼儿的任务意识,又能够锻炼幼儿准确转述他人意图的能力,及时传达学校的信息。

4、培养幼儿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

培养幼儿乐群、恋群,学会交往,对开始小学新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日常生活中,教师通过一些有趣的故事、榜样、游戏等培养孩子真诚、善良、热情、守信的良好品质。还要求家长多让自己的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多带孩子走出家门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培养幼儿交流的能力。

总之,我校在学前教育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今后将继续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学前教育的政策,加强科学管理,不断提高保教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幼儿园教育环境情况调研报告

20**年07月02日。

xx幼儿园。

为什么很多幼儿被剥夺了游戏时间,不得不去学习英语、弹琴、绘画等等?

孩子的游戏成了变相的作业或上课。

一位幼儿园老师设计了这么一个游戏情境:老师扮演鸡妈妈,小朋友们戴上头饰当小鸡,鸡妈妈领着小鸡们到小猫家串门,小猫不在家,但在家里的地板上留下一些写着数字的卡片,让小鸡们找出这些卡片,并且根据这些数字在地板上绣花,卡片上写着几,就绣几朵花。

有专家认为,不少幼教工作者把游戏当作糖衣,靠糖衣来诱使孩子们吞下知识这个苦片。人们认为在幼儿园里游戏对学习重要,是因为人们希望游戏能赋予孩子们一些经验、技能和知识。黄进说,但却忽视了游戏最重要的一点,即孩子们在游戏中自主的、欢愉的体验。

在前不久举办的中国幼教百年纪念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上,不少与会专家学者提到了当前学前教育中的游戏缺失现象。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系教授李季湄说,所谓游戏缺失,更多是从游戏被成人控制这个角度而言。不少专家认为,老师成了游戏的设计者,游戏成了老师导演下的一台戏,成了外部强加的活动,成了变相的作业或上课。

游戏应该是孩子自发感受到乐趣的行为,但现在许多幼儿园里游戏是按成人的意愿在玩。经常老师带着孩子玩完以后,孩子会说:老师,我们现在可以玩了吗?孩子们根本不把这认为是游戏,是玩。游戏被当成了工具。

李教授说,当然寓教于乐也有其合理的地方,但不能都是这样的所谓游戏,大部分还应该是孩子自发的游戏。

这些问题,我都让他们自己去解决。曹伟说,他们完全能够解决,孩子们的能力和创造经常会让你意想不到。

曹伟说她班上的孩子们玩的游戏主题经常是从孩子们讨论的感兴趣的话题中找出来,游戏情节怎么发展进行下去也由孩子们来决定,谁在游戏组织中扮演什么角色,不是由老师来指派,而是由孩子们自主决定,最后游戏做完了,再让孩子们自己来作评价。那你呢?起一个引导作用?记者问她。严格来说,引导这个词不准确,不是引导,我只需要在一旁观察和发现他们,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必要的时候给他们一些建议和帮助。曹伟说,我跟他们是平等的,是他们的一个玩伴,跟他们一起玩。

学前教育不但要使幼儿全面发展,而且还要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幼儿园的各种活动都应当体现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并给幼儿自由自主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幼儿的创造性游戏应当体现创造性,而不要把成人的期望和想法强加给幼儿。教师不能用组织作业或上课的方法来组织和指导幼儿的游戏。应当改变重教师编制的教学游戏、轻幼儿自发的自由游戏的倾向。

但是幼儿园的老师们也有满肚子的苦水据说,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做游戏多了,认字识数少了,就会有家长找上门来提意见,我让孩子到这里来是受教育的,不是来玩的。

刘焱教授说,提前开始、越早越好已经成为现代人们对于婴幼儿教育的普遍信条,望子成龙的家长希望通过这种提前开始的学习,让自己的孩子赢在人生竞争的起跑线上,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幼儿被剥夺了游戏时间,不得不去学习英语、弹琴、绘画等等。

尽管xxxx年颁发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之一,但刘教授指出,理论上、口头上重视游戏,实践中轻视甚至忽视游戏,已经成为当今学前教育领域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矛盾现象。

幼儿园教室中的游戏在迅速减少,使用笔和作业纸的现象在急速增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刘焱教授说,幼儿教育也已被纳入到应试教育的轨道。

学前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每一个人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它是对每一位学生专业知识的一种检验,它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既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我们走向走向社会接受挑战的第一步。

作为一名团员,我积极参加青年团的相关活动,正确行使团章规定的权利,模范履行团员义务,共青团作为共产党的后备主力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自从成为共青团员的那一刻起我便意识到了我所肩负的责任与义务,深切地感受到共青团员不只是一个称号,不只是一种光荣,而更是一种使命,一种成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为思想先进的青年的使命。因为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性质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进入大学以来,我时刻铭记自己是一个光荣的共青团员,处处严格地要求自己。但我深知更主要的是以身作则:学习上认真努力,政治上要求先进,活动中更要积极。

我认真贯彻和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我得到了很大的锻炼,这也使我对党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更加了解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等的真正含义,更加坚定共产党的最终目标——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终将实现。下面是我在寒假时所做的实践,报告如下。

我在幼儿园进行了幼儿教育的实践,孩子是社会的未来,所以幼儿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幼儿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以幼儿心理学的研究为基础。幼教工作者为了有效地贯彻正确的教育方针,做到科学育人,就必须学好幼儿心理学。幼教工作者只有掌握了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和各年龄阶段认知发展的水平与特点,才能以此为据来确定适当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正确组织幼儿园的各种活动,更好地开发幼儿的智力。例如,通过对幼儿认知与行为的探讨,可以找到培养儿童集中注意力、控制行为的有效手段,从而减少幼儿的多动行为。幼教工作者掌握了幼儿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形成的心理规律,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也有助于对幼儿的不良品行进行矫正。例如,根据幼儿善于模仿的特点,可以采用榜样法来消除幼儿的攻击行为。幼教工作者掌握了幼儿个性心理的知识,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则可以进行因材施教,促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限度的发展与提高。例如,根据幼儿的不同气质类型,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这将有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大量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文化水平、职业状况、个性,以及亲子关系、家庭气氛、家庭结构等都会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其中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幼儿日后的个性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是父母掌握科学的育儿知识的源泉。父母掌握的幼儿心理学知识越多,教养方式就越科学,孩子在幼儿期及日后的发展就可能越好。掌握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程序,不同年龄应达到的发展指标,父母就能有意识地预期自己孩子成长的水平,采用符合其心理发展水平的评价标准与教养方式,从而避免盲目地“揠苗助长”或是一味地埋怨自己的孩子不长进。

从个人来说这次的实习然我学会了很多,发现了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在对待小朋友我有足够的耐心,和小朋友相处的很好,能够积极的引导孩子。但对专业知识掌握得还不够熟练。需要提高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教育中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专业对教育的作用。

文秘教育专业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一、考察活动的目的与意义。

1.锻炼人际沟通能力,信息传递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协调能力,。为毕业生求职增加亮色,积累社会时间经验。文秘教育专业十一个实践性,操作性都很强的综合性专业。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是文秘学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取得成功的重要依托。

2.了解社会需求人是秘书职位和称谓。古语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本次就业市场招聘会进行实地考察,可以零距离的获得文秘人才在社会就业市场上的需求状况,以及市场企业针对文秘人才所提出的新要求,给自己一个恰当合理的价值定位,并及时根据市场所反馈的信息进行自我纠正与自我完善。

3.提高山东农业大学文秘教育专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进行招聘会市场考察,以“小记者”的身份和广大企业工作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并且十分注重向广大企业进行宣传文秘教育专业。文秘学子凭借自身良好的形象和较高的综合素质给企业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文秘教育专业在社会上的知名度,这样就有利于自己将来的就业,并且为自己将来的就业做一个良好的铺垫。

4.考察报告是作为秘书学课程的论文成果之一,是写好毕业论文的提前演习。为设计秘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师教学,学生确定目标等提供参考。参与招聘会考察并且尝试书写调查报告可以培养自己的时间能力与写作能力,而且可以丰富自己考察报告的写作技巧。

二、毕业市场举办情况。

此次毕业生招聘市场于三月八日在山东农业大学南校区体育场举办,招聘市场涉及300余家企业(大部分为山东省内,且多中小型企业)招聘主要面对农业,林业,水利工程等的人才就业。人才招聘面相对狭窄。

三、调查情况。

我组首先制定调查方案,设计调查问题,预定调查时间,然后于三月八日集体对招聘企业的工作人员尽心调研。调查情况如下:

据统计,本次招聘会共提供招聘岗位7000多个,来自全省17个地市,以及北京、上海、河南、江苏等省外地区的.350余家用人单位到会招聘毕业生,其中,菏泽、寿光、昌邑、泰安等地市的人事局专程带用人单位组团参会。

在这些招聘单位中,有20家招聘文秘方面的人才。如菏泽开发区曹州农用化学有限公司,招聘文秘5人;山东勇进集团有限公司招人事助理、高级文员各一人;银河纺织集团服饰有限公司招经理助理市场主管各一人;泰山染料股份有限公司招会务后勤和业务经理等等,从上述企业及招聘职务中,我们可以看出招聘文秘人才的企业是比较多的,而所需的秘书类型也是五花八门的。

此次调查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招聘文秘的数量、比重和所属行业;文秘的类型、数量、及其待遇;单位对文秘人才的学历、性别、专业能力职业资格证书、办公自动化、外语、速记、双专业双学位的要求及比重:用人单位对文秘专业的了解情况。以及是否接受实习生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在此次调查中我们看到在来我校招生的380多家企业有20多家企业招收文秘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但苦于我校目前尚未有该专业的毕业生,所以许多企业都不是很理想,或者有的就选着比较优秀的其他专业的毕业生。

四、调查中错在的一些问题。

调查中还发现,文秘一发生了一种潜在的变化。现在的文秘已不同于以往的文秘,现在企业要的是“专业”的文秘。例如一个与农业有关的企业,它会招聘懂农业的人,例如农学或种子专业的人才。而非简单的会写文章,会管理的人才。也就是说,更注重一个“专业”。所以,文秘具有极高的被取代性。所以我们要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多方面涉及一些东西,防止知识的单一单调化尤其要懂得法律方面的知识,要知法、懂法利用自己的法律知识为社会及自己将来所在的单位谋取利益。

五、多方查阅。

从人才招聘市场回来后,我们又查阅了许多。

相关的文秘教育方面的文献资料以及关于文秘教育的网上的最新动态信息,了解文秘教育的最新发展方向及需求:为此,我们提前查阅相关资料对文秘类型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文秘按其类别可分为行政事业单位文明、企业文秘、董事会文秘;按级别则又分为初级文秘、中级文秘和高级文秘。

初级文秘可为公司前台接待,电话接线员,部门事务经理等。职能比较单一,技术含量低,薪金相对也低。初级秘书主要存在于一些小企业中,学历一般要求高中或大专以上学历。这些人年龄一般不会超过25岁。

高中阶段教育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普通高中情况。201**,全市有普通高中31所,招生20396人,在校生51292人,有专任教师2382人,校舍面积为607870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11.85平方米。

(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情况。全市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8所,招生12045人,在校生31278人,有专任教师1177人,校舍面积为123071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为4.08平方米。

(三)我市高中阶段教育所取得的成绩。近年来,随着全国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特别是普通高校连续扩招,有力的拉动了高中教育的需求。市、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应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了投入,创新了投资体制,通过学校贷款、教师投资等手段拓宽了高中阶段教育建设的投资渠道,扩大了高中阶段教育资源,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高中阶段教育在过去的基础上有了较快的发展。一是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至,普通高中每年招生由15534人增加到20396人,增长了31.30%,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数由40480人增加到51292人,增长了26.70%。中等职业每年招生人数由6238人增加到13135人,增长了146.18%,中等职业在校生由9364人增加到31278人,增长了234%。二是办学条件明显得到改善。为了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市、县两级政府加大了高中校舍扩建、新建的力度,信息化建设有了新进展,新建了一些理化生实验室,全市高中学校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三是教师队伍得到了加强。全市高中教师总数达2382人,比20增加了515人;学历合格率比年末增长了14.32个百分点,达到了93.91%,高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新的提高。四是教育教学的质量不断提升,参加高考人数逐年增加,高考上线率逐年得到提高。

目前,我市高中阶段教育现状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和经济社会对教育的需求相比,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差距。与六盘水的过去比,发展快,成绩显著,与其它地州市相比,差距不是缩小,而是在拉大。主要表现在:

(一)办学规模总量不足。目前我市现有高中规模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一是学校超大班额、超大负荷运转。20全市有普通高中764个班,平均班额67.1人。教育部有关规定,班额不超过50人,班额超过56人的为大班额,超过66人以上的为超大班额,市区xx县城的几所普通高中都属于超大班额,最高的达130多人,学校超负荷运转,原有的教师、食堂、学生宿舍、理化生实验室等严重不足,师生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学校的安全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压力增大。二是目前全市每年约有30000名初中毕业生上不了普通高中,全市普通高中的录取率仅为39.17个百分点,个别县录取不到30%,出现了上高中比上大学还难的情况,群众反映强烈。

(二)投入不足。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元化体制尚未形成,学校建设资金筹措渠道不宽,办法不活,自主发展的能力不强。一是政府拨款只能保教师工资,公用经费基本没有落实。学校靠收费维持日常运转、发代课教师工资,举债办学的还要还贷款。二是高中学校校舍面积普遍不足,不少普通高中和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设施设备少且陈旧,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受到严重影响。

(三)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据调查,我市高中教师紧缺是各个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规模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按所有初中毕业升不了普通高中和高中毕业升不了大学的学生都要接受职业教育的规模和教师配备标准,全市职业技术学校缺教师1230名,普通高中尚缺教师1417名,其中,六枝178名(含市二中)、xx县408名、水城310名、xx区521名(含市中心区),教师补充受来源、聘用政策等因素的制约,师资补充缓慢,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各个学校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自己出钱招聘了一些不在编教师,学校资金压力加大,教师的积极性和教学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

(四)教育教学质量不高,发展不均衡。部分学校的内部管理不到位,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教育资源发展不均衡,结构不合理,办学条件存在很大的差距。一是优质教育资源基本上集中在市、县中心城区,造成中心城区的高中超大班额,超负荷运转,上高中难,上优质高中更难成了群众关心的焦点;二是农村高中办学条件薄弱,规模小,效益不高,留不住教师、留不住学生,学校发展失去动力,生存面临困境。

(五)职业教育欠帐多,发展困难。职业学校办学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一是职业教育的规模小,近年来基本上未得到发展,基础设施设备欠账多。二是专业设置单一,适用性差,毕业生就业渠道不畅,生源少,发展滞后,面临困境。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比例严重失调。

(六)发展环境不宽松。一是鼓励发展高中教育的'措施不多,无优惠政策。二是部门检查过于频繁,学校疲于应付,干扰了教学秩序。三是学校硬件建设由学校负责,校长疲于多如牛毛的各种手续以及关系的协调,无法集中精力搞教学。四是部分学校贷款和教师集资办学,还贷压力大,严重地影响了教育教学。五是财政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方式,款项不能完全返回学校,挫伤学校的积极性。

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一是高校扩招带来的急剧增加的高中教育需求与有限的资源不相协调。二是国家教育投入政策导向带来结构性矛盾,高校的大幅扩招,国家按生均计算的投入不变,而为高校输送新生的高中教育,国家没大的项目扶持,基础教育又大力投入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出现了中间轻,两头重的“哑铃型”现象,使高中教育面临困境。三是中等职业教育就业不畅,分流功能弱化,加剧了高中的入学压力。四是教育思想保守,办学理念落后,自主发展的能力和意识不强。

“十二五”期间,我市发展高中教育困难与机遇同在。一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政策将直接带动高中教育。二是人民群众蕴藏着较强的送子女上高中特别是优质高中的愿望,教育支出成为群众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随着“普九”的实现,国家将对高中阶段教育问题更加重视,国家教育中长期规划,到基本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国家将对高中阶段教育有很大的投入。四是多年来我们积累的高中阶段教育的经验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根据调研分析,委员对我市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提出如下的建议:

(一)进一步增强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我市实现跨越式发展,解决人才短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需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对于整个义务教育的发展,发挥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全国全省的高中教育发展形势逼人,时不我待。各级党委政府要牢固树立教育富民、教育兴市的战略思想,把大力发展高中教育作为满足群众需要,构建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宁可在别的地方忍一点,也要把高中阶段教育发展问题解决好。

(二)科学制定“十二五”及今后我市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规划。党的十六大指出,到20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需要的时间长任务重,对于我市来说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必须从现在开始,早筹划,早动手。建议市县两级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抢抓机遇,扎实推进,才有可能遏制差距拉大,也才有可能在年基本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一要坚持政府统筹,合理规划。科学合理规划高中阶段教育,合理配置高中阶段教育资源,制定高中阶段教育超常规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尽力满足群众需求。二是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推进。三是要坚持创新,完善多元办学体制。建立适合六盘水实际的以政府投入为主的高中阶段教育多元化投入体制,大力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兴办高中阶段教育。四是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加快示范性高中的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其在高中阶段教育中的辐射带动作用。五是要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六是要坚持以城带乡,合理布局。各县区要合理布局高中校点,在总体布局上要坚持适当集中,规模发展,以提高资源效益。七是对企业交地方的各类学校,在合理布局的基础上,整合提升。

(三)多渠道加大对高中阶段教育的投入。投入问题是制约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首要因素,也是我市发展教育的难点。高中阶段教育要发展,必须解放思想,强化政府行为,采取一系列举措加大投入。建议:一是加大政府投入。按照省市有关规定,落实高中按生均计算的公用经费标准,足额预算,足额拨付,确保学校日常运转。二是在确保财政预算足额拨付外,全额返还各个学校的收费,用于弥补学校建设经费的不足。三是按学校教师编制数拨给工资,保证教师待遇的落实。四是抓大项目建设,按规划论证一批高中建设项目,积极争取上级各类高中建设项目(如省级示范高中和省级示范性职业技术学校的建设)。五是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高中。出台民办教育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优化民办教育的环境,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给民办教育优惠政策,在兴办方式上支持民办公助、公办民助、国有民办等多种体制办学,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引进民办资金增加学校的财力。同时学校也要增强自我发展意识,积极探索高中教育后勤社会化的路子,通过各种方式自筹资金,节约办学,改善办学条件,不断谋求新的发展。

(四)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和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建立一支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的高中教师队伍,是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关键所在。建议:一是要严格按照现有学校规模和省、市规定的编制标准核定高中教师人数,并按发展规划核定增加高中教师的编制。对编制空缺的要及时补充。二是对紧缺的专业教师,建议政府要改变过去用人的考聘方式,制定优惠政策,简化手续,吸引专业人才。在编制范围内,学校请来代课的毕业生政府应该认编认钱。三是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等各种渠道加强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工作责任感,着力培养优良的教风,提倡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教风带动良好的学风和校风。与此同时,要加强高中学校领导班子的建设。应建立高中校长领导班子人才库。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配合组织人事部门,积极探索高中校长培养选拔途径和办法,努力培养一批出色的、熟悉学校管理、德才兼备的校长。及时配齐配强学校的领导班子,为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五)积极探索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建议结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大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在管理体制上作出一些探索,如:出台激励机制,由政府财政划拨专项资金给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奖励教学成绩突出的校长;实行“交钥匙”工程,将学校硬件建设从学校剥离出来,由政府建设部门负责,学校只管负责抓教学。切实抓好示范学校建设,条件较为成熟的学校围绕省级示范标准,制定分年度申办计划,力争跻身于省级示范学校行列。

(六)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新路子。目前,技能型劳动力就业形势日渐看好,职业教育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建议各县(区)要把发展职业教育和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同等对待,加快发展速度。各县(区)首先要考虑建设示范职业技术学校(xx县已开始启动),要借鉴发达地区兴办职业教育的经验和做法,充分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加强与省内外职业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促进职校办学的“订单式”培养,为职校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与维护劳动权益提供服务。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推动初中毕业生分流,逐步实现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趋于协调,充分发挥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在普及高中教育阶段中的重要作用。

农村老年教育理念情况调研报告

全纳教育的提出,始于特殊教育领域。1994年6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市召开“世界特殊教育大会”,颁布了《萨拉曼卡宣言》,提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认为“以全纳为导向的学校是反对歧视态度,营造融洽社区、建立全纳社会、实现全民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全纳教育已经超越了特殊教育的范畴,其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不分年龄,人人共享”。全纳理念重视参与教育、群体教育、平等教育,对发展老年教育,尤其是发展农村老年教育有着深刻的启迪和积极的意义。

老年教育是社会老龄化的产物,其根本目标是造福所有老年人,其本质属性是社会性,因而老年教育在本质上是面向全体老年人的教育,具有全纳的特点。同时我国法律也赋予老年教育全纳的性质,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其中也包含了老年人有受老年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三十一条规定:“老年人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利”,“继续受教育”对老年人来说,主要是指老年教育。两部法律虽然规定的外延不同,但都涵盖了一层意思,即老年教育的对象是全体老年人,老年教育具有全纳性。可见,老年教育的全纳性既有理论根据,也有法律依据,全纳理念是发展老年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我国是典型的农业大国,又是典型的老龄化国家之一,有老龄人口1.3亿,其中70%居住在农村,数量如此庞大的农村老年群体,应该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但现实中,农村老年人处于弱势,自身发展具有明显的滞后性,主要表现在:文化教育水平低,科学文化素质低,文盲和半文盲仍旧存在;思想空虚,分辨是非能力差,不少人还信奉和从事封建迷信活动;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生活方式单调,除了扎堆聊天、晒太阳、看电视之外,没有更好的休闲娱乐方式;缺乏养生保健知识,忽视自己的身心健康;法律意识淡薄,不懂法,不用法,违法事件时有发生;不能正确行使政治和民主权利,在基层民主选举中把选举权做交易等等。这些不和谐音符,妨碍了农村老年人自身权益的实现,也构成农村社会的老龄问题。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改变农村老年人自身发展滞后的状况,使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时代进步相协调,根本途径还是要靠教育。因而以全纳理念发展农村老年教育,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是农村老年人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农村社会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社会关注弱势群体、共享发展成果、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命题,对农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项系统的社会工程,老年教育在这项工程中大有作为。老有所教,提升农村老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并通过老年人的影响和带动,促进人际和谐,管理民主,互帮互助;老有所学,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科学文化素质,使农村老年人崇尚科学,抵制迷信,摈弃陋习,促进科学种田,科学保健,科学生活;老有所乐,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丰富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从而带动整个乡村村风文明,文化活跃;老有所为,促进农村老年人发挥经验、威望等优势,在发展经济、调节纠纷、民主议事、关心教育下一代等方面余热生辉,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综合起来看,以全纳理念发展农村老年教育,能不断提高农村老年人个体和群体的综合素质,推进社会文明和谐,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而以全纳理念发展农村老年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需要。

一是认识滞后。从农村老年人自身看,还没有从传统文化影响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中完全解放出来,对新生事物看不惯,想不通,接受慢。他们中有些人思想保守,墨守成规,对老年教育不认识,不接触,甚至抱有抵触情绪;有些人思想麻木,对什么事情也不关心,对老年教育同样也不关心;有些人自卑心理严重,把老年教育看得高不可及,认为老年教育是城市人的专利,人为把自己边缘化;有些人心态微妙,内心向往老年教育,但由于身处封闭的大环境中,害怕遭受非议,对参与老年教育抱有顾虑。目前持这几种态度的农村老年人占大多数。从农村老年人子女来看,多数子女对孝敬父母的认识仅停留在物质赡养的层面,对父母的精神生活并不关注,因而对老年教育也不关注,很多子女并不知道老年教育是怎么回事,个别子女甚至反对父母上老年学校。从基层领导角度来看,当前乡镇干部大多片面强调经济工作,统筹发展的意识不强,对老年教育比较忽视;村干部对老年教育的认识还处于刚启蒙或半启蒙的状态,在认识上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

二是经济瓶颈。目前乡镇一级多是“吃饭财政”,有的地方连“吃饭”也难以自保,继取消“三提五统”之后又取消农业税,对于仅靠农业为经济来源的乡镇来说更加捉襟见肘,根本拿不出足够的费用发展老年教育。村级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很多村庄寅吃卯粮,既有内债(欠村民钱)又有外债(欠银信部门钱),取消农业税后,村级集体经济基本成了无源之水,没有能力支付一笔老年教育的费用。

三是师资短缺。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学效果如何,教师起着关键作用。但当前农村的各类专业人才缺乏,能担任并愿意担任老年学校教师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尤其是村级老年学校,在当前尚不普及的情况下,聘请教师已成难题,将来随着农村老年教育的进一步普及和发展,师资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

全纳理念运用于老年教育领域,着力于推动老年教育的平衡发展和普及延伸,在维护社会公平的同时,实现更大的社会效益。全纳是一个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是个持续的过程,是克服困难不断前进的过程,需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具体措施。当前以全纳理念发展农村老年教育的主要对策是: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发展和普及农村老年教育,要把解放思想作为第一个切入点。首先各级党政领导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真正从思想深处理解和认识发展农村老年教育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把发展农村老年教育作为造福农村老年人的一项民心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倡导社会各界关心重视农村老年教育。同时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加强舆论宣传,一是会议宣传,会议能达到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目的,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尤其对基层干部提高思想认识能起到有力推动作用。要争取党政领导召开专题会议或在有关会议上强调和部署农村老年教育工作,推动基层政府重视老年教育工作,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农村老年教育。二是媒体宣传,当前农村的主要宣传媒体是报纸和电视,其中电视是最为普及的媒体,新闻工作者和老年教育工作者要利用这些媒体撰写专题报道,开辟宣传专栏,以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老年教育,增强农村群众对老年教育的感性认识,深化理性认识。三是老年教育网络自上而下的.宣传,老年教育自身拥有一支很强的宣传力量,有老年教育工作者队伍,有广大的老年学员及其骨干分子。基层老年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到农村老年人当中做面对面的宣传,通过谈心、开座谈会等形式引导农村老年人认识老年教育,接受老年教育;充分发挥老年学员中骨干力量的宣传作用,通过他们现身说法,增强老年教育宣传的现实性和直观性。

老年教育属政府行为,城市老年教育的发展虽有城市老年人自发的原动力,但主要还是由政府推动的;农村老年教育在自发原动力不足的前提下,政府的推动作用更为重要。针对当前农村老年教育的现状,需要政府做的推动工作:一是财政支持。城市老年大学的办学大多纳入了财政预算,各级财政也应将农村老年教育纳入财政预算,在各级财政转移支付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专项用于发展农村老年教育,若财政支持措施得到落实,将激发农村老年教育的无限活力;二是政策激励。政府要通过制定政策,鼓励各种积极因素凝聚农村老年教育领域,为农村老年教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环境。除政府推动作用外,农村老年教育还需要多种社会力量支持。农村老年教育具有社会福利的性质,可以探讨设立“农村老年教育发展基金会”,吸引各种福利机构、慈善机构介入其中,为农村老年教育注入必要的社会资金;老年教育是一项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涉老事业,具有潜在的市场价值和较高的美誉度,企业单位介入其中,既可开发“银发”市场,又可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增加其品牌效应,因而农村老年教育探讨与企业联姻的路子具有可行性;老年教育与普通教育相近、相通,农村老年教育直接争取普通教育的大力支持是现实可行的道路。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农村存在着地域文化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办学条件差异、老年人的需求差异等,发展农村老年教育,必须强调因地制宜,本着实用主义的原则建立灵活的办学机制,不能也不可能强求统一模式。就办学形式而言,农村老年教育不一定拘泥于课堂教学,田间地头、街头巷尾都可作为教学的大课堂,生动的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更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同时根据农村地域跨度大、老年人居住分散的特点,可以探索建立“远程老年学校”,即通过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传输媒体进行远程教学,这既能扩大老年教育在农村的覆盖面,又缓解了农村老年教育师资短缺的矛盾,远程教育在其他教学领域已得到广泛用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建立“远程老年学校”具有很强的可行性。灵活的办学机制还包括资源整合,在农村,资源短缺和资源闲置的现象同时并存,农村老年教育所需的校舍和教学设备,大多可以通过资源整合得到解决。各乡镇一般都有机关会议室,建有党校、人口学校等,村级也设有党员活动室和人口学校,这些场所桌椅条凳齐全,并配备了必要的教学设备,但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随着出生率降低、教学布局调整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中小学和幼儿园有很多闲置的教室。若能把这些资源合理整合,实现与老年教育的综合利用,将减少很多基础投资。当前不少省份已建立起农村干部远程教育培训网络,在试点省份远程教育网络已延伸到村庄,为村庄配备了电视、电脑等远程教学设施,这些网络资源目前在农村的利用率并不高,农村老年教育可探讨共享这笔资源。

目前老年教育网络基本形成雏形,通过加强网络建设,促进网络内部的经验、信息、意识、资源的交流,对农村老年教育会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县市级老年大学在整个老年教育网络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对农村老年教育起着直接示范指导和辐射带动作用,因而县市级老年大学在促进农村老年教育发展方面要积极有为。一要加强业务指导,拿出工作力量深入基层督促指导办学,采取观摩教学、送教下乡、提供教学材料等具体形式,推动农村老年教育的开展。二要加强业务培训,采取定期举办培训班、讲座或以会代训等形式对农村老年教育工作者和农村老年学校的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农村老年教育工作人员队伍和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三要促进信息交流,采取工作汇报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组织农村老年学校相互交流办学信息和办学经验,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采取办学简报等形式,推广成功经验,介绍办学动态,传达上级精神,为农村老年学校提供信息支持。四要建立考评激励机制,制定考评标准,对农村老年学校进行定期考评,表彰先进,鞭策后进,通过考评激发农村老年学校的争先创优意识,形成你追我赶的发展局面。

全纳理念是个抽象的概念,有着丰富的内涵,在运用全纳理念发展农村老年教育的实践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原则:

全纳理念主张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而农村老年学校不能为办学而办学,而要建设以人文为内涵的学校文化,坚持人文化办学,人性化管理,多层面、多渠道体现人文关怀。

全纳理念主张人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权,这种“平等”是原则上的平等,由于地区发展的差异、个体自身的差异等原因,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平等。但办学实践中要深入贯彻“平等”的理念,最大限度地做到排除歧视因素,创造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以平等的观念关注每一名老年学员,促进所有学员共同发展。

全纳理念强调发扬民主,促进教育对象的积极参与。农村老年学校在办学中要树立学员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学员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学校管理、开展活动等方面都要充分尊重学员的意见,畅通民主渠道,推动民主办学。

全纳理念主张通过平等、民主达到和谐、自由。农村老年学校应围绕和谐的目标,健全制度,完善机制,规范管理,促进学校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建设和谐的学校集体。

全纳理念坚持全面、持续的发展,是一种科学的发展观。用全纳理念指导开展农村老年教育工作,便于统一思想,明确方向,激活发展动力,推动农村老年教育更快、更好地健康发展。

学前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迅速发展,大力提高学前教育发展与普及水平,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xx省学前教育普及计划(20xx――20xx年)》以及其他有关学前教育政策、规定,结合实际,对各幼儿园自查总结如下:

一、评价目的。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优先发展学前教育,改善各园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以学前教育督导为切入点,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全面评价我镇幼儿园的办园状况,力求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目的。

二、评价内容。

1、领导重视程度;

2、工作机制;

3、督导考核;

4、支出比例;

5、专项经费;

6、儿童资助;

7、收费管理;

8、布局规划;

9、园所建设、设施设备;

10、教师配备、教师待遇;

11、监管机制;

12、保教工作;

13、安全与健康等。

三、评价组织。

为切实摸清各园办学水平及管理实施情况,联校成立了领导小组,加强管理,及时指导,督促工作进展;各园成立相关小组对幼儿园建设实施情况进行详细地对照和自评。

组长:副组长:组员:

四、评价方式。

在各园自评的基础上,联校采取以下方式对各园进行指导和评估:

1、听取园长工作汇报。

2、召开幼儿园部分教师座谈会,了解有关情况。

3、查阅幼儿园有关规章制度,活动记录;教师档案等资料。

4、到幼儿园实地查看园设、设施设备等。

五、自评分值。

六、解决措施。

1、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精神。

2、加强领导,制定工作方案,按照计划落实幼儿园各项工作。

3、加强指导,加大检查力度,督促幼儿园加快发展步伐。

4、探索教育教学研究方法,认真开展保教活动。

5、保障幼儿园常规管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我县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的安排,县人大常委会教工委,组织部分县人大代表,在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张孝先的带领下,于3月3日至10日,共用了8天时间,对我县如何抓好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听取汇报、实地察看、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行。

在县教育局的配合下,调研组一行察看了县第一高中、城关镇中心校、鸣皋镇一中、县直中学和实验中学等学校。每到一处,调研组都认真听取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任课教师等关于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等情况的汇报,察看教务处、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学生餐厅、寝室,翻阅教案、实验记录,询问教育管理、常规教学活动开展等情况,并就如何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进行广泛、深入探讨。

此次调研共涉及四所高中、12所初中、一个初中教学点,共召开座谈会12次,参加座谈人员达200余人。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办学条件不断完善,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先后投入4亿多元,新建、改扩建了全县中小学校,各乡镇中小学校的教学设备基本达到国家规定配备标准,教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

县教育管理部门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整体水平为主题,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的,连续开展教育管理年活动,使学校管理逐步规范,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基础教育不断加强,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高考升学率、万人上线率逐年提高。20,我县上省定普通类本科线1150人,较年的1053人增加97人。万人上线率由2019年的14.2提高到2019年的15.6,提高了1.4个百分点。

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涌现了一批有特色的亮点学校。比如伊川四高、水寨二中等学校,在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探索出了适合自己的新方法。伊川高中一二部之间、县直中学和实验中学之间明争暗赛的局面基本形成。鸣皋镇孙村中学学生人数占全镇学生人数的六分之一、教师占全镇的五分之一、考入伊川高中的学生却占了全镇的三分之一,升学率遥遥领先。

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止目前,我县已撤并非定点初中14所,小学82所,小学教学点36个,伊川六高因生源有限,教育资源浪费严重,已于去年年底被撤并。

二、面临形势依然严峻,教学质量亟待提高。

我县是人口大县,经济大县,但却是教育弱县。教育基础薄弱局面改变不大,教育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和其它县相比有明显差距,与全县人民的期望值差距较大。

一是就2019年高考万人上线率分析。我县2019年高考万人上线率仅为15.6,和洛阳市的平均24.4相差了近9个百分点,和新安县的54.5相差了近40个百分点,和孟津县的46.9相差了30个百分点,我县高考万人上线率在洛阳市各县区中仅排在嵩县和洛宁的前面。

二是就今年高三一练成绩分析。县教育局共分解2019高考三本(文化类)指标1400名,一练共完成1349名,除一高完成分解指标(超3名)外,二高、三高、四高上线人数均与下达任务差距较大。

三是就2019年高中新生录取分数线分析。2019年我县一高新生录取分数线为470分,二高430分,三高410分,四高380分,而新安一高是556分,汝阳一高是523分。单从新生录取线看,我县的基础教育质量、生源素质已远远落在先进县的后面。

四是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推进难度较大,进展迟缓,合点并校任务相当艰巨。我县现有定点初中45所,但真正能达到6轨制的只有4所。而经过布局调整的孟津县有初中18所,新安县有初中26所。

由此可见,我县教育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非常严峻,究其原因,通过调研分析认为,我县教育管理及教学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管理机制问题。教育管理部门思想不够解放,创新力度不大,求稳思想严重,怕改革触及一些深层矛盾。由于以上因素,致使层层管理、考核等机制没能建立健全,绩效工资制、末位交流制不能很好落实,“铁交椅”现象长期存在,教师教好教坏一个样、教与不教一个样的吃大锅饭现象改变不大,竞争局面无法形成。

2、学校布局调整问题。我县农村中小学校点多面广,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进展缓慢,原因:一是在办学方面缺乏长远规划,以教学点为单位各自为政,发展随意性大。一旦需要合点并校,各中小学的教学设施、食宿、师资等均不能达到并校要求,客观上制约了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进度。二是教育管理部门及地方政府对合点并校的意义宣传不到位,致使部分农村干部及村民对合点并校产生了抵触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撤点并校的进程。中小学布局不合理,既浪费了教学资源,又使教师缺编问题更加突出,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布局调整不到位,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教学设施不能发挥最大效益等,已成为制约我县基础教育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3、学校管理问题。一是教育管理部门对学校教学工作指导、督导不到位。尽管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但因为执行不力,督导不到位,出现了政策棚架现象。比如,100元的绩效工资制在部分学校就没有很好执行。二是部分学校校长(包括中心校校长)学历层次偏低(14个中心校校长中有9个是中专学历),管理水平不高,业务能力不强,制度执行不力。忙于事务、忙于应酬的多,关心教师、深入教学一线的少,不能最大限度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三是农村学生大量涌入县城,使城区中小学校学生过多,班额过大(县直中学、实验中学多数教学班每班都在80人左右),给学校管理带来更大难度。四是优秀学生流失严重。目前,我县在洛阳市和其他县就读的学生大概有8000人左右,其中不乏优秀学生。而我县中招所录学生成绩参差不齐,相对素质不高、基础较差,增加了高中教育的难度,影响了我县高招录取率、万人升学率和名牌学校录取率。五是一些乡镇初中食堂、寝室管理不善,卫生状况不容乐观,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

5、教育经费问题。一是我县的教育费附加现实行的是乡收乡管政策,实际用于学校的教育费附加寥寥无几。二是近年来,县财政对学校基础建设投入很大,但高中阶段教育经费拨付不到位。按规定,高中在校生生均年公用经费为170元,我县实际拨付的只有20元。三是各高中债务沉重。比如伊川四高的外债350多万元,伊川三高的外债超1千万元,伊川高中外债达2800万元,沉重的债务负担已影响到学校的正常办公和教学。

三、改革创新是实现教育强县目标的根本出路。

根据伊川实际,调研组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争进教育强县行列”的总体目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改革创新是根本出路。因为没有改革就不能打破陈规,就没有生机和活力,就无法改变我县教育的被动局面,就不可能为伊川的可持续稳步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强力推行改革创新,建立完善灵活的用人机制,激发热情和活力。一是改革校长选拔任用机制。实行校长竞争上岗制、任期制和目标责任制。在全县范围竞岗,彻底搬走“铁交椅”,形成能上能下的选拔任用机制。各中小学校校长要从曾取得过优异成绩、有突出贡献的一线教学人员中选拔。二是推行中小学教职工全员聘任制、绩效工资制、量化考核制、末位交流制,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做到奖有章可循,罚有理有据。三是开展民主评教活动。县教育部门组织社会各界开展评议学校和教师活动,评议结果向社会公布,作为教师提拔、晋级、评定职称的重要依据。通过改革创新,彻底打破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差一个样的吃大锅饭局面,使我县教育焕发生机和活力,形成良好的竞争局面。

2、加强基础教育,稳步推进学校布局调整,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一是按照先建后并的原则,集中资金、集中优质师资和生源,充分发挥教育资源,建好、办好一批高质量的定点学校,带动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稳步推进。二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大张旗鼓地宣传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重要意义,争取基层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为撤点并校打好群众基础。

3、加强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一是加强学校管理,健全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安全工作制度、卫生制度等等。二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执行课程计划,落实课程标准,加强对备、讲、批、复、考、纠等整个教学过程的管理。把考试合格率、优秀率作为学校教学质量、教师评价的重要指标。三是加强教学研究。进一步完善县、乡、校三级教研网络,组织学习并积极推广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开展学术研讨等。四是要降低初中学生辍学率和优秀学生流失率,为高中阶段教育输送足量、优质生源。五是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属地政府要切实负担起学校周边环境整治的责任,定期开展集中整治活动,特别是要加大对社会反映强烈的黑网吧等问题的整治力度,创建平安校园。

4、抓好教师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切实加强教师思想建设和师德修养,建立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考核和奖惩机制,大力弘扬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和无私奉献精神,引导教师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二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教师整体业务素质。加强教师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全面实施“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着力构建教师终身教育体系。三是大力实施“三名工程”(名教师、名学校、名校长)。县委、县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县教育部门组织开展培养、选拔、评比,大力表彰获得此荣誉的教师、学校和校长,激发优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5、加大教育投入,确保教育事业持续发展。一是“城市教育费附加”要实行乡征、县管的管理体制。各乡镇征收的“城市教育费附加”全部上解县财政统一使用。二是按照建立公共财政要求,逐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三是要拓宽教育经费筹资渠道,动员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资助学,建立教育基金多渠道筹措机制。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想办一流教育,建教育强县,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共同努力,更需要教育部门全体同志卧薪尝胆,坚定信心,严格管理,大胆创新。我们坚信,经过我们的努力,我县教育一定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进入教育强县行列。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