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毕业论文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案及反思(精选16篇)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案及反思(精选16篇)



一年级教案是一种教学计划,用于规划和组织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案

义课标实验教材一册第91~95《认识钟表》。

1.知识点:通过观察及自身的尝试活动认识钟;

初步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关系;(时针走一格时,分针要走一圈。)

掌握整点的含义;

知道整点时钟面指针的规律。

2.训练点:

培养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及大胆尝试精神;

比较熟练地认钟面表示的时刻。

3.创新点:

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结合日常生活理解时钟的用途。

熟练的认时刻;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整点和半点时钟面指针的规律。

1、人手一只可以拨动的小时钟;

3、动画课件一个,教具钟面模型一个。

一.创设尝试情境,激发尝试欲望,揭示课题

1.引入:小朋友,喜欢看动画片吗?请看大屏幕。

2.出示雄鸡打鸣的动画。猜猜,雄鸡打鸣了人们会干什么呢?

3.揭示课题:雄鸡打鸣可以告诉人们时间,还有什么可以告诉我们时间?钟表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

二.认识钟面的自主活动

1.组织小组玩钟,提出观察任务。

(1)用奖励的形式发给每个小组一个钟来玩。(钟面只有刻度、时针、分针、秒针)

(2)要求:在玩的时候,可以看看钟面上有什么?再拨动钟后的按钮,看看你又发现了什么?开始玩吧。

2.学生自主玩钟,小组内进行交流。

3.小组汇报玩钟时的观察结果。

(1)刚才小朋友玩了钟,你们发现了什么?

(2)你能指给大家看看吗?(学生自己展示)

4.小结:通过小朋友玩钟,我们发现了3根针。又短又粗的时针,跟我说:时针。较长的分针,说一次:分针。还有又细又长的秒针。拨动钟后的按钮,还发现了钟面上的时针跑得慢,分针跑得快。

5.巩固认钟面:真能干!指针说名称。

三.整时的教学

1.区别钟面:换一个有12个数的钟。

这个钟面和刚才的钟面比较,多了什么?对,这个钟面上多了12个数,它们是用来记录刻度的。

2.认识实物钟面上的时刻。

钟由1点转到2点,钟面表示的时刻是多少?

3.出示3个模型钟面,进行整时认识。

钟面表示的时刻是多少?

3点也是3时。(同时板书)8时、11时。

4.整时的书写:这个钟面表示的时刻可以记为3时,还可以这样写:先写一个3,然后写2个小圆点,最后写2个0。

你会用这种方法表示8时、11时吗?(抽生板书,其他的用右手食指在左手手心书写。)

集体订正。

5.整时的特征:

(2)学生自由汇报。小结:对,分针指着12的钟面,肯定表示整时。

(3)整时特点的介绍:看看,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3,就是3时;时针指着8,就是8时;时针指着11,就是11时。

那么也就是说: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四.小明的时间安排表

1.过渡:你们会用这种方法认钟表吗?那我们就一起来认认小明的`时间安排表。

2.出示动画。小明出场,提问:

(1)小朋友,你能说出我什么时候干什么吗?

(2)对其中特殊钟面提问:7时(什么时候的7时?)

12时(咦!怎么12时的钟面上只有一根指针呢?)喔!原来12时,时针躲到分针后边去了。

6时(6时钟面的分针和时针有什么特点?)6时钟面的时针和分针在一条直线上。

3.小结时间表的作用:看看小明的一天安排得多么有顺序呀!这样的一天一定会有很多收获的。那么你们的一天又是怎么安排的呢?同组的小朋友说说。

五.拨钟表练习

1.过渡:大家都说得很好,那么你们能把自己早上起床的时间用钟表拨出来吗?

2.学生拨钟表,展示汇报。

-如果出现学生有半点的情况,可以提问:这是整点吗?为什么?对,当分针指着6,时针指着6和7之间,就是6时半。这种半时我们以后要学习。

3.请拨出晚上睡觉的时刻。展示汇报。

六.画钟面

2.请大家画出时针、分针,表示出自己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播出时刻。

3.展示评比。

七、出示时钟演变过程,了解从古到今计时器的变化

1.今天我们认识了钟表,那你们知道钟表的由来吗?请看.

古时候没有钟表,人们根据太阳影子的长短来判断时间。后来又用沙漏、日晷、滴水的方法来计时。日晷在常州的天宁寺就有,小朋友可以去看看。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设计、制造了各种各样的钟和表(闹钟、石英钟、音乐钟、工艺钟、手表、怀表),给人类生活带来方便,还可以美化人们的生活。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案

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使学生养成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科书第91~93页。

实物钟表、实物投影、微机课件;学生每人一个实物钟表、每人一张作息表、一张有四个时刻的作业纸。

问题导入

1、(在这一部分,教师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认整时,既明确了钟表的作用,又了解了学生的知识基础,还为后面的认识埋下伏笔,激发学生的表现xx。)问题分别是:

“你们每人桌上有一个我们生活中的小伙伴,是谁呀?”

“钟表是用来做什么的呀?”

“你们认识时间吗?”指名学生回答。

2、结合学生经验,让学生拨出认识的时刻。

让学生动手拨一个自己认识的时刻,并提出:不会拨的小朋友可以看看别的小朋友是怎么拨的。

3、投影展示。

请拨出不同时刻的学生拿着自己的钟表到投影上展示。(让每个学生把自己拨的是什么时刻告诉大家。)

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a、拨出整时。b、拨出半时。c、拨出几时几分。

认识整时

1、结合学生拨出的整时刻,出示其中的3个,让认识的学生说出时刻,少部分不认识的也会在其中找到整时的特点,慢慢学着认识。

说完三个时刻后,教师规范学生语言:“小朋友们都说对了,但在数学中,我们要把几点说成几时,谁能再说一说,这三个时刻分别是几时呀?”让学生用“时”字再说出三个时刻。

2、再出示两个时刻让学生对整时进一步认识,然后问:“这样的时刻都是整时。仔细观察,想一想,你们是怎么认识整时的?”(总结整时的特征,使全部的学生都会看整时。)

3、通过整时的认识,介绍分针、时针的名称。

4、出示2个时刻让学生巩固,然后,教师说一个整时让学生拨出来,全班订正。

认识半时

(前面将学生拨出的半时先留下)出示学生拨的时刻,让认识的学生简单说一说他是怎么认的,初步感知。

出示3时半、8时半,让学生来认(8时半的认识学生有可能出错,让认识的说一说是怎样认的,简单渗透半时的特征)。

师引导学生观察,并对比认整时的方法来讨论如何认半时,得出认半时的方法,在对比中加深印象(学生小组讨论)。

出示3个时刻巩固。

认识钟面

课件演示钟面:时针、分针以及12个数分别闪动。

提问:“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写时刻

1、认识电子表上的时刻。

出示2个整时、1个半时让学生认,并问一问在哪里见过这种表示方法,为后面的写法做准备。

2、写时刻。

教师板书,学生学写,并知道数字表示法和电子表的表示方法是一样的。

学生完成作业纸上的内容,小组订正。

综合练习

1、找座位(课件操作)。

2、小朋友的一天(动画演示),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并使学生知道每天有早上的6时和晚上的6时。

让学生填写自己的起床和睡觉时间。

3、师或生说出时刻,让全班学生在钟表上拨出时刻,并及时反馈。

4、教师拨出5时让学生认,并依次拨出6时、7时。通过拨表认识整时的顺序,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结束语

“时间就这样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了,而且再也回不来了,所以小朋友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让我们做时间的小主人,好吗?下课。”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案

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产奠定了基础。本节课中,学生对时针、分针的整体认识有些不习惯。所以教学难点应放在通过观察时针和分针来判断所表示的时刻。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私生活实际学会看整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钟表在日常生活中都经常接触,时间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学生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就感知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而且一年级的学生在学前教育时,就初步认识了钟面,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也并不陌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要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课标》的精神,从导入到实践活动整个环节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而且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动手、比较等一系列的活动,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使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尽情的跳跃,个性得到尽情的张扬,逐渐感受到数学学科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战性,达到教学的目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钟面,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

2.培养学生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认识钟面,学会看整时。

多媒体课件、实物钟、钟面模型。

一、故事导入

屏幕上出示主题图。

师:“同学们说一说,小东什么时候?在做什么?”(小东早上7时起床)

师:“你是从哪里知道时间的?”

让学生认识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钟表,并及时教育学生怎样知识的?”早上按时起床,上学才不会迟到。

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钟表。”(出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

1.认识钟面。

(1)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钟,现在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把观察的结果说给小组的小朋友听。”

(2)学生反馈交流结果。

指几位同学上台演示,引导学生说出钟面上一共的12个数,有三根长短不同的指针。

(3)边出示课件,边小结:通过同学们的观察,我们发现了钟面上一共有12个数,3根针。又短又粗的――时针;较长的――分针;还有又细又长的――秒针。

3.认识整时。

(1)屏幕上再次出示主题图。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小东是早上7时起床的,同学们看一看图上的钟面,为什么钟面上表示的是“7时”呢?你还从哪里知道“7时”的?”

指导学生观察7时钟面上的分针分别指向几,建立7时的概念;同时,让学生认识7时在电子表中的表示方法。

(2)师:“小东是7时起床的,那么同学们猜一猜小东上午上第一节课的时间是几时?”

师:“你能在钟面拨出8时吗?拨给同组的同学看,并说说你是怎样拨的?”

并叫两名学生上台演示。

出示电子表,让学生认识8时在电子表中的表示方法,并写法:先写8,再点两个圆点,最后在圆点的后面写上两个0。

(3)用同样的方法教学3时和6时。

学生反馈讨论结果。

学生可能回答:8时的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8;3时的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3;6时的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6。学生也可能回答: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从1到12的任何一个数,指向几就是几时。

(5)教师小结:在钟面上,当分针指向12的时候,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三、课间活动(看动画,听音乐)

要求:看看动画中的钟所表示的时间是几时?并把它说出来。

三、反馈练习

1、拨钟游戏。

(1)教师拨钟,学生说时间;或教师说时间,学生拨钟。(指名学生上台拨)

(2)小组活动:一个同学说时间,另一个同学拨钟。

2、《快乐的一天》

师:“现在老师要带同学们去看看,小东是怎样过快乐的一天的。”屏幕上出示课本92页插图。

(1)师:“看第一幅图,小东什么时候?在做什么?并写出时间的两种表示方法。”

师:“过1小时后是几时?小东在做什么?你能写出时间的两种表示方法吗?

其余的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小组间说说:小东是怎样过快乐的一天的?

(3)指几名学生说一说小东是怎样过快乐的一天的,并说出是什么时候?(如7时,是什么时候的7时。)

(3)这样的一天一定会有很多收获的。那么你们的一天又是怎么安排的呢?

同组的学生说说,然后指名说说。并教育学生要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作习习惯。

5.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我们一起认识了表示整时的时间,并学会了表示整时的时候,有两种表示方法,你学会了吗?)

四、实践应用

1.找朋友练习(练习十六第1题)。

教师先说明题目的要求,后学生独立完成,最后集体订正。

2.创设情景:(边问边演示)

(1)老师中午12时吃饭,过一个小时要午休,你知道老师是几时候午休吗?

(2)老师晚上7时吃饭,过三个小时要睡觉,你知道老师是什么时候睡觉吗?

3.完成课本第94页练习十六第3题。

明确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在“认识钟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得主动,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反思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里,已经有了一些钟表的知识:如上学的时间、放学的时间、看动画城的时间……虽然这些认识是浅显的,但仍为学生学习“认识钟表”提供了经验基础。

因此,教学时我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先让学生在自制的小钟上拨时刻,再让学生对所拨的时刻进行观察,想一想整时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通过比较,概括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的规律。

2、创设学习情境

把对时刻的认识与生活情境结合起来,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尝试探究学习活动,而且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时间,形成时间观念,并受到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的教育。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情境的问题很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整堂课学生都能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

3、创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数学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在“认识钟面”这一环节中,主要通过同桌合作的形式,学生拿出学具钟,拨一拨、比一比、说一说,然后和全班同学交流。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实际教学中看出,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4、充分体验“生活数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特意安排了让学生拨上学、放学时刻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生活数学”。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理解并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但是,本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时间安排不是很合理,导致后面的练习没有全部完成,今后在这方面要注意。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上下来,我觉得比较成功,学生真正“动”起来,思维“活”起来。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首先我抓住学生年龄特征,用音乐引出钟表,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小闹钟,抓住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学形式上,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课堂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思维的开拓区域。我还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一些具体事件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再通过趣味性的练习,动手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并说说这个时刻在干什么。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了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层次分明,层层递进。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

强调数学学习的实践性、探索性。教学中设置了许多新颖有趣的实践活动内容,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增强数学内容的趣味性、开放性,强调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教学形式、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求得新的发展。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师生共同活动相结合,教学形式有分有合,方法多样,学生参与程度高,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促使学生层层深入的思考,让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发现、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完成对钟表的认识。

文档为doc格式。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认识钟表》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学生建立在时间观念上的初次尝试。教材以一个孩子一天的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线索,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水平,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我上了《认识钟表》这一内容后,具体反思如下:

1、我利用课件,出示有声音的各种各样的钟表,学生非常感兴趣。学生看到各式各样的钟表发出惊喜的叫声,露出喜悦的神情,通过听觉、视觉走进钟表的世界,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2、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学具小闹钟,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3、在教学中,我以提问的方式,使学生围绕问题各抒己见,这样,同学们也有了相互学习的机会。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并伴有声响和颜色的变换,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在仔细观察钟表后,学生发现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大格,还有长针和短针。于是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并伴有声响和颜色的变换,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我又乘机追问:“关于钟表的知识,你还知道那些?”我的话音刚落,学生们就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我知道我家钟表的后面有好几个钮,可以开时、定时的”;“我知道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钟。”;“我知道表上除了有分针、时针外,还有秒针。秒针转一圈,分针走一点”

不足之处:

1、由于我对新课程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刻,仅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表上整时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这样显然是不够的,数学学习的目的不应该是学生“经验”简单的再现和累积。

2、由于学生不是经常训练操作实践的活动,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老师的指挥,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表达出来,学生都无所适从。例如,认识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时,让学生分辨时不够深入,没有让学生放开说,师有代说的地方。再例如:你是怎样知道是8时的,指名说拨钟的方法等等,学生语言组织有问题。

3、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不够,让学生猜是什么时刻,虽然也请学生交流讨论,但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和观察,就急于和小组内同学去说,有的甚至在玩。结果既没观察清楚,交流的效果也不好。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同时,在课堂上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爱学数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认识钟表》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学生建立在时间观念上的初次尝试。教材以一个孩子一天的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线索,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水平,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我上了《认识钟表》这一内容后,具体反思如下:

1、我利用课件,出示有声音的各种各样的钟表,学生非常感兴趣。学生看到各式各样的钟表发出惊喜的叫声,露出喜悦的神情,通过听觉、视觉走进钟表的世界,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2、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学具小闹钟,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3、在教学中,我以提问的方式,使学生围绕问题各抒己见,这样,同学们也有了相互学习的机会。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并伴有声响和颜色的变换,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在仔细观察钟表后,学生发现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大格,还有长针和短针。于是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并伴有声响和颜色的变换,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我又乘机追问:“关于钟表的知识,你还知道那些?”我的话音刚落,学生们就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我知道我家钟表的后面有好几个钮,可以开时、定时的”;“我知道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钟。”;“我知道表上除了有分针、时针外,还有秒针。秒针转一圈,分针走一点”

不足之处:

1、由于我对新课程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刻,仅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表上整时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这样显然是不够的,数学学习的目的不应该是学生“经验”简单的再现和累积。

2、由于学生不是经常训练操作实践的活动,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老师的指挥,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表达出来,学生都无所适从。例如,认识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时,让学生分辨时不够深入,没有让学生放开说,师有代说的地方。再例如:你是怎样知道是8时的,指名说拨钟的方法等等,学生语言组织有问题。

3、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不够,让学生猜是什么时刻,虽然也请学生交流讨论,但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和观察,就急于和小组内同学去说,有的甚至在玩。结果既没观察清楚,交流的效果也不好。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同时,在课堂上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爱学数学。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的教学反思

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学习离不开时间,陌生是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这就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钟表的方法。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大胆表达,在主体探究中学会认钟表的方法。通过实际教学,感触颇深,反思如下:

1、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我利用精美的课件,通过小朋友喜欢的小动物小熊入手,把大家带入钟表店,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新课的学习中,始终让小熊陪伴小朋友一起学习,当学生学的好时,让小熊来表扬他们,这比老师的表扬更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大约几时教学中,截取了神州六号发射的实况转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充分感知,明白了只要接近九时的都可以估计成大约九时,同时让学生再次感受了祖国科技的领先地位,激励学生好好学习。

2、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学具,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学生会看钟表认时间,但根据时间拨出相应的钟表就有难度了。由于学生不是经常训练操作实践的活动,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老师的指挥,在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文学表达出来,学生都无所适从。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反思:学习钟表不仅是静止的图片,也要会认识真实生活中的钟表,这就需要平时生活中的多观察,多练习了。想让孩子真正掌握,还需课后的大量实践。在教学中,仅仅教会学生书本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能感受到数学的魅力,热爱数学,主动学习数学!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钟表2

因为我们班级的孩子是中班的孩子,有一天一个小男孩戴了一只电子手表,当我问他现在是几点的时候,他只会说出个位的数字,十位以上的连不起来,所以我设计了这个活动,能够让孩子们正确的念出表上的时间。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正确的念出时间。

2、了解钟表的主要结构,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学会看整点、半点。

3、教育幼儿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全体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

2、理解并运用到以后的日常生活中。

活动准备。

1、自制时钟一个(分针上有一只小兔,时钟上有一只小乌龟)。

2、准备作息图片。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教师出示自制钟表,然后提出问题:

1、它叫什么名字?家里还有哪些表呢?

2、表有什么作用呢?

3、想一想我们见过的表都有哪些形状呢?

基本部分。

一、播放龟兔赛跑的课件给幼儿看,教师讲解表上的数字“12”总是在上面,“6”总是在下面,并教幼儿认识“时针”和“分针”的名称,帮助幼儿认识较短的时针和较长的分针,感受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课件内容是:兔子的腿长,跑得快,乌龟的腿短,跑得慢。有一天,兔子和乌龟在圆形跑道上赛跑,兔子跑了一圈,乌龟才跑了一点点远。

二、1、教师将时针、分针都拨在“12”上,然后将长针转一圈,让幼儿注意短针有什么变化,教师反复拨几次,使幼儿明白长针每走一圈,短针就走一个数字,这就是一个小时。

2、教师继续拨长针,边拨边告诉幼儿当短针正指向某一个数字,长针正指向12时就表示是“x点钟”。边拨边和幼儿一起说:“一点钟,两点钟,三点钟……”直到“十二点”为止,让幼儿能够正确的'念出10以上的组合。

3、请幼儿看一日作息图片,要求全体幼儿按上面的方法在自制的硬纸片上拨出各个时间(早上6点钟起床,8点钟来幼儿园上课,中午11吃饭,12点午睡,下午2点起床,3点吃晚饭,下午4点放学回家,晚上8点睡觉)。

小结:教育幼儿从小做到按时间进行各种活动,珍惜时间,上学不能迟到,放学不能在路上贪玩,要和爸爸妈妈早点回家。

三、做游戏:玩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请幼儿拨时钟。

讲游戏规则:找一个小朋友来拨时钟,老师悄悄的告诉小朋友几点,这位小朋友就拨几点,一半小朋友扮演小羊,一半小朋友扮演老狼,请老狼看时间,只有到了六点,就吃小羊,老狼看时间没到就不能吃小羊。

结束:请幼儿将钟表当方向盘,开车出教室玩游戏。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我根据幼儿生活中所需要的,在活动中每名幼儿都能够积极的参加到活动当中,同时也能正确的念出钟表上的时间,学会珍惜时间,也没有在出现上学迟到的现象。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把游戏更改一下,让幼儿更加有兴趣来学习,可以把表的时间认识的更加准确。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一》教案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结合生活经验学会认识整时、半时。

一、唱快乐歌,猜谜激趣,顺势导入。

生:闹钟。

师出示一个实物钟。师:对啦,这就是钟表,聪明的小朋友们知道钟表有什么作用吗?

生:……。

师:钟表能告诉我们时间,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

师:小朋友拿出钟面模型,看一看,拨一拨后和同桌说说,钟面上有什么?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师:好,停。请小朋友来说说,钟面上有什么?你有什么发现?

生:……。

师:刚刚小朋友说的都很好,我们一起来认识钟面。

师:首先,我们看到钟面上有3根针,又短又粗的时针哥哥,较长的是分针弟弟,还有又细又长的是秒针小弟弟,我们以后再认识秒针小弟弟。

师:钟面有几个数字,(12个),这12个数字按从小到大顺序围成一圈。

师:再看看,时针哥哥,分针弟弟在跑步,谁跑得快?

生:分针弟弟跑得快,时针哥哥走得慢。

(二)认识整时。

师把钟表拨到8时,师:请问,这时候钟面所指的时刻是几时?

生:8时。板书:8时。

师:这时分针弟弟指向的数字是几?(12)。时针哥哥指向的数字是几?(8)。

师:下面,我请小朋友上来拨一拨3时。板书:3时。

生上台拨。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再请小朋友拨一拨5时。板书:5时。

生上台拨。

师:同意吗?

生:同意。

生:12。

师小结:当钟面上的分针弟弟都指着12,时针哥哥指向几,就是几时。

(三)认识半时。

师把分针和时针都拨到12处,师:分针弟弟又开始跑了,时针哥哥也走着。

师拨动分针指向6,时针拨到12和1之间,师:小朋友,这时又是几时呢?

生:12时半。

师:时针哥哥、分针弟弟分别指向几呢?

生:……。

师半钟拨到3时半、6时半,再提问。

生:6。

师小结:当钟面上的分针都指着6,时针在两个数之间,谁在左边就是几时半。

(四)看一看,说一说。

过渡:师:认识了整时、半时,我们一起来认识小明的时间安排表。

出示图片。

师:小明出场了,你能说出他现在在做什么吗?(引导学生说说,小明什么时候在干什么?让学生分清是上午、中午和下午的时刻。)。

师小结:小明的一天安排得多么有顺序啊!这样的一天会有很多收获的,那么你们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呢?跟同桌的小朋友说说。

三、概括总结,质疑升华。

师:今天你认识了什么?

生:……。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钟表。时间老人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才能有所收获。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认识钟表》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旨在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联系生活实际看整时。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认知能力较高年级的学生较弱些,所以低年级的课堂,组织教学比较重要。我根据学生的学情,将猜一猜、认一认、指一指、写一写、连一连、画一画、拨一拨等教学手段贯穿整个课堂。一方面是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另一方面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建立起初步的时间观念,培养他们从小养成珍惜时间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本堂课的设计我认为有几个亮点的地方: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一堂课学生会不会认真听,教学目标能不能达到,就看导入环节精不精彩,能不能马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入课堂。我首先设计一个猜谜语的游戏,让学生来猜一猜谜底(根据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了解,温馨提醒学生,谜语不能说出来,要举手才能说)。其次用正确的引导语带领学生进入钟表王国,看看王国里都有什么类型的钟表?(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演示,从儿童熟知的美丽图片入手,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并为下面认识钟面和时间的写法作铺垫)最后请学生说一说钟表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好用处?(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3、实践应用。

让学生在学会了认识整时后,自己当主人翁,来拨一拨,拨出老师想要的整时,这里利用有趣的游戏环节(老狼老狼几时整!)并加入导学案中的画一画,会拨时间后,把拨出的这一时间在钟面上画出来。

这样设计是要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自己动手,巩固新知,变换知识间的主次关系,使学生不仅会认整时,还能根据给出的时间拨出或者画出时针和分钟。

4、课堂总结。

结合《时间像小马车》这一首歌曲,让学生自己说出本堂课的收获(学到的本领),一方面锻炼低年级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另一方面结合歌曲体会到时间的流逝,引导学生要做一个会合理安排时间、会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不足之处:

1、本堂课中,语言的组织能力还不是很到位,不能使环节过渡的自然。

2、学生回答问题时,没能抓住知识的生成性,教学机智还不够。如果学生说不出应该如何来引导是值得自己来深思的一个问题。

通过这堂数学课,我认识到数学课不是简单的1+1,还需要教师的精心备课和一定的教学技巧,无论是低年级教学还是高年级教学,首先知识来源于生活,其次知识需要学生自己体验实践,最后还需抓住生成性的知识,使数学课堂变成有趣的玩游戏。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案

1、(在这一部分,教师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认整时,既明确了钟表的作用,又了解了学生的知识基础,还为后面的认识埋下伏笔,激发学生的表现xx。)问题分别是:

“你们每人桌上有一个我们生活中的小伙伴,是谁呀?”

“钟表是用来做什么的呀?”

“你们认识时间吗?”指名学生回答。

2、结合学生经验,让学生拨出认识的时刻。

让学生动手拨一个自己认识的时刻,并提出:不会拨的小朋友可以看看别的小朋友是怎么拨的。

3、投影展示。

请拨出不同时刻的学生拿着自己的钟表到投影上展示。(让每个学生把自己拨的是什么时刻告诉大家。)。

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a、拨出整时。b、拨出半时。c、拨出几时几分。

认识整时。

1、结合学生拨出的整时刻,出示其中的3个,让认识的学生说出时刻,少部分不认识的也会在其中找到整时的特点,慢慢学着认识。

说完三个时刻后,教师规范学生语言:“小朋友们都说对了,但在数学中,我们要把几点说成几时,谁能再说一说,这三个时刻分别是几时呀?”让学生用“时”字再说出三个时刻。

2、再出示两个时刻让学生对整时进一步认识,然后问:“这样的时刻都是整时。仔细观察,想一想,你们是怎么认识整时的?”(总结整时的特征,使全部的学生都会看整时。)。

3、通过整时的认识,介绍分针、时针的名称。

4、出示2个时刻让学生巩固,然后,教师说一个整时让学生拨出来,全班订正。

认识半时。

(前面将学生拨出的半时先留下)出示学生拨的时刻,让认识的学生简单说一说他是怎么认的,初步感知。

出示3时半、8时半,让学生来认(8时半的认识学生有可能出错,让认识的说一说是怎样认的,简单渗透半时的特征)。

师引导学生观察,并对比认整时的方法来讨论如何认半时,得出认半时的方法,在对比中加深印象(学生小组讨论)。

出示3个时刻巩固。

认识钟面。

课件演示钟面:时针、分针以及12个数分别闪动。

提问:“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写时刻。

1、认识电子表上的时刻。

出示2个整时、1个半时让学生认,并问一问在哪里见过这种表示方法,为后面的写法做准备。

2、写时刻。

教师板书,学生学写,并知道数字表示法和电子表的表示方法是一样的。

学生完成作业纸上的内容,小组订正。

综合练习。

1、找座位(课件操作)。

2、小朋友的一天(动画演示),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并使学生知道每天有早上的6时和晚上的6时。

让学生填写自己的起床和睡觉时间。

3、师或生说出时刻,让全班学生在钟表上拨出时刻,并及时反馈。

4、教师拨出5时让学生认,并依次拨出6时、7时。通过拨表认识整时的顺序,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结束语。

“时间就这样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了,而且再也回不来了,所以小朋友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让我们做时间的小主人,好吗?下课。”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认识钟表》一课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教材以一个孩子一天的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线索,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我把这课作为家长开放日的公开课。但是由于准备的不是很充分,对教案没有熟透,加上略有紧张,导致这节课完成的非常不好。

我以帮助懒羊羊按时起床,送它一个小闹钟引入,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钟。这一部分完成的还可以。

(一)认识钟面:让学生充分观察钟面,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如果多媒体课件能够按照学生发言的顺序依次呈现,效果会更好。在认识分针和时针时,可以适当板书,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认识整时:给学生三个钟面,找一找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让学生发现当分针指向12的时候就是整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请小朋友同桌合作,一个小朋友拨钟,一个小朋友读出时间,加深对整时的印象。这一部分,我认为自己对整时的概念还不够强调。在拨钟之前,可以自己先示范拨钟,再让学生拨一拨,而我却采用了十分简单的多媒体方式。

(三)整时的写法:介绍2种整时的写法。虽然写法简单,但从学生课后的作业完成情况来看,他们掌握的不是很好,这与我上课时没有强调有很大的关系。比如电子表示法,那两点如何写好,如果我稍微强调下,学生可能写得更美观些。

1、小明的一天;

2、两个特殊的时间:12时和6时;

3、大约8时;

4、钟表的演变。

这一部分,我讲的还是太快了,基本上每题只是点到,没有深入。可能导致学生对钟表的认识和印象不够深刻。

总之,我认为这节课有太多的地方需要改进。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认识钟表

1、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所以,我一直在思索,怎样从一上课就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马上处于振奋状态呢?于是,我利用课件,伴着音乐欣赏各种各样的表,学生非常感兴趣。学生看到各式各样的钟表发出惊喜的叫声,露出喜悦的神情,通过听觉、视觉走进钟表的世界,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2、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学具小闹钟,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1、由于我对新课程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刻,仅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表上整时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这样显然是不够的,数学学习的目的不应该是学生“经验”简单的在再现和累积。

2、由于学生不是经常训练操作实践的活动,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老师的指挥,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文学表达出来,学生都无所适从。例如,认识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时,让学生分辨时不够深入,没有让学生放开说,师有代说的地方。再例如:你是怎样知道是8时的,指名说拨钟的方法等等,学生语言组织有问题。

3、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不够,让学生猜是什么时刻,虽然也请学生交流讨论,但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和观察,就急于和小组内同学去说,有的甚至在玩。结果既没观察清楚,交流的效果也不好。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拔苗助长”。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本册教材第七单元安排的认识钟表主要有以下资料:

(1)认识钟面,明白钟面上有2根针,分针又细又长,时针又粗又短;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

(2)学会了认整时的方法,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3)学习了认大约几时了,也就是快几时了和几时过一点儿。

(4)学会了简单的时间计算,1小时前是几时或再过1小时是几时。

(5)在钟面上画指针,能区分出分针长,时针短。

本单元资料整理复习时,我先让学生同位合作,边翻看课本边想一想本单元学习了什么资料,学生回答异常好,基本上这些知识点都想到了,一年级的小孩子能做到这一点真的很不容易了。

回顾本单元的教学,主要是注重经过让学生动手拨时间,来加深印象,巩固认识本单元的知识点。我们班的家长统一用班费给每个孩子买了一个钟表模型,认识钟面,认识整时,都是借助钟表模型形象的完成的。学生认识了整时后,我让学生同位合作,反复的在钟面上拨整时,一人说一人拨或是一人拨一人认读。认识大约几时的时候,我说一个时间,也是反复的让学生拨,播完后同位再比较有什么不一样,例如9时过一点儿,有的学生分针指到1,有的学生分针指到12和1之间,总之,我给学生总结:几时过一点儿,分针一般是过了12,在12和1之间,指到了1也能够,可是一般最多不超过1,超过了1就不是过一点儿了。快几时了,分针一般也是差一个大格到12。我还布置学生回家和家长一齐拨钟表认时间,学生学习兴趣异常浓厚。

经过反复的拨钟表练习,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点掌握十分好。

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认识钟表》这个内容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教材以一幅学生放学回家后通过电话向老师汇报回家时间的生活情境图引出挂钟,通过对挂钟上不同时刻的直观认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正确读写整时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养成合理安排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们一年级组的三位老师在形成共案的同时,根据本班学生特点又各有特色地进行教学。通过实际教学,感触颇深,反思如下:

1、创设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一直在思索,怎样从一上课就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呢?于是,我利用课件,伴着音乐欣赏各种各样的表,学生非常感兴趣。学生看到各式各样的钟表发出惊喜的叫声,露出喜悦的神情,通过听觉、视觉走进钟表的世界,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2、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学具钟面,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3、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围绕问题畅所欲言,这样,同学间也有了相互学习的机会。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并伴有声响和颜色的变换,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在仔细观察钟表后,学生发现钟面上有12个数字宝宝,12大格,还有长针和短针。于是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并伴有声响和颜色的变换,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还通过课件演示了分针的转动是怎样引起时针的转动的。学生好初步了解了时针一天要转两圈,以便能区分钟面上的时间可以干什么事情。

1、由于我对新课程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刻,仅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表上整时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这样显然是不够的,数学学习的目的不应该是学生“经验”简单的在再现和累积。

2、由于学生不是经常训练操作实践的活动,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老师的指挥,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文学表达出来,学生都无所适从。例如,认誓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时,让学生分辨时不够深入,没有让学生放开说,师有代说的地方。再例如:你是怎样知道是8时的',指名说拨钟的方法等等,学生语言组织有问题。

3、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不够,让学生猜是什么时刻,虽然也请学生交流讨论,但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没有立思考和观察,就急于和小组内同学去说,有的甚至在玩。结果既没观察清楚,交流的效果也不好。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拔苗助长”。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