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确学习目标和要求,帮助学生更好地预习、复习和总结。通过阅读和借鉴教学工作计划范文,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关于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新思路和新想法。
《秦兵马俑》的第三部分向我们介绍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形象鲜明,是课文的难点,部分学生仅靠自己的能力可能不能深入地理解每种兵马俑的形象特点,这时,通过合作学,让他们通过讨论,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从而更好地学习课文。
师:快速阅读课文的3~8小节,找找你发现了多少种兵马俑。
生: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手、马俑这四种类型的俑。
师:这么多种兵马俑,真是类型众多啊!
师:再让我们进一步接近他们,与他们每一个进行交谈。
小组合作学习,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俑,多读几遍,感受外形特点,及其个性特点,完成表格,准备介绍给大家。
生:自己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
师:刚才大家学得真认真,哪个小组愿意先来展示你们得的学习成果。
第一组:
生1:我们这组向大家介绍武士俑。读课文(生2、生3、生4摆姿势。生2握着铜戈,生3擎着利剑,生4拿着盾牌。)。
生1:我们认为武士俑的形象特点是体格健壮,发髻偏右,手握武器,神态严峻。
生4:我们从身高1.8米左右,个个手握武器,想到他们一个个都十分威武,从他们的神态,握仿佛看到了一场大战一触即发,武士们虎视眈眈,神情十分严肃,是多么勇猛呀!
生:我觉得他们把武士的动作,神情表演得栩栩如生,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真正的兵马俑。
生:我也感觉他们表演得真好。我想补充一点,我们还从武士的武器中了解到秦国当时的武器情况。
生:我们从发髻大多偏向右,了解到了他们的军纪严明。
师导读第五小节。
师:我们继续交流。
第二组:
生1:我们这组向大家介绍车兵俑。
其余三人摆姿势。
生1:(指着中间的一个人说)这是驭手,他居中而立,驾驭战车驰骋疆场,你看他多么专注。(指着边上2个)这两位是军士,他们站立在驭手的两侧,手握利剑,拿着盾牌,舍生忘死保护着驭手。
生5:车兵俑的特点是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师:谢谢你们的介绍,你们看。车兵俑分为(师指着表演各生)。
生:驭手和军士。
师:驭手(做驾车动作)。
生:驾驭战车。
师:军士。(指着军士)。
生:分立两侧,保护驭手。
师:他们团结协作,坚守着自己的岗位,浴血奋战,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第三组:
生1:我们这一组准备向大家介绍马俑。
齐读。
生2:我们从“形体健壮,肌肉丰满”体会到这一匹匹战马膘肥体壮,是一匹匹上等的战马,他们可能立下了赫赫战功。
生3:从“跃跃欲试”的样子,握仿佛看到了这一匹匹战马竖耳瞪眼,好像只要一拉缰绳就会在战场上奔驰。
生4:因此,我们认为马俑的形象特点是“形体健壮,跃跃欲试”。
师:听了你们的介绍,握想起了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来参观时曾摸着马俑说:“我真担心它会不会踢我一脚!”多么栩栩如生的兵马俑啊。古代的雕塑家把他们雕塑得像活的一样,作者又把他们写活了,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把他们读活。
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自然段。
……。
生:在你们惟妙惟肖的模仿中,我看到了一个个具有自己特点的兵马俑,这就是他们的个性,而且我们非常强烈地感受到他们个性鲜明。这是因为这几小节通过对兵马俑的外貌、动作、神情的描写来展示其显明的`个性特点。
1、表演这一形式,让学生处在了仿真的古代生活背景之下,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在小组这种相对“安全、放松”的环境中将课文内容创造性地演出来。在表演中,在笑声中,在尽情表述中,以活泼的形式突破教学的重点。
2、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表现自己和观赏、评析的机会。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
3、学生在交流时,形式比较单一,大部分是朗读,表演,谈谈自己的感受,在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及时采集信息,作出恰当的指导,使学生的合作能更加形式多样,精彩纷呈。
4、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但是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不够,以后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
5、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互相评价不够热烈,应教会学生欣赏他人,善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本课课文较长,但思路清晰,在教学时,可以抓住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个纲,帮助学生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并由此前后推导,整体教学。纲举则目张,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确学习思路,理清课文结构,也可以从整体上去感受秦兵马俑的气势磅礴,避免把文章讲读的支离破碎。又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应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自主感悟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产生心灵的碰撞。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他们主动探究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对于一篇文章有其独特的感受,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独特感受。充分的读会使学生的情感找到突破口,从而激发出丰富的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进一步掌握过渡句在文中的运用。
3、在理解的基础上,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秦兵马俑的资料,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好准备。
2、预习课文,读准字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解决。
教学时间:
1课时。
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1、教师讲述秦兵马俑是怎么发现的,激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组成秦兵马俑考古学习小组,到这神奇的地下王国去探究。(板书课题)。
二、粗读课文,感知大意:
2、交流反馈,引出句子: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板书: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三、自读自悟,赏析重点:
过渡:第八奇迹,这可是一个了不起的称呼,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看看是否名副其实。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画出最能体现兵马俑规模宏大的句子。
(2)交流反馈。
句子1:以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
a、自由度,你从哪里体会到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初步感知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b、引导学生想象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c、指导朗读。
句子2、走进大厅,站在高处鸟瞰,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a、出示一号坑的视频,直观感受。
b、师生合作读,体会兵马俑的阵容巨大和气势宏伟,体会规模宏大。
师:秦兵马俑的规模如此宏大,怪不得全国政协主席胡绳参观后题词:
中华第一帝,世界第八奇。
2、感悟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1)快速默读课文第4-7小节,看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
(2)这么多类型的兵马俑有什么鲜明的个性呢?自由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兵马俑的个性。
生读课文。
(3)交流感悟:你想向大家介绍哪种兵马俑?为什么?
将军俑:威武、神态自若。
a、威武的将军你从课文的那些词语中体会到的?能读出将军的威武吗?
b、神态自若的将军神态自若什么意思?想一下,这位将军会有怎样的经历?
武士佣:高大威猛骑兵俑:能骑善射马佣:惟妙惟肖跃跃欲试。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体会各种兵马俑鲜明的个性。
(4)补充资料:兵马俑的其他类型。
3、学习神态各异。
(1)师引读:仔细端详,神态各异:似乎能感受到轻微的呼吸声。
(2)为什么能感受到轻微的呼吸声?学生自由表达。
(3)这是一个个或颔首低眉,或目光炯炯,或紧握双拳,或凝视远方的兵马俑,好像从我们面前一一闪过。请同学们静下心来,想象兵马俑的各种神态,选择一种你感受最深的神态读一读。
(4)指导朗读,读出文字背后的感情。
(5)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神态各异、个性鲜明的兵马俑。(出示视频)。
四、总结提升,迁移运用:
师:秦兵马俑,这国之瑰宝,一朝醒来,震惊世界。走进秦兵马俑博物馆,人们无不为它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许多杰出人物纷纷题词。
(1)出示各国元首、杰出人物的题词,生读题词,并交流感想。
(2)总结:课下搜集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的有关资料,感受它的魅力。
了解秦兵马俑的发现发掘过程,认识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
学习一些考古常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热爱祖国文物的观念。
能通过调查、分析、讨论、评述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具有艺术价值的文物的了解和感受。
本课两个学习活动分别有两大学习重点,一为了解考古常识,扩大知识面,并形成崇尚文明、珍惜文化遗产的态度;二为掌握欣赏评述珍贵文物的一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活动一”教学程序可为:交流讨论——欣赏分析——仿照捏制——小结评述。
课前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搜集关于兵马俑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及和考古相关的故事资料。上课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交流,结合教材,了解秦兵马俑的发现、发掘、清理还原以及保护的过程。回答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如:珍贵的文物是从何而来的?考古工作的一般过程是怎样的?兵马俑的发现者是谁?兵马俑在造型上有何特点?秦俑兵阵除了造型各异的兵马俑外还有一些什么珍贵文物?等等。教师结合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针对学生讲述不完整、不准确的地方进行小结。接着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不同造型的“兵马俑”图片,进一步了解关于兵马俑的知识,欣赏兵马俑的艺术价值。欣赏后就可让学生仿造兵马俑造型开展泥塑活动。制作完成后教师可将全班同学制作的兵马俑集中组成方阵,讲评小结。
“活动二”教学程序可设计为:收集资料——尝试评述——描绘细节——交流讨论——欣赏评述——拓展延伸。
课前学生在网上或图书馆搜集教材上提供的文物的资料。小组同学按照书上提供的评述方法,互相尝试评述其中感受最深、了解最多的文物。接着还可用线描的方法,描绘文物的精美细节或外形,进一步感受文物的艺术性。然后再交流感受,选一名同学做代表总结发言。最后教jj币可给学生看更多经典的文物,布置课后学生到当地的博物馆、文物市场去了解几件最感兴趣的文物,并运用所学写一篇调查欣赏报告。
1.有条件的学校可带学生直接到博物馆去参观学习,真实地、全方位地欣赏各种文物。
2.“活动二”教师可根据本地有代表性的文物进行欣赏评。
3.农村的学生可到自己或亲戚家中去寻找有一定年代的,具有一定欣赏价值的生活用具,如:雕花窗、雕花床及各种材质的器皿等,来完成“学习屋”的活动。
1.教师要尽量多地搜集相关资料来丰富充实自己,这样上课才能有的放矢地教学。
2.制作兵马俑时可以卫生筷、小木棍、铁丝做中心支柱,保持稳定性。
3.为了使学生做成后的兵马俑放在一起有好的视觉效果,在做泥塑之前教师可统一大小高度,如可统一为一只筷子的高度。
4.制作陶俑时如果没有陶泥可用橡胶泥代替。
教w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的语文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w准备:
教w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读题。
齐读第3节。
3、过渡:文章哪一段介绍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二、w习第二段。
2、指名交流读书所得。
3、这么气势恢弘的兵马俑想不想一睹为快?放课件。
指导朗读。
4、小结:这一段作者主要通过列举数字、举例的写作方法向我们介绍了气势恢弘,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
过渡:文章哪一段又介绍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一特点呢?
三、w习第三段。
1、快速浏览第2-9节,课文描写了哪几类兵马俑?
过渡:这么多的兵马俑却个性鲜明,让我们分小组再次读一读2-9节。
2、分四人一小组w习,幻灯出示w习要求:
(1)选择你们小组最感兴趣的兵马俑读一读。
(2)想一想,这类兵马俑有什么个性特点?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小组w习。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w习成果,教师相机点拨,并播放相关兵马俑的幻灯片,加深理解。
引导朗读:你能把这些感受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表现出来吗?
小结:听了你们的介绍和朗读,我真感到了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3、默读第10节。用画出表示神态的词句,用画出作者想象的词句。想想这样写的好处。
四、回归整体,激发情感。
1、如此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兵马俑有什么价值呢。
朗读第四段。
2、提问:w了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4、总结课文,小结本课的写作方法。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把秦兵马俑介绍给自己的亲友听。
2、收集有关兵马俑的资料,进一步了解兵马俑。
3、w习课文运用过度段的写法,介绍某一物的特点。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感兴趣的一题进行练习)。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3、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掌握课文是从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两方面描绘秦兵马俑特点的。
2、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
1、朗读体会激情法。
2、读课文,析词句,抓特点。
3、抓过渡句把握主要内容法。
4、小组合作探究法。
5、一条线索贯穿法。(以“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为主线。)。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巧引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秦兵马俑》(板书课题:指导“秦”的写法)。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理解了文中大量的四字词,下面听写两组词语:。
(1)恢宏气势 排列整齐 雄兵百万 战车千乘。
(2)神态各异 昂首挺胸 跃跃欲试 目光炯炯。
2、(出示两组词语)请同学们对照大屏幕自改。
3、观察这两组词语,它们分别体现了兵马俑的什么特点?(规模大,神态各异)。
过渡:课文是否就是从这两方面来描绘秦兵马俑的呢?
二、浏览全文抓重点。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能概括全文内容的一个自然段。
(找到过渡句,大屏幕出示)。
2、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个过渡句告诉我们上文写的是兵马俑 ,下文写兵马俑 , 。
(相机板书: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3、哪一对词语把这两个方面连接起来了?(不仅……而且……)。
小结:孩子们,找到过渡句,我们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一种最简便的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读文感受规模大。
1、课文怎样表现兵马俑“规模宏大”这一特点的?齐读第二自然段。
2、哪些词句让你具体感受到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自读,圈划相关词句作批注)。
3、汇报交流:俑坑面积 兵马俑数量。
小结:作者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方法具体真切地表现出兵马俑“规模宏大”的特点,让我们读起来犹如身临其境。
4、“站在高处鸟瞰”一句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小结:气势恢宏的秦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令人叹为观止!
6、看到这一切,游人的反应如何?(出示“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宏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齐读这句话。
“折服”是什么意思?从“折”字上感受一下佩服到什么程度才叫“折服”?(五体投地)。
7、指导朗读。
指名读这句话,读出你的折服。(双重否定句,强调“折服”)。
全体读这句话,读出所有人的折服!
四、析句品味姿态多。
过渡:秦兵马俑令人折服的不仅是规模宏大,还有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1、请同学们扫读4-9自然段,划出课文中介绍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
2、这些兵马俑都有怎样鲜明的个性呢?先来看“将军俑”。
3、指名读第4自然段,同学们想象它的造型、神态。(模仿总结)。
再读本段,通过作者对将军俑细致的描写来感受它的个性特点。
4、这是一位怎样的将军?(久经沙场、沉着镇定、威风凛凛……)。
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外形、衣着、动作、神态)。
5、朗读指导:读出他的威风凛凛、沉着镇定。
小结学法:朗读课文 想象画面。
品读文字 感受特点。
6、请同学们运用这种学法,小组合作学习5-9自然段中喜欢的兵马俑。
7、汇报交流。
提供句式:我们喜欢 ,我们从 这些语句中感受到它的个性特点是 。
小结:正是由于作者对兵马俑外形、动作、神态的细致描写,加上我们认真分析品味了语言文字,才能深切地感受到兵马俑鲜明的个性特点。
8、(画面再现,加深印象)会读书的孩子,能透过文字看到画面,大家头脑中的兵马俑形象到底准确不准确呢?(大屏幕出示相应兵马俑,学生指认)。
过渡:孩子们,如此众多的秦兵马俑千人千面,无一雷同。我们不得不赞叹: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它们神态各异。
(引读第10自然段)。
9、(自读第10自然段)用心读,你能读懂什么?
汇报交流,各抒己见。
10、让我们近距离地端详这些兵马俑,观察他们还有哪些神态。(大屏幕出示不同神态的秦兵马俑特写。)。
指导用“有的……好像……”这一句式接着说下去。
小结:同学们,既会观察又会想象、描述,真棒!把他们几个说的句子合起来也是一个排比句。
(齐读“折服”一句)。
五、首尾呼应显主旨。
1、请同学们带着折服的语气读最后一段。(齐读)。
读得这么有气势。不仅有折服之意,还有一种强烈的感情。什么样的感情?(自豪)。
2、因什么而自豪?
(生答,老师相机指导理解“绝无仅有”)。
3、本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朗读指导:带着自豪之情再读本段。
5、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课文中有一个词和“绝无仅有”意思相同?(举世无双)齐读第1自然段。
6、你们都强调了哪些词语?为什么?
小结:显然,课文首尾呼应,一再强调秦兵马俑的独一无二,饱含自豪之情。
(齐读1、11自然段)。
六、总结拓展巧练笔。
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仅读懂了语言文字的意思,把握了课文内容,而且还读出了文字背后含着的思想感情,真了不起。
拓展:孩子们,假如此时此刻你就站在秦兵马俑俑坑边,你最想说什么?(大屏幕出示鸟瞰图)。
练笔:课下,请以《秦兵马俑,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可以采用总-分结构,也可以用上过渡句把你想说的两方面的内容连接起来。
板书设计。
规模宏大。
(举世无双) (绝无仅有)。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秦兵马俑的特点。
难点:通过想象兵马俑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ppt、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36年前,也就是1974年春天,在西安临潼,当人们掘开那厚厚的黄土,发现了一支沉睡了千年的军队,这个发现震撼了整个世界,这就是(板书:秦兵马俑)。“俑”是什么?(俑是木头、泥土做的像,供陪葬用。也就是说,是葬墓中的陪葬品。)。
2.释题:秦始皇陵陪葬坑中出土的用泥制成的兵马形状的如:战车、战马、士兵等形状的殉葬品。让我们一起通过课文到这个神奇的地下王国去看一看吧!
二、初读课文。
1、昨天已经预习了课文,摘录了很多课文的四字词语,我们来交流一下。
这些词语中,最能体现秦兵马俑的是哪些词语?
2、交流预习情况:(板书: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3、读读黑板上的三个词语,谁能用这三个词语说一句话。这个句子在课文里有没有?
4、分析过渡段a、课文哪些地方在写“规模宏大”?
b、写“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呢?
c、“规模宏大”总结了第二自然段内容,后一分句又概括了文章后面的内容,这样的句子是什么句子?那如果单独成为一段,就可以叫——(过渡段)。
三、精读课文。
(一)、教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1、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最能体现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句子,写上批注。
2、交流:
(学生说句子——说感受——作比较想象比较——通过读来表现感受)。
a: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xx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学校一个篮球场有多大,慢慢地,2个、5个、10个、20个、40个、50个,差不多跟校园一样大了。现在开始在上面放兵马俑了,一个、2个,100个、1000个、5000个、8000个,啊,看见没有,竟有8个我们学校的学生那么多呀。)。
b: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有六千多个。
c:走进大厅,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军队。(看着插图,作者拍摄的角度就是从上往下看。认真看图,感受一下这一行行、一列列的长方形军阵。看后,再读读,)。
3、说说课文是怎么写兵马俑规模宏大的?(列数字、作比较、抓关键词、总分段式、有详有略)。
4、小结:作者运用总分段式,用抓住特点,采用列数字、作比较、抓关键词按照一定的顺序,用生动细致的笔触有详有略把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体现得淋漓尽致!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来读读这一段文字。
(二)教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交流:将军俑、骑兵俑、武士俑、陶马。
3、一个自然段写了一种俑,现在大家再认真读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这些兵马俑写得活灵活现的?如果你认真地读了,过会给你们一个游戏的机会。当然,游戏的主题就是这些内容。
4、下面老师和大家做个游戏,我说俑的特征,你们猜我说的是哪种俑?
a、它身材魁梧,头戴鹖冠……它是哪种俑?
b、它们平均身高约1.8米……。
c、看它那神态自若的样子……。
d、只见他们张弓拉箭,目视前方,或立或跪,好像一声令下,就会将手中的箭射出去。
5、课文中能把所有类型的兵马俑都写出来吗?那老师说的是什么俑?请根据特点去猜猜。
7、交流:(排比句、先写神态,后是作者的联想、有省略号)。
a、每个分句都用了“有的……好像……”这是用了什么写法?
b、再看,作者在每一分句中,先写了……(神态)再写了……(作者的联想)。
c、引读。
d、读着这些描写和作者的联想,你们想到什么?看到这么多兵马俑,你们想到什么?
e、我们发现句中有个省略号,作者省略了什么?现在,假想我们已经到了拱形大厅,看到一个个鲜活的兵马俑,让我们接过作者的笔,也来用“有的……好像……”说说我们眼中的兵马俑。
f、说话练习。
8、通过作者描写,让我们又进一步走近兵马俑,从“似乎能感受到他们轻微的呼吸声”。你从这体会到什么?(兵马俑很逼真)难怪作者说,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四、总结全文。
1、我们知道秦兵马俑绝世无双,。齐读第一自然段和第九自然段。读出我们的理解。你觉得这两自然段有什么联系?(都写到了秦兵马俑的地位,有着前后照应的关系)。
3、交流。
五、布置作业:
课后大家可以继续查找秦兵马俑的有关资料,摘抄课文中的四字词语,向家长介绍秦兵马俑。
六:板书。
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4、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让学生说说对课题可以怎样理解,特别是俑。
2、怎样去学习这篇课文,/请同学们阅读学习提示,然后根据学习提示自由的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
2、读了课文,你一定有很多的感受要说?
3、简单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些什么?并从学情出发,让学生上黑板写出一些概括的词语:比如:举世无双,享誉世界、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世界第八大奇迹等,从整体上基本把握教材。
三、再次默读读课文,领略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秦兵马俑。
1、老师在学生畅谈的基础上因势利导:抓住享誉世界、世界第八大奇迹等词语切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2、以读为焦点,展示教学。
3、哪些地方是你的感触最深,请你自由选择,尽情诵读。
4、交流:
第二自然段,主要是读出兵马俑的宏大气势。
四、积累运用:
一是读背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也可以进行摘抄。
二是根据课文的内容(取一部分)改成解说词。向大家简说,也可以是导游的形式。
五、延伸拓展:
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李光耀。
中华第一帝,世界第八奇。胡绳。
这一激动人心印象深刻的秦俑,是具有创造性的人民和伟大未来的证明。基辛格。
阅读链接:
陕西省关中平原一带,曾是中国古代帝王将相的政治舞台,又是他们最后归宿之地。从公元前11世纪起,就有周、秦、汉、隋、唐等11个封建王朝,在关中平原上的长安(今西安)建都,是我国六大古都之一。历史上有名有姓的封建帝王就有27个埋葬在这一带。其中最为庞大的、令人触目的陵墓,就是位于临潼县东5公里下河村附近的秦始皇赢政的陵墓。据历史记载,秦始皇即位时(公元前247年)便开始建造皇陵,征调7万多劳动力,耗费金银钱财无计其数,/article/化费36年之久,终于在临潼骊山脚下,建造起一座庞大的皇陵。陵墓夯土堆高达150米,那四面坡的冢形,气势如山,简直就是一座巨形的中国金字塔。
秦始皇陵墓,冢高55米,周长20xx米;经过钻探、调查,其陵园基地分为内外两城,内城周长为2525米,外城周长为6264米,占地面积达25万平方米。其陵墓奢侈至极,墓顶以珠玉缀出星宿,墓底以玉石堆砌山岳,以水银造江河湖海,以鱼骨油为灯烛;上有金制凫雁,下面铜铸的棺椁,珍奇珠宝不计其数。在其陵墓东侧1500米处,发现了三个兵马俑坑,坑内葬有大量的与真人真马大小等同的陶制彩绘兵马俑,以及当时实战使用的'各种兵器,出土文物达1万多件,实为世界罕见。后来在陵墓西500米处,又发掘大量的胥役墓坑,每坑2~4人不等,大都为屈肢埋葬。
根据现在已经发掘的秦陵兵马俑坑,可编成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三部分。其中以一号坑规模最为庞大,它东西长230米,宽62米,深5米,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内有与真人真马大小相同的武士俑和拖战车的陶马等6000多件,排成了一个长方形的、以士兵为主的混合战车的军阵,阵容庞大,气势宏伟。二号坑在一号坑的北侧前面,占地约6000平方米,是由陶制士兵、骏马、战车、骑士,组成步、弩、车、骑等四个兵种,手中各持弓、箭、弩和戈、矛、戟、剑等实战兵器,形成一支庞大的特殊军队的阵势。三号坑在一号坑的后面北侧,占地面积约520平方米,坑内前端甬道口有一辆统帅乘坐的彩绘战车,有上百名武士手执戈、矛、戟、剑等,森严环卫,军威凛然,好像一号、二号坑军阵的指挥部。现在一号坑上面已建起一座长200米,跨度宽约70多米的拱形展览大厅,并于1979年落成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供中外人士游览参观。秦始皇陵墓发掘的这些千军万马,守护秦陵有20xx多年,终于面世,这是本世纪中最壮观的考古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秦兵马俑,秦兵马俑教案教学设计优秀精品,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材分析:
《秦兵马俑》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状物类的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和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教学目标:
1、以读作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力求让学生“以读求悟,读中见悟”。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及认知水平,即关注学生阅读“期待视野”。
3、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词语解释:
魁梧:(身材)强壮高大。
举世无双:人世间没有第二个。形容极其稀有。
所向披靡:所向,指风吹到的地方;披靡,草木随风倒伏的样子比喻力量所达到之处,敌人望风溃散或一切障碍皆被清除。
昂首挺胸:仰着头,挺着胸。形容坚定英勇的样子。
若有所思:好像在思考着什么思的?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传神。
自学提示:
课文着重表达介绍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这两个方面的内容,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激发起读者的民族自豪感。
本文介绍的重中之重还是类型和个性,因为这才能真正体现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体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雕塑艺术。
课文语言生动,描写细致。作者对兵马俑的外观形象都进行了极生动的描绘,尤其是捕捉住了兵马俑的神态,描写得栩栩如生。多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运用准确、生动。
阅读思考:
1、这篇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兵马俑,这两个方面是通过哪句话连接起来的?
2、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反映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4、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观看录像。
1、教师先导入: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它惟妙惟肖的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的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2、教师提出要求:同学们想不想到西安的临潼领略一下兵马俑的风采?请同学们在观看录像时注意观察,认真思考,看完后我要请你谈谈观看录像的感受。
二、落实重点,合作交流。
1、学习“规模宏大”。先让学生交流看录像的感受。再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兵马俑规模宏大的语句。可以小组交流讨论。[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大胆充分的与同学交流,能进一步的为自主学习引路搭桥。在合作的氛围中,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各自生成自己的知识和认识,整个合作过程就会迸发创造的火花。]接着学生读书交流,在书上圈圈画画。再发表意见,学生补充,更正。
2、指导学生读书,教师指导学生评价。对于学生的朗读,教师暂不评价,而由学生评议。
3、学生再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读出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教师点拨。
6、学生汇报交流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第十节总分的结构说一段话,这一环节目的是训练学生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出一个总起句让学生说,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命题,学生可以自设话题,就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乐说,教师指导学生会说,及时鼓励赞赏,让学生体验成功,张扬个性,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更为自由、舒展的平台。
三、整体把握,总结全文。
四、布置任务,课外延伸。
1、结合课文情境理解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思考和发现。
3、领会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体会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秦兵马俑的特点。
难点:学习作者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1. 36年前,也就是1974年春天,在西安临潼,当人们掘开那厚厚的黄土,发现了一支沉睡了千年的军队,这个发现震撼了整个世界,这就是(板书:秦兵马俑)。
2 “俑”是什么意思?俑是葬墓中的陪葬品。齐读课题。
(让我们震撼的秦兵马俑到底是怎样的,学了课文我们自然就明白了。)
秦兵马俑到底是怎样的?课文中有一句话也可以说是一段话概括的非常好。请大家迅速默读课文一遍,找一找,用笔画下来。
1、交流。据学生汇报写板书。(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读读这句话;(据学生汇报出示这段话课件)圈画关联词语“不仅……而且”。
3、轻声读,思考这段话是――句,在文中起――作用,――承上,――启下。(课件出示)(高段教学把握篇章训练)
4、想一想,课文中哪些文字在写规模宏大?哪些在写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划分段落,理清思路)。
5、交流;点明课文就是从这两方面来具体介绍兵马俑的。(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1、请大家拿起笔,用心地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最能让你感受到规模宏大的词语或句子,一会交流。
2、生读书,师巡视。
3、交流。(根据学生交流,在咀嚼文字中感受规模宏大。)
4、引导学生归纳,秦兵马俑规模宏大主要表现在:(1)占地面积大;(2)兵马俑数量多;(3)军阵排列有序。
5、引导学生说出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作比较;举例子;列数据。倡导以后在习作中运用)
6、放视频真实感受秦兵马俑规模宏大;(师相机介绍,坑总面积;坑内俑数量;一号坑长宽及面积;排列有序的军阵。)学生交流看后感受(出示课件)
7、练读本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8、展示读;师评价,生评价。
(兵马俑面积之广,俑数之多,规模宏大,让我们赞叹不已,那他们又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出示课件)请看将军俑,说说自己感受;(用一个词语或句子都可。)
(2)读课文中文字;
(3)评议读书,抓住将军个性特点说;(可用文中词语)
(4)男同学齐读,读出将军的神勇与气势。
1.出示自学要求
自学5-9自然段,完成:
(1)读一读,画一画,看看兵马俑各有什么特点?你从哪看出来的?
(2)议一议,演一演你喜欢的兵马俑。
2、学生学习,教师巡视,相机点拨
3、交流;概括各类俑的特点;读读。
件件兵马俑都是珍品,都是宝物,真让人惊叹啊!据说在这成千上万的兵马俑中竟然找不到两个神态一样的陶俑。不信,请看第10段。
(1)、找找看,有几个分号?写了几种姿态?点明是排比句。
(2)、师生对读写姿态的句子。(提示大家把文字想象成画面读)(3)、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并学习运用。(课件出示)
(4)、就这几种神态吗?(提示学习中标点符号也不应该落掉。)(5)、仿写一、两个句子。(提供神态图片,课件出示)
(6)、交流或展台上打出;评价学生。
(透过呼吸声,你仿佛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文中下段词语“惟妙惟肖”并板书。(在语境中理解词语)
面对这雄伟壮丽的秦兵马俑,你最想感谢谁呢?生发言,师归纳,感谢劳动人民;感谢秦始皇;感谢发现兵马俑的人。(根据学生交流相机出现课件,世界伟人对兵马俑“世界第八大奇迹”的评价。(相机板书:劳动人民了不起中国自豪)
“五一”走出去,游览家乡景点,仿照文章写法,完成一习作,题目自拟。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8个,两条绿线中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
二教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它出土于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让我们一起去神奇的地下王国看一看吧!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读准字音,勾划新词,理解词意。
2、思考:秦兵马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3、指名交流。
三、精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
2、为了说明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课文的语言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增强直面感受)。
3、说说游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1)这是什么句?(双重否定句)。
(2)换一种说法。
走进大厅,所有的人都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走进大厅,人们怎能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四、指导写字。
1、老师示范。
2、学生描红。
五、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的语文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读题。
齐读第3节。
3、过渡:文章哪一段介绍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二、学习第二段。
2、指名交流读书所得。
3、这么气势恢弘的兵马俑想不想一睹为快?放课件。
指导朗读。
4、小结:这一段作者主要通过列举数字、举例的写作方法向我们介绍了气势恢弘,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
过渡:文章哪一段又介绍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一特点呢?
三、学习第三段。
1、快速浏览第2-9节,课文描写了哪几类兵马俑?
过渡:这么多的兵马俑却个性鲜明,让我们分小组再次读一读2-9节。
2、分四人一小组学习,幻灯出示学习要求:
(1)选择你们小组最感兴趣的兵马俑读一读。
(2)想一想,这类兵马俑有什么个性特点?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学习成果,教师相机点拨,并播放相关兵马俑的幻灯片,加深理解。
引导朗读:你能把这些感受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表现出来吗?
小结:听了你们的介绍和朗读,我真感到了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3、默读第10节。用“——”画出表示神态的词句,用“……”画出作者想象的词句。想想这样写的好处。
五、回归整体,激发情感。
1、如此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兵马俑有什么价值呢。
朗读第四段。
2、提问:“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4、总结课文,小结本课的写作方法。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把秦兵马俑介绍给自己的亲友听。
2、收集有关兵马俑的资料,进一步了解兵马俑。
3、学习课文运用过度段的写法,介绍某一物的特点。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感兴趣的一题进行练习)。
1、默读课文,找关键语段理清脉络。
2、通过填写学习单、观察说话等方法,感受课文用词准确,抓住特点、观察想象等写作上的特点,领会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3、读文品句的过程中,指导情感朗读,体会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
一、揭示课题,解题引入
2、示意:
“俑”:俑在字典中的解释是这样的:(指生读)古代陪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偶人。
那么秦兵马俑指的就是:在秦朝,给秦始皇陪葬的军队官兵和战车战马的偶像。
3、读题:理解了题意,让我们再来读读课题。注意停顿秦/兵马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随机板书词语:刚才你们在读的时候,我在仔细听。好像这些词读得不是很确定?谁来试试?(是有点难读吧!来,认认真真地读正确)
鸟瞰 读——意思是(从高处往下看) 所向披靡 颔首低眉
头戴鹖冠 读——鹖冠是什么?图用鸟的羽毛做装饰的帽子,一般戴在将军头上,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3、梳理文本:读了课文,秦兵马俑给你怎样的感觉?谁来说一说?
评价:你关注了它的规模/你关注了不同俑的雕刻/哦,你感受到了它的举世无双。
4、过渡段:
其实,课文中有一句话很好地概括了秦兵马俑的特点,请大家迅速默读课文,找一找,用横线画下来。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a、这句话告诉我们兵马俑的特点是——板书: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b、把这句话放回课文中再来读读,你发现它在整篇中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是的,当这样的过渡句单独成段时,我们称它为——过渡段。
c、那么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在写“规模宏大”?
哪些自然段在写“类型众多、个性鲜明”(4-8)
5、齐读:瞧,我们借助关键句就能很好地理清课文的主要脉络。再来读读这段话。
三、抓关键词句,感受“规模宏大”。
师过渡:咱们先去感受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完成学习单的第一题。
1、 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完成学习单任务一:填写兵马俑信息卡。
文物名称:秦兵马俑 特点一:规模宏大
占地总面积:
兵马俑数量:
一号坑东西长:
南北宽:
总面积:
兵马俑数量:
2、反馈交流信息卡。
先来看看某某写的。读读,你跟她填的一样吗?
体会用词准确:一字之差,有区别吗?——瞧,作者的用词多准确啊(板书)
你都填正确了吗?写错的也赶紧修改一下自己的学习卡。
3、现在,谁能看着这份信息卡来介绍一下秦兵马俑呢?
通过这一系列的数字,你把兵马俑介绍得很清楚。
那么课文仅仅是这样来介绍吗?你觉得哪种介绍更生动?找到句子,说说理由
篮球场:是啊,这样一比较就让我们更深刻的感受到了兵马俑面积的大
一号厅:很会发现。课文还具体描写了一号坑的兵马俑,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
4、齐读最后一句: 现在你能把兵马俑这种磅礴的气势读出来吗?
过渡:的确,我们的秦兵马俑不但规模宏大,而且——(出示第三自然段,学生接读: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四、读读填填说说,感受“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1、那么课文写了哪些类型的俑,快速的把他们找出来?
(将军俑 武士佣 骑兵佣 陶马)
2、他们又有怎样鲜明的个性呢?先来看看将军俑吧!默读第4自然段,完成学习单第二题的第一行表格。
兵马俑类型
摘录最能体现个性鲜明的词语2-3个
将军俑
2、 校对“将军俑”的个性特点。
(1) 选三份学生摘录的词语比较。
a 读词:我们来看看这两位同学摘的学习单。先来读读这些词。
c 甄别:头戴鹖冠:是的,鹖冠是将军独有的装饰
昂首挺胸:的确,将军只有昂首挺胸才能振奋士气
神情自若:大将风范
重任在肩: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
(2)小结:看来,摘录的词语还得最能突出将军俑的个性特点。
同学们再修改或补充一下自己摘录的词语吧!
(3)板书:你们看,作者在描写将军俑,抓住了将军独有的特点(板书:抓住特点)。这样一写,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威风凛凛的将军俑。
3、自学5-7节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7自然段,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俑,填写在表格的第二行。
(1)汇报交流 武士俑、骑兵俑、陶马。
我们来交流一下,其他同学可以随时修正自己的学习单。
a 武士佣:先来看看武士俑的。读一读词语,然后说说的摘录的理由。
(身穿战袍 手持兵器 整装待发 )有不同意见吗(补充)
b 骑兵俑 :右手执缰绳 上马冲杀
c 陶马:形体健壮 肌肉丰满 撒开四蹄 腾空而起
(2)朗读指导:
看,作者就是透过了这些词语,抓住了他们(点板书)各自鲜明的特点
那么,咱们怎样才能把这些俑鲜明的个性用朗读表现出来呢?同学们自己练练吧!(自由练读——指名4人读)
评价:听了你们的朗读,各种类型的俑仿佛在我的眼前一一闪过。
(3)体会 展开联想 :整体出示4——7自然段。
a 同学们,咱们再来看看这4个自然段,你发现什么共同点了吗?
b小结:是的,作者就是先写自己看到的,然后再写自己想到的,板书:展开想象 ,把这些佣鲜明的个性展现的更加淋漓尽致。
c 合作读(机动)
(4)写话
那么这支威武之师仅仅就这些类型吗?来,咱们再来欣赏几种兵马俑吧!
a 出示立射俑:站着射箭的士兵
跪射俑
御手俑:专门负责驾马车的士兵
c、教师巡视,随机搜集好词语。
d 练说 有了这些能表现俑个性鲜明的词语,你能来介绍一种自己感兴趣的俑吗?可以选择上面的词语,还可以加入自己写的词语。
自由练说——指名说话——评价指导(抓住佣的特点)
过渡:兵马俑不仅类型众多,而且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神态各异——(引读第8自然段,同时出现各种神态的兵马俑图片)。
五、出文抒情。
1、过渡:每一尊兵马俑的背后都像有一个鲜活的灵魂,这样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兵马俑,难怪作者在开头予以了高度的赞美。
出示第一自然段 齐读
哪两个词语突出了兵马俑在世界上的地位?(绝世无双 享誉世界)
2、兵马俑的出土同样也震惊了海内外。她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无数海外宾客纷至沓来,并在参观后纷纷题词留言:(逐一出示,学生诵读。)
法国总统希拉克: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能创造这个历史的民族,一定能创造出光辉的未来。
六、升华感情,自豪赞美兵马俑。
师总结:我们的祖国有这样伟大的历史文化遗产,有这样令世界震惊的第八大奇迹,你为此而自豪吗?让我们一起用自豪的语气来赞美一下兵马俑吧。齐读第9自然段。
七、布置作业,课后拓展。
课后大家可以继续查找秦兵马俑的有关资料,向家长介绍秦兵马俑。
再读词语:读着词语,想着意思,把意思读出来。
导入:规模宏大、个性鲜明这两个词语在文中的第三小节中有的,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节。
快速浏览410小节,想想课文介绍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
读后交流。
你对哪些兵马俑印象最深呢?仔细读读课文,说说课文是怎样介绍兵马俑的个性特点的?
(1)指名读句子。
(2)说说将军俑的特点是什么?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3)指名学生表演将军的样子,请其他学生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将军?
(4)出示将军俑的图片,能把将军俑的读出来吗?
(1)武士俑是怎样的?
(2)你觉得武士俑和将军俑有什么不同吗?出示图片(服饰、神态、武器)(引导理解个性鲜明)
(3)齐读
(2)指名读
(3)交流
读到这儿,各种俑的样子是否在你的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了呢?(出示各种俑的图片,学生辨认)
学习第10小节
自由读,有什么感受?
小小组内分工分别读4个分句,然后小组表演朗读。
是呀,一个个兵马俑就是一件件精美的艺术珍品。想欣赏这些艺术珍品吗?齐读第10节。
出示图片。
我们也学着文中的句式写一写这些兵马俑。
交流学生所写。
让我们在来欣赏这些艺术珍品。再读第10节。
导入:面对这8000多件精妙绝伦、举世无双的艺术珍品,大家肯定有许多话要说,谁来把你的心里话说一说。
课文最后一段道出了同学们共同的心声,齐读最后一段。
文章开头是这么说的(生读第一句话)前后照应,不仅写出了同学们的心声,更写出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声,再读第11节。
秦兵马俑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国界,(出示各国领导的评价)1987年被世界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师引读黑板上的词语。
秦兵马俑
规模宏大
举世无双
享誉世界
服饰
个性鲜明
神态
指名读题,俑是什么呢?(古代殡葬的偶像。)。
秦始皇自十三岁称王开始,便着手修建秦始皇陵,一直到他四十九岁去世,秦兵马俑就在距秦始皇陵东一千五百米左右的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县。(地图,幻灯片。)。
1974年几位农民在挖进时,偶然发现了这一秘密,相隔二千二百多年秦艺术家的作品终于重见天日。(全景幻灯片。)。
今天就让我们借助语言这种神奇的工具来走近秦兵马俑。
(一)学习课文第一段。1978年,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参观过秦兵马俑后,说:“秦兵马俑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到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埃及,,到中国不看秦兵马俑不算真正到中国。”作为一名中国人,让我们带着自豪的心情齐读。(第一自然段幻灯片。)。
(二)学习第三段。平时我们在学习的时候,除了可以利用字典这一工具外,其实还要注意“课后练习”这一工具,它也会对我们理解课文有帮助的。(课后问题。幻灯)。
1.读问题,试答。
2.课文是用哪一句话连接起来的呢?(第三段幻灯。)适时板书。读。
(三)学习第二段。
1.咱们首先来看一看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2.默读,用笔画出体现“规模宏大”的语句。
3、交流,通过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4、走进规模如此宏大的大厅,人们会有何感受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领他的大军,灭六国,统一中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强有力的军队是他得天下的重要法宝。
(四)学习第四——十段。
俗话说得好,“千人千面”就是在同一棵树上也很难找到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每一件兵马俑更是被艺术家雕塑得栩栩如生。
出示“将军”幻灯片。一号坑共6件,平均身高1.9米。
1、看到将军俑后,你想到了哪些词?
2、看课文又是怎样描绘将军俑的?指名读出将军俑的威风。
3、摆一摆将军的加工,这就是文中所说的惟妙惟肖。(看群图。)说一说。
4、看彩图。秦兵马俑是彩塑,刚出土的时候,还可以看到大红,大绿,粉紫。但是出土后很快颜色就会发生变化。所以,国家对秦兵马俑就不再进行发掘,让它们长眠于地下。我们河南省殷墟去年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许多的文物也采用了地下保荐的形式。
(五)正如文中所说,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当然,我们知道这些历史文物都是古代劳动人民留给我们的艺术瑰宝,还有待我们这些炎黄子孙把这些文化遗产继承下去,得以发扬光大,出示幻灯片:
古都有先人留艺术瑰宝,华夏待来者绘锦绣宏图。
————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箫克。
让我们永远铭记自己身上肩负的历史史命。
《秦兵马俑》的第三部分向我们介绍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形象鲜明,是课文的难点,部分学生仅靠自己的能力可能不能深入地理解每种兵马俑的形象特点,这时,通过合作学,让他们通过讨论,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从而更好地学习课文。
师:快速阅读课文的3~8小节,找找你发现了多少种兵马俑。
生: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手、马俑这四种类型的俑。
师:这么多种兵马俑,真是类型众多啊!
师:再让我们进一步接近他们,与他们每一个进行交谈。
小组合作学习,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俑,多读几遍,感受外形特点,及其个性特点,完成表格,准备介绍给大家。
生:自己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
师:刚才大家学得真认真,哪个小组愿意先来展示你们得的学习成果。
第一组:
生1:我们这组向大家介绍武士俑。读课文(生2、生3、生4摆姿势。生2握着铜戈,生3擎着利剑,生4拿着盾牌。)。
生1:我们认为武士俑的形象特点是体格健壮,发髻偏右,手握武器,神态严峻。
生4:我们从身高1.8米左右,个个手握武器,想到他们一个个都十分威武,从他们的神态,握仿佛看到了一场大战一触即发,武士们虎视眈眈,神情十分严肃,是多么勇猛呀!
生:我觉得他们把武士的动作,神情表演得栩栩如生,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真正的兵马俑。
生:我也感觉他们表演得真好。我想补充一点,我们还从武士的武器中了解到秦国当时的武器情况。
生:我们从发髻大多偏向右,了解到了他们的军纪严明。
师导读第五小节。
师:我们继续交流。
第二组:
生1:我们这组向大家介绍车兵俑。
其余三人摆姿势。
生1:(指着中间的一个人说)这是驭手,他居中而立,驾驭战车驰骋疆场,你看他多么专注。(指着边上2个)这两位是军士,他们站立在驭手的两侧,手握利剑,拿着盾牌,舍生忘死保护着驭手。
生5:车兵俑的特点是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师:谢谢你们的介绍,你们看。车兵俑分为(师指着表演各生)。
生:驭手和军士。
师:驭手(做驾车动作)。
生:驾驭战车。
师:军士。(指着军士)。
生:分立两侧,保护驭手。
师:他们团结协作,坚守着自己的岗位,浴血奋战,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第三组:
生1:我们这一组准备向大家介绍马俑。
齐读。
生2:我们从“形体健壮,肌肉丰满”体会到这一匹匹战马膘肥体壮,是一匹匹上等的战马,他们可能立下了赫赫战功。
生3:从“跃跃欲试”的样子,握仿佛看到了这一匹匹战马竖耳瞪眼,好像只要一拉缰绳就会在战场上奔驰。
生4:因此,我们认为马俑的形象特点是“形体健壮,跃跃欲试”。
师:听了你们的介绍,握想起了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来参观时曾摸着马俑说:“我真担心它会不会踢我一脚!”多么栩栩如生的兵马俑啊。古代的雕塑家把他们雕塑得像活的一样,作者又把他们写活了,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把他们读活。
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自然段。
……。
生:在你们惟妙惟肖的模仿中,我看到了一个个具有自己特点的兵马俑,这就是他们的个性,而且我们非常强烈地感受到他们个性鲜明。这是因为这几小节通过对兵马俑的外貌、动作、神情的描写来展示其显明的个性特点。
1、表演这一形式,让学生处在了仿真的古代生活背景之下,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在小组这种相对“安全、放松”的环境中将课文内容创造性地演出来。在表演中,在笑声中,在尽情表述中,以活泼的形式突破教学的重点。
2、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表现自己和观赏、评析的机会。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
3、学生在交流时,形式比较单一,大部分是朗读,表演,谈谈自己的感受,在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及时采集信息,作出恰当的指导,使学生的合作能更加形式多样,精彩纷呈。
4、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但是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不够,以后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
5、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互相评价不够热烈,应教会学生欣赏他人,善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秦兵马俑》课文一方面用详尽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另一方面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认识8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会默读课文,能结合自己的想象感受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激发民族自豪感。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
我在进行教学时,选择了以默读为主,同时穿插了浏览、自读、齐读、有选择的读、师生配合读这些读书形式。在这个充分接触文本的基础上,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去想象、感悟、交流。我在教学秦兵马俑的两个不同方面时分别采取了三种不同的学习形式:
规模宏大:默读批划—反馈—感悟
类型众多:默读—有重点的读—感悟—感情朗读—信息反馈
个性鲜明:默读—感悟—想象扩展
(一) 介绍历史背景,激趣导入
1、虽然学生对秦兵马俑本身非常感兴趣,但它毕竟是离我们两千多年前秦王朝的产物,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这除了给秦兵马俑本身罩上了一层神秘感之外,也让学生对于它的.理解与想象产生了很大的难度。因此我在开课时首先用一首李白的诗导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候尽西来。”让学生一下子感受到秦王的霸气。然后我对秦王朝以及兵马俑做了简单的历史背景介绍。在这个大的历史背景下,为学生接下来在阅读中感悟文本打下伏笔。
2、在板书课题后,问学生:知道什么是俑吗?什么又是秦兵马俑呢?《课标》对中年段的学生要求有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因些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相关资料。这个问题的提出一方面是了解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另一方面是使学生对秦兵马俑有初步的认识,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初读感知,直奔重点
1、默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从中感受到什么?在学生初次接触文本后,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感想,扩散学生的思维。
2、兵马俑究竟有哪些特点,文中一句话概括的好,迅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第三自然段是对全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同时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让学生通过浏览课文的形式再次接触文本,直奔重点,抓出兵马俑的三个特点: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三)体会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1、采用默读批划的形式,让学生默读相关部分,并划出能感受到规模宏大的句子。
2、在反馈时,重点指导学生从“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这句话中感悟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结合课文中的数据“五十个篮球场”“八千个兵马俑”,用学生熟悉的事物作比较,使模糊的概念清晰化,同时引导学生注意文章所用的表达方法。
(四)了解兵马俑的多种类型,感受他们威武的气势。
1、课文介绍了兵马俑的哪几种类型,默读相关部分,找一找。
2、在学生了解了兵马俑的各种类型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阅读喜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类,认真读一读那一段,然后结合自己的想象和同桌交流读后的感受。
(五)走近兵马俑,感受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精品。
1、走近兵马俑,仔细端祥,会看到什么呢?在文中找一找。指名反馈。
2、默读这一段,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在学生谈完自己的感受后,再次读一读这一段,看看兵马俑都有着什么样的神态,然后师生配合读。通过多次对这段文本不同形式的朗读,挖掘学生的想象空间。
4、还有的兵马俑会是什么样子,它们又在想着什么呢?请学生也用“有的……好像……”来说一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感受兵马俑的神态各异,扩展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六)总结谈话,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自己再读读这一小节,你有什么发现?和同学交流一下,看看他们又有什么你没发现的`。
交流:
1、结构整体到部分到整体。
2、观察从前往后再两侧和最后。
3、感受威武雄壮,临战气息浓厚。
读一读,能不能让我们感受的紧张的临战气息。
看了课文,想不想去实地参观一下?(播放影片)。
现在,你有什么感受?(板书阵容威武雄壮)。
再来读读课文,相信你们能读得更好。
站在巨大的兵马俑坑前,感受到了紧张的临战气氛,让我们下到坑内,去看看兵俑和马俑。
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三小节,你见到了什么?
交流:老战士留着胡子虎视眈眈神情严肃。
新兵束着头发一脸稚气。
战马膘肥体壮竖耳瞪眼似乎在倾听。
在这些兵俑和马俑中选你最喜欢的一句好好读一读,读出你的喜欢之情。
除了课文中介绍的兵俑和马俑之外,在博物馆还陈列着不少其他的兵俑,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出示图片)。
能象课文那样生动地来介绍你最感兴趣的一件兵俑吗?
准备一下,交流。
出示:走近坑内,我看到了更多的兵俑,这些兵俑,这是,你看,他,也许。
难怪,它吸引了世界各地千百万慕名而来的参观者,甚至有外国朋友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去看秦始皇兵马俑,就不能说到过中国。”让我们怀着自豪的心情一起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小节。
1、认识8个生字,积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规模宏大、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神态自若、跃跃欲试、若有所思、惟妙惟肖”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秦兵马俑的规模、类型和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并应用相关资料的兴趣和习惯。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秦兵马俑的规模、类型和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师生搜集秦兵马俑相关图片,文字资料,有条件可制作。
2、学生课前朗读课文三至五遍,不懂的词语查一查字词典。
一、以预习为起点,让学生畅谈预读的感受
1、了解学情,研读课题。从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人手,营造初读交流的氛围:从你们的眼睛和神情看,预读了课文19课《秦兵马俑》(板书课题),一定有感受要说,是这样的吗?先引导学生读题(可相机出示挂图),并让学生说出对课题的理解(注意弄清“俑”的意思),再交流预读的突出感受。
2、畅谈感受,板书词语。在交流感受时,可让学生板书自己概括的重点词语,如“举世无双、享誉世界、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世界第八大奇迹”等。从整体上基本把握课文。老师在学生充分畅谈的基础上因势点化,抓住“举世无双、世界第八大奇迹”等相关词语切人,引学生自主探读课文。
3、从读强化,检查识字。可用生字卡片了解并巩固识认。检查中,注意引导学生对多笔画字(如“瞰、率、靡、魁”)辨形认读,要求读正确。
二、以自读为重点,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精彩
1、读出理解(重在读懂):鼓励学生选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读书,并提示学生用好工具书和相关资料、图片等信息读懂课文,注意发现并积极向自己提出问题。在充分自读中主动找同学交流互助。
2、读出见解(重在品味):点拨学生在读中注意图文结合,并在自己认为印象深刻和最能吸引自己的句段处多读多品多想,对精妙的词句要读出自己的见解与发现。如“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是承上启下句、概括了课文主要内容、其中三个词点出了秦兵马俑的突出特点);又如第九自然段中的排比句;再如“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中的“绝无仅有”等。
3、读出心声(重在体验):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用声音读出自己的惊奇,用情感读出自己的赞叹。找伙伴读,互评互促,人情人境。
4、调整板书(整体构建):从总体感受人手,老师和学生一起将板书进行调整。可先将“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绝无仅有”等重点词重调于课题下面,再将“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板开(或横板或竖板),再让学生归类调整词语。重在强化学生对秦兵马俑特点的把握和对美的语言的感受。
三、以诵读为焦点,让学生直抒心中的自豪
1、自由选择,尽情诵读。
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学生想读哪段就读哪段。读中注意引导学生精要地进行体验式点评(即评、读、悟、想相融合):听出了什么味道?还有想读出自己不同感受的吗(主要指向重点词句)?让学生充分参与:我认为他读得不够气势,请听我读这句话!这两个词突出了威武,我觉得语气可读得更突出一些,等等。
读中图文结合,多形式互动结合,同时注意对照黑板上的板书。
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出兵马俑宏大的气势;第四至八自然段主要读出各俑不同特点的威武、敏捷与勇猛;第七自然段重点抓住几个排比句,读出品评的韵味,读出入境的想象。首尾段则要充分读出自己的赞美、惊叹与自豪。
(如果学生选择以解说形式展示,更要鼓励。)
2、自主积累,主动延伸。一是读背自己最喜欢的句段和摘抄好的词句;二是准备以导游形式,将课文(或某一内容)编成导游词,结合搜集到的兵马俑的图片或音像资料,回家后向家里邻里等周围人介绍兵马俑。
四、作业
19、秦兵马俑
将军俑 威武勇猛 久经沙场
武士俑 忠君爱国
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各尽其责
形象鲜明 英勇善战
马 俑 神态各异
了解秦始皇兵马俑军阵威武雄壮的特点。
了解兵马俑神态栩栩如生的特点。
能读出军阵威武雄壮和兵马俑栩栩如生的特点。
通过感情朗读,抓关键词进行体会,感受兵马俑的特点。
仔细观察插图,猜测兵马俑的年龄、地位、兵种、心理活动,感受兵马俑的栩栩如生。
自主选择军事家、文学家、导游、朗诵家研究、感悟军阵威武雄壮的特点。
通过阅读课外书,了解更多有关兵马俑的知识,养成好读课外书的习惯。
同学们,许多外国元首、学者在参观了秦俑博物馆后惊叹不已,认为它完全可以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雕塑相媲美,可以说是世界第八个奇迹。那么到底是什么让这么些元首、学者发出如此的惊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研究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你们一定能找到答案。
过渡:同学们,让我们先下到坑内,去目睹一下这个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俑的风采吧!
1.请你们自由读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描写秦俑神态的文字,写出了秦俑什么特点呢?(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2.你们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这些沉寂了二千多年的秦俑读活吗?请你选择描写自己喜欢的那个兵俑或马俑的句子重点练读。
3.交流:根据学生的朗读,相机安排学习描写老战士、新兵和战马的句子。
例:“有的兵俑,留着胡子,虎视眈眈,神情十分严肃,这也许是久经沙场、屡建战功的老战士。”这个老战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引导学生抓住“虎视眈眈”、“神情十分严肃”来感悟。)谁能把你眼中的老战士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在学习描写新兵、战马的句子时,同样要通过抓“一脸稚气”、“膘肥体壮”、“竖耳瞪眼”等重点来感悟各自的特点,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4.出示兵马俑图片,同学们,老师这还有几幅兵马俑的图片,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兵马俑的外貌,尤其是神态,来猜测他们不同的年龄、地位、兵种、心理活动,看看谁的洞察力最厉害,表达能力也最棒!(提示:可以模仿课文的句式进行表达。)。
5.过渡:秦俑坑里有8000多个兵马俑,但这么多的兵俑神态各异,互不雷同,个个栩栩如生,真不愧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师:如果我们看到军阵那精妙的布局时,更会为之惊叹呢!
1.请大家自学课文第三自然段。老师这里有几项学习任务选择,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一至二项学习任务。出示学习任务:
军事家:画、摆军阵图,并作出说明。
文学家:研究作者观察顺序、顺序,结合完成课后习题3。
导游:以导游的身份带领大家领略军阵的精妙布局。
朗诵家:读出军阵的威武雄壮。
2.自主选择学习任务和学习形式学习第三自然段。
3.交流、(在交流时,尽量扩大训练面,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应以鼓励为主,并适当降低难度。)。
同学们,刚才我们在研究兵马俑的过程中碰到了不少问题,有些咱们一时还不能解决,不过没关系,老师这有几本介绍秦始皇兵马俑的书《名胜古迹》、《考古》,同学们一定能在书中找到不少你想到的答案的。老师建议你们找到答案之后,做成摘记卡,让其它同学也来看一看。
本教案是在对原教案进行反思改进的.基础上设计的,克服了原设计中的几个重要缺陷,很好地体现了“学习主题构建”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a.包含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结果性目标提出了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和形成的能力;体验性目标揭示了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和方法。这样的设计,使认识的过程与认识的结果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统一。
b.教学目标的陈述主题是学生。教学目标都是从学生“怎样学”的角度来考虑设定的,重点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纠正了原设计中的主体错位。
明确清晰本教案的学习主线索十分明晰,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有机统一。全文学习的主线索是:感悟秦俑军阵的威武雄壮和神态的栩栩如生。而这条主线索又可细分为两条更小的线索。第四自然段的学习围绕着感悟兵马俑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特点,先引导学生找出兵马俑的特点,接着再请学生自主选择句子对这一特点进行朗读感悟,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对兵马俑的这一特点进行更深入的感悟,在感悟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来读。最后一个根据图片介绍兵马俑的环节,其实也是围绕着感悟兵马俑“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特点这一学习线索来进行的。
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方式与此不同,但其线索――“感悟秦俑军阵的威武雄壮”却同样是非常明晰的。
本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个人兴趣。如在研究秦俑的“神态”时,我让学生选择描写自己喜欢的那个兵俑或马俑的句子重点练读。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共同学习相关的句子。在教学“军阵”一段时,本设计安排了四项学习任务供学生选择:当军事家、文学家、朗诵家以及导游,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任务,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中深化感悟,这充分尊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差异。
在教学兵马俑的“神态”时,补充了课文插图以外的兵马俑图片,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句子猜测兵俑的年龄、兵种、心理活动等,既加深了学生对兵马俑“栩栩如生”的特点的认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提倡教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学习主题构建”理念中也提倡教师开发教材中的“课程潜能”。本设计结合该课的特点,设计了让学生到课外书中寻找答案这一环节,这大大地扩充了课文所包涵的内容。其意义不仅在于让学生了解到多少知识,更在于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再完美的教案也会有疏漏和遗憾,但我们可以追求教学的更加完善,套用一句广告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要身处教学一线的教师具备了反思和进取的,同时用科学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新课改之花必定会灿烂夺目。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biyelunwen/61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