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活动方案需要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和充分的准备工作。小编特意搜集了一些活动方案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和建议。
设计意图:
美是一切的开始,绘画,是以感受美和表现美为基础的,同时又是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和维持心理平衡的有效途径,是幼儿用来传达情感的视觉语言。在绘画中,幼儿表现的是他的思想、感情、兴趣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
小班第一学期主要以培养幼儿绘画的兴趣为主,第二学期开始幼儿将学习一些简单的构图。本次活动我利用ppt图片结合儿歌的教学法,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看看、说说、画画、吃吃的过程中,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小熊脸部的基本特征,并从中体会绘画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画画的过程中,了解小熊脸部的特征。
2.用圆形,尝试表现小熊的脸部特征。
3.体验儿歌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绘画活动乐趣。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
1.对形状有一定经验。
2.知道绘画作品中背景的意思。
物质准备:
1.教师用ppt(小熊的画法及小熊实物图片)。
2.人手一支笔,一张画纸和一些圆形饼干;背景用圆形各色即时贴。
活动过程:
一、出示圆形,引出圆形饼干。
1.出示圆形,幼儿想象。
这是什么,什么东西是圆圆的?(幼儿自由想象)。
2.出示饼干,导入主题。
圆圆的还像圆圆的饼干。(出示饼干)猜猜谁喜欢吃饼干?
二、边听边看,了解熊的脸部特征。
1.观看ppt,听儿歌看绘画过程。
儿歌:圆圆圆圆一块饼,啊呜用力咬一口,一根小棒往下戳,变成一根棒棒糖,放到弯弯嘴巴里,掉下两块饼干屑,拉手跳个圆圈舞,先开一朵半圆花,又开一朵半圆花,哇哦!一只小熊画好了。
2.再次欣赏,巩固绘画小熊的步骤。
3.贴上背景,完成完整的美术作品。
要求:画好小熊后,在小熊的背景里贴上一块一块饼干,给小熊吃的饱饱的。
三、幼儿作画,尝试绘画小熊。
1.幼儿自由创作,尝试绘画。
2.教师巡回指导,张贴幼儿作品。
3.观看实物小熊ppt,完整欣赏熊的特征。
四、分享饼干,体会吃饼干的快乐。
吃饼干,体会快乐,结束活动。
一天,杨烁小朋友画画时想喝水,对她的好朋友茜茜说:“你帮我接着画吧”。茜茜迅速地投入到杨烁的画中……杨烁回来后说:“真好玩,你把我画的时钟变成了皮球,铅笔变成了小树……”我为孩子的联想力和创造力感到惊奇,正如《纲要》中指出:“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大胆表达自己的想象,分享创造的快乐”。因此我精心设计了美术活动《快乐的大转盘》,让孩子在愉快的活动中大胆想象,为同伴的作品添画,感受同伴不同思维方式和表现方式,体验交换作画的趣味性,展示幼儿艺术活动的魅力。
1、启发幼儿在同伴原有绘画形象的基础上大胆想像,为同伴的作品添画。
2、感受同伴的不同思维方式和表现方式,体验交换作画的趣味性。
1、幼儿有根据任意图形想像作画和合作绘画的经验。
2、勾线笔、背景音乐、油画棒、画纸。
3、坐位安排成环形。
一、引导。
1、出示基本图形,启发幼儿说说:“你想把它变成什么”。
2、从简单的基本形开始,分步骤示范,让幼儿猜想老师画的是什么。
3、师生共同想象添画,让幼儿感知其中的创造性和变异性。
4、讲解“大转盘式作画”的方式和游戏规则。
二、创作。
1、幼儿按“大转盘式作画”的方式和规则作画。(播放优美的音乐)。
2、启发幼儿在同伴原有绘画形象的基础上大胆想象,为同伴的作品添画。
3、教师参与活动,并积极引导。
三、交流、体验。
1、引导幼儿回忆、寻找自己原先的创作图案,与同伴分享创作的快乐。
2、展示幼儿作品,谈谈“大转盘式作画”的感受。
云朵是幼儿常见的事物,天气的变化让幼儿感受到云朵的多变,孩子喜欢善变的事物,因此设计美工活动《多变的云朵》。
1、发挥想象,结合经验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形态各异、色彩多样的云朵。
2、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培养幼儿的审美力和想象力,。
结合经验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形态各异、色彩多样的云朵。
大胆想象,设计形态各异的各种颜色云朵,并能运用和谐的色彩表现。
1、经验准备:活动前组织幼儿到户外观察云的变化,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云朵像什么。
2、材料准备:水彩笔、画纸、油画棒,若干单线描绘的动物外形图形、完整范画一张。
活动过程:
1、魔术导入:《蓝天白云》。
老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表演个魔术,这是一张白色颜色的纸,蓝蓝的天空中变变,变出了什么?(老师用蓝色水彩颜料在纸上涂抹着。幼儿:蓝天白云)。
2、提问引出示范画。
老师:“小朋友,你们见过什么形状的云朵?”(幼儿说说自己的经验)。
老师:“你们说得对,云朵有各种形状、不同的颜色,请看这些云朵像什么?”(老师出示一幅单线描绘的云朵范画,一幅涂上漂亮的颜色,添画可爱的眼睛、嘴巴范画。)。
3、绘画活动:《多变的云朵》。
老师:“刚才我们发现云朵真会变,变出不同的图案,变出漂亮的颜色,现在请小朋友画出自己喜欢的云朵。”(引导幼儿绘画出形态各异、色彩多样的云朵。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添画云朵,并能运用和谐的色彩表现。)。
活动结束:作品欣赏《多变的云朵》。
老师:“刚才老师发现小朋友画的云朵形态各异、色彩多样,谁来说说自己绘画的云朵变成了什么?”(幼儿说出画的内容和大家一起欣赏、分享)。
老师:“小朋友,真聪明!发现云朵真能变,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云朵真漂亮!”
活动目标:
1、感受色彩,巩固对常见颜色的认识,增进对色彩的兴趣。
2、会任意选择绵签、印章、滚、粘贴的方法表现彩色手帕,体验美术活动的兴趣。
3、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简单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活动准备:
1、彩色手帕四幅、百只手扒(幼儿人手若干)。
2、各种形状的塑料盒、颜料盒、小勺、弹珠、棉签、印章、彩纸、胶水。
活动过程:
1、感知色彩,巩固认识颜色。
(2)师:有了这些颜色,你想干什么?
2、巩固掌握使用各种材料的方法。
教师即兴根据幼儿讲述的'方法让幼儿回忆各种材料的使用方法。(棉签画、滚珠画、印章画、粘贴画)。
3、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2)师提出要求:用你喜欢的方法、喜欢的颜色制作一块漂亮的手帕,画好后看看手帕上有什么?(提出卫生要求)。
(3)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5、活动延伸:谈论、探索: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是自己的手帕更漂亮?
活动目标:
1知道月夜的特点,能用油画棒和颜料来表现夜晚月亮星星挂在天空中的美丽意境。
2能用语言描述学着用语言描述夜晚的安静和甜美。
重点:学画学画月亮星星,用水粉画背景。
难点:用语言讲述月夜的安静和甜美。
活动准备:教师范画,油画棒,水粉颜料,水粉笔,擦布,了解月夜的各种样子,歌曲。
活动过程:
(一)引题,欣赏《摇篮曲》。
师:小朋友听这是什么音乐啊?
幼:摇篮曲。
师:是摇篮曲小朋友应该怎么样啊?
幼:睡觉。
教师出示图片。
幼:晚上。
师:外面是怎么样的啊?
幼:黑黑,很安静……。
师:是不是很美啊?
幼:是的。
(二)教师示范。
幼:黄色。
师:现在我们要来画背景了,我们用水粉颜料来画,应该涂什么颜色啊/。
幼:黑色。蓝色……。
师:那老师每个颜色都试试看,涂水粉颜料的时候可以从蜡笔上涂过去,蜡笔是油性的,水粉颜料不会覆盖上去。
师:哪个颜色最漂亮啊?
幼:深蓝色……。
(三)幼儿作画。
师:小朋友都说深蓝色好看,那我们今天就用这种颜色作画。
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讨论。
(四)。
师:小朋友回家以后都观察一下,看看安静的晚上人们都在干什么?
教材分析:“夜晚”是幼儿比较熟悉的,而且夜晚可以让人产生很多想象,针对这个内容开展本次活动,结合生活中的观察用水粉颜料来描绘,知道油画棒是油性的,水粉颜料不会覆盖上去。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用自己的思维,不同的色彩来创作。同时在活动前引导幼儿回忆月夜,让他们对活动产生兴趣。活动反思:这是一堂美术活动主要是在幼儿学会蜡笔画的基础上,学会用水粉颜料画背景。开始时我用摇篮曲和图片引出晚上,让小朋友说出夜晚的颜色,然后用颜料画出来。这堂课的不足之处:一开始我用蜡笔示范画星星的时候用黄色,应该用深色可以让小朋友看得更加清楚一点。第二我限定了幼儿用黄色画星星和月亮,忽略了小朋友的想法,应该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用他们喜欢的颜色来画。总体来说小朋友对这堂课还是比较感兴趣的,画的也挺漂亮的,不足之处有待加强。
活动目标:
1、感受掌印画的有趣与多变,在欣赏中获得愉快经验。
2、初步尝试运用添画、组合的方法进行手掌印画活动。
3、能大胆地进行想象、表达,有一定的创造力。
活动准备:
铅画纸、颜料、抹布、桌布。
一、绘本导入。
幼儿欣赏故事。
师:在这个故事里,你看到什么特别的地方了吗?(故事中的人物、动物都是由我们身体的那个部位变化出来的)。
师:所以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我的手掌印——动物园》。
二、感受手掌印的变化。
师:刚才在故事中五颜六色的手掌印都变成了什么?
师:手掌印真神奇,变出了这么多东西!有趣吗?那你最喜欢哪个?
师:它是怎么变出来的?(由几个手掌印、手指的方向、变化等,添上了什么)。
师:变出的东西可真多,除了这些,你的手掌印又会变成什么呢?
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三、示范、操作。
师:哇,我也忍不住想来变一变,那我的一个手掌印可以变成两只小兔子吗?
师:伸出小手,亲亲颜料,亲亲白纸,用力压一压,123拿起来(可以一个或是两个、多个手掌印组合起来)印好后,拿起抹布擦一擦。
师:我要变了,拿起勾线笔,添上眼睛和嘴巴,这可以变成什么呢?变个胡萝卜。爸爸妈妈、我和弟弟还看见两只兔子相亲相爱,准备分享胡萝卜呢!
师:爸爸妈妈我们一家人还会看见什么呢?相信你们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印一印、变一变了,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材料,小椅子不搬,待会自己找一张白纸,选喜欢的一种颜色变一变,尽量要和别的小朋友不一样哦。先变好的小朋友可以把你的画讲给后面的客人老师听。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四、评价。
请幼儿把画放到黑板上。
师:你们的小手真能干,这是谁变的,变成了什么,你是怎么变的?
请1-2名幼儿说一说。
师:手掌印变出了这么多东西,我们一起来讲一讲吧!
师幼共同讲故事。
师:我们拿着自己的画去讲给教师里的小朋友听吧!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海绵印章印出小鸡,并用棉签添画细节。
2.进一步感受墨色在宣纸上产生的特殊晕染效果。
3.知道工具材料用完后要放回原处,初步养成良好的作画常规。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过小鸡。
2.宣纸,颜料(黄、褐色、绿),颜料盘,棉签,海绵印章,抹布。
活动过程:
1.通过谈话,引导幼儿回忆、总结小鸡的外形特点。
教师:小鸡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它们喜欢吃什么?干什么?
2.师幼共同讨论小鸡的画法。
(1)讨论小鸡头部的画法。
教师:先用海绵宝宝蘸些颜色,然后把它印到宣纸上去。
(2)讨论小鸡其他部位的画法。
(3)引导幼儿丰富画面内容。
教师:小鸡喜欢在哪里玩?它们喜欢干什么?(可添画小草、小虫等)。
(4)教师逐一介绍作画材料,指导幼儿将用过的工具材料放回原处。
3.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教师提醒幼儿添画细节和背景,也可在幼儿作品上适当添画场景,让画面更丰富。
(2)提醒幼儿用完物品后放回原处,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
4.欣赏作品,教师评价、总结。
(1)教师:你画的小鸡在干什么?
(2)教师小结:今天你们画的小鸡真有趣,有的在捉虫,有的在唱歌,还有的在玩捉迷藏的游戏,下次我们还可以把它们的好朋友也画上呢!
一、活动目标:
1.能沿线剪出较光滑的圆形。
2.能拼贴出大青虫的不同姿态并进行简单的添画。
二、活动准备:
1.水彩笔、剪刀、浆糊、抹布等每组两份。
2.在日常活动中,进行过游戏“可爱的大青虫”,表现出大青虫的不同姿态。
三、活动过程;。
1.谈谈大青虫的运动。
——大青虫是什么样子的?(大青虫的身体是长长的、一节一节的)。
——引导幼儿边说边用身体动作模拟大青虫是怎样运动自己的身体的。
2.剪贴大青虫。
——将圆形沿线一一剪下,并一个接一个粘贴成大青虫。
——引导幼儿思考怎样才能粘贴出不同动态的大青虫。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细心地剪,并拼帖出大青虫的不同姿态。
——鼓励幼儿添画大青虫的生活环境,如:树叶、大树、小草、小花等。并涂底色。
——展示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的大青虫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四、活动建议:
1.可提供一些圆片、瓶盖、圆形积木等,让幼儿沿轮廓画出圆形后,再来剪、贴,以满足能力较强幼儿的需要。
2.在活动后,可带领幼儿一起布置一个有树、花、草的大花园,然后将幼儿的作品布置在其中。
活动目标:
1.在尝试运用粗细不同的笔作画中初步培养幼儿线描的兴趣。
2.初步尝试运用线条的粗细变化进行装饰,初步培养幼儿认真做事的习惯。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5.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尝试运用线条的粗细变化进行装饰。
活动准备:
粗细不一的记号笔若干、8的纸张若干、教师的范例。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近阶段,来小猪胖胖的公园的游客越来越少,于是他决定把最简单的三撞老房子翻新成高楼大厦吸引游客,小猪问小朋友,有什么好办法把最简单的三撞老房子翻新成高楼大厦?(画的高点、顶天立地;装饰的漂亮点、可以是各种形状的门和窗。)。
2.今天我们画高楼大厦的时候要和线条一起做游戏,你们知道的都有哪些线条呢?(直线、曲线)。
二、出示范例图片、观察欣赏。
1.这个美丽的图案是用哪个线条画的,是用一个什么好办法画出来的?(粗细的变化)。
教师逐一出示相应的图片进行讲解。
3.出示范例观察,看潘老师为小猪设计的房子。
你喜欢哪撞房子?最喜欢它什么地方?为什么?(要求幼儿把话说明白。)。
小结:原来不用涂颜色,用线条一样可以把房子打扮的很漂亮。
三、引导创作及指导。
2.介绍有创意的图案,鼓励大家学一学。
3.激励绘画中认真作画的幼儿,鼓励幼儿向他们学习。同时要学习小猪一样不怕困难。
四、延伸活动。
开展美术主题活动,可以引发幼儿想要主动表现的意识的萌芽,激发幼儿主动表现的兴趣,鼓舞幼儿敢于大胆表现的勇气。中班美术区活动方案怎么写?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班美术区活动方案,希望能帮到各位。
(一)通过故事《秋娃娃的礼物》启发幼儿的想象。
1、教师讲故事:秋娃娃带着七彩画笔来给树妈妈送礼物。它飞呀飞呀,看见枫树妈妈,它拿出了红画笔,围着枫树妈妈转呀转呀,枫叶变红了,枫树妈妈换上了红衣裳(出示红枫叶);它看见了银杏树妈妈,就拿出黄画笔,围着银杏树妈妈转呀转,银杏树叶变黄了,银杏树妈妈换上了黄衣裳(出示银杏叶)。绿衣服送给松树妈妈,桔黄色的衣服送给梧桐树妈妈(出示桔黄色梧桐树叶)……。秋娃娃飞呀飞呀,大树妈妈都换上了新衣裳。
2、教师提问:秋娃娃给大树妈妈的礼物是什么?你们愿意帮助秋娃娃,给大树妈妈穿上彩色的衣裳吗?幼儿回答。
(二)引导幼儿通过添画彩色的树叶,给大树妈妈穿衣裳。
教师:我们怎样给大树妈妈穿上新衣服昵?你想让树叶娃娃变成哪些。
颜色?(启发幼儿给大树妈妈画上各种颜色的树叶);给树叶娃娃涂颜色时要先画好树叶轮廓再均匀地涂色,不要涂到线外面,涂好一片再换颜色。树叶要靠近紧大树妈妈。比比看,谁给大树妈妈穿的衣服最漂亮。
(三)幼儿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1、鼓励个别能力较差的幼儿大胆使用颜色及均匀涂色。
2、提醒能力强、速度快的幼儿多画些树叶娃娃,靠紧大树妈妈。
(四)展览幼儿作业,供幼儿欣赏。
让幼儿看一看,说一说哪棵大树的衣裳颜色最漂亮,涂色最均匀。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大胆地选用多种颜色在树干上添画树叶,继续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张图画纸,油画棒一盒。
2、带领幼儿欣赏秋季多彩的树叶,观察树叶的变化。
教学目标:
1.根据树叶的不同外形特征合理想象,大胆添画,表现物体的各种形象。
2.愿意参与树叶创作活动,体验创作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物质准备:。
1.课件、电脑、电视机。
2.不同形状及大小的秋叶、剪刀、卡纸、双面胶、蜡笔。
知识准备:
了解树叶的名称、外形特征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树叶拼贴的技能。
难点:能对各种各样的树叶进行想象,尝试动手拼贴。
教学方法与手段:
观察法、操作法、多媒体辅助法等。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
1.幼儿边欣赏边倾听小树叶的故事。
2.师:小树叶变成了那些?
3.小结:小树叶变成了小鱼的尾巴,萝卜的叶子、美丽的小花,小树叶真神奇啊!它找来了许多好朋友。
二、观察讨论。
1.出示各种树叶,引导幼儿描述自己喜欢的树叶,并进行合理想象。
师:仔细看看你喜欢那片树叶?你觉得它像什么?(幼儿自由讲述)。
小结:有的树叶像雨伞、有的像小鱼的尾巴、有的像头发多美妙啊!
2.老师最喜欢这两片树叶,想一想这两片树叶可以变成什么?(幼儿讲述、教师根据幼儿讲述的进行摆放。)。
3.树叶与树叶朋友碰在一起能变成这么神奇的东西,你想用树叶变成什么?(帮助幼儿在树叶与想象中建立联系。并让个别孩子尝试)。
小结:原来呀,把几片不同的叶子组合在一起也可以变出那么多可爱的小动物,好玩的东西。当你找不到合适的叶子时,还可以请笔来帮忙画一画。
三、尝试操作(树叶变变变)。
1.出示其他树叶拼贴作品。(啊!小树叶真神奇,它还请来了许多好朋友,看看还变出了……?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许多树叶你能不能也来试一试。)。
2.提出操作要求:请你们轻轻搬好小椅子坐到桌子旁,仔细看看有哪些树叶,想像你会用树叶变成什么?(幼儿自由选择树叶,先在纸上摆摆试试,再进行粘贴。)。
3.教师对不同水平的幼儿进行分层指导。
(1)鼓励幼儿发挥想象,能变出2-3种。
(2)请幼儿适当考虑画面的完整并能添画,美化自己的作品。
(3)提醒幼儿用剪刀要注意安全,双面胶粘在叶子的反面,并粘帖平整。树叶要轻压,防止碎裂。
四、分享与交流请幼儿互相欣赏自己和同伴的作品,说说我的树叶变成了什么?
教学目标:
1.能表现家庭成员及自己的主要特征,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进一步增进对家人的情感,体验家庭带来的幸福感。
教学过程:
一、“幸福全家福”记着采访,导入主题。
2.教师采访幼儿,引导幼儿介绍自己的全家福,说说全家福中的家人是什么表情。
3.小结:哇,今天我的“幸福全家福”的采访结束了。你们的全家福有,开心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开心的你。
二、操作示范,学会画出自己家庭人物正面的形象及他们的主要特征。
1.教师示范讲解。
(1)引导幼儿想清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外貌特征(头发、眼睛、嘴巴等)。
(2)重点介绍家庭成员在画纸上分布和排放(半身或者全身)。
(3)添画全家福的背景(爱心、白云等)。
2.教师出示完整的示范图,进行完整的观察欣赏。
3.幼儿操作。
(1)提出要求,注意自己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特征。
(2)提醒幼儿画全家福的步骤,涂色要均匀整洁。
(3)教师巡回指导,帮助能力差的幼儿进行操作。
三、作品讲评。
1.教师请幼儿与自己的好朋友再次介绍自己的全家福。
2.组织幼儿一起将自己的作品上墙。
活动目标:
1.以描画积木外形的方式“建造”房屋。
2.添画门、窗等,表现房子的基本结构。
3.体验描画活动带来的成功感。
活动准备:
1.幼儿活动材料《美术》。
2.幼儿有用积木搭建房屋的经验。
3.每组不同形状的小型积木若干,教师用于示范的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用积木造房子。
1.请幼儿用桌子上的积木按照自己的意愿,合作搭建房子。
2.幼儿互相欣赏同伴的创作。教师可以用相机将幼儿作品拍下来。
3.引导幼儿说说,这些漂亮的房子是怎么搭的?用了哪些积木?
4.幼儿描述积木的颜色、形状。
二.在纸上造房子。
1.今天我们还要用积木在画纸上造房子。
2.教师示范造房子的墙:可以把纸的最下面当地基,选一块积木当成墙,把“墙”造在地基上。一只手按住积木,一只手用水彩笔沿着积木的边,把“墙”画下来。如果造高楼,就一层一层向上“造”,注意一层一层要靠紧。
3.教师示范造房子的顶:屋顶要遮风挡雨,把“墙”的两边都盖住。
4.给“造”好的房子设计门、窗,用漂亮的颜色装扮。
三.我是建筑师。
1.鼓励“建筑师”在幼儿活动材料《美术》。
2.提示幼儿要沿着积木的边缘描画,不要移动积木。
3.启发已描画好房屋的幼儿添画人物或景色。
四.逛逛房博会。
1.将幼儿的作品布置成房博会。
2.引导幼儿评选最佳作品及最佳建筑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颜色和图案间隔排列的方法对称装饰鳞片。
2、体验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在画纸上画一条没有鱼鳞的美人鱼,用水粉涂蓝色做背景表示在大海。
2、幼儿人手一张半圆形画纸(幼儿装饰后,作为美人鱼的新装)。
3、鱼鳞范画三张(一张为黄色小鱼的新衣,为横向的条纹,颜色是黄绿间隔;一张为橘黄色小鱼的新衣,为纵向排列的条纹,颜色蓝橘黄间隔;第三条为粉红色小鱼的新衣,图案是有规律排列)。
4、纸制小鱼三条(分别为黄色、橘黄色、粉红色)。
活动过程:
一、情景故事导入,引出课题。
(出示三条小鱼在黑板上)小鱼们的生日到了,美人鱼问:“小鱼,你们需要什么礼物?”黄色小鱼看到美人鱼身上闪闪发亮的鱼鳞就说:“要是我身上也有像你一样美丽的鱼鳞,那该多好呀!”美人鱼就取下一片鱼鳞送给它。(给黄色小鱼的穿新衣)。
二、欣赏范画、讨论装饰方法,激起幼儿进行装饰活动的欲望。
1、观察讨论:黄色小鱼的鱼鳞的颜色是怎样排列的?(幼儿讨论)。
2、橘黄色小鱼也想要闪闪发亮的鱼鳞,美人鱼也送给它一片,(教师将鱼鳞穿到黄色小鱼身上)这片鱼鳞和刚才的那片有什么不同?除了颜色不同,还有是什么不同?(排列方法不同)。
三、鼓励独创。
2、及时发现、鼓励幼儿富有创意的间隔方法,启发幼儿尝试多种排列方法。(大海波涛声作为操作的背景音乐)。
四、展示作品。
请幼儿将自己装饰的鱼鳞粘贴在大鱼上,正好组成一件美丽的外衣。教师:“请小朋友说说,你最喜欢哪片鱼鳞,是怎样装饰的?”
“小鱼们和美人鱼都穿上了新装,真开心啊!让我们跟随快乐的音乐一起跳舞庆祝吧!”
1、会运用各种线条有序的组合表现蝴蝶翅膀的深浅变化,感受线条画带来的美感。
2、学习用油画棒、水彩笔、水粉的相近色、对比色的套色运用。
3、有仔细、耐心的良好作画习惯。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供欣赏的示范作品、勾线笔、水粉、油画棒、纸、水,调色盘。
1、观察了解线条画的特点。
(1)、找找线条排列有什么规则?粗细线、排得密颜色深;。
(2)、强调套色的运用。
2、幼儿作画,讲解要求。
(1)、用粗细线、排列稀或密体现深或浅;。
(2)、可以用图形组合画各种蝴蝶的外形;。
(3)、先勾主体,装饰时线条排列清晰;。
(4)、耐心、仔细地作画。
(5)、套色运用讲解。
教师指导,帮助个别幼儿合理运用线条,中途若发现问提可请幼儿互相观擦发现,同时鉴借别人的好的方法.
3、展示幼儿作品。
(1)、看一看、说一说作品美在什么地方。
(2)、有序地整理用具。
目标:
2、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练习均匀的涂色。
3、积极快乐的参加美术活动,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过程:
1、以故事的形式导入。
师:今天天气真好,小熊猫拿着他最喜欢的气球去草地上玩耍。突然刮起了一阵大风,等风吹过去后他的气球就变成了这个样子。(出示挂图)。
2、探讨气球的画法,教师示范。
师;小熊猫真可爱,我们来看看小熊猫有几个气球啊(引导幼儿数小熊猫手里的线)。
1)第一个气球——涂色。
师;我们来看看小熊猫的第一个气球变成什么样了?
幼:没有颜色。
师:那我们来给他涂上漂亮的颜色吧,小朋友可以涂自己喜欢的颜色。老师喜欢红色,所以我请红色的蜡笔宝宝来帮我一起给小熊猫的气球画上漂亮的颜色。涂色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从上往下涂,而且要均匀用力涂,不能留白色。不过要小心点,颜色不能涂到气球外面去了要不然气球就破了哦。
2)第二个气球——沿虚线画实线。
幼:第一个气球的线没有断,第二个气球的线断了。
师: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我们叫这个断断续续线条叫虚线,没有断的我们叫实线。我们把虚线之间的线段连接起来变成实线小熊猫的气球就补好了。补好后我们再涂上漂亮的颜色,小熊猫的第二个气球就找回来了。
3)第三个气球——学习自己画圆。
师:哇!这个大风太可恶了,把小熊猫的气球都吹不见了,现在请我们的小朋友给小熊猫画一个漂亮的气球吧。
3、幼儿自由绘画,教师在旁边指导。
三:展示幼儿作品。
------------------------。
一、设计思想。
喜欢画画,是孩子的天性,在纸上留下的每一根线条,每一个色块,都是他们表达情感的结果。因此,绘画便成了幼儿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新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秋天是丰收的季节,遍地飘香的瓜果、金灿沉甸的稻谷、玉米……把秋天装扮得多么丰盈和美丽,更让辛勤耕耘了一年的农民叔叔、阿姨们乐开怀、喜欢欣。在这硕果累累的美丽秋天里,引领孩子们去感知秋天的美丽和富饶,去如同身受地感受、体会农村小朋友家丰收的无比喜悦心情,激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去表现这美好的景象非常的有意义。不仅让孩子们的表现欲望得到了满足,而且能很好激发孩子们心中对美好生活和事物的向往和热爱情感。为此,我们中班组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品,选择秋天丰收果实里的典型性硕果——南瓜为表现内容,以激发幼儿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情感,在愉悦、积极的感知、体验后能拿起画笔大胆、自信的表现出丰收的各种南瓜形态及其表达出丰收的快乐情景为目的设计了这一绘画活动。将以孩子们喜爱的游戏形式和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贯穿始终,引领孩子们快乐、主动地体验和学习。
二、教材分析。
南瓜是秋天丰收果实里的典型性硕果,其圆鼓鼓的形状、黄、绿、棕交错的颜色、清晰相间的脉络构成的外形十分有特点,不仅会让孩子们喜欢,而且适合中班孩子的绘画表现水平,易让孩子们获得成功而体会到快乐。通过引领孩子们充分与南瓜亲密接触,观察、感知、认识南瓜的外形特征,在观察、分析南瓜的外形结构的基础上学习用椭圆形、线条、渐变色来创造性地表现出拟人化的“快乐南瓜娃娃”的外形特征,感同身受地体会农村小朋友家丰收的喜悦,不仅能有利促进孩子们观察、分析能力、表现能力的培养和自信心的获得,而且能促进孩子们社会性美好情感的形成。
三、
学情分析。
南瓜对于在城市里生活的大多数孩子来说显得很陌生。孩子们虽然吃过南瓜汤、南瓜饼等南瓜食品,但对于南瓜长什么样并不知晓。只有一些祖辈家还住在农村的孩子可能有所见闻。对于南瓜丰收的景象更是没有感知过。要让孩子们深切感受到秋天丰收的喜悦,并能大胆、自信、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可爱的“快乐南瓜娃娃”的形象,没有浓厚的丰收景象氛围的感染,不与真实的南瓜亲密接触是难以实现的。
平时发现,孩子们喜欢涂涂画画,但到正式的绘画活动中让画具体的事物时,往往有的孩子就不敢下笔画了。有的敢下笔画的孩子显得也很拘谨,画得很小,放不开。反思其中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是孩子们对组成物体结构、形态的线条、图形等这些基本知识、技能认识、掌握不足,不知如何下笔,怎样组合;二是缺乏大胆表现的自信心。南瓜的外形特征看似不复杂:有的是圆圆的,有的是椭圆形的,有的是葫芦形的,身上都有许多清晰的经脉。但对于那些不敢下笔画画的孩子来说,从何下笔,怎样画仍是难题。如果不在方法和技能上给予清晰的引领和指导,让他们知道从何画起,怎样来画,这些孩子仍然不敢下笔而没办法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树立不起绘画的自信心。因此在课前,我们先作一些相关的铺垫:认识并学画椭圆形、各种线条,特别是表现南瓜外形特征时将要用得最多的弧线(不同方向的:上弧线、下弧线、左弧线、右弧线)以及了解认识渐变色及其涂色方法。这样会避免在一次活动中新的内容太多,孩子们接受、消化不了而影响学习兴趣。
四、
教学。
目标。
根据《纲要》对中班幼儿在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目标要求,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接受水平以及对南瓜外形结构形态的分析,我们认为,此次活动将从实现两方面的目标来开展活动:
一、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它满载着农民们丰收的喜悦和快乐,引导孩子们去感同身受地感受和体会其中的喜悦,激发孩子们积极、愉悦地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南瓜这一秋天丰收果实对孩子们美好情感的形成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用椭圆形和线条能将南瓜的外形特征较形象地表现出来,并能将之拟人化成生动、活泼的“可爱南瓜娃娃”,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引领孩子们学习用椭圆形和线条来表现出“快乐的南瓜娃娃”十分恰当,而且很符合中班孩子的认知发展水平。于是将活动的目标合理地拟定为:
1、学习用椭圆形和弧线表现出南瓜的主要特征。
2、尝试用线条添加出南瓜的五官和四肢,将南瓜拟人化成“快乐的南瓜娃娃”。
3、感受秋天丰收的喜悦。
五、重点和难点。
只有当孩子们体会到丰收南瓜的喜悦,对丰收的南瓜产生喜爱之情,孩子们才有表现南瓜的欲望;只有让孩子们了解、掌握表现南瓜基本特征的方法,他们才能大胆、自信、自如地富有创造性地去表现出栩栩如生的“快乐南瓜娃娃”的特征和姿态。因此,将活动的重点拟定为:
“感受到丰收的喜悦,能用椭圆形和弧线条表现出南瓜的主要特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要让孩子们富有个性和创造性地表现出表情、姿态不一的“快乐南瓜娃娃”对于孩子们现有的经验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在活动过程中采取恰当的方法加以引导和指引。因此,将活动的难点确定为:
“尝试用线条表现出不同姿态的“快乐南瓜娃娃”。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只有让幼儿全身心投入活动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也是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主要教学手段。”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课程改革使幼儿成为课程的主体,学习不只是记忆,更是理解和创造的过程,师生关系不只是‘授与受’的关系,而是交互主体关系……。”“在课程活动方法上,应该注意探索的、亲身体验的、问题性的、合作性的学习。”在这些课程理念的指引下,为了能让孩子们积极、主动、快乐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很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根据中班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的特点,采用游戏式的手段来组织教学,并在活动中采用形象化的儿歌来帮助孩子们掌握基本的作画方法,采取让孩子们当“小老师”教画南瓜的师幼合作方式参与主题范画的讲解,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始终注意以饱满的热情、富于启发性、激励性的语言和语态来感染和激发孩子们的参与热情以及大胆、自信地作画的信心吸引孩子们充分参与活动,改变“教师主讲、幼儿临摹”的传统框架结构。让幼儿在愉悦的游戏情境中绘画,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和技能。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借助电脑大屏幕展示农民叔叔、阿姨丰收南瓜的喜悦景象,并用许多南瓜实物和自制的滕、叶布置一个“瓜园”。活动开始,播放丰收的乐曲,以“农村小朋友—丫丫”邀请小朋友们到她家帮她丰收南瓜引起孩子的好奇和兴趣,引出活动,带孩子们来到活动现场,然后以丫丫的口吻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们充分观察、感知“瓜园”里南瓜的外形特征和屏幕上农民叔叔、阿姨丰收瓜果的无比开心的快乐表情,引导孩子们帮丫丫丰收南瓜,同丫丫一起围着南瓜随着欢快的音乐跳丰收舞来庆祝丰收,体会丰收的喜悦,从而使孩子们不仅对南瓜的外形特征有充分的感知和认识,而且引发了孩子们表现南瓜的欲望,为后面学习画南瓜的活动作了很好的铺垫,规划方案《中班美术活动方案》。
第二环节,学习用绘画形式来表现南瓜的基本外形特征。这一部分是活动的重点。孩子们只有掌握了表现南瓜基本特征的方法后,才能在此基础上大胆、自如地富有个性和创造性地来画出生动、形象的南瓜。怎样才能让孩子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画南瓜的活动中来呢?我们首先用“丫丫”的口吻来引发孩子们用绘画形式来表现南瓜的欲望:“我家丰收的这些南瓜好可爱啊!我好喜欢,想帮它们都画一张漂亮的画像,小朋友,你们喜欢它们吗?可是你们离开我家就看不到它们了,有什么办法让你们时常都能看到这些可爱的南瓜呢?”。然后始终以“丫丫”的角色组织活动,采取生动、有趣、直观的方法引领孩子们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中去学习画南瓜的基本特征:
一、出示用椭圆形和弧线组合画成的圆形南瓜图,引导孩子们观察、发现圆形南瓜图的外形组成结构:“这是我刚才给圆圆形状的南瓜画的一张像,你们看像吗?仔细看看,是用几个什么图形和几条什么线条组成的?这个图形象什么?这些线条是什么线?是南瓜的什么?猜猜我是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才会把南瓜画得这么形象?”让幼儿凭借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来分析、猜测。
二、“丫丫”用边念儿歌边根据儿歌内容作画的方法来介绍自己的画南瓜的方法:“小丫丫画南瓜,先画一个鸡蛋蛋,再加两半鸡蛋蛋,左弧线画一半,右弧线画一半。哎呀呀!南瓜不够大,再来加两半,左弧线画一半,右弧线画一半。哈哈!大南瓜画好了,添个瓜柄拎回家”。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借助生动、有趣的儿歌来了解、学习南瓜基本特征的画法。
三、出示顺序打乱的画圆形南瓜步骤图,以“丫丫”考小朋友的方式来引领孩子们进一步掌握画南瓜的基本方法:“现在我来考考谁最聪明,学会了画南瓜的方法和步骤,这些是画南瓜的方法步骤图,可顺序不对,谁能根据我念的儿歌来找出正确的步骤图?”“丫丫”每念出一句儿歌,便请小朋友们将相应的步骤图找出来按顺序排列。并不断用夸奖的语言和手势激励孩子们,以不断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当步骤图正确排列出来后,引领孩子们看着步骤图边念儿歌边用右手食指跟着空画来加深对圆形南瓜画法的掌握。
四、引导孩子们在探讨的过程中学习画椭圆形的南瓜。采取让小朋友们当“小老师”教“丫丫”画的方式调动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小朋友们,我好想也给椭圆形的南瓜也画张漂亮的像,可是我不知道应该怎样画,哪个聪明的小朋友愿意来当我的小老师教教我呀?”鼓励幼儿大胆上台展示、介绍自己画椭圆形南瓜的方法,然后,老师以“丫丫”的角色引领大家讨论:“画的象吗?”若画得形象,方法得当,便引领大家学习他的方法,若方法不恰当,画不形象,便加以引导:“画得怎样?哪里不象,应该怎样画?”
第三环节:引领孩子们用自己学到的方法来大胆、自信地表现出自己喜爱的南瓜的外形特征。首先引导孩子们学习合理布局画面,鼓励大胆、自信地下笔画南瓜,然后巡回观察,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孩子加以引导和指导,重点激发那些怕下笔的孩子的自信心,并给予适宜的帮助,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而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
第四环节:引导孩子们尝试用线条添画五官和四肢,将南瓜画像变成“可爱的南瓜娃娃”。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孩子们按自己的意愿用自己喜欢的线条来表现出“南瓜娃娃”的快乐表情和灵动的姿态。给予孩子们富有个性和创造性地表现提供了机会和条件。为了让孩子们能用不同的线条富有个性地表现出表情、姿态不同的“可爱南瓜娃娃”,我们请孩子们上台做出不同的快乐表情和摆出各种姿势让大家观察、讨论用什么样的线条表现恰当?怎样表现?“xxx小朋友的表情可爱吗?眼睛变成什么样?可以用什么样的线条来表现?谁来画画看?嘴巴呢?用什么样的线条来表现?手和脚什么姿势?用线条怎样表现出来?”,让孩子们充分感知后再让孩子们在自己的南瓜图上添画自己喜欢的五官和姿态,并为那些绘画表现能力不足的孩子提供不同表情和姿态的南瓜娃娃画像给予他们启发和指引。重点鼓励孩子们自己创造性地表现,不要与别人的相同。
第五环节:“给南瓜娃娃”穿漂亮衣服。首先引导孩子们表述出南瓜有那些颜色?用什么涂色的方法能将南瓜的颜色较为恰当、美观地表现出来?从而引导孩子们用渐变色的涂色方法来装扮南瓜:“可用那些颜色渐变来给南瓜涂色?怎样涂才美观?”然后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搭配给自己的南瓜娃娃涂上渐变色。
最后环节:用“丫丫”邀请小朋友和南瓜娃娃一起同她举行“丰收舞会”的形式来让孩子们在欢快的气氛中愉悦地展示自己的作品,进一步体验成功和丰收的快乐。让孩子们美好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抒发和引发。
七、课前准备。
(一)幼儿的学习准备:
1、认识并学画各种线条,特别是不同方向的弧线,知道它们的名称和特征。
2、认识渐变色,掌握渐变色的选配和涂色方法。
3、知道秋天是瓜果、粮食丰收的季节。
(二)教师的教学准备。
1、认真观察、分析南瓜外形特征,确定画南瓜的方法和步骤。
2、精心思考、设计活动组织的形式、方法和引导语。
2、结合画南瓜布骤图创编生动、形象、有趣的绘画步骤儿歌。
(三)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
1、在电脑大屏幕呈现农民叔叔、阿姨丰收南瓜的喜悦景象。
2、用许多南瓜实物和自制的滕、叶布置一个“瓜园”。
(四)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
1、用椭圆形和弧线组合画出的圆形南瓜形图一张(不图色)。
2、圆形南瓜绘画步骤图一套。
3、不同可爱表情和姿态的南瓜娃娃图。
4、形象可爱、表情愉悦的女孩人物卡片(“丫丫”)、《丰收舞曲》、画纸、记号笔、油画棒。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出示并操纵可爱的女孩人物卡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活动的欲望:“小朋友们好!我是农村的小朋友,名字叫丫丫。在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里,我们农村小朋友家里每天都要丰收许多的瓜果和粮食,今天我家又要大丰收了,我真开心啊,谁想知道我家今天丰收的是什么吗?是什么样的吗?”“想知道就帮我一起去丰收吧”,带幼儿来到布置好的“瓜园”。
(二)师生互动部分。
1、以“丫丫”口吻引导幼儿感受丰收的氛围。(体验丰收的喜悦和快乐,诱发美好的情感)。
(1)“我家今天丰收的是什么啊?哇,丰收这么多的南瓜,可以用来做好多好吃的南瓜食品我们大家一起吃了,我好开心啊!你们呢?”
(2)指大屏幕上:“瞧,农民叔叔阿姨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笑的那么开心?我们同他们一起来跳丰收舞表达表达丰收的快乐心情吧”。(带领幼儿围着南瓜随《丰收舞曲》的旋律开心地舞动身体)。
2、引导幼儿感知获取南瓜的有关信息。(了解、认识南瓜的外形特征,为绘画南瓜作铺垫)。
(1)以“丫丫”的角色引导幼儿:“摸一摸、看一看、抱一抱、闻一闻,你发现了南瓜的什么秘密?”(让幼儿自由感知南瓜的特征)。
(2)引导性提问:“南瓜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身体上有些什么?摸上去有什么感觉?头上有什么?(帮助幼儿梳理清对南瓜外形特征的认识)。
3、学习画南瓜的方法(引领幼儿在积极主动的过程中掌握画南瓜的基本方法,为幼儿能富有个性地表现南瓜的外型特征和姿态奠定基础)。
(1)出示用椭圆形和弧线组合画成的圆形南瓜图,以“丫丫”的角色引导幼儿观察:
“这是我给什么形状的南瓜画的像?是由几个什么图形和几条什么线条组成的?这个图形象什么?这些线条是什么线?表现的是南瓜的什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组成圆形南瓜图的基本元素,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猜猜我是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才会把南瓜画得这么形象?”(训练幼儿的分析能力)。
(2)用有趣、形象的儿歌引领幼儿学习画南瓜的方法。(通过熟练的演示和利用有趣、形象的儿歌帮助幼儿清楚了解、记忆画南瓜的方法和步骤)。
“丫丫是这样画圆形状的南瓜的”,边念儿歌边演示画南瓜的基本步骤:“小丫丫画南瓜,先画一个鸡蛋蛋,再加两半鸡蛋蛋,左弧线画一半,右弧线画一半。哎呀呀!南瓜不够大,再来加两半,左弧线画一半,右弧线画一半。哈哈!大南瓜画好了,添个瓜柄拎回家”。
(3)给圆形南瓜绘画步骤图正确排序。(引领幼儿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中加深对圆形南瓜绘画步骤的掌握)。
出示顺序打乱的画圆形南瓜步骤图,让幼儿根据“丫丫”念出的儿歌找出相应的步骤图依次排列,然后并边念儿歌边用右手食指进行空画练习。
(4)引导幼儿在探讨的过程中学习椭圆形南瓜的画法。(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将已学到的知识迁移和变通)。
以“丫丫”的角色引领:“小朋友们,我好想也给椭圆形的南瓜也画张漂亮的像,可是我不知道应该怎样画,哪个聪明的小朋友愿意来当我的小老师教教我呀?”
鼓励幼儿大胆上台展示、介绍自己画椭圆形南瓜的方法,然后,老师以“丫丫”的角色引领大家讨论:“画的象吗?”若画得形象,方法得当,便引领大家学习他的方法,若方法不恰当,画不形象,便加以引导:“画得怎样?哪里不象,应该怎样画?”
4、幼儿在画纸上画南瓜。
教师巡回观察,引导孩子们学习合理布局画面,鼓励大胆、自信地下笔,重点激发那些怕下笔的孩子的自信心,并给予适宜的帮助,让他们完成作品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而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
5、尝试用线条添画五官和四肢,将南瓜画像变成“可爱的南瓜娃娃”。(给予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地表现提供了机会和条件)。
分别请幼儿做出不同的快乐表情和摆出各种姿势,引导大家观察、讨论:“用什么样的线条表现恰当?怎样画?”
幼儿在自己的南瓜图上添画自己喜欢的五官和姿态,并为那些绘画表现能力不足的孩子提供不同表情和姿态的南瓜娃娃画像给予他们启发和指引。重点鼓励孩子们自己创造性地表现,不要与别人的相同。
6、“给南瓜娃娃”穿漂亮衣服。(练习渐变色的搭配和涂色方法)。
提问:南瓜有那些颜色?用什么涂色的方法能会把南瓜娃娃打扮得更美?可用那些颜色渐变来给南瓜涂色?”
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渐变颜色搭配装扮自己画的南瓜娃娃。
7、同“南瓜娃娃”一起开“丰收舞会”。(展示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随着欢快的《丰收舞曲》旋律快乐地向大家展示并有节奏舞动自己的作品。
第三部分:教学后记。
这是一个根据我们中班组教师对有效性绘画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感到困难而从所当前所开展的主题活动《我爱秋天》中选择、确定出来进行“一课多研”活动的设计、观摩与研讨后,群体智慧优化出来的有效性绘画教学活动方案范式。整个研讨过程历经了四次观摩与研讨活动。第一次活动中,教学策略采用:“观察南瓜、给南瓜粘贴上不同的形状的五官让它变成南瓜娃娃、学画南瓜、展示作品。”在学画南瓜的过程中,老师逐一讲解、示范不同形状南瓜的画法。教师亲切的教态,生动的语气吸引着孩子们积极地去参与活动,活动气氛看似热热闹闹,但到幼儿自己作画时,许多却不敢动手画。导致老师一一去把着孩子们的手才能画出来。活动后,我们及时进行研讨、分析其原因,认为老师教学画的方法仍是注入式的传统方法,没能给予孩子们充分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练习的主动学习的机会,孩子们被动接受,故印象不深,掌握不到位。并认为,采用“先画一个大圆或椭圆,再在其中画出几条纵向的弧线表现南瓜的经脉”的表现方式不能将南瓜的外形特征形象地表现出来,通过认真观察、分析南瓜的外形特征后认为:用中间一个椭圆,两边4条以上的弧线组成的图形来表现南瓜的特征较形象。并且发现,活动中缺少丰收的氛围,可创设丰收情景来增强气氛。于是第二次活动,教师根据前次研讨中的讨论,结合自己的一些有益经验优化了活动方法:布置了丰收场景,绘制了由中间一个椭圆,两边4条弧线组成的南瓜图。在学习南瓜画法的过程中,先出示画好的南瓜外形结构图引导幼儿观察:“南瓜图是由什么图形和什么线条组成的?”,让幼儿发现其组成元素后,再采取提问式的方法引导幼儿学习画南瓜,并进行空画练习,接着鼓励幼儿在纸上给南瓜画像当老师教老师学画采取形来表现南瓜的特征较形象。当孩子们画好后又才引导孩子们学习用橙色和黄色进行渐变地给南瓜图色。由于教师准备的范画得当,活动程序和引导清晰、有序,让孩子们易于接受,让孩子们很好地掌握了方法,因此作画时孩子们均能大胆、自如地表现南瓜的外形特征,且也较形象。但觉得仍然缺乏丰收的浓郁氛围以及没有活跃的课堂气氛,导致孩子们的参与活动不那么积极,分析原因认为是老师的没有饱满、热情的情绪和富有感召力的语言来感染、带动孩子们。同时发现省去表现南瓜娃娃的表情和姿态的环节让孩子们失去了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现的机会。于是又在此基础上优化了活动方案后开展了第三次研讨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执教教师不仅创遍了直观、有趣的儿歌来帮助孩子们记忆作画步骤,而且还绘制了步骤图引导孩子们通过听儿歌排列步骤图的方式来进一步巩固、记忆画南瓜的方法。注重引导孩子们在探索、发现、练习的过程中去主动学习。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可减少念儿歌反复画和空手练习画的次数。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应再富有感召力些,课堂气愤会更好。决定在此基础上全面优化目标、方法、策略与过程后再开展一次较为优质、有效的活动。就这样,全体教师吸纳了前三次活动中的优点完善了方案后又开展了第四次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并将丰收的氛围和喜悦的渲染了出来,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教学目标:
1、会运用各种线条有序的组合表现蝴蝶翅膀的深浅变化,感受线条画带来的美感。
2、学习用油画棒、水彩笔、水粉的相近色、对比色的套色运用。
3、有仔细、耐心的良好作画习惯。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教学准备:
供欣赏的示范作品、勾线笔、水粉、油画棒、纸、水,调色盘。
教学过程:
1、观察了解线条画的特点。
(1)、找找线条排列有什么规则?粗细线、排得密颜色深;。
(2)、强调套色的运用。
2、幼儿作画,讲解要求。
(1)、用粗细线、排列稀或密体现深或浅;。
(2)、可以用图形组合画各种蝴蝶的外形;。
(3)、先勾主体,装饰时线条排列清晰;。
(4)、耐心、仔细地作画。
(5)、套色运用讲解。
教师指导,帮助个别幼儿合理运用线条,中途若发现问提可请幼儿互相观擦发现,同时鉴借别人的好的方法.
3、展示幼儿作品。
(1)、看一看、说一说作品美在什么地方。
(2)、有序地整理用具。
活动目标:
1.能大胆的运用多种线条进行创造性的表现,感受绳子作画的乐趣。
2.感受色彩、线条、节奏的美,体验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棉绳、草绳若干、颜料、护衣、抹布。
活动过程:
1.通过歌曲《走路》,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小动物们好,今天小青蛙邀请我们到他家去做客,我们一起走路去吧。先听音乐边唱边走路。
2.想象动物走路的样子与线条之间的关系。
3.交代作画要求,幼儿作画。
放歌曲《走路》,教师鼓励幼儿能大胆地运用多种线条进行创造性的表现。
4.交流、评价作品。
小路上都有哪些小动物走路的脚印啊?观察两种绳子不同的效果。你刚才画了那些小动物走路的脚印,你们可以一边唱歌一边做动作。放音乐,鼓励幼儿找同伴相互看一看、唱一唱。
执教者:
日期:2014.10.14活动名称:大螃蟹
活动目标:
1.能够画出螃蟹的主要特征及其简单的生活环境。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绘画能力。3让幼儿大胆学习模仿能力。
活动准备:平板电脑下载(螃蟹图片)和头饰、背景音乐、蜡笔,白纸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师: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螃蟹)师带上螃蟹头饰念儿歌:
我是一只,大螃蟹,两个大钳,八条腿,眼一眯呀,脚一伸,爬呀爬呀,爬回家!
嘿嘿,我是大螃蟹,瞧我长得多神气。请你们仔细看看我长得什么样。
二、幼儿观察、寻找特征师:螃蟹有一个身体、八条腿、两个大钳子,走起路来横着爬。
1.请你来学学螃蟹走路的样子。
幼儿一起模仿,请个别幼儿来表演2.用平板电脑播放螃蟹图片:
今天大螃蟹带来了许多他们好看的照片,请你们看。
幼儿进行观察讨论,各种不同的螃蟹的特征,个别幼儿进行讲述。
三、幼儿操作师:你们会给大螃蟹拍照片吗?我们一起来试试看,比一比哪个小朋友拍的照片最好看。照相的时候是不是有背景的?我们画的时候啊也要有背景,你们喜欢螃蟹在哪里就画哪里。
幼儿自己绘画,教师进行指导,要求幼儿尽量表现出螃蟹的主要特征,同时注意画面的整洁。
五.幼儿讲解自己的作品和大家分享自己创意。
六.让幼儿随音乐做螃蟹动作。
1.指导幼儿在圆形的基础上添画各种物体,使幼儿在添画过程中知道圆能变成各种有趣的东西。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活动准备:
1.各种颜色、各种大小的圆。
2.由圆变成的物体课件。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指导幼儿能用一个至几个圆变成各种物体。
难点: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制作和别人不同的作品。
四.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
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里来了一位小客人,他是谁呢?(请播放第一幅图),大家好我叫元元,(小朋友向元元问好)(我特别喜欢圆的东西,我喜欢玩圆圆的皮球,爱照圆圆的镜子,爱吃圆圆的饼干,还会变圆的魔术!)。
教师:什么是变圆的魔术呀?(请个别幼儿回答)元元到底是怎么变圆的魔术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课件第二幅图)。
2.元元表演变圆魔术。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元元是怎么把红色的圆变成苹果的呀?(集体幼儿回答)(在红色圆上画上绿色的叶子就变成苹果了)你们会变吗?你们会变什么呢?(请个别幼儿来回答)你们真聪明一下子就把元元的变圆的魔术学会了。教师:元元,还会变两个圆,三个圆,四个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元元是怎么来变的(继续播放课件)(把两个圆变成了小鸡,三个圆变成了小花,四个圆变成了蝴蝶。)小朋友,你能把两个圆,三个圆,四个圆,变成什么呢?请幼儿自由讨论,告诉身边的好朋友。
p;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交代任务:我们今天也来学元元变圆的魔术。看,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各种颜色,各种大小的圆(出示为幼儿准备的材料),请小朋友先想好你想用几个圆变成什么东西,然后找到你所需要的圆,在圆的一面抹上胶棒粘贴在白纸上,你想变什么再把它添画好。我们小朋友把圆变好了,可以互相看看,也可以给后面的老师看看,并告诉老师,你把几个圆变成什么东西了。现在就请小朋友轻轻地搬小椅子上位去变圆吧。
(2)教师巡回指导:
变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来。帮助能力差的幼儿,鼓励他大胆变圆。
4.评价。
鼓励幼儿大胆的告诉同伴和老师,你用几个圆变成了什么东西。并请变好的小朋友把作品那到前面的展板上,给大家来看看,并告诉大家你用几个圆变成了什么东西。
四.延伸活动。
小朋友,你们除了认识圆还认识什么形状的图形?正方形,三角形它们也想让我们小朋友来变魔术,以后我们请它们都来,变出更多,更美的东西好吗?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玩各种图形的添画。
1、通过拼贴作画,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2、学会用圆进行组合拼贴并进行添画,组成不同的画面。
3、充分发挥想象力,能大胆地创作和表现。
活动准备:
1、课前引导幼儿观察哪些物体是由一个或多个圆组成的,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
2、每组各种大小、颜色不同的圆片若干,固体胶,纸,笔。
3、cai课件,实物展示台。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演示课件提问:“你们知道小鱼有什么本领吗?”
(2)运用课件及故事导入,演示圆所组合成的不同物体。
演示课件:圆组合成一只毛毛虫。
演示课件:圆组合成一只蝴蝶。
演示课件:圆组合成一串串葡萄。
2、讨论探究。
(1)提问:“许多圆组合在一起还能变成什么?”
(2)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联想,并尝试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圆的组合。
3、欣赏课件,激发创作兴趣。
(1)欣赏课件,展示由圆组合成的不同画面。
(2)幼儿作画,教师指导,鼓励幼儿大胆的用圆进行组合拼贴,并添画成较完整的画面。
4、评价交流。
展示幼儿作品,比一比,谁想出的由圆组成的画面最美。
课件设计思路和教学活动反思。
一、设计思路:
这是一节中班的美术活动,选自安徽省新颁教材。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许多事物是由各种图形组合成的,孩子们也很喜欢用各种图形进行组合拼图。而圆组合的事物比较多,而且简单。于是我就想让幼儿只用圆进行组合拼贴,然后添画成不同的物体,让幼儿通过欣赏课件,直观地感知圆是怎样组合在一起,然后添画成各种物体使它更形象。而且多媒体的最大优势就是色彩鲜艳,又是动画,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更利于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围绕这一思路,我开始设计课件。
1.设计封面。
一只小鱼游来,吹出许多圆形的泡泡,演变出课题,导入课题。
2.演示圆的组合。
(1)小鱼吹出许多泡泡,然后一个一个组合在一起,提问像什。
么,演变成一只毛毛虫。
(2)小鱼吹出许多泡泡,然后一个一个组合在一起,提问像什么,演变成一只蝴蝶。
(3)小鱼吹出许多泡泡,然后一个一个组合在一起,提问像什。
么,演变成一串串葡萄.3.讨论探究,让幼儿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圆的组合,组合成和老。
师不一样的物体。
4.全屏显示,幼儿欣赏作画。
演示由圆组合成的小娃娃、小鸡、花、云、蝴蝶等完整地一幅。
5.封底。
二、教学反思:
参加课题组已有一年多了,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为了提高教师的能力,开学初园内举行了艺术教育的课件制作比赛。我选择了刚刚使用的安徽省新编教材中班的一节美术活动《奇妙的圆》。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许多事物是由圆组合成的,孩子们也很喜欢用各种图形进行组合拼图。于是,我就想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圆组合的各种物体,让幼儿用圆不仅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更利于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
过程中我首先设计好文字脚本,在纸上画好圆可以组合的各种物体形象。然后,利用flash软件中的画图功能,画了许多圆,填充渐变色,使圆的色彩变的鲜艳而且有立体感。最后,在powerpoint里进行制作,让每一个圆都动起来,正好碰到一起组合成画面。在制作的过程中,我对幻灯片的自定义动画操作不够熟练,常常因先后的出现顺序而重新制作,耽误了不少时间。另外,我在flash里画的圆是一个个动画的形式导入powerpoint里的,所以,课件很大不易带走,造成很大地不便。原因就是我不会图的格式转化,因此,我感到要学的东西很多,最重要的是会灵活的运用,给制作课件带来方便,节省时间和精力。
目标:
1、认识虚线和实线,学习画图。
2、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练习均匀的涂色。
3、积极快乐的参加美术活动,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过程:
1、以故事的形式导入。
师:今天天气真好,小熊猫拿着他最喜欢的气球去草地上玩耍。突然刮起了一阵大风,等风吹过去后他的气球就变成了这个样子。(出示挂图)。
2、探讨气球的画法,教师示范。
师;小熊猫真可爱,我们来看看小熊猫有几个气球啊(引导幼儿数小熊猫手里的线)。
1)第一个气球——涂色。
师;我们来看看小熊猫的第一个气球变成什么样了?
幼:没有颜色。
师:那我们来给他涂上漂亮的颜色吧,小朋友可以涂自己喜欢的颜色。老师喜欢红色,所以我请红色的蜡笔宝宝来帮我一起给小熊猫的气球画上漂亮的颜色。涂色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从上往下涂,而且要均匀用力涂,不能留白色。不过要小心点,颜色不能涂到气球外面去了要不然气球就破了哦。
2)第二个气球——沿虚线画实线。
幼:第一个气球的线没有断,第二个气球的线断了。
师: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我们叫这个断断续续线条叫虚线,没有断的我们叫实线。我们把虚线之间的线段连接起来变成实线小熊猫的气球就补好了。补好后我们再涂上漂亮的颜色,小熊猫的第二个气球就找回来了。
3)第三个气球——学习自己画圆。
师:哇!这个大风太可恶了,把小熊猫的气球都吹不见了,现在请我们的小朋友给小熊猫画一个漂亮的气球吧。
3、幼儿自由绘画,教师在旁边指导。
三:展示幼儿作品。
【范例】。
一、设计思想。
喜欢画画,是孩子的天性,在纸上留下的每一根线条,每一个色块,都是他们表达情感的结果。因此,绘画便成了幼儿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新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秋天是丰收的季节,遍地飘香的瓜果、金灿沉甸的稻谷、玉米……把秋天装扮得多么丰盈和美丽,更让辛勤耕耘了一年的农民叔叔、阿姨们乐开怀、喜欢欣。在这硕果累累的美丽秋天里,引领孩子们去感知秋天的美丽和富饶,去如同身受地感受、体会农村小朋友家丰收的无比喜悦心情,激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去表现这美好的景象非常的有意义。不仅让孩子们的表现欲望得到了满足,而且能很好激发孩子们心中对美好生活和事物的向往和热爱情感。为此,我们中班组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品,选择秋天丰收果实里的典型性硕果——南瓜为表现内容,以激发幼儿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情感,在愉悦、积极的感知、体验后能拿起画笔大胆、自信的表现出丰收的各种南瓜形态及其表达出丰收的快乐情景为目的设计了这一绘画活动。将以孩子们喜爱的游戏形式和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贯穿始终,引领孩子们快乐、主动地体验和学习。
二、教材分析。
现在我来考考谁最聪明,学会了画南瓜的方法和步骤,这些是画南瓜的方法步骤图,可顺序不对,谁能根据我念的儿歌来找出正确的步骤图?”“丫丫”每念出一句儿歌,便请小朋友们将相应的步骤图找出来按顺序排列。并不断用夸奖的语言和手势激励孩子们,以不断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当步骤图正确排列出来后,引领孩子们看着步骤图边念儿歌边用右手食指跟着空画来加深对圆形南瓜画法的掌握。
四、引导孩子们在探讨的过程中学习画椭圆形的南瓜。采取让小朋友们当“小老师”教“丫丫”画的方式调动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小朋友们,我好想也给椭圆形的南瓜也画张漂亮的像,可是我不知道应该怎样画,哪个聪明的小朋友愿意来当我的小老师教教我呀?”鼓励幼儿大胆上台展示、介绍自己画椭圆形南瓜的方法,然后,老师以“丫丫”的角色引领大家讨论:“画的象吗?”若画得形象,方法得当,便引领大家学习他的方法,若方法不恰当,画不形象,便加以引导:“画得怎样?哪里不象,应该怎样画?”
第三环节:引领孩子们用自己学到的方法来大胆、自信地表现出自己喜爱的南瓜的外形特征。首先引导孩子们学习合理布局画面,鼓励大胆、自信地下笔画南瓜,然后巡回观察,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孩子加以引导和指导,重点激发那些怕下笔的孩子的自信心,并给予适宜的帮助,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而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
第四环节:引导孩子们尝试用线条添画五官和四肢,将南瓜画像变成“可爱的南瓜娃娃”。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孩子们按自己的意愿用自己喜欢的线条来表现出“南瓜娃娃”的快乐表情和灵动的姿态。给予孩子们富有个性和创造性地表现提供了机会和条件。为了让孩子们能用不同的线条富有个性地表现出表情、姿态不同的“可爱南瓜娃娃”,我们请孩子们上台做出不同的快乐表情和摆出各种姿势让大家观察、讨论用什么样的线条表现恰当?怎样表现?“xxx小朋友的表情可爱吗?眼睛变成什么样?可以用什么样的线条来表现?谁来画画看?嘴巴呢?用什么样的线条来表现?手和脚什么姿势?用线条怎样表现出来?”,让孩子们充分感知后再让孩子们在自己的南瓜图上添画自己喜欢的五官和姿态,并为那些绘画表现能力不足的孩子提供不同表情和姿态的南瓜娃娃画像给予他们启发和指引。重点鼓励孩子们自己创造性地表现,不要与别人的相同。
色方法来装扮南瓜:“可用那些颜色渐变来给南瓜涂色?怎样涂才美观?”然后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搭配给自己的南瓜娃娃涂上渐变色。
最后环节:用“丫丫”邀请小朋友和南瓜娃娃一起同她举行“丰收舞会”的形式来让孩子们在欢快的气氛中愉悦地展示自己的作品,进一步体验成功和丰收的快乐。让孩子们美好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抒发和引发。
七、课前准备。
(一)幼儿的学习准备:
1、认识并学画各种线条,特别是不同方向的弧线,知道它们的名称和特征。
2、认识渐变色,掌握渐变色的选配和涂色方法。
3、知道秋天是瓜果、粮食丰收的季节。
(二)教师的教学准备。
1、认真观察、分析南瓜外形特征,确定画南瓜的方法和步骤。
2、精心思考、设计活动组织的形式、方法和引导语。
2、结合画南瓜布骤图创编生动、形象、有趣的绘画步骤儿歌。
(三)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
1、在电脑大屏幕呈现农民叔叔、阿姨丰收南瓜的喜悦景象。
2、用许多南瓜实物和自制的滕、叶布置一个“瓜园”。
(四)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
1、用椭圆形和弧线组合画出的圆形南瓜形图一张(不图色)。
2、圆形南瓜绘画步骤图一套。
3、不同可爱表情和姿态的南瓜娃娃图。
4、形象可爱、表情愉悦的女孩人物卡片(“丫丫”)、《丰收舞曲》、画纸、记号笔、油画棒。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瓜园”。
(二)师生互动部分。
1、以“丫丫”口吻引导幼儿感受丰收的氛围。(体验丰收的喜悦和快乐,诱发美好的情感)。
(1)“我家今天丰收的是什么啊?哇,丰收这么多的南瓜,可以用来做好多好吃的南瓜食品我们大家一起吃了,我好开心啊!你们呢?”
(2)指大屏幕上:“瞧,农民叔叔阿姨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笑的那么开心?我们同他们一起来跳丰收舞表达表达丰收的快乐心情吧”。(带领幼儿围着南瓜随《丰收舞曲》的旋律开心地舞动身体)。
2、引导幼儿感知获取南瓜的有关信息。(了解、认识南瓜的外形特征,为绘画南瓜作铺垫)。
(1)以“丫丫”的角色引导幼儿:“摸一摸、看一看、抱一抱、闻一闻,你发现了南瓜的什么秘密?”(让幼儿自由感知南瓜的特征)。
(2)引导性提问:“南瓜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身体上有些什么?摸上去有什么感觉?头上有什么?(帮助幼儿梳理清对南瓜外形特征的认识)。
3、学习画南瓜的方法(引领幼儿在积极主动的过程中掌握画南瓜的基本方法,为幼儿能富有个性地表现南瓜的外型特征和姿态奠定基础)。
(1)出示用椭圆形和弧线组合画成的圆形南瓜图,以“丫丫”的角色引导幼儿观察:
“这是我给什么形状的南瓜画的像?是由几个什么图形和几条什么线条组成的?这个图形象什么?这些线条是什么线?表现的是南瓜的什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组成圆形南瓜图的基本元素,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猜猜我是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才会把南瓜画得这么形象?”(训练幼儿的分析能力)。
(2)用有趣、形象的儿歌引领幼儿学习画南瓜的方法。(通过熟练的演示和利用有趣、形象的儿歌帮助幼儿清楚了解、记忆画南瓜的方法和步骤)。
“丫丫是这样画圆形状的南瓜的”,边念儿歌边演示画南瓜的基本步骤:“小丫丫画南瓜,先画一个鸡蛋蛋,再加两半鸡蛋蛋,左弧线画一半,右弧线画一半。哎呀呀!南瓜不够大,再来加两半,左弧线画一半,右弧线画一半。哈哈!大南瓜画好了,添个瓜柄拎回家”。
(3)给圆形南瓜绘画步骤图正确排序。(引领幼儿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中加深对圆形南瓜绘画步骤的掌握)。
出示顺序打乱的画圆形南瓜步骤图,让幼儿根据“丫丫”念出的儿歌找出相应的步骤图依次排列,然后并边念儿歌边用右手食指进行空画练习。
已学到的知识迁移和变通)。
以“丫丫”的角色引领:“小朋友们,我好想也给椭圆形的南瓜也画张漂亮的像,可是我不知道应该怎样画,哪个聪明的小朋友愿意来当我的小老师教教我呀?”
鼓励幼儿大胆上台展示、介绍自己画椭圆形南瓜的方法,然后,老师以“丫丫”的角色引领大家讨论:“画的象吗?”若画得形象,方法得当,便引领大家学习他的方法,若方法不恰当,画不形象,便加以引导:“画得怎样?哪里不象,应该怎样画?”
4、幼儿在画纸上画南瓜。
教师巡回观察,引导孩子们学习合理布局画面,鼓励大胆、自信地下笔,重点激发那些怕下笔的孩子的自信心,并给予适宜的帮助,让他们完成作品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而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
5、尝试用线条添画五官和四肢,将南瓜画像变成“可爱的南瓜娃娃”。(给予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地表现提供了机会和条件)。
分别请幼儿做出不同的快乐表情和摆出各种姿势,引导大家观察、讨论:“用什么样的线条表现恰当?怎样画?”
幼儿在自己的南瓜图上添画自己喜欢的五官和姿态,并为那些绘画表现能力不足的孩子提供不同表情和姿态的南瓜娃娃画像给予他们启发和指引。重点鼓励孩子们自己创造性地表现,不要与别人的相同。
6、“给南瓜娃娃”穿漂亮衣服。(练习渐变色的搭配和涂色方法)。
提问:南瓜有那些颜色?用什么涂色的方法能会把南瓜娃娃打扮得更美?可用那些颜色渐变来给南瓜涂色?”
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渐变颜色搭配装扮自己画的南瓜娃娃。
7、同“南瓜娃娃”一起开“丰收舞会”。(展示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随着欢快的《丰收舞曲》旋律快乐地向大家展示并有节奏舞动自己的作品。
第三部分:教学后记。
画法。教师亲切的教态,生动的语气吸引着孩子们积极地去参与活动,活动气氛看似热热闹闹,但到幼儿自己作画时,许多却不敢动手画。导致老师一一去把着孩子们的手才能画出来。活动后,我们及时进行研讨、分析其原因,认为老师教学画的方法仍是注入式的传统方法,没能给予孩子们充分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练习的主动学习的机会,孩子们被动接受,故印象不深,掌握不到位。并认为,采用“先画一个大圆或椭圆,再在其中画出几条纵向的弧线表现南瓜的经脉”的表现方式不能将南瓜的外形特征形象地表现出来,通过认真观察、分析南瓜的外形特征后认为:用中间一个椭圆,两边4条以上的弧线组成的图形来表现南瓜的特征较形象。并且发现,活动中缺少丰收的氛围,可创设丰收情景来增强气氛。于是第二次活动,教师根据前次研讨中的讨论,结合自己的一些有益经验优化了活动方法:布置了丰收场景,绘制了由中间一个椭圆,两边4条弧线组成的南瓜图。在学习南瓜画法的过程中,先出示画好的南瓜外形结构图引导幼儿观察:“南瓜图是由什么图形和什么线条组成的?”,让幼儿发现其组成元素后,再采取提问式的方法引导幼儿学习画南瓜,并进行空画练习,接着鼓励幼儿在纸上给南瓜画像当老师教老师学画采取形来表现南瓜的特征较形象。当孩子们画好后又才引导孩子们学习用橙色和黄色进行渐变地给南瓜图色。由于教师准备的范画得当,活动程序和引导清晰、有序,让孩子们易于接受,让孩子们很好地掌握了方法,因此作画时孩子们均能大胆、自如地表现南瓜的外形特征,且也较形象。但觉得仍然缺乏丰收的浓郁氛围以及没有活跃的课堂气氛,导致孩子们的参与活动不那么积极,分析原因认为是老师的没有饱满、热情的情绪和富有感召力的语言来感染、带动孩子们。同时发现省去表现南瓜娃娃的表情和姿态的环节让孩子们失去了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现的机会。于是又在此基础上优化了活动方案后开展了第三次研讨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执教教师不仅创遍了直观、有趣的儿歌来帮助孩子们记忆作画步骤,而且还绘制了步骤图引导孩子们通过听儿歌排列步骤图的方式来进一步巩固、记忆画南瓜的方法。注重引导孩子们在探索、发现、练习的过程中去主动学习。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可减少念儿歌反复画和空手练习画的次数。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应再富有感召力些,课堂气愤会更好。决定在此基础上全面优化目标、方法、策略与过程后再开展一次较为优质、有效的活动。就这样,全体教师吸纳了前三次活动中的优点完善了方案后又开展了第四次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moban/333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