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毕业论文

普通话课程建设方案(热门18篇)

普通话课程建设方案(热门18篇)



对于大型工程或项目来说,建设方案是整个计划实施的基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建设方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程建设方案

摘 要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要兼具实践性、针对性及时代性。本文依据学院推进两个行动计划和学院课程改革需要,从课程建设目标、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措施、完成课程建设的保障条件等方面给出了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方案,从应用与成效来看,方案切实可行,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在线开放课程 教学改革 建设措施

为推动网络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我校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和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将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教学,促进优质院校建设、教育资源共享,鼓励教师探索和实践基于网络信息化的教学模式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学校专业建设与发展需要,我们决定建设软件工程与rose建模在线开放课程。

本课程是软件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完成建设后,将能够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资源共享实现个性化学习。针对不同层次的的学生和课程要求,能够利用在线开发课程平台,辅助教学实施,灵活教学内容,使得网络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探索和尝试翻转课堂教学。

(1)建设课程开放平台,达到软件工程与rose建模课程及其相关课程辅助教学的目标;(2)不断更新软件工程与rose建模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科学合理;(3)不断完善课程内容、课程标准、考核方案、课程题库等;(4)建立课程开放网站与主讲教师互动平台,实现网络辅导与教学。

本课程建设涵盖课程标准、覆盖课程所有知识点和软件工程与rose建模课程技能,包含教学单元设计、教案、课件、教学实施、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环节。

(1)课程介绍:指定包含课程内容、授课计划、涉及领域、适应岗位等详细的课程介绍。

(2)课程标准:优化包括课程定位、课程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标准、课程进度计划、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习指导、考核与评价、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3)教案:制作包含课程描述、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方法、课前探究、学习要点教学资源、引入任务、布置任务、授课内容、实施任务、任务评价、板书、课后作业等的word文档教案。

(4)课件:制作和优化包含课程所有任务与知识点的教学课件。

(5)任务单:设计与制作每个任务对应的任务单,任务单中包含课堂任务和课后拓展任务。

(6)试题库:建设每个项目对应的项目题库(理论题库和技能题库)。

3.1建设措施

本课程建设已经在20xx年度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立项,而且学院正在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和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这两个行动计划,学院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在线开发课程建设。因此学院在课程建设、人员配备、政策支持、经费投入等方法都有很好的保障。

3.2进度安排

3.2.1准备阶段:20xx年5月—20xx年7月

(2)具体措施:成立课题组,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在线开放课程的构建思路;研讨课题的可行性,准备开题。

(3)预期研究成果:形成开题报告一份。

3.2.2实施阶段一:(20xx年8月---20xx年2月)

(1)研究内容:按计划开展研究,致力于课程中所有教学材料的制定,并把所有的教学材料上传到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建设在线开放课程。

(2)具体措施:制定软件工程与rose建模课程标准、考核方案、课件、教学视频、试题库、实训任务集等教学资源;将教学资源上传至超星在线开放平台,建设《软件工程与rose建模》在线开放课程。

(3)预期研究成果:软件工程与rose建》课程标准、考核方案、课件、教学视频、试题库、实训任务集等教学资源各1份;软件工程与rose建模在线开放课程一门;中期报告1份。

3.2.3实施阶段二(20xx年3月—20xx年8月)

(1)研究内容:按计划开展研究,致力于课程中所有教学材料的完善,完善在线开放课程,建成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并在教学中摸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2)具体措施:完善软件工程与rose建模课程标准、考核方案、课件、教学视频、试题库、实训任务集等教学资源;修改上传的教学资源至超星在线开放平台,建设《软件工程与rose建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3)预期研究成果:完善的软件工程与rose建模课程标准、考核方案、课件、教学视频、试题库、实训任务集等教学资源各1份;《软件工程与rose建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一门。

3.2.4总结阶段:20xx年8月—20xx年4月

(1)研究内容:进行课题的全面总结(包括项目设计、教学方法、实践效果方面)系统整理,形成课题研究报告,提炼深化研究经验,公开发表论文。

(2)具体措施:补充和完善相应课程的资料;对比总结,归纳要点,总结材料,申请验收。

(2)经费:学院支付相应数额的资金作为课程建设专项资金;

(5)学院对科研工作大力支持,学生积极配合,是研究能持续进行的坚强后盾。

[1] 王友富.从“3 号文件”看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发展趋势[j].中国大学教学,20xx(07).

[2] 谭园园,孙迦,朱露.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规范探讨[j].新西部(理论版)20xx(01).

课程建设方案

随着中国入世后对外交流和商务活动的日趋频繁,商务口译作为促进对外交流和保证商务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已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商务口译人才也因此被政府部门列为"21世纪紧缺人才".宁夏回族自治区自2010年开始,连续四年成功主办中国·阿拉伯国家经济贸易论坛盛会(后更名为中阿博览会).在此基础上2012年9月,国务院又正式批复设立"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银川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两区").这意味着,宁夏已成为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重要的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集聚区.这一发展战略极大地促进了宁夏作为西部民族地区对外贸易快速而长足的发展;同时也加剧了本地区对既懂商务又能从事双语口译工作的复合型商务口译人才的需求.

2013年之前,宁夏回族自治区已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国·阿拉伯国家经济贸易论坛暨宁洽会,搭建起了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互相交流、互相合作的市场.

三年来,共有76个国家、地区和国际机构,5000多家国内外企业,30000多名客商参会参展,共签订项目协议478个,合同投资2500多亿元.随着中阿经贸论坛规模的扩大,2013年中阿经贸论坛升格为中阿博览会.首届中阿博览会就签约项目158个,签约额则达到了2599亿元,涉及能源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清真食品、基础设施、物流商贸、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中阿博览会的召开无疑推进了宁夏对商务口译服务行业人才的需求.

历届中阿博览会的参会人员主要是以阿拉伯语为母语的中东及非洲客商.除此之外,还有来自马来西亚、印度、印尼等亚洲国家的客商.参会的主要工作语言是英语,其次是阿语.这主要是从论坛的国际影响力和语言服务的承接优势上综合考虑的.以2013年中阿博览会为例,参展客商来自67个国家的共计7000多名宾客.220名宁夏各大院校的外语教师和学生参与了贵宾级外宾的陪同翻译,420名具备英语和阿语专业能力的、外语素质相对较高的青年担任了志愿者的工作,另外还有数以千名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外事、外贸的工作人员也投入到了论坛的翻译,尤其是口译工作当中(这其中还不包括29名外交部和商务部派遣的口译人员).

2013年中阿博览会通过加强中阿金融、能源、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农业、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的合作,搭建中阿商品贸易、服务贸易、金融投资、技术合作、文教旅游等五大平台.可以说,中阿博览会的级别更高、规模更大、国际影响力也更强.在国际博览会中,众多环节需要口译服务.参会、参展或参展代表的接送、宴请及参观、游览,嘉宾致辞或演讲、专题论坛、议题磋商、业务谈判、产品推介、新闻发布等依据具体情景,既需要交传,又可能需要同传,并且主题和难易程度迥异.[1]140除此之外,2013年中阿博览会呈现的一个新特点就是商贸会展的国际化程度大大提高,这也需要更多商务口译能力强,可以独当一面的优秀口译者,尤其是英语商务口译人才的参与.

商务口译主要是以商贸推介、业务会谈、技术咨询、商贸谈判和商务交流等工作为主的专业口译,在涉外企业的国际交流活动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按照国务院的布署,宁夏今后将成为中阿博览会的永久承办地,这都离不开专门翻译人才的参与,商务翻译人才,尤其是商务口译人员的就业前景将非常看好.然而调查数据显示,全区现有相关从业人员5万多,其中职业翻译不足2千人,受过专门训练的口译人才则更少.不同于笔译,口译的即时性又使得在中阿博览会背景下的商务口译人才成为目前区内市场最紧缺的一类翻译人才.

宁夏各高校是培养本区外语翻译人才的主阵地.近些年来,口译人才的培养逐渐受到高校外语专业的重视.然而,历经四年的中阿博览会口译工作还是凸显出了我区高等教育中外语口译人才培养的一些问题:诸如,口译后备人才缺乏,尤其是高端口译人才的匮乏;口译人员专业技能亟待提高;口译人员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口译参与人员缺乏广泛的实战演练;口译人员对地方特色的口译内容缺乏认知等一系列问题.对于民族地方高校来说,其办学宗旨主要是促进就业,服务于地方;它的专业课程建设也要瞄准地方人才需求,才有特色.但是,宁夏各高校现行的口译人才培养模式是沿用其它省份的一种通用型模式,没有根据社会需求进行专业化定位.

在对我区几所高校英语专业的口译教学进行的调查中发现,所有口译课程的定位均为:主题宽泛的通用口译.没有一所学校把开设的口译课定位为满足就业市场的商务口译.各个院校本科口译课总课时一般为36个课时.课时有限,教师只能尽量依大纲完成较为广泛的口译主题授课,其结果只能是学生对各个口译主题的学习内容浅尝辄止,缺乏充分、完善的口译演练.学生对口译课程虽充满了热情,但学习后的口译知识也只是略知一二.另一方面,学生在普遍缺乏各领域背景知识和词汇储备的情况下,口译课就成为现实的笔译课和词汇课,这就严重制约了学生口译能力的培养.这种非专业化教学的直接后果是毕业生只是零散地掌握口译的一般技能,而不能真正胜任专门的口译工作.基于民族高校现行口译教学缺乏明确定位,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弊端,就必须要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尝试改革现行的传统口译课教学模式,对口译课进行商务定位,建构一个适应宁夏经济发展转型的商务口译人才培养模式,各高校塑造自身办学的核心竞争力,优化专业设置和学科发展.

本文由此,以英语专业口译课程为例,试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管理等几个方面对适应宁夏经济转型的高校商务口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中阿博览会和宁夏的"两区"建设使得人们清醒地意识到宁夏的口译人才培养跟不上口译产业的发展需要.建构一个适应宁夏经济发展转型的商务口译人才培养模式,使得高等商务口译教育能够逐步趋向于职业化势在必行.

1.宁夏高校商务口译的教学目标.2000年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把口译课列为英语基本技能课程之一;然而今天的口译课程,尤其是商务口译课程呈现出应用性广、专业性强、跨学科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等特点时,培养外语毕业生商务口译能力以服务于职业市场为教学目标就成为必然.专业口译教学以培养职业译员为目标,这就意味着,口译教学理念从"口译技能"向"译员能力"的拓展;口译教学模式由"口译技能教学模式"向"译员能力教学模式"转变.王斌华教授曾对译员能力作过这样的界定:从事口译职业需具备内在知识和技能体系以及职业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2]75由此可以看出,培养"译员能力"的教学目标要比"口译技能"的教学目标更为完善,更顺应时代需求.面对宁夏中阿博览会和"两区"建设的市场需求,商务口译课程就是要努力培养既通晓商务业务知识,又兼具较高双语口译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外语人才,从而使他们能够为我区的涉外企事业单位和三资企业等提供并输送能够胜任各类商务接洽、招商推广、合作谈判、对外宣传、交流服务等商务活动的高水平商务口译人才,从而推进商务合作各方的理解、交流与合作.

2.民族地区高校商务口译的教学内容.目前,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会展经济的崛起,使得市场对专业口译人才,尤其是商务口译人才的需求不断看涨.国内口译学科应势利导地得到了及时发展,各地高校的口译课程随之蓬勃兴起;尤其是翻译本科专业在2006年首次以独立的学科专业进入国内的高等教育体制.2010年宁夏高校口译方向和笔译方向的翻译硕士(mti)获准设立,如今两届毕业生已经走上了职业翻译的岗位;翻译本科专业的招生在宁夏也是指日可待.翻译研究,尤其是口译研究在我国较为滞后.而事实上西方的口译研究和教育起步较早,从20世纪50年代,双语口译教育就在西方高校兴起.如今以澳大利亚、英国的口译服务水平和机制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是西方口译课程设置的主要向导,所有课程内容开设需要满足的最基本的条件就是依学生的专业方向和就业方向而专门制定,这条经验完全可为民族高校的商务口译课程借鉴.

如何通过课程改革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是商务口译课程建设的核心目标.会外语不一定能够成为职业口译员已经成了业界的共识.以鲍川运教授为首的口译研究专家,都一致倡导培养学习者"口译能力"是口译课的授课目标."口译能力"的构成主要包含三个模块,即:双语能力、言外知识和口译技巧.学习者不但要具备良好的中英文双语功底,还要有广博的百科知识,特别是商务知识储备,以及经过专门学习、训练的口译技能.商务口译课程的学习就是要培养既懂口译知识、有口译技能又兼具商务知识储备的人才.同时通过商务口译课程的开设,学生应该有较强的公众演讲才能,良好的心理素质,敏锐的思维与判断能力和商务活动协调能力,最终才能够胜任商务活动的口译工作.商务英语口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力于课程内容的设计,努力营造各类商务语境,在商务语境中对口译技能进行操练培养.通过整合口译课程设置体系,加强商务英语相关课程或口译相关课程群的建设,优化口译教学环境,在职业口译能力训练为核心、以实践为主的口译人才训练方法基础上,才能够培养出优秀商务口译人才.

除此之外,宁夏作为民族地区其商务口译课程建设还需发挥自身特点.中阿博览会的举办正是要搭建我国与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合作的战略平台;在此基础上,新建立的银川滨河新区和阅海湾中央商务区,将形成宁夏内陆开放新的经济增长点;运作中的宁夏清真产业园,将打造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的世界中心;而建设不久的银川综合保税区,又会形成引领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新载体.宁夏各高校的英语专业都开设了商务英语方向的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市场营销、国际金融等全英或双语授课的商务主干课,为商务口译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中阿博览会的举办将商务口译的范围又大大扩展,涵盖了贸易、金融、管理、营销、穆斯林贸易、民族经济等众多领域;商务口译的内容也呈现出民族地区穆斯林商贸特色,这对只熟悉常规商务知识的口译人员而言,语言外知识必须加强.因此,作为课程研发的高校教师有必要针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地域特点,建立口译实践语料库.例如:有关宁夏halal(清真)食品的认证,枸杞、葡萄酒、羊绒等优势特色农产品的供给,沙湖、沙坡头、西夏王陵等国家级景区的展示,以及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防风治沙的林业基地等相关语言素材均可收录在地方口译实践语料库中,以便学习者在口译学习和实践中应用.

3.民族地区高校商务口译的教学管理.高校翻译本科专业的招生是近几年的事,这对口译的师资力量提出了挑战.口译课老师由原来教授英语语言的教师来担当,目前在高校很普遍.但是教授语言和教授口译有着巨大差别,二者训练的内容、方式截然不同.而且我们的口译研究的群体长期以来主要集中在高校,缺乏对翻译行业、职业口译活动以及与口译活动相关的时代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关注和调研[3]89,这都不利于高校商务口译的教学管理.

根据国外大学的经验,通常口译理论课由专门的主讲教师和客座学者授课;实践课由执有口译资格证书的一线译员来担纲.这种灵活的师资配备能让学生尽可能从不同领域的专家得到专业指导.由于中阿博览会的召开,宁夏翻译协会和自治区外办对此也作出了努力.每年不定期聘请外交部的工作人员对高校教师和外事工作人员开展口译培训和实践指导.但是没有固定时间、没有稳定口译专家队伍的指导,以及培训受众面较小的问题,对于高校商务口译而言这样的努力还远远不够.下大力气提高口译教师自身素质和优化商务口译教学质量刻不容缓.

高校商务口译在课程设置上,应重视理论和实践的并重,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实训平台.目前宁夏高校的口译实践课,一般是课上模拟实际的商务工作场景,课下学校安排学生在一些外事、外贸等涉外单位进行实地的训练.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付诸实践中.但是每个学生实习的单位还应多元化,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应作到有机的融合,从而保证既能让实习单位用人满意、提高工作效率,又能让学生学以致用,为顺利进入翻译市场开展实际口译工作做准备.

纵观西方国家的口译教学和口译市场准入都是和口译资格认证相结合的.这有效地保证了口译学习者的学习质量,同时也规范了口译就业市场.在澳大利亚,成立于1977年的国家翻译人员认证署(nationalaccreditationauthorityfortranslatorsandinterpretersltd.,以下简称naati)是澳大利亚唯一官方认可的职业口笔译资格认证机构.澳大利亚的口译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安排与naati密切挂钩,以保证高校口译课程与口译市场需求最大程度上的吻合.因此,其口译认证书的权威性也受到了全国范围内,乃至全世界的认可与接受.澳大利亚的翻译教育体系和naati密切相连,学生要想拿到naati的认证,必须在校学习naati认可的翻译课程并通过认证考试,同时还必须达到学校的结课标准才可拿到学校文凭和naati认证,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课业学习、资格认证和职场准入的优化.对于国内商务口译的发展而言,这也必定是个趋势.

宁夏商务口译课程建设和发展是应中阿博览会的举办,依据民族经济发展现状及宁夏经济转型需要而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举措.优化宁夏高校商务口译课程必然会为我区民族经济发展提供优质充足的商务口译人才,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并有助于民族地区高校优势、特色专业的建立.

[1]匡晓文.会展业国际化背景下的口译需求与人才培养---以海南省为例[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5).

[2]王斌华.从口译能力到译员能力:专业口译教学理念的拓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6).

[3]任文,杨平.迈向国际化:中国口译研究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第八届全国口译大会暨国际研讨会述评[j].中国翻译,2011(1).

课程建设方案

1.

(1)以活动课为主,理论课为辅,构建就业指导课程的结构体系。由公共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组成。

a.公共必修课内容: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指导、择业指导、形势与政策。

b.选修课内容:大学生职场礼仪、大学生就业心理、劳动法规与权益保护。

组织实施;二是就业指导中心会同各系,在6个系列活动中组织实施。

2)整体设计,分步实施,构建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内容.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3)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师生互动式的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模式。

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模式为,专题报告会教学法,以活动课导入式教学法,自主式学习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

2.

课程建设近

务是全面启动教学设计、教材建设、队伍建设、师资队伍、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管理队伍、

1.协助学生完成“高中生”向“中专生”的转变。

2.协助学生完成三年的中专生活。

3.协助学生由“校园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4.协助学生全面发展。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1.共性辅导与个性辅导相结合的原则。

2.知识积累与智能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3.全程指导的原则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1.课程性质和分类:

1)公共必修课,学分

2)根据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该门课程是集理论课、实务课和经验课为一体的综合课。

2.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

2)总体目标的实现,态度层面,知识层面,技能层面。

3.课程主要内容纲要

1.第一部分: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主要内容,职业发展与规划导论、影响职业规划的因素。

第二部分:职业发展规划,主要内容为,认识自我、了解职业、了解环境、职业发展决策。

与面试技巧、心理调适、就业权益保护。

第五部分:职业适应与发展,主要内容,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工作中应注意的因素。

第六部分:创业教育,主要内容,创业的基本知识、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创业素质与能力。

2.但在内容的设计上应根据本院的实际有所侧重、细化。

3.学校专业《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四个模块的设置是按学生大一至大四的阶段来设置的,这样的考虑是便于取舍。

4.课程组教师分别承担部分理论教学内容和相应的活动课内容。

5.第二阶段,开设三门课程,课程名称为《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职业素养提升》和《就业指导》。课程内容由结合学校实际进行组合,但应包括课程的主要内容。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 ,也有技能的培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探索、社会实践与调查、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对自我、职业和

(3)

式进行。教学可采用课堂讲授、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社会调查、实习见习等方法。 (4),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教材建设:有两个方案选择。第一个:以授课教师的讲义为基础,动态修改,逐步形成我校就业指导课的教材.第二个:统一购买教材。

建议使用第一个。

1.成立克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研究室,简称就业指导教研室。负责教学工作的组织和课程的规划与设计等工作。

2.组建课程教学组。依据《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

课程建设方案

教育部制定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该计划以“培养造就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国际化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为国家走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软件工程课程是软件工程专业的核心课,是一门研究应用计算机科学、数学、逻辑学、管理科学等原理,构建和维护有效、实用和高质量软件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分析与设计软件系统的能力,熟练使用各类流行软件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控制软件质量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严格落实实践教学实施方案,还要构建能够满足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要求的软件工程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在教学环节中如何贯彻落实“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这一培养目标。

随着知识经济及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其中的软件产业年均增长率达38%,对信息产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我国软件业面临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

但是,我国社科院的中国信息化形势分析研究报告显示中国还不是软件大国,制约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首要问题是人才问题。目前,在我国从事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人员大约400万,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软件人才在数量和结构上仍存在重大缺口。据信息产业部预测,软件人才需求的增长率将保持在每年l0%以上,人才的结构比例呈现为“橄榄型”,即“高端人才”(系统分析师、项目经理等)和“低端人才”(软件编程人员)严重短缺,具有较强综合能力、应用能力的软件工程师严重不足。

根据中国软件产业人才培养战略研讨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软件开发人员缺口在50-60万左右,未来5-10年中将缺少更大数量的软件开发人才。与此同时,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每年有大批毕业生就业难。核心问题在于,高校培养的计算机软件人才不能适应社会需要,不能满足行业需求,人才与岗位需求不对接。国家“卓越计划”也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旨在鼓励高校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工程师后备人才。

2.1 实践环节比较薄弱,建设难度大

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延伸和深化,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理论教学相互依托、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为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提高实践技能、培养创新能力提供有效的学习平台。

第三方机构对毕业生就业情况数据分析显示,学生工作后发现在校期间学习的软件工程课程是对职业发展影响最大的专业课程之一,但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对此却认识不足。其实,问题的关键就是在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理论和实践脱节。

在软件工程专业开设之前,软件工程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大多偏重于基础理论介绍,主要介绍有关软件开发的基本原理,不开设课内实验课程,强化软件工程实践能力的其他辅助课程也很少,实践教学建设起步晚,发展比较薄弱。在软件工程专业开设之后,为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我们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已经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有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但在具体实施时,由于任课教师没有在企业任职经历,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导致实践教学变成为了实验而实验的教学环节。

虽然学校目前在企业实训方面已经取得』,一些成果,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遭遇校企合作难度大、合作水平较低、合作机制不灵活等情况,大部分校企合作仅局限于“学生短期实习”等浅层次水平,在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方面作用有限。

2.2 课程群意识薄弱,课程建设孤立

现代软件工程实践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多学科乃至国际化的团队协作,有效的团队协作已经成为现代软件工程的重要标志。软件工程课程体系分为两大部分: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前者包括课程设置中软件工程概论、软件设计等侧重基础理论的课程,后者包括软件测试、软件开发案例分析等侧重工程实践的课程。理沦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的课程微观生态环境——课程群。

软件工程课程群中的课程从理论课程之间的知识模块划分和衔接到配套实践课程验证理论,每一部分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但在实际课程建设时,任课教师往往只关注于自己负责的课程建设,缺乏课程群意识,每门课程各自的实践课程只从与本课程相关的方面进行设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不能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概念,导致课程间交叉内容重复过多、基础内容薄弱、课程间衔接不力等问题。

3.1 建立行之有效的课程建设管理机制

针对课程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孤立、重复等问题,我们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加强了宏观调控

(1)依据课程间的关联度,划分课程群。按照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内容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度,将课程划分为若干课程群。根据课程知识模块,课程群一般包括两门以上课程。例如软件工程课程群包括软件工程概论、软件设计、软件测试、软件开发案例分析等;java课程群包括java编程基础、java web应用程序开发、java企业级应用开发。

(2)对应课程群,成立课程组。每一个课程组由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负责人,课程组负责人承担课程群的建设、课程组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各门课程教学资料(教学大纲、教材选报、试卷材料等)的审核、组内各门课程的授课任务分配等工作。

(3)执行“课程一课程组一系”三级负责机制,实施“课程一课程群一专业”分层次建设机制。在已建立课程组和课程负责人的基础上,强化责任机制,任课教师负责课程建设,课程组负责课程群建设,系部负责专业建设。

课程组和课程负责人机制的实施,一方面使课程能够持续深入建设,另一方面使“课程一课程群一专业”成为一个有机的建设整体,避免了重复建设、孤立建设等问题,最终能够有效地通过课程建设促进专业建设。

3.2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合理确定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是能力培养的基础,以软件产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为导向,在满足能力培养需要的前提下,学校以“必需、够用”为度,给学生留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软件工程的课程体系结构,根据课程群中各课程的相关性、课程知识的互补性进一步整合课程,重新拼装知识模块,构建整个课程体系,避免课程分散、泛而杂等现象,从而达到重点突出、效果显著的目的。

(1)优化课程内容,修订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教学的基本依据,包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内容提要及教学深度、广度、学时分配、教学进度、实习、实验、作业安排等。软件工程课程组以提升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为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特点,规划软件工程课程群的设置,按知识模块整合课程,修订教学大纲,使各门课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加强课程间联系,实现从理论内容到实践教学的无缝衔接,按培养目标强化课程构建,深化课程体系建设。

(2)建立健全课程教学文件,规范教学秩序。课程教学文件包括:有关本课程的历史和现状及发展趋势的资料、教学大纲、教材、优秀教案、电子课件、试题库、试卷分析、教学检查情况、教学总结及改革计划等。通过健全教学文件,分类保管,发挥教学文件在教学研究和改革中的作用。

3.3 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无论是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还是卓越工程师计划,无一不在强调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因此构建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是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

(l)构建分阶段、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通过构建“实验一案例一项目”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学校实施“课堂实践教学一课程实训一学期实训”的多元化全方位训练式实践教学模式;加大实践教学学时,强调案例式、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案例与项目贯穿课程始终,有效衔接其他课程。

(2)引入校企合作,实现毕业生的高层次就业。对于二本院校,校企合作的推行难度要大很多,因此,合作方法要灵活多样。学校要加大与知名企业的联合力度,创造合作机会,例如和惠普合作的项目中,动员学生走出去,到惠普的基地进行长期实训。同时,聘请与学校合作的短训公司高级工程人才参与教学过程,指导学生实践,将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真正结合起来,把握高层次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与发展情况,提高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实现毕业生的高层次高质量就业。

3.4 实施“全方位训练式”教学模式

结合软件工程专业的特点,以卓越工程师的实施为契机,我们在教学中引入“全方位训练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实际案例、项目的协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1)加大实践教学学时,强化实践。首先保证相应课程的课内实验学时,以便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其次为重点课程增加课程实训,使学生对整个课程有一个综合的理解和把握;最后展开学期实训,使学生对课程群中的多门课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利用“课堂实践教学一课程实训一学期实训一岗前实训”,全方位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课堂实践教学以知识点的实验为主,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理解,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程实训对一门课程的所有知识进行总结,要求学生小组配合,共同完成。学期实训一般安排在学期期末,跟学校小学期结合,对课程群相关课程进行总结和验收,要求学生团队协作。全方位训练的模式旨在为学生将来从事课题研究、工程项目研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3.5 加大基础教学资源建设,提供学生自学平台

高等教育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单向传授,更应该是学生学习上的引导。丰富的教学资源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但资源建设不是简单的素材堆砌,而是通过建立界面友好宜用的课程网站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校还应建设互动式教学平台,打破教学时空限制,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环境;建立课程,开发课程网上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习题作业、实验指导、相关站链接等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同时提供在线测试、网上答疑等,扩充课堂教学区域,使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进行互动学习。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对高等院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和学生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依据市场以及信息产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结合本专业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提出了能力导向型软件工程课程群建设方案。该方案现已在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中试运行。接下来,我们将根据该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以便进行合理改进,更好地满足社会对软件工程人才的需求,培养出理论知识丰富、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软件工程人才。

课程建设方案

故事是人类对自身历史的一种记忆行为,记录和传播着一定社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它以鲜明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跌宕的故事结局而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百读不厌,经久不衰。

故事对于学生有着特别的教育价值,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历史典故、民间传说、名著故事等各类故事,可以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获得基本的阅读能力,更可以培给予学生精神的滋养,实现情感的升华,在故事中感悟人性的真善美,获得审美体验,促进生命成长。

全体学生参加。时间固定,即每周四下午第二节课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定为“七彩故事”课由语文老师具体实施。

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各学段阅读篇目中的各类故事为基础,遴选出古今中外的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历史典故、民间传说、名著故事等各类故事为参考,精心挑选出396个故事,分散在各年级各学期,编排时应注意所选内容与学生年段特点相符合。

1、“七彩故事”课,既寓意着学生的七彩童年,孩子的童年应该是色彩斑斓、多姿多彩的;也显示出课程的精彩纷呈,我们设置的故事种类有七种,即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历史典故、民间传说、名著故事,我们的课程活动类型也有七种,即阅读推介课、故事品读课、故事赏习课、故事讲述课、故事表演课、图解故事课、成果汇报课。

2、课堂教学中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摒弃以往以讲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中少一些“控制”,多一些“引导”, 把阅读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专心于阅读本身,完整地享受故事所带来的感染和乐趣。

3、 每周一节七彩故事课,每课时有2—4个小故事,每学期至少阅读30至60篇必读精彩故事,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品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

4、 在阅读书籍的来源上,多管齐下,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的图书资源,同时发动学生自带书籍,完善班级图书角,同年级配齐配好“七彩故事课”中推荐的篇目,能够有书可读。

5、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集体集中阅读和学生自主阅读相结合,拓宽学生故事阅读的空间和形式。

“七彩故事”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在共同阅读中增强阅读交流欲望,提升阅读水平和审美能力。基于此,重视对学生的过程评价,即根据课前预读故事的准备情况、课堂参与情况、各项交流活动中的表现等进行评价;定期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复述、赏析、续编、知识竞赛等形式进行效果评价;建立有效的年级组检查评价机制,检查督促教师认真实施校本课程,保障课程的顺利进行。和《学校阅读素养等级测评》相结合,鼓励学生多阅读,多积累,力争得到较好的等级。

具体由费惠珍副校长负责。成立校本教材编写小组,全面落实各年级各学期详细的故事阅读篇目及相关要求。

课程建设方案

各院、系、部、处:

课程建设是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决定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基本标志。为加强课程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市教委关于课程建设,特别是精品课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特制定我校优质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优质课程建设的目标是:建设具有一流师资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具有高职特色的示范性课程。

优质课程建设的立项由学校统一组织,原则上按课程在专业培养计划中的课程类别、对专业发展的影响程度及自身的特色来选择。

优质课程建设分为立项资助项目和立项无资助项目。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再从优质课程中选择优秀者推荐申报市级精品课程。近三年,全校在每个建设期,选择10门左右课程作为立项资助的重点建设课程,立项无资助的重点建设课程数量可适当放宽。

在教材建设、实训条件、教学效果、教学研究等方面基础较好,在校内有良好的影响,能起到示范作用的课程。

具有两名以上校内任课教师,课程负责人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课程负责人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

课程负责人教学效果良好,在近一年课程教学检查与评教中达到良好及以上水平。

师资队伍在职称、年龄、专兼职等方面有较为合理的结构,并形成梯队;课程建设组成员在课程建设期内有相应的教研、科研成果。

有高水平的教学大纲、教材、完备的教学辅助资料(课程介绍、主讲教师介绍,学习指导等)。

有高水平教案(讲稿)及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含素材库、试题库、试卷库等。除试卷库外,各项建设内容要挂在学校教学平台上。

教学内容具有先进性、适应性,能反映相关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和最新发展动态。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体现“以能力为基础,以应用为主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

提倡用计算机管理试题库组成试卷,并针对学生能力培养与提高,形成比较稳定、成熟的、形式多样的与课程特点相适应的考试形式。覆盖面较大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理论部分的考核应积极采用教考分离的考试形式。

有实践环节的、或以实训为主的优质课程必须相应加强实践环节的建设,建设好实验室或实训室、实习基地,配备好相应的师资与技术人员队伍。

(1)申报申报工作由各教学单位组织,教师个人申请并填写《天津职业大学优质课程立项申报表》,学院评审、签署意见后交教务处。优质课程立项每一年申报一次。具体申报时间由教务处确定。

(2)审批审批工作由教务处组织,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委员会审定。本着统筹兼顾重点突出的原则,每一年审批10门左右课程为学校重点建设资助的优质课程,并确定若干门立项无资助课程。

(1)对已审定的重点建设优质课程实行学院系部负责人、课程负责人二级负责制。

(2)优质课程建设的日常管理主要由学院系部负责,教务处对优质课程建设的进展实行目标管理,并以学期为单位进行阶段性检查。课程负责人在每学期末要做出书面总结,在放假前两周交教务处。

(3)在优质课程建设阶段检查和评估中,对工作突出、成果显著的课程将予以奖励,对组织工作不力、建设工作起色不大的课程,学院系部必须及时整改以确保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对建设迟缓、无明显起色的'课程将中止建设工作,停止经费投入,并暂停该课程下一批优质课程立项资格。

(4)教务处将定期组织优质课程建设的成果交流,以促进全校的课程建设。

(1)学校将建立优质课程建设基金。

(2)校级优质课程建设经费申报由教务处受理。

(3)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每门重点建设课程学院系部与学校按。

:1资助,总建设经费10000元。

(4)课程建设经费主要用于重点建设课程必需的资料费、少量急需的教学器材设备购置费(小额)、调研费、教学研究及学术活动费、编制试题库和习题集所需经费,以及必要的印刷费等,不能用于购置奖品、礼品、非教学用品,不能作奖金或酬金。所有经费开支须经课程建设负责人验收同意,主管院长签字后,方可报销。

(5)各学院系部应在每学期末的书面总结中对经费使用情况做出汇报,并随时接受教务、财务部门的检查。对课程建设基金有滥用或浪费现象的,要追查责任;对在资金使用期限内课程建设由于客观原因不能按期完成者,由课程负责人申报延期,延期后仍不能完成者,将停止资助,并追回剩余基金。

优质课程的验收。

(1)优质课程的建设以一年为周期,建设期满,由课程建设负责人填写《天津职业大学优质课程建设结项审批表》,学院系部完成初审,达到建设标准的,报请学校进行终审。教务处组织进行评审和验收。

(2)评审过程分为答辩审查、网上教学资源评审、教学效果评价、校内公示四个阶段。公示期内如无异议,经主管校长批准后以学校正式文件形式公布评审结果,授予“天津职业大学优质课程”称号,享受相应待遇,并优先推荐申报市级精品课。

(3)优质课程每两年接受一次复评,依据优质课程的建设目标,重点考察优质课程在教学中的实际效果。复评仍能达标者,继续保持“优质课程”称号;复评不能达标者,取消“优质课程”称号。

(4)优质课程(精品课程)为职务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权等人身权,其他权利由学校享有和行使。

(5)经验收,对尚未达到标准的重点建设课程,将责成相关学院系部分析原因,做出计划,限期(一般为三个月)达标。若到期仍不能达标,则取消“重点建设优质课程”的资格,并在相关学院系部考核中扣分。

(6)立项无资助项目中建设成效显著的,也可申请参加“优质课程”评审,通过学校评审和验收,也可授予“天津职业大学优质课程”称号,并由学校和相关院系部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作为奖励。

国家级、市级精品课程及校级优质课程在教师岗位聘任时按相应级别的科研项目对待。

获得一门市级精品课程命名的,奖励课程建设组5000元;获得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命名的,奖励课程建设组10000元。

推广普通话方案

经国务院批准,自1998年起,每年9月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以下简称“推普周”)。今年9月xx日至9月20日是第xx届全国推普周。根据省语委、省教育厅《关于开展第xx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的通知》(xx〔20xx〕2号)精神,为做好本届推普周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说好普通话,圆梦你我他。

(一)开展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主题宣传活动。

(二)开展创建省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和经典诵读特色学校活动,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选拔活动。

(三)组织参加省语委、省教育厅在株洲市举办的“湖南省第xx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开幕式活动”。

(四)各县市区应结合实际情况,积极联系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做好第xx届推普周的宣传报道,发动、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推普周宣传活动。

(五)各校要结合本届推普周主题及本地特色,可自行设计制作各种宣传品,依托电子显示屏滚动播出推普周宣传标语;张贴全国推普宣传周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推普宣传画,组织各具特色的推普系列活动。

(一)紧扣主题,务求实效。今年适逢新中国成立xx周年,本届推普周应以此为契机,紧扣主题,大力宣传国家语言文字政策法规和规范标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加大宣传力度,拓宽覆盖面,扩大影响力,切实增加宣传效果。

(二)加强统筹,城乡并重。要加强领导,统筹谋划,充分发挥推普周整合引领作用,将推普周宣传活动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在做好城镇推普工作同时,加大农村、边远地区推普工作的力度,不断提升城乡人民群众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水平。

(三)着力创新,厉行节约。继续把全面贯彻落实语言文字规划纲要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和抓手,推动语言文字工作改革创新。不断拓宽活动载体和途径,积极运用微博、微信、手机报等新媒体,探索开展投入少,效果好,民众乐于接受的活动形式。

(四)精心部署,认真履职。各县市区根据本通知要求尽快制定本届推普周活动方案,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把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工作和“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结合起来,提升活动成效。活动方案和活动总结分别于8月25日前、10月1日前报送市语委办(联系电话:,电子邮箱)。

普通话活动方案

为扎实营造宣传氛围,切实扩大教育效果,凸显学校作为推广和普及普通话的重要阵地,把“推普周”作为进一步提升我校语言文字工作水平的平台,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营造与和谐校园相适应的和谐语言生活为目标,积极宣传国家语言文字法规政策,引导广大师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构建和谐语言生活”,进一步推动我校语言文字工作。

二、活动主题。

“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构建和谐语言生活”。充分认识推广普通话对构建和谐社会,增进人际沟通和促进学生学业和素质发展上的重要作用,努力实践本届推普周活动的主题,力争在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上有所创新。

三、组织领导。

由学校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负责学校第_届“推普周”活动的组织领导,教务处为活动的执行机构,政教处、科研处协同配合。

四、具体计划。

9月1日至9日做好全校推普周宣传动员工作,出版推普板报,在校园内张贴推普宣传画;要求全校师生一率使用普通话作为交际与教学语言。

9月7日至11日。

利用班主任会时间,布置推普周各项活动内容,让各班学生做好充分的参赛准备。

9月14至18日。

1、利用国旗下讲话机会,宣传倡导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宣布学校xx届“推普周”活动启动。

2、利用早读和班会课,各班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和比赛。

3、小学低年级拼音书写比赛,高年级和初中学生硬笔书法竞赛,每班初评出5名学生参加学校评选并给予奖励。优秀作品予以展出。

9月21至30日认真总结推普周活动开展情况,表彰活动先进班级及先进个人,写好活动总结并上交上级主管部门。

推广普通话方案

说普通话——做文明人,创和谐校园。

国务院在1998年规定:每年9月的第三周开展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2001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这对我们这样一个民族多、语言多、方言多的人口大国来说意义十分重大,表明推广普通话从此走上了法治轨道。为在全校推广普及普通话特制定此推广活动。

让全校领导老师同学以及工作人员亲身感受各地方言的搞笑和无法理解之处,从中让所有人深刻的体会到说普通话的重要性。让所有人切身体会到用普通话统一各地方言,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

讲国语,弃方言。

6月15号下午一点:全校大一师生及全校领导。

6月16号下午一点:全校大二师生及全校领导。

6月17号下午一点:全校大三师生及全校领导。

6月18号下午一点:全校大四师生.工作人员及全校领导。

在新校区体育馆。

徐州工程学院校党委。

承办单位:徐州工程学院学生会。

协办单位:徐州工程学院社团联合会。

全校领导,师生及工作人员。

a:由主持人简短的讲解此次活动的目的和推广普通话的意义,宣扬下本次活动的主题和吸引眼球的地方。

b:开展表演节目:来自五福四海的参赛者用各地的方言表演一个节目,内容不限,(比如用本地方言讲一段笑话,用本地方言来相声表演,或仅是说几句有意思的本地方言)时间在2到10分钟,由当场观众通过不记名投票,选出最受好评的前3个表演,给予相应奖励。(最好是加综合测评分,发点小礼品)。

c:人用普通话朗诵一篇文章(让同学们在嬉笑中体会到普通话对于各个地区语言交流沟通和国家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d:获胜者用普通话发表感言,和陈诉自己对普通话重要性的理解,和对如何高效推广普通话的意见(侧面进行普通话的宣传),发奖品,全部参赛者合影留恋。

e:人总结本次活动的意义(针对普通话对国家文化经济方面发展的重要性等阐述)。

b:活动所需经费由校团委提供(除比赛奖品由校学生会提供外)。

c:活动具体安排由校社团联合会安排组织。

d:后期宣传:写总结(活动的效果和值得改进的各方面)。

普通话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增强我园的语言规范意识和推广普通话参与意识,促进我园推广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不断深入,努力构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和谐语言生活,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根据我园实际,特制定以下活动方案。

开展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是语言文字工作的基本措施之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营造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语言生活为目标,全面、深入宣传国家语言文字法规政策积极引导人民群众树立科学的语言观。围绕本届推普周活动的主题,继续深入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进一步提高我园全体教职工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推普参与意识,构建优美、规范、生动的语言环境中,促进每位幼儿想说、敢说、会说,推进我园语言特色教学,增强幼儿坚持听说普通话的自信心,积极进行家园互动和社区、街道的宣传活动,形成共同说好普通话的氛围。

二、活动时间:

9月14日-—9月20日。

三、活动主题:。

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四、活动目的:

1、利用丰富多彩的推普活动,使教职工和幼儿、家长认识到推广和普及普通话工作的重要性。

2、培养教师、家长、幼儿沟通交流时使用普通话的习惯,使普通话真正成为校园语言。

五、主要活动安排。

1、布置校园环境,营造宣传氛围强化环境建设,通过大型宣传标语、宣传画、海报、宣传专栏等进行广泛的宣传活动。

(1)校园内悬挂推普横幅,宣传画、宣传专栏、张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进行广泛宣传。

(2)布置一版推普周活动花絮。

2、在幼儿园微信公众平台发布《推广普通话倡议书》,倡导全园教师、家长、幼儿讲好普通话。

3、结合教师节开展“立足岗位争奉献”诗歌朗诵活动。

4、幼儿故事大王比赛。

5、在周一国旗下活动中开展推普教育宣传活动。

6、教师走出校园进行宣传活动,发放推普宣传单,使更多的人认识到推广和普及普通话工作的重要性。

“说好普通话做中国好娃娃”这将成为我们幼儿园推广普通话的宣传口号。推普周是短暂的,但推普的任务是延续的,让我们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吧!

普通话活动方案

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着力普及普通话,实施用字规范化,掀起普及推广普通话活动的高潮,促进我校推普工作达标。

工作目标:语文教师达到二级乙等以上水平,非语文教师达到三级乙等以上水平,学生达合格水平。

具体措施:

(一)提高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

国家首次以法律形式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表明了推普工作已走上了法制轨道。广大师生要认真学习“国家语言文字法”,认识到用普通话交流、规范文字书写,有利于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利于教育的普及、科技的腾飞。因此,学校要把普及普通话纳入日常工作,纳入专业技能训练,纳入学校常规管理,纳入学校文化建设。使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

(二)建立领导机构,健全规章制度。

为使推普工作扎实开展,要建立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明确责任,严格管理,把推普工作落到实处。

1、成立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成立语言文字工作检查督导小组,成立以语文教师为骨干的培训、测试小组。

2、制定计划,健全制度。每学期召开1——2次推普工作会议,制定计划,建立健全与推普有关的制度,研究推广办法,做到措施得力,责任到人。由教务处负责印制发放推普资料及自测试题,语文教师协助批阅,统计自测情况。

(三)加强校园文化硬件建设。

1、设置警示性标牌和条幅。

警示性标牌和条幅随处可见。(1)校门设置“请讲普通话”、“请写规范汉字”等宣传警示性标牌。(2)校园醒目位置书写固定性标语。(3)教师办公室、教室醒目处张贴“讲普通话,写规范字”警示语。(4)教学楼、办公楼等处设置精致美观的“普通话与青春携手,文明语同时尚并存”等具有感召力的标语。(5)制作“用普通话交流,沟通世界文明”、“普通话是校园语言”条幅,在校园醒目处悬挂。

2、加大宣传力度,发挥班级推普员作用。

(1)广播站定期进行“推广普通话专题节目”的宣传,也做好普通话的示范工作。

(2)橱窗内张贴推普宣传图画资料。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评比颁奖,将活动内容留底入档。如:(1)“规范汉字,学生抽测比赛”(2)“推普软笔书法比赛”(3)“请讲普通话演讲比赛”等。

(四)重视校园普通话软件建设。

1、推广普通话从教师抓起。我校坚持教师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制,坚持“推普”与教师基本功训练相结合。学校要求未达标的教师,要积极培训,争取尽快达标。教师应充分发挥示范作用,上课时必须使用普通话,改正方言音;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语文教师兼有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责任。

2、在学生中确立“说好普通话走遍全天下”的语言意识。学校要求每位学生用普通话交流,用规范字写作业;克服方言土语,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3、坚持“国旗下讲话”制度。抓住升旗仪式契机对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语言,讲好普通话的情感。

4、德育处要把推普工作纳入文明班建设评比中,制定出量化考核标准,语言面貌差的班级、个人不能评为先进班集体和文明学生。

5、规范教案书写。尤其对新踏入教学岗位的教师,要规范教案的格式,规范书写内容,规范板书,规范作业批语。

普通话的推广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由于受特殊方言的影响,在我们的思想意识和行动实施上会有一定的问题,因此,我们应长抓不懈,坚信耳濡目染的宣传作用,坚持巩固和提高的长久战,争取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师生语言文字水平,使推普工作取得可喜成绩。

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课程建设是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决定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基本标志。为加强课程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市教委关于课程建设,特别是精品课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特制定我校优质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优质课程建设的目标是:建设具有一流师资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具有高职特色的示范性课程。

优质课程建设的立项由学校统一组织,原则上按课程在专业培养计划中的课程类别、对专业发展的影响程度及自身的特色来选择。

优质课程建设分为立项资助项目和立项无资助项目。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再从优质课程中选择优秀者推荐申报市级精品课程。近三年,全校在每个建设期,选择10门左右课程作为立项资助的重点建设课程,立项无资助的重点建设课程数量可适当放宽。

在教材建设、实训条件、教学效果、教学研究等方面基础较好,在校内有良好的影响,能起到示范作用的课程。

具有两名以上校内任课教师,课程负责人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课程负责人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

课程负责人教学效果良好,在近一年课程教学检查与评教中达到良好及以上水平。

师资队伍在职称、年龄、专兼职等方面有较为合理的结构,并形成梯队;课程建设组成员在课程建设期内有相应的教研、科研成果。

有高水平的教学大纲、教材、完备的教学辅助资料(课程介绍、主讲教师介绍,学习指导等)。

有高水平教案(讲稿)及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含素材库、试题库、试卷库等。除试卷库外,各项建设内容要挂在学校教学平台上。

教学内容具有先进性、适应性,能反映相关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和最新发展动态。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体现“以能力为基础,以应用为主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

提倡用计算机管理试题库组成试卷,并针对学生能力培养与提高,形成比较稳定、成熟的、形式多样的与课程特点相适应的考试形式。覆盖面较大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理论部分的考核应积极采用教考分离的考试形式。

有实践环节的、或以实训为主的优质课程必须相应加强实践环节的建设,建设好实验室或实训室、实习基地,配备好相应的师资与技术人员队伍。

优质课程建设的申报和审批

(1)申报申报工作由各教学单位组织,教师个人申请并填写《天津职业大学优质课程立项申报表》,学院评审、签署意见后交教务处。优质课程立项每一年申报一次。具体申报时间由教务处确定。

(2)审批审批工作由教务处组织,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委员会审定。本着统筹兼顾重点突出的原则,每一年审批10门左右课程为学校重点建设资助的优质课程,并确定若干门立项无资助课程。

优质课程建设的日常管理

(1)对已审定的重点建设优质课程实行学院系部负责人、课程负责人二级负责制。

(2)优质课程建设的日常管理主要由学院系部负责,教务处对优质课程建设的进展实行目标管理,并以学期为单位进行阶段性检查。课程负责人在每学期末要做出书面总结,在放假前两周交教务处。

(3)在优质课程建设阶段检查和评估中,对工作突出、成果显著的课程将予以奖励,对组织工作不力、建设工作起色不大的课程,学院系部必须及时整改以确保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对建设迟缓、无明显起色的课程将中止建设工作,停止经费投入,并暂停该课程下一批优质课程立项资格。

(4)教务处将定期组织优质课程建设的成果交流,以促进全校的课程建设。

优质课程建设的经费管理

(1)学校将建立优质课程建设基金。

(2)校级优质课程建设经费申报由教务处受理。

(3)课程建设经费主要用于重点建设课程必需的资料费、少量急需的教学器材设备购置费(小额)、调研费、教学研究及学术活动费、编制试题库和习题集所需经费,以及必要的印刷费等,不能用于购置奖品、礼品、非教学用品,不能作奖金或酬金。所有经费开支须经课程建设负责人验收同意,主管院长签字后,方可报销。

(4)各学院系部应在每学期末的书面总结中对经费使用情况做出汇报,并随时接受教务、财务部门的检查。对课程建设基金有滥用或浪费现象的,要追查责任;对在资金使用期限内课程建设由于客观原因不能按期完成者,由课程负责人申报延期,延期后仍不能完成者,将停止资助,并追回剩余基金。

优质课程的验收

(1)优质课程的建设以一年为周期,建设期满,由课程建设负责人填写《天津职业大学优质课程建设结项审批表》,学院系部完成初审,达到建设标准的,报请学校进行终审。教务处组织进行评审和验收。

(2)评审过程分为答辩审查、网上教学资源评审、教学效果评价、校内公示四个阶段。公示期内如无异议,经主管校长批准后以学校正式文件形式公布评审结果,授予“天津职业大学优质课程”称号,享受相应待遇,并优先推荐申报市级精品课。

(3)优质课程每两年接受一次复评,依据优质课程的建设目标,重点考察优质课程在教学中的实际效果。复评仍能达标者,继续保持“优质课程”称号;复评不能达标者,取消“优质课程”称号。

(4)优质课程(精品课程)为职务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权等人身权,其他权利由学校享有和行使。

(5)经验收,对尚未达到标准的重点建设课程,将责成相关学院系部分析原因,做出计划,限期(一般为三个月)达标。若到期仍不能达标,则取消“重点建设优质课程”的资格,并在相关学院系部考核中扣分。

(6)立项无资助项目中建设成效显著的,也可申请参加“优质课程”评审,通过学校评审和验收,也可授予“天津职业大学优质课程”称号,并由学校和相关院系部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作为奖励。

国家级、市级精品课程及校级优质课程在教师岗位聘任时按相应级别的科研项目对待。

获得一门市级精品课程命名的,奖励课程建设组5000元;获得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命名的,奖励课程建设组10000元。

学校课程建设管理方案

后士郭小学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是决定》精神,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改革目标、任务和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和发展规划,以课程实验为契机,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育资源,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和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适应当今教育高速度发展需要和学校发展需要。

2.探索课程管理运作规范,形成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工作机制,提高学校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形成有体育+艺术校本特色的学校课程方案及管理工作机制。

3.改革教学评价与考试制度。形成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制。探讨符合模块课程特点的多样化的考试方式,形成校内学分认定的规则和程序。

4.建立校本教研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学校成为教师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组织,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校本教研新机制。

在课程管理上严格执行上级部门要求,努力突破常规,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加强课程管理,特别是在拓展、探究两类课程上作了一些努力。

开发和实施学校课程,既有决策问题,又有执行问题,必须明确和理顺两者关系,建立有效的组织网络,进行了明确的职责分工,保障学校课程管理的顺利进行校长、教学校长负责有关学校课程的决策问题。教导处主要负责执行问题。任课教师主要负责具体实施。

(1)校长室明确四个部门四个中心在课程执行力上的监管分工对课程管理流程进行监管,部门中心负责人不定期地向校长室进行课程执行情况汇报,以便校长室能及时了解课程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不足和亮点经验。

(2)教导处主管三类课程的日常管理。根据学生学习和生活规律安排好学校课程计划,严格控制周活动总量和学科教学课时。按照各年级课程计划,编制班级课表,根据师资情况合理安排教师任职任课。并根据《新密市教体局关于做好本市中小学校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工作的意见》的要求,科学安排学校作息时间。实行“两操、一活”。学校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教育活动和校园体育、艺术活动。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要在各学科综合平衡后布置课外作业。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的课外作业,绝大多数同学能在1小时以内完成。认真组织各年级月测查和质量监控,加强教学质量的过程性管理。三、四、五年级期末考试仅限于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其它学科只进行考查,考查形式可灵活多样。

(3)学校强化层级管理,确定“层级首问责任制”,提高课程领导力和课程执行力。

校长——课程管理一级责任人。引导全员共同制定学校课程文化核心价值,宏观规划整体课程;健全课程开发组织,监控课程实施过程。

副校长——课程管理二级责任人。制定学校课程方案,具体细化目标,组织落实方案和实施流程,监控课程实施过程,创新特色课程,总结管理经验。

教导处——课程管理三级责任人。结合市、校课改精神,指导教师制定学科教学计划;统筹协调课程实施,引领组员开发自己独有的校本教材、校本“学材”和校本“习材”,创造性地实践,总结反思经验。

组长——课程管理四级责任人。指导组内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有计划地开展教研活动,提升本组教师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程实施的教学能力。

教师——根据课程方案,通览学段教材;参照课程标准,拟订学期教学计划;整合课程资源,充实课程内容,提炼教学经验,评价课程效能。

(二)学校建立课程计划执行的监督检查制度。

严格按照教育部和新密市教体局有关文件要求,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对我校开设的三类课程实施情况,加大执行情况管理和监督检查的力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学校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开足开齐国家、地方、学校各课程。

(2)教师要按学校总课程表,按时备好上好每堂课。

(3)教师有病、事假,要事先向校长室提出书面申请,到教导处做好课务工作。

(4)如违反学校课程计划,按学校《教学常规要求》中的有关规定处理。

1、学校课程领导小组在校长的领导下,根据学校办学目标和特点,确定本校学校课程开发的原则和总体规划,并提出课程开发领域,可以确定一些课程目录。我校为了体现体育+艺术教育的办学特色,重点在艺术校本课上进行规划和开发。

具体操作流程:。

(1)学校课程资源调查。调查、了解校内外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摸清校本课程开发的家底。

(2)学生课程意愿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兴趣及学习方向,在对每个学生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归类整理,形成校本课程的开发“菜单”,以供学生选择,确保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制订课程开发方案。以一学期为一个周期制定方案,内容包括课程指导思想、课程目标、师资、课程组织与实施、课程评价等。

(4)教师申报课程。教师根据学校课程开发方案申报课程,填写申报表经学校审批同意,撰写课程实施计划。

(5)学校对开发课程评价指导。学校根据教师撰写的课程实施计划进行督导检查、指导评价,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

2、学校鼓励教师积极承担学校课程开发任务,教师根据学校课程开发领域及相关目录同时根据本人情况向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提出课程开发意向,经同意后实施。

1、体育、艺术教育校本课程原则上任课教师自主申报,经学校审核同意再开设.部分学校课程可能被学校指定。在新学期开始前汇总,形成本学期面向学生的拟开设课程目录,并将拟开设课程目录在开学第一周向学生、家长以书面意向征询书公布。

2、学校课程的开设与否将由学生做最后确认.原则上少于5位学生的校本课取消本学期此课程内容。

1、接到教导处下发正式开课通知的教师应按要求到指定教室上课,做好学生出勤记录(如有学生缺席应及时报教导处),指导学生做好学校课程的记录,填写活动记录单。

2、教师在学期第二周向教导处上交该课程教学进度表,并按照教学进度表进行教学。教师应认真听取学生意见,并可根据实际情况修改教学计划,经教导处同意后执行。

3、教师应根据学校要求做好所开设课程的学生考核工作,在学期结束前到教导处登录、归档。

4、教师开设学校课程情况应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中,在学校评等评优中作为参考。学校将对所有的课程任课教师实行考核.考核结果将与课程津贴的发放及奖励直接挂钩.

1、教导处应会同教研组根据学校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的决定提前做好学校课程计划。一般在学期第一周确定开课课程和选课名单,第二或第三周正式上课。学校课程开设准备工作应尽可能在第一学期结束前进行。

2、教导处认真排出学校课程开课课表,确定上课教室(在可能情况下满足教师对教室或设备的要求),编制学生名单和成绩记录卡。

3、做好日常教学检查,组织学校课程教学研究。主要通过组织学校课程教学研究课、任课教师讨论会,进行教学交流和探讨。通过听课、召开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进行考查等形式进行教学检查。在教研和检查的基础上,由学校及时研究调整设课计划,修订教学内容和要求。

4、做好学校课程资料收集、归档等工作。

(1)对学生多元激励评价。学校从“学科学业成效”、“技能特长发展”和“行为规范养成”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方式是知识评价与能力评价结合、阶段评价与辅导跟进结合。基础型课程的“学科学业成效”评价实施等第制和争星制,“争星”活动目的是强化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争星”的不同“星级”结果与学科等第相结合。德育课程的“行为规范养成”评价由大队部实施校本化争章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校园之星”评选颁奖活动,综合评价肯定学生的学力,帮助挖掘其潜力,增强学生自信心。

(2)对教师个性化评价。围绕“创建道德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专题活动,由分管领导组织组内教师在听完实践课后,对教师提炼的三条教学特色进行评价。学校改革课堂教学评价表,制订出每个教师个性化课堂指标,共性项目占70%,教师的教学个性化特色占30%。学校对教师教育教学综合表现在时间上采用长短考核,即每月月考核、每学期全面考核和每年综合考评。每月考核项目事先公布,将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课程开发、师德修养等纳入教师评价体系,由德育、教学和后勤三个部门实施。学期、学年考核程序规范、科学,采用个人自评、组内互评、组长考评和行政考评的层级评价。此外结合学生调查问卷和家长调查问卷,全方位客观、公正地量化评价,评价结果与教师荣誉推荐、奖金发放和职称评聘挂钩。

(3)对教研组捆绑评价。学校注重团队互助,合作共赢,建立《小学教研组及教研组长考核评价表》,对教研组工作评价采取:捆绑式考评,常态考查和期末集中评定相结合、教研组自评与各教研组互评相结合,并由学校分管领导和考核小组进行综合评定。每学期进行优秀、优质、合格教研组的评比。

(4)对实施课程有效性评价。基础型课程以实验小学教师个性化课堂教学评价表和全科质量监控奖惩条例为评价标准。拓展型课程评价以五个方面进行检测:汇编校本教材、教学实施、资料收集包、成果、学生对课程满意度的网络评价。探究型课程评价以学生(班级)课题研究、建立资源库、学生对课程满意度的网络评价。

1、课程制度保障。

(1)教研制度。教导处落实两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定时定点定人定主题,主题内容体现“五个一”,确保成员互动和教研实效性。

(2)培训制度。每学期教导处结合“十一五”师训要求,制定教师校本培训计划,将课程理论学习,师德与育德培训,教改实践,信息技术运用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必修项目,做到有培训,有反思,有评价。

(3)质量监控制度。建立质量监控管理体系,树立全员质量监控意识,根据教学流程管理要求对课程实施随机和定期检查,发挥师生在监控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

2、师资队伍保障。

(1)建立课程研究制度。学校科研处关注教师课程的执行力,提高课程的研究力,开展学科学术研讨、课程评议研讨。发挥家长委员会和家长义工资源,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给予家长代表对学校课程实施的知晓权、参与权和评价权。

(2)建立教师考评制度。融态度、能力、合作、创新、成效为一体的评价依据,以团队捆绑评价和教师个体评价相结合,实行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的考评制度。

3、经费保障。

(1)学校加大对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硬件建设的资金投入,强化在日常管理中的使用率,提高使用效益,满足课程的需要。

(2)开辟课程实施专项经费。对校本教材的编制,社团活动的竞赛,专家指导引领,课程特色项目的评比,课程改革创新实践教学展示,家长、社区资源的利用等,都提供经费,确保学校课程建设持续发展。

推广普通话方案

xx年x月15日21日是第x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根据《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开展第x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的通知》和《xx市开展第xx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实施方案》,结合我校语言文字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以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年)》和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凸显语言文字工作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共筑语言文字中国梦。

xx

xx年x月15日21日。

(一)大力宣传,营造气氛

围绕普通话和规范字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在校园内外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各种推普宣传标语、推普专刊、宣传画等。

(二)开展各种专题活动

1.在学校办公网进行推普宣传。

2.各班班主任召开推普主题队会,宣传普通话、规范字。

3.红领巾广播站本周要发挥广播宣传媒体的优势,向全校师生进行大力宣传。

4.各班围绕推普周制作一期壁报,组织开展壁报比赛活动。

5.开展啄木鸟在行动活动,对校园内规范用语用字开展一次全面检查。

6.各班语文老师组织各班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监督小组的同学,具体检查、落实学生平时用语、用字规范化工作,把推普工作持续不断地做下去。

中小学课程建设方案

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地发展,提升教师课程管理意识,开创学校办学特色。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的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坚持按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科学安排课程;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新课程体系的教育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

根据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将其教育内容全部纳入,有利于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及认知规律,把课内外、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把间接的书本知识学习和直接经验体验结合起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

学校课程以灵活性、适应地方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落实国家课程方针并开设校本课程,适应学校办学方向,开设的活动课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成为富有个性的过程。新课程不仅为学生共同发展奠定基础,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1、除综合实践活动课外,品德与生活(社会)、科学、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学年课时总数和周课时数控制在国家所规定的范围内。每学年上课时间35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安排传统活动、运动会等。复习考试时间2周,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13周。

2、晨会、班队活动等每周至少安排一课时,主要进行常规教育,开展少先队中队活动,并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由班主任教师自行安排。

3、因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各门课程已经普遍增加了实践活动,所以综合实践活动同地方和学校课程统筹安排。

4、一至六年级的体育课,均应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并在六年级进行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

5、学校开设英语课,起始年级为三年级。

6、各门课程均应相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健康、国防、安全等教育也应渗透在相应课程中进行。

(二)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

1、根据国家与省规定,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课时与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型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和劳动技术教育)课时统筹安排与综合使用原则。

2、地方课程从《山东省地方课程选用指南》中选取《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作为地方课程,从一至六年级全部开设。

3、因学校现状不能开设信息技术课,根据传统教育方针,在三、五年级开设珠算课。珠算课的开设不但能成为数学课的第二课堂,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心智得到良好的开发。

4、结合教委印制的乡土教材《我爱冬枣,我爱下洼》,在四年级开展民间传统文化的学习,包括戏曲、手工等。

5、国学大师郭沫若曾就写字要求提出: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求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对养成习惯有好处,能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但要养成书法家,那是另有一套专门的练习步骤的,不能作为对于中小学生的普遍要求,因此在各年级开设写字课的基础上,三、五年级加设毛笔书法课。

(一)目标管理及任课情况安排原则。

1、为促进国家课程方案的实施,落实课程管理,音体美设专职教师同时要求音乐教师每两周教会学生一首歌,并能做到站队唱歌放学,每学年至少举行四次大型文艺活动。体育每周须有班级比赛活动,每学期不少于四次由全体师生参加的体育比赛活动。美术每周举办一次学生书画展览。音乐、体育教师可根据情况上合堂。

2、任课教师考试科目备课每周不超过10课时,上课不超过15课时。所上科目备课共计不超过16课时。

3、为保证地方与学校课程及国家课程非考试科目的实施,尽量跨年级交叉安排教师任课。

4、为加强低年级数学教学及学生管理使学生尽早养成良好习惯,由四、二年级专任数学教师同时分任一年级两班班主任,并分任数学课。

5、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薄弱课程实施领导小组并由校长兼任三、五年级的珠算课、书法课。

6、每天下午上课前20分钟为各年级写字时间。

(二)、校本教研。

为加强各学科课程目标的实施,安排任课教师语文每周一、三,数学每周二、四,其他学科周五开展学习教研、听评课活动,并由教研组长写出活动记录。

(三)、目标管理。

1、所有科目均须备课并体现书面教案再上课,可参考其他教师已有的教案,但必须体现其使用性。

2、备课时数以一学期应有课时计算,各种作业布置合计不少于上课时数。但语文、数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非考试科目不留书面作业,品德与社会、科学、英语、不留课下书面作业。

3、以上措施通过教师评估考核实施。

1、学校总课时数共计270课时,任课教师人均15课时。

2、附:凤凰小学教师任课情况。

推广普通话方案

今年是推普周活动举办xx周年。为充分发挥幼儿园在普及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中的基础作用,我园将开展推普周活动,并积极开展宣传活动。为此结合本园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20xx年9月

本届推普周活动的主题——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园推普周活动的主题——“我是中国娃,会讲普通话”,“学说普通话从我做起”

1、利用丰富多采的推普活动,使教职工和幼儿、家长认识到推广和普及普通话工作的重要性。

2、培养教师、幼儿、家长沟通交流时使用普通话的习惯,使普通话真正成为校园语言。

1、布置校园环境,营造宣传氛围强化环境建设,通过宣传专栏等进行广泛的宣传活动。

(1)校园内悬挂推普横幅,宣传画、宣传专栏、等进行广泛宣传。

(2)向全园家长发放《推广普通话倡议书》,倡导全园家长讲普通话。

2、在年段内统一思路,明确以“推普周”为契机,各个年段、各班围绕推普主题,开展各类活动,延伸相关语言活动,贯穿整个学期,有效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3、各段推普周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小班段

(1)充分利用一日生活各环节,鼓励幼儿主动说普通话,努力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用普通话交谈,培养幼儿听讲普通话的习惯,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2)落实“一天学一句普通话”的活动方案,如小班的“我们一起玩;”“我上幼儿园;”“老师好!老师再见”等。在活动中注重和谐情景的创设,让每一位孩子都能主动参与到说普通话,爱说普通话的活动中,增进幼儿间的交流与沟通,促进其社会交往。

中班段:

(1)推广中班幼儿进行口述的语言活动,发动家长,宣传引导做好配合工作。幼儿向家长记录口述在园的活动、感受、趣事等,家长帮助整理记录教师每天及时阅读幼儿口述本内容,与家长回应、互动。

(2)开展“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的活动,幼儿与老师一起自制宣传小旗、宣传单,鼓励幼儿人人争当推普员,人人争当小记者,进行在社区、街道宣传。

(3)开展班级幼儿中华经典诗歌朗诵表演

大班段:

(1)在主题墙面、区域创设、教学记录等活动和环境创设中注意与幼儿生动的语言、丰富的作品等积极结合,并与教师的语言、提示有机互动、巧妙展示,积极创设与幼儿语言密切联系的活动区域:如“阅读区”,从而引导幼儿说好普通话,有兴趣的认识生活中的文字,养成阅读兴趣。

(2)积极营造浓郁的普通话语言环境,开展班级幼儿讲故事表演。

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课程教学是决定学校人才培养、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最基本要素,也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根本性体现。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了继续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英语专业决定将语音、国际贸易函电建设为校级精品课程。具体建设方案如下: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经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突出教学过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推动理论与实践、文化基础与专业技能、学习做人与学习做事的结合。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精品专业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精品课程建设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优化原则:要立足于专业建设,从课程体系的整体角度出发,优化结构,精选内容,突出个性,注重实践,形成特色。

2、协调发展原则:要把素质教育置于课程建设的核心地位,有效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科学知识、专业能力与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

3、以人为本原则:要强化学生在课程建设与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4、辐射示范原则:要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与辐射效应,带动其它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我校教育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校整体战略目标,结合学校现有条件,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建成两门校级精品课程,一门省级精品课程,并力争创建达到国家级标准的精品课程。

1、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要着力培养思想品质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的精品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精心打造工作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学团队。

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应达到30%以上。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做到规划完整,措施合理,效果明显。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专业类课程“双师型”教师应达到70%以上。搞好校企合作,引进行业企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并逐步达到符合课程性质与教学实施要求的比例。加强实践指导教师的培养,提高实践指导教师的操作能力与指导能力。注重研究型教师梯队建设,使精品课程主讲教师能够承担教育研究或教学改革项目,并取得市级或市级以上成果。

2、强化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内容建设

以应用性职业型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为依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深入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改革,在贯彻执行相关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建立具有我校特色的课程标准。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及时反映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其中的专业课程要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要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3、注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

进一步深化教学模式改革,逐步适当地采取有明确针对性的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与学的效果。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深入研究现代教学手段的合理有效调度,在正确处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关系的基础上充分合理而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4、加强课程基本建设与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进一步完善精品课程相关的课程标准、教案库、课件库、习题库、试题库、实验指导书、资料库等课程基本资源。创建网络教学平台,建立精品课程专门网站与教学资源库,突出精品课程的开放性与示范性。种类教学文件、教学资料、文献目录以及教学录像等要网上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校内共享,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辐射功能与带动作用。

5、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与管理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建设要与精品教材建设有机结合。精品课程应选用国家优秀教材或省级优秀教材,进一步加强符合我校教学实际、反映我校学科特色的校本教材建设,推动开发由文字教材、电子教材、教学课件、案例汇编、习题库、试题库、系列参考书和辅助教材等构成的立体化教材。学校鼓励并支持精品课程主讲教师与行业企业合作编写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

6、大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精品课程建设要遵从职业教育规律,高度重视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大力开展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改革。尽量结合企业在生产和设计过程中的具体要求,开设综合性、实用性和探究性实验或实践,开展研究型教学,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小型科研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继续加强情景教室和开放实训中心建设,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满足学生生产性实训或仿真实训的需要,并且做到设备完好率与实验实训开出率高。学校与行业企业要大力开展合作,共同搞好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做到布点合理,功能明确,能够满足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

积极鼓励、指导学生考取课程对应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努力提高证书的获取率;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活动,扩大参与面,提高获奖率。

7、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业考核模式

精品课程要以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综合考核为目标,积极开展考试内容改革,不断改革考试、考查的传统模式,探索符合教学内容特点,切合学生学习实际,既有利于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发挥考核的反馈功能,又有利于通过考核,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技能的新办法、新方式,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业绩,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8、以研促教,进一步推进教科研工作

精品课程建设须使教育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边科研、边建设,以建设拉动科研,以科研促进建设。获准立项的课程,在建设期间,应有校级以上科研课题或项目成果,力争获得市级以上成果。

1、立项的准备

各教学部要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和精品课程建设方案要求,认真制定相关专业的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对现有的文化类课和专业类课程,逐门对照精品课程建设的相关要求,从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材建设、教学条件等方面着手,充分论证,精心选择,从而确定精品课程备选课程。

选择准备申报立项的课程时,一般应考虑如下内容:

(1)课程在专业及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作用。

(2)相关课程师资队伍现状。包括现有教师年龄、学历、职称、特长等;课程建设负责人情况;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等。

(3)课程建设的现状。包括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是否完备及完善程度;选用或自编主要教材及辅助教材情况;实验、实训等实践性课程开设情况;课程教学内容、教育方法改革情况,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及效果,考核与评价方式的改革等。

(4)课程建设的`目标与预期成果。

(5)课程所需教学条件现状及改善构想。

(6)课程建设的主要措施及实施步骤。

2、立项程序

(2)评审:学校组织有关专家对申报的精品课进行评审。

(3)立项:对通过专家评审的申报项目,学校与项目负责人签订《精品课程建设协议书》,正式立项。

1、实行课程负责人制

精品课程建设以课程为管理对象,采用“项目管理”的模式,实行课程负责人制。课程负责人全面负责精品课程建设的各方面工作。

课程负责人一般应由具有讲师以上职称及三年以上担任本课程主讲的教学经历,且学术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师德高尚的教师担任。

课程负责人应对课程建设工作有明晰的构想,根据学校《精品课程建设规划》的要求,拟订《精品课程建设规划书》及《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并负责组织建立课程建设小组,领导建设方案的实施,接受评估检查与验收。

课程负责人要组织小组成员全程开展深入的教学研究工作。如教学内容的研究;学生需求的研究;教学方法与教学技术的研究;相关政策的动态研究;其它学校精品课程建设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的研究等,以保证课程建设的质量。

2、突出建设过程的管理

精品课程建设一般以三年为一个建设周期,学校于每学年结束前组织中期评估检查,如果建设项目出现进度迟缓、发生重大教学事故、建设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将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限期整改、减少建设经费、或撤销建设资格等处理措施。

3、实行项目评估验收与项目复评制度

精品课程项目建设结束后,学校组织专家根据《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精品课程评估指标》进行评估验收,项目小组应提供下列材料:

(1)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总结。

(2)精品课程建设自查报告及相关资料包。

(3)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科研成果。

(4)具有代表性的课堂教学录像。

(5)精品课程建设经费具体使用情况报告。

(6)能够反映精品课程建设的其它材料。

设立精品课程建设专项经费,经费主要用于下列事项:

(1)教学大纲的修订,各种文字、声像教材的编写、出版、印刷,试题库建设。

(2)课程建设方面调研活动的差旅费。

(3)小型教具、模型、挂图、教学资料、课程软件购置与开发所需费用。

(4)项目验收和鉴定所需费用。

(5)主办或参加与本课程相关的教学改革研讨会、教学经验交流会的会务费用。

(6)精品课程建设期间的部分劳务费用。

高校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开展公益劳动课教育的通知精神,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具备基本劳动素养,造就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学校学生劳动课纳入课堂教学管理。为使劳动课的组织管理工作规范化,商学院特制定《商学院大学生劳动课实施方案(试行)》。

一、成立商学院大学生劳动课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由书记、院长担任、副组长由副院长、副书记担任,成员由各教研室主任、教学科研办公室主任、党务行政办公室主任、团总支书记组成,指导教师级各班级辅导员及相关教师。

二、劳动课安排原则。

1.以专业班级为单位安排。

2.以年度为周期安排。

三、劳动课主体对象:大一新生。

四、劳动课培养目标。

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大学生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造就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五、劳动课的教学内容。

1.环境卫生劳动教育:教室、寝室以及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劳动。

2.公益劳动教育:团学干部、志愿者组织劳动;庆典和节假活动组织的公益劳动;开学第一周和放假前最后一周的劳动。

3.专业劳动教育:实验实习劳动;帮助实验室管理员和实验指导教师开展的相关辅导、值日等劳动;重要教学活动安排的.劳动。

4.劳动意识教育:维护生活学习环境卫生;自觉值日和打扫卫生;积极参与公益劳动和组织分配的劳动任务。

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家居生活劳动、公益劳动、专业劳动、劳动光荣等方面的意识和素养。

六、劳动课指导教师。

(二)根据学生情况和劳动课的具体要求,对学生进行编组,做好课前的组织发动工作;

(三)做好劳动课的考核工作;

(四)做好学生上课期间的安全工作;

(五)负责学生的劳动课教育教学、成绩录入等相关工作;

(六)劳动课开设期间不得违反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七、劳动课对学生的纪律要求。

(一)学生应在劳动课期间应服从指导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安排,接受分配的劳动任务;

(二)劳动课期间不得从事其它活动,不迟到、不早退;

(三)爱护劳动工具,故意损坏劳动工具的应予以赔偿,造成不良影响的应按校纪校规处理。

八、劳动课组织。

(一)学生劳动课课时和劳动时间安排。

1.劳动教育课:1课时(两周),由辅导员授课。

2.日常的每周一、二、四、五日,每日按1节课计算。计4节课。

3.每周三下午集中劳动:2节课,每周日下午集中劳动:1节课。计3节课。

4.课时计算:

每周劳动班级合计劳动课时:4节+3节=7节。

每个劳动班级两周劳动课时,合计:7节+7节+1节=15节。

大型活动或学院安排的劳动课程(如环境卫生、新生接待、大型活动等每半天计劳动课3节课,晚上计3节课):由团学干部和志愿者承担,指导教师:商学院团总支书记。

第2学期,依然按此执勤顺序执行。

九、劳动课的考核与成绩处理。

(一)劳动课课时与成绩:

1.累计达到30个学时(按两个学期计算,每个学期2周/班);

2.按百分制进行考评;

3.劳动课的考核工作由指导教师负责,并填写《劳动课成绩考核表》;

4.劳动课成绩由指导教师在劳动课结束后一周内录入教务处管理系统;

5.《劳动课成绩考核表》由学院存档。

(二)劳动课考核成绩。

1.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成绩为不及格:

(1)劳动态度不端正,不服从安排;

(2)累计达不到30个学时;

(3)未完成所安排的劳动任务;

(4)学院认定的其他不及格情况。

2.凡成绩不及格或因故不能参加劳动课的须在《劳动课成绩考核表》“备注”栏内注明,由学院安排进入下一届进行重修,仍不及格者,不能取得学分。

3.学生因身体或其它原因不适参加劳动课的,由本人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经学院同意后,可安排免修。

4.学生因故没有完成30个学时的劳动课,可由学生提出申请参与其他公益劳动,或以社会(社区)劳动等证明材料证明其劳动表现和成绩情况。

十、劳动课作业范围。

1.商学院管理的普通教室和多媒体教室环境卫生;

2.班级劳动课教学内容;

3.公益劳动;

4.志愿者工作;

5.商学院安排的其他与劳动相关的工作。

十一、劳动课经费使用办法。

1.劳动课经费主要用于劳动课指导教师和劳动课管理;

3.对指导教师指导费用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指导费,每个班级两周指导经费450元;二是考核成绩优秀和良好的奖励,奖金元。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