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2024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可谓是一轮复习的收官之战,对高三学子来说这是定位成绩的一次大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24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试卷共10页,卷面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如果想证明“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你就会去观察一大堆白色天鹅;当你看到无数天鹅都是白色的,会觉得这个假说似乎很合理。从“我见过的天鹅都是白色的”推出结论“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这种推论方式就是归纳法。演绎法则是跟归纳法很不一样的逻辑论证:如果前提是真的,结论便必定为真。举个例子,“所有人终究会死”与“苏格拉底是人”两个前提(大前提与小前提)都为真,据此得到的结论“苏格拉底终完会死”是合理的。演绎法是“从一般推出特殊”,而归纳法则是“从特殊推出一般”,从一组观察资料来论证出一个普遍性的结论。归纳法的问题在于:就算你进行再多观察,只要有一个反例就可以推翻你的普遍化主张。例如:正巧有一只黑天鹅出现,“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就会被证伪。
许多科学家与哲学家都相信,做科研就是找出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说。如果像他们一样认为科学进步是靠着归纳法,那么你就必须面对归纳法自身存在的问题。科学怎么能以如此不可靠的推论方式为基础呢?波普尔则干净利落地避开了这个问题。根据他的说法,科学不是靠归纳。科学家是从一个假说起步,即依据现有的资料来猜测现实的本质,警如“所有气体在加热后都会膨胀”。科学家的下一步是去找到办法来测试假说。在上面的例子中,便要去找一大堆不同种类的气体来加热。但测试并不是要找出证据来支持假说,而是观察这个假说能否经得起种种证伪的尝试。只要有一种气体被加热的时候没有膨胀,就足以破坏“所有气体在加热后都会膨胀”的假说。
如果通过一个反例驳斥了一个假说,那么就会带来一点新知:知道那个假说不是真的。科学的进步是因为科学家从错误中学习。观察到一大堆加热时确实会膨胀的气体,不会带给我们知识,或许只是让我们对自己的假说多一点信心。但一个反例就真的能教会我们一些事情。波普尔认为,任何科学假说的关键特征是必须有“可证伪性”,这也是它与“假科学”的差异所在。一个科学假说是你有机会证伪的东西,它做出的预测有可能被证明为误。如果我说“有个无法侦测到的隐形小仙子使鲜花盛开”,那么没有一种观察能够证明我的说法有误。如果小仙子是隐形的,又不留任何痕迹,就没有任何办法能够证伪他们存在的主张。它没有“可证伪性”,所以根本不是一句科学陈述。
根据波普尔的说法,科学家所做的事情是试图证明他们的理论为假。检验一个理论就意味着要看看它是否能被证明为假。一个典型的科学家先从一个大胆的猜想成推测出发,然后会试着用一连串的实验或观察来削弱这个猜测。科学是令人兴奋的冒险事业,但并不证明任何事情为真;它只是不断证伪来抛弃错误的观点,对原假说进行更新,在此过程中不断逼近科学真理。科学家特别喜欢波普尔将科学研究描述成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觉得波普尔了解他们实际上怎么做研究。
(摘编自奈杰尔·沃伯顿《从错误中学习》,吴妍仪译)
材料二:
波普尔一再强调“证伪”,反对“证实”,为此提出“逼真度”和“可否证度”两个概念。“逼真度”指的是一个理论接近客观真理的程度。“可否证度”则指一个理论陈述的对象的普遍程度,涵盖的对象越普遍,就越容易被证伪,可否证度就越高。一个“可否证度”高的理论,还需要借助于观察和实验来判定其好坏,波普尔称之为“确认”。“确认”是指一种假说暂时能经受住事实经验的检验而未被证伪推翻。一个理论如果“可否证度”很高又能够被不断被“确认”,那么它就有着更高的“逼真度”。
实际上,波普尔所反对的“证实”是早期归纳主义的“完全证实”,而不是逻辑经验主义所说的“证实”即“确证”。早期归纳主义主张用不完全归纳的方法证实一个普遍性的结论(全称命题)。后期归纳主义的代表逻辑经验主义对此观点进行修改完善。他们认为,“证实”并不意味着从基于个别事实的单称命题推出全称命题,而是通过一个个单称命题证实的积累,不断地趋近于对全称命题的“确证”,目的是通过既有证据的不断“确证”、积累而逐渐趋近于科学真理。在引入了“逼真度”和“可否证度”等概念之后,证伪主义实际上与逻辑经验主义殊途同归。证伪主义将“证伪”作为趋近于科学真理的必经过程,证伪的思想中蕴含着“证实”倾向。不过,它比后者高明的地方在于,从“证伪”的角度来考察一个理论,能更好地解释“科学革命”,这是渐进积累式的归纳主义所做不到的。
总之,我们不能将“证实”和“证伪”对立起来。事实上,对一个理论的证伪往往伴随着对另一理论的证实;而一种理论的发展,既需要证伪,也需要证实。证伪注重对旧假说的淘汰,有助于新假说的提出;在证伪之后对新假说进行证实,同祥重要。只有新假说经受经验事实的检验,才算是完成一次完整的科学发展。(摘编自林艳、雷嘉棋《波普尔证伪主义思想中的证实倾向)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演绎法只要大、小前提为真,结论就必定为真,但归纳法在前提为真时也不能保证结论一定为真。
B.大量经验事实无法证实的一个假说,却有可能被个别事实证伪,这说明证伪与证实存在不对称性。
C.逻辑经验主义放弃“完全证实”,改变以往“从特殊推出一般”的推理方式以使确证过程更严谨。
D.材料一认为“科学不是靠归纳”,材料二认为归纳证实对科学发展同样重要,两者观点明显有别。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按波普尔的说法,科学研究中大胆提出假说、不断进行证伪的过程是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这有助于解释“科学革命”。
B.科学家主要依据实验或观察提供的数据对科学假说进行证伪,一旦发现两者存在矛盾之处,就必须对原来的假说进行更新。
C.“所有气体受热均会膨胀”的“可否证度”比“部分气体受热会膨胀”更高,也更容易被证伪,但不一定有更高的“逼真度”。
D.数字化时代,我们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占有海量的样本,可以提高证伪的效率,也有利于更快地趋近于对全称命题的“确证”。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最后一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亚里士多德曾提出“重物先于轻物到达地面”,后来实验结果表明重物和轻物同时落地。
B.某博物馆声称水晶头骨是外星人送来的礼物,但科学家确认它是19世纪制造的工艺品。
C.汉代发生浑天说和盖天说之争,浑天说因制定的历法与实际天象更匹配而被朝廷采纳。
D.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后,开普勒根据观察资料指出行星确实绕日,但轨道并非正圆。
4.科学假说与非科学假说、科学真理的区别分别在哪里?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4分)
5.下列科学发展中的事实体现了“证实”和“证伪”的结合。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6分)
关于引力场中光线的弯曲,广义相对论的计算结果比牛顿经典理论正好大1倍。1919年日全食观测的数据宣告前者获胜。不过爱因斯坦也会犯错,他在广义相对论中提出的“静态宇宙说”,被哈勃观测到的数据推翻了,取而代之的是“宇宙膨胀说”。后来科学家进一步观测到,是暗能量在推动宇宙加速膨胀。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山月记
(日本)中岛敦
李征,陇西人士,博学俊才,天宝末年以弱冠之年名登虎榜,补任江南尉。然自视清高,不肩厕身于贱吏之流,不久便辞官归乡,闭门作诗,自认为与其屈膝于恶俗不堪的大官面前,不如留诗名于百年之后。
不等扬名于世,生活日渐窘迫。李征焦躁不安起来,昔日俊朗风姿荡然无存。数年后,为妻儿衣食计,他只得又做了一地方小官,听令于已遥居高位的昔日同侪。他终日都都寡欢,原本就狂放不羁的秉性愈发难以自抑。一年后,他因公出差,夜宿汝水之畔,某日深夜,忽从床上跳起,狂呼着夺门而出,消失于漆黑的夜色。人们遍寻山野,一无所获。
第二年,监察御史袁傪奉救命出使岭南,途中宿在商於。次日凌晨,天色未明,正待启程,驿卒说前有食人猛虎出没,不如等到天亮。袁傪自恃随从众多,依旧上路了。
借着残月微光穿行林间之时,果然有猛虎从草丛中跳出,眼看要扑向袁傪,却又猛一转身,隐入草丛。随即,传出人声:“好险,好险。”
袁傪听着耳熟,尽管惊魂未定,仍不觉叫道:“听此声音,莫不是吾友李征?”当年两人同年进士及第,李征几无朋友,却视袁傪为唯一挚友。
草丛中没有回应,良久才低声答道:“正是陇西李征。如今身为异类,不忍现身令君畏惧厌恶。但君如不弃,可否作一席谈?”
袁傪命部下暂停行进,自己则立在道旁,与这看不见的声音对话。谈罢京城传闻,旧友消息,告以今日身份地位,袁傪问李征为何变成今日模样。草丛中的声音说道——
一年前,我夜宿汝水之滨。半夜醒来,忽闻屋外有人召唤,我循声追寻,跑入山林,渐觉浑身是劲,山岩巨石,一跃而过。天色已明,临溪自照,惊见自身已变猛虎。
待明白这绝非梦境,我惊恐万分,不知所措。怎么会有这等事?我不明白。事实上我们原本就一无所知,不知情由地逆来顺受,浑浑噩噩地度过一生,这便是生灵之宿命。
此刻一兔跑过,我一看到它,体内人性瞬间消失;等到人性恢复,发现嘴上已沾满免血。自此至今的所作所为,实在难以启齿。好在一天之中,尚有数小时人性恢复,仍能说话思考,甚至背诵章句。以这样的人心来看自己兽行,回顾一生命运,惟有无尽的可悲,恐惧与愤怒。
可是,就连这人性恢复的时间也越来越短。过去我还为变成老虎而惊诧,最近竞为曾经是人类而纳闷。真叫人不寒而柔。唉,待人性消失殆尽,或许反倒让我心安理得吧。每念及终将忘却此身为人,多么惶恐、悲痛。这般心情,非有此遭遇者不能明了。哦,对了,在彻底丧失人性之前,我有一事相求。
袁傪一行人全都凝神屏息。那声音继续说道——
我本欲以诗成名,曾为之执着终生,乃至丧尽家产,心智迷乱。昔日所作,有数十篇仍能记诵,望君为我笔录,使之流传后世,哪怕仅仅一部分也好。
袁傪命人执笔记录。草丛中朗诵声响起,长短共三十篇,格调高雅,意趣卓逸。叹赏之余,袁傪蓦然感到:诗人虽然资质一流,却在某处犹有欠缺……
诵完旧作,李征自嘲——
惭愧。已成这副模样,我竟然还梦想自己的诗集摆上长安风流人士的案头。既已见笑,索性再赋诗一首,以述心怀。
最后两句“此夕溪山对明月,不成长啸但成”吟罢,正当残月辉冷,白露满地,天将破晓。一行人尽皆忘记其事之离奇,而慨叹其人之不幸。
李征的声音再次响起——
方才我说,不知为何会遭此厄运,但细想起来,倒也并非茫然无绪。人人以为我高自做,实不知我。我欲以诗成名却不愿与师友切磋,更不屑与凡夫俗子为伍。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渐渐脱离尘俗,疏远世人,一任愤、益恨助长怯弱的自尊心。其实,人人皆为驯兽师,性情即是猛兽。我妄自尊大的羞耻心就是心中猛虎,既折损自身,施苦妻儿,伤害朋友,最后又将我外形也变成与内心一致的模祥。每天我的心都越来越接近一只老虎,我如何是好?唯有立于山,厉声咆哮,野兽闻之惊恐跪地,却绝无一人识我内心,正如我尚为人时,无人懂我一样。淋湿我这身皮毛的,并非只有浓重的夜露啊。
黑暗已渐渐退去,远处哀婉的晓角之声隐隐传来。
非告别不可了。李征的声音说道——
还有一事相托。我妻儿尚在家乡,对我所道厄运一无所知。君南归后,请告之我已身死,切勿提起今日之事。还望你怜其孤苦无依,施以援手,使之免于饥冻,于我便是莫大的恩德。
言罢,恸哭声起。袁傪也热泪盈眶,应允必定如他所愿。
李征的声音最后说道——
倘若我是人,本该先托付妻儿,可是比起冻馁的妻儿,我竟然更念念不忘于自己的诗作。正因如此,我才像这样沦为兽身吧。就此分别,你到百步外的小丘再回望此处,我将现出兽形,以打消你重来见我之念,惟恐我已认不得你,将你吃掉。
袁傪洒泪上马,待登上小丘,依言回望。只见一猛虎自草丛跃出,遥遥相望。随后,猛虎对着银光散尽的残月,咆哮几声,复又跃入草丛,消失了踪影。
(徐建雄译,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征为了妻儿的衣食违背心志出来做一小官,后来又放下了自尊,求朋友帮忙照料,可见他对妻儿确实是真爱。
B.小说充分揭示了人物的心态历程,对自己身变猛虎,李征先是惊恐、不解,接着逐渐接受、认同,最后心安理得。
C.结尾处猛虎对残月咆哮,既包含着威吓友人打消重见之念的善意,又宜泄着内心愤怒、无奈、孤独等复杂的情感。
D.本文与卡夫卡的《变形记》都讲述“变形”的故事,前者侧重探讨人心的幽微,后者将批判指向社会对人的异化。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少年得志转到抑郁发狂,由途中遇虎转到故友重逢,小说情节在开头短短几段中一再跌岩起伏,呈现一波三折之妙。
B.小说既用李征白述的视角,又用全知视角,既能“入乎其内”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又能“出乎其外”灵活把控全局。
C.小说用故事套故事的写法,在李征的讲述中不时插入对听者的描写,日的是一再蓄势,逐步加剧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
D.无论是李征化虎还是袁傪遇虎均以黑夜为背景,夜色的昏味可以烘托神秘的氛围,而夜色的变化又能配合情节的推进,
8.在对话过程中,身为李征唯一挚友的袁傪表现出哪些可贵之处?请结合小说梳理概括。(4分)
9.“诗”作为一个重要元素,在小说中起到关键作用。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富公①知青州,岁穰而河朔大饥,民东流。公以为从来拯饥多聚之州县,人既猥多,仓廪不能供,散以粥饭,欺弊百端,由此人多饥死,疫疾随起,居人亦致病毙。是时方春,野有青菜,公出榜要路,令饥民散入村落,山林陂泽之利可资以生者,听流民擅取。使富民等级出米以待之。民重公令,米谷大积。分遣寄居闲官往主其事。问健吏募民中曾为吏胥、走隶者,皆倍给其食,令供簿书、给纳、守御之役。借民仓以贮,与流民约,三日一支,出纳之详,一如官府。比麦熟,人给路粮遣归,饿死者无几,作丛冢葬之。其间强壮堪为禁卒者,募得数千人,奏乞拨充诺军。自是天下流民处多以青州为法。(节选自苏辙《龙川别志》)
材料二:
晏②以王者爱人,不在赐与当使之耕耘织纴常岁平敛之荒则蠲救之。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荒歉有端,则计官取赢,先令躅某物、贷某户,民未及困而奏报已行矣。议者或讥爱不直赈救而多贱出以济民者,则又不然。善治病者,不使至危惫;善救灾者,不使至赈给。赈给少则不足活人,活人多则阙国用,国用阙则复重敛矣!又给多侥幸,吏群为奸,强得之多,弱得之少,虽刀锯在前不可禁——以为“二害”。灾沴之乡,所乏粮耳,他产尚在,贱以出之,易以杂货,因官之力,转于丰处,或官自用,则国计不乏;官多贱出菽,资之粜运,散入村间,下户力农亦能自免阻饥——以为“二胜”。 晏常言:“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养民为先,可谓知本之论,其去桑、孔③远矣!王荆公但知理财,而实无术以理之;亦自附养民,而反多方以害之。故上不能为刘晏,而下且不逮桑、孔。(节选自冯梦龙《智囊全集)
[注]①富公:富粥,北宋明相。②晏:刘晏,唐朝明相。③桑、孔:汉代政治家桑弘羊、孔仅,善管理国家政财。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不在A赐与B当使之C耕耘D纴织E常岁F平数之G荒则蠲H救之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法,范式,与“商君佐之,内立法度”的“法”词义相同。
B.活,属使动用法,与“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的“蕃”用法相同。
C.侥幸,企求非分,与“庶刘侥幸,保卒余年”中的“侥幸”词义不同。
D.因,依靠,与“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的“因”词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富弼认为将灾民聚集在州县的做法十分不可取。公家库存供应不足,很多灾民会饿死,由此引发的疫病又会导致其他居民染病身亡。
B.富在赈灾时改变以往集中管理的方式,引导流民分散到村落;灾后又安置流民返乡,将流民中的健壮者招募、充实到军队中。
C.刘晏日常密切关注当地气候和收成情况,在老百姓因歉收而陷入贫困之前,就及时将救灾的措施呈报朝廷,可以称得上善于筹划。
D.冯梦龙赞赏刘晏理财以养民为先的做法,认为刘晏的才能离桑弘羊、孔仅还有距离,但是超过在理财、养民方面表现不佳的王安石。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山林陂泽之利可资以生者,听流民擅取。
(2)善治病者,不使至危惫;善救灾者,不使至赈给。
14.在赈灾过程中,富弼和刘晏分别发挥其善用人与善理财的优势。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老将一首
刘克庄
昨解兵符归故里,耳听边事几番新。
偶逢戏下①来犹识,欲说辽阳记不真。
儿觅宝刀偏爱惜,奴吹芦管②辄悲辛。
夜寒忽作关山梦,万一君王起旧人。
[注]①戏下:指部下,戏,通“魔”,②芦管:即芦茄,胡人卷芦叶而吹,谓之芦。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将归乡后仍不时关注边关的新情况,他虽然已被解除兵权,却无法真正放下。
B.“欲说”表明老将想要倾诉,只可惜年岁已老,记性变差,空余无法言说的悲伤。
C.宝刀、芦管这些事物能勾起老将对边关岁月的回忆,并触发他内心的多种情感。
D.诗歌从多个角度刻画一个暮年英雄的形象,于落魄中见气节,于细微处见深情。
16.最后一联写出了老将的复杂心态。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提醒唐太宗:历代帝王中有好开局的很多,然而“ ”;这并非因为创业易而守业难,而是因为其人一旦得志“ ”,最终导致民心背离。
(2)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许多为了国家大义而奋不顾身的人,如高适《燕歌行》中“ , ”两句描写的一群浴血奋战、舍生取义而不计功名的战士。
(3)舟行水上,你心情愉悦,情不自禁吟诵古人描写此类场景的句子:“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晚秋时,我重返九年前曾住过的苟各庄,那里曾是《哦,香雪》的电影拍摄地。
我记得那年在苟各庄下了火车,站在高处向下望,就看见破败的学校:没有玻璃的教室门窗大敞着,黄土院子里,衣衫褴褛的小学生正随意做着课间操……贫瘠的土地和多而无用的石头使得老百姓年复一年地在困顿中平静度日,没有怨恨,没有奢求,没有发现四周峻美的大山多么诱人,也没有发现一只鸡和一斤挂面的价值区别。
几年前,一个奇异的外部世界冲破这里的困顿。人们发现,原来这里有着神秘迷人的原始森林,有着气势磅礴的大峡谷,有着清纯明净的拒马河,还有我的香雪。
如今,苟各庄已成了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从前的香雪们也早已不再像等情人一般等火车。有的考入度假村做了服务员、导游,有的成了家庭旅馆的女店主。她们目光从容自信,她们衣着干净时新,她们谈吐不再畏缩,她们懂得了价值,她们说:“是啊,现在我们富了,这都是旅游业对我们的冲击啊。”而仅仅两年前,她们还把旅游说成“流油”——真是一桩流油的事哩!
18.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如果写成“土地贫瘠,石头多而无用,老百姓年复一年地在困顿中平静度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4分)
19.最后一段有意连续使用多个“她们”,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请简要分析。(3分)
20.最后一段出现两个“流油”,一个有双引号,一个没有,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3分)
而仅仅两年前,她们还把旅游说成“流油”——真是一桩流油的事哩!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熬夜抢购的东西,心心念念盼发货,结果东西到手,反而觉得没那么香了。其实,这是大脑中的“奖励回路”机制在作怪。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感到饥饿,就会去寻找食物。①在你吃掉巧克力、收获饱腹的同时,②大脑会分泌大量多巴胺,③产生愉悦感。④虽然多巴胺能使人愉悦,⑤但是这一效应持续的时间很短,⑥而且很快随着多巴胺水平的降低而消除。⑦这就解释了:⑧为什么在你得到想要的东西后,⑨很快失去新鲜感和满足感。
越到后面,那东西越难重燃你的热情,即使它天天出现在你面前。因为对于 A ,多巴胺水平也会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这时大脑会再次激活“奖励回路”,刺激你渴望拥有新事物,以便不断通过新鲜的刺激来 B 。所以,你才会一方面觉得到手的东西“不香”了,另一方面又不停地“买买买”。
只有在一定程度上克制对“奖励”的渴望,冷静审视自己的真实需求,才能真正做到理性消费。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22.文中第二段有二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一条河流的折向前,不只是为了抵达大海,也是为了流经更多的土地。
这句意蕴丰富的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C(放弃了完全证实,但使用的仍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式。)
2.B(科学家不可能“一旦发现两者存在矛盾之处”就更新原来的假说。因为出现矛盾不一定代表假说有误,也有可能是实验与观察的结果出错。文中也提到对假说的证伪是反复、不断进行的,这过程往往需要一连串的实验与观察。)
3.A(最后一段观点是:科学在证伪中进步。A项,强调证伪;B项,戳穿谎言(非科学假说)不属于材料一所说的对科学假说的证伪;C项,强调证实;D项,既有证实,也有证伪。)
4.参考答案:
①科学假说和非科学假说:前者有可能被证伪(证明有误),后者不可能;
②科学假说与科学真理:前者仍需要继续证伪或证实,后者经过无数次证伪或证实并确定无误。
5.参考答案:
①证实往往伴随着证伪。1919年日全食观测数据,是对广义相对论的证实,也是对牛顿理论的证伪。
②一种理论既需证实也需证伪。广义相对论中“光线弯曲”被证实,“静态宇宙”则被证伪推翻。
③证伪提出新假说,而证实检验新假说。科学家用证伪推翻“静态宇宙”说后提出“宇宙膨胀”说,后来发现的暗能量又进一步证实这一新假说。
6.B(原文“待人性消失殆尽,或许反倒让我心安理得吧”,只是主人公的一种担忧,还没有成为事实)
7.C(对听者的描写中,有一些是有蓄势作用的,如“袁傪问李征为何变成今日模样”,“一行人尽皆忘记其事之离奇,而慨叹其人之不幸”;而有一些则起到转移话题或舒缓节奏的作用,如“袁傪一行人全都凝神屏息”“叹赏之余,袁傪蓦然感到”。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既有异常激烈之时,如陈述化虎感受、反思缘何化虎两段;也有稍稍缓和之时,如自述心志而作诗、拜托友人照顾妻儿两段。整体上有起有伏,并非一味的“加剧”。)
8.参考答案:
①多年不见,他听到声音便能辨出友人,始终把友人放在心上。
②常人遇虎退避,他却立在道旁与虎对话,对友人充分信任。
③他赞赏李征的诗歌同时看出其中不足,既懂诗也了解友人。
④他听友人讲述后为之热泪盈眶,与友人共情,富有同情心。
⑤他承诺会帮助友人传其诗作并照料其家人,是重情重义的人。
⑥他身居监察御史的高位仍愿为友人效劳,能够平等待人。
9.参考答案:
①小说以中国唐朝为故事背景,“诗”是当时常见的事物,加入这一元素可以使故事更真实可信;
②李征因作诗而辞官,又因作诗而心智迷乱,最后仍不忘拜托友人传扬其诗作,“诗”贯穿于情节始终。
③李征在作诗时有着“妄自尊大的羞耻心”,既想留下诗名又忏悔因此疏忽妻儿,“诗”是人物内心各种矛盾的凝聚点。
④诗句“此夕溪山对明月,不成长啸但成嗥”以“不成长啸”写其远离文人生活,以“但成嗥”写其异化为虎,可以深刻反映主人公内心的痛苦,也为小说增加典雅之感。
⑤“诗”本是高雅之物,却因主人过分偏执、太想以此换取后世声名而带来巨大的灾难,作者以诗寄寓警世意义。
10.BEG (原句:不在赐与,当使之耕耘织纴,常岁平敛之,荒则蠲救之)
11.A(“内立法度”的“法”指法律)
12.D(“其去桑、孔远矣”是指刘晏的才能远超桑、孔。)
13.翻译:
(1)山林湖泊中出产的东西,只要是可以帮助人们生存的,听凭流民们自己去拿。
(2)善于治病的医生,不会等病人病情危急才医救,善于救灾的人,不会等到百姓必须仰赖救助才救助。
14.参考答案:
①富弼发动富民积极捐粮,并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管理。
②刘晏帮忙转卖或收购灾民的货物,再将粮食贱卖给灾民,确保灾民与官府都受益。
15.B(从“解兵符”“起旧人”可推知,老将并非记性变差而忘记旧事,只是欲说还休,有难言之痛。)
16.参考答案:
①老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对边关之事依旧魂牵梦萦。
②老将幻想着君王能重新起用旧人,忠君报国之志不改。
③老将自知这只是“万一”,可能性极小,心生报国无门之悲。
17.参考答案:
(1)能克终者盖寡 则纵情以傲物
(2)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3)示例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示例2: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示例3: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示例4: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示例5: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示例6: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示例7: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示例8: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18.参考答案:
原句是长单句,节奏沉缓,更能表达压抑沉重的意味,改后无此效果;
原句的“使得”揭示老百姓心态保守有着环境原因,改后无此意思。
19.参考答案:
反复强调“她们”这一主语,更能体现人物的主体地位;
同时,多个“她们”形成铿锵有力的节奏,更能表现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
20.参考答案:
前者引用人物原话,表明她们对旅游并不了解,发音不准;
后者表明她们现在充分认识到旅游带来的好处。
21.参考答案:
A同一事物(旧事物)的反复刺激 B使多巴胺水平重新上升
22.参考答案:
①“饱腹”改为“饱腹感” (或:“收获饱腹”改为“感到饱了”)
⑥“消除”改为“消失”
⑧“在你”改为“你在”(或:将“你”移到句首/删去“在”)
23.(略)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富弼治理青州的时候,正值粮食成熟而河朔闹灾荒,老百姓纷纷向东逃荒。富弼认为:从来救济饥荒,大多将流民集中在州县,人数太多,仓库供应不了,分发粥饭时,欺诈蒙骗的事情屡有发生,因此人们多饿死,瘟疫相继而起,这又导致当地居民也染上瘟疫死亡。这个时候,正是春暖时节,田野里有野菜,富弼就在要道上贴出告示,要求饥民分散到村落中,山林湖泊中出产的东西,只要是可以帮助人们生存的,听凭流民们自己去拿。让富裕的百姓按不同的等级拿出粮食,以便供给流民。百姓重视富弼的命令积极捐粮,粮食大量聚集。富弼派遣寄居青州的官吏到各聚集地主管流民事务,又询问精干的官吏,征募的民众中谁曾担任官吏或差役,都给这些人加倍的供给,让他们负责记录账目、交纳钱粮和守护州城等差事。又借用百姓家的仓库来贮存粮食,与流民约定,粮食每三天支出一次,详尽记录粮食收入与支出的情况,完全和官府的正规流程一样。到麦子成熟的时候,按路途远近分发粮食,送流民回家;饿死的人没有几个,富弼将他们集中埋葬在一个大的坟墓。流民当中有身体强壮可以当禁兵的,招募了几千人,上奏请求充实到各路军队。从此,天下流民聚集的地方,大多以青州的做法为榜样。
材料二:
刘晏认为君王爱护百姓不在于赏赐的多少,而应当使他们安心于耕耘纺织。在税赋方面,正常的年头公平合理地缴纳,饥荒时则加以减免或用国家的财力来济助。刘晏在各道分别设置知院官,每十天或一个月向朝廷详细报告各州县天气及收成情况。歉收如果有正当的理由,则会计官在催收赋税时,主动下令哪一类谷物可以免税,哪一些人可向官府借贷,能做到各地的百姓没有因为歉收而遭受贫困,各种救灾的措施已报请朝廷并施行了。有人责怪刘晏不直接救济人民,只贱价出售粮食物品给百姓,这种说法其实并不正确。善于治病的医生,不会等病人病情危急才医救,善于救灾的人,不会等到百姓必须仰赖救助才救助。因为救助得少不足以养活灾民,救助得多就会使国家的财政发生困难,国家的财政一旦出问题又必须征收重税,如此又形成恶性循环。另外,在救济时往往容易藏污纳垢,官吏相互狼狈为奸,有办法的人得的多,真正贫苦需要救济的百姓反而得的很少,即使以严刑峻法来威吓也无法禁止,给国家和百姓造成双重的灾害。发生灾害的地区,所短缺的其实只是粮食而已,其他的产品往往还可维持正常的供应,若能低价将这些产品卖出去,交换其他的货品,借官府的力量转运到丰收的地方,或者由官府自用,这样国家的财用就不会匮乏;再由国家大量低价卖出囤积的谷物,分交运粮的单位,转运到各个缺粮的地区,使真正无力购买粮食的农民能够免除饥荒——这对国家、个人都有好处。
刘晏经常说,“人口增长了,赋税自然水涨船高。”所以他理财常常是养民为先,可谓是懂得根本的道理。比汉代理财专家桑弘羊和孔仅好得太多了。王安石只知道理财,但实际上没有理财的方法,他也自认为在养民,结果反而祸害了人民,所以比上不如刘晏,比下也不及桑、孔。
以上就是2024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2024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zongjie/325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