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方案是一种详细说明活动目标、内容、流程和资源等细节的规划和设计材料,它能够帮助我们有效地组织和实施活动。如果你正在寻找一份完美的活动方案,那么以下的范文可能会对你有所启发。
针对父母担心自家宝贝“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情绪,方园长向爸爸妈妈们详细介绍了孩子各阶段“敏感期”的特点及注意事项、幼儿园和小学阶段不同特征的学习活动以及幼儿园在“幼小衔接”阶段的课程安排。转眼间,咱们马荣国际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即将结束幼儿园的快乐生活,迈向小学的学习生活了。幼儿园特地为家长们准备了一场贴心的“幼小衔接解读”讲座。针对父母担心自家宝贝“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情绪,方园长向爸爸妈妈们详细介绍了孩子各阶段“敏感期”的特点及注意事项、幼儿园和小学阶段不同特征的学习活动以及幼儿园在“幼小衔接”阶段的课程安排。此外,方园长还无私地分享了儿子在幼儿园、小学的种种心得,让大家获益匪浅。家长们了解到,知识储备、学习能力以及心理准备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应该是要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在小学阶段游刃有余。
用心播种,静待花开。感谢幼儿园为我们举办的这次家长会,务实而详尽的解说帮助我们解除了心理上的忐忑和疑惑,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及时的引导,让家长们在今后几个月的时间里,更加清楚如何做好孩子思维、学习习惯以及社会技能方面的衔接、培养。相信孩子们在幼儿园老师和家长的密切配合下,一定能顺利的度过人生的第一次转折。
一、活动宗旨:
1、幼儿入小学前要做一些适当的准备,这已是小学老师和幼儿园老师的共识,做好“幼小衔接”不但有利于入学前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而且能为孩子的以后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班级工作、家长工作等多种实施方案,将“幼小衔接”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3、本着“真诚、尊重、互动、合作”的原则、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4、有效整合家园力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知识观。
二、活动时间:20__年4月2日下午2:30。
三、活动地点:幼儿园多功能活动室。
四、活动前准备:家长邀请函、签到表、相机、班主任代表准备发言稿。
五、人员分工:
1、大班级部主任张新芳负责策划活动方案,纪金梅准备家长签到表;。
2、副园长李真负责家长邀请函。
3、大班教师孙海英准备发言稿。
4、王爱新负责家长会ppt的制作,李园长负责音乐的准备。
5、大班教师负责家长接待、签到和拍照;。
6、大班教师提前一天布置会场及会场卫生;。
六、活动流程:
1、大班教师负责会场接待家长签到。
2、会前播放音乐等待家长。
3、大班班主任负责安排家长按规定的顺序入座。
4、介绍本次活动的目的和流程。
5、中心小学一年级教师宋良辰讲座。
6、班主任代表发言。
7、徐园长精彩讲座。
8、与家长交流(互动)。
一、 指导思想:
以“办好教育为人民”为宗旨,以保教工作为中心,以教育教学研究,创示范幼儿园和学前教育达标乡镇为抓手,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教,不断提高本地学前教育的整体水平。
二、 日常工作:
1、入园前做好家访宣传工作,让广大农户、家长认识到幼儿教育,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2、及时增添、修补课桌椅等日常用具和教具。
3、注重早晚幼儿的安全接送,要求家长按时接送幼儿。
4、开办家长学校,做好“0---6岁儿童家长和看护人”的培训工作。
5、规范管理:入园幼儿做好接种预防登记、幼儿体检表、事故记录表等装订成册以用备案,并做好幼儿学籍管理卡的登记造册工作。
6、根据上级精神,做好幼儿园的年检工作,进行合理调整,积极整改或撤并不规范幼儿园。
三、 教学、安全工作:
1、规范教材。幼儿园一律使用统一的指定教材。
2、课堂教学上一律要改变“小学化”倾向的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卫生习惯,并对幼儿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物的教育。培养幼儿初步的团结友爱、诚实、勇敢等优良品德;逐步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认知兴趣。
3、要求幼儿园园长加强自身的学习和进修,努力提高保教质量,积极推进教师的学历进修和培训,用发展的眼光办事,对党的教育事业负责。
4、安全警钟长鸣。做好幼儿园区的校舍安全和卫生,切实做好幼儿在园的安全和早晚路上的安全,以及做好饮用水、食品的卫生和安全。
这个学期是大班的最后一个学期,孩子读完这个学期马上就要进入小学了,幼小衔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我先将大班幼小衔接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日常活动中进行幼小衔接的一些习惯的培养,让孩子轻松养成好习惯1、为了让孩子更好地进行小学,更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我们重点对幼儿进行了规则意识、任务意识、自我服务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培养。经过一学年的努力,我们认为现在大部分幼儿能够较认真地完成老师每次交给的任务,在与同伴的合作中能够用较灵活的方式较好的与同伴进行游戏,遇到困难时能够和同伴们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班级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2、同时让孩子严格遵守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制度,努力做到不迟到。慢慢地班上也很少的孩子迟到了。基本上所有的幼儿都能够更严格地遵守作息时间制度。
二、通过一些教育教学活动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1、本学期,我班结合大班的年龄特点,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上面。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教育教学活动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各学科领域、各活动区域以及幼儿家庭教育当中。经过一个学年的努力,每一位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2、在日常教学中,本学期我们进行了离园倒计时主题,并在这个主题活动中开展了一系列的关于幼小衔接的课程,如集体教学活动“慌慌张张的莎莎”帮助幼儿意识到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上学前做好准备。如区域活动“我上小学了”,让孩子进行角色游戏,学系红领巾,模拟小学课堂,学习整理书包,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们正在地像一位小学生一样去做各项活动了。如实践活动“特别的参观“,带领幼儿参观小学,去看看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并看看小学的生活学习环境,然后进行谈话,教师根据孩子的回答一一给予相应的解答,让孩子排除心中的疑虑。
从活动效果来看,孩子们都对小学充满了向往,都能以轻松、向往的心情进入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三、重视家园共育
1、鼓励家长配合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在家长会上进行了关于幼小衔接的专题。首先从幼儿教师的角度出发去说一些该做的事情,然后请两位小学教师结合她们的工作实际作了介绍。最后一起观看了幼教专家“钱志亮”关于幼小衔接的专题。让家长全面的了解关于幼小衔接,作为家长应该怎样配合幼儿园,做些什么事情。
很多家长通过家长会上的介绍,具体了解了孩子马上要读小学,自己要做的事情,其中钱志亮教授的一些具体建议做法也很受欢迎,孩子们用下来也非常满意。
2、每一次的主题活动家长都能够积极参与,主动通过各种渠道为主题的开展提供各种有价值资料,有了家长的参与,我们本学期的教育活动真正做到了“家园共育”。
3、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向家长汇报幼儿在园情况,了解幼儿在家情况,努力达成教育的一致性。
教师能及时向家长反映孩子所存在的问题,这样家长也能在家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所以孩子们的缺点也得到了及时的纠正。
4、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园里的各项活动,家长们都能够积极参加,家长与教师间建构起了平等、信任、友谊的桥梁。
以上就是我对于大班幼小衔接工作的总结,希望能总结经验,以后做的更好。
本学期各项工作即将结束,在孩子们即将完成大班学习任务之际,我们大班年级全体教师坐在一起,对照本学期初制定的结合大班的“幼小衔接”的工作计划,回首所做过的工作,共同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具体总结如下:
1.开学初我们开展了《大手牵小手,携手向前走》家长会,让家长接受了幼儿园、小学的专题指导,有效地架起幼儿走向小学的桥梁。让家长进一步明确如何在心理和能力上为孩子作好充分的准备。比如有意注意的水平的高低决定幼儿成绩的好坏,因而家长可以多与孩子玩棋类游、拼图游戏,这对培养有意注意很有益,能够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家长对幼儿进行一些零散正确入学知识准备,但不是提前教拼音、识字等,也无须把玩具收起来。同时,家长要及时、准确地把握幼儿当前的发展状况,使得家庭教育更具针对性。
2.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教育教学活动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各学科领域、各活动区域以及幼儿家庭教育当中。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每一位幼儿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3、在“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中,我们重点对幼儿进行了规则意识、任务意识、自我服务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培养,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们认为:班级大部分幼儿能够较认真的完成老师每次交给的任务,在与同伴的合作中能够用较灵活的方式较好的与同伴进行游戏,遇到困难时能够和同伴们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班级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4.结合“小小值日生”和“小书包真整齐”活动培养了幼儿的自理能力。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应该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如,留给儿童一片自己的小天地,指导他学会收拾自己小天地中的器物,学会穿衣、洗脸、叠被、整理房间、端饭、擦桌子、扫地等。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儿童的能力易于养成,过了培养期,过了关键期,幼儿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困难。可见,为了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管理,家长们应在关键期培养幼儿能做和应该做的事情自己去做。比如大班时期,家长就要注意让幼儿自己整理图书、玩具,收拾小书包和生活用品等。同时家长要帮助他们在实际行动中克服困难,而不要代替他们克服困难,当幼儿遇到困难时,要不断给予鼓舞,使其具有较强的信心和决心,以至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此外,还要在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技术上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幼儿掌握克服困难的技巧,少走弯路。
5.参观小学,通过参观小学的校园环境、观看小学生上课、参观小学的图书室、教室、走廊文化,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孩子们了解小学生的基本学习生活,更增添了他们向往上小学的愿望。模仿小学生上课等。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孩子们发现孩子们求知欲旺盛,上课表现特别棒,上课位置的适当调整;增加一些书写、早期阅读的练习时间;改变举手姿势。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孩子们有了较初浅的经验练习。
二、不足及努力方向:
本学期,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有不少不足:
(1)班级幼儿的观察记录还应该进一步完善,应该尝试做好幼儿的个案追踪、分析。
(2)班级教师在材料整理方面有待提高。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小学和家长都非常关心的问题,搞好它需要幼儿园和小学的改革,需要家长热心支持及其观念的改变。总之,搞好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幼儿园、小学和家长三方共同努力。
活动人员:大班组各班班主任、大班保育员、保安。
活动线路:
活动流程: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大班最后一学期的来临,孩子们也越来越接近小学的生活,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小学的样子还很陌生。小学是什么样子的?在小学里要做些什么?小学生要睡觉吗?小学上课是什么样子的?对于这些问题,孩子们都想一一找到答案,于是我们举行了“参观小学”的活动,让孩子们能够了解小学的生活,知道小学的生活学习。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幼儿感知、了解小学的学习生活。
2、知道自己在幼儿最后一学期,要好好学习,懂得珍惜身边的朋友。
三、活动过程:
1、出发前的准备。
教师事先掌握知识点:昆山市花桥中心小学校座落在江苏省的东大门,始建于1906年,距今已有九十六年的历史。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是昆山市文明单位,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学校。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办一流学校、创一流环境、育一流人才”为宗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学校占地面积21732米,建筑面积5283.5平方米,绿化面积10375平方米,学校现有1176名学生,22个教学班,有教师51名,专任教师50名,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有28名,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60%的教师获大专及以上学历,青年教师100%通过计算机初级考试。学校拥有微机室、语音室、电教室、自然室、体育室、卫生室、音乐室和藏书近2万册的图书阅览室等。学校确立了“文明、严教、勤学、奋进”的校风,倡导“严谨、求实、科学、创新”的教风,弘扬“勤奋、好学、多思、开拓”的学风,营造“尊师、团结、活泼、向上”的班风。
活动前进行规则教育,提醒孩子们在过马路时要走斑马线,不能你推我挤,注意马路上的安全。请平时比较乖的和能力比较强的宝宝带好身边的同伴,走路时不要交头接耳,眼睛看着前面的路,在必要时互相帮助。
2、到达小学开展活动。
师:孩子们,我们已经到达目的地中心小学了,现在请安静的跟着小学的吴军老师进行参观小学,在参观时请注意不能随便乱跑。马上你们对小学的疑问和问题都会得到一一的解答。
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对小学的各个设施进行参观,并了解每个专用教室都有什么作用。在引导老师的讲解下,知道小学生每天的一日生活学习情况。最后大家一起到小学的操场上进行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初步感受小学生活的美好与充实。
3、参观结束,师幼回园。
教师组织幼儿排好队,清点人数,准备回幼儿园。让幼儿手牵手一起慢慢走回学校。
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幼儿围绕“我向往的小学生活”展开讨论,讲讲自己在小学中的所见所闻及所感,初步感知小学生活的快乐与充实,萌发爱学习、爱探索、认真学习的。情感。教师归纳总结,回归主题——我向往的小学生活。
四、注意事项:
1、安全工作不能忽视。由于本次活动要出幼儿园,安全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家长和老师最为担心的一个方面。为了确保活动安全顺利地开展,我们要进行全方位的安全教育工作。
2、加强教师的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是做好安全工作的最好保证,而教师是活动的主要组织者,所以安全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加强教师的安全意识。在参观活动前,应专门组织教师们讨论、假想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隐患,并设计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3、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孩子们很容易激动,走出活动室、走出幼儿园,面对广阔的大自然,他们更有一种无拘无束的感觉,但放松的同时也很容易产生不安全的因素。我们应在教育目标中加大安全教育的比重,将安全教育工作渗透到外出活动的各个环节,组织孩子们讨论一系列安全问题,如走路时怎样才能不掉队、怎样才不会撞上别人和车辆、怎样过马路等,使孩子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得以提高。
4、出发前的准备工作。如提醒幼儿喝水、大小便,清点孩子的人数、工作人员的配备情况等。准备好照相机、摄像机。
5、做好活动中的保育工作。
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的身体情况和情绪状态,及时调整活动的节奏和速度,给予适当的休息,教师经常清点幼儿人数以防幼儿走失,及时提醒幼儿进行上厕所等,保证活动的顺利和安全。活动后的保育工作同样重要,经过2-3个小时的活动,孩子们回到幼儿园时一般都累了,于是就会发生大小便在身上、不洗手就拿点心吃等情况。所以,即使参观活动结束了,教师也不能掉以轻心,要坚持做好活动后的保育工作,组织好后续工作。
再过两个月,大班孩子就要迈进小学的大门,实现基础教育阶段的第一次转折。幼儿入小学是教育过度的关键期,做好“幼小衔接”,不仅有利于入学前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而且能为孩子的后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矗我们以“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为研究的基本原则,以“如何解决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怎样让孩子从幼儿园平滑过渡到小学,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为研究重点,以“幼小协同,科学衔接”为主题,结合本园的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以帮助孩子顺利地完成这一阶段的过渡。
坚持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班级工作、家长工作等多方面多途径实施“幼小衔接”活动方案,将“幼小衔接”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1、让幼儿了解即将面临的入学变化,初步体验小学的作息时间及课程模式,减少幼儿对小学的陌生感、神秘感,化解忧虑,为适应小学生活做好各项准备。
2、通过和谐幼小衔接,增加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帮助孩子从身心方面向小学顺利过渡。
3、家园同步,增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重点,帮助孩子适应幼小过渡中的断层问题,共同为幼儿入小学做准备。
(一)教育教学方面:
通过“幼小衔接”系列活动的开展,了解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减少幼儿对小学的陌生感、神秘感,为适应小学生活做好各项准备。
1、参观小学,组织幼儿去体验小学生活,观看小学的升旗仪式和广播体操;参观小学的环境,包括操尝教室、图书室、厕所等地方,边看边比较与幼儿园的不同;并深入一年级的课堂与小学生同上一节课,了解小学生是怎样上课、怎样举手、怎样做作业的,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
3、请孩子学做小学生,每天背着书包来园,开展“小书包真整齐”活动,培养幼儿整理文具、爱护文具、保管文具、认清楚自己文具的能力。
4、和孩子一起制订作息时间计划表,养成做事专注有序的习惯。
5、以“我心中的学校”为主题,组织幼儿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心中理想的小学,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设计出一组生动形象的,有趣的小学生生活场景图,使孩子们对小学产生向往,激发他们上小学的愿望。
6、邀请上届毕业生来园与小朋友座谈,介绍小学的学习、生活情况,做好入小学的心理准备。
(二)班级工作方面:
培养孩子间的相互学习、自主性和决策的能力,建立一个共同探讨的团体。营造一个充满爱的班级氛围,让幼儿有安全感,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
1、身体方面的准备:
(1)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通过体育锻炼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步入小学。
(2)为了让幼儿能够较快地适应小学生活,我们适当延长幼儿学习、运动时间、减少游戏、生活时间,让幼儿在心理上对时间概念有所准备。
(3)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正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器官。
(4)注重安全方面教育,让幼儿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有困难找警察,记住各种急救电话;知道不玩水、玩火,玩电。
2、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1)通过谈话、讲故事、社会实践等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懂得,成为一名小学生,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要自己想办法解决。
(2)早睡早起,按时上学。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什么事,并学着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3)和孩子一起阅读故事《快睡吧,小田鼠》、《慌慌张张的沙沙》等作品,让幼儿克服动作拖拉、没有条理的不良习惯,养成动作敏捷、有条不紊的习惯。
3、学习方面的准备:
(1)请家长配合幼儿园,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不迟到早退、不随便请假,上课时要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要认真完成作业等。
(2)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模仿学校要求,让幼儿学习有关的常规知识,爱护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它学习工具。
(3)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养成爱想、爱问和认真回答问题、注意倾听的习惯;
培养幼儿正确地握笔写字、看书、读书的习惯;还有,通过适当的布置作业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在游戏、活动中加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4)学记口述日记,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
(5)开展“小值日生活动”,培养幼儿独立意识和为他人服务意识。
(6)开展“快乐课间十分钟”活动,培养幼儿自理、自立的能力。
(7)知识经验的积累,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书写环境;以语言区为重点精心设计制作有关读写方面材料供幼儿操作,同时,让幼儿熟悉汉语拼音,通过每次的数学活动、数学区活动对幼儿进行分类、统计、简单运算、自编应用题的培养,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师方面:
(2)加强幼儿安全意识和自理能力的培养。
(3)加强幼儿对课间休息和自由活动的引导,让幼儿学会自主安排和管理自己的生活。
(4)与小学老师座谈,了解历届我园幼儿升小学后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幼儿园需要注意的幼小衔接的问题,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5)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加强幼儿对小学生知识的学习和热爱上小学的情感培养,做好幼儿心理疏导。
(6)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的相关知识。
(四)家长工作方面:
(1)做好家长工作,形成教育合力,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的相关知识,让家长认识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配合幼儿园,并能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共同配合为孩子入小学做准备。
(2)利用家园联系栏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方面的知识。在家长园地中开辟“家庭教育分享栏”,在上面粘贴幼儿学习内容,让家长鼓励幼儿独立完成,家长则对幼儿不明白的地方进行点拨,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幼儿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使家长真正参与到孩子规则意识、任务意识的培养中来。
(3)在家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如:定时作息;有计划的完成老师留下的任务;不迟到等等。
(4)家园同步,教师与家长加强沟通,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重点帮助家长科学地去对待孩子成长中的转变,加强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各教师充分理解“幼小衔接”活动的意义和作用,切实加强对活动的组织与领导,加强活动过程的管理,确保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落实目标责任制。我园将各项工作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责任人、定活动方式,定活动地点,确保活动的扎实开展。
五、活动反思与总结
(一)根据幼儿的入学取向,对入小学后的幼儿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幼儿入学后的情况,在根据了解的情况,对下一届的幼儿毕业生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二)教师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整理分析。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每位教师写一篇有关“幼小衔接”的教育心得。
一、指导思想:
和谐幼小衔接,帮孩子走好小学第一步,助孩子向小学顺利过渡。
二、活动目标:
学习有兴趣,双语有长进;活动能合群,个性有发展;身体有保证,生活有条理。
三、活动思路:
本系列活动围绕参观小学校舍、感受小学课程、体验小学生活、和小学生联谊等四个方面进行。每次的活动目标各有侧重点,按照初步感受小学课堂----了解小学生的生活、学习----幼小同乐、开心party----小学老师为学前班的小朋友上课等顺序,有层次、有目的地活动。主要目的是带领学前班小朋友熟悉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感受小学生活的紧张和快乐,和小学生做朋友,激发幼儿对小学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做一名小学生的`自豪感。
(一)活动主题:参观加美小学部。
(二)参观地点:小学部教学区。
(三)参加人员:学前班小朋友及老师、小学一年级相关老师。
(四)参观时间:201x年5月20日(星期一)。
(五)活动目的:
1、使学前班小朋友知道小学时哥哥姐姐学习的地方,初步了解和感受小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2、减少对小学的陌生感、神秘感,为适应小学生活做好各项准备。
3、了解小学活动特点和小学规范,对各类学习活动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
4、激发学前班小朋友学习的兴趣和上小学的欲望,为学前班小朋友升入小学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
5、让学前班小朋友走进小学生的饭堂,并与学生一起交流。分享吃自助餐的乐趣,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欲望,为幼儿升入小学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
(六)活动流程:
时间:5月20日上午。
1、(7:55——8:15)与一年级学生一起观看小学升旗仪式。负责老师:王洪志。
2、(8:30——9:10)第二节学前班小朋友与一年级学生共上一节课。幼儿园学前一班到一(1)班,学前二班到一(2)班,学前三班到一(3)班。负责老师:王洪志(数学)、周金英(语文)、杨霭怡(语文)。
3、(9:10——10:00)参观小学校园,包括小学生课间活动、操场、电脑房、舞蹈房、美术教室、音乐教室、体育馆、图书馆等等,边看边比较与幼儿园的不同。负责老师:王洪志老师,幼儿老师。
4、(10:00——10:30)观看小学生做课间操及进教室吃间餐。负责老师:各班主任、王洪志老师。
5、(10:30——11:00)参观加美小学部宿舍。由三名生活老师分班介绍宿舍并示范整理内务。负责老师:程雪菲、徐晓娟、梁丽梅、李飞萍、王洪志老师。
6、(11:00——11:30)让学前班小朋友走进小学生的饭堂,并与一年级学生一起交流。分享吃自助餐的乐趣,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欲望,为幼儿升入小学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负责老师:幼儿园老师、一年级组老师及四位生活老师。
幼小衔接之二:“幼小同乐、开心party”。
时间:5月20日下午。
1、(2:50——3:00)孙倩主任讲话。
2、(3:00——17:00)在b107室进行游园活动。
游戏项目负责老师:
小学部:杨青青、杨霭怡、麦建宁、叶志庆和各班生活老师。
各班主任负责组织学生纪律,(注意照顾幼儿园小朋友)。邹成方老师负责兑现奖券;莫君华和张艺芬老师兑换奖品;叶志庆负责新闻稿撰写;王洪志统筹整个会场及拍照。
3、活动完毕后,合影留念。
附活动流程表:
5月20日上午:
7:55——8:15参加小学部升旗仪式。
8:30——9:10学前班小朋友走进课堂。
9:10——10:00参观小学校园,包括小学生课间活动,操场,电脑房,舞蹈房,美术教室,音乐教室,体育馆,图书馆等等。
10:20——10:50参观小学校园及学生宿舍。
10:00——10:30观看小学生做课间操及进教室吃间餐。
10:30——11:00参观加美小学部宿舍。
11:00——11:30学前班小朋友走进小学生的饭堂。
5月20日下午:
14:40——14:45到b107室进行游园活动。
2:50——3:00孙倩主任讲话。
3:00——17:00在b107室进行游园活动。
为推进我镇学前教育数学领域活动的质量,发挥我镇学前教育名师成长工作室的教研力量,结合2019年学前教育宣传月“幼小协同科学衔接”主题活动,开展龙湖镇幼小衔接联动教研。以下是方案具体内容:
一、活动地点:
衙口中心幼儿园二楼综合室。
二、活动时间:
20__年5月13日上午。
三、参加对象:
龙湖镇幼教、数学名师成长工作室全体成员;龙湖镇幼儿园教研组长各1名。
衙幼大班段家长、衙口中心小学教师若干名。
四、教研议题:
五、活动安排。
时间内容主持人。
8:10~8:30报到高丽卿。
8:30~9:00学前教育宣传月启动仪式。
9:00~9:30研究课《学编5以内加法应用题》。
9:30~10:00研究课《汪汪的生日派对》。
10:10~11:00对话研讨。
11:00~11:30专家点评尊道附小苏明强教授。
六、活动要求。
1.活动前:提前熟悉议题,结合各自数学教学经验,带着问题参与观摩、交流。
2.活动中:围绕研讨议题,选取观测点,认真记录、诊断,做好交流准备。
可见,难点在于用符号记录孩子的发现结果。因此,本周的重点是让孩子用多样化的测量方法记录生活中各类物品的长度、宽度、甚至高度。
《小小测量师》。
1.您可以和孩子玩“立定跳远”的游戏,比一比谁跳的远,用脚或鞋子作为测量单位,协助孩子用图画和数字记录下来,如“妈妈能跳6只鞋子那么长,我能跳4只鞋子那么长”。
2.您可以问问孩子“咱们家的圆桌一圈到底有多长”,用什么办法可以测出来,协助孩子用布条、绳子等进行测量。比如“我们家的桌子要10段这么长的绳子才能测出来/比10段还多,但是不到11段”。
3.您可以给孩子提问“同样的桌子,用这根绳子只要4段就够了,用那条为什么要6段呢?”在问题中对孩子进行分数、整体与局部关系的启蒙,注意不要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而是自己思考。
4.相信经过四次的调查,您已经养成签名和时上交的习惯,以身作则,培养了孩子的守时习惯和任务意识。
2.对测量的结果进行思考和比较(爸爸的桌子有4段绳子那么长,我的桌子只有3段)。
3.能用有意义的符号记录。
为了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进一步加强家园联系,充分发挥家园教育合力,许多幼儿园开始组织衔接。
新城幼儿园幼小衔接家长工作活动方案为了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进一步加强家园联系,充分发挥家园教育合力,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同时,根据班级幼儿的具体情况以及阶段的教育任务,有计划、有系统地设计和组织内容不同、形式各异的家长会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家长会的创新、实效不但能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走进班级教育,理解并主动配合班主任工作的,还能营造宽松、和谐的教育、沟通氛围,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建“绿色”环境。因此,幼儿园对幼升小家长会做出如下安排:
1、让家长更好的了解本学期班级中的基本情况、具体措施以及各项工作安排;。
2、引导家长有效地配合教师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3、向家长建议性的讲解入小学前的各项准备事项。
1、各班家长会。
发言稿。
的准备。
2、家长会发言稿的交流。
3、家长会通知、签到表的准备。
4、年段与班级家长会方案的制定。
6、各会场布置情况的检查。
1、介绍班级的整体情况,及班级孩子的整体发展情况(要求能每个孩子都点到一下)。
2、观看幼儿早操。
3、观看幼儿跆拳道。
4、亲子活动:母亲节亲子活动。
5、家长互动。
1、班主任负责通知到每一位家长,要求每位家长参加(包括通知生病请假幼儿的家长,尽量争取所有家长参加此次活动)。
2、召开家长会时全园的教职工要参加,并统一着装校服。
3、教室整洁,展示用的幼儿用书等资料整齐摆放到桌上,黑板上有与会议相应的板书、板画。
4、班主任接待家长主持会议;配班教师做好家长签到、收集家。
长意见反馈表等工作。
5、耐心解答家长疑问。
家长会前一天进行全园卫生大检查,特别是一些卫生死角要特别注意打扫干净。
家长会前进行全园环境检查,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2、班级环境。
卫生间:卫生纸、洗手液摆放整齐;毛巾、杯子逐一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更换。
活动室:柜子的东西摆放整齐,保教人员个人的东西一律放在衣帽间;钢琴、电视机、办公桌上不摆放杂物。
一、园长宣布本次家长会的主题。
二、请幼儿为家长们表演节目。
三、请一年级小朋友谈一年级生活学习的感受。
四、由班主任老师(冯娟)讲话,介绍幼小衔接的相关内容:
1、树立正确。
给家长和老师以正确的指导态度和观念。统一思想,步调一致,提高幼小衔接的效果。
2、寻找科学的指导方法和训练策略.
采取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方法,予以指导和培养,使大班幼儿作好各方面的准备,缩短适应期。
3、研究小幼教育的系统性,一致性,为教育研究提供素材.
挖掘教育资源,丰富大班下学期的教学内容,作出相应调整和补充,在教学内容上做好衔接。
(二)、幼小衔接的原因------为什么衔接。
幼儿生理心理发育特点孩子在六岁之前的成长要经过许多的关键期和危机期。三岁入幼儿园时,是一个阶段的转折,出现了第一个危机期或适应期,产生分离焦虑,自我意识已形成。
六岁从幼儿园入小学,又是一个阶段的转折,又出现一个危机期或转折期。在这一时期,孩子既感到自己长大了,在身体、年龄等方面长大了,但在心理上还不很成熟,这就出现了心理上的矛盾,既要独立,又不具备完全独立的能力。因此,有时表现出逆反现象。这是孩子的正常心理发育特点,只要及时的注意,给予良好的引导和帮助,就可以把此现象降到最低。
(三)、幼小衔接的内容------衔接什么。
1、激发良好愿望,提升学习兴趣:
那一天,产生内驱力。并让孩子了解小学生活的丰富多彩,而不要用上学和小学老师恐吓、吓唬孩子。
2、提升学习兴趣:
让学习象游戏一样有趣----在游戏中学习。
在学习中赞美孩子----。
消除学习辛苦的印象----让孩子喜欢学习,产生学习的动力,因为有动力就不觉得辛苦。
让孩子领略学习的成就感---取得成绩得到认可和赞许,会增强自信心、求知欲、满足感,而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
3、培养孩子的学习素质,即学习的能力。
观察能力---观察其实就是学习,观察大自然、人事物。但观察不等于毫无目的,东张西望走马观花,而是落到事物的细微之处,发现事物间的区别、现象、变化,并带着问题去观察。如观察洗手间位置,家长止步线,老师办公室位置,周围同学,街道周边标志物等)2、专注能力---起到决定作用。要求孩子做事情专注的做10分钟不要三心二意的一小时。家长首先做事情要专心坚持,要与孩子共同专心做一件事情,创设安静环境,避免新奇东西干扰等。
4、记忆能力---整个智力能力的基础。一年级写100个字,认400个字,拼音,课文背诵全靠记忆。记忆又分机械记忆(死记硬背)和意义记忆(理解后记忆),引导孩子联想记忆,理解记忆,靠方法记忆。
(四)养成孩子的好习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1、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
阅读能帮助幼儿学习。家长能够帮助孩子阅读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每天在家里持续念故事给孩子听。增加幼儿的阅读机会,使孩子能随意地挑选并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无疑是增进学习兴趣、促进知识吸收的良好途径。鼓励孩子复述看过的故事或儿歌,这是对幼儿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有力促进。
千万不要在孩子间横向比较,给自己的孩子乱帖标签。看到别的孩子能背20首。
唐诗。
而自己的孩子只会5首就说孩子笨,这样的标签会大大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从而丧失对学习的兴趣。阅读、背诵不是任务。
听听的习惯与能力是衡量孩子学习能力的标准之一。许多。
作文。
优异的小学生,他们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听的习惯,这对于幼儿园大班孩子的教育是有启发性的。
倾听是一种很自然的接受方式。孩子对听故事、听儿歌总有着极大的兴趣。经常听听录音、听听广播;听得多,势必积累得多,在表达时就有了丰富的素材与较强的组织能力。
大人在与孩子说话时,不要罗嗦反复地说。一句话说的多了,则成了可听可不听的话。同样的话说了第二遍,第一遍就显的不那么重要了;如果有第三遍第四遍,那么先前说过的就成了大可不必去听不必去记的废话了。这样的罗嗦重复对孩子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相当不利,孩子很难直接辨别出哪些是要听的,哪些是可以不听的,结果很可能导致孩子没兴趣听,对什么都不认真听,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这样就对孩子的学习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大人要对孩子听的习惯负责。相信孩子的能力,不要过多重复自己的话。
表达交际依靠表达。进入小学,进入一个新的交际圈,表达自然就显得重要起来。通常一个善于表达的人,容易获得别人的肯定;获得了别人的肯定,自然就获得了充分的自信。在学校闷声不想的孩子,很难让老师、同学在短时间内了解他、喜欢他;表达能力差的孩子,别人很可能会觉得他笨,认为他懂的少。这样的情况往往会导致孩子不自信,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害怕到学校去。
2、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让孩子理解时间。儿童初步的时间观念是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如几点该干什么,还有多长时间该干什么等,让孩子感受不同的时间长度。
让孩子珍惜时间。认识钟表,在规定时间做完规定的功课和工作,提高效率。让孩子知道自己下面要做什么,有计划表或作息时间表,自己掌握。做到先学习后玩。承担因迟到带来的后果。
3、克服孩子粗心的坏习惯粗心不是习惯问题而是学习能力问题,是个普遍而又严重的问题。应认真对待和改正。
不要只重视孩子学习上的粗心问题,而忽略注意培养孩子做事情的条理性。纠正孩子粗心首先要培养孩子做事情的条理性,日常生活中避免粗心的情况,才能养成细心的习惯。
(五)、锻炼孩子的交往能力。
1、合作精神:
孩子是处于集体之中的社会人,在团队里的个体,时时处处要与人发生关系。只有会合作才会竞争:有事商量,分工协作,关心同情别人,帮助别人并寻求别人帮助。
合作需要宽容:换位思考,对孩子要多说:
2、与人交往:积极主动的与人交往,真诚交往;学会倾听别人,用适当的方式表达。
3、语言表达能力:清楚流利的表达自己意愿。词汇量的丰富,有感情的表达。练习手段有:坚持口述。
日记。
;多用提问方式与幼儿交谈;延伸孩子的话,引导继续表达;多与孩子说话,要学会渲染;多听孩子表达,耐心倾听;创造机会让孩子表演展示;看图说话或编故事。
4、培养责任感:任务意识、责任意识的培养。
一方面,完成任务和责任:自觉独立完成作业,值日生工作,临时性任务,该承担的家务,以示他对家也负有责任。
另一方面,承担后果和负责任:勇于承担由于自己的原因而造成的过错和后果。
。
注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幼儿感到在一个文明,安全,和谐,愉快充满爱与尊重的良好精神环境中生活,这对幼儿的发展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注意改变活动室的布局,将集中围坐式的环境改变为分隔式区域型环境,让幼儿在幼儿园里感受到小学班级式教学环境,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组织幼儿到小学去参观小学生升旗仪式,早操活动、课间活动,把他们带进小学生的课堂,参观小学生的学习,课间活动等,从而激发他们上学的-。回园后我们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指导。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将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因此,培养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十分重要。加强纪律教育。幼儿入学前应具备的心理准备方面要有强烈的求知需要,能控制冲动,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
二、幼儿入学的知识准备,重点做好三个衔接。
注意水平的衔接:幼儿阶段的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小学生上课时需要的是有意注意,即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把注意指向教师。针对这一变化,教师应重视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幼儿的注意水平。教师要慢慢减少教学活动的游戏成分,逐渐把幼儿的无意注意发展为有意注意。可通过教师的要求,活动的规则,幼儿间的竞争来实现。
思维能力的衔接。学习活动说到底是一种思维活动,学习成绩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为幼儿入学作准备,其中很重要的方面是思维能力的准备,即学习活动中不仅有感知、记忆的过程,更要有归纳、概括、推理活动的参与。从“拉动幼儿发展”的角度出发,精心策划教学活动,因为大班幼儿思维异常活跃,好奇心强,教学的内容要有适度的挑战性。
知识点的衔接。在大班要不要教幼儿学习小学知识?教师应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和愿望,把握分寸。如:语言课上和幼儿玩一些口语化的、感受四声的语音游戏。根据汉字、字母、数字的基本笔画进行前书写练习。幼儿上学后如果掌握一些零星的知识,上学后容易引起认知共鸣,产生强烈的上学愿望。
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没有家庭教育和社会的相互配合,教育就不成合力,教育就难以真正影响和实施。因此,为增加“衔接”工作的实效性,做好家长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从而让大班的家长们能够初步了解并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在入小学前的各种准备工作,除了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各种准备,并能够让这些家长有针对性的为自己的孩子进行各种有目的性的训练和培养。
利用家园共育栏目,向家长们宣传和沟通本班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开展的每一项工作,并向家长们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如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这样做的目的,一可以培养幼儿做事的效率性,为入小学的学习提供在时间上的保证;二可以培养幼儿责任性,使幼儿进入小学的学习能够坚持有始有终,以防出现在学习上的-蛇尾。
利用家园联系册、家长来园接送幼儿、电话交谈等形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和交流,使家长们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自己的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使家园能更进一步的配合,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四、加强与小学的联系与交流。
参观小学的校园,观摩小学生升旗上课及课余活动。邀请小学生来园与小朋友座谈,请小学教师介绍小学生活。通过图片、资料、电教等各种教育形式,帮助幼儿认识入小学后的学习与生活,如:玩角色游戏“老师与学生”,给幼儿讲有关小学的事或老师上课的故事,减轻幼儿的思想压力,促使他们向往做一名小学生。
五、具体内容安排。
1.开学初,邀请小学教师,举办“幼小衔接”的专题家长讲座。
2.早晨入园要求在8:30前到园,不迟到。以培养幼儿遵守作息制度,早睡早起,有规律生活的良好习惯。
3.适当延长上课时间至35分钟左右,适当减少游戏时间。
4.适当改变学习环境,为了跟小学的课堂环境接轨,将幼儿的座位改成接近小学的较规范的上课座位形式。
5.要求幼儿自背书包入园,养成自己整理学习用品的好习惯。
6.为让幼儿初步了解小学的校园环境及生活,4月份要组织幼儿参观小学校园、观摩小学升旗、上课及课余活动。
我们争取在半年的时间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我们的孩子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小学的教育模式。
1、初步熟悉小学生活。了解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内容。
2、尝试合理安排自己的课间活动,并在与同伴、小学生的互动中大胆表达。
3、向往小学生活,渴望成为一名小学生。
i。参观小学并与小学生对话。对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活动有所了解。
2、录像《课间十分钟》,邀请一位小学一年级学生。
1、认识小学生,产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1)今天有一位客人要和我们一起活动。你们看,他是幼儿园的小朋友还是小学生?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教师请出小学生,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并通过小学生的书包、红领巾等特征进行判断。)。
(2)请小学生,师幼共同欢迎小学生。
2、迁移参观经验,理解”下课”的意思。
(1)小学生哥哥在xx小学上学。你们还记得去这所小学参观的事情吗?那天。你们在小学里看到了什么?(师幼共同回忆参观小学的情形,鼓励幼儿交流在小学校园内的所见所闻。)。
(2)小学生上课的时候和我们一样吗?哪儿不一样呢?(先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讲述,再请小学生介绍。帮助幼儿了解小学生每天上午要上四节不同的课。每节课都是四十五分钟,每上完一节课就有十分钟的休息时间,这十分钟就是下课时间。学校里会有铃声或音乐提醒大家上课和下课。)。
3、观看录像《课间十分钟》,了解课间十分钟的作用。
(1)课间十分钟有什么用呢?你看到小学生在下课的十分钟里会做些什么事情?(引导幼儿积极回忆,大胆想象,主动表述。)。
(2)小学生哥哥给我们带来了《课间十分钟》的录像,我们来看看小学生在课间十分钟里都做了些什么,想想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播放录像,师幼共同观看。)。
(3)幼儿自由结伴讨论、交流小学生在课间十分钟做些什么事,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教师鼓励幼儿有疑问时去问问小学生。初步引导幼儿理解课间十分钟是小学生入厕、喝水。、换课本和游戏的时间。
4、实践活动。学习安排课间十分钟。
(1)如果你是小学生,你会在课间十分钟做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试着安排”课间十分钟”。请小学生哥哥当评委。看看谁安排得合理。
(2)幼儿安排课间十分钟,请小学生哥哥了解幼jl的课间活动内容。
5、交流、讨论,知道要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
(1)谁愿意来介绍自己在课间十分钟做了些什么?(请幼儿互相交流,大胆介绍自己课间十分钟做了哪些事。鼓励幼儿主动了解同伴对课间十分钟的安排。)。
(2)我们来听小学生哥哥哪些小朋友安排得合理。(小学生说说哪些小朋友安排得合理,让幼儿知道课间首先要解决入厕和喝水的事、学习上的事,如果有时间再和同伴游戏。)。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moban/273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