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模板

小学数学一年级连加连减教案(实用15篇)

小学数学一年级连加连减教案(实用15篇)



一年级教案是针对一年级学生的教学计划和安排,有助于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借助以下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教师在教学中的创新和独特之处。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重点:通过数数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难点:学会观察图片的方法;用语言表达观察的结果。

第2~3页彩图(或相应多媒体课件),第4~5页彩图,10以内的数字卡片。

一、谈话引入课题:

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二、看图数数:

1、激发观察兴趣。

(1)师出示教科书第2~3页彩图。

(2)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一所美丽的小学校。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的小朋友。

(3)问:谁来说一说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还有什么?

2、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回答,贴一面国旗图。

(2)师: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3)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4)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5)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多少?

三、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四、数身边的事物: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

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

五、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数了美丽的小学校里面的红旗、花、树木和鸽子等许多东西,还数了我们身边的门、窗、铅笔等事物。下课后,小朋友们还可以数一数我们校园里的事物。放学后,再数数路上看到的或回家后家里的一些事物。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家人,好不好。

“数一数”这节课,是小学阶段的第一节课,也是入学教育课。作为一年级数学的第一单元,数一数之中所用到的数字相对较小,很多小朋友在幼儿园时就学会数这几个数字了。看图数物体时,只要他们观察的够仔细,相信他们都能数出自己所选物体的个数,所以我感觉着一单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还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目的,在在课堂中尽量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兴趣。所以在上课时,可以尽可能的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数物体,比如数人时可以先数女同学有几个,再数背书包的女同学有几个,再数扎辫子的女同学有几个等等,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比较简单,但是作为学生进入小学的第一节数学课,要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顺利的适应小学数学的学习是这节课的关键。

“数一数”一课是一年级学生入学学习数学的第一课。为了使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一上课就运用了轻松的谈话方式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教学时,先对学生的数数情况进行初步的了解:接着为学生出示鲜艳的图(课件出示),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教学活动按照先引导学生数图中事物的数量,在抽象出数,然后在回到数数活动中进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10以内各数的认读,采用了多种方法,分步骤的练习与反馈,便于全面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最后引导学生数一数身边事物的数量,将数与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体现数学的广泛性。最后的小结,既对本节课学习活动进行了总结,又进一步将活动扩展到课外,使数学学习走出课堂。

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

使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能够正确地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会口算简单的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

掌握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对计算结果出现分子是“0”的情况,会正确写“0”。

1、指名学生说出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计算下列各题。

-++。

订正后,提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2、教学同分母分数的连加。

教师出示例4,指名读题,说题意。

问:这道题里有几个分数?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

怎样计算呢?让学生讨论,并说一说怎样计算。可能大部分同学会说出按顺序分两步计算,即先计算+,得出的和再和相加。

这时教师再启发学生想一想,还有没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根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说出也可以把三个分数的分子连加起来,分母不变。

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写完得数1后,引导学生再认真审题,明确题中已知条件中的分数是有单位名称的,所以在写出计算结果后还要注上单位名称。

3、教学同分母分数的连减。

教师出示例5。

启发学生思考:题中的“1”是整数,而另外两个数是分母为12的分数,能直接相减吗?

怎样才能直接相减呢?(把1化成分母是12的分数)。

同学们根据例4连加的计算,能算出这道题吗?

学生独立计算。

指名学生说出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当学生把计算结果写成0时,教师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让学生明确:在分数除法中,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因为在除法算式中,0除以任何自然数都得0,所以分子是0的分数都等于0。

1、引导学生出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要把分子连加、连减,分母不变)。

2、指名学生回答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结果应该注意什么?(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分子是0的分数等于0)。

做例5下面的“做一做”中的题目。

练习二十八的第5~10题。

练习二十八第11题。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文案

设计思想:

长期以来,计算教学忽视了教学本身的人文因素,脱离了学生个体。因此,计算教学总是与单调、枯燥连在一起。新课程的实施,给计算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新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构想、设计现实、生动、活泼,充满童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欣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评互评等多种活动中学习数学、享受数学并得到全面发展。

教材分析:

连加、连减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安排。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这两类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从而扩大学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并为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打下必须的基础。连加、连减虽然不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教学重点,但却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难点之一。教材先通过例1教学连加,然后呈现例2的摘丝瓜场景教学连减。接着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逐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巩固对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的认识。

学情分析:

连加、连减虽然不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教学重点,但却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这一知识的自身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充分引导学生联系具体情境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理解运算顺序,掌握计算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多观察、多讨论、多表述,在多样的活动中深入领会并掌握知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情景建立连加、连减的数学模型,理解连加、连减的具体含义,会进行1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2、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和能力。

4、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连加、连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重点难点:

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学会计算。使学生理解图意列出算式。

教学准备:

图片、小棒、正方形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旧引新。

师:小朋友们,这个星期天,你们都到哪儿去玩儿了?(生自由发言)。

师:这个星期天,有两位小朋友,芳芳和她的弟弟也打算好了去乡下的奶奶家玩(贴出图片:芳芳和弟弟)。星期天一大早,芳芳的妈妈就带着她们姐弟俩一起乘上“口算号”公共汽车出发了。来,我们都看看有哪些口算,也来算一算吧!

学生看卡片口算。

师:一路上,芳芳看到车外的橘子黄了,地里的辣椒红了,到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不一会儿,她便到了奶奶家,奶奶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喂鸡呢!芳芳连忙跑过去帮奶奶喂鸡。引出例1。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探究连加。

1、说图意。课件演示小鸡图(动态)。请学生仔细观察。

(1)师:小鸡也想和我们交朋友,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原来有5只小鸡在吃米,先跑来了两只,又跑来了一只。)。

(2)师:根据你看到的,你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学生复述图意,指名说,同桌说,齐说。

2、尝试列式。

指名学生说说第一种方法两个算式的意思。

师:老师看到小朋友们还列出了5+2+1=8和5+1+2=8这两个算式,老师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谁能来告诉老师?(生回答)。

(师恍然大悟状)哦,老师明白了,原来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还可以直接把5、2、1三个数加起来!

(2)读算式。(师:刚才的小朋友读得真不错,你也跟着他读一读吧)。

(3)比较不同。

引导学生看这两个算式与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有三个数,两个加号,让学生给这样的算式起名字。指出:数学上叫做连加(板书:连加)生齐读。

(4)说算理。

师:5+2+1=8的8,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生先讨论,再汇报)。

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说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或是先算5+2=7再算7+1=8……不管哪种方法,学生只要说出理由,都给予肯定。)。

师:是呀,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师指板书:5+2=7),算出得数7(将7填到框中)然后再把算出的得数(强调是算出的得数)加上第三个数,这样的计算,也就是说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板书:从左往右)。

学生齐说计算方法。

探究连减。

师:你们帮小鸡解决了难题,他们可高兴了,过了一会儿,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原来有8只小鸡,先跑掉了2只,又跑掉了2只,)。

指名说图意(同连加)。

师:小朋友,看了这幅图,你会编个数学小故事来考考大家吗?(学生同桌先讨论,再交流)。

师:要求还剩多少只小鸡,会列式吗?这个算式怎么读?8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还有一个2呢?8-2-2表示什么?得数4你是怎么算的?(指名学生答后齐说,师随学生回答将板书填写完整)。

指出:计算连减时一般也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把算出的得数减去第三个数,也就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连加、连减,在计算时,一般是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的。

三、联系情境、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师:下面看老师摆出的图,你们会列式计算吗?

操作:(1)先摆4根小棒,再摆3根,再摆1根。

(2)先摆10个正方形片,再用线划掉3个,再圈出5个)。

学生看教师操作过程分别在书本72页上列式计算。

提问:4+3+1你是怎么算的?

10-3-5同上教学并提问:为什么用10去减呢?

2、想想做做第2题。

3、想想做做第3题。

4、给小鸭子找家。

师:小鸭子们在河里游玩了一会都上岸了,可是,它们却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他们找一找吗?(出示图,小鸭子身上写着得数,小房子上写着相应的算式)。

学生上来给小鸭子找家,个别提问:你是怎么算的?

师:还有谁找不到家啊?哦,老师帮得数是1的小鸭子造了一座房子,但只完成了一半,小朋友们能帮它造完吗?(学生交流方框中应填几)。

师:你们真棒!咦?这里还有一只小鸭子,它为什么这么伤心啊?那怎么办呢?谁愿意给它造房子?(学生给得数是4的小鸭子造房子,指名反馈,教师将相应的连加或连减算式板书)。

5、想想做做第5题。

师:夕阳西下,芳芳跟着妈妈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奶奶家,小朋友们跟着他也一起学会了许多的新知识。现在啊,有一群小动物还想考考我们小朋友知识学得怎么样呢,小朋友们,愿意接受小动物们的挑战吗?好,我们来看图,请你看图后把算式写完整,看谁写出的算式多!(出示图片)。

生独立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指名学生说出算式,并说说分别是怎么想的?(进行相应的反馈)。

四、全课总结、延伸课外。

师:今天,小朋友们一起认识了哪些新朋友?怎么计算连加和连减呢?指出:在以后的计算中,小朋友们要慢慢学着把第一步的得数记在脑中,不写出来,直接写最后一步的得数。

布置作业:课后找找身边的连加和连减故事,比比谁找的多!

板书设计:

5+2+1=88-2–2=4。

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

这两个例题是教学带分数连加、连减的方法。例5是带分数连加,与带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相同,几个加数可以一次通分,最后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是假分数的要公成带分数。例6是带分数的连减。当被减数的分数部分不够减时,从被减数的整数部分使拿出1化成假分数,和原来的分数部分合进来还不够减时,就要从整数部分拿出2化成假分数,和原来的分数部分合起来再减。可以一次通分。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把整数或带分数转化成假分数。p136准备题,让学生说一说怎么。

二、尝试探索建立模型。

1.教学例5。

a、出示例5。

b、看一看它们的分母相同吗?怎么办?

c、对计算的结果有什么要求?

d、看书p136。

e、说一说带分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f、试一试p136。

2.教学例6。

a、出示例6。

b、看一看它们的分母相同吗?怎么办?

c、通分后再看看,分数部分够减了吗?不够减又要怎么办?

e、在刚才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f、

g、试一试。

三、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计算练习p137、1--3。

2.说一说你在计算过程中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3.带分数连减时要注意什么?如何才能做得又对又快?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的教案

1.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2.初步培养学生连续看图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验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

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单项口算。

老师分别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用手势表示得数。

老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回答。(说出各题的计算过程)。

我们学习了连加、连减、知道连加、连减表示的意义,那么如果一个算式里面内有加法,又有减法,它又表示什么含义呢?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1.教学例1。

鱼缸里有几条黑金鱼?有几条红金鱼?求共有几条金鱼?应该怎么算?(板书:)如果捞走2条,求还剩几条?怎么计算?(板书:)。

如果我们把刚才演示的内容用图来表示(贴例题图)你能叙述一下这幅图的意思吗?

板书:

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前面学习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

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算式叫加减混合。

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加减混全式题应该怎样计算呢?结合这道例题,谁来说一说?(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先算4加3等于7,再算7减2等于5。)板书: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计算过程,然后指名说一说。

2.教学例2。

出示鸽子图。

你能说出这幅图表示的意思吗?(学生分组说一说图意,然后指名叙述:有4只鸽子在吃谷子,飞走了1只,又飞走了2只,现在有多少只?)。

谁会列式?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

这也是加减混合算式,你会计算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齐说计算过程,老师板书:

3.比较质疑:

两道例题有什么不同?(一道是加在前,减在后,另一道是减在前,加在后)。

说明:无论是加在前,还是减在前,只要有加有减都叫加减混合,计算加减混合算式与前面学习的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是一样的,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1.看算式摆学具:

出示: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请你用学具摆一摆。

2.学生独立完成第65页的做一做。

订正时说计算过程。

3.口算:(指名说答案,其他同学当裁判)。

老师分别出示口算卡片:

4.竞赛:争做计算小能手。

每人一张小卷子,学生独立计算,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前五名完成的同学把卷子交到老师那里,全对的为“计算小能手”,其他同学订正后全对的第人发一朵小红花。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做加减混合式题要按什么顺序计算?

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异分母分数连加减法的计算,并能正确地进行异分母分数的连加和连减计算。

由于异分母分数的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必须先通过通分把它们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所以,通分是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关键教材先安排了三道通分的复习题,复习已学的通分知识。然后通过三个例题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例1,结合直观图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加法,重点是引导学生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使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例2在例1的基础上类推出异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例3,结合异分母分数连减的教学,使学生明确:有时为了计算简便,可以采用不同的通分方式,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1.把三个分数通分p124准备题。

2.计算p124、2。

二、尝试探索建立模型。

1.教学例3。

a、出示例3。

b、读题后列出算式。

c、想一想这三个分数的分线有什么特点?怎么计算?

d、反馈讲评。

e、看书p124。

2.教学例4。

a、自学例4,看了后你想说些什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b、你觉得和异分母分数的加法有什么时候相同或不同的地方?

c、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尝试练习p125。

三、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基本练习p125、1--2。

2.比较大小p125、3怎么比较?

3.应用题p126、4--5。

4.: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时候?你还想说些什么?

连加连减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设计

(二)通过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及书写工整、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难点:正确计算连减式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板演(指名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演算):

20+40+30=10+40+20=3+20+6=。

70-20-40=80-50-10=65-5-20=。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128+34+23=。

启发提问:

(1)连加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用竖式怎样计算?

小结性提问:

(1)计算连加式题,先加什么,再加什么?

(2)计算连加两步式题,应注意些什么?

在此基础上得出:

教师介绍简便写法.为了书写简便,我们可以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即。

提问:这种写法和原来的写法有什么不同?简便在什么地方?

做一做:

46+25+17=。

2.出示例252-20-18=。

启发性提问:

(1)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两步式题?

教师通过行间巡视,可能发现有以下三种情况,教师先出示第(1)(2)种.。

通过学生评议,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而第(2)种是用简便算法,值得提倡.。

再出示第(3)种算法.。

小结性提问:

(1)计算连减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计算连减两步式题,应注意什么?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可以让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写.。

2.对比性练习。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54+26+15=90-58-24=。

直接在书上第2页做,可以列两个竖式,也可以用简便写法.。

(2)口算下面各题.(书上第2页,直接在书上写得数)。

7+59+20=72-6-40=。

3.趣味性练习(练习一第1题)。

把每行的三个数加起来.。

把练习一的第1题,如上图那样,把每行三个数的旁边画一个括号,把得数填在括号里.。

4.课后练习。

练习一的第1题和第2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1、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3、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勤俭节约的教育。

教学重点: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一、情境激趣

1、出示例题第一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主探究

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你们认识人民币吗?请你从盒子里找出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本组的小朋友听。分组活动。

组汇报: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逐一介绍面值不同的人民币,教师随机补充,并把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分别展示出来。

認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让学生辨认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思想教育。

提问:小朋友,你们能把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吗?请学生拿出盒子里的人民币,小组合作分类。

学生汇报分类情况,并说说分类的依据。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人民币的种类有:硬币、纸币;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2、例题第二幅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提问:图中的小朋友想买什么?(手表)

买手表该付多少钱?(1元)

请学生从盒子里拿出1元钱,比一比谁的拿法多。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1元=10角”,那么1角等于几分呢?(1角=10分)

完成填空:

1元=()角

1角=()分

3、试一试:一张1元的人民币可以换几张5角的?几张2角的可以换1张1元的?同桌互换。

请学生说说互换的结果,以及为什么要这样换。

三、应用拓展

请学生把要买的物品和对应的人民币连起来。

2、填一填。(“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每个题目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拿一拿。

(1)“想想做做”第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

思考:用一种人民币怎么拿?两种呢?三种呢?

游戏:购物。(“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货架:橡皮(每块4角),美工刀(每把9角5分),铅笔(每枝4角),自动铅笔(每枝7角),尺(每把3角)。

请小朋友用1元钱购物,想一想,说一说,可以买哪几样东西?应找回多少钱?

四、总结延伸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认识元角分)知道了什么?(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1元=10角、1角=10分)关于人民币,小朋友们还知道什么呢?这些面值更大的人民币,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这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的。主要教学重点在学生能借助具体情境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以及掌握其计算方法。为了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和方法,教学时,我为学生设计了这样几个层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我将书上静态的例题,用课件以搬南瓜这一故事情节呈现,变成一个动态的过程,通过先搬来2个南瓜,小女孩又搬来1个南瓜,让学生感受“添上、再添上”。然后又通过摘丝瓜这一事件,先摘了3条丝瓜,又摘了1条丝瓜,让学生感受到“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这样既让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展示了知识的连续性,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在看懂图的基础上,我没有直接让学生列出算式,而是采用讲故事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之间将看到的情景以小故事的形式讲出来,既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最主要的是学生在讲的过程中对连加、连减的含义理解的更深刻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三、教方法,熟记运算顺序为了解决连加、连减时,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这一难点,在教学时我教给了学生一个好方法,主要是通过在第一步算式下画横线来确定运算的顺序,然后记下第一步的得数,用第一步的得数再接着往后算,从而解决了这一难点。在让孩子回答口算答案时也要多强调计算步骤,渗透有序思考的数学方法。

数学是民主化、个性化和活动化的课程,因此在教学本课内容时一定要多提供数学活动交流的机会,鼓励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另外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在教学过程中,我自己的教学语言有时重复较多,这点还需要注意,语言应当精炼简短,课堂效率才能有所提高。

文档为doc格式。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的公开课教案

教科书第72页和练习十一的第1、2、5题。

:使学生掌握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使学生感受到连加、连减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并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清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策略与方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课前准备与课时设置。

投影片、小棒、三角图片。

出示投影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图意。

(设计意图:以生动活泼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理解连加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1、学习连加。

师:谁能说说你在图中都看到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原来……先……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的思维,利于学生理解连加的计算顺序。)。

板书问题: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

一共是什么意思?怎样列式?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5+2+1=8。

先用一只手遮住+1,让学生算5+2=7(板书7),再用手遮住5+2,提示用7+1=8(板书8)。

说明象这样连着加就叫连加。板书:连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学习连减。

师:小鸡吃饱了,接下了又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看看图吧。(继续演示投影、72页下图)。

让学生自由观察并自主说话。(原来……先……又……)。

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引导学生围绕“还剩几只?”这个问题加以解决。使学生明确:先跑了2只用减法,又跑了2只还是用减法。

教师根绝学生的汇报适时板书:连减8-2-2=4(自主探索连减两次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3、归纳。

象这样用三个数(有时更多)连着相加或者连着减的计算方法就是连加和连减。

(设计意图:有利于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4、完成72页的“做一做”

引导学生说清图意,再让学生自己用小棒、三角图片摆一摆,得出结果后,再填数。

1、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连加连、连减呢?

学生自由回答,对敢说能说的学生要多表扬,对想说却有顾虑的学生要多鼓励。

2、完成练习十一的第1、2、5题。

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自主解答。

(设计意图: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感受连加、连减在生活中的作用。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的公开课教案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2、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初步理解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之间的联系。

一、复习:以开火车的形式口算计算卡片。

二、新授:

(一)教学连加:

1、利用课件先出现地上的5只小鸡,然后出现跑来的2只小鸡,最后出现又跑来的1只小鸡,(每出现一次,学生就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意,也是先分步后综合,综合讲图意时先要求同桌之间互讲,再指名完整地叙述图意一次。)。

2、你们能帮老师算一下地面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吗?(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再指名口答。)。

可能出现以下两种计算方法:

(1)5+2=77+1=8。

(2)5+2+1=8。

3、老师想知道5+2+1=8你们是怎样算出来的呢?

4、比较两种算法:

异:第(1)种用的是两个一步算式,第(2)种用的是一个两步算式。

同:(1)最后结果都一样,所以两种算法都对。(2)两种方法都是用5+2的结果7,再加上1,得出8的。

哪种方法比较方便呢?

第(2)种,像这样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连加。(板书课题)并建议学生多用连加来解决问题。

5、读算式:5+2+1=8读作:5加2再加1等于8.

6、完成做一做左边的题目。

(1)师说,生摆小棒,再打开书填空。

(2)订正,说一说计算过程。(要求画出计算步骤。)。

(二)教学连减:

1、用课件分步出示小鸡图,学生也分步讲图意。(与连加大致相同)。

2、你们能算一下最后剩下多少只小鸡吗?(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再指名口答。)。

对每一种算法都作出分析,重点分析连减的含义及计算方法并补充课题。

3、读算式:8-2-2=4读作:8减2再减2等于4.

4、完成做一做右边的题目。

(1)师说,生摆小棒,再打开书填空。(注意教会学生看图,因为这种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

(2)订正,说一说计算过程。(要求画出计算步骤。)。

三、游戏:

请同学表演,同学们要注意台上同学人数的变化。

1、先请5个同学站在台上,接着走了2个,又走了1个,最后剩下多少个?(生列式计算,订正。)。

2、先请4个同学,再请2个同学,再请0个同学,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同学?(生列式计算,订正。)。

四、练习:

1、p73第1题:

(2)请同学口答出算式,再填书。

2、分别完成p73第3题左边3道算式和成p74第6题左边3道算式.(都要求画出计算过程。)。

五、小测:

同桌间互换小测本,互相各出两道连加、两道连减考同桌,再收小测本批改。

六、总结:

如果回到家,家长问你今天数学学了什么,你会怎么回答呢?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模板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2页和练习十一的第1、2、5题。

教学目标与策略方法。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经历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使学生感受到连加、连减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并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清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策略与方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课前准备与课时设置。

投影片、小棒、三角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投影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图意。

(设计意图:以生动活泼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理解连加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二、探究体验。

1、学习连加。

师:谁能说说你在图中都看到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原来。。。先。。。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的思维,利于学生理解连加的计算顺序。)。

板书问题: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

一共是什么意思?怎样列式?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5+2+1=8。

先用一只手遮住+1,让学生算5+2=7(板书7),再用手遮住5+2,提示用7+1=8(板书8)。

说明象这样连着加就叫连加。板书:连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学习连减。

师:小鸡吃饱了,接下了又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看看图吧。(继续演示投影、72页下图)。

让学生自由观察并自主说话。(原来。。。先。。。又。。。)。

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引导学生围绕“还剩几只?”这个问题加以解决。使学生明确:先跑了2只用减法,又跑了2只还是用减法。

教师根绝学生的汇报适时板书:连减8-2-2=4(自主探索连减两次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3、归纳。

象这样用三个数(有时更多)连着相加或者连着减的.计算方法就是连加和连减。

(设计意图:有利于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4、完成72页的“做一做”

引导学生说清图意,再让学生自己用小棒、三角图片摆一摆,得出结果后,再填数。

三、时间应用。

1、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连加连、连减呢?

学生自由回答,对敢说能说的学生要多表扬,对想说却有顾虑的学生要多鼓励。

2、完成练习十一的第1、2、5题。

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自主解答。

(设计意图: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感受连加、连减在生活中的作用。

一年级连加连减教案

长期以来,计算教学忽视了教学本身的人文因素,脱离了学生个体。因此,计算教学总是与单调、枯燥连在一起。新课程的实施,给计算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新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构想、设计现实、生动、活泼,充满童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欣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评互评等多种活动中学习数学、享受数学并得到全面发展。

连加、连减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安排。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这两类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从而扩大学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并为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打下必须的基础。连加、连减虽然不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教学重点,但却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难点之一。教材先通过例1教学连加,然后呈现例2的摘丝瓜场景教学连减。接着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逐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巩固对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的认识。

连加、连减虽然不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教学重点,但却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这一知识的自身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充分引导学生联系具体情境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理解运算顺序,掌握计算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多观察、多讨论、多表述,在多样的活动中深入领会并掌握知识。

1、通过实际情景建立连加、连减的数学模型,理解连加、连减的具体含义,会进行1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2、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和能力。

4、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连加、连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学会计算。使学生理解图意列出算式。

1、创设情景、激趣学习连加。

课的一开始,我就利用图片,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并通过自己的感知说出图意,培养了学生理解和说的能力。而且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感受今天的加法算式和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连加。课题的引出后,并不是死板的讲述运算的顺序,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编写算式,并自己去计算,这时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教师借此让学生在同桌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采用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加的计算顺序,很自然的引出了预算顺序。

学生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后,利用动态的练习让学生的思维从形象向抽象过度,进一步巩固了新知,也为学习连减埋下伏笔。

2、延续情节,学习连减。

爱于表现是每个儿童的天性,让孩子们有表现的机会使孩子们增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因此教学设计上让学生先发挥想象编写连减的算式,再通过自己编写的算式来编题目,充分理解连减的含义。出示板书连减,因为连减的算式动态的画面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我要求学生看着静态画面描述所发生的事,从整体上初步理解连减的含义。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感觉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动态感知,静态领会为了让学生通过体验事情的发生过程,来明白算式的含义,首先把书上的两个例题变成一个运动的过程,感受“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使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列出算式。如小鸡吃虫子,可用课件动态展示小鸡吃饱后离开的情景,将连加连减这两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像动画片一样娓娓道来,展示了知识的连续性,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新授环节处理的得心应手,学生一目了然很自然的就列出连加、连减的.算式。

二、重视算法,突破难点连加、连减难在计算过程中它们都需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这一环节我主要采用学生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提问“这个式子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提问:“要计算这道题,你得把哪个数记住?你是怎么记的?”强调在先计算的两个数下面划一横线,并把得数记录在横线下面,这样就能记住。本环节我注重学法指导重点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以后的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文档为doc格式。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的公开课教案

带分数连加、连减(p.119,《作业本》p.71[68])。

1、使学生掌握带分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带分数连加式题。

2、理解带分数连减,当被减数的分数部分小于减数的分数部分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一、复习。

两个带分数的加减法。

让学生计算带分数加减法的时候该注意什么?

二、揭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带分数的连加、连减。

让学生预习例5例6说说带分数的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1、先通分。

4、注意当份数部分连加得到假分数的时候应化成带分数。然后把两个整数部分相加。

5、当分数部分不够减的时候要向整数部分退1还是2,要看具体的题目而定。

三、学生独立完成。

练一练第1-3题。]。

四、并布置作业。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