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是教师用于达到教学目标并促进学生学习的策略、手段和方式。如果你需要一些一年级语文教学参考,可以看看以下范文,或许会有所启发。
知识目标:会读、会认13个生字;会写“回、片、皮”3个生字。
能力目标:1、能有感情地、准确地、流利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观察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树立仔细、认真观察的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会认、读1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准确地、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燕子妈妈为什么夸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教学过程。
一、直切主题,铺垫难点。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三、品读感悟,积累内化爬楼梯游戏:认读词卡(“看看”、“再去看看”、“再去仔细看看”)。
小结:学习就像爬楼梯,只要认真努力,就能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激趣读文:三个词语宝宝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躲到课文中的句子里了,你能找的它们吗?(找找;读读)。
1、聆听燕子叫声,课件出示燕子妈妈和小燕子在屋檐下说话,出示燕子妈妈的话。
2、精读燕子妈妈的话,凸现难点。(“看看”、“再去看看”、“再去仔细看看”)自由读、指名读、比读,体会燕子妈妈一次又一次耐心的启发、鼓励小燕子去观察。当当燕子妈妈,对身边的小燕子亲切地说说。
引:小燕子在妈妈一次又一次耐心的鼓励下,赶快飞去菜园看了。
课中律动:配乐做飞翔动作,飞去菜园。
3、课件展示菜园图,说话训练:小燕子发现了。
[从图入手,帮助阅读。培养良好的口语习惯,说完整的话。]。
4、先分句品读再三句连读小燕子的话,每次的发现都不一样,一次比一次高兴,声音越来越上扬,对妈妈的呼唤越来越急切。
5、分角色直接感情对读,师读燕子妈妈的话,生读小燕子的话。再现课题。
1、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有什么发现?
2、师范写。
3、描一描,写一写。
迅猛地带出主题,干脆利落,又降低了朗读训练点的难度,有意识地作了铺垫。]。
板书设计。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冬瓜茄子。
第一次大小。
第二次青紫。
第三次皮上有细毛柄上有小刺。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的重点应放在识字和写字上。识字,先由学生自主认字,自己想办法记字,再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让学生有学习主人的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学写生字时,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不仅动口动手,更动脑,才能真正做到“字字入心”。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并认识本课出现的3个要求会写的字,能认识3个要求会认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3、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那种儿童对于夜空大胆美妙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朗读课文中感受美与想象的新奇。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1、看课件。学生进行说话练习。
你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井”字,请同学来读。
同学们,也许你们曾经在农村、公园里或一些旅游景点中见过井,你能说说吗?
是啊,井里的水很深,而且水面平静。有一个年纪和你们相仿的小朋友在夜晚看天空,看着,看着,他就被吸引了,而且还写了一首小诗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出示课题,读题。
课件出示课题“古井”,我们都看过“井”的图片了,你们知道什么是“古井”吗?古井可不是一般的井,而是有着很多年历史的井,很神秘。这个小朋友感觉夜空就像是一口古井。
3、再读题目。你们想去看看这好像古井的夜空吗?
二、感知课文,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师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看清每个字,用心听。
2、给同学机会,让你们亲自去看看古井,感受它的神奇与魅力。
同学们,请你借助书上的拼音来读课文,认真读准每个字的字音,争取做到正确、流利。在文章中找出我们要学习的生字,仔细拼读并用圆圈画出来。
三、识字、解字并理解诗歌内容,指导朗读。
本课识字教学量小,要求会写生字为2个,会认生字只有“很”,运用随文识字法学习本课生字。
同学们,为了更好地学习这首诗,我们要先来认识三个字宝宝。
1、“夜”夜晚的天空。
谁找到这个字宝宝藏在哪行诗句中了吗?你能读一读吗?
出示生字字卡,一组开火车读字音,整读音节。
谁能组词?
再读诗句“夜晚的天空”
说话训练:你能说说,夜晚的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吗?
2、“很”,是一口很深很深的古井。
这个小朋友看到夜晚的天空觉得它像什么呢?找到这行诗了吗?谁来读一读?指一名学生读诗句:是一口很深很深的古井。
出示字卡“很”,拼读字音,就是十分、非常的意思。
再来读读这行诗吧。
3、诗句“我丢下去的白石子,变成很多很多的星星。”
这个小朋友感觉星星是什么呢?找到相关的诗句读一读。
小作者认为在上的星星是自己丢在像古井一样的夜空中的白色的石子,多有趣呀!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4、“久”,“可惜,我听了很久很久,都没有它们的回音。”
出示字卡“久”,拼读字音,教师讲解含义:形容时间长。
教师领读诗句。
指生读诗句。
为什么小朋友没有听天回声,你们知道吗?
四、再读古诗。
1、生自己练读。
2、指生读全诗。
3、男女生合作读诗句。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诗歌。
4、说一说“你觉得夜晚的天空像什么呢?”
二、指导书写生字。
“夜”为上下结构,“久”为独体字,教师要范写。
三、完成课后题。
1、读一读,会写的写下来。
2、读一读,诗歌《春雨》。
注意读好植物们说的话,认识表示说话的标点。冒号,引号。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种子、桃树、麦苗渴望成长的急切盼望心情。省略号的停顿要处理好,给人留有遐想的空间。
四、作业。
1、书写生字。
2、背诵诗歌。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部分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
教学时间:第一教时。
教具:投影仪、生字卡片。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见过花吗?你都见过什么花?
2、在生活中还有一种花,叫……(板书:冰花)指导读题。
二、听范读。
1、听课文录音,看看你能听到些什么?
2、学生交流。
三、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的时候要注意每个字的音,不会读的字多拼读几遍。
四、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3组词:看见结了喊着牡丹时候。
开花了真漂亮笑了笑冬爷爷。
玻璃窗上哪儿来的。
采用个别读、男女生对读、学生当小老师领读、愿意读的站起来读的形式指导学生读准生字词的音。
五、学生再自己读课文,这一次要把句子读通顺,做到不多字,不少字,不回读,不拖调,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完后标出自然段。
六、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评议。指导读好这句长句子。(读的时候可以稍作停顿)。
师范读。说说停顿处,(师标“/”)指名读。齐读。
2、指名读第二段。你觉得这一段里有没有哪句话比较难读?
(划出第二句。要读好这句话首先要读好这几个词组。(圈出:宽大的树叶柔嫩的小草丰满的牡丹)指名读。齐读。
读这句话的时候,不仅这三个词组要读好,而且还要注意停顿,自己试试看。会读的站起来读。
3、指名读第三段。生评议。读这一段时,你有没有困难?(指导读好问句和最后一句话)。
七、词语会读了,句子也会读了,现在老师相信应该能把课文读流利了吧?让我们一起来把课文读一遍。
八、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齐读。
2、看看这些生字中你会记哪个字?(小组互相交流)。
3、生述,师板书。
4、指导在田字格的位置。师范写。生书空。
5、学生在本子上描红,临写。
1、认识挂、街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头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趣味揭题。
(一个同学戴太阳公公的头饰):我是太阳公公,春、夏、秋、冬我都高高地挂在天上,给大家带来光明和温暖。
师:你们知道太阳是什么颜色的吗?(生答)有一个小朋友,他画了绿绿的太阳、红红的太阳、金黄色的太阳,还有一个彩色的太阳。(出示多媒体课件)这四个太阳分别送给春、夏、秋、冬。(板书课题)。
二、尝试练习,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四季图,让学生说出每个季节的特点。说一说小朋友们的感觉和需要。
2、学生分小组尝试练习:学生边讨论边尝试,找一找四季图,然后想一想:假如让你为四季画太阳,你会为春、夏、秋、冬各画什么颜色的太阳呢。(有画画能力的同学可为四季画太阳,也可以为老师事先准备好的图片连线。)。
3、小组交流,师评议。
三、学习课文,朗读感悟。
1、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作者分别画了四个什么样的太阳。
2、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读一读生字,同桌互相交流识记方法。
3、指导学生体会朗读要领。(课件出示)。
我画了个/绿绿的太阳,挂在/夏天的天空。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到处/一片清凉。
4、学生自由练读,小组评议。
5、你读明白了哪一段,最喜欢哪一段,读给大家听,让学生感悟作者画不同颜色的太阳想表达什么心愿。
朗读第二自然段时,让学生即兴表演,扮演落叶的同学,去寻找朋友。他找到蚂蚁、小鱼、小白兔、小朋友,进行口语交际,让学生体会秋天的乐趣。
朗读第四自然段时,让学生练习用因为所以说话。
6、合作交流,把你最喜欢的词句画出来,读读记记。
7、用引导背诵法背诵课文。(边背诵课文边出示四季的美丽景色,可自由背、配乐集体背。)。
四、总结全文,朗读全文。
同学们,你们喜欢四个美丽的太阳吗?让学生听音乐、看图画、做动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扩展思维,培养创新。
1、小组同学合作交流,说一说你最喜欢的太阳,说一说你最喜欢的'季节。
2、小组合作,选一个最喜欢的季节画下来。
3、展示小组作品,师生评议。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其中的8个。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中感悟叠词的表达效果,会说类似的叠词,并积累叠词。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森林的作用,教育孩子保护自然、保护环境,并努力为绿化祖国作出贡献。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森林的作用。
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森林是各种动物的家,初步了解森林的作用。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森林的作用。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一课呀?
2、学生齐读。
3、你们知道,小树、小草、帮了山爷爷什么忙吗?
4、许许多多的小树围在一起,就成了森林。森林是什么样的呢?小朋友们看。(出示挂图)。
5、小朋友们你们在森林里都看到了什么?
6、小朋友们,你们想对森林说什么呢?
7、指导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教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找生字。
2、反馈找生字的情况。
3、认读生字。
4、朗读课文。
5、学生自由读,把课文读通顺,并找找文中哪儿描写的是森林,哪儿描写的是大家向森林问好。
三、读一读,理解课文。
1、文中哪几自然段写的是森林呢?
2、学生反馈,教师出示句子。
“一棵树,两棵树,好多好多树。手挽手,肩并肩,一片绿色的海洋。
3、指名读,其他学生评议。
4、引导学生做动作,理解手挽手,肩并肩。
5、出示挂图再次感知森林的样子。
6、这句话中海洋指的是什么呢?
7、指导朗读。
8、谁向森林问好了?
9、反馈他们各说了什么?
10、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读它们说的话组长可以安排角色朗读。
11、反馈的情况。
12、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了森林有什么作用。
13、集体反馈。
四、熟读课文,复习声。
1、自由大声地读课文。
2、指名认读生字并组词。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9、森林,你好。
小动物的家。
森林挡风沙。
储雨水。
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中感情叠词的表达效果,会说类似的叠词,并积累词语。
4、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孩子保护自然、保护环境,并努力为绿化祖国作出贡献。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森林的作用。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人类破坏造成的自然灾害图。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有谁向森林问好了吗?
2、它们都说了什么呢?
3、教师小结森林的作用,然后导入新课:小朋友们,森林帮我们这么多忙,可是,却还是有人向可爱的森林伸出了可怕的手。(出示图片)。
二、畅谈感想,启发教育。
1、让学生自由地说说自己的观后感想。
2、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森林呢?我们不能做什么?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小结,教育孩子保护森林、保护环境、植树造林。
三、语文实践。
1、出示读一读,说一说练习。
2、学生自由大声读。
3、指名读。
4、学生讨论、区别,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5、练习说:好______好______的______。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开火车认读。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让学生自己说说在书写这些字的时候,该注意什么。
5、学生写字,教师个别辅导。
6、作业展示,集体评议。
7、互相批阅生字,一起修正,争取写得更好。
五、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
3、结合图片对学生进行浅显的爱国主义教育。
课前准备。
1、收集我国各民族服饰的资料、图片等制成课件。(教师)。
2、准备长城、_的宣传资料片、《爱我中华》和《上学歌》的歌曲。(教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师生间增进了解。
1、同学们,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学校,从现在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板书:我上学了)我是你们的语文老师,我们现在上的科目是语文。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读出它的名字——语文。
2、你们喜欢上学吗?今天来到学校后,你们有哪些新的发现,新的感受?
3、互动活动:你们愿意认识新的老师和同学吗?请你们走到同学面前,相互握手,然后介绍自己。
设计意图:减少课堂对学生的束缚,让学生活跃起来,为交流奠定自由、轻松的情感基调。
二、观察插图,进行爱祖国教育。
1、认识我国的标志性建筑,激发民族自豪感。
(1)播放_的宣传片,学生欣赏后交流:你看到了哪些建筑物?
学生指出认识的建筑物,教师出示_的图片及文字,引导学生认读。
交流:你去过_吗?说一说你当时见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根据课件提示,自由交流:
来到_,我看到__________,我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师小结:_广场是北京的心脏地带,是世界上的城市中心广场。每天清晨时分,国旗徐徐升起;每天日落时分,国旗缓缓降落,这些都是十分庄严的仪式。
2、了解各个民族,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1)学生自主观察课文插图,说一说画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利用图片介绍少数民族的服装、饮食、节日等。
(3)互动交流:同学们,你们都是什么民族的人?请少数民族同学在台前进行自我介绍。
(4)体验活动:教师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全班同学相互拥抱。
(5)过渡: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在祖国温暖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身在何处,都是心连心的兄弟姐妹,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板书:我是中国人)。
3、引读句子,抒发爱国情感。
(1)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长城和_举世闻名,我们骄傲,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2)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富强,我们有好看的衣服,有美味的食物,还有漂亮的校园,我们骄傲,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设计意图:对一年级小学生的情感启迪和教育不能只依靠口号,因此,本环节设计重在借助图片,借助生活体验,借助教师语言,诱发学生内心的情感。
三、图文结合,进行爱上学教育。
1、引言:从今天开始,你就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你高兴吗?带着你此时的感受读一读——我是小学生。(板书)。
2、课件出示插图,小朋友都背着书包快快乐乐地去上学,他们还高兴地诵读着儿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3、教师范读,然后领读,同桌互读,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1)“不迟到”的“迟”要读准翘舌音。
(2)“早,早,早”的“早”为平舌音。
(3)“长大要为祖国立功劳。”这句话要正确断句。
4、仔细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小朋友们是什么心情?你怎么知道的?学生汇报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1)“太阳”和“花儿”露出笑脸,要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第一句。
(2)小朋友们背上小书包可神气了,小鸟看见了也忍不住要问问,问什么呢?带着好奇的心情读第二句。
(3)同学们这么早就背着小书包,他们要去哪里呀?快来回答小鸟。(教师趁机讲学校规定的上学时间和放学时间)。
(4)小结:“不迟到”是小学生一定要遵守的纪律,只有遵守纪律,你们才会在学校里有更大的收获。
(5)语言交流:在学校里学习能让我们快乐、健康地长大,长大了你想做什么呀?
(6)介绍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
(7)小结:我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就能为祖国立功劳。
5、齐读整首儿歌。播放《上学歌》,学生学唱。
设计意图:一首《上学歌》将学生带入小学学习生活的情境,通过反复诵读、图文结合,在浓浓的语文氛围中引导学生遵守学校纪律、树立远大理想,同时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初步感受语文课堂的“语文”味,从而乐于表达,乐于诵读。
四、讲解示范,进行读写养成教育。
1、出示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在路上看到一只小花猫,它哭得很伤心,老师就把它带来了。(出示小花猫手指玩偶,讲故事)。
师:小朋友,我以前和你们一样,也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可是,我读书、写字时不注意姿势,有时躺着看书,有时走路看书。写字时,身子趴在桌子上,时间一长,就成了近视眼,整天戴着眼镜,真不方便!别的小花猫能跑能跳,天天能捉到老鼠;我一跳眼镜就要掉,老鼠在我眼前跑,我也看不清,天天饿肚子。我真后悔啊!小朋友,你们可不要像我一样,要从小注意读书、写字的姿势啊!
2、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看看小朋友是怎样读书、写字的。
3、教师示范,学生跟着做。
读书姿势:身体坐直,头放正,肩放平,再把书拿起来,眼睛离书本一尺远。
写字姿势:身体坐正,书本放平,手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边一拳。
(1)“一寸”相当于老师的两个手指并拢时的宽度。对小朋友来说,差不多三个手指并拢那么宽。握笔时,把拇指和食指放在离笔尖一寸的位置上,中指抵在下面,笔杆靠在虎口的位置。另外,无名指和小指垫在中指下面。
(2)眼离书本一尺。把文具盒竖起来,放在书本和你的眼睛之间量一量就可以了。
(3)胸离课桌一拳。握紧左拳,拳心向下,放在桌边和前胸的中间。
设计意图: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正确的读写姿势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知道保护视力需要正确的读写姿势。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插图、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动作纠正等活动,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
五、交流展示,进行热爱语文教育。
1、师:书就是知识的海洋,乐趣的天堂。你最近读了什么书?书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回想一下。
2、小组内互讲故事,然后选择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
3、教师点评,针对同学的表现相机提出要求:讲故事时要尽量把故事内容说清楚,声音要洪亮,让同学听清楚。听故事的同学要专心,听清楚故事内容,看看同学哪里讲得好,向他学习。
4、推荐课外读物,激发学生和家长一起读。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由交流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互动学习的效果,教师的点评既能激发学生继续努力学习的愿望,又能促使学生成长。
《春笋》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的开篇之作,它描写春天到来之际,春笋破土而出,向上生长的情景,热情赞美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和后面四篇课文共同描绘出一幅春景图,体现出新教材新、实、简、美的特点,是非常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的美文。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知识、能力、情感目标。知识目标:认识17个生字,会写9个,学会4个偏旁部首;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春笋顽强向上的生命力。能力目标: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春天之美。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春笋的热爱,对春天和大自然的赞美。根据以上目标,将全课分为两课时,第二课时重难点确定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春笋顽强向上的生命力;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春天之美。
二、媒体设计。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媒体通常以单机操作、单线型课件形式表现教师的教学设计,但是,这种课件有局限性,往往一位教师用了,其他教师就无法使用,使用不当甚至会造成一种新的满堂灌--"电灌"。新时期,新课程,新方式,对教学资源的运用提出了新课题。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服务教学为宗旨,在《春笋》的教学中以网络为平台,设计了春笋的课程资源网页。该网页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分为生字学习、图片欣赏、课文动画、相关资料、展示舞台、小小论坛共六部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和学生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运用。整个媒体设计具有可选性、实效性、多层性、可操作性、可再生性。
三、教法学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及理论依据。
本课的教学设计,按以下五个环节进行。
1、图象激趣,温故知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可爱的生字娃娃复习生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扫除学生阅读路上的"拦路虎",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训练。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通过自读、默读、齐读等方式,进入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3、多边互动,质疑探索。
下面,我将以三个案例来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
(1)“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为了便于学生将语言特征和事物表象结合起来。创设生活情景:早上,爸爸妈妈是怎么唤醒你的?引导学生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积淀,理解"唤醒"就是"叫醒"的意思,体会春雷对春笋的关爱,并通过想象春笋听到呼唤时的心情,感受春笋对春天的憧憬和热切向往。
(2)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动画演示春笋怎样"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这是多么生动有趣的情境啊!它促使学生情不自禁的主动观察春笋破土而出的过程,从而建立词语与事物表象的联系,根据画面理解冲破、掀翻、冒是什么意思,从中体会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突破重难点。
(3)实物和图片能够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春笋的外形特点,促使学生快速准确的理解春笋长得"像嫩生生的娃娃"。认识春笋的外形特征。动画则营造出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磁场",它通过模拟春笋在春风、阳光、春雨里向上生长。促使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讨论,在读中探究,通过感情朗读理解春笋向上生长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春笋的热爱,从而实现能力和情感目标。
维果茨基认为,学生是通过与教师和同伴的共同活动,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互动中学习。在以上三个案例中,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多边互动,形成多维度的良性循环,有力的突破了重难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开放资源,拓展学习。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资源。在这一环节中,整合课内外和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的拓展学习。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图片、文字资料,在相关资料中登陆《中国竹笋网站》进行搜索查找,并在课堂上讨论展示。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感官认识,开阔学生视野,播放视频《笋和竹的故事》,向学生介绍:春笋是竹子的嫩芽,肉质鲜美,有"素食第一品"的美誉。而竹的高风亮节,则得到了人们的讴歌推崇,早在新石器时代,笋和竹就进入了炎黄子孙的衣食住行,所以,我国又以"竹子文化国度"享誉世界,跨学科的整合学习,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中渗透整合,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意识。
(2)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在语言实践的基础上才能获得,运用语言是低年级阅读教学中重要的迁移训练。这样的设计,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把课堂教学拓展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乐学、趣学、善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3)新大纲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培养良好的语感。视频《春到人间》展示出春天的美景,并同时出现与之相对应的词语。你看,这是淙淙的春水,初融的春雪,阵阵春雷带来了春雨,春芽破土而出,生机勃勃,大地春暖花开,有红的、白的,真是春色满园,春光明媚,春意盎然,真是春色怡人啊!
《学记》中说:"能博喻然后能为师",学生在积累体验中,进一步体会到笋美、景美、人美、春更美。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学习资源,通过教师及学习伙伴间的交流、对话、协商、讨论,运用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学生在拓展学习中能够加深对教材的体验,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提高语文素养。
5、网上交流,反馈总结。
大语文教学观认为,语文教学要打破课时、教材的束缚,把学习延伸到课外。“我要发言”以留言板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协商交流的空间,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及时的反馈评价,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意识。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以情为点,表现出笋美,春美的主题。
春笋。
冲破掀翻冒。
迎着笑长。
一节,一节,又一节。
向上,向上,再向上。
生命力强。
六、教学总结。
《春笋》一课的教学设计,以心理学、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据新课标精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语文教学与媒体运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情景资源,创设情景;运用教材,感知课文;整合课程资源,质疑探索;处理信息,拓展学习;网上讨论,评价总结,最终达到知识建构的目标,促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地讲述自己的名字以及名字背后的小故事,学习用“我的名字在第几行、第几个,我叫的句式完整表述。
2、学习书写自己的名字,感受自己名字的独特性。
活动准备:
1、布置幼儿事先向爸爸妈妈了解自己名字的写法、含义以及取名时的小故事;。
2、每个幼儿的名字卡片、写字笔、书写卡、一本签名簿等。
活动过程:
1、寻找自己的名字。
(1)教师将幼儿的名字卡片排成四行贴在黑板上,并用数字做好行的标记。
(2)教师:请你们猜猜这些写满字的小纸片上写的是什么?
(3)教师:你能找到自己的名字在那里吗?(引导幼儿数数自己的名字在第几行、第几个。)。
(4)幼儿寻找:互相说说自己的名字在第几行、第几个,叫什么。
(5)集体交流:以开火车的形式引导幼儿用“我的名字在第几行、第几个,我叫“的句式来介绍自己的名字和位置。
2、说说“我的名字”
(1)教师: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好,那么,你还有其他的名字吗?你有小名吗?谁会叫你的小名?(引导幼儿互相说说关于自己小名的情况。)。
(2)教师:大家叫你小名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如:别人叫我小名的时候我感觉很开心,很亲切;有点难为情,因为我长大了等等。
3、交流“我的名字”的故事。
(1)教师讲述故事“钱钟书”,让幼儿了解伟大作家钱钟书有关名字的故事。
(2)教师提问:爸爸妈妈为什么给钱中书取名叫“中书”呢?(因为他从小喜欢书。)。
(3)教师:那你的名字有什么故事吗?引导幼儿互相说说自己的名字的故事。
(4)集体交流自己的名字的故事。
(5)教师总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非常独特的名字,每个名字都有一定的含义,寄寓了爸爸妈妈对我们的期望和美好的祝愿。
4、我会签我的名字。
(1)教师:小朋友们会写自己的名字吗?请大家在自己的小纸片上写一写。
(2)让幼儿分别在纸片上练习写自己的名字。
(3)教师:老师准备了一本签名簿,你能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吗?
(4)幼儿逐一在签名簿上签名,互相欣赏自己写的名字。
活动延伸:画名字,让幼儿发挥想象用漂亮的图案和颜色来装饰自己的名字。
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夜色》的教学设计。
1、正确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针对学生胆小的心理,在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学重点:
1、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探究):
1、同学们,你们会唱《小星星》这首歌么?今天上课前我们先听一听这首儿歌,好不好?
2、你们喜欢这首歌吗?谁知道这首歌唱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夜晚时候的景色)那老师想知道你们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谈论眼中的夜色。)。
3、今天还有一位小朋友也想和我们一起谈谈自己眼中的夜色。你们想不想知道他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它。板书课题:《夜色》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互动)。
1、自读课文。要求:自己试着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并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它。(学生按自己的方法边读课文边识字。教师巡视,对平时识字能力差的孩子尤其关注。)。
2、小组内检查生字,谁全认对了,就是“识字大王”。
3、开火车认读生字、生词。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教师范读,大家认真听。问题: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们都听懂了什么?(学生听教师范读,听后自由谈论自己收获。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随机板书。如:害怕——不害怕。)。
2、师:你们理解的真好。这个小朋友开始时怎样怕黑,后来为什么又不怕了?下面同学们带着问题小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这个问题。
3、好,哪个同学读懂了这个问题?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预设:
(1)开始这个小朋友胆子很小。你是从课文中哪句话体会到的?让学生练习朗读。
(2)后来爸爸带他去散步,他发现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美丽。你能给大家读读这句话吗?让学生练习朗读。
重点抓住“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引导学生说一说你体会到了什么。(黑夜和白天是一样美的)。
4、师:小朋友在和爸爸散步时还可能看到什么美景?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小朋友看到的美丽的事物。)。
5、在夜晚也能看见美丽的景色,教师出示:从此(出示: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引导学生体会意境。
学生体会后展开想象,自己在漆黑的夜晚可能会看到什么?练习用书上的句式说话。进一步体会夜晚的美丽。
6、教师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学生练读后,各自展示。听者评议。
四、小结。
五、指导生字书写(反馈)。
“步”,上小下大,下面是的第一笔是竖,不要写在竖钩,右边没有点。
“光“第一笔是竖,不是点,第四笔横写在横中线上。
活动目标:
1、体验学习的乐趣,学生能积极、认真的学习.2、注意游戏安全,学会与同学友好相处。
活动重点:学生能积极、认真的学习.
活动难点:学会与同学友好相处。
活动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上课了。
活动目标: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二、创设情境,感悟规范。
活动一进教室师:(老师摇铃,请几位同学表演进教室。)平时,你们是怎么快快进教室的?生:(交流汇报)师:上课铃一响,我们应该快步走进教室,不拥挤,准备好学习用品,精神饱满,心情愉快地等老师来上课。
三、情境体验,深化认识。
活动二课堂发言师:(随机提问)对刚才发言的情况,你最喜欢谁的表现?为什么?师:那么,我们要怎么做才好呢?大家交流一下。
活动三认真听讲师:小朋友两手都拿笔,左手画圆,右手画正方形,试试在5秒钟内能画好吗?学生动手画。师:刚才小朋友们试过了,你认为能画好吗?学生:不能。师:如果我们课堂上一边听课,一边想别的事或做别的事,我们能学好知识吗?我们应该怎样做才好呢?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1、能够正确认识16个汉字,读准字音,分清字形。
2、能够根据图画初步了解这些字的意思。
教学重点及难点。
1、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东”、“西”、“男”、“北”四个主要方向。
2、利用图画和生活实际理解“前”、“后”与“左”、“右”是相对的。
3、16个字每8个一组,指导学生诵读,利于感悟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所需课时。
两课时。
课前几分钟和学生交流。
教师自我简介:
请学生自我介绍或向老师提问:
1、学生的姓名、年龄、爱好……。
2、入学后的感受……。
3、面对教师此时都想说些什么……。
以上两个程序的目的:缓解师生关系陌生而紧张的教学气氛,努力和在坐的学生沟通;增进彼此间的相互了解,使教学中师生间能更好的互动、交流、合作;创设愉快、、自由、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融洽、亲密、友好的师生关系;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第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1、愿意和老师交朋友吗?愿意和老师合作上一节课吗?
2、愿意认汉字吗?前一段的学习中认过汉字吗?都认了那些汉字?
3、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过去认过的汉字(出示字卡)。
4、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些汉字好不好?
5、让我们共同学习汉语拼音部分的《认一认4》(出示板书)。
二、出示课文情景图:
1、每幅图都找个学生说说意思。
2、借助拼音读准16的汉字.
3、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分组开火车读。
三、解释每组词语的相对意义:
1、先提问,让学生试着说说一对或一组词语的意思。
2、教师进一步讲解,如:卧--躺、立--站、入--进。
3、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日出东方,日落西山。”
4、“前后、左右”是相对的。(可让学生上台表演)。
四、反复认读16个汉字:
1、出示字卡,打乱顺序,分组开火车读。
2、集体齐读。
3、指名认读。
4、集体看图拍巴掌有节奏的诵读。
5、自己随意朗读。
6、联想情景图画面,集体背诵16个汉字或抽查个人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程序。
一、继续学习《认一认4》,做“找朋友”的游戏。(拼音、汉字连线,学生演板)。
二、提问:《认一认4》汉字歌?然后大家齐背。
三、提问: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记住16个汉字的?
四、提问:谁能说说,16个汉字的特点?(一人说一个即可,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
五、提问:能将这16个汉字组词吗?(分组讨论一下再发言)。
***谁说得好就奖给谁一朵小红花或五角星。
3.“梅柳之长”指奇崛、清新,“梅柳之短”指枯贫瘠、柔媚。
4.指花骨朵。略。
5.浪花:牺牲算什么,重要的是壮美。
信鸽:万里路算什么,重要的是能完成使命。
小桥:浪涛算什么,重要的是能让行人安全地到达彼岸。
落叶:枯萎算什么,重要的是能滋润大树。
教学重点难点:教读、教写b、p、m、f。
教学准备:投影、录音、卡片。
教学过程:
一、玩游戏,复习单韵母。
1、首先我们一起来做游戏。(摸字母游戏)。
二、看情境图,引出声母。
1、爸爸带奇奇去干什么了?(请学生闭眼睛,老师描述)。
2、看图片,学生回答。
(1)这是“大佛”的“f”。
(2)他们看大佛要爬一段什么呢?(山坡的p)。
我们要爱护文物,不要用手去摸)。
3、一起学儿歌,读准音。(爸爸带我爬山坡,爬上山坡看大佛。大喇叭里正广播,爱护大佛不要摸。)。
三、指导看图,教学音形。
1、出示图片:这是谁?他在干什么?这是什么运动?
(1)介绍帆板运动要在海面上进行。这时海面上起了波浪。
(2)教学声母b。
2、看完帆板表演,又去哪儿了?到动物园去干什么?
(1)看图片:小猴在干什么?
(2)读准p。
3、分辨bp的发音不同,观察纸片的不同,引导学生用手去体会。
4、游戏:看老师的嘴型,猜猜发的是哪个字母的音。
5、后来,小猴又看见了什么?
(1)小白兔在干什么?读准m的音。
(2)三个蘑菇mmm。
6、最后谁出来表演了?(认识拐杖的形状就像f)。
7、谁有本事把四个声母的音读好呢?
8、指读,领读,齐读。
四、指导描红。
1、请学生观察师的范写,说说每个声母有几笔?分别在哪一格子?(引导生用各种方法摆出字母的形状,可用手指也可用身体。)。
2、记忆口诀:像个6字bbb,9字相反ppp。
3、游戏分辨b、p,分清不同之处。
4、同理描红m、f。
教学目标:
1、认读16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自主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爱护学习用品。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16个生字。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游戏识字法、拓展延伸法。
教学准备:
捡到的学习用品、挂图、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小朋友的文具盒里都摆着铅笔、橡皮,能说说他们有什么用吗?
2、小朋友自由发言。
3、教师归纳:铅笔、橡皮、尺子等文具,能帮我们做这么多事情,真是我们学习上的好伙伴哪!(出示捡到的玩具)可是这些小伙伴却被他们的小主人弄丢了,它们很伤心,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它们找个家吧!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2、同桌互读。同桌有困难,请你帮帮他,同桌读得好,请你夸夸他。
3、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听记自己不认识的字。
三、学习生字。
1、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2、“我当小老师”。
3、教师领读生字并扩词。
4、齐读生字—开火车认读生字—“火眼金睛”游戏。
5、送字宝宝回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在文中画出生字,并读一读。
6、指名分段朗读课文,互相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1、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2、“猜字”游戏。遮住生字卡的一半让学生猜生字。
3、“找字宝宝”游戏。
二、精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指名朗读。根据“正确、流利”的要求组织学生评价。
3、教师指导朗读。
4、齐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5、读后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6、组织讨论:怎样做才能不丢东西呢?
交流汇报,教师总结。
三、拓展延伸。
1、刚才小朋友们都明白了要爱护学习用品,每天要收拾好它们。下面我们就来举行一个整理书包的比赛,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2、学生整理书包。
3、评出优胜者,奖励,鼓励其他同学。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读生字卡。
2、指名分段读课文。评议。
二、自主积累词语。
1、在《文具的家》里你学到了哪些词语?
2、你能选一个说一句话吗?
三、写字指导。
1、(出示8个要写的字)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
2、教师边指导边示范。
具,三““,一长横,一共8画。
丢,先写一撇,再写一个去字。
皮,第一笔是横钩。
已,区分“己”和“已”。
3、学生在田字格里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4、表扬字写得好的同学。
第四课时。
一、口语交际训练。
(一)想象训练。
2、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发言。
3、评价、表扬鼓励。
4、“失物招领”会。把自己遗失的文具领回家。
(二)说说你书包里有哪些小伙伴,你是怎样疼爱它们的?
1、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总结爱惜学习用品的好办法:包书皮、做笔套、给橡皮“洗澡”、每天清点学习用品、定期整理书包等。
二、练习。
它们长得很像,但是不一样,请你给它们分别组个词。
丢()已()办()支()。
去()己()力()皮()。
1、用学过的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培养数感。
2、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3、积累活动经验,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交流,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增强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电脑动画,创设情境:卡通形象皮卡丘把小朋友带到数的王国。
讲述:数的王国里住着我们已学过的100以内的数,这些都是我们认识的数。
(板书:我们认识的数)它们经常跑到我们的生活中来。
二、活动探究,解决问题。
1、“说一说”的第一部分。
出示第一幅图,并播放学生说的话,出示相应的场景图。
讲述:这些同学可真是有心人,你能在生活中找到这些数吗?跟你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说完后组织学生交流,尽可能地让学生充分反言。
讲述:同学们说得真好,只要细心观察,你还会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数。
2、“说一说”的第二部分。
提问:谁来告诉我,你今年几岁了?自己的年龄都记得很清楚,我看谁能说出家中每个人的年龄?(先告诉我家中有几口人,再分别说出他们的年龄)先指定两名学生说,当每个人都很想说的时候,再让他们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最后再请两名学生说。
讲述: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可见你们平时对自己的家人都很关心。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智力小测试,比比谁最聪明。(出示第二幅图)。
讲述:你们都猜对了!在你们的家庭里,爷爷奶奶的岁数比较大,一般宰0岁左右;爸爸妈妈的年龄中等,大约三十几岁;而你们的年龄是最小的,今年还没有超过10岁。
3、“猜一猜”。
讲述: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这个游戏需要小组长和组员合作完成。组员的任务是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操作,小组长则要把组员猜数、数数的结果记录下来。
(1)请每个同学抓一把糖,数数有几粒?
组员数,组长记录。完成后评出优胜小组,奖励合作星,再指名说,老师在表中板书三名学生说出的粒数。
讲述:同学们抓一把糖大约都在10粒左右。
(2)在请同学们抓一把花生米,不要数,先猜猜大约有多少粒?
小组活动结束后评出优胜组,奖励合作星。
(3)讲述:从这张表上可以看出着三位同学抓一把花生米的粒数都要比抓一把糖的粒数多,其余同学是不是也这样,这是为什么呢?请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小组同学讨论,教师指导,教师指导。讨论结束后,指定代表发言,其余学生补充。
小结:因为一粒花生米比一粒糖小一些,所以一把花生米的粒数就要比一把糖的粒数多一些。
(组长记录)估计好了以后抓一把黄豆数一数,数结果也请组长记录下来。
小组活动结果后评出优胜组,奖励合作星。
讲述:因为一粒黄豆比一粒花生米小得多,所以在估计的时候就应该想到一把黄豆比一把花生米的粒数多得多,这样估计出的结果就会和实际的记过比较接近。
4、“数一数”
出示第四幅图。
请你们一起走出教室,分小组到校园里去数一数好吗?10分钟后我们回教室汇报。
学生分组到室外活动。
数完后组织学生交流。
讲述:刚才小朋友都观察得非常仔细,数得也非常好。
三、全课总结。
《石榴》最后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与滋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教学时,我努力引导学生用眼、用口等形式去理解词语,感悟课文内容,从而更好地进行朗读与说写训练。
本自然段中,一些词语用得生动形象,如“玛瑙般”、“一颗颗紧偎”、“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等。这些词单靠想象是不能真正理解的。教学时,我出示实物,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石榴子儿,观后交流感受。有学生说:“石榴子一头红,一头白,这就叫‘红白相间’”。有学生说:“它们一粒一粒靠在一起,就像玉米粒一样,这就是‘紧偎’”。还有学生说:“我看到了石榴子儿很亮,看上去就像是宝玉一样,好看极了,这就是‘晶莹透亮’”……接着,我将石榴子儿掰开,让学生们一起分享。吃完后,问他们味道怎么样?学生们纷纷举手,有说酸酸的,有说酸中带点甜,吃完还觉得清爽无比。通过观察和品尝,学生不仅理解了描写石榴样子、颜色和滋味的词语,而且加深了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的诵读是比较成功的。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学会分数的读写,从中感受分数与平均数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教学难点:
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学用具:
正方形纸、长方形纸若干、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为别人分过东西吗?你是怎样分的?(板书:分一分)。
现在,我们来帮助鼠妈妈、淘气、笑笑分东西,要分得公平合理。
1、出示情境图。(课件)。
(2)淘气、笑笑分苹果。
a、(课件出示第一幅图)看淘气、笑笑在分两个大苹果,他俩平均分几个苹果?怎样列式?(2÷2=1个)。
b、(课件出示第二幅图)现在少了一个苹果,现在淘气、笑笑平均分几个苹果?怎样列式?(1÷2=)。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怎样表示这一半的苹果呢?请同学们想想办法,在本子上画一画,写一写。
指名汇报,上前展示自己表示一半的不同方法。
3、引入。
用了这么多方法来表示这一半的数,我们看看智慧老人是怎么说的?
生看完后,师指出:一半可以用表示,并说明所表示的意义。
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学生举身边的事例来说明。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几分之一。
(1)涂一涂,感受。
(课本53页下)提示:涂之前要先找出什么?生试着涂,师巡视指导。
(2)折一折,加深理解的含义。
生汇报不同的方法,师相应点拨。
2、认识几分之几。
请同学们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把他平均分成4份,然后按54页的要求去做,看看你又认识了哪些分数。
生边涂色边做书上的填空题,然后集体汇报交流。
3、加深理解几分之几的含义。
(课件出示)。
(1)把一块面包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块面包的三分之一,写作。
(2)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一份是它的()。
(3)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把这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份,每份是它的()。
4、分数的组成及读写法。
一个分数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都叫什么名字?快到书上找一找。
学生看书后,指名汇报,板书的各部分名称,并指导读。
你还能举例说出几个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吗?
5、师小结。
三、知识运用。
1、(书上54页下方)。
(1)看图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
(2)联系实际,体会分数就在我们身边。生举例说出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分数。
2、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读一读(55页第1题)。
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全班汇报交流。
3、按分数把下面各图形涂上颜色(55页第2题)。
4、判断:(55页第3题)全班讨论订正。
5、请你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55页第4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后请同学们做个细心人,多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分数。
板书设计:
分一分(一)。
4÷2=22÷2=1。
1÷2=(一半)。
分数:()。
3()分子。
——分数线。
4()分母。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biyelunwen/45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