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航天员以星辰大海为征途,以逐梦太空为信念,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必将在浩瀚太空中留下更多的中国身影、中国足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感想,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感想一
4月24日,是第七个中国航天日,从“东方红一号”到“天问一号”、从一无所有到航天大国,中国航天能在“追星之路”上披荆斩棘向前进、攻坚克难铸辉煌,正是依靠着航天工作者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新时代是在奋斗中成就伟业、造就人才的时代。”新时代青年干部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应当学习、继承和发扬好“航天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守初心、强担当、展作为,走好自己的青春“追星路”。
走艰苦奋斗的“追星路”。航天事业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艰苦奋斗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夺取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青年干部要能够俯下身子学本领,挑起担子干事业,在工作中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不断找准上下结合点、工作着力点、难题突破点,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敢吃苦、能吃苦、会吃苦,勇于担当,敢于超越,要成为那“乍起的风”,激活干事创业的“一池春水”。
走勇于攻坚的“追星路”。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干部在面对急难险阻、矛盾问题时,要继承和发扬航天人探索不止、攻坚克难的精神,知难而进,在重重困难前决不退缩;顽强拼搏,在道道难关前坚持不懈。在攻坚克难的过程中不断锤炼自己的作风,用自己的毅力和决心克服万难,用自己的行动彰显青年干部的朝气和活力,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走开拓创新的“追星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青年干部要将航天人开拓创新的精神充分发挥到自身工作当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敢于创新、善于创新。青年干部要在实践中创新,以优秀创新管理制度作为基底,党的政策方针作为导向,将创新应用于工作的方方面面,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不断锤炼本领、拓展视野,积极开创工作新局面。
走无私奉献的“追星路”。在人生价值的天秤上,奉献是永远不变的砝码。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人所能得到的最大幸福,最自由、最快乐的心境,莫过于爱别人和为别人献身。”青年干部要学习航天人舍己为国、孜孜奉献的爱国精神,把对工作的热爱、对社会的奉献变为生活的常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奋发有为、建功立业。
中国航天人用满腔热血和实际行动谱写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丽史诗,青年干部们也要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攀高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追星之路”上走出不一样的风采。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感想二
4月24日是第七个中国航天日,从“东方红一号”的首星发射到“天问一号”的火星探测,从“神五”载人飞天、到“天宫”叩问苍穹,靠着航天工作者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秘籍”,我国实现了从一无所有到航天大国的历史性飞跃。当下,广大年轻干部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任务,要接续先辈的光荣航天精神,在工作岗位秉持初心、担当作为,修炼好这份别样的“航天秘籍”。
苦练基础把式,传承攻坚精神。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中国航天事业的进步发展离不开老一代航天人的发愤图强和埋头苦干,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航天事业起步相对较晚,但通过老一辈航天人的发愤图强和埋头苦干,中国航天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弯道超越”。如果说以前老一辈航天人是从“零”起步,现在我们年轻干部们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更要传承和发扬好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攻坚航天精神。要在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中经历风雨、锤炼意志、砥砺初心,持续提升“七种能力”,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基层一线的工作中担担子、磨性子、练胆子,练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坚韧,最终破茧成蝶、百炼成钢。
活练创新招式,传承探索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说,“永远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锐意进取,大胆探索。”从过去航天事业起步阶段的多个技术领域面临“卡脖子”的问题到现如今我国航天自主创新道路的伟大成就,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在前进路上的不断拓荒与探索。从“嫦娥”奔月到“天问”探火,从“北斗”造福人类到空间站开门纳客,中国航天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在航天技术前沿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年轻干部要勇于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破除惯性思维,勇于走出“舒适区”,敢于走进“无人区”,争当新时代的“拓荒牛”,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锐意进取、奋勇前进。
勤练担当架势,传承奉献精神。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酒泉东风烈士陵园长眠了600多航天人;“电焊第一人”高凤林拒绝了欧洲公司的百万年薪,35年焊接了130枚火箭发动机,一心为祖国航天事业服务。正是无数航天人经年累月、淡泊名利、尽职尽责地战斗在各自岗位上,献出了青春年华,奉献了聪明才智,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才有了现如今骄人的航天成绩。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广大年轻干部当时刻保持“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实干担当精神,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在岗位上燃烧敬业奉献的昂扬斗志,奋力书写不平凡的青春奋斗史,交出一份让党和人民满意的新时代答卷。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感想三
4月12日是世界航天日,也就是“载人空间飞行国际日”。多家主流媒体相继刊发了时长两分钟的11名中国航天员“飞天”名场面,笔者看过之后,不禁热泪盈眶,心中的自豪之情更是溢于言表。“我”在基层,向航天英雄们致敬。
“我”在基层,致敬“艰苦奋斗”的他们。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起初是落后于当时其他航天大国的。所以一开始的目标就是要走跨越式发展路线,大力发展载人航天工程。多少中国航天人,以苦为荣,与苦为伴,常年忍受难以承受的压力超负荷工作,最终换来了一个又一个航天胜利。我们身在基层,要不怕苦、不怕累,一样要“艰苦奋斗,就一样能够“逐梦飞天”。
“我”在基层,致敬“勇于攻坚”的他们。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载人航天工程是对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极高和极具风险性的工程。中国航天人从大漠深处到浩瀚大洋,从发射场到测量船,处处彰显了他们知难而上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在困难面前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赢得胜利。在平时的工作中,要保持面对困难不害怕、不退缩的勇气,秉承“方法总比困难多”的理念,做一个笑对一切的“小学生”,写好基层“大文章”。
“我”在基层,致敬“开拓创新”的他们。
与时俱进是顺应发展的需要,开拓创新是积极作为的要求。科技是发展载人航天工程的关键要素,面对各种尖端课题,航天科技人员始终坚持不懈,钻研航天技术,获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展示了中国航天人的卓越创新力,大大提高了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核心竞争力。“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基层的工作涉及到群众的方方面面,我们要时刻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政策,创新思维、积极作为,让人民群众信任,让人民群众安心。
“我”在基层,致敬“甘于坚守”的他们。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视频的1分16秒处,我看到了未曾飞天已经退役的首批航天员。他们是中国航天事业的最早见证者,可以说中国航天梦想的“实践之路”是从那一代人开始的。即便他们已经退役,仍在默默地关注与支持着中国航天事业。基层工作者,在岗时要坚守岗位、尽职履责,离开岗位后要时常惦念、发挥余热,这是航天精神的普遍“高度”,更是基层工作者的应有义务。
“我”在基层,致敬“无私奉献”的他们。
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无数中国航天人前赴后继,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献出了青春年华,献出了毕生智慧,献出了热血泪水,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老一代人甘当人梯,新一代人茁壮成长。正是有了这么多宁可“隐姓埋名”,也要为祖国赢得胜利、赢得荣誉的“航天英雄”,才有了祖国“迈向太空”的脚步。我们身在基层,仍可大有作为。帮孤寡老人做做家务、和留守儿童一起玩耍等,能做的有很多。我们也将在无私奉献中获得快乐和成长。
两分钟的视频,涵盖了中国航天人一路走来的各种艰辛不易,展现了太空漫步、交会对接、太空授课等一个又一个难忘的记忆。“我”会牢记“航天精神”,激励自我,奋勇前进!让“我们”一起为中国的各项事业的繁荣发展,携手并肩,接续前行!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感想四
2023年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空间站迎来首批宇航员入住。无数的航天科技工作者在动荡年代咬牙坚持、艰难攻关,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技术从无到有的突破。启航新征程,乡村振兴“集结号”已经拉响,广大基层干部也要怀有“上九天揽月”的航天豪情,以航天精神为指引,让航天精神在乡村大地开出最艳丽的“花朵”,结出最甜美的“果实”,擘画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要特别能吃苦,争做基层逐梦“挖土人”。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作为新时代的基层青年干部,要发挥基层“观察哨、侦察兵、瞭望台”的优势,在推动乡村振兴进程中,细处着眼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精准把脉,提出建议,也要充分认识基层“大事不多,小事全有”的工作特点,仔细做好每一件小事。要始终坚守初心、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用心用情及时办好群众之事,在基层扎稳根、扎深根,在矛盾最突出、与群众接触最密切的地方淬炼成长。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踏实当好新时代的“挖土人”。
须特别能战斗,争做无畏攻坚“铁军人”。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航天事业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工程,是一项规模宏大、系统复杂、高度集成的大工程。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航天人艰苦卓绝的努力和攻坚克难的担当。广大基层干部,当坚定信仰,志存高远。要经得起考验、耐得住磨练,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本领用在“能干事”上,把目标放在“干成事”上。时刻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发挥战斗精神,沉下心、俯下身,坚持埋头苦干,主动担当作为,不断“回炉”“充电”,充分发挥协作优势,向贤者看齐,不因循守旧、不虚度光阴,奋发图强、踏浪前行,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和无畏攻坚、铮铮铁骨的“铁军人”。
当特别能攻关,争做勇于探索“开拓人”。
“逢山开路、遇河架桥。”习近平总书记说,永远要有锐意进取、大胆探索的精神,敢于和善于分析回答现实生活中和群众思想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航天自主创新道路的新成就,靠的更是一代代航天人在成功路上的不断开垦与探索。在基层工作,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同样需要保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姿态,作为新时代青年干部,需要眼界广脑子活,勇于自我革新,突破“路径依赖”思维,多进行一些“求解性思维”,不断拿出干劲,学践互促、学以致用,着眼新思路、掌握新方法,闯出新门道、干出新事业。并发挥专业特长,结合任职区域特色,因地制宜挖掘当地文化宝藏、就地取材打造当地产业品牌,以自己的专业技能助力乡村振兴,做好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开拓人”。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感想五
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着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圆满发射升空,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即将迎来首批宇航员入住。从“两弹一星”腾空的蘑菇云,到“嫦娥奔月”带回的月球特产,再到“天问一号”留下的中国脚印……中国航天事业“梦圆九天”的伟大实践铸就了“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的航天精神,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集结号”已经吹响,广大年轻干部要以航天精神为指引,争当乡村振兴“急先锋”,接力奋斗,砥砺前行,让航天精神在乡村大地结出香甜“硕果”。
以信仰为灯,找准“筑梦”主基地
家国情怀是航天精神的根与魂。从“东方红一号”问世到“北斗”造访苍穹,从“嫦娥”奔月到“天问”探火……以钱学森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以国为重、家为轻,以科学为重、名利为轻,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物质条件,投身于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航天事业,用青春、智慧甚至生命不断实现航天事业从“跟跑”“并肩”到“领跑”的突破,在浩瀚星空中点亮一条条“中国轨迹”。广大驻村干部要厚植家国情怀,自觉把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中,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主动扑下身、沉下心、扎下根,让青春在乡村振兴一线闪耀。
以奋斗为基,夯实“实干”发射台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九天揽月、漫步星际、遨游太空……一件件“国之重器”的背后是戈壁荒原上的默默坚守、是深山峡谷里的风餐露宿,它们无一不闪耀着老一辈科研工作者艰苦奋斗、永不言弃的伟大精神。基层一线环境艰苦、工作辛苦繁杂,驻村干部要做好吃得了苦、扛得住压的思想准备,涵养“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奋斗精神,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干劲去攻坚克难,始终保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在基层一线辛勤耕耘,把村真正驻进群众“心坎”。
以探索为炬,点燃“创新”助推器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从神话故事里“嫦娥奔月”到文人骚客笔下的“羽化而登仙”,从“两弹一星”腾空的蘑菇云到“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特产……古往今来,中国人对太空的探索从未停止。在“梦圆九天”的逐梦路上,创新是化解危机、孕育新机的制胜法宝。“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村振兴一线事务繁杂、千头万绪,驻村干部一方面是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文件精神,把政策学深吃透,为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要敢于打破传统固定思维模式,善于结合乡情民意,坚持常创常新、敢闯敢试,在探索新办法中带领乡亲群众开创致富增收新局面,实现基层治理新突破。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zongjie/157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