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通过对过去的经验和感悟进行总结,才能更好地实践和应用,不断提高自己。下面是一些优秀心得体会的范文,读后可以给我们的写作提供一些建议和启示。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鬓,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a.选贤与能神情与苏、黄不属b.外户而不闭月色入户。
c.具答之天下之伟观也d.问今是何世是日更定。
(1)阡陌交通(2)便要还家。
(1)故人不独亲其亲。
(2)林尽水源。
l.b(b.均为“门”。a.推举;和。c.代词,指代桃花源人所问问题;的。d.表示判断;这)。
2.(1)交错相通(2)通“邀”,邀请。
3.(1)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
(2)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4.大同黄发垂鬓,并怡然自乐。
5.示例一:矛盾。桃花源的人自“先世避秦时乱,不复出焉”“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与世隔绝了几百年,很难想象他们的服饰、装束居然与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一样。示例二:不矛盾。桃花源是作者虚构出来的,作者说这里“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有特别用意,意在表明桃花源存于世间,人们的服饰、耕作方式和外人一样,却有着和睦、安乐的生活,更加突出了桃花源里的世界和外界的天壤之别。(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判断能力,答案不唯一,能自圆其说即可。)。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日: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署易节,始一反焉。
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标一处)(2分)。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
(1)便要还家()(2)杂然相许()。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其如土石何。
b.具答之投诸渤海之尾。
c.屋舍俨然杂然相许。
d.不复出焉且焉置土石。
4.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文: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译文:
5.内容理解。(4分)。
(1))甲段作者虚构桃花源,表达了怎样的愿望?(2分)。
答:
(2)乙段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当时人们怎样的愿望?(2分)。
答:
1.(2分)(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每小题1分)。
2.(2分)(1)通邀,邀请(2)赞同,赞许(每小题1分)。
3.(3分)c。
4.(4分)。
(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2)冬夏换季(寒来暑往),(他们)才往返一次。或:一年的时间,(他们才往返一次。
(每小题2分,翻译准确、表连通顺即可)。
5.(4分)。
(1)表达了作者向往自由、平等、和谐生活的愿望。
(2)反映了人们与困难作斗争、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愿望。
(每小题2分,意对即可)。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小题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1)阡陌交通()。
(2)便要还家。()。
(3)选贤与能()。
(4)盗窃乱贼而不作()。
【小题2】。
【小题3】。
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小题4】。
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之后,源中人“皆叹惋”,你认为他们因何而“感叹惋惜”?(2分)。
(2)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和“大道之行也”描绘得“大同”社会有何异同之处?请作简要分析。(3分)。
同:
异:
【小题1】。
(1)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2)便要还家。(同邀邀请)。
(3)选贤与能(同举推举)。
(4)盗窃乱贼而不做(兴起)。
【小题1】。
c
【小题1】。
(1)(桃花源中的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时代,竟然不指导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朝和晋朝了。
(2)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小题1】。
(1)桃花源中的人为桃花源外世道的变迁、百姓生活的苦难以及战乱不断的世道而叹惋。
(2)同:物质上富有精神上文明、和谐,如关爱子女,孝顺老人,勤劳耕作,和平相处等。
异:用自己的话或引用原文皆可。
示例:
世外桃源:土地平旷……怡然自乐。或环境优美,风尚纯朴,热情好客,精神富足,和谐相处。
大道之行:老有所终……己。或:人人都得到关爱,人人安居乐业,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1)桑竹之属()。
(2)具答之()。
(3)乃不知有汉()。
(4)处处志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中没有交代渔人的答话,试说说渔人是怎样回答的。
4.说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一句在中心思想和文章的结构上的表达作用。
5.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
1.(1)类(2)详细(3)竟然(4)作标记。
2.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的人来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3.渔人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从秦至晋这段历史上发生的事。
4.示例:表明这里与世隔绝,反衬外面世界的动荡与黑暗,表现中心主旨;在结构上总结下文,又照应前文避秦时乱。
5.示例:沿途所见,洞中所见,村人的招待等。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阡陌交通交通:交错相通。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邀请。
c.不足为外人道也足:值得。
d.处处志之志:记住。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忘路之远近。
b.见渔人,乃大惊。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其如土石何。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b。
解析。
【小题1】志:做标记。
【小题3】他们感叹的主要是外界朝代的更替及带给人们的战争灾难。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1:解释划线字。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便要还家()。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小题3:翻译句子。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小题1:类通“邀”邀请。
小题1:c。
小题1:村里的人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逃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c中“并”是“一起”的意思。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你是否明白“世外桃源”这个故事?它就是出自这篇课文。有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使是在最痛苦时候也能找到完美的因素。”生活在东晋的著名诗人陶渊明,他的生活充满坎坷磨难,但他却把期望寄托在完美的憧憬之中,《桃花源记》就表达了他对人生梦想的追求和渴望。
我最喜欢的就是二三段,因为它描述出了一个优美的世外桃源,桃源里的人都很勤劳、好客。里面的人都很孝顺父母,疼爱孩子,使孩子和老人都很欢乐,这是我们此刻的人也很难做到的一点,很多中年父母都不懂得尊重老人,不抚养自我的父母,上父母自我抚养,有些大人还将成绩或体弱多病的孩子交给老人带,却不支付一点钱给老人。更有些大人还把小孩送去做童工。桃花源里的人遇到远方的客人,他们“没酒杀鸡作食”“咸来问讯”“皆出酒食”他们都会用最好的食物去接待客人,这也是我们此刻人做不到的一点,经常来了客人就是一般般的对待。
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在当时具有的鲜明的社会现实意义,并且千百年来一向吸引着人们。
经过《桃花源记》,作者描绘了一个没有战乱,滑剥削,共同劳动,风俗淳朴,人人安居乐业的梦想社会,寄托了他自我的憧憬和追求,在必须程度上反映了农民的要求和愿望,同时对当时的黑暗实实也是一种批判和否定。
候鸟穿过地球,麦苗化作啤酒,我在春天的角度里停留,想念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记》。我想了许久,许久。想起了美好的事情。
在战火纷飞的晋朝,陶渊明想象出了这么一个世外桃源。多好: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民风淳朴,宁静安乐。在那个年代,是谁都会向往。
世外桃源真美,我也有我的桃源。
我的桃源就是如今家乡小时候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池塘。那是我的乐园。小时候,一放学,三二成群的伙伴,就必须得到那去。池塘边,楐树随风飘扬,荷花姐姐和荷叶妹妹也在跳舞。欢笑声中,伙伴们玩起了水,你一脚我一脚溅起高高的白色浪花。小鱼儿也闲不住,摇摆着尾巴,水上水下的,似乎怎么玩也玩不够。
但就在我十岁的时候,我离开了它,来到城市。
亲爱的柳树,你还记得吗?我常常坐在你的背上,和你亲爱的小鸟,小虫家人一起玩耍;荷叶荷花你们是我见过最美的小花小草,但我想对你们说对不起。我不应该破坏你们的美,我时常忍不住摘下你们放在家里,因为你们真的是太美了;小鱼儿们,你们还在吗?我还想和你们一起比赛游泳呢;我亲爱的伙伴们,你们还好吗?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如果我们再见面。
美丽的池塘,请你等着我。
亲爱的小伙伴,请你们想着我。
美丽的桃源,我会回来的!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选贤与能神情与苏、黄不属。
b.外户而不闭月色入户。
c.具答之天下之伟观也。
d.问今是何世是日更定。
小题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阡陌交通交通: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故人不独亲其亲翻译:
(2)林尽水源翻译:
小题4:用原文填空。(2分)。
小题1:b(2分)。
小题2:(1)交错相通(2)请(共2分。每小题1分)。
小题3:(1)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2)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共2分。每小题1分)。
小题4:大同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共2分。每空1分。没用原文回答,该空不得分)。
小题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各句中字词的意思,然后根据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各项中加点的字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b项“户”皆是“窗”的意思。
小题2:。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本题中两个加了皆是古今异义,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小题3:。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故”“独”“亲”“尽”,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小题4:。
试题分析:疏通两篇短文的文字,了解内容,抓住关键信息,比较两文思想内容,找出相关点,概括填空,注意要使用文中原话。
11.如何理解“深深地想,连自己也想得迷蒙起来”在文中的含意?(4分)。
12.文章是围绕“雨中桃花源”来展开的,请梳理概括文章的思路。(6分)。
13.文中所写到的三个人分别有何特点?作者写这三个人的用意何在?(6分)’。
14.结合全文,探究文章开篇写“雨”有什么作用。(8分)。
(一)(16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1:、本文选自课文《》,作者,又名,字元亮,(朝代)著名诗人。(2分)。
b.妻子邑人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单指男方的配偶。
c.无论魏晋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的连词。
d.来此绝境古义:极其优美的环境今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小题3:、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翻译。(2分)。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选(),译文:
小题4:、请写出两个源自《桃花源记》的成语。(2分)。
和
小题5:、下列各句中与“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陶渊明《桃花源诗》)”意思相近的一项是()(2分)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b.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c.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小题6:、桃花源人是什么时候来到这里的?为什么要来到这个地方?(2分)。
小题7:、《桃花源记》叙述的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这个故事为什么具有长久的魅力?
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桃花源记》陶渊明潜元亮东晋。
小题2:d。
小题3:(1)(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补充必要的成分,得1分;“要”译为“邀请”,得1分。)(2)渔人为(他们)一一具体地说出自己听到的事情,(他们听罢)都感叹惊讶。(“具言”译为“具体地说出”、“叹惋”译为“感叹惊讶”,各得1分,意近即可。)两题都选者,改第一题。除标准外(1)只出现半句,如“设酒杀鸡作食”被译为“去吃饭”,须扣1分。(2)“具”译为“详细、详尽”亦算对。“惋”必须译为“惊讶”,否则扣1分。
小题4:世外桃源、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得)、无人问津、鸡犬相闻,正确写出一个,即得1分。)。
小题5:c。
小题6:秦时;躲避秦时战乱。
小题7:因为它勾画了一个理想的生活境界,环境优美,人们各得其所,自得其乐,彼此关心、爱护……这符合人们对理想社会的审美追求,令人向往。(言之有理即可。)表明桃花源是理想的生活境界,得1分(突出“理想”即可);表明“桃花源”是人们千百年来的追求,得1分(突出“追求”即可)。
(一)。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1.解词。
(1)屋舍俨然(2)阡陌交通。
(3)或请重法以禁之(4)自是数年之后。
2.下列各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问所从来,具答之b民之所以为盗者。
c上哂之曰d或请重法以禁之。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二】。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陶渊明《饮酒(其五)》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描写了自己恬淡、闲适的田园生活,选文中同样能表现桃花源中人这种生活的句子是:。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中华文学史上留下了许许多多像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样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明清时代的四大古典名著更是不朽的丰碑请你写出其中的一部作品和作者的名字。
作品《》作者。
4.翻译“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一)1.(3)有的人(4)这或此2.b3.(2)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4.赋繁役重,官吏贪求。表达了作者对和平、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也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义乌(二)(8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6.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选贤与()能(2)货恶()其弃于地也。
(3)故()外户而不闭(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2分)。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8.[甲]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2分)。
答案。
16.(1)“与”通“举”,选拔(2)憎恶(3)所以(4)类(4分,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给分)。
17.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处处可以听到。(2分,意思符合即给分)。
18.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2分,结合语句分析也可)。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moban/351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