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是幼儿园中的一个班级,主要面向3-4岁的幼儿,是幼儿园教学的起始阶段。在这个阶段,幼儿们开始接触社交环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幼儿园小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其全面发展。最后,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适合幼儿园小班的音乐和舞蹈活动,希望能带给孩子们快乐与自信。
开学初教师常常发现:幼儿们很多不愿与同伴玩,有的就算是愿意和同伴玩但不会玩;有的比较自私,事事以自我为中心;与小朋友争抢玩具;每天推人、抓伤现象较多,甚至偶尔还有咬伤等,就班级幼儿的交往能力现状做了家庭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家长事事都依着幼儿。虽然幼儿已有半年的幼儿园生活经验,但因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比较有个性,生活经验缺乏,在与同伴交往时容易发生矛盾,且不懂得处理纠纷的方法。因此,我们想通过这个主题家长会,向家长解读幼儿的年龄特点,分析幼儿的交往行为,通过多途径的“大带小”活动,让小班幼儿对大班幼儿的交往行为进行模仿、学习,提高小班幼儿交往能力,同时也让家长全面了解并指导幼儿正确交往。
1、通过多元化的“大带小”活动,让幼儿学会理解,懂得谦让、合作、分享,提高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
2、让家长了解班级动态,家园互动,共同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提升。
1、前期问卷调查及分析报告。
2、班级问题研究情况和实施方案。
3、社区活动记录表。
4、教师要充分了解班级幼儿的整体情况和个体特点,用数据和事实说话,让家长信服。
5、准备好会场,创设平等的交流环境,为积极沟通做一个良好的环境准备。
xx月xx日下午。
(一)开场白。
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很高兴本学期由我和另外两位老师一起见证您孩子的成长。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这次会议,我代表三位教师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为了更好地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希望通过今天的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使家园协调一致,共同把孩子教育好、培养好。我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和配合下,幼儿们一定会愉快地渡过每一天。
(二)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通过分析调查问卷,针对每一个具体问题,使大家了解小班幼儿在家庭中交往能力的现状。从调查表中能够看出家长能认识到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性,但有时因工作忙或者别的原因疏于对幼儿交往能力的正确引导。同时也希望教师能多组织表演游戏等活动来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多给幼儿提供锻炼的机会,多鼓励幼儿大胆地与同伴交往。另外还有不少家长介绍了很多家庭育儿的良好建议,如多带幼儿参加聚会,多让幼儿与其他小朋友交流,多锻炼幼儿独立的个性,多让幼儿与他人合作、分享等活动。
(三)小班幼儿交往的年龄特征分析。
小班幼儿的交往范围小,活动中只关注自己,他们喜欢独自操作、平时活动常常是一个人独自在角落摆弄材料,很少与人交谈,更加缺少就操作中的有关问题与同伴交流,即使有交流也是很快结束。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喜欢模仿,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在家里模仿大人活动,在托儿所模仿小朋友、教师行为,模仿大多是一些具体、简单的外部动作。交往更多的是以玩具为中介而发生的,但这种交往常常是以负面的形式出现,如玩具被别人拿走发生争执,但慢慢的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也开始关注别人的语言和行动,并作出简单的回应。
(四)幼儿在幼儿园交往中的几种表现及行为分析。
1、“我才是最棒”型。
这类型的幼儿在行为上是非常强硬的,喜欢和大人交往,与同龄幼儿交往稍有不顺就会尖叫、打人、抓人,以自我为中心且带有攻击性,不顾他人感受,做事又缺乏耐心。其实,这类幼儿是不知道如何应对困难,不知道如何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2、“什么都是我的”型。
这种类型的幼儿往往给人的印象是有些霸道、不明事理,甚至是有些自私、占有欲强。玩具永远是别的小朋友手里的好,需要就直接去抢。好吃的东西就从小朋友的碗里抢,不好吃的就直接拨到别人的碗里。他们似乎难以理解“我的”和“你的”之间的差别,在他们头脑里似乎只要自己需要那都是“我的”。现在的幼儿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一不顺心就大呼小叫,几乎所有的需求都能及时得到满足,也难怪他们对需要的、喜欢的东西不分彼此了。因为在他的观念中,所有的东西都是自己的。可是,当他来到小伙伴的群体中,这种原有的观念就行不通了,于是他就通过抢来达到目的。
3、“不要欺负我”型。
这类幼儿在幼儿园里经常受到委屈,不敢反抗也不敢跟教师说,但回到家里跟大人说,一方面是希望从家人这里得到安慰,另一方面是期望大人能够帮助自己,他们最缺乏的就是勇于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方法,在同伴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4、“我不好意思”型。
这类幼儿在家、在外表现截然不同,民间俗称“在家是条龙,在外是条虫”,平时在家或单独面对个别同伴或教师时,说得头头是道,一让他到集体面前回答问题,总会说“我不会”“我不好意思”,表现得极度缺乏自信。很多时候,我们在家里对幼儿千般呵护、万般疼爱,于是家庭就成了幼儿最好的港湾,幼儿感到安全、幸福与满足,可与此同时,也扼杀了幼儿单独面对风浪的能力。
(五)开展“大带小”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交往既是人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小班同伴交往活动是幼儿生活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南》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这对幼儿的成长、对他们今后融入社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应以大班哥哥姐姐为榜样,通过对他们模仿、学习,从多种形式的“大带小”活动着手,为幼儿提供多途径的交往形式。因为小班幼儿限于身心发展水平,各种知识、能力远不如大班幼儿,大班幼儿的出现无疑会起到榜样的作用,同时也能起到“小教师”的作用。小班幼儿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不仅可以向大班幼儿学习幼儿园常规,还可以学一些简单的技能,通过交谈对话,锻炼幼儿的说话能力,促进语言的发展,从而逐渐培养小班幼儿掌握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
(六)本学期研究重点。
首先要解决如何消除幼儿间的陌生感,让幼儿间相互接纳,然后渐渐从大班哥哥姐姐身上学会谦让和如何关心、照顾别人。可以开展以下活动来帮助幼儿逐步提高交往能力。
1.不定期开展幼儿园“大带小”活动与社区“大带小”活动。
a.社区生日会。
b.社区风筝大赛。
c.亲子农场郊游。
d.儿童节派对。
2.开展各类游戏,让幼儿学会分享与合作。
(1)开展一系列分享活动,让幼儿通过对大班哥哥姐姐行为的模仿,逐渐转化为我要分享。
a.晨间交谈:《趣闻连连谈》《我最喜欢……》。
b.音乐游戏:《好朋友》《找朋友》。
c.分享活动:《特色小吃》《自制蛋糕》《水果沙拉》。
(2)提供机会,开展合作游戏,让幼儿懂得如何合作。
a.手工活动:《一起制作星球》《小蝌蚪》。
b.生活活动:《哥哥姐姐教我穿衣服》。
c.户外绘画、合作绘画:《拓印树叶》《石板画》《沙画》。
d.表演游戏:《拔萝卜》《三只蝴蝶》《小蝌蚪找妈妈》。
e.社区活动:《放风筝》《赏花》。
3.每月召开一次班级家长会,了解活动进展情况,对家长在社区进行“大带小”活动时,进行指导策略的交流与探讨。
(七)家长配合事项。
1、示范引导幼儿礼貌待客,鼓励幼儿与人分享。
2、积极报名参加社区活动,主动承担活动组织者、场地负责人等事宜。
3、结合主题活动为幼儿准备相应物品及材料。
4、认真填写社区活动记录表,并与教师交流幼儿的交往情况。
5.配合教师工作,鼓励幼儿大胆地与人打招呼,幼儿在交往中遇到问题可及时向教师咨询或在qq群上一起交流、探讨。
1、注意调动家长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善用开放性问题,引发家长的思考与共鸣。
2、注意语言的准确性,讨论时引导家长不要离题太远,注意把控场面和进度。尊重家长,不要突然打断家长说话,不要以居高临下或是唯唯诺诺的态度来进行交流。
3、汇总大多数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总结归纳出具有共性的问题和适宜的措施。
1、晨间,老师发画册给幼儿讲故事,朋朋根本没有翻书,把书卷起来当话筒玩,惹得旁边几个孩子也跟他模仿,偶尔翻到走迷宫的那一页,指指画画。该收书了,他把书交给小桌长阳阳,突然抬脚踢了阳阳的胳膊。阳阳疼得哭起来,我责问他“为什么踢阳阳”他却回答说:“我踢老虎的!”书上走迷宫那一页的确有老虎,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2、一天早上,朋朋看到王浩搭出一列新火车,他想要,上去就抢,王浩生气地叫喊、哭起来,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对,赶紧说“对不起”。火车拿在手上才征求人家的意见:“借给我,好不好”在他搭积木时,连续三、四次出现这样的行为。
3、班上找好朋友玩袋鼠妈妈的游戏,没有一个人愿意和他做朋友,平时有玩具也不愿意和他一齐玩。
分析诊断。
朋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懂交往规则,有打人、抢东西之类的攻击性行为,不被同伴接纳。我们透过家访、对孩子的观察分析,了解到孩子存在交往问题的原因:。
1)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
朋朋爸爸在外打工,他跟奶奶和妈妈在家生活。爸爸偶尔回家后教育孩子时,也是非打即骂,朋朋十分怕爸爸。奶奶很重视对他的教育,教这教那,但管不住,有时急了也动手打他。这样,到幼儿园后,老师给他讲道理、说服教育,很难发挥作用。不少心理学家的研究认为,儿童早期的同伴交往行为,几乎都是来自于更早些时候与父母的交往。
2)不懂交往的规则。
向别人借东西要主动协商请求,征得别人同意后方可借用。朋朋不懂这样的交往规则,不懂协商也不会协商。
3)自制力差,认知与行为脱节。
朋朋情绪冲动,调皮好动,容易产生一些破坏性、攻击性的行为,自制力差。当同伴生气、愤怒时,他才意识到行为的不对,连声说对不起,却不把东西还给人家以改正自己的行为,发生认知和行为脱节的现象。
4)缺少交往的机会。
此刻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缺少玩伴,加之朋朋的一些负面行为,不被同伴接纳,缺少互动的机会,更加不能获得交往的经验,增强这方面的潜力。
指导方法。
1、与家长沟通,改变不良的教育方式。
这天幼儿园活动安排画热带鱼,朋朋奶奶看到先来的小朋友在画画,便催促朋朋快点画。朋朋东看看西瞧瞧并没有动手,奶奶有点急了,举起手要打朋朋,朋朋吓哭了。我赶紧走上前拉住她奶奶,对朋朋说:。
“赶快画好了我们去玩球。”朋朋一边抽泣一边画。奶奶看孩子画好了才放心。我与她谈心,告诉她孩子的不良表现,可能就是他们平时教育方式不正确,严格要求不必须非要动手打,奶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悔不已。我对她说“如果你当着那么多孩子打朋朋,他多没面子,你要多了解孩子,多想好方法教育他。”
2、利用同伴及班群众的力量对朋朋实施影响。
透过教师引导、同伴约束、家长说服帮忙等,强化朋朋认识到“不能打人”,控制不良行为。
这天第一节群众活动,老师让小朋友把竖排由竖排调为四横排。阳阳和欣怡很快搬到前排坐下来,朋朋本来应坐在她们中间,他把椅子搬过去,向我报告说不好坐了。我要求她们让开空档,给朋朋坐。她们怎样也不肯,都说朋朋打人。看来他们对朋朋还有成见,有所戒备,我借机教育朋朋说:。
“你还打人吗”
“不打了!”朋朋直摇头。
“他不打人,你们给他一次机会!”阳阳和欣怡还是不做声。
“这天旱上,朋朋还帮忙发接送卡的,给他一次机会吧!”我及时举例让她们看到朋朋的闪光点。
“如果你再打人,他们真的不让你坐前面了!”我再次提醒他。
朋朋最后坐在了第一排。他也比较争气,整个数学活动,一向坐得端正,认真听讲,一点都不要老师提醒,还主动举手到黑板前做作业,我特地给他机会,他果真做对了,我带领小朋友送掌声表扬他。朋朋激动得脸都红了。
教师的表扬或批评,教师对儿童所表现出来的信任程度,会影响儿童在同伴中的地位和受欢迎程度。当同伴排斥孩子时,教师及时帮忙,引导他们看到朋朋的闪光点,让孩子处在理解、宽容和谐的同伴关系中;教师创造并抓住教学契机,给朋朋表现的机会,使大家看到他的进步,用语言表扬或掌声鼓励孩子,增强自信心,利用班群众的力量激励孩子的学习,树立他的威信,让其他孩子愿意和他交往,同样受到感染和鼓舞。
3、顺势利导,在实际活动中指导孩子进行正确有效的交往。
(1)强化认识,预防为先,规则约束,适时引导。
给幼儿带给充足的游戏活动材料,尽量避免争抢之类的破坏性行为。为了防止幼儿的争抢,我给班上增加了几箱积木,搭积木之前我先强调,大家一齐玩,谁抢就取消他的游戏资格。
一天早上,小朋友又一齐搭积木,搭出各种各样好玩的车子。朋朋走在活动室里转来转去,盯着人家的东西看,我问他想不想借辆玩一玩他回答说“想!”我趁他动手抢之前提醒:“先问人家好不好别人同意了,才能拿。玩好还给人家,要说谢谢!”
我先带朋朋向练练借一辆吊车,指导他说:“把你的吊车借我玩一下好吗我玩一会儿就还给你!”练练愉快地说“好的!”我又让朋朋说“谢谢!”
朋朋很开心地玩了一会儿。为了巩固练习交往,我推荐他把车子还给练练,再去向阳阳借赛车,他更开心了,借到之后还和阳阳两人一块玩。
活动之前,明确交代规则,进行约束。活动中洞察孩子的心机表现,在孩子产生不良行为前,适时引导,学习商量征求别人意见,在借玩具、搭积木等实际活动情境中练习,巩固交往行为,体验成功,积累交往经验。
(2)利用相关性促进幼儿的学习、交往。
在日常生活、学习和游戏活动中潜力较强,表现主动、用心,受到多数同伴的接纳、喜爱,在同伴中享有较高的地位。孩子的学习和交往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成功的学习、交往相互促进。我们利用这种相关性,如朋朋当小老师指导伙伴订正作业,一方面促进学习进步,另一方面增强交往潜力。
(3)利用孩子喜爱的游戏、操作活动培养自制力,促进交往合作。
经过我们几位老师和家长的不懈努力,两个多月之后,朋朋有了明显的进步。
当他看到小朋友打闹时,他会说:“打人家,眼睛会红!(意思是会把人家眼睛打伤)把人家打伤了,要送人家去医院!”“打人要被110抓去。”小朋友跌到了,他主动去扶起来,帮忙檫眼泪,安慰伙伴。在一日活动中基本没有攻击人的现象。
朋朋在活动中更加专注,学习进步明显,好几次做数学作业,完成速度都在班级前几名,手工作品多次参加展出。
他会与老师小朋友商量、征求意见“老师,我也想搭积木。”、“分给我一些积木好吗”、“我和你一齐玩呼啦圈好吗”等等。
他主动要求当值日生,发放接送卡,整理玩具图书等,小朋友们越来越喜欢和他一齐玩。
反思。
1、本研究主要关注幼儿的交往表现。我们的预期目标是存在交往问题的孩子能尽快趋于正常,到中班基本能和其他幼儿一样遵守常见的规则,妥善解决问题,与同伴友好交往。目前,朋朋也喜欢表现自己,能够帮忙别人,期望受到关注、肯定和夸奖,小朋友不再排斥他。但他在群众生活中规则意识还要增强,有时还需要老师的提醒和督促,处于他助到自助的过渡期。我们认识到对孩子的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过程,他的点滴进步都让我们对他充满期盼和信心。同时,需要我们用更多的爱心、耐心以及高度负责的精神去帮忙和等待。
2、朋朋的不良行为还有反复的现象。偶尔有拉别人衣服、摸辫子等骚扰行为。假期返校刚开始的时候,表现更为明显。我们还发现孩子身上有伤痕,及时与孩子谈话,了解到家长有时还有暴力或体罚的过激行为,导致朋朋产生了逆反心理,表现出对立情绪。我们与家长做了深入细致的交流,指导他们统一所有家庭成员的教育观念,保证幼儿园有效的做法向家庭延伸,同时要求家长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一对一的优势,更有效的指导帮忙孩子。
3、朋朋和大多数孩子一样活泼好动,他在玩玩具、玩沙、搭积木、做游戏、玩打击乐器等活动中个性专注,我们有针对性的安排,让他参加到喜爱的活动中,少有空闲去攻击别人,减少破坏的机会。
4、交往潜力与孩子很多方面的发展都有关联,朋朋在拍球、画画方面动手潜力较差,缺少兴趣,坚持时间不长。我们和家长共同努力,发展动作协调性,培养自制力。和孩子一齐看书,引导他观察,给孩子讲故事,指导他回忆,持续一段时间的安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孩子生理心理素质的整体提高。
5、对朋朋的关注和指导,我们很重视,但并不表现出刻意地去做,而是渗透在一日活动的环节中。不在同伴面前过分强调他的缺点,也不让他自己和同伴感觉到特殊,适时当众表扬进步,增强信心,树立威信。关注帮忙但不包办,逐步放手,让他走向独立,纳入普通正常发展的轨道。
情节描述:
孩子们午觉刚刚起来,帮忙大部分孩子穿好衣服后,我就开始给几个女孩子梳头,这时,小轩拿着自己的外套走过来“老师帮我穿一下”。我在梳头,实在是没有空的手帮他穿衣服。“你自己穿一下好吗?先找下领子在哪里!”我继续给女孩子梳头,小轩很快地把袖子都穿好了。“你真棒,真能干,自己把衣服穿好了!”我连忙表扬,然后帮他把衣服弄整齐。
评价分析:
所思所悟:
经过这件事情我发现,我们的孩子们都很能干,只要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就会做得很好。当孩子完成一项工作后,作父母的要给以适当的肯定和赞赏,当孩子的存在价值被肯定,自己的工作潜力被肯定,他们也会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快乐,在很大程度上增进孩子的自信心。教师不要过度得包办,相信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
目标:
培养幼儿的自我表现能力,增强亲子感情,同时让幼儿认识元旦节日。
时间:20xx年12月31日上午9点整。
地点:班级教室。
活动准备:
1、糖、汤圆面。
2、盘子、一次性碗筷和手套、桌布。
3、红色卡片、彩笔、红绳子。
4、请我班家长委员会的成员和幼儿一起布置活动室。
5、发出邀请,家长参与。
活动过程:
1、介绍元旦,朗诵《元日》。
开场歌曲《新年好》。
致新年分享集体合作的快乐。在等待煮元宵的同时,进行亲子才艺表演。
3、亲子才艺表演。
师幼集体舞《桃花朵朵开》、歌曲《小海军》、手指游戏《土豆丝》。
4、开开心心吃元宵。
5、制作新年许愿卡。
6、家长、老师、小朋友互动舞蹈《兔子舞》。
7、一起挂新年许愿卡。
小班孩子喜欢游戏,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渗透活动内容,他们会乐于参与,乐于尝试。针对小班幼儿的这一特点,我精心创设了游戏环境,充分让幼儿在玩玩画画中体验作画的乐趣。这次活动是在游戏的环境中融入不同方向的曲线的练习,以“彩带跳舞”为线索,组成了由“感受――体验――参与表现”的一系列艺术活动,使幼儿在各种感官的刺激下,大胆、快乐地参与活动。
1.结合游戏引导幼儿学画不同方向的曲线,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2.大胆作画,互相合作的能力。
1.彩带人手一条,贴有小鱼的大、小画纸若干、音乐磁带。
(1)教师在音乐中手持彩带跳舞。
师:今天,我来跳个舞吧!
(优美的音乐,教师的舞蹈和舞动的彩带,使孩子们的视线立刻集中到老师的身上,自然地引入活动。)。
(2)与幼儿一起手持彩带,随着音乐有节奏的舞动,在游戏中感受曲线。
师:我跳得舞怎样?
(幼儿回答:很好,很漂亮,很美....彩带也一扭一扭的)。
(孩子们对彩带充满了好奇,使他们有种跃跃欲试的感觉,体现幼儿对游戏的迫切性.)。
(1)引导幼儿再次跟着音乐边舞动彩带,边观察曲线。
(再次的游戏,使幼儿又兴奋起来,老师明确的提出了目的,为下一个环节作了很好的铺垫,也使幼儿的视线停留在彩带上,激发了幼儿观察的兴趣。)。
(2)向同伴介绍彩带的舞蹈。
师:小朋友们都仔细观察了,你们可以相互讨论一下,你的彩带是如何跳舞的?
(幼儿回答:像圆圈,毛毛虫....)。
(幼儿展开了积极的讨论,都想把自己观察到的告诉同伴,气氛热烈又活泼。教师可让幼儿讨论之后,自由舞动彩带,从不同方向感受不同的曲线,这样,加深了幼儿对曲线的认识。)。
(3)请个别幼儿说说彩带是如何“跳舞”的。
师:你的彩带是怎样跳舞的?
幼:我的彩带一扭一扭,像虫子一样的。
幼:我的彩带是扭屁股一样,这边动一动,那边动一动。
幼:我的彩带一曲一曲,像一条小路。
幼:我的彩带像波浪,曲曲长长的。
……。
幼儿每说出一种,教师请大家模仿后,老师记录,记录后,师生共同空手画曲线等。
(通过同伴间的讨论后,幼儿已能各抒己见,大胆地说出来,伴以游戏,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技能,教师的记录,又加深了幼儿对曲线的认识及了解,使幼儿乐于参与,积极表现。)。
(1)出示活动教具,以小鱼口吻引出游戏情景。
师:想请你们帮个忙,在池塘里画上清清的河水、长长的水草,还有我爱吃的小虫子,好吗?(提供大、小不同的画纸,孩子按要求选择。)。
(孩子们观察准备的画纸,许多孩子跑向大纸,大纸上有许多的小鱼,引着幼儿去合作。孩子们迫不及待地选择了大纸或小纸,急于想把自己体验的各种曲线表现在画纸上。有的小朋友画了一张,又画了一张.)。
(2)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画的曲线,说说它们分别像什么。
(教师在这里提供了一个说的环节,让幼儿充分表达了自己所画的曲线的含义,小朋友们都抢着发言,学习兴趣很浓,幼儿积极性很高,又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
请小朋友以小鱼的身份,游到每个“池塘”去看一看,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家”。
(这一环节符合小班幼儿美术活动游戏化的特点,非常的巧妙,使幼儿积极参与讲评作品的活动,但幼儿不是以评价者的身份,而是以小鱼的身份,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
组织策划:
年级组长。
学习对象:
组内入职教师(教龄1―2年)。
学习主题:
如何备课?
学习背景:
安排本次学习,是源于本学期在期中对组内教师的相关文资料检查后,针对新教师备课不够规范这一情况,而生成的研训内容。对于这个学习,本应该在期中检查后即时组织学习,在前几次的集体备课时间里因穿插了大教研组安排的相关研训内容,而延缓了这一内容的学习,这样的延缓应该为时不晚。
备课是每一位教师教学必备基本功,是每一个教学活动的具体安排,呈现的是教学活动的具体过程。对于新教师来说课前深入挖掘教材,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合理预设活动环节等,是有效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实施的前提。可从现有新教师的备课状况看,发现她们的备课格式不规范,备课不详细,主次不突出等等现状,所以对她们进行这一内容的指导显得更加的及时与有意义。
学习目标:
1、帮助每一位年轻教师增强备课意识,掌握备课的基本模式,学会分析教材,学会合理制订目标等技能。
2、通过学习,增强教师的目标意识,学会科学合理地预设活动过程,提高实施有效教学的能力。
学习准备:
组织者:撰写活动策划案;对现有教师的备课现状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阅读“如何备课”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文章。
学习者:事先在幼教杂志中查找一篇优秀教学活动设计,分析教案的亮点,与自己的教案作比较,分析查找不足。
学习过程:
1、组织者导言:
年级组长:备课是我们每个教师每天都要进行的一项最基本的工作,它是教师实施教育活动时的重要准备,是一项需要用心、用脑,需要我们付出大量精力的劳动,是教育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备课的主要部分包括分析教材、目标的制订(重难点的确定)、活动准备、环节的设计、最后的教学反思,这些基本内容相信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可在你们现有的备课中还是发现了不足,所以这也是今天组织大家学习如何备课的基本动机与目的,希望大家认真学习,使以后的备课质量有所提高。
2、分享优秀教案。
年级组长:学习他人的优秀材料是我们学习的一种方式与内容,我们可以在学习他人优秀的教案中得到启发与借鉴。所以现在请你和大家一起分享你事先查找的优秀教案,并谈谈你的在阅读分析后的收获。
3、各位教师发言谈谈自己的认识。
4、重点对“如何教材分析、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如何进行环节设计、如何进行课后反思”的讲解与研讨。
a、如何进行教材分析:
如:小班综合活动:《香蕉香蕉变变变》教材分析:
水果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它富有营养,又贴近幼儿的生活,可以给幼儿带来丰富的感官之旅。这个活动我是以水果中的一种――香蕉为主体,之所以选它,因为它是水果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孩子们又比较熟悉的,实物一出示,就很容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且融入游戏,又有幼儿亲身体验,让幼儿在活动中能用语言和动作表现出香蕉的独特外型、与众不同的吃法及与众不同的口味,这非常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正如《纲要》中所述:“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的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幼儿现状分析:小班幼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动手能力也较差,他们的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为使活动呈现出趣味性、综合性和实用性,寓教育于实际操作和游戏中,我做了以下准备:香蕉若干(多于幼儿人数);方纸盒一只,湿毛巾若干;幼儿分组呈半圆形分布做。
又如:小班早期阅读《谁的主意好》教材分析:
(1)小班幼儿在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中,由于语言经验缺乏,对语言认识程度不深,不能随时调节语言的清淅度和礼貌程度,并且行为意识也受到语言调控,对各种正误行为只有初步的概念。根据这阶段年龄特点,选择了《谁的主意好》这一课题。这一课题的目标适合小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也符合形象直观思维方式,它主要结合图画,经过观察理解单页单幅儿童图画书,使幼儿能把内部言语转化为外部言语,再转换成语言表述能力,这十分符合小班幼儿的视觉和认知发展特点。
(2)小班幼儿喜欢看书,但未形成良好的阅读规则意识,为了正确地认读图书内容,因此本教材引用了多媒体教学,进行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爱护图书意识。这一教学方法可将教育中高难度的小班阅读目标巧妙地浅化。通过这阶段的学习,使幼儿的语言和行为都达到一定的水平。也形成了“双向建构”的最高发展水平,因为在意识水平上主体对自身达到此语言能力的行为手段的意识以及对客体因果性都有了一定的认识。
b、如何确定教学目标:
如何进行目标的制定?(角度要统一、表述要具体、模式要灵活、重在要创新)目标:(情感、认知、技能等)从幼儿角度出发、从教师角度出发,两者角度要统一)。
活动目标是我们设计活动内容、选择活动方式、推进活动过程、评价活动结果的基础与依据。我们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各个活动环节紧密联系,形成一个整体,以确保活动的效果。否则,教师天马行空地发挥,无法使幼儿得到切实有效的发展,当然,教师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根据幼儿当时的兴趣灵活地作些调整是必须的。
目前目标制订中存在的问题:
1、不够具体明确。
比如一个老师将某一个语言活动目标表述为:“让幼儿说起来,敢于畅所欲言”,这一目标表述很含糊,在什么条件下说“畅所欲言”的具体标准是什么,都没有表达清楚。又如老师常常用描述幼儿内部心理状态的语言来表述活动目标,比如“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发展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加深对的理解”等,但教师如何人判定幼儿提升了能力或加深了理解呢?显然这样的目标不够具体明确,缺乏可操作性和对活动过程的向导作用。比如中班语言活动“家”的教学目标中原订“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具体描述为“学习通过词语替换,用、是、的家这一句式仿编诗歌。”
2、不够全面。
教学活动目标要涵盖三个方面的发展目标:一是认知;二是情感与社会发展;三是技能与能力培养。比如对大班的科学活动“给粮食分家”设计这三个目标:
1、在分离粮食的过程中了解筛孔大小与粮食大小的关系。
2、学习比较与测量的方法。
3、自制分离粮食的筛子。其中1是认知方面的目标,2和3都属于技能和能力培养方面的目标,没有涉及情感与社会性发展方面的目标。当然,就某一次具体活动而言,三个方面的目标可以有所侧重。
3、行为主体不一致。
在同一个活动中,有的目标以教师行为为主体,有的目标以幼儿行为为主体。如:健康教育活动“单脚站立的小公鸡”的目标为:
(1)学习在不同的物体上站立。
(2)、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耐力。
(3)、能积极愉快地参加游戏活动。其中(1)和(3)是从幼儿的角度出发的,(2)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的,行为主体不一致,使得目标在指导活动评价时对象不明,缺乏针对性。
4、难度不适宜。
有的教师在制订活动目标时,常常忽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活动的特点,将目标定得太高,难以在一次活动实现。如;大班社会教育活动“地球妈妈你别哭”的目标为:
(1)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以及通过查阅资料找出地球妈妈哭泣的原因。
(2)让幼儿说出让地球妈妈变得干净的方法。
(3)鼓励幼儿利用废旧物品进行想象与创造,拼搭出标记牌。
(4)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在这个活动中。要求大班幼儿找到并理解地球妈妈哭泣的各种原因,恐怕难度很大;说出各种让地球妈妈变干净的方法,也是在一次活动中难以企及的,,所以不如将目标修改为“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以及通过查阅资料找到他们所知道的地球妈妈哭泣的原因;说出让地球妈妈变干净的方法,”这两个目标。
“我和影子捉迷藏”两个目标比较:
第一种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知道比较与测量影子的一般方法。
2、在观察与比较中初步学会思考和探究问题,尝试大胆地提出问题。(以上目标在表述上缺乏统一性,而且目标定位比较空乏,不够具体,过分突出认知目标。)。
调整后的第2种目标:
1、尝试用同一种材料首尾想接的测量方法比较影子的长短,解决在比较与测量影子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2、在画影子与比较、测量与影子的活动中对探究活动产生兴趣,学习提出问题。(调整后的目标都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进行表述,较为统一)。
以上。
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教师的教育理念上的偏差。有些教师把活动目标订得过大或过低,起根源是不了解幼儿的原由经验和发展水平,没有从幼儿的学习需要出发来确立目标。脱离幼儿的实际情况的活动目标不、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性。因此在制订活动目标时,我们必须了解幼儿的知识、经验与兴趣,以此为基点展开教学,梳理幼儿原本零散的经验。
如何进行重、难点的剖析?
重点――主要期望幼儿获得的经验。
难点――幼儿学习的难点,教师教的难点(生理、心理、经验等方面的原因――分析形成的原因,提出解决的策略)。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分析活动难点,尝试把难点切割成几块,用小步递进的方式进行,让幼儿愉快地、自然地学习。如在教学活动“书”中,我从书的形状、内容、画面、页码等角度选择教学内容,相对而言,页码涉及数、排序等概念,是活动中的难点。为了让幼儿了解页码及其作用,首先应有意识地了解幼儿的相关经验,把关于页码的知识分成几块,如什么是页码,页码有什么用处,页码在书上的位置以及页码的排列方式是怎样的,然后将这些内容放在几个教学环节中,由易到难逐步进行,以适应幼儿的认知水平。
c、如何进行环节设置?
教师应切记: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置都要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学中心中时刻有目标。
d、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他人的时间过程为思考对象,对所作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并进行调整的研究方式。教学反思被视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
可现有的教师反思也存在问题:
问题一:没有确切的反思点,反思不够深入。
如:老师对“伞可以做什么”――反思:本活动结合了语言、科学、社会等领域,幼儿在帮助小动物想办法的过程中,运用句式“伞可以做什么?”编成了儿歌。
这一反思比较空乏,缺乏对教学现象和教学本质的深度思考,因而成效不大。
问题二:反思中没有坚固对幼儿的分析思考。
小卤蛋的教学反思――在第一环节中,我问了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卤蛋是怎么做出来的吗?小朋友回答不到我的点子上,后来我只好说了,看来以后对问题的设计还要多推敲。
去思考活动情况,反思自己的教育策略和手段是否合适。
大树妈妈的教学反思――今天的活动很成功。我的教学态非常亲切自然,体态语比较到位,而且为幼儿创设了一种和谐的学习气氛,最重要的是我为幼儿提供了节奏图谱,帮助他们很好地解决了本次活动的难点。
问题三:反思呈现“个人行为”,缺少系统的交流与研讨。
虽然我们会对教学活动在课后进行交流与研讨,但这只作为教学观摩活动的一般程序,并没有把反思作为一种形式进行系统的研讨,从而发挥发它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伙伴。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和积极参与,积极支持和帮助家长提高教育子女的能力因此,为了进一步加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并激发孩子的制作兴趣和尝试探索的欲望,理解“废物利用”的价值,使每个孩子的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幼儿园决定》和《年·月·月·日上午》,全园家长和孩子利用废旧资源开展“变废为宝”亲子手工艺活动(具体活动方案如下):
周日上午。
“月饼宝盒,改变”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地球的保护,我们积极倡导“低碳理念”。鼓励孩子和家长在生活中创造和再利用废弃材料,创作出各种新颖美丽的作品。发挥家长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增进亲子和谐的家庭关系,加强教师、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家庭互动和共同合作。这项活动反映了环境保护和创新等许多方面。我们应该关注参与活动的过程,以提高儿童的环境意识,增强每个人“珍惜现有资源,保护环境,创建和谐社会”的意识。
1、制作材料:
2、儿童和家长参与的自由形式、自由创作、平面、半三维或三维幼儿园小班。
《游戏伴我成长》
陈春花
广东省珠海市
20xx年10月22日
珠海市金湾区红旗镇星晖幼儿园
1.喜欢上幼儿园,增进与同伴之间的交往,让其感受到与同伴共同游戏的乐趣。
2.丰富生活经验,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游戏内容。学习用语言、动作来进行交流。
3.能友好地主动地与同伴合作游戏,制定游戏的规则,大胆地用语言交流,遇到困难能大胆地、主动地去解决。
4.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团结协作的良好习惯、坚韧的意志力。
5.巩固原有常规的基础上,学习遵守新的游戏常规,培养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提高游戏活动的安全意识。
6.亲近自然,接触社会,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有认识与探索的兴趣。
7.遵守规则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主动活动,有初步责任感。
活动时间:20xx年10月22日—11月23日
1.开幕时间:20xx年10月22日星期一上午9:00—9:30
2.闭幕时间:20xx年11月23日星期五上午9:00—11:30
1.开幕式地点:园内操场
2.闭幕式地点:待定
活动口号:快乐童年,游戏相伴
1.开幕式:全体幼儿、星晖全体教职工
2.闭幕式:星晖全体教职工、幼儿及家长
1.策划与制定活动方案草稿,全体教师讨论方案草稿并提出修改意见,完善方案;
2.各班老师通过网络查找各种各样的幼儿游戏。
3.着重幼儿游戏教育的资料查找、构思基本活动课程。
4.各班级通过智慧树平台及时宣传,收集各种游戏活动记录照片,为成果展示做准备。
5.做好开幕式、闭幕式的准备。
活动流程:
一、开幕式活动流程
主持人:谭春虹
(1)9:00一9:10全园班级幼儿、老师集中户外操场。
二、游戏伴我成长主要活动内容
(1)第八周(10月22日—10月26日)森林聚会
1.以“森林聚会”为情景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如民间游戏、体能游戏、手指游戏、音乐律动、角色扮演、创造性游戏、社会体验)
2.在游戏中学会交往,协商,遵守规则等社会性行为。
3.提高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
4.学习自己购物,体验购物的程序及规则,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提高交往能力。
(2)第九周(10月29日—11月2日)植物大作战
1.以“植物大作战”为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如民间游戏、体能游戏、手指游戏、音乐律动、角色扮演、创造性游戏、社会体验)
2.学习分角色表演故事,体验表演故事的乐趣。
3.通过各种游戏活动,懂得怎样爱护植物。
4.能关注我们生活的环境,初步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
(3)第十周(11月5日-11月9日)水果宝宝
1.以“水果宝宝”为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如民间游戏、体能游戏、手指游戏、音乐律动、角色扮演、创造性游戏、社会体验)
2.学做简单的音乐游戏,体验游戏带来的愉快情绪。
3.充分发挥想象,能够进行表述。体验想象画创作带来的乐趣。
4.了解银行是可以存储、转帐等功能,体验和老师、同伴一起参观银行的快乐。
1.以“百变蔬菜”为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如民间游戏、体能游戏、手指游戏、音乐律动、角色扮演、创造性游戏、社会体验)
2.在游戏中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培养交往能力。
3.了解游戏的玩法,跟着规则与音乐进行游戏。
4.知道菜场是人们买菜的`地方,它为大家的生活提供了方便。亲身感知体验在菜场买菜方式,积累相关的生活经验。
5.认识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掌握菜场购物时不同的付钱方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5)第十二周(11月19日-11月23日)玩具总动员
1.以“玩具总动员”为主题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如民间游戏、体能游戏、手指游戏、音乐律动、角色扮演、创造性游戏、社会体验)
2.利用现有的物件或玩具,凭自己的想像力来进行扮演角色游戏。
3.乐意参与游戏活动,并通过游戏活动发展协调能力及灵敏力。
4.培养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提高游戏活动的安全意识。
5.通过好玩的亲子游戏,体验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增进与家人之间的情感。
三、闭幕式活动流程
主持人:谭春虹
以亲子游戏的形式快乐闭幕
活动安全注意事项:负责人:侯伟
(一)敬请在活动过程中确保孩子、老人及自身安全,保管好自身财产。
(二)敬请在活动过程中给孩子做好表率作用、文明礼让、团结友爱;遵守活动规则,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三)活动结束后,全体教职工整理场地。
应急预案:负责人:侯伟
(一)出现人员、幼儿身体不适时工作人员应立即护送患者到医务室,医务室决定是否送到医院救治。
(二)在进场、退场和活动进行时出现拥挤情况,工作人员应立即赶到现场维持秩序,安抚人员情绪,疏导人流。
(三)其他状况,按幼儿园各项紧急预案进行。
区域活动中,每位孩子都在自己喜欢的区域玩玩具,忽然听到锦锦哇哇大哭起来。我连忙跑过去,了解状况。只见他边哭边指着手说:“陈凯咬我”,我顺着他的手看去,果然看见他的手上有一排深深的齿痕,别的小朋友见锦锦哭了,也都跑来看热闹。这时陈雅也跑来告诉我“陈凯打我,还抢我的积木”。但见陈凯小朋友却若无其事,坐在区角里只管玩自己抢过来的玩具。
二、描述与分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咬人并无恶意。孩子还不懂得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想法,喜欢用咬人这种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思想。其次,孩子习惯用嘴去感觉外界事物,这是他们了解生活的一种途径。有时孩子咬人是要表达自己心里喜欢的方式,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1)、分析孩子为什么会咬人?
1、这是孩子的生理发展过程,大部分孩子会咬人,在孩子1岁左右时,会从床上爬到地上来玩,这是个咬人的危险期。妈妈并没有制止,而是一边喊痛,一边习以为常。但久而久之,到了孩子上幼儿园时出现咬人的事件频繁,次数增多,让他养成了咬人习惯。
2、孩子咬人,他是想告诉成人自己想要什么。但由于语言发展尚未完善,表达不出来自己的想法,心中焦急才会咬人。在幼儿园里,由于孩子不适应陌生的环境,自我保护意识较强,才以咬人做为一种情绪宣泄方式来为自己减压,保护自己增强安全感。
3、许多家长更加困惑,我家孩子怎样会咬人呢?那是因为在家,孩子没有相片的对象,家长跟孩子很熟悉,明白孩子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会提前满足他。而在幼儿园,谁和谁都不熟悉,更何况孩子在一齐,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什么东西都觉得是自己的。别人不给,又不会用语言去表达,所以才会出现咬人这种现象。孩子想只要我咬了他,他就会给我。那么他就会觉得这种方法很好,让他得到了想要的东西,下次还会继续利用这种方法。
2)、孩子咬人,成人该如何对待呢?
(1)发现孩子最初有这种咬人现象,必须要制止,给他一种印象不能咬人,如:能够捏捏他的小嘴,告诉他不能发脾气等转移他的注意力。
(2)孩子咬东西的行为是无意识的,但咬人这种行为则是有意识的,是一种攻击行为,如果在孩子身上经常出现这种行为,成人就该注意。对此我们不能迁就和视而不见,就应做出必要的反应,让孩子明白他的这个行为是不好的,没有人喜欢咬人的孩子,只有改掉这样的行为才是好孩子。
(3)应对小孩咬人,家长也不要过分担心和焦虑。先要时时细心观察,弄清楚孩子为什么咬人?是不是需要什么东西,满足不了他的要求而造成的?正确的引导,淡化咬人的行为,用新颖的东西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即正确使用行为疗法。任何指责只能强化错误,适得其反。既不能用语言恐吓孩子,也不能防止错误模仿。
(4)利用玩具娃娃或其他拟人的手段,以故事形式告诉孩子咬别人是一种不良行为习惯。同时也请家长配合,家园共同努力,尽快的消除孩子咬人的行为习惯。
3)、应采取的教育措施。
(1)加强与孩子交流,建立良好的关系。
每一天鼓励他与别人多交淡,使他有一种被接纳、关爱的心理感受,缩短与老师、好朋友的距离,让他慢慢地融入到这个群众中来。
(2)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让孩子树立信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利用各种途径引导他参与群众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不要求他一步做到位,让他感觉自己能够做的更好;一旦有进步或取得成功时,我们都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3)透过故事,加强幼儿正确的生活习惯。
透过难看故事《拔牙》并观看医生拔牙的真实场景,让幼儿明白在生活中与好朋友一齐友好的分享。一旦发现他与小朋友发生争执、有攻击行为时,要立刻制止。并让他感受被攻击者的难过和疼痛,引导并教育他向对方道歉。让他明白咬人是不好的行为,明确地告诉他:“咬人的行为是不受别人欢迎的。”
三、引发反思。
小班年龄特点就是喜欢把玩具占为己有,比较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孩子在家时,玩的伙伴较少,不容易出现以上这样攻击性的行为,一旦孩子多而玩具少的时候,就开始发生问题了。任何孩子都摆脱不了这个特点,哪怕是陈凯这样的孩子。
第一次发生之后,我起先是每一天都盯着他,一但发现他想打别人或者是咬别人的行为就立刻制止,但是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这种方法根本没什么用,老师总是有很多事情要做,不能总是看着他一个人,而且他想咬人,你立刻制止会让他这会让他更加想去咬别人,他会产生“你不让我咬,那我偏偏咬”的心理。于是我便上网找相关的案例,多看相关方面的书,并且我们在此阶段确立了主题活动《大家一齐玩》的主题活动,透过此活动,了解与同伴,老师同时建立与老师、同伴之间地相处模式,培养孩子的交往潜力,从而适应群众生活。
对陈凯的教育,我们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针对性地教育。首先我们与其家长联系,在入园、离园时与家长进行交流,家长更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并且他的家长们也是十分的配合,他明白自己的孩子把别人咬了,也感到十分的愧疚,并且对被咬的孩子道歉。并且我们还透过家长会,qq群有针对性的向家长宣传幼教知识,帮忙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其次,我们在幼儿园及时正确地观察和评价陈凯的行为,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比如他平时做操做的好,我们便请他来上来当小老师,让孩子子对自己产生自信;对孩子的自私行为给予纠正,让她认识到自己和同伴是朋友,有好东西要一齐分享;并且开展《小组画画比赛》、《捡落叶》等群众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多交流,以此培养他们的交往潜力。对其他幼儿我们透过平常的日常生活让他们学会保护自己。而对陈凯的攻击性行为要尽早发现,一旦发现,就及时与他交流,在阻止的同时也给了他心里安慰。如他要是抢玩具,我就告诉他玩具大家能够一齐玩、轮流玩、这既培养了他的交往潜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并且平时多与他接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他明白有什么事能够找老师,而不是透过一些攻击型行为就能够解决的。
小班是幼儿生活常规培养的重要阶段,因此我们尽量把他地攻击性行为扼杀在摇篮里。透过一段时间,事实证明只要付出就会有回报,他此刻咬人行为已经基本上没有了。
背景:。
开学了,宝宝们有的是托班上来的;有的是新生。如今都已是小班的小朋友了!
来到了一个又大又漂亮的新教室,环境是崭新的,老师同伴都是陌生的。一切都冲击着孩子们的视觉、听觉和触觉。因而也增加了宝宝们的焦虑和恐惧感。在幼儿园群众生活中经常发现有孩子吮吸手指,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我试想:这个习惯多不好啊,而且手指又那么的不卫生,肯定影响孩子的健康。我们小班就得从小抓起,培养他们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不防从这一现象切入设计一些适合小班幼儿的教案。透过教学活动让他们明白吮吸手指是一种坏习惯,会影响身体健康。让他们懂得经常洗手,持续手的干净。
案例描述及分析:。
(一)不干净的手指。
按设计思路,我想让宝宝们感知吮吸手指是一种坏习惯为第一活动目的。
师:“平时啊,老师经常看到有些小朋友把他的小手指放在嘴巴里吃。小朋友们有没有看到呀”
幼:“璐璐、小鱼儿、杰杰”
师:“哇!有这么多呀!那你们说你们的小手指干净吗”
幼:“不干净。”
师:“为什么不干净呀你是怎样明白的呢”
幼:“手指上有虫子,吃了会生病的,生病要打针的”
师:“恩,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对。那你们说吃手指是不是一种坏习惯呢”
幼:“是”孩子们在老师的有效提问中初步感知吮吸手指是不卫生的,是一种坏习惯。
分析:小班幼儿的思维水平仍处于直觉行动阶段,他们需要直接感知事物才能获得相关经验、认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思考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吮吸手指在小班是常见的行为习惯。教师要懂得把生活中的东西转化为有价值的学习资料,从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得到相关认识。
(二)痛苦的手指。
在上一环节中有个别吮吸手指的孩子就认识到了自己行为的不对,迅速将手指从嘴中拿出,并表现出害羞的样貌。我认为这正是引导孩子进入这一环节(痛苦的手指)最好的时机。
师:“瞧,小朋友们,我是手指,我生病了,病的很厉害。因为我的主人总是把我放在嘴里吸呀吸,有时候还咬我呢!我就变成这样貌了,多难看呀!皱巴巴的、光秃秃的,做起事来也不方便了,我真难受呀!”(教师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出示痛苦表情指偶,边讲述边表演)幼儿听得很认真。教师抓住时机及时进行提问。
师:“小朋友们,手指为什么会变成此刻这个样貌呀”
幼:“因为他的主人咬他、因为他难受”
师:“对呀,那你们说说他的主人咬他好不好啊”
幼:“不好”
师:“那我们小朋友要不要咬小手指呢”
幼:“不要”
师:“为什么不能咬呢”
幼:“他会痛、会难受的”孩子的回答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表扬。
分析:透过拟人手法让幼儿感受手指被咬,被吮吸的痛苦。但我还是终止了让他们尝试的想法。因为孩子的`手指实在不干净,一但让他们尝试,或许有些孩子会觉得:“咦,真好玩!”
(三)高兴的手指。
打消上面的念头后,我接下来直接还是已拟人手法展示了高兴的手指。
师:“小朋友们好!此刻我可高兴了,我的主人再也不咬我了,而且还经常给我洗澡。瞧,我多干净,多漂亮呀!(教师同时出示高兴表情的指偶)。
师:“小朋友们,此刻我的手指怎样样了呀”
幼:“笑了,变干净,变漂亮了”
师:“对,这是为什么呢”
幼:“主人不咬他了,给他洗澡了”我给予幼儿肯定、赞许。
分析:鼓励孩子自主的发现事物的变化和联系比教师“单程式”灌输知识经验给孩子的发展更为有益。难受的手指,高兴的手指透过指偶比较,这是直接的视觉感知。带给生动的教具可调动幼儿的用心性。
(四)干净漂亮的手指。
这一环节我直接让孩子在观察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讨论。
师:“此刻,请小朋友们互相看看小手指,说说自己的手指干不干净,漂不漂亮”
幼:“不干净,不漂亮,干净,漂亮”教师在此时可查看每位孩子的手指,将发现的个案拿出来评析。并透过这个环节提醒帮忙孩子纠正吮吸手指的习惯。
分析:幼儿讨论得很用心,也大胆表达了自己的所见。透过个案引导孩子的习惯。对于孩子的想法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引导孩子用心参与活动中来。
综合上述案例,我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了两点反思:。
1把握教育时机,带给教育引导。
吮吸手指是平时生活中发现的现象,教师抓住了机会开展活动。作为教师这点是很关键的。案例中对手指的观察都是对小班孩子行为习惯培养的前提。在生活中感受,在生活中体验,把握教育时机,带给教育引导。
2师生呼应,构成学习共同体。
文明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良好的文明礼貌是人必备的基本素质。然而我们小班的孩子年龄较小,受家庭的过量庇护,构成很强的自我意识。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将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渗透在—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当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展开“文明礼貌伴我成长”主题活动,我将尝试通过学习童谣、童谣等,让孩子们从中了解文明礼节,增进好习惯的养成。
1、让幼儿了解基本的礼貌用语,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
2、通过展开“文明礼貌伴我成长”主题活动,进步教师本身素养,以教师为榜样,带动幼儿,影响家庭。
3、通过看看、说说、画画、玩玩的方式,帮助孩子知道文明礼貌的重要性。
4、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并能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参与活动的体验。
1、通过讲故事、看图书等活动,了解雷锋叔叔的事迹,体会助人为乐的精神。
2、以“我的家”为中心,感受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关爱,体验与家人共处的快乐,知道尊敬,关心父母,愿意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幼儿通过帮助爸爸、妈妈、奶奶、外婆做家务等实际行动体会长辈的辛劳,学会尊重长辈,天天使用礼貌用语问候长辈,并天天为长辈做一件小事,学会关爱长辈。
3、展开“环保小卫士”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巡查幼儿园内环境,将垃圾捡起扔进垃圾桶,用自己的行动来感染家长和幼儿,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
4、“请你来我家做客”让幼儿乐意邀请朋友到家做客,学习一些简单的主客礼节,并用适当的语言向客人先容家人、家里的环境。学习有礼貌地造访,有礼貌地接待客人。并与同伴分享去造访他人时好玩的事。
1、送孩子来园时,记得和孩子说“再见”;放学回家时拉着孩子的手,记得跟老师说“再见”。
2、为孩子修建一个健康、文明、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不随地吐痰,稳定扔果皮纸屑、不吸烟、稳定扔烟蒂等。
鼓励幼儿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通过礼节沟通心灵,让文明成为习惯,拉起小手,筑起大爱,让文明之花在家园盛开。
典型行为:
小斌小朋友是个比较活泼开朗的孩子,宝宝比较散漫、随便。在活动中喜欢随便走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睡觉、吃饭他都是最有问题的一个,吃饭的时候喜欢讲话;睡觉的时候经常去惹别的小朋友,就算自己睡也不好好地睡,不是脚翘起来就是自己跟自己讲话或者乱叫,必须要老师盯着才会安静。老师批评他的时候,他叫的却更加的起劲。能够说该幼儿的行为习惯很差、自由散漫而且十分任性,典型的“以自我为中心”,活动力太强了。
成因分析:
小斌小朋友是跟爷爷奶奶一齐住的,都是妈妈或者爷爷奶奶来管的。奶奶更是对他疼爱有加,家中吃饭也都是由奶奶喂他的,又因为此刻是独身子女,父母更是疼爱有加,孩子要吃的就吃,不要吃的就能够不吃,所以到幼儿园来孩子也把这样的脾气带来了。妈妈反映在家里的时候宝宝也是一刻都停不下来,喜欢到处乱走,乱碰东西,他也谁都不怕,但却只怕也是老师的舅妈,我们也期望能透过家园的良好互动和沟通,使宝宝变的越来越好。
培养目标:
透过日常的各种活动,引导教育幼儿用心参加的同时,必须要遵守规则。对于孩子好的表现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进行正强化。而当宝宝行为出错的时候,也就应及时的进行制止,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是不能够的,下次不能够这样貌。就这样,表扬的就要表扬,批评的就要批评。期望宝宝能在经过一段学习和生活后,各方面都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具体措施:
1、做好家园沟通,及时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园状况,让家长正视自己孩子的优缺点,共同帮忙幼儿构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在日常生活与学习活动中,经常关注幼儿,若出现了不好的行为习惯就进行及时的引导和教育。
3、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如:吃饭姿势、坐姿、睡觉习惯等。
4、若孩子取得进步,应及时表扬和鼓励,使他有动力去改正,帮忙他一点一点地构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欣赏理解故事《小猪胖胖》,在情境中学用对话的方式进行表达。
2、体验与好朋友一起分享的快乐。
完整表达:"xx,请你吃xx。"活动难点:感受分享的快乐。
有关故事的ppt。
一、出示ppt图片一(呈现故事场景,猜猜可能发生什么?)1、师:今天天气真好!小猪胖胖要去公园野餐。
猜猜看猪妈妈会给他准备什么好吃的呢?
2、小结:小猪胖胖带了许多食品,有一个面包圈、一个面包、一只苹果、一听饮料和一罐薯片,一共5样东西。
二、看图欣赏、感知、交流故事。
1、分别出示ppt图片,分段感受故事。
1)小鸟:背包里的香味把小猪胖胖的好朋友给吸引来了,听听是谁呢?(师播放小鸟的叫声。)。
师:小鸟闻到香味飞来了,胖胖会拿什么给小鸟呢?小猪胖胖一边分一边会说什么?(听声音)(小鸟:请你吃香香的面包)。
小猪把一听饮料分给小猴,小猪会对小猴说:"小猴,请你喝甜甜的饮料。"啊呀,小猪的声音太小了,小猴没听见,请你们帮小猪一起说好吗。(短句练习)。
3)小松鼠:这次来了一对双胞胎,看看是谁来了?(出示图片)。
师:小松鼠说我们要吃苹果,可两只松鼠分一只苹果怎么分呢?
小结:双胞胎真开心,分享了这只红红、脆脆、甜甜的苹果。
师:唉呀呀,云朵在那么高的地方,怎么办呢?
小结:小猪用了你们的方法,所以云朵也吃到了好吃的东西。这个故事好听吗?我们一起来听听,如果你愿意也可以一起说说。
2、教师讲故事,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1)我有些不明白,小猪的背包里吃的东西越来越少,为什么还会吃得很开心?
3)小结:有好吃食物分给好朋友吃,好朋友开心自己也开心。
三、延伸活动,分享体验延伸:有了好吃的除了和好朋友分享,你还想和谁一起分享。
3、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熟练掌握2、3的形成及其意义活动过程:
一、听音计数,巩固2、3的形成,如:教师敲一下铃,冰吻幼儿在敲击下零是2下铃?知道1天1是2,用雪花片表示出来。
二、看图计数。培养幼儿按物体取数的能力并理解数的实际意义。观察图片上有什么?分别有几个?并用数字表示出来。
三、幼儿在练习单上进行行练习,能较熟练地按物体取数和按数取物体。
1、能根据故事提供的线索联系生活经验,并大胆想象。
2、观察图片,感受故事人物的心理变化,知道要勇敢。
《啊呜》ppt课件。
自制小黑屋一间,里面有橘子、香蕉、苹果、棒棒糖若干。
1、师发出“啊呜”的声音,引起幼儿的兴趣。
请小朋友闭上眼睛仔细听,这是什么声音?你们在哪里听到过?
幼:好像是吃东西的声音,动物的叫声……。
2、入故事:“啊呜”究竟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故事……。
图片上有什么?(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讲述,要求表达清晰、响亮)。
教师讲故事:晴朗的天气,四个可爱的小动物在草地上玩儿。他们是谁呀?这四个小动物呀玩儿着玩儿着来到一间屋子前,他们发现屋子里黑黑的,桌子上好像有什么东西。4个小动物都很想知道“黑乎乎的屋子里会有什么?你想知道吗?”好!那咱们大家去看一看。
小猴说:“让我看看,真的,啊呜的脸雪白雪白的!”
小猴也看到了啊呜它是雪白雪白的?教师出示ppt课件引导幼儿说出更多雪白雪白的东西。
幼:(雪、天空、白云……)。
小猫说:“让我看看,不得了啦,啊呜的眼睛鲜红鲜红的!”
小猫也看到了啊呜哎它是什么样的?还有什么东西是红红的?
幼:(血、花、苹果、番茄、樱桃……)。
5、第五幅图,讲述故事:大家纷纷说:“啊呜,啊呜,真吓人!”小熊说:“我不怕,让我进去看看。”说着就一脚把房门踢开,走了进去。小熊好勇敢!我们来学一学勇敢的小熊?(学一学)。
6、第六幅图,讲述故事:三只小动物在外面等了很长时间,小熊还没有出来,大家有点担心了。咦,小熊怎么不出来了?可能发生什么事?(一定是给啊呜吃掉了!)。
7、第七幅图,讲述故事:三只动物一齐说:“快去救小熊!”
8、第八幅图,屋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哦!原来小熊一个人正在吃蛋糕。—刚才小兔说的脑袋又大又圆是什么?(蛋糕)——小猴说的雪白雪白是什么?(奶油)——小猫说的红红是什么?(樱桃、草莓)。
9、第九幅图,讲述故事:原来啊呜不是怪物,是个奶油大蛋糕呀!大家一起吃蛋糕,啊呜、啊呜真好吃。我们一起学学他们啊呜啊呜吃蛋糕吧!
啊呜吃完蛋糕回家了。过了不多久夜晚来临了,家里很多东西都出现了影子,孩子们,我们开动小脑筋猜一猜是谁的影子,好吗?如果猜对了就给自己鼓鼓掌。
你们聪明又勇敢,找到了好吃的“啊呜”!我们一起来“啊呜啊呜”尝尝吧!
在每天的营养餐中都有不同的水果,而水果在我们的生活中显而易见,一天,一位小朋友在吃苹果的时候突然说:“这是苹果宝宝”,其他的小朋友都围绕“苹果宝宝”的话题展开了讨论,有的说“这些苹果是从树上摘下来的”,有的说“妈妈说,吃苹果要削皮”,有的小朋友还说“我也经常吃水果,我们家的水果都是在家谊超市买的。”看到小朋友对水果这么感兴趣,我想,我们班何不开展一个关于水果的主题活动呢?“水果宝宝”的主题探究活动由此而产生。
*情感目标:1.学会倾听同伴的说话,大胆地在同伴面前讲述。
2.体验活动的快乐。
3.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态度目标:1.积极参加外出活动,并能按要求做,懂得如何与别人交谈。
2.能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清楚地表达出来。
3.愿意在集体面前展示和介绍自己喜欢的水果。
*能力目标:1.能用各种美术方法表现水果,创意地在水果上想像添画。
2.跟随音乐节奏做动作。
3.增进手眼协调能力,促进肢体各部分的协调能力。
*知识目标:1.知道各种水果有不同的吃法,它们的家在哪里。
2.知道常见水果的食用方式。
3.知道果汁有营养,了解制作的过程,并学习做法。
4.知道绕口令是中国特有的儿歌形式,并感受乐趣。
*技能目标:1.学习用塑料刀切水果。
2.学习短小的创编歌曲。
3.学习用多种水粉色彩表现自己喜欢的水果。
1、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有关水果的图片。
2、为幼儿记录活动前的调查问卷。
3、参与亲子活动:水果时装舞会。
小一、小二、小三班的家长们,您们好,请问您对您孩子所在班,所进行的主题活动有何感想?有更好的建议吗?欢迎您用书面的形式向老师提出您对本次活动的提议。把孩子教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也少不了您的支持,谢谢!
1、能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活动,练习四散跑。
2、提高灵活躲避、互不碰撞的能力。
1、“萝卜”教具(数量为幼儿人数的两倍)。
2、场地布置:小桥(平衡木)小水沟(牛皮筋拉成)
3、小兔头饰人手一个,大灰狼面具一个。
4、场地布置
一、开始部分
1、教师扮作“兔妈妈”,幼儿扮“小兔”在场地中间“小兔跳”。
2、准备操:边念儿歌边活动身体。“早上天气真正好,我们大家起得早,伸伸臂,伸伸臂,弯弯腰,弯弯腰,踢踢腿,踢踢腿,蹦蹦跳,蹦蹦跳,天天锻炼身体好”。
二、基本部分
1、游戏:种萝卜
(1)师:兔宝宝们跟着兔妈妈走过小桥,跳过小水沟,来到萝卜地。
师:萝卜地到了,我们一起来种萝卜吧!(兔妈妈和小兔在种萝卜)
师:孩子们,如果大灰狼来了,我们应该怎么样?(逃跑、躲起来)
(2)示范跑:请2—3名幼儿示范跑的动作,师:跑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讲解:很多人跑时要看好方向,尽量不与别人碰撞,如果快碰到了要马上闪开。
(4)音乐起,“大灰狼”出现了,师:孩子们快跑,大灰狼来了。(幼儿四散跑)
2、游戏:给萝卜浇水
师:大灰狼走了,妈妈要和你们一起给萝卜浇浇水。(“兔妈妈”带“小兔”到地里给萝卜浇水。)音乐起,“大灰狼”再次出现,“小兔”四散躲起来,“兔妈妈”边保护小兔,边给予指导(快跑,跑的时候不要碰到小兔子,不然摔倒了,要被大灰狼抓走的)(游戏进行两次)
3、游戏:收萝卜。
萝卜长大了,“兔妈妈”回家拿筐装萝卜。“大灰狼”又出现了,“小兔们”四散逃跑以躲避“大灰狼”的追逐。大灰狼还是没有抓住小白兔,这时正好兔妈妈回来了,把大灰狼赶走了。
三、结束部分
1、孩子们,和妈妈一起去拔萝卜吧!(“兔妈妈”带小兔去拔萝卜。)
2、音乐响起,“兔妈妈”与小兔们抬萝卜回家。
目标:
1、感知儿歌的韵律感,小班语言课《小老鼠上灯台》教案。
2、能用动作表现滚动的.状态,体验表演的乐趣。
准备:灯台、老鼠纸偶、勺子、布、图片。
过程:
一、产生兴趣。
2、教师讲述故事。
3、小老鼠最怕谁?为什么?
二、学习儿歌。
1、出示图片,边完整念儿歌一遍。
2、猫来了,小老鼠一害怕,就怎么样了?3、教师再次完整念一遍儿歌,其中在"猫来了"这句话后,幼儿加念"喵",以增加强幼儿的参与性,满足幼儿的兴趣。
三、学做动作。
1、教师用双手做道具和角色进行表演,如一只手做灯台,一只手扮演老鼠,请幼儿尝试念儿歌。
2、请幼儿边拍手,边念儿歌,体验儿歌的韵律感。
3、你们觉得这首儿歌好听吗?想表演吗?
4、请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moban/281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