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的实施方案可以为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提供有效的指导。在以下的案例中,你可以看到一些实施方案的具体操作步骤和实施结果。
项目名称:**。
项目责任单位:**人民政府。
项目建设责任人:**。
项目建设时间:**。
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施工单位:**。
二、项目背景。
**村属二半山区,距集镇**公里,是一个傈僳族聚居的村落,总人口**人,劳动力**人,下辖**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亩,核桃种植**余亩。**年农村经济总收入**万元,其中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万元,占总收入的**,农业收入**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万元,其他农业收入**万元,种植业收入占整个农业收入的**,种植业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核桃的发展空间依然巨大。
三、项目概要(内容、规模、补助资金环节及简明效益)建设内容及规模:**;资金补助环节:**;简明效益:**。
四、实施期限及步骤。
项目计划实施期限为**年,项目计划批准下达后由**村村支两委组织实施,争取在规定时间内完工。
五、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万元。
资金来源:**。
六、操作流程。
村两委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制定的实施方案,与资金项目安排表、管理使用要求等信息一并在村务公开栏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方可实施。
(二)组织实施。
村民委员会按照按镇审批复核后的方案,村民代表对资金补助方式及标准无异议后方可组织实施。村民代表认真履行职责,县、镇相关工作人员负责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并实施监督检查。
(三)严格执行竣工、验收制度。
村民委员会、村民代表等组织考评验收,最后由镇组织考评验收,验收情况向全村公示。验收考评结果将作为该村绩效评价依据。
(四)补助标准。
资金补助标准将按照**村**种植户实际种植情况,按照每坑**元的标准进行补助。
(五)资金结算方式。
项目验收合格、公示无异议,经村民委员会、种植户签字确认后,根据村民实际打坑数量造册直接兑付在农户卡上,严禁无手续大额现金支付项目资金,做到实事求是,专款专用。
(六)资料收集归档。
资金严格按照项目管理制度拨付,对竣工验收后项目资料仍不齐备的不予拨付项目资金,待项目资料补齐后方可拨付。收集整理的所有项目资料,镇、村分别归档保存。
七、项目收益分析。
将加快我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作为一种需求量大的.水果,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快速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项目实施后,**村核桃种植将更具规模,将有效促进该村农业产业结构大的调整,土地单位产值有望成数倍增加,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农民稳步增收。
为确保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成立区农委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主任任组长,分管主任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副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在产业化科,负责联系对接美好乡村建设日常事务。
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方略,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为根本要求,强化规划引领,抓好村级产业发展,注重生态优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建设“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村美”的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从2014年开始,每年重点培育建设24个左右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重点村,抓点示范,整合资源,综合治理。到2016年,全区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重点村达到40%以上,2020年达到80%以上。
1、编制规划方案。以镇街为单位,编制《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结合规划,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每年筛选确定编写若干个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2、编制项目。以镇街为单位,对已被列为年度实施的产业发展重点村,编制示范村产业建设项目书。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整合涉农资金支持美好乡村建设的意见》,将所有能争取到的项目资金,向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倾斜。同时,建立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项目库,做到有的放矢,符合条件的项目及时申报,多渠道争取资金投入美好乡村建设。
3、抓好生态经济建设。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八项农业生态经济工程(即自然生态保护工程、生物种子工程、畜牧业、渔业、农村环境、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绿色(有机)食品经济工程)。同时着力培育“一村一品”经济和主导产业,逐步做大做强,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4、抓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结合城乡一体化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提高农村人口集中居住率和农村土地节约集约使用水平,推进农村节能工作,推广沼气利用技术,引导农村新建住宅采用节能新技术。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协同推进农村路网、农田水利设施配套、饮水安全等工程建设,以及建设农村环保设施,建立农村卫生保洁常态化管理机制,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和连线成片整治;协同开展村庄绿化,村居绿化率达到40%以上。协同抓好农村饮用水安全配套、污水处理、道路硬化等工程的实施,打造具有特色的美好乡村风景。
5、抓好现代农业发展。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新型美好乡村为核心,推进生产经营产业化、农业技术集成化、农业生产机械化、基础设施配套化、农业服务社会化。积极引导推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加快农业生产方式由小农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农业利用方式由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型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转变,全面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6、抓好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继续实施“451”工程,围绕全区乡村自然生态、田园风光、聚落与建筑文化、乡村人文活动、民俗文化、乡村产品与工艺、乡村景观意境等,着力打造江南田园和山乡独有的“青山、绿水、梯田、人家”的乡村景观意境。加强统一规划,明确特色定位,加快形成以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农家乐”休闲观光旅游业为基础的乡村旅游业发展格局,建成一批“农家乐”休闲观光农业为主题的特色农庄。
7、抓好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统筹培训机构、项目资金、师资力量,开展新型农民培训,让受训农民不仅仅只是种、养技术的提高,尤其是将年富力强的农村劳动力培养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使之成为美好乡村建设的排头兵和领路人。
1.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分解细化,落实到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明确工作要求,健全工作机制,常抓不懈。
2、强化督查指导。坚持“半月一走访”、“一月一调度”、一季度召开一次协调会或观摩会(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及时整改;交流经验,推广典型);做到半年小结,年终总结,谋划安排下步工作。
3.严格考核奖惩。将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工作列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重要内容,年初安排工作目标任务,年底实行百分制考核,评先评优,实行奖励或优先安排项目资金,全力推进全区美好乡村建设。
2022年村级乡村振兴计划。
为进一步加快我县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我县油茶资源培育水平,根据《江西省林业局关于印发江西省油茶资源高质量培育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赣林产字〔20xx〕42号)(以下简称《指南》)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促进农民增收、振兴乡村产业、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为目标,加强政策扶持引导,强化科技推广应用,将油茶产业打造成为我县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
1.从20xx-20xx年,以全省油茶产业发展“三千工程”为目标,抓住油茶产业大发展的良好契机,以科技兴林为抓手,大力推进高质油茶发展,到20xx年完成1万亩新造高产油茶和0.25万亩未达产油茶林提升任务。促使油茶产业形成规模,确保林农创收增收。
2.高标准建设油茶产业示范基地,通过降低建设成本,提高产业收益,发挥示范效应,带动广大林农和社会资本积级参与,真正把油茶产业做成脱贫产业、富民产业。
3.高质量发展油茶加工企业,以江西绿满源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打造完备的产、供、销产业链,创立区域公共品牌,形成茶油加工产业集群化和地方特色,努力把我县油茶籽油加工产业打造成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都负有盛名的区域性优势产业。
1.坚持规模发展与散户种植相结合。积极发展多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油茶产业经营主体,实现能人示范带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集群带动,着力破解我县当前油茶产业经营管理粗放、规模化程度低、投入多产出少、良种良法推广困难等一系列问题。
2.鼓励新造项目与南丰蜜桔更新造林相结合。各乡镇、国有林场要结合南丰蜜桔产业转型山场,加大油茶林新造力度。同时,除冻死桔林为农田外,要积极鼓励村级组织参与油茶造林,壮大油茶种植规模,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
3.提倡造林主体与专业队伍相结合。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有专业的造管队伍参与,各乡(镇)要在县林业局的指导和培训下自行培育1-2个以上的专业造林公司,促进本辖区内各项林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序开展。
4.严格项目实施与科技成果相结合。要严格按照《指南》提供的良种良法、大穴大肥、科学修剪、抚育管护等一系列操作规程进行实施,做到不走弯路,少走弯路,性价比最优,实效性最强。
5.探索产业发展与森林体验相结合。鼓励交通便利、生态环境好有条件的油茶产业基地打造成集旅游、休闲、养生为一体的森林体验和养生基地,推动基地景观化,大力推广茶油等油茶加工产品,实现“三产”融合发展和“林油游”城乡旅游一体化。
1.开展油茶新造(含更新改造)。重点选择坡度25度以下,土层深厚丘陵缓坡林地;充分利用松材线虫病皆伐除治山场、南丰蜜桔冻死后更新改造山场。在万坊镇、里塔镇、新丰镇、上唐镇、沙洲镇、龙湖镇等乡镇要按照《指南》技术标准,建设新造标准化高产油茶林和提升示范点各1个以上,实现盛产期后年均亩产茶油最高达到50斤以上。
2.实施油茶提升。对林龄在8-12年、现已进入盛产期、但因初植密度过大等原因连续两年茶油产量未达到预期目标、如不及时提升将导致林分衰退、严重减产甚至报废的油茶林分,通过密度调控、树体管理和改善种质结构等提升技术措施,充分释放高产潜力。
3.推广良种壮苗。种苗必须使用《指南》目录里的良种基地里的苗木及国家级审认的油茶良种并取得“一签三证”(良种苗木标签、苗木检验证书、苗木检疫证书、油茶苗木销售专用发票),否则不予验收和补助。
4.增加科技支撑。一是强化科技成果转化。积极与省、市科技推广机构和林业院校、科研单位合作,构建油茶标准化生产和技术服务平台,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设立油茶科技专项资金,通过高产油茶良种引进,强化对严重影响传统产区油茶林正常生长发育和产量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炭疽病、软腐病、烟煤病和蓝翅天牛等)攻关,推动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与解决现实问题的有效结合,实现油茶高产稳产。二是提升科研创新能力。通过举办技术讲座、科技下乡、科技入户、科技特派员、建立林业服务热线等形式,重点推广油茶种植良地、良种、良法、良态“四良”法则,实施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林下套种等油茶优质丰产组装配套技术。三是强化技术培训。县林业局要参照《指南》技术要求制订油茶新造及油茶提升技术验收标准等资料印发至各乡镇、国有林场,并且每年对乡镇分管领导及林业技术员、国有林场技术员、油茶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主、专业合作社法人进行系统培训;各乡镇林业技术员要对本辖区内林农进行系统培训。同时,结合油茶经营特点,采取林中套种中药材等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实行“以种代抚”“以短补长”,提高油茶林综合效益。
5.培植龙头企业。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培育竞争力强、带动面广的油茶龙头企业。大力支持油茶综合利用企业“三品一标”认证、科技创新、品牌培育、销售平台建设,提增江西绿满源食品有限公司影响力和行业知名度,完善产品交易市场体系扩大油茶系列产品市场,力争将江西绿满源食品有限公司培育成为产值过2亿的油茶加工龙头企业。同时,发挥江西绿满源食品有限公司在超强的茶油加工能力和超大的成品油储存功能的优势,建立油茶产业科技示范园,突出在技术提升工艺改进、设备更新、油茶系列产品研发及拓展油茶产业链等方面发力,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推进我县油茶产业发展升级。
6.培育新型主体。大力培育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油茶产业经营主体,积极发展多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着力破解我县当前油茶产业经营管理粗放、规模化程度低、投入多产出少、良种良法推广困难等一系列问题。一是推动林地有序流转。鼓励林农以林地入股等方式参与油茶产业开发,促进林地向新型油茶产业经营主体集中,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保障各方权益引导各种市场主体通过承包、租赁、转让、股份合作经营等形式参与油茶林基地建设,推进规模经营。公司(企业)租赁、大户承包或农户入股的油茶林,经营期限一般不低于30年;新造油茶林的土地承包期限,属集体经营的可租赁经营40年;有合同约定的按合同执行。经营期限或合同到期后,在同等条件下,承包租赁经营者有优先续租权,土地流转事宜按相关政策程序到县乡林业部门备案。二是扶植种植大户。支持有实力、懂技术、善经营的生产经营者,通过承包、租赁、转让等方式流转林地承包经营权,参与油茶基地建设,力争全县种植50亩以上高产油茶林的林农达100户。三是发展家庭农场。组建一批以油茶生产为主的家庭农场,充分发挥家庭农场在发展油茶产业中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四是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按照依法、自愿、民主的原则,建立多形式的专业协会和合作组织,开展联户种植、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和咨询、产品营销等服务,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增强规避市场风险能力,促进油茶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7.强化资金扶持。一是加大项目倾斜。按照“统一规划,相对集中、用途不变,渠道不乱”的原则,统筹“十四五”规划中的林业生态工程、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扶贫、农业产业化、科技推广等涉农项目资金,优先安排用于油茶产业基地和综合加工利用项目建设,扶持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强化金融扶持。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重点对油茶经营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种植大户(或家庭农场)及国有林场给予林业贷款贴息补助。县内各金融机构要建立面向林农等生产经营者的小额贷款扶持机制,简化贷款手续,建立“油茶贷”信贷项目,开展林权抵押贷款等多种信贷融资业务,对符合银行贷款基本准入条件,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有产业发展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可申请扶贫产业小额贷款资金,并按有关政策予以贴息。三是落实推广经费。县林业局成立油茶产业管理办公室,各乡镇要明确一名技术员负责油茶技术服务。县财政每年预算推广经费10万元,主要用于县域百亩以上高产油茶示范园的油茶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及推广,油茶新造、提升技术培训及验收工作经费补助。
1.加强组织领导。为统筹全县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赣府厅发〔20xx〕39号)和《江西省林业局关于印发江西省油茶资源高质量培育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赣林产字〔20xx〕42号)文件精神,成立县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任组长、副组长,县林业局、农业农村局、财政局、发改委、自然资源局、环保局、水利局及各乡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林业局,由县林业局局长兼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全县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协调指导和技术服务等相关工作。各乡镇相应成立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和管理机构,落实人员,明确职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积极推进。
2.明确工作职责。县林业局负责项目具体规划指导及技术服务、培训、推广等工作;县财政局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配套资金筹集、整合及补助资金发放工作;县发改委负责争取油茶方面项目资金;县自然资源局负责对油茶产业发展用地的规划和审批;县环保局负责土壤污染化的监督与防治;县水利局负责油茶基地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技术指导。
3.广泛宣传发动。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纸、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多形式宣传发展油茶产业的重要意义,多渠道推介油茶产业的奖补政策、优质高效油茶栽培模式和技术,多途径宣扬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点典型经验,全面转变传统油茶经营“人种天养”“广种薄收”观念,让群众真正认识到油茶产业在科学种植和精细管理下是能实现经营品种多(可林下套种中药材等林下经济)、经济效益好、收益年限长、经营机制活(自营或出租)的富民产业。
4.完善奖补政策。为鼓励新造林农积极性和强化资金周转,比对省市要求及《南城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城县大力发展林业三大产业实施方案的通知》(城府办[20xx]13号)文件精神,现对省、县补助资金和补助时间进行相应优化和调整。一是新造奖补:对符合高质量新造要求林地种植面积1亩以上并验收合格,林业项目每亩分三年补助1200元,其中第一年每亩补助700元(省级补助700元),第二年每亩补助200元(县级补助200元),第三年每亩补助300元(省级补助300元)。二是提升奖补:对符合提升技术要求并验收合格,林业项目每亩补助300元(省级补助200元,县级补助100元),实行一次性补助到位。
5.强化检查验收。做到“三验一签”,即各乡镇(要严格按照《指南》的技术要求,油茶新造对实施主体在大穴大肥、良种壮苗、栽植成活率(查良种调运证明)、抚育管护四个环节组织自查验收;提升对实施主体在密度调整、整形修剪和抚育管护等环节组织自查验收。同时保存相关的文字、照片和视频等佐证材料报县林业局存档,县林业局营林股会同有关部门对上述施工环节进行抽查验收或聘请第三方机构组织验收,对不按《指南》要求建设和违反施工程序的行为不予验收,坚决杜绝套取林业项目补助资金行为发生。
6.实行考核奖惩。将油茶产业发展情况列入乡镇高质量发展综合考评、县直单位绩效管理考评和农业产业化重点考评内容,对乡镇及相关单位实行严格考核、实行奖惩;县林业局要会同财政局联合制定检查验收和目标考评办法;对油茶产业目标考核达标,推进工作有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推进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其限期整改。
为顺利完成青蒿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项目目标任务,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根据我县当前扶贫开发工作实际,以培育、发展新产业为着力点,提高经济收入脱贫致富为主要目标,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通过项目的实施,不但满足广西仙草堂制药有限责任公司青蒿素的原料需求、促进农民增收,而且为县财政增收作出贡献。
参与项目建设农户3500户,受益人口达13500人。
农户户均增收2800元,人均增收1000元。
项目实施可巩固3000户11350人脱贫成效。
二、扶持对象。
融安县建档立卡户、贫困村的非建档立卡农户。
三、补助标准和限额。
本项目资金补助由苗木补助和以奖代补种植资金补助两部分组成。
(一)苗木补助:采取统一定点育苗方式提供苗木,委托广西仙草堂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培育苗木,每株0.05元,苗木免费发放给农户。
(二)青蒿种植补助实行“以奖代补”方式补助:建档立卡户每亩补助500元;贫困村非建档立卡户按60%标准每亩补助300元;补助上限为人均不超过3000元。
(三)“以奖代补”种植补助的发放方式:农户种植青蒿,经验收合格后,由乡(镇)统一请款按补助标准发放补助资金。
四、验收程序和标准。
(一)验收程序。
农户完成种植后向乡(镇)人民政府申请验收;乡(镇)人民政府组成验收组,按照本方案确定的验收标准进行全面验收。
(二)验收标准。
每亩要求种植1000株,验收时成活率要达到90%以上;产量要求,每亩达150公斤(由广西仙草堂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收购农户进厂原料数据)。
五、资金筹措和使用。
项目计划总投资291万元(往年“十百千”产业项目结余资金),其中苗木补助31万元,以奖代补种植补贴260万元。
六、项目实施与管理。
项目由县扶贫领导小组产业开发专责小组负责实施。
县科技局负责种苗组织、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工作;项目实施乡(镇)负责宣传发动,为参与产业开发的建档立卡户建立台账,组织验收和发放补助造册登记审核工作,并对验收结果负责;县扶贫办负责补助资金拨付工作;县财政局负责项目资金管理监督工作;县审计部门负责项目的审计工作。
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广西仙草堂制药公司采取“公司+基地+科研单位+农户”的模式,与农户签订保底价为8元/公斤的收购原料合同,为项目实施提供保障。
为进一步推动我居产业富民工作,促进我居产业多元化发展,带动农民收入稳步提升,按照上级要求,制定我居经济发展规划。
有个__自然庄,__个村民小组,__人口数,耕地面积亩,我村主要产业有蔬菜,桃园,梨园,木板厂房等。养殖业主要有温室鸡,小型猪场。
努力发展扶贫厂房等,我居打算在建造一个1500平方米的扶贫厂房,努力打造我村的一个特色产业,在扩大产业经济的同时,我们也为农民供给科学的种养殖技术,提高收入成效。鼓励农民进取投身于扶贫厂房的建设队伍,提高农民进取性及觉悟性,鼓励农民把产业做大做强。
根据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村人才,土地,环境地理优势,合理引导农户改变发展思路,经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的种植,养殖业的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多元化提高,加大扶贫厂房的发展力度,扩大知名度,做大做强果林园,木板厂,扶贫厂房等产业。做到有一个促进农民增收的亮点。
今年,在原先的扶贫厂房建设上,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建,将扶贫厂房的墙头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同时,我居计划今年在建造一个1500平方米的扶贫厂房,努力壮大团体经济,提升村团体经济收入。此外,争取项目,对于我居的环境整治和小广场建设,争取上级政策扶持。围绕市场需求和劳动者个人意愿,加大劳务技术培训输入,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依托上级领导部门,加大职业技术提升计划和贫困户教育扶持工程力度,确保贫困家庭至少掌握一种致富门路,实现靠自身脱贫致富。
根据(绥垦局办文[]8号)精神,结合我场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本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一致的原则,特制定**农场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加快科技进步为手段,以政策法规为保障,抢抓机遇,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全面整合文化体育资产和文化旅游资源,探索经营养“文”、招商兴“文”的有效途径,使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二、发展目标和任务。
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文化运行框架,使文化产业增加值每年以10%以上速度增长,把文化产业培养成为我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优化我场经济结构中发挥应有的作用,20xx年全场文化产业创收达到2万元。
(一)积极搞好文化产业的战略规划、信息搜集和政策研究,通过制定和完善文化政策,对文化产业实施调控,保证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二)优化国有文化资产的配置,推进多元化文化产业格局的形成,支持和鼓励私营、个体文化企业健康发展。
(三)完善文化市场体系管理,推进文化消费市场的发展。积极开展文艺演出活动,组织各种文化和艺术培训,规范和完善文化娱乐、文化旅游用品、艺术品市场。加强文化市场监督和管理,建立起公平竞争,信息畅通,内容健康,运行有序的文化市场。
(四)、促进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发展有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使文化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带动作用。
三、具体措施。
(一)统一规划,加强管理。
将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我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我场围库经济的发展,开发旅游业;加快广播电视网络业的改革,使其发展成为文化产业;管理好音像影视业和网吧市场,使其按照规范的文化市场运作。
(二)重点扶持,加大投入。
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和对大宗文化设施的资金投入力度。20xx年要维修好文化娱乐城,充分利用电影放映机和健身器材等设备进行创收,由工会组织实施,使其运行起来,逐步成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投资兴建文化广场,使其成为职工群众休闲健身娱乐活动场所。
(三)抓好试点,重点突破。
要像抓种植业结构调整那样抓好文化产业的开发工作,积累经验,树立典型,以点带面20xx年重点把文化娱乐城充分利用起来,采取委托经营或承包经营的`方式搞好创收,另外要管理好电视网络和音像影视业,鼓励私人组织经营性文艺团体来场演出,丰富职工群众文化娱乐生活,使其成为我场文化产业的龙头。
(四)完善机制,培育市场。
文化产业需有一定特长和经营头脑的人来经营,要采取多种渠道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挥文体专业人才作用,采取集资、融资、入股的方式,扶持他们开发文化产业,要从资金启动,经营场所,经营政策,经营项目上予以扶持,为他们发展文化产业搭建发展平台。
(五)成立协会,带动发展。
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引导,农场有关部门要组织协调成立兵乓球协会、篮球协会、体工队、秧歌协会、民间曲艺协会等各种文体协会,带动文体活动的开展,引导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组织领导。
为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农场成立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文档为doc格式。
。
为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围绕产业融合模式、主体培育、政策创新和投融资机制等,积极探索和总结成功的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加快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等七部门决定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百县千乡万村”试点示范工程。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分级负责,共同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百县千乡万村”试点示范采取分级负责的实施方式,中央层面重点抓好“百县”试点示范工程(含县级市、区、旗、新疆兵团和黑龙江农垦团场等,下同),乡级、村级试点示范参照县级方式,分别由省级、县级有关部门负责。各级发展改革、财政、农业、工业和信息化、商务、国土资源、旅游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试点示范工作。
(二)合理确定试点示范规模。综合考虑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农村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的比重、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规模与数量,适当考虑脱贫攻坚等因素,确定各省(区、市)试点示范县、乡、村数量。其中,2014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超过5000亿元的省(区)试点示范县数量不超过5个,其他省(区)不超过3个,直辖市不超过2个,计划单列市不超过1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农垦可确定2个团(场)开展试点示范。各省(区、市)试点示范乡、村的数量原则上不超过试点示范县数的10倍、100倍。
(三)择优确定试点示范名单。(注:名单附后)。
(一)优化县域空间发展布局,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探索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合理规划县域内城乡产业布局,引导二三产业向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等集中,发挥产业集聚优势,提高综合竞争力和企业经济效益。加强规划引导和市场开发,通过培育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休闲旅游等专业特色小城镇,实现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二)探索多种产业融合形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支持试点示范县结合地方资源优势,通过推进农业内部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农业新型业态等多种形式,探索并总结一批适合不同地区的农业产业融合商业模式,努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三)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激发产业融合活力。重点是探索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在农村产业融合中更好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鼓励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鼓励家庭农场开展农产品直销。支持龙头企业和领军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参股经营、签订长期供销合同等方式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原料生产基地以及营销设施,带动农户和农民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引导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发展,加强产业链整合和供应链管理。
(四)健全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鼓励试点示范县围绕股份合作、订单合同、服务协作、流转聘用等利益联结模式,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引导龙头企业创办或入股合作组织,支持农民合作社入股或兴办龙头企业,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分配方式,实现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深度融合。鼓励试点示范县将财政资金投入农业农村形成的经营性资产,通过股权量化到户,让集体(合作)经济组织成员长期分享资产收益。
(五)创新产业融合投融资机制,拓宽资金渠道。按照企业主导、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产业融合投融资体制。指导试点示范县制定具体办法,对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连片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高标准农田、生态公益林等,允许利用一定比例土地,按规划开展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加工流通等经营活动。综合运用奖励、补助、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推广产业链金融模式,加大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信贷支持。挖掘农村资源资产资金的潜力,探索通过“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把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农村资源、资金优化用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业融合服务。支持试点示范县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水电路、信息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共建共享。改善物流基础设施,完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降低物流成本。合理布局教育、医疗、文化、旅游、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宜居宜业水平。支持试点示范县搭建农村综合性信息化服务平台,提供电子商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业物联网、价格信息、公共营销等服务。优化农村创业孵化平台,提供设计、创意、技术、市场、融资等定制化解决方案等服务。
(一)基本条件。一是县(市、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工作,有开展试点示范建设的积极意愿,地方已出台相应政策措施,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民创业创新具备一定基础。二是县域经济范围内以农业农村为基本依托,现代生产经营方式广泛应用,农村一二三产业已经呈现出融合发展趋势。三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在探索多种形式利益联结机制方面已有较好基础。
(二)分类与标准。为避免试点示范县类型过于单一或雷同,将试点示范县共分为6种类型。各省(区、市)要结合本地实际,充分挖掘地域特色,尽可能选择不同类型的县(市、区)进行试点示范,每种类型最多选择1个,并在试点示范实施方案中明确。
一是农业内部融合型。以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循环发展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业种植养殖结构,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比例高,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高,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保护实现统一,种养结合等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发展形成规模,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力地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二是产业链延伸型。农业向后延伸或者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生产生活服务业向农业延伸,促进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紧密结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通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带动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建设,发展农业规模经营;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直销等。
三是功能拓展型。农业通过与其他产业的功能互补,赋予农业新的附加功能。如农业与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能源工业等相结合衍生出的休闲农业或乡村旅游、创意农业和能源农业等新业态项目。
四是新技术渗透型。技术密集或信息化程度高,农产品生产、交易和农业融资方式先进。例如,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产生的涉农电子商务、农业互联网金融、智慧农业等项目。
五是多业态复合型。同时兼有上述四种类型或者融合其中几个类型,一般以龙头企业为主要投资主体,农业资源集约利用程度高、产业链条完整、农业多功能性明显、示范带动作用较强。
六是产城融合型。农村产业融合与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县域内城乡产业布局规划合理,二三产业在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等集聚度较高,较好发挥对人口集聚和城镇建设的带动作用,形成了一批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休闲旅游等专业特色小城镇。
(一)尽快确定试点示范名单。省级发展改革委要会同相关部门,按照国办发[2015]93号文件和本方案要求,尽快组织开展农村产业融合试点示范县、乡、村的申报、筛选等工作,并于2016年4月底前向国家七部门上报试点示范县具体名单。
(二)完善县级试点示范实施方案。根据各地上报的县级试点示范实施方案,省级有关部门要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指导各县进一步修改完善试点示范实施方案,并于2016年6月底前将县级试点示范实施方案上报国家七部门备案。同时,要及时组织对试点示范县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切实提高推进各项工作的能力。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竹产业转型升级,根据《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平市加快竹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南政综〔20xx〕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建阳区竹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建阳全区现有竹林面积59.84万亩,其中:毛竹林面积56.65万亩;小径竹面积3.19万亩。竹蓄积量9272万根,经过多年来开展竹业开发擂台赛等活动,建阳的竹产业发展整体上有了较大的提升。
一是竹业经济总量稳步增长。20xx年,全区竹业总产值19.3亿元,其中竹林经济产值9.38亿元,笋竹加工产值9.92亿元,竹业总产值比20xx年的6.43亿元,增长了三倍。
二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截至20xx年,全区已开设竹山机耕路2700多公里,使边远竹山得到有效开发利用。通过竹林垦复抚育、开设竹山机耕道,竹山引水灌溉,施肥及建设毛竹丰产高效基地等科学经营措施,竹林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竹林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全区竹资源培育基础更加夯实。丰产竹林面积达23万亩。
三是竹林增收效果明显。经过多年来各级政府、各部门以及社会的不断推动,广大农户科技育竹,科学管理竹山的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竹山投入不断增加,促进了竹山经济的发展,竹山的年均效益不断增加,竹山平均每亩效益从20xx年的每亩不足400元发展到现在的600-900元/亩,效益好的可达1500元/亩以上。
20xx年商品竹材产值5.19亿元,比20xx年的1亿元,增长了4.19倍,鲜笋产值3.9亿元,比20xx年的3308.7万元,增长了10倍多。四是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笋竹加工企业快速发展,截至20xx年全区加工企业161家,其中规模企业13家,超亿元的企业有3家,获得福建省著名商标2家。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强、产品附加值高的龙头企业脱颖而出,主要有:福建庄禾竹业有限公司、建阳区龙泰竹木制品有限公司、福建亿城竹制品有限公司、福建省亚鑫食品有限公司等。20xx年,全市笋竹加工产值9.92亿元,比20xx年的5.08亿元,增长了95.27%。清水笋产量49254吨,比20xx年21829吨,增长了125.6%。据统计,户外高耐竹地板、竹工艺品、竹家居用品等附加值高的产品,20xx年的加工产值共计2.51亿元,比20xx年的1.60亿元增长了56.87%。20xx-20xx年,出口产品从无到有,福建庄禾竹业有限公司、建阳区龙泰竹木制品有限公司等规模企业,产品远销欧美,20xx年产品出口共计1.2亿元。20xx年,我区的龙泰企业在“新三板”成功上市,成为全国首家竹业新三板企业。
建阳竹产业近年来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一是竹林结构不合理,出现了重砍轻管的现象,部分竹农使用化学除草剂,导致笋竹品质下降,科技育竹的水平仍有待提高。二是上规模、有品牌、有影响力的笋竹龙头企业仍然较少,笋竹加工企业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品牌意识、规模意识等。三是第三产业的发展不尽如人意,竹文化、竹林生态旅游(森林旅游)发展滞后。四是上档次、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较少、产品竟争力不强,企业的生存能力较弱,加上成本上升、融资难等原因,部分企业出现减产、半停产甚至停产状态。
二、发展思路。
按照加快山区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结构优化的目标,加快绿色发展、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竹林的多种需求为出发点,以竹林资源培育为基础,以建设一批丰产高效示范片为重点,发展现代农业(竹业),以科技创新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加快品牌建设,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培育发展竹旅游、竹文化产业,逐步建成林工贸一体化、产业集群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竹产业体系,整体推进建阳竹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三、发展目标。
规划到20xx年,全区竹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其中一产产值32亿元,二产产值58亿元,三产产值10亿元;20xx-20xx年每年新建丰产竹林面积4.5万亩,累计建成丰产林面积36万亩以上;加大对笋竹加工企业的政策扶持,做好政策对接,用好用足中央和省上的扶持政策,支持竹产业小微企业发展壮大,重点扶持龙头企业,计划到20xx年,新培育超亿元的企业5家;依托京福高铁的开通、发达的高速交通网及武夷山干线枢纽机场的建设,利用建阳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充分挖掘我区的竹类资源潜力,大力发展我区的竹景观、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竹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根据南平市政府的规划,积极策划项目,争取财政的资金支持,力争在我区建设一个集竹类品种展示、竹科研培训、竹旅游地产等功能为一体的“武夷·中华竹博园”。
四、工作计划。
根据《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平市加快竹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南政综〔20xx〕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山上山下齐抓并举、同时推进。紧紧围绕竹资源培育、产业升级、品牌建设、渠道拓展、科技创新、服务提升等工作重点,着力推进竹产业转型升级。
(一)狠抓竹林经济(含林下经济)。依托省现代农业(竹业)发展资金项目和节能减排毛竹林优化改造基地建设,开展竹林丰产培育和低产林改造工程,落实丰产培育任务。按照南平市人民政府的工作布署,20xx-20xx年,我区需完成建设每年4.5万亩的丰产竹林培育任务,累计建成丰产林面积36万亩以上。同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充分利用竹林空间,种植铁皮石斛、金线莲、黄精等名贵中草药和套种无患子等阔叶树,养殖鸡、鸭、鹅等家禽和孔雀、山鸡等野生鸟类。力争到20xx年实现产值32亿元。
1.现代竹业项目建设。根据建阳区毛竹林和竹制品加工企业的分布情况,20xx-20xx年,规划在黄坑镇、麻沙镇、莒口镇、书坊乡、徐市镇、童游街道、小湖镇、水吉镇、回龙乡、漳墩镇等10个乡镇进行现代竹业项目的建设,建设内容:新建竹山机耕道300公里、新建蓄水池150个、蓄水量4500立方米,铺设300千米以上喷灌设备、对36000亩竹山实施竹山抚育,开展以有机肥为主的科学施肥,20xx-20xx年共计投资2115万元,三年申请省财政补贴资金共计1050.00万元。规划每年120xx亩左右的毛竹林作为项目的建设基地。通过每年5个乡镇的带头示范作用,逐步向全区推广。
2.竹林优化改造(节能减排)项目建设。20xx-20xx年我区拟在黄坑镇、麻沙镇、莒口镇、徐市镇、童游街道、崇雒乡、小湖镇、水吉镇、回龙乡、漳墩镇等10个乡镇进行竹林优化改造项目建设,建设内容:新建竹山机耕道450公里、新建蓄水池150个、蓄水量4500立方米,铺设300千米以上喷灌设备、对45000亩竹山实施竹山抚育,开展以有机肥为主的科学施肥,套种无患子、乌桕等阔叶树4500亩。规划每年15000亩左右的毛竹林作为项目的建设基地。总投资3420万元,三年申请南平市级扶持资金(节能减排资金)1500万元。
3.每个乡镇(街道)择优建立毛竹林面积200亩以上、小径竹面积50亩以上的高效丰产示范片。各乡镇示范片任务:黄坑镇4个,莒口镇、麻沙镇、书坊乡、徐市镇、小湖镇、漳墩镇各3个,潭城街道、童游街道、将口镇、崇雒乡、水吉镇、回龙乡各2个。
(二)大力发展竹加工业。
1.竹板材。鼓励企业抓住社会绿色低碳的环保要求,推动加工技术创新,研究开发有科技含量的新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竞争力。以建阳庄禾竹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形成产业集聚,支持企业开展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开展多层次合作。支持庄禾建设“户外高耐竹材产品研发展示中心”。发展混凝土模板用竹木复合胶合板、竹木复合集装箱底板、竹地板以及汽车、火车用竹胶板等各类产品。
2.竹工艺品(含竹家具)。支持企业发展上档次、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引导和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向竹家具领域延伸,做优做精竹家具产业。支持福建龙泰竹制品有限公司“欧美家居用品展览馆”建设。支持龙泰与全球500强企业—瑞典宜家家居合作,大力拓展欧美市场。
3.笋竹食品。以清水笋、软包装笋系列为主,实现从卖鲜笋为主向清水笋加工转变,从加工清水笋出口为主向精深加工终端软包装系列产品出口转变。依托亚鑫食品有限公司、夷山物产等规模较大的企业,做大做强笋竹食品产业。
力争到20xx年实现笋竹加工业产值58亿元。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发科局、经信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农业局(农办)、供销社、林业局。
(三)发展竹文化旅游。依托京福高铁的开通、发达的高速交通网及武夷山干线枢纽机场的建设,利用建阳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充分挖掘我区的竹类资源潜力,大力发展我区的竹景观、竹文化旅游项目。力争到20xx年实现产值10亿元。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发科局、经信局、商务局、规划建设和旅游局、农业局(农办)、供销社、林业局。
(四)推动产业集聚。建设竹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引导加工企业向园区集聚。积极策划项目,争取财政的资金支持,力争在我区建设一个集竹类品种展示、竹科研培训、竹旅游地产等功能为一体的“武夷·中华竹博园”。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发科局、经信局、商务局、农业局(农办)、林业局。
(五)加快品牌战略实施。加强区域品牌建设,深入推进品牌战略,提升区域品牌的影响力。鼓励品牌创建,对获得“驰名商标”、“福建省著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福建名牌产品”、“中国出口名牌”、“福建出口名牌”称号以及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指工业产品)认定的企业(申报机构),按照区政府相关规定给予奖励。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发科局、经信局、商务局、农业局(农办)、财政局、林业局。
(六)加大政策扶持和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对竹产业的政策扶持,鼓励和引导竹农走现代农业(竹业)发展之路。用好用足中央和省上的扶持政策,积极策划项目争取资金支持。组建全市笋竹企业融资咨询专业服务队伍,加大金融机构对笋竹企业的信贷支持。支持竹产业小微企业发展壮大,重点扶持龙头企业。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争取引进一批在竹工机械、竹纤维、竹炭产品上有实力、有品牌、高附加值、科技含量高的竹加工企业入住我区。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发科局、经信局、商务局、农业局(农办)、财政局、林业局。
(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企业家、高级管理和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建立一支懂经营、擅管理、善钻研、具备国际化视野和战略思维的高端人才队伍。加大对技能型产业工人的培养培训力度,为企业订单式培养人才;建立健全鼓励人才创新的激励机制和科技成果有偿转移机制。支持有条件的龙头骨干企业实行期权、股权激励人才,打造产业集群创业创新团队。
责任单位:农业局(农办)、发科局、林业局。
(八)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建阳区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区长为组长,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分管领导、林业局局长、竹协会会长为副组长,成员由各乡镇(街道)政府主要领导及发科局、经信局、财政局、农业局(农办)、商务局、规划建设和旅游局、市场监管局、供销社、林业局等部门组成,全力推进工作落实。各乡镇(街道)及相关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成立领导小组,确保有专人负责,具体抓落实。
(九)抓好督查考评。区政府将相关竹产业发展任务分解到各乡镇(街道),并列入全区创业竞赛考评内容,竹产业发展扶持资金使用严格按《南平市竹产业发展扶持资金管理办法》执行,加强工作督查。各乡镇要高度重视,及时将目标任务落实,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实行有奖有罚。
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快精准扶贫攻坚和产业开发工作的部署,达到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在精准扶贫中推动产业带建设,增加贫困家庭收入,加快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结合我县扶贫开发和养殖业生产实际,特制定本项目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项目计划总投资1455万元。
其中,家禽种苗补贴600万元,畜牧养殖补贴375万元,水产养殖补贴450万元,其他品种养殖补贴20万元,雏鸡保育场建设项目补贴10万元。
预计年内参与养殖农户1800户,受益人数7020人,可解决1560户,5835人口脱贫。
二、扶持对象。
融安县建档立卡户(其中:20xx年贫困户和20xx年脱贫户按自治区文件已明确可以享受;20xx年和20xx年建档立卡退出户尚未明确是否享受,需待自治区出台文件后再按文件执行)。
三、补贴标准和限额。
补助上限为人均不超过3000元。
(一)家禽类养殖项目(600万元)。
1.土鸡养殖(预计30万羽,补贴450万元)。
2.肉鸭养殖(预计10万羽,补贴100万元)。
养殖要求:(1)建有与养殖规模相应棚舍;(2)做好粪污处理,不造成环境污染。
3.肉鹅养殖(预计2万羽,补贴50万元)。
养殖要求:(1)建有与养殖规模相应棚舍;(2)做好粪污处理,不造成环境污染。
(二)牲畜养殖项目(375万元)。
1.生猪养殖(预计1万头,补贴300万元)。
补贴标准:年内每户购入生猪种苗2-10头养殖,饲养2个月后可申请验收,按验收实数每头补贴300元。
若留养1-5头后备母猪的,待母猪第一次产崽后可再次申请验收,按验收实数每头补贴200元。
养殖要求:(1)建有与养殖规模相应栏舍;(2)做好粪污处理,不造成环境污染。
其它品种的生猪,如香土猪、野猪等养殖项目参照以上母猪生猪养殖补贴标准和养殖要求执行。
2.山羊养殖(预计7500只,补贴75万元)。
补贴标准:年内每户按要求完成栏舍建设,购入种羊20—50只养殖,购羊后可申请验收,按验收实数每只补贴100元。
养殖建设要求:(1)必须圈养;(2)栏舍建筑面积为每只羊不低于1平方米,可为砖混结构或钢架结构;(3)建有相应的饲料房和青贮池;(4)配套建有每只羊50平方米以上的活动场地,并建有山羊不可跃越的固定围栏;(5)种有与养殖规模匹配的牧草,每10只羊需要配套种植1亩牧草;(6)建有相应的消毒、储粪设施、排污达到环保要求。
(三)水产养殖项目(450万元)。
1.网箱养殖(预计1万平方米,补贴50万元)。
补贴标准:年内新建网箱养殖200平方米以内,网箱建设完成,投放鱼苗后,可申请验收,按验收网箱面积实数,每平方米补贴50元。
养殖建设要求:(1)必须是新建的网箱,用钢管作框架,焊接牢固。
(3)箱网高(深)不少于2.5米。
(4)做好网箱的防洪、防火等附属设施包,不能影响航道、排洪泄洪及灌溉。
(5)不得在人畜饮水水源管理范围内,不能造成水质环境污染,不得影响市容景观,不得在融江县城段河道内新建网箱。
2.池塘养鱼(预计20xx亩,补贴400万元)。
补贴标准:年内新建或改造池塘养鱼1亩以上至6亩,建设完成,投放鱼苗后,可申请验收,按验收面积实数,每亩补贴20xx元。
养殖建设要求:(1)主要用于新建鱼塘或池塘改造以及苗种补贴;(2)要求鱼塘四周护坡平整坚实,塘基坚固,塘底清淤;(3)鱼塘垂直深度达到2米以上,水深达1.5米;(4)养殖品种不限。
(5)所投鱼苗达到投放标准,每亩投放鱼苗数不低于500尾。
(6)投放鱼苗时,必须有所在地的村委干部或包村干部、当地水产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在场,并拍摄放鱼苗照片作为验收佐证材料。
(四)其他品种养殖项目(20万元)。
1.家兔养殖(预计1万只,补贴20万元)。
养殖要求:有相应的养殖房和青贮间。
2.其他品种养殖项目,如竹鼠、豚鼠等参照家兔养殖补贴标准和养殖要求执行。
(五)雏鸡保育场(脱温)建设项目(10万元)。
经县水产畜牧兽医局和所在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年内新建标准规范雏鸡保育(脱温)场,每个场脱温量每批达一万羽以上的,当年向我县养殖户供应4万羽脱温土鸡苗的,一次性给予两万元的奖励资金。
四、验收程序。
20xx年12月1日前,按照方案养殖要求养殖的农户,向所在村民委员会申报验收;各村登记汇总后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验收申请;乡(镇)政府组织验收完成后,造册核定补贴金额,并在各村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各乡(镇)将请款报告和验收材料一式两份送县扶贫办审核,报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审批后,由县扶贫办将补贴资金拨付到各乡(镇),再由各乡(镇)拨付至种植户银行账户。
验收档案材料由乡(镇)和县扶贫办各存一份。
五、资金筹措及使用。
项目资金来源于自治区、柳州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以及我县统筹整合的财政涉农资金。
资金由县扶贫办统筹管理,项目计划奖补资金总额为1455万元。
六、项目实施和管理。
项目由县扶贫领导小组产业开发专责小组负责实施。
县水产畜牧兽医局负责全县养殖项目实施管理和协调工作,协助乡(镇)做好养殖计划方案,养殖种苗引进,及对项目实施检查指导、培训和汇报工作;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参观考察和养殖技术指导、技术服务。
县扶贫办负责补贴资金拨付工作。
县财政局负责项目资金管理监督工作。
县审计部门负责项目的审计工作。
项目实施乡(镇)负责宣传发动,贫困户申请审核,项目验收,发放补贴造册登记审核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协调工作。
黔江洞村位于大河镇西北部,其东连本镇大坟山村,西毗本镇楠木坪村,南接满店村,北邻小梅庄村,距大河集镇5公里。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283 户,总人口 983 人,国土面积为5.4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750米,耕地面积775亩,水田535亩。其中贫困户 47 户,贫困人口 143 人,已脱贫 19 户,已脱贫 56 人。当前贫困发生率 8.86 % 。
黔江洞村与国内众多小村庄有着同样的发展轨迹。随着村庄宜居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人口不断增加,外出务工人员的陆速返乡,村民家用小汽车日益增多。由于村级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城镇建设的发展,导致村民交通出行比较困难,制约着当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尽可能的改善黔江洞村村民出行条件和农业生产条件,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根据我村目前面临的实际困难,特此谋划《大河镇黔江洞村精准脱贫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实施该方案的项目工程对黔江洞村脱贫出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方案提出背景及必要性。
黔江洞村与许多偏远贫困地区村庄一样,村民久居村庄结构存在老龄化,青壮年劳动力多数外出务工,全村500余亩良田大面积流转,少数面积抛荒。流转出来的土地主要种植了百合,对土壤的破坏性极大。水田没人耕种,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溪流及山泉水干枯。为了把黔江洞村建设成为宜居、脱贫、和谐、致富的新时代文明新村,《大河镇黔江洞村精准脱贫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编制是十分必要的。该方案的编制符合来凤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项目建设目标与各项规划目标内容相协调,项目建设有利于各项规划目标的实现。
第三章: 建设方案。
一、主导产业。
1、计划建设大棚蔬菜基地500亩,主要种植时令蔬菜,成立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打造有机无公害蔬菜品牌。前期以2、3组做试点,村集体出资建立20-50个大棚,前2年免费租赁给有种植能力的贫困户,鼓励他们种植市场需求量大、批发价高的时令蔬菜,以点带面,扭转老百姓传统耕种的落后思想。在销售环节上,要打通大都市蔬菜批发市场的销售渠道。
2、引进高品质水果500亩,以示范园-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大力推广、扶持农户种植新型高品质水果“硒都金果”。硒都金果的特点是果体大,单果最重可达4至5斤,果子能抵御严寒冰冻;成熟周期长,挂果时间在240天以上,通常在冬季成熟,错开了普通梨成熟的高峰期;保质期长,果子成熟后还能在树上挂几个月;深加工优势大,可加工成果汁、果脯、果酒、果醋;开发第三产业有较好前景,利用梨花资源发展蜜蜂养殖,林下资源可以养殖土鸡、种植喜阴性中药材、特色蔬菜,利用花期时节发展观赏、休闲、乡村旅游、农家乐。
3、发展油茶基地1000亩,把全村两边山上的坡地开垦出来,种植油茶,可以让荒废的土地得到利用,依托国家退耕还林以奖代补政策可以增加老百姓收入,同时也可以利用茶花资源发展蜜蜂养殖,林下资源可以养殖土鸡、种植喜阴性中药材、特色蔬菜,利用花期时节发展观赏、休闲、乡村旅游、农家乐。
二、基础设施建设。
1、在2018年春节之前,解决全村村民安全饮水困难,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水源,汇集在村里的两个大水池,搞好安全饮水管理,自来水到户安装水表,按吨位收取自来水管理维护费,对两个漏天水池进行安全、卫生维护,加装水池盖板。
2、在2018年春耕播种之际,尽力做好耕种灌溉用水沟渠维护,让老百姓春季耕种有充足的灌溉用水。
3、请求交通管理部门对村级公路扩宽硬化,目前的交通道路状况十分复杂,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用小轿车日益增多,我村的公路弯多路窄,坑坑洼洼积水严重,两辆车错车都很困难。
4、请求电力部门对我村电力设施升级改造,我村的电力设施安全隐患极大,是在1998年农网普时的设备,高低压电线裸露,变压器老化,老百姓生活生产用电得不到满足。
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1、对马家湾鱼塘进行维护管理,加装防盗网、安装防盗监控,雇佣专人喂养商品鱼。
2、申请政府投资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对所发电量实行全额并网。
3、成立村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开发农副产品的线下收购、线上销售渠道。
四、加大水资源、环境治理。
1、对村里的大型养殖场所要求业主做好污水、粪水排放处理。
2、新建垃圾焚烧池、垃圾收集池,对公路沿线及老百姓生活垃圾集中焚烧处理。
3、清理村内河流沿线的垃圾,劝导全村村民不能往河流倾倒、排放垃圾及废水。
4、做好爱护环境、保护水资源的宣传、劝导。
五、搞好村级组织建设。
1、对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进行维修,我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因年久失修,致使现党员活动中心会议室面积狭小,无法正常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村民办事不出村服务平台陈旧,无法满足村民办事需要,墙面涂料脱落,电线老化,大门不好关锁。为了规范村民办事不出村服务平台办公环境,更好的服务于人民群众,丰富基层党员组织生活条件,村支两委计划申请政府资金对其维修。
2、完善村民办事不出村平台的软硬件建设,真正做到让老百姓有事到村里办,办事到村里。
3、做好村级事务公开透明的宣传,实现村务、党务、财务、服务四务对外公开;搞好党建、精准扶贫的档案管理。
六、开发乡村旅游资源。
1、着力打造黔江洞通黔江的山洞旅游开发。
2、发展乡村田园农家乐旅游开发。
(意见稿)。
核桃是我县传统特色产业。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生态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2010)2号《加快推进核桃等干杂果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将我县列为全省核桃产业发展重点县,同年,**市政府为贯彻落实省政府意见,以//发(2010)60号文件印发了《关于做大做强***核桃产业的决定》,给予我县核桃产业多项支持。为了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做大做强核桃这个特色产业,特制订本方案。
一、现状与问题。
截止2011年底,全县核桃面积发展到38.46万亩,其中挂果面积达到12万亩(良种面积达10万亩),产量达10000吨,产值1.6亿元,农民人均4.7亩,人均核桃收入1600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5%,山区主产乡镇达50-60%,棋盘镇高达60-80%,核桃已经发展成为全县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管理水平较低。
全县核桃园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现有良种园10万亩,占总面积38.46万亩的26%,但良种园中能达到规范化管理的不足1万亩,占总面积的2%左右。管理粗放较为普遍,品、一村一品(一个主导品种)”的思路,逐步纯化良种园,嫁接改良实生园,实现核桃产业的良种化、品种化及商品化。
3、目标责任考核中核桃园地管理比重较轻。
县政府对乡镇政府的考核重点在栽植方面,在核桃园地管理方面考核力度较小,分值小,没有引起乡镇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乡镇领导、干部根本无视核桃园地管理,不能有效地组织、督促群众开展有效管理。
4、小机构与大产业的矛盾。
核桃产业办公室仅有7人,负责38万亩核桃生产的技术培训及服务指导;负责核桃产业建设的业务调查、信息服务、检查验收及档案管理;负责规范核桃供销市场管理;负责核桃良种引进、品种选育、产品开发、科技攻关及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工作,并对核桃产业化发展进行全方位的协调和管理;还负责核桃协会、专业合作社的日常管理工作。人员少、机构小,难以推进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紧紧围绕省政府“关于加快核桃等干杂果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及市政府“关于做大做强**核桃产业的决定”中思路,面对我县核桃产业的现状,今后,我们应适度控制新建园规模,重点抓园地管理、低产园改造,推广核桃生产六项关键技术和商品化处理技术,加强设施建设,提质增效,进一步加速从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步伐。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
地上无杂草、地下肥力足,并配备必要的灌溉、病虫害防治设施,将示范园建成带动全县、辐射全省的高标准示范园。
四、目标任务。
2012年建成新建核桃园15000亩,其中:新建示范园2000亩;全面推广良种建园;提质增效园20000亩,其中:提质增效园示范园3000亩。对列为示范园的给予连续三年的政策、资金支持,重点支持霜冻防治、嫁接改良、整形修剪、配方施肥、病虫防治、商品化处理。继续聘任50名农民技术员开展服务工作。
五、示范园的园地标准及申请程序。
1、乡镇政府、村委会支持示范园建设;
2、群众积极性高,自愿建设示范园;
4、示范园各户劳力、经济实力好,有实力投入园地管理;
5、示范园要求管理规范,技术应用率高,其中30%的核桃园地已应用核桃园地六项管理技术。
6、示范园要求全部为良种,政策对示范园连续扶持三年,经过三年后的扶持有明显的示范效果。
7、申请示范园的户主以集体形式统一通过村委会向乡。
七、投资概算。
建设的示范园三年内总投资834.53万元,其中:财政补助643.42万元,群众自筹191.11万元。
1、新建园总投资268.4万元,其中:财政补助194.48,群众自筹73.92。(苗木费242万元,其中:财政补助176万元,群众自筹66万元;肥料费26.4万元,其中:财政补助18.48万元,群众自筹7.92万元。)。
2、提质增效示范园连续两年总投资566.13万元,其中:财政补助448.94万元,群众自筹117.19万元。
﹙1﹚补栽补植平均按30﹪实施需投资178.19万元,其中:财政补助127.52万元,群众自筹50.67万元。补植的苗木费130.68万元(其中:财政补助94.25万元,群众自筹36.43万元);肥料费47.51万元,(其中:财政补助33.27万元,群众自筹14.24万元)。
﹙2﹚提质增效示范园肥料费221.74万元,其中:财政补助155.22万元,群众自筹66.52万元。
﹙3﹚整形修剪90万元全部由财政补贴。﹙4﹚嫁接改良接穗费16.2万元全部由财政补贴。﹙5﹚烘干炉补助30万元(三年每年10万元)。﹙6﹚农民技术员服务补贴30万元(三年每年10万元)。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建设取得实效。
(五)加强政策宣传,调动果农积极性。
各乡镇要将各项政策和县级方案宣传到广大农村中去,做到家喻户晓,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政策,从而调动农民发展和管理核桃园的信心和决心。过去,党和政府好的惠农政策被滞留、掌握在县、乡和村委会,被关系户、亲属所享受,应该享受政策的人民群众大多数不知晓、不能享受、阻碍了产业发展。实践和事实证明,广大人民群众和果农是渴望科技和政策支持的。因此,2012年的核桃产业发展政策要采取各种形式,宣传到群众中去,为我县核桃发展打好群众基础。
(六)加强督察,严格考核。
县委、县政府今后将加强对乡镇抓建核桃产业工作的管理和考核。县政府将核桃产业的各项目标任务作为乡镇工作考核的重点,适当提高核桃产业建设(尤其核桃的规范管理)在乡镇、部门全年目标任务中的分值,考核结果与乡镇、部门班子和领导个人年度考核挂钩。部门和乡镇要对包村干部加强管理和考核,将群众对各项惠农政策的知晓率作为包村干部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
(七)创新工作方法。
本着《xx市特色高中建设实施方案》提出的“多样化、整体性、重内涵、重创建”的原则,按照市教委“精心准备、如期启动;加强宣传、创设氛围;搞好建设、加强基础;注重过程、面向全体”的工作要求,在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征询意见的基础上,我们确立了xx中学“xx教育”特色建设思路,着力从“环境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课程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课堂文化建设”五大方面推进我校“xx教育”特色创建工作。
二、总体目标。
围绕学校核心价值理念,通过五大举措,在三年内基本达成校园环境幽雅,教师业卓止雅,学生识卓行雅,师生发展和谐的高质量的特色高中。
三、标志性成果。
1.出版专著《xx教育》xx中学特色高中建设成果。
2.出版《xx中学班主任专业论坛文集》。
3.完成与该项目有关的国家级课题《高中有效教学行动策略》。
4.外显具有“xx教育”特色的xx中学学校文化。
5.举办一次全市规模的特色高中建设成果展示活动。
(一)环境文化建设。
【发展愿景】。
围绕学校核心价值理念“xx教育”,在学校已有的校园硬件建设的基础上整体规划校园环境建设,本着“高品位、特色化,地域性,审美性”的原则,科学布局、整体构建,形成具有xx中特色、体现xx中学核心价值理念的环境文化建设。校园环境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校园环境幽雅,书香气氛浓厚,和谐布局,旷达有序。处处彰显“xx教育”这一学校核心价值理念。
【三年规划】。
1.20xx年3月—20xx年12月,设计并完成走廊文化特色、楼道文化特色、班级文化特色、办公室文化特色等室内特色文化建设,其中班级文化特色及办公室文化特色采取规范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方式,达到个性与共性的和谐统一。
2.20xx年1月—20xx年12月,在征求全校师生及业内人士的基础上,设计并完成包括学校植物园、办公区、教学区、校内庭院等室外特色文化建设,统一显著标示,命名要与“xx教育”紧密相连,充分体现学校的核心价值理念,彰显学校环境育人功能。
3.20xx年3月—20xx年12月,筹资兴建xx中学艺术楼,为学生会、社团活动提供空间,也为学校的艺体教育提供保障,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展示特长的平台。艺术楼设专用教室:包括体操房、声乐室、琴房、画房、学生会等;增建杨连弟展室、改建校史馆。
【标示性成果】。
1.xx中学艺术楼。
2.校园内及楼内与“xx教育”相关的各种标识、图片及激励性文字。
3.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及办公室文化。
4.学校的核心价值理念、一训(校训)三风(校风、教风、学风)。
(二)制度文化建设。
【发展愿景】。
在制度建设方面,以时代精神为指导,充分体现现代学校管理理念。在教育教学方面,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自主管理,构建自主约束、自主规范、自主教育、自主提高的班级管理制度,实现学生“识卓行雅”的教育目标;在学校管理方面,以教师的发展为本。注重人本管理,在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主修炼、自主成长,实现教师“业卓止雅”的学校管理目标。
【三年规划】。
1.20xx年3月—20xx年5月,对学校现有制度进行梳理、修订、完善、重建,从学校行政管理、德育工作管理、教育教学、教育科研管理、后勤工作管理等分类建立和完善各项校本管理制度。
2.20xx年6月—20xx年12月,形成具有“xx教育”特色的《xx中学校本管理制度汇编》。
3.20xx年3月—20xx年12月,筹划并建立学校“xx奖”奖励机制,奖励在某一单项做出突出贡献的师生。“xx奖”鼓励师生多元发展,个性发展。将教师在教学、科研、创新、指导、奉献等方面,学生在学习、品德、特长、活动、实践等方面做出优异成绩的进行评选、奖励,最高级别的奖项为学校“xx奖”。为促进教师的“业卓止雅”,学生的“识卓行雅”搭设平台。
【标志性成果】。
1.完成《xx中学“xx教育”校本管理制度汇编》。
2.xx学生“五个一”(年度评选)。
(1)一次学习成绩飞跃。
(2)一项艺术特长。
(3)一个感人事迹。
(4)一个社团组织。
(5)一次社会实践。
五项均具备则被推选为学校“xx学生奖”
3.xx教师“五个一”(年度评选)。
(1)一个好的教学成绩。
(2)一个成功的帮教案例。
(3)一篇发表或获市级以上奖项的教育教学论文。
(4)一门校本课程。
(5)一个可推广的教学模式。
五项均具备则被推选为学校“xx教师奖”
(三)课程文化建设。
【发展愿景】。
依据课程建设的综合性、选择性、均衡性,打通三级课程,构建含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校本课程等三类具有学校特色的xx中学课程体系。实现基础性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拓展性课程灵活化这一特色课程文化建设目标。
【三年规划】。
1.20xx年3月—20xx年12月,校本课程准备阶段。
(1)校本必修课:在现已开设心理健康课的基础上,20xx年拟再开设礼仪课与形体课,实现开设“三课”与“一操、一法、一歌”。“三课”即心理健康课、文明礼仪课、艺术形体课;“一操”即中华武术操,“一法”即一体书法字,“一歌”即一组红歌合唱。实现学生在高中三年学习后,每一名学生都会一套武术操、一体书法字、一组红歌合唱。
(2)校本选修课:在学校已经开设的体育专项课程校本选修课的基础上,拟再开设包括知识探究型、生活普及型、热点讨论型、准学术研究型、创新实践型等方面的校本选修课程。以学科组为单位,进行校本课程的准备、申报,校本教材的编写。
2.20xx年1月—20xx年12月,校本课程实践阶段。
初步完成校本选修课教材的编审,对已成熟的校本选修课进行实践,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完善校本选修教材的编制,开发更多的校本选修课程。
3.20xx年1月—20xx年12月,校本课程的实施阶段。
实现校本选修课程常态化,在原有校本选修课程的基础上逐年拓展、完善,由教师申报,学校审核批准。
【标志性成果】。
1.开发出心理健康课、文明礼仪课等校本必修课教材。
2.开发出各类校本选修课教材。
3.校本课程常态化。
4.初步构建出含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校本课程等三类具有学校特色的xx中学课程体系。
(四)教师队伍建设。
【发展愿景】。
“人才的培养在教育,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只有具备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业卓止雅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兴趣广泛、个性鲜明、识卓行雅的学生。学校为教师成长搭建各种平台,通过行动学习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各种活动丰厚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品质。培养出一批具有精湛的业务水平、高尚的人格魅力、完美的教学艺术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三年规划】。
1.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提升教师对待学生的基本价值品质。
在全体教师中发起“教师的职业价值”、“教师的幸福观”、“我为什么做教师”、“我怎样当老师”、“我的学生观”等系列主题讨论;通过问卷调查、主体研讨、师生交流等活动提升教师对待学生的基本价值品质;每年为教师购买一本诸如肖川的《教师的幸福生活与专业成长》等书籍,在教师间开展读书活动,并把教师的读书感悟每期都刊登在校报《星辰》上;每年召开一次教师的教学反思、教育叙事年会,适时召开班主任专业论坛;在学生中开展我最喜欢的教师评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引领教师树立远大的教育理想,密切师生关系,追求事业卓越,争当时代先锋。
2.通过制度管理,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学校已完善了教师年度考核制度,制订了较详细的考核方案,完善了校级领导干部每年一次向教代会述职并接受民主考核的制度,20xx年,还要制定出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向教代会述职并接受民主考核的制度、全体教师年初工作、学习计划和年末工作总结制度。制度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准则,有了制度,学校就可以给老师们自由的空间,让老师们在每天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与学生共成长。
3.搭建各种活动平台,促进教师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教学反思、学术论坛、业务考评”常抓不懈,“梯度培养”做到有目的、有计划。一年一度的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活动,使老师们在反思中与新课程共成长;一年一度的教师学术论坛,促使教师掌握教育动态与教育前沿的研究;一年一度的教师业务考核,引领教师把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两年一次的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让青年教师、骨干教师脱颖而出;通过这些活动,丰厚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品质。让老师们在活动中体验追求卓越、崇尚高雅这一学校的核心价值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4.科研引领,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
进一步树立“问题即课题”的理念,注重小课题研究,让老师们带着课题上课,领导干部带着课题管理;在已经通过的“十一五”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以批准立项的国家级课题《高中有效教学行动策略研究》为契机,注重自下而上的各学科教学模式研究,力争在三年内,提炼出能够推广的各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xx中学教育科研奖励方案》,每年对在教育教学科研方面做出成绩的教师进行物质奖励,以此激发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科研的积极性,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标志性成果】。
1.各学科均有领军人物(本区乃至全市知名)。
2.出版《xx市第xx中学教学反思专辑三》。
3.出版《xx市第xx中学班主任专业论坛文集》。
4.出版《xx市第xx中学教师获奖论文成果集二》。
(五)课堂文化建设。
【发展愿景】。
有效教学的突破口在课堂,针对目前课堂教学中“知识等于告诉,理解等于记忆,应用等于做题”的教学现状,结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整体教学设计意图,通过行动研究,探索出符合学校特色的各学科多元“问题—尝试”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三年规划】。
1.20xx年3月—20xx年12月,进行有效教学标准的研究。针对教学要教会学生什么?怎样教会?怎样知道学生学会了这三个问题,各学科组进行有效教学标准的研究。通过研究使各学科教师能够清楚本学科有效教学的标准,并依据此标准进行研读课程标准,吃透教材,确定教学目标,进行有效教学的备课与教学设计。
2.20xx年1月—20xx年12月,进行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包括有效备课策略、有效实施策略,有效反馈策略等。通过这些策略的研究,实现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行为的改善。在这一系列的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究与教师角色与行为的转变中实现有效教学。
3.20xx年3月—20xx年12月,进行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学科教师可以在学校整体“问题—尝试”教学模式的引导下,构建具有自身特色,学科特点,能够适应学生学习的多元“问题——尝试”教学模式。本着边探索,边实践,边完善的原则,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完善,在完善中提高,在提高中获得有效的教学及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xx教育这一目标。
【标志性成果】。
1.完成国家级课题《高中有效教学行动策略研究》课题研究。
2.结集出版符合学校特色的各学科多元“问题—尝试”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3.在王勤教授的指导下,召开一次全国范围的“我的模式我的课”现场交流会。
4.出版《xx教育》xx中特色高中建设专著。
为充分发挥我县旅游资源优势,推动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根据《中共县委、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任务目标。
总体任务目标。按照建设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总要求和打造冀西南旅游门户城市、冀晋豫三省交界旅游金三角重要通道城市的定位,本着“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规划先行、项目拉动,保护第一、旅游第二”的思路,全力抓好规划编制、景区建设、宣传推介、要素完善等重点工作,推进旅游业实现新跨越,力争到20xx年将打造成“中国旅游强县”,全县旅游门票收入突破4000万元,客流量达到360万人次,直接从业人数达到3000人,旅游业综合收入突破5亿元。
20xx年任务目标。全县旅游接待人次达到210万人次,旅游门票收入突破150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达到亿元。
二、重点工作及要求。
1、抓好旅游规划编制与提升。立足“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产业发展要求,本着“全县旅游一体化、功能规划优势化、线路整合互补化”的原则,邀请全国知名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进一步修编完善《旅游总体规划》。以全县旅游规划为指导,加快编制完善区域、重点景区总体旅游规划和控制性详规,以及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生态文化旅游、古民居民风民俗旅游等专项旅游发展规划,重点抓好《娲皇宫修建性详规》提升、《河南店-索堡段清漳河旅游开发规划》、《129师纪念馆改扩建规划》以及五指山、清泉寺、盘龙山、青塔湖和旧偏城县等景区的规划编制工作,使我县旅游开发建设科学、合理、有序。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宗教场所、森林公园、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城市公共绿地等专项规划,要与旅游发展规划相辅相成,相互衔接,融为一体。县旅游管理部门、涉及旅游景区和乡镇应参与上述项目建设方案的论证与会审。
2、抓好精品景区建设。按照景区规划要求,积极谋划实施一批旅游项目,以项目扩体量,靠项目推进景区上档升级,全力打造独具特色的精品景区。娲皇宫景区:重点抓好大型女娲像、补天台、停车场改扩建、大型实景演出等项目建设,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将其打造成全国知名的5a级景区。20xx年要完成旅游购物一条街、滨水餐厅、补天湖周边绿化以及补天湖与补天广场、河道电瓶车道与现在停车场的连接等工程,启动虎山庄园、大型实景演出策划、大型女娲像设计等工程。129师司令部旧址景区:抓好旧址复原、新八路军大伙房建设等项目,将其打造成全国知名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20xx年要完成陈列馆广场和旧址连接线、旧广场和车游道铺设等工程。五指山景区:重点抓好滑雪场中级道以及山顶庙宇、拜佛台、休闲会馆等项目,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将其打造成三省交界知名生态休闲度假胜地。20xx年要完成滑雪场中级滑道、雪地游憩区、从紫薇山庄到滑雪场的道路硬化工程。要抓好水景观、观光台建设,恢复朝鲜义勇军旧址、郑律成纪念馆,启动上下缆车工程。清泉寺景区:重点抓好寺院复原、与石岗村上山步游道、索道等项目建设,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将其打造成国家4a级景区。20xx年要完成清泉寺西厢房修缮复原,启动大雄宝殿、罗汉殿修缮复原工程,完成从石岗到停车场旅游道路的改扩建。盘龙山景区:重点抓好景区道路、停车场、漂流、高科技种植园等项目建设。20xx年要完成凤阳湖、精品小院、广场、宾馆、漂流、智勇大闯关、真人cs野战、牌坊等工程项目。河南店-索堡段清漳河旅游开发项目:重点抓好河南店-索堡段清漳河综合治理以及两岸旅游景观带设置等项目建设。20xx年要完成《总规》和《详规》的编制工作,积极对外招商,并启动建设2-3个旅游项目。同时,要抓好黄花山、青塔湖、韩王山、庄子岭、九峰山等自然风光旅游景区,以及鲟鱼场、冰葡萄园、新桥温室蔬菜基地、东山农家乐等休闲观光农业基地的建设;搞好沙河红色新闻旧址、左权墓、响堂铺伏击战纪念碑、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旧址等红色景区,以及刘家大院、马家大院、王金庄、江家大院等崇州古民居的保护与开发,形成以龙头景区为支撑,中小景区为衬托,众多景点星罗棋布的“大旅游”格局。
3、抓好生态建设与保护。遵循“生态第一、旅游第二,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第二”的原则,正确处理好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将保护旅游资源纳入旅游规划管理范畴,切实加强山形地貌、自然景观、文物古迹、人文景观、生态植被、生态山体等综合保护,大力实施生态公益林保护、森林防火、防灾综合治理工程,努力做活“山秀于林、景活于林”的文章,培强我县原生态旅游优势,夯实生态文化旅游基础。以生态建筑、生态家园、生态社区、生态城镇、生态城市为载体,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夯实生态文化旅游基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4、抓好旅游产品打造。挖掘资源,研究文化,促进文化与旅游相融合,围绕古、红、绿三大主体文化,大力度推进以娲皇宫、清泉寺为代表的古文化游,打造全国最大的女娲祭祀地;以129师司令部旧址、沙河红色新闻旧址、石门左权墓、弹音边区政府旧址为代表的精品红色游,打造太行“红河谷”;以五指山、河南店-索堡段清漳河旅游带、县城、韩王山、盘龙山、青塔湖和旧偏城县为代表的生态休闲度假游,打造“后花园”。大力发展以刘家大院、马家大院、固新古镇为代表的古民居太行风情游,以王金庄、青塔为代表山乡风俗游,以冰葡萄园、新桥温室蔬菜基地为代表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游,以东山、新桥为代表的农村乐体验游,积极培育会议旅游、养生旅游、滑雪旅游等,引导建设一批特色景观旅游村镇,大力发展多样化旅游产品,全力打造“游千年古县、听女娲故事、寻伟人踪迹、赏太行风光、感现代老区”的旅游产品体系。以旅游产品为依托,根据市场需求,精心策划,精心编排,全力推出集古、红、绿,山乡风俗、古民居、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多个精典“一日游”旅游线路,突出特色,打造旅游品牌,形成独具卖点的旅游产品。
5、抓好旅游商品开发。以展现女娲文化、129师革命文化等各种文化和各大景区形象为主体,积极开发推出一批具有我县地方特色的集纪念性、观赏性、实用性为一体的旅游用品、纪念品和工艺品。围绕“三珍”、山情风貌、民间艺术等,加强研究与开发,推出一批独具特色的精特旅游产品,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6、抓好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游、购、娱、吃、住、行六要素,切实加快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一是实施旅游景区通达工程。开通城区通往重点景区公交车辆,加快交通干线至旅游景区道路的改扩建工作,重点抓好五指山、盘龙山、庄子岭、青塔湖、东山、王金庄等景区道路建设工程。20xx年要完成偏城—青塔湖、盘龙山旅游线建设,启动五指山—清泉寺旅游专线建设。二是完善全县旅游交通标识。在入县口及各主要道路交叉口设置具有鲜明视觉效果和有效引导作用的旅游交通指示标牌,为游客提供指引。三是筹建旅游集散中心,形成集旅游咨询、接待、导游、客运、餐饮、住宿、购物等旅游综合服务体系。20xx年要完成集散中心的规划设计、选址及前期立项等工作。四是加大星级宾馆、经济型旅游宾馆、农家旅馆以及特产购物超市的建设力度,力争到20xx年我县游客接待能力达到600万人次。
7、抓好宣传促销。一是发挥新闻媒体、网络、报刊等主流媒体的旅游推介作用,聘请全国知名旅游宣传策划公司编制《旅游宣传营销方案》,提炼推出旅游主题宣传口号,宣传我县旅游整体形象和主打品牌。二是在周边及客源地火车站、汽车站、机场、星级饭店和其他一些人流密集区域设置“大美”旅游宣传牌,放置介绍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宣传资料。在周边交通主干线、城市出入口设置我县重点景区大型形象宣传牌及交通标识,宣传我县旅游产品和旅游形象。三是积极探索推行与皇城相府、红旗渠等周边知名景区旅游车辆互通、导游互通、景区广告牌互换,统一宣传促销,统一旅游线路推介,打造冀晋豫三省交界金三角无障碍旅游区域。四是进一步研究挖掘和整理女娲和129师革命等文化,积极创作完成《刘邓和他的战友》、《女娲》等一批影视作品,在重点景区推出一批高品质、有特色的旅游演艺产品,靠影视和演艺作品宣传推介我县旅游景区。五是以弘扬女娲和129师革命等文化为主体,每年定期举办1-2次如女娲文化节、129师精神研讨会等旅游节庆活动,逐步形成节庆旅游品牌效应。
8、抓好行业管理。加强旅游景区人员培训,建立健全规范旅游行业、景区人员管理、导游管理等规章制度,强化相关部门联合执法,严厉打击旅行社恶意竞争、虚假广告、不签订旅游合同或违反合同约定超范围经营、欺客宰客、强行拉客、侵害游客人身财产安全以及使用“黑社”、“黑车”、“黑导”等违法行为,落实安全责任制,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障旅游者合法权益。
三、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对旅游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由县委书记任政委,政府县长任指挥长,相关领导为副指挥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工作指挥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解决旅游发展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细化任务,责任到人,确保把各项工作任务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各相关部门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齐抓共建,共同推进旅游业快速发展。
2、营造发展氛围。县政府将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旅游业发展工作,大力推进旅游业发展。县电视台、《时讯》、《信息》要开辟专栏,对旅游工作进行深层次、大篇幅、长时期地宣传报道;各相关部门和乡镇要认真安排部署本单位的旅游发展工作,并充分利用广播、标语等方式广泛宣传,在全县营造浓厚的发展氛围,让广大群众积极主动地支持、参与旅游业发展工作。
3、加大政府导向性投入。从20xx年起县财政设立旅游发展资金,每年不少于1000万元,重点用于宣传促销、旅游项目招商和鼓励支持旅游景区上档升级等。对新评为国家5a、4a级景区的,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的奖励。对引进大批量旅游团队的旅行社,除各景区给予优惠外,县政府对年度排名前三名的,将给予资金奖励。发改、农牧、林业、扶贫、交运、水利等部门,在谋划实施建设项目、安排专项资金使用上,应与发展旅游产业相结合,向旅游产业倾斜。
4、积极开展旅游项目招商。根据旅游景区规划,整体或分块切割包装,超前谋划储备一批结构性、战略性新兴旅游项目,在争列为省市重点项目的同时,通过引进来,召开旅游招商恳谈会;走出去,进行以亲招商、小团体招商等形式,大力发布推介旅游项目、宣传我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吸引境内外、省内外战略投资商和大型旅游集团投资我县旅游项目,并享受我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一事一议政策。通过参股合作、租赁经营等形式,整合旅游资源,引进投资合作者,激活旅游生产要素,盘活现有闲置旅游资产,拓宽融资渠道,共同推进旅游业快速发展。
5、建立旅游绿色通道。对来涉旅游车辆,除超员、酒驾和无证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以及发生交通事故等特殊情况外,一律只教育只纠正违法行为,不扣留、不罚款,确保外来旅游车辆在畅通无阻。
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快精准扶贫攻坚和产业开发工作的部署,达到既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动我县特色产业带建设,又精准扶贫到户到人,增加贫困家庭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目标。
结合我县扶贫开发和农业生产实际,制定本项目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结合我县的特色农业,大力发展秋冬油菜、桑树和蔬菜等短期经济作物种植,培育一批优势特色产业,结合产业扶贫项目实施,以公路沿线和各乡村旅游景点为重点,在全县形成油菜秋冬产业带,加快观光休闲农业发展,打造“短期能增收、长期能致富”的精准扶贫产业开发长效机制。
计划冬种油菜8000亩、新种桑树500亩、种植蔬菜5000亩,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10万元,其中油菜160万元,桑树50万元,蔬菜100万元。
计划发动3500户贫困户参与项目实施,受益人口达到14000人。
油菜平均每亩投入资金350元(不含人工费),平均亩产值1050元,每亩纯收入750元。
种桑养蚕前2年每亩投入资金3990元(不含人工费),平均亩产值4800元,每亩纯收入810元,第3年每亩纯收入1560元。
按标准化种植管理的蔬菜,平均每亩投入资金1300元(不含人工费),实现平均亩产值4500元,每亩纯收入3200元。
项目实施可带动1500户6000人脱贫。
二、扶持对象。
融安县建档立卡户(其中:贫困户和脱贫户按自治区文件已明确可以享受;和建档立卡退出户尚未明确是否享受,需待自治区出台文件后再按文件执行)。
三、奖补标准和限额。
冬种油菜、蔬菜每亩奖补200元,按户计算奖补面积自然连片最低为1亩,不足1亩的不予验收。
补助上限为人均不超过3000元。
蔬菜品种以蔬菜栽培书框定的品种为准。
新种桑树每亩奖补1000元,按户计算奖补面积自然连片最低为0.5亩,不足0.5亩的不予验收。
补助上限为人均不超过3000元。
四、验收程序和标准。
(一)验收程序。
参与项目实施的建档立卡户在出苗15天后,向所在村民委员会申报验收;各村登记汇总后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验收申请;各乡(镇)组织验收完成后,造册核定奖补金额,并在各村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各乡(镇)将请款报告和验收材料一式两份送县扶贫办审核,报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审批后,由县扶贫办将奖补资金拨付到各乡(镇),再由各乡(镇)拨付至种植户银行账户。
验收档案材料由乡(镇)和县扶贫办各存一份。
(二)验收标准。
1.油菜验收标准。
(1)种植时间为208—11月,面积在1亩以上,园地整洁,出苗整齐,长势良好。
长势差,每亩缺苗面积超过67平方米的,从验收面积中扣除,扣除后面积不足1亩的,不予登记和补助。
(2)要求全面翻耕,开沟起畦,畦宽1.2-1.5米,沟宽0.3米,畦高0.2米以上。
2.桑树验收标准。
(1)种植时间为年1—4月,(嫁接桑:每亩种植2500—2700株,行距100—120厘米,株距35—40厘米;实生苗:每亩种植4000—5000株,行距80厘米,株距17—20厘米)新植必须规范,且保持园内干净整洁美观。
面积达到0.5亩以上,成活率达到90%以上。
(2)园地整洁,土层深厚,翻耕并施有机肥;低洼积水、粘重田地必须开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严禁在烟草种植地、厂矿、砖窑附近等污染源建园。
3.蔬菜验收标准。
(1)种植时间为2017年1-10月,要求种植面积在1亩以上,且保持园地整洁,出苗整齐,长势良好。
(2)按照蔬菜栽培管理技术进行种植,要求全面翻耕,开沟起畦。
五、资金筹措和使用。
项目资金来源于自治区、柳州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以及我县统筹整合的财政涉农资金。
资金由县扶贫办统筹管理,项目计划奖补资金总额为310万元。
六、项目实施与管理。
县农业局负责种苗组织、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工作;项目实施乡(镇)负责宣传发动、为参与产业开发的建档立卡户建立台账、组织机耕、项目验收和发放奖补造册登记审核工作,并对验收结果负责;县扶贫办负责奖补资金拨付工作;县财政局负责项目资金管理监督工作;县审计部门负责项目的审计工作。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为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全面完成全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工作任务,按照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目标、任务分流、分级分口负责、分工合作、齐抓共管的要求。实行相关部门、乡镇任务分级分部门负责、分类推进,限期完成。现将《漾濞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主要任务立项分解如下:
一、**县文。
化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及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责任单位:县人事局、县文体局责任人:茶德根、姜晓水主要任务:在当前“事改”工作的基础上,以领导班子任期目标管理、职工全员聘任制改革为核心,借鉴、引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经验,研究制定《**县文化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实施意见》,通过改革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人才结构合理、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主要目标:根据上级党委政府要求完成全县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时限要求:按“事改”期限如期完成各项工作。
二、关于基础文化管站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责任单位:县文体局责任人:姜晓水主要任务:在巩固提高原有“两馆一站”建设的基础上,按照达标要求和方便群众、适应今后面向市场发展要求,研究制定目标尚未达标的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在新形势下创新机制、加快建设、加强管理的实施意见。主要目标:从今年开始,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全县“两馆一站”全部达标。时限要求:实施意见由县文体局于今年4月10日前提出,报县委、县政府领导审定后,以县政府办文件于2004年5月10日以前下发并开始实施。
三、关于漾濞县灯光球场的改扩建及老礼堂等场所的改造意见责任单位:县文体局、县城建局责任人:姜晓水、岳喜华主要任务:进一步完善灯光球场的改扩建及老礼堂等场所的改造方案及具体实施意见。主要目标:通过改造及扩建,要突出特色,提升灯光球场的硬件设施水平,使周围的场地与灯光球场融为一体,成为县城人民休闲娱乐的主场所。时限要求:改扩建方案于2004年4月10日前报县委、县人民政府,在县委、县政府专题研究后开始实施。
四、关于规范“彝族打歌”演出管理的若干规定责任单位:县文体局、县旅游局责任人:姜晓水、李光华主要任务及目标:规范“彝族打歌”的演出,挖掘“彝族打歌”的文化内涵,提高“彝族打歌”的文化品位,使“彝族打歌”表演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成为省内外知名文化品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时限要求:2004年3月底前由县文体局出台。
五、关于开展(组织)石门关歌会的意见责任单位:县文体局、县旅游局责任人:姜晓水、李光华主要任务及目标:充分挖掘全省各地、特别是在我州、我县境内的彝族民歌、山歌,形成彝族各支系民歌、山歌大融汇,丰富彝族民歌、山歌的内涵,最终形成一个自发的一年一度内涵丰富的民风民俗大聚会的节日,促进石门关旅游业的开发。时限要求:县文体局提出意见,县旅游局要做好有关场地的规划及建设方案,报县委、政府审定后,以县委办、政府办文件于2004年中下发并开始实施。第一届歌会要于2005年开始。
六、关于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加快文娱演艺业发展的意见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责任人:李华荣主要任务:(1)精心打造一批知名文化品牌,组织实施宣传漾濞的一本书、一首歌、一个舞蹈及表现漾濞整体形象的一张光碟的四个精品工程。(2)争取兴办全省乃至全国大型游乐项目和演艺项目。(3)整体策划一批品位高、吸引力强的文化艺术节会展览,娱乐项目。主要目标:用2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四个一”工程,提升漾濞知名度,逐步构建**自己的文化品牌。时限要求:与县庆20周年的相关规划同步进行。
七、关于把**建成有西部地区特色的生态旅游城市的意见责任单位:上街镇、河西镇责任人:罗明栋、李树银主要任务:(1)努力把**纳入大理市的整体规划中,定位在大理市的“卫星城”上。(2)城市建设规划中,要突出生态与民风民俗相融的文化设施建设,使生态和民风民俗成为城市的支撑和城市亮点。(3)有效整合辖区内的文化资源,统一规划实施一批文化产业重点项目。主要目标:大力加强生态建设,使其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森林覆盖率较高,生态建设与文化建设相互交融的、最适宜于人居住的县份之一。时限要求:意见于2004年5月前出台,并于2004年下半年开始实施。
政府审定后,分阶段实施。
施。
十、**县宣传文化中心建设规划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责任人:李华荣主要任务:(1)积极与上级宣传部门争取、接洽,做好资金的争取等相关工作;(2)做好相应的建设方案及规划。主要目标:提高**档次,使其成为文化建设的一个载体。时限要求:2004年3月前完成建设方案及规划。
产业扶贫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扶贫措施被广泛应用,那么该如何策划好产业的精准扶贫呢?接下来本站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欢迎大家阅读。
油菜、桑树、蔬菜种植项目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快精准扶贫攻坚和产业开发工作的部署,达到既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动我县特色产业带建设,又精准扶贫到户到人,增加贫困家庭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结合我县的特色农业,大力发展秋冬油菜、桑树和蔬菜等短期经济作物种植,培育一批优势特色产业,结合产业扶贫项目实施,以公路沿线和各乡村旅游景点为重点,在全县形成油菜秋冬产业带,加快观光休闲农业发展,打造“短期能增收、长期能致富”的精准扶贫产业开发长效机制。
计划冬种油菜8000亩、新种桑树500亩、种植蔬菜5000亩,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10万元,其中油菜160万元,桑树50万元,蔬菜100万元。
计划发动3500户贫困户参与项目实施,受益人口达到14000人。
油菜平均每亩投入资金350元(不含人工费),平均亩产值1050元,每亩纯收入750元。
种桑养蚕前2年每亩投入资金3990元(不含人工费),平均亩产值4800元,每亩纯收入810元,第3年每亩纯收入1560元。
按标准化种植管理的蔬菜,平均每亩投入资金1300元(不含人工费),实现平均亩产值4500元,每亩纯收入3200元。
项目实施可带动1500户6000人脱贫。
二、扶持对象。
融安县建档立卡户(其中:20xx年贫困户和20xx年脱贫户按自治区文件已明确可以享受;20xx年和20xx年建档立卡退出户尚未明确是否享受,需待自治区出台文件后再按文件执行)。
三、奖补标准和限额。
冬种油菜、蔬菜每亩奖补200元,按户计算奖补面积自然连片最低为1亩,不足1亩的不予验收。
补助上限为人均不超过3000元。
蔬菜品种以蔬菜栽培书框定的品种为准。
新种桑树每亩奖补1000元,按户计算奖补面积自然连片最低为0.5亩,不足0.5亩的不予验收。
补助上限为人均不超过3000元。
四、验收程序和标准。
(一)验收程序。
参与项目实施的建档立卡户在出苗15天后,向所在村民委员会申报验收;各村登记汇总后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验收申请;各乡(镇)组织验收完成后,造册核定奖补金额,并在各村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各乡(镇)将请款报告和验收材料一式两份送县扶贫办审核,报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审批后,由县扶贫办将奖补资金拨付到各乡(镇),再由各乡(镇)拨付至种植户银行账户。
验收档案材料由乡(镇)和县扶贫办各存一份。
(二)验收标准。
1.油菜验收标准。
(1)种植时间为20xx年8—11月,面积在1亩以上,园地整洁,出苗整齐,长势良好。
长势差,每亩缺苗面积超过67平方米的,从验收面积中扣除,扣除后面积不足1亩的,不予登记和补助。
(2)要求全面翻耕,开沟起畦,畦宽1.2-1.5米,沟宽0.3米,畦高0.2米以上。
2.桑树验收标准。
(1)种植时间为20xx年1—4月,(嫁接桑:每亩种植2500—2700株,行距100—120厘米,株距35—40厘米;实生苗:每亩种植4000—5000株,行距80厘米,株距17—20厘米)新植必须规范,且保持园内干净整洁美观。
面积达到0.5亩以上,成活率达到90%以上。
(2)园地整洁,土层深厚,翻耕并施有机肥;低洼积水、粘重田地必须开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严禁在烟草种植地、厂矿、砖窑附近等污染源建园。
3.蔬菜验收标准。
(1)种植时间为20xx年1-10月,要求种植面积在1亩以上,且保持园地整洁,出苗整齐,长势良好。
(2)按照蔬菜栽培管理技术进行种植,要求全面翻耕,开沟起畦。
五、资金筹措和使用。
项目资金来源于自治区、柳州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以及我县统筹整合的财政涉农资金。
资金由县扶贫办统筹管理,项目计划奖补资金总额为310万元。
六、项目实施与管理。
县农业局负责种苗组织、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工作;项目实施乡(镇)负责宣传发动、为参与产业开发的建档立卡户建立台账、组织机耕、项目验收和发放奖补造册登记审核工作,并对验收结果负责;县扶贫办负责奖补资金拨付工作;县财政局负责项目资金管理监督工作;县审计部门负责项目的审计工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快精准扶贫攻坚和产业开发工作的部署,达到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在精准扶贫中推动产业带建设,增加贫困家庭收入,加快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结合我县扶贫开发和养殖业生产实际,特制定本项目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项目计划总投资1455万元。
其中,家禽种苗补贴600万元,畜牧养殖补贴375万元,水产养殖补贴450万元,其他品种养殖补贴20万元,雏鸡保育场建设项目补贴10万元。
预计年内参与养殖农户1800户,受益人数7020人,可解决1560户,5835人口脱贫。
二、扶持对象。
融安县建档立卡户(其中:20xx年贫困户和20xx年脱贫户按自治区文件已明确可以享受;20xx年和20xx年建档立卡退出户尚未明确是否享受,需待自治区出台文件后再按文件执行)。
三、补贴标准和限额。
补助上限为人均不超过3000元。
(一)家禽类养殖项目(600万元)。
1.土鸡养殖(预计30万羽,补贴450万元)。
2.肉鸭养殖(预计10万羽,补贴100万元)。
养殖要求:(1)建有与养殖规模相应棚舍;(2)做好粪污处理,不造成环境污染。
3.肉鹅养殖(预计2万羽,补贴50万元)。
养殖要求:(1)建有与养殖规模相应棚舍;(2)做好粪污处理,不造成环境污染。
(二)牲畜养殖项目(375万元)。
1.生猪养殖(预计1万头,补贴300万元)。
补贴标准:年内每户购入生猪种苗2-10头养殖,饲养2个月后可申请验收,按验收实数每头补贴300元。
若留养1-5头后备母猪的,待母猪第一次产崽后可再次申请验收,按验收实数每头补贴200元。
养殖要求:(1)建有与养殖规模相应栏舍;(2)做好粪污处理,不造成环境污染。
其它品种的生猪,如香土猪、野猪等养殖项目参照以上母猪生猪养殖补贴标准和养殖要求执行。
2.山羊养殖(预计7500只,补贴75万元)。
补贴标准:年内每户按要求完成栏舍建设,购入种羊20—50只养殖,购羊后可申请验收,按验收实数每只补贴100元。
养殖建设要求:(1)必须圈养;(2)栏舍建筑面积为每只羊不低于1平方米,可为砖混结构或钢架结构;(3)建有相应的饲料房和青贮池;(4)配套建有每只羊50平方米以上的活动场地,并建有山羊不可跃越的固定围栏;(5)种有与养殖规模匹配的牧草,每10只羊需要配套种植1亩牧草;(6)建有相应的消毒、储粪设施、排污达到环保要求。
(三)水产养殖项目(450万元)。
1.网箱养殖(预计1万平方米,补贴50万元)。
补贴标准:年内新建网箱养殖200平方米以内,网箱建设完成,投放鱼苗后,可申请验收,按验收网箱面积实数,每平方米补贴50元。
养殖建设要求:(1)必须是新建的网箱,用钢管作框架,焊接牢固。
(3)箱网高(深)不少于2.5米。
(4)做好网箱的防洪、防火等附属设施包,不能影响航道、排洪泄洪及灌溉。
(5)不得在人畜饮水水源管理范围内,不能造成水质环境污染,不得影响市容景观,不得在融江县城段河道内新建网箱。
2.池塘养鱼(预计20xx亩,补贴400万元)。
补贴标准:年内新建或改造池塘养鱼1亩以上至6亩,建设完成,投放鱼苗后,可申请验收,按验收面积实数,每亩补贴20xx元。
养殖建设要求:(1)主要用于新建鱼塘或池塘改造以及苗种补贴;(2)要求鱼塘四周护坡平整坚实,塘基坚固,塘底清淤;(3)鱼塘垂直深度达到2米以上,水深达1.5米;(4)养殖品种不限。
(5)所投鱼苗达到投放标准,每亩投放鱼苗数不低于500尾。
(6)投放鱼苗时,必须有所在地的村委干部或包村干部、当地水产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在场,并拍摄放鱼苗照片作为验收佐证材料。
(四)其他品种养殖项目(20万元)。
1.家兔养殖(预计1万只,补贴20万元)。
养殖要求:有相应的养殖房和青贮间。
2.其他品种养殖项目,如竹鼠、豚鼠等参照家兔养殖补贴标准和养殖要求执行。
(五)雏鸡保育场(脱温)建设项目(10万元)。
经县水产畜牧兽医局和所在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年内新建标准规范雏鸡保育(脱温)场,每个场脱温量每批达一万羽以上的,当年向我县养殖户供应4万羽脱温土鸡苗的,一次性给予两万元的奖励资金。
四、验收程序。
20xx年12月1日前,按照方案养殖要求养殖的农户,向所在村民委员会申报验收;各村登记汇总后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验收申请;乡(镇)政府组织验收完成后,造册核定补贴金额,并在各村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各乡(镇)将请款报告和验收材料一式两份送县扶贫办审核,报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审批后,由县扶贫办将补贴资金拨付到各乡(镇),再由各乡(镇)拨付至种植户银行账户。
验收档案材料由乡(镇)和县扶贫办各存一份。
五、资金筹措及使用。
项目资金来源于自治区、柳州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以及我县统筹整合的财政涉农资金。
资金由县扶贫办统筹管理,项目计划奖补资金总额为1455万元。
六、项目实施和管理。
县水产畜牧兽医局负责全县养殖项目实施管理和协调工作,协助乡(镇)做好养殖计划方案,养殖种苗引进,及对项目实施检查指导、培训和汇报工作;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参观考察和养殖技术指导、技术服务。
县扶贫办负责补贴资金拨付工作。
县财政局负责项目资金管理监督工作。
县审计部门负责项目的审计工作。
项目实施乡(镇)负责宣传发动,贫困户申请审核,项目验收,发放补贴造册登记审核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协调工作。
为顺利完成青蒿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项目目标任务,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根据我县当前扶贫开发工作实际,以培育、发展新产业为着力点,提高经济收入脱贫致富为主要目标,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通过项目的实施,不但满足广西仙草堂制药有限责任公司青蒿素的原料需求、促进农民增收,而且为县财政增收作出贡献。
参与项目建设农户3500户,受益人口达13500人。
农户户均增收2800元,人均增收1000元。
项目实施可巩固3000户11350人脱贫成效。
二、扶持对象。
融安县建档立卡户、贫困村的非建档立卡农户。
三、补助标准和限额。
本项目资金补助由苗木补助和以奖代补种植资金补助两部分组成。
(一)苗木补助:采取统一定点育苗方式提供苗木,委托广西仙草堂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培育苗木,每株0.05元,苗木免费发放给农户。
(二)青蒿种植补助实行“以奖代补”方式补助:建档立卡户每亩补助500元;贫困村非建档立卡户按60%标准每亩补助300元;补助上限为人均不超过3000元。
(三)“以奖代补”种植补助的发放方式:农户种植青蒿,经验收合格后,由乡(镇)统一请款按补助标准发放补助资金。
四、验收程序和标准。
(一)验收程序。
农户完成种植后向乡(镇)人民政府申请验收;乡(镇)人民政府组成验收组,按照本方案确定的验收标准进行全面验收。
(二)验收标准。
每亩要求种植1000株,验收时成活率要达到90%以上;产量要求,每亩达150公斤(由广西仙草堂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收购农户进厂原料数据)。
五、资金筹措和使用。
项目计划总投资291万元(往年“十百千”产业项目结余资金),其中苗木补助31万元,以奖代补种植补贴260万元。
六、项目实施与管理。
县科技局负责种苗组织、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工作;项目实施乡(镇)负责宣传发动,为参与产业开发的建档立卡户建立台账,组织验收和发放补助造册登记审核工作,并对验收结果负责;县扶贫办负责补助资金拨付工作;县财政局负责项目资金管理监督工作;县审计部门负责项目的审计工作。
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广西仙草堂制药公司采取“公司+基地+科研单位+农户”的模式,与农户签订保底价为8元/公斤的收购原料。
合同。
为项目实施提供保障。
。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biyelunwen/65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