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模板

数学教案-两步应用题三综合练习课(汇总12篇)

数学教案-两步应用题三综合练习课(汇总12篇)



人生中总是需要进行综合性的总结与概括,以便更好地进一步提升自己。我认为范文中的优点和不足可以给我一些启示和改进的方向。

数学教案-两步应用题三综合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两步应用题的解法。

2、正确理解解题思路。

3、正确解答应用题。

教学重点:理解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会正确解答应用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回忆解一步应用题的步骤。

二、教学新课。

板书课题。

关于问题的两个已知条件有一个已经知道,有一个还不知道。

在解应用题的`时候要先求出不知道的已知条件,再求问题,解答。

出示。

幼儿园买来12千克水果糖,13千克奶糖。分给小朋友1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读题。

求问题要知道哪几个条件?

(一共有多少千克糖和分了多少千克糖)。

哪个条件已经知道,哪个不知道?

一共多少千克糖不知道。

所以第一步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

生动手解答。

指名板演。

1一共有多少千克糖?

12+13=25(千克)。

2还剩多少千克?

答:还剩10千克。

出示例2。

幼儿园买来25千克糖果。分给小班7千克,分给大班8千克,还剩多少千克?(用两种方法解答)。

读题。

问题是什么?要知道还剩多少千克就要知道一共多少千克和分了多少千克。

分了几次?

引导学生明确连续分两次的可以一次一次分,也可以两次和起来再一起分。

生动手解答。

师巡视指导。

集体订正。

三、练习。

1、出示。

商店运来800根竹竿。上午卖出147根,下午又卖出85根,还剩多少根?

生自己按步骤解答应用题。

师巡视。

个别指导。

集体订正。

2、出示。

停车厂原来停有小轿车37辆,面包车25辆,开走了16辆,还剩多少辆?

生独立解答。

四、总结。

总结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明确解答两步应用题的思路。

五、作业。

数学教案-列方程解两步应用题一

(4)检验,写出答案。

4.完成26页的“做一做”

小黑板出示:商店原来有15袋饺子粉,卖出35千克以后,还剩。

40千克,每袋面粉重多少千克?

(1)学生独立解答。

(2)集体订正,强化解题思路。

三、巩固发展。

2.完成练习七第1题,在书上填写,集体订正。

3.按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学生独立做练习七4题,集体订正结果。

四、全课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七第2题、3题。

六、课后记事:

七、板书设计。

数学教案-两步应用题三综合练习课

教科书第95页的例4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一的第6、7、8、12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学会综合算式解答两步应用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正确使用小括号。

教具准备。

投影片或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沟通,建立联系。

出示下面文字题,让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并请一名同学说一说分析的思路。

(1)42乘5,再加上36,和是多少?

(2)75与25的和乘78,积是多少?

二、探索知识,领悟方法。

1、学习例4,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如果学生中既有分步解答,又有用综合算式解答的,教师就让列综合算式的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不同的意见,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总结:解答这样的两步应用题,既可以用分步算式解答,也可以用综合算式解答。

小组汇报:一个小组汇报,其他组做出补充或提出合理的建议。最后教师小结:要列成一个综合算式,实际上就是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首先要弄清先算什么。

2、独立思考: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应用题和解答两步文字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练习。

让学生独立解答“做一做”中的题目,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三、应用知识,掌握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一的第6、7、8题。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数学教案-两步应用题三综合练习课

3.渗透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两种解题方法,选择最佳解题方案.。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选择最佳方案.。

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说一说.。

学生甲98-48=50(米)学生乙48+45=93(米)。

50-45=5(米)98-93=5(米)。

学生解答后,教师可请学生先分析数量关系,再说说解题思路和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设疑激发兴趣.。

经过认真思考审题后,大部分学生第一道题选择第一种方法解答,如下:

96-16=80(个)80-38=42(个)。

答:还剩42元.。

第二道题选择第二种方法解答,如下:

25+5=30(元)50-30=20(元)。

答:应该找回20元.。

为了提高学生识别能力,教师可再出一组题让学生独立选择方法做.。

3.王老师买口琴用了48元,买笛子用了36元,给售货员100元,应该找回多少钱?

4.河里有40只鸭子,先上岸7只,又上岸13只,这时河里有多少只鸭子?

三、巩固发展.。

1.食堂有38筐萝卜.午饭吃了9筐,晚饭吃的萝卜的筐数跟午饭同样多,还剩多少筐?(要求用多种方法解答,并比较哪种方法简便)。

请同学们做在课堂练习本上,然后分别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如:学生可能做出如下几种解法.。

同学们可能做出以下几种方法:

四、比较沟通联系.。

五、试着做一做.。

1.一支铅笔4角钱,一块橡皮2角钱,小华买了2支铅笔,一块橡皮,一共用了多少钱?

数学教案-两步应用题三综合练习课

教学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方法。

教具准备:教学过程():

1.口头解下列方程(小黑板出示)。

x-35=40x-5×7=40。

15x-35=4020-4x=10。

2.出示复习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解答。

(3)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

(4)集体订正:

解法一:35+40=75(千克)。

解法二:设原来有x千克饺子粉。

x-35=40。

x=40+35。

x=75。

答:原来有75千克饺子粉。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读题理解题意。

(2)提问:通过读题你都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知道: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题中涉及到“原有饺子粉、卖出饺子粉和剩下饺子粉;原有饺子粉重量去掉卖出的饺子粉重量等于剩下的饺子粉重量。根据理解题意的过程教师板书:

原有的重量-卖出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4)教师启发:等号左边表示什么?等号右边表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等号左边表示剩下的重量,等号右边也表示剩下的重量,所以相等。)。

(5)卖出的饺子粉重量直接给了吗?应该怎样表示?(引导学生回答:卖出的饺子粉重量没有直接给,应该用每袋的重量乘以卖出的袋数)把上面的等式改为:

原有的重量-每袋的'重量×卖出的袋数=剩下的重量。

(6)启发学生把已知条件在关系式下面注出来。然后引导学生说出要求的问题用x表示即设未知数,教师说明怎样设未知数。

(7)引导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8)让学生分组解答,集体订正时板书如下:

解:设原来有x千克饺子粉。

x-5×7=40。

x-35=40。

x=40+35。

x=75。

答:原来有75千克饺子粉。

(9)引导学生自己看118页例2上面一段话,提出问题:你能用书上讲的检验方法检验例题1吗?引导学生自己检验。之后请几位学生汇报结果。都认为正确了再板书答语。

小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找出应用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

2.教学例2。

小青买2节五号电池,付出6元,找回0.4元,每节五号电池的价钱是多少元?

(1)读题,理解题意。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付出”、

“找回”等词的含义。

(2)提问:要解答这道题关键是什么?(找出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4)学生自己解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汇报解答过程。汇报中引导学生讲解题思路,注意照顾中差生。

(6)教师总结订正。如果发现有列:2x=6-0.4和2x+0.4=6两种。

方程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那种方法简单,并强调用较简单的。

方法解答。

3.学生自己学26页上面一段话,回顾上边的解题过程,总结列。

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总结后投影出示: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2)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3)解方程;

(4)检验,写出答案。

4.完成26页的“做一做”

小黑板出示:商店原来有15袋饺子粉,卖出35千克以后,还剩。

40千克,每袋面粉重多少千克?

(1)学生独立解答。

(2)集体订正,强化解题思路。

三、巩固发展。

1.口答: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2.完成练习七第1题,在书上填写,集体订正。

3.按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学生独立做练习七4题,集体订正结果。

四、全课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七第2题、3题。

六、课后记事:

七、板书设计。

数学教案-两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以“求和”为基本数量关系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能用分析法或综合法分析数量关系,会口述解题步骤,能正确地列式解答。

教学步骤:

一、准备引新。

2、学生补充条件,并列式计算。

梨树有1000棵1420+1000=2420(棵)。

3、这是一道几步计算的应用题?谁能补一个条件,使它成为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学生口答补充:

(1)梨树比苹果树少420棵。

(2)梨树比苹果树多420棵。

(3)苹果树比梨树少420棵。

(4)苹果树比梨树多420棵。

二、探究新知:

1、研究例3。

(1)读题,找条件和问题,师画出线段图。

(2)根据小黑板上的思考提示,同桌互说这道题的解题思路。

(3)学生在本子上试做这道题,只用列出分步算式,快的同学可以列出综合算式。

(5)综合算式怎么写?谁还有不同的写法?1420―420表示什么?

2、如果补充的是“梨树比苹果树多420棵”,你怎样想?怎样算呢?根据思考提示自己思考后在本子上列式计算。

指名板演,并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的两步计算应用题跟以前学习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在条件上有什么不同?只有两个条件的时候,其中一个条件需要用到几次,这两题中的哪个条件用了两次?第一次用它求什么?第二次用它求什么?但今天学习的两步计算应用题跟以前学习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有一点还是相同的,那就是关键都是先求出中间问题。

三、巩固深化。

1、p52练一练1,请学生写在书上,集体校对。

2、p52练一练2,看线段图列式计算。

3、p52练一练3判断:谁的解法对?

小刚:240+40=280(人)。

小明:240+40=280(人)。

240+280=520(人)。

小华:240―40=200(人)。

240+200=440(人)。

小青:240+240=480(人)。

480+40=520(人)。

小组讨论,选出正确的答案,错的答案要说说错在哪里?

4、p53练一练5。

5、p53练一练4。

四、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文档为doc格式。

数学连续两问应用题练习的教案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相应的解题规律,更好地掌握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能正确解答基本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基本训练。

二、基本题练习。

三、综合练习。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1、口算。

做练习十的12题。

2、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基本的分数乘、除应用题,这节课我们将重点解答分数乘除应用题。

3、基本训练。

(1)问:解答分数应用题一般是怎样想的'?

(2)说单位“1”和数量关系式。(题目见幻灯)。

指出:确定了单位“1”和数量关系式就可以根据数量关系来解答分数应用题了。

1、做练习十13题。

2、做练习十第15题。

学生独立写出数量关系式并解答。

强调:,单位“1”已知的类型直接用乘法解答,单位“1”未知的类型一般用方程解答。

3、补充应用题。

(1)先说出哪个数量是单位“1”,再说出数量关系式。

苹果数棵数是果树棵数的1/5。

(2)根据上面的条件,补充一个条件和问题。

使得它成为用乘法解答的应用题。

使得它成为用方程解答的应用题。

1、做练习十16题。

问:这两个问题在解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列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

指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解答时要把单位“1”的数量当除数。

这节课练习了什么内容?你进一步了解了哪些知识?

练习十14题。

课后感受。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几倍的问题也能归为单位“1”求。

小学三年级数学的综合练习教案

教学时间:xxx。

教学内容:19页例10和练习四的第4-8题。

教学目标:

知识: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能力:通过综合练习使学生能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通过综合练习使学生能巩固所学的知识。

突破方法:练习法。

教具:小黑板、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出下面哪些是直线、哪些是线段?

12345。

2、下面每个图形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

1234。

二、教学例10。

我们学过了画线段,线段是有长度的,现在我们来学习按指定的长度画线段,下面来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画法:从尺的“0”刻度画起,画到3厘米的地方,长在两端做上端点,这就是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自己练习画3厘米的线段。

三、练习。

1、做练习四的第4题。

2、做练习四的5-8题。

板书设计:第四课:综合练习。

分数应用题练习六年级数学教学教案

进一步理解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解题能力。

进一步理解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

备注

一、 基本训练

二、应用题练习

二、讲解思考题

四、课堂作业

1、口算

2、说出单位1的量和分数的对应数量

(见幻灯投影)

3、根据条件说出数量关系式(见幻灯投影)

1、做练习四第6题

问: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为什么?题里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2、做练习四第8题

问:哪个数量是单位1的量?与对应的哪个数量?要求什么数量?

又问: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求萝卜比白菜少多少吨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3、做练习四第11题

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和吨表示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又问:这两题都求还剩多少吨,为什么第(1)

题用乘法,第(2)题用减法?

4、分析练习四第12题

1、出示口答题(见幻灯投影)

2、学生读思考题

问:这里两个3/10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练习四7、9、10、12

说明:解答像上面这样的分数应用题,关键是确定单位1的数量。

重点还应放在单位1和数量关系上。在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同的数量关系方面有些同学不太掌握,需要加强.

小学三年级数学《两步应用题》教案

在教学中,我是根据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利用多媒体和直观教具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游戏的形式创设请境,采用启发式提问,揭示矛盾,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接着,又在尝试操作的基础上出示尝试练习,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引导学生观察、对比,运用类比推理,自己尝试解题,主动获取知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再接着学生通过尝试练习与课本例题解法对照,又改变例题中的某一条件,进行变式练习,既要求学生列式计算,又要求学生说明算理,促进了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发现解题规律,达到举一反三,逐步形成技能,实现了教学目标,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整个教学中,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及认知规律,精心组织,运用直观演示,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展示思维活动过程。让学生弄清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发现解题规律,自己总结出已知两个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和方法,同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与自己的解法对照,及时强化验证。学生不仅获得了巩固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和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课堂上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课堂练习形式多样,有讲、有练,讲中有练,练中有议,有研讨,有游戏,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充分让学生大胆尝试,培养了学生勤于动脑,乐于动手,善于表述的好学风。通过课堂和课后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两个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方法。

本节课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这些收获,还有关于教学不足的思考,比如:教学中我的普通话还不够标准,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更加的练习普通话,另外,优带差的互帮互助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练习的设计上考虑的还是有些不到位,在今后教学中,把问题考虑仔细一些。

小学三年级数学《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文字题》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第42页例5、例6。

教学要求:

掌握在列综合算式时使用中括号的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列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课本43页第1题。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只列式不计算。

(1).3.84与1.2的4倍的和是多少?

(2).3.84与1.2的'和的4倍是多少?

(3).4.5加上0.8乘以1.25的积,结果是多少?

(4).4.75乘6的积,减去1除以5的商,差是多少?

(5).12.4去乘2.2的积,再被1.1除,结果是多少?

3、用文字叙述下面式题。

(1)10?2.5?3(2)(10?2.5)?3。

(3)2.1?4.2?0.2(4)2.1?(4.2?0.2)。

将(1)与(2)、(3)与(4)区别,强调文字叙述要突出运算顺序。

二、新授。

1、揭示课题。

2、出示例5。

例5:2.4与0.48的差乘以5,所得的积去除12,商是多少?

师生分析:

(1).这道题的“结果”是求什么?(求商)。

(2).求商必须要知道什么?(被除数和除数)。

(3).这里的被除数和除数分别是什么?(被除数是12,除数是2.4与0.48的差乘以5)。

(5).先算2.4与0.48的差,该怎么办?

(6).在这道题里要先求除数,又该怎么办?

(7).列式:

12?[(2.4?0.48)?5]。

指导看书。

小结:列式解文字题要注意在一个句子里若有两种运算同时出现时,有指明“和、差、积、商”的,应该先算。列综合算式时要用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题意加以对照,如果题意与运算顺序不合的,就要用括号加以调整,使必须先算的部分得到先算。列式时还要注意“?”、“?”,有时会采取“逆读法”叙述。

三、巩固练习。

1、课本做一做第1题。

2、练习十一2、3、6题。

课后小结:

小学三年级数学《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文字题》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2、走近学生,了解他们的内心,尊重他们的思维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

3、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多媒体演示:商店里的食品和价钱。

师:现在如果你到了一家超市,要买你自己最喜欢吃的.食品,要花多少钱?

生1:我想买3袋饼干,1袋3元,共花了9元。

生2:我想买1瓶饮料和1个汉堡包,共花8元。

生3:我想买4包花生和1袋糖果。

师:他买的东西挺多的,同学们先猜猜他用了多少钱?

生:我估计用了30元左右。

二、探讨算法。

(一)师生共同探讨计算食品的总价。

师:那他到底用了多少钱?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同学们先自己做做,再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在小组内说出想法后汇报计算过程和想法,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生1:我觉得应该先算出4包花生用了多少钱,所以我要先列出算式74=28(元),再和1袋糖果的钱合起来,列出算式5+28=33(元)。

生2:我是这样想的:前面我学过有加有减的运算,它可以很方便地把两个算式合在一起,然后再一步一步计算。那现在也可以把刚刚那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变成5+74,这样计算起来会方便一些。

生1:我要先算乘法,因为我要先知道4包花生用了多少钱,才能求出最后的价钱。

生2:是呀!如果先算加法5+7,就不知道算出来的数是什么意思。

1、刚才你们学会了计算食品的总价,那现在如果你有20元,买4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呢?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同学们自己先想一想,再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

2、让学生在小组内说出想法后汇报计算过程和想法,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三)自学书本例3和例4。

(四)质疑问难。

(五)小结算法。

三、巩固练习。

课后反思:

在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数与代数中,关于数的运算的具体目标明确提出: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能对结果进行合理的判断。正是在这种目标的指引下,现在的数学计算,不再是单纯的数与数之间的运算,而是变为了每一步计算都有其具体的生活情境,每一个数字,甚至每一个运算符号都有其独特的生命意义。如在学习计算应找回多少钱的过程中,学生意识到必须先算出食品的价钱,才能进一步算出找回的钱数。就在这种熟悉的生活情境下,学生慢慢地体会到先乘除,后加减运算顺序的合理性,这些算式也变得有了生命的价值;数学和自己的生活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感觉到数学充满趣味。当问题自己提,规律自己发现,结论自己总结时,学生的思维就会得到充分的发展。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