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党团范文

如何培养大班幼儿学习习惯论文(热门17篇)

如何培养大班幼儿学习习惯论文(热门17篇)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不断开拓自己的眼界,拥有更广阔的未来。最后,祝大家在写学习总结时能够取得优秀的成绩,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如何培养中班幼儿学习习惯

要使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就必须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尽可能把期望幼儿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例如:讲解摩擦生电是极其枯燥而乏味的,但通过让幼儿自己动手实验,幼儿不但能很快知道摩擦生电的原理,而且比一般的说教记得更牢;又如:在组织幼儿美术活动画彩虹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亲身体验自然环境中的美——在雨后,带领幼儿去观察天边出现的七色彩虹,感受自然天成的色彩美;再如:教幼儿学画曲线,直接让幼儿绘画,孩子们会觉得没意思,而教师让幼儿手持彩带,随着音乐有节奏地舞动,孩子们高兴地模仿波浪、蛇、水草、爬虫……活动中孩子们感受动听的音乐、色彩明亮的彩带、美丽的舞蹈动作,获得美的体验。从而,画出的曲线造型多姿多彩,栩栩如生。

如何培养幼儿学习的习惯

要使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就必须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尽可能把期望幼儿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例如:讲解摩擦生电是极其枯燥而乏味的,但通过让幼儿自己动手实验,幼儿不但能很快知道摩擦生电的原理,而且比一般的说教记得更牢;又如:在组织幼儿美术活动画彩虹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亲身体验自然环境中的美——在雨后,带领幼儿去观察天边出现的七色彩虹,感受自然天成的色彩美;再如:教幼儿学画曲线,直接让幼儿绘画,孩子们会觉得没意思,而教师让幼儿手持彩带,随着音乐有节奏地舞动,孩子们高兴地模仿波浪、蛇、水草、爬虫……活动中孩子们感受动听的音乐、色彩明亮的彩带、美丽的舞蹈动作,获得美的体验。从而,画出的曲线造型多姿多彩,栩栩如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如何培养幼儿学习的习惯

1、与孩子总结陪伴期内学习秩序养成情况,给予孩子以肯定,引导孩子逐步走向独立。

2、明确告诉孩子,现在爸爸或者妈妈要给你独立学习的空间,因为你已经具备独立的能力,但是为了能让你安心学习,我们会在你视线所及的范围内陪伴你。你写作业,我们做自己手里的事,比如看书,学习,做针线活儿,织毛衣等,但不会弄出很大的动静影响你的学习。如果你有学习困难需要爸爸或者妈妈帮助时,及时告诉我,我会来到你身边帮助你。

3、家长要关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情况,坐姿、执笔、手里是否在把玩橡皮等东西。在一个学习时间段里,可以走到孩子身边提醒,注意不要超过两次,次数多了,便成了对孩子的唠叨。

4、在下一次写作业之前,家长要有针对性地和孩子对上次写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做小结,提醒孩子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家长要注意说话态度,力求委婉和艺术化,让孩子容易接受。

5、渐离期内,家长可以加入互动式的学习方式,比如家长做学生,让孩子当小老师,这种方式容易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启发孩子做主动式思考,通过互动既让家长拉近了与孩子的距离,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逻辑思维表达能力。

6、注意事项:家长要切忌唠叨,这是最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一种行为。在纠正孩子存在的固癖毛病时,要力求语言简洁到位,不要啰嗦。提醒孩子时,莫忘了鼓励孩子:你虽然有一些小问题,但是你比昨天要有明显的进步了,妈妈为你自豪!妈妈为你高兴!妈妈相信你会克服这些小问题,把事情做的更出色。

如何培养中班幼儿学习习惯

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是几次的重复巩固练习和长时间的练习所能养成的,它需要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需要经过严格的训练、长期培养、持之以恒才能有意控制行为,达到自动化过程,因此,在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时,不能想起来要求一下,想不起来又听之任之,这需要我们在教学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立下规矩之后就应该按要求做,经过日复一日的训练形成习惯。孩子毕竟是孩子,自控能力不能像成人那样强,因此教师应该在日常生活当中严格要求幼儿,使孩子逐渐学会控制自己,做事有恒心,不半途而废,这也是意志的培养,有坚强意志力的孩子以后遇到任何困难就会勇敢,不畏缩,这将为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强有力的基石。

如何培养大班幼儿学习习惯论文

勇于发言,关键在一个“勇”字。要培养孩子的大胆与自信。同样的活动,同样的老师,孩子的能力有差那么多吗?答案肯定是不会,那为什么活动中总是那么几个孩子会举手呢?有些孩子不发言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因为心理因素,他们胆怯,不敢在人多的地方讲,怕讲错;是一种习惯,习惯不举手不回答;会紧张,话在口中,不知怎样表达;几次没被请到,就索性不举了。首先我们要做到肯定是鼓励,鼓励那些孩子举手发言,对进步的孩子给予极大的肯定,让孩子感受到举手发言被表扬的喜悦。细心观察,给予每个举手的孩子都有发言的机会,无论错对,都要肯定他举手发言是很棒的。对于心理因素引起的不敢举手发言的孩子,还进行个别交流,并同时和其家长交流。

如何培养大班幼儿学习习惯论文

加强家园合作,了解正确的教育方式。

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包括:喜欢学习,对学习活动有兴趣,能集中注意力专心地某一项活动;有正确的读、写、坐和握笔的姿势;会按照一定要求去翻阅图书,能爱护图书文具,会整理这些用品。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一生的命运。最重要是培养他们做事专注、投入、独立思考问题、大胆发问等心理素质,我们老师和家长都要多鼓励孩子,肯定他们的成绩,千万不要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孩子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时,家长们要及时的给予表扬,并鼓励孩子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养成的,而是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耐心的指导和督促。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由此可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多么不容易。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发动机,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孩子的习惯培养,并持之以恒。

花儿因为有了阳光更鲜艳,草儿因为有了雨露才更生机勃勃,我们的孩子有了幼儿园和我们家庭的共同关爱,一定会成长得更加健康茁壮!

如何培养中班幼儿学习习惯

正确地树立榜样,在各种活动中恰当地运用表扬和批评对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当幼儿做出某种良好的学习行为时,如专心认真听讲、动手能力强、积极动脑、遵守规则的小朋友,应适时给予表扬,使幼儿产生一种光荣感和满足感,从而产生一种动力,促使幼儿的良好学习行为得到巩固和发扬;对幼儿所表现出的错误行为,通过严厉的批评让幼儿知道这种行为是错误的,以筑起防止违规行为的心理防线。但注意:批评要适时、适度、适量。同时教师和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平时要求孩子做到的,我们首先要做到。比如:给孩子提出早睡早起、用完的物品放回原处,取放自如等等要求,成人首先要做到。此外,除了做好幼儿的表率,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之外,还要适当地鼓励幼儿,肯定幼儿的进步,使幼儿对自己有信心,以此形成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中班幼儿学习习惯

对幼儿来说,家庭仍是他们生活、学习的重要空间,家庭教育仍是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许多家长一方面“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要求甚严,另一方面又不顾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不讲教育教学方法。因此,幼儿园应通过召开家长会、建立家园联系册、举办家长学校讲座、请家长进课堂、邀请家长参与班级活动、进行家长半日开放活动、开展主题亲子教育活动、家园同乐会、利用“宣传栏”、“家长园地”栏目、进行家访等多种途径和形式,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了解孩子在幼儿园学习时的习惯及教师在活动中对孩子的引导和要求,更多地体会到良好学习习惯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使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在思想上形成共识,在行动上达成一致。此外建议家长参考幼儿园常规要求和方法,如什么时间进餐、什么时间睡觉、如何进餐等等,也可以和孩子共同商量建立合理的生活学习常规,促进孩子养成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使家园要求基本一致,以便更好地实现家园共育。

如何培养幼儿学习的习惯

1、与孩子总结渐离期内学习习惯培养情况,明确告诉孩子达到的养成程度,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收获。同时通过引导,鼓励孩子尝试独立学习,走向独立。

2、家长与孩子约定:爸爸或者妈妈在这个周期里,只负责提醒你几个学习时间(学习前的准备、学习中的休息时间提醒、下一次开始学习时间的提醒),不会就细节进行关注,要靠你自己养成。

3、通过时间提醒,家长要注意孩子对时间的养成情况,特别是对时钟的管理,要让孩子自觉去关注时间,而不是一味地去提醒孩子,一旦孩子能自觉进入学习准备、学习中间的休息等,就要及时表扬孩子,增强孩子的时间意识、自豪感和积极性。

4、学习之余,要及时和孩子就学习方法,学习效率等话题进行沟通,沟通时机选择要选在孩子情绪高兴的时候,同时还要注意说话方式,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委婉批评为辅,给孩子以激励。

5、要从观念上引导孩子:学习是你自己的事,爸爸或妈妈对你进行好习惯培养,只是帮助你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秩序,以提高你的学习效率。一个人从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会对一生有益。

6、尝试将快乐学习理念引入对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之中。玩儿可以是快乐的,学习也一样,学习和玩儿都是一个人生活的一部分。让孩子尝试到学习的快乐,家长首先要有良好的情绪掌控能力,不能把孩子存在的不足放大了去解决,去不停地关注,相反要淡化不足,多就孩子的优点拿出来,通过表扬与鼓励让孩子明确知晓,让孩子看到自己闪光的一面,再感受快乐的家庭氛围,对营造孩子的快乐学习非常有帮助。

7、注意事项:放手期不是完全放开孩子,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而是从观念上对孩子进行引导。让孩子在良好的惯性秩序基础上吸纳快乐学习的理念,而不是通过逼迫的方式让孩子去被动学习,那样做时间久了会让孩子感觉学习是为了爸爸和妈妈,是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学习效率越高,用时越短,玩儿的时间便会越多。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好习惯论文

在儿童早期,他们对音乐的感知仅仅是有趣的歌词和跳动的韵律,所以早期的音乐教育可以是模仿、对白,也可以是运动释放。进入小学后,学习模式发生转变,它不仅是对音乐的感知和对歌词的表现,甚至还有对音乐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实践。我建议从一年级就开始注重循环培养孩子学习音乐的好习惯,有效提升学习效率,真正做到让孩子可以发自内心去喜欢和聆听音乐。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音乐好习惯:

一、静下心听音乐。

为避免浮躁,我课前播放轻音乐或他们熟悉的流行音乐,孩子可以在走廊上听,也可以安静地坐在座位上听。对于一些充满好奇的孩子,我可以随时回答他们关于音乐的小问题,遇到大家都模棱两可的问题时,我不介意在孩子们面前承认我不会,我在下课前的几分钟把问题交给在座的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和我一起借助电脑或身边的智者去得到答案,不少孩子还会用邮件把答案发送到我的邮箱,我建议他们把答案放在自己的博客或qq空间里,作为资源共享。

有了那么多人的共同关注,音乐已经成为了一种相互间可以交流的话题,谁也不愿意在共同的话题中没有发言权。

二、边听边动学音乐。

音乐课上可以动,但在习惯没有培养好之前,我建议小动。学习1234567时,我把乐音写在了孩子坐的椅子上,学到哪个乐音坐哪个椅子的孩子听到后就要站起来,位置会按照游戏的需要不停地转换。随着音乐速度的'变快,孩子们掌握乐音的熟练度也提高了。

最有趣的莫过于脚趾游戏,我建议孩子们给自己的其中七个脚指头分别写好乐音名字,然后用小棒敲击,比如在学唱《两只老虎》时,就可以按照乐音的顺序依次敲击1231,1231……通过游戏,学生很乐意接受传统音乐。

三、边听边想折音乐。

音乐课需要感知各种节奏,而节奏不外乎体验快慢疏密的特征。我课前需要发给每位孩子几张大小相等的纸条,告诉他们每张纸条代表着一个四分音符。然后我讲自己编的这个音符的故事,故事中描述着音符的特征。孩子边听边回答提问,认识音符。

折纸,一件和音乐有关的事情,但借用故事让孩子们边听边想边折,就很轻易地让孩子理解了音符的特征,随后就可以开始听琴学课本上相应的歌曲啦。

不光是课本上的儿童歌曲的节奏可以拿来折一折,甚至是孩子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只要找到歌谱,遇到这样的节奏也可以拿来折一折,自己消化复杂的节奏。真正让课堂的知识延伸到课外。

四、边唱边找认清音乐。

随着年级升高,歌曲中的音符越来越丰富,乐音的高低也很丰富,教学中一般惯用听唱的方法学唱高低不同的乐音,但我选择游戏。先在地上画上一些线,线分三种颜色,中间7条为白色,从低到高依次代表1234567,往上7条线为红色,从低到高依次代表1234567,不同的是每个乐音头上都有一个小圆点。而在白色线下面我画了7条蓝色的线,从高到低分别代表7654321,不同的是每个乐音脚低下也都有一个小圆点。游戏中,孩子们边唱边跳到那个相应的乐音线上,无形中他们结合钢琴声理解了这些乐音是有高低之分的。然后我再借助故事,告诉孩子们乐音头上的那个小圆点叫高音点,高音点越多这个音就越高。乐音脚下的那个小圆点叫低音点,低音点越多这个音就越低。而带低音点、不带点、带高音点三者的关系,孩子们早在游戏中就发现高低排列了。

有了对音高音低的概念,再听琴的时候孩子们会更加仔细,听辨乐音的高低更加用心。

五、边唱边演探讨音乐。

高年级有一些作品可以通过表演来探讨甚至延伸,我曾经在一次活动中借助孩子熟悉的儿童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要求孩子用自己的歌声来抒发对作品的理解。活动中我运用了速度的变化轻而易举地演绎了不同感受的歌曲效果,孩子们发现原来每一首歌曲不一样的表现方法可以导致不同的听觉感受。课后他们就开始关注起对一些课堂上学过的歌曲的重新演绎,一些热衷于流行音乐的孩子还大胆地添加了rap。

六、边找边交流理解音乐。

高年级有很多欣赏,如李叔同的作品,如果不课外添加教材,学生最多只是熟悉《春游》和《送别》两部音乐作品,而李叔同本人绝对不仅仅只是在歌曲方面颇有造诣的人,所以,课后我请孩子们借助电脑搜集李叔同的相关背景及生平,让学生尽量多地了解这个多才多艺的人物。孩子们有自己的博客或qq空间,可以直接将搜集的内容存放在上面,方便自己的好友阅览和交流,起到了我课堂上看不到的作用。

虽然目前音乐课本上有一些歌曲有点脱离孩子目前的生活,歌曲唱的有点空洞、摸不着菱角,但是我想从小培养好了音乐习惯,他们还是可以从音乐的本身去爱上作品,对音乐课堂也是一种良好的循环,能大大提升音乐学习的效率。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论文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当我们看着五星红旗徐徐升起,国歌雄壮地唱起使,我们的心头不由升起一种期待,那就是在这绚丽的季节里,用我们的汗水和智慧再书写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今天我跟同学们交流的话题就是《培养良好习惯奠定美好人生》。

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的确,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

有人曾做过148名杰出青年的童年与教育研究,发现他们之所以杰出,好习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举例来说,他们在童年时,有的人“坚持完成作业”,有的人非常喜欢“独立做事情”,有的人对班上不公平的事情“经常感到气愤”,而有的人“经常制止他人欺负同学的行为”。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成就积极的人生。再看看我们周围,有人勤奋,有人懒惰;(国旗下讲话)有人认真,有人马虎;有人惜时如金,有人挥霍光阴;有人明天的事情今天做,有人今天的事情明天做······勤奋节约的人收获幸福,铺张浪费的人收获痛苦;今天的事情明天做,所有的梦想皆成空,明天的事情今天做,所有的梦想都成真······事实告诉我们,有怎样的行为习惯,就会有怎样的人生!

1、制定计划的习惯,制定计划是为了坚持,大目标短时间内不能很快见效,但你可以看到自己每天在努力,基础差并不可怕,关键要坚持不懈。你可能走了一千步还没有看到成功,但不要放弃,你会发现,也许成功就在一千零一步的拐弯处。

2、尊啥哦常规的习惯,有些事情虽小,但一直做好它却不容易,比如衣服整洁讲究仪表;校园内外要讲礼貌;宿舍就寝按时睡觉;出操整队快静齐好;食堂就餐节约忘不了;因病因事请假要做到等。

3、主动思考的习惯,学生如果没有主动思考的习惯,就好像一部静止的汽车,是由老师推着走的,只有当你形成主动思考的好习惯时,汽车才像打着了火,就能自己跑起来了。

当然,良好的书写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良好的纪律习惯、良好的听课习惯、良好的自我学习习惯,这些基础的自我学习习惯,都会奠定我们中学时代乃至一生的命运。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说:“习惯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他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生活是一方沃土,你播种什么,就会收获什么: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动;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

同学们,让我们将好习惯的种子埋下,用恒心去浇灌,用良好的习惯去奠基,成就生命的精彩吧!

谢谢大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家长如何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

别人不督促能主动学习,一学习就要求自己立刻进入状态,力求高效率的利用每一分钟学习时间。要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于学习,并能坚持始终。

2.刻苦坚持。

不学就会,无师自通的天才毕竟是特例,就连学霸也是需要投入精力才能收获甘甜。要取得优秀成绩,简单来讲,语文要坚持阅读,多加练笔;数学要坚持做题,总结规律;英语要坚持背诵,形成语感。天道酬勤,只要孩子能坚持,学习拔尖将不再是梦。

举个例子:每天坚持一个小时。20分钟可以阅读1~2篇美文,20分钟可以识记20~30个词汇,20分钟可以完成2~3个习题。当然,你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任务,把时间进行合理分割,达到最佳效果。

3.认真预习。

预习看似一件小事,却对提高学习效率大有裨益。预习相当于自学。认真预习,你会发现新知识的重难点所在,你会有意识地联系已学内容进行思考,你会在课堂上聚精会神寻找答案。

据调查,提前预习过新课内容的孩子,其课堂学习效果数值,跟那些没预习过的孩子相比,要高出1.5倍!

预习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自学能力,有助于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4.认真上课。

孩子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讲,抓住三个点:重点、难点和疑点,积极思考,主动举手发言。在思考与表达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听课时,要做好简明扼要的课堂笔记,用不同颜色、不同符号进行强调标注,方便复习和总结。

5.多思、善问、大胆质疑。

学习要严肃认真、多思善问。“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形成体系。“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要虚心向老师、同学及他人询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

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所创造,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说法,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挑战权威,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要知道“最愚蠢的问题是不问问题”,应该养成向别人请教的习惯。不懂就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这说明孩子自身有着强烈的进取心,对知识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如何培养大班幼儿阅读能力论文

在《课程指南》中这样描述大班幼儿:合作意识逐步增强。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开始有了合作意识。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玩伴,也能与三、五个小朋友一起展开合作游戏。他们逐步明白公平的原则和需要服从集体决定的意见,也能向其他伙伴介绍、解释游戏规则。这种合作意识不仅在游戏中表现明显,在生活中也表现突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作需要依靠团队的力量来完成,个人的力量显得非常孤立无援,在这种时候,合作能力将比其他技能显得更为重要。幼儿将来要在社会上立足并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就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将自己融入集体中,用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去解决问题和战胜问题。幼儿时期是培养合作意识的最佳时期,尤其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已经明显得表现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那么作为教师,就更应该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为他们的一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学期对我班幼儿进行了在生活方面的合作意识培养,总结下来是效果理想。

对于大班的孩子,相对照他们以前的生活,发现他们的动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合作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与进步。在以前的生活中,进入午睡房后,有些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他们不会穿脱衣服,他们不会想到请旁边的小朋友帮忙,只会嘴里嚷着请老师帮忙或者是直接让老师包办他的穿脱衣服。但大班的孩子就明显的不一样,他们会想到同伴之间互相帮忙,互相合作,他们你帮我拉拉衣袖,我帮你拉拉裤脚,合作得亲密无间。有时候孩子会自发地产生合作的欲望。有好几次我们有意识的请一个孩子打扫教室的地面,这时候总会有幼儿自发地去拿簸箕和这个幼儿共同打扫,他们一个扫一个拿着簸箕将教室打扫的干干净净。还有好几次我在卫生间间听到有小朋友说:“你的衣袖要湿了,我帮你卷起来吧!”有时小朋友洗手时由于擦上香皂手滑打不开水龙头旁边的小朋友就会伸出援手帮忙。

合作能力的培养就是让幼儿在生活中能够自主商量、协商和配合,能够通过一定的语言交流和行动交流达到共同完成任务的效果。在“值日生”分配工作中,我们幼儿能够通过协商的办法达到共同完成值日生工作的效果。由于我班的值日生工作有较强的任务意识,所以我班幼儿对于任务重的工作非常热衷,这又是大班幼儿的另一个特点。但是他们在这个问题上的处理办法是:大家协商共同合作完成任务。他们会说:“今天你带这个牌子,下个星期我带这个牌子,好吗?”这是他们合作的另一个表现。

现代家庭中,幼儿是家中的“小太阳”,“6+1”的爱使他们表现出独断专行、性格孤僻、以自我为中心等不好的现象,他们不愿也不会与他人合作,因此作为老师,我们非常注重对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同时我们也鼓励家长多提供一些让孩子在生活方面的合作机会,让孩子在合作中体验合作的乐趣,让孩子在合作中健康成长。

如何培养幼儿早期阅读习惯论文

激发孩子的早期阅读兴趣。

1.要提供适合幼儿的阅读材料。选择画面简单,主角鲜明,背景不复杂的书籍进行阅读,要求故事情节变化比较简单、线索比较单一的作品,发展的过程还不能太长,主要是能引起幼儿看书的兴趣。

2.在读书过程中,注意要用“为什么”“怎么办”“后来呢”等问题向孩子提问,以发展孩子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选择一些图文并茂的故事书,让孩子在阅读中欣赏文字,给孩子留下文字的痕迹,而且有图片对照,更容易使孩子印象深刻。

3.通过书籍启蒙孩子,帮助他们获得一些简单的道理,让他们有一定的成就感。如充满人生真谛的《三字经》《弟子规》等。“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结合平时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循序渐进地指导幼儿,他们学会以后,给予适当的鼓励,让他们获得成就感,不断增强读书的兴趣。

设立适当的阅读环境。

在学校,建立起一个小的读书区,其中有孩子专用的书架,有属于每个孩子自己的图书。根据书籍内容,老师和孩子一起制作表演道具,鼓励孩子将阅读内容通过游戏的方式表现出来,给幼儿创设宽松、愉快、和谐的阅读环境,使他们能无拘无束、大胆自主地学会选择,享受个性自由的快乐。

在家中,可以摆满各种有趣的书籍,让孩子可以顺手拿来翻看与欣赏;在桌椅门窗、各种物品上,悬挂或张贴文字卡片和小故事,使孩子一一对应;父母经常津津有味地读书看报,利用晚餐后或其他空闲时间,与孩子一起阅读,使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

1.保证每天阅读的时间:在学校每天设立阅读课,固定阅读时间;在家里,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自己计划好每天阅读的时间或内容,如,每天半个小时阅读或每天看一本书、讲一个故事等。随着年龄的增长,结合孩子的.兴趣慢慢增加,不要强求,否则会使孩子对阅读丧失兴趣与信心。

2.与孩子共同阅读:父母老师要尽可能与孩子共同阅读,可适当进行一些排图活动,为孩子提供一套图片,鼓励孩子在看懂每幅图意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图片按序排列。在与孩子交流过程中,加深孩子的理解能力和阅读兴趣,启迪思维,积累语言,维护孩子良好的阅读心态,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3.要有耐心:阅读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培养好,需要时间的积累,需要不断去激励孩子。尤其是对于年幼的孩子,每幅图要让孩子多看几遍,一个故事可以多讲几遍,孩子往往看到“旧”的画面会有一种喜悦与兴奋感,因为这些是“老朋友”,从而增强幼儿的阅读信念。

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以及阅读习惯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有责任让孩子早早进入纯洁美妙的图书世界,让他们在阅读中收获知识,体验幸福。

如何培养大班幼儿阅读能力论文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一种形式,是主体在对自己身心特征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某种判断。作为自我意识的重要因素,自我评价的发展对幼儿的良好个性的形成,心理健康的发展,以及生活适应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世纪初期,美国社会学家柯里就指出:“在人们的心理生活中,自尊或自卑的自我评价意识有很大作用。人们经常会把自己看作是有价值的、令人喜欢的、优越的、能干的人。如果一个人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只看到自己的不足,什么都不如别人,处处低人一等,就会丧失信心,产生厌恶自己并否定自己的自卑感,这样的人就会缺乏朝气,缺乏积极性。但是,如果一个人只看到自己比别人好,别人都比不上自己,这样就会产生盲目乐观情绪,自我欣赏,自以为是,因此就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调动自己以及他人的积极性,而且还会遇到社会挫折,产生苦闷。”

国内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评价能力产生于学龄前期。学前儿童在自己的活动中听到成人对别人和对自己的评价,并从这些评价中获得肯定的或否定的情绪体验,进而模仿成人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最后才逐渐形成自我评价能力。一般来说,幼儿自我评价的能力一般落后于评价他人的能力。

一般讲,个体对自己生理、心理等方面的评价不可能做到各方面都恰如其分。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总是从不全面到全面,从不正确到正确,何况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那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过程,因为除了认知因素外,还会受到其动机、需要、愿望等其它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往往容易过高或过低地估计自己。从我园大3班幼儿的情况调查来看,现在的幼儿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通病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不尊重他人,事事都要我第一、我最好。也有些教师、家长对幼儿要求过高,不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一旦孩子达不到要求,便加以责怪和埋怨,久而久之孩子也失去了信心,造成孤僻和自卑。另外,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常常看到大3班幼儿在力所能及的事情面前退缩,常听到幼儿对会做、能做的事说“我不会,我不能”。很多幼儿不会或不敢主动实践,这些现象折射出幼儿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不会或不能正确估量、评价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意让幼儿学习如何正确评价自己,帮助幼儿建立真正的自信,培养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和是非能力的评判,以及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研究对象。

大班幼儿为研究对象,其中课题研究的实验班为大3班。

三、研究目标。

1.制订幼儿自我评价量表和现状分析表,了解幼儿对自我评价能力的实际情况以及原因分析,并从幼儿园主体出发,寻求促进大班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各种途径和方法,发展幼儿自我评价的客观正确性、独立性、多面性等能力。

2.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正确引导幼儿学会初步地评价自己,帮助幼儿认识自我。特别是教师通过分析研究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生活中的自我评价行为,给予幼儿正确的指导,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幼儿自我评价的能力。

3.家长是孩子发展自我评价的关键因素。通过指导家长参与幼儿评价,引导家长以正面评价为主,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自我评价系统。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在研究初期我对大3班35名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现状进行调查,具体问题和结果统计如下:

1、你认为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

能干的好孩子(5人);不怎么好(15人);别人不喜欢的坏孩子(15)。

2、你是怎么知道自己的能力如何?

父母说的(18人);老师说的(16人);自己认为(6人)。

3、你对“现在的你”满意吗?为什么?

4、你希望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

大多幼儿希望自己是个聪明的孩子或者好孩子。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可以明显看出,一是有很大一部分幼儿不能正确、客观、全面地评价自己,存在自负和自卑的心理居多;二是现实的我和理想的我混淆,孩子在进行自我评价时,往往对自己在认知活动中的熟视无睹,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不是基于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而是基于他们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用“理想的人”代替现实生活中我,用教师的要求达到的我来代替现实中的我;三是评价比较笼统、抽象,幼儿的评价语言贫乏,对自己的评价显得笼统抽象如好的、不好的,至于如何好无法做出具体的解释;四是简单重复成人的评价,幼儿对自己的评价往往用成人的话当作自己的评价,从第二个问题回答结果看出,大多幼儿说是老师或爸爸妈妈告诉他的。

究其原因,由于每个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家庭的娇生惯养,受父母权威影响较大,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自我评价模式。再者传统评价中,教育评价主要定位在选拔作用上。在幼儿园中,教师会把孩子分成优秀、一般、差等级别。这样的评价理念是选拔孩子。这种评价削弱了孩子的自我发展动机,是相当数量的孩子长期遭受挫折和羞辱。另外,在以往的评价工作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教师和家长往往掌握评价的指挥棒,幼儿作为被评价者,受控于成人的主观评价。

根据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现状,我们开展了研讨活动,制定了一些培养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策略和方法,并进行了有效地实施。

1、为幼儿搭建展示的舞台,诱导幼儿正确评价自己。

教师通过活动创设,让孩子在认知学习、活动、实践探索过程中内省、感受、体验。这种体验和感受既有对自己知识、能力、人生世界的认识,也有对自己情感、意志、自我价值的认识。在评价中还伙伴评价、伙伴合作互助的快乐,努力、失败的反思,有助于学习的自信心、学习的意志力等良好习惯的形成。

(1)小小评论员。

在每天谈话时间里,请某个幼儿把当天发生的事在大家面前说一说,然后让当事幼儿陈述自己的想法,评一评自己的行为表现。刚开展活动时,由教师当主持人,围绕事件对当事幼儿进行采访式的引导提问,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到自我评价的方法,进行自我评价。在提问时,要求要逐步提升:可以一组问题为基础,根据幼儿的情况提出辅助提问或浓缩提问,使幼儿最终能独立进行自我评价,如“小朋友说你做了一件什么事?你是怎样做的吗?那时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那样做?)小朋友对你的做法满意吗?为什么?你自己觉得要那样做对吗?为什么?”。待幼儿形成初步的能力后,逐渐放手让幼儿当主持人,请当事幼儿园针对事件进行自我评价。该活动不仅给幼儿提供了一个表达意见、表现自我的机会,还可以提高幼儿根据行为为准则等一定的规则和标准来评价自己的能力,在讲讲评评中渐渐克服自我评价时的情绪情,促进幼儿从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逐步深入到内心品质的评价。

(2)“我能……”

这是全班幼儿互相交流的活动。让每个幼儿向同伴介绍、展示自己能干什么,内容可能包括讲故事、唱歌、做手工、守纪律、做游戏、画图画、看书,甚至拍照片时表情很好等各个方面,使幼儿进一步意识到自己的长处;也可以让幼儿就某一内容进行交流,教师引导和帮助幼儿明确自己的能力或掌握水平,并提出努力方向。该活动可以让幼儿了解自己的优缺点,逐渐懂得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

(3)混龄活动。

如混龄合唱活动,让大班的幼儿(实验组幼儿)与中班的幼儿一起学唱歌,一起来做某种指定的游戏,大班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一般情况下年龄与能力的关系,就可以避免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的情况,使幼儿能较客观地评价自己。

(4)小小画展。

我经常或特意为全班幼儿举办画展,组织全体幼儿参观。参观过程中引导幼儿分别针对绘画的各个要素对自己的能力加以评价。这样既可以帮助幼儿学习多面情自我评价,逐渐克服依从性和个别性自我评价,又可以避免因图画的总体效果欠佳而埋没具有优秀的单项能力的幼儿,使幼儿不致于失去自信,而能客观正确地评价自己。除了“小小画展”之外,还可以举办很多类似的活动,如“故事大王”、“谜语专家”、“班中小百灵”等,让幼儿在各个方面都能获得正确的自我评价。

(5)今天我是小班长。

教师每天轮流安排幼儿担任小班长,给他们挂上标志,要求他们承担班长的职责,如分发整理物品、给小朋友讲故事、表扬好人好事、维持纪律等。在这个活动中,幼儿与同伴交流时会有相应的心理体验,对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处事能力等进行评价,这样就可以促进幼儿自觉模仿成人,从社会意义上去自我评价,同时培养幼儿自我评价的独立性。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正确客观地评价幼儿。

教师努力为幼儿创造一种关怀、信任、宽松、和谐和氛围,满足幼儿的正当需要;以具体评价为主;在幼儿同伴面前慎重评价幼儿;与家长沟通时回避幼儿;活动时使幼儿明确自己的特点、本领,掌握评价的方法,并时常给予幼儿客观、正确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与鼓励;使幼儿能获得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为幼儿创设能够充分表现自己和体验成功的环境与条件。

3、指导家长正确评价孩子,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自我评价系统。

父母是孩子发展自我评价的比较关键的因素,能影响孩子发展出积极的或消极的自我评价。因此,我们对指导家长对孩子的评估工作也做了一些尝试。首先,帮助家长了解、认识孩子的能力。开展了切实可行的家园互动活动,如利用家访、“家长开放日”活动、家园联系栏、发放每月幼儿发展评估表等,向家长了解和交流个别孩子的行为特点和差异,使家长对的孩子的个性特点行为和孩子在园的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沟通达成共识,更好地评估孩子能力的发展。其次,指导家长观察、记录评估孩子的能力。为了全面深刻的了解孩子家长必须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孩子,获得关于孩子身心发展的各种真实材料,并加以记录,为分析和评估孩子提供重要的依据。再次,帮助家长分析和评价孩子。我们在指导提高家长评价孩子能力时鼓励家长注意:全面分析孩子,正确判断孩子,科学评价孩子,纵向比较孩子,真正有效地促进孩子能力的发展。

4、建立幼儿自我评价版块。老师设计一个大评价版块,每个孩子在上面都拥有一个写有自己名字的可以装东西的小盒子或着透明的袋子。当孩子担任值日生时,上面会插有值日生的标志,当他喝完水或完成某项工作后可以自己插根小棒、贴朵小花来表示。大家可以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来了解他们的活动,评价他们的活动质量、效率。这是培养孩子自主性和任务意识的不错的一个办法。孩子还可以通过图案示意来表示自己做了些什么以及完成的质量,如以幼儿看得懂的图形(如星星的个数、不同表情的脸谱)来记录,使幼儿在没有成人的指导下,仍能看懂评价结果。

五、讨论与思考。

通过一年的实践活动,明显增强了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他们能够比较全面客观、细致地进行自我评价了,能从轻信成人评价到自己独立的评价、从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内心品质的评价、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向比较细致的评价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家园联系,提高了教师之间的合作能力与教科研能力,促进了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在下阶段研究中还要继续探索寻求提高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有效地策略和方法,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做好师资培训工作。由于每个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观念上的差异较大。有些教师自我评价方面的知识较为欠缺,这样又如何能指导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呢?所以教师还要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二)进一步丰富幼儿评价语言。

一定词语储备是幼儿自我评价丰富多样的基础。通过幼儿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活动来发展幼儿自我认知能力,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也是自我反思能力发展的表现。让幼儿努力在自我评价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形成自我概念、树立自信心,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

(三)自我评价形式要多样。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用的是运用观察式、记录式的自我评价方式,形式比较单一,今后要进一步探索和运用情景式、对话式、结队小组式等自我评价方式,有效地培养幼儿自我评价能力。如帮助幼儿结成配对评价分享小组,让能力弱和强的孩子在一起围绕认知活动的某个片段或整个过程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幼儿尝试评价自己、评价他人,同时聆听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他人对他人的评价。在这种聆听、碰撞和协商中,幼儿会对自己有更合理、更全面的认识,从而培养幼儿自我评价能力。

(四)重视个别指导,克服不健康的心理。

部分孩子还不能客观的评价自己,存在自负和自卑等不健康心理。例如班上有个别幼儿,因自己的某方面比较“能干”而常常受老师表扬,就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不愿意与他人一起玩。对此,教师要进一步通过故事、谈话等活动进行教育疏导,指导幼儿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帮助幼儿理解:人各有各的本领,只有团结协作,互相帮助,才能使各人的本领得到最好地发挥。同时教师对存在自卑心理的幼儿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引导孩子不要“以己之短比人之长”,而要不断使自己“扬长避短”。同时教师应提供给孩子表现和锻炼的机会,安排一些适合他们特点、爱好和能力的活动,让他们把事情做好,从而提高自信心。

总之,通过研究,我们从幼儿自身、家长、教师三方面达成了共识,取得了明显地效果。当然,我们的课题还在进一步的研究当中,寻求有效地策略和方法,促进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我们课题研究的重点,有待于今后不断的探索和进一步研究。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论文

摘要:幼儿园中,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平时,教师要关注幼儿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品德习惯,通过给予适当期望,开展科学游戏,实施合理评价,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幼儿是祖国的希望,是备受关注的社会群体。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对一切未知的东西都有极大的兴趣。幼儿通过一些力所能及的独立活动,开始模仿与学习各种技能。在幼儿阶段,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教学的重点。幼儿园,是儿童日常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幼儿接触与发现社会的重要阵地。幼儿教学工作对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正确的教学方法,会让幼儿成为优秀的儿童,而不合理的引导,很有可能将幼儿引入歧途。加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关键。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良好行为习惯不仅是单方面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都是重要的培养对象。下面,我们来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进行几点分析。

1.卫生习惯。

卫生习惯关系到幼儿个人的健康问题,也关系着幼儿园的卫生环境。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很多,如随时保持个人的清洁,手部、面部的卫生等。保持好个人身边的环境清洁度,学习正确地使用纸巾与手帕。作为幼儿教师,应当将幼儿的个人卫生与整洁作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出发点,让幼儿时刻保持自己日常用品的整洁。

2.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主要是合理膳食,早睡早起,注意进行身体锻炼。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将学生的合理膳食作为培养的重点,让幼儿意识到三餐的重要性,不挑食,认真对待吃饭这件事。幼儿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让幼儿少食多餐,有利于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引导幼儿按时睡觉,保证充足的睡眠,这也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3.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对于幼儿的个人成长十分重要。让幼儿对学习保持热情,可以长期且高效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养成读写习惯与姿势,学会爱护图书与工具,会加强幼儿对学习这件事的重视。学习习惯的养成,会很好地服务于幼儿未来的成才。在幼儿教育阶段,幼儿教育工作者要尝试着让幼儿建立起终身学习的意识,培养幼儿基本的学习习惯。让幼儿尽可能多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

4.品德习惯。

品德习惯的养成,关系着幼儿思想品德水平的形成与发展。讲文明、懂礼貌、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引导幼儿爱祖国、孝父母、遵守纪律、诚实守信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当前的许多幼儿园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小朋友与自己的同伴打招呼,向老师问好,这都是良好的品德习惯,彰显着幼儿个人素质。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发展,需要得到教师与家长的正确引导。在幼儿教育改革的今天,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也不断丰富起来。

给予幼儿适当的期望,会促进幼儿在更短的`时间内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如果教师与家长对幼儿没有期望,幼儿就没有成长的动力,幼儿很难形成自主性的进取心。对于幼儿的教育期望应当是合理的,太高的期望会使幼儿产生发展压力,一旦达不到家长与教师的预想,幼儿的发展自信心会受到影响。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要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给不同的孩子以不同的期望,促进幼儿快速成长。

游戏,是幼儿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在培养幼儿的品德习惯之时,教师可以利用科学的游戏来组织幼儿提高自己的品德水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一些小组游戏,比如吸管传球。教师将幼儿分成两人或者四人的小组,让幼儿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吸管传球游戏。规定时间内传球最多的小组为胜利小组。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当幼儿因为小组失败而责怪合作伙伴时,教师需要这样引导幼儿:“小组的失败是小组每一位成员的责任,只要你们心一致,为了共同的目标努力就好了,结果并不重要。”在游戏中规范幼儿的行为,幼儿会建立起正确的合作观与竞争观,更加淡然地面对成功与失败。

幼儿之所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为了得到教师与家长的肯定。每一位小朋友都希望得到表扬,在幼儿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之后,幼儿教师需要利用充分肯定让幼儿认识到该行为的正确性。在表达与不表达的情况下,幼儿会认识到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什么样的行为是错误的。比如当小朋友向自己的同伴大喊大叫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制止。当小朋友主动在饭前洗手时,当小朋友主动帮助其他小朋友时,当幼儿主动和教师打招呼的时候,教师都要及时给予小朋友们充分表扬,让小朋友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并将其发扬下去。

综上所述,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项较为复杂且为期较长的教学工程,师生与幼儿的共同努力与坚持,才能促进幼儿个人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幼儿的身心发展才刚刚开始,当代幼儿教师要尽力考虑幼儿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对幼儿进行因材施教,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幼儿教育的成功,会培养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让社会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敖妮娜.幼儿园班级活动区幼儿同伴互动研究[d].西南大学,2011.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论文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教师态度神色上的少许变化,儿童都能看到或感觉到,教师思想上的一切转变,无形之中都会影响到儿童。”幼儿教师作为幼儿的主要交往者和教育者,教师的教育态度是幼儿最敏感的,也是对幼儿影响最大的,它对幼儿的成长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是喜欢称赞的,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听好话,也没有一个孩子是喜欢有人骂他的。”多年的工作实践证明:教师对幼儿鼓励的教育态度,是影响幼儿积极接受教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

一、发现幼儿的优点、及时的鼓励,是改变孩子不良行为习惯的关键。

心理学研究证明: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认知水平都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自我控制力较差,各种是非观念尚未形成。因此,教师对他们的教育态度直接影响他们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只有细心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发现孩子的优点,给予及时的鼓励,才能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

如我带中班时,有一个孩子,既调皮又好动,正常的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常常被他搅乱。每次活动时,他不是到处乱跑,就是将别人推倒,批评教育对他一点效果也没有。就在我对他失去信心的时候,我却发现了他的优点。有一次户外活动,他站在一根木桩上挥动手臂,很神气地学交警指挥车辆。我走过去对他说:“你做的真好,真象一个小警察。现在,老师和几个小朋友扮司机和乘客,你当警察,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他听了我的话,用兴奋的眼神望着我,然后又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我鼓励他说:“你看小朋友都在等着你做游戏呢,我相信,你一定是一个能干的交通警察。”他在我的鼓励下,很快地投入了游戏。在游戏中,我以角色身份不断给他以鼓励,直到游戏结束时,他都始终坚守岗位。对他的表现,我及时地给予了表扬和鼓励,孩子们也纷纷鼓掌向他表示祝贺。从此以后,这个孩子渐渐地变了,他不仅改掉了以前许多不良行为习惯,而且还经常帮助老师拿送各种游戏器材,主动帮助老师收拾玩具,摆放桌椅等。由此可见,教师细致的观察,不失时机的鼓励,是使幼儿积极接受教育,改变不良行为的关键因素。

二、激发幼儿的情感,真挚的鼓励,是促进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催化剂。

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投入要真切,表情要丰富,语言要亲切,如果教师在鼓励和表扬幼儿时,眼睛望着别处,表情冷漠,可想而知,无论教师怎样运用语言进行鼓励,其教育效果也是消极的。因此,教师在鼓励和表扬幼儿时,除了运用语言的鼓励外,更应恰倒好处地运用表情的鼓励(如热情的微笑、点头、主动打招呼)和手势性鼓励(如伸出大拇指,鼓掌)以及身体接触性的鼓励(如摸摸小脸蛋、擦擦泪、抱一抱)等,另外帮孩子梳头、整理衣服、擦去鼻涕等,使幼儿真正感受和强烈体验到自己被教师所喜爱。从而才能深深地感染孩子,使其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

我班有一个刚入园不久的`孩子,哭闹不停。有一次,全班小朋友都安静下来了,只有他还在不停地哭。我走过去轻轻地擦掉他脸上的泪水,微笑着对他说:“哭多难看呀,你看你不哭多漂亮。老师这里有一块小手怕,它想和不哭的孩子交朋友。老师相信你是一个乖孩子,你看小手帕正对着你笑呢。”这个孩子听完我的话,睁大眼睛望着我,竟咧开小嘴笑了。我亲切地抚摸着他的脸对全班小朋友说:“你们看,这个小朋友真乖,笑的真好看。我们一起为他鼓鼓掌,鼓励鼓励他。”然后我亲切的抱起他亲了亲他的小脸蛋。事后,这个孩子的家长对我说:“老师,今天我的孩子主动要上幼儿园,他说老师喜欢他,说他乖,他再也不哭了。”在那时,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对于孩子,无论是一个善意的微笑,还是一个亲切的点头,或是一声惊喜和赞叹,一句同情的话语,都能使孩子得到快乐和满足,都能唤起孩子良好的情绪情感,使其行为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由此可以看出:教师良好的情感态度和鼓励的言行,是使幼儿愿意接纳你,真心喜欢你,乐于接受你的教育的催化剂,它促进了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三、树立幼儿的榜样,积极的鼓励,是影响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源泉。

幼儿具有思维形象具体、好模仿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我时刻注意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点滴的闪光思想,及时发现,及时提出,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教师在幼儿心中是神圣的,教师的言行无时不在影响着幼儿,教师常常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教师对幼儿关心、鼓励的教育态度,不仅使幼儿充满了自信、上进、愉快的情绪情感,而且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其无形地为幼儿树立了榜样。

例如我班有一名幼儿,有一次摔到在地上大哭起来,旁边的幼儿有的旁观,有的愣着,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大声说:“好哭、不害羞、活该。”还有的正准备压在这个孩子身上。我走过去轻声问他:“摔疼了吗?勇敢的孩子摔到了自己爬起来,来老师替你揉揉。”这个孩子在我的鼓励下站了起来。安慰好这个孩子,我又对其他孩子说:“小朋友在一起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不要取笑别人,我相信,你们都是些助人为乐的好孩子。”孩子们听了我的话,有的给这个孩子搬来椅子,有的牵着他的手让他坐下。不几天后,有一次上楼梯,一名幼儿不小心摔倒了,走在旁边的幼儿马上去扶他,并对他说:“老师说过勇敢的孩子摔倒了自己爬起来。”孩子之间的相互鼓励成了良好表现的纽带。由此也可以看出,教师对一个孩子的关心和鼓励,不仅温暖和激励了一个孩子,而且起到了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它影响和带动了其他幼儿纷纷模仿的行为,对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同样是一个摔跤的孩子,我因心情不佳,随口说了一句:“你就知道哭,不会自己爬起来,一点用也没有。”这孩子听了我的话,哭的更厉害了。周围的孩子则用手指着脸说:“没用,只知道哭,老师不喜欢你,羞羞脸。”没想到,我不经意的一句话,竟产生了如此想不到的后果。由此说明,教师粗暴、冷漠、训导的教育态度,不仅使幼儿情绪紧张、恐惧,而且使幼儿耳濡目染教师的行为,从而产生消极的模仿,其不仅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而且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情感的交流。只要教师始终用一颗爱心,去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善于捕捉任何一次瞬间即逝的教育契机,不失时机的给予鼓励。对幼儿积极接受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