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教案是帮助教师合理利用教学时间和资源,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教学工具。欢迎大家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一年级教案范文进行参考和借鉴。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累计30多个常用偏旁部首,能说出其名称、表示的大概意思,能写出偏旁部首和例字。
2、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能够根据偏旁部首猜猜字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生:敢
师:部首们可聪明着呢,它们设置了许多的关卡,看看你们能不能闯关成功。
二、 闯关
1、第一关:说出下列生字中的部首名称和表示的意思。要求每人依次说一个部首并说说它所表示的意思,再读读字。(抽生汇报)(设计意图:部首与生字相结合,生字大多数为本学期认字表中及写字表中生字,既巩固了部首又复习了生字)
师:你们好厉害啊!全都认识了。你还知道什么部首?
师:恭喜过关,继续闯关。有的部首宝宝们长得可像了,你们来
2、第二关:火眼金睛 辨一辨(生字中的部首有什么不同)(抽生说
出部首的名称,再教读部首对应的生字)(设计意图:区别本学期所学的相似部首)
5、做游戏还有些部首宝宝们也想换新衣,拿出你们的制作的卡片,在小组内拼拼字吧!(设计意图:巩固部首和字)
小组汇报,师出示“讼”让生猜猜,拿出字典查查。引出捉迷藏。
6、第五关 捉迷藏 现在想和你们捉迷藏,你瞧,都跑到字典里去了,你能快速地在字典里面找出它们相对应的字吗?要求,分组查字(ppt出示用表格的方式出示要查的字 览、舀、翔、醉,分组查字)(注:所选字为认字表中生字,部首是本册要求掌握的。设计意图:运用部首查字)生汇报。
师:孩子们, 好朋友就应该互相帮忙,部首给你们的帮助可大了,如果你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根据部首猜一猜哦。
7、第六关 想一想 猜一猜 (设计意图:学会运用。根据部首猜字义猜读音)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70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法计算,且刚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此时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较熟练,在上个单元“认识人民币”计算中也有退位减法的习题,能理解“破十法”的基本含义。但对于100以内的较大数的退位还需要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方法。本课教学内容较难,要借助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直观呈现,观察思考,帮助学生从抽象理解到具象化的内化过程,重点要利用旧知迁移,与学具直观操作、对比分析、语言表征等活动相结合,体现算法多样化,理解减法的意义及对算理的感知,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
1.探索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算理,感受算法多样化,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算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经历探究、比较、合作交流,学具直观感知等过程,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感受退位减法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能正确进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探索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算法。
教学准备:
课件、情境图、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引入新知
(一)口算(课件出示)
第一组:48—6 59—9 87—5
第二组:18—9 16—8 12—6
1.学生分组进行练习。
2.观察两组算式,比较两组算式的不同。
(二)看图列算式
(三)找朋友
出示数学卡片
请学生在这两个数中选择一个数填入方框,组成算式。
24—= 3()—7=
学生可能列出4个算式,如下:
24—(3)= 3(8)—7=
24—(8)= 3(3)—7=
学生尝试计算,再比较算式,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发现后两个算式是退位计算,引发探究欲望。
二、新知探究体现多样
(一)出示主题图,引导观察。(课件出示)
教师谈话引入:同学们都喜欢体育课吧,一(1)班体育委员到体育器材室去借足球,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主题图)
1.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2.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完整把信息和问题叙述出来。(课件出示)
3.交流汇报,板书算式。
36—8=
教师追问:算式中各数表示的意义,加强对减法意义的理解。
(二)比较算式,猜测结果。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复习题中的算式:36—5=与36—8=
这两题有什么不同?“36—8”这道题结果是多少?
学生汇报,会出现:“36—5==31”,而“36—8=”个位上的“6”不够减“8”
2.可能有学生会算,保留学生的结果。
教师追问:一定是这个结果吗?我们一起来验证吧。
(三)利用学具,探究算法。
1.让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试着算一算。引导学生拿出3捆和6根小棒,尝试摆一摆来计算如何“减8”。
教师:“6减8不够减,怎么办”?
2.引导学生提出:可以再打开一捆再减的方法。
3.同桌合作摆小棒,算出得数。
教师引导:6根小棒减8根小棒,不够减,需要“打开一捆再减。”
同桌合作,互相说说如何摆
4.学生汇报用小棒进行计算的过程,老师根据汇报进行展示。
(三)算法呈现,比较优化
1.呈现摆法,直观感知
可能出现两种摆法:
2.小组交流讨论计算方法。
老师根据汇报板书:
3.分析算法,明确算理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两种方法中,前一种是采用破十法,也就是直接拿出一捆打开中的10根减去“8’,剩下的根数相加;后一种摆法是把打开的一捆10根与原有的根数相加,再减去“8”剩下的数与整十数相加。
(四)整理归纳,小结算法。
1.同桌交流,相互说说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用语言表征:把36分成()和(),先算……,再算……,所以36—8=28。
2.即时练习。教材第70页“做一做”的第1题。(课件出示)
引导学生对照小棒直观图,先在图中圈一圈,整理口算过程,再算出得数。
三、拓展探究,深化算理
出示教材第70页“做一做”的第二题。(课件出示)
1.自主探究,尝试计算
2.汇报结果,结合提示语,完整表述。
3.即时练习
20—5= 50—8=
四、巩固应用,反馈练习
(一)教材第73页练习十六第11题“夺红旗”。(课件出示)
以开火车形式口算各题。
(二)教材第72页练习十六第7题“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思考问题,再进行计算。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材简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简单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如画图等。本课时是“减去相同数”的实际问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也具有挑战性。用学生以往掌握的两数相减的方法不能直接解决问题,需要学生充分理解题意,能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达解决过程,并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材在呈现画图策略的基础上,又呈现倒着连减等方式。体现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丰富了解题的策略。对“减去相同数”的问题有了较清晰的认识,积累解决此类问题的经验。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领会减法的意义。有了这样的经验基础,为今后能将减法与除法有机联系起来,对认识除法的本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究“可以装满几袋”这实际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掌握解决这类题型的基本策略。
2.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合作交流,辨析比较及优化意识的能力。
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促进学生应用意识的形成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圆片学具。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减法运算的意义,掌握减数相同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减去相同数”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复习引入
(一)数一数。(课件出示)
1.两个两个地数,从10数到20;
2.五个五个地数,从70数到100。
(二)说一说
教师:像刚才这样数数,在我们生活中你见过或者你也这样数过吗?
学生汇报。
(三)想一想。
出示印章图片。(课件出示)
教师:这些印章小朋友们都很熟悉,老师每次给表现好的同学盖一个印章,每5个印章可以换一个小苹果,贴在教室里“比一比,谁的进步大”的展示栏里。
出示明明小朋友得到的印章图。(课件出示)
教师提出问题:这位小朋友可以得到几个小苹果?你有什么办法算一算。
学生汇报:每5个苹果圈起来,看有圈了几个圈,就能换几个苹果。
教师肯定方法,但不及时反馈结果,为新知学习做孕伏。
二、引导探究,形成策略
(一)情境引入,解读信息
1.读懂主题图,了解信息和问题
教师:勤劳的小猴子来到果园,采摘一些橘子。准备把橘子装回家,却遇到了数学问题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呈现教材第78页例5主题图。要求演示中先呈现小猴,再出示橘子,最后出示问题。陆续的出现让学生对情境有想象的空间,对情境的描述有层次感。)
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从图中你获得哪些信息?问题是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整表述题意。
教师追问:“装满”是什么意思?
可能会有学生回答:每袋都要装9个,才能算装满。如果一袋中比9个少就是没装满。
教师:我们今天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来解决?
给学生思考空间和时间,说说自己想解决这题的思路。
引导学生结合上节课探究“相同数连加的问题”过程,可能会有:画图、列算式、列表格,圈一圈等方式。
(二)尝试解决,方法多样
1.动手操作,直观感悟
学生活动:
要求:同桌合作,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后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教师巡视。
(1)摆一摆
请同学们可以借助自己准备的学具,把你的方法试着摆一摆。
(2)圈一圈。有学生会仿照刚才记录印章的方法进行思考。
(3)数一数。倒着数的方法。
2.分析研究,初步形成策略
交流学生的作品,在分析比较中感悟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观理解“相同的数”—“9个”。
学生汇报结果,预设情况:
方法一:摆出的方法,如下:
一行9个,摆了3行,能装满3袋,还余1个。
方法二:圈出的方法,如下:
在数学书上每9个橘子圈一起,能装满一袋,圈了3次,就能装满3袋,还多1个。
方法三:计算的方法。如下:
28-9=19,19-9=10,10-9=1
连续减9,减了3次,最后等于1,说明可以装满3袋。还多1个。
教师引导学生减3个9用算式过程图把表示出来。每次都减“9”。可以写成
方法四:列表法。在上节课连加的经验基础上会尝试列表法。
个数
28
19
10
每次减9
-9
-9
-9
还剩个数
19
10
1
每次都减9,减了3次,最后等于1,说明可以装满3袋。还多1个。
(三)分析比对,内化解题策略
1.对比分析,再次体会
教师:为了让全班小朋友看得更清楚,老师用电脑把小朋友几种方法记录下来。请看大屏幕。
(课件呈现前3种方法,动态演示。)
在演示过程中,请学生说说各种分橘子的过程。指导学生在交流中,读懂、听懂他人的想法,还应帮助学生完善表达不清的地方,感悟分橘子方法多样化的同时,培养学生倾听、交流、互助以及表达能力的习惯。
教师追问:这些方法中,你发现什么相同之处?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每“9个”橘子。感悟相同减数的含义。
师生小结:小猴把28个橘子装满3袋,还剩1个。
2.回顾反思,检验结果
教师:这样装的结果正确吗?
有学生可能会提出要检验。教师追问:有什么方法检验?
可能会出现:
(1)用加法检查。用上节课所学的内容:9+9+9+1=28(个);
(2)用数的方法。一个一个数数完3袋再加1个,共28个。
3.变式促疑,引发冲突
(1)图示练习。
教师:要求“明明小朋友的印章能换几个苹果”你打算怎么解决?试着在稿纸上列式子。
(课件出示印章图)
先数出共有18个印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汇报交流。可能出现解决的方法有:(课件出示)
圈一圈,每5个圈一次
圈了3次,还剩3个。可以换3个苹果。
用连减的方法。
(2)文字练习。
问题:有25个苹果装入纸箱中,每箱装8个,可以装满几个纸箱?
教师:要想很快解决这个问题,你会使用哪种方法?
师生小结:画图能使小朋友直接看出分成的结果,但是利用连减的算式能快捷简便解决问题。
三、巩固练习,应用体验
(课件出示)
1.
2.口算接龙。
3.
四、评价反思,收获小结
师:本节课你有什么新收获?
课题田园小卫士--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课时第一课时设计教师张敏
教学目标设计1、会计算整百数减三位数、三位数加三位数,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的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2、能够运用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3、经历与同伴合作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方法设计1、创设有趣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在数学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达到学习新知的目的。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交往中互动学。
3、在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活动设计
活动一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请学生欣赏画面,渗透爱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教育。)
活动二
在有趣的数学情境中,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一)看图发现数学信息,并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二)小组合作动手实践,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各小组交流,师生共同总结出计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方法。
活动一
活动二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我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
新课标提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将“课堂主人”的地位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主、唤醒学生自我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当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出了一系列的数学问题后,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来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这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自己的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在小组代表发言时,我鼓励学生清楚响亮地说出自己的见解,做到数学语言简练,准确。并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增强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以及表达的欲望,树立起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数学表达能力。
活动一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来认识一位新的田园小卫士,瞧,他是谁?想参观它们的工作场面吗?(课件:猫头鹰一家捉田鼠的情景,并有配音介绍。)
学生饶有兴趣地看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理解猫头鹰是我们人类的朋友,要爱护它们。)
活动二
(一)师:请同学们学生认真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后,积极发言。
师: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生踊跃举手,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及鼓励。
学生小组合作,谈论怎样解决这些数学问题,然后动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适时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探究。
(三)师:哪个小组先来交流?(请小组代表交流自己小组是怎样解问题的。)
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互动设计
活动三
(一)进入海底世界,在有趣的练习中巩固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请学生上台交流自己的计算结果,集体订正,使学生获取成功的体验。
活动五
奖励学生一些海星和贝壳,并解决海星与贝壳上面蕴藏的数学问题。
活动三
(一)以“海底世界”的形式出示练习题,激发了学生巩固练习的兴趣,在有趣的练习中巩固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部分知识,“海底世界”的趣味练习,包括教材中的自主练习1、2与自主练习3,这几个练习让学生利用所学新知来解决简单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数学问题。
(二)学生通过交流自己的计算结果,既达到了检查计算结果正确与否的目的,又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最后的这一个环节,教师在海星和贝壳上蕴藏了一些数学问题,再次激发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和探究的兴趣,在愉快的探究过程中再次巩固了所学新知,并体验到了探究了快乐。
课堂小结
学生独立解决数学问题。
(二)师:谁来把你的计算结果交流一下?
请学生上台交流,对计算正确的学生予以鼓励。
活动四
学生迅速计算,用最快的速度解决问题。
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玩得开心呢吗?说说你的收获好吗?
引导学生就知识与情感等方面谈自己的收获。
课堂小结:
请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
习题设计常规计算题
基础练习题
重点练习题
拓展练习题
板书设计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205
-116
199教学反思本节课还是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基本脉络,重点是掌握算理。推算的过程基本上都交给了学生,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权利。教师少说、精讲,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索探究空间是这节课的教学原则。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通过到讲台上板演,发现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学生感到困惑最大的是:0借位后又被个位借走一个,变成了多少。根据这一问题,我又重新组织学生参与了讨论。应该说,这节计算课上得还是比较扎实。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在数学课上设计了小游戏,对学生来说既益智又是一剂放松良药。这个环节的设计学生非常喜欢。本课的一个不足之处就是合作学习的时间偏多,学生自主考虑的时间反倒少了。
主备人王斐斐主讲人
教学目标
l、进一步巩固千以内的数的读、写,提高对千以内的数的理解能力。
2、在实际情境中,能熟练的利用千以内数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体会身边的数学与实际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千以内的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提高对千以内数的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咱们来练习“千以内的数”,首先请同学们看老师板书课题。
二、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千以内的数的读、写
2、理解千以内数的组成
三、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4页,回忆:
1、如何读、写千以内的数
2、千以内数的组成
四、练习
(一)、读一读。
804123347487970
(二)、填一填.画一画。
()408259()
(三)、四大名著(连一连)
2个百l个十l个百2个十8个一9个十8个一1个百9个一
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做,然后集体对答案,错的同学自己纠正。
(四)、巩固练习
860里面有()个百、()个十。
605的“6“表示6个()。
4101253里面有()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
是()位数,个位是()
1253里面有()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
五、课后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个人补充及建议
板书设计:
万以内数的认识
1.860里面有()个百、()个十。
2.605的“6“表示6个()。
3.1253里面有()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
是()位数,个位是()
教学反思:
作业设置:
完成课本16页自主练习2、3题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的意义,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
2、借助资料复习万以内数的读写、大小比较、估计,正确地口算整百、整千的加减及几千几百加减几百等知识点,感受大数的意义,建构起本单元的知识结构体系。
3、扩展资料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家乡,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首先我们回忆一下,在这一单元你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交流)
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去了解我们的家乡山东,看看同学们是否真正学会了这些知识。
二、创设情境,建构知识体系
(一)出示材料:《蓬勃发展的“孔孟之乡”》,从计数原理入手复习。
1、学生阅读思考:在这段话中你能找到哪些已经学到的计数单位?
学生可能答:个、十、百、千、万。
2、这些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可能答:十个一是一十,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
3、共同小结:10个小单位合成一个大单位,我们学过的单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从右到左)万千百十个,任何一个数都是由若干个计数单位组成的。(板书:计数单位)
(二)针对万以内数的读写、大小比较等知识进行复习巩固。
1、你能发现我们“孔孟之乡”中的数字吗?(学生读数)
2、你能把横线上的数字写出来吗?(学生写数)
投影展示学生写的数:2077、4393、510
3、你知道这三个数有多大吗?
学生可能答:2077是由2个千,7个十和7个一组成;4393是由4个千,3个百,9个十和3个一组成;510是由5个百和1个十组成。
4、你能将这些数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吗?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1、43932077510
2、51020774393
5、同学们在比较数的大小时有什么好方法吗?(板书:比较数的大小)
(学生回顾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从位数多少、数的组成和近似数等方面考虑。)
6、你能从文中再发现几组数进行比较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索学习,汇报结果并说出理由)
7、小结:同学们想到了很多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这个数大,位数少的这个数小;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开始比较,最高位大的数大,最高位小的数小。
(三)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
1、你能估一估这段资料有多少个字吗?(学生自由交流)
同学们的答案不同,那到底谁的更接近呢?首先让我们想想估计的方法。(板书:估计)
学生总结估计的方法:1、先估计一行有多少字,再数出有几行的方法。
2、先估计空白的格数,用整页纸写满的字数减去空白数的方法。
4、对比出示:资料:《青岛简介》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端,是一座独具特色的海
滨城市。全市海岸线总长为870公里,其中大陆岸
线730公里。全市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其中市
区1102平方公里,所辖胶州、胶南、即墨、平度、
莱西五市9552平方公里。现有海岛69个,岸线总
长132公里。青岛现拥有中国名牌产品25种,中
国驰名商标6个,有4家企业获得国家质量管理奖,
12家企业入选国家500强企业,市级以上名牌产品
共168种。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汇报结果及方法)
4、小结:在刚才的估计中有的同学速度很快,看来我们还可以采用比较估计的方法,对比这两段资料的篇幅进行估计,是一种好方法。
(四)根据这些资料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解答时说出口算原理)
小结:同学们之所以算得这么快关键是掌握了算理,把整百的加减法和几千几百加减几百换成了一位数或两位数间的加减法。
(五)同学们再读这段资料你从这些数字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思想)
小结: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感受到了山东的蓬勃发展,山东的美,作为生长在山东的我们怎能不为之自豪呢?那就用我们善于发现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吧,你一定会有更珍贵的发现。
三、全课小结:请同学们谈谈今天的收获。
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个、十、百、千、万等计数单位间的关系;万以内数的读写和比较以及估算等,同学们对万以内的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四、布置作业:请同学们也来收集这样的资料与同伴交流一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操作实践和联系实际的活动,体验数的发展,认识计数单位“千”,初步理解千以内数的实际含义,能准确地说出千位、百位、十位、个位的数位顺序,了解千以内数的组成,初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
2.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用数的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增强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千以内数的组成、数的读写、相邻数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联系实际,体验“一千”,发展学生的数感。
2.正确数出接近整十、整百数拐弯处的数,体会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教学方法:引导,探索,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汇报等。教学手段: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教学准备:计数器,每人十个小方块,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最大的一位数是几?最小的两位数是多少?这两个数相差多少?
2.最大的两位数是多少?最小的三位数是多少?这两个数相差多少?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三、你问我说,合作探究。
1.数一数,认识“一千”是多少。(1)请每个学生数出10颗小豆豆。板书:10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10个一(2)小组合作,数出100颗小豆豆。预设:有的小组快一些,有的小组慢一点。教师巡视,请数法具有代表性的小组同学汇报。(3)出示方块(100块),学生观察思考下列问题:你们能不能一下子准确地说出有多少块?为什么?可以怎么整理?(4)同样的方法得出10个一百是1000,1000里面有10个100。
2.借助计算器继续进一步认识“千”。请学生们观察计算器上的珠子和所在的位置,试着写出“1000”。
3.联系实际生活,体验“1千”到底有多大?(1)出示100张小卡纸。(2)出示一本童话故事书实物,这样的书大约三本有1000页。(3)联系本班学生人数来思考。(4)联系学校全体人数。(5)请学生举例说明,让大家进一步感知“1千”到底有多大!
教材第75页“做一做”第1﹑2题。五、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发言,老师适时归纳。六﹑布置作业教材78页练习十六的第1﹑3题.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二
【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不连续进位和不连续退位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整数加减法的最后部分。
信息窗2--灭鼠能手情境图呈现的是猫头鹰一家捉田鼠的情境。图中通过统计表提供了猫头鹰一家捉田鼠只数的信息,学生可以根据信息提出许多数学问题,引入整百数减三位数与三位数加三位数和是整百数计算方法的探索。学生解决的问题也是与情境的具体内容紧密相连,实现了“情境串”与“问题串”的有机融合。更有意义的是了解了许多关于动物的知识,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目标】
1、会计算连续退位的整百数减三位数。
2、增强估算意识,强调算法多样化。
3、能够运用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4、经历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夜幕降临,月亮出来了,山林里静悄悄的。老鼠们来到田园要偷点儿粮食,正在这时,被躲在枝干上的猫头鹰一家看到了,(出示情境图)瞧,它们可是捕捉老鼠的大英雄。
师:这是前几周猫头鹰爸爸妈妈捕鼠的情况:请你算出爸爸每周比妈妈多捉几只老鼠?
(教师通过点击课件出示答案)
二、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1、猫头鹰有高超的捕鼠本领,当它看到野鼠就会没有一点儿声响的飞到它们头顶。用利爪逮住,然后吞掉。
(出示情境图)
这是猫头鹰一家,每月捉鼠情况的统计,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2、师:你能提出哪些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列出算式吧!
学生提出减法问题,接着用算式表示出来:
猫头鹰爸爸比孩子多捉多少只?
300-116
猫头鹰爸爸比猫头鹰妈妈多捉多少只?
300-88
猫头鹰妈妈比孩子多捉多少只?
288-116=172(只)(因为这道题不需要退位,所以鼓励学生直接口算出来)
学生可能会回答:
※我想估算;
※我想先估算,再用竖式计算,然后进行验算;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语言评价:看来你已经养成了很强的估算意识;对,计算时要养成演算的好习惯;你的想法很好……)
师:现在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回指导。)
4、全班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我用计数器拨一拨
先拨300,再在个位上减6,0-6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就要从百位上退1在十位上作10,现在可以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作10,10-6=4,十位上9-1=8,百位2-1=1,结果是184。
※:我用竖式算:个位上0-6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就要从百位上退1在十位上作10,现在可以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作10,10-6=4,十位上9-1=8,百位2-1=1,结果是184。
……
师:看来很多同学都用了竖式,现在咱们再来算一算。(教师边说边板书竖式:个位上0-6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就要从百位上退1在十位上作10,现在可以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作10,10-6=4,十位上9-1=8,百位2-1=1,结果是184。)
(学生计算,进行巩固,教师指导。)
全班交流:
师:谁想介绍一下你的计算过程?(学生到展台前说出计算的过程。)
师:谁的结果和他不一样?(学生说出粗心出错的地方。)
6、教师小结:刚才计算的两道题都是用300来减,300是一个整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整百数减三位数。
板书:整百数减三位数
师:像这样,个位上不够减,十位上又是0,你怎样来解决?
学生可能回答:就要从百位上退1在十位上作10,现在可以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作10
(学生通过回答,进一步巩固所学新知。)
(教师及时评价:你说的这一点很重要,希望大家在计算的时候都应注意到这一点。)
三、创设情境,巩固新知。
1、同学们知道吗?猫头鹰除了能捉老鼠,还有捕食蝗虫的本领,我们来了解一下(出示课件:等全班交流时教师点击课件再出示相应的答案)
师:你了解到哪些情况?想解决哪些问题?
生:每只猫头鹰7月份比8月份多捉几只?
师:请你选择一名家庭成员来进行计算,比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师:猫头鹰捉到了老鼠和蝗虫,帮了农民伯伯的大忙。我们看看它们这一个夏天就
可以为人类节约多少粮食?(出示表格)
师:你能提出哪些减法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
爸爸节约的粮食比妈妈多多少千克?
爸爸节约的粮食比宝宝多多少千克?
师: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来解决一下。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全班交流。(提醒学生算作得数马上改正。)
师:看来猫头鹰为人类做了很大的贡献,所以我们要保护它。
四、课堂小结,培养爱护动物的情感。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猫头鹰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情感。】
【课后反思】
使用青岛版教材已接近两年,在教学中体会最深的就是它由“情境串”引出的“问题串”。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构成情境串,引发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和自己的理解,前面的教学中我是将整个单元的内容创设一个大情境,串联在一起,努力使学生在解决一连串现实的、有挑战性的过程中,融入数学课程。经过不断的失败与尝试,使我对“情境串”这一教学理念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也就是“情境串”中的“串”不应只体现在单元教学中,而更多的应体现在每堂课的教学中,在一堂课中用一个有发生、有经过、有结果的完整的故事把整堂课的内容串联起来,使学生在这一连“串”
的故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玩中学,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尤其是在这节课中,以“灭鼠能手”为主题,依据情境的发展分五步展开教学,我将“情境串”融入到了课堂教学,将故事“串”连在教学环节中,使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新知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感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第2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简单回忆上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也起着过渡语的作用。】
二、探求新知
1、师:请同学们直接用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提出问题:
猫头鹰妈妈和孩子一共捉了多少只?288+116
猫头鹰妈妈和爸爸一共捉了多少只?300+288
猫头鹰妈妈和孩子一共捉了多少只?300+116(后面两个问题在计算时不需要进位,所以学生提出来时教师直接引导学生口算。)
2、师:如果把第一个问题改成:猫头鹰妈妈和孩子大约一共捉了多少只?你想怎样算?
学生可能会回答:
※:我估算:288≈300,116≈100,所以288+116≈400(只)
※:因为问“大约一共捉了多少只?”所以要来估算。
……
3、师:今天我们这节课主要来学习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估算。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5题。
下面是海宁小学去年几种物品的使用情况。
笤帚拖把纸张
上半年132把106把483令
下半年128把143把408令
(1)去年大约用了多少把笤帚?
(2)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去年大约用了多少把拖把?
去年大约用了多少令纸张?
……
讲完例题后直接做这个练习,起到巩固的作用,引导学生利用估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自主练习3:火眼金睛辩对错。
要求学生先独立改正,再说一说错误的原因。课堂教学时,可根据学生这几天学习的实际情况,一些出错比较多的题让学生改一改。如:
以后在计算连续进、退位加减法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
自主练习4:
师:谁能编一个数学小故事?(引导学生把看到的进行简单整理、联系)
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全班交流。(注意提醒学生写上单位名称)
自主练习5:
在做练习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并对学生采用的方法给予评价。
自主练习6:
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的估算能力。课堂上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活动,教师提前制作好若干张漂亮的卡片并写上算式,学生选择一个数,踩比600大的或是比500小的,通过估算,比比看谁能一下全部“踩”对。
自主练习7:
对于动物的知识学生比较感兴趣,练习时先让学生说说袋鼠、企鹅和鸵鸟的奔跑速度,然后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
如:鸵鸟每分钟比袋鼠多跑多少千米?980-725=155(米)
鸵鸟每分钟比企鹅多跑多少千米?980-473=503(米)
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每分钟跑多少米?
(猎豹每分钟大约是1680米)
自主练习8:
第二种和第三种:150+75=225(张)102+82=184(元)
只买第三种:75+75+75=225(张)82+82+82=246(元)
这个信息图中的信息比较多,学生在思考时既要考虑到光盘架是否够用,还要想到要经济实惠,不一定最便宜的方案就是最好的,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与周围生活的联系。
自主练习9
下面是王月和张强的识字情况。
姓名会读字数会写字数
王月532398
张强710379
(1)刘雨会写多少个字?
(2)王月会读的字比张强少多少个?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李伟会读多少个字?
王月会写的字比张强多多少个?
王月会读的字比会写的字多多少个?
……
这道题不难,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时重点考察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是否有意义,语言表达是否准确,计算的正确率。
【设计意图:备好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用好教材的练习题。】
【课后反思】: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环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因为只有在各种有益的环境中,才能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调动起学生内部逐步形成的知识、经验、策略,感受和兴趣。在本节的练习过程中,我利用课本上的情境图,把学生带到与现实生活相联的情境中,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给学生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鼓励学生“敢问”,教学生“会问”。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较上节课有所提高,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退位后忘记减1,这部分计算知识属于重点,在后面的教学中还应该同过各种形式加强联系,提高正确率。
(青岛平安路第二小学周洁)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moban/355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