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模板

试论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学总结(精选14篇)

试论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学总结(精选14篇)



教学工作总结是教师自我反思和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教师认识到自己的教学优势和不足。推荐大家阅读以下教学工作总结范文,其中包含了许多对问题和挑战的深度思考和解决方法。

试论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学总结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还认为,“一个人有自学的能力和习惯,将一辈子读书、一辈子受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所以,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切实抓好。所谓自学能力:就是学习者运用已有的语文知识、能力去有效地撷取新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因素,也是发展各门学科自学能力的基础。那么。怎样培养中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呢?笔者认为主要是教给中学生“三结合”自学语文的方法:

要告诉学生认识同一篇文章、同一事物,运用的感觉器官越多,效果就越好。重要的文章,重要的概念,应该边听边记,然后复述,最后听说读写的能力都练了。写文章之前经常指导学生读一读同类文章,想想哪些值得自己借鉴,找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大家边听边思考自己的思路,在动笔之前每人都大声地把没动笔的文章先说一遍。这样既提高了说的能力,又使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写起来就更顺手些。无论吸收还是表达,将听说读写四种手段综合运用于同一目的,比只用一种手段自学效果好。

学生自学语文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明确语文学习的概念。大部分普通中学学生以为语文学习就是语文课学习,觉得只有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上,在语文教师指导下才能学到语文知识。其实语文学习与语文科学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后者是语文课堂、教科书的`学习,前者则指在广阔的社会环境中的学习。可以说汉语是渗透于汉族孩子们生活的一切空间与时间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孩子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语文。

学生学会在广阔的语言环境中学语文,其意义要比只会学语文深远得多。我们便探索在广阔环境中学语文的方法。在德育美体育中学语文。每项活动都给学生观察、思索。活动后或口头作文,或写在纸上。有时我看见学生打闹,就告诉周围的学生观察他们然后描绘他们打闹的动作,这样既教育了打闹的同学,又不知不觉地提高了他们语文能力。学生喜欢唱歌,就引导他们评论几位歌唱家的不同特点;学生喜欢美术,就引导他们说一些名画的风格。这样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不知不觉提高了,在课外阅读和文艺作品欣赏中学语文。课外阅读主要是用跳读或速读的方法浏览,训练筛选信息的能力,扩大视野,发展智力。普通中学成绩越差的学生花在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上面的时间就越多。通过引导他们争论作品的优劣,评论作品的社会影响,描绘作品中的人物,给人物写鉴定,填简历等等,他们就由盲目的消遣,变成了有意的学习。在社会活动中学语文。听说读写能力在衣食住行等每个方面都能训练。

学与用应该是统一的,学习是为了应用,只有应用,才能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产生迫切学习新知识的愿望。什么是应用?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应用和考试是同义词,学就是为了考,以致有少数学生毕业考试结束,立即当场把书和笔记本撕碎,以抒发自己今后无需再学的“喜悦”心情。语文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是使人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工具。越是在一个广阔的领域里使用这一工具,你对这一工具的认识就越深刻,越能提高使用这一工具的熟练程度。良好的学习语文习惯,从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只有打破单一追求语文知识教育的陈规,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才能造就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开拓型人才,才能实现教育要“三个面向”的宏伟目标!

试论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学总结

目前,在护理一线工作的护理人员绝大多数都是中职学校毕业的学生,只有符合中职护理教育特点和未来岗位需求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学生在护士资格证考试和未来就业方面需要重点学习的内容,且在各个考试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应该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一、引导课前预习,扩充课堂容量。

自学习惯的培养需要从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开始。内科护理学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需要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知识,比如生理学、病理学、药物学等,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有利于提升内科护理学教学效果。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留给教师讲解知识的时间太少。那么,学生的课前预习指导工作就显得极其重要。教师在上课之前,需要将所讲述的知识点和参考书目告知学生,让学生通过图书馆和网络查找相关资料,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学生就很容易跟随教师的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二、结合授课内容,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内科护理学的教学内容繁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授课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提升教学质量。比如,内科护理学中每个章节的概述都是对基础内容进行回顾,学生有一定的基础,教师可以通过表格、图形或模型来帮助学生进行复习与巩固。再如,护理评估的内容可以采用情景教学、角色扮演等方式来进行教学。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比教师单纯性地讲解效果更好。又如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基本的症状和体征可以按照传统方式进行讲述,而每个疾病的教学可以采用pbl教学法进行。pbl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指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资料的搜集、分析、总结,最后得出结论。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重视教师的形象。

除了传授知识,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自学指导,然后对课本中重点的知识进行讲解,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有效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重点知识的讲解,教师可以采用学生自学的方式来进行,并积极对学生进行指导。比如,教材中明确的知识点,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对于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当学生掌握了知识点后,就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的形象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需要将自己最佳的状态展示给学生,消除与学生之间的隔阂,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教师的板书要优美,合理设计,充分借助彩色粉笔来进行板书的规划。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心底里喜欢教师,对课堂充满兴趣,积极地进行学习和信息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四、重视课后复习,提高学生联系知识能力。

在中职内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讲授的教学内容应该具有结构性和比较性特征,且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内科护理学很多知识点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讲解完某一知识点后进入课后复习环节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某些知识点主动联系起来,然后认真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异同之处,找到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提升自身的知识联系能力,进而提高自学能力,深入理解内科护理知识,熟练掌握护理技能。例如,在讲解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其临床表现、发病机制、缓解方式、心电图改变、实验室检查等方面入手,对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进行对比,总结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在讲解完慢性肾小球肾炎后,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已学过的肝硬化伴血氨升高病人的饮食要求,其需要低蛋白饮食,且以植物蛋白为主。而根据本节教学内容可知,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人伴氨质血症同样要求低蛋白饮食,但选择的却是优质蛋白,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探究二者存在这一区别的原因。在讲解完消化系统相关教学内容之后,让学生自主分析慢性胃炎、肝硬化、肝性脑病、消化性溃疡、急性胰腺炎等疾病在饮食护理原则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说明理由。通过运用以上方式,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将不断巩固并深入理解所学知识,自学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总之,根据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社会岗位的需求,中职学校对教学内容要进行不断地更新和完善,改进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卫生职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试论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当前,素质教育已在全国全面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入实践和推广阶段。《新课程标准》凸现了“以人为本,人文关怀”这个理念。在具体教学中怎么贯彻这个理念?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英语教学应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潜能,健全学生独立的个性,使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灵活自如地掌握知识。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开创新局面呢?下面是笔者的探索与思考。

一、创设融洽环境,点燃创新火花。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首先要注重在课堂上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关爱他们、赏识他们,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相信他们都具有巨大的潜能可以挖掘,这样才能使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不害怕犯错误,敢于求新,他们的创新火花才能被激发出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感觉到真正的师生平等,使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特别要鼓励那些具有差异性、可发展的学生,并培养他们积极地发展创新思维。例如在教学中,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各种课堂游戏和情景表演中,与学生同欢乐、共学习,使自己成为课堂学习中的平等一员。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和保护学生敢想敢说的积极性。当学生说错了,教师不能直接说“no”,而是微笑着对他(她)说:“pleasethinkitover.”“tryagain.”在教学中,只要学生能勇敢地站起来回答问题,无论对或错,教师都要予以肯定和表扬。

二、放飞学生心灵,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以解决学习中所提出的问题为前提,用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创造出新观点、新想法、新方法等的心理过程。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改变以前单一的填鸭式做法,突破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以发散思维为突破口,激励学生的求知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上新课前我在班上做了一个调查,发现班上许多学生的家长吸烟,问题相当严重。于是我设计了一个讨论题:whatcanyoudotopersuadeyourfamilymemberstogiveupsmoking?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在自由、轻松的气氛中各抒己见,互相交流。这样,就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激发状态,做到了语言的活学活用,从而达到了外语教学的交流目的。同时,若能长期坚持下去,可促进学生学习外语的自信心以及探索创新精神的'建立和养成,特别是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形成及创新思维能力的逐步提高。

三、增添教材内容,实践创新思维。

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最直接的桥梁。教师在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主动创新能力时也可添入其他元素,使教学脱离单一传授知识的状况。增添教学内容就是从课文的情景中迁移到新的情境,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从课文中跳出来。教师应让静态的课本动起来,使枯燥的知识传授与生动的活动、具体形象等联系起来。例如在学习“savingtheearth”后,教师用多媒体播放生活中的空气污染、水污染、环境污染的视频给学生看,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分析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如此,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节英语课的创新就体现出来了。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节奏紧凑多变,效果明显,学生往往到下课时还意犹未尽。这样,学生的整个身心都被吸引,就能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

四、改变评价观念,发展创新个性。

中学生是一个需要肯定和表扬、体验成功喜悦的群体。在课堂教学的创新教育中,教师的信任和鼓励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求知欲,也将影响到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的产生。在评价中,教师要坚持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以鼓励为主,满足学生体验成功喜悦的心理需求,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教学注重教学评价中要多用赏识的、发展的、全面的眼光,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各个方面给予更多的正确、客观、鼓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产生积极的信心,从内心深处产生对学习的快乐的情感体验。例如对优秀的学生,应给予严格和高要求的评价;对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应给予激励的评价,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五、开展课外活动,提升创新活力。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打开教室的大门,缩小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让日常生活场景融入英语课堂。比如学生可以在假期与同学自编、自导、自演喜欢的短剧,再进行汇报表演,也可以针对当今的热门话题进行即兴辩论。除此之外,还可开展社会调查、续写故事、演讲比赛等课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创新充满活力。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善于探索、积极引导、巧妙开窍,创新就在课堂上,就在书本中,就在大脑里。

(宁都县第三中学)。

试论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学总结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文中精辟地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当今是“知识爆炸”时代。人类只有学会了怎样学习,才有可能从容地面对世界出现的新知识构成。然而,在我国中学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激烈的分数竞争,使得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了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能力差,更别说自学能力了。因此教育者有责任改变这种现状。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自学能力是学生所有能力中的基本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获得知识、获得其它能力的发展有促进和加速作用。

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形成了依赖心理:听课比较盲目,抓不住重点、难点等。在中学时代,能够通过预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既可为将来进入高校或走向社会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不致在大量的新知识面前不知所措,也就不会落在时代的后面;具有很好的阅读能力有助于预习时对新课文知识的理解,熟悉所学知识的内容。可以说预习是自学的演习,阅读是预习能力的发展,是自学能力的具体表现。所以,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英语自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计划、分层次的训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自学成为他们内在的需要,使学生从苦学到乐学,从学会到会学,使学生真正获得适应社会需要的学习能力。所以我对上海市封浜中学(普通中学)高一(4)班全体43位学生进行了3年的英语自学能力培养的研究实验。

一、有步骤、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养成预习习惯。

1.适应期:其任务是把学生从“老师抱着走”过渡到“老师扶着走”。预习前,教师给学生一个预习提纲,即要把预习的内容概括成几个问题或知识点,再辅以一定的参考资料,要求学生根据问题或知识点做好预习并记好笔记,课堂上释疑。如:在教上海版高中英语第一册unitone时我将预习内容定为语法:过去进行时态。知识点:charge,lonely,alone,attheendof,introduce等的用法。并将有关的材料发给学生,他们首先自己寻找答案,然后在课堂上讲解、讨论。

2.半自主期:在学生具有一定的预习能力的基础上,围绕着教材师生共同确定预习的内容,学生自己寻找有关的资料,做好预习笔记,课堂上讨论、释疑。每一周我都用一节课的时间和学生们共同确定一周内要上的内容,学生利用字典等工具书解决一部分难点,课堂上进行以某组主讲,其它各组提问,这样学生间相互动起来了。教师讲学生之所想,做到了有的放矢,课堂的听课效果大大提高。

3.自主期:“以课本为依托”辅以一定的参考资料,学生自己确定重点、难点,在有关的参考书中寻找答案,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释疑,相互补充,教师总结,测试预习效果。实际上,学生已经能够自主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贯穿着三个阶段的是自测,即设立学生题库。学生根据所预习的内容,以组为单位各出一份试卷,进行互测互检,教师将这些试题汇编就是他们单元复习的资料。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纠正学生在阅读中出现的不良习惯。

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的不良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技巧,对提高阅读能力至关重要。学生阅读文章时常采用的方式是唇读、指读、回视重读或遇到生词就查辞典等不良习惯,这就分散了学生的精力,影响阅读速度,容易使得学生只停留在某个词或句子上,学生获得的信息支离破碎。因此,我常指导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抓住句子中的核心句,从一个句子快速地扫视到另一个句子,进行连贯性理解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猜测词义的能力。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略读和详读)。如:消遣类的小故事,新闻类的读物,语言结构比较简单,只要知道内容大意即可,就采用略读方法;如果要寻找某个具体的资料或信息,或对材料从表层到深层进行理解,就要详读。经过一年的实验我对学生阅读习惯进行了对比调查。如下表:

阅读习惯对比调查表阅读技巧实验前(.9)实验后(.5)是否是否不良习惯(唇读、指读等)4061234默读17393016此表表明,实验前绝大多数学生有唇读、指读等不良习惯,实验中学生有意识地培养自己默读习惯。

2.由段落阅读逐步过渡到简易读物、新闻、小说,培养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促进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充分利用课本教材,将精读与泛读统一运用。高中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都包括text和supplementaryreading两个部分。text作为精读教材,学生从中可以学到语法、词汇等,是获得英语知识的重要途径,偏重于“质”的方面。supplementaryreading均是课文的补充和延伸,是课文背景介绍或相关知识的铺垫,学生从中可了解到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利用这一部分材料培养学生的概括、分析和综合等阅读能力。如:寻找每段的中心句,归纳中心,回答问题等以此来培养学生把握文脉、获取信息、分析推理、深层理解的阅读理解能力。在精读的基础上,进行“量”的扩充,巩固“精”中所学习的英语知识。挑选各种文体的简易英语读物,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不断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知识与文化背景知识的融会贯通,逐渐达到精读与泛读的协调发展,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在实验的一年中,学生阅读英文杂志或小说平均每周一本。他们阅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促进了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主要实施途径。

实施途径是教育机制的组成部分,是理论的实践形式。培养高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研究通过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阅读习惯,促进自学能力形成。

1.在管理上,建立学习小组,研究初期强调每位学生认真做好预习,辅之以检查督促评比;中期以特色为主,带动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后期互帮互学,小组竞争。

2.在教学上,以人为本、以情为线,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

3.操作上,做好各方面的调查工作。主要采用了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与个案研究法。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对学生预习能力与阅读能力作调查。一是对前期水平和后期水平作对比,二是了解学生对待预习和阅读的前后不同态度作比较。

行动研究法:边行动边反馈,不断调整充实研究的内容,使研究更符合学生的实际,因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个案研究法:抓好两头带动中间,通过对好差两头个案追踪调查,有更多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带动全班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实验效果。

本课题通过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改变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通过指导教会学生阅读技巧及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以促进高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形成。

1.学生积极做好预习工作,主动参与教学,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实验中多数的学生能自觉地查找资料、辞典等途径来解决疑难问题,学生由过去的识记课本知识变为能自觉地加深知识的难度,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一些原来上课不够专心,不善于发问的学生,也改变了学习态度,他们爱思考爱发问。学习态度的转变提高了听课效果、学习效果。从学生群体的变化来看,学生已由过去盲目地、被动地听课变为有目的、主动地参与教学工作。学生通过预习确定了一堂课的重点,难点。课堂上大家讨论释疑,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了教学工作,教师在课堂上用答疑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补充学生预习方面的不足。

2.变考试为复习。学生自己出试题自测或互测,可检测自己预习复习情况,而“试题汇编”是源于对学生自尊、取胜等心理机制的调动。只要好试题就可以编入班级题库中,差生担心同学说自己的题出得没水平,学习尖子担心回答不出差生出的题,于是每一位学生主动地投入已学知识的认真、全面、深入复习中,以达到变被动应考为主动复习的目的。

3.以下表格说明了学生能力的形成过程。

对预习工作对比调查表(1)项目实验前(.11)实验后(.11)好中差好中差预习自觉程度1016915171自学查找资料81691320预习重点难点确定的能力5217924解决问题的能力22471023注:好、中、差等级的划分是研究者根据学生学习的自觉程度、自觉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等能力及学生自评综合数据划分而成。

从表中可以看出,学生预习的自觉性,确定难点、重点、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遍有所提高,他们不但能主动地发现问题,而且能主动地查找资料解决问题,学习英语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由此导致他们的成绩进步很快。

1999~区统考成绩对比表(2)分数段人数期中期末期中期末qsqsqsqs901117437680261357247233662970632462147276196061850562561备注:q代表全年级的人数,s代表四班的人数。

从表(2)中可以看出实验班的优秀率逐渐提高,60分数段的人数由原来的8人减少到1人,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普遍有所好转,学习英语的兴趣逐渐浓厚,自信心增强。

在高考中,实验班的英语平均成绩为93,高出上海市普通高中英语平均分10分,高考升学率居嘉定区普通高中前列。

五、实验论证。

1.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在教和学两个因素中,教师的“教”是外因,是学生学好的主要条件,学生的“学”是内因,是学生学好的依据。所以学生的学法决定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其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有动力、定向、引导、维持、控制和强化作用。所以在课堂内外我注重启动、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通过预习解决了部分疑点,尚有一部分在课堂上通过同学们相互补充讲解得以解决,许多学生在课堂上实际已成为一名老师了,而教师只是讲学生所“想”,将学生解释的疑点难点加以补充归纳。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采取课外辅导、督促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做好预习复习工作,课堂上创造机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能力,使他们有成功感,逐步激发他们对英语的兴趣。

2.情感教育是教师授业解惑的先决条件。教师的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众多因素中最突出的因素。“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后,会从内心受到鼓舞、激励,受到信赖,感到欣慰,并愉快地接受教诲。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消除差生概念,无论学生的成绩行为有多差,他都有优秀的一面,抓住其“闪光点”,因势利导,促进其它方面的提高。第二,宽容信任鼓励每一位学生。任何人都会犯错误,既要指出其错误,又要宽容信任其能改正错误。第三,让学生提出改进课堂教学的意见,尊重学生的意见,当学生对一堂课持否定的态度时,我就召集学生,大家一起来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实行教学民主。

3.拓展阅读的时空,丰富学生参与的内涵,发展学生的参与能力。就英语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而言,学生必须将阅读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课外阅读越多,词汇复现率越高,对单词和词组就越熟悉,阅读的速度就越快,理解能力就越强,进而形成课内外阅读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充分体现了完善自我、充实自我,持续终生的学习行为方式的魅力.

试论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初中语文课堂,应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训练为主线这一创新教育基本教学理念,不断的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激趣的学习情境,始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自觉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断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勤于创新,那么学生创新精神就会得到不断弘扬,学生创新水平就会得到不断提高。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宽松的课堂氛围是奠定教学成功的基础。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倘若在课堂教学时,表情呆板、不苟言笑,那么教室的课堂氛围抛势必趋于紧张、沉闷,师生之间就会产生一种压迫感,学生也就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创造性思维更无从产生,当然更谈不上什么创新了。因此,教师的教学态度必须春风满面,和蔼可亲,时常面带微笑的善待每一位学生,若是如此,学生上课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自然就能勇于各抒已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此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运用好自己的体态语言。诸如在课堂上可通过眼神,借助手势,适当与学生交流沟通。当学生发言精彩、朗读生动、回答正确、见解独到时,可真诚的对他微笑、点头、竖拇指,间或投以赞许的目光甚至还可以鼓掌以示激励。

二、改变单一思考模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共同讨论是激励求异思维和集中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大家共同讨论的条件下,思维活动可以经过不断地评价和引导螺旋上升,把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推向较高水平。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留给学生讨论的时间。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解决问题尽可能找出许多种答案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纠正思路狭窄的缺点,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学生的思路狭窄,严重阻碍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纠正学生思路狭窄,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想象力是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是在头脑中创造出过去没有遇到过的事物的形象,或者将来才能实现的事实的形象思维的活动,因此我们说想象是创造力,一切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通过作文教学培养想象力。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幻想性、假想性”的命题作文,帮助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指导学生展开想象,开拓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通过课文结尾培养想象力。有些课文的.结尾,嘎然而止,余意未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想象的余地。培养观察力是发展想象力的有效手段。(教学论文)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插图,获得有关的表象和情节的依据,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以补充、丰富画面的形象和情节,使画面活起来;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告诉他们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要启发他们观察主要的现象与环节,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展开创造性想象,具体合理地想象出与观察对象有关的内容。只有这样学生的想象力才能得到训练,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培养。

三、依据学生的好问心理特点,大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能在疑难处自己发现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好学、乐学、主动学习的体现,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尤其是学生新奇大胆的念头、别出心裁的想象,教师不但要给予适时的赞扬、肯定,还要及时地巧妙引导,使学生质疑问难的质量越来越高,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创新能力来源于创新思维,因此语文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要多角度、多方面地引导学生去认知、观察、思考。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寻疑意识。所谓寻疑意识,是指学习者在头脑中始终带着寻找问题的意识,以怀疑的眼光出现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去捕捉其中可供设疑的细节,挖掘疑点价值,在思想的闪光中时不时迸射出有新意的问题和出人意料的观点。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寻疑意识呢?关键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培养习惯。激发学生浓厚的创造兴趣和创造欲望,引导学生多思多问,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首要工作。在教学中,兴趣又往往表现为一种好奇心。有好奇心,才会有深刻而独特的思维方式,才会有发明创造。好奇心还可以促进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与思考,尤其表现出对于好奇的疑难问题能够主动思考、大胆探索。好奇是初中生的天性,他们常常会对一些问题产生疑问,从而产生好奇心,这正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抓住学生的好奇特点,让学生在抒说好奇、探究好奇、解决好奇中创新。因为我们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就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去发现、去寻找答案,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新知,产生某种感悟和体验。探究过程实际就是创新过程。因为创新不仅指物质上的发明创造,还包括人们自身有新的经验或思想的产生和获得。

四、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感。

成功与喜悦总是联系在一起的,而在创造性学习中取得成功可使学生保持积极进取和自信的态度,心理上的安慰和愉快可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志趣。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学生争强好胜、善于表现自己的心理特点,多创设一些竞争和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从中迸发创造的火花,对其努力与结果适时加以鼓励,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感以至极度兴奋。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好动是初中生特有的天性。初中生的认识依赖于动作感知,在动作中思考,因而产生联想和想象。丰富的想象是新形象的创造,是科学创造的雏形,能给予学生更多的心灵空白。“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创造离不开想象,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巧于动手,勤于动脑,科学地引导学生想象,以达到激活创新意识启迪思维之功效。

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适当的采用灵活可行的方法实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轻松、自由、民主的氛围,让学生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对因求知好奇受到奖励的学生而言,他们往往会继续进行实验和探索,从而促进他们智能的发展,产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试论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有了学习的动力,才能主动去探究新知,发展新的能力。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活化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进而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诱发他们的创新动机。因此,教师要在英语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英语课堂上积极实践。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就要让他们积极思考、勇于质疑,发挥潜力、开发智慧,这样他们的主动性才能发挥出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情感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产生的,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面带微笑走进课堂,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思维,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分为几个步骤:活动导入境——复旧情景——拓展新情景。活动导入情境是指创设接近学生生活的情景,让他们通过表演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拓展新的情景,就是在原有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改编,为学生创设一个新的情境,大胆想象是创新能力的一个首要条件,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通过表演情境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创新氛围。

课堂教学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他们的求知欲,打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活泼好动,善于模仿,反应灵敏,记忆力好,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适应学生发展的特点,使他们在具体的语言情景中进行练习。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充满快乐,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让他们在民主宽松的环境中独立思考,大胆创新,积极参与问题讨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实施多向互动的创新性英语课堂教学。

“互动”是指通过思想的互动、情感的互动、人际互动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自主实践、主动思考、大胆想象,进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形式。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群体互动、协同发展的方法,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受到启发和帮助,取长补短。英语课应当体现语言的交际性,也就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交际能力是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培养的,语言知识是在听、说、读、写的反复练习中掌握的。比如,在学习以圣诞节为主题这一单元的时候,教师可以尝试展示多向互动的课堂教学,首先在班级内布置出圣诞节的节日气氛,用彩带、气球、卡片等装扮教室,然后再办一期以“merrychristmas”为主题的黑板报。每天在把圣诞节的知识贯穿在教学中,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思维活跃,能产生很多有新意的想法,既能牢固掌握知识,又能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注重差异,拓展学生创新思维。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比如,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的评价,包括师生评价、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对学生的评价应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因为激励性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创造欲望。另外,教师应安排小组讨论活动,要给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还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他们标新立异,大胆想象,想法设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他们在探究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另外,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体现作业的层次性和创造性,在作业数量和作业完成方式上不做统一的要求,体现作业的自由性,口头交际作业的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总结。

总而言之,教育就是一种创造,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探究和解决问题,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千方百计进行创新教学,使学生成为勇于创新的优秀人才。

试论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学总结

我在多年来的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中,也经历了多次的'曲折和反复.从中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认识到要让学生在教学中能真正发挥主体作用,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全面系统的培养:。

作者:梁冰作者单位:灵寿县北洼乡中刊名:新课程(教师版)英文刊名:xinkecheng年,卷(期):“”(7)分类号:关键词:。

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

一、利用教材内容加强引导,从生活激发学生情感体验。

语感是人个体与言语世界的直接联系,是思维并不直接参与作用而由无意识替代的、在感觉层面进行言语活动的能力。它来源于社会的人对具有认识、情感内容的言语全方面的直觉感受与判断,因而,语感决不只是一种语言知识,而是和人的观念、人的情感交织在一起的,是一种具有社会性的深刻而丰富的感觉。作为语文教师就是要善于在学生对言语的感悟中,进行多方引导、点拨,将其隐藏于内心深处的各种体验引入生活。那样学生对言语的理解就会变得更加容易,感悟就会更加深刻。而语文课正好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很贴近我们的生活。每个人必须通过自己的生命活动去获得对生活的某种体验,才能去掌握言语所标示的东西及其背后潜在的思想与情感。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词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才叫做语感。我们往往认为学生用词混乱,就是因为这些词没有跟他自己所做、所见、所观察和所想的东西联系起来。换句话说,过往的体验才是对语言文字最好的诠释。激发生活体验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潜心摸索,就会有所发现。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我借助于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再现桂林山水的美景,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直观的印象。在学生自读课文时,利用音像资料,让学生结合画面去读课文,在头脑中形成直观的画面。在教学“春天”一段时,先让学生通过看画面读课文,知道这段描写了树木、积雪、小溪、小鹿、原木等景物。在熟读课文阶段,让学生抓住描写景物特点的语句进行精读感悟。(语文教学论文)如文中描写漓江的水运用排比手法写出了静、清、绿;桂林的山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他的三个特点:奇、秀、险。此时,他们已融入课文描绘的意境中了,个个饱含着深情。可见,通过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感受到语言的情味,诱发语感,将课文的情感渗透于心灵深处。

二、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帮助学生培养语感。

文章的情感借助语言文字渗透于字里行间,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灌输给学生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走进课文”,获得与作者相同的体验,语感自然而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应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增强语感,在读中感受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心理学研究也表明,读能发展儿童思维,培养儿童语感。因为许多语言具有模糊性,往往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只有凭语感去“破译”,才能感知和理解。读对培养语感有着独特的作用。阅读教学中朗读的形式很多,有齐读、自由读、品读、轮流读、分角色读等等。无论哪种朗读都不仅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帮助学生培养语感,理解课文内涵,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培养语感一定要在课堂中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真正去动嘴、动手、动脑、动情。教师在讲授一篇课文时,不用急于分层分段、肢解分析,应该引导学生多读几遍课文,使其对原有体会不断深化。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歌颂了鲁迅先生善良、正义、助人为乐的品质。教学时,先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以读入情,培养语感,点拨学生读时必须读出对鲁迅先生的怀恋和崇敬之情。尤其课文最后说“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的多”更是全部感情的流露。就这样让学生反复诵读、细心品味,让他们从中领悟课文内容,升华认识。

三、积累知识内化,迁移运用表达。

一切语言从实践中学习比用规则学习来得容易,但是规则可以帮助并且强化从实践中得来的知识。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悟中读,读中悟,还要重视背诵指导积累语言知识,使学生能够意到笔随。强调语感训练,决不能排斥或轻视理性的语文知识积累。在小学范围内,语文知识应该是指一些浅显的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的技能技巧。如“理清课文的条理”“分清课文的主次”“按一定顺序写”等。此外教师如果能做到深入浅出,“蜻蜓点水”般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修辞手法也未尝不可。修辞,特别其中的对偶、粘连、顶针是中国汉语言文化的精华,体现着中国语言的华美。适度的渗入可以提高学生对言语的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理性的语文知识不能孤立的讲解,只有在学生对语言作品的感悟过程中点点渗透,才能更好地为语感的深化服务。否则就会变得抽象、空洞令人难以理解。比如我在教学《疯羊血顶儿》中,盘羊的哪些特点保证了他们这个族群在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里能生存下来?生1:盘羊非常警觉,能及时发现敌情,而且跑得非常快,这保证了他们这个族群在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里能生存下来。生2:盘羊的幼稚态很短,几分钟之后,刚出生的羊羔就可以自如行走,如果像人一样,十个多月之后才能蹒跚学步,便很难活下来。生3:盘羊的生活环境很恶劣,几乎每天都有生离死别,但它的“悲痛期”很短,能比较快地从失去亲人的痛苦中走出来。生4:还有,盘羊群里,为了生存,一些老弱病残的羊,经常被整个羊群抛弃。它们觉得这样做是为了大家的利益,是很自然的事。

总之,学语文的目的是用语文。我们从事语文教学的广大教师只要在“语感培养”的领域里潜心思考,在孩子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多融入语感教学,就能让他们在积极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增加生活积累,锻炼思想,提高认识。只要我们不断探求,就一定会为语文教学开辟出新的蓝天。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文/卓秀芳。

摘要: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要改变以往“重写轻说”的教学习惯,在教学中就要注重学生说话能力的训练。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考虑: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有表达的欲望;引导学生多观察、多阅读、多积累,让学生有话可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贯穿说话能力的训练,让学生知道怎么说;注重对“说”的评价,让学生知道自己说得怎么样。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论文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有了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并懂得利用各种既有条件为实现目标而努力,这就产生了自学意识和能力。多年的教学实践验证了一个不念的真理:成绩好的学生都是自学能力的高的那些孩子。下面我简单谈一谈高中语文课堂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

1.1引导学生重视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语文学习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他们学会质疑,找出不懂得问题,并做记号,然后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寻求师生共同解决问题。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讲解,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效率,达到双赢的学习目的。教师也可以提前将预习任务发给学生,让学生带着任务有针对性地预习,培养他们在预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学生勤查工具书,或者通过网络解决发现的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再在课堂上请教老师。

1.2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灵活而又生动的课堂能使教学任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该是动起来,这就必须让学生做充分的课前任务准备。拿一个班有60人为例,可以将他们分成12个学习小组,每小组5个人。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小组讨论,这时教师要做好小组点评工作,不时的给予表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小组式的学习能促进竞争,提高课堂自主学习效率。课堂小组评价的标准,可以遵循下面的规则:任务单的质量;作业的质量;课堂的表现;考试的成绩。

1.3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本身作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就是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产生质疑,从而寻找到解决办法,完成之前既定的任务,最终达到学习目标。语文学习分三部分:一背诵,二练笔,三阅读。背诵,包括美文和文言文等。背诵课文中的名言名篇,既能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能把握文章的结构以及思路。练笔,主要训练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教师课堂布置任务,让学生课后去摘抄一些好词好段,或者坚持记日记,通过记日记的方法捕捉生活中的点滴,还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歇一歇读书心得。练笔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长久的坚持下来,写作水平自然会潜移默化地得到提升。阅读不仅要熟读课内篇目,还要多阅读名著,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学生批注和点评,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他们的视野,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辨析能力,丰富他们的见闻,为写作打下深厚的基础。

1.4教师应指导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学生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然后自主灵活地分析问题并且完善地解决问题,这称之为独立完成作业。独立完成作业,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形成自己的思维学习模式,从而提高其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所以,教师培养学生自学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任务的时候,应选择有代表性的综合类试题题,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任务要有难易之分,对于那些难得题目,学生难以独立完成的任务,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向同伴或老师请教,做一个勤学好问的好同学。

1.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学好一门课程的基础。语文也不例外,语文教师只有让学生对自己产生好感,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师起着决定性的因素。教师首先要端正自己的行椋以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其次要尊重学生,公平客观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处于高一青春期的孩子是很敏感的,也很感性。教师要抓住他们这一心理特征,有效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课堂上以渊博的知识折服学生,课下走进学生中间,与学生打成一片。用一颗真心去打动学生,学生自然会喜欢上老师。情感在学习的过程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学生喜欢老师,爱屋及乌,自然会喜欢这个老师所教的课程。老师这时在适时地给学生以必要的赞赏与鼓励,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自然会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化的发展。学生参与学习任务的积极性高了,乐于钻研和探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乐于主动学习,找到自学的快乐与成就感。

2.2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对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语文中的阅读能力,包括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欣赏能力。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2.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是一个科技快速进步、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将来学生要想适应社会的需求,就必须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生必须不断地积累知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以便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

总而言之,高中生语文素质的提高,最重要的是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具备了自学能力,才能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这样,才能有效促进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2]“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内在条件分析[j].刘东秀.学周刊.(13)。

试论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当今我国社会信息快速发展,要想在竞争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就要注重人才的培养,而当前人才的培养更加注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教师应该时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详细介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新的教学理念深入到各个学科当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在教授高中地理时,不仅仅要注重知识的教学,还要利用教学的过程提高学生独特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地理相关知识的探索。这对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起点。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时刻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下进行学习,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和见解,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在上课的时候教师讲解一个相关的知识点,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提出自己对知识点的见解。尊重学生的观点,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明白地理知识不是枯燥无味的,这样学生愿意参与到课堂当中去。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注重知识的扩展,让学生愿意参与到课堂当中去。通过这些方法学生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在上课的过程中愿意去思考,从而最终实现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处于重要的引导地位,要巧妙地利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最终实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在地理的教学中,如果教师采用固定的思维模式和讲课模式,把学生的思维束缚在教科书上,那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将是空想。如何使学生能够仔细认真地学习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每一个地理教师所面临的问题。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先进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高中地理的教学也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采用丰富的地理影视资源,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到真实的地理环境,从直观上了解地理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地理课程的趣味性,最终实现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当前网络快速发展,应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到地理课堂当中,利用电脑图片让学生了解抽象的地理语言文字,通过相关的图片,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精神。

三、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扎实的基础知识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必须巩固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地理课程当中的相关概念要让学生理解深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让学生的头脑当中形成一定的地理思维模式,掌握地理知识的客。

观规律,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具有创造性的思维。

能力。

创新能够促进一个国家的进步,是当今社会竞争中必备的因素。地理知识面相当广泛,涉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知识,学生具有创新能力能够促进我国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发展。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通过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地思考和探究,从而树立创新的意识,增强学生创新的勇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最终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地理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作者单位重庆市涪陵第十七中学校)。

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河北玉田刘志刚。

思维能力(也叫思考力)是智力的核心。培养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的思维,是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主要手段,也是必要手段。

语文学科以其综合性、实践性及其人文内涵,为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供了极其广阔的空间,对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先,要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思考。“思源于疑”。教师要从启发性原则出发,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于无颖处生疑,引发积极的思考,以求自悟、自得。

下面是程东文老师《小桔灯》教学公开课的一个片断:

师:请大家找出描写小姑娘行动的词语,并体会这些词语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生(很快地):这些词语有:“登上(凳子),想摘(电话),爬下(凳子),缩回(小手),(对我)点头、摇头”。我认这这些行动描写表现了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

师:你很聪明!不过,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跟大家说说好吗?

生(笑)......。

师:为什么这些就能表明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呢?你认为这些动作很特别吗?

生:没有什么特别......-我是从课文中找的现成的话:“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

生:找大夫为妈妈看病,文章中说:“我妈妈刚才吐了许多血。”

师:停!大家齐读“我妈妈刚才吐了许多血”这句话。

生(齐读):“我妈妈刚才吐了许多血。”

生(讨论)是小女孩最亲近的人。从文章中看,还是和小姑娘相依为命的人。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那首大家都熟悉的赞颂妈妈的歌。

生(齐答):世上只有妈妈好!

师:那么,“刚才”这个词呢?

生:时间短,事情刚刚发生。

师:吐血?

生:生了重病,才会吐血。

师:吐了许多血?

生:小姑娘的妈妈生了非常严重的病。

师:大家把整句话的意思连起来,再理解一下。

语文课代表:小姑娘至亲至爱的妈妈在刚过去的时间里生了非常严重的病。

师: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来说,一个九岁的小女孩,会怎么样的举动呢?

生(疑惑,既而恍然大悟,兴奋):在危急的情况下不慌乱,就是镇定;遇到危险不害怕,就是勇敢;在艰难困苦中不绝望,就是乐观。

师:好的,同学们经过自己的思考,终于理解了小姑娘为什么会有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也就是说,不仅能知道“是什么”,还能知其“为什么”,对于语文学习来说,这比知道标准答案重要的多。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的教师是转述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同样是正确答案,前边的是学生不假思索得到的,教师没有满足这表面的“流畅”与“和谐”,而是打破平静,巧妙设疑,引发学生去积极思考,去探究。还是这个答案,但它是学生思维活动的结晶。在这个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山穷水尽”到“柳暗花明”的困惑和喜悦,思维得到了训练。

第二,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让学生享受思考的乐趣。

王红老师讲了她教学《荷塘月色》的一段经历:在讲解《荷塘月色》中“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个经典名句时,一位学生举起了手,试探着说:“老师,我觉得朱自清把荷香比作歌声似乎并不最好,文章通篇的意境都有极为宁谧,除了作者之外,没有第二个人,如果用‘歌声’有点破坏整体效果,照我看来,改成‘笛声’更好,既无人声渗杂,也符合当时的意境。”

震惊之余,王老师先是表扬了这个学生的“独特发现”,然后推翻了原先准备好讲解“通感”的教案,当即决定让学生装来唱主角改写这句经典名句。结果涌现了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天外飘来的悠远的钟声似的”,“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摇篮边母亲轻轻地抚拍似的”,“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蒙娜丽莎嘴角的绵绵微笑似的”等等。学生思如泉涌,兴奋异常。

学生积极的思维,独特的发现往往孕育着创造,教师朵尊重学生的发现,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也是教师最具备的教学素养。

1、分析--综合的能力。

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分析是把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综合则是把整体的各个部分联系并结合起来。如上文中程老师抓住“我妈妈刚才吐了许多血”这句话,让学生逐词分开想,然后学生得出“小姑娘至亲至爱的妈妈在刚过去的时间里生了非常严重的病”。这就是一个分析与综合的过程,再比如在《孔乙己》的教学中,抓住“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句话,让学生对“站着喝酒”、“穿长衫”“唯一”这些关键词进行分析,然后把分析结果整合起来,从而认识孔乙己的内在特质:穷困潦倒而自命清高。这既是一个分析综合的过程,也是一个抽象、概括的过程。

2、概括--抽象的能力。

概括是把各个事物的共同属性综合起来,是思维由个别通向一般的过程。抽象是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特征的过程。语文教学中,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内容和提炼中心思想的过程,就是概括和抽象的过程。宁鸿彬老师让学生在初读课文后给课文《七根火柴》重新拟题,用一个字概括《皇帝的新装》的主要内容,这都是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

3、具体化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让学生去体会作者写景状物、记事、写人及论理的过程中是怎样把抽象概括的东西具体化的。

朱自清写春,抓住景物特征,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四幅画面,写春风分别从触觉、嗅觉、听觉三方面,将难以状写的春风写的神韵透彻、具体可感。

在写作教学中要力求让学生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观点具体化,使文章言之有物。写人,有血有肉;写景,有声有色;状物,细腻逼真;说理,精辟透彻;避免内容空洞。

4、联想与想象能力。

联想是根据事物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人们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例如朱自清写荷花:“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以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作者从荷花联想到“明珠”、“星星”,把婷婷玉立的荷花想象成“刚出浴的美人”,把幽远的荷香想象成“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把荷花的明丽、清新、妩媚,荷香的淡雅、幽远写的栩栩如生,淋漓尽致。

失去了联想和想象,文学作品就失去了神韵和灵性。同样,不借助联想和想象,学生很难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更不会有“共鸣”所以也就谈不上文学作品真正的理解。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用语言描绘形象。要使白纸上的黑字以形象出现在读者的脑中和眼前,必须经由读者头脑中的再造想象。阅读过程中读者的情感,主要产生于联想。有位男生在读《背影》时哭了。老师问他为什么,他说他想爸爸。父母离婚后,他已经很久未见爸爸了。

5、甄别比较的能力。运用比较,可以更好地辨别事物之间的不同特点,养成深思慎取的思维习惯,还可以促进学生语感的加强,提高感受、分析运用语言的能力。如于漪老师在上《孔乙己》时,让学生比较“排”和“摸”两个词,明白作者通过前后两字的置换,刻画出孔乙己精神彻底被摧毁的悲惨景象。学生对遣词造句工力赞叹不己。

6、克服定势思维,发展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和学生都养成了唯“权威”独尊、唯“教参”独尊的思维定势,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都在努力追求所谓“标准答案”,而忽视了学生思维的个性。

有一个故事,说一位教师问学生,春天到了,花儿怎样了?小朋友有说花儿笑了,有的说花儿睡醒了......老师说不对,应该是花儿开了。

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宽松、愉快、民主、自由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深入思考,让学生勇于且乐于说“我认为”--发人之所未发,道人这所不道,而不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如有位同学在读完《曹刿论战》后,对鲁庄公大唱赞歌,认为鲁庄公任人唯贤,敢于启用人才,重用人才,比之当今某些领导任人唯亲,压制人才的行径,尤为难能可贵,应该大力弘扬。这就是求异思维的结晶。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育在基本训练中,最重要的还是思维的训练。”这需要广大的语文教师去努力践行。

作者邮箱:lzg_630414@。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论文

目前,在护理一线工作的护理人员绝大多数都是中职学校毕业的学生,只有符合中职护理教育特点和未来岗位需求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学生在护士资格证考试和未来就业方面需要重点学习的内容,且在各个考试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应该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一、引导课前预习,扩充课堂容量。

自学习惯的培养需要从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开始。内科护理学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需要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知识,比如生理学、病理学、药物学等,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有利于提升内科护理学教学效果。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留给教师讲解知识的时间太少。那么,学生的课前预习指导工作就显得极其重要。教师在上课之前,需要将所讲述的知识点和参考书目告知学生,让学生通过图书馆和网络查找相关资料,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学生就很容易跟随教师的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二、结合授课内容,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内科护理学的教学内容繁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授课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提升教学质量。比如,内科护理学中每个章节的概述都是对基础内容进行回顾,学生有一定的基础,教师可以通过表格、图形或模型来帮助学生进行复习与巩固。再如,护理评估的内容可以采用情景教学、角色扮演等方式来进行教学。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比教师单纯性地讲解效果更好。又如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基本的症状和体征可以按照传统方式进行讲述,而每个疾病的教学可以采用pbl教学法进行。pbl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指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资料的搜集、分析、总结,最后得出结论。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传授知识,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自学指导,然后对课本中重点的知识进行讲解,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有效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重点知识的讲解,教师可以采用学生自学的方式来进行,并积极对学生进行指导。比如,教材中明确的知识点,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对于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当学生掌握了知识点后,就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的形象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需要将自己最佳的状态展示给学生,消除与学生之间的隔阂,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教师的板书要优美,合理设计,充分借助彩色粉笔来进行板书的规划。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心底里喜欢教师,对课堂充满兴趣,积极地进行学习和信息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四、重视课后复习,提高学生联系知识能力。

在中职内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讲授的教学内容应该具有结构性和比较性特征,且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内科护理学很多知识点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讲解完某一知识点后进入课后复习环节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某些知识点主动联系起来,然后认真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异同之处,找到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提升自身的知识联系能力,进而提高自学能力,深入理解内科护理知识,熟练掌握护理技能。例如,在讲解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其临床表现、发病机制、缓解方式、心电图改变、实验室检查等方面入手,对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进行对比,总结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在讲解完慢性肾小球肾炎后,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已学过的肝硬化伴血氨升高病人的饮食要求,其需要低蛋白饮食,且以植物蛋白为主。而根据本节教学内容可知,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人伴氨质血症同样要求低蛋白饮食,但选择的却是优质蛋白,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探究二者存在这一区别的原因。在讲解完消化系统相关教学内容之后,让学生自主分析慢性胃炎、肝硬化、肝性脑病、消化性溃疡、急性胰腺炎等疾病在饮食护理原则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说明理由。通过运用以上方式,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将不断巩固并深入理解所学知识,自学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总之,根据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社会岗位的需求,中职学校对教学内容要进行不断地更新和完善,改进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卫生职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试论专业课实训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论文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专门人才。高职教育不同于其他层次和类型的教育,它重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全面、生产经验丰富、劳动技能先进”,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为输送符合社会要求的合格人才提供了基础。

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逐步加大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比例。”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点在于结合实际的生产环境和过程,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训练其专业实践技能及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高职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专业类的技术岗位,经营类的管理岗位和操作类的智能岗位。他们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需要企业环境、企业文化的熏陶。在计划经济年代,国营企业除了担负经济生产任务以外,还要担负社会政治任务。高等职业教育生产实训工作基本上由政府部门负责安排。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民营经济、私营经济发展,一方面,企业经济效益性和经营发展自主权增强;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对高校管理逐步放权,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联系出现了一些不适应。特别是,近些年来,高校的迅猛发展,每年都有大量学生需要走进企业进行生产性实训,这就增加了难度。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新模式。它的最大特点是让学生从学校理论走向社会实际有个过渡,在校内就可以感受到真实的生产环境、真实的生产任务、真实的企业管理和市场化的评价标准,具备满足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和职业素养熏陶的基本功能,能有效实现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职业道德的教学目标。由于校内生产性实训能较好地体现实践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所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在各高职院校得到了快速发展。

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

校内生产性实训是相对于教学性实训而言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根据我国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办学实践,备受推崇的是: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校企合作联合设计和系统组织实训教学的实际教学模式。这是一种校企双方利用各自的优势联合在校内建设的适用于实践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生产性的教学实践。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独自进行投资建设,也可以与政府、行业或企业联合共建。通过校内实训基地的生产性培训,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特别是质量意识、品质意识、效益意识、竞争意识和爱岗敬业、吃苦奉献精神,以上这些只靠学校单一的教育教学是无法完成的。根据合作形式的不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建成公司型实训基地、附属型实训基地和协作型实训基地。

公司型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以学院专业师资或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注册成立校企一体、教学实训一体的公司。它面向市场需求,以企业订单生产形式,自主经营,自我管理,批量生产,获得经济效益。经济上独立核算,实行公司化管理,让学生真实体验公司运行情况和生产性实践,增强适应社会能力和职业能力。目前,公司型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最急需的是政策上支持,应该像过去企业支持职业教育那样享有一定的税费优惠。

附属型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由学院提供场地、劳动力资源和管理,由社会行业或企业提供资助,建成工学一体、学研一体的校办企业。它是企业的附庸,是企业的一部分,或是一个分支机构。企业负责给学生开设技术应用课程,与学校实训教师一起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同时进行职业资格培训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结合技能训练的教学培养目标,组织学生生产。学生定期在基地内开展实训,企业还可经常性地筛选一些生产中遇到的技术性方面的问题,交由实训基地的师生进行讨论攻关,提高师生钻研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合作型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学院提供场地和管理,由企业提供技术,学院自主投资或融资的校办企业。它专门承接企业外延生产任务,教师按照图纸技术要求和学生职业培养目标,组织生产。学生在实训基地从事产品生产活动,企业按照图纸,对产品实行检验收购。

以上几种模式,各有利弊,需要结合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

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是项改革的`新事物,其运行管理和调控在多数高职院校正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难免会碰到一些问题。

(一)重经济效益和轻学生素质的培养。

校内生产性实训具有生产性的特点,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过程中,基地的生产和实训目标经常会发生冲突,在经济效益和学生素质的培养这两者关系上发生倾斜。企业通常会以生产工艺复杂、工期紧、安全责任大等情况,减少学生参与生产实训的学生数和时间,出现重生产、轻实训的现象,从而影响了基地对学生的教学培养效果。

(二)实训基地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有些教师原为实习工厂老职工,文化水平较低,缺乏理论知识;有些教师只适应传统的理论教育模式,缺乏一线生产经验;还有一些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到学校,根本没有实践经验和一线生产的基本素质。

(三)实训内容缺乏典型性、通用性和系统性。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生产什么产品,学生就实训什么内容;实训项目安排缺少系统考虑,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对接程度低,实训的生产过程和产品缺乏典型性和递进性。

(四)缺乏法律保障。

任何一种新生事物的发展、壮大,都离不开法律的保障和政策的支持。校内生产性实训管理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法律上对学生安全管理与责任问题,需要有明确的法律保障。

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途径。

(一)建立健全基地体制机制。

首先要按照企业实际进行改造和布置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同时配备符合培养目标的常规机械和先进设备,并按照企业管理模式进行运作。要根据各个院校专业特点,设立基于操作型的实训基地、产品生产型实训基地、技术研发型实训基地和营销服务型实训基地。学生通过实训,能够体验企业的工作环境,培养企业意识[1]。充分发挥基地培养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功效,更快更好地促使学生完成由在校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其次,要处理好实训与生产、学生与工人的关系。实训是属于教学的范畴,是教育的环节;生产是一种生产经营行为。学生的生产是为了学习,工人的生产是为了获得劳动报酬。这些都是有着质的区别的。再次,要在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突破课程的旧有体系,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调整,引入企业的实际生产题目、教师的科研题目,尽量与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相联系。在教学举例、习题、实训等方面尽量取材于企业实际生产的模具零部件。采用项目教学法,零部件、图纸以及工程技术资料均来源于企业,让学生体验到企业生产一线的真实情境。同时结合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模具设计制造大赛等技能比赛,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训,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通过校内实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形成主动性学习的风气,掌握实践动手能力,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学习的兴致大增。同时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培养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毕业的学生能很快适应岗位要求,职业能力得到认同,必将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二)配齐配强实训教师队伍。

优良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保障。实训基地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与求职就业信息的提供者,又是学生职业生涯的引路人,既具有教师素质的共性特征,同时又有实训基地教师的个性特征,应该注重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潜移默化地贯串于整个训练教学过程中[2]。因此,建立专业知识扎实、技术应用水平较高、实践能力较强、综合素质高的具有全程职业指导能力的师资队伍十分重要。教师队伍的建设应该校企合作,共同来培养。教师队伍从教师骨干、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师及岗位骨干中进行筛选。学校选择专业基础扎实,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担任理论教学任务,实训指导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要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开展形式灵活的思想和业务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教师骨干侧重于企业实际操作方面的培训,并鼓励考取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企业人员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学理论等方面的培训,同时积极获取“教师资格证书”。构建了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同时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三)合理合适调控实践任务。

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的时间,是有效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应充分考虑不同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规律与特点,灵活地安排实习实训的时间。例如需要合理分析合作企业生产任务在一年中的分布规律,然后尽量将实践教学安排在任务相对比较轻松的时期,以减轻教学对企业生产任务产生的影响,同时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动手实践的机会。同时应尽量早些将专业实践教学任务安排以书面的形式递交给企业,以便企业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将这些实践教学任务完成。

(四)建成建好质量评价体系。

构建好质量评价体系,是监控和检验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手段。要与行业企业合作,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制定职业资格要求、岗位要求、学校标准相互协调的质量标准体系,并由此建立起质量管理制度、作业文件和考核办法。学校与相关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学生职业能力的质量保障及监控。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站,将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技能鉴定有机结合,通过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认证,使学生“就业即能上岗,上岗即能顶岗”,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技术应用型人才[3]。坚持以国家职业标准、骨干行业与企业标准、国家与省的职业技能大赛等标准为依据,推行由职业资格标准、岗位要求、学校标准所组成的三方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考察学生是否掌握了现有的成熟技术,而且还要考察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采取学生学习过程表现与成果相结合的全方位学生评价与考核方式,并按照职业岗位要求,将不同类别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比如工具钳工、数控车(铣)工、cad/cam软件应用中级等等折算成相应学分,把教学目标定位在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上,有力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五)强化优化安全法律保障。

要明确校内生产性实训的安全管理人,院系、教师和学生要签订相应的安全责任书,教师对所指导的学生要进行有效的岗前培训、安全教育,及时排查所用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应该给学生办理相应的安全保险,并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定期开展演练,确保发生意外能妥善及时地得到处理。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需要具体的、有效的、系统的研究。通过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解决当前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探索适应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规范基地建设管理的整个过程,提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的效率和效益,才能充分利用基地的生产条件和职业氛围强化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