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需要根据学生的发展进程,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希望这些大班教案范文能够给您提供一些新的教学idea和策略,促进您的教学创新。
1。感知比较3种常见的纸,发现它们的不同。
2。乐于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3。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4。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宣纸、画画纸、牛皮纸、颜料、标签、表格、染纸样品、塑料筐、抹布、旧挂历纸、泡沫板。
1。感知3种纸的不同。
(1)教师出示3种纸,并问孩子:“这是什么纸(了解名称)?”
(2)提出问题:“每人都有3种纸,大家看一看、摸一摸、揉一揉、听一听,它们有什么不同?”
(3)幼儿自己取3种纸进行感知比较,发现纸的软硬、厚薄、颜色、光滑度等的不同。
(4)鼓励幼儿相互交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5)在幼儿表达基础上,利用表格形成集体记录。
(1)引入染纸画,出示染纸样品。
(2)幼儿取纸,教师介绍染纸基本方法。
(3)幼儿操作。
(4)相互交流。
提问:“你们看一看这3种纸染出来的画,你们发现了什么?”“哪种纸做染纸最漂亮?”“为什么?”
小结:宣纸做染纸最漂亮,它吸水多。把这一结果记录在集体记录表中。
利用记录表,梳理3种纸的不同。
3。提出问题,引出新活动“今天是用这3种纸来做染纸画,如果用这3种纸叠成小船,放在水里会怎样?”
《有趣的纸》作为纸的系列活动的一部分,是一个有着科学领域的明显特点并与艺术领域有机综合的活动。
这个活动的结构化程度比较高。这种高结构不仅体现在从目标到材料的严谨设计。而且体现在用一系列关键问题引导着幼儿的探究活动逐步走向深入。在活动的每个阶段,不仅在开始时有关键问题的引导,而且在探究告一段落时有共同的讨论和回顾,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发现和记录的事实信息,概括、总结和提升已经获得的经验。
在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中,关键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引领着幼儿探究的方向,保证探究的深度和有效性。在《有趣的纸》中,在探究活动的不同阶段,教师主要使用了4个关键问题,它们在引发和引导幼儿深入探究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关键提问1:这是什么纸?这个问题的主要作用在于引发幼儿回忆、确认已经熟悉的纸,同时为了交流的方便,对纸的名称达成基本的共识。
关键问题2:“看一看、摸一摸、揉一揉、听一听,它们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的主要作用在于提示幼儿运用多种感官、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究;同时这个问题也在提示幼儿关注自己的探究结果――发现纸的不同,让幼儿明确探究的任务。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孩子们会关注到纸的很多外在特性,颜色、薄厚、结实程度、光滑程度等等。
关键问题3:“看一看这3种纸染出来的画,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问题主要是为了引导幼儿关注3种不同的纸的吸水性。虽然这是一个具有一定方向性的问题,但也是一个比较宽泛的问题。孩子们的发现可能会有很多。
关键问题4:“哪种纸做染纸最漂亮?为什么?”这个问题比上一个问题具体,它能引导着幼儿发现宣纸做出的染纸最漂亮,通过思考原因,孩子们会关注到纸的吸水性,并对纸的吸水性发生兴趣。
探究纸的吸水性可以成为孩子们继这个活动之后更进一步的探究活动。因为纸的吸水性已经超越了探究纸作为单一物质的物理特性,涉及到纸与水两种物质的相互作用所发生的变化。老师们可以在美工区投放颜料和各种各样的纸,鼓励和支持幼儿继续进行染纸活动;还可以提供毛笔、毛刷、棉签和海绵棒等工具材料,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各种质地的纸进行作画,他们会发现不同纸的吸水性和用不同的纸作画所产生的奇妙效果。当然,在这种似游戏、似探究、似美术的区域活动中,孩子们会体验到游戏的快乐、探究的魅力、美术的奇妙……总之,孩子们的获得与发现会有很多很多!
1、了解滑雪时所需的运动器具,尝试大胆地表现滑雪时人物的各种动态。
2、学习用纸团印画的方法来表现雪景,感受此方法的奇妙效果。
3、乐于参与绘画创作活动,感受滑雪运动的刺激、愉悦,引导幼儿喜欢冬天,不怕冷。
4、学会用简单的.线条添画来表达自己的联想。
5、作画时细心地蘸色,保持桌面和画面的干净,体验不同形式美术活动的乐趣。
1、ppt、雪景图片、音乐。
2、绘画工具:油画棒、水粉笔、颜料(蓝色、白色)、旧报纸(用来做纸团)。
1、在《铃儿响叮当》的音乐声中带幼儿入场。
2、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回忆下雪时的景象,发表各自的.见解。
教师提问:小朋友,大雪纷飞是什么季节?(冬天)冬天下了雪以后,我们周围的环境会怎么样?你见过的雪是什么样的?还有什么样的雪?我们以前用什么形式来表现过雪?(撕贴白色小纸片当作雪花、在蓝色彩纸上用白色油画棒或水粉颜料点画雪花……)师:今天,老师要教小朋友一种新的作画方法--纸团印画。
教师示范讲解纸团印画的方法:撕去一小部分报纸,然后捏成团,蘸取少量白色水粉颜料在纸上即可蘸印。
教师提问:雪地里小朋友可以玩哪些好玩的运动?(打雪仗、堆雪人、滑雪等)3、播放ppt,让幼儿了解滑雪器具和欣赏滑雪时人物的不同动态。
4、交代要求,幼儿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1)内容:可以画一个人滑,也可以画多个人滑。动作可以随意变化,喜欢滑到哪里都可以。
(2)材料:用油画棒绘画人物,要求画面丰富饱满后,用蓝色水粉颜料刷底色(油水分离),待底色半干时用纸团蘸白色水粉颜料作雪花。
5、作品展示评价。
将幼儿作品合并成一幅大大的滑雪场景图,引发幼儿互评。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1、了解水的特性,如透明,液体,无色无味。
2、知道水能干什么?加入不同的液体之后的变化如何。
3、体会自己动手探索水的奥秘的快乐。
水,红墨水,黑墨水,蓝墨水,各色颜料,各种容器,毛笔,纸。
有序全面的探索水。
一,小猫喝水的儿歌导入。
二,进入水的'特性主题。
恩,小朋友们真聪明,水是无色无味的,而且还是流动的。
三,自由探索水的奥秘。
那么,小朋友们看看老师这个小桌子上,有好多好多不一样的东西,组长们上来,每个小组领一份下去,小朋友们自己试一试,看看能把水变成什么有趣的样子。
四,总结。
五,记录。
那么,小朋友们看到五颜六色的漂亮的水,要不要把它们留下来,以后也能够看见呢?来老师这里领毛笔和纸,我们小心翼翼的沾取每种颜色的水,把它们记录在我们的纸上吧。看看哪组的小朋友做出来的水的颜色最多。
六,下课。
1、学会使用树叶粘贴及拓印。
2、通过活动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组合造型的`能力。
3、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1、活动前捡各种形状的树叶,人手一份操作纸(上面一层薄的白纸,下面一层铅画纸),抹布,牙签(抹白胶),白胶,蜡笔等。
2、幼儿已尝试过用树叶拼贴。
一、根据活动前捡的各类树叶导入课题,引起幼儿的兴趣。
请幼儿观察各种各样的树叶,提问:
1、今天,我们教室中间的椅子上放了许多的什么啊?(和老师一起在幼儿园捡的各式各样的树叶)。
2、这些树叶可以组合成些什么?(幼儿讲述自己想拼的东西)。
二、介绍拓印。
1、教师提出疑问:这里怎么有两张纸?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总结:两张纸用来印树叶的,上面一层薄的白纸,下面一层铅画纸,树叶粘贴在铅画纸上,拓印在薄的白纸上,薄纸印更加清楚、方便等。
2、引导幼儿讨论如何拓印。
(1)幼儿讨论、讲述。
(2)教师总结:将树叶拼贴好,将薄的白纸印在上面,用蜡笔躺着来回压着涂,进行拓印。
3、组织幼儿用各类树叶进行拓印。
(1)教师提出操作时的要求,如,制作时要轻轻的,废旧材料入筐等。
(2)请幼儿挑选树叶。
(3)幼儿用树叶进行拼贴和拓印。
制作时教师做适宜的提醒和指导,如,想好了再进行拼贴;幼儿粘贴树叶时可以多使用一些白胶,将大的树叶粘贴;拓印时两只手要协调,一只手拿蜡笔,一只手压着纸等。
4、组织幼儿将完成的作品展示在墙面上,幼儿欣赏、评价,也可请幼儿和自己的作品留影留念。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有趣的面具。
活动目标:
1、知道表情的含义,尝试表现滑稽的表情。
2、有尝试独立设计并拼摆面具图样的愿望,体验并欣赏自己活动的表现。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谁的面具最有趣”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介绍操作材料及活动规则。
你们觉得他们长的怎么样?引导幼儿说出滑稽、有趣等词。
那你们想不想和滑稽的面具娃娃做朋友,想不想自己来做一个滑稽的面具娃娃?
(3)逐一出示各种配件,与幼儿讨论各自的用途,可以摆放在什么部位?例如:你看,这像什么,可以放在哪里?与幼儿一同完成一副面具。
(4)改变配件。让幼儿体验只要改变一种配件就可以变换出不同的表情。
(5)请个别幼儿表演面具上的表情。
你们觉得这几个面具娃娃有趣吗?那谁能把这个有趣的表情表演出来?
2、幼儿拼摆各种面具。
(1)请幼儿自己操作。
(2)教师鼓励幼儿独立设计、拼摆出各种各样的滑稽人。对有困难的孩子可适当提供面具范例让他们模仿拼摆。
(3)幼儿拼摆后,可让他们邀请同伴欣赏自己摆出的滑稽人。
3、集体展示面具。
请幼儿展示自己的滑稽面具,说说他在干什么?并模仿他的表情。
1、让幼儿认识水的基本性质:无色、无味、透明、流动。
2、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了解水的用途。
塑料杯若干、两种颜料、两块石子、盐、糖、盆一个。
录音机、磁带。
一、猜谜导入。
不洗不脏,越洗越脏,花草树木要用它,人人要健康,就是不能没有它。(打一自然物水)。
二、简单介绍水的三态。
三、探究水的性质。
1、水是没有颜色的。
实验:分别给三个杯子盛半杯清水,给其中的两杯加入不同的颜料,水马上变成了不同的颜色,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明白水本来是没有颜色的,只是加入什么颜料就变成了什么颜色。
2、水是没有味道的。
实验:让幼儿闻闻、尝尝清水说说有没有味道,然后给清水里加上糖和盐再让幼儿尝尝是什么味道,在幼儿亲身体验的基础上,我进行小结:水是没有味道的。
3、水是透明的。
实验:把一块石子放入带有颜色的水杯中,另一块放入清水中,让幼儿观察比较哪一杯能看清石子哪一杯看不见石子,最后得出结论:水是透明的。
4、水是流动的。
实验:用饮料瓶制作一个水槽,下面接一个杯子或者一个盆,让幼儿观察水是怎么进了下面的杯子或盆里的,幼儿就会说出是流进去的,从而得出水是流动的。
四、讨论水的用途,教育幼儿节约用水。
老师小结了水的'性质后,问孩子们:“水能用来干什么呢?”。"让幼儿互相讨论后回答,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水可以洗脸、洗头、洗脚、洗衣服、洗澡等等,老师可以扩宽思维告诉幼儿还可以灭火、灌溉农田、发电等,让幼儿知道水的用途很大,人类离不开水,从而引出要节约用水。
让幼儿设想如果没有了水,我们会怎样?厕所会怎样?做饭时会怎样?这样加深印象让幼儿真正做到节约用水。
师问幼儿:“你们见过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呢?那以后应该怎样节约用水呢?”幼儿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总结。
五、做律动《水龙头不哭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我想: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应该从孩子抓起,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唤起全社会的人都来自觉地节约用水。通过这个活动,我想孩子们对于生活中熟悉的水一定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1、让幼儿在尝试活动中,了解水是透明的,会流动的,有的东西在水中会被溶解。
2、愿意参加操作活动,鼓励幼儿胆讲述操作过程。
3、初步了解水与人类生活关系,激发幼儿保护水资源。
两个金鱼缸(一缸水内有苹果,一缸米内有桔子)。每组一份白糖、沙。
每组一条毛巾,人手半杯水。
一、教师导入课题。
请幼儿猜一猜:水里、米里有什么东西?
(引导幼儿讲出水是透明的,能看见;米不透明,看不见)。
二、让幼儿动手操作。
1、请小朋友米米萝及有洞的塑料袋盛水。
(请幼儿讲出结果,使幼儿明白水是会流动的)。
2、请幼儿把桌上的`白糖放在自己的水杯中。
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用小棍在杯子里搅一搅,看看会怎样?
3、请幼儿讲述实验结果。
师:现在老师请几个小朋友到前面来告诉家你的杯子里还能看到东西吗?
(引导幼儿讲出白糖被水溶解了)。
4、扩散性思维: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东西会被水溶解。
5、请幼儿把桌上的沙放在自己的水杯中。
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小棍在杯子里搅一搅,看看会怎样?
6、请幼儿讲述实验结果。
师:现在老师请几个小朋友到前面来告诉家你的杯子里还能看到东西吗?
(引导幼儿讲出沙不会被水溶解)。
7、请幼儿把杯中的水全倒入前面的金鱼缸里。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过几天,水会变得怎样?
(引导幼儿讲出水会变黑变臭)。
三、教师总结。
1、通过粘知了,了解知了的生活习惯及外形特征。
2、在粘知了的过程中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培养做事认真仔细的态度,增强自制力。
3、在粘知了的整个过程中充分体验粘知了的乐趣及分享的快乐。
1、将幼儿带到户外,找树。、
2、幼儿自由组合粘知了。
幼儿1:快过来,这里有一只。
幼儿2:轻点,别让它听见了。
幼儿3:知了是聋子,听不见,伸杆里别碰树枝就行了。
(孩子们开始活动表现出极大的细心和耐心,并能将自己所获得的知识经验,运用到实际的操作活动中。)
(孩子们在粘知了的过程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的知了能叫,有的知了不能叫。)
幼儿1:知了嗓子哑了就不能叫。
幼儿2:不对,会叫的是公知了,不会叫的是母知了,这是我爷爷说的。
教师:等一会我们粘到知了就知道了。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给了孩子们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不断地在实践过程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运用已有的经验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孩子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迫不及待的希望粘住更多的知了,得到正确的答案。因此活动的积极性更加高涨。)
幼儿1:我粘住了,我粘住了。
众幼儿:让我看看,让我看看。你是怎样粘住的?(孩子们兴奋地围过来)
幼儿1:我用的是面筋,知了粘住就飞不了。
(有了成功的经验,经过反复实验,孩子们发现面筋的效果最好,于是大家调整了自己的工具终于又收获了几只知了。)
教师:你们看看所有的知了都一样吗?
幼儿1:翅膀都是透明的。
幼儿2:它们头下面都有一根长管。
幼儿3:这个细管是它的嘴。
教师:你们猜猜它吃什么?是益虫还是害虫?
幼儿1:它吃树叶,是害虫。
幼儿2:我猜它吸树杆里的水,你看它的嘴多象吸管,它是个大坏蛋。
教师:那为什么有的知了叫?有的不叫?(幼儿认真比较)
幼儿1:有的肚子上有两个半圆;有的没有。
幼儿2:我看见半圆在动。
幼儿3:有一点点麻的感觉,教师你来试试。(幼儿将手放在上面)
教师:这个半圆叫发声器。
幼儿:我知道有发声器的才能叫,是公知了;没有的不叫,是母的。
(在自由探讨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是孩子的支持者与引导着,通过开放式的提问时幼儿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对知了的特征及生活习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后面的活动中,孩子们会不时的说:“我粘住了一只公知了”、“我粘住了一只母知了”……言语中透着成功的喜悦)
(这次活动就在这喜悦的气氛中持续了一个星期,活动场地也由园内扩展到了小区)
1、制作标本。
2、手工制作,折纸“知了”。
3、绘画,“粘知了”。
在“粘知了真有趣”这个活动中,教师顺应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趋势,在平等、自主的活动氛围中师生共同完成了学习活动。也让我们感到,在将幼儿的兴趣点转化为具有教育价值的活动时,应充分考虑:此兴趣点是否是孩子们真正所关注的,是否能使幼儿有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是否具有可延伸性。此生成活动真正达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所提出的“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的时机,提供适当的引导。”
1.了解生活中油和水会分离的科学现象,感知什么是乳化现象。
2.通过操作感知油和水倾倒、搅拌后分离的现象,对科学探索活动感兴趣。
3.乐意并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水、花生油、一次性透明杯、筷子若干、记录纸、笔、毛巾,洗衣粉。
师:“老师这儿有一杯水,一杯花生油,如果我们把油和水倒在一起你们猜猜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出示记录纸,根据幼儿猜测进行集体记录)。
教师介绍记录方法,提出操作要求并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油和水的变化情况。
操作结束后请幼儿说说你们是怎么操作的,当油和水倒在一起时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幼儿回答。
老师小结:油和水倒在一起后,油和水是分开的,而且油总是在上面,水总是在下面。
1.师:“如果我们的手不小心沾到油和水,要怎么办呢?”引导幼儿胆回答,并从中引出洗衣粉。
师:“老师还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些洗衣粉,等下请小朋友往装有水和油的杯子加入一些洗衣粉看看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想象吧。”
2.老师提出操作要求,幼儿进行操作。
3.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油和水放入洗衣粉之后变成了乳白色象牛奶一样融合在一起。
4.小结:这叫做乳化现象。洗衣粉把原来不融合的水和油融合在一起,在生活中我们就利用洗衣粉洗洁净的乳化作用来清洗油污的衣服、碗和盘子。
师:今天我们进行了这么多有趣的科学实验,懂得了这么多科学原理,老师希望小朋友晚上回去之后能把今天所学的本领告诉爸爸妈妈。
1.了解让纸蜻蜓转起来的方法.
2.尝试探究纸蜻蜓翅膀长短与下降速度的关系。
3.在做做玩玩中初步萌发科学探究的精神,体验成功的喜悦。
1.学习制作纸蜻蜓,感知其旋转下降的现象,了解使纸蜻蜓转起来的方法。
2.探索纸蜻蜓翅膀长短与下降速度的关系。
1.请小朋友尝试玩纸蜻蜓,发现转起来的方法。
2.带领幼儿对纸蜻蜓进行探究。
让幼儿通过看一看,试一试,对纸片的旋转产生兴趣。
出示一张小纸片,让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如果我松手,它会如何下降呢?它是怎么下降的?飘下来,不稀奇,小纸片要是能旋转下降才本领大,你能让小纸片旋转起来吗?请你拿出一张白色的小纸片,站起来试一试!
让幼儿探索尝试让纸片旋转起来。接着让幼儿学做纸蜻蜓,了解让纸蜻蜓转起来的方法。其实,纸片上藏着一个小秘密,你发现了吗?原来纸片上有线条标记,你知道这些线条标记代表了什么?请你们去试着折一折、剪一剪,它们会变成一个好玩的玩具“纸蜻蜓”。
幼儿制作纸蜻蜓,并玩一玩,尝试让纸蜻蜓旋转下降。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看清线条标记操作。玩一玩,发现纸蜻蜓旋转下降的奥秘。教育幼儿在制作过程中使用剪刀要注意安全。
交流与分享,了解让纸蜻蜓转起来的方法。观察并比较,引导幼儿发现翅膀的方向与角度是影响旋转的因素。我们来仔细看看这几个纸蜻蜓,它们有没有哪里不一样?成功的纸蜻蜓翅膀是朝向两边,并且只折了一半,失败的纸蜻蜓翅膀朝同一个方向折了,或把翅膀完全翻折了下去。纸蜻蜓的翅膀要朝两边弯一弯,折一半,不让翅膀耷下去,这样就能转起来啦!幼儿修改,再次尝试,获得成功的体验。老师这里也有两个纸蜻蜓,它们是什么颜色的呀?除了颜色,它们还有哪里不一样?长翅膀和短翅膀的纸蜻蜓哪个下降速度快?这两个纸蜻蜓想来比一比,看看谁转得快,先下降着地。那你们猜猜,会是谁快呢?在玩竹蜻蜓时飞起来时注意不要转到其他小朋友的脸上。
看来,在同一高度、同时降落的前提下,真的翅膀越短,下降越快,翅膀越长,下降越慢。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呀,这里面藏着一个科学小秘密,让老师来告诉你们吧。当纸蜻蜓旋转起来的时候,它的翅膀和空气宝宝有了接触,翅膀越长跟空气接触的地方越大,空气阻挡它下降的力量也就变大了,所以下降就慢了。相反,翅膀越短,空气阻力越小,下降就越快。
为了降低难度,循序渐进,我先让幼儿回忆已有经验,引导幼儿通过纸片上的线条标记的提示,自主制作出玩具——纸蜻蜓。这非常吸引幼儿,因为一旦成功就有好玩的玩具。在此过程中,幼儿体验了操作的乐趣及游戏的愉悦。但初次尝试,很多幼儿容易出现制作上的问题,通过个别示范观察比较,幼儿自己发现了纸蜻蜓翅膀角度会影响它的旋转,老师立刻进行小结,帮助幼儿进行提炼总结。
幼儿再次修改,每个孩子都能做出“旋转的纸蜻蜓”,他们不但觉得好玩,更体验了成功的喜悦。亲自动手制作并验证更是对幼儿的一个考验,因为这一次他们不再有线条的提示,需要独立制作两个翅膀长短明显不一样的纸蜻蜓,考虑到幼儿个体能力的差异,我另外准备了一些备用的纸片,一些能力较弱的孩子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得到指导,并且及时修正。当孩子们制作成功,亲自验证时,他们都非常激动,因为这其中的“奥秘”、“真相”是他们自己探索、尝试出来的。
3、在废旧利用的过程中体验创作乐趣,树立环保观念。
各种废旧材料、ppt、双面胶、剪刀、笔、
一、开始部分:
引导幼儿欣赏毕加索作品《朵拉・玛尔的肖像》
1、出示整幅《朵拉・玛尔的肖像》,并介绍是毕加索的作品
问:这张脸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2、出示侧面半幅
问:这是什么脸?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出示正面半幅
问:这是什么脸?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4、教师:画家毕加索把人的脸进行分割,又重新组合在一起,这种方法就叫分割组合法,这是毕加索自己动脑筋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画法。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欣赏范例作品
教师:这种分割组合法既可以用在绘画上面,也可以用在环保制作上。
(1)出示范例一
问:这张脸是怎么组合的?中间是怎么分割的?
这幅画用那个了哪些废旧材料?
(2)出示范例二、三、四、五、
问:你最喜欢哪张脸?为什么?
这几幅画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交代合作要求
教师:请每人找一个好朋友,两个人合作创作一幅有趣的脸。两个人要事先商量好,你们打算用什么纸做脸?怎么分割?怎么组合?谁来画?谁来剪?要用哪些废旧材料?商量好就可以动手做了。
3、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提醒幼儿分开画脸时要商量好各自的方向,不要一顺跑最后组合不起来,并注意保持桌面整洁。
三.结束部分:
展示作品,并请两个同伴共同介绍自己的作品。
介绍重点:
1、是怎样分割和组合的?
2、使用了哪些废旧材料?
1、让幼儿认识水的基本性质:无色、无味、透明、流动。
2、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了解水的用途。
3、激发幼儿对水的探究兴趣,懂得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脸盆6个、玩水工具若干、玻璃杯若干、糖若干、奶、录音机、磁带、图片
一、创设环境,激发兴趣。
幼儿自由玩水,体验水的玩法。谈话活动——-水可以怎么玩?
二、简单介绍水的三态
三、探究水的性质
1、猜一猜,各是什么?实验:分别出示1号杯水、2号杯奶,让幼儿猜一猜,看一看,通过观察比较明白水是没有颜色的,而奶是白色。
小结:水是没有颜色的。
2、尝一尝,各是什么味道?
实验:让幼儿闻闻、尝尝1号杯内的水,说说水是什么味道?然后再来闻一闻、尝一尝2号杯内的奶,说说奶是什么味道?在幼儿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小结:水是没有味道的。
3、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实验:把两块糖分别放入1号杯与2号杯中,让幼儿观察比较你看见了什么?为什么?
最后得出结论:水是透明的。
4、抓一抓,你知道了什么?
实验:用饮料瓶制作一个水槽,下面接一个杯子或者一个盆,让幼儿观察水是怎么进了下面的杯子或盆里的,幼儿就会说出是流进去的,从而得出水是流动的。最后得出结论:水是流动的。
四、讨论水的用途,教育幼儿节约用水。
老师小结了水的性质后,问孩子们:“水能用来干什么呢?”让幼儿互相讨论后回答,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水可以洗脸、洗头、洗脚、洗衣服、洗澡等等,老师可以扩宽思维告诉幼儿还可以灭火、灌溉农田、发电等,让幼儿知道水的用途很大,人类离不开水,从而引出要节约用水。
让幼儿设想如果没有了水,我们会怎样?厕所会怎样?做饭时会怎样?这样加深印象让幼儿真正做到节约用水。
师问幼儿:“你们见过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呢?那以后应该怎样节约用水呢?”幼儿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总结。
五、做律动《水龙头不哭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区域里继续探究水的其它特性。
本次活动新颖、有趣。幼儿从以往“教师示范,幼儿学样”的旧教学模式中摆脱了出来,真正成为科学活动的主人。我为幼儿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再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通过探索尝试活动,总结水的性质。在活动中我没有进行一手包办,而是抓住幼儿的心理特点,让幼儿通过猜一猜、尝一尝、看一看、抓一抓,去观察、发现、思考。充分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了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发展了直观思维能力。同时在整个活动中,幼儿注意力集中,情趣很高,没有心不在焉的孩子。让不同的孩子在自身素质的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的进步,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最后一个环节又增强了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中,我得到很多启示:
(一)、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要善于观察,善于捕捉教育契机,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着手,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
(二)、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以“幼儿主体,教师主导”为理念,考虑幼儿的已有经验和现有知识,给幼儿创设应有的环境和氛围,让孩子们自主学习,提高创造性思维。这样孩子们就会有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1、感知比较3种常见的纸,发现它们的不同。
2、乐于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3、通过染纸活动,初步发现3种纸具有不同的吸水性。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宣纸、画画纸、牛皮纸、颜料、标签、表格、染纸样品、塑料筐、抹布、旧挂历纸、泡沫板。
1、感知3种纸的不同。
(1)教师出示3种纸,并问孩子:“这是什么纸(了解名称)?”
(2)提出问题:“每人都有3种纸,大家看一看、摸一摸、揉一揉、听一听,它们有什么不同?”
(3)幼儿自己取3种纸进行感知比较,发现纸的软硬、厚薄、颜色、光滑度等的不同。
(4)鼓励幼儿相互交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5)在幼儿表达基础上,利用表格形成集体记录。
(1)引入染纸画,出示染纸样品。
(2)幼儿取纸,教师介绍染纸基本方法。
(3)幼儿操作。
(4)相互交流。
提问:“你们看一看这3种纸染出来的画,你们发现了什么?”“哪种纸做染纸最漂亮?”“为什么?”
小结:宣纸做染纸最漂亮,它吸水多。把这一结果记录在集体记录表中。
利用记录表,梳理3种纸的不同。
3、提出问题,引出新活动“今天是用这3种纸来做染纸画,如果用这3种纸叠成小船,放在水里会怎样?”
《有趣的纸》作为纸的系列活动的一部分,是一个有着科学领域的明显特点并与艺术领域有机综合的活动。
这个活动的结构化程度比较高。这种高结构不仅体现在从目标到材料的严谨设计。而且体现在用一系列关键问题引导着幼儿的探究活动逐步走向深入。在活动的每个阶段,不仅在开始时有关键问题的引导,而且在探究告一段落时有共同的讨论和回顾,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发现和记录的事实信息,概括、总结和提升已经获得的经验。
在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中,关键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引领着幼儿探究的方向,保证探究的深度和有效性。在《有趣的纸》中,在探究活动的不同阶段,教师主要使用了4个关键问题,它们在引发和引导幼儿深入探究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关键提问1:
这是什么纸?这个问题的主要作用在于引发幼儿回忆、确认已经熟悉的纸,同时为了交流的方便,对纸的名称达成基本的共识。
关键问题2:
“看一看、摸一摸、揉一揉、听一听,它们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的主要作用在于提示幼儿运用多种感官、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究;同时这个问题也在提示幼儿关注自己的探究结果――发现纸的不同,让幼儿明确探究的任务。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孩子们会关注到纸的很多外在特性,颜色、薄厚、结实程度、光滑程度等等。
关键问题3:
“看一看这3种纸染出来的画,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问题主要是为了引导幼儿关注3种不同的纸的吸水性。虽然这是一个具有一定方向性的问题,但也是一个比较宽泛的问题。孩子们的发现可能会有很多。
关键问题4:
“哪种纸做染纸最漂亮?为什么?”这个问题比上一个问题具体,它能引导着幼儿发现宣纸做出的染纸最漂亮,通过思考原因,孩子们会关注到纸的吸水性,并对纸的吸水性发生兴趣。
探究纸的吸水性可以成为孩子们继这个活动之后更进一步的探究活动。因为纸的吸水性已经超越了探究纸作为单一物质的物理特性,涉及到纸与水两种物质的相互作用所发生的变化。老师们可以在美工区投放颜料和各种各样的纸,鼓励和支持幼儿继续进行染纸活动;还可以提供毛笔、毛刷、棉签和海绵棒等工具材料,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各种质地的纸进行作画,他们会发现不同纸的吸水性和用不同的纸作画所产生的奇妙效果。当然,在这种似游戏、似探究、似美术的区域活动中,孩子们会体验到游戏的快乐、探究的魅力、美术的奇妙……总之,孩子们的获得与发现会有很多很多!
1.学习在手臂上大胆的进行美术创作。
2.能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表演,培养美的感受力,力和表现力。
1.动物幻灯片。
2.音乐磁带。
3.森林背景。
4.布团、排笔、海棉、水、盆子、各种广告颜料。
5.摄像机、录音机。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引导幼儿到森林里去看动物表演。
2.教师带领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轻轻的走进森林,安静地坐下看表演。(孔雀长
颈鹿的故事),以激发幼儿的兴趣。
3.看完后,向幼儿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小动物可以用手臂进行表演呢?
(教师总结:因为它们都有长长的脖子。)
二、讲解部分
1.在幼儿看完表演后,老师对幼儿进行提问:
2.以提问的方式让幼儿观看课件(动物世界),让幼儿找出哪些小动物可以用手臂进
行表演。充分发挥幼儿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3.教师出示长脖子动物的画面,让幼儿一起观察它们的长脖子。教师边讲解边与幼儿一起
用手臂来做它们的头与脖子。
三、美术创作
1.教师向幼儿介绍在手臂上进行美术创作的基本方法。(教师用准备好的颜料、排笔等用具进行美术创作,并向幼儿讲明笔用过后可在水里清洗后再用,海棉、布团等用品最好只蘸用一次颜料。)
教师可用摄像机把幼儿制作的过程以及表演过程摄下来。)
3.幼儿画好后,教师引导幼儿相互观赏装饰过的手臂造型。
4.音乐响起,教师带领幼儿自由的发挥跳舞。自己创编动作。
四、活动延伸
1.教师带领幼儿观看录像,看自己的表演。
2.教师可带幼儿到其它班级去表演。
大班语言活动――《大雁和鸭子》
1、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幼儿勇敢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2、让幼儿懂得只有不怕困难,才能真正学到本领的道理。
3、发展幼儿的思维力,想象力和语言活动力、丰富幼儿词汇。
1、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
2、提前布置好春、夏、秋、冬的场景。
3、绘画工具、布偶。
一、教师以“故事多多姐姐”的身份出场,自我介绍。
1、“我”教师走进教室.
2、“我”教师:小朋友们好!还认识我吗?(幼答)我是来自动画城的多多姐姐,自从我们栏目举办了“幸运星旅行记”以来,收到了很多小朋友的来信与参与。今天很高兴来到这里,并恭喜你们成为本周的幸运星,一起加入我们的幸运星旅行吧!(给幼儿佩带幸运星饰品)我们的口号是“故事多多,乐趣多多”,那么今天我们旅行的第一站就是动画城,跟我出发吧!(随音乐一起入场)
二、与幼儿一起观看课件(动画片),让幼儿初步感受。
2、重复问题.带幼儿一起看课件.
三、播放课件。
1看完动画片后,幼儿之间相互交流,讨论问题,然后请个别幼儿回答.
2丰富幼儿词汇.
四、带幼儿一起复述故事,理解故事,让幼儿懂得只有不怕困难,才能真正学到本领的道理。
1复述故事.
2总结.应该向大雁学习.
五、教师带幼儿一起在已布置好场地,以提问、引导的方式带动幼儿一起复述故事。
1、出发到“神秘森林“。教师:现在多多姐姐要带小朋友去一个神秘的森林.
2、出现“神秘嘉宾”。到了森林门口,教师拿出已准备好的布偶玩具。教师:哦,差点忘了我还请来了神秘嘉宾呢,请小朋友转过身去,闭上眼睛,(教师迅速套上布偶)。
3、教师拿着布偶进入“神秘森林”,幼儿自己去看自己去找自己去发现春夏秋冬.
4幼儿在森林自己表演.
六、幼儿动手活动,教师协作。
幼儿在教师已准备好画布上,自己做画。
七、延伸活动。
1、幼儿根据自己绘画的场景或是手拿布偶玩具自由的进行游戏表演。
对称图案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可是许多幼儿平时没有注意,为了激发幼儿的观察欲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设计本课。
1、培养幼儿观察生活的习惯,以及记忆形象的能力。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鼓励幼儿设计各种新型楼房。
3、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根据提供的已有图形,画出与物体相对称的另一半。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1、认识物体的对称性。
2、 画出对称物体的另一半。
具有两组相对称的图形若干(常见的动物)、水彩笔。已拼插好一半对称图案的玩具。
一、导入
猜一猜(分别出示几张对称图片的一半,让幼儿猜出是什么图案。全出示后引导幼儿观察左右两过的异同:形状、颜色、图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对称的意义)。
二、活动
找一找(先出示若干半张图片,贴在黑板上,让其寻找对称的另一半。再在自己身上或小朋友身上寻找对称的部位)。
三、运动练习
做一做(用自己的身体做对称的动作)。
四、说一说
对称图案有什么特点?
五、范画
边讲边画。
六、练习
画一画(在操作纸上先找对称图案,再涂色对称图案,最后画对称图案的另一半)。
七、评讲
表扬表现好的
八、总结
小朋友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九、拓展
找一找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物体是对称的?记下来说给小朋友听。
在活动过程中,“猜一猜”是活动的第一环节。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要让幼儿在快乐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寻找左右两边的异同点,这就是重点。在猜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趣高涨,因为我对幼儿的猜测答案都没肯定也不否定,所以他们就特好奇,给下面的“寻找”增加了更大的兴趣。在我的鼓励下,他们都积极主动的寻找着每张图片两边的相同点与不同,最终自然的发现了“对称”的条件:形状、颜色、大小、图案相同,方向相反。然而就在让他们找不同点时,我提出了一个带有误导性的问题:“找一找两边有什么不一样”,因此幼儿就从细微之处找不同,还真的找到了线条不直、圆圈不圆之类,没有一个幼儿会从方向上去观察,我也就只能半提醒着他们“看看小尾巴朝哪边”,幼儿才恍然大悟“方向相反”了。显然这是我的提问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的。这环节让我满意的是话比较简洁不多,灵活的面对幼儿的“猜测”。让我遗憾的就是:问题设计不妥,带来了误导或多或少的耽误了教学活动的时间。“找一找”是对“对称”含义的理解后的初次应用。我就请班上学习、接受能力中偏下的幼儿回答,结果是多数幼儿对“对称”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还有极少幼儿有些模糊而出现错误,因此就在他们的错误中提出问题并极时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使幼儿更加理解了对称的意思。“做一做”是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性,前二个环节都是以说为主,而做一做即是让他们巩固“对称”的理解,又是能让他们好动的身体能得到轻松片刻。虽是动的一刻,但师幼配合非常默契。“画一画”的操作活动有看、想、找、涂色、画的过程,是前面学习的综合反映。在此中我觉得不足的是:在幼儿操作前没有再次或是小结一下对称条件,也没有示范,因此很多幼儿出现了对称的颜色没有用上,他们只是涂色而已,如果能提一提,也许幼儿涂色时会主意到色彩的变化与对称。
总的来说,我对本节课还是比较满意,达到了预想的目的。
1、通过各种感官感知及探索活动,初步了解水的透明性、流动性及溶解性。
2、乐于在操作活动中和同伴共同分享探索得到的结果。
3、有初步的环保概念,懂得水资源的重要性,学会保护水资源。
1、两个透明杯子(一杯内装一彩球,另一杯内有沙,沙内埋一玩具),一玻璃杯清水。
2、每组一份奶粉、白糖、果汁、咖啡,用碗装好。(溶解实验使用)。
3、每组一套操作材料:塑料小篮、有洞塑料袋、有洞小容器、半玻璃杯清水、一条毛巾。(验证水的流动性实验使用)。
4、水污染视频一份。
1、教师出示两个透明杯子,一杯装水,一杯装沙。
3、师:请小朋友说一说,水和沙里都有什么宝贝。
4、师:为什么我们能很快的知道水里藏了什么宝贝,却不知道沙里有什么呢?(水是透明的.,能一眼看到)。
1、出示一个装了水的塑料盆和碗。
师:水宝宝想请小朋友们帮忙,把家搬到面前的小碗里,你们都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水宝宝呢?(幼儿自主回答)。
2、师:老师给小朋友们也准备了几样好玩的工具,我们来认识一下(介绍提供的工具,分别为:小筐、漏网、塑料袋、有洞塑料袋、小杯子)。请小朋友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来帮助水宝宝,大家动手之前请先卷起袖子,如果桌子上面有积水了,可以用边上的抹布来擦干净。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请个别幼儿上来讲述自己试验的过程。
师:我们来请小朋友们分享一下自己帮水宝宝搬家的经历。(用的什么工具?发生了什么情况?)。
1、教师出示一杯清水。
师:老师又把水宝宝请来了,这次,要和水宝宝一起变个魔术。
2、教师将奶粉放入杯中搅拌。
师:谁来告诉我,水宝宝怎么了?(变浑浊了或者变成牛奶了等)为什么水宝宝变色了?(因为奶粉溶到水里了)。
3、师:老师也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神奇材料,我们一起和水宝宝来变魔术吧!
4、幼儿动手操作,教师指导。
5、幼儿坐在操作台边,教师进行提问。
师:你们的水都发生变化了么?小朋友们可以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然后告诉我们大家,你的水宝宝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了。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尝一尝变了魔术之后的水宝宝。
1、师:我们今天和水宝宝做了这么多的游戏,大家都喜欢水宝宝么?
2、师:小朋友们还知道水宝宝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哪些作用?
4、师:水宝宝怎么了?什么样的行为会让水宝宝生病?我们应该怎么爱护水宝宝?
5、教师总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节约用水并且爱护好我们身边的水宝宝,不让脏东西污染了它们。接下来让我们回到教室,继续和水宝宝一起做更多有趣的游戏吧。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物体的不同特征及简单的排列规律。
2、技能目标:能运用操作材料进行按规律排序,并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
3、情感目标:结合情景游戏,通过实物操作,体验按不同规律排序的乐趣。
1、幼儿经验准备:已经有按物体某一特征规律进行排序的经验:如按照物体的颜色、长短、大小、高矮等规律的排序。
2、环境材料创设准备:
教具:新家蓝图、花坛、递增递减排序示范图、新家
学具:
幼儿操作材料:铺地砖(红黄泡沫毯)、围围墙(三种颜色的砖块)、种树(高矮种类不同的树)串彩链(长短、粗细、颜色不同的吸管段、珠子、毛线)。
幼儿分组操作材料:不同颜色、形状的花和栅栏。
幼儿实物操作材料:不同种类的水果、蔬菜、以及蛋糕、奶…
师:“小朋友,小猫的房子被大灰狼破坏了!它刚刚建好了一座新房子;可是它不会装修,今天想请你们帮它装修新房子。好吗?”
(一)介绍材料,鼓励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简单的规律排序。
师:“小朋友,看看小猫为我们准备了什么装修材料呢?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1、地砖:按照蓝黄颜色变化规律排序。干扰因素:2种颜色
2、围墙:按照砖块颜色及节数规律排序。干扰因素:4种颜色
3、树木:按照树的形状、高矮不同规律排序。干扰因素:2种高度、 3种形状
5、师:“这些材料都有它们不一样的特点,那我们要怎样排列它们才能把房子装饰得好看呢?”(幼儿自由讨论)
6、师:“老师给你们一个小提示吧!如果小朋友能够把这些材料排成有规律的一条队伍,那就能把房子装得很好看了。”
(二)幼儿操作探索,教师指导
师:“你们想不想去试试,用这些材料去帮助小猫装修新家呀?(想)等一会儿,小朋友们可以自由分组,选择一种材料,跟你的组员一起商量怎样才能排出有规律的队伍,把你们组的材料排在房子里相应的地方。”
(三)分享、小结
1、师:“你们的材料是怎样排的呢?哪一组的小朋友愿意分享一下?”(请各组代表介绍排列的方式,教师帮忙展示及小结。)
(四)巩固排序练习
师:“小朋友们真棒!帮了小猫一个大忙,把它的新家装修得漂漂亮亮,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准备了一个“智力大闯关”的游戏想跟你们一起玩,敢来挑战吗?”(与幼儿一起游戏并找出游戏中所运用的规律。)
师:“上次我们为小猫装修了新家,可它家门外的花坛还没设计好,这一次小猫的好朋友们纷纷为它送上了好主意。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怎样设计的吧!”
(一)认识递增递减的排序规律
图片1:这是小狗为小猫设计的花坛,请你们看看,小狗的排序里藏着什么规律呢?
(花朵不变,蝴蝶逐一增多)
图片2:这是小猪为小猫设计的花坛,请你们看看,小猪的排序里藏着什么规律呢?
(花朵不变,蝴蝶逐一减少)
图片3:这是小兔为小猫设计的花坛,请你们看看,小兔的排序里藏着什么规律呢?
(花朵逐一减少,蝴蝶逐一增多)
师:原来排序的规律除了我们以前认识的按大小、颜色、形状等来排以外,还能像小猫的朋友们那样,用递增或递减的规律来排,它们厉害吗?聪明吗?我们想像它们那么厉害吗?那我们也来试试用递增或递减的规律来设计花坛吧。
(二)幼儿操作
1、小朋友每人选一份操作材料,把花朵按递增或递减的规律插到栅栏上,并尝试分享自己排序结果。
四、快乐派对
师:“我们已经为小猫设计好了花坛,真漂亮呀!小猫为了表示感谢,它准备了好多好吃的,想要邀请小朋友和她的三位好朋友一起去它的新家参加新居落成派对。你们开心吗?(开心)但是小猫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哦……”
(一)、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利用实物材料进行自由排序。
1、师:“小朋友仔细想一想:之前我们都用到过哪些规律来排序呢?”幼儿自由操作探索。
2、你们都是用什么规律排序的呢?(请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讲述自己用的规律。)
(二)、小结及分享活动。
请幼儿讲述自己的排序结果,并且分享实物以“快乐派对”的形式庆祝!
1、让幼儿在尝试活动中知道植物的根基本上可以分为直根、须根、块根三种。
2、帮助幼儿了解根有储水、吸水、固水等作用,知道根和人类有密切的关系,从而激发幼儿对植物的探索兴趣。
3、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礼品盒(装有树根)、各种植物的根若干、图片若干、各类根雕的艺术品,切好的萝卜片、山芋片等。
一、提问引出主题。
1、小朋友,你们觉得植物的身上,哪部分最重要呢?(幼儿生生讨论得出答案:根最重要)。
2、那你们见过的根都是什么样子的呢?有谁愿意来画一画?
二、实物展示,认识不同的根。
2、请你告诉小朋友,你找到的是什么植物?它的根在哪里?它们根是什么样的?
4、那是不是每一种植物的根都是须根呢?
5、你们可真聪明,这种一块一块的根啊,我们就叫它块根。
三、了解根的功能用途。
1、你们觉得根有啥用处吗?根可以用来干什么呢?
教师小结:根可是好东西,它可以吃,可以做中药,可以制作根制工艺品。请小朋友回家找一找,看看家里什么东西是用根来制作的。
活动重点与难点:
1、活动重点:激发孩子对剪纸作品的兴趣。
2、活动难点:能够大胆创作进行剪纸。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剪纸的特点、生动的形象和夸张变形的造。
活动重点与难点:
1、活动重点:激发孩子对剪纸作品的兴趣。
2、活动难点:能够大胆创作进行剪纸。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剪纸的特点、生动的形象和夸张变形的造型等。
2、了解剪纸是中国特有的民间特色,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3、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活动准备:课件、剪刀、剪纸。
活动过程。
孩子们,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课件。
1、好多的剪纸阿,我们一起来看看分别有哪些剪纸。(引导幼儿了解剪纸的种类)。
2、你最喜欢哪一个剪纸,引导幼儿说出剪纸作品的名称、用途,以及为什么喜欢这个作品。
3、这么多漂亮的剪纸,你知道它们是怎么来的吗?——播放课件。
1、剪纸是怎么来的?那些艺人为什么剪纸?
2、于是,人们学习、研究更对的剪纸方法,剪出各种各样的种类。——播放课件。
3、剪纸要用到哪些工具呢?——播放课件。
4、我们怎么用这些工具才能剪出一幅漂亮的剪纸呢?——引导幼儿说出剪纸的步骤。
2、你想不想也来剪纸?
1、老师在后面给你们准备好了纸和剪刀,现在请小朋友到后面找个地方做好。
2、观察并剪纸:你们看,在盒子里有很多,老师已经折好并画好图案的纸,请小朋友随便拿一个,你们看看你拿到的这张纸是怎么折——请2个不同折法的小朋友说说。仔细观察纸上画的,你猜猜剪出来是什么呢?——幼儿自由发表意见。我们剪的时候要先剪哪个地方的?——先剪中间再剪边缘。
3、请小朋友拿起剪刀,认真、仔细的进行剪纸。
4、点评作品:把剪好的粘贴到黑板上,我们来一起看一下。
5、教师小结:有的小朋友非常的认真、细心,所以完成的作品非常好,有的小朋友一不小心把有的地方剪断了,相信再小心点也能完成的非常好。
1、刚才是老师给你们把纸折好并画好,你们只是剪的,现在老师给你一张纸,你能不能把它变成一幅漂亮的剪纸。
2、折纸:我们要先怎么样?——折纸。可以怎样折?——对角折和对边折(幼儿说着,老师拿纸示范。)。
3、给幼儿分发纸。折好后请小朋友相互检查,看折的是否正确。
4、我们再在上面画上你想剪的图案或花纹。
5、画好了的小朋友,拿起小剪刀开始剪吧!注意:先剪中间的再剪边上的。
6、请把你的剪纸拿到前面,和大家说说你剪的是什么。——幼儿说完后教师给予点评并把作品粘贴到黑板上。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moban/350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