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设计意图:
包公的故事被人们世世代代传颂着,孩子们喜欢包公,喜欢他巧妙地断案,喜欢他的秉公执法,不放过一个坏人,也不冤枉一个好人。而如今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娇生惯养,依赖性强,遇事不能机智应对,更谈不上孝心。《包公审石头》的故事通俗易懂,包公的机智和小男孩孝顺懂事的形象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因此,我萌生了设计此次阅读活动的念头。
活动目标:
1、了解包公抓小偷的办法,会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讲述故事。
2、能理解故事内容,会用不同的语气表达不同角色的个性,并尝试分角色表演故事。
3、喜欢欣赏民间文学作品,学习包公聪明机智、公平正义和小男孩孝顺懂事的优良品质。
活动准备:
1、故事《包公审石头》的课件和ppt,幼儿每人一本绘本。
2、铜钱、水、油等实验器材。
3、包公脸谱图片、空白包公脸谱、涂色工具、情景表演的道具(包公的帽子、服饰、篮子、铜钱、石头、棒子等)。
4、背景音乐《包青天》。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幼1:他脸黑黑的,长着长胡子。师:因为他长得黑,人们又叫他黑包公。
幼2:他戴的帽子很有趣,额头上还有个弯弯的月亮。师:观察的真仔细,他戴的帽子是古时候的审判官戴的,头上的明月代表他做事公平公正。
小结:他是包公,人们也叫他“包青天”,他是古代的一名大官,专门捉拿坏人,为百姓做好事,是人们称赞的清官。
二、幼儿自主阅读,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1、以题激趣。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关于包公破案的故事,名叫《包公审石头》。
听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或者有什么想说的吗?(幼儿自由发言)
幼1:石头不会说话,他怎么审石头呢?
幼2:他肯定有什么魔法,让石头说话呢!
师:是呀,石头又不会说话,包公怎么会审石头呢?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个问题来看一看吧!
2、欣赏课件。
播放课件从开始至包公来了,留下悬念,请幼儿思考:
(1)小朋友,你认为是谁偷了小男孩的钱?
(2)如果你是包公,想怎样来审这个案子?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幼1:我是包公的话,我就来表演节目,让别人来投钱,抓住小偷;
幼2:我是包公,我就来审问人;
幼3:我是包公,我就卖东西,让别人拿钱来,然后抓到小偷;
师:小朋友们都想的不错,包公到底是怎样抓到小偷的呢?请你们拿出书自由地读一读吧,也可以和同伴一起交流。
3、认识封面。
师:来,我们先认识一下封面。
请幼儿观察封面有什么?(包公、石头、小男孩、篮子)
师: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4、幼儿自主阅读。
师:提醒小朋友们看书时要坐端正,轻轻地一页一页地翻书。师:小朋友们刚刚看完了一遍,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吗?(幼儿自由说)
三、师幼共读,深入理解故事。引导幼儿学习简单的人物角色对话,学会说完整的话。
1、幼儿边观看图片1-4幅,边讲故事。提问:
(1)小男孩每天做什么事情?为什么?
(2)有谁愿意来学学小孩卖油条的'情景。
(3)有一天,小男孩卖完油条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小结:小男孩家里这么贫穷,靠卖油条给妈妈挣药费,真是个懂事孝顺的好孩子。
2、看图5至8幅,提问:
(1)小男孩遇到谁了?
(2)包公是怎样审石头的?谁来学一学?(请幼儿评价,指导幼儿读出包公生气时的语气、表演出包公生气时的样子。)
(3)包公审石头时,旁边的人是怎样议论的?
(4)包公生气了,怎么惩罚大家?
(5)包公是怎样抓到小偷的?他用的什么办法?
3、幼儿实验。
师:为什么包公断定水面浮起一层油的铜钱是小男孩的呢?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想象。
幼:卖油条的手上有油,他摸过的铜钱有油,铜钱放入水里就会浮起一层油花。
师:沾油的铜钱放入水中真的会浮起一层油花吗?我们亲自动手实验一下吧。准备两盆水,一些铜钱。分两组(一组铜钱沾油,一组不沾油)把它们分别放到两个盆子中,观察两盆水的不同)
幼:(通过操作实验发现)沾油的铜钱水面浮起一层油花,而不沾油的没有。
师:现在你们明白了包公是怎样抓到小偷了的吗?(请个别幼儿作答)
小结:包公用智慧巧妙地断案,公正执法,不放过一个坏人,真是一个让人称赞的清官,我们要学习他聪明机智、公平正义的品质。
四、启发思考,提升精髓。
师:小朋友们,听了这个故事,你最喜欢谁?为什么?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做?
教师小结:我们要像小男孩一样不怕困难,自食其力,做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像包公那样遇事沉着冷静,聪明机智,做个充满正能量的人。
五、幼儿尝试分角色表演。
师:小朋友们有的喜欢包公,有的喜欢小男孩,就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找小伙伴表演吧。
1、幼儿自由找小伙伴,挑选自己喜欢的角色表演故事。
2、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表演,体验表演故事的乐趣。
六、活动延伸,拓展阅读。
1、画一画:我心中的包公。
(1)出示包公京剧脸谱图,包公脸谱为黑色,寓意他铁面无私,头上的明月代表他执法公平公正,紧锁的眉头总是在思考案情。
(2)请幼儿给他的画像涂色。(播放《包青天》背景音乐,幼儿涂色)
2、演一演。
把扮演包公的帽子、服饰、小男孩提的篮子、铜钱、石头、棒子等投放到表演区,请幼儿自主表演。
活动反思: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语言学习是幼儿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幼儿在主动积极的阅读和交流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起点阅读《包公审石头》一课,我正是依据此理念,在引导幼儿阅读的过程中,让幼儿自读质疑,自读释疑,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与文本充分对话,获得阅读体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置悬念,培养幼儿想象能力。
本课课题比较新颖,导入新课时,我从课题入手引导幼儿质疑,让幼儿带着“石头都不会说话,包公为什么审石头?包公是怎样审石头?”的问题主动去阅读故事,激发了幼儿阅读的兴趣。在幼儿自主阅读环节中,我先播放故事的前半部分,设置了悬念“你认为是谁偷了小男孩的钱?”“假如你是包公,你会怎样审这个案子?”,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猜测,既培养了幼儿的的问题意识,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二、创设情境,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因此,在课题导入、幼儿自主阅读、自主表演和课后延伸等各个环节,我通过播放音乐,创设表演场景,让幼儿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角色,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和小伙伴表演,幼儿在情境中阅读、交流和体验,阅读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三、细读探究,培养幼儿阅读能力。
让幼儿理解包公为什么审石头?包公怎么断定水面上浮着油花的铜钱就是小男孩的?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我采用自主阅读,看图细读、操作实验和分角色表演等学习方式,重点抓住包公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让幼儿在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弄懂了问题,理解了故事内容,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积累了语感。
四、拓展延伸,培养幼儿表达及创造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教师要鼓励幼儿用故事表演、绘画等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图书和故事的理解。因此,在教学结束后,我在美工区投放了包公脸谱,让幼儿画一画,在表演区创设了包公审案的情景,投放了道具,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演一演,孩子们在个性化的选择中,对故事的体验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引导幼儿感受与同伴分享、交流图书的乐趣。
2、引导幼儿能按顺序阅读图书,发展幼儿交往和口语表达能力。
3、让幼儿了解图书种类的多样性,感知书的作用,知道图书由封面、封底、目录和正文组成,学习正确的看书方法,懂得爱惜图书。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带喜欢的图书一本,教师准备一本有目录的大书。
2、师生共同收集不同种类的书等。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了解目录的作用,学习正确的看书方法。
难点: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引导幼儿感受与同伴分享、交流图书的乐趣。
[活动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引导法。
[活动过程]
1、通过谈话引出课题。
(每个幼儿都带来自己喜欢的书,从讲解书的内容入手,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为带幼儿进行阅读认识图书做好铺垫。)
教师根据幼儿讲述书的内容,随时进行思想教育。
2、通过阅读活动,引导幼儿认识图书。
(1)幼儿人手一册图书自由阅读,教师观察幼儿是否会按顺序一页一页翻看。
(2)讨论:书有什么作用?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小结:书能告诉人们过去、现在、未来的许多事情,使人们增长知识,学到很多本领,还能使人进步,产生美好的愿望。
师:书对人类有那么大的作用,我们一定要爱护书。老师这儿有一首爱书的儿歌,说给你们听听:小小图书真好看,仔细瞧来慢慢翻,轻拿轻放爱护它,小朋友们心喜欢。
(通过欣赏儿歌,使幼儿知道怎样爱护书。)
师:书是由封面、封底、目录和正文组成,小朋友知道目录有什么作用吗?
3、帮助幼儿了解目录的作用。
(1)引导幼儿查看自己的书的目录,能根据目录查找书中的内容。
(2)比一比谁的速度快:教师报页码,幼儿找对应的故事;教师报故事序号,幼儿找页码,临座的小朋友之间互相检查。
(3)讨论:目录有什么作用?
小结:目录可以帮助我们很快地找到要看的内容,也可以知道书的具体内容。
(“帮助幼儿了解目录的作用”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幼儿正确阅读打下基础。)
4、集体讨论正确阅读的方法。
师:老师知道小朋友喜欢看书,请小朋友看课本3至4页,说一说正确阅读的方法?
幼儿通过看图积极发言,正确地评价图中幼儿的做法是否正确。
小结:
(1)阅读图书时要一页一页地翻;
(2)身体要坐正,不能躺在床上看书;
(3)不在强光或弱光下看书;
(4)眼睛与书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5)文字和图书对应起来阅读。
(通过集体讨论使幼儿明确了正确阅读的方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5、幼儿自由结伴,讲述自己书中的故事,并与同伴交换图书。教师提醒幼儿正确的看书方法。
师:小朋友今天读了许多新书,有讲故事的、学儿歌的、学画画的、学计算的,你看完之后可以和好朋友互相交换看看。
教师参与幼儿的讲述中去,并注意倾听。引导幼儿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并给予肯定和评价。
6、小结:
书是知识的海洋,通过读书,小朋友可以了解历史,探索奥秘。
你学会了正确的阅读方法,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多看书,要懂得爱惜书,养成爱读书、爱护书的好习惯。
[活动延伸]
请幼儿和家长合作,制作“我的书”,将故事画成连环画,装订好,画上封面,写上自己的名字,带到幼儿园和你的好朋友互相分享交流。
1、出示文字:对换
你们认识这两个字吗?什么叫对换?可以什么和什么的对换?
2、出示第三个文字:节
(二)比较阅读,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1、出示洋洋得意的小明和爸爸的图片
(1)看:原来今天的对换节是谁和谁的对换呀?
(2)淘气的小明今天做爸爸心理怎么样?为什么小明爸爸这么高兴?
2、出示满头大汗、疲惫不堪的小明图片
小明爸爸怎么啦?他为什么会满头大汗、累成这样呀?
3、出示愁眉苦脸、无可奈何的小明
(1)小明又怎么啦?小明为什么不高兴呢?
(2)小明爸爸和爸爸儿子正在吃晚饭时,突然,发生了什么事?小明爸爸有办法吗?
(3)这时,当、当、当对换节结束了,看,谁把灯修好了?他是怎么做的?
(4)小明的对换节过去了,这时的小明觉得怎么样?会对爸爸妈妈说什么呢?
(三)设计、交流,拓展对换思路,激发渴望长大的愿望。
3、幼儿介绍、讲解对换节
4、我们都要争取做个能干的人,遇到问题想办法,祝大家过一个快乐、有趣的对换节!
(四)活动延升:激励孩子们过一个快乐、有趣的对换节。
一、谈话导入,启发幼儿阅读故事的兴趣。
1.出示图片"森林",观察各种小动物。
师:老师带你们去绿色的大自然看看动物朋友,你喜欢谁?说出喜欢的理由!
二、结合图片分段讲述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1.出示"小猪变斑马"图。
师:它想变成谁?为什么要变成斑马?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2.出示"小猪变大象"图。
师:小猪变斑马不成功,它还是没发现自己可爱,它想变成谁?它变大象会成功吗?
3. 出示“小猪变袋鼠”图。
师:小猪走呀走,他遇到谁?它想变袋鼠,它想学袋鼠的什么?
4. 引出"变小鸟"图,了解小猪变成小鸟的过程,猜测小猪是否成功。
师:它看到天上自由飞翔的小鸟,它说:我就变小鸟吧!引导幼儿说出:"如果…就…"(如果我会飞,我就可以和白云一起玩耍)
师:它是怎么变小鸟的?它成功了吗?
5.引出“小猪滚泥潭”图。
师:最后怎么样了?还想变形吗?猪朋友告诉它什么,让小猪一下开心起来了?
三、引出故事名字。
师:故事的名字就叫小猪变形记。那小朋友们还记得,小猪今天经历了几个变形的过程?
四、情感迁移与拓展。
1.展示 “喜欢自己”与“不喜欢自己”的调查结果。
师:小猪是后来喜欢自己了吗?为什么?可是根据老师的调查,有些小朋友也不喜欢自己,我们来看看调查结果。
引导语:请喜欢自己的小朋友来夸夸自己。
2.请不喜欢自己的小朋友说说为什么不太喜欢自己,请其他幼儿把这个小朋友当作宝藏来发现他的优点,改变他不喜欢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
《母鸡萝丝去散步》是一本外国经典图画书,它的文字与画面形成一种非常滑稽的对比,文字讲述的是母鸡萝丝去散步的平淡无奇的故事,而另一个主人公——狐狸,却在母鸡的背后上演了一出滑稽可笑的“捉鸡”屡屡受挫的故事。
本次活动的设计力求引导孩子在笑声中理解画面内容,能讲述出隐藏在图画背后的故事,并体会阅读绘本的基本方法:大胆猜、细心看、清楚说。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图画、上下图的观察对比,了解故事的情节发生和发展,培养细致观察和大胆想象及较完整语言表达能力。
2.体会图画的幽默诙谐,感受阅读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看封面,设悬导入
二、引导阅读,猜故事
——(出示 ppt2)母鸡萝丝迈着轻盈的步伐,带着愉快的心情去散步喽,可就在这快乐安详的背后,却潜藏着危险,谁跟着它?母鸡萝丝会知道她背后的危险吗?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惊险的故事呢!
——(出示ppt6)可是狐狸好像也没那么幸运,狐狸怎么啦?脚下一滑,“扑嗵”一声,一头栽到池塘里,这只可怜的狐狸啊,没捉到母鸡,倒弄得自己像个落汤鸡。
——(出示ppt7)母鸡萝丝又来到了什么地方?狐狸仍然紧跟着她,眼看就要抓到母鸡了,结果呢?(出示ppt8)
——(出示ppt9)母鸡萝丝继续往前走,这次她又来了哪里?小朋友们猜一猜在这里会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出示ppt10)
(出示ppt12)
——(出示ppt15)母鸡按时回到家吃晚饭。
三、观看ppt, 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小结:狐狸一心想捉到母鸡,一路跟着她,可是每一次都失败了,最后还慌张的逃跑了。
活动延伸:
——第二天母鸡螺丝去散步的时候,狐狸还会跟着她吗?他们之间可能还会发生什么惊险有趣的事情呢?小朋友活动后可以想一想、说一说。
附故事:
母鸡萝丝出门去散步,她走过院子,狐狸紧紧地跟在后面。院子的中央有一只钉耙,狐狸一脚踩在钉耙上,钉耙一下子竖起来,“啪”的一声打在狐狸的脑门上,狐狸被打得头昏眼花。
母鸡继续往前走,她绕过池塘,狐狸还是紧紧地跟在后面。突然,狐狸脚下一滑,“扑嗵”一声,一头栽到池塘里,水花四溅,差点把狐狸淹死。
母鸡继续往前走,她越过干草堆,狐狸仍然紧紧地跟在后面。眼看就要靠近母鸡了,它向前一扑,却一下子钻进了干草堆里。
母鸡继续往前走,她经过磨坊。面粉袋的绳子缠在了母鸡的脚上,当狐狸经过的时候,面粉袋的口“哗”的打开了,面粉洒在了狐狸的身上,压得狐狸动弹不得。
母鸡继续往前走,她穿过篱笆。狐狸看见篱笆的缝隙太小,钻不过去,就用力一跳,不偏不倚正好跳到山坡上的小推车上。小推车顺着山坡轱辘轱辘往下滚。
母鸡继续往前走,她钻过蜜蜂房。狐狸趴在小推车上,“轰”的一声撞倒了蜜蜂房。蜜蜂房里的蜜蜂“嗡嗡”的纷纷地向狐狸飞去,狐狸撒开四条腿飞快的没命逃走。
母鸡按时回到家吃晚饭。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绘本阅读活动,绘本中一共出现的文字就只有44个,而且文字还是隔一页才出现的。这些文字既没有提到故事中的角色,也没有叙述故事中发生的事情,只是母鸡“萝丝”出门去散步一件平凡的故事,就是这样子的一本图书,却有许多挖掘和教育的东西,因此我选择这一本绘本教学。在活动的设计上我力求每一幅画面的提问要具有启发性、开放性、有效性,引导孩子在一个想说、敢说、能说、会说的环境中理解画面内容,能讲述出隐藏在图画背后的故事。
整个活动孩子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状态,完全沉浸在故事的情景之中,孩子们通过观察图片,在悬念中、观察中、猜想中主动的探索和想象故事的发生和发展。整个活动都是在愉快的情绪下完成的。
当然活动中也有不足之处,如在导入环节,教师要留有悬念,渲染的更神秘一点,激起孩子想去阅读、渴望阅读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2、让幼儿用已学过的不同物体形象,自由地表现人物的五官及面部表情,画出有趣的脸谱。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画好娃娃头的轮廓并发给每个幼儿一张。
2、范样两个、泡沫板、小黑板、剪子、小筐子、各种拼贴物体、粉笔。
3、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想象。组织幼儿围坐在老师周围。
1、提问:“小朋友都转过身来,互相看看,仔细瞧瞧,你们的小伙伴长的'什么样?脸上有什么?”
2、“小朋友看看、说说你们的小伙伴,眼睛、眉毛、嘴、鼻子、头发都像什么?”(让幼儿充分说)
3、“你们互相逗一逗,看看你的小伙伴笑起来是什么样子?”
4、请小伙伴学一学哭、着急等表情,他们又像什么?老师把幼儿说的部分内容画下来,如:眼睛像毛毛虫,嘴像香蕉。
二、启发引导幼儿构思出有趣的娃娃。
1、出示范样提问:“这个有趣的娃娃多可爱呀!它的头发、眉毛、眼睛、鼻子、嘴巴都是什么?”
2、这两个娃娃是老师按照小朋友想的,再加上老师自己想的画成的。小朋友你们想画什么样的?(让幼儿自由讨论、商量,请幼儿把商量的结果告诉老师。)
三、提出绘画要求:(1)想好了再画物体的形象,一定要像、有趣。(2)要求幼儿大胆作画并画的与别人画的不一样。(3)画好后顺着轮廓剪下来。
四、幼儿作画,老师巡回指导。放音乐,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作画。
1、老师请小朋友坐在椅子上作画。
2、个别能力差的幼儿在另一桌上,可自己拼画。
3、提醒幼儿在画时注意搭配颜色、涂色仔细。
4、提醒幼儿画的时候注意五官的位置。
5、提醒幼儿把剪下来的碎纸放在筐子中。
五、展示幼儿作品。
1、老师将画完、剪好的作品钉在泡沫板上,并让已完成作品的幼儿去看正在画、剪的幼儿。
2、老师引导幼儿评价作品。请幼儿说一说哪幅作品最好,为什么?
活动延伸
1、“小朋友看到这些娃娃觉得怎么样?”(奇怪、有趣、可爱、好玩等)
2、带领幼儿根据画好的作品说儿歌。
奇怪奇怪真奇怪,
我的娃娃真可爱。
头发是xx,
眉毛是xx,
嘴巴是xx,
你说奇怪不奇怪,
你说可爱不可爱。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moban/346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