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应当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助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我们可以编写出更加符合学生学习需求和教学实际的小学教案。
2.从课文中感受沧海日出的美和壮观。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
读课文感受沧海日出的壮观和美丽,学习描写日出景色的方法。
在凭借教材深挖词语的过程中,再配合身体的动作进行展示,使得教学气氛既轻松、又热烈,并较好地突破了重、难点内容。教者依据教材,紧抓重点语句进行分析,使学生能较准确的理解课文内容,并在分析词句中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理解能力的提高。
一、大海在你心中有哪些印象?
二、导入新课。
1.唤起探求美的的欲望。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美的文章。
(1)是请学生自由读课文。
(2)用简洁的话概括出来,并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3.自由读课文,展开美得语言。
(1)把画面娶个名字作批注。
(2)诵读课文品味咀嚼美得语言。
(3)感悟大海的壮观:1.齐读;2小组读;3个人读;4教师范读。
(4)回归全文交流,倾诉美的感受。
1.抓住课后的思考题,说说沧海“美”在那里,“壮观”在那里。
2.整体交流自己阅读心里感受,使学生的审美享受在交流中和倾诉中得到升华。
(5)揣摩语言,学习体会“美”的表达。
组织学生讨论:从课文中,我们学到那些描述。
1.日出的方法。
2.交流后,写一些自己看到的日出。
三.巩固练习:朗读全文。
四.作业;画一画《沧海日出图》。
五.板书。
鹰角亭上看日出。
晓星、残月、晨星、粉红霞光。
沧海日出。
美丽壮观。
橘花、鲜红、太阳升腾。
耀眼金光、红彤彤。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积累动词,运用动词。
3、通过恰当的修饰更加生动地展示人物的内心。
通过动作描写生动展现人物的心理。
通过动作描写生动展现人物的心理。
课件。
(一)说收集到的动词。
1、老师昨天布置同学们收集表示动作的一个字词语和四字词语,你们都按要求去做了吗?
2、用一个数字说出你收集到的动词有多少?(请四、五个同学说)。
3、还有很多同学在举手,我们一起说出收集了多少动词。
大屏:我收集了个动词。
4、很想听听你们收集到了哪些动词。现在开火车交流。
(二)猜一猜。
看来同学们都是爱动脑勤动手的孩子,为了奖励大家,我们现在做一个游戏,首先是。
1、看动作猜一个字的动词(六个)。
推举压喝跳拍。
(难度增加罗。)。
2、看表演说一个表示动作的四字词语。(举十个)。
东张西望挤眉弄眼又蹦又跳。
东倒西歪拳打脚踢大摇大摆。
小结:同学们,人物的动作我们可以用动词把他描述出来。在作文中,我们必须学会准确捕捉人物的动作,这样就可以把人物写得活灵活现了。
1、请闭上眼睛,我们先来听一听老师收集到的一个描写动作的经典片段。
6岁的小表妹看见了几只飞舞的蝴蝶,便调皮地奔过去。有一只蝴蝶停在了一朵花上,她目不转睛地盯着它,躬着背,小心翼翼地踮起脚尖,蹑手蹑脚地走到蝴蝶旁,猛地用双手一捧,可蝴蝶却飞走了,她气得撅起小嘴,但马上又像只小鹿似的蹦跳着追赶另一个目标去了。
(1)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看到?(因为文中有了动作描写。)。
(2)说出文中所用动词。
1、知识与能力:把握文章主题,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自主阅读,体会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老师对自己的鼓励和关爱。
4、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懂得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帮助。
在《新来的王老师》一文中,王老师别有用心,送给蔡林一份“差生档案”,给了他特别的鼓励,让我们感受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文章,看看老师对学生又有哪些帮助。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2)“我”的作文《补考》有着怎样一段补平凡的经历?
(3)当“我”听说作文被贴在报告栏上时,“我”有什么表现?
(4)“红双圈”给“我”这一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组织学生就以上问题进行交流,教师明确:
1、看例图,读例文,了解图文的主要内容。
2、阅读“习作要点提示”,初步懂得观察多幅图作文的方法。
3、根据“习作要求”,完成看多幅图作文。
挂图。
1、图上有几个人物?能说清图上人物的关系并给他取个名字吗?
2、这四幅图写了一件什么事?
3、分图简洁说说图的意思。
(1)妈妈给儿子穿上棉衣。
(2)一棵小树在寒风中发抖。
(3)两个小朋友为小树捆稻草。
(4)小树也穿上了棉衣。
4、师生共同观察第二幅图上的景物,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叙述图上场景的顺序。
(1)要交代小树所在的地方。
(2)要描写小树在寒风中的样子。
(3)想象两个小朋友的对话。
(4)引导学生看图口述。
5、阅读全文。
6、教师小结: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他们看到了什么,是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
1、分别观察这两组图,说说每组三幅图分别讲了一件什么事。给这件事加个题目,给图中人物起个名字。
2、观察组图中第一幅图:说说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3、观察组图中第二幅图:他们做了什么,想象他们可能会说什么,适当描述人物的表情。
4、观察组图中第三幅图:结果怎样?(同样结合人物的表情、动作来写,合理想象人物的语言。)。
自言自语姹紫嫣红兴奋不已优美典雅。
得意洋洋耷拉脑袋抓耳挠腮目不转睛。
灵机一动夜以继日身心投入专心致志。
一丝不苟悄无声息喜上眉梢无言以对。
(1)指名读。
(2)师生共同理解。
(3)指名说说这些词的意思或用法。
(4)齐读。
1、同桌先看图口述。
2、指名连起来完整地说。
3、师生点评。
4、学生练写,师指导。
1、畅谈理想,展开想象,对自己的未来进行美好憧憬。指导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个方面介绍自己的理想。
2、认识到人生早期树立理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3、培养学生列提纲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有条理地表达的意识和能力。
口语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并鼓励他们相互进行评价。老师不要过多地从讲的技巧方面去评价,要从内容方面多与学生作沟通与交流。同时要多肯定,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调动他们交流的积极性。
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方面把自己的理想介绍清楚。
培养写习作提纲的习惯,练习有条理地表达的意识和能力。
1、收集关于理想的名人名言。
2、收集关于名人的理想故事。
3、收集关于理想的作文。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2、他们为什么能取得成功呢?是啊,正是他们的理想激励着他们,并通过努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今天这节课,我们在前一节口语交际课的基础上继续一起来畅谈自己的理想,并写下来。
二、畅谈理想,放飞梦想。
师: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感受到了^v^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了自己;郝副营长为了孩子们能在等光下学习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张思德为了报效祖国、拯救战友被埋在窑洞里;我们敬爱的^v^为了祖国简朴地生活、劳苦地工作!他们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地奋斗,甚至献出了一切!
1、同学们,有人说:理想是人生航行的灯塔,是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你能说说你的理想是什么吗?(学生畅谈自己的理想)。
2、一个人的理想,往往不是凭空产生的,也许是缘于一个感人的故事;也许是受一个人的影响;也许是因为看了一本书;或许是因为一则新闻;甚至是一句话受到了启发????你怎么会有这样的理想的呢?(在学生说时指导说具体,详细叙述事情的经过,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尤其是心理活动描写,心理的变化来说。)。
3、学生畅谈会有这样的理想的原因。(老师随机提问)。
三、实现理想,努力登攀。
1、你们的理想真好,美而且远大,老师收集了几句关于理想的名言,和大家共同分享(出示课件,生朗读)。知道老师收集的这些名言.要告诉你们什么吗?(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发言。)。
2、对了,你的理想是多么的美丽。可是现实生活又是多么的多变,你想到在你为理想而努力奋斗中,你会遇到那些困难呢?(小组交流)。
3、教师总结:实现理想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知识要求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多,要做的要学的也多。怎么战胜他?(不断充实,虚心学习)。
本文写了四合院和楼房住宅的不同,指出了四合院中邻里的关西密切,楼房住宅邻里关系疏远。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小四合院里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和睦相处的那份温馨。
讲授法。
多媒体。
学生对四合院比较陌生。
一、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1.自主阅读。
2.自读想象。
3.体验情感。
二、阅读指导。
1.学生自由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找画词语,把课文读书读流利。
2.抓住重点段,学生自读体会。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美丽的身影,可是又有哪些人能发现呢?高尚、自信、热心这都是美。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们的生活就会更美好!!!
一个寒风刺骨的清晨,一阵如春天般温暖的声音提醒了我:“各家各户倒垃圾啦!”我懒洋洋地从被窝钻了出来,拖着垃圾走到门口。不远处,一位清洁工用她那红肿的手拿着扫把一丝不苟地扫着垃圾。外面冰天雪地,寒风无情地拍打着我的脸蛋。而她只穿了一件破旧不堪,单薄的衬衫。她发现了我热情地说:“小姑娘,早上好!”我也腼腆地说:“早上好,你可真勤劳!”我把垃圾放进了垃圾车。我注视着她,她忽然若无其事,淡定地捡起那肮脏﹑臭气熏天。她的双手已经布满老茧,冻红了。我试着问她:“你为什么要捡那又臭又脏的垃圾?”
她很美,她的内心让我觉得她美到极处,虽然她衣着朴素,心灵却高人一等。外在美永远也比不上内在美。只要一个人的行为举止,才能体现一个人的内在美。这就是我对美的定义。
1.认识11个生字。正确读记“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强烈、溪流、警觉、触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等词语。
2、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习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3.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重点:了解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有关松鼠的ppt课件。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个谜语:头像小老鼠,尾像降落伞,常在树上住,忙着摘果子。是一种什么动物?(学生回答:松鼠)。
今天我们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松鼠(板书课题)。
1、昨天,老师请大家搜集了有关松鼠的资料,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大家的收获!
2、请同学向全班介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独立的阅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个别的学生。同时了解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3、老师出示课文中的新生字和新词语,检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强烈、
溪流、警觉、触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遮蔽。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从外形上介绍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
1、出示课件:(要求学生完成课件中的填空。)。
松鼠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双闪闪发光的小眼睛,身上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像擦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
这段话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写出了松鼠的外形特点。
2、教师小结:这段话采用先总后分的形式,按从上到下的顺序,介绍了动物的外形,同学们要记住这种写作手法。
第二部分(2——5自然段)介绍了松鼠的生活习性以及繁殖、换毛等。
1、从吃、活动、住分析松鼠的生活习性(出示课件)。
学生总结:(板书)。
2、吃:松子、榛子、橡栗、鸟蛋。
生活习性活动:喜欢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十分机灵。
住: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松树上,窝暖和安全。
3、分析“住”时,鼓励、组织学生学用“先……再……然后……;既……又……”造句。
1.你能用一句话或几个词语概括出松鼠的特征吗?
(松鼠是种漂亮的小动物,它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1、以“假如我有一只尼尔斯的鹅”为题,想象自己有哪些经历。
2、要写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你是怎样得到尼尔斯的鹅的,发生了怎样的故事等。
3、通过这个故事,你想告诉别人什么,或要表达怎样的情感。想象一下再确定习作内容。
1、观看动画《尼尔斯骑鹅历险记》。
2、谈话揭题目。
看到动画片里的尼尔斯的故事,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自由发言)。
1、师:如果你也有一只尼尔斯的鹅,可以带着你去实现你的愿望,你们会去哪儿?会做什么事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畅想一下吧!
2、指名说说。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老师也有很多要实现的愿望,如果老师也有一只尼尔斯的鹅,那我就可以骑着它去家访了,也可以骑上它去玉树灾区、汶川灾区看看灾区的孩子们是否有家啦、是否有教室上课啦,自己能否帮帮他们哪怕是一句温暖的慰问。有了尼尔斯的鹅真好,我们就可以实现我们的爱心行动,可以实现我们很多愿望。本次习作我们将以《假如我有一只尼尔斯的鹅》为题,写一篇想象故事。(板书课题)。
我们先来看习作要求,(出示:1、以“假如我有一只尼尔斯的鹅”为题,想象自己有哪些经历。2、要写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你是怎样得到尼尔斯的鹅的,发生了怎样的故事等。3、通过这个故事,你想告诉别人什么,或要表达怎样的情感。想象一下再确定习作内容。)(指名读)。
3、从这个要求上看,你知道了什么?(生发言写作师相机板书)。
同学们,拿起笔来,把你想到的故事写下来吧。
学生练写。
教师巡逻指导。
大家写得差不多了吧,愿意把自己写的读给大家听吗?(生:愿意)学生读作品。(老师要专注地听)。
学生交流评改。(一个好作家还应该学会评论别人。谁来评一评,哪说得好?)。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用用大胆合理的想象创造了精彩、创造了神奇,并且用生动、具体的文字将这份精彩记录了下来,课后请大家以《假如我有一双尼尔斯的鹅》为题,继续将自己的文章修改好,没写完的同学将自己的文章继续写完。
1、使幼儿知道自己长了,升入中班了,应在各方面给小班的弟弟妹妹做榜样,每件事要做得更好。
2、激发幼儿做中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3、幼儿已看望过小班的弟弟妹妹,映幼儿上课、劳动等活动的照片。
1、使幼儿通过与小班的弟弟妹妹比较,了解自己的变化。
(1)、让幼儿看望本园小班的小朋友,启发幼儿仔细观察小班的弟弟、妹妹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
(2)、回班后请幼儿自由交谈观察的结果,并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声发言。
(3)、根据幼儿观察的结果进行小结,引导幼儿发现为什么自己比弟弟、妹妹强,使他们知道自己长了,升入中班了。
2、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做中班小朋友。
(1)、出示有关幼儿开展“带小”活动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自己是怎样关心弟弟、妹妹的。
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要带小班的弟弟妹妹一块儿游戏?
现在你们也长了,应该怎样关心小班的弟弟、妹妹呢?
(2)、出示映幼儿上课、劳动的.图片,引导幼儿思考,让幼儿知道自己升中班了,应比以前表现得更好、更能干。
请你们看看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做的?
(3)、引导幼儿从守纪律、有礼貌、爱劳动、爱学习等方面对自己提出要求。
3、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开展“带小”活动。
(1)初步感知数与物的关系,帮助幼儿积累有关数的感性经验。
(2)学习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中体验活动的活动。
(3)激发对数字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初步感知数与物的关系,帮助幼儿积累有关数的感性经验。
学习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1)收集生活中常见的有数字的物品进行展览。
(2)教具:0"9数字卡以及物体卡片若干套。
(3)录象资料:如汽车牌照、居民住宅楼、红绿灯
(一)参观数字展览区
1、通过参观展览,让小朋友发现物品上的数字。
2、相互交流:你发现哪些物品上有哪些数字?(组织幼儿用语言进行表述)
3、请你们猜猜:如果这些物品没有了数字会怎么样?
(二)了解数字的用途
1、这些物品上的数字有什么用呢?
2、你觉得数字在我们生活中还有那些用处呢?(请幼儿回忆讲述生活中见过的数字)
3、观看录象,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数字。
(三)数字游戏(找座位)
要求找到比手里的数字多1的座位号坐下。
(四)延伸活动:
你能用这些数字组合成一个有意义的编码吗?(比如:1、1、0、组合成110)
(五)小结:原来我们生活中到处有数字,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的世界中,而且,数字对我们又是那么重要。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1、指导学生朗读并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寓言内容,能联系实际理解寓言的比喻意思。
3、帮助学生理解文中个别字的意思并指导书写。
理解寓言内容。
联系实际理解寓言的比喻意思。
学导和谐发展教学模式。
一、导入:
1、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生活着一个才华横溢的哲学家,他主张“依法治国”,是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就是韩非子。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寓言《自相矛盾》。
2、教师模拟文中情境,自夸手中的笔锋利无比,什么纸都能刺穿;手中的纸非常坚固,什么笔都刺不穿。看学生反映,导入新课。
二、引导探学:
1、学生自读课文,并及时处理文中生字词。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并及时正音。
3、教师指导古文的读法(速度慢,节奏缓)并范读。
4、学生结合课_释解释文中重点字词。
5、全班交流对文中其他词句的理解。
誉:称赞。吾:我。子:你。莫:没有什么。
陷:刺穿。或:有人。曰:说。
6、教师引导学生翻译全文。
7、设问:楚国人听了别人问他的话,为什么“。
——因为他的话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8、设问:你怎么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
三、开导活学:
1、有感情朗读全文。
2、背诵课文(教师指导背诵方法)。
3、小组表演这则寓言。
4、设问:
学习了这则寓言,你受到什么启示?
音乐每时每刻都伴随着我们,从音乐中你能找到自己的喜怒哀乐,音乐元素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柴米油盐”,其实孩子的生活中也需要音乐的装点,有了音乐就会有更多不同的感受,动人的音乐会使孩子们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二期课改倡导的是开展主题活动,倡导淡化学科、尝试整合、探究主题,看着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动手能力增强了,知识面广泛了,你会发现孩子们生活中的歌声却少了,从他们嘴里哼出更多的是流行歌曲,每每听到孩子们有模有样地唱着光良的童话、s.h.e的不想长大的时候,作为从事十几年音乐教学的一线教师,我感到了无奈与急切,这让我重新关注音乐活动中的预设与指导,尝试让“音乐”回归孩子们的生活中,也让孩子们有着他们的流行音乐。
尝试一:音乐活动的内容融入幼儿的真实生活。
课改的初期,在同事们的交流中常常会提出:每次的主题活动中,音乐活动显得有点无力而苍白,以往的音乐教材常常与现在的主题不吻合,更缺乏梳理主题经验、提升主题情感这方面的音乐内容。我在尝试中发现可以优化以往的音乐活动内容,将音乐活动内容置于主题情境下,这样开展的内容围绕着孩子们的真实生活,体现出更多的童趣、更多的时代精神、更多的生活美。
我觉得孩子们既然喜欢流行歌曲说明这种形式的音乐在孩子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强的生命力,我们不该绕开或避免与流行乐的正面接触,可以尝试将孩子们真实生活中的情景加入到流行曲的优美旋律中,这样孩子们再来轻声地哼唱,未尝不是一件愉快的事,而且对于自己熟悉的旋律哼上一段,甚至编上一段也是十分开心的事,那种悠然自得也是我们成人所喜欢的,我尝试让幼儿懂得怎样来创编一个歌曲,在编不同的歌曲时抓住曲调中的关键处,把握曲子的重点,这样编出来的歌就是孩子们自己的。例如:最近孩子们喜欢上了歌曲“吉祥三宝”的旋律,我们正在开展主题活动“我们的合兴镇”,孩子们和我一起将歌词改编成了:
1=f2/4我们的合兴镇。
350|55555532|3500|55555532|3200|。
“老师,哎,我们的合兴镇很美吗?美的,我们的合兴镇很棒吗?棒的,。
11111165|3200|22232165|5―|4―|3―‖。
我们的合兴镇很大吗?大的,你会喜欢我们的合兴镇。”
这样一问一答的对唱,孩子们很喜欢,在演唱时更加注意控制自己的声音,努力使歌声更轻柔,因为在演唱时他们想着所蕴含的潜台词就是要用热情与友好来吸引更多的朋友到我们美丽的合兴镇,为了提高孩子们演唱的兴趣,结合他们的生活环境,演唱时又将对白部分改编成崇明本地的方言,孩子们的热情更高了,每每唱到此处教室中就响起了笑声一片。又如:在进行的《七彩的秋天》主题时,我发现围绕季节而开展的主题内容更多的是偏向科学、社会的领域,在认识季节特征的同时如何让幼儿感受秋天的美丽、表达对秋天的情感?为此,我先观察孩子们的热点,发现孩子们感兴趣是秋天的落叶,我采用传统歌曲《风》的旋律,改变成与秋天落叶有关的歌曲《风爷爷》:
1=f3/4风爷爷。
345|345|671|5――|345|345|671|5――|。
风爷爷,风爷爷,你在哪里?风爷爷,风爷爷,你在哪里?
321|543|234|432|345|345|217|1――‖。
小树叶随风儿飘呀飘,飘呀飘.风爷爷,风爷爷快快来吧。
借助风中的情景帮助孩子来理解秋天的季节特征。其实不管是流行歌曲还是十几年前的老歌,对于孩子们来说都是新的,而歌曲的最终目的是激发情感、体验情感、宣泄情感,孩子们在歌曲中不断地感受与体验,所表露出来的情感正是我们教育者所要给予他们的,这也成为我选择教材时一贯秉承的原则,不要一味追求新而舍弃老的东西,也不要一味抱住老而鄙视新的东西,只有旧为新用,新旧结合才是我们一线教师最好的选择。
在尝试中发现将音乐活动的内容融入幼儿的真实生活中,可以帮助幼儿从自己的视野去观察、去思考,也可以帮助幼儿捕捉到生活中存在的美丽,使幼儿在主题活动音乐声中感受到更多生活的情趣!
尝试二:音乐活动创设的环境还原幼儿真实的生活。
创设真实还原幼儿生活的音乐活动环境,是为了让幼儿置身于艺术化的生活中,感受生活化的音乐。
我从两方面进行尝试,一方面是将幼儿感兴趣地戏剧表演作为感受音乐的一个肢体环境,让幼儿将在主题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运用到新的音乐情境中,可以使音乐所表现的内容更加鲜活,更能吸引幼儿的主动参与。例如:在开展有关春天的主题活动时,我拿起相机拍摄了一些孩子们生活环境的照片,镜头里有的是美丽的云朵,有的是春天里的小草,孩子们在看照片时发现了我的镜头无意中拍下的合兴镇,当时他们兴奋极了,那劲头就像是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争着介绍这是什么地方,那是什么地方,我依据孩子们的兴趣点开始了新的一轮的主题“我们的合兴镇”,收集了镇上一些美丽的建筑、收集了镇上一些人文的特点,当发现近阶段有很多家庭在建新房时,孩子们的话题更广了,说的说、做的做,劲头十足,他们会做出很多我以前见过的似曾相识的`劳动架式,一招一式有板有眼的,要知道这些动作对于城市的孩子就陌生了很多,现在城市里建造楼房往往是用围墙围着,根本看不见里面在干什么,而这里造房子也成了生活中一道风景线,孩子们兴趣十足地模仿成了表现表达的一种方式,他们吵着要为我这个上海人在合兴镇造一间新房子,其实在得知我即将离开这里时,他们心里的舍不得渐渐地表现在了脸上,我发现了自己也很舍不得离开他们,当孩子们想要我住在合兴镇时,我真的很感动,我们间的师生情都需要一个交汇的机会。我预设了音乐活动《造房子》,在音乐声中让孩子们通过肢体来表现砌砖、贴瓷砖、拌水泥、敲钉子、锯木板、油漆墙面等造房子的动作。活动中孩子们肢体语言丰富多变,他们有的将自己变成了一颗钉子,随着音乐的节奏渐渐地蹲下,就像被敲进了木头里;有的站的笔直,将自己变成了一面墙,同伴在他的身上刷着“油漆”;有的蹲下身子,随着同伴将“砖”砌在头上,逐渐将身体挺起,就像是一面墙被越砌越高。活动中孩子们一方面表达自己爱老师的情感,另一方面将肢体语言所创设出的情境融入到音乐中,使孩子们在感受的同时更多地创造自己所体会到东西,此时孩子们自然而然体验音乐的节奏、音乐的性质、音乐所表达的情感,而他们的干劲、他们的热情配合着音乐所带给我们成人的震撼,也成了感动我的新的音乐环境。
另一方面是创设源于生活的视听音乐环境,要知道听觉艺术是音乐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尝试发挥听觉的功能,借助视觉的冲击来感受音乐。采用真实体验,身临其境体验的方法,为音乐配上生活中的真实dv画面,使幼儿将抽象的音乐与具体的生活环境进行结合,从中来感受音乐,使生活环境与音乐有了自然的链接。如:在“春天的悄悄话”主题中,我收集很多不同的声音与画面让幼儿来聆听与视觉欣赏,其中有的是生活中常常会听到的风声,有的是雷声,有的是雨声,有的是水滴打在树叶上的声音……,这些声音有的响、有的轻、有的快、有的慢,形成了节奏鲜明、性质鲜明的音乐元素,这些大自然的声音与画面在音乐的伴奏下给孩子们带来了意想不到地效果,使孩子们发现音乐的变化,感受音乐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音乐的无限魅力!
在实践中发现让有效的音乐环境与幼儿的生活认知经验、情感体验结合在一起,起到的效果使音乐活动成为主题活动中无可替代的艺术活动。
尝试三:音乐活动的目标指向幼儿的真实生活。
其实主题活动中的音乐活动所要达成的目标不是简单让孩子们会唱了几支歌,跳了几个舞,或做几个音乐游戏,应该将活动的目标指向幼儿的真实生活,提高孩子们在生活中对美的事物的敏感度,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与对美的表现力。如:深秋时,崇明的秋风刮的特别厉害,孩子们观察了真实生活中风吹动落叶情景后,开始了有了新的想法,想体验更多的事物被秋风吹起飘动时的优美情境。我预设了音乐活动《风爷爷》,提供不同性质的音乐让孩子们充分地感受,孩子们在音乐与多媒体画面的伴随下,大胆地表现着落叶在风中打转;马夹袋在风中轻轻移动;树上的叶子在风中哗哗作响;晾晒的衣服在风中翩翩起舞;路上的行人的头发在风中轻扬飞舞;操场上的红旗在风中神气的抖动等情景。其实这种通过用音乐、语言、画面间的链接而营造出来的意境,常常是生活中被我们成人所忽视,但就是因为这些情景来自于生活,所以孩子们就特别喜欢参与到其中,大胆地表现与表达,对于音乐的感悟也从虚幻中走向真实,此时的活动不仅帮助幼儿进一步巩固了所需的来自自然界的生活经验,更让幼儿体验到了音乐所展现的优美的听觉意境,在自由地表达的同时,内心获得了满足,能力得到了发展。
在尝试中发现了主题活动中音乐活动所具有的作用,既实现让幼儿体验美、感受美、表达美的目标,又使幼儿获得积极的人生经验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音乐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种抽象的美丽,我们在开展主题活动时要把握住音乐的作用,把握音乐与生活的关系,这样的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才有它的生命力,才会是孩子们真正喜欢的音乐,让我们一起努力来创设这样的音乐活动吧。
生活中离不开数字,车牌号、街道号、手机号码、红绿灯的时间、服装的号码等都是数字。数字在不同地方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吸引着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产生好奇与探究的欲望。本活动以幼儿已有生活经验为基础,带领幼儿观察、对比,发现数字在生活中传递给人们的不同信息,探究数字的不同作用,感知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体验数字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1.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数字在生活中的不同作用。
2.能说出自己知道的数字在生活中代表的不同意思。
3.感受、体验数字给生活带来的便捷。
1.活动前引导幼儿找一找、画一画生活中带有数字的物品,将实物或绘画作品带到幼儿园。
2.在教室中投放含有数字的物品,如食品袋、钱币、时钟、温度计、遥控器、台秤、大小不一的鞋和衣服等。
3.《幼儿素质发展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包》课件27,“幼儿学习材料《快乐总动员》。活动建议:
1.提问:你在哪里发现了什么数字?
小结:小朋友们在门牌、衣服、手机、钱币、遥控器、挂历、钟表、电话等物品上都找到了数字。
2.引导幼儿讨论,了解数字的不同意义。
提问:你找到的这些数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原来我们找到的数字代表的意义是不一样的,有的表示电话号码,有的表示时间,有的表示尺寸,有的表示住址。
1.提间:我们班里有没有数字?在哪里?什么物品上有数字?这些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2.根据幼儿的交流随机引导幼儿进行对比、讨论。
小结:鞋子、衣服上的数字越大,说明鞋子、衣服也越大。
3.提到过小的数字时,教师可用投影仪显示,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讨论数字
小结:数字可以表示温度高低、服饰大小、钱币面值、保质期、物品重量、营养品。三、请幼儿阅读《快乐总动员》第22-23页,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的数字。
提问:书中的数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120”表示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特殊的号码?四、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提问:生活中可以没有数字吗?为什么?
小结:数字的作用可真大!它可以告诉我们时间、地点、车牌号、服饰大小、食物的保质期、货物的价格、物体的长短和重量以及特殊的号码等,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字朋友。
为了让数学生活话,为了让同学们知道在我们的生中到处都有数字,同时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来激发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去体会数字和我们生活中的关系,来引导学生去寻找数字,发现数字,学习数字,达到会运用数字的目的。在活动的过程中去体会数字给同学们带来的乐趣,让同学们爱上数字,本着这样的设计背景和《纲要》的精神,我设计了本课。
1、通过开展数字活动让同学们在活动中体会数字的乐趣。
2、通过生活实际中找数字,让同学们知道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是分不开的,同时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找到生活中的数字。
感受数学的奇妙,提高数学的学习兴趣。
1、让同学们每人带一个有数字的玩具。并在家找找我们的生活中在哪些地方有数字。
2、电话、表、数字卡片、人民币。
《qq星成长体操》
1、让同学拿出从家带来的带有数字的玩具,互相展示,互相交流,互相玩。
2、让同学们说说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上有数字。
3、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字无处不在。
2、出示电话号码,让同学们说说它的作用,并用数字卡片摆摆自己家和自己亲人的电话号码。
3、用数字表示数量,说说你有几枝铅笔,你几岁了,我们班有多少个同学等等。
1、猜数字:找个同学在纸上写一个数字,让同学们,通过大了,小的了方式,让同学们猜,从而让同学们知道数字的比较大小。
2、老师拿出钱,让同学们玩物品买卖游戏。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比》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认识》的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教材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图形放大缩小”“速度与水果价格”三个情境中的内容,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比,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抽象出比的概念,这样处理更能让学生体验比的意义、价值和引入比的必要性,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以及比例的知识奠定基础。
学生分析。
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因此,教学力求通过具体的材料帮助学生达成对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学生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借助“图形放大缩小”“速度与价格”等情境,设计了各种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合作探究,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背景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思路。
本课的教学设计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方面有以下几点思考:
1.精选典型情境,帮助学生初步体会学习比的必要性、比的意义。
教材中提供了四个情境,每个情境都是同时出现两组、三组或四组相对应的量进行研究,最后对比的结果进行比较。考虑到过多的情节不便于学生集中精力对问题作深入有效的研究和讨论,因此,我选取了“水果价格”“图形放大缩小”两个情境,一个是生活情境,一个是数学情境(在数学中使用比和比例式最多的就是几何);一个是不同类量的比较,另一个是同类量的比较。每个情境只研究一组相对应的量的变化规律,这样处理更能凸显比的意义和引入比的必要性。其他素材和任务可以在后面的课时完成。
2.联系数学史料,借助比号的写法沟通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3.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体会比的意义;
2、能用口头表述两个量的比;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介绍一位小朋友让大家认识,你们想知道她是谁吗?这位小朋友现在没来,但是老师带来了她的相片,大家想不想看?(出示图a)。
二、情境体会。
(一)情境一。
1、出示情境一图片,学生观察图片,说说自己的看法。
师:我还准备了四张,想看吗?(再出示其余四张)。
师:看到这些图片,你有什么发现呢?
生1:我发现这些图片有的大,有的小。
生2:我发现这些图片有些很长,有些很短。
生3:我发现这些图片有的比较像,有的比较不像。
师:如果与图片a为标准,其余四张哪几张与图a比较像呢?
生4:我发现了图片b、d和图片a比较像,而图片c、e和图a比较不像。
师: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些图片。(演示课件验证像与不像)。
师:这些图片为什么有的与图a比较像,有的不像呢?这里面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师:这些图片都是什么图形呢?(长方形)研究长方形我们通常从哪些方面入手呢?刚才,我们是用眼睛直接判断出像与不像,现在能不能通过算式来研究像与不像的原因呢,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带着老师给出的几个问题(出示问题)一起来探究这些长方形的长与宽之间的关系。
思考:
(1)、数一数,在方格图中数出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并填在表格上。
(2)、算一算,长方形的长与宽之间有什么关系?
(3)、议一议,你能发现图片中像与不像的秘密吗?
2、学生观察、讨论、记录,老师巡视,了解各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加以指导。
3、学生汇报研究结果。
师:通过刚刚的研究你能说说这些图片像与不像的秘密吗?
生:我们发现了长方形a的长和宽分别是b的2倍。所以它们比较像。
师:能不能用算式来表达你的思维过程呢?
生1:我把长方形a的长和宽分别除以b的长和宽。
6÷3═24÷2═2(板书)。
生2:我们发现长方形d的长和宽分别是a的2倍。我是这样算的:12÷6═28÷4═2(板书)所以它们也比较像。
生3:我发现长方形a、b、d的长都是宽的1.5倍,所以它们比较像。
师:能不能把你的这一发现也用算式表达一下呢?
生3:我是这样算的:6÷4═1.53÷2═1.512÷8═1.5(板书)。
生5:长方形e的长是宽的6倍,12÷2═6(板书)它的长与宽的倍数也和图形a、b、d的不一样,所以也比较不像。
师: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生6:长方形c的长是长方形a的8/6倍,而宽是它的3/4,长与宽的倍数不同,因此不像。而长方形e的长是长方形a的2倍,宽是它的1/2,这两个倍数关系也不同,因此它也不像。
师:刚才我们都是用除法计算发现了这些图片像与不像的秘密。有的同学发现了长方形a、b、d的长都是宽的1。5倍,宽是长的2/3,所以他们比较像;也有同学发现了长方形a的长和宽分别的b的2倍,长方形d的长和宽分别是a的2倍,所以它们比较像。i不管哪种发现,我们都是用除法来计算,生活中还有很多用除法来解决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再试试吧。
(二)情境二、三。
1、出示情境二、三。
师:请位同学把题目读一读。
师:这两道题目就在我们书本每49页上,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独立完成,并思考你是如何解决的。
2、学生独立完成题目,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
师:谁愿意来说说。
生:我先求出他们各自的速度再来比较。
师:你是怎么求他们的速度呢,能具体说说吗?
生:我把马拉松选手的路程除以时间得到他的速度,把骑车人的路程除以速度得到他的速度再来比较,发现马拉松选手的速度更快。
师:能用算式说说你的思考过程吗?
生:40÷2═20(千米)45÷3═15(千米)(板书)。
师:谁来再来说说哪个摊位苹果比较便宜?
生:我先求出他们各自的单价,发现c摊的单价最少,最便宜。
师:能说说你是怎么求单价的吗?能把你求出各摊的单价的算式说说吗?
生:15÷3═5(元)9÷2═4。5(元)12÷4═4(元)(板书)。
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速度和单价各表示什么吗?
师:可以和小组的同学探讨一下。
学生思考,讨论。
生1:速度就是表示每小时、每分钟、每秒所走的路程。
生2:速度就是路程除以时间所得的商。
师:说得真好,有谁再来说说对单价的认识呢?
生:单价就是总价除以数量的商。
师:大家观察一下我们黑板上的算式,不管是找长方形长与宽的倍数关系,还是求速度或单价,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都是用除法来计算)。
师:像这样,两个数相除,又可以叫做这两个数的比。(出示概念)。
师:把你要说的比和同桌的同学说说吧。
同桌互说比。
师:同学们从同才的算式中说了很多比,这些都是生活中的比(板书:生活中的)其实我们生活中也到处充满了比。比如说我们全班的人数是,那你们的人数和老师人数的比就是(49比1),我们班有几张桌子,几把椅子,桌子和椅子数量的比是。大家想想,还能不能从你的生活,你的身边找到更多的比呢,把你发现的比告诉你们小组的同学。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小组展示找到的比。
师:大家说得很好,老师这边也有些生活的比,你能找出来吗?
出示练习题。
红球和白球个数的比是比。
2、李师傅8小时生产了72个零件。
李师傅生产零件总个数和时间比是。
3、修一条长20千米的公路,已经修了13千米。
已经修的长度和公路全长的比。
师:我们人身上也有很多有趣的比,大家想了解一下吗?请看屏幕(出示人体上有趣的比)。
五、反馈评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知识、方法、情感)。
五、总结。
结束语: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比,除此之外,生活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比,下课后,请同学们用你充满智慧的双眼,寻找生活中更多的比,用你细致的心灵去感受更多的比,用你聪明的头脑去探究更多的比,用你所认识的比去创造更多更美的事物吧!
教学反思:
下面我就“关注教学过程、提高课堂实效”,谈谈我的教后反思。
一、关注教学环节的设计,创设有助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与自己生活环境、已有知识经验密切相关、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对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这节课教学中我创设如下情境:“这些图片为什么有的像,有的不像,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学生通过探究讨论交流后发现原因是a、b、d三个图形的长都是宽的1.5倍,体会同类量的比;再设计了“速度”“单价”问题,让学生体验不同类量的比,从而感受比就是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最后让学生了解“人体上有趣的比”,进一步感受比的意义。这些情境都是把数学问题融入实际生活情境中,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产生学习需求,主动去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关注自身的教学行为。
主要表现在:第一,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新知识。教学本课时,我主要从生活中的像片入手,巧设悬念:“为什么图片有的像,有的不像,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第二、运用直观操作,分散教学难点。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在教学中,我注意从实际出发,充分运用多媒体来演示,注意数形结合,通过一系列的情境,使学生对比的认识建立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并逐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这节课,我们并不是一下子就归纳出“比”的概念,而是充分创设时间、空间,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实践,探索图片“像”与“不像”的秘密,展示小组合作成果,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的直观操作、研究交流,数、形的有效结合,感受同类量的比和不同类的比,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第三、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实践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的不教,学生今天的学习是为了将来离开学校在实践中能够自学。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打开思路想问题。
三、关注对学生学习的引导。
学生的学习要有方向,而如何把握这个方向,教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引导适时、到位,学生就能控制自己,随着学习内容步步深入学习。例如在教学中,让学生讨论“图形为什么像或不像,有什么秘密?”时,我设计了三个问题,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学习,为他们的学习指明了方向,知道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达到预定目标,学生的学习动力得到充分的激发,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就能根据目标自觉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主动克服困难,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四、关注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推断等探究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应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究与交流的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学生展开充分、自由的讨论是学生合作学习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形式。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长方形的长与宽之间的关系,并在组织学生讨论时,教师先为学习小组提供了图形、问题、表格,教师指定学生担任组长负责记录,归纳本组学生的意见,在他们的合作中,及时地引导他们研究,引导他们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评价,学会鉴赏,最后全班交流;在归纳出比的意义之后让同桌同学互相说“比”。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这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说对课堂新生成的问题,我不能很好地处理、引导、回应,对学生的评价的语言也不够丰富。
2 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1、调查表我发现的数字
2、与数字相关的生活场景和物品的幻灯课件
3、白纸、笔
一、观察生活中运用数字的实物幻灯,初步感知数字的用途。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它们上面都有些什么数字?这些数字有什么用呢?(电话机上的数字是拨电话号码用的,电视遥控器上的数字是按频道用的,钟上的数字是用来表示时间的等等)
(如:门上的数字是门牌号码,日历上的数字是表示月份与日期等)
三、寻找身边的数字,切身感受数字与生活的关系。
提问:我们身上有数字吗?教室里有数字吗?它们有什么用呢?
四、尝试用数字来设计一份物品的说明书。 1 请幼儿在白纸上画一样物品,然后在物品旁边用数字表示用法 数量等 2 引导幼儿自由结伴,互相猜测 交流"说明书"数字所表示的含义。
1、通过活动发展宝宝语言能力和说话的兴趣。
2、让宝宝知道不乱扔垃圾以及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
1、手偶(小兔,小猴)糖若干。
2、舞蹈厅。
1、老师:“小朋友想到哪里去玩?刘老师带你们去。”宝宝们自由说说。
2、律动——去游玩。老师和宝宝们边开汽车边自由讲讲看到了什么。
3、老师:“公园到了,我们到草地上坐会”。
1、老师:“小朋友们猜猜,今天有什么小动物到公园里玩?”让宝宝们自由讲讲各种动物。
2、木偶表演。
a、小猴:“今天天气真好,到公园去玩玩。这个香蕉真好吃”(吃完香蕉后随手一扔)。
b、小兔:“公园真好玩,唉呦!谁扔的香蕉皮呀?”挨摔了一跤。
提问:“小兔怎么了?怎么摔跤的?(快帮小兔揉揉)。”启发小朋友们对小兔讲讲安慰的话。“是谁扔的香蕉皮?香蕉皮应该扔到哪里?”
老师带小朋友学说:“不要乱扔垃圾,要扔到垃圾箱里”。
木偶表演:不乱扔垃圾了。(老师再次利用手偶表演不乱扔垃圾的场景)。
3、分糖活动:分给宝宝们每人一颗糖,观察是否有将糖纸扔到地上。(根据孩子情况随机教育)。
孩子们不能够时时刻刻的想到环境保护,如果有更加吸引他的东西摆在他面前,多数的'孩子就会把果皮纸屑丢在一旁,针对此问题,我们又开展了此次活动,活动后,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够做得很好了,但能有一部分孩子自己主动地去扔垃圾了,应该说效果还是不错。
其实孩子不把垃圾扔到垃圾箱并不是他懒惰不去扔,尤其是托班的孩子,而是环保的概念在他们的小小心灵中还没有定位、没有记住,孩子们的乱丢垃圾现象多数是无意识的,老师就是在孩子这个模糊的意识下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处理问题。
现在,班里有意识的孩子不但自己能做得很好,还能提醒别的小朋友扔垃圾,如果哪个小朋友没有将垃圾扔到垃圾箱,有的孩子救自己替他捡起来,有的就一直追着那个孩子叫他把垃圾重新扔进去,从这一点也看到了,孩子的确有能力,我们要相信孩子!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moban/362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