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模板

河南的春节(汇总15篇)

河南的春节(汇总15篇)



河南的经济发展迅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和工业基地之一。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河南的社会事业发展情况和民生保障政策,希望能够为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提供参考。

河南春节放假几天

河南2020春节放假安排时间表:1月24日至30日放假调休,共7天。1月19日(星期日)、2月1日(星期六)上班。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经国务院批准,现将2020年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国庆节和中秋节放假调休日期的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一、元旦:2020年1月1日放假,共1天。

二、春节:1月24日至30日放假调休,共7天。1月19日(星期日)、2月1日(星期六)上班。

三、清明节:4月4日至6日放假调休,共3天。

四、劳动节:5月1日至5日放假调休,共5天。4月26日(星期日)、5月9日(星期六)上班。

五、端午节:6月25日至27日放假调休,共3天。6月28日(星期日)上班。

六、国庆节、中秋节:10月1日至8日放假调休,共8天。9月27日(星期日)、10月10日(星期六)上班。

节假日期间,各地区、各部门要妥善安排好值班和安全、保卫等工作,遇有重大突发事件,要按规定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置,确保人民群众祥和平安度过节日假期。

国务院办公厅。

11月21日。

1、鹤壁逛华北第一古庙会。

逛庙会是过年期间永不可缺少的娱乐活动,而在鹤壁,逛的庙会着实不少。鹤壁浚县的正月古庙会是华北第一的古庙会。

在鹤壁,如果过年时不去逛逛浚县古庙会,不去浮丘、大伾上烧烧香、拜拜佛,就感觉跟没过年似的。

浚县古庙会,已有1600多年历史,每年正月初一到二月初二,来自晋、冀、鲁、鄂、皖等省及本省周边县市的香客和观光游人,络绎不绝,是华北第一大庙会。

庙会期间,传统的民间社火,扭秧歌、踩高跷、耍狮子、舞龙、竹马、武术、旱船等,热火朝天。

2、说不完道不尽的开封年味。

开封清明上河园正月初一至十六举办的民俗文化节,还有开封龙亭公园举行的大型灯会和翰园春节祭祖大庙会。

盘鼓、高跷、舞龙、舞狮、旱船等精彩节目,更有黄焖鱼、炒凉粉、灌汤包等经典小吃,集中展示剪纸、琉璃画、木雕、木版年画、吹糖人、捏面人、糖画、冰糖葫芦等民间手工艺制作。

麒麟造型为“龙头、鹿角、蛇身、羊蹄、牛尾”,舞动时,一人舞麒麟头,一人舞麒麟尾,两人配合默契,把传说中麒麟的喜、怒、哀、乐、惊、疑、醉、睡等动静神态表现得栩栩如生。

3、安阳传统新年摩肩接踵逛庙会。

对于安阳人,似乎总有一种抹不去的庙会情结。城市很小,却保持着一定的古代格局,虽然城墙已不复存在,可是钟楼、文峰塔这些古建筑却保留了下来,还有一些古老的民居,没有经过刻意修缮,原生态地散落在路边。春节期间上演传统大戏和充满中原特色的庙会,热闹非凡。

曲沟的“抬阁”已有多年历史,相传当年是为了欢送孔子而创作的歌舞形式,以“精、奇、绝、妙”著称,最初只有四驾抬阁,主要表演《钟馗嫁妹》、《八仙庆寿》、《九老图》、《嫦娥奔月》、《天女散花》、《白蛇传》等神话故事。

安阳的文峰塔是城市的象征,建于五代后周广顺二年,距今已有1000余年,此塔风格独特,上大下小,呈伞状,国内外罕见。

4、老洛阳的年味。

洛阳自古是天下之中,“中国”一词最早就是指的洛阳。这里可以说处处是文化,步步是民俗。

行走在1000多年的历史街道中,感受到了古都的气氛及悠久的历史气息。逛老集,走古街,吃水席、小点,喝五星羊汤。

河洛文化庙会、关林庙会上社火表演、抖空竹、挠杆等绝活表演,在各大公园也会举办牡丹灯会、灯盏,香山寺敲钟迎新春等多彩的节目,宫灯是洛阳市民过年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南的春节习俗

2月4日是农历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中国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但是各地的不同风俗又有不同的表现。“立春”这一天,中国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但是各地的不同风俗又有不同的表现。

最早的记载显示咬春吃春饼。民间在立春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唐《四时宝镜》记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可见唐代人已经开始试春盘、吃春饼了。所谓春饼,又叫荷叶饼,其实是一种烫面薄饼dd用两小块水面,中间抹油,拼成薄饼,烙熟后可揭成两张,用来卷菜吃。

立春这一日,我国民间的咬春的另一种食品就是萝卜。因为萝卜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北方吃萝卜,河南的大部分地域也都传承这一习俗.南方吃生菜与吃萝卜有同样的意义。同时,在立春时,还有春宴用的春盘。春盘有专用萝卜做的,也有用五种辛辣蔬菜做的五辛盘。五辛的一种解释是葱、蒜、椒、姜、芥。实际上,食五辛不仅可以驱寒,还可以杀菌,也是古人的养生健身之道。

立春时的穿着也是有讲究的。官方迎春穿青衣,戴青色头巾。清代官员要穿吉服或者朝服。老百姓穿什么呢?那就花样繁多了。

青年妇女头戴彩花,称为春花。孩子则除了穿花衣以外还要放炮。儿歌说:“新年到,新年到,闺女要花儿要炮”。除春花外,还有春燕、春蝶和春蛾,这些纸做的饰物都一起上了少女的头。燕子是春天的象征,也是吉祥的象征。如果谁家有燕子来做窝,不仅象征吉祥,而且还象征多子多福。古时,人们把多子多福看成是门第兴旺的表现,没有计划生育这回事。

孩子不光放鞭炮,也得穿戴点什么。于是布做的春鸡和春娃就上了孩子的帽子和衣服。“鸡”与“吉”谐音,因而也是吉祥如意的意思。迎春礼中的春杖也被妇女微缩后戴在头上。真正的春杖是官方鞭春用的,没有老百姓的份儿。百姓便把微缩的春杖戴在头上,也就算是重在参与了。朝廷迎春时旗帜为青色,老百姓也就把青色的小旗戴在头上了。

人在立春时要打扮,房屋也不能亏待了。于是有人写了“宜春”二字,贴于房门之上。再发展一下,“春”字、“福”字、“寿”字也都上了门。直到现在,元旦春节期间仍然“福”字满天飞,还要倒贴,告诉人们“福到了”。

人打扮了,房屋打扮了,于是牛也跟着打扮起来,马也沾了光。牛角、马耳上有了红布,或者用红绿色搽牛角。古人认为,红色不仅象征吉祥,而且可以驱邪避灾。

河南的春节风俗

过年是百姓一年生活中最重要的节日,此时家家户户操办年事,杀猪宰羊、张灯结彩……以下是“河南的春节风俗”,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三十儿,捏鼻儿(饺子);初一儿,撅着屁股乱作揖儿……”,这首过年谣,反映了河南民间过年的大事记。

郑州过大年・正月初五补“补丁”

在郑州及周边一带,春节习俗里有正月初五吃面皮补“补丁”一说。据说,早些年在郑州周边的农村,这一习俗显得尤为重要。过了大年初一,除了正月十五重要外,初五往往也被看做是一个很重要的日子。

正月初五吃面皮补“补丁”,一是因为新年期间有很多忌讳,比如期盼新的一年平平安安,不吵架不骂人,不摔盆不打碗等,以图吉利。

另外一个说法,说是为了“补窟窿”。以前的老百姓不富裕,过去的一年可能欠了不少债,老百姓管这些债叫“窟窿”。新的一年,吃些面皮就是为了补这些“窟窿”,这反映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期盼的一种表达方式。

开封过大年・舞狮民俗艺术不可少。

开封民间称春节为“过年”。但是,过年并非单指阴历正月初一,还包括年头、年尾,从旧岁的腊月初八至新年正月初五均是年日。开封传统民俗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特色浓郁。春节期间,各类民俗表演队会聚一堂,有舞狮、盘鼓、高跷、旱船、唢呐等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

洛阳过大年・欢天喜地串门走亲戚。

正月初一至初五,洛阳人跑得最欢!管他是“懒汉”也好,勤快人也罢,无不面带微笑,手捧礼品,欢天喜地串亲戚。

初一串的,一般是同族亲戚。初二到初五,串亲戚的对象就复杂了,凡是沾亲带故的,都得走到串到,拜个年,问个好,喜把春来报。

平顶山过大年・记得不要说不吉利的字哟。

正月初一是一年之始,平顶山人往往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

这一天忌用不吉利的字眼,病、死、苦、贫、灾、乱、荒、杀等,若小孩子说了忌言时,大人马上会纠正说“童言无忌”。

安阳过大年・初一吃烩菜。

对于安阳人来说,大年初一早上一般吃饺子;到了初一的中午,安阳的老百姓大多会做上一锅特有的“安阳烩菜”。

安阳地区初一中午吃烩菜的习俗由来已久。以前的时候,普通百姓做的烩菜一般用豆芽、白菜、土豆、红薯等垫上底,然后用大块的皮渣封顶,最后用大肉盖上一个尖。而生活稍微富裕的人们则会在烩菜中加入酥肉等肉类,这也被称作“上烩菜”。

鹤壁过大年・不得不去的庙会。

说起河南地区的庙会活动,就一定不能不提浚县庙会了。浚县庙会有“华北第一大古庙会”之称。浚县一年一度的“正月庙会”闻名遐迩,是中原民俗文化的活化石,是原生态文化的缩影。

浚县正月古庙会会期从正月初一到二月二,长达一个月,会期长,规模大,保持着明清特色,吸引着晋冀鲁鄂皖周边20个省市以及海内外的数百万香客游人。

新乡过大年・麻糖你吃了吗。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这一天的习俗是“送灶爷”,据说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述职,所以新乡老百姓家家户户会在灶王爷前敬献芝麻糖,为的是让灶王爷嘴甜一点,多在玉帝面前说好话,来年给家里一个更红火的光景。

焦作、济源过大年・必备一大卷鞭炮。

焦作、济源,过年没有炮声就没有年味儿。整上这么一大卷鞭炮,放到年夜饭开始,迎接新年!不过现在空气污染严重,大家请遵守地方法规,少放或不放吧。

濮阳过大年・磕头有学问。

磕头,是豫北乡村过春节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濮阳磕头是讲究顺序的,磕罢祖先磕长辈。给自家的爷爷奶奶磕头、给父母磕头,接着再到近门和邻居家磕。

许昌过大年・“撮”一顿。

在许昌民间,凡遇婚嫁生子、生日祝寿、客人来访、朋友聚会等,都离不开一个字“吃”,春节是个团聚的时节,怎能离开“吃”?在家中也好,去饭店也罢,总要摆酒设宴,“撮”上一顿,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独特的风俗。

漯河过大年・初十祭石头生辰。

在大年初十这天,要祭石头生辰,禁止搬动任何的石头。包括石磨,石材厂以及用石头做的中药磨床。因此,这天也被叫做“石不动”。

三门峡过大年・灵宝“骂社火”

三门峡灵宝市最独特的年俗当属“骂社火”,现在已被批准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骂社火”由来已久,相传尧舜时期就有了,如今,骂的内容丰富多样,已成反映民意、教育公众、扶正社会风气的利器。

商丘过大年・崇火习俗仍存。

燧人氏在商丘钻木取火,开启中华文明。燧皇陵、火神台(阏伯台)、火神节庙会及火文化的习俗,成为商丘庞大火文化的组成部分。

周口过大年・拜太昊陵。

遇到过年,太昊陵前可谓水泄不通,摩肩接踵。人们以这种特殊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先的无限敬仰。这种祭祀从正月初一、正月十五一直持续到农历二月二,并形成一年一度的太昊陵人祖庙会。

驻马店过大年・破五习俗。

驻马店地区,春节期间禁忌颇多,正月初五破禁,俗称“破五”。即正月初一至初五期间,忌抖床、扫地、动土、倒垃圾、泼污水、赴井担水、用剪刀。初五过后,一些年规可以破除,百业渐次转入正常活动。

南阳过大年・“送灯”习俗。

送灯这个习俗可谓久远,如今坚持的人已经不多了。三十傍晚,乡村各家各户要将用纸扎成的灯笼,接上立柱,送于坟上,长夜照明,以让先祖随人“过年”。此灯于初一早上收回。

信阳过大年・腊肉成一绝。

河南春节习俗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春节前的一个重要民间节日,人们称它为“祭灶节”。每到这个时候,人们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悦心情,停下手中各种活计,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动。

河南腊月二十三祭灶的习俗,伴有一则凄凉的民间传说。古代的时候,一对老夫妇仅有一子,两人视儿子如掌上明珠,十分疼爱。但因家中贫困,无以糊口,只得忍痛让儿子到煤矿去挖煤。

儿子久去不归,老人格外想念。这天,老太婆嘱老汉到煤矿看看。路上,老汉遇到一个光脚片的同路人,两人越走越熟,相处十分融洽。闲谈之中,老汉得知光脚片是受阎王指使,来矿上收回一百名矿工。老汉心急如焚,乞求光脚片留下自己的儿子。光脚片慷慨应允,嘱他不要告诉别人。

见了儿子,老汉佯装害病,儿子侍奉左右,一直无法下井。不久,煤矿出了事故,老汉赶忙把儿子领回家里。

转眼三年过去了,这年腊月二十二夜里,老汉想起当年的风险,忍不住对老伴说了。谁知此话被灶君听走了,二十三晚上,灶君上天后,对玉帝讲了这件事。玉帝恼羞成怒,立即惩罚了光脚片,并收走了老汉的儿子。

为此,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宫后,不要再搬弄人间是非。久而久之,人们都在腊月二十三祭灶。

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中原城乡噼噼叭叭燃放起新年的第一轮鞭炮。城镇居民忙于购买麻糖、火烧等祭灶食品。而在广大农村,祭灶的准备活动和隆重的祭灶仪式便在震耳欲聋的炮声中渐渐拉开了帷幕。

祭灶仪式多在晚上进行。祭灶时,祭灶人跪在灶爷像前,怀抱公鸡。也有人让孩子抱鸡跪于大人之后。据说鸡是灶爷升天所骑之马,故鸡不称为鸡,而称为马。若是红公鸡,俗称“红马”,白公鸡,俗称“马”。

焚烧香表后,屋内香烟缭绕,充满神秘的色彩。男主人斟酒叩头,嘴里念念有词。念完后,祭灶人高喊一声“领”!然后天执酒浇鸡头。若鸡头扑楞有声,说明灶爷已经领情。若鸡头纹丝不动,还需再浇。

祭灶仪式结束后,人们开始食用灶糖和火烧等祭灶食品,有的地方还要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

在河南,典型的祭灶食品要首推灶糖。灶糖,是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为了粘住灶爷的嘴巴。传说灶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它有上通下达,联络天上人间感情,传递仙境与凡间信息的职责。在它上天之时,人们供它灶糖,希望它吃过甜食,在玉帝面前多进好言。也有人说,祭灶用灶糖,并非粘灶爷的嘴,而是粘嘴馋好事、爱说闲话的灶君奶奶的嘴。

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人们挤拥不动,争买祭灶火烧。农村大多是自己动手,发面、炕制,一家人热热闹闹,很有过小年的味道。

在河南,人们把祭灶节看作仅次于中秋的团圆节。凡在外地工作、经商、上学的人,都争取在腊月二十三之前赶回家里。能吃到家里做的祭灶火烧,便会得到灶神的保护,来年家人就能平安无事。

开封民间称春节为“过年”。但是,过年并非单指阴历正月初一,还包括年头、年尾,从旧岁的十二月初八至新年正月初五均是年日。旧时,开封流传有句俗语说:“腊八、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所以,一到“腊八”,开封城乡便有“年味儿”了。

二十三、祭灶官。十二月二十三日为我国民间祭灶节,人们为了让灶王向天上玉皇大帝多说好话,家家都要摆上灶王爷的牌位,有的在牌位两边对子上写着“上天言好事,下界送吉祥”。意为灶王爷饯行。

祭灶过后,家家都忙于置买年货,打扫房子迎接新年,尤其是烟、酒、鱼、肉和走亲戚用的礼品更不能少。置办年货一直忙到腊月三十。于今开封仍流传有一首过春节的民谣:“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杀只鸭;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儿,贴门旗儿。”

大年三十儿惯称除夕,家家户户都要贴。

春联。

以往这一天,开封还有诸多旧俗如“文官封印”、“武官封操”、“商业封门”、“说书封板”、“讨饭的封棍”等,诸如此类而民间最重要的活动除夕之夜的祭祖和守岁现在除夕,开封人仍沿袭以往许多好的习俗除夕之夜虽然不再“祭祖”了但有的互拜亲友,看电视,猜迷语,直至深夜,有的全家人团聚一堂,互相勉励,总结一年来收获,制定新的一年工作和。

学习计划。

"守岁"在新时代赋予了新的内容当午夜的钟声响过,人们争放第一挂鞭炮,这又意味着开封人开启未来的决心和干劲。

正月初一,家家即早起床,更换新衣,洗涮完毕,首先燃放鞭炮,拜祝先祖遗像。接着,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全家人吃过年饺子,随后开始到亲友家拜年。旧时拜年一般多由家长带领,先拜长辈近族、邻友,以后再去远处各家。各家为接等贺年客人,家里常备烟、茶、瓜子、花生、糖果等。按开封"早拜年,晚拜寿"的习惯,初一午后,拜年活动即告结束。

河南春节习俗

年夜饭过后,一家人围坐一起,吃糖果、嗑瓜子、唠唠亲朋、拉拉家常,子女依次给长辈叩头辞岁,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全家人彻夜不眠,谓之“守岁’、“熬年”。守岁到五更时,在供桌之上摆好祭品,点燃香烛,一家人依长幼辈份,依次向祖宗跪拜致祭,恭祝“年福”。

大年初一,河南人鸡鸣即起,穿着新衣,竞相燃放鞭炮。河南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行“接年”或“迎财神”之礼。而后,煮好饺子,敬天、地、祖先后全家共食。大年初一忌讳诸多,如扫地、倒垃圾、动剪刀、大声喧哗等都视为不吉利之举。

很难一句两句话就说清楚庙会是什么,可是只要去河南大大小小的庙会上转那么一圈,就立刻乐陶陶地明白了——庙会,首先得有座庙,在庙里安排一个值得信任的神;找个好日子来和神打个招呼,拜神祭祖的香火是不能少的;再给自己吃点什么买点什么,听听那些古老的传说,再把传说讲给没听过的人……庙会很有意思,想体会庙会的乐趣,首先,你得不怕挤——不挤的庙会,肯定不是好庙会。

河南走亲戚规矩甚多,历时很长,贯穿了整个年节。初一之前称拜早年,十六以后称拜晚年,初一至十五为高峰期,二月初二送年后即告结束。拜年要先长辈、后平辈,先近邻、后远亲。不同辈分和亲属之间在时间上也有一定的要求,“初一叔、初二舅、初三初四拜岳父”的习俗至今在河南民间广为流传。到长辈家拜年要携带酒肉、糖果之类礼品。长辈们根据自家的亲戚情况,早早的安排好了酒菜,在约定俗成的时间里,在家等候拜年客的到来。拜年客到后,有的行磕头之礼,有的以寒暄代之,互相祝福后即食午饭。

之所以称“破五”,意为从此可以破除过年期间的禁忌。是日早起吃饺子、放鞭炮之习相沿不变。五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河南平顶山、许昌、南阳、宝丰一带一般中午放鞭炮,不过破五不准吃面条或面稀饭,吃馒头不准剩。

正月十五豫南一带,有“偷个灯头儿,生个孙猴儿”的风俗,点灯盏时,邻家子女可悄悄将灯油燃尽的“面灯”拿走,俗称“偷灯盏”。有的地方自家所点灯盏,当晚不收,让其尽油而燃,次日再加油点燃,称“续灯”。一般至正月十七方“收灯”,“面灯”或“灯馍”要收起打发“要饭的”,称“舍神果”。

油炸肉丸+酥肉,安阳人每家过年必备菜之一五香卤猪舌接下来就是老爸最拿手的硬菜了:红烧鲤鱼,那叫一甜、辣、香壮士饥餐——腐卤肉,别只看长相,这肥而不腻。凉拌酸辣包菜,让人吃了满口留香~虽然春节期间美味佳肴众多,但是小伙伴们也要注意健康饮食哦!

除夕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在除夕吃饺子,有“更年交子”(来年交好运)之意。在河南人的`年夜饭里,“饺子”绝对是重头戏,没有饺子的年夜饭是难以想象的。即使现在很多人年夜饭安排在餐厅、酒店,但在河南人的除夕团圆饭桌上,没有哪一道菜可以盖过饺子的风头!将饺子从外围一圈一圈地摆起,直到摆满为止,民间俗称为“圈福”。

除了饺子外,鱼,因“鱼”和“余”谐音,有“吉庆有余”、“年年有余”的象征,也成了河南人除夕饭桌上的第二主角。红烧鲤鱼是最常见的一种做法。

每一位河南人,都会有一种烩面情结。小编一位河南朋友,一听到烩面,眼睛立马亮了。

在锅中放入适量水加入高汤放入胡辣汤料、胡椒、辣椒等,大火让其烧开;待锅中水烧开后,放入羊肉、面筋。待羊肉、面筋熟后将适量面筋水倒入锅中,烧至汤汁变稠时,放入粉条、葱、精盐、味精、酱油,文火熬制5分钟即成;起锅盛汤,依据个人口味放入适量香油、醋。

将猪肉洗净、切成筷子条,一寸长;鸡蛋、粉芡、面粉、油一起制成小酥糊,把肉拌匀;锅里倒入油,油热6成,将拌好的肉条入锅炸至颜色稍稍变黄捞出、重油一次;把炸好的肉放入碗内,加入八角、花椒、葱、姜、味精、高汤、盐、料酒、酱油。上锅大火蒸90分钟,如果等不及,可用高压锅,十几分钟就好了。

河南春节习俗

初一磕头。人们天不明吃罢扁食后,晚辈先给家中长辈磕头,然后结伙去别家(一般是本族)磕头拜年。家里除留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受头外,其余都到左邻右舍,甚至三里五村向亲族新友拜年。若晚辈是小孩,或新婚媳妇,长辈要给几个压岁钱。

走亲戚。走亲戚的次序是:外甥走姥姥家,闺女携婿走娘家,然后是去姑、姨、姐家。除特殊情况外,都要回拜。民间有"初一初二娥媚月,初三初四好拜节"之说。

破五节。农历正月初五为破五日,具有迷信色彩。人们认为,初五、十四、二十三为不吉之日。正月初五是年后的第一个不吉日,非常忌讳"走亲串友",积压自在家改善生活过节。是日寅时,家庭主妇还掏炉灰少许,送至当街十字路口,俗称"送穷灰"。

从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五这段时间,孩子们一律不挨打挨骂,吃得好,穿得漂亮,玩得开心,那怕有了过失,也不挨打挨骂,这是老辈人传下的规矩。如打骂孩子,就会遭到众人谴责。所以孩子们最盼望的是过年。

3

页,当前第。

3

1

2

3

河南春节好玩的地方

春节来河南,有许多值得去看的景观,你知道河南春节好玩的地方吗?今天本站小编特意准备了一些河南春节好玩的地方资料,希望你能喜欢。

1、嵩山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登封的嵩山,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禅宗祖庭,由于其坐落嵩山的腹地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少林寺在唐朝时期,享有盛名,以禅宗和武术并称于世。民国时期被军阀石友三几乎焚毁殆尽。现任少林寺方丈是释永信。除了河南郑州嵩山少林寺之外,经考据后证明在历史上曾出现过位于福建的少林寺,被称为“南少林”。关于南少林所处地点,共有莆田少林寺、泉州南少林寺、福清少林寺三种说法。另有1976年版电影;特别是1982年版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而享誉海内外。

2、焦作云台山。

位于河南省焦作市的修武县境内,以独具特色的“北方岩溶地貌”被列入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名录。同时又是河南省唯一一个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景区、国家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国家狝猴自然保护区七个国家级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景区面积190平方公里,含泉瀑峡、潭瀑峡、红石峡、子房湖、万善寺、百家岩、仙苑、圣顶、叠彩洞、青龙峡、峰林峡等十一大景点。还有亚洲落差最大的瀑布云台瀑布。20xx年7月7日,在北京召开的我国世界地质公园推荐会上,云台山地质公园以103.85分的高分,排名黄山、庐山之后,成为我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8个地质公园之一。20xx年2月13日北京时间23时,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专家评审大会上,云台山金榜题名,成为了首批28个世界地质公园中的一员。云台山景区以全国第三、世界第五的名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而在全国骤然引起强烈关注。

3、洛阳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是中国著名的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位于河南省洛阳南郊12公里处的伊河两岸。经过自北魏至北宋400余年的开凿,至今仍存有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品,多在伊水西岸。数量之多位于中国各大石窟之首。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4、开封清明上河园。

清明上河园是对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中华民族艺术之瑰宝的《清明上河图》复原再现的大型宋代历史文化主题公园,该园占地面积500余亩,其中水面150亩,拥有大小古船50余艘,各种宋式房屋400余间,形成了中原地区最大的气势磅礴的宋代古建筑群,整个景区内芳草如茵,古音萦绕,钟鼓阵阵,形成一派“丝柳欲拂面,鳞波映银帆,酒旗随风展,车轿绵如链”的栩栩如生的古风神韵。20xx年,清明上河园荣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第一座以绘画作品为原型的仿古主题公园。是5a级国家风景旅游区。

1.清明上河园。

清明上河园是由河南省开封市人民政府与海南置地集团公司合作建设的一座大型宋代文化实景主题公园,坐落在开封市龙亭湖西岸,是国家首批河南春节好玩的地方河南春节好玩的地方a级旅游景区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基地。它是以画家张择端的写实画作《清明上河图》为蓝本,按照《营造法式》为建设标准,以宋朝市井文化、民俗风情、皇家园林和古代娱乐为题材,以游客参与体验为特点的文化主题公园。

2.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嵩山五乳峰下,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少林寺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是汉传佛教的禅宗祖庭,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因其历代少林武僧潜心研创和不断发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扬天下,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说。

3.白云山。

白云山(baiyunmountain):世界地质公园,国家河南春节好玩的地方河南春节好玩的地方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十佳休闲胜地,中国最美地方之一,河南省十佳景区好去处第三名。白云山融山、石、水、洞、林、草、花、鸟、兽为一体,雄、险、奇、幽、美、妙交相生辉,形成各具特色的景观区,成为中原地区集观光旅游、度假避暑、科研实习、寻古探幽为一体的复合型旅游区,被誉为“人间仙境”、“中原名山”。

4.白马寺。

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以东12公里,洛龙区白马寺镇内。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现存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

开封小笼包。

开封小笼包最有名的当鲤鱼焙面属第一楼,但是人气太旺要等很长时间才可以吃到,且多为外地游客慕名前往。

烩面。

郑州最有名的烩面馆是合记烩面,这里外地游客去的较多,不但可以吃到面,还可以品尝到美味豫菜。本地人则经常去萧记烩面,因为这家面的味道据说比合计要好,只是名气上略输一筹。

洛阳水席。

“水席”有两个含义:一是全部热菜皆有汤-汤汤水水;二是热菜吃完一道,撤后再上一道,向流水一样不断地更新。洛阳水席人气最旺的菜品:牡丹燕菜、焦炸丸子、浆面条。

浆面条。

浆面条是洛阳最普遍的一道风味小吃,也是中华名小吃之一,最大的特点是易于消化。是由发酵的绿豆浆制作而成,吃浆面条有个颇为奇特的讲究,那就是越是隔天的面条越好吃。

河南的春节作文

腊八这一天,街上就已经热闹开了。集市上人山人海,卖什么的都有。许多小饭馆都会出售腊八粥。那材料丰富的腊八粥喂到嘴里甜甜的,在寒风刺骨的严冬中,一丝温暖油然而生。

接下来这几天,家家都要准备过年了。每家每户都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并且还会炸一大缸的油炸食品。主要有炸豆腐和炸猪肉。那金灿灿的颜色就足以让人食欲大增了,不过这些要等到过年时才能吃哦。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就是过春节的彩排。这一天更是热闹,虽然没除夕夜那么隆重,但是充满了年的味道。

通过了彩排,春节正式登台了。晚上八点会放一次鞭炮。这一天晚上一般不会有人吃饭的,河南人的习俗是到了十二点再一次放罢了喜庆的烟花爆竹。一家人再团团围坐吃团年饭,饭桌上人人敬酒祝福。多么温馨的场面啊!

新的一年到了,万象更新。大家会穿上新衣服,把新的春联贴在大门口。这几天主要就是拜年。那些炸豆腐终于派上了用场,有客人来家里拜年就从缸里拿一些直接吃。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些爆竹纸皮是不能扫的,据我猜测,这样是人们希望幸福长久吧!

“卖汤圆,卖汤圆,这里的汤圆是圆又圆……”正月十五元宵上市。不过汤圆可不是买的,大多都是自己做的。村口有一个“对窑”供人们磨汤圆面。所谓“对窑”就是一块大石头,中间凹下去了一个大坑。然后有一根粗木棍,顶端绑了一个比坑稍微小一些的石头。把米倒进坑里,用石头捣碎。捣汤圆面可费劲了,我砸了几次胳膊就已经累得麻木了。至于汤圆馅儿就根据自己的口味来定。纯手工制作的汤圆感觉就是好吃!

正月十九,春节就这样悄悄地离开了,人们又恢复了以往的生活……。

河南的春节作文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重大的、最欢乐的节日。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买年货、吃馄饨和汤圆,人人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我们家也不例外,人人都忙得不可开交,准备过春节啦!

一大早,我便被那接连不断、震耳欲聋的鞭炮声给“叫醒”了。

傍晚时候,当最后一丝丝阳光逝去后,星星当空照,晚上的欢乐丝毫不亚于白天,千家万户都欢欢乐乐、热热闹闹的。我、爷爷、姑姑、妈妈、爸爸,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围坐在一起,桌上摆放着美味佳肴,不禁让我们想起这一年中我们曾经付出的艰辛和汗水,想着想着,爷爷便唠起了一些趣事,大家聊着,其乐无穷……时间在不知不觉消逝。

团圆饭吃完后,我们开始守岁了,大约7点多,我们期盼的《春节联欢晚会》开始啦!这《春节联欢晚会》精彩纷呈,且年年不同,今年的节目中有优美婉转、跌宕起伏的美曲,有扣人心弦、惊心动魄的表演,有神秘莫测的魔术……这些节目看得我目不暇接。

当我们看得入神时,被“轰”的一声吓了一跳,向外看去……啊?不知不觉已经12点了呀!爸爸在外面放五彩缤纷的烟火呢!五颜六色的烟花在空中绽放,有的宛如一把把巨大的花伞撑了开来;有的像一条条金色的巨蛇,一边吼叫着,一边朝着天空腾飞;有的像一朵朵争奇斗艳的花朵,竞相开放;有的好似仙女下凡,翩翩起舞,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怀抱琵琶,轻拨银弦,还有的宛如一朵朵菊花,花瓣细而长,不一会儿,空中便出现了“流星”、“雪莲”、“珍珠”、“瀑布”……让人赏心悦目,烟花把原本枯寂的夜空装饰得热闹非凡。大家都出来了!小区里广场上人山人海,大家有说有笑,一起度过了美妙、热闹的春节。虽然已经深夜了,但是,欢乐让我兴奋,让大家精神抖擞,没有一丝丝睡意。

记得故乡郑州有这样一首春节民谣:“二十三,祭灶官(小年);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割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贴嘎嘎;二十九,灌壶酒;年三十儿,包扁食(饺子)。”是的,郑州的春节从小年这一天就算开始了。

小年祭灶过后,老乡们就开始添置年货,大小超市都人满为患。街道上,人匆匆忙忙,见了亲朋好友就亲切地与之打着招呼:“办好了木牛(没有)?”有些人甚至帮素不相识的老人提起了东西。两旁高大的梧桐树上整整齐齐地挂着两排大红的灯笼,绿化带里的月季还没有结起花骨朵儿,人行道上结有小薄冰的水洼倒映着这一幕幕。偌大的郑州,谁都是这样,处处都洋溢着人们对新年的期待。

除了买年货,最重要的当然还是打扫房屋了。为了干干净净地迎接大年,这一天不管有多冷,都得整理卫生,一家老小全上阵,大家一会儿擦窗户,一会儿拖地板,一会儿扫扫地儿,连集中供暖器也没忘记擦······忙得不亦乐乎。被单如果洗了之后晾在外头,在北方极低的气温下,是非常容易结冰的。于是乎,一栋高楼上,数床床单迎风——飘扬不起来了。

郑州老乡有个神圣有很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贴“嘎嘎”。何为“嘎嘎”?答曰:门画和春联等。无论何地的春节,贴春联和窗花都是一道很重要的工序。在郑州,无论春联、窗花还是门画,都得贴得齐整,否则来年这家就非常不“中”。因此贴嘎嘎的人十分谨慎细致,生怕一不小心没贴好。

哇,好不容易盼到大年三十儿,家人纷纷团聚在一起,其乐融融。吃年饭,放鞭炮,包饺子。其中,包饺子是最考验家家齐心的活动,听说某些社区还会举办包饺子大赛。“5,4,3,2,1,新年快乐!”当时间的指针重合在十二这个数字上,二七纪念塔里传出悠扬又响亮的钟声,万千民众顿时沸腾了,礼花在郑东新区的夜空中绽放出“20__”这几个数字······这振奋人心的一刻,没有一个人休息。在万家灯火的除夕之夜,看着窗外的城市夜景,一边回想去年发生的事,此不为人生之乐事儿?幸福之感又涌上心头。

春节小长假在人们的拜年中一闪而过,不等元宵节得到来,人们又开始恢复到正常的学习工作中去,但年味儿从来就没有散过。我相信,这个春节还融合着郑州这座现代都市的精神文化,甚至说,当地人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一丝期盼吧。

中国的春节有有许许多多的传统。比如在我们广州,第一个传统肯定是逛花市,因此广州的别称是花城。

每年广州的人们都要到天河体育中心和许多地方去逛花市。在花市上,有红、紫、白、黄......各式各样的鲜花,有一根根的,也有一束束的,真是玲琅满目,目不暇接!第二个传统也是必不可少的,就是回家吃年夜饭。每个人到了过年的时候,肯定会思乡。所以中国就有了这么一个传统——过年回家跟家人一起吃年夜饭。第三个想都不用想了,那就是拜年。在旧社会,由于大家的出行没有现在这么方便,所以人们只好冒雪登门拜访和拜年。

现在,已经没有几个人会这样登门了拜年。因为现在大家都有了手机,只要随便按一个微信语言通话或视频通话,就算是在万里之外的外国,也能跟有手机的亲人或老乡说话了。第四个传统来自于一个传说。传说以前有一只叫“年”的小怪物,只要一到过年,它就要作恶。

为了吓跑它,人们想出了用对联和烟花来吓跑小怪物的方法。所以至今每家每户门口过年时都有贴春联的传统。

有南方的春节传统,就肯定有北方的春节传统。实际上,南方和北方的春节传统差不多,大家都是拜年和吃年夜饭。但是,北方的年夜饭很特别,因为北方和南方温差较大,北方寒冷,南方温暖,南方主要是种植水稻,而在北方则主要种植小麦。所以南方人过年吃年夜饭以大米和蔬菜为主,北方人则以吃饺子或者小麦包为主。

北方还有一个传统那就是剪窗花,人们剪的形态各异的窗花像小狗,像小猫,又似青蛙。而且只有大师才能刻出窗花来,它们都是经过一刀一划刻出来的,简直是惟妙惟肖。

此外,北方因为有冰和雪,所以他们比南方人特殊一些,他们建起了许多的滑雪场,这样春节溜冰和滑雪就给大家的春节带来了更多的快乐。并且,北方的人们还可以把冰雪收集起来加工成冰雕,让人们欣赏美丽的冰雕。

看看我们的春节传统多么有意思,所以大家一定要牢记中国的传统文化!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对春节的美好向往与对往年春节的美好回忆中,我早早地就开始盼望了,盼望春节的爆竹声、发红包的喜悦、新年的钟声……我沉醉了。

带着这种美好的期盼迈入了新年,可是我总感觉这个春节过得少了些什么,——我的心中空荡荡的。

现代人生活的忙碌让很多亲朋好友只能在春节里聚一次。今年亲朋好友的招呼,或比往年更热情了,可似乎—只有热而缺少了点情。大家拜年喝酒,或聚在一起高谈阔论,或低头看手机,可真正能把这次聚会当成亲情交流的,又有几个呢?更甚者,除了埋头吃饭,就一直低头看手机、抢红包、发朋友圈。

两天后,我去表弟家拜访,又是问候,又是吃饭,还是这句话,大家多吃一点。饭后,我与表弟交谈,当我问到他这个新年有什么有趣的事,他就两眼放光,欢天喜地的对我说,哥你知道吗?在除夕这天晚上,吃完年夜饭后,我挨家挨户跑去敲门,请他们家小朋友在新年来临之际走出房门,一起鼓掌,让我们用掌声来迎接新年,然后他们都答应了。果然当新年的钟声响起时我们这一片掌声不断,你说我厉不厉害?看着他明亮的大眼睛以及天真无邪的表情,我心想,多好的点子啊,只有孩子才想得到,明年春节我也要这么做。

从表弟家走出来,我感动万分,心已飞出了九霄云外,明年我也一定要这么做。

春节——我们不能淡忘,因为那是老前辈们遗留下来的。

中国存在许许多多的节日,我要写的是一个盛大的节日。我相信,你们已经猜到了。对!就是人尽皆知的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春节有一个传说,让我们来分享一下吧!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怪兽,叫“年”,也叫“夕”。它长得凶神恶煞,它有一张血盆大口;头上长有一只巨大的角,称“独角兽”;它有一个大身体,身上有许多奇形怪状的贝壳;它只有三只脚,昵称“三脚猫”;它还有一条像刺猬一样的尾巴。它住在森林里,吃各种动物,如狮子、老虎、兔子、狐狸等。但是,在冬天,动物们都冬眠了。夕肚子饿了,夕心里想:动物们都冬眠了,怎么办呢?对了,河边有个村庄,要不,过去那里找吃的?后来,夕就决定去村庄里找吃的。

于是,在12月30日,年就去了村庄,它走进了一个农民家,看见什么也没有。这时,它看见角落里有一个人被吓得浑身发抖,它就步步逼近,那个人已经被吓得屁滚尿流了,还尿了裤子。忽然,那个人大叫一声,年就跑掉了。

第二次,夕不甘心,于是,它又来到那户人家,它看见那个人在睡觉,夕就逼近了。突然,夕看见了红色的东西就大叫一声,跑了。那人想:这个怪兽又怕叫声,又怕红色的东西,想赶走它很简单。

第三次,年又来了,见那个人在烤火,就小声逼近。那个人见到了就说:”我……真是……是……惶惶……惶惶不可……终日啊!“这时,那人急中生智,用木柴点火,扔向年,年就又跑了。

1月1日,有非常多人来问他,被夕攻击了三次都不死,是怎么做到的。他说:”一、夕怕叫声,二、夕怕红色的东西,三、夕怕火。”当时的人为了赶走夕,就贴对联、放烟花等。现在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也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

这就是春节的由来。

河南的春节作文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民族就有不同的风俗习惯,那么河南的春节有哪些呢?就让我给你细细道来。

我们这里的春节是从腊月初旬开始的。“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为什么要熬粥呢?是因为人们想来年有个好收成。

腊月二十三是祭灶。天一擦黑:鞭炮声从四面八方响起,便有了过年的味道。这天不仅要放炮,还要吃祭灶糖,我们一般吃麻糖,是一种麦芽糖上面沾满了芝麻,吃起来又甜又黏。

过了二十三,大家都得大扫除,并且还要把年货准备齐了。除夕这一天是最热闹的,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家家都贴上了红红的春联以及年画。傍晚,家家都在忙做团圆饭,小孩子们还要给长辈们送饺子。大人们都要给小孩子们压岁钱;这时家家都响起了鞭炮声,然后大家围在一起吃团圆饭,吃完团圆饭大家有的看春晚;有的打牌,打一个通宵;另外,还要守岁,大家不过十二点不能睡觉。到了十二点新的一年又开始了,有是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震耳欲聋。

正月初一的时候,大家都忙着走亲戚,拜年。

元宵节,大家都忙着买元宵;街上像办喜事似的,到处张灯结彩,小孩子们有的上街燃花炮;有的挑灯笼真是热闹非凡哪!这一天大家必须得吃元宵呀!

一眨眼,到了正月十九春节也就结束了,一切又恢复正常了。学生该去上学了,大人们又去照常做事了。春节就这样结束了。

六年级:王糠林坤。

在我的家乡永丰,每年立冬过后,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鱼肉的腌制品。腌制品有很多,如:腊肉、板鸭、霉鸭、香肠等,我家也做了这些腌制品。人们做好这些腌制品就会拿去晒,不是放在阳台上,而是放在外面的竹架上晒。...

哦,过年了!快乐的新年,美丽的新年,期待的新年,终于到了!除夕之夜,我们小孩是最快乐不过的了。晚餐上,有又甜又嫩火锅鸡肉,有又香又辣红烧猪肉,有又酸又辣鲤鱼,还有我也参与制作的蛋饺,等等。

“欢欢喜喜”过大年欢欢喜喜过大年走在新年,新年的人们欢欢笑笑;走在新年,新年的气氛热热闹闹。爆竹在大地上鸣响,烟花在天空中闪耀;爆竹鸣响,送走牛气冲天,迎来虎虎生威把旧年的景象轻轻涂掉爆竹声响,雪花儿飘,喜庆的人们在欢歌...

春节你幸福吗?春节你幸福吗?我们来听听豆波波同学的故事吧:某学校的校长正在询问同学们,我想问你们,你们的春节过的幸福吗?唯有豆波波同学没有回答,因为他知道,每次放假,老爸总是给他布置一大堆无聊和沉闷的作业,所以他这次绝对...

快要过年啦,相信大家一定希望赶紧吃饺子,过除夕夜,这些事往往不够的,过年还有很多知识呢!过年是一种感觉,一种体验,一种遭遇,可能还是一种境界。过年的第一个乐趣是人多热闹。

过年了作文200字(1)又是一年年三十到了,吃过晚饭,我和妈妈准备去超市买一些零食回家看春晚,一走下楼,静悄悄的小区骤然响起了阵阵清脆的火炮声,再一看,好多家的门口都挂上了红红的灯笼、贴上了喜庆的春联。

噼里啪啦新的一年又来到拉!大街上张灯结彩,人群攒动。叫卖声,喝斥声,络绎不绝。小孩子都穿上了新衣,攥着红艳艳的糖葫芦,唱着,跳着。远远看着,像红艳艳的火焰,在欢快地跳着,到处,都是新春的喜悦。

找到了一个看焰火的好地方,等待着焰火开始。焰火开始了,只听见轰的一声巨响,一颗烟花弹升到了空中,在一瞬间爆炸了,那爆炸了的烟花仿佛是一朵美丽的莲花在空中展开了花瓣,这时,一颗颗烟花又从烟花筒中喷发,像无数明亮而璀璨的流星...

河南的春节习俗作文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民族就有不同的风俗习惯,那么河南的春节有哪些呢?就让我给你细细道来。

我们这里的春节是从腊月初旬开始的。“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为什么要熬粥呢?是因为人们想来年有个好收成。

腊月二十三是祭灶。天一擦黑:鞭炮声从四面八方响起,便有了过年的味道。这天不仅要放炮,还要吃祭灶糖,我们一般吃麻糖,是一种麦芽糖上面沾满了芝麻,吃起来又甜又黏。

过了二十三,大家都得大扫除,并且还要把年货准备齐了。除夕这一天是最热闹的,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家家都贴上了红红的春联以及年画。傍晚,家家都在忙做团圆饭,小孩子们还要给长辈们送饺子。大人们都要给小孩子们压岁钱;这时家家都响起了鞭炮声,然后大家围在一起吃团圆饭,吃完团圆饭大家有的看春晚;有的打牌,打一个通宵;另外,还要守岁,大家不过十二点不能睡觉。到了十二点新的一年又开始了,有是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震耳欲聋。

正月初一的时候,大家都忙着走亲戚,拜年。

元宵节,大家都忙着买元宵;街上像办喜事似的,到处张灯结彩,小孩子们有的上街燃花炮;有的挑灯笼真是热闹非凡哪!这一天大家必须得吃元宵呀!

一眨眼,到了正月十九春节也就结束了,一切又恢复正常了。学生该去上学了,大人们又去照常做事了。春节就这样结束了。

1.2、煎堆。所谓“煎堆碌碌,金银满屋。”广东人制作煎堆由来已久,在煎堆“家族”中,品种众多,有石岐煎堆、九江煎堆、空心煎堆龙江煎堆等。而广州地区、港澳地区则以九江煎堆为主。煎堆五味调和,咸甜适当,意谓人丁兴旺,花开富贵,合家平安,万事大吉,寓示着人们的美愿。

1.3、角仔。角仔又称“油角”,是广州人过年的必备食品,不少家庭现在还保留这自炸油角的习惯。角仔的形状与饺子相似,但比饺子要饱满得多。角仔在新年中代表的是饱满的荷包,荷包鼓鼓,馅越多,来年荷包就越鼓。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

春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是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结束,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

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

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河南的春节作文

我也特别喜欢家乡的端午节,虽然没有电视里看到的盛大赛龙舟、烧高山等习俗,但我独爱绑花绳、戴荷包、插杨柳、包粽子、串亲戚等风俗喜庆方式。

兴奋的我就是睡不着,偷偷起来把花绳和荷包比划了好几次,因为姥姥说了:“今天戴了就不灵了,只有在端午节这天戴上才会保佑我们一年平安。”真是一个难眠之夜呀!隐隐约约听见爸爸插杨柳的声音,我一骨碌翻起身来,大声喊着戴荷包啰……以最快、最简单的方式洗刷完毕,在妈妈的帮助下认真的绑上了花绳、戴上了荷包,看着手腕、脚腕花花绿绿的花绳,是弄着胸前各式各样的荷包,我自豪极了,犹如成了最美的小公主。带着无比幸福的心情,开始帮妈妈炒鸡蛋、包粽子。

说起包粽子,可是我拿手好戏,早在六岁那年,大妈就教会了我包粽子。我便一个指挥官的架势喊来爸爸,指挥着他和妈妈抱起粽子来:首先按比例把昨天购买来的糯米、大枣、葡萄干、枸杞放入盆中掏干净,然后再加进去一定量的白糖、蜂蜜和均匀,接着拿来竹叶卷成一个漏斗形,要注意,不能把叶子卷完,还要留一些等放进做好的馅子后封起来,爸爸一直做得很好,就是最后的封包动作出了错,被我狠狠批评了几句:“老爸,你也不动脑想想,包扎的绳子要打成活结,不然证书后你连叶子一块儿吃吗……”在我成功的指挥下,你一个、他一个、我一个,不一会儿包了一大堆,最后就是开灶蒸煮了,这期间,我有显摆着自己的花绳和荷包指挥爸爸矫正了爸爸杨柳插得不好看之处。

在我的家乡,人们都喜欢春节,大人们喜欢春节的热闹,小孩子喜欢吃饺子、收红包,但我不这么认为。在我的印象中,中秋节、元宵节、清明节都不是什么特别的节日,而端午给我的印象最深。

端午最有趣。吃粽子是端午的一项习俗。说到粽子,我特别兴奋。在我的家乡,粽子是用泡好的黏大米包在竹叶里,然后放入锅里蒸。这样,大米中有了竹叶的味道,吃起来就特别的美味了。

在端午这天,人们不仅会吃粽子,还会插艾蒿。天还没亮,爸爸就把我从睡梦中喊起来,说是要带我去割艾蒿。我随着爸爸来到小河边,看到已经有好几位邻居的叔叔在割艾蒿了。爸爸一边跟他们打着招呼,一边也割起艾蒿来。我学着爸爸的样子,也割了几棵。艾蒿上沾着露珠,闻起来有一点淡淡的清香。不一会儿,就割了一小捆。回到家,爸爸把艾蒿插到房檐上,密密麻麻的的一排,像一队士兵在为我们家站岗。我问爸爸为什么要插艾蒿,爸爸说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呢。传说古时候,有一个村子的人都特别坏,上天派一个神仙来调查,决定要惩罚他们。神仙驾着祥云来到村子的上空,突然看到一个妇女带着俩个孩子往村里走,她怀里抱着一个大孩子,地上却领着一个小的孩子。神仙感到非常奇怪,就落下云头,来到妇女面前,问她为什么。妇女回答说,因为小的孩子是自己的,大的孩子是邻居托她照管的,所以她要把大孩子照管好。神仙听完,觉得这个妇女是个特别善良的的人,决定要救她,就对她说:“大姐你好,您是个善良的人,请您把这些艾蒿在五月初五那天早晨天亮前插到你家的房檐上,就会保佑你家平安无事了。”说完,神仙就化作一股青烟回上天去汇报去了。妇女回到家,按照神仙的指示插好艾蒿,想到插艾蒿能保平安,就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全村人,全村人都在五月初五那天早晨插好了艾蒿。端午的早晨,神仙再次来到这个村子的上空,决定放火烧掉这个村子,可定睛一看,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插着艾蒿,不知哪一家是那位善良的妇女的家。神仙知道是善良的妇女想救全村人,于是成全了她的'美意。从那以后,人们就在端午这天起早插艾蒿,以此保佑全家幸福平安。

端午不但有粽子这种美食,还有“插艾蒿保平安”这么美好的传说,让人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还要传承与人为善的传统美德。我爱端午!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的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每逢到这个节日啊,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挂艾叶、喝雄黄酒……很多地方还会举行划龙舟比赛。而我最喜欢的就是看赛龙舟了。

每年的端午节,南京的莫愁湖公园都会举行一场“国际龙舟比赛”,去年我的爸爸就参加了这场比赛。这一天,莫愁湖公园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爸爸和他的好朋友“胖叔叔”,还有来自美国、加拿大等外国朋友组成了一支队伍,他们取名叫做“箭之队”,喻意着他们的这支队伍会像离弘之箭一样的快。比赛将要开始了,几艘龙舟整齐地排在起点上,所有的人都做好了准备。随着发令枪“砰”的一声响,几支龙舟立刻驶出了起点,平静的湖面顿时掀起了片片浪花。胖叔叔是“箭之队”的擂鼓手,只见他头上系着根红色的绸带,很像古时候高大威武的武士。随着他强劲有力,有节奏的鼓点声,“箭之队”的队员们整齐划一地用力地划着船桨。我爸爸是船舵手,掌控着龙舟的方向,同时他还不停地喊着“一、二、三,加油!”,船上的外国队员们跟着我爸爸,用不太流利的中文也喊着“一、二、三,加油!”不断地给自己鼓劲。

当龙舟驶到一半的时候,“箭之队”稍稍有一点落后,我在岸上看得着急死了,不停地挥着手,大声地喊道:“爸爸,加油。箭之队,加油”。我们“箭之队”的啦啦队员们也个个激情洋溢,发出雷鸣般地加油声、呐喊声、助威声。这时擂鼓手胖叔叔更加用力地敲打着鼓,发出强有力的鼓点儿声,水手们一个个都用尽全身的力气奋力地划着,在大家的努力下,龙舟超赶着前面的船支,飞快地向终点驶去,最终在大家的加油声中,“箭之队”取得了小组第一名的好成绩。当爸爸和叔叔们上岸后,我发现他们每个人都浑身湿透了,已经分不清是汗水还是湖水了,他们每一个人都很兴奋,不停地和朋友们拥抱着,欢呼着,还有的外国叔叔居然把我给高高地举起来了,我和他们一样地高兴和兴奋。

我太喜欢看龙舟赛了,喜欢和大家一起为队员们欢呼、加油,喜欢这激动人心的时刻。爸爸告诉我,龙舟赛其实就是一场毅力的较量,是团结合力的大比拼,只要所有的队员能团结一致,就一定能达到自己的目标的。

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虽然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无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但我感觉,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

端午节是为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所定的节日。每到端午节这一天,我们家家户户都会包一种“中山芦兜棕:。圆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鲜的竹叶来缚棕,里面放有配料,分有咸粽子和甜粽子两种口味。甜粽子有莲蓉,豆沙,栗蓉,枣泥:咸的呢,就是咸肉啊,烧鸡,蛋黄,干贝,冬菇,绿豆,叉烧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个锅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后,会闻到淡淡的竹叶香,清香四溢,弥漫整个厨房。

解开扎藤,剥开粽子叶,甜粽子里藏着红红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腾着蒸汽,散发着一种特有的蒸棕香。两粽子用盘子放在一起,活塞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下晶莹透亮散发着撩人扑鼻的浓郁糯米香,是帮极了!最最令爱吃甜食的我深爱的还是枣红般的甜粽子。端午时节,家里包了一大把粽子,总要送亲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为谢意送给我们。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总有从姨妈,外婆家带来的吃不完的粽子。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颦鼓动时雷凌凌,兽头凌处雪微微。冲破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这是唐朝卢肇写的《竞渡诗》。十分突出了龙舟赛的宏观场面。然而,在我的家乡广州也有在端午节划龙舟的习俗,俗称“扒龙船”。在端午节这一天村里都会组织一次小型的“扒龙船”比赛。家家户户身强力壮的男人都要参加,女的靠一边,只有观看的份儿。五六条窄窄的,瘦长的舟子,前头是一个大大的`龙头。十多个人坐在一起,奋力地划桨前进,力争第一个到达终点。尽管下着针儿般的雨点儿,船上的人淋得遍体湿透,分不清是汗还是雨,但是这点是不要紧的。再这关键时刻,赢了比赛才重要。划完龙船的男人会在中午的时候聚集在村里的大祠堂内吃一顿丰盛的“龙船饭,然而我们村里的女人也是没份参加的,所以,到底有什么菜式我也不清楚,因为,我是女孩子。

村里的“扒龙船”太小儿科啦!对我来说一点也不过瘾。要看还是电视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龙舟赛。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条“传统龙”参加角逐。长长的龙船上坐满了肌肉鼓鼓的大汉。中间是鼓手,前头的人呐喊助威,声势震天,霸气。威风,震撼。细雨霏霏,江水涌涌。在此,男儿尽显勇敢,坚强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龙船”的风俗是不常见的,因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节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轰轰烈烈,激情热闹。这就是我家故乡端午节的独特之处所在。

故乡的端午节哟,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种钦佩,赞颂。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看着精彩的家乡龙舟赛,心里头别有一番滋味。

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爱国诗人屈原提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由于当时社会的腐败他的策略不但没有被国王采纳,反而被攻击排挤最后逐出都城,流落汉北。屈原生性耿直,不愿委曲求全,看破红尘,跳进了汨罗河以死捍卫正义。当地的渔夫知道此事后非常痛心,划着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罗河喂鱼以保全屈原的尸首。后来,大家把竹筒盛米改为包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舟,逐渐形成一种仪式。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划龙舟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我们全家人都非常敬佩屈原的人品和才智。因此,我们家每年都很重视端午节,一定要包粽子以此纪念屈原。

端午节的习俗是吃粽子,赛龙舟。粽子分两种形状:一种是牛头粽,一种是尖尾粽。妈妈是我们家包粽子的能手。每年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妈妈常说:“用芦苇的叶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节妈妈都用芦苇叶来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叶子放在温水里泡一泡,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花生分别洗完后伴在一起。等芦苇叶子凉了以后,她就开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叶子,将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锥体,然后先放一粒枣,接着在里面放上糯米,花生,中间再夹几片枣肉,包好后再将草绳捆绑好大功告成了。妈妈包的粽子又大又结实,像一个个包袱,又像一个个秤砣。妈妈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三十分钟后,再泡在汤水里一个小时左右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妈妈包的粽子香味扑鼻,让我直流口水,有时一口气竟能吃上好几个然后腆着大肚子那憨态惹人笑。

过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要赛龙舟哟!

我最喜欢看赛龙舟了,几十个水手都握着船桨动作协调、齐心协力地奋力向前划着。擂鼓的水手士气高昂,用力地敲着鼓,“加油,加油!”场外的拉拉队,发出雷鸣般的呐喊声、助威声此起彼落,使水手们更加鼓足了干劲,勇往直前……每年赛龙舟的场面都非常壮观。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不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而且传承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河南春节作文

一个明媚的春天,又不知不觉地来临了。

“唉,屈指一算,足足有7年了,河南河北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啊!”我数着手指,不禁叹息道。我低着头,如往常一样在大街上行走。我沉思着,一欢呼声打破了我的深思。我抬头看了看,只见那位先生眉开眼笑,手舞足蹈,在街上大叫:“蓟北收复了,蓟北收复了!”我心中不禁感到一喜,却又还半信半疑。我急切地想知道事情的真假。这时,远处传来了锣鼓声,原来,是官军们在庆祝。庆祝?难道是?我奔向前去,询问官兵:“为什么这么热闹,难道?”还没等我说完,官兵就说了:“蓟北收复了!”我得知此事为真,眼眶里准备的泪水早已流淌而过,洒满了衣裳。

我奔跑着回到家中,将这一喜讯告知了妻子。正在织布的妻子听到了,马上停下了手中的活。脸上的忧伤顿时消失了。我高兴得像个孩子一样手舞足蹈,随手将诗书胡乱地一卷,高兴得简直是要发狂一样。

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衬着清澈的湖水。这是一派风景如画,多么美好的景啊!和煦的风,吹着我的脸,我与朋友们在明媚的阳光下放声高歌,畅饮美酒,一起谈笑风生。我多么想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正好返回故乡。

一路上,树木郁郁葱葱,鸟儿齐声高歌,小船从巴峡出发,穿过襄阳便直奔洛阳!

今天,剑外的天气十分晴朗,枝头上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河里的小鱼快活地游来游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河南春节的作文

过年了,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街小巷人山人海,整个中国城热闹非凡。以下是关于河南春节的。

作文。

欢迎阅读。

盼望着,盼望着,寒假来了,春节的脚步近了。

终于熬到寒假了,彻底解放了,我长长的嘘了一口气。从现在起我可以尽情的挥霍属于我的时间,不用在意老爸、老妈的“关注”的眼神,静静的享受属于我的那份快乐和自由。不用担心自己酣甜的美梦被可恶的“小公鸡”闹钟吵醒,不用担心自己在凄冷的冬晨背着沉沉的书包独自前行,不用担心自己在一盏孤灯的陪伴下完成“小山”似的家庭作业。

哎,看来这个寒假生活滋味似乎有点苦啊!一阵电话铃声响起,是妈妈打来的,她好像猜中了我的心思,让我不要多想,笑一笑,一切都会过去的,没事到街上逛一逛。

我从储蓄罐里取了一点零花钱,走在大街上,似乎一切都感到很新鲜。平常稀松的大街,今天人突然“冒”出来很多,街道两旁也堆满了许多价廉物美的年货,自然迎来了很多行人的目光。最惹人注目的是:充满新年祝福透着缕缕墨香的。

对联。

玲珑剔透大小不一的红灯笼结构精巧外观漂亮的红红的中国结它们共同组成了一道春节前最亮丽的风景在冷冷的冬天里平添了一丝丝红色的暖色调让我的眼睛为之一亮。

“卖花了,有漂亮的蝴蝶兰!”顺着声音我看到了一位卖花的姑娘,在花摊面前围了不少人,我挤过去也想凑凑热闹。这是一片花的海洋,有名贵的君子兰,有漂亮的蝴蝶兰,有绿意盎然的富贵竹,还有许多叫不上名的盆花------这些姹紫嫣红的花朵在绿叶的陪衬下显得生机勃勃,连空气中都弥漫着花的香味。不少人笑嘻嘻的购买自己喜爱的盆花,几乎用不着讨价还价,很快就销售一空。他们把美丽带回家,把快乐带回家,也把春天带回了家。

时间飞速,刚刚才期末考试结束,这不打招呼就跑来的新年,到了;这长大的时间,也到了。

今天是年三十,农历年的最后一天,早早的,家里就开始忙活了起来。砧板声,炮竹声,电视声,说笑还有厨房里“滋滋”作响的烧饭声,听着这声音,还闭着的眼仿佛一看到了家人忙碌的一幕。按耐不住的我,下了床,披了衣,光着脚丫跑向客厅,这比我想象的还热闹。窗外飘着雪,屋里透着暖,我笑了,笑的那么甜。

待我梳洗完,便开始忙活着包饺子了,在我的“教育”下,郭家总动员共7一起行动(全家都姓郭)。搅好了肉,擀好了皮儿,开始包了。我左手托皮儿,右手挑馅儿,把馅放在皮儿的中央,用手蘸少量的水,绕圆形的饺皮边一圈,再把两头捏紧,左右边捏出折子,饺子就包好了。正得意的傻笑时,瞥了一眼爸爸和妈妈,立即不做声了,简直天壤之别,不能骄傲呀。没一会,我退出了包饺子的行列,在卫生间擦拭自己的脸,发现早已成花猫了呢。擦干净脸,对着镜子自言自语,“明天就是新的一年呢,好好享受长大吧,不过,你长大了,爸爸妈妈就会老了吧。”脑海中不禁泛起父母眼角的丝丝褶皱,心痛了,随后给了自己一个大大的微笑,走了出去。我想只有我会知道,这微笑不仅是对我往后的期待,更是对父母的爱吧。

人多就是力量大,不一会,饺子就整齐的码在桌上,个个“精神饱满”,似乎预示着来年的我们会更幸福。

又是一阵鞭炮响,抬头仰望窗外,天早已经暗了,那么的快,让我没时间向白天道别。虽然是春节,但是楼下的人少得可怜,被覆盖的树和洁白的雪,在幽柔,暗淡的月光下,有一丝凄凉,寂寞。之后的团圆饭,虽然很开心,但心情好像被牵动着,不觉有些许伤感。结束了这场饭局,我拿上烟花出去。抽出一根烟花棒,小心翼翼地点火,瞬间的光亮给我带来了惊喜,不久又灭了;我又燃起一支,丝丝的火花溅出,由明到暗,再次熄灭。突然,一声巨响,天际猛的一亮,又一亮,多么漂亮的烟花呀。第三次亮起时,这光似乎闯入了我的心里,暖暖的,被这样神奇的光照耀着,我似乎明白了什么,似乎确凿的感受到了什么。

呆呆望着,笑出了声。是呀,这美丽的光总会消逝,应该珍惜眼前,展望未来,现在还是很美好的不是吗?回过神,烟花更加灿烂了,肆无忌惮的绽放,给人留下了最美的回忆,也深深烙印在我心里。

河南的春节作文

嵩山地处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是五岳的中岳,为中原第一名山,因少林寺而闻名天下。古名为外方、嵩高、崇高。嵩山属伏牛山系,主脉在登封境内,嵩山中部以少林河为界,中为峻极峰,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山体从东至西横卧,故有“华山如立,中岳如卧”之说。

地址:中岳大街146号。

春节河南旅游好去处:云台山。

云台山。

门票:旺季(3月1日~11月30日):150.00元(不含景区交通)淡季(12月1日~2月底):60.00元(不含景区交通)。

地址: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境内。

春节河南旅游好去处: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山和香山崖壁上,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所处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景色优美,更是许多石窟难以比拟的。来龙门游玩,与其说是视觉的盛宴,不如说是一次心灵的朝拜。充满灵性的石窟静卧在古老的河畔,沐浴在蔚蓝的天空下,历史的沧桑凝重与艺术的感官冲击,让人在感叹先人的智慧创造的同时,对宗教的信仰与艺术的震撼,也油然而生。

门票:120.00元(含西山石窟、东山石窟、香山寺、白园)。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龙门中街13号。

[春节河南旅游攻略]。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