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可以帮助我们纠正写作中的常见错误,提高写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我们特意为大家搜集了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它们是经过精心挑选和整理的,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帮助。
“我的课堂我做主。”“课堂精彩,由我主宰。”“我参与、我我进步、我展示、我提高。”通过学习,参观,研讨,实践,“三六三”教学模式,已经真正走进了我们的课堂。
原来讲课时,我认为要讲好一节课教学设计是关键,只要设计好教案就完成任务,把心思全放在教案设计上了,上课时一心想着教案。而现在我把备学生当成我备课时的重点,只有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知识基础,才能更好完成教学任务。课改改变了我的学生,孩子们的胆子越来越大,他们回答更主动了,敢讲、敢说、敢问、自信又活泼,真正体现新型学习方式主动、探究、合作。学生的成绩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尤其是那些成绩中下的同学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课堂积极踊跃,让我看到了课改的成绩。下面就谈一下自己粗浅的感受:
1.教师地位的转变。
传统课堂教学是以教师单纯的教为主体地位,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他们是被动、机械性地学。而新课程课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因此,作为教师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空间,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改革的主要表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生课前先利用手中的学案进行自学,小组内交流,课堂上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探究式学习逐渐成为主要的方式。学生在自主探究问题中,鼓励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评价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中教师已不再是课堂中的唯一评价者,所以班级里的小组长和全体学生都是评价者,他们的`参与也起到了激励作用,在评价中我还渐渐发现,我在课堂中使用的评价用语学生都非常熟悉,有一部分学生还会模仿我用的这些语言来评价别人展示,会在课堂上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在评价同学的过程也锻炼了自身的能力,同时提高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开始时,学生的评价总是那么生硬,不自然,而现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评价越来越多了,也显得自然了。
为了让课改越走越好,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自身的修养:
1.认真学习、研究新课标和教材,领会课标,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内容、编写特点,要求及教学方向,有效、合理、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积极的从新课程中寻找“自我”,并主动地把“自我”融入到新课程中,敢于承担责任,善于解决问题。
2.教学中,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1)教师“学生观”的转变。做到用孩子的心看待一切,不歧视孩子,多赏识孩子,达到班上“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2)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过程中,老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而不是统治者、长官。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3)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课堂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过程,学生学习过程不仅要用脑子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才能无拘无束地置身于其中,尝试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
(4)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
当然,我们在实施课改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不足、困惑、困难,但只要我们长期耐心地坚持下去,积极总结和反思在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多学习、多思考、多创新,那么离成功的彼岸就会越来越近!
回顾近两年来的新课改实践,可以用下面几句话来概括,即:走进课改,更新了教育理念;实践课改,丰富了教研内涵;收获课改,提升了办学品位。
1、重视教师学习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可能,指明了方向,交流学习促进了教师共同发展。我校学校发展、教师发展的需要,定期不定期组织专题讲座,为名师工程的顺利实施,学校尽力组织名师外出学习。学习回来汇报和展示学习成果,推动学习广度和深度。
2、同伴互助带动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师徒结对和推门听课制度,让一大批年轻教师逐渐成为新课改的积极分子,成为学校教学的骨干,他们在外出比赛中荣获各种优秀荣誉,为我校的教育教学涂抹了一道道靓丽的风采。
3、自修反思提高了教师专业素养。为了更有力地促进教师们在自修中提升自我,学校还组织教师们参加读书会,要求教师每周写学习心得、随笔、反思,教师将自己写的随笔定期发至锦江中心小学网站上。教师在反思中交流了成长了,课堂效率也在反思中逐步提高了。
4、集体备课提升了团队水平。我校课改年级以每周的集体备课为载体,在备课组长的主持下共同反思上周教学得失,拟订下周教学计划与学习策略,面对教育教学问题和课堂热点,或主导,或参与,发挥桥梁和参谋的作用,彼此相互悦纳,共生互补。集体备课中主要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分析、确立教材处理的目标和教法设计上,放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策略上,放在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而如何用好、用足教材和《学习指南》上,放在针对性的作业设计上。
(1)学校宣传使课改实验深入人心。
(2)学校规划建设为课改实验提供了有力保障。
(3)特色实践研究培养了创新型人才。
(4)形成了初步的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程理念忽视了学校这一教育主体,容易把学校“工场化”,把教师工具化,把教育产品标准化,把复杂的教育情景简单化,把具体的教育对象抽象化。这只能导致学校教育机械的执行着国家课程计划,而忽略了学校自身特色的打造。然而,学校才是构成国家教育的细胞组织,才是国家教育改革的实践主体。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学校。新课程要求我们重新理解学校,从以往的把学校功能定位于学生的发展,转变为同时把学校看作是教师发展的场所,是师生共同发展、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具有教师发展功能和本身特色的学校才是“真正的学校”。
在新课改的理念指引下,我校积极探索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的各学科教学模式,不同学科虽然模式不同,但对课堂教学都有统一要求,要求教师善于精讲,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主动学习的时间,使“课时”主要不是“教时”而是“学时”。首先,要求课堂教学中特别注意做到揭示目标的同时就是组织教学的过程,在上课一开始简洁、具体地指明教学目标,化教师教的目标为学生学习的目标,以激发学生追求目标。其次,“讲”应是讲在点子上,有鲜明的针对性,讲的方法也应精心选择,切实有效。第三,课堂要保证学生至少有十五分钟的练习时间,以及时巩固、理解、消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还要鼓励和指导学生有效进行三级预习,并作适当扩展,为提高课堂效率做准备。
回顾过去,审视今日,憧憬未来,应答时代的召唤,作为省级教研示范学校,我们在新课改探索之路上,留下了一步步坚实的脚印:课堂的变化,教师的变化,管理的变化,学校的变化,所有的变化都是具体真实的。走近新课改,我们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任重道远。
由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不是积极主动投入到探索之中?他们对学习是不是充满热情,是不是积极思考问题?老师是不是也投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对学生的研究进行适时的启发和指导,促进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活动?是不是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是不是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维空间等等,这些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在课改实施过程中,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也有偏颇的时候,有时设计的合作探究活动不切合实际,只是一些表面现象,只重视表面的活动,忽视内容的实质和问题涉及的梯度及内在联系。更有这样的情况,在情急的情况下,教师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回答,又回归到课改前的方法。出现这样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认为是教师的新课程理念学的不透彻,对新课程理念下的合作探究活动设计的过程研究与琢磨的欠功夫,也有备课不认真的原因,也有教学中不能结合学生的教学实际所致。
课堂教学中还有发现以下问题:
1、教师唱主角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的学是为了配合教师的教,教师期望学生按教案设计做出回答,并努力诱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学生学会如何揣摩老师的心理。
2、教学要有程序,但不能程序化,仍有一些教师过分依赖教案,出现硬拽学生进入教师预定的轨迹中的现象。
3、如何更好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小组合作学习表面上形式热热闹闹,但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没有很好体现,有些问题的抛出,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进行交流,这是没有意义的、无效的学习。
4、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教学是按课件走,还是按学生走,是关注活生生的课堂,产生真切的师生互动,还是流于形式。有些课看似热热闹闹,但流于形式没有实效。
5、教师如何把思考还给学生。
课改中还有以下困惑:
2、在照顾了全体学生之后,马上就面临着优秀生的培养问题,在兼顾优秀生吃饱、学困生吃好的问题还尚待深入研究。
3、农村小学教师任务量偏大,精心备好所有课程难度太大,互相听课学习交流也会受限。
4、课堂上重视展示但对于程度较差的学生问题比较严重,课下的学困生辅导还做得不够好。
下一步我们的努力目标就是赶上同级同类学校,在我校原有课堂模式的基础之上,督促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具体做法是:
2、采取传帮带、结对子的方法,利用骨干的引领,实现人人上好高效课,人人都是课改名师。
3、加强教学常规的落实和教研研究和课题工作,对课改难点问题进行专门的突破。
目前,我校教师信心满怀正致力于打造高效课堂,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教师自己这个目标而努力。学校呈现出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教师们通过努力,学生们的表现令人欣慰,学生们更加热爱学习,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教师们也找到了成就感,更加热爱学生、热爱教学,是我校步入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一节好课能让学生受益一生,课堂教学需要的是完整的人的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是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好课留给学生的精神是永恒的。为此都值得!
首先,此次听评课活动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发挥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真实水平,同时也增强了教师比拼精神。
其次,加强了备课组的凝聚力和团结精神。有些老师宁愿调课也要参加听课,一是为了汲取他人长处,二是为自己的教学提供借鉴,同时也通过评课给授课教师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第三,教师在评课方面。评课的过程是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过程,老师们开诚布公、认真细致的评课,既显示了老师们听课的水平——因为听课也是需要准备的,也显示了学科组老师们之间互相帮助和团结共进的和谐气氛。
第四,调动教师积极反思。有人说过,没有反思的教学是难以提高的。我们的授课老师在评课之后,主动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抓住亮点,发现问题,反思失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有的老师的反思的非常实在,非常到位。
第一周(8月31日-9月6日):
1、新课程改革动员会。
2、班主任培训会议。
第二周(9月7日-13日):
1、七年级《历史与社会》大组成员会议在我校举行,我校姜华英老师开出观摩课。
2、七年级新生分发《学生行为规范手册》,并组织学习。
第三周(9月14日-20日):
1、语文教研员陶百妍老师来我校调研,七年级教师徐红军、徐雄军、徐建红开课。(17日)。
2、完成并实施《课改实验方案》,并上交有关部门。
3、校课改领导小组成员深入课堂随堂听课。
4、召开七年级学生座谈会,并开展问卷调查。
5、新课程教学情况会诊。
第四周(9月21日-27日):
1、七年级英语学科公开教学(徐宁老师)。
2、继续进行课改会诊,进一步完善集体备课制度。
第五周(9月28日-10月5日):
1、初一语文、数学、科学教师备课会。
2、初一教师撰写《基于网络教案》,参加县评比。
第六周(10月6日-11日):
1、校课改领导小组成员继续深入课堂听课。
2、教室环境布置评比。
第七周(10月12日-18日。
1、七年级课改阶段性总结(分教学管理、德育实施、教科研,学科组工作与班主任工作三方面)。
2、七年级班主任填写学生成长记录册。
3、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评选:
时间:10月13日-15日。
上课课题: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春》、《济南的冬天》、《山中访友》。
上课教师:七年级语文学科组教师徐雄军、徐红军、徐建红(13日)。
初二年级教师周巧红、付莉、徐明亮、叶琴燕(14日)。
初三年级教师王红燕、吴建芳、汪振宇(15日)。
回顾两个多月的新课改实践,我们可以用下面几句话来概括,即:走进课改,更新了教育理念;实践课改,丰富了教研内涵;收获课改,提升了办学品位。
一、走进课改,更新教育理念。
1.重视教师学习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可能,指明了方向,交流学习促进了教师共同发展。我校学校发展、教师发展的需要,定期不定期组织专题讲座,为名师工程的顺利实施,学校尽力组织名师外出学习。学习回来汇报和展示学习成果,推动学习广度和深度。
2.同伴互助带动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师徒结对和推门听课制度,让一大批年轻教师逐渐成为新课改的积极分子,成为学校教学的骨干,他们在外出比赛中荣获各种荣誉,为我校的教育教学涂抹了一道道靓丽的风采。
3.自修反思提高了教师专业素养。为了更有力地促进教师们在自修中提升自我,学校还组织教师们阅读教育教学书籍及杂志,要求每位教师的课改笔记每个学期不得少于10000字,及时写出课改总结与反思。教师在反思中得到成长,课堂效率也在反思中逐步提高了。
4.集体备课提升了团队水平。我校课改年级以每周的集体备课为载体,在备课组长的主持下共同反思上周教学得失,拟订下周教学计划与学习策略,面对教育教学问题和课堂热点,或主导,或参与,发挥桥梁和参谋的作用,彼此相互悦纳,共生互补。集体备课中主要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分析、确立教材处理的目标和教法设计上,放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策略上,放在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而如何用好、用足教材上,放在针对性的作业设计上。
二、实践课改,丰富教研内涵。
1、学校宣传使课改实验深入人心。
2、学校规划建设为课改实验提供了有力保障。
3、特色实践研究培养了创新型人才。
4、形成了初步的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程理念忽视了学校这一教育主体,容易把学校“工场化”,把教师工具化,把教育产品标准化,把复杂的教育情景简单化,把具体的教育对象抽象化。这只能导致学校教育机械的执行着国家课程计划,而忽略了学校自身特色的打造。然而,学校才是构成国家教育的细胞组织,才是国家教育改革的实践主体。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学校。新课程要求我们重新理解学校,从以往的把学校功能定位于学生的发展,转变为同时把学校看作是教师发展的场所,是师生共同发展、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具有教师发展功能和本身特色的学校才是“真正的学校”。
在新课改的理念指引下,我校积极探索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的各学科教学模式,不同学科虽然模式不同,但对课堂教学都有统一要求,要求教师善于精讲,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主动学习的时间,使“课时”主要不是“教时”而是“学时”。
首先,要求课堂教学中特别注意做到揭示目标的同时就是组织教学的过程,在上课一开始简洁、具体地指明教学目标,化教师教的目标为学生学习的目标,以激发学生追求目标。
其次,“讲”应是讲在点子上,有鲜明的针对性,讲的方法也应精心选择,切实有效。
第三,课堂要保证学生至少有十分钟的练习时间,以及时巩固、理解、消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还要鼓励和指导学生有效进行三级预习,并作适当扩展,为提高课堂效率做准备。
三、收获课改,提升办学品位。
回顾过去,审视今日,憧憬未来,应答时代的召唤,我们在新课改探索之路上,留下了一步步坚实的脚印:课堂的变化,教师的变化,管理的变化,学校的变化,所有的变化都是具体真实的。走近新课改,我们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任重道远。
四、课改中我们面临着不少挑战。
由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不是积极主动投入到探索之中?他们对学习是不是充满热情,是不是积极思考问题?老师是不是也投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对学生的研究进行适时的启发和指导,促进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活动?是不是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是不是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维空间等等,这些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在课改实施过程中,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也有偏颇的时候,有时设计的合作探究活动不切合实际,只是一些表面现象,只重视表面的活动,忽视内容的'实质和问题涉及的梯度及内在联系。更有这样的情况,在情急的情况下,教师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回答,又回归到课改前的方法。出现这样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新课程理念学得不透彻,也有备课不认真的原因,“二次备课”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知道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唱主角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的学是为了配合教师的教,教师期望学生按教案设计做出回答,并努力诱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学生学会如何揣摩老师的心理。
2.教学要有程序,但不能程序化,仍有一些教师过分依赖教案,出现硬拽学生进入教师预定的轨迹中的现象。
3.如何更好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小组合作学习表面上形式热热闹闹,但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没有很好体现,有些问题的抛出,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进行交流,这是没有意义的、无效的学习。
4.教师如何把思考还给学生。
课改中还有以下困惑:
2、在照顾了全体学生之后,马上就面临着优秀生的培养问题,兼顾优秀生吃饱、学困生吃好的问题还尚待深入研究。
五、下一阶段我们准备实施的改进措施:
下一步我们的努力目标就是赶上同级同类课改先进学校,在我校原有课堂模式的基础之上,督促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具体做法是:
2.采取传帮带、结对子的方法,利用骨干的引领,实现人人上好高效课,人人都是课改名师。
3.加强教学常规的落实和教研研究和课题工作,对课改难点问题进行专门的突破。
目前,我校教师信心满怀正致力于打造高效课堂,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教师自己这个目标而努力。学校呈现出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教师们通过努力,学生们的表现令人欣慰,学生们更加热爱学习,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教师们也找到了成就感,更加热爱学生、热爱教学,是我校步入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一节好课能让学生受益一生,课堂教学需要的是完整的人的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是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好课留给学生的精神是永恒的。为此都值得!
高效课堂的直接受益者是老师和学生。他们因课改而改变,因课改而成长。看到初中课改初显成效,我心痒痒,准备跃跃欲试。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相信高效课堂会不断焕发生机。而我和我的学生也会不断成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年伊始,改革的春风敲开了我校的课改之门。这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为了确保课改的顺利进行,我校本期初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课改方案,召开了三次课改专题会议。第一次会议是“课改部署行政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了本学期的课改工作。报名完毕,学生到位,随即召开了“课改组长会议”。确定了学校的课改团队,明确了语、数、英、艺体课改组长的职责。2月14日至2月15日召开了“课改团队会议”,李小琼校长向课改团队传达了上级指示精神,阐述了课改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要求。蒋旭玲主任对课改团队的全体成员进行了有关课改方面的培训。
在这个历程中,课改团队遇到了了很多困难。首先是教室配备的问题。教室要全部配置多媒体是不现实的,我们只能在小黑板、课桌椅、纸张等配置上尽量满足教师。其次是课改团队不知道如何具体去操作。解决这个问题是重中之重,我们带领课改团队分批前往课改工作成绩显著的学校学习。从中我们借鉴了他们的经验,确定了自己的课堂模式:目标导学展示提升。最后是导学案的问题,教导室根据课堂模式统一设计了导学案模板。先分组分人分内容备课形成“初案”;再在每周的教研活动时间,课改团队集体备课形成“共案”;然后经分管年级领导审核后,用a4纸打印所需要的份数发给老师,老师再在导学案上进行二次备课,形成“个案”;上课时续备,形成“续案”;课后补备,形成“补案”。
在这一个多月的尝试中,我们的课改年级有了很大的改变。首先是座位的编排,每个班或4个,或6个,或8个学生分为一个团队,每个学生团队有固定的名称。教室墙壁上有评价学生团队的评价表,每天对学生团队的表现进行评价,每周评出最佳团队,增强团队的.凝聚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刚开始改变座位编排时,课改老师天天围着教导室叫苦,说什么纪律难维持、学生开小差等等。
现在课改教师已经改变了这种看法,觉得分组学习确实好处多。其次是改变了教师的满堂言,学生开始走向了讲台。第一次听彭炜伟老师的课,我们明显感到座位是变了,可授课的方式一点都没变,还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第二次听她的课,我们发现学生愿意交流,敢于上台展示,课堂气氛轻松、和谐。
经过一个多月的摸索,我们逐渐总结出了自己的课堂模式。到目前为止我校的课改可用:“三六三”来概括。三个目的:发展学生素质,促进教师成长,提高教学效率。六个改变:教学理念的更新,课堂教学功能的转变,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三个环节:自主求知---合作探---展示提升。
课改在我校才刚刚开始,常言说“初生之物其形必丑”。在课改中还存在着许多困惑:
1.教师对课改文件学得还不够深、不够细,有的教师不知道“纲要”具体目标中的六个转变,没有认真学习学科“标准”。
2.少数教师不能自如地驾驭新课堂,处理不好“收”与“放”的关系。
3.少数教师不会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仍然照本宣科。
4.个别教师处理不好培养能力和学习知识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虽然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课改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的工作离课改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我们将在实践中摸索,克服困难,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我校的课改模式,扎扎实实做好新课改工作。
我乡地处半山区,有2所私立园,12所点园,一半是在山区。教育环境较薄弱,在进行课改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首先,我们大力对教师以及家长进行宣传,取得理解和支持。先期由中心园进行课改的尝试,并逐渐带动全乡平原区点园,私立园进行探索,再逐渐渗透到山区的点园,学前班。并努力向先进园学习,更新课程观念,在幼儿园,家庭,社会中构建以儿童发展为本的基础教育。
(一)加强学习,规范管理:
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业务学习,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的观念。我们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课改培训,在平时的业务学习中,组织教师复习巩固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福建幼儿园教育指南》,《福建幼儿园教育用书》,并订阅《幼儿教育》,《早期教育》等,在集备时,全体教师一起学习,探讨,还创造条件,争取让教师多走出去,观摩先进园的优质课,学习先进的经验,转变教师观念,使教师在学习中不断进步。
第二,我们还加强课改的组织与管理工作,以中心园年轻的教师为骨干,成立课改教研组。建立巡课制度,规范各种规章制度,加强评比,检查,明确职责,组织教师互相听课评课,并互相探索,确保课改有条不紊的开展。
(二)以中心园为“龙头”,逐步向点园,私立园辐射。
中心园定期向各点园,私立园开放,并组织学习,指导,互相交流,促进共同发展。
(三)立足本乡特点,对课改进行初步探索。
1.幼儿。
一日生活安排作适当调整:
7:45—8:45(分区活动)8:45—9:30(早操,点心)。
9:30—10:30(学习活动)10:30—11:00(户外活动,离园)。
将早上点心提前到早操后,把两个集中活动的时间合在一起,便于教师灵活自主的支配活动,在有特殊活动生成时,允许教师自己作适当的调整,给教师更大的空间与弹性,使活动的安排更有创造性。
2.各课程内容的整合,教育方式的更新。
教育活动内容有教师预设的和幼儿自发生成的,吸收借鉴分科教学,主题活动,单元活动等课程类型,立足本园的实际特点,制定有弹性,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在教育方式上教师应根据教育需要不断转换角色,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3.重视区角活动对孩子学习成长的重。
要作用。
在进行课改过程中,更注重区角活动的安排,采用固定与灵活设置相讲话,创设丰富多样的,多功能的,具有选择自由度的区角。教师在幼儿区角活动中,针对幼儿的需要差异,对幼儿进行个别化的指导。
4.注重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利用。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教育价值与审美价值应同时存在,要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我园目前的环境较小,但教师还是力所能及为幼儿创造条件,同幼儿一起创设班级环境,并为幼儿留下更多空间,让幼儿发挥想象,自主创设,从学习,活动,展示成果和作品等各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活动室的每一个角落的教育功能。
5.充分利用家长,社区资源。
的帮助与教育经验上的分享。
6.注重评价。
首先,在幼儿发展评价上,关注幼儿的情感态度,认知能力和动作技能的发展,即关注幼儿目前的发展情况,也关注发现和发展幼儿多方面的潜能。改变以往单一的评价方式,多注重幼儿的纵向评价,并同家长一起做好《幼儿发展评估手册》的记录评价,收集幼儿的一些有进步的作品,作好幼儿成长记录。
其次,在教师发展评价上,注重师德以及教师专业素质的成长,以鼓励和发现为主,客观地评价教师的素质。
7.进行教学反思,注重经验积累。
在实行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们还注重教学反思的进行。在每个活动的结束,都多本次活动进行反思,并贯彻到下一次活动或区角活动中。在每次集备中,认真开展评课活动,促使教师取长补短,共同成进步,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前一阶段的课改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的不足之处。比如教师专业不对口;教学的手段和方式还没有完全转变;在区角活动中,教师还不能充分提供更丰富的材料;在利用家长,社区资源方面,同家长的沟通还不够等等。
针对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立足本乡幼教特点,根据《规程》和《指南》的要求,对各方面的工作进行更加规范的管理和调整,使我乡的幼教课改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转眼间,《三国演义》高效阅读课已经开了近三个月,我在所带两个班进行的试点业已告以段落,现总结如下:
我的教训和失误如下:
首先,我应该学习高效阅读专家的方法,提前印制《三国演义》每次定时训练的内容,而不能把《三国演义》这本书提前投放给学生,让很多自制力差甚至有虚荣心的学生钻了空子,为了刷每分钟阅读字数而提前阅读,甚至让很多玩心重或厌学的学生不学其他科,专攻三国,甚至熟读三国,违背了高效阅读训练的初衷。当然,也怨我事先没考虑周全,一是对学生太信任,没考虑到学生会不守规则;二是对《三国演义》很多学生已读过这个事实没有考虑到;最严重的是我们备课组选的《三国演义》是文言版的,高二学生正常阅读起来就有难度,更别提高效阅读了。
其次,制作每课的《三国演义》高效阅读课件工作量很大,特别是每个章节的测试题命题很麻烦,太难了学生不会,太容易了又丧失了训练价值。
最后,我在上课时的节奏把握也有问题,过于追求学生的阅读速度,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往往学生还没阅读完我就停止了,打击了学生的训练积极性。用张校长的话说应转变高效阅读“又快又好”为“又好又快”。
我的经验和收获如下:
首先,面对情节精彩的《三国演义》,特别是新鲜的高效阅读,学生积极性很高,优秀的学生在劳累的快速的阅读中品尝到了阅读带给自己的快乐,在精彩的复杂的人物和语言的欣赏中初尝了名著带给他们的精神享受。在日积月累的定时高效阅读中稳步提高了自己的阅读速度,在文言版的《三国演义》品读中积累了自己的文言词汇量,提高了自己的文言文阅读水平。总之,提高了实验班级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高效阅读课题研究开拓了我的视野,提升了我个人的业务水平。由于高效阅读课题研究,让我又见到了分别十年的大学同学,是课题研究把我们从祖国的东西南北又聚到了一起,我感谢课题组;由于高效阅读课题研究,让我进一步熟练了课件制作的水平,让我从枯燥乏味的教书匠生活中重新呼吸了新鲜的人文的快乐的语文的空气,又让我看到了高中生特别是高中理科生增加阅读量和提高阅读速度的希望。总之,高效阅读课题让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从自身检讨,找到了一条高效提高语文成绩的路子。
最后,成绩是主要的,今年期末考试中,我所带班级的语文成绩都有了稳步的提升,在平行班中成绩优秀。这也给我下一步坚持高效阅读实验提升了信心。
综上所述,近三个月的高效阅读课题实验带给我的有教训和失误也有经验和收获,但进步和收获是主要的,在探索中让我开拓了视野,在劳累中带给我教语文的幸福感。
“我的课堂我做主。”“课堂精彩,由我主宰。”“我参与、我我进步、我展示、我提高。”课改进行2个月了,通过学习,参观,研讨,实践,“三步六环”教学模式,已经真正走进了我们的课堂。
原来讲课时,我门认为要讲好一节课教学设计是关键,只要设计好教案就完成任务,把心思全放在教案设计上了,上课时一心想着教案。而现在我把备学生当成我备课时的重点,只有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知识基础,才能更好完成教学任务。课改改变了我的学生,孩子们的胆子越来越大,他们回答更主动了,敢讲、敢说、敢问、自信又活泼,真正体现新型学习方式主动、探究、合作。学生的成绩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尤其是那些成绩中下的同学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课堂积极踊跃,让我看到了课改的成绩。下面就谈一下自己粗浅的感受:
1、教师地位的转变
传统课堂教学是以教师单纯的教为主体地位,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他们是被动、机械性地学。而新课程课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因此,作为教师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空间,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改革的主要表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生课前先利用手中的学案进行自学,小组内交流,课堂上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探究式学习逐渐成为主要的方式。学生在自主探究问题中,鼓励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评价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中教师已不再是课堂中的唯一评价者,所以班级里的小组长和全体学生都是评价者,他们的参与也起到了激励作用,在评价中我还渐渐发现,我在课堂中使用的评价用语学生都非常熟悉,有一部分学生还会模仿我用的这些语言来评价别人展示,会在课堂上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在评价同学的过程也锻炼了自身的能力,同时提高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开始时,学生的评价总是那么生硬,不自然,而现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评价越来越多了,也显得自然了。
为了让课改越走越好,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自身的修养:
1、认真学习、研究新课标和教材,领会课标,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内容、编写特点,要求及教学方向,有效、合理、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积极的从新课程中寻找“自我”,并主动地把“自我”融入到新课程中,敢于承担责任,善于解决问题。
2、教学中,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1)教师“学生观”的转变。做到用孩子的心看待一切,不歧视孩子,多赏识孩子,达到班上“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2)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过程中,老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而不是统治者、长官。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3)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课堂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过程,学生学习过程不仅要用脑子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才能无拘无束地置身于其中,尝试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
(4)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
当然,我们在实施课改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不足、困惑、困难,但只要我们长期耐心地坚持下去,积极总结和反思在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多学习、多思考、多创新,那么离成功的彼岸就会越来越近!
新课改走进我们的视线,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具体指导下,我确立了认识课改、研究课改、推进课改的工作思路。我对课改的认识由抽象、粗浅逐渐到具体、深入。课改为我们展现了新的舞台,新的天地,变革了教师的教育思想,推动我校的英语教学改革。以下是我的一些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总结。
要搞好课改,首先要解决教师的认识问题,只要认识到位,转变了观念,就可以将课改顺利推行。学校首先应抓好通识性培训,组织有关基础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理论学习,为英语教师购买课程标准,做到人手一册,要求教师提前学习课标、解读课标,了解课改的基本要求,并且在每学期的教研组活动组织学习、讨论、交流课标,做到人人对课标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开展了扎扎实实学科培训学习,做到边学习边实践。坚持间周开展集体备课,研究教材,讨论教法和学法。把通识性学习与学科性研究有机结合,力求将课改教学做到正确把握,适用有效。同时,组织英语教师积极参加区、市组织的各种课改活动,学习借鉴兄弟学校的做法。
在每学期的课堂教学中,作为英语教师们应认真实践,努力按课改理念去进行教学。以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鸦雀无声”课堂状况,英语教师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让师生成为学习的集体,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平台,改善课堂教学气氛,使得学生能全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营造良好的师生情和学习氛围。
1、开设“英语角”,让学生与同学、老师、外教快乐说英语。
2、举办英语歌曲欣赏、英语故事会、英语剧表演等诸多令学生兴趣盎然的趣味英语课,让学生快乐学英语。
3、办英语板报。不仅让学生学会获取英语信息、加工英语信息、交流英语信息,而且让学生学会用笔把美丽英语画出来。
4、精心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英语比赛,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断品尝成功。
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而全新的天地。学生们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知识、巩固知识,从而大大提高了交际能力。
随着课改的开展,学校还探索新的评价方式,通过综合评价展现学生学习情况,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通过学生课堂行为评价表(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进行评价)、学生自我评价表、家长观察评价表和同学评价表来评价教改成果。此外还可以根据学科特点,结合教学实际,可制作【学生成长记录集】,以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况,记录学生发展的点点滴滴,在与家长的互动中能为家长的辅助教育提供相应依据,建设和谐的家长教师学生新纽带,从家庭到学校全方位的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教学进行的系统经验和不足之处。同时,每位教师上交优秀课改案例、反思及课改论文给校教科室,以供学校统一决策。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构建让“幼儿在充分展现个体潜能的过程中获得各种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的新课程模式势在必行。根据《xx县基础课程改革实验方案》的精神,以及县进修学校幼教组的要求,结合xx乡幼教发展的实际,我园于20xx年2月对课改进行了一学期的先期探讨,并向县实验幼儿园,先进姐妹园学习,于20xx年9月初步尝试课程改革,以点带面,辐射xx乡各私立园,点园,取得一些初步的成效,但也存在很多的不足,现将先阶段工作小结汇报如下:
我乡地处半山区,有2所私立园,12所点园,一半是在山区。教育环境较薄弱,在进行课改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首先,我们大力对教师以及家长进行宣传,取得理解和支持。先期由中心园进行课改的尝试,并逐渐带动全乡平原区点园,私立园进行探索,再逐渐渗透到山区的点园,学前班。并努力向先进园学习,更新课程观念,在幼儿园,家庭,社会中构建以儿童发展为本的基础教育。
(一) 加强学习,规范管理:
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业务学习,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的观念。我们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课改培训,在平时的业务学习中,组织教师复习巩固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福建幼儿园教育指南》,《福建幼儿园教育用书》,并订阅《幼儿教育》,《早期教育》等,在集备时,全体教师一起学习,探讨,还创造条件,争取让教师多走出去,观摩先进园的优质课,学习先进的经验,转变教师观念,使教师在学习中不断进步。
第二,我们还加强课改的组织与管理工作,以中心园年轻的教师为骨干,成立课改教研组。建立巡课制度,规范各种规章制度,加强评比,检查,明确职责,组织教师互相听课评课,并互相探索,确保课改有条不紊的开展。
(二) 以中心园为“龙头”,逐步向点园,私立园辐射。
中心园定期向各点园,私立园开放,并组织学习,指导,互相交流,促进共同发展。
(三) 立足本乡特点,对课改进行初步探索。
1.幼儿一日生活安排作适当调整:
7:45—8:45(分区活动) 8:45—9:30 (早操,点心)
9:30—10:30(学习活动)10:30—11:00(户外活动,离园)
将早上点心提前到早操后,把两个集中活动的时间合在一起,便于教师灵活自主的支配活动,在有特殊活动生成时,允许教师自己作适当的调整,给教师更大的空间与弹性,使活动的安排更有创造性。
2.各课程内容的整合,教育方式的更新。
教育活动内容有教师预设的和幼儿自发生成的,吸收借鉴分科教学,主题活动,单元活动等课程类型,立足本园的实际特点,制定有弹性,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在教育方式上教师应根据教育需要不断转换角色,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3.重视区角活动对孩子学习成长的.重要作用。
在进行课改过程中,更注重区角活动的安排,采用固定与灵活设置相讲话,创设丰富多样的,多功能的,具有选择自由度的区角。教师在幼儿区角活动中,针对幼儿的需要差异,对幼儿进行个别化的指导。
4.注重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利用。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教育价值与审美价值应同时存在,要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我园目前的环境较小,但教师还是力所能及为幼儿创造条件,同幼儿一起创设班级环境,并为幼儿留下更多空间,让幼儿发挥想象,自主创设,从学习,活动,展示成果和作品等各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活动室的每一个角落的教育功能。
5.充分利用家长,社区资源。
在进行课改过程中,如何利用家长,社区资源也是很关键的。我园改变以往单纯的由教师提供教育资源的方式,而改变为相互学习,相互支持,争取家长在物质材料上的支持,知识经验的帮助与教育经验上的分享。
6.注重评价。
首先,在幼儿发展评价上,关注幼儿的情感态度,认知能力和动作技能的发展,即关注幼儿目前的发展情况,也关注发现和发展幼儿多方面的潜能。改变以往单一的评价方式,多注重幼儿的纵向评价,并同家长一起做好《幼儿发展评估手册》的记录评价,收集幼儿的一些有进步的作品,作好幼儿成长记录。
其次,在教师发展评价上,注重师德以及教师专业素质的成长,以鼓励和发现为主,客观地评价教师的素质。
7.进行教学反思,注重经验积累。
在实行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们还注重教学反思的进行。在每个活动的结束,都多本次活动进行反思,并贯彻到下一次活动或区角活动中。在每次集备中,认真开展评课活动,促使教师取长补短,共同成进步,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前一阶段的课改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的不足之处。比如教师专业不对口;教学的手段和方式还没有完全转变;在区角活动中,教师还不能充分提供更丰富的材料;在利用家长,社区资源方面,同家长的沟通还不够等等。
针对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立足本乡幼教特点,根据《规程》和《指南》的要求,对各方面的工作进行更加规范的管理和调整,使我乡的幼教课改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在前一阶段的数学新教材实验中,我们以新的课改理念为指导,认真学习、理解、使用并验证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不断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推进教师成长与学生发展的进程。通过一阶段的实验,教师知识观、质量观发生了变化,教师明确了数学的价值所在,由原来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到注重学生态度、情感、人格、能力等的发展;由注重学习的结果到注重学生实践探索和交流的主动学习,从而带动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学习。我们在使用这套教材时,遵循共同研讨取长补短的原则,对一年级数学新教材作了有益的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谈谈我们一年级教研组教改以来遇到的问题、做法及体会等: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新教材存在着不足之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不便。如:
1.教材把1—5的书写安排在一起,这对刚刚学会拿笔的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2.有些插图编排有些零乱,不利于学生观察。
3.有些练习题难度较大,如50页11题数圆形的个数,空间感很强,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较难。
4.8和9分成几和几合在一起教学,学生也容易混淆等。
5.学生生活经验参差不齐,联系生活实际的练习题正确率差异较大。
6.相应的教学软件、教具学具等不配套,班级多、教具少,老师演示、学生全员动手操作的机会相对要少,学具准备较困难。
7.学生年龄小,班额太大,实行小组探讨、合作交流有一定的难度,这也给课程改革带来很大的阻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新的教学理念和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和实践,调动学生全员参与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这一点,我们全体教师达成共识,采取多种新的措施和方法,加强新教材使用的教学研究,保证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悟。
首先,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注意用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努力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既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又淡化对教材的依赖,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空间,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来创设活动,提供机会,促进学生情感愉快、态度主动地学习,使学生获得方法、提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既注重教师的教,更注重学生的学,真正体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新路子。教材多用故事或精彩的生活画面引入,紧密贴近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儿童的天真世界。如:学习数字1—10的认识时,插图是儿童喜欢的野生动物园、值日生、和平鸽等,这些色彩明丽的插图,不仅能吸引学生去观察,还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体现数学学科的综合性。这样,就使得数学与生活和其他学科紧密联系,而不在是孤立存在的单一数学知识。如新教材把4、5的组成分开来教学,而把6、7的组成,8、9的组成合着学,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完全可以发挥老师的创造性,结合学生的基础知识灵活安排,不必今天讲4的组成,明天讲5的组成。
其次,我们加强集体备课,采取先个人,再集体,最后再个人的备课方式,每个教师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分别备出某一单元或几课时的教案,然后利用每周统一的集体备课时间进行说课,本备课组教师听后找出优点和不足,共同修改,形成教案。每位教师在使用这一教案时,再根据自身特点和学生需要,在教案一边进行修改补充,体现自身的特点和创造性。这样我们的备课真正代表了一个备课组的水平,促使每个教师都能精心钻研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
最后,我们注意加强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在实验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不断交流对新教材使用的认识、体会和教法。如:新教材的每一课时都有生动活泼的主题图,我们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自编故事或发现提出问题,进行讨论解决。在教学7、8、9可以分成几和几时,我们决定放手让学生选择学习方法,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想怎样分就怎样分,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既发挥了学生个性,又挖掘了学生创造潜能。再如教材中根据不同内容分别安排了“想一想”“做一做”“摆一摆”“填一填”“认一认”“涂一涂”“分一分”“比一比”“说一说”等题目,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的流学习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观察、操作、实验、探究,使学生在获得良好体验的同时,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积累学习方法。
总之,经过这一阶段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新的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应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要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能够使教师发挥更大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拓展思维的空间,真正达到用中学,学中用,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不只是进行数学教学,而且在进行数学教育。因此,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以新的理念指导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课程改革走向成熟、日臻完善。
二〇xx年一月三日。
在这逝去的一年里,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始终坚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深入开展计算机分层次教学实验,下面是该课题的阶段性总结:
一、阶段性总结
1、教师引导点拨,运用“讨论”,“情境”,“操作”,“演示”等方法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在备课、课堂教学、课后反思三个方面都有较大变化。在备课上,改变了过去“课前复习、讲授新课、布置作业”等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教学环节,而是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料,研究生活实际与课程内容的整合,尽量创设生动实在的生活情境,精心思考学生的活动;编改教材,设计启发学生思考、探究、讨论的数学问题;探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和方法。课堂教学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由过去的“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再也不是权威的知识传授者,而是组织、引导、激励、点拨学生学习的亲密朋友。在课后,教师引领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收集信息,增强实践动手能力。
2、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自主学习,他们成为积极、活泼、创新的探究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积极主动,兴致勃勃,课堂变成了他们研究讨论问题,获取知识,开发智力,探究创新,个性表现的乐园。课前他们可以预习要学习的内容,列出不懂或要研究的问题,可到生活实践中收集信息。课堂上,他们是学习的主人,在老师的组织指导下,积极发言讨论,提问质疑,发表不同观点,表演操作。
3、学生的学习习惯趋于良好,尤其是学生在探究问题意识、小组合作、计算机表达、书面作业表述等方面均有一定的雏形。
二、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1、对新课程理念理解和把握不够准确,转变观念难度较大,有时在教学中出现“一日曝,十日寒”的反复现象。
2、课堂组织形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放开后,完成教学任务与课堂教学时间之间的矛盾不断凸显,尤其是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大部分存在华而不实的情况。
三、展望今后
1、继续加大理论培训力度,不断增强实验教师的科研意识,不断优化实验教师队伍。
2、深入进行课题实验,鼓励课题组教师大胆创新,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反复实践、反复研究、对比分析,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中勇于探索。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moban/353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