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纲是写作的蓝图,它为作者提供了一个明确和有序的写作路径。在制定提纲时,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和逻辑关系图来整理思路。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提纲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三只羊的图片,认识故事中主要主角,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边演示操作三只羊图片,边用“的笃、提托、笛度”三中走路声音比较认识三只羊。
师:宝宝们,听谁来了?“的笃、的笃、的笃”,谁呀?(幼:喜羊羊;师:喜羊羊这么小,我们叫它小羊吧!)“踢托、踢托、踢托”,又有谁来了?“笛度、笛度、笛度”,谁来了?来了几只羊?(幼儿团体回答)
2、经过比较认识大羊、中羊、小羊。宝宝们仔细地看看,这三只羊有什么不一样呢?(教师可用动作提示)
二、感知理解童话故事。(注意教师讲述的语气)
1、操作羊和狼的图片,讲述故事前半部分。“故事开始——中羊听了很害怕,吓得逃到山下去了。”
师:今日,这三只羊发生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想听吗?师讲述。
提问:a、山脚下住着谁?它们到哪里去吃草?
b、谁来了?跟小羊、中羊说了什么?
过渡:大灰狼是怎样说的?小羊和中羊又是怎样做的呢?我们再来听一遍故事。
2、教师运用不一样的主角语言讲述故事前半部分。
提问:大灰狼听见了小羊的脚步声,说了什么呀?(谁呀?——语气粗而干脆)
小羊怎样回答的?(我是小羊——轻轻的、很温柔)
大灰狼还问了什么?(你来干什么?——凶的样貌)小羊怎样说?(我上山来吃草)
引用故事中的对话,过了一会儿,……又恶狠狠地说:“……”中羊怎样样呢?(运用同样的方法来感受中羊和大灰狼的对话)
三、幼儿大胆想象故事的结尾。
1、小羊、中羊在山脚下碰见了大羊,把刚才的事告诉了大羊,大羊说:“别害怕,我们一齐想办法对付它。”三只羊会想出什么好办法呢?(请幼儿自由想象、猜测)
2、师操作图片讲述故事结尾。
三只羊到底有没有被大灰狼吃掉呢?大羊带着小羊、中羊是怎样对付大灰狼的?我们再来听听看。(师讲述故事结尾)
提问:大灰狼死了吗?怎样死的?(小羊用头撞、中羊和大羊用头顶)
小结:三只羊团结起来一齐对付了大灰狼,三个人的力量真大啊!
四、师幼一齐完整讲述故事。
我们一齐讲讲这个故事,好吗?在讲的时候,要注意大灰狼是怎样说的,小羊、中羊是怎样说,怎样做的。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故事,了解主要主角与情节。
2、感受不一样主角语言的变化,理解大、中、小,恶狠狠等词的意思。
3、享受听故事的乐趣,明白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活动准备:小、中、大羊、狼各一只。背景图一副。
附:故事《三只羊》
在一座山脚下,有三只羊。一只是大羊,一只是中羊,还有一只是小羊。它们上山去吃青草。
山上有一个山洞,洞里躲着一只大灰狼。有一天,小羊上山去吃草,它“的笃、的笃”地走上山,大灰狼听见了小羊的脚步声,就在山洞里问:“谁呀?”小羊说:“我是小羊。”大灰狼问:“你来干什么?”小羊说:“上山来吃草。”大灰狼恶狠狠地说:“我要吃掉你!”小羊听了很害怕,吓得逃到山下去了。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饮食习惯。
2、使幼儿初步了解身体生长需要多种营养,这些营养是从各种食物中获得的。
3、激发幼儿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情感。
4、幼儿尝试营养配餐,初步了解食物如何搭配更有营养。
活动准备
1、鱼类、肉类、蛋类、蔬菜、水果、米面类、豆制品等食物卡片。
2、课前观看幼儿园一周食谱。
3、课件《兰兰的成长》。
4、头饰、餐盘、卡通图片。
活动过程实录
一、教学活动导入——看看说说
1、提问幼儿自己是怎样一天天长大的,激发幼儿观看课件的兴趣,组织幼儿看课件。
2、观看后提问,师:兰兰为什么能长大?
幼:因为兰兰吃饭了。
幼:因为兰兰爱吃蔬菜。
教师总结,身体的生长需要各种各样的营养,而这些营养是从各种食物中获得的,只有不挑食、不偏食才能得到均衡营养。
二、故事、游戏
1、教师出示卡通图片,以故事的形式导入课题。
《营养大家庭》向幼儿介绍营养大家庭的成员:胡萝卜兄弟、青豆哥哥、燕麦小子、苹果表哥、草莓妹妹、银鱼姐姐、红虾表妹。他们团结一致战胜病菌大魔王的故事。通过此情节让幼儿了解只有获取均衡营养才能保持身体健康成长,不生病。
2、游戏《食物的自我介绍》结合以上故事,制作卡通头饰,两位老师用小魔术的形式不时地变换。如:一位老师戴上鸡蛋头饰作介绍“我是鸡蛋宝宝,我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是你们早餐中必不可少的营养。”
3、通过老师戴各种食物的头饰作介绍使幼儿初步了解几种食物的名称主要以及对人体的作用。
4、教师进行小结,人体需要的营养有七大类:蛋白质、脂肪、糖类、水分、维生素、无机盐、纤维素,而这七大类营养素存在于各种食物中。
三、幼儿定制一周食谱。
1、讨论幼儿园的一周食谱。食谱是按照幼儿身体营养搭配制定的。
2、激发幼儿制作食谱的兴趣。
3、幼儿分组进行设计,共五组,每组设计一天食谱。
4、每组桌上放有各种食物卡片,幼儿自主搭配,将每一餐搭配好分别放入餐盘中。每组幼儿讨论通过每一天的食谱内容。
5、教师小结,表扬幼儿为幼儿园作了一件大好事。
四、请幼儿制作营养餐。
1、为幼儿准备各种水果、蔬菜让幼儿学习营养配餐。
2、师讲解制作过程,提醒幼儿用刀安全。
3、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看妈妈为自己做的食物)来设计自己要做的营养大餐。
4、幼儿开始制作,教师在旁指导。
5、制作完成后,请个别幼儿讲解自己做的大餐叫什么?有什么营养?
6、幼儿开始品尝自己制作的大餐。
五、活动延伸。
好多的妈妈每天做饭都会问“宝宝今天想吃什么呀?”结合这一特点,鼓励幼儿回家同爸爸妈妈一起制定家庭一周食谱。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知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2、了解公共汽车外观及乘坐方法。
3、幼儿活动时遵守秩序的观念。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故事《还有谁要上车》,自制故事图卡,尼龙绳一条、小纸片、数把小椅子。
活动过程:
一、教师用故事图卡讲故事《还有谁要上车》。
二、引导幼儿注意故事重复的情节,说说一个个动物如何上车。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使用的象声词所造成的趣味,并请幼儿模仿多种动物上车时发出的声音。
四、教师带领幼儿玩“乘坐公共汽车”的游戏:
1、将绳子打个结制成一个大圈,当作公共汽车;在几个地点放置小椅子作为站牌,要乘车的乘客在此等车。
2、教师当司机,其他的幼儿当乘客,并发给每人一张钱币或月票卡(以小纸片代替)。
3、司机开着“公共汽车”按一定线路去载乘客,停靠站台时要报站名并提醒乘客注意安全;乘客上车需要买票或刷月票卡。
4、幼儿分组进行游戏活动
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乘坐公共汽车时应注意的事项。
等车子停稳后再上车。上车后找到位子要赶紧坐好,如果没有位子则要抓住扶杆。
在车上不能大喊大叫,也不能走来走去。下车的时候,要提前走到门口,车停稳后再下车。
活动延伸:
在其他的游戏活动时可继续开展这样的活动,让幼儿更进一步了解乘车应注意的有关事项。
附:
故事:
还有谁要上车?
小小司机看看钟。开车的时间到了。
“今天有谁要坐车?准备好车票请上来吧。“
兔子来了,兔子要上车。
但是他说能不能等一等,
因为他的朋友布鹅也要上车。
布鹅来了,布鹅要上车。
但是他说能不能等一等,
因为他的朋友小猪也要上车。
小猪来了,小猪要上车。
但是他说能不能等一等,
因为他的朋友大绵羊和小山羊也要上车。
大绵羊和小山羊来了,他们要上车。
但是他们说能不能等一等,
因为他们的朋友胖狗阿噜噜也要上车。
胖狗阿噜噜挤上车,
嘟嘟嘟、嘀嘀嘀、
嘎嘎嘎、碰碰碰、叽叽叽!
车子终于开动了!
小百科:上车,指进入车辆。
活动目的:
1、幼儿自主探索,利用各种方法给水桶“喂”沙。
2、体验玩沙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水桶3个、人手一把铲子。
2、轻快的音乐伴奏磁带。
游戏玩法:
将幼儿分3组,在3个场地,放欢快的音乐背景,请幼儿用铲子挖出沙子投放入小水桶里。音乐停止后提醒幼儿放下工具,然后根据不同的装沙情况,分发不同的小品,以示奖励。
建议与规则:
1、要求音乐停止后应立即放下工具。
2、教师可提示幼儿尝试用各种工具来进行游戏。
3、此游戏也可以每人一铲一桶的形式进行。
教学反思:
游戏是最适宜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将理念转化为行为,注重在活动中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把握时机及时引导,促使孩子们更深入进行游戏,让孩子在健康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发展。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能用诙谐幽默的情感完整朗诵。
2、能根据诗歌仿编,并体验创编的乐趣。
3、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及幽默感。
4、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5、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1、大图片(与诗歌内容相符,诗歌附后)
2、为幼儿提供玩具、衣物、生活用品等用来创编诗歌的道具。
【活动过程】
一、趣味谈话引出活动。
1、师:我有个朋友名字叫妙妙,他住在妙妙国。妙妙国的人特别可笑,他们做事总和我们不一样。
他们会把手套穿在脚丫上,把铅笔养在鱼缸里,牵着笤帚去逛街,爸爸穿着高跟鞋,大晴天穿着小雨衣。
您们觉得可笑不可笑?
2、师:前几天,我的朋友妙妙请我到他们妙妙国去旅游,到了妙妙国一看,呀!这个地方可真妙!你们知道我都看到了什么吗?(幼儿自由回答)我把一些有趣的事情拍了下来,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二、出示大图片。观察讲解并学习诗歌
1、你们发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2、大家说的太棒了,观察的都很仔细。(老师举例并引导幼儿用简短的语言概括诗歌)
3、教师用简单的语言、幽默的语气(即诗歌内容)朗诵诗歌两遍,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4、老师指图片与幼儿一起朗诵两遍。
第一遍老师声音大些,第二遍老师声音小些,鼓励幼儿大声、开心的朗诵,朗诵的同时可自加幽默夸张动作,增加朗诵的趣味性。
5、幼儿集体朗诵,并给幼儿录音。
(把妙妙国有趣的事讲给更多的人听一听,录完音后再放给幼儿听听,引起幼儿朗诵的兴趣)
6、分组自由朗诵,看看谁朗诵的最有特点、最有趣。
7、每组推荐一名幼儿上前朗诵,大家一起点评出最有特点、最有趣的朗诵者。
三、引导幼儿创编诗歌。
1、师:刚才那些只是我刚到妙妙国时看到的趣事,后来我又到了他们的商店、游乐场、幼儿园、公园、饭店,看到了更多有趣的事。每到一个地方我都会惊奇的说:"呀!这个地方可真妙!"你们猜猜我又看到了哪些奇妙的事?(幼儿根据想想自由回答)
2、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提醒幼儿就像我们刚才朗诵的诗歌那样。
3、根据幼儿创编,幼儿分组将想象的内容组合成新的诗歌。大家一起朗诵,比比哪组的诗歌更有创意,更能让大家开怀大笑。
四、让孩子感受到生活中的快乐是可以自己制造的。
1、教师:你们想不想把我们班也变成开心妙妙国?
好,给你们三分钟时间,要求是,你做的事是幽默滑稽的,但绝对是要安全的、不会影响到别人的。琴声响起时说明时间到,三分钟倒计时开始。
2、教师弹琴,时间到。大家互看,这时教室里简直要笑翻了。
3、引导幼儿创编诗歌"我们大班可真妙!"
五、知道幽默是令人开心的事,但要注意时间场合。
师:我们为什么会觉得这么可笑?
师:但有时你觉得可笑的事却会影响别人,或让别人伤心,所以幽默也需要动脑筋,你的幽默只有在时间、场合合适时,才会给别人带来快乐。
附诗歌:这个地方可真妙
绿色太阳天空照,
松鼠地上吃青草,
小羊地上来回跳。
公鸡孵出鸡宝宝,
母鸡打鸣喔喔叫。
蝴蝶水中来游泳,
金鱼空中在舞蹈。
你说可笑不可笑。
【活动反思】
列宁说:"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幽默属于那些心胸宽广、对生活满怀热情的人。而一个心胸狭窄、思想消极的人是不会有幽默感的。良好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善于运用联想和比喻的能力,是一个人具有幽默素质的前提。因而在一日活动中我特别注意这几方面的培养,努力使幼儿的幽默感不断增强,使幼儿的生活更富于乐趣,为幼儿今后成为一个具有高尚情趣和乐观信念的人打好基础。大班语言活动《这个地方可真妙》就是在此理念基础上选择并设计的。
此次活动开始运用了趣味谈话的形式,能很好的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尽快进入主题,并为后来的诗歌学习及想象创编打下了基础。诗歌教授以整体教学为主,这样不会破坏整个诗歌的幽默气氛。使幼儿在朗诵诗歌时能朗诵出诙谐的感觉。在学习诗歌时我采用了多种方法。让幼儿分组自由朗诵,看看谁朗诵的最有特点、最有趣;引导幼儿给诗歌加动作;这些都有效的增加了幼儿的朗诵兴趣。
在创编环节,我充分给幼儿自由,发挥想象。但是可能是因为教师的引导不够,所以孩子的创编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提问与幼儿回答要构成了活动的双向互动交流。要实现真正的双向互动交流,教师必须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敏感回应和理答,促使幼儿对问题思考达到逐渐深入。回应的方式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当教师向一个幼儿抛出问题时,如果这名幼儿不予回答,可以向其他幼儿进行转问,如果全体没有回答,那么教师要适当变换问题方式,转换问题内容或是表述方式,以促使幼儿回答;反问是指当幼儿主动提出问题时,教师可以把问题抛还给幼儿,问清楚他是怎么想到这个问题的。当幼儿无法一次给与明确而满意答案时,教师可以适当的启发幼儿,给与多种提示;当幼儿给出的回答模糊不清,思考不明确时,教师也可以进一步帮助幼儿进行概括和提炼,帮助幼儿思考更清晰,表述更准确。幼儿对诗歌的掌握较快,整节活动幼儿兴趣较高,教师应引导幼儿在开心的创造快乐的基础上,有主题的创遍。教师在活动前应该准备大量的例子来引导幼儿创编,可能效果会更好。
大家都喜欢开心,但许多孩子由于家庭、性格、环境等原因,却常常表现出不开心。例如,家人不给买心仪的东西不开心、与朋友发生争执不开心、被别人碰一下不开心、比赛得不到第一也不开心……通过本活动的设计也是让孩子们发现,其实快乐无处不在,只要学会发现、宽容,自己就会成为快乐的人,并能给他人带来快乐。
活动目标:
1、感知土壤的特点:有多种颜色、有干有湿和硬软之分、里面有空气、
2、全面了解土壤上面和下面的世界以及土壤的其它作用。
(1)、上面可以种植许多的植物:花草树木、庄稼、还有许多美丽的建筑
(2)、下面生存有许多的生物:蚯蚓、蛇、青蛙、刺猬、泥鳅、蚂蚁、
3、掌握保护宝贵的土壤的方法。
4、培养幼儿动手探究的能力,让孩子们对这个快乐的世界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份:小杯子、小勺子,每组一杯水、一个大盘子(里面有:红、黄、白、干、湿的土壤)
2、一幅土壤的剖面图。活动图片:树、草、花、庄稼、树根、和土壤里生存的小生物。
3、各种颜色、干的、湿的、软的、硬的土壤。
4、用土壤捏的各种泥人、动物、
5、几个与土壤相关的字卡:干、湿、软、硬、土壤、、
6、让家长先带着幼儿初步的认识土壤,让孩子们对平凡的土壤产生浓厚的兴趣。
活动过程:
2、根据自己观察和采集的经验,告诉大家:
(1)、捏捏土壤,有什么样的感觉?(幼儿边说师边出示:软、硬二字卡)
(2)、什么样的土壤是软的?什么样的土壤是硬的?(干、湿二字卡)
(2)、仔细观察,土壤有些什么颜色?(出示颜色的字卡)
3、出示土壤剖面图:(了解土壤的作用)
a、土壤上面的世界:可以种植植物(幼儿边说教师边把相应的物体的图片贴在剖面图上)
b、土壤里面有什么:有许多的小生物(幼儿边说教师边把相应的物体的图片贴在剖面图上)
4、土壤里面的小动物要呼吸空气呀,为什么它们不死呢?
让幼儿做个小试验:放块比较硬的、大块的土壤放进玻璃杯,发现什么了?(有许多的气泡,得出结论:土壤里有空气,所以小动物不会死)
6、活动的延伸:土壤还有哪些有趣的作用?(师出示:一些用泥烧制的陶器、雕塑、把准备好的泥人、泥动物、并现场捏制小动物,引起幼儿兴趣,让幼儿在此活动后,玩:有趣的泥土)
活动目标:
1、在数学活动中发展幼儿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独立性,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2、喜欢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感受规律的存在和美感。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重点:
1、尝试用ab模式的方式来进行排序
活动难点:
1、小朋友相互协作或者用自己身体来挑战ab模式的不同排序方法
活动准备:
1、有ab模式的图片若干张
2、每个小朋友一小篮操作材料(两种颜色的雪花片或者两种颜色的小剪刀或两种颜色的手工纸等若干)
3、含有ab模式排序的故事
活动过程:
一、感受规律的存在
1、出示图片:
1)小朋友排队的照片(一个男一个女),让小朋友观察师:小朋友看一看图片里面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呀?他们是怎样排队的呢?那小朋友是按什么规律在排队的呢?(男女男女)师:哦,是按男女男女,你们看出来啦,那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从第一个开始吧:一个男娃娃一个女娃娃一个男娃娃一个女娃娃。
师:看小朋友有规律的排队真整齐,那一个男娃娃一个女娃娃一个男娃娃一个女娃娃是几个一组的呢?一个男娃娃一个女娃娃;接着又来一个男娃娃一个女娃娃是几个一组呢?(2个一组)
二、幼儿进行操作,用ab模式进行排序
1、老师呀今天也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些东西,看看小朋友能不能利用这些材料按照这种规则来排一排呢?哦一定要两个一组一个一个接着排哦教师出示材料:我们来看看有些什么:这是什么?雪花片、手工纸、积木、粗细不同的勾线笔、剪刀。我们一起来用这些东西来排一排。两个两个一组一个接着一个排列,行吗?好,但是我们是大班的小朋友了,老师是有规则,有要求的:
第一,小朋友悄悄走到一个篮子面前,自己一个人完成第二,轻拿轻放,排好了就坐回自己的位置第三,必须按两个一组一个一个接着排列记住了吗?好了,来轻轻的走过来吧。
我们来看看谁第一个排好,教师提醒引导孩子可以按形状排序、可以按大小排序、可以按颜色排序,可以按特征排序等等。
2、排好了就坐回位置去,排完之后,教师让小朋友们一起来分享自己的作品,分别说说自己是怎么排列的。(哇小朋友排的真好看,我们一起来看看手工纸是谁排的,你来说说你是怎么排的?)一种材料可以按颜色,两种材料可以按名称来排。剪刀:如果今天没有绿色的剪刀,你还可以按两个一组一个一个来排列吗?一个正一个反,一个朝上一个朝下,一个打开一个合拢。
一种材料也可以两个一组一个一个排列,两种材料也可以两个两个一组进行排列
三、游戏活动:让小朋友利用自己来排序,尝试ab模式的排序
2、一个人的排序:教师增加游戏的难度a师问:刚才呀我们几个小朋友在一起积极开动脑筋,进行了ab模式的排序。几个小朋友可以进行ab模式的排序,如果现在只有一个小朋友了能完成两个一组的排列吗?“网出处”第一个动作是这样,那第二个呢?你要换第二个动作呢,两个一组呀?换不出来啦请坐,一个人很难,谁再来试一试?朝后超前还有呢?两个一组间隔排列,还有一组动作朝后超前。
请一个小朋友来说一说,并进行演示。多请几名幼儿上来,看一看小朋友们可以用哪些不一样的方法进行ab模式的排序b老师提问:刚才小朋友一个人也可以进行ab模式的排序,有的小朋友利用了手,有的小朋友利用了脚等等,如果现在手脚身体都不动,只用头还可以进行ab模式的排序吗?下面我来挑战一下,我手不动,脚不动,只用头,看看我行不行?看好咯,刚才我做了个什么事情?请小朋友来说一说(点头不点头点头不点头;闭眼睁睁眼;伸舌不伸伸舌头不伸舌头等等)。
c逐渐加深难度老师又提问:如果头上的器官都不动,我们还可以用ab模式来排序呢?(可以利用声音)
四、结束:以故事结束,再一次巩固ab模式的排序
1、今天呀小朋友都表现的非常棒,所以老师奖励小朋友一个故事吧。
2、故事讲完老师再次提问:这个故事好听吗?咦,今天我们看到了并且自己也做了这么多排列,那老师的故事里面有没有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列的事情呢?幼:没有(没关系,那小朋友回家给爸爸妈妈来讲一讲,和他们一起来找找琢磨琢磨故事的情节对话里面有没有ab模式的排序)有:(那你说说哪里有?)
教学反思:
本活动的难点在于引导幼儿发现具有不同外部特征的两个模式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即两组模式的符号虽然不一样,但是它们内在的规律是一样的。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自己与他人创造的模式,渐渐体会到模式的内在规律,渐渐认识到模式的表现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用符号表示,也可以用动作、声音等表示。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和形象特点,体验大熊和小动物之间的情感发展脉络。
2、通过质疑、想象、表演、续编等多种方法拓展想象,大胆推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导幼儿积极地交流、主动表述。
3、理解拥抱的涵义,懂得相互宽容与珍惜友情,发展幼儿的社会情感。
活动准备:
课件,相关音乐若干。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体验讲述拥抱的感觉。
1、师:"孩子们,你们拥抱过吗?和谁一起拥抱过,拥抱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2、师:"动物们也喜欢拥抱,今天就是森林城一年一度的拥抱节,(出示大熊)看看谁也去参加拥抱节了?大熊在拥抱节上会遇到什么事呢?让我们来听一个故事(幼儿看课件一起来念念)《大熊的拥抱节》。
二、演示课件倾听故事,提出质疑,理解内容。
2、倾听故事第二段。
师:"大熊很想对大家说声对不起,你觉得小动物们会原谅大熊吗?他们会怎样做呢?
(幼儿互动表演对话,推测故事结局。)角色体验:表演对话,体验大熊与小动物之间的情感。
3、倾听故事结束部分,理解大熊由悲及喜的感情变化。
师:"大熊为什么得到拥抱了,流的眼泪比前面还要多?""这时的拥抱给大熊的是什么感觉?""你觉得大熊以后会变成一个怎样不一样的大熊?"
三、我们也来拥抱吧。
原来拥抱能给人带来这么多美好的感觉,我们也来举行一个拥抱节吧。
师:"在拥抱节上,我们会和好朋友拥抱,那么有没有以前你不想拥抱,现在听了这个故事想给他一个机会改正的人呢。说说是什么事。"鼓励孩子马上去拥抱一下(如果这个人在现场)。
轻音乐响起,温馨的拥抱节开始。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主要想达到一个目的,让小朋友固结友爱,不欺负个子小的小朋友,如果有这种造行为的小朋友,改正自己的缺点的也是好孩子。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比欣赏,感受不同季节的丝瓜的不同水墨表现效果。
2、乐意并能正确使用绘画工具个材料进行水墨画创作。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丝瓜》。
2、毛笔、墨、宣纸、国画颜料等。
3、幼儿认识、观察过丝瓜。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自己见过的丝瓜。
教师:你见过丝瓜吗?是什么时候见到的?天气怎么样?你见到的丝瓜是什么样的?
2、出示教学挂图中得图一,引导幼儿欣赏。
3、出示教学挂图图二,引导幼儿欣赏。
4、引导幼儿对比欣赏两幅作品。
教师:这两幅画画得都是丝瓜,我们看了以后会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呢?
5、鼓励幼儿在欣赏的基础上进行水墨画创作。
教师:如果让你花丝瓜,你会画什么时候的丝瓜?周围还会画些什么呢?
鼓励幼儿大胆作画,正确使用绘画工具。
6、幼儿相互交流作品。
设计意图
一次建构区活动,琪琪小朋友对奶粉罐,塑料罐,薯片盒等各种各样的罐子十分好奇,琪琪把塑料拼插的玩具悄悄地放在薯片盒的罐子里,摇啊摇,小耳朵凑近仔细地听听里面的声音。轩轩也觉得特别有趣,他也在奶粉罐里放上积木,摇啊摇,和琪琪一起开了场生动的演唱会。
根据小班幼儿喜欢探究,对周围的很多事物和现象感兴趣,经常好奇的摆弄各种物品,结合指南科学领域:科学领域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保护和发现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多种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形成终生受益的学习习惯,生成本次活动“摇摇乐”。
基于省课程游戏化“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本次活动创设“小熊搬家”通过幼儿多种感官的探索中,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糖、石子、沙子、花的不同特征,会辨别四种材料发出的不同声音。
2.在玩摇瓶子的游戏中,体验探究声音的快乐。
重点难点
能够辨别四种材料发出的不同声音,在玩摇瓶子的游戏中,体验探究声音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吃过水果硬糖和棉花糖
物质准备:1.密封的两个糖罐子(分别装有棉花糖和水果硬糖)
2.封口的八宝粥铁罐若干,分别装有石子、黄沙、花朵
3.石子、黄沙、花朵标记一份
4.分别装有石子、黄沙、花朵的收纳盒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玩一玩奶片、棉花糖——一次操作
师:今天有一位小客人想跟我们一起玩一玩,看看是谁来啦?
师:你们猜猜小熊甜甜会在罐子里装什么呢?(教师拿出两个罐子)猜猜哪个罐子里是硬糖,哪个罐子里是棉花糖呀。(给棉花糖和硬糖分别做标记)
(1)幼儿自由讨论方法
教师总结方法:先摇一摇,听一听,再把盖子打开来看一看,摸一摸,我们一起去后面试试。
(2)幼儿分组操作。(知道答案的小朋友就去前面休息一会儿)
二、观察比较,玩一玩沙子、石子、花朵
1.猜一猜——认识材料,大胆猜测
规则:玩一玩,用手抓一抓、捏一捏、摸一摸,记住不要把石子、沙子、花朵撒到外面来。
三、实验操作,将沙子、石子、花朵送回家
师:桌子上还有许多罐子,里面也藏着沙子、石子和花朵,等着你们把它们找出来送回家呢!找的时候注意了,把盖子盖紧,摇一摇,仔细听一听里面是谁,然后再把它们送回家。(认识三个家)
(1)试一试,分组操作
(2)幼儿探索,老师在过程中给予个别指导。(每个桌子都要去指导,出现不正确的行为要去解决)
(3)检查验证,幼儿分享发现。
师:沙子、石子、花朵都被送回家了那你们送对了吗?我们打开看看好吗?
(教师带领幼儿打开验证)
四、和小熊宝宝一起送快递去新家——体验探究的快乐
出示ppt:熊宝宝要感谢大家呢,能不能把东西送到我的新家呢?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把东西送到小熊的新家吧。
活动总结
活动中幼儿能够用多种方式感知材料在罐子里的声音,不仅仅局限在有耳朵听。对罐子里的物品充满好奇的小朋友会悄悄、迫不及待的打开罐子,瞧瞧里面装着什么,充分体现了孩子对未知事物探究的天性。成人要善于保护和发现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多种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形成终生受益的学习习惯,生成本次活动“摇摇乐”。
活动目标
1..学习并探索向他人借东西的方法和策略。
2.增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3.让幼儿懂得向他人借物品时,要及时归还,并爱惜物品。
重点难点重点:
增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让幼儿懂得好借好还的道理。
难点:
学习并探索向他人借物品的方法和策略。
活动准备
1.若干图片、实物(实物与图片对应)幼儿人数与家长人数对应。
2.事先把实物发给参与活动的家长,并告知一些事项。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提问,讨论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我班要开展一个活动,我们的材料物品还不够完善,必须要一些东西,活动才能顺利,有趣的开展,但是,我班缺一些东西怎么办呢?(幼儿自由讨论)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平时向他人借物品的经历。
(1)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平时向他人借东西时,遇到过麻烦吗?是怎样解决额呢?
(2)幼儿分组讨论。
(3)请各别幼儿讲述。
2.出示图片,让幼儿看,告诉幼儿刚看到的这些图片就是我们今天活动所需要的物品,你们的任务就是把这些物品借来用用。
3.把图片随机发给每位小朋友。
(1)幼儿拿着手中图片,跟随音乐去找与自己手中图片相对应的实物,音乐停,幼儿回到位置就坐。
(2)提问:你们借到物品了吗?他人为什么不借(引导幼儿关注被拒绝的原因)
(3)师幼交流后小结:当他人不愿借你东西时也不可生气,更不能怨恨他人如果实在需要这样物品的话,就要让他人心甘情愿的借给你,这就需要小朋友动脑筋喽。
4.让幼儿再次跟随音乐,向他人再去借与自己手中图片对应的实物。
(1)幼儿自由分享借到物品快乐的心情。
(2)提问部分幼儿:这次你是怎样方法借到物品的呢?
(3)提问家长:孩子是怎样来向你借物品的?又是如何打动你把物品借给他的?
三.结束部分:
1.幼儿跟随音乐将借到的物品完好的归还他人,并感谢。
2.向家长表演手语舞《感恩的心》。
活动总结
此次活动,幼儿第一次没有借到物品,反馈回来很多原因如:这不是我的东西,不能借给你,:我不认识你,为啥借给你,等一些原因。这表明幼儿的记忆力,语言的表达能力都有了提高。二次借物品时,幼儿几乎都能借到物品,也反馈回自己是怎样再次借物品的如:我给阿姨跳了支舞,亲了阿姨一口,叔叔不借我,我说,妈妈很辛苦,我要把这项链送给妈妈等一些反馈,这一环节,就表现了幼儿的探索和一些策略。通过这次的活动,让家长在园以外的生活中也要不断的锻炼孩子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活动目标:
1、感知并理解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10的相邻数,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2、发展幼儿的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学习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游戏的方法,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相邻数的含义,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活动准备:
ppt课件、音乐、数字卡片1套(打印)、磁性白板或黑板、羊羊数字头饰、灰太狼头饰。
活动过程:
一、师生互动,随音乐进入教室
1、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到数字王国里,和数字宝宝交朋友好吗?看汽车来了,我们快快出发吧!
2、放音乐《去郊游》师生一起做开车动作,随音乐进入教室。
二、初步认识相邻数
1、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给数字宝宝找邻居吧!
(1)我们来看看数字宝宝2的邻居是谁呀?2的前面是几?(是1),2的后面呢?(是3)(1和3是2的邻居,也叫做2的相邻数。)
(2)数字宝宝5也想找邻居了,小朋友们快帮帮他吧!(把5贴在白板上,让幼儿给5找邻居)
(3)出示数字卡片9让幼儿给9找邻居。
小结:刚才小朋友给数字宝宝们找到了邻居,我们的宝宝们真棒!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秘密,每个数字宝宝都有相邻数,小朋友们可要记清楚了。
三、拓展活动,加深幼儿理解
1、给小动物找邻居。
教师ppt课件出示小动物图片,让幼儿数一数它的个数,并说一说它邻居的个数。
2、游戏:智救羊羊
游戏规则:教师请10名幼儿扮演羊羊,给他们戴上写有编号的羊羊头饰,并请幼儿记住编号。教师扮演灰太狼。播放音乐《一只羊》,音乐响起羊羊们在欢快的玩耍。音乐一停灰太狼就抓住一只羊羊。并告诉其他的羊羊,要想救走这只羊羊就要他的邻居来才行。(游戏数遍)
四、结束部分:
师:"今天,我们知道了每一个数字宝宝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好邻居,它们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快乐的生活着。我们小朋友也要像数字宝宝一样,大家团结友爱互帮互助。"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自始至终让幼儿探索性发现问题,使幼儿一直处于活跃、积极的学习态度,通过游戏化教学,结合生活中的邻居关系,把相邻数的概念渗透在其中,尽量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帮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快乐地学习、体验、理解,从而提高幼儿学习相邻数的兴趣。
活动目标:
1、了解寒假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通过讨论,激发幼儿过新年的情感,教育幼儿愉快、合理地过寒假。
3、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平安系列》安全教育视频。
活动过程:
一、使幼儿了解寒假的含义,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激发幼儿过新年的兴趣。
1、师:“小朋友们,再过几天我们幼儿园就要放假了,因为马上就要过年了,这个假期叫做寒假。”
2、教师告诉幼儿寒假的含义:这个寒期是在一年中最冷的时间放的,我们叫它寒假,寒:就是冷的意思。
二、组织幼儿讨论怎样安全、愉快、合理地过寒假,培养幼儿完整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判断能力。
1、教师引导幼儿:“寒假里你们想做些什么事情呢?”
2、幼儿互相说出自己想做的或是喜欢做的事情。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想象能力。
3、那么在寒假里,有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呢?引导幼儿说出有关安全知识的内容。同时也锻炼幼儿的判断能力。
4、观看安全教育视频,提问幼儿:可以这样做吗?应该怎样做?幼儿自由发言,让幼儿更加认真、投入地参与活动。
三、教师总结寒假里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1、如果回老家的小朋友,不能一个人或和小伙伴到河边去玩,要和大人在一起。
2、不能玩火、玩电、玩尖锐的物体,保护好自己。
3、冬天天气寒冷,出门要穿好棉衣,戴好帽子、手套,不能长时间到室外玩耍,要保护自己的皮肤,以免冻伤。
4、要少吃生冷食物,否则,会引起肚子痛,影响身体健康。
5、独自在家时不要让陌生人进来,不要告诉陌生人只有你一个人在家。
6、外出与家人走散了,要懂得打电话110报警,不要跟陌生人走等。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直线、斜线表现小雨和大雨。
2、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雨天。
2、音乐:小雨小雨,别下了。
3、油画棒、画纸。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兴趣
1、播放下雨的声音
2、出示图片:雨天观察,感知雨点。
小结:下大雨时,像根直直的、长长的线;下小雨时,一点点的。
二、操作演示,引出内容
1、油画棒演示画长直线雨
哗!哗!下了一场大雨。
幼儿试画(强调从天空中滴下来,直直的,长长的。)
2、滴答滴答,下小雨了,小雨的雨点怎样的呢?
(一点点的)小雨点落到了哪儿?小雨点落到池塘里会怎么样?边讲边演示大小不同的水晕及水花。
三、幼儿创作,教师观察指导。
1、引导
下雨啦,池塘里的水晕是什么样的?
大雨和小雨有什么不同?
2、幼儿作画
鼓励幼儿添加自己喜欢的东西
四、听歌谣《小雨小雨,别下了》
活动结束。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正确感知比5少的数量,理解5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2、引导幼儿积极的与材料互动,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学具:空塑料瓶若干、花生若干、1-6不同数量的食物纸条一份、1-6数字人手一份。1-5的水果卡片若干。
教具:1-5的数字卡、5只小白兔的动物瓶、1-5的动物图片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老师出示字卡、动物卡和幼儿进行问答游戏。师:嘿嘿,我的火车几点开?(随机出示5以内的数字卡)。幼:嘿嘿,我的火车×点开。师:嘿嘿,来了几位小客人?(随机出示5以内的动物卡)。幼:嘿嘿,来了×位小客人。以次来引起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2、师:火车开到了动物瓶城。(出示动物瓶)看到漂亮的动物瓶,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小白兔?5只小白兔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幼儿答数,教师操作)。
小结:5只小白兔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2、请小朋友一起来制作动物瓶,要求是制作比5只小动物少的动物瓶。幼儿操作后讲述动物瓶上有几只小动物。小结:比5只小动物少的有4只、3只、2只、1只。
3、现在请小朋友为自己的动物瓶粘贴上门牌号,要求门牌号的数字是与动物瓶上的小动物一样多。幼儿操作好讲述门牌号是几,为什么?小结:比5少的数有4、3、2、1。
4、小朋友们制作的动物瓶太漂亮了,有一些花生宝宝也想住
进去,现在请小朋友送花生宝宝进家,要求数量是与动物瓶上的动物一样多。
5、小朋友老师还要请你们帮个忙,这里有一些不同数量的水果,请大家分别放在等于5和比5少的家里。幼儿操作,教师讲评。
6、游戏:开火车请幼儿拿比5少的数字做车票排队上车。(请幼儿说说车票上的数字是几,为什么可以上车?)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对蛋宝宝外形特点的认识准备
2、蛋壳、各种形状的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1、请幼儿玩蛋壳,并从中发现问题。
2、幼儿讨论:为什么蛋壳会转?(不一定要得出正确答案)
3、玩一玩,找一找:还有什么会和蛋壳一样转转转?
要求:找到会转的物体后找找它会转的秘密。想想
为什么有的东西不会转,有的能转不停。
4、幼儿小结:蛋壳和圆积木会转的原因是因为它们的外形都是圆形的。
活动反思:
幼儿在认识了蛋宝宝的外形特征以后,已经有了一定的前知识准备。一定的活动积累,让他们对蛋宝宝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在这个活动中,由于活动的材料并不繁多,而且活动目的明确,只要幼儿参与动手,就能找到蛋宝宝和圆积木转动的秘密。幼儿在活动中的情绪很积极,每个人都能动手操作,并讲述自己的发现。科学活动中采用幼儿熟悉的材料,设立简单易完成的探究任务,是比较适合小班小朋友的。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操作,发现表面是圆的物体转动的时间比较长。
2、能运用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对比实验,并在活动后陈述自己的发现。
3、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与欲望。
活动目标:
1.通过体验一次性纸杯的多种玩法,锻炼幼儿手指的灵活性。
2.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大胆的尝试精神。
3.体验和纸杯做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一次性纸杯每人6个、5个小球。
活动过程:
一、幼儿顶1个纸杯在老师的带领下坐下,手指热身。
教师小结:用纸杯喝水、喝可乐、喝果汁。纸杯给我们带来方便,它还能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呢!你愿意和纸杯做游戏吗?大声回答我。
玩纸杯之前先给手指头热热身,玩游戏的时候,要注意保护好杯子不要压扁了。
二、幼儿体验纸杯的多种玩法。
(一)和纸杯做游戏
1.纸杯传球
2.单手、双手玩纸杯
幼儿每人6个纸杯,像老师一样放好(胸前一排摆好),宝宝们,右手给我,数数你有几个杯子?纸杯口朝下我们叫关起来,纸杯口朝上叫打开。(幼儿根据教师的演示,说关起来,打开)
教师:你们的杯子是打开的还是关起来的?双手放膝盖,伸出你的右手,我数321开始,请你把杯子打开。完成后举手告诉我。(教师鼓励幼儿依此说完成)。
教师:现在杯子是关起来还是打开的?(教师发号施令,幼儿将纸杯关起来)
教师请幼儿换只手玩纸杯。
教师:现在我们同时用两只手玩纸杯?(同单手一样将纸杯关起来、打开)
3.叠高
(1)一个人叠纸杯
教师:开心吧,纸杯还可以怎么玩呢?用十秒钟的时间把杯子叠起来,看谁最先完成,我数十下,大家停下(教师鼓励幼儿叠出不同的造型)
(2)六人集体叠纸杯
教师:请你们六个为一组,在这里一起叠纸杯,先商量再一起叠,看哪一组叠的又高又牢固。(教师为孩子和作品留影)
教师:你有最快的办法把纸杯收起来吗?(幼儿探索收纸杯,教师请幼儿放回老师处。)
三、幼儿手指放松运动
请幼儿把刚收拾好的纸杯扔到指定的位置后,坐边上休息,家长参与游戏。
教师将家长分为两组,一组将纸杯打开,一组将纸杯关起来,看哪组动作最快先完成,幼儿为自己的爸妈加油!
一、活动目标:
1.练习排队齐步走。
2.通过互相配合,协作完成游戏
二、活动准备:大的报纸团或皮球作豆子
三、活动过程:1.请幼儿三个三个组成一组,扮成蚂蚁。(第一个幼儿站立,两手作触角;第二、第三个幼儿分别弯腰,双手抱住前面一个孩子的腰)
2.请一组组的“蚂蚁”排好队行走,注意互相的配合,不摔跤,不踩到别人。
【活动目标】
1.学习拉着动物向前走和倒退走。
2.体验参与体育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人手一条小毯子,一个小动物。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活动身体,做动物模仿操。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动物,相互打招呼。
师:“今天,我们这里来了很多的动物朋友,来和它们问声好!”(互相打招呼)
2.第一次游戏:拉着动物去散步(拉着毯子向前走)
(1)师:“小动物们看到幼儿园里这么漂亮,你能带他们去散散步吗?”
(2)师:“你们准备怎么带娃去散步呢?”
(3)幼儿表述,并请个别幼儿进行示范.。(有的抱着,有的背着,有的搀着……)
(4)师:“你们的办法都不错,许老师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方法,拉着动物去散步。”
(5)教师出示小毯子,边示范,边讲解。“我们将小动物放在小毯子上,两只手拉着小毯子一角,就带动物去散步了。记住,拉的时候可千万不能把动物摔在地上哦!”
3.幼儿玩游戏。
4.简单总结
师:“刚才你带小动物去看了什么?它有没有摔跤啊?
5.第二次游戏:拉着动物去散步(拉着毯子倒退走)
师:“这次,为了防止动物朋友摔下来,我们眼睛看着他们,就这样,倒着走,走的时候也要注意后面有没有人,小心撞到别人身上。”
6.幼儿第二次玩游戏。
三、结束部分:
放松游戏:摇娃娃
1.师:“天快黑了,动物们要休息了。两个小朋友一组,把两个娃娃放在一条毯子上,另外一条做小毯子,盖盖好。我们摇摇他们睡觉了。(可请配班老师一起帮忙示范。)
2.幼儿游戏。集体唱摇篮曲
3.师:“轻轻地,我们送动物宝宝回家了。”
活动目标:
透过多种平衡凳游戏,发展幼儿的灵敏、力量和速度,同时提高他们的分析决定力、思考力和创想潜力。
活动准备:
平衡凳10个。
活动过程:
一、幼儿坐成一行,应对教师,玩《抢位》游戏。
1、当听到哨声后,幼儿快速起立,换坐至相距4米远的另一排长凳上。
2、听到语言提示后,幼儿快速站立,再次换位。
3、听到击掌声时,换位。
4、区分有效和无效口令,拍掌三次为有效移动信号。
5、用眼睛来区分,三个手指为有效移动信号。
6、请幼儿用眼看,耳朵听,脑袋想,有效地区分各种干扰信号,例如口令击掌1至2次,伸出两个手指等,但有效信号仍是伸三个手指或击掌三次。
7、综合运用各种信号,但只有跺脚才是移动信号。
二、幼儿仍持续原对形,继续玩平衡凳游戏
将平衡凳的数量适当减少,促使幼儿们相互照顾,以便全体都坐在平衡凳上。
1)每次换位后,均减少一个平衡凳,鼓励幼儿想到他人,能在仅剩的凳面上坐下来。
2)仅剩一个平衡凳时,要求全体幼儿开动脑筋。
开始不提示,让全体幼儿尝试。
适度提示,以站立姿势来尝试。
提示幼儿应多想到同伴,采取紧贴和侧站的方式,增加空间,完成任务。
三、幼儿休息,教师将平衡凳排列成相距半米至一米的纵向障碍。
1、幼儿以行走的姿势跨越障碍。
2、幼儿以小跑的姿势跨越障碍。
3、幼儿以快跑的姿势跨越障碍。
4、将幼儿分成若干组采取自己较喜爱的动作过障碍。
四、幼儿绕场慢跑放松后回班
活动结束: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发展幼儿走,跳跃,自由跑,s型跑的基本动作(基本动作)。
2、锻炼幼儿走跑跳的能力,培养幼儿的反应能力,强化幼儿的交通规则意识。
3、通过活动,使幼儿体验游戏的快乐,能够对集体体育活动感兴趣。
4、学会与同伴协商合作游戏。
5、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正确对待输赢,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对于跑和跳更灵敏。
难点:幼儿能根据口号能够反应迅速。
活动准备:
1.红绿灯牌各一个。
2.平地上画两条相距适宜的平行线,分别为起点线和终点线。
3.音乐。
4.场地示意图。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组织幼儿热身:
1、队列练习:队形变换---左右转弯走---队形变换
2、准备活动。
二、基本部分
1.第一次玩法:听信号行进,熟悉游戏基本玩法。
根据警察的"红灯、绿灯--红灯"信号,幼儿各种动作前进或后退,当警察回头时,幼儿立刻如木头人静止不动,直至警察再转回头,若有人控制不住而动了,则被贴上罚单,请出游戏外。
2.第二次玩法:听信号跳跃前进,锻炼跳的能力。
游戏开始,开灯者说红灯绿灯马上开灯"时任意举一灯牌,若举的是绿灯牌儿,众幼儿朝着终点跳。若举的是红灯牌儿,众幼儿则必须立刻如木头人一般静止站立,在此期间如果有人控制不住而动了,将被请出。
3.第三次玩法:听信号跑步前进,锻炼跑的能力。
请一位幼儿背朝众幼儿做开灯者,站在场地的另一端,众幼儿朝前随意行走或做各种姿势的动作。当开灯者大声说完"红灯、绿灯,马上开灯"转回头时,众幼儿必须立刻如木头人一般静止站立,直至开灯者再转回头。若在此间有人控制不住而动了,将被请出。游戏反复进行,谁能坚持到最后一个则为胜者,然后由胜者当开灯者。
规则:绿灯牌儿,众幼儿朝着终点走跑或跳。若举的是红灯牌儿,众幼儿则必须立刻像木头人静止站立。
三.结束部分:
1.教师清点人数,引导幼儿整理衣物
2.带领幼儿做放松运动。
活动延伸:
活动结束后,回家和爸爸妈妈朋友们一起玩这个游戏,还可以创造更多玩法
活动反思:
在体育游戏活动和体育课教学中。注重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中给幼儿以充分的自由。使他们自身能量尽可能地发挥出来。达到一定的运动量。教师在一旁注意发现动作符合教学要求的幼儿,一经发现,就以其为榜样,引导其他幼儿观摩学习。并给予表扬与肯定。
活动目标:
1、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字,体验发现的乐趣。(情感)
2、了解急救电话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知道数字在不同的地方表示不同的作用。(认知)
3、感知数字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认知)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数字在不同的地方表示不同的作用。
难点:感知数字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准备:
1、实物:钟表、温度计、图书、尺子、电话、日历、水彩笔、药盒、食品盒等。
2、ppt:警车、消防车、救护车。
3、数卡:1-10。
活动过程:
一、游戏:听一听、做一做,巩固10以内的数。
1、教师学小动物叫声,幼儿听声音说出数量。
2、教师出示数卡,幼儿看数卡拍手。
(除拍手还可以点头、跺脚做其他动作,可以进行分组比赛)
二、参观数字王国,发现生活中的数字。
(认知,通过情境导入)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各种物品上的数字。
小结:原来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字。
三、理解数字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作用。
(理解数字的含义,解决重点目标)
小结:钟表上的数字表示时间,日历上的数字表示日期,尺子上的数字表示长度,温度计上的数字表示温度。数字在不同的地方表示不同的意义。
四、观看ppt,了解急救电话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介绍了生活中常用的电话号码,使幼儿知道数字的重要作用,解决难点)
出示警车、消防车、救护车。
教师:这是什么车,车上的数字有什么作用?
小结:生活中会发生一些紧急情况,我们应该记住这些急救电话。
五、讨论: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通过讨论内化为幼儿的经验,从而对数字的重要性有更深的认识,解决难点)
教师:数字的作用这么大,如果没有数字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
小结:数字对我们的生活很重要,小朋友们要和数字交朋友。
活动目标
1..学习并探索向他人借东西的方法和策略。
2.增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3.让幼儿懂得向他人借物品时,要及时归还,并爱惜物品。
重点难点重点:
增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让幼儿懂得好借好还的道理。
难点:
学习并探索向他人借物品的方法和策略。
活动准备
1.若干图片、实物(实物与图片对应)幼儿人数与家长人数对应。
2.事先把实物发给参与活动的家长,并告知一些事项。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提问,讨论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我班要开展一个活动,我们的材料物品还不够完善,必须要一些东西,活动才能顺利,有趣的开展,但是,我班缺一些东西怎么办呢?(幼儿自由讨论)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平时向他人借物品的经历。
(1)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平时向他人借东西时,遇到过麻烦吗?是怎样解决额呢?
(2)幼儿分组讨论。
(3)请各别幼儿讲述。
2.出示图片,让幼儿看,告诉幼儿刚看到的这些图片就是我们今天活动所需要的物品,你们的任务就是把这些物品借来用用。
3.把图片随机发给每位小朋友。
(1)幼儿拿着手中图片,跟随音乐去找与自己手中图片相对应的实物,音乐停,幼儿回到位置就坐。
(2)提问:你们借到物品了吗?他人为什么不借(引导幼儿关注被拒绝的原因)
(3)师幼交流后小结:当他人不愿借你东西时也不可生气,更不能怨恨他人如果实在需要这样物品的话,就要让他人心甘情愿的借给你,这就需要小朋友动脑筋喽。
4.让幼儿再次跟随音乐,向他人再去借与自己手中图片对应的实物。
(1)幼儿自由分享借到物品快乐的心情。
(2)提问部分幼儿:这次你是怎样方法借到物品的呢?
(3)提问家长:孩子是怎样来向你借物品的?又是如何打动你把物品借给他的?
三.结束部分:
1.幼儿跟随音乐将借到的物品完好的归还他人,并感谢。
2.向家长表演手语舞《感恩的心》。
活动总结
此次活动,幼儿第一次没有借到物品,反馈回来很多原因如:这不是我的东西,不能借给你,:我不认识你,为啥借给你,等一些原因。这表明幼儿的记忆力,语言的表达能力都有了提高。二次借物品时,幼儿几乎都能借到物品,也反馈回自己是怎样再次借物品的如:我给阿姨跳了支舞,亲了阿姨一口,叔叔不借我,我说,妈妈很辛苦,我要把这项链送给妈妈等一些反馈,这一环节,就表现了幼儿的探索和一些策略。通过这次的活动,让家长在园以外的生活中也要不断的锻炼孩子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设计意图
一次建构区活动,琪琪小朋友对奶粉罐,塑料罐,薯片盒等各种各样的罐子十分好奇,琪琪把塑料拼插的玩具悄悄地放在薯片盒的罐子里,摇啊摇,小耳朵凑近仔细地听听里面的声音。轩轩也觉得特别有趣,他也在奶粉罐里放上积木,摇啊摇,和琪琪一起开了场生动的演唱会。
根据小班幼儿喜欢探究,对周围的很多事物和现象感兴趣,经常好奇的摆弄各种物品,结合指南科学领域:科学领域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保护和发现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多种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形成终生受益的学习习惯,生成本次活动“摇摇乐”。
基于省课程游戏化“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本次活动创设“小熊搬家”通过幼儿多种感官的探索中,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糖、石子、沙子、花的不同特征,会辨别四种材料发出的不同声音。
2.在玩摇瓶子的游戏中,体验探究声音的快乐。
重点难点
能够辨别四种材料发出的不同声音,在玩摇瓶子的游戏中,体验探究声音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吃过水果硬糖和棉花糖
物质准备:1.密封的两个糖罐子(分别装有棉花糖和水果硬糖)
2.封口的八宝粥铁罐若干,分别装有石子、黄沙、花朵
3.石子、黄沙、花朵标记一份
4.分别装有石子、黄沙、花朵的收纳盒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玩一玩奶片、棉花糖——一次操作
师:今天有一位小客人想跟我们一起玩一玩,看看是谁来啦?
师:你们猜猜小熊甜甜会在罐子里装什么呢?(教师拿出两个罐子)猜猜哪个罐子里是硬糖,哪个罐子里是棉花糖呀。(给棉花糖和硬糖分别做标记)
(1)幼儿自由讨论方法
教师总结方法:先摇一摇,听一听,再把盖子打开来看一看,摸一摸,我们一起去后面试试。
(2)幼儿分组操作。(知道答案的小朋友就去前面休息一会儿)
二、观察比较,玩一玩沙子、石子、花朵
1.猜一猜——认识材料,大胆猜测
规则:玩一玩,用手抓一抓、捏一捏、摸一摸,记住不要把石子、沙子、花朵撒到外面来。
三、实验操作,将沙子、石子、花朵送回家
师:桌子上还有许多罐子,里面也藏着沙子、石子和花朵,等着你们把它们找出来送回家呢!找的时候注意了,把盖子盖紧,摇一摇,仔细听一听里面是谁,然后再把它们送回家。(认识三个家)
(1)试一试,分组操作
(2)幼儿探索,老师在过程中给予个别指导。(每个桌子都要去指导,出现不正确的行为要去解决)
(3)检查验证,幼儿分享发现。
师:沙子、石子、花朵都被送回家了那你们送对了吗?我们打开看看好吗?
(教师带领幼儿打开验证)
四、和小熊宝宝一起送快递去新家——体验探究的快乐
出示ppt:熊宝宝要感谢大家呢,能不能把东西送到我的新家呢?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把东西送到小熊的新家吧。
活动总结
活动中幼儿能够用多种方式感知材料在罐子里的声音,不仅仅局限在有耳朵听。对罐子里的物品充满好奇的小朋友会悄悄、迫不及待的打开罐子,瞧瞧里面装着什么,充分体现了孩子对未知事物探究的天性。成人要善于保护和发现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多种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形成终生受益的学习习惯,生成本次活动“摇摇乐”。
活动目标:
1、引导孩子感受美妙的雪景,领略冬季的自然风光。
2、培养孩子清楚表述和大胆表演的能力。
3、进一步了解雪的特征,认识动物的不同特征。
活动准备:
1、带幼儿观赏雪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挂图、故事磁带。
3、动物头饰、“猫鼻子”、“鸭嘴巴”、“狗爪子”等道具。
活动过程:
1、下雪天,带孩子欣赏雪景,并讨论:
――下雪后周围景象有什么变化?
――地上有什么变化呀?
――走在雪地上有什么感觉?
2、引导幼儿欣赏故事《冬天的小路》。
3、出示挂图并提问有关故事内容的问题:
――下雪了,大树、屋顶、小路都有什么变化?
――小动物是怎样扫雪的?
引导幼儿初步理解并学说动词“推”、“铲”、“扒”、“扫”。
4、幼儿听故事自选道具进行表演,教师应及时提醒幼儿边做动作边讲故事。
5、延伸活动:将动物头饰放在表演区,让幼儿随时即兴进行表演。
附:故事《冬天的小路》
下雪了,下雪了!雪花飘啊飘,飘到大树上,大树好象穿上了羊皮袄;飘到屋顶上,屋顶好象盖上了大棉被;雪花落到小路上,小路不见了。
大肥猪一摇一摆过来了,扑通,滑了一跤,急得嗷嗷叫。小鸭子摇摇摆摆的走来了,哧溜,滑了一跤,痛的呷呷叫。小花狗蹦蹦跳跳跑来了,扑通,滑了一跤,抬起头来汪汪叫。小松鼠在树上急得吱吱叫:“糟糕,真糟糕!小路不见了,大家快来把雪扫!”
大肥猪用鼻子推呀推,小鸭子用嘴巴铲呀铲,小花狗用爪子扒呀扒,小松鼠用尾巴扫啊扫,不一会儿,就把雪扫得干干净净。啊,小路又出来了!
大肥猪晃晃脑袋:“嗷嗷,累得我直喘气!”小鸭子拍拍翅膀:“呷呷,我心里真高兴!”
小花狗又跳又蹦:“汪汪,谁也不会再摔跤。”小松鼠转起圈子:“我们一起跳个舞,好不好?”
太阳出来了,小路晒干了。他们手拉手,高高兴兴跳起舞来。
【活动目标】
1、大胆猜测故事情节敢于表述自己的想法。
2、懂得好朋友之间要和睦相处。
3、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活动准备】
ppt课件、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故事,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故事的封面上有什么?(请两到三名幼儿回答)。
2、小绵羊生气是什么样子?(皱眉毛,嘴巴向下弯)
3、那你们有没有生气的时候?为什么会生气呢?(请两到三名幼儿回答)。
4、小绵羊也生气了,我们的故事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感受理解故事内容。
2、莫莫是怎么做的呢?它吃到上的苹果了吗?(讲述故事内容3-6页)。
3、小朋友们,如果你喜欢的东西被别人吃了你会怎么办?(请2-3名幼儿来回答)
4、莫莫也生气了,(讲述7-9页)提问幼儿莫莫生气的长出了什么?
5、小朋友们快看莫莫变成了什么样子?你喜不喜欢莫莫大喊大叫的样子?
7、教师总结:莫莫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生了很大的气,做了许多可怕的事情,可它最不应该的就是去伤害别人。
8、如果你是莫莫你会这样做吗?我们生气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让自己不生气呢?(可以听音乐、做运动、一个人安静一会、看看书、打打电话、看看电视。)
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有自己的情绪,可以生气,但不能做伤害别人和伤害自己的事情,不生气的办法有好多,我们都可以试一试,小朋友们一定要和睦相处、学会原谅别人才能结交更过的好朋友!
三、完整欣赏故事。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活动目标:
1、知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2、了解公共汽车外观及乘坐方法。
3、幼儿活动时遵守秩序的观念。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故事《还有谁要上车》,自制故事图卡,尼龙绳一条、小纸片、数把小椅子。
活动过程:
一、教师用故事图卡讲故事《还有谁要上车》。
二、引导幼儿注意故事重复的情节,说说一个个动物如何上车。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使用的象声词所造成的趣味,并请幼儿模仿多种动物上车时发出的声音。
四、教师带领幼儿玩“乘坐公共汽车”的游戏:
1、将绳子打个结制成一个大圈,当作公共汽车;在几个地点放置小椅子作为站牌,要乘车的乘客在此等车。
2、教师当司机,其他的幼儿当乘客,并发给每人一张钱币或月票卡(以小纸片代替)。
3、司机开着“公共汽车”按一定线路去载乘客,停靠站台时要报站名并提醒乘客注意安全;乘客上车需要买票或刷月票卡。
4、幼儿分组进行游戏活动
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乘坐公共汽车时应注意的事项。
等车子停稳后再上车。上车后找到位子要赶紧坐好,如果没有位子则要抓住扶杆。
在车上不能大喊大叫,也不能走来走去。下车的时候,要提前走到门口,车停稳后再下车。
活动延伸:
在其他的游戏活动时可继续开展这样的活动,让幼儿更进一步了解乘车应注意的有关事项。
附:
故事:
还有谁要上车?
小小司机看看钟。开车的时间到了。
“今天有谁要坐车?准备好车票请上来吧。“
兔子来了,兔子要上车。
但是他说能不能等一等,
因为他的朋友布鹅也要上车。
布鹅来了,布鹅要上车。
但是他说能不能等一等,
因为他的朋友小猪也要上车。
小猪来了,小猪要上车。
但是他说能不能等一等,
因为他的朋友大绵羊和小山羊也要上车。
大绵羊和小山羊来了,他们要上车。
但是他们说能不能等一等,
因为他们的朋友胖狗阿噜噜也要上车。
胖狗阿噜噜挤上车,
嘟嘟嘟、嘀嘀嘀、
嘎嘎嘎、碰碰碰、叽叽叽!
车子终于开动了!
小百科:上车,指进入车辆。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三只羊的图片,认识故事中主要主角,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边演示操作三只羊图片,边用“的笃、提托、笛度”三中走路声音比较认识三只羊。
师:宝宝们,听谁来了?“的笃、的笃、的笃”,谁呀?(幼:喜羊羊;师:喜羊羊这么小,我们叫它小羊吧!)“踢托、踢托、踢托”,又有谁来了?“笛度、笛度、笛度”,谁来了?来了几只羊?(幼儿团体回答)
2、经过比较认识大羊、中羊、小羊。宝宝们仔细地看看,这三只羊有什么不一样呢?(教师可用动作提示)
二、感知理解童话故事。(注意教师讲述的语气)
1、操作羊和狼的图片,讲述故事前半部分。“故事开始——中羊听了很害怕,吓得逃到山下去了。”
师:今日,这三只羊发生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想听吗?师讲述。
提问:a、山脚下住着谁?它们到哪里去吃草?
b、谁来了?跟小羊、中羊说了什么?
过渡:大灰狼是怎样说的?小羊和中羊又是怎样做的呢?我们再来听一遍故事。
2、教师运用不一样的主角语言讲述故事前半部分。
提问:大灰狼听见了小羊的脚步声,说了什么呀?(谁呀?——语气粗而干脆)
小羊怎样回答的?(我是小羊——轻轻的、很温柔)
大灰狼还问了什么?(你来干什么?——凶的样貌)小羊怎样说?(我上山来吃草)
引用故事中的对话,过了一会儿,……又恶狠狠地说:“……”中羊怎样样呢?(运用同样的方法来感受中羊和大灰狼的对话)
三、幼儿大胆想象故事的结尾。
1、小羊、中羊在山脚下碰见了大羊,把刚才的事告诉了大羊,大羊说:“别害怕,我们一齐想办法对付它。”三只羊会想出什么好办法呢?(请幼儿自由想象、猜测)
2、师操作图片讲述故事结尾。
三只羊到底有没有被大灰狼吃掉呢?大羊带着小羊、中羊是怎样对付大灰狼的?我们再来听听看。(师讲述故事结尾)
提问:大灰狼死了吗?怎样死的?(小羊用头撞、中羊和大羊用头顶)
小结:三只羊团结起来一齐对付了大灰狼,三个人的力量真大啊!
四、师幼一齐完整讲述故事。
我们一齐讲讲这个故事,好吗?在讲的时候,要注意大灰狼是怎样说的,小羊、中羊是怎样说,怎样做的。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故事,了解主要主角与情节。
2、感受不一样主角语言的变化,理解大、中、小,恶狠狠等词的意思。
3、享受听故事的乐趣,明白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活动准备:小、中、大羊、狼各一只。背景图一副。
附:故事《三只羊》
在一座山脚下,有三只羊。一只是大羊,一只是中羊,还有一只是小羊。它们上山去吃青草。
山上有一个山洞,洞里躲着一只大灰狼。有一天,小羊上山去吃草,它“的笃、的笃”地走上山,大灰狼听见了小羊的脚步声,就在山洞里问:“谁呀?”小羊说:“我是小羊。”大灰狼问:“你来干什么?”小羊说:“上山来吃草。”大灰狼恶狠狠地说:“我要吃掉你!”小羊听了很害怕,吓得逃到山下去了。
【活动目标】
1、学会图形圆形,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
2、知道圆形的特性和用处。
3、热爱探索和观察,喜欢数学。
【活动准备】
1、绳子几条;尺子几把等粗制量具。
2、有圆心的大的圆形的卡纸。
3、圆形的物品的图片。
4、幼儿已有方形的经验。
【活动过程】
1、教师拿出一张圆圆小熊脸的图片引起小朋友的兴趣:“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动物呢?它的脸是什么形状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图形好吗?”引入话题,告诉孩子什么是圆形。
2、教师继续拿出各种圆形图片,例如太阳,例如车轮。“孩子们,这些东西都是圆形的。”提问孩子们思考这些物品有什么特征,圆形与方形有什么区别,引导孩子得出圆形没有角的结论。
3、教师拿出圆形卡纸。请孩子们分成几组,用手或者已有的量具或者其他方法测量圆心到圆边的距离是否一样,让孩子知道圆的初步概念。
4、在孩子测量完毕后,教师可引导孩子归纳出圆的特征。接着教师请孩子们举例生活中的圆形。比如地球仪,比如光盘等等。
5、在孩子讨论完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后,教师请孩子思考为什么有些东西一定要做成圆形的。教师可出示车轮、光盘等的图片,引导孩子从圆的容量、没有角的特性等方面思考。
6、教师请孩子围成一个圆圈,跳圆圈舞放松一下,结束活动。
活动意图:
幼儿园健康教育是幼儿园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新的教育理念中,“健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生理的健康发育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是有机结合的。3岁至6岁的幼儿处于人的一生中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幼儿的良好教育更是至关重要的。"洞"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接触到的事物。《我们身体里的洞》关注的是平常不被称之为"洞"而又最为我们熟悉的"洞",不仅呈现了身体里的"洞",还有各种"洞"的作用。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各种"洞",大胆地猜测想象并能清楚地表达。
2.能通过阅读绘本,对身体的"洞"感到好奇,初步了解一些"洞"的用处。
3.知道身体里有些“洞”要藏起来,萌发保护身体的"洞"的意识,了解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活动准备:
绘本ppt,"小人"图,笔,给“小人”穿的衣服,裤子。
活动过程:
一、"洞洞"大猜想
1.观察图片,产生联想
师:小朋友,请你们看看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幼儿回答。
师:你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洞吗?
幼儿回答
师:今天,刘老师带来了一些洞洞,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神奇的洞洞。
2.看图猜洞
出示图片,师:这会是什么洞呢?
出示图片,幼儿观察发现,师小结:哦,原来这是下水道的洞,水可以从这个洞洞流进下水道。
出示图片,师:这两个洞又会是什么洞呢?
幼:隧道可以用来开车。汽车可以钻进去,还可以钻出来。
幼儿自由猜测。
出示图片,幼儿观察回答。
师:原来这些小小的洞是我们用来洗澡的喷头上的洞。这个喷头长得很像莲蓬,因此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莲蓬头"。
师:你们用莲蓬头洗过澡吗?有什么感觉?
师小结:莲蓬头上有好多大大小小的洞,水从这些洞洞里流出来,冲在我们身上可真舒服啊。
师小结:原来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么多不同的洞,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多,有的少,但是每个洞洞都有它的本领,真了不起。
二、找找身体里的"洞"了解"洞洞"的本领。
1.看图发现身体里的"洞"
幼:鼻孔洞。
师:呀,这个洞洞我也有的,你们有吗?
2.找找身体里的"洞"
师:原来我们身体里也有洞洞呀,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请你们来找一找身体里的洞洞。
出示小人图,幼儿找洞洞,并记录在小人图上。
出示剩下的ppt,一一对照幼儿找到的"洞洞"。
师:我们小朋友找到了这么多“洞”,今天刘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本关于“洞洞”绘本,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依次出示图片,师:这个鼻孔怎么了?师:那该怎么办啊?
师:那我要问一问了,鼻孔有什么用呢?幼儿自由回答。
师:那么鼻子除了可以闻味道,还可以干什么?幼儿回答。
出示眼睛图片,师:眼睛有什么用呢?幼儿回答。
出示耳朵图片,肚脐图片等等
师:看完了绘本,我们在来对照一下小人图身上还有没有我们没有找到的“洞”?
三、给"洞洞"分类
师:那哪些洞洞为什么不能藏起来呢?为什么?
幼:眼睛藏起来就看不见东西了;耳朵藏起来就听不见声音了;嘴巴藏起来就不能吃东西了;鼻子藏起来就不能呼吸了。
教师小结。
四、帮"小人"藏"洞洞",学习自我保护的方法
师:刘老师给他准备了衣服和裤子,我们一起来给它穿上吧!活动延伸:
1、和同伴继续阅读图书,找身体里的“洞”。
2、钻洞游戏。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人体骨骼的特性,掌握保护骨骼的方法。
2、知道关节的运动功能,体验运动的快乐。
3、学习与同伴合作学习,懂得关心受伤的小伙伴。
活动准备:
1、人体骨骼模型。
2、人体轮廓图片若干。
3、flash动画音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出示手绑绷带的布娃娃。
娃娃的手臂怎么了?她手臂上的骨头怎么会断了呢?
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讲述。
(二)操作记录:人体的哪些部位有骨头?
1、幼儿摸摸自己、摸摸同伴哪些部位有骨头,两两合作在人体轮廓图上做记录。
师:我们人体除了手臂上有骨头,还有哪些地方也有骨头呢?我们来摸一摸、找一找,可以你摸摸我,我摸摸你,也可以自己摸一摸,然后把你摸到的骨头在人体轮廓图上记录下来。
教学设想:让幼儿充分感知骨头在人体中是无处不在的。两人合作记录,既节约了时间,又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2、交流自己的操作及记录。
师:呀,原来我们的身上有这么多骨头呀!谁想来介绍一下呢?你在哪里找到了骨头?
幼儿说到哪儿,全体幼儿就跟着摸一摸,同时说:“我在__摸到了硬硬的骨头。”
(三)初步了解骨骼的构造及特征。
师:原来我们人身上的许多地方都有骨头。这些骨头是什么样的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人体骨骼模型,我们可以看一看,摸一摸。
教学设想:老师在介绍人体骨骼模型的时候,主动与模型接触,这样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影响孩子,以消除孩子初次接触模型的恐惧心理,这样既避免了空洞的说教,又使活动过程显得自然、流畅。
1、自由观察图片、图书,触摸人体模型等。
2、交流:你看到的骨头是怎样的?像什么?
结合幼儿的讲述,老师简单介绍一些骨骼的作用。
教学设想:将骨骼的保护作用随机地穿插在幼儿的讲述中。例如,幼儿说肋骨像蝴蝶,老师就说:“是呀,这些像蝴蝶的肋骨就像一个笼子,保护着心脏、肺等内脏。”这样顺着孩子的思路展开活动,使活动显得灵活、流畅。
3、了解骨骼的支撑作用。
师:人体的骨骼有什么不一样呢?
小结:人体骨骼有的长,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细;有的扁,有的圆,这些各不相同的骨头像一个架子把我们人支撑起来,使我们人可以站起来。
教学设想:骨骼的支撑作用是一个难点,因此老师将其蕴含在小结中,通过讲解帮助幼儿了解。现代教育观提倡的“以孩子为主体”不等于教育不能“告诉”,而是要避免不必要的告诉。
4、重点介绍关节的运动功能。
师:你们看,我的什么动起来了?(老师有节奏地弯弯手臂,曲曲手指。)
教学设想:选择手臂和手指这两个运动幅度差异较大的部位,以此来扩展孩子的思维,使他们大胆地探索、发现,从而体验发现的快乐。
5、随动画音乐“让身体动起来”。
教学设想:这里的“动”既是活动内容的延续,又起到了动静交替的作用,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活泼可爱、富有节奏的flash动画,为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氛围,让孩子充分享受活动的快乐。
(四)了解保护骨骼的方法。
1、讨论怎样让受伤的娃娃学会保护自己。
2、鼓励幼儿与受伤的娃娃对话。
教学反思:用对话这一形式来了解保护骨骼的知识,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同时使整个活动首尾呼应。
3、以娃娃的口吻介绍正确的坐姿、站姿。
师:谢谢小朋友告诉我这么多保护自己的方法,我也有一些好方法告诉大家。这些方法藏在下面的儿歌里:坐要挺直腰,站要挺起胸,不歪也不倒,抬头精神好。
幼儿学学儿歌里的正确坐姿、站姿。
教学设想:儿歌简洁、节奏感强,读来朗朗上口,听来轻松悦耳,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力。
活动延伸:
1、提供操作卡,让幼儿判断行为对错。
2、在日常活动中养成正确的坐姿、站姿。
3、多渠道了解人体骨骼及人体的其他知识。
活动目标
2.根据音乐情境和教师口令,随乐用乐器进行断顿、连续的演奏。
3.在游戏情境下能够学会垃圾分类,萌发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并会进行垃圾分类
2.物质准备:音乐,16个按浪鼓,垃圾桶四个,分类物品若千干,手腕花。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产生兴趣
师:从前,美丽的大海里生活着许多的美人鱼,可是一些破坏环境人乱扔垃圾,使大海变得浑浊、不干净,美人鱼们都生病了。
二、匹配动作、尝试奏乐
师:这时来了一群小勇士,他们会怎么做呢?请仔细看,我做了哪些动作。(1遍
1.合乐身体动作
教师随乐做动作一遍。
师:请再看下还有什么动作,它们的顺序是什么?(检查设备、开船、看、发现情报,发出警报、轰)验证幼儿答案。(1遍)
师:在这三组动作中,它们分别做了几次。师生共同做动作1遍。
2.累加乐器动作
(1)配乐使用、寻找方法
师:想要警告破坏环境的人,我们还要加上武器,看,这就是我给你们准备的武器,是什么、(海浪鼓)拿到武器后请小朋友们探索一下,检查设备的时候可以怎样使用武器?开船的时候呢?、怎么看和发现情报以及警告破坏环境的人呢?(幼儿自由尝试)
师:现在谁来说下检查设备的时候怎么用?开船怎么做的?眺望发现情报(用海浪鼓发出造的声音)发出警报轰(是一下一下断顿的声音)(1遍)
(2)尝试使用、乐器演奏
师:在使用乐器的时候,有什么困难?那我来考考你们?(检查设备是哪只手检查的:带手环的。准备眺望和发出警报需要停下乐器)
师:现在我们掌握了方法,再来练习一次吧。(1遍)
三、游戏情境、保卫海洋
师:我们已经练好本领了,真的要出发了,请你们仔细看。结東后,我做了什么(清理分类垃圾边上还有一些垃圾我请女生帮忙捡回来。(请配班老师表演坏人出来扔垃圾)(1遍)
师:刚才还有一些小朋友没有看到乱扔垃圾的人,这次我们站出来巡逻。(抓住配班老师认错)
小勇土们辛苦了,我们开船回家吧。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
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动手能力。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
2、活动难点:认识不同摆放位置的、不同的梯形。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活动室内放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画,布置出图形王国形象。
2、教师演示用具:正方形娃娃长方形娃娃梯形娃娃各种图形。
3、幼儿用具:包含有梯形的图画若干张(空白没涂色的)活动过程:
一、感知梯形的特征
1、情景:(出示请柬)小朋友们,你们瞧,这是什么呀?这呀是图形王国的国王给老师送来的请柬,说图形王国要举行聚会,邀请我们中三班的小朋友去参加,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老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
2、通过寻找,让幼儿初步感知梯形的特征教师带领幼儿边走边观察图形,引导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引出梯形。
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呀?它是正方形吗?是长方形吗?
二、观察了解梯形的特征
1、出示梯形宝宝,提问: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跟什么图形象呢?
2、比较长方形与梯形的异同点(出示正方形)那他们是不是一样的呢?引导幼儿去比较相同点:它们都有四条边,四个角异同点:正方形,四条边都是一样长的,四个角也是一样大的。
梯形,一条边短,一条边长,两条边平平的,旁边两条边斜斜的。你觉得它的斜边像什么?
3、小结:这种形状的图形,名字叫--梯形。
4、梯形宝宝可调皮了,它一会儿翻跟斗,一会儿躺下睡觉,你们看:
(教师演示)这样还是不是梯形呀?
小结: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躺着放,不管它们怎么放,都是梯形。
(出示等腰梯形)提问:这个图形它的两条斜边是一样长的,它是不是梯形呢?
小结:梯形宝宝的家人可真多,有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
三、小组操作,让幼儿巩固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
涂色:让小朋友在很多图形中找出梯形,并涂上漂亮的颜色·折一折、剪一剪:让小朋友用正方形或长方形进行折、剪出梯形来·装饰梯形:从很多图形中将梯形找出来,进行装饰(如梯形饼干、梯形杯子、梯形池塘、梯形楼梯、梯形花盆、)(教师巡回指导)
2、反馈:共同检验小朋友的操作
四、通过寻找梯形,加深对梯形的认识国王说,我们小朋友这么能干,都通过了他的考验,所以请我们去参观图形娃娃们的表演,你们开心吗?那就出发吧!
1、让幼儿在活动室能张贴的图片造型中找找、说说梯形宝宝藏在哪里?
2、鼓励全体小朋友寻找,跟同伴或老师们说说梯形宝宝藏在哪里?
五、结束
小朋友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为了表扬小朋友今天的表现,国王决定将这些图形造型送给我们,大家开心吗?那我们一起将它们带回我们的活动室吧!
【目标】
1、模仿虫类飞、爬、跳。
2、按运动方式分类。
【准备】
1、虫虫的运动方式课件,透明大塑料瓶三个(瓶身分别贴上毛毛虫、蝴蝶、蚂蚱图案)虫类粘贴卡(蝴蝶、蜻蜓、苍蝇、蚊子、毛毛虫、蚂蚁、蚂蚱、蟋蟀、蚯蚓、青虫、螳螂、蝈蝈)。
2、认识常见虫类。
【过程】
一、导入。
仔细看看都有哪些?
二、探究活动。
1、虫类运动方式——爬。
播放课件,认识这个虫吗?在哪里见过?它怎样走路?还有哪些虫是爬来爬去的?模仿它爬的样子。
2、虫类运动方式——飞。
播放课件,认识它吗?在哪里见过?它怎样走路?还有哪些虫是飞来飞去的?模仿飞行的样子。
3、虫类运动方式——跳。
小结:有些虫会爬,有些虫会飞,有些虫会跳。
三、分类活动。
出示透明大塑料瓶,幼儿操作虫类粘贴卡片,按照虫类运动方式尝试分类。
【延伸活动】
带领孩子收集、认识身边常见的虫类,知道它们的名字,观察它们的运动方式。
科学知识:
虫类的基本运动方式为飞行、跳跃、爬行,有很多的虫类会综合运用这三种运动方式,如蝴蝶既会飞行又会爬;蚂蚱会跳、会飞、会爬。伴随幼儿的认知能力成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逐渐发现虫类运动方式的多样性,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反思】
本次活动结合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特点,活动兴趣浓厚,能积极描述自己的发现。通过让幼儿探究、模仿虫类的运动方式,利用饮料瓶制作分类记录单,引导幼儿初步尝试分类,体验游戏的快乐。在探究活动中,既感知了生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模仿了各种动物行为,又能够辨别生物种类的相似和不同。活动让幼儿表达昆虫的运动,把科学、语言、艺术等领域知识相互渗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1、画童话活动给予幼儿精神成长。
童话它以其极强的游戏精神抓住了爱好幻想的幼儿的心灵。它为幼儿营造了一方属于自己的精神乐土,把它们带入一个个超越时空的神奇境界,使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满足,并且唤起了天性中的良知与美德。而画童话的活动,把童话对于幼儿成长的意义作了进一步的深化,孩子们在理解童话、体会童话、感受童话的基础上画出自己的独特体验、独特想象,让幼儿用画笔在童话的世界中自由想象、自由驰骋,达到精神的自由和身心的愉悦,促进幼儿的精神成长。
2、童话《海的女儿》适合幼儿用画笔来描绘。
《海的女儿》是安徒生的著名童话,我们认为历经文化积淀的著名童话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和审美魄力,童话内容本身就对幼儿有着极大的感染力,同时我们认为具有以下特点的童话适合让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想象和感受。一是情节能激发幼儿极大的艺术幻想的,让幼儿创造出更奇幻的情节的。二是形象具有拟人性和奇幻性,能使幼儿展开对形象的奇幻想象并将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融入形象中的。三是具有单纯明快的叙事方式。便于幼儿顺着线性思路展开更丰富的想象,在童话中融进更多的自己。《海的女儿》便是这样的童话。
3、画童话《海的女儿》重在对童话形象的指导。
童话故事的奇幻特点深深地吸引着幼儿,引发出幼儿对事物的无限想象。在画童话活动的开展中我们发现,有些童话可以重在对幼儿进行形象上的引导,而有些童话可重在情节上的想象指导。我们认为对于那些童话的主角形象具有非常鲜明而独特的特点的童话,可对幼儿进行形象上的再创造。童话《海的女儿》主人公是一位人头鱼身的美人鱼,因而在设计上重点引导幼儿对这一独特的形象展开充分的想象和描绘。
活动目标
1.能根据童话中的描述大胆想象海的女儿的美丽形象,并创编出新情节用画笔描绘出来。激发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2.尝试用渐变涂色的方法美化作品。
3.体验想象的快乐及作画的成功感。
活动准备
准备一:大海里有着丰富的物种。
要做的事:
1、观看录像:海里的鱼
2、科学活动:海中的植物
3、音乐欣赏:大海的波浪
4、与父母一起游览海洋博物馆
准备二:大海中有着多种神奇的故事。
要做的事:
1、语言活动:海的女儿
2、观看录像《海底总动员》
准备三:学一点本领
要做的事:
1、找找图书中海里的东西,并学着画一画。
2、学习并练习用渐变色表现色彩的变化。
活动过程实录过程:
教学活动一:
一、想象美人鱼的形象
设疑或提示:听了童话故事《海的女儿》以后,你想象中的美人鱼是什么样子的?
解决策略:通过个别化的讲述互相激发幼儿的想象,同时为绘画打下表象基础。
目标达成:大胆想象美人鱼的美丽形象并用语言表述出来。
二、多媒体欣赏美人鱼的形象
设疑或提示:看到画家画的美人鱼你们觉得美吗?
解决策略:通过网络中美妙的美人鱼形象,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并借鉴美的表述方式。
目标达成:让幼儿体验网络图画的意境美和形象美。
三、想象海的女儿的故事
设疑或提示:美人鱼在海底生活还会发生许多奇怪而有趣的事,那可能是什么事呢?
解决策略:让幼儿自由想象新的童话情节,为幼儿创造性绘画打基础。
目标达成:大胆想象海的女儿的故事情节,激发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四、画美人鱼的故事
设疑或提示:小朋友们把想象中的美人鱼画下来吧,画出美人鱼发生的奇奇怪怪的事,涂色时可试着用渐变色。
解决策略:对“美人鱼形象”、“新情节”、“渐变涂色”的重点加以提示,达到技能与自我表达的结合。(播放海底音乐)
目标达成:幼儿能将独特的形象、情节大胆地画出来,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想象力。
五、投影仪展示作品评价
设疑或提示:请每组推选一名小朋友将画放在投影仪上,介绍一下画的美人鱼长什么样?并将海的女儿的故事给大家介绍一下。
解决策略:对想象力表现突出,表达“自我童心”出色的幼儿给予展示和推广的机会。
目标达成:大胆自信介绍自己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活动二:
一、欣赏渐变色表现的作品
设疑或提示:这些画美吗?看看在涂色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解决策略:通过欣赏作品感受作品的美及渐变涂色的方法。
目标达成:能观察出色彩渐变的共同点,培养幼儿的审美感受力。
二、观察渐变色表现方法
设疑或提示:仔细观察渐变色是怎么样表现出来的。
解决策略:以示范的方法指导幼儿学习一定的美术技法。
目标达成:集中注意学习涂色的方法,喜欢并愿意学习新的技能。
三、尝试渐变色涂色
设疑或提示:下面我们可以尝试用渐变的方法给你自己的画涂上漂亮的颜色。
解决策略:老师以巡回的方式个别指导幼儿涂色,并及时展示好的作品和方法。(播放海底音乐)
目标达成:愿意用学习的新技法尝试涂色。
四、欣赏完成的作品
设疑或提示:把我们的画放在大画板上展示吧。
解决策略:幼儿以自由走动的方式互相欣赏,体验美感。
目标达成:体验涂色后的作品的美感。
1、艺术教育活动的指导始终要抓住一个“美”字
幼儿艺术教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充满艺术美的活动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力和表达力。然而在日常的美术教育活动中,我们往往容易更多地注重教育活动的外在美,在活动组织的过程中,注重环节的客观因素,而忽视了美术教育活动中“美”的因素的发现、激发和感受,造成美术教育活动的组织流于形式,而缺少孩子对美的事物的感动,对美的事物的表现冲动。从而使幼儿的美术教育活动很难触及孩子的心灵。
在本次活动中我们始终注重活动中每一个环节中美的因素的激发,在活动的开始部分,让幼儿欣赏多媒体中丰富的美的画面,孩子们常常被美感动,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叹。在引导幼儿想象的环节,教师始终以充满诗意的语言引导和帮助孩子,让幼儿自始至终处于美的意境和对美的想象中。在幼儿绘画过程中教师也始终以幼儿想象的美、形象的美、画面的美为介绍对象,引导幼儿互相学习。在幼儿用颜色装饰阶段,教师更是给予幼儿“创造美的技法”――渐变,让幼儿陶醉在自己美的作品之中。在评价环节,以幼儿作品中的美、幼儿所表现出的心中的美为评价对象,让幼儿充分感受作品的美,体验创造美的快乐。
2、多方的准备。
在“活动准备”一栏我们安排了特别丰富的活动,这是我们设计美术活动的策略之一――“有准备的美术”,即让幼儿在绘画之前参与丰富的各领域、各形式、各场合的活动,在情感、认知、技能等方面积累丰富的体验和认知,然后让幼儿以绘画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绘画内容。整个绘画活动是由幼儿体验―反馈―积累―创造所组成的幼儿多元系列活动。
3、分解式的教学活动安排。
在活动过程一栏,我们安排了两个教学活动,这是我们美术教学活动设计的另一个主要策略――“分解式”的教学,通常我们将核心美术活动安排为两个,一个是表现形象和情节的活动,一个是美化作品的活动。这一方面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将知识量加以分解,以循序渐进的原则给予幼儿接受与成长的时间与空间。二是将形象内容表现的技能与色彩美化的技能分开加以引导,避免以前日常教学中存在的“泛而不深”的弊端,集中深入细致地让幼儿感受体验尝试,获得充分的美感享受。如以上的教学活动,第一个课时我们主要是激发和引导幼儿充分想象美人鱼的的形象和相关情节,并用画笔表现出来。这一活动的重点就在于形象,引导幼儿大胆、细致、创造性地表现形象。而第二个课时主要是用装饰的方式进行美化,让幼儿充分体验用美术技巧装饰画面后产生的奇特效果,体验作品的美感和成功感。
画童话活动是该教师的一个省级研究课题,在实践中获得了很好的效果,从上传的作品中也可见一斑。此项教学成果获20__年度浙江省基础教育成果三等奖。
《海的女儿》是安徒生的著名童话。1912年,丹麦著名雕刻家埃德华埃里克森据此雕铸“美人鱼”铜像,安放在首都哥本哈根朗厄里尼海滨公园海边岩石之上,成为丹麦国家的标志。这个下身为鱼的少女披着美丽的长发,含着深情的双眸,终日凝视大海,沉思遐想,仿佛在等待她的王子远航归来。
故事梗概: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蓝,海里最深的地方住着六个美丽的海公主――美人鱼。不久,最小的海公主也到了15岁。可以像个小水泡一样浮出海面了。
活动目的:
1、幼儿自主探索,利用各种方法给水桶“喂”沙。
2、体验玩沙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水桶3个、人手一把铲子。
2、轻快的音乐伴奏磁带。
游戏玩法:
将幼儿分3组,在3个场地,放欢快的音乐背景,请幼儿用铲子挖出沙子投放入小水桶里。音乐停止后提醒幼儿放下工具,然后根据不同的装沙情况,分发不同的小品,以示奖励。
建议与规则:
1、要求音乐停止后应立即放下工具。
2、教师可提示幼儿尝试用各种工具来进行游戏。
3、此游戏也可以每人一铲一桶的形式进行。
教学反思:
游戏是最适宜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将理念转化为行为,注重在活动中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把握时机及时引导,促使孩子们更深入进行游戏,让孩子在健康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发展。
教学目标
1、在学生了解跳棋的基本规则的前提下,让学生分小组自行练习下跳棋。
2、培养学生对跳棋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准备
跳棋一副,教学视频。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跳棋的基本规则并让学生学会下跳棋。
难点:让学生学会下跳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跳棋的游戏规则,你还记得在下跳棋的时候有哪些要求吗?好吧,看来小朋友们对跳棋的游戏规则还记得不清楚,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教学视频,这次可要认真学习哟!
二、学生再看教学视频
通过学习视频,让学生再次熟悉下跳棋的规则。
三、学生练习走子
以同桌两人一起为单位,开始尝试着下跳棋。
四、学生实战练习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开始下跳棋。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同桌的小伙伴相互说一说。
幼儿园跳棋教案。跳棋是我们男女老少都很喜欢的一项娱乐活动,我想很多幼儿对于跳棋都是比较感兴趣的,教师们可以一点点的慢慢教会他们一些跳棋技巧,最后将它们串联起来,让幼儿们进行一场跳棋比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正确感知比5少的数量,理解5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2、引导幼儿积极的与材料互动,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学具:空塑料瓶若干、花生若干、1-6不同数量的食物纸条一份、1-6数字人手一份。1-5的水果卡片若干。
教具:1-5的数字卡、5只小白兔的动物瓶、1-5的动物图片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老师出示字卡、动物卡和幼儿进行问答游戏。师:嘿嘿,我的火车几点开?(随机出示5以内的数字卡)。幼:嘿嘿,我的火车×点开。师:嘿嘿,来了几位小客人?(随机出示5以内的动物卡)。幼:嘿嘿,来了×位小客人。以次来引起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2、师:火车开到了动物瓶城。(出示动物瓶)看到漂亮的动物瓶,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小白兔?5只小白兔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幼儿答数,教师操作)。
小结:5只小白兔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2、请小朋友一起来制作动物瓶,要求是制作比5只小动物少的动物瓶。幼儿操作后讲述动物瓶上有几只小动物。小结:比5只小动物少的有4只、3只、2只、1只。
3、现在请小朋友为自己的动物瓶粘贴上门牌号,要求门牌号的数字是与动物瓶上的小动物一样多。幼儿操作好讲述门牌号是几,为什么?小结:比5少的数有4、3、2、1。
4、小朋友们制作的动物瓶太漂亮了,有一些花生宝宝也想住
进去,现在请小朋友送花生宝宝进家,要求数量是与动物瓶上的动物一样多。
5、小朋友老师还要请你们帮个忙,这里有一些不同数量的水果,请大家分别放在等于5和比5少的家里。幼儿操作,教师讲评。
6、游戏:开火车请幼儿拿比5少的数字做车票排队上车。(请幼儿说说车票上的数字是几,为什么可以上车?)
教学目标
1、通过跳棋比赛,增进学生下好跳棋的信心。
2、培养学生对象棋的兴趣。
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丰富课余生活。
教学准备
1、中国跳棋一副;
2、比赛规则及比赛场地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下跳棋的规则。
请学生说一说跳棋有哪些规则?需要注意哪一些?
师:经过前面的练习下棋,你有信心赢得今天的比赛吗?
二、介绍比赛规则。
1、游戏人数:2人对战,4人对战,6人对战。
2、走子规则
棋子的移动可以一步步在有直线连接的相邻六个方向进行,如果相邻位置上有任何方的一个棋子,该位置直线方向下一个位置是空的,则可以直接"跳"到该空位上,"跳"的过程中,只要相同条件满足就可以连续进行。谁最先把正对面的阵地全部占领,谁就取得胜利。
3、采用淘汰制。
比赛一共有三轮。凡是第一局败了的学生,可以和第二局败了的学生下棋。第三局是所有胜利的选手进行比赛。
4、分数计算
按照棋类游戏的标准记分方法,每局棋结果,胜者3分,负者2分,和棋各记1分。
5、评出下跳棋的冠军、季军和亚军,以及多名优秀参赛选手,并发一定学习用品作为奖励。
三、分小组比赛
分别让各小组选手进行比赛,其他小朋友观赛,让学生自己评选出得奖选手。
四、颁发奖品,结束活动。
主题的由来:
在日常生活中,我发现孩子们对音乐区的“小乐器”很感兴趣,很多小朋友天天带有关乐器的图书、光盘、还有各种小乐器玩具等等。活动区时候他们到音乐区来开个人的“音乐会”,还有很多捧场的小观众呢,很是热闹!最近他们谈论的话题大多也是“小乐器”。于是,我就以幼儿的兴趣为主,开展了以下的主题活动—————乐器。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对乐器的兴趣,引发幼儿求知探索的欲望。
2、培养幼儿用完整话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协调的能力。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问题板块:
幼儿:
曲鹏法:笛子有多少的小孔?
周新博:
古筝有多少根弦?
孙瑞琪:古筝和古琴有什么不同?他们一样吗?
陈艾伦:二胡为什么就两根弦?
教师:
你们知道乐器包括几种吗?他们都是什么?
你们知道他们是怎么演奏出好听的声音的吗?他们是从哪里发出声音的?
主题墙板:
主题墙板分为:
1、问题板
对幼儿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公开。
2、展示板
随时对幼儿学到的知识经验加以展示(如:幼儿制作的小乐器,活动中幼儿的一些语言,家长的及时反馈)
3、成果板
让幼儿自己谈谈自己都学习到了什么知识经验,教师和家长可以帮助记录,并加以展示。
四、区域游戏相关内容:
图书区:投放有关乐器的书,图片,供幼儿阅读或欣赏。
电脑区:投放有关乐器的盘,vcd,供幼儿观看和倾听。
美工区:投放各种适合做乐器的不同质地的材料,及废旧材料等等,供幼儿选择制作。
音乐区:投放乐器演奏的磁带,各种种类的乐器,供幼儿有不同的选择。
家园合作:
请家长在家中帮幼儿寻找一些有关乐器的资料,可以上网查询,并给幼儿讲述,使幼儿基本了解,能给其他幼儿讲述。
请家长有时间可带幼儿到音乐厅去欣赏乐器演奏,丰富幼儿的已有经验,亲自感受一下,乐器是怎么演奏的!
资源利用:
家长资源:
请家长帮助幼儿了解有关乐器的知识。请会乐器的家长可以到班中为幼儿演出。
园所资源:
从园资料室找来一些关于乐器的书籍和图片等。
教师:
把自己家中的乐器带到幼儿园中,为幼儿现场演奏。引起幼儿的兴趣。
活动反思:
通过轻松活泼的律动形式把孩子带到音乐的殿堂,调动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情感,在学习歌曲时教师先范唱让孩子体会歌曲的情绪。让孩子轻声模唱从而感受歌曲的情感,这样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并能很好的演唱。为了发挥孩子创造力让孩子自编动作,使活动气氛达到高潮。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歌曲,也发挥了孩子的创造能力,真正的达到了教学目的。
小百科:乐器,英文:musicalinstruments,泛指可以用各种方法奏出音色音律的器物。一般分为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
设计意图:
冬天,孩子们的衣服穿的较多,大多孩子不爱运动。小班年龄段幼儿特别喜欢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大多数家长会因为卫生和安全问题,不能让孩子们尽情地爬。为了激发孩子在冬季能多做运动,锻炼手膝着地、自然协调地向前爬,学会躲闪爬,尝试倒退爬,满足孩子们冬天运动的需要,我设计了本活动《老虎斗》。
活动名称:
老虎斗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老虎的外形及生活习性,知道冬天多做运动可以暖和身体。
2、练习手膝着地自然协调地向前爬、躲闪爬,尝试倒退爬。
3、能遵守游戏规则,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4、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5、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老虎头饰若干(和幼儿人数相同),两种颜色的老虎尾巴若干(合起来与幼儿人数相同),游戏音乐(欢快音乐和紧张音乐),舒缓音乐。
经验准备:
对老虎的有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见过大老虎吗?(见过或没见过)。在哪里见过?(在动物园里见过,在书上见过,在电视上见过……)大老虎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幼儿说一说。)小朋友说得真好!大老虎最威风了,小朋友想当老虎吗?今天我们来玩《斗老虎》的游戏,请小朋友来当大老虎,好吗?(请幼儿戴上老虎头饰,将尾巴塞进后背的裤腰里,扮成小老虎。)
2、热身运动:
师:小朋友的小手冷吗?我们先搓搓小手,然后让我们的身体跟着小手动一动吧!做手指动物模仿操:
一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毛毛虫呀,爬爬爬。
两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小白兔呀,跳跳跳。
三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小花猫呀,喵喵喵。
四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小花狗呀,汪汪汪。
五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大老虎呀,啊呜,啊呜,啊呜。
3、自由练习手膝着地自然、协调地向前爬,躲闪爬,后退爬。
(1)师:小一班的小朋友都变成大老虎了,我们一起学大老虎爬一爬吧!(幼儿四散自由爬行。)如果有其他老虎来攻击时,我们该怎么办呢?(请幼儿示范,引导幼儿尝试躲闪爬。)如果有其他老虎来咬我们的尾巴时,我们又该怎么办呢?(请幼儿讲出自己的办法并示范,引导幼儿练习后退爬。)
(2)师:现在,虎妈妈要考考虎宝宝,听到欢快音乐,虎宝宝们自由爬行,听到紧张的音乐,虎宝宝们躲闪爬或后退爬,要注意安全,不要碰撞到别的小老虎或伤到自己哦!
(3)宝宝们学得真快!我们可以比赛了。
4、交代游戏规则,玩游戏《老虎斗》。
玩法:将红尾巴老虎和蓝尾巴老虎分成两组,听口令开始揪尾巴。谁将对方的尾巴先揪完,谁获胜。(教师提醒幼儿在揪尾巴时,小老虎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躲闪爬,倒退爬。)播放游戏音乐,幼儿游戏。
5、结束活动。
播放舒缓音乐,幼儿进行放松活动。
师:小老虎们玩得开心吗?(开心。)放松放松吧,摇摇胳膊,摆摆小手,抖抖肩膀,拍拍腿,休息一下吧!现在还冷吗?(不冷了)小朋友知道为什么现在不冷了吗?(因为刚才我们玩游戏时做了许多运动,冬天多做运动我们就不冷了。)
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在阳光下休息,讨论冬天可以让身体暖和起来的办法。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配合,认真尝试,在自主练习里获取了经验,又在集体练习里感受到了快乐和喜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圆满的完成。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及对劳动的兴趣。
2、培养幼儿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
活动准备:
户外圆形场地,玉米种子若干,每人一个小纸盒,小鸡头饰(和幼儿人数一样多),鸡妈妈头饰。
玩法:
1、教师教幼儿认识玉米。
2、老师戴上鸡妈妈头饰说:鸡妈妈不小心把玉米撒地下了,怎么办?帮鸡妈妈拾玉米。
3、将幼儿分成8人一组,站在圆形外面。
4、老师给孩子戴上头饰,然后带领幼儿念儿歌:“小小一粒米,来的不容易,小朋友们比比看,谁的小手最能干”念完儿歌后,幼儿立即跑进圆来进行拾玉米活动。拾得快的,多的为胜利者。依次二、三组进行。
规则:必须念完儿歌后,幼儿才能跑进圆内。
游戏目标:
1、利用各种积木以及辅助材料拼搭出夏日美丽的小池塘。
2、合理地选择辅助材料,及纸质材料制作出池塘中的美丽景色;运用积塑拼搭池塘中的鱼、荷花等,表现小池塘的主要特征。
3、按照数字标记摆放物品,合理运用各种辅助材料。
游戏准备:
1、各种积木、积塑、雪花积木、纸质材料等。
2、各种纸盒、泡沫板、瓶子等、数字卡片。
游戏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夏天到了,小朋友:你们知道夏天的池塘是什么样的?有些什么小动物?池塘边有哪些美丽的景色?请小朋友说说。
2、请幼儿商量如何进行建构美丽的夏日池塘,共同设计图纸。
3、讨论:池塘边美丽的景色和池塘中的小鱼、荷花等可以用哪些材料来进行建构。
二、提出本次建构要求: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建构任务;学会合理地使用辅助材料。
2、对有困难的幼儿加以启发引导,并提醒部分幼儿说话做事要轻轻的,并督促他们又快又好的完成建构任务。
3、提醒搭好的幼儿去帮助同伴,共同完成建构任务,并注意保护好劳动成果。
四、活动评价一起参观欣赏建构成果:
1、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搭的是什么?和谁一起搭的?
2、有没有遇到困难,你想了什么办法来解决的?
3、你觉得你搭的东西好在哪里,请你介绍一下。
4、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需要怎样改才觉得更好?
活动目标:
1、在数学活动中发展幼儿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独立性,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2、喜欢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感受规律的存在和美感。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重点:
1、尝试用ab模式的方式来进行排序
活动难点:
1、小朋友相互协作或者用自己身体来挑战ab模式的不同排序方法
活动准备:
1、有ab模式的图片若干张
2、每个小朋友一小篮操作材料(两种颜色的雪花片或者两种颜色的小剪刀或两种颜色的手工纸等若干)
3、含有ab模式排序的故事
活动过程:
一、感受规律的存在
1、出示图片:
1)小朋友排队的照片(一个男一个女),让小朋友观察师:小朋友看一看图片里面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呀?他们是怎样排队的呢?那小朋友是按什么规律在排队的呢?(男女男女)师:哦,是按男女男女,你们看出来啦,那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从第一个开始吧:一个男娃娃一个女娃娃一个男娃娃一个女娃娃。
师:看小朋友有规律的排队真整齐,那一个男娃娃一个女娃娃一个男娃娃一个女娃娃是几个一组的呢?一个男娃娃一个女娃娃;接着又来一个男娃娃一个女娃娃是几个一组呢?(2个一组)
二、幼儿进行操作,用ab模式进行排序
1、老师呀今天也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些东西,看看小朋友能不能利用这些材料按照这种规则来排一排呢?哦一定要两个一组一个一个接着排哦教师出示材料:我们来看看有些什么:这是什么?雪花片、手工纸、积木、粗细不同的勾线笔、剪刀。我们一起来用这些东西来排一排。两个两个一组一个接着一个排列,行吗?好,但是我们是大班的小朋友了,老师是有规则,有要求的:
第一,小朋友悄悄走到一个篮子面前,自己一个人完成第二,轻拿轻放,排好了就坐回自己的位置第三,必须按两个一组一个一个接着排列记住了吗?好了,来轻轻的走过来吧。
我们来看看谁第一个排好,教师提醒引导孩子可以按形状排序、可以按大小排序、可以按颜色排序,可以按特征排序等等。
2、排好了就坐回位置去,排完之后,教师让小朋友们一起来分享自己的作品,分别说说自己是怎么排列的。(哇小朋友排的真好看,我们一起来看看手工纸是谁排的,你来说说你是怎么排的?)一种材料可以按颜色,两种材料可以按名称来排。剪刀:如果今天没有绿色的剪刀,你还可以按两个一组一个一个来排列吗?一个正一个反,一个朝上一个朝下,一个打开一个合拢。
一种材料也可以两个一组一个一个排列,两种材料也可以两个两个一组进行排列
三、游戏活动:让小朋友利用自己来排序,尝试ab模式的排序
2、一个人的排序:教师增加游戏的难度a师问:刚才呀我们几个小朋友在一起积极开动脑筋,进行了ab模式的排序。几个小朋友可以进行ab模式的排序,如果现在只有一个小朋友了能完成两个一组的排列吗?“网出处”第一个动作是这样,那第二个呢?你要换第二个动作呢,两个一组呀?换不出来啦请坐,一个人很难,谁再来试一试?朝后超前还有呢?两个一组间隔排列,还有一组动作朝后超前。
请一个小朋友来说一说,并进行演示。多请几名幼儿上来,看一看小朋友们可以用哪些不一样的方法进行ab模式的排序b老师提问:刚才小朋友一个人也可以进行ab模式的排序,有的小朋友利用了手,有的小朋友利用了脚等等,如果现在手脚身体都不动,只用头还可以进行ab模式的排序吗?下面我来挑战一下,我手不动,脚不动,只用头,看看我行不行?看好咯,刚才我做了个什么事情?请小朋友来说一说(点头不点头点头不点头;闭眼睁睁眼;伸舌不伸伸舌头不伸舌头等等)。
c逐渐加深难度老师又提问:如果头上的器官都不动,我们还可以用ab模式来排序呢?(可以利用声音)
四、结束:以故事结束,再一次巩固ab模式的排序
1、今天呀小朋友都表现的非常棒,所以老师奖励小朋友一个故事吧。
2、故事讲完老师再次提问:这个故事好听吗?咦,今天我们看到了并且自己也做了这么多排列,那老师的故事里面有没有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列的事情呢?幼:没有(没关系,那小朋友回家给爸爸妈妈来讲一讲,和他们一起来找找琢磨琢磨故事的情节对话里面有没有ab模式的排序)有:(那你说说哪里有?)
教学反思:
本活动的难点在于引导幼儿发现具有不同外部特征的两个模式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即两组模式的符号虽然不一样,但是它们内在的规律是一样的。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自己与他人创造的模式,渐渐体会到模式的内在规律,渐渐认识到模式的表现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用符号表示,也可以用动作、声音等表示。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比欣赏,感受不同季节的丝瓜的不同水墨表现效果。
2、乐意并能正确使用绘画工具个材料进行水墨画创作。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丝瓜》。
2、毛笔、墨、宣纸、国画颜料等。
3、幼儿认识、观察过丝瓜。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自己见过的丝瓜。
教师:你见过丝瓜吗?是什么时候见到的?天气怎么样?你见到的丝瓜是什么样的?
2、出示教学挂图中得图一,引导幼儿欣赏。
3、出示教学挂图图二,引导幼儿欣赏。
4、引导幼儿对比欣赏两幅作品。
教师:这两幅画画得都是丝瓜,我们看了以后会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呢?
5、鼓励幼儿在欣赏的基础上进行水墨画创作。
教师:如果让你花丝瓜,你会画什么时候的丝瓜?周围还会画些什么呢?
鼓励幼儿大胆作画,正确使用绘画工具。
6、幼儿相互交流作品。
活动意图:
幼儿园健康教育是幼儿园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新的教育理念中,“健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生理的健康发育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是有机结合的。3岁至6岁的幼儿处于人的一生中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幼儿的良好教育更是至关重要的。"洞"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接触到的事物。《我们身体里的洞》关注的是平常不被称之为"洞"而又最为我们熟悉的"洞",不仅呈现了身体里的"洞",还有各种"洞"的作用。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各种"洞",大胆地猜测想象并能清楚地表达。
2.能通过阅读绘本,对身体的"洞"感到好奇,初步了解一些"洞"的用处。
3.知道身体里有些“洞”要藏起来,萌发保护身体的"洞"的意识,了解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活动准备:
绘本ppt,"小人"图,笔,给“小人”穿的衣服,裤子。
活动过程:
一、"洞洞"大猜想
1.观察图片,产生联想
师:小朋友,请你们看看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幼儿回答。
师:你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洞吗?
幼儿回答
师:今天,刘老师带来了一些洞洞,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神奇的洞洞。
2.看图猜洞
出示图片,师:这会是什么洞呢?
出示图片,幼儿观察发现,师小结:哦,原来这是下水道的洞,水可以从这个洞洞流进下水道。
出示图片,师:这两个洞又会是什么洞呢?
幼:隧道可以用来开车。汽车可以钻进去,还可以钻出来。
幼儿自由猜测。
出示图片,幼儿观察回答。
师:原来这些小小的洞是我们用来洗澡的喷头上的洞。这个喷头长得很像莲蓬,因此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莲蓬头"。
师:你们用莲蓬头洗过澡吗?有什么感觉?
师小结:莲蓬头上有好多大大小小的洞,水从这些洞洞里流出来,冲在我们身上可真舒服啊。
师小结:原来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么多不同的洞,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多,有的少,但是每个洞洞都有它的本领,真了不起。
二、找找身体里的"洞"了解"洞洞"的本领。
1.看图发现身体里的"洞"
幼:鼻孔洞。
师:呀,这个洞洞我也有的,你们有吗?
2.找找身体里的"洞"
师:原来我们身体里也有洞洞呀,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请你们来找一找身体里的洞洞。
出示小人图,幼儿找洞洞,并记录在小人图上。
出示剩下的ppt,一一对照幼儿找到的"洞洞"。
师:我们小朋友找到了这么多“洞”,今天刘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本关于“洞洞”绘本,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依次出示图片,师:这个鼻孔怎么了?师:那该怎么办啊?
师:那我要问一问了,鼻孔有什么用呢?幼儿自由回答。
师:那么鼻子除了可以闻味道,还可以干什么?幼儿回答。
出示眼睛图片,师:眼睛有什么用呢?幼儿回答。
出示耳朵图片,肚脐图片等等
师:看完了绘本,我们在来对照一下小人图身上还有没有我们没有找到的“洞”?
三、给"洞洞"分类
师:那哪些洞洞为什么不能藏起来呢?为什么?
幼:眼睛藏起来就看不见东西了;耳朵藏起来就听不见声音了;嘴巴藏起来就不能吃东西了;鼻子藏起来就不能呼吸了。
教师小结。
四、帮"小人"藏"洞洞",学习自我保护的方法
师:刘老师给他准备了衣服和裤子,我们一起来给它穿上吧!活动延伸:
1、和同伴继续阅读图书,找身体里的“洞”。
2、钻洞游戏。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能用诙谐幽默的情感完整朗诵。
2、能根据诗歌仿编,并体验创编的乐趣。
3、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及幽默感。
4、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5、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1、大图片(与诗歌内容相符,诗歌附后)
2、为幼儿提供玩具、衣物、生活用品等用来创编诗歌的道具。
【活动过程】
一、趣味谈话引出活动。
1、师:我有个朋友名字叫妙妙,他住在妙妙国。妙妙国的人特别可笑,他们做事总和我们不一样。
他们会把手套穿在脚丫上,把铅笔养在鱼缸里,牵着笤帚去逛街,爸爸穿着高跟鞋,大晴天穿着小雨衣。
您们觉得可笑不可笑?
2、师:前几天,我的朋友妙妙请我到他们妙妙国去旅游,到了妙妙国一看,呀!这个地方可真妙!你们知道我都看到了什么吗?(幼儿自由回答)我把一些有趣的事情拍了下来,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二、出示大图片。观察讲解并学习诗歌
1、你们发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2、大家说的太棒了,观察的都很仔细。(老师举例并引导幼儿用简短的语言概括诗歌)
3、教师用简单的语言、幽默的语气(即诗歌内容)朗诵诗歌两遍,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4、老师指图片与幼儿一起朗诵两遍。
第一遍老师声音大些,第二遍老师声音小些,鼓励幼儿大声、开心的朗诵,朗诵的同时可自加幽默夸张动作,增加朗诵的趣味性。
5、幼儿集体朗诵,并给幼儿录音。
(把妙妙国有趣的事讲给更多的人听一听,录完音后再放给幼儿听听,引起幼儿朗诵的兴趣)
6、分组自由朗诵,看看谁朗诵的最有特点、最有趣。
7、每组推荐一名幼儿上前朗诵,大家一起点评出最有特点、最有趣的朗诵者。
三、引导幼儿创编诗歌。
1、师:刚才那些只是我刚到妙妙国时看到的趣事,后来我又到了他们的商店、游乐场、幼儿园、公园、饭店,看到了更多有趣的事。每到一个地方我都会惊奇的说:"呀!这个地方可真妙!"你们猜猜我又看到了哪些奇妙的事?(幼儿根据想想自由回答)
2、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提醒幼儿就像我们刚才朗诵的诗歌那样。
3、根据幼儿创编,幼儿分组将想象的内容组合成新的诗歌。大家一起朗诵,比比哪组的诗歌更有创意,更能让大家开怀大笑。
四、让孩子感受到生活中的快乐是可以自己制造的。
1、教师:你们想不想把我们班也变成开心妙妙国?
好,给你们三分钟时间,要求是,你做的事是幽默滑稽的,但绝对是要安全的、不会影响到别人的。琴声响起时说明时间到,三分钟倒计时开始。
2、教师弹琴,时间到。大家互看,这时教室里简直要笑翻了。
3、引导幼儿创编诗歌"我们大班可真妙!"
五、知道幽默是令人开心的事,但要注意时间场合。
师:我们为什么会觉得这么可笑?
师:但有时你觉得可笑的事却会影响别人,或让别人伤心,所以幽默也需要动脑筋,你的幽默只有在时间、场合合适时,才会给别人带来快乐。
附诗歌:这个地方可真妙
绿色太阳天空照,
松鼠地上吃青草,
小羊地上来回跳。
公鸡孵出鸡宝宝,
母鸡打鸣喔喔叫。
蝴蝶水中来游泳,
金鱼空中在舞蹈。
你说可笑不可笑。
【活动反思】
列宁说:"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幽默属于那些心胸宽广、对生活满怀热情的人。而一个心胸狭窄、思想消极的人是不会有幽默感的。良好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善于运用联想和比喻的能力,是一个人具有幽默素质的前提。因而在一日活动中我特别注意这几方面的培养,努力使幼儿的幽默感不断增强,使幼儿的生活更富于乐趣,为幼儿今后成为一个具有高尚情趣和乐观信念的人打好基础。大班语言活动《这个地方可真妙》就是在此理念基础上选择并设计的。
此次活动开始运用了趣味谈话的形式,能很好的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尽快进入主题,并为后来的诗歌学习及想象创编打下了基础。诗歌教授以整体教学为主,这样不会破坏整个诗歌的幽默气氛。使幼儿在朗诵诗歌时能朗诵出诙谐的感觉。在学习诗歌时我采用了多种方法。让幼儿分组自由朗诵,看看谁朗诵的最有特点、最有趣;引导幼儿给诗歌加动作;这些都有效的增加了幼儿的朗诵兴趣。
在创编环节,我充分给幼儿自由,发挥想象。但是可能是因为教师的引导不够,所以孩子的创编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提问与幼儿回答要构成了活动的双向互动交流。要实现真正的双向互动交流,教师必须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敏感回应和理答,促使幼儿对问题思考达到逐渐深入。回应的方式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当教师向一个幼儿抛出问题时,如果这名幼儿不予回答,可以向其他幼儿进行转问,如果全体没有回答,那么教师要适当变换问题方式,转换问题内容或是表述方式,以促使幼儿回答;反问是指当幼儿主动提出问题时,教师可以把问题抛还给幼儿,问清楚他是怎么想到这个问题的。当幼儿无法一次给与明确而满意答案时,教师可以适当的启发幼儿,给与多种提示;当幼儿给出的回答模糊不清,思考不明确时,教师也可以进一步帮助幼儿进行概括和提炼,帮助幼儿思考更清晰,表述更准确。幼儿对诗歌的掌握较快,整节活动幼儿兴趣较高,教师应引导幼儿在开心的创造快乐的基础上,有主题的创遍。教师在活动前应该准备大量的例子来引导幼儿创编,可能效果会更好。
大家都喜欢开心,但许多孩子由于家庭、性格、环境等原因,却常常表现出不开心。例如,家人不给买心仪的东西不开心、与朋友发生争执不开心、被别人碰一下不开心、比赛得不到第一也不开心……通过本活动的设计也是让孩子们发现,其实快乐无处不在,只要学会发现、宽容,自己就会成为快乐的人,并能给他人带来快乐。
活动目标:
1、爱听幻想故事:感受夸张的故事情境。
2、运用手指点画的方式创造各种人物形象,表现各种人物细节,表达自己的想象。
3、体验运用新的绘画方式进行美工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小人国分段长卷画。
2、红、蓝颜料每组一份,水笔人手一支,抹布若干。背景音乐《__》
活动过程:
一、看看说说“小人国”的故事。
1、回忆故事。
师:小朋友,你们还记得前几天我们听的故事《小人国》吗?故事里的格列佛来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小人国是怎样对待格列佛的?那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现在,让我们在来看看《小人国》的故事吧!
2、出示课件,教师复述故事。
(1)教师边看课件边听音乐讲述故事《小人国》。
(2)看了这么有趣的故事,你们喜欢小人国的小人吗?你们发现他们在格列佛身上干什么呢?(幼儿自由讲述)
(3)你们知道金老师喜欢哪个小人吗?为什么喜欢?
二、观察尝试表现
1、教师示范印画小人的方法。
(1)教师通过儿歌示范印画小人。
教师:“现在,金老师要来变魔术呢!把这个看报纸的小人变到画纸上。看,我是怎么变的?儿歌:伸出小手指,喝喝颜料水,上面亲一亲,下面亲一亲,我的小人变出来啦!那你们看看我的小人还缺了什么啊?”
(2)添画人物细节。
教师:“接下来,我也要请出小黑笔来帮助我,打开小黑哥哥,“小手弯一弯,小脚抬一抬,眼睛圆又圆,嘴巴弯又弯,戴上小帽子,穿上小西装,我的小人真神气!”
(3)变化手指及手指方向表现小人。
教师:“伸出大拇指,喝喝颜料水,横着点一点,竖着点一点,我的小人变好啦!”
(4)个别幼儿示范。
教师:“小人国里还有许多小人呢,你们喜欢哪个小人?请你把它画出来好吗?我们来看看他画的小人在干什么?”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引导幼儿边点画边思考,变化自己的手指、手指的方向或组合方法表现不同的人物。
2、画一个人物后,添画四肢动作,并逐渐添发型和服饰等细节。
四、分享交流。
你教师:“哇,格利佛身上又来了这么多小人!谁来说说你的小人在格利佛身上做什么?找一找他在哪里?比一比谁的眼睛尖。
五、结束。
教师:小人国要举办一场盛大的舞会,小人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小朋友一起参加。听,舞会马上开始了,让我们赶紧出发吧!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夏》,能初步唱准歌曲中的象声词“轰隆隆”“哗啦啦”“呱呱呱呱”。
2、用拍节奏的方法掌握歌曲节奏。
3、能注意倾听同伴与教师的歌声,较协调一致地唱歌。
活动准备:
1、初步了解夏天的气候特征和自然现象(前期丰富)
2、《小朋友散步》《下雨啦》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游戏《小朋友散步》导入
(在此过程中鼓励幼儿表现与别人不一样的动态,调动幼儿的积极情绪)
二、学习歌曲
1、提问引起兴趣,学习歌词
(1)打雷啦,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谁来学一学?(掌握轰隆隆)
(2)哗啦啦,是什么声音啊?是下大雨还是小雨呢?(哗啦啦,下大雨)
(3)下大雨啦,小青蛙会干什么呢?(呱呱呱呱叫)
2、跟随节奏念歌词
(1)跟随老师的节奏学念歌词
(2)重点练习节奏型,可以引导幼儿用拍手、拍腿或拍身体的其他部位来表现这两个节奏型。
3、学习歌曲《夏》
在旋律的伴奏下唱出歌曲《夏》,鼓励幼儿边拍出歌曲的节奏边演唱歌曲
三、结束放松游戏《下雨啦》
在有雨声的音乐中参与音乐活动,体验即兴舞蹈的快乐与奔放。
一、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初步感受节奏的变化。
2、乐意跟着老师一起游戏,体验愉快的情绪。
二、活动准备
1、会唱歌曲《头发肩膀膝盖脚》
2、有快慢节奏的背景音乐
3、鼓一只
三、活动过程
1、引出
师:今天,我们来了那么多客人老师啊,我们先跟客人老师打招呼吧。
师:我们班的宝宝可是都很能干的哦,我们来为客人老师唱首歌《头发肩膀膝盖脚》。
2、语言游戏《在哪里?在这里》
(1)引导幼儿幼儿说出歌曲中所唱的身体的各部位。
师:刚才歌曲中唱到了我们身上的哪些地方啊?
师:好,那请你们用手指指看。
(2)教师有节奏地提问,幼儿根据节奏回答得有快有慢,并且一边回答一边用手摸摸相应的部位。
师:你的眼睛在哪里?(头发,肩膀,鼻子……)
幼:我的眼睛在这里!
3、跟着小鼓有节奏地进行游戏
(1)引出小鼓
师:这是什么呀?
师:哦,是一个小鼓,这个小鼓还会唱歌呢。谁能让小鼓唱起歌?(请3-4名幼儿尝试让小鼓“唱歌”)
(2)引出小手进行节奏游戏
师:小鼓今天来到我们班是想和我们的小手做朋友的,那小手都有哪些本领呢?
师:看看胡老师的小手在干什么?(爬呀爬、捏拢放开、拍手、拍肩……)
手也要快快地做动作。大家的小手准备好了吗?
(3)引出小脚进行节奏游戏
师:我们的小手那么能干,还和小鼓做了这么好玩的游戏,我们的小脚想不想做游戏啊?
师:小脚会干什么呢?(跺脚)
师:原来小脚可以跺跺跺,那我们也来和小鼓做游戏吧。注意哦,耳朵听仔细拉,小鼓唱歌可是有快有慢哦,小脚也要跺的有快有慢。
4、在手脚会节奏游戏的基础上,学动身体
师:我们的小手小脚会做游戏,我们的身体也会动哦,你们看,老师的身体还会跳舞呢。
5、结束
在背景音乐下,教师带领幼儿有快有慢地走出活动室。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儿歌的韵律,感受音乐强弱变化。
2、喜欢打击乐活动,体验拍打不同位置发出的各种拍打声。
活动准备:
1、节奏棒每人一副
2、大猫、小猫图片;磁带;玩偶一个
活动过程:
1、听音乐做动作进教室
2、发声练习:出示玩偶引起幼儿兴趣,用歌欢迎。启发幼儿变换拍打的部位和动作。
3、分辨声音游戏
教师用不同强度的声音呼唤幼儿
4、敲敲奏奏
按教师提示的节拍尝试敲击节奏棒的各种方法
按儿歌韵律敲击《孙悟空打妖怪》《修鞋匠》
尝试敲击《大猫和小猫》、体验节奏的变化
活动主题:
我们的心声——教师节主题班会。
活动班级:
高一(13)班。
活动内容:
1、ppt播放对教师的祝福,开幕词;
2、教师节由来的讲解:由主持人为大家讲述从古到今教师节的来历及含义;
3、小插曲:同学讲故事。由一名同学给大家讲述二战期间感人的教师故事;
4、歌咏师恩:全班同学起立合唱《感恩的心》;
5、诚挚祝福:两名主持人向班主任老师献上教师节礼物;
6、深情演唱:四位同学演唱:《光阴的故事》,用歌声向老师致谢;
7、闭幕词,班主任总结;
活动效果:
经过精心的策划和同学们积极的配合,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全班同学深受影响,纷纷表现出对“教师”的深刻领悟,当中有沉思者,激动者以及事后发出感概的同学。所以此次活动的主题“敬师以报师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而这次班会给同学们带来的对老师的感激以及尊敬之情将会在这个班集体中长存。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活动,拉近了我们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师生关系更加变得更加亲密了。同学们在排练节目的时候也加深了友谊,作为本次主题班会活动的主策划人之一的我从中得到了很好地锻炼,从节目的排练到串联词的描写,我做得尽心尽职,与同学们相处也更愉快了。
教师节活动反思:
本次主题班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一次展示学生风采的大舞台。从任务布置到活动的开展,只有短短的3天时间,令人欣慰的是,同学们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将任务落实的十分到位,做事效率比我想象中的好很多,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班级的团结。在本次主题班会也充分做到了凝聚班级成员的功效,有一批平时不怎么起眼的学生勇担重任,让全班领略领略他们的风采。班中有个沉闷内向的男生对待主题班会的认真态度,令人感动。在班会召开的前一晚,他还主动与我讨论节目,希望届时能给大家一个惊喜。
活动感想:
作为组织者,虽然缺少经验,但我愿意为我班投入时间来将份内的事情做好。虽然班会开下来,内容上有些俗套,但是我相信大家都找到了感恩的感觉。
本人对班会成效非常满意,它提醒着我们教师那不可忽视的伟大。我相信没有一定觉悟的人事不会选择教师这个职业的。
还有一点令我欣慰的是,虽然是刚刚聚在这个集体中短短的十几天,但是随着一次次的活动,班集体的凝聚力不断增强,在一次次的感动中加深了同学们之间的感情。
从大家合唱《感恩的心》的场面中,我仿佛看到了几个月之后我们的大家庭,亲密无间,同心协力。
春华秋实,丹桂飘香。新学期伊始,我们迎来了第34个教师节。__县示范幼儿园党支部组织全体教职工于9月10日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自己的节日。
活动在老师们重温《__县示范幼儿园教职工师德十三不准》中拉开帷幕。师德师风是教师的职业操守,是我们每一名示幼教职工谨记在心的准则,更是家长、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这特殊的日子,党员教师蔡佳蕙代表全体教职工作廉政承诺,以此警示大家尽心尽职履行教师义务,树立廉洁从教的良好形象。
紧接着各年级组教职工为大家呈现了精心准备的推普周“经典诵读”节目,通过品读经典,传承经典,让老师们悟出了立德树人、育人先育己的道理,同时也展示了新时代幼儿园教师爱岗敬业、积极向上的良好风貌。
最后,示范幼儿园为评选出的20__年度“最美示幼人”颁发了荣誉证书。在热烈的掌声中,活动落下帷幕,大家过了一个俭朴、祥和而有意义的节日。
一、指导思想
以落实学校发展的三大思路为目标,着力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激励广大教师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投身于学校的教育事业,为推动我校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作出新的贡献。
二、活动目标
通过隆重开展教师节系列庆祝活动,营造尊师重教和改革奋进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激发全校教职员工“爱我二中,无私奉献”的精神;充分体现学校对教职员工的关怀和对建设杰出教工队伍的重视。
三、组织领导
本次活动由学校党支部、校长室、教育工会总负责,郭桂欣主管,校办和总务处协助组织工作。竞赛组织机构另定。
四、活动安排
(一)评选表彰学校各种先进模范人物
1、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方案另定。
2、教坛新秀:对象是参加教育工作三年以内的教师,以本年度工作为依据,全校拟评选5名(其中初中1名,高中4名)。
3、先进教育工作者:对象是全校教职工,以本年度工作为依据,适当参考以前情况,全校拟评30名(其中初一4名,初二3名,初三3名,高一4名,高二4名,高三4名,后勤7名)。
本项内容,_月_日前各段(部)初评选送候选人员,_月份学校在征求学生或学生家长意见前提下研究初步人选。公示一周后,党支部和行政会作出表彰决定,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上级(市、镇)要求推选的表彰对象将从本次评选的人员中择优选送。
(二)举行系列竞赛
各项比赛视不同情况分别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荣誉奖若干名,颁发证书并予以适当的物质奖励。
1、教师基本功“五项全能”比赛(板书、师德演讲、课件制作、文笔、登山),比赛时间为9月初。
2、课改三项设计比赛(一堂课、一份卷、一项课余活动方案),比赛时间为7月初。
3、年段教师体育三项赛(拔河、男子篮球、女子羽手球),其中,拔河比赛时间为8月份,男子篮球赛、女子羽毛球赛比赛时间为8月中旬。
4、教师个人卡拉ok赛,比赛时间为8月底。
(三)庆祝活动(时间为9月初)
1、点歌
2、庆祝表彰大会
3、招待会
4、师生文艺晚会
5、慰问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人体骨骼的特性,掌握保护骨骼的方法。
2、知道关节的运动功能,体验运动的快乐。
3、学习与同伴合作学习,懂得关心受伤的小伙伴。
活动准备:
1、人体骨骼模型。
2、人体轮廓图片若干。
3、flash动画音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出示手绑绷带的布娃娃。
娃娃的手臂怎么了?她手臂上的骨头怎么会断了呢?
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讲述。
(二)操作记录:人体的哪些部位有骨头?
1、幼儿摸摸自己、摸摸同伴哪些部位有骨头,两两合作在人体轮廓图上做记录。
师:我们人体除了手臂上有骨头,还有哪些地方也有骨头呢?我们来摸一摸、找一找,可以你摸摸我,我摸摸你,也可以自己摸一摸,然后把你摸到的骨头在人体轮廓图上记录下来。
教学设想:让幼儿充分感知骨头在人体中是无处不在的。两人合作记录,既节约了时间,又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2、交流自己的操作及记录。
师:呀,原来我们的身上有这么多骨头呀!谁想来介绍一下呢?你在哪里找到了骨头?
幼儿说到哪儿,全体幼儿就跟着摸一摸,同时说:“我在__摸到了硬硬的骨头。”
(三)初步了解骨骼的构造及特征。
师:原来我们人身上的许多地方都有骨头。这些骨头是什么样的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人体骨骼模型,我们可以看一看,摸一摸。
教学设想:老师在介绍人体骨骼模型的时候,主动与模型接触,这样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影响孩子,以消除孩子初次接触模型的恐惧心理,这样既避免了空洞的说教,又使活动过程显得自然、流畅。
1、自由观察图片、图书,触摸人体模型等。
2、交流:你看到的骨头是怎样的?像什么?
结合幼儿的讲述,老师简单介绍一些骨骼的作用。
教学设想:将骨骼的保护作用随机地穿插在幼儿的讲述中。例如,幼儿说肋骨像蝴蝶,老师就说:“是呀,这些像蝴蝶的肋骨就像一个笼子,保护着心脏、肺等内脏。”这样顺着孩子的思路展开活动,使活动显得灵活、流畅。
3、了解骨骼的支撑作用。
师:人体的骨骼有什么不一样呢?
小结:人体骨骼有的长,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细;有的扁,有的圆,这些各不相同的骨头像一个架子把我们人支撑起来,使我们人可以站起来。
教学设想:骨骼的支撑作用是一个难点,因此老师将其蕴含在小结中,通过讲解帮助幼儿了解。现代教育观提倡的“以孩子为主体”不等于教育不能“告诉”,而是要避免不必要的告诉。
4、重点介绍关节的运动功能。
师:你们看,我的什么动起来了?(老师有节奏地弯弯手臂,曲曲手指。)
教学设想:选择手臂和手指这两个运动幅度差异较大的部位,以此来扩展孩子的思维,使他们大胆地探索、发现,从而体验发现的快乐。
5、随动画音乐“让身体动起来”。
教学设想:这里的“动”既是活动内容的延续,又起到了动静交替的作用,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活泼可爱、富有节奏的flash动画,为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氛围,让孩子充分享受活动的快乐。
(四)了解保护骨骼的方法。
1、讨论怎样让受伤的娃娃学会保护自己。
2、鼓励幼儿与受伤的娃娃对话。
教学反思:用对话这一形式来了解保护骨骼的知识,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同时使整个活动首尾呼应。
3、以娃娃的口吻介绍正确的坐姿、站姿。
师:谢谢小朋友告诉我这么多保护自己的方法,我也有一些好方法告诉大家。这些方法藏在下面的儿歌里:坐要挺直腰,站要挺起胸,不歪也不倒,抬头精神好。
幼儿学学儿歌里的正确坐姿、站姿。
教学设想:儿歌简洁、节奏感强,读来朗朗上口,听来轻松悦耳,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力。
活动延伸:
1、提供操作卡,让幼儿判断行为对错。
2、在日常活动中养成正确的坐姿、站姿。
3、多渠道了解人体骨骼及人体的其他知识。
1、画童话活动给予幼儿精神成长。
童话它以其极强的游戏精神抓住了爱好幻想的幼儿的心灵。它为幼儿营造了一方属于自己的精神乐土,把它们带入一个个超越时空的神奇境界,使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满足,并且唤起了天性中的良知与美德。而画童话的活动,把童话对于幼儿成长的意义作了进一步的深化,孩子们在理解童话、体会童话、感受童话的基础上画出自己的独特体验、独特想象,让幼儿用画笔在童话的世界中自由想象、自由驰骋,达到精神的自由和身心的愉悦,促进幼儿的精神成长。
2、童话《海的女儿》适合幼儿用画笔来描绘。
《海的女儿》是安徒生的著名童话,我们认为历经文化积淀的著名童话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和审美魄力,童话内容本身就对幼儿有着极大的感染力,同时我们认为具有以下特点的童话适合让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想象和感受。一是情节能激发幼儿极大的艺术幻想的,让幼儿创造出更奇幻的情节的。二是形象具有拟人性和奇幻性,能使幼儿展开对形象的奇幻想象并将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融入形象中的。三是具有单纯明快的叙事方式。便于幼儿顺着线性思路展开更丰富的想象,在童话中融进更多的自己。《海的女儿》便是这样的童话。
3、画童话《海的女儿》重在对童话形象的指导。
童话故事的奇幻特点深深地吸引着幼儿,引发出幼儿对事物的无限想象。在画童话活动的开展中我们发现,有些童话可以重在对幼儿进行形象上的引导,而有些童话可重在情节上的想象指导。我们认为对于那些童话的主角形象具有非常鲜明而独特的特点的童话,可对幼儿进行形象上的再创造。童话《海的女儿》主人公是一位人头鱼身的美人鱼,因而在设计上重点引导幼儿对这一独特的形象展开充分的想象和描绘。
活动目标
1.能根据童话中的描述大胆想象海的女儿的美丽形象,并创编出新情节用画笔描绘出来。激发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2.尝试用渐变涂色的方法美化作品。
3.体验想象的快乐及作画的成功感。
活动准备
准备一:大海里有着丰富的物种。
要做的事:
1、观看录像:海里的鱼
2、科学活动:海中的植物
3、音乐欣赏:大海的波浪
4、与父母一起游览海洋博物馆
准备二:大海中有着多种神奇的故事。
要做的事:
1、语言活动:海的女儿
2、观看录像《海底总动员》
准备三:学一点本领
要做的事:
1、找找图书中海里的东西,并学着画一画。
2、学习并练习用渐变色表现色彩的变化。
活动过程实录过程:
教学活动一:
一、想象美人鱼的形象
设疑或提示:听了童话故事《海的女儿》以后,你想象中的美人鱼是什么样子的?
解决策略:通过个别化的讲述互相激发幼儿的想象,同时为绘画打下表象基础。
目标达成:大胆想象美人鱼的美丽形象并用语言表述出来。
二、多媒体欣赏美人鱼的形象
设疑或提示:看到画家画的美人鱼你们觉得美吗?
解决策略:通过网络中美妙的美人鱼形象,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并借鉴美的表述方式。
目标达成:让幼儿体验网络图画的意境美和形象美。
三、想象海的女儿的故事
设疑或提示:美人鱼在海底生活还会发生许多奇怪而有趣的事,那可能是什么事呢?
解决策略:让幼儿自由想象新的童话情节,为幼儿创造性绘画打基础。
目标达成:大胆想象海的女儿的故事情节,激发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四、画美人鱼的故事
设疑或提示:小朋友们把想象中的美人鱼画下来吧,画出美人鱼发生的奇奇怪怪的事,涂色时可试着用渐变色。
解决策略:对“美人鱼形象”、“新情节”、“渐变涂色”的重点加以提示,达到技能与自我表达的结合。(播放海底音乐)
目标达成:幼儿能将独特的形象、情节大胆地画出来,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想象力。
五、投影仪展示作品评价
设疑或提示:请每组推选一名小朋友将画放在投影仪上,介绍一下画的美人鱼长什么样?并将海的女儿的故事给大家介绍一下。
解决策略:对想象力表现突出,表达“自我童心”出色的幼儿给予展示和推广的机会。
目标达成:大胆自信介绍自己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活动二:
一、欣赏渐变色表现的作品
设疑或提示:这些画美吗?看看在涂色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解决策略:通过欣赏作品感受作品的美及渐变涂色的方法。
目标达成:能观察出色彩渐变的共同点,培养幼儿的审美感受力。
二、观察渐变色表现方法
设疑或提示:仔细观察渐变色是怎么样表现出来的。
解决策略:以示范的方法指导幼儿学习一定的美术技法。
目标达成:集中注意学习涂色的方法,喜欢并愿意学习新的技能。
三、尝试渐变色涂色
设疑或提示:下面我们可以尝试用渐变的方法给你自己的画涂上漂亮的颜色。
解决策略:老师以巡回的方式个别指导幼儿涂色,并及时展示好的作品和方法。(播放海底音乐)
目标达成:愿意用学习的新技法尝试涂色。
四、欣赏完成的作品
设疑或提示:把我们的画放在大画板上展示吧。
解决策略:幼儿以自由走动的方式互相欣赏,体验美感。
目标达成:体验涂色后的作品的美感。
1、艺术教育活动的指导始终要抓住一个“美”字
幼儿艺术教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充满艺术美的活动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力和表达力。然而在日常的美术教育活动中,我们往往容易更多地注重教育活动的外在美,在活动组织的过程中,注重环节的客观因素,而忽视了美术教育活动中“美”的因素的发现、激发和感受,造成美术教育活动的组织流于形式,而缺少孩子对美的事物的感动,对美的事物的表现冲动。从而使幼儿的美术教育活动很难触及孩子的心灵。
在本次活动中我们始终注重活动中每一个环节中美的因素的激发,在活动的开始部分,让幼儿欣赏多媒体中丰富的美的画面,孩子们常常被美感动,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叹。在引导幼儿想象的环节,教师始终以充满诗意的语言引导和帮助孩子,让幼儿自始至终处于美的意境和对美的想象中。在幼儿绘画过程中教师也始终以幼儿想象的美、形象的美、画面的美为介绍对象,引导幼儿互相学习。在幼儿用颜色装饰阶段,教师更是给予幼儿“创造美的技法”――渐变,让幼儿陶醉在自己美的作品之中。在评价环节,以幼儿作品中的美、幼儿所表现出的心中的美为评价对象,让幼儿充分感受作品的美,体验创造美的快乐。
2、多方的准备。
在“活动准备”一栏我们安排了特别丰富的活动,这是我们设计美术活动的策略之一――“有准备的美术”,即让幼儿在绘画之前参与丰富的各领域、各形式、各场合的活动,在情感、认知、技能等方面积累丰富的体验和认知,然后让幼儿以绘画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绘画内容。整个绘画活动是由幼儿体验―反馈―积累―创造所组成的幼儿多元系列活动。
3、分解式的教学活动安排。
在活动过程一栏,我们安排了两个教学活动,这是我们美术教学活动设计的另一个主要策略――“分解式”的教学,通常我们将核心美术活动安排为两个,一个是表现形象和情节的活动,一个是美化作品的活动。这一方面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将知识量加以分解,以循序渐进的原则给予幼儿接受与成长的时间与空间。二是将形象内容表现的技能与色彩美化的技能分开加以引导,避免以前日常教学中存在的“泛而不深”的弊端,集中深入细致地让幼儿感受体验尝试,获得充分的美感享受。如以上的教学活动,第一个课时我们主要是激发和引导幼儿充分想象美人鱼的的形象和相关情节,并用画笔表现出来。这一活动的重点就在于形象,引导幼儿大胆、细致、创造性地表现形象。而第二个课时主要是用装饰的方式进行美化,让幼儿充分体验用美术技巧装饰画面后产生的奇特效果,体验作品的美感和成功感。
画童话活动是该教师的一个省级研究课题,在实践中获得了很好的效果,从上传的作品中也可见一斑。此项教学成果获20__年度浙江省基础教育成果三等奖。
《海的女儿》是安徒生的著名童话。1912年,丹麦著名雕刻家埃德华埃里克森据此雕铸“美人鱼”铜像,安放在首都哥本哈根朗厄里尼海滨公园海边岩石之上,成为丹麦国家的标志。这个下身为鱼的少女披着美丽的长发,含着深情的双眸,终日凝视大海,沉思遐想,仿佛在等待她的王子远航归来。
故事梗概: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蓝,海里最深的地方住着六个美丽的海公主――美人鱼。不久,最小的海公主也到了15岁。可以像个小水泡一样浮出海面了。
活动目标
2.根据音乐情境和教师口令,随乐用乐器进行断顿、连续的演奏。
3.在游戏情境下能够学会垃圾分类,萌发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并会进行垃圾分类
2.物质准备:音乐,16个按浪鼓,垃圾桶四个,分类物品若千干,手腕花。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产生兴趣
师:从前,美丽的大海里生活着许多的美人鱼,可是一些破坏环境人乱扔垃圾,使大海变得浑浊、不干净,美人鱼们都生病了。
二、匹配动作、尝试奏乐
师:这时来了一群小勇士,他们会怎么做呢?请仔细看,我做了哪些动作。(1遍
1.合乐身体动作
教师随乐做动作一遍。
师:请再看下还有什么动作,它们的顺序是什么?(检查设备、开船、看、发现情报,发出警报、轰)验证幼儿答案。(1遍)
师:在这三组动作中,它们分别做了几次。师生共同做动作1遍。
2.累加乐器动作
(1)配乐使用、寻找方法
师:想要警告破坏环境的人,我们还要加上武器,看,这就是我给你们准备的武器,是什么、(海浪鼓)拿到武器后请小朋友们探索一下,检查设备的时候可以怎样使用武器?开船的时候呢?、怎么看和发现情报以及警告破坏环境的人呢?(幼儿自由尝试)
师:现在谁来说下检查设备的时候怎么用?开船怎么做的?眺望发现情报(用海浪鼓发出造的声音)发出警报轰(是一下一下断顿的声音)(1遍)
(2)尝试使用、乐器演奏
师:在使用乐器的时候,有什么困难?那我来考考你们?(检查设备是哪只手检查的:带手环的。准备眺望和发出警报需要停下乐器)
师:现在我们掌握了方法,再来练习一次吧。(1遍)
三、游戏情境、保卫海洋
师:我们已经练好本领了,真的要出发了,请你们仔细看。结東后,我做了什么(清理分类垃圾边上还有一些垃圾我请女生帮忙捡回来。(请配班老师表演坏人出来扔垃圾)(1遍)
师:刚才还有一些小朋友没有看到乱扔垃圾的人,这次我们站出来巡逻。(抓住配班老师认错)
小勇土们辛苦了,我们开船回家吧。
【目标】
1、模仿虫类飞、爬、跳。
2、按运动方式分类。
【准备】
1、虫虫的运动方式课件,透明大塑料瓶三个(瓶身分别贴上毛毛虫、蝴蝶、蚂蚱图案)虫类粘贴卡(蝴蝶、蜻蜓、苍蝇、蚊子、毛毛虫、蚂蚁、蚂蚱、蟋蟀、蚯蚓、青虫、螳螂、蝈蝈)。
2、认识常见虫类。
【过程】
一、导入。
仔细看看都有哪些?
二、探究活动。
1、虫类运动方式——爬。
播放课件,认识这个虫吗?在哪里见过?它怎样走路?还有哪些虫是爬来爬去的?模仿它爬的样子。
2、虫类运动方式——飞。
播放课件,认识它吗?在哪里见过?它怎样走路?还有哪些虫是飞来飞去的?模仿飞行的样子。
3、虫类运动方式——跳。
小结:有些虫会爬,有些虫会飞,有些虫会跳。
三、分类活动。
出示透明大塑料瓶,幼儿操作虫类粘贴卡片,按照虫类运动方式尝试分类。
【延伸活动】
带领孩子收集、认识身边常见的虫类,知道它们的名字,观察它们的运动方式。
科学知识:
虫类的基本运动方式为飞行、跳跃、爬行,有很多的虫类会综合运用这三种运动方式,如蝴蝶既会飞行又会爬;蚂蚱会跳、会飞、会爬。伴随幼儿的认知能力成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逐渐发现虫类运动方式的多样性,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反思】
本次活动结合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特点,活动兴趣浓厚,能积极描述自己的发现。通过让幼儿探究、模仿虫类的运动方式,利用饮料瓶制作分类记录单,引导幼儿初步尝试分类,体验游戏的快乐。在探究活动中,既感知了生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模仿了各种动物行为,又能够辨别生物种类的相似和不同。活动让幼儿表达昆虫的运动,把科学、语言、艺术等领域知识相互渗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用描述性的语言,完整、连贯地讲述"娃娃"。丰富相应的形容词如:漂亮、可爱、胖嘟嘟等。
2.发幼儿通过有趣的"猜猜谁不见了","改错"游戏,对"娃娃"进行由特征到一般的有序感知,表述。
3.帮助幼儿形成"听清楚了再回答"的倾听表述习惯。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个神态,性别,衣饰不同的玩具娃娃。
2.已放在"娃娃家"游戏角中让幼儿玩了几天。
(在学前阶段,引导幼儿用描述性、陈述性、议论性及交往的语言进行谈话,是培养幼儿表述能力的具体行为内容。而描述性语言在实物讲述中运用得更为普遍。本次活动就运用了智力游戏"猜猜谁不见了"、"改错",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自然、生动、有趣地夸赞自己喜爱的娃娃,可以达到从娃娃的特征到一般形态的有序表述的目的。)
活动过程
1.运用游戏"猜猜谁不见了",引导幼儿感知理解"娃娃"。
老师将六个娃娃(每组一个)展示在幼儿面前。请幼儿闭上眼睛然后拿走一个娃娃。
教师提问:哪只娃娃不见了?让幼儿集体回答。幼儿回答后,老师也可以进一步启发幼儿从某娃娃的特征到一般形态进行描述。
可以提问:第几个娃娃长得什么样?游戏可以进行多次,由老师藏娃娃大家猜,然后可以请几位幼儿上来藏娃娃大家猜"谁不见了"。
(这一活动重点叙述了游戏"谁不见了"的玩法。游戏的规则即是启发幼儿有序地运用描述性语言讲述娃娃的语言过程。)
2.运用"抱一抱,亲一亲",让幼儿结伴讲述。
(1)幼儿分组进行讲述(每组一个娃娃)大家传着抱娃娃,当抱着娃娃时,可以亲一亲、搂一搂娃娃,并说"我最喜欢娃娃__(特征部分),因为娃娃穿着__(长着__)。"或"我的小宝宝,你的嘴长得像一朵小花,你的__长得像__(抓住"特征到一般"进行描述)。
(2)老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到幼儿的讲述中去,以平行示范的方式引导幼儿用合适的形容词来形容娃娃。
(幼儿自由结伴讲述也是运用游戏的方法进行的。它很像民间游戏"击鼓传花"。可爱的娃娃在每个幼儿的手中传来传去,谁见了都忍不住抱一抱、亲一亲,说句夸奖的话。
如果那位幼儿不愿说或说得不合适不要紧,老师可以以参加者的身份抱抱,亲亲夸夸娃,为他们做示范,同时示意幼儿也来夸夸自己的娃娃。这种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的结伴讲述,可以减少幼儿表述时的紧张成份,使孩子们得以调整自己的讲述经验,为下面的讲述作好准备。)
3.运用"改错"游戏,提供讲述思路。
(1)老师抱起娃娃:我的娃娃真快,你听,他长着像苹果一样的鼻子,绿绿的嘴唇,两条大大的耳朵,我真喜欢我的娃娃。
(2)幼儿运用集中讲述的方式,纠正老师不正确的讲述,同时说出正确的表述方式和思路。
(提供新的讲述思路也是以游戏的方式组织起来的,老师故意说几句错话,让幼儿去纠错,因为中班幼儿已具备了初步识别字、词、句错误与否的能力。因此,在欢快的纠错活动中,他们又一次在自然,生动,有趣的玩耍中学习了新的讲述思路,并在纠错游戏中一遍遍地练习了新的讲述的思路的表述方式。)
4.从说"娃娃"到"夸"同伴。
(1)请出一位幼儿。
(2)大家以集中讲述的方式"夸夸__小朋友"。老师注意引导幼儿运用先特点再其他的讲述思路进行"夸同伴"。
(最后的层次,老师设计了"夸自己同伴"的活动,帮助幼儿迁移新的讲述经验。从玩具娃娃迁移到活生生的同伴。虽然人物变了,但是讲述的思路可以是相同的。于是,通过老师的指点,幼儿以与"娃娃"相同的思路,进行了有序的讲序,达到了迁移的目的。)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
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动手能力。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
2、活动难点:认识不同摆放位置的、不同的梯形。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活动室内放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画,布置出图形王国形象。
2、教师演示用具:正方形娃娃长方形娃娃梯形娃娃各种图形。
3、幼儿用具:包含有梯形的图画若干张(空白没涂色的)活动过程:
一、感知梯形的特征
1、情景:(出示请柬)小朋友们,你们瞧,这是什么呀?这呀是图形王国的国王给老师送来的请柬,说图形王国要举行聚会,邀请我们中三班的小朋友去参加,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老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
2、通过寻找,让幼儿初步感知梯形的特征教师带领幼儿边走边观察图形,引导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引出梯形。
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呀?它是正方形吗?是长方形吗?
二、观察了解梯形的特征
1、出示梯形宝宝,提问: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跟什么图形象呢?
2、比较长方形与梯形的异同点(出示正方形)那他们是不是一样的呢?引导幼儿去比较相同点:它们都有四条边,四个角异同点:正方形,四条边都是一样长的,四个角也是一样大的。
梯形,一条边短,一条边长,两条边平平的,旁边两条边斜斜的。你觉得它的斜边像什么?
3、小结:这种形状的图形,名字叫--梯形。
4、梯形宝宝可调皮了,它一会儿翻跟斗,一会儿躺下睡觉,你们看:
(教师演示)这样还是不是梯形呀?
小结: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躺着放,不管它们怎么放,都是梯形。
(出示等腰梯形)提问:这个图形它的两条斜边是一样长的,它是不是梯形呢?
小结:梯形宝宝的家人可真多,有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
三、小组操作,让幼儿巩固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
涂色:让小朋友在很多图形中找出梯形,并涂上漂亮的颜色·折一折、剪一剪:让小朋友用正方形或长方形进行折、剪出梯形来·装饰梯形:从很多图形中将梯形找出来,进行装饰(如梯形饼干、梯形杯子、梯形池塘、梯形楼梯、梯形花盆、)(教师巡回指导)
2、反馈:共同检验小朋友的操作
四、通过寻找梯形,加深对梯形的认识国王说,我们小朋友这么能干,都通过了他的考验,所以请我们去参观图形娃娃们的表演,你们开心吗?那就出发吧!
1、让幼儿在活动室能张贴的图片造型中找找、说说梯形宝宝藏在哪里?
2、鼓励全体小朋友寻找,跟同伴或老师们说说梯形宝宝藏在哪里?
五、结束
小朋友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为了表扬小朋友今天的表现,国王决定将这些图形造型送给我们,大家开心吗?那我们一起将它们带回我们的活动室吧!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moban/357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