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培训心得时,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和个人体验,增加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的培训心得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在写作上有所启发和指导。
(1)知识内容上的变化:框架体系基本不变,七年级教材做减法,八年级教材做加法。
七上:整合、简化生态部分、“细胞的生活”,基因、dna、染色体内容移至八下,病毒”移至八上,整合、简化绿色植物部分。
七下:删去三节:“计划生育”“空气质量与健康”“人粪尿的处理”
八上:增加动物的类群、病毒等内容。
八下:增加基因、dna、染色体关系的内容(从七上移来)。
此外,强调重要概念的教学,也给教材带来知识内容详略程度上的变化及练习题的变化。
(2)科学探究活动内容变化:
删除了几个可性行不高或价值不高的探究活动(植被对空气温度的影响、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晚育的意义、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
新教材内容删繁就简,只保留了一些基本事实,即学习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所必需的事实。这就为教学留下了许多空间,师生能更多地思考、交流与实践。这不仅让学生牢固掌握生物基础知识,更主要的是能锻炼他们的语言、思维和实践能力,即在能力方面加强了对学生实践技能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三、教材的变化新的.高中生物学课程抛弃学科体系,综合考虑高中学生的发展、社会发展和生物科学的发展需要,对原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进行删减、增补和整合,精选出三个模块,即生物1(分子与细胞)、生物2(遗传与进化)、生物3(稳态与环境)。三个选修模块除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和发酵工程、酶工程等少数的内容来自原大纲教学内容的选修部分,其余绝大多数内容都是全新的。选修模块共有14个实验,除“dna粗提取和鉴定”这个实验外,其余13个实验全部集中在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都是全新的内容。
3.1必修模块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为指导理论,选修模块以传统生物技术、应用生物技术、现代生物技术为侧重选材,构建了主线突出、结构合理的知识体系。其中,《分子与细胞》模块围绕“细胞是由多个有联系的结构组成的生命系统”这一主线,按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系统的功能、系统的发展变化来组织素材,反映生命活动的物质变化、能量转换;《遗传与进化》模块围绕“生命延续和生物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信息传递”这一主线,按个体水平的信息传递,分子水平的信息储存、传递、表达,生物界的信息传递表达来组织素材,反映生命的延续和种族的繁衍、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的形成过程;《稳态与环境》模块围绕“个体与群体水平上的稳态都是通过反馈调节实现的”这一主线,按个体水平的稳态与反馈调节、群体水平的稳态与反馈调节来组织素材,反映系统内部稳定的特性以及调节机制。《生物技术实践》模块突出了实验及探究能力的培养,《生物科学与社会》模块突出了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则突出了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在一些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在此基础上,教材采取从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从宏观到微观再到宏观螺旋式上升的顺序,整理和概括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方法、理论以及应用范例等,在认识“是什么”的基础上,更多地探讨“为什么”和“怎么样”。
3.2通过“任务驱动”模式,在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革的同时,加强了科学过程技能、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表达情感、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实验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与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能根据自己对当时问题、情感、任务的理解,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设想与方案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真正变革。教材采用“任务驱动”的模式展开教学内容,把将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预先设计的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
教学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以及与同伴的合作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建构。如教材每一章的首页都设有一个与本章内容相关的“课题研究”“一级驱动”该课题形式多样,统领全章,与课内外学习有机结合,驱动学生主动探究。而编排在每节课开始的“探究活动”,是继“课题研究”之后的第二次驱动。学生通过探究、实验、观察、模拟、资料分析和方案设计等多种形式研究问题,体验核心知识的产生过程,从而学会通过观察、实验来搜集事实,寻求证据,学会记录、归纳、比较、统计分析实验数据,最后通过和同学们讨论交流,对问题形成一定的科学结论,亲历“做”科学的过程,加强了科学过程技能的培养。同时,学生还能体会到科学探究的艰辛,领悟到科学的本质,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品质。如“染色体在有性生殖中的变化”一章,课题研究是“选择合适的材料来探究染色体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变化”,这就需要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查阅资料、咨询专家、请教老师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计划、形成染色体数目减少的结论。
而研究计划的结果又作为第一节减数分裂与配子形成中探究活动“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的铺垫,学生再结合有丝分裂的知识和减数分裂的概念,经过逻辑推理,构思染色体发生变化或减少的环节与过程,设计模拟的材料来完成探究活动。这样的活动安排,环环相扣,促使学生主动探究,主动获取知识,主动建构与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活动中加强了科学过程技能的培养,加强了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
3.3建立了科学方法教育的体系,创设了科学方法教育的途径,为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奠定了基础。科学方法(这里的科学主要指自然科学)是认识自然或获得科学知识的程序或过程。科学方法按照适用的普遍性,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层次:
三是适用于所有科学领域的哲学方法。另外,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突变论、协同论、耗散结构等现代科学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与科学理论知识相比,科学方法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和更普遍的适用性。教材中落实科学方法教育的途径,主要是课题研究、探究活动栏目。这些栏目通过引领学生分析生物科学史上的经典案例,体验研究过程的各环节,使学生在分析中得到启示,在实践中逐步领悟到科学方法的奥秘以及科学家的成长就是从这一点一滴的研究起步的。除此之外,教材在分析讨论、技能训练、巩固提高等栏目中也有许多关于科学过程和方法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方法,活跃思维,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教材中科学方法教育体系建立的原则,一是在兼顾学科研究方法的同时,侧重一般方法的训练。如探究活动“制作并观察根尖染色体加倍的装片”在兼顾学科研究方法如显微观察法、玻片标本制作法、细胞染色法的同时,侧重一般方法如观察法和实验法的训练。二是一般方法训练采用逐步推进的方式,形成可接受的梯度。在模块间,《分子与细胞》着重安排观察、实验、归纳等科学方法的活动,《遗传与进化》着重安排假说演绎和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的活动,《稳态与环境》着重安排系统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等科学方法的活动(见表1);在模块内,每一方法的训练又有层次性。如“假说演绎”的科学方法,教材先给学生提供了可供分析的经典实验,通过比较诺丁、达尔文、孟德尔的研究,分析得出假说演绎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接着,介绍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过程,把假说演绎在研究过程中的应用全貌展示给学生。然后,学生运用假说演绎方法,通过探究两对相对性状间的自由组合机制,升华了对该方法的认识,并逐步内化为自己能力组成的一部分,使学生能在科学活动过程中自觉地运用科学方法来解决科学认识问题。
3.4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面对现实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实际问题。根据有意义学习的理论,教材的导言尽量从生活实际入手,创设较好的问题情境或悬念,使学生在现实的生活背景中的学习生物学。当一个核心概念或原理通过探究活动建立后,再应用这一概念或原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如“dna的分子结构”一节,从基因身份证引入,通过探究活动“分析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获得dna的结构特点以及稳定性、多样性、特异性后,再来理解基因身份证的特点、优势。
“植物繁育的现代技术”一节,从寻找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开始,学生思考设计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带着问题学习植物组织培养、人工育种等现代繁殖技术,最后又介绍了这些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现状等。“生物性污染与生物净化”一章,从调查生活中的生物性污染状况进入,最后又回到微生物对生活废水的净化、绿色植被的净化、人工湿地的净化,以及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志愿者。这种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和社会中去实习和实践的学习方式,也培养了他们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了他们改变家乡面貌、振兴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同时,教材还注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生物学原理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如“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一节,安排了探究活动“关于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讨论”,期望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转基因生物可能给人们带来哪些利益,存在哪些安全问题,然后用这些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
除此之外,教材还注意介绍与生物学相关的职业,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职业和学习方向,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步入社会作准备。如课外阅读“双螺旋结构背后的故事”介绍了分子遗传学家的工作以及弗兰克林的献身精神,“水稻专家袁隆平”介绍了作物育种学家的工作以及对解决世界粮食问题所作的贡献。
优秀作文推荐!20xx年暑假开始了新课程改革,所有高中任课教师就参加了高中新课程的通识培训,主要学习新课标。2008年暑期又参加了新课改通识培训以及各学科教材教法的培训,并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关于课改的许多信息。新课程改革不只是课程的改革、教法的改革,课程改革是个系统工程,它在给老师教法提出挑战的同时,也对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课改的形式下怎样加强班级、学生、教学、教师的管理工作,怎样使年级的管理工作更好的服务于课改的进行,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工作,是一个重大课题,我们没有前人的经验可循,只能在原有的管理方式的基础上,一边摸索一边前进,一边总结一边创新。
:
以前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学习结果的评价,不注意过程的评价,不利于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评价过程要重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评价,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重视检测学生的知识目标达成,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档案夹”的形式记录形式的发展,肯定学生的点点滴滴成绩,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综合评价。
学校教学设备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图书馆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利用社区课程资源,包括社区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动植物标本馆、动物园、植物园、少年宫、科技馆、高等学校、科研机构、良种站、养殖场等以及周围的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无形的课程资源。充分重视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利用,包括各种生物教学软件、网络上的生物科学教育资源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新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探究,新课程将以创新为中心,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让学生产生创造的欲望,勇于创新。新课改教师要先行。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充电,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修养,贯彻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更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综合评价,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提高学习效率。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认真努力贯彻落实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出更加光彩夺目的人生。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提高生物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是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教好高中生物课程,课堂教学非常重要,为此,本文就新课改下如何实施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浅谈心得:
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保留整套教材“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以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帮助学生建构和理解重要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同时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现在的课堂无论是学生提出问题,还是老师和学生合作学习,都离不开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至用,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实际中体会到生物知识的重要性。比如在学习“人体对信息的感知”时:球场上的运动员是通过身体的哪些器官外界获取信息的?眼球的附属结构分别对眼球的具有什么作用?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传染性眼病?这样预防这些传染性眼病?小孩翻“白眼”“白眼”是眼球的什么结构呢?光线强时瞳孔怎么变化?光线弱时瞳孔怎么变化?黑眼睛和蓝眼睛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外界一束光线在到达视网膜前,必须经过哪些结构?等等问题,学生平时经常遇到的困惑问题,在课堂上经过讨论、争论、在老师帮助解决了,学生的那种成就感溢于言表。
生物学是一门实际性、实践性、社会性很强的自然学科,所包括的内容十分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多媒体技术拥有多样信息,它所展现的图、文、声、像并茂,生动,具有剧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它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变笼统为形象、变微观为宏观、变静态为动态。例如,在讲述“减数分裂”时,应用课件,把细胞减数分裂的全进程动态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把握每个时期染色体和dna的变化特点这一重点内容。如何打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这一难点,教师可以展现有丝分裂的动画,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然后再加以说明,归纳总结,这样学生很快可以把握重点知识。因此作为生物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依据本学科的特点拓宽教学思绪,完善教学方式,从而使生物课堂生动有趣。总之,高中生物教学应注重学生多方面综合能力的提高,注重提升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和获得生物学知识的能力,作为教师,应加强对新教材教学方法探索和尝试,不断总结经验,积极诱导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全面实施新课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江泽民同志指出:"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必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已是势在必行。新课标和新教材注重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特别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就必须努力为学生创设宽容、理解、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
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不断培养的过程。新课标的第一个内容就是科学探究,首先向科学家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及基本要求,接着尝试探究水温对金鱼呼吸的影响,在探究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让学生科学探究的五个步骤内容,并知道怎样设计对照实验,逐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长期不断的积累,学生的探究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在以后探究过程中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作出假设,并通过观察、实验和调查等手段获得证据和事实。学生通过探究来体验人们获取科学知识与认识世界的过程。由于实验过程由学生自己设计和操作,书上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遵循,因此,在探究实验中突出学生的思维方法,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求异思维。
我们应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并将自己的这些认识通过教研活动传递给全镇的语文教师,提升全体语文教师的业务修养。
为全面有效执行、落实好国家教育部新制定的20xx版化学课程标准,市教科院于7月5日、6日组织全市的化学老师进行了新课标的培训学习,xx三十七中化学组的老师们全程参加了这次培训活动,通过对一些优秀案例的观摩与讨论,感觉收获满满,受益匪浅。
在培训会上,首先聆听、学习了东北师大郑教授的报告。郑教授非常全面地从各个维度和层面解读了新课标,让我们明白了20xx版与20xx版化学课程标准在学科定位、学科特征、学科价值这三大方面的不同,也因此更加认识到新课标更能体现国家的育人标准,更具有时代特征。然后又听取了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夏教授的报告——《科学探究与实践——发展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夏教授用多个生动的案例启发我们深入思考,在化学教学中“探究”名副其实的重要性。基于以上学习,老师们达成了一个共识,即“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
作为新课改时代的一名教师,应当义不容辞地利用好我们的主阵地——课堂,把新课程理念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分分秒秒,建立起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就如何建立创新模式,我个人有以下几点体会,借此不断提醒和激励自己,以更好地开展后续的教育教学工作。
创新之一:
改变单个知识点教学为项目式教学。
这次培训中专家不断提出“大概念”指引下的项目式教学,也就是要进行主题教学。通过学习与聆听几个教学案例,真正体会到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和高效,既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又有助于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的智能结构,还能突出内容和过程的联系性和整体性。
感触较深的是三十九中王老师的的`教学案例,她的教学设计中把“海水提镁”这个知识点的学习与海水晒盐、海水制碱这一系列有关利用海洋资源的知识点融合成一个大的课题和项目——“通过实验改造物质”,设计了行之有效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真正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既学会了知识,又具备了化学理念,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体现新课标要求下的注重学科素养。
创新之二:
学习方式多样化。
执行和开展好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多种学习方式的引用尤其重要,在此基础上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效果。市北第二实验中学的杨老师展示的案例让我们大开眼界,在枯燥无味的“原子内部结构”的学习中,她借助了橡皮泥让学生根据问题及资料查证自己设计并捏出原子的多个模型,把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学习变成了生动形象的玩具模型,引导学生“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创新之三:
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始终以学生为主体。
真正做到“解放自己,让学生动起来”这一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永远要作为我们始终贯穿的教学理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对这一理念最好的践行就是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与新课程标准相吻合的教学活动,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采取有效策略,创造多情境的、生动活泼的课堂,让学生“乐学”,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如此更好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创新之四:
进行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全面发展学生素养。
新课标指出:“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这样才能做到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情况。我们应该反思,在传统的评价方式中,我们是否过于关注结果而忽略了过程?一次课后作业的好坏或者一次单元测验的优良是否能评价一个学生的素养发展程度?答案一定是否定的。一个暂时不能熟练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学生可能比其他同学具备更强的跨学科实践能力和更好的小组合作能力,因此我们更应该注重活动表现评价,通过多种形式收集学生的表现证据,作出诊断和评价,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指导,让每一个学生都得以发展,都能被肯定。
两天的培训远远不够,我们在新课标的学习和执行上依然任重而道远,如何体现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好素养导向的科学探究与实践教学,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持续不断地学习和反思。“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应该永远在求学的路上,为呈现更好的课堂,实现更好的教育,付出不懈的努力。
20xx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标》与20xx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对比,在诸多方面有所不同和增加,新课标更加强调素养指引、问题导向、情境创设,辅助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下面我将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我的几点感受:
一、艺术核心素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素养提升。艺术课标中提出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的核心素养确定为: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与文化理解,标志着初中美术课程也正式跨入核心素养时代。并且提出在课程的设计思路中要聚焦核心素养,组织课程内容,课程目标的设置上关注核心素养,课程的内容选择与评价量规都与核心素养密不可分,形成由“核心素养-美术学科总目标-美术学科分段目标一美术学科课程目标”的递进。强调了课程的综合性,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发现美、感知美,提升审美情趣。
二、学科融合和跨学科教学是艺术新课程最大的亮点。我们不能只关注本国艺术教育,还要和国际接轨,既有民族也要放眼世界。新课标提到音乐美术仍是艺术教育的支柱,增加看戏剧、舞蹈、和影视学科,丰富艺术修养,完善学生人格魅力。
三、任务驱动的.目标设置,注重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境。新课标的课程实施建议中提出:“设计与学生经验、社会现实和当地文化资源相关联的情境与任务”,意图通过更多的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身边的事件、结合现实生活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在真实情境的任务创设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迁移。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将继续学习新课程标准,利用好新课程标准,在课堂实践中关注学生掌握艺术知识和技能,重视学生整体的素养提升,为学生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的发展起积极引导作用。
xx年8月27日至8月29日,我参加了我校的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培训,通过对《英语新课标》的再学习,我进一步明确了《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教学与评价的要求,进一步理解了小学英语教材的特点和使用方法。看到了新课改的所面临的形势,机遇和挑战后,我真是受益匪浅,从中得到了很多的启示和深深的思考。要求我们跳出传统英语学习的旧框框,接受新课改的教学理念,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最终目标是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素质教育的精神要求我们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情感,个性,需要与发展的愿望。因此我们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要鼓励他们的创新精神,采用有利于他们发挥主体作用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在每个教学环节上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同时,要尊重学生中的个体差异,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要迎接好新课程的挑战,我们还要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发展专业能力与知识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实际上就是强化教师自我发展的终身化意识。活到老,学到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当今英语教学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培养其交际和运用英语的能力。要达到这些任务,首先,教师应尽快从旧教材旧教法的框框中解放出来,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其次,应重视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时期英语教学要提倡“乐”的观念,情绪越好,越乐观,对所学内容便会发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效果也将越好。在新形势下,转变教学思想是搞好新教材教法的前提展多调动学生,教学生怎么做,指导他们,服务他们并管理他们。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设定为九个级别并以学生"能够做某事"具体描述各级别的要求,这种设计旨在体现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能力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和课程要求的有机衔接,保证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
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通过新课标新教材的培训学习,我们迎接了新理念新考验新挑战,我们只要大胆运用新理念、新方法到课堂实践中,努力落实新课标,就会探出一条用好新教材的新路子。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教学有效性被提上了日程,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现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已经成为高中生物教师普遍关注的话题。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使我对新课标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我们应该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节课,逐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学生思维具有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勇于探索创新,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首先我们能够看到在这一版课标里边提炼了核心素养的内涵,明确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哪些方面的重要内容。第二,我们能看到在这一版课标里边新增加了课程内容这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这一次课标修订的`一个重大变化。第三,我们能看到在这一版课标里边新增加了学业质量,这是这么多年来在我们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当中首次出现学业质量。最后一个变化是在课程实施部分增加了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按照课标前言中的总括,这一版课标修订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变化:第一,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第二,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第三,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第四,增强了指导性。第五,加强了学段衔接。
首先我们能够看到在这一版课标里边提炼了核心素养的内涵,明确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哪些方面的重要内容。第二,我们能看到在这一版课标里边新增加了课程内容这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这一次课标修订的一个重大变化。第三,我们能看到在这一版课标里边新增加了学业质量,这是这么多年来在我们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当中首次出现学业质量。最后一个变化是在课程实施部分增加了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按照课标前言中的总括,这一版课标修订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变化:第一,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第二,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第三,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第四,增强了指导性。第五,加强了学段衔接。
总之,这次新课标的学习使我懂得了很多,坚持终身学习提升专业素养,立足教学实践提高教研水平。
20xx年寒假我县举办新课程培训学习,经过这次的培训令我感触很大,下面将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新课程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要求教师要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良好的反应能力。新课程理念主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倡导通过探究、操作等自主活动方式获取新知,感受科学的探究过程和方法。在课堂里教师不再是一味地讲,而是如何组织学生去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只有这洋,教师才能做到随心应手成为一个优秀的组织者。
以往的课堂大多数是教师讲学生听,整个课堂里学生都要服从教师。新的课程要求我们要尊重学生,把学生同等的地位来看待,与学生进行朋友似的交谈,经常运用“能不能”“可不可以”等亲切语气与学生进行交谈,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和体贴,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要给予鼓励和帮助,努力构建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随着教材功能的转变,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处理,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有一位专家说过,“如果你的学生只有四年级的水平,那么你就要备四年级学生水平的课”。这一句话很明显是要教师要因材施教,备出适合学生的课。所以,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状况对课程内在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处理时不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并以此为设计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同时对教材提供的基本内容进行再研究,明确教材的优势与不足。教师则需要探索如何弥补、完善甚至更新相应的教学内容。从而对教材的设计思路、表述方式、结论等进行多角度的专研,为学生备出适合他们的课。
总之,新课程是一种新理念,新思想。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进行各种尝试,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并通过经常性的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增强反应的敏感性,形成良好的反应系统。同时又要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遵循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使得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既充满活力,又富有成效。
这个暑假,是收获与成长的季节,因为我在网上参加了双流县20xx年义务教育英语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版)的培训学习,在这过程中我学习到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以下是我培训所得与感悟:
(一)、知识体系的缩减与改进。
新英语新课标将教材按知识划块的方法编写,组成英语的各项能力要求。这种编排体系体现了划整为零的思想,同时也更便于操作,有利于分步学习,同时还提供了一种选择,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步步为营,稳打稳扎地逐步学好英语。合理调整课程内容,科学地控制课程容量,降低了各个等级的难度,化繁为简,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英语,众所周知,是种语言,用于交流,具有“工具性”,而新课标的修订,明确了英语学科和语文一样,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要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了解外国文化风俗及中外不同的风土人情、传播中国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文素养。
(三)、课程理念的修订。
1、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强化祖国意识,开拓国际视野,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考虑学生的这些经历、情感、思想和认识,从而激活他们的这些实践经验,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把旧课堂的“要我学”变为新课堂的“我要学”,适时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真正成为有趣、有序、有效的课堂。
2、分级课程体系更细致具体,保证课程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整体设计的英语课程,将英语课程的目标按能力水平设计为五个级别。级别的设定既与年级有一定的联系,又不完全等同于各个年级。
3、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新课标强调以能力为主线,关注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强调学生要能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learningbydoing”不再是句空话。以往我们关注的只是支离破碎的知识点和技能块,而不是一个面的累积。往往注重整体式词句文为一体的教学,而忽略了句文境合并呈现的语境式教学。
4、注重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建立了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注重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力求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提倡学生、同伴、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既关注学习过程,又关注学习结果。体现“过程目标与结果目标并重”的基本理念。
(一)、改变教学方式:转换教师角色,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为学生创设可能的情景模式。根据新课标适当调整教材,做到根据班级情况实际需要合理分配课程内容和资源。
(二)、改变评价方式:由以前的单一批改模式转换为多体制、多方法、多接触学生的评价方式,使用激励体制,让学生能够从评价中有所得。
当然,新课标的精神远非以上本人所能言尽,相信有更多的精神和要求等待进一步的学习与领悟。我将以更加认真积极的态度在课程教学活动中去渗透新课标的精神,引导学生互动、自主学习,达成思考、民主、创新的新课堂文化,成为一名“用英语进行教育,帮助学生全面成长”的老师!
暑假,我有机会参加了初中英语新课程培训,使我受益匪浅,对新课程改革也有一些心得体会。
教育改革是科学的,应该按照科学规律办事,否则要受到规律的惩罚。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教学中充分考虑英语的学科特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水平、不同爱好学生的学习需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把握英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它们所体现的思想方法,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对英语教学有较为全面的熟悉,提高英语素养,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为未来发展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通过学习,我体会到认识到要上好英语课,我们教师非下苦工夫不可。为了适应英语新课程改革需要,尽快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我在新学期里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我要不折不扣地按照上级的要求,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英语教学的规律,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需要以及当地客观条件,积极地和有创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在自己的继续学习和实际教学之中加以运用。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为此英语教师要做到:。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3、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尽量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积极鼓励学生把活动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通过这次初中英语新课程培训的学习,聆听同行们的报告,使我受益匪浅,并要求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到与学生共成长,不断追求新的自我。我会不断充实自己并且及时总结和借鉴经验,使英语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通过这次小学英语新课标学习,我的思想有了一个新的转变,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也会有一个新的转变。我的总结有以下几点: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中、小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强化祖国意识,开拓国际视野,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课程标准》将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为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而这一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整合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这一目标的确定,将英语课程从仅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提高到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既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的能力,又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格,从而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英语属于英语启蒙教育,学生通过听、说、读、演、唱、玩等方式获得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进而获得初步的听说能力和一定的语感。由于小学生天性爱玩的特点,课堂教学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感到英语很好学,也很乐学,帮助他们建立起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用自己充满激情的表情和动作去感染学生,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创设情景,相互交流,启发学习动机,树立学习信心。直观情景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之中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技巧。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课文来创设情景,如打电话、购物、生日聚会、旅游、问路等。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
教学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框架供我们套用,只有教师潜心学习,精心钻研,不断探索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才能创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精彩的课来。
总之,这次远程培训,为我们教师营造了一个崭新的学习环境,从根本上改变了原先的传统教学模式,更给我带来了新的学习观念、学习方式和教学理念。我相信远程教育将是不断探究,不断发展,不断完善自我的永远研修平台。培训虽然即将结束,但学习和思考并没有停止,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搞好英语教学,勇敢迎接更多挑战。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dangtuanfanwen/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