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和需求,以及教育教学的要求。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中班教案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教师。
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注重民族文化传承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其中的端午节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在中班阶段,需要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来呈现。
针对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目标,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教学内容:
简单介绍端午节的起源和历史,让幼儿了解这个传统节日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联系。
2.中国的竞技活动——龙舟赛。
以图画、模型为中心,通过幼儿所熟悉的模型,引导他们探究龙舟赛的奥秘。同时,以诗歌、情景剧为引子,教幼儿歌唱中国传统文化——《儿童歌曲·龙舟赛》。
3.端午节中流传的故事——屈原投江。
通过手偶剧、调制趣味糕点等形式,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屈原投江的故事,掌握重要的节日文化内涵,感受爱国精神和家国情怀。
中班幼儿的认知能力已经渐渐的开始变强,因此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可以更多地从他们的角度出发。
1.游戏式教学。
运用各种形式的游戏来增进幼儿学习的乐趣,如diy制作口诀卡、动手制作风筝、龙舟模型的游戏环节等。
2.视觉教学。
通过各种图片、多媒体的形式,让幼儿全方位地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使学习更加生动形象。
3.亲子互动体验。
利用宝贵的家长带孩子来园的机会,与家长共同参与制作和庆祝的过程,让幼儿角色模拟家长,有机会切身体验。
在开展有效的幼儿端午节教学中,还需要进行反思和总结。需要对每种方式和方法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尝试更加有效的方式,让幼儿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在反思的过程中,也有必要考虑每个幼儿的状况和需求,并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做出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总体上,幼儿端午节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既要贴近幼儿生活、激发幼儿的兴趣,又要兼顾教学目的和效果,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得深刻的教育体验。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吗?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在这一天,我们会吃什么?(粽子)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活动介绍:淡淡棕叶香,浓浓世间情,根根丝线连,切切情意牵,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端五、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有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
2
(1):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2):五月五,是端午,背个竹篓入山谷;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3)"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4)五月节,天气热,放下锄头歇一歇;山上清风爽,杨梅红出血。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及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2、通过图片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3、幼儿在游戏中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
1、重点:知道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2、难点: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并参与到活动中去。
1、经验准备:幼儿对端午节有一定印象。
2、物质准备:ppt课件,熟鸡蛋,彩笔若干。
1、导入:律动之后导入,现在请小朋友们动动你的小脑袋想一想我们都有什么传统节日呢?春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哇,小朋友们知道的节日可真多呀!那么今天呢,我们一起走进端午节。
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1)你知道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小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3、出示图片端午节习俗,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1)除了包粽子和划龙舟,端午节还有什么习俗呢?
(2)图片上的习俗你知道哪些?说说看。
小结:端午节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每到这一天,大家都会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挂香包,点雄黄酒,画彩蛋。
4、游戏:画彩蛋。
(1)老师出示已经画好的彩蛋,请幼儿观察。
总结:我们可以用彩笔在彩蛋上画一些小圆圈,画一些线条做装饰,也可以画小动物、水果、植物等,然后涂上好看的颜色,这样一个漂亮的彩蛋就画好啦!做画时一定小心,以防鸡蛋弄坏。
(2)小朋友坐好开始做彩蛋。幼儿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5、结束环节:老师带幼儿一起玩手指游戏,结束活动。
五月五,过端午。
划龙舟,敲大鼓。
一二三四五。
你包粽子,我跳舞。
总结这次活动我们都学到了什么?端午节的日期、来历以及习俗,还画了各种各样的彩蛋,小朋友真棒!
愉快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我们的活动也要结束了!回家以后小朋友们可以和爸爸妈妈再讲一下端午节有哪些习俗,然后动手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一个漂亮的香包,好啦,小朋友们再见,拜拜!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2.增强团结意识,传承中华文化。
3.培养惜食节食的好习惯。
4.活动中培养孩子们分类整理、制作环保节礼盒的能力。
【活动过程】。
1.整理关于端午节的图片、书籍等教具。
2.准备米、糯米、麻绳等材料。
3.打印小龙虾的图案。(可将小龙虾的图案相应缩小,使其适合孩子制作)。
4.准备各类环保材料和小器具。
5.布置环保材料台及教室桌椅。
1.通过展示端午节的图片及介绍端午节的.起源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2.让孩子们跟随老师起立,一起借助拍手打节拍或唱歌《五月五日》,从而增强孩子们对端午节的印象。
3.播放电影《大闹天宫》,引导孩子们了解屈原的故事。
1.制作小龙虾:现在流行在端午节期间制作小龙虾,让孩子们用省略纸成龙虾的第一步尝试制作。
2.制作粽子:制作粽子是一个需要孩子们进行协作的体验,可以让大家分工合作。老师要及时指出如何正确地操作及注意事项。
3.完成各种节礼盒:利用环保材料制作可“食用”的节礼盒。
1.让孩子们观看粽子制作视频,提醒大家在制作粽子时要特别注意安全卫生。
2.孩子们选择他们最喜欢的手工作品,由老师带领画一张珍藏的集体纪念照。
3.整理环境,收拾好现场。(注意堆放垃圾及固体废物与环保事宜)。
【活动总结】。
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不仅明白了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还培养了团结协作的意识和惜食节食的好习惯。同时,通过制作环保节礼盒的活动,也注重教育孩子们珍惜资源、环保和分类整理的能力。整个活动体验轻松、富有意义,也有助于增强孩子们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活动。
教案。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端午节对中班幼儿来说,比较陌生。本活动设计,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又因为中国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而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故本活动设计通过包粽子、吃粽子、做龙舟、赛龙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使幼儿爱祖国情感。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一些习俗。
1.了解民俗民风。
2.自制自玩龙舟。
材料及环境创设。
粽子,做龙舟的材料,赛龙舟的录像或图片。
a、讲讲端午节的来历。
(1)老师讲屈原的故事。
(2)介绍端午节两项主要庆祝活动棗包粽子、划龙舟的意义。
b、包粽子、吃粽子。
(1)向幼儿介绍包粽子的材料,示范包法,幼儿用纸片折“粽子”。
(2)幼儿吃粽子,边吃边引导幼儿体会粽子的独特口味。
(3)知道粽子是中国的特色点心。
说明:此活动可在生活环节中进行。
c、制作龙舟。
(1)欣赏龙舟大赛的录像和图片,激起幼儿自制自玩的兴趣。
(2)制作龙舟。
将布围在用两根竹竿做成的船身上。贴上各种彩色纸条。
画一个龙头,制作龙的头饰。
d、划龙舟。
组织幼儿进行“龙舟大赛”。船头的幼儿头带龙的头饰,其余儿童排成一队坐在龙舟里,按锣鼓节拍作划船动作。也可两舟之间开展竞赛,哪队动作整齐哪队为胜。
e、延伸。
可以通过学唱《过端午》,画画《赛龙舟》来增强过端午节的感受。
棕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
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
处处都端阳。”
端午节,艳阳照,
家家门上插艾蒿。
挂丝线,戴香包,
娃娃乐得蹦又跳。
吃粽子,划龙船,
纪念屈原永记牢。
五月五,是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五月节,天气热,
放下锄头歇一歇;。
山上清风爽,杨梅红出血。
五月五,是端午,
背个竹篓入山谷;。
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
薄剑斩百邪鬼入虎品。
(陕西)温州民间流行着一首重五谣:
吃爻雄黄酒,毒蛇远远游。
重五草头汤,疤瘰洗精光。
重五吃麦麦,字眼学起快。
吃爻重五卵,做个生员卵。
重五吃大蒜,读书做高官。
舍端午偏逢风雨狂,
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
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
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
不似今朝豆味香。
五月五,是端午,
小朋友们来跳舞。
吃粽子,赛龙舟,
高高兴兴过端午。
棕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
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
处处都端阳。
五月节,天气热,
放下锄头歇一歇;。
山上清风爽,
杨梅红彤彤。
五月五,是端阳;。
龙船双双闹长江。
两边坐着划船手,
中间坐着打鼓郎。
咚咚锵,咚咚锵,
咚咚咚咚锵。
端午节对中班幼儿来说,比较陌生。本活动设计,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而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故本活动设计通过看图片、视频、游戏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使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一、了解划龙舟的人员的及其工作。
二、知道只有讲规则,团结合作才能划好龙舟。
三、体验规则的重要性及规则游戏带来的乐趣。
重点:了解划龙舟这一运动。
难点:知道规则的重要性。
一、划龙舟视频。
二、图片:龙舟、划手、鼓手、掌舵人。
三、纸折的船、塑料门洞。
一、出示纸折的小船,激发幼儿兴趣。
1、“小朋友,看这是什么?”
2、“你们知道它在哪里行驶吗?”(幼儿回答:河上、海里、水里等)。
3、“你们还见过哪些不一样的船呢?”(幼儿回答:冒烟的木头、轮船、很长很长的船、两层的船等等)。
二、出示图片认识龙舟。
1、教师出示龙舟图片,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1)师:“老师今天给你们介绍一条船,你们知道它是什么船吗?”
(2)告诉幼儿图片上船的名字叫龙舟。
2、引导幼儿认识龙舟。
(1)“仔细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长长的、前面有一个龙头、后面还有一个尾、有船桨)。
(2)“你知道它是用来看什么的吗?”(幼儿回答:划船的,比赛的)。
(3)教师小结:每年端午节的时候,人们都会举行划龙舟比赛。
三、观看视频,出示图片幼儿观察及了解龙舟上三种人的分工,及其重要性。
1、教师播放视频,幼儿观看划龙舟比赛。
2、教师提问,引导幼儿观察并了解龙舟上三种人的分工。
(1)师:你们看到船上有哪些人?(幼儿回答:有戴帽子的人,敲鼓的人,还有坐在后面的人等。)。
(2)他们在干什么?(幼儿回答:在敲鼓、在划船)。
3、出示图片进一步认识龙舟上三种人的名称、分工及重要性。
(1)分别出示三张图片,一一介绍龙舟上的三种人,分别叫:鼓手、划手、掌舵人。
(2)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龙舟上三种人是做什么的。
教师小结:在龙舟上面,“鼓手”坐在龙头前敲鼓给划船的人发号口令;“划手”听着鼓点拿着船桨划船;“掌舵人”站在船尾拿着舵掌握方向。
(3)引导幼儿用动作模仿三种人不同的工作。
(4)和幼儿一起谈话,了解各自分工的重要性。
师:“如果有的划手不按照鼓手的节奏来划船,会怎么样呢?”
“划船的时候鼓手敲鼓的节奏忽快忽慢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如果掌舵的人控制不好方向船会怎么样呢?”
(5)教师小结:在龙舟上有划船的、有敲鼓的人、有掌舵的人,在划龙舟的时候他们需要团结合作各尽其责才能到达终点。
四。游戏体验。
1、教师将幼儿分成三组,每组规定做不同的动作。(第一组:拍手第二组:拍膝盖第三组:跺脚)。
2、教师讲游戏规则。
规则:听音乐看教师指挥,该哪组做动作或哪两组做动作,其它组则休息,如有人犯规则音乐重新开始。
3、教师和幼儿一起游戏,体验规则的重要性。
4、师幼讨论:
(1)在刚才的节奏游戏中,我们重新开始了几次,为什么会这样呢?
(2)后来我们是怎样成功的?
五、谈话小结,将规则意识延伸到孩子的一日生活中。
1、划龙舟的时候怎么做才能又快又稳到达终点?
2、刚才的节奏游戏中,怎样做才能完成游戏?
3、小朋友在喝水的时候应该怎样做?
4、在玩滑滑梯的时候我们要讲什么规则呢?
作为一节社会课,重点放在让幼儿通过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的基础上,知道划龙舟的人员的'及其工作,从而体验规则的重要性及规则游戏带来的乐趣。在教案的设计上,整个教学内容安排紧凑,条理清晰。
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2、感受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
3、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准备粽子图片、端午节ppt、儿歌。
教学重点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
教学难点感受中国节日特有的韵味。
一、导入环节。
出示粽子图片导入活动。
"你认识图片里的食物?""每一个不同的传统节日都会有不一样的食物,例如中秋吃月饼,元宵节吃汤圆,那么端午节吃什么呢?(粽子)"二:基本环节。
1、播放ppt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你知道为什么叫端午节吗?你知道端午节有哪些特色活动吗?"。
2、逐页播放ppt学习端午节的相关习俗。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很流行,已经流传两千多年。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吃粽子。
"粽子:是端午节汉族的传统节日食品是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最小的粽子:在上海城隍庙,小得像手指一般最有名的粽子:在嘉兴,称为'五芳斋粽子'宁波粽子:为四角形,有赤豆粽、红枣粽等"喝雄黄酒。
"端午时节后,气候开始炎热,蝇虫飞动,毒气上升,各种疫病容易感染。作为一种中药药材,雄黄刚好可以用做解毒剂、杀虫药。小孩不能喝,大人就用手蘸酒在小孩的脸,耳朵和鼻子以及手心足心涂沫一番,希望能够使孩子们不受蛇虫的伤害。后来人们就在雄黄里加入艾叶、熏草等原料制成香包供妇女和儿童佩戴。"佩戴香包五色手环。
挂艾草和菖蒲。
"挂艾草和菖蒲有什么作用呢?"编制蛋袋。
"为什么要编蛋袋呢?他是一个神话传说……、"。
3、学习端午儿歌。
"我们学习一首关于端午节的儿歌,边念儿歌你就会记住端午习俗。"。
三、结束环节。
"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有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佩戴香包、挂艾草和菖蒲、编制蛋袋等习俗,端午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是对我们祖先几千年的民族精神和品格的传承。"。
一、开始部分:故事导入。
有一位花婆婆,他有四个孩子,虽然这四个孩子都在很远的地方工作,但都很孝顺,一到过节都会回家来看望自己的亲人。(小朋友你们都知道有哪些节日呢?)忽然有一天花婆婆的四个孩子都回来了。他们每人给花婆婆带回来了一件礼物。花婆婆非常高兴,惊奇的问:“你们怎么回来了,还带礼物。”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因为今天过节呀?花婆婆说“今天什么节日啊”孩子们说,打开礼物你们就知道啦。
1.出示第一个礼物盒——艾蒿。请幼儿观察猜节日。
2.依次出现香包、划龙舟的图片、粽子请幼儿猜节日。
3.师小结:现在你们告诉花婆婆,过的是什么节日呀?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在这一天人们就会用这些特别的方法来庆祝。(端午节的各种来历和传说,最常见的传说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屈原非常热爱自己的国家,秦国攻破楚国时,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农历五月初五日,在写下了诗歌《怀沙》之后,抱石投泪罗江身死。屈原死后,楚国老百姓非常悲痛,纷纷涌入泪罗江边去凭吊屈原。人们就把屈原投江的那一天定为端午节。)。
4.请幼儿交流:你们过端午节都干些什么?随机介绍端午节的习俗。
——艾草通常是长在田野边,它的作用是驱蚊,辟邪,把它插在门上。)。
——粽子是中国的特色点心,各地方包的形状各异,有三角粽,有长条粽。口味不同,有红枣馅,有肉馅,有无馅的。
5.幼儿尝试包粽子。
6.播放端午节划龙舟视频,幼儿游戏:赛龙舟。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幼儿园中班教案|幼儿园中班教学计划
端午节是中国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这一节日的文化内涵,幼儿园中班授课教师将设计节日主题教育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和学习中感知端午的传统文化风情。
准备工作:
1、教学用品:彩纸、剪刀、胶水、麻绳、彩绸、毛笔、颜料、宣纸、文房四宝、五彩糯米、荷叶、竹叶、等。
2、教学场地:教室和操场等。
3、教材:《端午节》、《屈原》、《艾草》、《粽子》等。
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节起源和历史背景,明确其节日意义,增强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延续。
2、感受和了解端午节传统文化元素,如艾草、龙舟、饮雄黄酒、包粽子等。
3、通过制作粽子、包艾草、绘制端午节图案、赏龙舟等活动,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在活动开始前,老师将通过教材、图片和视频资料向孩子们介绍端午节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然后组织孩子们进行有关端午节的知识问答活动,帮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传统。
活动二:制作艾草装饰品。
端午节中艾草是很重要的一种植物,它具有清香、消炎、驱蚊的功效。老师会向孩子们讲解和展示艾草及其制作方法,并指导孩子们用彩纸和棉签等材料制作艾草装饰品。孩子们在制作中了解更多关于艾草的知识,并锻炼手部协调和创造力。
活动三:包粽子比赛。
粽子是端午节必备美食之一,老师会与孩子们一起制作粽子,并组织包粽子比赛。孩子们可以自由发挥创意,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粽子的馅料和颜色,并用高超的包粽技巧制作出美味的粽子,分享给小伙伴们尝试。
端午节是一个色彩鲜艳的节日,有许多有趣的图案,如龙舟、蒲公英等。老师会向孩子们介绍端午节图案的文化内涵,并指导孩子们使用毛笔和颜料在宣纸上绘制端午节图案。孩子们可以通过绘画来了解端午节图案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同时锻炼他们的绘画能力和想象力。
活动五:赏龙舟比赛。
赏龙舟是端午节的传统活动之一,老师会向孩子们介绍龙舟赛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并在操场上模拟竞赛的过程,让孩子们感受到端午氛围的浓郁和活力。同时,孩子们还可以在小组或班级之间进行龙舟比赛,唤起孩子们对竞赛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总结:通过上述一系列精彩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祖国优秀文化,培养和加强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创造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让孩子们在游戏和互动中享受到端午节的快乐氛围,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要安排好生活和作息时间,生活要有规律,注意休息,劳逸结合。要安排一定的时间温习功课,阅读一些有益的书籍和文章,不长时间观看电视,不长时间玩电脑游戏;参加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保持身心健康。
二、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不摆阔气乱花钱。不进入“三厅两室一吧”。
三、不私自下水游泳;不准私自到无安全设施,无安全防护的水域游玩活动;不参加不适合未成年人的劳动;可以参加适当的家务,但要注意生活中的安全,不随便接触电源和带电电器;不私自接电源,使用电炉;烧柴火、使用煤气炉时,要及时熄火、关好煤气罐或天然气,注意防火、防爆。
四、不私自外出,外出必须有家长或成年人的陪同,注意交通安全。乘车时要文明礼让,尊老爱幼。不乘坐拖拉机、农用车等非载客的运输交通工具;乘坐公共汽车时禁止把头、手伸出窗外,禁止尝试驾驶一切机动车。
五、由于已经处于夏季,假期间经常有雷雨、暴雨,同学们不要在雷雨时躲避于树下、电线杆下或其他容易引发雷电击伤的地方。要注意行走安全,不抄近道,不走水库边、池塘边、壕沟边的泥泞小道,不撑伞单手骑自行车,防止摔倒掉入路沟、池塘等事故发生。雷电暴雨、台风来临时,不要外出。
六、夏季天气热,要防止中暑;要注意饮食卫生,不买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无卫生许可的“三无”产品,不吃过期和霉烂变质的食物。粽子是端午节必吃的食品,近年来粽子的品种,质量,口味都提到了改善,但同学在食用的时候也不要过量,不要给自己的肠胃增加负担,以致影响自己的健康。
七、若有生病,不要随便吃药,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诊疗,不要到没有开业资格证的诊所看病治疗。同学们,我们需要一个健康的身心,所以就要求我们过一种有节制、有秩序的生活。希望同学们快乐成长,健康成长。祝大家过一个健康,安全,愉快的端午节!
1、包粽子、做香囊所需的材料。
2、 活动前请幼儿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3、 请部分爷爷奶奶参与活动。
到爷爷奶奶家过节。
1、请爷爷给小朋友讲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2、 小朋友自由和爷爷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3、幼儿和爷爷奶奶们一起进行过端午活动。
(1)、我给奶奶学包粽子。
请奶奶向小朋友介绍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儿尝试包粽子。
(2)、做龙舟、划龙舟。
(3)、做香囊活动。
(4)吃粽子,感受节日的气氛。
(5)和爷爷奶奶再见。
5、从这节课中,我也有所思,如果让我在开展同样的活动,我会采取更丰富的活动形式和内容,积极参与,和孩子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为使您的孩子度过一个平安而有意义的寒假,过一个祥和而愉快的春节,我们诚挚地希望您在假期里切实承担起孩子监护人的责任,并将寒假注意事项及下学期开学的有关安排告知与您,希望您能积极配合。
一、放假、开学安排:
xx年1月xx日――2月xx日(农历20xx年腊月十六日――20xx年正月十五日)。
二、对幼儿寒假生活常规要求和对家长的希望。
1、每天安排一定时间进行有益的学习活动,如识字、背诗、讲故事等;少看电视和玩电脑。
3、家长以身作则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公共秩序;寒假期间要合理安排幼儿作息时间;注意劳逸结合,尤其是看电视、玩电脑要有节制。
4、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不去危险的地方,不玩危险的物品,不独自外出,注意用火、用电等安全;要特别注意不让幼儿燃放烟花爆竹。外出时注意交通安全,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法规,不乘坐无牌、无证车辆。提醒幼儿不在公路上玩耍或追逐打闹;不随便跟陌生人走。
5、寒假时正逢春节,注意食品卫生安全,特别注意饮食卫生,讲究健康饮食,不购买和食用“三无”食品,防止疾病的发生。
6、密切注意预防甲型xxx流感,遇到幼儿发烧、咳嗽等要及时去医院治疗检查。
亲爱的家长,孩子的假期生活离不开您的指导、教育和督促。请多关注您的孩子,与他们多交流。相信在您的正确教育和引导关怀下,孩子们一定会在浓浓的亲情滋润下渡过一个充实、快乐而有意义的寒假,健康而愉快地迎接新学期。
设计思路:
一、说教材:众所周知,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其独特的风俗,通常吃粽子、赛龙舟等庆祝活动是最为人们所了解的。其实这些活动稍加设计,就能变成中班孩子了解端午节,提升民族自豪感的有效途径,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孩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端午节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还是有些陌生的,孩子知道比较多的知识点都是围绕粽子展开的,对节日本身的来历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在以往的节日教育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的节日意识都相对比较薄弱,知识量也比较小,通常老师采用的方式也是灌输式的,希望通过老师的说,能够让孩子了解节日,知道节日,但往往效果不佳,针对这种状况,我结合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我为本次活动设置了这样两个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在观察、品尝中发现粽子的口味、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初步了解粽子的制作过程。
整个活动,采取看、听、说、做等方式进行,力图让孩子在说说做做中,进一步加深对端午节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各个环节紧密相扣,通过观看、提问、讨论、交流,和孩子共同获取更多有关端午节的知识。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在观察、品尝中发现粽子的口味、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初步了解粽子的制作过程。
活动准备:
1、flash《屈原的故事》。
2、幼儿收集的各种各样的粽子。
3、录像:包粽子。
活动重点:在观察、品尝中发现粽子的口味、形状是多种多样的。
活动难点:知道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活动流程:故事导入——展示介绍——品尝交流——包粽子。
活动过程:
1、提问:
为什么要纪念屈原。
人们是用哪些方法来纪念屈原。
2、拓展交流: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1、展示幼儿收集的粽子,了解粽子种类的.多样。
提问:你带来的是什么粽子。
它是什么形状、什么口味的。
2.观看录像:包粽子,了解、认识包粽子所需要的材料。
提问:你知道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吗。
(根据幼儿所述,一一出示相应材料并加以认识。)。
3、完整观看录像:包粽子。
讨论:你看到人们是怎么包粽子的?
1、把你带来的粽子请好朋友尝一尝,看看你们的粽子有什么不一样?
活动反思:
在近期的业务学习中,园长曾指出我们老师目前所存在的问题:缺乏时代性和时尚性,活动设计不能很好地贴近生活,自己好好想想,的确平时可能过分地依赖“学习”一书,把以往比较重视的节日教育等方面都抛之脑后了,有的时候也只是在晨谈活动中偶尔提起一下,以为孩子记住节日的名称和日期就行了,却不曾想到,就在这一次次不重视中,孩子丧失了无数获取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机会。因此,趁端午节来临之际,赶快纠正自己之前的错误做法,设计并实施了这样一次端午节活动。
其实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同时也是对老师的信息量和知识量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只有当老师自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才有可能不误人子弟,因此在本次活动前,我自己首先收集了一些关于端午节的资料,寻找到一些课件,希望通过这些资料,让孩子更好地获取到有关端午节的知识。整个活动,因为自己事先做的准备比较充分,因此对孩子的回应比较游刃有余,同时对孩子的一些疑惑也能解答地比较到位。
纵观整个活动,我觉得涵盖的知识量是比较大的,所以每一个点并没有挖得很深很透,对孩子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包粽子的环节最后我没有实施,把它当做之后的一个延伸活动来进行。
从孩子的表现来看,他们的兴趣很高,能够投入到活动中,通过这个活动,他们知道了屈原,了解了粽子的制作过程,这两个点是他们比较关注的,我想如果把这些环节设计成几个小活动,可能会更好,毕竟对于中班孩子来说,在一个活动中解决太多的问题是有很大难度的,这是我考虑不周的地方。
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幼儿通过参加体验和端午节相关的`知识竞赛、趣味游戏、品尝美食等活动。
2、幼儿进一步丰富对端午节的理解认识,掌握端午节的相关传统活动和习俗。
3、引导中班幼儿与小班幼儿的感情,中班孩子主动关心弟弟妹妹,彼此间建立良好的情感,与弟弟妹妹一起感受体验,快快乐乐过端午节。
1、师幼共同搜集端午节的资料并布置环境。
2、师幼共同准备端午知识竞答题、龙舟拼图、端午食品头饰等。
3、师幼共同准备才艺展示节目。
4、端午美食。
1、教师将中班孩子和小班孩子先汇合一起,教师先出示粽子,引出端午节的话题。
(1)大班、小班幼儿混合编成以端午食品命名的5~6组,交代活动规则和要求。
(2)你们知道什么是端午节吗?在端午节我们都要做什么?
端午节对中班幼儿来说,比较陌生。本活动设计,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而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故本活动设计通过看图片、视频、游戏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使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一、了解划龙舟的人员的及其工作。
二、知道只有讲规则,团结合作才能划好龙舟。
三、体验规则的重要性及规则游戏带来的乐趣。
重点:了解划龙舟这一运动。
难点:知道规则的重要性。
一、划龙舟视频。
二、图片:龙舟、划手、鼓手、掌舵人。
三、纸折的船、塑料门洞。
一、出示纸折的小船,激发幼儿兴趣。
1、“小朋友,看这是什么?”
2、“你们知道它在哪里行驶吗?”(幼儿回答:河上、海里、水里等)。
3、“你们还见过哪些不一样的船呢?”(幼儿回答:冒烟的木头、轮船、很长很长的船、两层的船等等)。
二、出示图片认识龙舟。
1、教师出示龙舟图片,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1)师:“老师今天给你们介绍一条船,你们知道它是什么船吗?”
(2)告诉幼儿图片上船的名字叫龙舟。
2、引导幼儿认识龙舟。
(1)“仔细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长长的、前面有一个龙头、后面还有一个尾、有船桨)。
(2)“你知道它是用来看什么的吗?”(幼儿回答:划船的,比赛的)。
(3)教师小结:每年端午节的时候,人们都会举行划龙舟比赛。
三、观看视频,出示图片幼儿观察及了解龙舟上三种人的分工,及其重要性。
1、教师播放视频,幼儿观看划龙舟比赛。
2、教师提问,引导幼儿观察并了解龙舟上三种人的分工。
(1)师:你们看到船上有哪些人?(幼儿回答:有戴帽子的人,敲鼓的人,还有坐在后面的人等。)。
(2)他们在干什么?(幼儿回答:在敲鼓、在划船)。
3、出示图片进一步认识龙舟上三种人的名称、分工及重要性。
(1)分别出示三张图片,一一介绍龙舟上的三种人,分别叫:鼓手、划手、掌舵人。
(2)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龙舟上三种人是做什么的。
教师小结:在龙舟上面,“鼓手”坐在龙头前敲鼓给划船的人发号口令;“划手”听着鼓点拿着船桨划船;“掌舵人”站在船尾拿着舵掌握方向。
(3)引导幼儿用动作模仿三种人不同的工作。
(4)和幼儿一起谈话,了解各自分工的重要性。
师:“如果有的划手不按照鼓手的节奏来划船,会怎么样呢?”
“划船的时候鼓手敲鼓的节奏忽快忽慢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如果掌舵的人控制不好方向船会怎么样呢?”
(5)教师小结:在龙舟上有划船的、有敲鼓的人、有掌舵的人,在划龙舟的时候他们需要团结合作各尽其责才能到达终点。
四.游戏体验。
1、教师将幼儿分成三组,每组规定做不同的动作。(第一组:拍手第二组:拍膝盖第三组:跺脚)。
2、教师讲游戏规则。
规则:听音乐看教师指挥,该哪组做动作或哪两组做动作,其它组则休息,如有人犯规则音乐重新开始。
3、教师和幼儿一起游戏,体验规则的重要性。
4、师幼讨论:
(1)在刚才的节奏游戏中,我们重新开始了几次,为什么会这样呢?
(2)后来我们是怎样成功的?
五、谈话小结,将规则意识延伸到孩子的一日生活中。
1、划龙舟的时候怎么做才能又快又稳到达终点?
2、刚才的节奏游戏中,怎样做才能完成游戏?
3、小朋友在喝水的时候应该怎样做?
4、在玩滑滑梯的时候我们要讲什么规则呢?
作为一节社会课,重点放在让幼儿通过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的基础上,知道划龙舟的人员的及其工作,从而体验规则的重要性及规则游戏带来的乐趣。在教案的设计上,整个教学内容安排紧凑,条理清晰。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为了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初步了解节日的习俗、了解端午节的风俗民情,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我们设计了本次活动,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特有的节日.
2.能积极和同伴交流、分享,获得更多的端午节经验。
3.感受端午节的热闹气氛,体验游戏的`乐趣。
了解端午节的各种习俗。
能积极和同伴交流、分享,获得更多的端午节经验。
1.赛龙舟的图片、鼓。
2.大粽子。
一、开始部分:故事导入。
有一位花婆婆,他有四个孩子,虽然这四个孩子都在很远的地方工作,但都很孝顺,一到过节都会回家来看望自己的亲人。(小朋友你们都知道有哪些节日呢?)忽然有一天花婆婆的四个孩子都回来了。他们每人给花婆婆带回来了一件礼物。花婆婆非常高兴,惊奇的问:“你们怎么回来了,还带礼物。”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因为今天过节呀?花婆婆说“今天什么节日啊”孩子们说,打开礼物你们就知道啦。
二、基本部分: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1.出示第一个礼物盒――艾蒿。请幼儿观察猜节日。
2.依次出现香包、划龙舟的图片、粽子请幼儿猜节日。
3.师小结:现在你们告诉花婆婆,过的是什么节日呀?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在这一天人们就会用这些特别的方法来庆祝。(端午节的各种来历和传说,最常见的传说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屈原非常热爱自己的国家,秦国攻破楚国时,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农历五月初五日,在写下了诗歌《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屈原死后,楚国老百姓非常悲痛,纷纷涌入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人们就把屈原投江的那一天定为端午节。)。
4.请幼儿交流:你们过端午节都干些什么?随机介绍端午节的习俗。
――艾草通常是长在田野边,它的作用是驱蚊,辟邪,把它插在门上。)。
――粽子是中国的特色点心,各地方包的形状各异,有三角粽,有长条粽。口味不同,有红枣馅,有肉馅,有无馅的。
5.幼儿尝试包粽子。
6.播放端午节划龙舟视频,幼儿游戏:赛龙舟。
三、结束部分。
划龙舟出场。
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以及地方风俗习惯。
2、学习儿歌,感受作品的语言节奏和韵律美。
3、尝试仿编儿歌,体验创作的快乐。
经验准备:了解端午节来历和习俗物质准备:教学课件。
1、谈话交流,回忆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提问:端午节就要到了人们是怎样过端午节的?为什么要过端午节?
2、结合教学课件欣赏诗歌,引导幼儿初步理解儿歌内容。
(2)根据幼儿的回答,播放相应的课件,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3、结合课件,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作品的语言节奏和韵律美。
提问:为什么这些音听起来很像?
(3)引导幼儿朗诵儿歌,感受作品的节奏感。
提问:第1段儿歌前两句有几个字?最后一句话有几个字?第2段、
第3段呢?这样朗诵起来有神们感觉?
4、引导幼儿有节奏的朗诵儿歌,体验儿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5、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尝试仿编儿歌。
端午节。
端午节,艳阳照,家家门上插艾蒿。
挂丝线,戴香包,娃娃乐得蹦又跳。
吃粽子,划龙船,纪念屈原永记牢。
端午节对中班幼儿来说,比较陌生。本活动设计,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又因为中国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而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故本活动设计通过包粽子、吃粽子、做龙舟、赛龙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使幼儿爱祖国情感。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一些习俗。
2、参与端午节活动,萌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图片粽子,盐蛋,赛龙舟,屈原等。《过端午》音乐。
(1)讲屈原的故事。
(2)介绍端午节的庆祝活动及其意义(划龙舟,吃粽子,挂艾草)。
2、节奏儿歌朗读《过端午》。
3、让幼儿回家后给家长朗读节奏儿歌朗读《过端午》,分享盐蛋和粽子,感受节日的快乐。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但对中班幼儿来说,还比较陌生。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
1、体验民俗文化,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2、喜欢劳动,乐于参加家务。
3、初步了解包粽子的方法。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5、通过讨论,激发过节日的情感,知道要愉快、合理地过节。
视频(端午节:如何包粽子)粽叶、细线、已经弄好的粽子馅、安全剪刀、盆子。
1、导入部分。
小朋友:粽子。
小朋友:愿意。
小朋友:可以。
老师:小朋友们真好。可是你们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吗?(小朋友有的回答知道,有的回答不知道。)小朋友知不知道都没有关系,下面来和老师一起一起看一个动画片,大家就都知道了。
2、观看视频,了解端午节由来以及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
老师:看了动画片,小朋友们知道为什么端午节会吃粽子了吧?小朋友们回家后可以讲给爸爸妈妈听听看。下面我们再看一个视频,看看粽子怎么包,完了小朋友们可要帮助老师喔。(放视频)老师:小朋友们,看看那你们前面都有那些材料,现在我们就要用这些材料包出又香又甜的粽子。大家一起来。老师先给大家示范一下。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使用剪刀。通过视频学习及老师的示范,部分幼儿能自己摸索着包出一个大概,对于还不会或者无从下手的幼儿采用同伴帮助及老师指导,确保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老师:哇,xx包的粽子真好看,大家快向他学习,看看他是怎么包的,怎么才能包的又好又快。
3、结束部分老师总结:哇,小朋友们真是能干,包的粽子让老师忍不住要流口水啦。这下老师不用担心没法招呼客人了。谢谢小朋友们。希望大家能度过一个愉快的端午节。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粽子香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
告诉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包粽子吃,并给爸爸妈妈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端午节。
在设计活动的的时候想到刚刚过去的端午节,觉得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由于自己本身也没有包过粽子,不知道包粽子是难是易。
中班:蜜蜂做工(重点领域:音乐)。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歌词的韵律美。
2、根据歌词内容排列图片,再借助图片顺序记忆歌词。
3、在记忆歌词演唱的过程中,勇于克服困难,挑战自我。
活动准备:
根据歌词,绘制相应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教师范唱歌曲,幼儿回忆歌词并按照歌词的顺序摆放图片。
1、教师模仿蜜蜂的叫声,创设情境。
教师:嗡嗡嗡,嗡嗡嗡,你们猜猜我是谁啊?
2、教师范唱歌曲,幼儿回忆歌词。幼儿每回忆一句歌词,教师就将相应的图片按照顺序贴在黑板上。
教师:小蜜蜂几天要去做工了,你们听听这首歌曲里的小蜜蜂做了哪些事情?
(二)幼儿尝试根据图片的暗示学说歌曲。
幼儿根据图片的顺序按照音乐的节奏念歌词,感受歌词中的韵律。
教师:小蜜蜂是怎么做工的呢?我们一起看着图,听着音乐来说说吧!
(三)幼儿根据图片暗示学唱歌曲。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着图片歌唱蜜蜂做工的事情。
(四)幼儿尝试自己记忆歌词并演唱歌曲。
1、幼儿尝试记忆歌词,演唱歌曲。
教师:小蜜蜂们,你们记住自己做的事情了吗?
2、教师撤掉一幅图,幼儿记忆歌词并演唱。
教师:我把这幅图拿走了,小蜜蜂们可以唱歌吗?
3、教师再撤掉两幅图片,幼儿记忆歌词并演唱。
4、教师将图片全部拿下来,幼儿尝试自己记忆歌词并演唱。
教师:这次我会把所有的图片都拿走,小蜜蜂们能唱出来吗?
(五)幼儿一边唱歌一边自由地跳舞。
教师:小蜜蜂们,春天来了,我们一起边唱边去做工吧!
中班教案《端午节》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参加体验和端午节相关的知识竞赛、趣味游戏、品尝美食等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幼儿进一步丰富对端午节的理解认识,掌握端午节的相关传统活动和习俗,引导中班幼儿与小班幼儿的感情,中班孩子主动关心弟弟妹妹,彼此间建立良好的情感,与弟弟妹妹一起感受体验,快快乐乐过端午节。
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幼儿通过参加体验和端午节相关的知识竞赛、趣味游戏、品尝美食等活动。
3、幼儿进一步丰富对端午节的理解认识,掌握端午节的相关传统活动和习俗。
4、引导中班幼儿与小班幼儿的感情,中班孩子主动关心弟弟妹妹,彼此间建立良好的情感,与弟弟妹妹一起感受体验,快快乐乐过端午节。
5、感受到节日的快乐。
6、让学生了解节日的习俗。
1、师幼共同搜集端午节的资料并布置环境
2、师幼共同准备端午知识竞答题、龙舟拼图、端午食品头饰等
3、师幼共同准备才艺展示节目
4、端午美食
1、教师将中班孩子和小班孩子先汇合一起,教师先出示粽子,引出端午节的话题。
(1)大班、小班幼儿混合编成以端午食品命名的5~6组,交代活动规则和要求。
(2)你们知道什么是端午节吗?在端午节我们都要做什么?
本次幼儿园中班端午节活动,中班的孩子们将去到小班,和弟弟妹妹一起过端午节。本次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小班孩子和中班的孩子一起交流认识端午节、一起学习了解端午节传统、一起感受端午节的气氛、一起品尝端午节的美食!对于这次活动的开展,也是幼儿园中班孩子和小班孩子之间建立互帮互助的情感!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这些活动都适合中班的幼儿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为此,我结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
1、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乐于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乐于参与一些节日准备和庆祝活动。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1、科学区:投放艾草和菖蒲。陈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美工区:放置制作长命缕和纸粽子的材料。
3、阅读区:张贴有关端午节的字条,让幼儿认读。
4、表演区:提供扎头的布条和纸棒,供幼儿表演赛龙舟。
1、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资料,向孩子讲述端午节的风俗。
2、带孩子购买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咸鸭蛋等过节物品。
3、和孩子一起观看有关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
4、参加班级的包粽子活动。
活动一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目标: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幼儿表现:当我在给孩子讲《屈原》的故事时,他们都听得非常的认真,睁着大眼睛满脸一副敬佩的样子。当听到屈原投江的情景时,都不约而同地发出“啊”的惊叹声和遗憾声。有的孩子还争着要把自己从家长处听到的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说出来。
目标:观察艾草和菖蒲的外形,了解它们在端午节期间的特殊用途。幼儿表现:班上有四个幼儿特地让家长去市场购买艾草和菖蒲,我把它挂在教室内外。孩子们感到很新鲜,他们以前看到过,但是却叫不出名,更不知道它的实际含义是什么,所以都纷纷问我。我向他们解释和介绍了艾草和菖蒲的名称和端午节用来辟邪的用意。对于辟邪孩子们都不太懂,但他们知道这肯定是一种挺厉害的'东西,就象一把剑一样。关于名称,有一个幼儿问我:哪一样是艾草?哪一样是菖蒲?我当时一下子蒙住了,的确课前我没仔细去查过资料,于是我就请小朋友帮忙去问问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小朋友们乐意地接受了任务,下午当大人来接孩子时,他们都急着询问,但当时家长们也都被问住了。
目标:
1、感受粽子香袋的美。
2、在探索中学习叠制锥体技能。
3、养成做事细心的习惯。幼儿表现:
幼:“瞧!我包的粽子大吧。”
幼:“我包的粽子可结实了。”
幼:“我们的粽子五颜六色的真漂亮,啊呜!咬一口。”
……。
幼:“哇!老师把我们纸做的粽子串起来了,好漂亮啊!”
幼:“这个是我做的。”
幼:“我的也有的,好几个呢!”
幼:“我们的教室真漂亮啊!别的班级肯定没这么漂亮。”家长反映:当家长来接孩子时,他们走进教室就发现了悬挂在梁上的一串串粽子香袋,都说很漂亮的。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
2、感受食粽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
3、培养热爱传统节日的情感。
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
分组合作、实施与研究、成果与交流。
收集与端午节有关的资料、flash动画视频和课件。
一、导入。
1、启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那些传统节日吗?(中秋节、清明节、春节、元宵节)。
2、谁能说一说这些传统节日里我们都在吃什么?(新年吃饺子、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
3、刚才有同学说端午节吃粽子,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共同研究一下端午节吧!(板书:二、端午节习俗研究)。
二、新课教学:
1、谈话:谁知道端午节是什么时间?(农历五月初五)今年的端午节是公历的什么时间?(六月六日)你们每个小组都确立了本组要研究的课题了吗?请同学们说一说吧!(小组汇报)噢!同学们收集了这么多丰富的资料呀!那就随老师一起共同整理一下我们收集的资料吧!
2、汇报:实施与研究(端午节食粽)每小组学生汇报本组收集的历史记载资料。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出示课件、师生交流)。
3、讨论:完成书中9页的(成果与交流;反思与评价)指名汇报完成情况。
4、活动拓展:书中9页的活动拓展就是我们今天的作业,大家继续对其他节日进行研究吧!
5、总结:我们轻松一下,观看flash动画短片《端午节》来结束我们的这节课。
活动目标:
1、通过参与猜测、想象的方法理解故事内容,帮助幼儿知道快乐源于帮助别人的道理。
2、学习词:捏、背、按、驮,词组:快快乐乐。
3、能耐心地倾听同伴的表达,体会故事情节生动奇妙的特点。
活动准备:
1、泥塑:橡皮泥猪、河马、小象、大皮球各一个;橡皮泥一块。
2、故事图片一套。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一块橡皮泥,变魔术吸引幼儿注意力。
二、出示泥塑的橡皮泥猪等,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并提问。
三、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请幼儿参与再次讲述故事。
四、讨论。
你有快乐的事情吗?说给大家听听吧!
(教师组织幼儿一起交流,小结生活中帮助别人带给自己的快乐感受)。
活动延伸:
1、感官和益智区根据故事的主题情景,投放操作学具卡片“找出断桥的一部分”、“看看树上藏着谁:运算连线”等,幼儿自选操作。
2、美劳区自制泥塑小书示意图,幼儿可按照图示的'提示进行泥塑活动。
3、图书角提供关于友爱互助的绘本、图书,鼓励幼儿与同伴分享阅读,体验互助的快乐。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moban/353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