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设计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要,突出重点、难点,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兼具启发和指导作用的四年级教案,希望能对各位老师有所帮助。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材分析: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而且可以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本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2、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培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理解物体在中心点的哪个方位和偏角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用的小卷、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游戏:找找我在哪?
游戏说明:在全班同学的座位上,编好行和列,根据老师指定同学的位置,说出他所在的行和列,快者获胜。
师:请根据老师指的同学的位置,快速定位第几行和第几列。请根据老师报的行和列快速确定同学,并说出他的名字。
设计意图:本环节用游戏的形式,以小组竞争的方式复习根据行、列两个条件确定位置的方法,既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小结。
师:怎样才能快速地确定位置呢?如果只告诉你们行或者列,你能快速找到确定的位置吗?
二、新知探究。
(一)情境创设。
这就是小王演习的炮兵阵地。(出示地图)。
小王在哪呢?(出示大炮)。
再来找一找他的训练目标……(出示目标1)。
让小王先开几炮咱们看看。(开炮4下不准)。
(画面出示)“哎……要是有人能帮帮我,告诉我目标的位置,我一定可以百发百中的。”
看得出来,小王真的挺苦恼,那咱们同学愿意帮助他吗?
那就请同学们来当小王的阵地观察员怎么样?
(二)角度确定方向。
谁能告诉小王目标1的位置在哪里?
(学生可能会说出在东面,在北面,或者在东和北中间等等。)。
你是根据什么说出目标1的位置的?(引导学生复习看地图的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刚才同学们描述的都是大炮的大概位置,像你们所说的方向开炮,能击中目标吗?
军事上对目标的描述要求是分毫不差的,同学们可要准确地向王叔叔汇报呀!
你认为我还要提供什么?
(引导说出角度)。
用手臂做出东偏北方向,或北偏东方向,并说出偏多少度。(板书:方向)。
两种角度的表示方法都可以,他们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
(强调起始角度不同,但所描述的方向都是一个方向.)。
(三)距离确定位置。
可以了吗?现在可以告诉小王了吗?开不开炮?
a.开(打不准,或远或近)。
b.不开,那你还要告诉他什么?
(引导说出距离)。
怎样确定目标1的距离呢?
你从哪里发现了秘密?
(观察1段表示300米,量出有这样的几段)(板书:距离)。
那么目标1到大炮的距离是多少米呢?
(四)总结方法。
一切都ok了吧,现在我们把勘察的数据报告给小王。
谁来报告?
既然是在训练阵地,我们就要像部队军人一样,提出报告形式。
(报告,目标1在大炮的北偏东40度方向,1200米处。)。
还可以怎么报告。(角度的另外一种)。
准备开炮,你们认为小王能打中吗?
下面是见证奇迹的时候了。(课件演示:击中目标)。
这小王还真有两下子。当然这也和咱们同学报告的准确数据是分不开的。
像这样,把一个位置可以很清楚的表述出来,需要提供哪些要素才行?
(方向,距离,观测点)。
小结:我们具备了观测点,同时利用角度来表示它的方向,利用距离表示它所处的位置,这样我们就可以把一个物体的位置很清楚的表示出来。
三、巩固练习。
还想不想再试试?(出示目标2、3、4)。
1、先观察目标2。(有准确的角度和明确的距离)。
(说到角度时做偏离动作)。
向王叔叔汇报目标2的准确位置。
课件演示:击中目标。
2、再观察目标3,缺距离。
依照前面的报告形式,向王叔叔汇报目标3的位置。
为什么不能一下子汇报成功?
学生测量,得出数据,然后汇报。
答案填在小卷1题。
目标3在大炮的____偏________的方向上,距离是______米。
打目标3(课件演示)。
3、最后观察目标4(缺角度)。
这次能不能一下子汇报成功?
学生测量,得出数据,汇报。
答案填在小卷2题。
目标4在大炮的____偏________的方向上,距离是______米。
正确答案是42度,教育学生量角度时要认真,不能单纯地依赖感觉。
4、打目标4(课件)。
汇报完成后,然后打目标4,(打不到位置,出示对话,“对不起,由于此炮的射程只有1400米,请考虑移炮到目标2。”)。
我们该怎么走,谁能给我们描述一下路线?
现在大炮移到了目标2,请问我们现在开炮,可以吗?
(学生提出质疑,重新勘测方向)。
得出结论:观测点发生变化,需要重新勘测数据。
在小卷上完成第3题,测出目标4在目标2的方向。
汇报,开炮。
四、总结提高。
1、课件演示:空炮,提示:没有炮弹了,请去弹药库取炮弹。(出示有关弹药库位置的数据)。
你们能告诉王叔叔去弹药库怎么走吗?
谁能告诉他该怎么样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与方向呢?
3、再次强调先确定观测点,再根据角度确定方向,最后根据距离确定位置。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正数、负数的意义,会用正数、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2、在用正数、负数描述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量的过程中,体会正数、负数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正数、负数的意义,体现正数、负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
教学设计:
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出示本课目标:
1、正数、负数怎么读、写?
2、怎样用正数、负数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正数、负数和0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正数、负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景,初步感知正、负数。
1、用自己的方法记录三组数据。
老师说几组数据,请你记在记录单上,注意你的记录一定要让别人看明白。(附:记录单如下)。
教师叙述:
第一组数据:一支球队在比赛中,上半场进了3个球,下半场丢了2个球。
第二组数据:本学期,我们班转入2人,转走1人。
第三组数据:王阿姨做生意,一月份赚了4000元,二月份赔了2000元。
2、展示并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四种情况:(只写数字;数字前面写字;用符号;前面加正负号)。
师选择用文字表示的,用投影展示出来。
问:有没有与他不同的表示方法?学生会出示用符号表示的方法。
问:你为什么这样表示?
这两种记录方法否非常详细,你认为那种方法表示更好?为什么?当学生出现认为文字表示方法比较好的时候,我会这样引导:有的时候遇上不会写的字,或者出现错别字,采用这种文字表示,容易让别人错误的理解你的意思,所以,我们就采用不易理解错误的符号记录。
3、认识正负数。
你们知道像+3这样的数叫什么吗?(正数)。
观察正数,你发现了什么?(数字前面带了一个“+”)你会读吗?
生:读加三。
师导读:正三生齐读。
象“—2”这样的数是什么数?(负数)。
观察负数你发现了什么?(数字前面带了一个“-”)你会读吗?
生:负二生齐读。
我们以前在什么地方见过“+、-”?(在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里)在数字前面,“+”是正号“-”是负号。
4、读统计单里的后面两组数据。
5、抢读。-200、+3.8、-5.4、15、-7/8、-2/5、+5.4。
问:请读出下面的数,并告诉大家你读的数是正数还是负数?(并分类贴于黑板相应位置)。
生:十五。
你能总结出正数的读法吗?(读正数时,带“+”的,一定要读出“正”字;省略“+”的,这个“正”字也要省略不读。)。
师:负号“-”,可以省略吗?为什么?
观察这些正、负数,正、负数可以是什么数?
正负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三、联系生活,理解正、负数的运用。
1、到中国的热极------新疆的吐鲁番去走走。
我们刚认识了新朋友正负数,现在我们带着新朋友一起去美丽的新疆走走吧!(出示课件)。
(!)吐鲁番素有“火洲”之称。夏季平均气温在38℃左右,盆地中心的气温达到49℃以上,有记录的地表气温达82℃。是中国最热的地方,堪称中国的“热极”
(2)“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说的是吐鲁番的日温差特别大。3月份日平均气温在零上13℃左右,日平均最低气温在零下3℃左右。
(3)四季温差也很大,夏季达到炎热的极致,但到冬季平均气温则降到零下10℃左右。
(4)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地方;而新疆天池则位于海平面以上8870米。
师:(1)出示课本信息窗的第二条信息,这些信息中的温度数据你能用正负数表示吗?(学生可能回答: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表示。)。
那温度怎么用正、负数表示呢?“0”是正数还是负数?“0”上面是什么数?0和正数比较,你发现了什么?“0”下面是什么数?0和负数比较,你发现了什么?然后,在正数和负数的中间板书“0”)。
这里的“海平面”相当于温度计里的哪个刻度?
(3)出示数轴:观察正负数的位置。
总结:所有负数都比0小,正数都比0大。正数都比负数大。
2、正负数的其他运用。
我们用正负数表示温度的高低、地势高低,还有刚上课时说到的进球、丢球、赚钱、赔钱,其实正负数还可以表示生活中许多这样相反的现象。
(1)如果上车12位乘客用+12表示,那么下车8位乘客用()表示。
(3)王叔叔三月份收入2000元,支出800元,用正负数怎样表示?
(4)一个仓库,周一进货1000吨,周二出货360吨,用正负数怎样表示?
思考:每一题中的两个量都是什么关系?
说明:描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正、负数表示。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自主练习1题和3题2、判断:
(1)海拔-155米表示比海平面低155米()。
(2)温度0℃就是没有温度。()。
(3)0大于所有的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4)如果向南走记为正,那么-10米表示向东走10米。()。
五、拓展知识。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你所理解的正数、负数吗?
板书设计:
正数、负数的认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了小数的特征,并掌握了小数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时内容的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经历购买学习用品这一简单的生活实际情况来获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说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前已经学习了“整数大小比较”,那时比较一、两位数大小,一般不脱离现实情景和具体的量来抽象地比较数大小的,且仅限于整数。而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究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不仅不受小数位数的限制,而且还要求学生渐渐脱离具体内容采用不同的策略来比较小数的大小。本课中安排了一个“购买学习用品”的生活情境,结合生活经验比较小数的大小,并得出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
这样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日益高涨,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思考、讨论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获取成功的喜悦。
三、说教法学法。
情境教学,在例题的教学中创设符合学生生活情境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当中。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学生们经通过观察、比较和交流等学习活动,自主探索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教学重难点:
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提问提供话题:你喜欢运动吗?最喜欢的项目什么?运动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交流活动,教师加以鼓励评价。
2.小结:运动有益于健康,运动中,还藏着很多数学问题。引出课题。
(二)学习新知。
1.情境展现,主题图(运动会上跳远比赛的成绩单)。并出示如下信息:
总结比较方法:两个小数比大小,先比整数部分,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从十分位开始依次比较小数部分。
2.出示课件巩固练习。
3.知识迁移。
这样学生们能够进一步掌握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行一次知识的延伸与扩展。从而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自觉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教师提问:根据你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你对小数的了解,能试着说一说小数怎样比大小吗?
在学生们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比较时是从整数部分开始比较,整数部分大,这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大,这个数就大.)。
4.比较分析。
教师:我们归纳出来的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与你最初的猜测相比,有什么不同?
(三)拓展运用。
1、出示运动会上110米栏成绩单完成练一练.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谁能说一说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吗?希望能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四边形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内容是对四边形进行分类,通过分类让学生了解梯形的特征,并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四边形按两组对边是否平行可分为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其它四边形,意图在于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渗透集合的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四边形边的特征,能把四边形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方面: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种类特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形象灵活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探索的意识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2、知道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教学难点:
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二、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处于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转化阶段,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大部分学生思维灵活、动手能力强。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空间观念,但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讲,都比较抽象,也较难掌握。因此,在课堂上我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悟”,“悟中创”,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等多层次的感知,多角度的思考,把四边形进行分类,概括出特征。
三、说教法。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是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根据中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形式的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我将运用直观的教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将情景教学法、小组探究法、直观演示法和快乐教学法等有机地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动眼以及密室闯关等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的有趣、有益、有效。
四、说学法。
达尔文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论的知识。”这充分说明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学习为主,通过师生交流、合作探究、生生交流等活动,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指导学生运用动手操作法、小组合作法、观察比较法、交流法来学习知识,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组合,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探究新知识的过程。
五、说教具准备和学具准备。
课标强调:“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因此,为了体现这一理念,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加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突破了难点,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益。
另外,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我又准备了本节课所需要的12个图形、表示图形之间关系的集合图和学生练习环节所需的图形和剪刀,为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做了充分的准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水平。
六、说教学过程。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根据课标理念和学生特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成“激趣导课——探索新知——巩固应用——课堂总结”四个环节。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激趣导课。
多媒体显示四根不同长度的线段,问学生:用这四根线段你能围成一个什么图形?从而引出四边形的概念。紧接着出示各种四边形,让学生说出各个图形的名称,并且指出,无论是平行四边形还是梯形,都是四边形。告诉学生在四边形这个大家族里,你若仔细观察,会发现它们各有特点,从而引导学生发现四边形的特点,让学生明白这节课咱们就根据四边形边的特点给它们分类。(板书:四边形分类)。
这样,赋于数学知识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促使学生主动地去探索。
2、探究新知。
(1)观察课前准备好的12个四边形。“观察-比较”是现代科学探索中常用方法。让学生观察四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再进行比较。使学生从具体的实物中建立了丰富的表象。
(2)小组合作。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并分类摆放,再说一说你分类的依据是什么,这样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正确或错误的分类方法。
(3)反思评价。多媒体展示将12个图形分为三类的方法,让学生仔细观察每一组图形的对边的特点,从而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引导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师生共同概括分类的方法,同时利用集合图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4)欣赏生活中的四边形,让学生从中感悟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巩固应用。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我将练习环节与综艺节目“疯狂的麦咭”联系起来,带领学生进入密室闯关,设计了“抢答密室”(问学生下面的图形哪个是平行四边形?哪个是梯形?);“拼图密室”(下面哪两个图形能拼成长方形?哪两个图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哪两个图形能拼成梯形?)和“魔术密室”(让学生用剪刀动手操作,只剪一刀,将告诉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剪成不同的两个图形),这三个习题的设计,既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都获得成功的体验”的理念。
4、课堂总结。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两个问题:(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总结本节课你所学到的知识。通过学生自主总结梳理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2)你觉得自己这节课表现如何?让学生学会评价,激励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学习的信心。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吧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意投入到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来,体现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教学内容的体现,为了突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将标题《四边形分类》醒目的写在黑板上方的正中间,在标题的下方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准确的书写出来,并将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关系用集合图的形式展示在定义的下面。整个板书的设计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给人直观、醒目的感觉。
小结:像这样的运动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旋转。
师: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还有很多,你能举个例子吗?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图形的旋转现象。(揭题)。
出示旋转概念: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顶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课学习的`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延伸,把学生的视角引入到图形的旋转,意在通过欣赏、探索、创作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简单图形变成复杂图案的过程,理解旋转的中心点、方向、角度不同,形成的图案也不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今后继续学习图形变换奠定基础。
1.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
本单元内容的教学,应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并在操作的过程中积极地思考。如“图形的旋转”活动(教材第54页),教材中展示的两幅美丽的图案是由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而得到的。教学中,可以准备四张画着同一图案的纸,然后逐张围绕某一点进行旋转,旋转90°后,贴上一张纸,再旋转90°,再贴上一张纸,直至形成一个完整的图案。在旋转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观察并思考:图案发生了哪些变化,是绕着哪一点旋转的。
本单元的很多练习都是可以操作的,因此,在课前可以请学生准备一些小的学具,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就有操作的机会。练习中的一些问题也通过学生的操作回答,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2.在图形的变换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
一个图形经过变换后,可以得出新的图形,但得到同样的新图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因此,可以先让学生想一想,再在方格纸上试一试,然后全班来说一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活动中去,从中发现学生有特色的操作方法,并给予鼓励与肯定,为学生互相学习与交流提供条件。
3.在欣赏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设计制作美丽的图案。
本单元的数学欣赏内容是任意一个简单的图形,当它围绕一点进行旋转,并把每次旋转后的图形沿轮廓画下来,那么就会形成一个美丽的图案。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欣赏了正方形旋转的过程,并进行了制作。本单元把这一内容进一步扩展,可以是任意的简单图形。在教学中,先请学生欣赏,然后,每个学生用硬纸剪一个任意的简单图形,接着进行变换制作。对学生制作的图案,只要基本符合要求,教师就应肯定。对一些设计特别优秀的学生,也可以让他们当场再演示一遍,以带动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
提问:
(1)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2)转杆分别是怎样转动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转动例子?
小结: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方向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转杆打开是逆时针旋转90°,转杆关闭是顺时针旋转90°。
一、情景引入:
这是一只小朋友很喜欢玩的风车。
请两个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玩一玩。(生操作)。
其他孩子请注意观察风车是怎样运动的?
谁来说说,在风车的运动中,你看出了什么?
(解决旋转、旋转中心、旋转方向)。
出示钟面。
在数学里,我把向这个方向旋转的方向叫做顺时针方向;。
逆时针方向。
手势,比划。
小结:在刚才的运动方式中,我们可以说,
风车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
或者风车绕中心点逆时针方向旋转。
会说了吗?
二、新授:
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有的是简单的图形通过平移、旋转得到的。
你想知道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吗?(想知道吗?)。
那我们今天就进一步研究“图形的旋转”。(板书课题)。
那么我们选一副简单的图案,由易到难研究它是通过怎样的简单图形,怎样旋转而成的,请仔细观察。
课件展示。
为了便于研究,老师还专门做了一个这样模型把它粘贴在黑板上。
讨论:
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刚才,你看到了什么?
(形状、大小都不变)。
师:从图形a到图形b是如何变换的?
是如何旋转的。(绕点o顺时针方向。)。
旋转了多少度?
你是怎样判断它旋转了90°的呢?
(有什么方法,想一想,互相说一说)。
结合图例,图中画出对应边,标出旋转角。测量。
这个度数叫做旋转度数。
小结出,图b可以看作图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
谁能完整地再说一遍。
强调三要素。
师:从图形b到图形c是如何变换的?
图形a到图形c呢?
同学们,我们可以说图形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得到图形c;还有其他的说法吗?(配合手势)。
逆时针方向。
看到这副图,你还能像这样说些什么吗?
师小结,只有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度数三者都确定了,旋转以后的位置才能确定。
三、巩固练习:
1.转一转。(动手操作)。
说一说这些三角形是以哪个点为中心旋转的。
四、欣赏,升华。
感受旋转的美,数学的美。
由什么简单图形旋转而成的?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数量关系,请同学们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以下题目:(用字母表示课件出示)。
二、新授。
1.情境导入。
生:想。
2.自主探索。
师出示情境图提问: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和咱们数学有关系的信息?
生1:科技书有475本。
生2:故事书有282。
生3:文艺书有225本。
问题1:科技书和故事书一共有多少本?
问题2:故事书和文艺书一共有多少本?
问题3:科技术和文艺书一共有多少本?
问题4:科技书比故事书多几本?
方法一:(475+225)+282。
方法二:475+(282+225)。
师生共同分析两种方法在计算方法、结果、解题思路上的相同点不同点。
指生回答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我发现在加法算式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计算出来的结果是一样的。
师:这个规律在其他算式里是不是也适用呢?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试着写几个这样的例子验证一下。
师:刚才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叫做加法结合律。你能用自己喜欢的字母把它表示出来吗?在练习本上写一写。(板书:加法结合律)(a+b)+c=a+(b+c)。
师:学习了加法的结合律,第七个问题解决了。咱们来看第一个问题:科技书和故事书一共有多少本?找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做,其他同学做到自己的练习本上。生:它们的加数交换了一下位置,和没变。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第二个规律------加法的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和不变。
三、总结。
谈谈这节课收获了什么?
四、布置作业。
课本自主练习第5题。
教学过程:
我在黑板上给孩子们抄了一首刘禹锡的《望洞庭》,指导学生朗读并初步理解,然后指导背诵。一节课,不仅学会了教材上的古诗,还积累了课外书上的古诗一首。这样的课堂拓展,教一带一,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如何让情境教学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整节课都活跃在老师悉心创造的氛围情境中,恐怕最辛苦的环节莫过于教学设计了,在设计整堂课之前,熟悉和挖掘教材自然不必多言。只有在此基础上老师发挥自己的创作灵感,就如同导演设计一个好的剧本一样,让学生像演员一样在你创造好的剧本中积极主动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同时又有自己灵活发挥和再度创造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学目标:
(1)体会开头和结尾的联系。
(2)说说为什么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理解这个“富有”的特殊意义)。
教学反思:
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再通过搜集与处理相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索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一个开放的、主动的探究学习过程,学生的收获是多元的,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诸方面获得了整体发展。在学习《中彩那天》中,围绕解决“难题”,开展争辩探究:(1)道德难题是一个什么难题?(生:获奖汽车是留给父亲自己呢,还是给库伯。)(2)到底给谁呢?同意给父亲的举手,同意给库伯的举手。(3)读书找理由,意见一致的可一起学习。(4)你们打算从哪些方面(角度)展开争辩,发表见解?(寻找解决问题的步骤)a出钱的角度。b抽奖人的角度。c家庭状况的角度。d库伯不知道的角度。e“”字的角度。f内心愉悦的角度。(5)层层辩论,解决难题。(过程略)(6)得出结论:诚实、信用是一笔看不见的人生巨大财富。(7)升华情感,课外延伸。搜集有关讲述“诚实、信用”这一美德的故事,读后讲给同学听。
6万年牢。
一、教学目标。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父亲真诚地为人、做事的故事。故事是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这件事,分两部分讲父亲做事认真和实在的。先讲父亲自己经营做糖葫芦选用最好的材料,讲究制作的工艺、手艺高超和保证产品质量;再讲父亲受雇于老板后因不满老板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欺骗顾客的行为而辞掉工作。
第三,作为排在本单元最后的略读课文,我注重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开课时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中;结束时,又引导学生对整组课文进行简单回顾,并安排课后练笔,使整个单元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教学反思:
本课尽量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老师在其中穿针引线,恰当地进行归纳。充分尊重学生的理解,给学生创造表达自己的机会,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整堂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高潮迭起。因为语言优美,教学活动以读为主。特别是“真情播音员”这一环节,很多学生都进入了角色,听的同学也陶醉在温馨美丽的画面中。给画面取标题,加深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拟标题的能力,学生的兴趣很高。
2、导读第6自然段。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破坏环境的严重性我设计这样一个环节:。
教学反思:
我们从《蝙蝠和雷达》一课中知道,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的。科学家模仿蝙蝠夜间探路,在飞机装上了雷达的发明就是由于认识了“事物之间所共通的相似规律”,其思维的过程恰恰是“求同”而不是“求异”你能说这不是创新吗?因此,真正的创造性思维,不在于“求同”还是“求异”,而在于要顺应并相似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12《大自然的启示》。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渴望和平。
我在执教本文时重点落实在“悟读交汇”及“情理交融”两方面。
通过战争前后自然景物的截然不同,由此生发出对战争的憎恨,对和平的向往,在教学中揭示了这种写法叫“对比”,渗透了写法的指导,并且让学生体会到“对比”的好处,在最后一句“这究竟是为什么?”的教学中,学生就能带着质问、愤慨、不满去朗读、体会。
正如有些老师所说的对文本的感悟还不够深入;老师用了诗一般的过渡语和小结,但是不够朴实;对现代诗歌的教学的探索,还需要我不断的努力。
17、《触摸春天》。
教学目的:
交流格言,揭示课题。
教学过程:
6、师:同桌交流一下,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你就是这辽阔无垠的草原上的一头牛、一匹骏马、、一只绵羊或一只小鸡,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呢?。
教学目标。
反思:一节课下来,我有许多感想,虽然能根据教材的要求,能按自己预设的思路完成教学任务,但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对学生评价的语言欠缺,读中感悟落实不到位。同时也认识到,课堂教学中,教学机智十分重要。我们一直说:备课,最重要的是备学生。但是,我觉得,教师的备课,除了要备教材、备学生,还要备自己。因为,教师是教学内容的设计者,必须准确地把握教材,了解学生学习的特点,才能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设计精彩的课堂语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老师牵着走。同时,教师还要有收放自如的应变能力:当课堂中出现问题时,要及时解决,让课堂教学始终围绕一条主线,把教学目标贯穿在各个教学环节之中。
教学反思:
学习课文前,我首先让学生查找有关古希腊神话中诸神的资料,这样学生就对课文有了了解.在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通,读顺。对课文中难读的字音,不理解的词语,鼓励他们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或联系上下文等办法解决,也可以通过向老师,同学请教或和老师同学讨论来解决。我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究性读书的能力,围绕“普罗米修斯、宙斯、火神、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是怎样的神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读中感悟,透过词句揣摩人物的心理,以此来认识人物的不同特点。
由于学生年龄的特点,他们对故事特别感兴趣,发言涌跃,听的同学也十分认真。虽然学生都知道这并非是真实的故事,但大家都感受到了古代神话的魅力,了解了古代人民的想象力。
没想到学生查到的资料如此丰富,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让他们经常查资料,锻炼他们查找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1《渔夫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3.理清脉络,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明确阅读要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默读连接语,用“――”句出阅读要求,展示。
三、自学生字词、多音字。
1.四人小组交流生字音形及词义。
2.读小黑板生字词(齐读、抽读、去掉音节读)。
3.读多音字。
四、自学解决,简要讲述故事。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一篇选学课文,内容不复杂,又是学生喜欢的古诗,理解起来应该没有难度。所以,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读通、读懂。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效果就比较好。
比较图形的面积主要还是让学生学会观察,数格子是一种方法,但在数之前也应该两个图或一个图的特征,再采用较为简单快捷的方法进行比较,这样既快又不容易出错。
本节我设计了,说一说、想一想、练一练、三个教学环节。重点是想一想,让学生掌握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体验图形形状的变化与面积大小的关系。因此,在处理这一环节时,我以轻松的话题引入主题,通过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
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比较的,它们依据是什么,当发现学生的比较方法独特时及时给予鼓励,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但在在找面积关系时,图形面积间的关系是相当地多,使得学生汇报了多种情况,甚至在教师喊停后,有些学生还意犹未尽,学生会说很好,但这样显得有些混乱,使一些不爱思考的同学听得云里雾里,针对一情况,有些困惑,怎样采能让各层次的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从而达到教学的有效。
《比较图形的面积》这一课是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依据学科体系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整合计算机信息技术,采用以自主探索为主、合作交流、多媒体演示验证等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和自己的认知水平,在每位学生都经过充分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后,再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展开交流讨论,放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比较的方法,体现了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本节我设计了,说一说、想一想、练一练、三个教学环节。重点是想一想,让学生掌握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体验图形形状的变化与面积大小的关系。因此,在处理这一环节时,我以轻松的话题引入主题,通过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适时引导学生发现大屏幕中5副图形面积大小之间的关系,初步探索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借助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来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探索课本主体图的13副图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做好铺垫。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激起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于是我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本的主体图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当课本主体图的13副图形以多媒体课件形式出现在大屏幕的时刻,多媒体课件的生动形象吸引着学生,同学们睁大了双眼,努力的寻找着,渴望发现更多的奥秘,我及时提出指导性建议,要求先观察判断图形面积之间存在的关系,再使用学具动手操做验证,并作好记录以便交流。目的是抓住一切机会培养训练学生的数学思想。经过每一位学生充分的动脑观察,动手操作的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进一步体会到图形的形状不同,但面积都相等。在学生全班汇报交流时,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的给更多的学生展示自我树立自信的机会。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比较的,它们依据是什么,当发现学生的比较方法独特时及时给予鼓励,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同时,也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体现了比较图形面积大小方法的多样化。学生真正成为个性充分发展的学习的主人。当我使用多媒体课件逐一演示验证学生的发现时,同学们紧盯大屏幕,屏住呼息,等待自己的发现和方法得到证实,与此同时全体学生又经历了一次发现和比较方法的全过程,同时感性认识也得到了提升。在练一练节中,我让学生应用自己所掌握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可以更清晰地理解面积大小比较的方法,体会图形的变化与面积大小的关系,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它的直观演示,符合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活动;它的形象、生动,吸引着每一位学生的眼球,从心灵深处迸发出一种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学生学习趣盎然,求知欲望高,课堂气氛活跃。
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如练一练时,对习题缺乏沿深,假如能对习题加以沿深这样即可以突出练习的目的。又可以为还没有掌握的学生提供再一次学习的机会。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把教学工作搞的更好。
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遵照《课标》的要求和四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通过课件演示、动手操作、小组活动等方式组织教学,做到: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是天真无邪、爱憎分明的,充满着好奇心理。他们感兴趣的就会很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反之他们则会不予理睬。本节课中,我以明明和同学们一起参观为线索,设计了“密码门”、“密码锁”、“握手游戏”、“穿衣搭配”等一系列活动,各教学环节紧密联系了生活实际,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数学,并在数学学习中享受着快乐。
2、关注合作,尝试解决。
在本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不是学生学习的指挥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伙伴,为了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索、共同研究,与学生一起构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学”、在解决问题中“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表现意识,使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思维也更加活跃。
3、联系生活,引发思考。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对周围事物的作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排列与组合具有抽象性,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直接经验,才便于理解排列与组合的方法,从而发现排列数与组合数的规律。所以在设计过程中,我让学生们从生活经验中发现数学,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了解生活。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学习的是有用的数学。
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万以内的数,能正确读、写万以内数的基础上,教学认识亿以内的数,通过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大数,认识亿以内的数,会读、写亿以内的数和整万、整亿的数,感受这些大数的实际意义。了解十进制记数法,会用“万”“亿”作单位表示大数。认识近似数,会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能运用认识的数进行简单的交流。
教材分三段编排:第一段结合实例,教学认、读、写亿以内的数;第二段教学了解十进制记数法,用“万”“亿”作单位表示大数;第三段教学认识近似数,把大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近似数。
1、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大数,产生学习需要。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主探索。(1)重点教学亿以内数的认识。
(2)把认识整亿的数和用“万”“亿”作单位表示大数结合起来,穿插介绍十进制记数法。(3)基于实际生活的需要,认识近似数,学习把大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近似数。
3、重视发展估计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培养估计意识、发展数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在第一学段的基础上,继续重视这一内容的教学。教育目标:知识与技能方面:有掌握多位数的数位顺序;能按照数级由高到低正确的读数、写数;能根据级数单位说出数中各数字所表达的意义和数值;理解一个数所含的级数单位和它的组成;能将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能按要求求出大数目的近似数。
数学思考方面: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学习经验,积极探索,并有根有据、有条有理的进行思考;在交流中,能正确表达自己操作、思考和探索的过程。
解决问题方面:能主动到生活中收集有关的数量信息。会用大数目表示日常生活中一些数量,用对大数目的感受去解释生活中的统计数量,能恰当的使用近似数描述生活中的一些数量;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方面:对本单元的学习又比较深厚的兴趣;对学习中的困难能乐于寻求方法努力克服。对学习中的错误能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找到原因,并加以改正。乐于和同学合作,并进行交流;有一些成功学习的体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2页整万数的读写教育目标:
基础知识: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两个单位间的关系。掌握亿以内数位顺序表,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整万数。基本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思想教育:对本单元的学习又比较深厚的兴趣;对学习中的困难能乐于寻求方法努力克服。教学重难点: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两个单位间的关系。掌握亿以内数位顺序表,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整万数。教学具准备:演示文稿、数位顺序表及活动数字卡、计数器。学习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1.提问:
(3)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2.读出下面各数:
3876。
602。
57108。
400。
342003.从右到左说出3876各数字的数位。教师板书:
再说一说万以内数的读法。
(1)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2)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3)中间有一个0或几个0,只读一个“零”;(4)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我们还要用到比“万”大的数。如:我国2003年茶叶、甘蔗和油菜籽的总产量如下:
茶叶:七十八万吨甘蔗:九千零五十一万吨油菜籽:一千一百四十万吨。
二、1.用计数器帮助数数,认识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教师明确:万位满10,向前一位进1,就是“十万”。10个一万是十万。
板书“十万”。(写在万位的左边)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一百万、一千万的认识,分别板书“百万、千万”。
然后指出,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以前学过的个、十、百、千一样,都是计数单位。(3)提问: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中,谁发现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也就是十进关系。)练习:想想做做第1题。2.认识数位顺序表。
老师把上面板书的计数单位加上横线和竖线,在每个计数单位下面分别加上“位”字,构成一个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和数位之间的关系:
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一,十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十,……千万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千万。也就是说几个一就写在个位上,几个十就写在十位上,几个百就写在百位上,……几个千万就写在千万位上。同一个数字,把它写在不同的数位上,它表示的计数单位就不同。认识数位分级:
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向左每四个数位为一级,个、十、百、千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
780000读作:七十八万七十八万写作:780000举例明确写法:
今天我们学习了新的计数单位有:万、十万、百万、千万。了解了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并知道从右起每四位一级,分作个级和万级,还学会了整万数的读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亿以内数的读写教育目标:
基础知识: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两个单位间的关系;掌握亿以内数位顺序表,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基本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想教育:对学习中的错误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找到原因,并加以改正。教学重难点:掌握亿以内数位顺序表,按数级读数。中间和末尾带零的数的读法。教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学习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1、读出下面各数:
2500003450000103900009980000。
2、写出下面各数:
三十六万五千万四千八百万二千零六万。
3、整万数是如何读写的?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整万数的读写方法,今天我们继续亿以内数的读写。
二、自主合作,经历学习的过程。
1、(1)在计数器上拨珠:5个一千万,2个一百万,三个十万,9个万,5个千,2个百,三个十,9个一。
(2)谁能读一读这个数?你是怎样读的?
(先读万级,五千二百三十九万;再读个级,五千二百三十九。)。
(先读万级,三百万;再读个级,四千。)。
(3)观察:这个数中哪几个数位上是0?通过读数,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4)你能把这个数写出来吗?试一试。
(5)归纳亿以内数的写法:使学生明确写数的顺序和读数的顺序一样,也要先写万级,再写个级,个级上的数和万以内的数的写法一样。
十万位、万位、百位、十位、个位上为什么要写0?讨论使学生明确这些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要用0来占位。
3、(1)观察计数器,四百零八万零七是由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组成的?
(2)分析这个数的读法,对于各个数位上的0是怎么处理的?
引导学生归纳: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3)你能把这个数写出来吗?让学生对照数级和数位的顺序进行填写,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4、试一试:
针对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方法这一难点,让学生自主尝试,通过比较和交流进一步掌握读写方法。
三、巩固强化,拓展应用想想做做1、2、3练习时让学生读写完毕后都要说说自己是怎样进行读、写的。
四、小结作业设计:
基础性:想想做做:4、5、6,创意性: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做思考题。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整亿数的读写及整万、整亿数的改写教育目标:
基础知识: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知道亿级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两个单位间的关系;掌握数位顺序表,知道十进制计数法,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整亿数;掌握把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并能正确改写。基本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想教育:对学习中的错误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找到原因,并加以改正。教学重难点:掌握改写方法,正确改写。教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学习过程:1.提问:
(1)说出亿以内的计数单位。
(板书: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2)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百是多少?10个千、10个万、10个十万、10个百万呢?(3)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千和万,万和十万,十万和百万,百万和千万每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2.读出下面各数:
3876。
602。
57108。
400。
3420056000043256101002000723070066850303.从右到左说出3263876各数字的数位。再说一说亿以内数的读法。
(1)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2)每一级末尾的0不读;(3)中间有一个0或几个0,只读一个“零”;我们已经学过“亿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我们还要用到比“千万”大的数。如:我国2003年三种工业产品的总产量如下:水泥九亿吨;原煤十七亿吨;布。
九亿、十七亿、三百七十五亿是多少?怎么写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整亿数的读写。
二、自主合作,经历学习的过程。
1.用计数器帮助数数,认识亿、十亿、百亿、千亿。
教师明确:亿位满10,向前一位进1,就是“十亿”。10个一亿是十亿。板书“十亿”。(写在亿位的左边)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一百亿、一千亿的认识,分别板书“百亿、千亿”。
然后指出,亿、十亿、百亿、千亿和以前学过的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一样,都是计数单位。
(3)提问: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中,谁发现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也就是十进关系。)练习:想想做做第1题。2.认识数位顺序表。
老师把上面板书的计数单位加上横线和竖线,在每个计数单位下面分别加上“位”字,构成一个数位顺序表。(出示p89页数位顺序表)。
提问: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3、介绍十进制计数法。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4.教学整亿数的读写。
5、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小结:为了方便读数、写数,常常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4)讨论改写的方法:
师生小结: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只要去掉个级的4个0,写上万。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去掉个级和万级的8个0,写上亿。(5)a、试一试,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6、想想做做3作业设计:
基础性:想想做做4、5创意性:有兴趣的学生自学二进制计数法。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认数素质教育目标:
基本能力:掌握数位顺序表,知道十进制计数法,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整亿数;思想教育:乐于和同学合作,并进行交流;有一些成功学习的体验。教学重难点:掌握改写方法,正确改写。教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学习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二、自主合作,经历学习的过程。
2、翻开书,看一下例题,你都知道了什么?这几个产量的数字自己在本子上写写看看,写完了小组讨论一下。
3、看一下下面的数位顺序表,快速把它填完。
4、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把下面的一句话一起读一下,划下来。
5、想想做做1、2题。
(二)、1、一起读一下90页上的例题,在本子上试着写出这两个数来。
2、有两种写法,9600000和960万,你们认为哪一种方法更方便些?把下面的一句话读一读,划下来。
3、想想做做第4题作业设计:基础性:想想做做3、5题。创意性:你知道吗?回家查资料课后小结: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整亿数的读写及整万、整亿数的改写素质教育目标:
基础知识:通过复习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把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并能正确改写。
基本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想教育:乐于和同学合作,并进行交流;有一些成功学习的体验。教学重难点:复习改写方法,正确改写。教学具准备:数位顺序表学习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二、自主合作,经历学习的过程。
1、看92页的例题,先在书上对照着数位顺序表把这两个数写出来。
2、再试着写一个三十四亿五千七百万,一百三十七亿八千二百三十万。
三、巩固强化,拓展应用。
1、想想做做1、2、3题。
2、昨天的课外拓展汇报所查的资料。
四、小结作业设计:
基础性:。
1、想想做做1、2、3题。
2、昨天的课外拓展汇报所查的资料创意性:想想做做第6题,你知道吗?
第六课时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来复习本单元所学的内容,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忆以内数的读写法,比较这些数的大小,并能结合所学问题,来解决实际问题。教育目标:
基础知识:通过复习,使学生巩固本单元所学习的忆以内数的读写法,能熟练地比较数的大小,能把一些大数目的数字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近似数。
思想教育:乐于和同学合作,并进行交流;有一些成功学习的体验。教学重难点:掌握改写方法,正确改写。教学具准备:数位顺序表、电脑学习过程:
一、复习。
1、出示第3题,指名学生练习写数。
2、出示题目:请你读出下面各数:
56785300003500032200001294***0。
二、巩固练习。
1、电脑出示题目,巩固学生对由若干个万和若干个1组成的数的认识(第一题)。
2、复习把大数目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近似数。(第4、5、7、8题)。
三、小结。
四、测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了解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平行与相交(包括垂直)的位置关系,让学生提出并解决问题,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
2、充分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和互相平行的位置关系。
教具学具:课件、三角板、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生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威海市的刘公岛吗?刘公岛每年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了方便游客,市政府决定从合庆修一条通往刘公岛的大桥。小明的爸爸担任了此项工程的设计工作,请同学们来看一下叔叔设计的大桥图。学生认真观看情景图。
二、自主探索,体验情感。
(一)学习探究线段、射线、直线。
1、学生观察情景图,说一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弄清图中包含的信息。
2、小组汇报交流整理的结果。
3、师生总结:这幅设计图,就是通过画出许多条不同的线来设计的。
4、请学生观察,这些线还有什么特点?
5、师:谁能说说怎样画出这些不同的线?学生板演。
7、在动手画图的过程中,引出射线(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直线(线段向两端无限延长)的学习。
(二)学习探究相交与不相交。
3.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想法。
生说:(课件演示)。
4.师小结:同学们真棒!据它们的位置关系分成了相交和不相交(板书)的两类,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把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一起来研究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5.在数学上,把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就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三)观察思考,寻找平行。
1.生活中的平行现象随处可见,你能从这几幅图中找到互相平行的线吗?
(课件演示)。
2.你能在生活中找到互相平行的例子吗?(学生说)。
3.看来平行与我们的生活真的是息息相关,只要同学们平时留心观察,就一定能够发现。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其实在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当中,也藏着平行线呢,你能找到它们吗?课件出示相关平面图形:
说一说这些平面图形的哪条边与哪条边是互相平行的?
4.师小结:刚才我们初步认识了平行,知道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平行现象。
(四)动手操作,画出平行。
2.(课件演示)。
4.自己画一画,师巡视,对部分学生给予指导。
5.请个别学生上来展示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
6.展示一个同学画的,生介绍画法。
三、归纳总结,回顾知识。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互相平行四、教学反思。
“平行与相交”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和角的特性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主要让学生弄清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重点理解互相平行的概念。由于这节课数学概念较多,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针对本课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老师确定了教学指导思想: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体验,从而掌握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整节课,以学生的观察、分类,动手创作,画平行线为主,使学生透过现象寻求事物之间的联系,在知识探究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与空间想象能力,又把知识点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了学习兴趣,增强了信心。
1、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学习从画面中找红色直线入手,直接进入纯数学知识的研究氛围,带领学生进行空间想象,用数学自身的魅力来吸引、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将图片上的几组直线进行分类,通过小组交流、汇报、辩论等活动,帮助学生在复杂多样的情况中逐步认识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精细化的“预设”,成就了精彩的“生成”。
细节成就课堂的完美,只有充分的预设才会有精彩的生成。我在处理“两条直线看似不相交实为相交”的情况时,通过让学生讨论、分类、调整、延长等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其实这样的两条直线也是相交的,只不过没有把它相交的部分画出来;在突破“同一平面”这一难点时,追问的细节使学生对难点的理解水到渠成,“把两根小棒想象成两条直线,让它们无限延长,会相交吗?”意在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当学生确认不相交时,又追问:“那它们就是互相平行了?”意在进一步理解平行,学生认为也不是互相平行时,反问:“这是怎么回事呢?”意在克服思维定势,使学生对“同一平面”的认识更为深刻。
3、精心设计的练习,把握了新知的训练点和拓展点。
除了从几何图形中找,我还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平行的现象。生动的实例伴随着教师的介绍,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这些练习形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平行概念的理解,拓展了知识面,使学生克服了在数学学习中容易产生的枯燥感。
综观整节课,我非常重视与学生之间真诚地交流,悉心地倾听,积极地引导,合理地调控,学生的劲头很足,思维被激活,情感被激励,精彩表现不断出现,可以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大家吃过海门甜瓜吗?你知道它出产于海门哪里吗?常乐镇是江苏省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基地。老师这里有一个相关的调查报告,请大家看一看:
20xx年10月经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国农办(20xx)352号”文件批准建设。海门市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化示范项目在海门市常乐镇展开。项目计划总投资为三千七百四十万元。项目建设以后,新增农业产值八千六百六十万元。新增农民纯收入总额为一千六百九十万元。其中:大棚种植新增效益七百五十万元,蔬菜种植新增效益四百五十万元,其他种植新增效益一百万元。家禽养殖业以后新增效益两百万元安排农村劳动力新增的收入一百九十万元。
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你从哪儿感受到的?
揭示课题。
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
出示计数器,从右往左读一读认识的数位:个、十、百、千。
在千位上拨一颗珠子,表示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依次拨珠子,拨到九千时,再拨一颗呢?你怎么知道的?(10个一千是1万)。
一万一万地往下数(边拨珠边与学生一起数),万位上拨10颗表示多少?(10个一万是十万)。
你能依次类推,说一说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呢?
2读写整万数。
出示课始的数据。
(1)读一读,这个数是由多少个万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表示出这个数。
(3)在计数器的下面试着把三个数写出来。
交流:你是怎么写的?
比较这几个数的共同点,你有什么发现?
总结写数方法。
3认识数位顺序表。
根据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往左每四个数位分为一级,从个位到千位称为“个级”,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就是“万级“。
有没有比万级更大的数位呢?我们可以用……表示。
记数位顺序表,同桌说说。
[案例2](实小黄斌)。
一、读两组数,引出整万数。
1九、九十、二百零三、九千零四。
2九万、九十万、二百零三万、九千零四万。
第二组数有什么特点?和第一组数有什么不同?
二、创造。
(一)拨数,创造计数单位。
请出一位老朋友——计数器。
认识已有的计数单位:个、十、百、千,说说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1拨数:4、40、400、4000。
引导学生以画代拨。
2联想:接下来如果再拨一个数,可能是多少?
3创造:看着计数器,能拨出这个数吗?为什么?怎么办?
4比万大的计数单位还有没有?说说看。
说说计数单位对应的数位。
比较:新的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以及相应数位与“千”、“百”、“十”、“个”的异同点,体验万级上的计数单位与个级上的计数单位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5介绍数位顺序表的知识及分级计数的习惯。
(二)读数、构建读、写整万数的方法。
1研究:同桌合作研究课一开始读的四个整万数。
(1)说说这个数表示几个万。
(2)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
(3)对照计数器,写下四个数。
(4)总结一下好方法、
小窍门。
2交流:全班集体探讨写数的方法。
总结方法:从高级写起,万级上怎么读就怎么写,个级上写4个0。
3读数:引导学生用写数的策略试着读一读整万数,并再一次总结方法。
总结方法:四位分级,万级上怎么写就怎么读,再在后面添一个“万”字。
三、小结。
四、练习。
反思:
黄老师的课很很注意让学生在比较中探索获取新知。引入时,九、九十、二百零三、九千零四与九万、九十万、二百零三万、九零四万的比较读,为沟通万级和个级的知识作了铺垫;创造计数单位时,比较“个、十、百、千”和“万、十万、百万、千万”的异同点,体验个级的计数单位和万级的计数单位的相似性和对应性,学生不但深刻体会到了万级的计数单位这个新知,而且为亿级数的学习埋下了伏笔;读数写数时,写数是根据学生读数的经验,怎么读就怎么写,读数又是根据写数经验,怎么写就怎么读,读写沟能,方法合一。
我也在比较中反思自己的教学。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教学《认识整万数》时,在我还为找到一组家乡建设的数据而暗自窃喜时,课堂上学生对这一情境的过激反应泼了我一大盆冷水,学生对于这组数据想说的太多了,他们完全忽视了对数据本身的关注,费了好大劲才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数据本身。而黄老师直接从抽象的数引入教学,学生在只有“个、十、百、千”四个数位的计数器上拨出了四、四十、四百、四千,再拨四万,他们面对数位不够的计数器,产生了需要增加数位的思维冲动,由此整改成了含有个级与万级的计数器来认识更大的数。教师这样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出发引入数学问题,对教学内容的进行了重新建构,抓住了数学的实质,把教师的教变成学生主动的探索、创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引入谈话。
师:今天我们继续应用分数的混合运算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整理与练习(2)。
2、完成“探索与实践”第5题。
(1)理解第(1)小题题意。
师追问: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先画线段图)。
(2)学生演示画法。
指名在实物投影上画出线段图。
(3)集体评价,列式计算。
(4)学生根据计算结果,画出长方形。
师追问:你准备怎样画?
(5)理解第(2)小题题意。
(6)怎样求现在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独立计算,并求出现在长方形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3、完成“探索与实践”第6题。
(1)理解题意。
师追问:你准备画长宽是多少的长方形,小组讨论确定长方形。
(2)尝试练习画出现在长方形的长和宽及面积。
(3)算出现在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4)小组汇报交流。
比较上面两题的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互相说,集体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加深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解。]。
二、评价与反思。
1、理解每一条评价指标的意思。
2、学生逐条自我评价。
3、交流汇报。
让学生说说自己在这方面做得怎么样?有哪些成功的经验,还有哪些不足?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评价与反思中能自我检讨,逐步提高能力。]。
三、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感想?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总结中收获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大地的话》是一首现代诗,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大地拟人化为母亲,抒写了大地母亲博大的胸襟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诗歌语言通俗,学习难度低,学生在欣赏诗词的同时更好地体味了大自然的魅力,感受语言情趣,也能够继续以“大地”或者其他人称向所有她想与之对话的对象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也就是能够做到仿照文本,继续文本内容。
学情分析:通过三年多的学习,学生已养成了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大多学生能够在自学中掌握生字,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新词。我还鼓励学生在自学中能够针对课文中的某段话、某个词发表自己有个性的感受,并随手写在书上以备与他人讨论交流。我班学生特别喜欢诗歌,因此在教学中不必给学生做过多琐碎的讲解,学生就能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学完后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然后组织展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的三个生字,掌握写字表中的八个生字,重点指导“蕊”的写法。
2、注重朗读,感悟诗歌的内容,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体会诗中蕴含的大地母亲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3、能够仿照诗歌续写,独立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入情入境。
教师直接板书“大地”,激活学生思维,思考:同学们,一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这是个十分个性化的宽泛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答案也就不同,学生回答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接着板书完课题,再预设大地会与谁对话的问题导入新课。
(学生已经预习课文了,这个问题可以帮助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预习情况。)。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尽量将课文读通。
2、生字出示生字、词。
吐蕊一嘟噜枝丫筑巢驱赶嫌宝藏。
学生“开火车”领读生字。学生质疑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
3、指名读课文,说说大地在和谁说话?
三、细读诗歌、品读赏析。
本篇诗歌共分5小节,前4节内容浅显易懂,故在教学设计中应以读为主,使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较为深刻的感受文本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使学生能够自己有效和真情的与文本对话。故在设计品读诗歌这一环节中以各种不同的阅读方式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能够自主感悟,自发抒情,自然续情。设计以下两个环节:
(一)进入角色,以读悟情。
1、教师出示课文内容,配乐范读。
[设计意图:将学生带入情境,产生强烈的朗读欲望。]。
2、用心的默读以下课文的前四段,看看大地都想和种子、飞鸟、游鱼和小草说什么?并选出其中的一节练读。在读流利的同时,尽量将大地的话读懂。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dangtuanfanwen/22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