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菩萨兵》这篇课文说的是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藏族同胞居住地,由于藏胞对红军队伍的误解,朱德同志急藏胞之所急,带领着红军战士为藏胞春耕,得到了藏胞的一致好评,被藏胞称为“菩萨兵”。
文中写到了朱德的“两急”:一急藏胞在山里怎么受得了?二急耽误了春耕怎么办?我紧紧抓住朱德同志与翻译的三次对话,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去感受朱德同志对藏胞的关心,对春耕被耽误的急切心情,弄清急的真正原因。
边读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如“乌云遮住了眼睛”等,通过理解,让学生更好地对朱德总司令、红军战士从内心产生敬意,从而理解藏胞称朱德与红军战士为“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兵一样的兵”的含义。
在读的过程中,我又采用了表演的方式,演一演朱德的急切心情,演一演藏胞们回家后看到春耕没有被耽误之后的心情和感动等等,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拓展思维的空间。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从这一段中,你们读懂了些什么?
生:我知道了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所以一听说有军队开过来,就躲进了深山。
师:藏族同胞为什么要躲红军?
生:因为他们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以为红军也和反动军队一样坏。
师:你们从哪个词看出反动军队十分可恶,给藏胞带来了很大的灾难?
生:吃尽。这个词语可以说明他们吃了很多很多苦头。
师:联系你们找的资料,和电视里看到的情景,说说反动军队进村后会做些什么?
生:跑进老百姓的`家里把家里东西都推倒。
生:把老百姓养的鸡、鸭都抓了吃。
生:还要把老百姓赶出家门,随意烧杀。
师:难怪说他们“吃尽”了苦头啊!他们对反动军队害怕到什么程度?
生: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师:找找从哪些字词上体会到害怕之深?
生:一听说……早就……说明还没看到军队来,他们就躲起来了。
生:又有,谁也不敢。
师:是呀,这都说明,藏族同胞对红军存在着深深的――误会!
谁来把这个句子读好了?
(指导朗读)
师:面对这个情景,朱德怎样?
生:急坏了。
师:怎么叫做“急坏了”?
生:就是急得不知所措了。
师:想想,朱德会急得怎么样?动作?表情?
生:他会急得在房间里走来走去。
生:他会不停地抽烟。
生:他急得手握拳头,脚直跺,说:“这可怎么办呀,这可怎么办呀!”
师:你们能把他着急的样子读出来吗?
师:从朱德这么着急的情形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什么?
生:朱德对藏族同胞十分关心。
(生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对于长征那时的概念,现在的小孩理解较少,要是他们理解课文内容,需要辅助了解一下当时的社会背景,课前查找的资料和所看的电视电影,学生初步有了感性认识,对帮助学生理解“吃尽苦头”、藏胞为什么要躲红军、藏胞对红军存在哪些误会这些问题有很好的帮助。同时,也为后文理解红军是不同于其他军队的一只有组织有纪律的部队,是一只一心为民的部队埋下了伏笔。
《菩萨兵》这篇文章向我们传递的信息非常多,仅仅靠课文的理解,肯定是不够的,因为对于孩子来说,这里的未知数太多了,因此,课前引领学生读读长征方面的书,或一些小故事还是可行的,我们可以利用晨诵时间来交流。这样,长征就不会那么抽象了!
在教学时,我从第一自然段中的“急坏”二字来展开分析朱德当时的心情,并让学生去文2到7自然段中找找朱德在急些什么呢?学生能从朱德的话中找到他所着急的事,为什么朱德总司令会如此着急呢?学生能联系文中的语句结合自己理解到的来谈,趁势我便问学生从中你感受到朱德是个怎样的人?但光着急也不行,还得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又让学生去找朱德面对藏民们不出山的反映,又是怎么做的通过自己用心地读书自然能找到答案的。当学生在理解“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这句时很费时费力,学生只能从表面理解是一般的麦种的成长,而联想不到朱德及红军们的爱民之心在藏民心中生根,这问题有一定的深度,面对全班冥思苦想的眼神,我得重新设计问法:“红军播下的仅仅是庄稼的种子吗?”“他们用这样的行动是想告诉藏民什么?”因为有上面关于:“急”的深入探究,一心为民,爱民的意识也早在学生心里生根,所以当问题抛出后,学生很容易就能联系前面的来谈自己的理解。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与课堂上学生的反映,我真切地感受到,好的问题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
上《菩萨兵》这一课时,在学习生字的时候,学生向我提问:“藏胞”是什么意思?我引导他们逐字理解,知道了藏胞就是藏族同胞。那什么叫“同胞”呢?我反问学生,他们通过查字典知道同胞就是同一父母所生的兄弟姐妹。朱德司令把就是藏族人民称为藏胞。学生思考之后明白了朱德司令把藏族人民看作亲人,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
课文中朱德司令说的三段话体现了他对藏族同胞的一腔爱心。第一处,在藏胞不明真相,躲进深山,不敢露面时,朱德说:“这么多天了,藏族同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一句反问,表明了他为藏胞着想的急切之情,一句感叹表达了他对藏胞着想的关切之情。第二处,在红军找不回藏胞时,朱德说:“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现在已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想办法帮助藏族同胞把地抢种上。”前一句体现了朱总司令的善解人意。后一句,朱总司令从藏胞的利益着想,体现了他对藏胞的一片深情。
第三处,在春耕动员会上,朱德说:“我们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里更是看出朱德对藏胞的真挚爱心。学习这三段话,我都让学生先体会藏胞的意思,了解朱总司令和战士们对藏胞的感情,再通过朗读来体会,在读中感悟,感悟后再诵读,把朱德总司令对藏族同胞的关爱读出来。此时总司令的形象更加高大,朗读也更有味。由此反复诵读,多次落到最后一句“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啊!”,从而明白藏族同胞称红军为菩萨兵的原因。
叶圣陶先生把“朗读”称之为“美读”,也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因为“优秀作品最动人的因素往往是语言的语气和语调”,只有准确地再现作者的语气语调,“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学生才能“耳醉其音,心醉其情”,进入文本语言鉴赏的殿堂,达到“文若已出”的境界,我在指导朗读上做了一些尝试。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启发学生融入角色,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审美的乐趣。
《菩萨兵》一文中人物语言的描写真挚朴实,可以结合背景知识,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潜心体会人物的情感,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悟,促进阅读。
针对问题,学生读书,第一段中补充背景资料,抓住“急”来读,怎么急?为什么急?学生自读2-5段,明白急的两个原因,一、山上受不了。质疑:受不了什么?生会想到一没有粮食、二生病没有办法治、三有野兽、四山上寒冷……学生在猜测中明白了朱德的当心,与人物进行了心灵的沟通。二、耕地没人种。指导学生读书,通过“节气不饶人”理解春耕的重要。当学生联系自己看电视和看书了解的知识,知道了国民党反动势力对藏民的欺侮,有联系感激的流泪,提出疑问,为什么他们敢回来?学生在阅读7、8段中了解了原由,最后感情自然提升到流泪说着“……菩萨一样的兵……”。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moban/356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