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能够记录我们的思想和经验。掌握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3、论台湾图像诗的艺术特点。
4、论金子美铃童诗的抒情性特征。
5、论圣野童诗的诗教内涵。
6、论童诗的精炼美--以林良童诗为例。
7、儿童精神家园的回归与守望--试论《小王子》中的“儿童本位观”
8、关于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删改研究--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
9、论林焕彰童诗的情趣美。
10、《论童诗的逻辑趣味》。
11、略论上海道台吴煦。
12、于漪写作思想初探。
13、文本细读方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性研究。
14、中国古代史方向题目:
15、明初少数民族家族汉化探析。
16、晚清瑞安孙诒让家族学术变迁。
17、赵孟頫人生经历与其艺术成就的关系。
18、元代江南地区海运与天妃信仰的传播。
19、浙江银元铜元史研究。
20、明嘉靖时期倭乱与浙江城防建设。
21、元代江南社会研究。
22、东佳书院述论。
23、南宋绍兴地区茶业探析。
24、宋元时期江浙地区的天妃信仰研究。
25、明清时期浙江商人在苏州的商业活动述论。
26、宋代绍兴官学述论。
27、从《夷坚志》看宋代妇女婚姻上的自主性。
28、朱熹的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代借鉴。
29、从“丧葬祭祀习俗”看客家文化的特质。
30、浙江文化世家个案研究。
31、明代义乌兵探析。
32、环东海疆土开拓和守卫研究。
33、《徐霞客游记》衣食住行研究。
34、抗战时期金华报刊文化述略。
35、大禹文化研究。
36、驼峰航线与美国对华援助。
37、浙江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38、论江浙地区元代旧官吏与朱元璋政权的合作。
39、论《全唐诗》中的怨妇形象。
40、海禁背景下的海商反抗--以王直为例。
41、汉末至东晋时期佛教在浙江的发展。
42、清代科举中的冒籍现象。
43、两汉与魏晋南北朝士大夫服饰文化比较研究。
44、魏晋志怪小说中体现的社会生活状况。
45、试论严子陵归隐的原因与影响。
46、明清漕运与水次仓。
47、明代军士月粮折银制度浅析。
48、孙中山对蒋介石的信任过程和原因探析。
49、明清赋役货币化与财政体系研究。
50、明清自封投柜与基层社会。
51、从《夷坚志》看宋代科举梦兆。
52、宋代沦落女子研究。
53、抗日战争时期金华的书店、出版社述略。
54、宋代文人士大夫与沦落女子的交往。
55、从婚嫁角度看唐前期妇女的地位。
56、《名公书判清明集》中的南宋妇女婚姻问题研究。
57、板凳龙仪式中的文化内涵探析--以群联桂花明堂村灯会为例。
58、环东海疆土开拓和守卫研究。
59、浅谈二战期间美国妇女就业及其社会地位概况。
60、宁波书院的近代改制研究。
5、基于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汉语综合课设计。
6、汉语“词库-构式”互动的语法描写体系及其教学应用。
7、“被”字句的语义趋向与语义韵。
8、汉字文化的真人秀--解读《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9、从合作原则和关联理论角度分析赵本山小品中的言语幽默。
10、纪录片解说词创作理念探析--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
11、浅谈社会语言学视角下性别差异的体现。
12、论当下缩略形式的网络流行语。
13、“小句左缘理论”框架下的英汉截省句对比研究。
14、对外汉语课堂操练中教师等待时间研究。
15、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本多元化。
16、汉语不礼貌话语的语用研究。
17、动词分类和施格、通格及施语、通语。
18、论“np了”格式:构式的视角。
19、国际汉语教师个人实践性知识个案研究。
20、孔子学院汉语教学和文化推广调查报告。
21、程度评价构式“x就不用说了”研究。
22、汉语普通话语境下学前幼儿语言叙事能力发展研究。
23、汉语双及物构式二语习得中的语言变异现象研究。
24、留学生初级汉语读写课中写作教学设计。
25、网络流行词“吐槽”研究。
26、也说话语标记“别说”的来源--再谈话语标记来源的研究。
27、例示与细化:以“吃食堂”为例。
28、对外汉语教材出版文化因素的处理策略研究。
29、对外汉语教材中虚拟人物的刻板印象研究。
30、网络流行语现象的语言文化分析。
31、“貌似”的语法化及其传信义的演变。
32、“v_吃+n”结构的认知语义分析。
33、新词语的族聚特征及其社会文化心理。
34、天津方言与民俗文化。
35、上海市餐饮店名的语言学研究。
36、对外汉语古琴文化课程教学设计。
37、基于图式理论的初级汉语阅读课教学设计。
38、基于语料库的“人生”隐喻英汉对比研究。
39、隐喻的起因、发生和建构。
40、论国际汉语教学隐性资源及其开发。
41、当代网络文化中流行的表人新名词及其理据。
42、论述“一旦”与“万一”
43、《京华烟云》中姚木兰形象的语用分析。
44、焦点性话语标记的话语关联及其语义类型。
45、口语中“你”的移指用法及其话语功能的浮现。
46、日本学生“能”“会”“可以”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
47、现代汉语情态动词早期习得的个案研究。
48、年度词语排行榜述评与流行语的概念辨析。
49、华裔汉语学习者解读:新加坡视角。
50、包含副词“也”的并列复句句式及其他。
摘要: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gdp的50%以上,70%以上的岗位都由中小企业提供。但是人力资管管理作为决定企业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长久以来在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可持续成长的一个瓶颈。因此,从人力资源的新特点以及中小企业的基本特征出发,针对其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来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是本文的研究内容。
关键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策研究。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1。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把企业所需人力资源吸引到企业中来,将他们保留在企业之内,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并开发他们的潜能,来为企业服务。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提升人力资源的素质,才能创造企业的竞争优势。在已跨入二十一世纪的全球化市场经济时代。几乎所有的企业家都意识到: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为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取独特的竞争优势。企业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2。人力资源将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源管理必须提升到战略地位上来考虑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小业面对的竞争对手将不再仅仅来自国内。而各种新兴商业形态的涌现和企业的重组、电子商务与网络时代的到来。对于国内的中小企业而言,无疑是迎来了新一轮的挑战与机遇。在这新一轮的企业竞赛中不从构筑人力资源竞争力入手,企业将很难取得独创与速度的优势。
3。人力资源是企业组织生存发展的命脉。
人力资源竞争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优秀的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中小企业更是如此。寻找人才、留住人才、发展人才,为企业保持强劲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为实现企业的远景及目标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对中小企业相当重要。但由于其资本薄弱,很难具备像大企业所拥有的实验室和研究开发的能力,所以中小企业若想求发展就必须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下工夫,合理地进行人力资源的规划和管理,以留住企业所需的人才。对人才的合理开发、管理、利用,用最少的资本来创造最大的人力资源价值,已成为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4。人力资源战略是企业战略成功实施的保障。
企业战略着眼于未来。人力资源战略与经营战略、成本战略、产品战略、研发战略一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职能战略。企业的任何战略目标的完成。都离不开人力资源战略的配合。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人力资源规划的实质是根据企业经营方针,通过确定企业人力资源来实现企业的目标。由于中小企业低水平的管理模式和相对落后的管理意识,以及管理制度上的缺陷。使得人力资源管理成为其难以逾越的屏障。也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从而导致由盛到衰。中小企业要获取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必须顺应新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利用自身的优势,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只有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才能提高效益。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处于不败之地。
二、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特点是量大、面广、起点不高,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面对新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内经济转型的两大挑战,其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人才。人才缺乏,尤其是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高水平的技术人才的缺乏已严重制约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普遍提高中小企业劳动者素质,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这应该作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一项。xx市是一个山东省新兴的城市,目前经济总量为全省11,经济增长速度位居全省第一。在走访调查的23家企业中平均问卷回收率为76%,在走访调查的23家企业中,有专门的人力资源部门只有7家。而在这7家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中,平均员工数仅为5人,一般为一个经理,其余为员工但分工不同,主要负责招聘,福利,工资发放,还有专门研究激励制度,负责做调研。而其他企业主要由办公室兼任,职能也仅限于工资、奖金的发放,人员的招聘,组织人员培训,并且没有自己专门的培训人员,需要时从其他咨询机构或者直接从大学寻找教师进行培训。另外,人才的缺乏已严重制约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由于中小企业天然的特点,使其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难以和大型企业竞争。从流向看,当前我国人才一部分流向海外一部分流向国内的外企,外企以其优厚的待遇和科研环境的优势以及科学高效的人才管理方式。大量吸纳国内人才。一部分流向经营好的大型内企。根据对xx市23家中小企业员工的调查显示,在一个企业中工作两年以下的占员工总数的28。4%,两年到四年57。2%,四年以上的14。4%。说明企业员工流动太过频繁,这也在无形之中增加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导致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在资金,人员等方面投入不够。在做调查的企业中,每年企业用于员工培训的费用平均只占费用总支出的3。6%,这就导致了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投入不足。
三、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1。对人力资源管理不重视。
现在的中小企业往往重视的是经济资源、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而对人力资源的重视程度不够。事实上,前三种资源属于传统的竞争资源,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力资源已逐步取代其他三种资源的主导地位,成为企业竞争中最重要的资源。如果一个企业缺乏人力资源,或者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了问题,即使有其它三种资源,也会最终失去竞争优势。而对许多中小企业来说,资金和市场往往显得比人力资源更为重要。尽管许多企业主也认同在市场竞争中人才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决策和管理中并没有将人才和提高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放在迫切需要解决的议程上。而大多数中小企业在制定企业战略时,并没有将人力资源战略放在应有的位置上,或者没有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战略来配合其他战略的实施。
2。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绩效评估方面,中小企业对员工进行绩效评估的依据多是企业短期既定目标内完成的工作量,缺乏长远的全方位的考虑,难以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在薪酬分配上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和随意性。有时甚至不跟员工的贡献挂钩。长期执行无法对员工从物质上形成激励效应,从而很难满足企业长远发展对核心员工的要求受规模限制和企业形成的历史影响,很多中小企业在管理过程中过多依赖企业主个人能力、经验和威权,而没有完备和系统的制度体系,或有制度但执行过程中随意性很大。以上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多是家族式企业,其运作方式与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相差甚远。在这样的企业中,其核心层是企业主,中间层是与企业主有亲情关系的管理层,外层则是广大员工,而人力资源部门只能在这众多的层面中间求得生存。它既要协调上层管理者,又要协调同级部门,还要确保管理效果,难度之大可想而之。另外,受中国传统亲情关系的影响,各项管理活动的随意性较大,“人治”代替“规制”、因人设岗等现象较为普遍。同时,在企业形成过程中企业的高层管理和核心职位多数并非经由规范而严格的招聘或提拔手续产生,而是随企业成长自然形成或凭借人际关系产生,很难摆脱“家族统治”和“裙带管理’。从而在制度的适用和资源的配置上缺乏规范,导致制度成本过高,人力资源成本过大。
3。人力资源管理投入少。
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少制约了企业在人力资本上的投入,固定的、长期的培训预算难以落实,培训时间和计划也难以保证。在培训内容上,常着眼于当前,多是实际工作锻炼、应急性培训和岗位培训。另一方面,较高的人力资源投入风险也使得多数中小企业宁可从市场上现招相关专业人才也不愿花钱自行培养,更不用说为员工提供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机会了。而目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位就是招聘、薪酬、考核等职能的实现。在这种目标的引导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范围相对较窄,在管理理念和操作方式上层次还比较低。其实,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创造价值的最大化。人力资源管理只有建立在这一基础上,视野才会更加宽广,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才会更大。
4。独特的企业文化没有建立。
中国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更多谈到的是如何实现科学管理,但对如何加强文化建设涉及的较少。很多中小企业主认为,我们是中小型企业,企业关键是生存,谈不上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甚至管理界一些专家也持同样观点,这就使得中小型企业的文化建设更为滞后,使得中小企业难以形成大型企业那样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和员工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和交流过程,导致员工对企业前途漠不关心。不能以同舟共济的心态对待企业的发展,长远来看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流失和浪费。
四、完善中小企业管理的对策。
1。建立有效的'人才引进机制和灵活的用工制度。
中小企业人数少,管理层级少,一人身兼数职难免,这就需要中小企业在引进招聘和使用人才的过程中既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实行优化组合。竞争上岗,并定期考核,又要考虑到企业本身的特点,灵活进行必需的岗位分析和职务设计。针对不同的岗位和重要性选择不同的用工制度。公开、公平、公正,要杜绝用人和提拔中的任人唯亲,提防按照决策人员个人好恶决定人才的去留,对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选拔要有科学的标准和程序,不得随意更改。针对不同的岗位和重要性选择不同的用工制度,比如。对于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才应多从复合型人才的角度进行选拔;对于关键技术的专家可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临时聘用;有些非长期使用的岗位可考虑将该部分工作外包给专业服务机构;熟练技术工人则可以签订长期用合同;一般性生产工人可按照生产需求签订短期用工合同或临时劳务合同。
2。健全科学的考核制度和公平的竞争机制。
竞争机制是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公平竞争机制的确立,一方面能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企业中形成一种公平竞争的机制氛围,激励员工奋发图强,另一方面能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而不至于流失。要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首先要建立公平合理的员工竞争上岗制度,以保证竞争的机会是公正的;其次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以保证竞争的结果是公平的;第三要建立公正的晋升、薪酬奖励制度,以反映公平的竞争结果。发挥竞争机制对员工的引导效用。在引进竞争机制的过程中。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竞争必须以组织目标为前提。组织目标是把企业目标分解而来的。所以要通过竞争将个人目标、组织目标和企业总的目标结合起来,形成良性竞争,这样既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效率,又提高了员工自身的紊质;二是竞争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要一视同仁,严格按照制度规则进行奖罚;三是竞争必须是适度的,要防止过度竞争带来的负面影响,人际关系紧张,组织产生内耗。从而损害团队的团结和降低企业的凝聚力。
3。完善以绩效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一切企业管理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绩效。人力资源的管理也不利外。建立以绩效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需要注意以下两点:首先,为了适应中小企业灵活性、创新性和适应性强的特色,其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也应具有与企业战略相适应的灵活性。要合理设置管理机构。按照企业运营的需求建立管理层次,并在此基础上规范管理职能。中小企业的规模决定了其并不需要大而全的管理层次,这时就要设计扁平化的管理层次,在减少人员设置的同时也保证了决策和管理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其次,要考虑到人力资源管理本身的成本,如建立有效的招聘遴选制度,只要合适的人才,不要最好的人才。选择灵活的培训方式,避免为培训而培训,培训结束后要进行总结,以确定培训效果。设计高效的考核和奖励机制。考核要一定要和奖励挂钩。奖励一定要反映绩效等等。
4。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和科学的激励机制。
中小企业的薪酬制度遭遇争议和垢病,已是屡见不鲜,可见薪酬制度的合理设计和良好实施是中小企业搞好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既是企业绩效考评实施的结果,同时又是企业激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如果实行好,可以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实行不好,则可能会给企业和员工都带来莫大的伤害。在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的过程中。要以多劳多得为基础,以为企业贡献为标准,以有利于企业发展为目标。以多劳多得为基础,就是要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以绩效考核结果为依据。以为企业贡献为标准,就是要充分重视核心员工的知识、技术和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承认资本在企业经营中的巨大力量。以有利于企业发展为目标,就是要根据不同的岗位和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采用灵活多变的薪酬制度。要重视精神鼓励和股权激励的重要作用,通过工作丰富化、工作前瞻性设计使员工获得被肯定及对工作成就感的心理满足;通过公平合理的职务于迁使员工获得提升自己和事业发展的机会;提供相互尊重及和谐的工作环境使员工享受到工作的乐趣;通过让员工参与企业经营,共同分担风险形成经营者、员工和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命运共同体”。
5。确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和互利互信的劳资关系。
中小企业应确立“人是企业的根本和支柱”的基本理念,并逐步形成与企业战略相适应的企业文化,通过企业和员工的有效沟通,形成互利互信的良性劳资关系,使员工认同企业的战略,并和企业一起成长。在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过程中,要注意建立学习型组织。企业只有建立学习型组织,鼓励员工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鼓励员工之间、不同岗位之间相互学习,横向发展,以填补纵向升迁情况下员工的失落感。才能使组织减少矛盾,使企业充满活刀。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还要注意为员工提供宽松、自由的发展空间。给专业人才留出足够的个性空间,给他们一定的自主权;对每一类型的员工提出明确的要求,让他们承担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并充分的予以信任和理解,肯定每一位员工的个人尊严和价值理念。针对不同的情况。予以不同的培养、提高和晋升机会,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长处,这样才能最有可能吸引、留住优秀的员工。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督理的重要内容。对企业经营业绩的促进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基础。中小企业只有建立自己独特的、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健康发展注入持久的文化推动力。才有可能让员工认同公司的企业文化,并将自己的理想与公司发展壮大的目标融合在一起,企业才能获得长久的发展。
致谢。
感谢大学四年来经济学院老师对作者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特别是蔡院长在作者进行毕业论文写作中的辛勤指导。同时也特别感谢调查走访过程给于帮助的各位企业人事负责人。
参考文献:
[1]宋立冲。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及问题[j]。经济论坛。20xx。2。11—16。
[2]赵夏华。人力资源管理[m]。山东人民出版社11。
[3]林民书。论我国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及其体制创新[j]。财经研究。20xx。4。
[4]姚廷赎。知识经济下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探究[j]。郑州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
[5]甚新民。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人才20xx。14。
[6]伍双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
[7]陈维。政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高级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8]陈树发。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j]。经营与管理,20xx,3:29—30。
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迅猛发展,护理已经由单纯的生理护理向整体护理拓展、从仅仅疾病观察护理及医院内临床护理向社区护理方向倾斜[1]。社会对医护工作期望值的日益增加、责任范围日趋扩大,使得医患关系、护患关系日趋复杂,包括护患双方在诊治和护理等活动中的行为关系,尤其包括了道德、利益乃至法律关系等,由于现在医患关系背景日趋严峻,护生有必要更好的具备护理伦理学的知识。我国护理伦理学教育起于1983年,相比于国外起步较晚。且国内护理伦理学的教育重点多放在护理道德规范和护理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原则上,而对高职院校护理伦理学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的研究尚少。护理学生是未来的临床护理工作实践者,对护生、社会的发展来说提高护生的护理伦理认知水平都是极其必要的。本研究以苏州市某高职院校为例,对312名即将进入实习阶段的护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护理伦理认知现状,比较其在实习前后有无区别,最终希望为学校的护理伦理教育提供建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于6月-5月从护理专业专科大三实习学生中抽取31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自愿参加本研究的护理专业专科大三实习学生。排除标准:实习时间3个月以及失访的护生。
(二)调查工具。
1.一般情况调查表,主要包括护生的性别、年龄、家庭所在地、专业态度等内容。2.自制《实习护生护理伦理认知情况调查问卷》,经预调查,该问卷有较好的信效度。研究者参考mjt道德判断测验、dit道德推论工具等相关道德测量工具并结合多个版本护理伦理学教材,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编制而成,也邀请了从事护理学的专家对问卷进行修改。问卷内容包括了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学历等,也包括了临床护理伦理认知问卷:侧重知情同意、医疗保密、生命价值原则、医疗最优化。经过预调查,问卷的信度较高,克朗巴哈系数达到0.853。
(三)调查方法。
资料收集主要运用问卷现场调查法。于护生去实习前发放实习护生一般情况调查表,并于护生实习12个月后发放护理伦理决策问卷。所有调查问卷由专人现场发放,现场回收。实习护生一共发放问卷312份,共回收有效问卷310份,有效回收率达到99%。
(四)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的方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或方差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来探讨学生的情况与护理伦理知识得分的关系。
二、结果。
1.一般资料参与本研究的专科护生共310名,其中男17名,女293名;年龄21~24(22.04±0.23)岁;该批护生均分配在三级甲等医院进行实习;家庭所在地情况,123名学生来自于城镇,187名学生来自于农村。所有研究护生在调查中表示喜欢护理专业的护生243名。在校期间参加伦理学选修的有123名。
2.实习前后专科护生伦理决策能力比较实习前后护生伦理基础知识得分情况见表1。综上可见,实习前护理伦理基础知识的得分低于实习后的得分。但是实习前后护理伦理的基础知识得分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综上可见,各种特征分组下护生实习前护理伦理基础知识得分情况比较可见,性别、生源地和护理伦理基础知识得分的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校选修护理伦理学方面,参加选修的同学护理伦理基础知识得分较高,高于未选修护理伦理学的同学,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而主动学习护理伦理方面知识,主动学习护理伦理的同学分数高于未主动学习的同学,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在护理伦理重要性认识方面,认为护理伦理重要的同学相对护理伦理的分值也较高,且差别也有统计学意义。由结果可见,护理伦理重要性认识、主动学习护理伦理学、在校选修护理伦理学的p值均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而且综合来看,护理伦理重要性认识的p值为0.000,最为显著。可见护理伦理重要性认识非常重要,其次为在线选修护理伦理学、主动学习护理伦理学。
三、讨论。
国外的护理伦理教育开展得较早,美国的护理伦理学始于18世纪早期,美国护理伦理学已成为护理本科生必修的一门课程,美国的人文课程在所有医学院课程中所占的比例已经达到了20%~25%[2],已经自成一套以科学为基础的护理知识体系;且他们认为核心知识的第一项即为护理伦理学。我国护理伦理学的教育起步较晚,国内医学教育普遍对护理伦理学课程重视不够、偏重于伦理理论知识的讲解等,但是对护生护理伦理的培养、与护理行为密切结合的实践训练、在临床实际情况中如何有效的进行护理决策等方面均极为缺乏。而且伴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医疗工作中,医护关系已变为“并列-互补型”医护关系,护患关系也处于更为敏感的时期,对护生护理伦理方面的认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由结果可见,实习前护理专业学生护理伦理认知水平不高,表明实习前护理专业学生在实习前护理伦理认知水平较低,护理伦理认知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严峻,因此需要引起护理管理者、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及时分析查找原因,并最终制定相应对策并付诸实施。根据本文结果为了更有效地提高护生的护理伦理认知状况,建议护理教育部门应该更多的关注护理伦理教学,大力发展该方面的教育投入。学生在护理伦理方面认知水平较低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缺乏相关教育;。
3.学生对护理伦理方面的学习主动性不足,学校开设伦理课程数量本身有限,即使学生能掌握一定的护理伦理学知识,却缺乏较为深刻的理解,对护理伦理问题的有关认知和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对此,护理管理者需及时制订相应的对策,引起广大护理教育者的高度重视。一方面,医学院校、教学医院等部门应注重将护理伦理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还应该根据护生对各方面伦理认知水平掌握的不同程度而有所侧重,加强学生较弱环节的培养,重视护生的`护理伦理认知培养,学校及医院应重视护理伦理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校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与临床相结合,多采用案例教学法,转变授课方式,采用pbl教学模式,授课教师可通过收集临床过程中护士遇到的各种伦理难题,组织学生从各个方面进行讨论,最终促进学生伦理水平的提高[4],并且学校应该加大护理伦理方面的教学。并且可以从学生活动的角度增加关于护理伦理方面的活动,可以在校期间加强教育,除了在课堂授课中加强教育外,在其他方面的学生活动中,如日常团日活动中可以加强教育,如“授帽仪式”、“心理剧大赛”等都可以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因此,学校针对护生的伦理学教育必须将理论工作紧密联系临床实际,应在整个医学教育阶段贯穿伦理学各个方面知识的教育,使学生能更好的适应以后的工作。本次研究表明,护生的护理伦理知识较低,实习前后改善不大,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高其护理伦理认知水平,可以侧重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护生进行护理伦理认知教育。广大护理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应将临床与实践相结合,将护理伦理的教育贯穿于学生教育的各个方面,为护理伦理教育改革提供更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2]崔妙玲,韦宇宁,杨连招.352名实习护生伦理认知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2,19(15):9-12.
[5]费鸿.人文因素与护理专业课程教学[j].高教学刊,(05):32+34.
3、现代汉语教学中文学思维的应用研究。
4、儿童文学翻译语言可辨识度实证研究。
5、国家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建设概况。
6、浅析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化发展的影响。
7、意汉动结式结构模式对比研究。
8、双语视角下的语义韵研究现状与展望。
11、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12、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创新探究。
13、语言文化的交融冲突与国家安全。
14、语词传播中的意义迁变与认同机制。
15、当代社会汉语言文化水平下降问题研究。
16、二语阅读中语言过程影响下的策略过程的个案研究。
17、英汉语简单时相之功能视角比较研究。
18、大学语文教学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19、探究教学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管窥。
20、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修辞学教学改革。
21、试论汉语言文学教学审美教育的有效开展。
22、网络语境下建议行为的语用机制研究。
23、文化素质教育背景下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改革。
24、转换生成语法术语的缘起变迁与理论发展。
25、从语文课程的性质看高师院校语文教师教育改革。
26、全球化趋势下的“汉语在外教学”
27、浅析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中的礼仪规范教育。
28、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汉语言文学教学分析。
29、新时期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意义和创新。
30、欧洲孔子学院与汉语言文化的国际推广。
31、翻译市场导向的财经类院校mti课程设置研究。
32、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语言学课程一体化建设初探。
33、简析文化强国视域下的国文教育。
34、英汉语言的接触与现代汉语词汇的变化研究。
35、基于现代汉英语言特征的汉英思维方式差异研究。
36、拼音输入法对大学生电脑失写症的影响研究。
37“中国汉字学”课程教学现代化探索。
38、新疆语言文化环境对中亚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影响及对策。
39、适应与选择:汉语文化典籍外译生态和谐观视角解读。
40、基于混合式教学理论的古代汉语改革研究。
41、网络语言对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影响。
42、关于在高校开展方言文化保护工作的设想。
43、珠江水系上游库区少数民族移民语言保持模式研究。
44、后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分析。
45、在华国际移民的相关语言问题研究。
46、对于现代汉语言文学的信息化发展研究。
47、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探析。
48、试论网络语言对汉语言发展的影响。
49、从文化传播的视角看佛经翻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影响。
50、从历史角度审视汉语言修辞格的古今关系。
51、现代翻译协作中的术语管理技术。
52、语言逻辑视域中语言现象文化考量的进路及其意义。
54、中国梦话语的国家身份构建功能。
55、后现代主义思维模式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56、浅析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教育创新。
57、国际汉语教学中浙江地域文化的融入途径。
58、浅析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文学。
59、浅谈大学语文教育中文化的缺失。
60、现代视域下明代汉语文传播规划的动机与维度。
2、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文学作品选文研究。
3、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散文风格的翻译。
4、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英汉文学翻译中的一词多译研究。
5、泰特勒翻译三原则视角下论《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三中译本口语化风格再现。
6、《小镇艳阳录》与《卡拉维拉斯县的跳蛙》中的幽默对比研究。
7、论马克·吐温小说中的“美国梦”
8、《傻瓜威尔逊》中言语反讽的关联理论研究。
9、回归自然回归自我。
10、论福克纳小说中的成长。
11、巴赫金视角下《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叙事策略。
12、论马克·吐温的人文主义观。
13、确立与守望:哈克与霍尔顿形象比较研究。
14、美国梦的螺旋上升结构研究。
15、从文学文体学角度比较《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两个中译本。
16、马克·吐温的幽默叙事研究。
17、简论作为教育小说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18、短篇小说翻译“主调”的把握及呈现。
19、架空历史小说研究。
20、《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翻译报告。
21、19世纪美国文学中的田园理想及其矛盾。
22、伊甸园神话的编织者-美国文学中的“美国的亚当”
23、评价理论视角下的文学翻译。
24、马克·吐温笔下的密西西比河。
25、黑人英语的翻译策略研究。
26、关联理论视角下《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言语幽默分析。
27、马克·吐温游记中的欧洲形象。
28、马克·吐温短篇小说中的异化现象研究。
29、马克·吐温小说种族叙事伦理。
30、《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乡土特色。
31、《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两中译本语言的描述翻译研究。
32、西方文学中“替罪羊”形象的文化原型解读。
33、《亚当夏娃日记》对《圣经·创世纪》的戏仿。
34、马克·吐温代表性短篇小说中幽默的语用分析。
35、《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文本之源。
36、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的荒野解读。
37、幽默理论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应用。
38、无尽的求索和虚妄的梦。
39、文学翻译与世界文学地图的重塑。
40、创新·融合·超越:拉尔夫·埃利森文学研究。
41、马克·吐温青少年题材小说的多主题透视。
42、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审美性研究。
43、马克吐温《傻子出国记》中的幽默文体特征。
44、马克·吐温笔下的中国形象研究。
45、联合视角下的马克·吐温言语幽默分析。
46、论马克·吐温对美国现实的批判。
47、功能翻译策略在马克·吐温幽默翻译中的运用。
1、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自然”书写与局限。
2、丁玲小说的女性书写与性别政治。
3、论台湾图像诗的艺术特点。
4、论金子美铃童诗的抒情性特征。
5、论圣野童诗的诗教内涵。
6、论童诗的精炼美--以林良童诗为例。
7、儿童精神家园的回归与守望--试论《小王子》中的“儿童本位观”
8、关于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删改研究--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
9、论林焕彰童诗的情趣美。
10、《论童诗的逻辑趣味》。
12、于漪写作思想初探。
13、文本细读方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性研究。
14、中国古代史方向题目:
15、明初少数民族家族汉化探析。
16、晚清瑞安孙诒让家族学术变迁。
17、赵孟頫人生经历与其艺术成就的关系。
18、元代江南地区海运与天妃信仰的传播。
19、浙江银元铜元史研究。
20、明嘉靖时期倭乱与浙江城防建设。
21、元代江南社会研究。
22、东佳书院述论。
23、南宋绍兴地区茶业探析。
24、宋元时期江浙地区的天妃信仰研究。
25、明清时期浙江商人在苏州的商业活动述论。
26、宋代绍兴官学述论。
27、从《夷坚志》看宋代妇女婚姻上的自主性。
28、朱熹的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代借鉴。
29、从“丧葬祭祀习俗”看客家文化的特质。
30、浙江文化世家个案研究。
31、明代义乌兵探析。
32、环东海疆土开拓和守卫研究。
33、《徐霞客游记》衣食住行研究。
34、抗战时期金华报刊文化述略。
35、大禹文化研究。
1、语言类型学视野下的日汉语序对比研究。
2、现代日语可能表达研究。
3、现代日汉情态对比研究。
4、中日同形异义汉字词研究。
5、汉日动物词之国俗语义对比研究。
6、日语拗、长、拨、促音与中古汉语音韵对应规律研究。
7、司马辽太郎咱歴史小説研究。
8、中国高校日语专业学生格助词使用的影响因素研究。
9、韩日语助词共现对比研究。
10、新中国日语高等教育历史研究。
11、日本近代言文一致问题初探。
12、韩日越汉字本土化过程研究。
13、汉、朝、日同形异义汉字词对比研究。
14、韩日禁忌语对比研究。
15、汉日比较视野下的汉语对比对生性研究。
16、汉日隐性性别词语对比研究。
17、日语复句句式变化研究。
18、中国高校日语专业学生中日同形近义词产出难易度影响因素研究。
19、明治以来的日本汉字问题及其社会文化影响研究。
20、日语多义感觉形容词的语义分析研究。
21、基于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日语指示体系研究。
22、中日非语言交际的差异研究。
23、日汉否定表达的对比研究。
24、关于中日同形类义词的研究。
25、日本新闻翻译实践与研究报告。
26、任务型教学法在日语专业语法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27、浅谈日语寒暄语表现。
28、翻译补偿视角下的《雪国》汉译研究。
29、川端康成小说在中国的翻译·传播和接受。
30、《罗生门》与《鼻子》的汉译本对比研究。
31、日语拟声拟态词的汉译研究。
32、关于日语中“猫”惯用句的研究。
33、从日语教学的角度谈母语迁移现象。
34、从语用学角度对日语会话中省略表达的研究。
35、从语境看日语第二人称代词的隐匿性表达。
36、日本人的集团意识的研究及其教育指导。
37、日语外来语的特征及其教育指导。
38、关于日语教育中日本文化导入的考察与教育指导。
39、《伊豆的舞女》中文译本中拟声拟态词的翻译。
40、试论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41、中日同形异义四字成语的对比研究。
42、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中日广告语言对比研究。
43、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中日流行语的对比研究。
44、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影视翻译中的运用。
45、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产品说明书翻译。
46、从《探求中国的山水》汉译本看游记类文本的翻译策略。
47、中日色彩语「青」侦娭偡傞対照研究。
48、中日同字词比较研究。
49、关于日语被动句和汉语“被”字句的对比研究。
50、现代日本语感情表现研究。
3、类型学视野下的汉韩语指示词比较研究。
4、基于双语平行语料库的“v+到+np”汉韩翻译对比研究。
5、韩语副词状语在汉语中的对应形式。
6、现代汉、韩程度副词的比较。
7、韩语成语俗语汉译方法研究。
8、汉语和韩语中数词的非数量用法比较。
9、中韩量词对比研究。
10、汉、韩指示代词对比研究。
11、韩语成语谚语汉译方法研究。
12、汉韩语话题对比研究。
13、鲁迅《阿q正传》的朝(韩)语译介研究。
14、汉韩形容词重叠对比研究。
15、现代汉韩语社交称谓对比。
16、汉语存在句在韩语中的对应形式。
17、汉韩语疑问词对比研究。
18、中韩新词语的对比研究(1994年-)。
19、汉字在韩语汉字词中的发展变化研究。
20、汉韩主语和话题对比研究。
21、基于中韩平行语料库的《红楼梦》动介兼类词研究。
22、助动词“会”汉韩语对比以及偏误分析。
23、韩语汉语十二生肖词语及其文化比较研究。
24、汉语介词“从。
25、汉语和韩语否定词对比分析。
26、汉韩语人称名词后缀的比较分析。
27、中国学生有效学习韩语发音的教学方法研究。
28、韩国语的汉字词教育研究。
29、现代汉语”打“与相应韩语表达对比分析。
30、汉语与韩语同形异义、异形同义词的对比研究。
31、现代汉语”就“在韩语的对应表达与教学设计。
32、韩语母语者对汉语普通话/r/和/l/的感知和产生。
33、汉语韩语否定时态对比研究。
34、韩国初高中汉语教材的汉语词汇与韩语汉字词比较分析。
35、汉韩语否定词对比研究。
36、韩语汉字词与古代汉语词汇比较。
37、韩语感谢语分析及对韩汉语教学的启示。
38、韩语代名词研究。
39、韩语汉字词探究。
40、汉韩语表”延续“义时间副词对比。
41、运用汉语声调进行韩语松音教学理论的研究。
42、中国韩语学习者的格助词偏误研究。
43、韩语中异形同义汉字词和对应汉语词的比较研究。
44、汉语网络词语与韩语网络词语对比研究。
45、中国学习者在韩语学习中常现语法错误研究。
46、中韩同形汉字词比较研究。
47、高等职业院校旅游韩语课程情境教学模式研究。
48、韩语接续文的时制研究。
49、以语篇性为基础对学习计划书写作教学方法的研究。
50、中职学校韩语课堂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论法语的体系统。
2、法语听力理解常见困难分析。
3、对法语熟语属性的探讨。
4、中国时政词汇汉法对译(74)。
5、“双重目光”下的求真译作--评程抱一、程艾兰的法译本《骆驼祥子》。
6、莫言在法国:翻译、传播与接受。
7、大型汉外词典编纂设计特色研究--以《汉法大词典》为例。
8、唐宋散文在法国的翻译与研究。
9、译者的视域:莫言《丰乳肥臀》法译本注释的文化解读。
10、法汉电子词典现状初探。
11、法语修辞手法的分类和分析。
12、法语口译译前准备策略研究。
13、法语拟声词的认知理据探析。
14、莫言作品在法国的译介。
15、释意理论参照下政治文本汉法口译中“中国特色”词汇的分析和处理。
16、浅析汉法同传策略。
17、官方记者招待会汉语特色语的法语口译策略研究。
18、汉法运动事件口语表达的类型学研究。
19、二外法语学习者学习困难分析。
20、中法批评言语行为对比分析。
21、小型法语口语语料库的创建与应用研究。
22、法语中的名词化现象。
23、法汉语言性别歧视对比研究。
24、中国学生在法语学习过程中母语的跨语言影响研究。
25、《论语》在法国的译介历程与阐释。
26、非洲法语文学在国内的翻译。
27、顺应论视角下法语歧视性谚语翻译研究。
28、中法餐桌禁忌之较。
29、工作记忆广度与法汉口译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31、中国的巴尔扎克现象。
32、法语中限定词的分析。
33、《巴尔扎克与中国小裁缝》和《天一言》中的精神求索。
34、法国文学教学情况及其影响研究。
35、二外法语学习倦怠关键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36、法语学习中的负面跨语言影响研究。
37、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围城》法译本中隐喻翻译之分析。
38、从司汤达写作手法分析《红与黑》中的爱情观。
39、广外非洲法语国家留学生校园融入情况研究。
40、浅析法国食品广告中的语言手段。
41、二外法语学习动机研究。
42、《论拉维斯的〈法国史〉》翻译实践报告。
43、孔子学院在法国报刊中的形象。
44、《汉法词典》(1670)考释。
45、高校大学生法语学习动机调查及提高策略。
46、《真美善》的法国文学译介研究。
47、法语版红楼梦方言翻译技巧探析。
48、形成性评价在高中法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49、交际教学法在中学法语教学中的应用。
50、中国法语专业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本族文化失语现象的研究。
51、法国高等教育改革分析及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
52、目的论指导下旅游景点名称汉法翻译。
53、学习策略在法语听力中的培养。
54、浅谈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国法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55、法国汉学家儒莲的早期戏曲翻译。
56、清末中日法律用语的交流与借用。
57、法语三语中的跨语言影响和语码转换。
58、浅析网络资源在法语二外教学中的运用。
59、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识解”法语时态的形态理据。
60、法汉成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方法研究。
摘要:
卫生法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卫生法学教育的实践性特点。从卫生法学教学和医药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来看,加强卫生法学实践教学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在卫生法学教学中,应提升其在专业教育中的地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和完善教学方法,采用庭审观摩、案例讨论、角色扮演(模拟法庭)、参观、讲座等实践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卫生法学;实践教学;教学方法。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确立,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结合的重要性。为此我国已将卫生法规作为全国医师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卫生法学亦成为医学生的必修或选修课程。由于我国现行的医学教育实行的是大学本科时期高度专业化教育,课程设置是以学科为中心的模式,这种模式保证了医学的自然科学传统,但却忽视了人文科学的重要作用。加之,我国医学生实行的是文理分科的高考升学模式,导致多数医学生人文学科素养缺失。为此,为提高卫生法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医学生的卫生法学素养,笔者根据医学生和卫生法学课程的特点,进行了课程的实践教学强化与改革的初步尝试。
一、卫生法学课程的定位。
(一)课程的学科定位。
卫生法学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新兴的发展中的边缘交叉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新兴的交叉学科,是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生和卫生法律规范的大量涌现而不断发展的边缘学科[1]。是以研究与卫生法律相关的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为对象的新的部门法学。
(二)课程的专业定位。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确立,广义的医学生――医疗、卫生、药学、护理、保健和社区服务的高等医学院相关专业及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具有卫生法学的专业知识,才能适应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达到现代医疗卫生人才的基本要求,实现具有一定医疗卫生专业素养,又懂法律、善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适应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因此,课程的专业定位应是:卫生法学课是医学教育课程体系和职业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程的教学和学习使学生拓宽知识领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了解与医药卫生有关的法律制度,明确自己在医药卫生工作中享有的权利和义务,正确履行岗位职责,更好地从事医药卫生工作,遵纪守法,监督执法,抵御违法行。所以,课程也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重要内容,对专业素质培养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三)课程的内容定位。
根据卫生法学的学科和专业定位,课程的内容主要应包括:卫生法学基础、医疗机构管理制度、执业医师、执业药师、执业护士管理法律制度、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职业病防治法律制度、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律制度、公共卫生监督法律制度、药品管理法律制度、医院管理法律制度、医疗事故处理法律制度、血液及血液制品法律制度、母婴保键法律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等内容[2]。同时考虑到各专业的特点,突出直接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融入专业、行业等的特殊法学问题。兼顾国家资格考试要求,吸收最新研究成果,努力探索其基本法律、法规体系和框架,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提高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用以提高医学人才相关方面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二、加强卫生法学课程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一)适应国家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
早在1998年,教育部就发文要求高等学校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2003年起,教育部组织实施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也提出深化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时至今日,全国高校都在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许多学科也都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目前全国所有的医药院校和一部分综合大学都开设了卫生法学课程,该课程也成为医药院校相关管理专业的必修课之一。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卫生法学的教学上,一些院校进行了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试点改革,比如引进案例教学、“法律诊所”模式教学法等。但大多数学校教学安排还不尽合理,教师的教学方法仍然以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课堂理论讲授为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没有得到较大提高,教学效果较差。笔者在教学中也进行过一些教学改革的尝试,但不够深入,目前仍然以理论讲授为主,缺少实践教学,致使教学与实践相脱节,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较弱。因此需要对该课程进行更深入的改革,增加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优秀人才。
(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需要。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的重要方式。现代医药卫生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及一定的管理知识,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应该具有较强的法律知识。从我国目前卫生法学教学及学生培养状况来看,普遍存在着卫生法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较好,实践能力相对不足的缺陷。因此,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仅仅依靠课堂理论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进行严格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医药卫生管理教育的要求。如何改进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中之重。
通过加强实践教学,使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加深对卫生法学教学中理论知识的理解,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更好地掌握与医药卫生有关的法律制度。同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现代卫生法律活动中的基本问题的能力,最终,使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能够学以致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卫生法学课程实践教学的设计思路。
卫生法学的新兴性、边缘性、交叉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决定了课程就理科而言,属文科课程;就文科而言,属理科课程的特性。在进行课程实践教学与改革的方案设计时,必须文理兼顾。既要发挥自然科学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保证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避免忽视人文科学内容的重要性;也要发挥人文学科“以人为本”的优势,规避各门课程联系松散,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因此,设计并进行由传统“满堂灌”到多种教学方式的运用、完全自主“问题导向学习法”的实践教学与改革的完整尝试才能揭示卫生法学课程教与学的客观特殊性及启示作用。
(一)课程常规教学。
和任何其他学科课程教学一样,卫生法学课程常规教学是不可完全抛弃的,还是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分别按传统全板书讲授和ppt及多媒体辅助讲授教学方式进行。并按教学日历授课、布置复习题、思考题和作业,按期进行期末考试。
(二)课程实践教学。
卫生法学实践教学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优选,实践内容典型、具有一定代表性和难度。实践教学选择在学生已经掌握卫生法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现场旁听法庭审理、开设模拟法庭、参观卫生监督、防疫、药品食品管理机构和技术监督部门,加深学生对卫生法律制度的理解及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庭审观摩:主要通过基层人民法院和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庭审理医疗纠纷、食品药品违法案件的一审、二审案件的旁听观摩,亲身体会法庭的庄严与法律的神圣,了解法院工作程序,巩固所学的卫生法学理论知识,并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卫生法律的积极性。
案例讨论:由教师选择医疗事故、药品管理、食品管理、非法行医等方面的相关案例,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结合所学卫生法学知识进行讨论或相互辩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观见习:组织学生到卫生监督机构、药品食品监督机构参观,由监督机构的执法监督人员讲解卫生执法监督程序、观看执法监督相关文书,了解我国卫生行政执法监督程序,增强感性认识。
听讲座:聘请卫生法学专家、卫生管理实际工作者或律师到学校举办专题讲座,介绍卫生法热点问题、讲解前沿动态和在实践中处理具体案件时的卫生法适用情况。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职业经验。
讲专题:由学生根据学习重点和难点,自主讲授和讨论。将学生自愿组合为学习小组;然后选择卫生法学的近期社会热点问题,把课程内容分解、组合成单元内容,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探究和解答,最终形成专题讲座,交叉讲专题和听讲座。引导学生针对问题,查询文献资料、获取知识,然后相互交流所获得的知识,并探讨如何用所获得的知识来促进问题的解决。教师只发挥把握方向、布置任务、归纳总结的作用。学生课堂外的学习时间,远远超过课堂上的时间;学生课堂上讨论、讲解的时间多于教师讲解的时间,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现代医学教育模式。
模拟法庭:主要由教师选择经典的医疗纠纷案例,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法院案件审理程序,进行审理、辩论、质证,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能产生辐射功能,也是间接对学校的其他专业学生进行卫生法治教育。
四、卫生法学课程实践教学的实施保障。
(一)有充足实用有效的.案例库。
这是开展卫生法学实践教学―案例讨论的基础。无论是理论讲授,还是分组讨论、热点焦点问题分析、教学评价,都要运用到大量的案例,通过案例进行说明、分析、讨论、考核,因此,卫生法学实践教学需要充足的案例储备,并需要对案例按照内容、难度、类别分门别类,组成一个结构完整的案例库,并逐年扩展和完善[3]。案例库应当具有下列特点:全面:即案例库所选案例应当尽可能全面容纳卫生法学的各部分内容,具有全面性;新颖:是指案例库所选择的案例要能够反映最新的法律理论动态、前沿热点和焦点问题、最新法律法规等,具有时代性。精准:是案例库选择的案例文字要精炼,内容要精确,要具有一定代表性,能够综合涉及多种法律关系和法律规范,具有典型性。此外,所选案例还应有适当的难度和深度。
(二)有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教学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基础条件,是联系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纽带。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是卫生法学实践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鉴于卫生法学学科的特殊性,卫生法学实践教学基地的选择与一般法学的实践教学基地有一定区别,卫生法学实践教学基地重点应是在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医疗机构等部门,以满足和体现专业培养目标和卫生法学教学特色[3]。
(三)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其素质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作为卫生法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教师应当既具有深厚卫生法学理论功底,又具有卫生法学的实践经验这样的综合素质。在理论上,既要掌握卫生法学基础理论,也要掌握医药基础知识;在实践上,既要具备法学实践经验,也要熟悉医药卫生实际工作,有一定的实际卫生工作经验,这样才能真正驾驭卫生法学实践教学。而目前,我国卫生法学师资队伍薄弱,有的教师是法学专业毕业,有的教师是医学专业毕业,不是缺乏法学知识,就是缺乏医药卫生知识,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法学和医药学教育[4]。同时大多数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工作经验。为此,必须对从事卫生法学教学的老师进行多方面培训,培养具有医学和法学复合知识结构的教师;同时,也可以从实践教学基地如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医疗机构、人民法院、律师事务所等聘请一定数量的具有丰富卫生法学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互为补充,互相学习,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实现卫生法学教学目标。
此外,卫生法学课程的实践教学,需要学校对卫生法学课程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保障,奠定卫生法学实践教学的物质条件和必要环境,才能使卫生法学课程实践教学顺利开展。
实践教学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教学任务,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实践教学的地位,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估体系,进一步使实践教学规范化。因此,我们应牢固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办学理念,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强化和优化卫生法学实践教学。卫生法学实践教学不是对实践的简单模仿,也不是对卫生法学理论教学的单纯检验,它有其独特的内涵和规律,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逐步完善,以满足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培养出既全面掌握临床医学技能,又熟悉法律知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樊立华.卫生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
[2]吴崇其.卫生法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1:8-13.
[3]何宁.卫生法学课程实践性教学的设计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30(2):208―210.
[4]杨芳,周新生,潘荣华.医学院校医事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4):10―11.
2.完善我国金融监管协调制度的对策研究。
3.外汇储备增长、货币冲销对物价及产出的影响效应分析。
4.贷款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5.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测度及趋势分析。
6.公开市场操作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效应分析。
7.我国外债管理中的风险防控问题研究。
8.郑州航空港建设中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9.郑州航空港建设中的金融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10.互联网金融时代网络银行的监管问题研究。
11.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国际经验及启示研究。
12.宏观审慎监管的国际实践及其经验分析。
13.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研究。
14.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研究。
15.我国信用担保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6.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研究。
17.我国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效应分析。
18.我国公开市场操作业务的效应分析。
19.金融危机治理目标体系构建研究。
20.商业银行合规性管理研究。
21.我国政策性银行体系的现状及完善对策。
22.我国地方债务潜在的金融风险问题探析。
23.我国地方融资平台存在的问题及其治理对策。
24.我国财政补贴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对策。
25.我国社会养老金缺口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26.我国发行地方债试点相关问题分析。
27.我国社会保险体系的现状及完善对策。
28.我国社保基金投资渠道及完善对策。
29.我国现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缺陷及完善对策。
30.我国失地农民和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研究。
31.我国政府投资美国国债的风险分析。
32.我国土地财政依赖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33.我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相关问题分析。
34.我国开征房地产税的政策建议。
35.我国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问题及对策。
36.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存在问题及完善对策。
37.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对策。
38.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思考。
39.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趋势。
40.电子银行业务创新途径。
41.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策略。
42.商业银行开拓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思考。
43.开发性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探索。
44.民间金融产生的制度性因素及其规范化路径。
45.国际离岸金融市场监管制度比较。
46.地方性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模式选择。
47.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的潜在风险及防范。
48.健全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思考。
49.影响我国金融创新的因素分析。
50.浅议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51.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思考。
52.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浅析。
53.我国住房消费信贷发展中面临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54.政策性银行的历史变迁及其改革展望。
55.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和理财产品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56.加快发展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和理财产品的思考。
57.个人理财业务:国际比较及启示。
58.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和理财产品的`演进轨迹及未来方向。
59.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网上营销研究。
60.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特定客户资产管理研究。
61.公募证券投资基金费率结构研究。
62.公募证券投资基金交叉持股研究。
63.公募证券投资基金集中持股研究。
64.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投研团队建设研究。
65.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策略研究。
66.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量化投资研究。
67.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杠杆交易研究。
68.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风险控制研究。
69.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产品结构研究。
70.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产业园区的集聚效应研究。
71.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对公募基金的投资研究。
72.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开展公募基金业务研究。
73.证券投资基金与股权投资基金协同发展研究。
74.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
75.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76.我国影子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77.人民币自由兑换面临的障碍及其应对策略。
78.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结构实证分析研究。
79.我国股票市场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
80.我国ipo制度向注册制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
81.我国股票市场波动与信贷政策变化相关性研究。
82.我国股票市场波动与财政政策工具变化相关性研究。
83.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行为研究。
84.我国证券投资基金面临的问题及其治理。
85.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问题研究。
86.我国股票市场波动的制度性成因及其对策。
87.中美ipo制度比较研究。
88.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
89.农业保险的规范性经营与监管问题。
90.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机制设计与补贴效率研究。
91.农业保险运作模式研究。
92.农业保险运行绩效及其评价研究。
93.农业保险产品创新研究(如指数保险、区域保险、价格与收入保险等)。
94.农业保险支持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研究。
95.《农业保险条例》和农业保险法律法规建设研究。
96.农业保险对农户生产行为的影响研究。
97.农业大灾风险分散机制与再保险制度安排研究。
98.新型城镇化道路中农业保险的作用研究。
99.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合作模式研究。
100.农业保险准备金提取与偿付能力编报规则研究。
101.主要国家农业保险立法与运营模式研究。
102.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对农民贫困状态改变研究。
103.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104.农村保险覆盖率问题研究。
105.农业保险业务流程完善研究。
106.农业风险评估与农业保险费率精算研究。
107.新农合运作模式研究。
108.新农保运作模式研究。
时间、空间、物质和能量构成了这个宇宙和物质的世界,时间与空间是一个整体,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相互作用。法律存在于时空中,应当随着时空的改变而灵活地应对不同的刑事问题。因为法律具有强大的威严性与实践性,那么要想实现法律真正的效力就必须得在时空表达上满足精准性的需要,但是达到这种精准性会对法律的机械性做出极大的挑战。所以,我们首先要能够在法律的时空上进一步了解、熟悉法律,以哲学的视角来进行合理的思考和改变,这样会非常有利于我们加深对法律的认识以及更好地促进法律本身的改善和进步。法律的制定要想与时空保持着相对运动,还得要从时间上对其实施的前景进行预测,这也是法律立法前需要考虑在内的潜在时空。
二、刑法的时间效力与空间效力。
1.刑法的时间效力。我国刑法上的“时间效力”,简称为“时效”。顾名思义,也就是说效力的存在是有起止年限制约的,是将追诉权和行刑权的有效期限限定在法定期间之内的规章制度。如果你在法定的时间内没有行使上述权力,那么你的这些权力便已经丧失了,法定期限后不能再行驶。总而言之,刑法的时间效力,就是规定了刑法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即刑法开始生效时间、终止生效时间以及对刑法生效前的行为是否适用即是否存在溯及力。
2.刑法的空间效力。刑法的空间效力就是指刑法对地域和人群的管辖,也就是要解决刑事管辖权的范围问题。刑法的空间效力范围应该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则:(1)属地原则。也就是说按照地域为标准,只要你在现今所生活的领域内犯了罪,无论是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得遵循法律。(2)属人原则。以人的国籍为基本参考标准。(3)保护原则。(4)普遍管辖原则。以保护国际组织的整体利益为原则,只要是侵犯了规定的侵害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犯罪,不管你是哪国人,也不管你在哪儿犯的罪,都得遵循本国刑法。总的来说,刑法的空间效力即刑法适用的地域范围,用来解决什么地方的犯罪以及什么人犯罪的复杂问题。
三、刑法时空效力冲突的协调。
1.冲突规范的模式选择――来自国际私法学的参照。现今大部分的国家刑法时空效力所在的法律体系较为机械、单一,都是明显地仅仅针对自己国家的刑法,这实际上也就是冲突法理论上所谓的单边冲突规范。所以当不同的.国家针对相同的涉外犯罪案件时,会不由自主地维护自己国家的主权,即会争相地采用本国刑法的去解决问题,刑法空间效力上的矛盾也因此产生。各国刑法上的规章制度难免存在较大差异,这就使得使用哪个国家的刑法规定来处理国际案件成为至关重要的关注点,这也正是各国对于刑事管辖权的抢占达到白热化的原因所在。那么,我们可以参照国际私法学,将刑法空间效力的规定归结为冲突规范,在冲突法的道路上寻找方向和出路,争取解决类似的国际刑法犯罪案件。
2.指引外国刑法适用之理由论证。如果刑法空间效力的规定能够指引外国刑法的适用,那么国家间刑法空间效力的冲突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和。承认可以适用外国刑法,可以增强人们在各国间往来的信心,减少因不了解他国刑法而对可能在他国遭到的无妄之灾的担忧,特别是还有利于保障犯罪人的人权。
3.重叠适用的冲突规范与轻法原则。虽然现在仍有一些人认为在我们自己主权的国家领域范围内适用外国的刑法,是令人惊讶、匪夷所思的举措。主要原因存在于国民们脑海中根深蒂固的主权思维的阻碍以及要想适用外国刑法,本国在立法技术上仍存在很大的屏障,并且难以跨越。但是,我们认为重叠适用外国刑法目前来说对于协调刑法的空间效力上的矛盾与冲突来说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方法。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本国利益的发展,又能照顾到外国刑法的效力。
四、结语。
现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刑法的时间效力与空间效力出现了很多的局限性,让很多违法犯罪分子有机可趁,钻了刑法效力漏洞的空子。本文主要为我们介绍了刑法立法的时空效力现状,并提出了合理、全面的改善措施。法律具有强大的威严性与实践性,那么要想实现法律真正的效力就必须得在时空表达上满足精准性的需要,但是达到这种精准性会对法律的机械性做出极大的挑战。所以,我们首先要能够在法律的时空上进一步了解、熟悉法律,以哲学的视角出来来进行合理的思考和改变,这样会非常有利于我们加深对法律的认识以及更好地促进法律本身的改善和进步。法律的制定要想与时空保持着相对运动,还得要从时间上对其实施的前景进行预测,这也是法律立法前需要考虑在内的潜在时空。
新准则背景下土地使用权会计问题研究——以港口企业为例。
我国企业环境会计核算体系的建立及应用研究以株洲市松本林化有限公司为例。
基于流程再造的企业会计信息化研究—以f公司为例。
基于会计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感研究——以双汇集团为例。
新三板上市公司财会规范化问题研究——以xx软件公司为例。
企业会计信息化实施:问题及对策——以jl集团为例。
会计监督职能之我见——以xx企业为例。
关于强化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思考——以xx企业为例。
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以xx企业为例。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的探讨——以xx企业为例。
对私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研究——以xx企业为例。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以xx企业为例。
应收账款管理的探讨——以xx企业为例。
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以xx企业为例。
关于强化会计监督的思考——以xx企业为例。
关于××公司会计信息系统建设问题的研究。
关于××公司会计制度建设问题的研究。
基于价值管理的eva财务业绩评价研究--以青岛啤酒为例。
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重庆邮政企业为例。
战略性新兴企业的财务风险和预防控制策略研究--以xxx公司为例。
从“供给端”分析环境成本管理与控制--以xxx公司为例。
基于云会计的集团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以xxx公司为例。
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的问题与建议--以z校为例。
销售方式再造的税收筹划--xxx公司的合理避税实践。
社会融资结构深化与商业银行应对策略--以xxx企业为例。
4、.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
5、纳税人权利及其保障初探。
6、现行增值税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探讨。
7、消费税会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8、商品包装物租金,押金涉税会计处理探讨。
9、税务筹划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10、债务重组涉税会计处理。
11、论对外投资涉税会计处理。
12、论企业合并与分立涉税会计处理。
13、现阶段我国税收优惠政策利弊分析。
15、论税收政策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17、论信息不对称与税收征管。
18、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税收政策。
19、论企业费用支出中税务因素的财务策划。
20、税务筹划与财务管理的相容与冲突剖析。
21、论视同销售涉税业务会计核算。
23、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纳税的影响。
2、医学检验专业双语教学的思考。
3、“微时代”下的军事医学英语微课教学研究。
4、浅析中医五行学说一些术语的英译。
5、传统美学视角下的散文翻译中情感美的传递。
6、目的论视角下的文学翻译策略研究——以《红楼梦》两个英文译本为例。
7、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翻译研究价值——以《穆斯林的葬礼》为例。
8、《长恨歌》中认知隐喻的翻译。
9、高罗佩《武则天四大奇案》英译之诗学探析。
10、诗歌翻译中的“意、音、形”之美——唐诗《江雪》四种英译的对比分析。
11、《红楼梦》角色姓名“归化”译法探究。
12、论戏剧翻译的可表演性原则。
13、《越人歌》的审美再现——从语内翻译到语际翻译。
14、早期西方汉学家英译《聊斋志异》中的跨文化操纵。
15、“西语哲”视域下的英汉句子形态的差异及启示。
16、中英文日常交际用语的差异探析。
17、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18、基于图式理论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听力作业设计研究。
19、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研究。
20、高校英语教学中目的语文化的渗透和本族语文化的回归研究。
21、新课改下高校教育硕士(英语)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反思。
22、中小学英语衔接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23、信息技术与高校英语教学整合研究。
24、探究基于计算机辅助模式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情感因素。
25、开元数字化平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基于建构主义理论。
26、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互动特征分析——以实习教师课堂为例。
27、西部农村中学英语写作在线同伴反馈和教师反馈的对比研究。
29、小学英语课堂激励方法的应用策略研究。
30、高中英语以读促写的“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
31、研究生英语学术论文语体特征多维度对比分析。
32、mooc下的中国职业英语教育改革探索与应对。
33、初中英语教学策略初探。
34、西北地区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浅见。
35、浅议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36、试析模块教学法在中职酒店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7、英语词汇增长路线图理论研究。
39、周作人的直译观及其嬗变。
40、新教学环境下的英语专业第二课堂建设分析。
41、论翻转课堂模式下英语课堂提问策略的转变。
42、支架式教学模式对中职英语教学的启示。
43、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警务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44、跨文化交际意识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
45、从目的论视角浅谈英文电影片名中译。
46、浅析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47、论《论语》英译中的语用充实。
48、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汉语典籍英译——以《论语》英译为例。
49、英美影视作品中“神翻译”的定义及方法探析。
50、电影片名翻译的跨文化解读。
51、“讨论”与“演讲”相结合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
52、单词配对法对双语词汇翻译的影响。
53、素质教育视野下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开发与学生英语学习的关系。
54、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的元认知策略。
55、语境中语块的加工及其影响因素——以中级汉语学习者为例。
56、激发和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之管见。
57、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58、如何更好地利用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
59、平行文本视域下的企业简介汉英翻译策略研究。
60、文化差异的导入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意义。
1、简论janeaustin的爱情婚姻观。
2、janeeyre'slinguisticfeatures。
3、从《简爱》看早期女权主义的理想和追求。
4、十九世纪英国小说家笔下的真、善、美。
5、英国十八世纪浪漫主义诗人的自然观。
6、批评方法之我见。
7、浅谈泰戈尔的生命。
8、浅谈《红字》中珠儿形象的作用。
9、论《红字》中的道德主题。
10、《红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11、论霍桑《红字》中“a”的象征意义。
12、象征意向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运用。
13、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艺术特点。
14、伍尔夫创作中的女权主义立场。
15、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权思想。
16、伍尔夫女性视角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17、论夏洛特-勃郎特《简爱》中性别文化政治。
18、简-奥斯丁之《傲慢与偏见》一书中达西先生之蜕变。
19、论简-奥斯丁在《爱玛》一书中的妥协艺术。
20、艾米莉-勃郎特《呼啸山庄》中场景要素之研究。
22、onthemeaningsofimagesinmobydic。
23、democraticideainleavesofgrass。
28、从《呼啸山庄》的心理分析探索艾米莉-勃郎特的内心世界。
29、论悲剧《李尔王》的艺术技巧。
30、浪漫主义与新古典主义之对比研究。
31、王国维的“出入说”与华兹华斯的诗论。
32、由爱反映出的个性-《简。爱》中情爱的分析。
33、浅析王尔德的文艺主张。
34、onthelinguisticfeaturesofburns'poetr。
35、onthefatalisticideasinhardy'sworks。
37、americanslangincatcherintherye。
38、differentmarriagesinprideandprejudice。
40、论马克吐温的艺术风格。
41、论亨利詹姆斯的“国际题材”
42、美国现实主义运动的特点。
43、美国梦与美国噩梦-试析《大人物盖茨比》。
44、当代汉语与外国的联系。
45、《章鱼》:有的放矢的一本小说。
46、《第二十二条军规》与黑色幽默。
47、从女权主义的视角解读《简。爱》。
48、《红字》里的象征主义。
49、解读《老人与海》的主题思想。
语篇分析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建构。
作为普通语言学的系统功能语言学。
john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评判与借鉴。
析索绪尔、乔姆斯基和韩礼德的意义观。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问题--语言哲学探索之一。
系统功能普通语言学发展五十年回顾。
评20世纪的索绪尔研究。
索绪尔的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
索绪尔语言哲学思想中几个核心概念的比较与诠释。
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及其影响。
论索绪尔的语用哲学思想。
探析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关系。
简述现代语言学流派代表人物。
博杜恩·德·库尔特内与三个语言学派。
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
洪堡特语言哲学中的辩证精神。
语法分析的系统描写与比较的几个方面。
韩语语法教材中“时制”概念的研究。
回到索绪尔--“语言与言语”之再辨析。
系统功能类型学--类型学之功能视角。
对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的认识。
中国学者从事外国语言学研究的正道。
国外语言学在中国的译介及其影响。
浅析符号的能指与所指。
词的时间和空间因素。
索绪尔结构语言学中主体离场的系统论研。
从英语拟声词出发反思语言符号任意性理论。
索绪尔语言符号观评述。
重新认识索绪尔的共时和历时语言学的价值与意义。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语言类型学。
浅谈俄罗斯人对音素的偏好。
维吾尔语语素问题新探。
语言学研究的多元化趋势及相关启示。
简评哥本哈根学派与索绪尔语言学的关联。
从转喻看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
谈语法研究中的本位观。
浅谈结构主义与生成语言学。
论索绪尔的任意性原则。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评介。
汉字速记符号的符号学分析。
中国传统语言学国际地位的思考。
领属小句的系统功能语法阐释。
语言符号任意性与理据性辩证关系研究。
普通语言学视野之下的“的”字。
代县方言中的不经济现象。
对莫斯科语义学派的认识。
赵元任与索绪尔之普通语言学和符号学对比研究。
中国手语的音系学研究。
自然语言处理用藏语格助词的语法信息研究。
从加的夫语法看“语法”与“语言学”的关系。
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语言观的对比分析。
社会发展是词义演变的根本原因吗。
大学中语法教学的地位与方式一直引起热议。试图通过对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的研究,以及对目前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状况的分析,探索有效途径,解决大学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切实促进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就目前的情景来说,在目前的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来说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困难,就大多数表现出来的状况是:我国高等学校的英语语言的教学过程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教学人员的认识上也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教与学的过程是发生变化的主要的表现方式。被教育人员如何进行自主的自愿的主动的英语语言的学习,已经成为了教育研究的重中之重,是一个研究必不可少的领域。学生如何自主的进行研究和学习是教育的重点方面。
1国内外英语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概况。
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的语言学习效果而采取的各种策略,即学习者在学习外语过程中对有效的学习方法的选择和使用。英语语言学习的研究不仅是可以帮助学习者的学习和能力的提升,在一方面对于个体学习者的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另一方面对于英语教学的宏观方面也有十分深刻的意义,会对语言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从国内外的研究者的角度来说,他们在认知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他们把英语的学习的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交际策略。这些策略的划分对于语言的学习策略的划分对于语言的学习来说有着重要的特殊意义,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学习的意义。
1.1国外英语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发展。
研究语言学习策略的外国研究者有ruhin,naiman,wongfilh-nore,stern,awenden,jammalley,chamol,等。
在上世纪70年代的初期,外国语言的教学法研究,处在一个难以跨越的地位,发展的速度出现了极大地问题,同时在认知心理学方面的快速的发展使得双方的地位难以均衡,就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转化来说,它的研究的重点是从教育的角度发生了转变,从教育者如何去主动的教,逐步的转化成为了学习者如何的主动的去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言的学习策略的研究所占的地位越来越大,影响力越来越突出。
这一研究逐步发展成为了具有时代意义的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在较为早期的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的过程中,比较注重的是对学习策略和方法的重点总结和梳理,以及对学习策略的分类和比较。在稍后的时间里,研究者做出了重大的调整和改进,特别是在研究问题的深度和覆盖的范围上面。在这些问题的改进上都作出了重大的调整,使其发展有更好地空间。就早期的研究来说,无论是在哪一个方面都对以后的研究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意义,对以后的新的策略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得到了重大的进步和发展是在上世纪80年代的后期,,jammallev,},等研究者对语言的学习的策略进行了更为深刻的研究和探索,其中最具有代表意义和最具有象征性的是malley等人的研究,这些人的研究主要是从认知学习的理论来指出的,他们认为在语言的认知过程中必然与学习的策略和方法有着必然的联系,在这个联系的过程中可以得出比较完善的一系列的具有理论化的关于语言的学习策略。
伴随着语言学习策略的较为规范化和深度化的发展,对于学习策略的论着也越来越多了,如wenden和ruhin于1987年编辑出版的论文集learnersalegiesinlanguagelearning,这是对于学习者来说较为不错的学习策略。malle和chamo于90年代出版的专着learnersalegies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第一言习得中的学习策略》以及oxford于1990年出版的专着languagelearningstrategies:whateveryteachershouldknow(《语言学习策略:教师须知》)等。oxford还建立了语言学习策略调查问卷salegieseinve-worvforlanguagelearning。
这些著作的发展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语言学习策略的发展的前景和较为光明的未来。对于以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更好地条件。
1.2国内英语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发展。
相对于来说,中国的语言学习的起步较晚,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语言的策略研究才刚刚开始了,主要的研究者有黄小华、桂诗春、刘润清、文秋芳等,他们在各自的论述和文章当中都有对自己所涉及的问题研究和重大的发现。
并且在当中几乎都提出了自己的研究的方案和主要的研究的策略。
这些研究者的研究为以后的教学的研究做好了铺垫,并且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以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的研究对于语言的教学工作有着重大的深刻的含义,并且在另一方面来说对于语言的学习者的学习和研究来说,也有着重大的实践性的杰出意义。
这对这一过程的语言的学习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的特点,主要特点有:首先,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是在各种理论的学习的策略的基础性的研究,它是一种基础性质的研究,具有基础的意义。主要有krashen的监控理论、aderson的认知学习理论以及其他对学习者本体研究的成果,都为学习策略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
其次,学习策略的研究学习逐步有了发展,它是一个从宏观到微观的过程。是一个从表面到深入内里的过程,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和深入发展的过程。
再次,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者对学习策略研究方法和策略有着比较深刻的重视,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觉得研究方法的研究程度对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真实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和联系。
最后,语言学习策略的实践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从理论到实践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转化,也是一个必然的过程。策略的研究者认为语言学习方法的证明的可行性只有一个那就是学习者的接受的程度,接受的程度越高就说明学习策略的成功,在某些层面上也可以验证其成果的可行性,使用策略的成功是取决于学习者的能力提高的程度和幅度,是一个极为复杂和艰难的过程。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研究者和教育专家针对我国学生的外语语言的学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并且发表了大量的学术的报告来说明这一问题。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在,文秋芳所发表的《英语学习策略论—献给立志学好英语的朋友》成为国内第一部专门论述语言学习策略的著作。另一有代表性意义的是在,程晓堂和郑敏编写的《英语学习策略》,它的发表在一定程度上阐述了语言学习策略研究在我国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有了一个新的方向。
2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英语语言策略研究方法。
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学校的英语的教学的工作产生了较大的改变,是一个迅猛发展的阶段,教学的成果和质量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和进步,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程度和各个因素的影响和阻碍,以及传统的学习方法的根深蒂固,大量的大学生在对外语的学习上还有着较大的误区,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但是在成绩的取得上还是差强人意,还是有着较大的差距。取得结果和成绩并不理想,甚至难以接受。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的老师以教为重点,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这是最大的误区之一。
2.1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今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人才的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国际社会的深入发展和国际交流机会的逐渐增多,使得人才竞争成为主要的竞争之一。但是,与需求量显着增长的趋势相比,中国的外语教学存在着较大漏洞,使得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的需求发生了脱节。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较大问题,有着相当一大部分的大学生在大学的前部分时间用在了学习英语上,而没有真正的做到持之以恒,逐步发展。这种结果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教学理论环节的研究力不够;学校教学师资水平有限;外语的教学应试化严重,不注重真正能力的提高和应用;在外语教学工作上缺少创新能力和思维;学生学习态度的不主动;学习方法的应用出现问题;学习阶段的连接性不够等等。
从另一角度上说,我国外语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上也有重大的概念性的错误,比如外语学习越早越好;语言是教会的而不需要联系;交际能力就是说话能力等等这些都是阻碍外语学习能力提高的阻碍。这些都影响了我国外语教学水平的提升与发展。要想进一步提升大学英语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主要方面在于老师怎么教会学生和学生怎么主动的去学。因此,如果让学生在英语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科学有效的学习策略,作为教师首先必须参与到学习策略的学习和研究中去。所以来说语言学习的策略和方法的研究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指导水平。
如果教师要使大学生具有英语语言学习的策略和方法,英语教师就必须应该掌握大量研究方法和技巧,学会观察和记录数据,并掌握分析方法。从一般意义上来说,英语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类型有:自然调查(survey),对研究(contrastivestudy),相关性研究(correlationalstudy),发展研究(developmental/longudinalstudy)和策略训练研究(strategytraining)。学习策略研究数据采集的方法有:观察法(observation),问卷调查法(questionnaire),访谈(interview),日记(diary)和口头报告(verbalreport)。就目前我国国内和国际上的研究趋势表面是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并且在研究上发现定性研究有增加的趋势。策略的研究者在大多数情况下通常是采用多种数据收集的方式来进行客观的研究以及调查,以客观并且全面地数据来反映事实、深刻剖析,进而避免所得的结论的片面性。
所以,外语教师在进行策略研究中应该从多角度出发来采集数据,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进而发现较为深刻的数据和发现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来进一步提高自身教学的效果和自身的科研水平。随着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地位早已毋庸置疑。作为语言准确性保障的语法教学绝不能再单纯停留在语言形式的讲授,通过对认知语言学理论的研究,教师可以寻找到将语法教学与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应用能力相结合的途径,挖掘形式规则背后的潜在意义,传授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技巧,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语法规则,同时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2学校德育校本资源综合应用的研究与实践
3影响教师进行学科德育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策略的研究
4”校本德育”的内涵研究与实践探索
5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关系研究与渗透实践
6新课程背景下的全员德育研究与实践
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关系建设研究
1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的研究与探索
2学校德育与家长学校发展研究
3家庭教育成功模式创建与推广研究
4”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个案研究
5学校,家庭,社会青春期一体化模式的实践研究
三学校德育方法,途径,评价研究
1道德教育方法,途径年级层次探索
2构建学校与德育基地合作互动工作机制的研究
3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综合德育功能的研究与探索
4新时期社区教育有效模式探索
5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与研究
6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的研究
7以社会实践为德育载体的可操作研究
四学生教育工作研究
1特殊生教育的有效尝试(单亲家庭学生,学习困难型学生,行为习惯偏差型学生,心理状态失衡型学生,留守子女学生,外来工学生,弱势群体子女学生)
2学生养成教育,感恩教育,挫折教育,生命教育,青春教育期性健康教育等研究与探索
五班主任工作及德育队伍建设研究
1班主任专业化成长及培训工作的路径研究与尝试
2班主任工作管理与考核实践研究
3新时期主题班会,家访,家长会形式探索
4建立激励机制,优化班级管理的创新实践
1学校心理教育与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2减少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对策研究
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4学校心理团训的尝试与反思
5心理健康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模式的研究
七网络德育研究
1大众传媒,互联网对青少年影响及对策研究
2校园网络阵地建设与管理研究
3德育与学校网络生活切入点的研究与实践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大多数高校的英语专业都陆续开设语言学课程(潘之欣2002[1])。但是,整体而言,语言学课程开设效果不容乐观,问题集中表现为教师课堂讲授太多,教学形式比较单一,理论讲解过于抽象,忽视理论知识实际运用,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等方面(潘之欣2002,鞠玉梅2007[2],江晓红2010[3])。因此,切实有效提升语言学课程教学效果极为关键。全人教育是20世纪60-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想,它重视人的完整性和整体性,是一种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社会思潮(文旭2014:12-13)[5]。换句话说,全人教育关注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理性价值而不是工具性价值。本文认为全人教育思想对于英语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启发人们进一步认清英语学科的人文学科性质。采用全人教育的理念,合理调整语言学课程设置,注重语言学的跨学科视野,能有效促进语言学课程的教学,切实有效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素养。
我国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开设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该课程在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整体而言,学生对语言学课程的态度比较端正,他们普遍认为语言学课程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英语,有助于英语学习。但是,在授课的效果方面,学生普遍表现出不太满意的态度。主要认为教学方法差,内容枯燥,理论性太强等等(潘之欣2002)。不少学生认为课堂上教师应该增加课堂讨论的时间,教师应该适当使用汉语讲解比较抽象的概念,补充汉语语料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学生还普遍认为课堂教学应加强理论联系语言学习、语言使用实际,增加课堂趣味性(江晓红2010)。在教材使用方面,李克、李淑康(2008)[6]的调研指出各高校使用的教材普遍比较枯燥乏味、深奥费解、学术性太强,也不乏有术语解释不清、难度过大的情况。他们认为语言学教材应尽量体现基础性、实用性、启发性、自足性和时代性。教师应该有一种宏观的教材观,合理选择和使用教材,但不能拘泥于某一特定的教材,并且要及时补充大量教材之外的材料,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综上所述,当前语言学课程的教学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认为在教学中贯彻全人教育理念可以有效提升语言学课程教学效果。
二、全人教育思想与英语教学。
“全人教育”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但是现代意义上“全人教育”思想最早是由美国教育思想家ronmiller率先提出的(文旭2014:12-13)。全人教育凸显人的整体发展理念,近年得到国内不少学者的重视(谢安邦、张东海2007,2009[7][8];文旭2014;文旭、夏云2014[9]等)。文旭(2014:13-14)总结出全人教育的几个方面理论主张:一是关注个人能力与潜力的全面挖掘,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实现人的整体发展;二是强调联系、关系概念,寻求个体之间的理解与生命的意义;三是关注人生经验,而不是狭隘的“基本技能”;四是促使学生养成对所处的文化、道德、政治环境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致力于人类文化的创造和改造,而不仅仅是现有文化的复制;五是侧重人文精神培养和融合;六是倡导跨学科互动与知识整合。全人教育的理论主张给英语教学带来很大启示。首先,在思想的高度上,全人教育要求我們在英语教育中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而不是拘囿于语言技能的训练。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培养应该注重对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与共性有较为深刻的掌握,养成多元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此外,英语专业实质上语言专业,学生应该掌握一些有关语言的一般学科知识和语言的一般规律。善于从英语学习和母语的对比中了解语言的共性和个性差异。积极学习和吸收英语文学和文化知识,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更为重要的是,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更好地学习汉语文学与文化,提升汉语文学与文化素养。这种理念既要体现在整个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也要体现在每一门具体课程中。在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我们应该在确保英语技能训练的前提下凸显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地位,重点开设英语文化,英语文学,英语史,英汉语言对比,英汉文化对比,英汉文学对比,中西方思想史(哲学史)等方面的课程。在单科课程来说,应该有跨学科意识,注重知识与文化,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应该处理好知识传授与思维训练之间的关系。下节我们重点谈一谈如何在语言学课程教学中实现全人教育理念。
三、语言学教学的全人教育实现。
全人教育理念的语言学教学可以从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两个方面来进行,课程设置解决知识“博”和“专”的张力问题,为有效发展学生的个性潜能创设基本条件。
(一)“多位一体”的语言学课程设置。
全人教育一方面追求学生知识面的广博性,另一方面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与个体潜能。这种理念给语言学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认为,语言学课程一方面要保持课程的共性内涵,另一方面也要兼顾课程的个性拓展,构建一种“多位一体”的开放性课程体系。具体的做法是开设“英语语言学概论”为必修课,开课时间为1个学期,周课时为2学时,系统介绍普通语言学理论。在此基础上开设语言学门类下的专业选修课,如句法学、音系学、语义学、词汇学、语言习得等方面的课程。各门选修课程的开课周数至少是8周,周课时为2学时。有些课程可以采取专题讲座的方式进行,不拘泥于传统的开课方式。笔者所在的学校在修订2016年英语本科培养方案的时候贯彻了这种课程理念,目前先后开出了句法学、音系学、词汇学、二语习得等专业选修课。开课效果非常理想,很受学生欢迎。
向健极(2014)[10]在探讨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时指出,当前学生只有专业选择权,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课程选择权。如果赋予学生课程选择权,他们将以一条自我选择的课程路径代替现有的强加于他的专业课程。这种思想同样适用于普通高等教育,“多位一体”的语言学课程设置能给学生充分的课程选择权,有效促进学生的潜能发展,完全符合全人教育的育人理念。
(二)全人教育语言学教学。
由于英语专业的特殊性,语言学课程主要选用英语撰写的教材,教材主要讨论英语语言现象。因此,学生容易产生一种误解,认为语言学理论就是研究英语语言的理论。其实不然,英语语言学课程是一门普通语言学课程,英语只是语言学理论的一种主要载体,不是语言学理论唯一的研究对象,语言学研究面对的是全人类的语言。因此,在语言学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语言学理论普遍性的理念,引导学生关注更多的语言。我们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结合汉语的语言事实,采取英汉对比的方式讨论语言的共性与个性。例如,在讲解粘附词缀和自由词素这一组概念后,学生毫不费力就掌握了这两个概念的区分,能指出什么是粘附词素(如-ness),什么是自由词素(如boy)。但是,当问及学生汉语中是否有粘附词素,以及有哪些粘附词素的时候。学生表现出一脸茫然,哑口无言。毋庸置疑,汉语也有比较丰富的粘附词素,如下例中的“老”,“头”,“儿”:
(1)a.老二去哪里了?
b.让他尝尝甜头。
c.给我留点儿吃的。
以上三个句子中的三个粘附词素有较为丰富的含义,“老”表示家里孩子的排行;“头”粘附在“甜”之后表示一种抽象的名词意义;“儿”表示量比较少。以上三个粘附词素的意义完全不同于作为独立成词的自由词素“老”,“头”,“儿”,如下例所示:
(2)a.父亲老了。
b.他低下了头。
c.养儿防老是一种旧观念。
上例中的“老”作为形容词,表示年龄大的意义,“头”指“脑袋”,“儿”指儿子,都有具体的词汇意义。(1)例中作为粘附词素的“老”,“头”,“儿”所具有的是语法意义。经过分析汉语的语言事实,让学生觉得语言学理论并不“遥远”,而是“近在眼前”,显得格外亲切。语言学不是“舶来品”,是实实在在存在于自己的母语中。在语言学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适当引用方言例子,拓宽语言事实的广度,让语言学研究更贴近生活。笔者在教授句法学这一章的时候,讲到语言结构的多样性,给学生介绍了海南话以及海南黎语的例子,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下面列举一例作为说明。
海南话(特别是万宁闽语)存在一种很普遍的单音节形容词重叠结构,这种结构对形容词修饰的程度进行了强调,类似于副词修饰。例如,在万宁闽语中,若要形容一女子非常漂亮,可以用下面的结构表示:
(3)这个姑娘靓,靓,靓。
很特别的是三个“靓”无论是调值还是节奏都是不一样的,第一、二个“靓”的调值接近普通话中的阳平的调值,第三个“靓”的调值接近普通话中的去声的调值。第一个“靓”的节奏拉得最长,其次是第二个“靓”,第三个“靓”为最短。形容词“靓”的叠加表示修饰的强度,是一种比较有趣的现象。当然,无论是汉语普通话还是英语都存在形容词或者副词的叠加表示强调的现象。如普通话中的“好好看”,英语中的“veryverygood”。但是,仔细分析万宁闽语的形容词叠现象加不难发现,它和普通话和英语极为不同。值得注意的是,万宁闽语中类似的结构还比较多产,如“臭,臭,臭”,“坏,坏,坏”等等结构的使用也非常广泛,甚至也存在动词重叠表示强调的情况,如“我想、想去”(我非常想去)等等。
总而言之,这种教学凸显了语言学教学的跨语言性以及语言学理论的普遍性,拓宽学生对语言学的认识视野,这与全人教育理念高度契合。英语教学中汉语语言和文化的缺失一直以来都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曾洪伟2006[11],肖龙福等2010[12],张珊2017等[13]),笔者认为,忽略母语语言事实的语言学课程教学是一种“文化缺失”的具体表现。
全人教育理念视野下的语言学教学实践还应该体现在语言学教学的跨学科性上面。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而人类几乎所有的事务都离不开语言的干预。因此,语言学学科势必与其他学科发生紧密联系。例如,研究社会問题的专家离不开语言的讨论,研究心理问题的学者,也一定绕不开语言的理解和产出。钱冠连先生曾说过:“语言学家睡在哲学家编制的摇篮里,还不知道这摇篮是谁编的。”(钱冠连2012:115)[14],此语道破了语言学与哲学的关系。西方哲学发生了第二次转向,即是语言的转向,哲学家们从原来的认识论转为关注语言问题。语言学研究中很多问题若要追问其源头,就会走向语言哲学那里去。此外,语言学与文化、政治,历史等诸多领域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因此,在教授语言学的理论时,不能不涉及相关学科的讨论。当然,我们不是要求学生在语言学的学习过程中要学习这么多的学科门类,而是要适当、有选择性地打开学生的学术视野,让他们学会系统地看待问题,对待一门课程。通过跨学科知识的拓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学术兴趣。真正做到“博雅”和“专精”相结合,做到全人教育理念下的“教单科,育全人”(文旭2014:18)。
四、结束语。
本文从全人教育的思想出发,结合英语本科专业语言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全人教育理念下如何有效提升语言学课程教学的品质。英语教育不应该只是语言技能的训练,应该要回归英语学科的人文性,关注人的理性价值而不是工具性价值。在语言学课程教学上,我们应该吸收全人教育的先进理念,从课程设置和教学理念和方法上改善教学。本文认为,在课程设置上,应该选择“多位一体”的理念,即以语言学概论课为主,分别开设语言学下面的各门具体子课程,关照学生的个性需求。在教学理念方法上,教师切勿忽略语言学理论的普遍性和母语语言事实的参与,切勿割裂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紧密联系,授课要有跨学科意识,切实有效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学生系统认识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切实有效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潘之欣.关于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导论类课程设置的调查[j].外语界,2002(1).
[2]鞠玉梅.关于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教学的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8).
[3]江晓红.“语言学导论”课程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3).
[4]胡文仲,孙有中.突出学科特点,加强人文教育[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5).
[5]文旭.教单科,育全人-论专业外语教育中的全人教育[j].中国外语教育,2014(3).
[6]李克,李淑康.高校英语语言学教材的建设与思考[j].外语界,2008(6).
[7]谢安邦,张东海.全人教育的缘起与思想理路[j].全球教育展望,2007(11).
[8]谢安邦,张东海.全人教育理念与和谐社会建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9]文旭,夏云.全人教育在外语教育中的现实化[j].外语界,2014(5).
[10]向健极.“全人教育”视角下的高等职业教育[j].高职探析,2014(6).
[11]曾洪伟.文化“失语”、民族认同缺失与教育偏误[j].教育评论,2006(4).
[12]肖龍福,肖笛,李岚,等.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1).
[13]张珊.中国外语教育的文化自觉[j].外语教学,2017(2).
[14]钱冠连.眼光与定力[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文档为doc格式。
。
3、洁净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效果测评。
4、实施企业化管理降低手术室经济成本的效果评价。
5、手术室护理管理新举措。
6、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与法律意识的关系。
7、手术室护士在职教育有效形式探讨。
8、手术室开展整体护理的实效。
9、手术室应用干罐持物钳的效果观察。
10、手术室应用静电吸附型空气消毒机的效果观察。
11、塑料自封袋在手术室病理检查标本存放中的应用。
12、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之我见。
13、提高眼科医院手术室护士素质之我见。
14、微波炉加热盐水在手术室的应用。
15、新形势下手术室护理管理者面对的挑战与对策。
16、应用五常法进行手术室无菌物品间管理。
17、质量查房与个案查房相结合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18、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19、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自我防护对策。
20、手术室护理记录常见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21、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22、手术室护理带教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3、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自我防护及自我保健。
24、在手术室护理中运用舒适护理的体会。
25、手术室护士压力源分析与对策。
26、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手术室护理中效果影响分析。
27、弹性排班联合量化计分绩效考核制度在基层医院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28、前列腺切除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效果观察分析。
29、心理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重要性分析。
30、手术室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探讨。
31、查对制度的执行在手术室护理中的重要性。
32、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33、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析。
34、手术室实施优质护理减少护患纠纷的效果。
35、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分析及措施研究。
36、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的临床效果。
37、手术室护理工作中舒适护理的开展及临床效果。
38、人性化护理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39、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关系及措施。
40、手术室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解决对策。
41、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42、手术室护理安全防护及控制措施。
43、人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44、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室护理配合。
45、术前访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探究。
46、围手术期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前列腺电切患者的影响。
47、舒适护理在剖宫产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48、手术室护理面临的潜在风险及应对措施。
49、手术室护理中实施舒适护理的价值。
50、手术室护理缺陷的风险及防范措施探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作文要求:有个船主,让漆工给船涂漆。漆工涂好船后,顺便将船上的漏洞补好了。过了不久,船主给漆工送了一大笔钱。漆工说:“工钱已经给过了”。船主说:“这是感谢补船漏洞的钱。”漆工说:“那是顺便补的。”
适用地区:吉林黑龙江山西、河南、新疆、宁夏、河北、云南、内蒙古。
全国卷大纲版:放下顾虑。
作文要求:材料:儿子和妈一起下田干活儿子穿很多,妈让脱掉一些衣物,儿子脱后感觉甚是轻松,妈妈教导要放下负担,不要顾虑太多。
适用地区:贵州甘肃青海广西西藏。
北京卷:材料作文《火车巡逻员的故事》。
作文要求:材料讲述火车巡逻员老计的故事,老计每天在深山里走几十里路守护铁路,清理碎石,防止巨石滑落,每有火车经过都会敬礼,火车都会鸣笛回应。请自拟题目写篇不少于八百字的文章。
广东卷:材料作文。
作文要求:阅读以下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2不少于800字。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上海卷:材料作文。
作文要求:跟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存,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天津卷:材料作文。
作文要求: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60分)两条小鱼一起游泳,遇到一条老鱼从另一方向游来,老鱼向他们点点头,说:“早上好,孩子们,水怎么样?”两条小鱼一怔,接着往前游。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看了另一条小鱼一眼,忍不住说:“水到底是什么东西?”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重庆卷:拯救冷库工人。
作文要求:材料如下:“一个人被关在一个洞窟里,一个门卫来解救被困人员,事后有人来问门卫,这不是你本职工作为何你要解救他?门卫说:因为只有这个人,每天和我说早上好,晚上对我说再见,而今天他只对我说了早上好,还没有对我说再见,所以我判断他在洞窟里被困了。”
四川卷:手握一滴水。
作文要求:关于水的诗歌材料,从象征意义,人生意义对一滴水进行了阐释,要求考生围绕"水"为话题展开作文。
浙江卷: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作文要求:有篇博文《坐在路边鼓掌的人》,网友3种评论,一是肯定,也想做这种人,二是质疑,如果大家都在路边鼓掌,谁去跑呢,三是觉得两种说法都对,根据这些情况写篇文章。
山东卷:以孙中山箴言自拟题目。
作文要求:根据孙中山的一段话,自行命题写作文。“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自行命题,题材不限。
湖北卷:科技的利与弊。
作文要求:一个话题引起讨论:科技的利与弊。书信可不可以替代?是改变还是不改变。
江苏卷:忧与爱。
江西卷:材料作文。
作文要求:围绕“你不要想着你没有拥有什么,而要想着你拥有什么”、“你不要想着你现在拥有什么,而要想着你没有拥有什么”两个主题,选择展开议论,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议论文;小作文的主题跟音乐有关,字数200字左右。
辽宁卷:大隐隐于“乐”
作文要求:个音乐家登台穿的非常朴素,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穿的华丽些,他说人要隐没于音乐之后。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作文。
福建卷:材料作文。
著名語言学家wilkins(1972)曾经说过:“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由此可见,语言学习关键是对词汇的学习。词汇学习的方法、技巧、策略以及词汇记忆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大量学者的研究。而词汇呈现方式的研究比较少,它作为最直接的语言输入手段,是影响词汇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我们语言学习有很大的影响。词汇的呈现方式主要有词表呈现方式、图像呈现方式和举例呈现方式。本文通过分析不同的词汇呈现方式对词汇学习产生的不同影响,寻找较为科学有效的词汇呈现方式,为我们语言学习提供帮助。
一、词汇呈现的定义及内容。
词汇呈现就是单词以怎样一种方式让我们接受的形式。比如,在高中英语词汇的学习过程中,词汇在课本的最后单词表中以简单的词汇拼写和音标呈现;新东方的词汇书中将同一词根词缀的单词进行整合呈现;一些手机背单词app——百词斩,以图片、视频的形式呈现。无论词汇是以何种形式呈现给我们,其目的都是为了能够使我们更好的对词汇实现记忆,促进对语言的学习。
根据我高中阶段的学习,总结词汇的呈现方式有三种:
(3)图片及视频记忆。
而词汇呈现的内容不仅仅是记住一个单词,还要能够记住它的发音、用法、书写和意义。能够用其进行对话和书写一篇优秀的文章。
二、不同的词汇呈现方式对词汇学习效果的影响。
1.研究对象。把我班60名同学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英语学习成绩(学习好的搭配学习差的)把同学分为三组,每组20个人,三组学生的平均分如表1所示。
2.测试材料及步骤。选取我们必修5中的词汇50个。第一步,将这50个单词分别制成词语卡片、组成句子卡片和制成的词汇图片。词语卡片包含词形、词音、词性和词义,比如pressure:[?pre??(r)]n.压力、气压、压(迫)感,vi.施加压力、迫使、使(机舱等)增压。句子卡片是将词汇放入特定的语境中。词汇图片是将词汇的形、音、义等以图片的形式生动的展示出来。第二步,将它们分别分发到三组同学的手中,第一组分发词语卡片,第二组分发组成的句子卡片,第三组分发制成的词汇图片。第三步,经过一段时间的记忆之后进行同学之间听写,分两次,一周后进行第二次听写。
3.实验结果分析。请求老师帮助完成实验,让老师对这50个词汇进行听写。经过1小时和一周后,每组学生记住单词的个数平均数如表2所示。
通过表3可以看出,不同的词汇呈现形式对词汇的记忆影响差别较大。使用图片记忆词汇的效果最优,使用词语卡片呈现方式的记忆效果最差,使用语句卡片呈现方式记忆的效果居中。这是因为词语卡片和语句卡片属于上述我们说的直观呈现方式,对于简单的词汇记忆比较试用,比如error、guide等词。而相对复杂的单词就需要使用其他的词汇呈现方式进行记忆,比如construct,construction,它们两个都是建造、创立的意思,我们只需要记住它们一个是动词一个是名次即可。并且同学之间的学习成绩有差异性,学习较差的同学如果不能够看懂语句卡片中句子的意思自然也就不知道其中所含词汇的意思。通过上述分析,图片的呈现形式记忆词汇更能给我们带来视觉的冲击,加深对词汇的印象,进而实现记忆。
通过对比1小时后测试和一周后测试的结果可以看出,一周后同学们记忆的词汇数量有所减少,这表明人们会随着时间淡忘一些曾经记住的东西,符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因此对词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长期坚持对词汇进行重复性记忆。
三、结论。
本文是将本班同学为实验对象,分析了三种词汇呈现方式对词汇记忆的影响。图片呈现组的词汇记忆效果最好,它的内容更加清晰、明了、色彩鲜艳,能够最大程度的反应词汇的意思。因此,在学习中我们可以采取图片呈现方式进行对语言的记忆。
在我的实验过程中肯定还有很多的不足,但我希望通过上述分析能够为同学记忆其他语言词汇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桂诗春.记忆和英语学习[j].外语界,,(3):2-8.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biyelunwen/15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