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模板

个疯子个天才读后感(通用15篇)

个疯子个天才读后感(通用15篇)



"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或文章后对所读内容的个人感受和思考的一种表达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吸收书中的知识和思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几篇独特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对作品的思考和表达。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书评_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感悟解读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是一群误入歧途的天才的故事,也是一群入院治疗的疯子的故事。以下是本站小编整理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书评,欢迎大家阅读。

危险的人,危险的书。

他们,是一群危险的人,至少在世人眼中是这样。

作者不是一名专业的医师,但这并不妨碍他用一颗平常心去观察他的对象——精神病人。无疑,这是一个生僻而又新鲜的人群,可贵的是:在我这名读者眼里,作者虽是出于好奇的心态去了解观察精神病人,但却没有用猎奇的噱头叫卖营销其中的病例。在作者眼中,他们是可接近的,可理解的,可共处的。

我的妈呀?这不都是哲学家才想的东东吗?原来精神病人也在想!

恭喜你,答对了!事实上,书中精神病人的所思所想,和很多哲学大牛们不谋而合。但重点是:当你倾慕的某美女mm,因为和张曼玉穿同一款式的裙子而雀跃不已的同时,你鄙夷的某精神病gg,却在因为和。

柏拉图。

思考同一款式的谜题而身陷囹圄。

精神,就是一个危险品。不是吗?在一个“现代文明极大丰富”的时代,世人每每嘲笑“精神病人”,却鲜有对“物质病人”侧目。是我们在否定精神病人,还是精神病人在嘲笑我们?当我们向物质世界需索无度的时候,我们也将一群意识奔逸的异见分子排除在主流社会之外。

这本书会让你发现:假如不具备行为攻击性的话,很多精神病人其实很有意思,比物质病人来得有趣——当然了,对相当部分的人来说,被精神病人颠覆自己惯有的思维定势,远比被他们剁掉手指来得骇人:)。

【风险告知】:如果你的世界观不足够自洽,如果你的逻辑不足够严密,如果你的眼界不足够包容,如果你的情商不足够剽悍,请慎读此书!

【友情提示】:无限风光在险峰……。

这,是一本危险的书,至少在我眼中是这样。

“有个精神病人讲了个笑话。公园长椅上有三个人,其中两个一直在假装捕鱼撒网捞鱼。另一个在看报纸。警察问后者,你认识他们吗?答:认识,我带他们出来散心。警察说,赶紧带他们回家吧,在外面会吓到人。答:好的,我马上带他们回去。然后他把报纸放在一边,空手开始划船划船。”

“很多人的看法都错了,以为想不开的人才会得精神病,可是我身边很多精神病友,非常想得开,原本没有孩子,后来有了,馋了想吃肉就杀了自己的孩子吃。吃了就吃了呗,反正原来也没有。”太通透了。

见识浅薄的一大好处是容易被震撼。不像那些渊博的人,浪费了大把遇到古怪言论而大呼“哇靠”的机会。反正,这本精神病人访谈录,很随意地就把我震撼到了。我干嘛不说自己被福柯的《疯癫与文明》震撼了呢?显得高级多了,撒个谎会死啊。

如果你看过《生活大爆炸》,就很容易理解我干嘛要讴歌《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长得有点丑的书了。该书作者经历过一次深度催眠后,说出的话把自己吓了几跳,从此就成了精神病控,花4年时间去挨个访谈天才型疯子。基本上,这就是正常人被几十个高智商神经病调戏和羞辱的故事。里面有男女老幼各种版本的谢耳朵。这些疯子,一个比一个学识渊博、逻辑严密、气场强大、德艺双馨、可歌可泣。

比如一个17岁的正太,属于物理天才型疯子,作者为了跟他沟通,试了7次,实在听不懂他讲的专业理论,去图书馆狂啃量子物理书籍、拜会物理学家和生物学家,听物理讲座,恶补一段时间,再请一个量子物理教授当外援,总算争取到对话机会。结果,刚开口说“物理三维是长宽高”就完蛋了,正太怒斥:物理三维是长度、温度、数量!长度里面包括长宽高。你还是再回去看书吧!作者认错啊认错,坦承自己白痴,好不容易正太怀抱对sb的悲悯,才勉强给他透露了点前沿课题,“跨越时间来看,人类是很长很长的虫子怪物,从床上延伸到大街上,延伸到学校,延伸到公司,延伸到商场,延伸到好多地方……”(我个人超爱这个既科幻又哲学的比喻),拽了一大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知识,正太甩下一个结论:时间不是流逝的,流逝的是我们。这话怎么看都长了要得诺贝尔奖的模样,建议读十遍(笨蛋读100遍),。

比如一个60多岁的老爷爷,其人生完全就是现实版《飞越疯人院》或者《k星异客》。他在一家精神病院住了十几年,被称为“镇院之宝”,why?他的牛逼在于,能把等外星人老乡接自己回家的、天天在床上划船的、埋头写小说(没有纸笔)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疯子统一到自己的世界,组织他们定时召开主题研讨会,谈论一些历史、哲学、社会学的命题,几个疯子被他治好,几个疯子被他治坏了。他被关进单间,却跟度假似的,很high地吃饭睡觉看报纸。一般人孤单个一年就要疯掉,好在他已经疯了,早就超越时间这么庸俗的层面了。他说,自己之所以这么愉悦,主要是可以经常去“时间的尽头”玩,接下来又是一堆“黑洞蒸发”“广义相对论”之类的阐释,我承认我看不懂,看得懂我还被震撼个屁呀。反正,这位大神的中心思想就是,瞬间就是永恒。

比如一个30岁的大美女,讲自己的一套理论就讲出一堆粉丝,宛如邪教。她认为,物理学家总是从物质层面去解释量子共振现象,应该跳出时空观,看到精神是不受时空限制的存在,这样去解释更完美。听上去很扯淡吧,问题是粉丝们受她影响自杀了,其中包括两名精神科医生。

明白了吧?我们还没疯是因为我们无知。感谢教育体制多年来一直贴心地保护我们。

重点是,别以为这本书写的全是理科疯子,文科疯子也不少。不是说他们是学文科的,而是说他们的行为模式完全是文艺范儿,对万事万物,一往情深。从他们的神经病行为中,我们能看到老庄、看到禅宗、看到东野圭吾、看到伍迪•艾伦。

一个喜欢跟石头说话的疯子,她认为石头是高级生命,而石头根本看不上人类,我们太速生速朽了。就算我们原地站一辈子,它们也看不到,就像我们看不到朝生夕死的某些细菌一样。换到宋代,她就能贵为艺术家。如北宋大书法家米芾最经典的行为艺术就是见到石头就琼瑶附体,大喊哥哥啊,我想死你了,然后扑上去一阵狂亲。

一个研究玛雅文化的疯子,用了很多年去分析玛雅文字,他说,玛雅原文并没有说20xx是世界末日,而是指从此进入新纪元,可能是人类文明的一次颠覆性进展。该疯子分析,这个理论被一些人误解或被宗教利用了,越传越邪门。我们正常人不求甚解,被末日论哄得一愣一愣的,而一个精神病人通过大量翻查资料,得出独家解释,这简直太tmd幽默了。在这个时代,有几个人能静下心来做一些不涉利益的事,然而,精神病人能。学习疯子比学习雷锋更势在必行。这个素材稍微改改就是一部主旋律。

励志。

片,《阿甘正传》算个毛。

一个发疯的前精神科医生,他的言论完全具有cult片气质,什么《猜火车》《发条橙》搞来搞去也就是想fuck这世界。而他则用自己的方式fuck一把。“你们想要那么多,而我只是想知道为什么活着,我就被关进疯人院。难道我非得和你们一样疯了,才能不再这里?不过我觉得挺好,至少不用出去跟你们疯疯癫癫地混在一起,到最后都不清楚自己为什么活着。”太哲理了。

书里类似这些能改编成电影的故事太多了,假装老伴一直没死的苦情老奶奶;偷尸体试图研发如何复活自己妻子的情圣(据说像恐怖电影《三更之回家》);把每个人都看成一种动物(蜘蛛、猫、鼹鼠等)的超萌小萝莉;每周都会满足女友愿望,再杀死她一次的“连环杀手”;记得自己每一任前世的活腻了的大富豪……有人说,疯人院才是作协。对的,国内的作家们编剧们跟疯子比,想象力比喜马拉雅山顶上的空气还稀薄。

太多疯子都像活在电影里(国产片除外,大部分都不配让疯子活进去)。作者写了一个明星级大帅哥,眉宇间有股邪气,其画作能把疯子都吓哭——《暮光之城》的粉丝正想尖叫,呃,他只有小小的缺点,就是强制性给女友背上刺了逆五芒星,绝不是“岳母刺字”的典故看多了,而是他要证明自己是最后的撒旦,是光明的。

反义词。

衬托美好就是他存在的价值。

某妄想症患者认为自己是一部书的主角,同时也是作者。作者问他为什么要企图杀死自己的孩子。他说那是假装的,为了进疯人院——没有读者喜欢看平淡的流水账,应该有个高潮。半年后,作者听说他好了,要出院了,去看他,他正和医生谈笑风生,他让作者去看第一次谈话时的那张桌子的背面。作者去了,上面写着当时的日期以及一句话:半年后离开。

自从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就发现发疯是一件很屌的事。当初决定喜欢。

尼采。

而讨厌。

黑格尔。

就是因为黑格尔这负心汉把亲密到如同gay友的何尔德林抛弃因为后者得了精神病——黑格尔主张理性至上一个非理性的人对他来说就是死人这种强迫症难道不是精神病表征吗?同样是哲学家我家尼采多可爱不仅不歧视疯子还亲自把自己变疯。

反正福柯也说了,人类必然会疯颠到这种地步,即不疯癫也只是另一种形式的疯癫。我们现在迷恋疯子还不算太晚。豆瓣有位网友说得精准,疯子和天才一线之差,差别就在粉丝数量上。详情参见文革时期的毛太祖。

有人不爱这本书,说故事都太假,我想说的是,作为有9年媒体经验的老年人,负责任地说,这类访谈体的文章,写假的比写真的难,故事应该有原型,浮夸或者修饰是难免的。重点是,我希望他们都是真的,如果不是,那么这世界只剩下大坨大坨的物质病人,没有高智商精神病人,那该多么可憎。

2

页,当前第。

1

1

2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

昨天刚开始看《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不得不说这本书深深的吸引了我。本来我是想在网上买纸质的书来看的,我喜欢静静的躺床上翻着书的感觉,那种感觉很真实。但是因为昨天在等吃饭的那段时间过于无聊,我就在网上下了电子版的想打发一下时间。可是当我看了2个故事之后,我就发现自己深深的陷了进去,我想迫切的了解每个故事,想知道每个人心里不同的世界,即使知道这本书是写的所谓精神病人的眼中的世界。

首先,我承认我自己是个对奇特想法充满好奇的人。我佩服所有逻辑性缜密,具有个人思想的人。所以当我看到这些生活在自己世界中,拥有着支持自己活下来的信仰的不同人群,我内心觉得神奇和兴奋。我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突然看到原来有这么多人在对这个世界进行分析和思考。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坚不可摧的精神体系。

经过一天的时间我把这本书大体看完了,说实话,我佩服故事中每个人,不知道是不是我自己的天真,我觉得其中的一些人真的是让人敬畏的。他们的理论,他们对世界的认知,他们对生活的态度,以及他们对自己的定位几乎都是清晰的,对于那些偏执的人,我甚至有点惜惜相惜,可能是自己也是个固执的人的原因。但是,我更加……可能是羡慕他们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即便不被普通价值观所认可,但是他们仍然自信的坚持着自己,也许正是这种执念才会让所谓的普通人觉得他们不正常。

这是我第一次想要在看完一本书之后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我知道看这样一本与常人世界观几乎不一样的书籍之后,肯定会有很多想法。我也知道,肯定不止我一个人看过这本书,我同时也想知道其他看过这本书的人的感受,可是我还是想着先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之后,再去看其他人的想法吧。我本身是个容易被干扰的人,我怕我因为看到其他有说服力的观点之后而忘掉了我自己的最初立场。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将自己的理解立下字据,然后再结合其他人的观点进行对比,以提高自己的境界。

在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笔者的知识面,涉猎之广让我深深震惊,笔者和患者的交谈中所涉及的话题很多,不过其中笔者几乎都能讲出一二,我真心欣赏。让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基于物理理论的几个故事,关于四维空间、平行宇宙、超弦理论等这些概念激起了我的好奇心,让我觉得研究这个物质世界是个如此神妙的事情,当然也激发我对这方面的知识的渴求。让我最羡慕的是其中两个天生异禀的人,一个是能模糊将人看成的动物,一个是能看到天空不同的颜色(具体故事题目记不住了)。让我最震惊的是三个小猪的故事,讲的是人格分裂的情况,关于人格分裂我一直都觉得是件不能理解的事情,我也没有在现实中见到过,所以还是不能理解两个人格在同一个身体中存在,而且还能进行交流,想想就觉得恐怖。

其他好像也没什么想写了,之前一直都是自己在自己的视角范围内看世界,如果真的能从不同角度去看的话,可能真的会有全新的世界观吧,加油,共勉!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书评_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感悟解读

我现在的名字其实并非我的本名,而是派出所在登记名字时错误的产物,为了在上学时避免麻烦,只好将错就错用到今天。大学以前的同学还都知道我的本名,而上大学后则就极少有人知道了。我在大二时遇到一件非常离奇的事情。在一个二十来人的小班。

英语。

课上,我的那位英语老师上课有点名的习惯。在学期中的一堂课上,老师按照惯例点名,按顺序点到我时却喊了我的本名。我十分惊讶,以为是老师把相邻的名字看混了或者随口喊错了(我的本名和现在的名字的两个字读音差别很大,不会听错),当时虽惊讶但也没有太在意。可是,在那个星期的第二次英语课上,那位老师点名时又叫了我的本名,这次我再也无法按住自己的好奇心了。老师的名单我见过,我的名字并没有印错,而且之前点名一直都是点的我的注册名字,而我也从来没有把本名告诉过大学同学或老师。一次可以算是口误,两次就无法解释了。下课时我特意跑到老师那儿去看了下名单——没错,是注册的名字,上下左右也都没有任何同学的名字带有我的本名的那个字。不解的我问老师为何连续两次点了我的本名,那位老师显然也很惊讶,他压根没注意到这个问题,也从来不知道我的本名。留给我的,依旧是个谜团。不过,自从我问过老师后,以后点名就又回归“正常”了。

之所以提起这个陈年往事,是因为最近读了高铭写的《天才在做,疯子在右》一书。远在美国的好友杨从网上买了这本书,辗转寄给我,并强烈推荐好好读。这是一本写精神病人的书,我之前对这个领域并没有关注过,但看了几篇后却立即被吸引住了。在连续一周的晚班的空隙,我看完了这本书,这本书也确实给我留下了极大的震撼。

我们这些自诩为“正常”的人,一直认为精神病人是“不正常”的,因为我们自己建立了一套判断一个人“正常”与否的标准用于划分社会上的人,可这套标准并非如法律法规一样是经过民主程序产生的,也并未考虑那些作为少数的“不正常”的精神病人的意见。这些少数人一旦被判为“不正常”,就被贴上精神病人的标签,而作为少数的他们也不得不接受这个作为多数的“正常人”强加在他们头上的异类标签,并接受治疗改造。可是,看了高铭在这本书中所收录的近50个“不正常”的精神病人的案例之后,至少目前仍出于“正常”阵营的我不得不开始对这套判断正常与否的标准存疑疑问,或曰质疑:这个标准本身或许就是错误的。大家都认为我就叫现在的名字,但却不知道这个名字其实是个错误;大家都认为我大二英语课上那位老师连续点错了我的名字,其实他的“错误”恰恰是百分百正确的。

著名科幻大师克拉克爵士的克拉克第三定律即为:任何足够先进的技术,初看都与魔法无异。在大学快结束时,我读到了曹天元写的《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一书,这本书同章诒和的书一起给了我在思想上至今为止最大的两次颠覆。章的书颠覆了我在许多年来的文科教育中学来的历史观,而曹天元的这本书则颠覆了我的世界观。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

哲学。

教育中,我原本坚信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第一性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辩证法的基础。但曹天元的这本书中记载道,物理学家波尔曾对“世界从何而来”这一问题给出了新的答案——用量子物理学来看,世界就是“无中生有”。初看来,波尔的这个答案太不可思议了,简直与魔法无异。但波尔显然不是一位魔法师,他是量子物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这一解释有着确凿的事实依据和严密的逻辑体系。

再如,物质论认为意识源于物质且不能直接作用于物质。想必很多人都在政治书中读到过对六祖惠能那句“唯心主义”

名言。

——“不是风动,亦非幡动,仁者心动”——的批判。可是,量子物理学理论却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观察者”可以直接影响物质的客观存在。“薛定谔的猫”、“测不准原理”,这些都是颠覆物质和意识关系的科学理论。在此书“四维虫子”一篇中,那位17岁精神病少年提出的“四维生物”理论看似绝对唯心,但却也完全可以用量子力学理论加以解释。“你可以想象得出来,跨越。

时间。

地看,我们是一个很长很长的虫子怪物,延伸到好多地方。因为我们的动作在每个时间段都是不同的,以跨越时间来看,我们都是一条虫子。从某一个时间段开始,到某一个时间段来结束。”在这位少年看来,我们不能以人类存在连续性来认定时间与我们的存在同步,而是要从时间地角度来看人类的存在。在他看来:

时间不是流逝的,流逝的是我们。

根据现在的理论,平行宇宙并非没有可能。若平行宇宙是真的,那么真的如六祖惠能和那位17岁的少年所言,我们现在所认识到的“存在”,不过是无数个我们如虫子般在时间面前蠕动的结果。人的存在可以化为24帧/秒的影像,而反过来,24帧固定的影像也可以重现为1秒的活动存在。

震撼之外,书中一些精神病人的故事也深深触动了我,读后禁不住唏嘘与感慨。

“我宁愿自己是那些干枯的尸体,我宁愿在什么灾难中死去,我不愿意一个人那么孤独地等着……找着……但是在梦里我就那么等着,我总是带着那么一点点希望等着,可是,从来没有等到过。每次视线里移动的都只是冰山,每一次耳边的声音都只是海水,每一次……”

“每次梦里我都在房顶上向远处望,拼命想找到任何可能的存在,我曾经翻遍了那里所有房间找望远镜,我想看更远的地方是不是还有同伴。如果有,不管是谁,我会付出我的一切,我只想不再孤独……那是刻骨铭心的悲哀,那是一个烙印,深深的烙在欣赏!我想尽所有办法,却挥之不去……”

读了上面两段文字,我也要扪心自问:如若是我,我“能理解星球上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感受吗”?我不能。

还有,在“永远,永远”一篇中,在那位老太太的世界中,他的丈夫一直好好的活着,并没有去世,他们每天依然如过去一样生活在一起;“盗尸者”中那位动力机械专家为了复活去世的妻子,数年间盗取20多具尸体,用自己的知识做实验,只是为了“再给她一次生命……想她能活过来,不管什么样子,只要是她就好……”这位“病人”和他的妻子在大学里相识相爱,十二年间从未离开过彼此。逝去的妻子不远离开他,他则永远属于妻子。在现在的这个社会,他们之间这种跨越生死的。

爱情。

又有几人能够理解。

根本没有什么“正常”和“不正常”。一切的一切,不过是——。

红尘颠倒。

2

页,当前第。

2

1

2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

当我在网上查找到这本书时知道了这本书是通过作者与一些“病人”的采访,以访谈录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精神病患者的内心世界,通过这种独特的角度,我们能够了解这些“疯子”如“天才”一般的思想。

整本书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其实是那个能够把街上的人当作动物看的女孩。起初,我与作者一样,有些怀疑这个女孩,她是否伪装成“病人”的样子。她只需故作惊讶,然后指着无辜的路人说:“看!那一只会用后腿走路的狮子!”即可,却不曾想女孩所说的一切都是真的。

当初作者在、说明确实这个女孩的病是真的时候,我也吃了一惊,道:“天哪,如果我也是这样的就好了啊,不用那样小心翼翼的洞察人心,然后谨慎地交往,而不是只要像女孩一样简单地望一眼便知一二,觉得好笑的也不用掩藏地大声笑出来;觉得无趣得也不用怎样作为礼貌的回以微笑。

回过头想想,能够这样的女孩也正因为没有几个而被归于“精神病“范围。如果我也拥有了这样令人惊叹的“技能”,之后便可肆无忌惮地笑啊哭啊也好,也不会开心的吧,毕竟被人冷落,被人抛弃,便就成了那样胆怯、害怕的.性格,没有任意的自由可言吧!就这点相比,我也的确是比她幸福了许多——我是“正常”的呀!

然而许多时候,我们却会迫不得已的露出许多并不想要露出的微笑。久而久之,微笑便成了一种礼貌,那是“应该”露出的才对。甚至别人会问你:“你为什么不笑呢?”这时候又该露出尴尬的微笑了。

她作为一个患者,或许的确是“疯子”,但是如果侧重于看她的各种行为举止亦或思想来说,她却又的确是“天才”。所以,我们也不能只顾忌他人表面现象或者外表而不再去关心他人的内在。所以我们应把每个人都当作“患者”对待,把一切向最好的方面去想象。这样才不会把美好的事物扼杀在摇篮里。

我们应该将美好的一面面向他人,这才是一个美好的社会,一切才都能美好起来。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书评

这本书评分很高,后来买来在两天之内迫不及待看完。说实话,我很怀疑群众对这本书的高度评价是否源于对精神病和神秘主义的猎奇心态。说白了,也许我们只是被各种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所折服,而并没有深入思考到精神病患者以及这个群体对社会带来的各种影响。

作者通过录音笔和做笔记的方式,包括司法,医院等途径对精神病患者进行“了解”。其中病人对于高端学科(比如量子力学,相对论)的侃侃而谈让作者--高铭觉得对方的学识和眼光远超常人所能理解,或者有的病人对于部分边缘学科--玛雅文化的极致研究,包括破除一些关于玛雅文化的谣言,又使得作者以及部分读者更加“钦佩”这些精神病患者。必须承认,高铭在这四年的记录以及后续整理成书的过程中大多保持了相对保留和质疑的态度,非常科学和客观,但是这仍然抵不过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对-方-是-疯-子。每个人都有些许轻微的精神病,但是疯子的不同在于他们大胆甚至是不顾后果地讲出了自己的想法,正如达利所说“我和疯子的唯一区别在于我没有疯。”但是达利仍然是疯子,因为他的画即他的言。如果仔细看达利的画,魅惑力甚至超越一个身材高挑美艳的美女图片,这种疯子的引诱,高铭称之为“邪教教主的潜质”,蛊惑群众,煽动人民情绪的能力---而这典型的代表,即是广大读者对于这本书以及书中记载人、事、物的痴迷与吹捧。事实上,这样的痴迷我相信大多是叶公好龙,如果我家里突然出现这么一个逻辑缜密,价值观颠覆传统观念的仙级人物,天天不知疲惫地告诉我“你是过去,亦是现在,更是未来。”要么我会臣服在他的逻辑辩论之下成为追随者,要么干脆找一块豆腐撞死。更讽刺的是,大部分的读者也不会真正出现在自己生活圈子中的疯子保持尊重和敬仰的态度,而对文艺作品和书中提到的“疯子天才”无比崇拜。

另外,正如歌德所说,也是高铭在书中引用,“真理属于人类,谬误属于时代。”他有所保留地将信将疑认为这些精神病人可能预言了包括“女人是外星人”、“细菌创造人类文明”、“鼓吹部分人类返回自然生活”等等非常有诱惑性甚至充满魅力的言论的正确性。在未来,他们也许是对的,也许我们才是疯子。但是让我恨不得加粗并且亮化的一句话,必须强调:证据是支持理论成立的必要条件。典型的例子就是,亚当斯密曾经在国富论中强调社会分工是社会生产力进步的重要条件从而推进了整个社会的进步(虽然我不完全赞同这个观点),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证据---统计数据,即通过统计小小的钉子制造商生产在一天之中产量---究竟是专业人士生产多还是包揽一切生产环节的“多面手”产量高?显而易见的统计数据奠定了这个理论的正确性。可惜,当我们在被这些神乎其神的言论惊得目瞪口呆的时候,却鲜有人去继续用更加科学和完善的方法去上下求索,而仅仅是听一帮疯子去滔滔不绝地“胡说八道”。

最后,和许多半宿命论和混沌论者一样,我不完全相信科学,更不会轻易相信从a到b的因果关系,那么,对于《天》中所提及某些观点,比如“物质的尽头是精神”“在无限的时间中我们可以先死去再出生,先吃到鸡蛋再打破蛋壳”等等,和作者一样,持质疑的态度----不会太在意,但是有朝一日得到确凿的证据(可惜对于混沌论,必然即偶然),便会至死不渝地坚信。正是因为人性如此的谨慎和客观,科学家们才会慢慢用他们的宗教---科学去帮助人类更多了解这个世界。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书评

道说:这里是人间;佛说:这里是六道之一;上帝说:这里是天堂和地狱之间的战场;哲学说:这里是无穷的辩证迷雾;物理说:这里是基本粒子堆砌出来的集合体;人文说:这里是存在;历史说:这里是时间的积累,所有的解释都在这里。

——作者题记。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是一本令我欲罢不能的书。这也是最近我想周边朋友推荐最多,反响最强烈的一本书。它很像一本畅销的通俗小说,不过,他不是一本小说,甚至不是一本通俗读物。这本书充满密密匝匝的专业科学内容,但又明了通俗,逻辑清晰,颇有张力和震撼效果。部分内容已经发帖《精神病人的世界》,4个月内天涯点击率突破300万。内容已引起剑桥物理研究院等机构的关注和重视。

作者在这本书里写了48个案例和2个篇外篇,共50篇。涉及内容非常广泛,以对我的震撼程度排序:量子物理学、宇宙观、人的心理与精神世界、哲学、生物学、人体学、宗教、佛学禅修(不少人都很喜欢《苹果的滋味》,我也是)、符号学、玛雅文明以及预言等等。但作者高铭并非精神病医生,甚至不是心理学方面的专业人士。但他凭借对探索未知事物的无尽渴望,对精神病患、心理障碍者以及边缘人的内心世界的强烈好奇。他耗时4年,深入医院精神科、公安部等诸多神秘机构,得以和数百名“非常态人类”直接接触,最终产生了国内第一本精神病人访谈手记。

我们需要一个能够并善于和“疯子”对话的青年作者;我们需要这本叫《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书——需要它打开的那扇窗,是生活在所谓正常轨道的我们,第一窥见来自另一个人群迥异的内心世界和那些让人膛目结舌的思想。

只要你不麻木读者本书的时候,你对精神世界的认识定会慢慢改变,甚至可以体验思想造反和沸腾的兴奋和快感。高铭在这本书里以最直接简单的对话形式,再现了他与多位精神障碍者的交流。与他们对话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你不但要有人体学、心理学、哲学、生物学、佛学、宗教学、量子物理学、符号学等知识,还要有死缠烂打,非要和一个沉默者对话的执着毅力,更要有逻辑思维和客观辩析的强大本能,因为即便受过专业训练的精神科大夫,也有可能被蛊惑成疯子。

说到这,不免要赞叹一个完全凭借自己探索精神的人,除了工作生活,还可以了解如此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高端科学;居然可以用4年的时间(班还是要上滴,但是几乎是所有的休息时间)通过各种人脉,得以和精神病人、心理障碍患者等奇奇怪怪的边缘人近距离接触。作者说有时候和一个精神病患接触有可能要接触10余次,才有一次有效沟通。当他们在发病状态下,对话或者其他形式的交流太困难而几乎不可能得到什么确实的交流。但他们什么时候发病,程度如何,却完全不可控。只能一次一次的去探访,直到积累到足够多的资料和对话录音,知道了这个案例的始末。

在这本书中,相当一部分的“患者”充满睿智,喜欢在独特思维、严密逻辑中跟作者斗智斗勇,不断让高铭领教他们超出一本人类思想范畴的认知体系、思维模式、推理能力。这些疯子的叙述对话都可以拍成相当精彩的科幻片,惊悚片,其思维构想程度绝不亚于更和一位出色的美国编剧,有些内容的发表甚至引起剑桥物理研究院的关注。

我们都只是在认识世界的路上,谁又能说,疯子认识的世界没有更接近世界的本质?如同一个疯子说的:“想看到真正的世界,就要用天的眼睛去看天,用云的眼睛去看云,用风的眼睛去看风,用花草树木的眼睛去看花草树木,用石头的眼睛去看石头,用大海的眼睛去看大海,用动物的眼睛去看动物,用人的眼睛去看人。”

不过在看着本书的时候真的很快乐。仿佛身上所有的毛孔都打开,那些文字化作一股气被吸入体内。又仿佛整个灵魂从眉心钻出,上升到宇宙的高度去俯视这个星球,俯视着整个人类的从远古到现如今的工业文明的发展。从心底里的愉悦,那一刻我感谢自己的存在,我为自己的生而为人惊奇万分。这种体验是高就未曾遇到的了,那种视野一下子开阔许多,世界猛然间增添万分颜色的感觉真好,看完以后,我比以前更加的充满对于生命的敬畏,充满对自然法则的崇高敬意。

在21世纪的今天,现代高科技已经能让我们上天入地,但对于人自身内心世界的探索依然徘徊在层层迷雾外。正如书名所揭示的一样,天才与疯子其实仅仅只隔一步之遥。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胡思乱想,每个人都曾有过异想天开,每个人都会不经意的做着不着边际的梦。而我们之所以是正常人,是因为我们用总所周知的常识,用约定俗成的规矩把自己的言行加以约束,装在一个安全套里。所以我们既不是疯子,也不会成为天才。

疯子没有这种界限,于是他们可以天马行空,而他们中有一部分人比我们想象中的要更聪明,这部分人从某种意义上更接近天才,他们的想法、发现和独特的视觉会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胡适先生说: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但我说: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这本书看看而已,千万别太认真。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

看了很多讲述精神病院的电影,我也设想过假如我被送到精神病院后该怎么逃脱?也许也只是歇斯底里里的喊叫“我没病,我是正常的”,在这里,正常与精神病是同义词或者说“同一个词”。可不可以说,我们都有“病”,病的不是身体,而是思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在社会中我们都在寻找认同,当别人不愿意按你的思维出发,你就变得“不一样”“不可理喻”,有的人会选择走自己的路,做自己同时也容易走上“有病的不归路”;有的人喜欢以别人为参照物,对于不一样心怀恐惧,怀疑自己的不正常,在不安中放弃上天给你的独特禀赋,戴上面具,披上虚伪的外衣,朝别人靠拢。

看了书中这么多案例分析,认识了人以及人性的复杂,这种复杂不是贬义词,而是真的包含了很多可能性,跟随笔者的分析,恋童癖,异装癖,露阴癖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下流,精神病,狂躁症没有我们想象的恐怖,就像我们想当然的以为“瘸狠,瞎坏,哑巴毒”。

书中有个案例“丢失的左边”挺有启发,一位女性因中风右脑损坏导致左边的眼睛看不见,每次吃东西都会抱怨护士给的食物少,因为她只能看到右边的食物,大脑没办法下指令往左看,为了让她吃完另外一半食物,医生设计了一款旋转椅,她只要有意识的一直往右旋转就能找到左边剩下的食物,但是每次找到依然会剩下左边的'一点,只能靠不断转圈中吃完左边剩下的食物。我曾以为虽然只有一只眼,在旋转中也能完全认识,不曾想虽然旋转360度看似全部都看了一遍但仍然有很大空间的死角,只能靠不断增加旋转的次数来检验才能让死角越来越少。人们的认知也是如此,不是360看了一遍就自以为掌握了真理,还是有很大的误差,只能在不断的认知验错中才能减小误差,不敢妄自菲薄了解了真相或真理。希望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不要急于确定真相,所要做得怀着包容的心态,多听多看多想,不要妄自论断。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

于是我决定读这本书了。初看几页觉得很有意思,原来精神病人的内心世界是这样的。他们的一些观点是常人所不敢想也不能想的。但是他们想到了。这些人里面,他们大多数都是知识渊博的学者,不是物理学家就是生物学家,要么就是历史学家或者哲学家,他们有着常人难及的智慧,但是可能因为他们研究这一领域太专注了,以至于有些走火入魔,于是就成了人们口中的疯子。

其实,天才和疯子的定义,并没有那么严格的标准,甚至没有什么界限,只是对于常人而言,是否在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其实每一个人都有一些独特的想法和习惯,但大多都是在大众所接受的范围内。

这本书我认为可以当作百科全书来看,因为这其中涉及到太多领域了。有物理学,有生物学,有心理学,有哲学,有医学,有历史,甚至有神学......然后我发现,这些领域其实都是相通的。我是个求知欲比较强烈的人,看到这些自己从所未闻的知识时,觉得很神奇,很不可思议。但同时我又觉得很满足,很充实。尤其是量子物理。读完这本书以后,觉得中学时学的那些快要忘却的知识,突然间又回到了我的脑子里。

不过,你也可以把这本书当作鬼话连篇来看,因为这里面讲的事太玄幻了,那些是从未接触过的观点和想法,听起来像神话或者变魔术。哈哈,不过,真的很有意思。

精神病人们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喜欢思考世界的本质。他们常常会问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最终又要去向何方?这个世界是怎么来的?最终又会变得怎样?空气里的尘埃是怎么来的'?云是怎么形成的?等等。我想,可能也只有他们才会思考这些在正常人眼里不足挂齿的东西吧。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

一次次让我停了下来。原因很简单,书看的让人头"胀"。对,用“胀”这个字形容,最接近我的状态了。我自认心理精神还是蛮强大的,但是越到后来没看两篇就得停下来,让大脑休息一下。这时最大的感受就是特别想做个数学题或者几个英语单词。前者让我重新回到理性的世界,后者让我暂时忘掉一些东西。

这不是危言耸听。虽然最终因为好奇心的驱动,我还是读完了小说。

它对人最大的帮助是里面好多个案例涉及到了量子物理的知识以及相对论的知识。“精神病人”用巧妙地比喻让人恍然大悟。扭曲空间是相对论的结论,但是我一直不知道怎么理解。那个“疯子”天才般的用苹果在布上滚动解释,顺便解释了黑洞和白洞之间的联系,让人不得不佩服。

但最后别看这本书。

每读到一个案例,特别是遇到逻辑能力很强的病人,他的逻辑没有丝毫弱点,讲的让我感觉“很有道理”。我不止一次的想到这几个字,然后提醒自己,他是个精神病人。连作者也不知一次的提到精神病医师被自己的病人搞得成了精神病的事。作者费尽心思的写这些东西,很好,但是几乎每个案例,他都留下了空白。那是个令人难受的空白,他采访了病人,病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作者把笔录搬出来,即就是把精神病人的语录复述一遍。作者按照自己的理论,把自己的空间缩小,让病人释放出自己的空间。可是他写成了书之后,那些病人的空间被无限的放大了。

最令人不可忍受的是,靠后有一篇的案例的病人竟是作者自己。他毫无掩饰的承认了自己的多重人格。如果说,从前的我对于精神病人,以玩笑的态度视之,今后我不得不提醒自己,他们只是少数而已。

看书的这几天,我发现自己想问题的方式已经有了变化。强迫症的感受也更加强烈。总之,我很后悔自己看了这本书,并且思考了其中的内容。

看书的时候,我有的添加笔记。我不愿意再回顾这些天才们的高见了,那些”经典“的思想我也不愿再记住。愿想看书的人,收起你的好奇心,珍爱生命。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

谈到精神病,很多人脑海里就是这样。有的认为是小说;有的能将人类看成动物;有的人能看到每天的颜色;有的把这一生看做章节里的一章;有的将生活从不同的角度去思索。

会浮现出一个举止癫狂,胡言乱语的形象。我在没看这本书之前也是这样认为的。

这本书,让我仿佛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原来,这个世界在他们眼中原来,他们的世界这么专一。每天都期盼着发现高级生命;用大块头字典查生僻单词只为“了解四维生物所告诉的”,研究学说到疯狂。

原来,梦中的事也能将现实中的人击垮,整个世界就只剩下自己一个人的孤寂,每次都要体会一次死亡的绝望,最后带着不甘离开。

原来,他们也能当我们的老师,一些新的知识通过他们的嘴讲述出来变得通俗易懂,真是讽刺呢,人们苦思冥想也不能理解,自己所看不起的一些精神病人却能用简单的方法讲述出来。你将他看做疯子,他把你当做笑话。

在“永生”中,我体会到了活在当下的满足,永生一直是人们向往的,可它的缺点人们却不能忍受,承认自己只是一个时间过客,看着自己的妻儿子女相继离去,忍受数辈子的碌碌无为,人们总想去打开潘多拉之盒,却没有勇气去承担相应的后果。

我害怕死亡,因为生命太过脆弱,有的人上一秒还在言笑晏晏,下一秒就躺在那冷冰冰的地上,上一秒还温柔的对我微笑,下一秒却在病床上面如土色,。现在我已经不再恐惧,他们,可能进入了一个新世界,可能以新的形式存在,可能.......

在“伪装的文明”中,我们是被欺骗的部分,外星人是受害者,为了限制表象存在的人口而组织二次世界大战和各类疾病发生,假设是真的,那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在“永远,永远”中,老太太的感情让我泪目,最让我羡慕的爱情从来不是那些抖音里所谓的“狗粮”,而是在过马路时两位银发老人相握的手,而是在午后在藤椅上相靠着闲聊。那些温馨的画面,组成了如今我对爱情的最美诠释。

在读完这本书,我对当精神病医生有了不小兴趣,但正如本文所说,如果你被他们绕进去,就会由精神病医生变为医生精神病。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与其说是国内第一本记录与精神病人访谈语录的书,不如说它是一群误入歧途的天才的故事。

本书内容是作者高铭历时4年,通过各种渠道,利用自己所有的闲暇时间探访精神病院、公安部门等机构,对这群“非正常人群”进行近距离访谈、加工、整理而来。

书中内容分为多个小故事,故事之间没有关联性,内容让人匪夷所思,却又是这群人内心的真实感受。但如果你按照这群人的逻辑去推理,那么这也将是一个完美的闭环。

如:梦的真实性,她整日生活在恐惧中,不相信任何人,她的恐惧来源于她的梦境,她记得她从小到大的梦境,梦里的生活和现实的生活基本一样,随时间流失,后来她逐渐接受了“两个世界”——现实世界和梦境生活。梦境中有一位影子先生每次拉着她跳楼,而且影子的先生的五官,还在不停变换着形状,仿佛很多人的面孔。看到这里,我身上也仿佛冒着一股寒气,如果我是她,我也会恐惧。

又如:超级进化论,她觉得我们从胚胎时期起,就已经微缩了整个进化过程。胎儿寄生在母体内最开始母体不适应,后面胎儿就释放出化学物质让母体认为胎儿是个器官,躲避了免疫系统的追杀。

人类之所以进化得这么成功,是因为我们有进化的大脑。有了优质的大脑,我们就不需要獠牙,不需要尾巴,也不需要游泳,不需要夜视,同时我们还可以藐视周围任何生物。

今后的人类,因为大脑进化更高级,于是她大胆推测,会有很多器官退化,但是都无所谓,嘴巴可以变成吸管,只要食物是流质的;眼睛可以更小,因为不用警惕周围的环境;手指可以变成多个,方便打字,腿可以更小,因为油门刹车全用手解决,脖子要更粗,这样才能托住那个大脑......看完之后,我也觉得好开心啊,和书中的精神病人一样,兴高采烈地手舞足蹈起来。

再如:人间五十年,她精通与预测有关的一切,四柱八字、星座等。她讲着讲着,她的很多观点,我是比较认同的,她觉得她能窥探未来只是某种统计学,就像一颗熟透的苹果必然会落地。命和运,交汇在一起就是命运,你的性格和选择、机遇和胆识,虽然选择和机遇有变数,但是它们会交在一起,形成一个必然的点,很多点组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人的命运。绝大多数这种变化会很小,但往往这种很小的变化却对未来有深刻的影响。从很小的一个点开始,一毫的偏差,整个人生完全不同,正所谓:一念之间,万物生或死,一芥之间,宇宙存或灭。一切变化,有时候只是始于那一点点。

她有段时间为此迷茫,不过后面,她就想通了,如果你因为一句话而坐享其成,那么即使机缘巧合得到了什么也会从指缝中溜走,因为你不配拥有它。如果你对未来渴望恨不得从喉咙里伸出一只手去抓住它,那么你得到的往往超过你的期许。

最后她说,命运,很多时候掌握在自己手里,人间一世50年,不要为了活着而活着,要为梦想而活。看完这个故事,我也相信,命运,很多时候看上去是注定的,但实际上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其实,书中还有很多很多关于这群特殊人群的故事,如双子中有一对双胞胎,姐姐觉得过世妹妹的灵魂附在自己身上;还有一个患者的关节站立法,他认为只要找到关节的节点就能控制自己的身体,包括自己的血液的流动和血小板的聚集;还有一个人他能预见未来,他说了很多关于他预知到的事情,这些事情发生在他这样一个普通人身上,他却只能疯狂、无奈、绝望和疲惫,事后,作者问了他的主治医生是否相信,医生说他信;生化奴隶中,这个病人每天会洗n次手,而且必须用各种杀菌的东西洗,不计代价的洗手,因为细菌很强大很危险;还有一个人转世了很多次,记得前世发生的很多事情......

最开始,我是抱着一种我是正常人,里面的人是精神病人这种心态去看的,可看着看着,固有的观点却悄然发生着变化,里面的内容涉及到生理学、心理学、佛学、宗教、量子物理、符号学、玛雅文明及预言等众多领域,让我觉得这个世界很奇妙,宽广而辽阔;这个世界很系统,严谨而规则。遗憾的是虽然我们深处这个世界中,大多数的时候我们只能感知到其中的一点点,更多的事我们一无所知。

很多事情,不是说你了解的越多,你就知道的越多,相反,你了解的越多,你质疑的越多,未知的更多。当有人问作者《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会出第二部吗?作者说不会。

因为好奇,作者决定接触这群人,而四年之后的某天,作者决定结束,停止这种因好奇而引发的接触。

如果有一天你看到我疯了,其实就是你疯了。其实人生若只如初见,也挺好!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

每个人看待这个世界都不一样,倘若能尝试从别人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这是多么幸运的事,本书是通过与“精神病人”的对话,让读者了解到,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和方法,与普世的看法不一样,也正是因为特立独行的看法,那些所谓“疯癫”的话语,才真正会触发读者对世界观的思考,这是一个多姿多彩世界,不是因为看到了多姿多彩,而是因为有多姿多彩的思考和想象才多姿多彩。

在阅读本书时,有个感触,到底谁才是精神病?他们逻辑清晰、严谨,思维自洽,又能自圆其说,倒是没有精神异常的我,开始怀疑是不是有精神方面的问题,怀疑从始至终都存在,有一章给予了解释和说明,但怀疑变没有减轻,解释其实也是正确的,是这样的:只要不伤害别人的执著,都是不算精神病人,比如说,人有自己的爱好这是好事,当爱好上升到洁癖,大家也能忍受,也无伤大雅,但当洁癖上升到暴力的话,这肯定就是精神病患者,需要治疗了。

其实,不管是爱好、洁癖或者患者,是因为他们有深深的执念,过度的追求,也许正是因为有了执念,才让他们做出了非普通人认同的处理方式,他们往往很优秀,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天才和疯子仅仅一念之隔,而普通人为什么无法做到如此优秀,是因为普通人学会了变通,学了原谅自己的不足,说白了,是放弃了追求,这到底是对,还是错。

不管对与错,当我们以正常人的角度来看这个群体,而这个群体也在审核着我们,他们对世界的见解,让我觉得,世界大而不同,要允许有不同的世界观,还要有接受和包容的心态,君子和而不同吧。

通过读这本书,让我有了一个思想上的造反、改过、完善的机会,也提升对世界观的认知,感谢作者的努力和付出。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

书中的“天才”们,大多有着令人羡慕的超能力。但是有几个天才,却因为他们的能力,变成了疯子,而他们的能力,就是预见未来,还有无限重生。

先来说说预见未来,他能预见的事情很多,如:他买了一个杯子,过了几天后,他毫无理由买下的这个杯子,派上了用场。还有,他会突然想起某个人,然后那个人很快就就会和他联系,他想象一座建筑物被火烧,没过几天,真的就发生了火灾,等等。最可怕的是,有时会有一些杂乱无章的信息流过他的眼睛,他知道,他非常清楚,这些信息非常重要!可他却抓不住,看不清。所以他抓狂,焦虑,疲惫,饱受这令人羡慕的能力的折磨,可他却又无能为力,与他人倾诉,别人还不相信他,以为他在说胡话,所以,他变的狂躁,他从一个天才,变成了一个疯子。

另一个,无限重生,他拥有着令无数人想要拥有的能力,当然,他可能只是个有着妄想症的精神病患者,但是,他也可能真的有这个能力,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可能是因为我有钱,没人认为我疯了,而那些没钱的,就是疯子。”真是讽刺,从古至今,有无数人想长生不老,无限重生,他们焚香放生,茹素念经,出家炼丹,寻仙求神,但无限重生真的好吗?对他而言,无限重生就说折磨,他甚至自杀过,想要真正的死去,但没有用,还是一世又一世的`重生。他只能看着他所爱的,在意的人们,一个又一个的死去,所以他不敢爱,不敢恨,他只能活着,永远的活着!他只能绝望的大喊着:“不要死!也不要孤单的活着。”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

夜,总是在世界的喧嚣中变得狂躁与落魄,夜的世界充满恐惧与孤独,在这个看似热情的世界里里,无数个黑夜,游荡着无数个孤独的灵魂,无法冲破、无法感知的孤独;没有开始、没有结束的孤独;他人无法理解,自己也无法理解的孤独。他们是一群孤独的守望者,他们——————是我们眼中的“疯子”。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个世界究竟是怎样的?看形形色色的精神病患者“羞辱”一本正经的正常人。在我的世界里:你是疯子,在你的世界里:我是弱智。

你脑容量的巨大,思维的深邃,使得众人不能理解,读不懂你,道不明你,遍觉你“怪异”,异于同类,于是疏远你,鄙视你,恼怒你,厌弃你,憎恨你,终不能忍受你,一把锁链,锁了你的身,禁了你的言,送你去我们眼中的精神病院。

内心的孤独很可怕。没有人与你共鸣很可怕。听不到属于自己内心的声音很可怕。

所有的人都围成了一个圈子,唯独你在外。你感到惶恐、无助,被世界抛弃。

你存在着,这个世界却仿佛感觉不到你的存在。于是,消极、自卑、绝望、挫败让你变得极端。于是,不再有对与错的界限。于是,只有用震撼、极致的手段,才能重新证明和感知自己的存在。于是,才有那一幕经典的浴室杀人,于是才有了所有的超出常理和骇人听闻。

可怜,我们正常的人那,永远走不进你深邃的内心,永远有多远,远到生生世世不得开启你内心世界的闸门。

我的世界里有花,有虫,有四维空间,有时间尽头……有你们永远不能触及的世间角落,有你们永远进不去的人生殿堂。

谁才是真正的清醒者?你不屑与我们交谈,因为你不信我们,因为我们卑微,不懂你的世界,是我们根本不能理解的存在。

又或许你只是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一个适合你的世界,一个你懂它它也懂你的世界,在你的世界里,有你的真实存在。

时间不是流逝的,流逝的是我们……。

因执着而疯狂,因为执着你把自己关在房子里冥想,因为执着,你咀嚼苹果仔细体味,因为执着你打开自己的头颅……疯即是痴,痴就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孤独。

那是一个很美的地方,但却只有你的存在。你承受全部寂寞等待着,你是一个孤独的守望者。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

书已经结束了,不过不得不说,过程中的故事,挺吸引我的。

书中,每一个所谓的精神病人,在我的角度,却反而比正常人,更加执着,更加坚定着某些事物,大概也是如此,有些才会被正常人视作病人。

本书一开始,从对世界的看法,来渐渐导入,最后却不知不觉中升华到了人的存在,时空,存在的原因的探讨。

影响深刻的有很多,挑几个简单描述一下吧,那个说作者是书中角色的,至今仍觉得他真的很聪明,找一个安静的环境,来构筑自己的梦想,虽然做法甚是不当。那些四维生物,泡沫世界,时空理论的病人,不得不敬佩他们的逻辑,层次,还有那个内心默默守护着,三只小猪的故事的患者,那个深刻体会,前生前世之境,如同无法逃脱的束缚的囚犯的,让人惋惜的病人,还有对妻子的那份真挚的情感,不由得让人心生敬意。

或许,我们真的太过于,去否定,去质疑,去不屑一顾,不相信,不去接受新事物。狼孩的事件,以及对其的思考,真的惊醒了我,原本只是作为一个局外人,想要枉自去希望他回归社会,却没能发现他身上,已经发生着重大变化,而他却因此接受各种检测,被当作了实验对象。意识真的很强大,甚至可以决定你身边的一切,当然前提是你足够渴望,不对以及屈服!

今生只若、初见。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