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模板

小学常用成语典故(汇总19篇)

小学常用成语典故(汇总19篇)



优秀作文是对文字的驾驭和戏剧性的体现,它通过言辞和段落的安排来打动读者的心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启发和借鉴。

常用成语典故

春秋时卫国大夫蘧轮,字伯玉,有很好的名声。一次,卫灵公和夫人夜坐,听到车声辚辚,到宫门附近就听不见了,过了一会儿,在宫门的另一边又响了起来。卫灵公问夫人:“这是谁的车子?”夫人说:“一定是蘧伯玉的。”灵公问何以见得。夫人解释说:“只有像他这样的人才会夜间行车也不失礼,过宫门而下车。”卫灵公派人去查看,果然是蘧伯玉。见汉刘向《列女传。卫灵夫人》。后以“蘧轮”为称颂贤臣的典故。

小学作文常用成语典故

谷永,字子云,长安(在今陕西西安市)人,汉成帝时担任过光禄大夫、大司农等职。

汉成帝二十岁做皇帝,到四十多岁还没有孩子。他听信方士的话,热衷于祭祀鬼神。许多向汉成帝上书谈论祭祀鬼神或谈论仙道的人,都轻而易举地得到高官厚禄。成帝听信他们的话,在长安郊外的上林苑大搞祭祀,祈求上天赐福,花了很大的费用,但并没有什么效验。

谷永向汉成帝上书说:“我听说对于明了天地本性的人,不可能用神怪去迷惑他;懂得世上万物之理的人,不可能受行为不正的人蒙蔽。现在有些人大谈神仙鬼怪,宣扬祭祀的方法,还说什么世上有仙人,服不死的药,寿高得像南山一样。听他们的说话,满耳都是美好的景象,好像马上就能遇见神仙一样;可是,你要寻找它,却虚无缥缈,好像要缚住风、捉住影子一样不可能得到。所以古代贤明的君王不听这些话,圣人绝对不说这种话。”

谷永又举例说:周代史官苌弘想要用祭祀鬼神的办法帮助周灵王,让天下诸侯来朝会,可是周王室更加衰败,诸侯反叛的更多;楚怀王隆重祭祀鬼神,求神灵保佑打退秦国军队,结果仗打败了,土地被秦削割,自己做了俘虏;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徐福率童男童女下海求仙采药,结果一去不回,遭到天下人的怨恨。最后,他又说道:“从古到今,帝王们凭着尊贵的地位、众多的财物,寻遍天下去求神灵、仙人,经过了多少岁月,却没有丝毫应验。希望您不要再让那些行为不正的人干预朝廷的事。”

汉成帝认为谷水说得很有道理,便听从了他的意见。

点评。

小朋友们注意咯!“捕风捉影”和“无中生有”都表示缺少事实,都含贬义。但是“捕风捉影”重点在表示没有确凿根据,缺乏事实;而“无中生有”则重点在表示凭空捏造。使用这两个成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啦!

常用成语典故

黄河禹门口(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和陕西韩城县东北),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古代传说,每年春末数千尾鲤鱼集于此,争登龙门。能跃登者不过七十二尾。登龙门后,鲤即化为龙,故禹门亦称为龙门。《后汉书?李膺传》:“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接者,名为登龙门。”唐李白《与朝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科举时代凡会试得中,致身荣显,也叫登龙门。《封氏闻见记》卷二“贡举”:“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典见《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三秦记》)。

常用成语典故

《诗经。小雅》里有一首《伐木》诗,开头四句是:“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意思是:砍伐树木,丁丁丁,鸟儿鸣叫,嘤嘤嘤。它们飞出深谷,迁上高高的树林。按:唐代以后,都把诗中的鸟认作黄莺,后以“乔迁”、“莺迁”为迁居或升官的贺词。

常用成语典故

战国时的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说道:登徒子在楚王面前说宋玉好色,宋玉否认了,并且说:天下的美色,没有能比得上我家东邻的女子,她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傅粉则太白,涂朱则太红。但她登墙偷看我三年,我至今都没有动心。后以“墙东窥宋”为美女多情的典故。

小学作文常用成语典故

点石成金,同“点铁成金”。神仙故事中说仙人用手指一点使铁变成金子,比喻把不好的文字改好。出自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孟浩然》:“诗句以一字为工,自然颖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石成金也。”

一个人特别贫穷,平时虔诚地供奉吕祖,吕祖就是吕洞宾,相传是道教的先祖。

吕洞宾被他的真诚所感动,一天忽然从天上降到他家,看见他家十分贫穷,不禁怜悯他,于是伸出一根手指,指向他庭院中一块厚重的石头。

片刻间,石头便化成了金光闪闪的黄金,吕洞宾说:“你想要它吗?”

那个人拜了两次回答道:“不想要。”

吕洞宾非常高兴,说:“你如果能这样,没有私心,可以传授给你成仙的真道。”

那个人说:“不是这样的,我想要你的那根手指头。”

吕洞宾忽然消失了。

还有另外一个故事说的是:

从前,有两个穷人遇到了一位“点石成金”的神仙。神仙给两人每人一百两黄金,甲很高兴的接了金子,乙却不要。

神仙很奇怪的问乙:“你为什么不要?”

乙说:“您给我金子,我很感谢你的帮助。但金子总会花完的,我请求您把‘点金术’传授给我,这是对我最大的帮助。”

神仙被乙的好学精神所感动,高兴地把“点金术”传授给了乙。

一年后,甲的金子用完了,又成了穷人;而学会了“点金术”的乙,自己能“点石成金”,成了一个富翁。

道理: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得到财富是有限的,得到拥有财富的方法是无限的财富。

这两个故事中的“点石成金”,古时候指的是把石头变为金子,而今比喻修改文章,化腐朽为神奇,也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就能使它变得很出色。也指对人稍作指导,就可以让他幡然醒悟。

小学作文常用成语典故

东晋时期后秦在北边迅速崛起,后秦皇帝苻坚不顾许多大臣们的坚决反对,亲自统率六十余万大军逼近淝水,号称百万雄狮,想以秋风扫落叶的态势一举消灭东晋。东晋宰相谢安命令谢石谢玄统兵八万在淝水对岸安营扎寨,准备迎敌。谢玄抵达前线后,立即给苻坚写信挑战。信中开诚布公地说:“将军既犯我疆土,而在河边列阵,显然不想速战速决。真打算决战,请把兵营后移,让我军过河,一决雌雄,岂不爽快。”苻坚自恃兵强马壮,下令往后退。谢玄亲率八千精锐骑兵强行渡河。谁知道军令一下,后秦军兵马秩序大乱,立刻失去了控制。苻坚在混战中被冷箭射伤,后秦兵军马互相践踏,死伤不计其数。此时晋军乘胜北伐,很快就收复了北方大片失地。这时朝廷官员中有人妒忌谢安立下的汗马功劳,以镇守淮阴为借口调回了他的军队。谢玄眼看收复国土的大业转瞬之间变成沤浮泡影,不禁忧心忡忡,没有过多久就与世长辞了。

点评。

我们都知道想要成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个过程的艰难许多人都经历过,当快要接近成功的时候突然遭到了失败,不论是发生在谁的身上都是难以接受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自暴自弃。因为东山再起会比之前简单一些,毕竟你的基础在那儿了。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失败就放弃生活的希望哦!

常用成语典故

唐代诗人孟郊,少年时隐居嵩山,两试进士不第,曾作《下第》诗一首,中有云:“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又作《再下第》诗云:“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表达科场失意和仕途困顿的痛苦心情。直至四十六岁他才应举中试,欣喜之情,不能自已,遂作《登科后》诗云:“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后因以“春风得意”喻进士及第。元乔吉《金钱记》“他见我春风得意长安道,因此上迎头儿将女婿招”,用典本此。(典见《唐才子传》)。

常用成语典故

晋代的阮籍能为青白眼,凡遇到他喜欢或尊敬的人就用青眼,即眼睛正视,眼珠在中间。遇到他讨厌或轻视的人就用白眼,即眼珠向上或向旁边看。他母亲死后嵇喜来吊丧,他用白眼,嵇康来吊丧,他用青眼。见《晋书。阮籍传》后以“青白眼”表示对人尊敬、重视或轻视、憎恶。

常用成语典故

春秋时,晋国的重耳在外流亡二十年,不少人跟随他出生入死。后来,他加国为晋文公。在途经黄河边时,下令把原来的生活用品如席蓐(卧具)笾豆(食具)等都丢掉。凡是手足胼胝,面目黧黑的人都走在后面。跟随他流亡的人中有个叫咎犯的听后大哭。重耳问他:“回国应该高兴,你为什么样哭呢?”咎犯说:“你所丢弃的,正是流亡中赖以生活之物和出生入死的功臣,我能不感到悲哀吗?”重耳当即收回成命,表示永不拋弃故旧。见《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后以“弃席”比喻对下属故旧弃置不用。

常用成语典故

《古诗十九首》有“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之句。曹丕为魏王时,与吴质交好。建安二十二年大疫,一时文人如徐乾、刘桢、应玚、阮瑀、陈琳、王粲等均罹疾死亡,曹丕因作书与吴质,劝其惜时自娱。书中有“古人思炳烛夜游,良有以也”之句,后人遂以“秉烛夜游”喻及时行乐。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中即用曹丕原语,只省一“思”字。以后又引申出秉烛看花。唐白居易《惜牡丹花》“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李商隐《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均袭此意。(典见《文选?魏文帝与吴质书》)。

常用成语典故

古代神仙故事:东汉时,刘晨和阮肇同赴天台山采药,在桃源遇二仙女,刘阮被邀留居半年,两人返回家乡时,子孙已经历七世。于是二人又重返天台。唐代诗人刘禹锡自屯田员外迁朗州司马凡十年,始被召回京,游玄都观,作《赠看花诸君子诗》曰:“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有人向执政进谗,谓意存讽刺,乃出任连州刺史,十四年后方召回,得再游玄都观。庭院内一片荒凉,桃树无存,道士也不知去向,不禁感慨万端,又作一诗道:“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前度刘郎”,既是以姓自指,又是用刘、阮故事,后人因称去而复来的人为“前度刘郎”,亦为咏桃花的熟典。苏轼《留别释迦院牡丹呈赵粹》诗结句“去年崔护若重来,前度刘郎在千里”,即用此典。(典见《幽明录》、《本事诗》)。

常用成语典故

孺子,小孩子。春秋时的齐景公喜爱小儿子荼,曾经自己两手着地当作牛,口里衔着绳索,让荼骑在背上玩耍。荼玩得高兴,一不小心,从“牛背”上滚下来,绳子把齐景公的`牙齿拉断了。见《左传。哀公六年》。后以“孺子牛”比喻为大众谋利益而不惜献身的人。

常用成语典故

春秋时,祁国大夫贾辛,相貌丑陋。妻子却很美,妻子嫌他丑,三年不言不笑。后来贾辛为妻子驾车如皋(到皋泽去),打猎,射中一只雉鸡。妻子见他有本事,才开笑口讲话。贾辛感慨地说:“人实在少不了本事,我如果没有这点射技,你就一直不言不笑下去了。”见《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后以“如皋射雉”为一技之长可以发挥作用的典故。

常用成语典故

春秋时,齐国贤者黔娄善于韬略,能退敌兵,国人对他很敬重。鲁恭公请他为相,齐威王聘他为卿士,他都不去。他非常穷困,死后因被子太小,连遗体都盖不住,孔子的学生曾子,建议他的妻子把被子斜过来盖,他妻子说:“宁可正而不足,也不能斜而有余。”见汉刘向《列女传。鲁黔娄妻》、晋皇甫谧《高士传。黔娄》后以“黔娄被”为清贫的典故。

常用成语典故

把鸟射完以后,弓就用不着了。汉高祖刘邦的妻子吕后怀疑韩信谋反,把他抓起来。韩信说:“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现在天下已定,我是应该死了。”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又《越王勾践世家》也载有范蠡的话:“飞鸟尽,良弓藏。”后以“鸟尽弓藏”为事后拋弃有功之人的典故。

常用成语典故

古代寓言:宋人屈谷去拜见齐居士田仲,说道:“我听说先生不恃人而食(不依赖别人生活)。现在我有巨瓠(一种瓜)坚硬的像石头,又厚又没有窟窿,想拿来献给先生。”田仲说:“瓠是用来盛东西的,而你的瓠,却厚而无窍,又硬得像石头,剖不开来,我拿来做什么用呢?”屈谷说:“是的,无益于人之物,我只好把它丢了。”其实,屈谷是借此讽刺田仲自称不恃人而食,但也无益于人之国(宋国),属于坚瓠之类。见《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后以“屈谷巨瓠”、“坚瓠”比喻无用之物或无用之人。

常用成语典故

唐朝宰相张延赏有一次过问一场冤狱,要有关狱吏十天内查明判决。第二天一早,他见案头放着一份小贴子,上写:“钱三万贯,乞不问此狱。”他大怒,把案子催得更紧。第三天,又见有小帖子,写明“钱五万贯”。他更加光火了。要求两天内结案。第四天,又见小帖子,写明“钱十万贯”。这一下,他气馁了,说道:“钱到十万,已可通神,我还管得了吗!”见唐张固《幽闲鼓吹》。后以“钱可通神》极言钱的诱惑力之大。

常用成语典故

晋代人顾悦之与简文帝同岁,但头发早白了。简文帝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姿,经霜弥茂。”意思是我像蒲草与柳叶一样,一到秋天就萎落;你像松树和柏树,虽然经历霜雪,却越来越茂盛。简文帝说他答得很好。见《世说新语。言语》、《晋书。顾悦之传》。后以“蒲柳先秋”为体质弱的典故。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