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的制定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在编写教学计划时,可以参考这些范文中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活动安排。
教学目的:
1、通过生活情景教学感受社会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2、培养学生数感,并提高学生的心酸能力,
3、通过计算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逆向思维。
教学重点:灵活解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1。
20+6080+1020+50。
2、连加连减口算。
3+2+41+3+47+2+10。
10-5-26-2-315-5-2。
指明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今天我们就来试着解答这样的题目。
二、自主探索。
1、课件出示第五题,小猴分花生图。
要求:(1)看图说出图意,要求还剩多少个花生怎么计算?
(2)列出算式并独立解答。
(3)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先算什么,在算什么?
2、基础练习。出示第四题基础练习。
要求:(1)独立计算,全班订正。
(2)比较上下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4)师总结算法:整十数的连加连减和10以内的连加连减一样,只是要加在在十位上。
3、情景模拟,出示第6题。
师模仿售货员一个学生上来模仿买东西的人,先示范给其他学生看,后要求学生分组模拟。
要求:(1)说清楚自己要买的东西,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根据自己的要求买东西并算出要用去多少钱,付出钱后还要找回多少?
(3)口头列式,并回答。
(4)全班反馈,说一说,你想怎么买,是怎么计算的?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第7题,
要求:独立解答。
回家帮妈妈算酸她今天买菜用了多少钱,并说出一些整十数连加连减的算式,你是怎么计算的。比一比谁是细心的孩子。
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全册的重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对以后的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的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各节中教学内容的编排大体分为三个层次: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二、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计算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教学过程中,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依靠动手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中以具体事物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动手操作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利用小组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方法内化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2)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单元课时安排: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
4、整理和复习…………………………………2课时。
教学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p56—57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1—3t)。
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正确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仔细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3、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经验入手,培养学生仔细的观察能力。
(课件出示场景切换,配上明快的背景音乐:春天在哪里)。
1、师:春天到了,你发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识春天的什么花?
(课件切换到夷陵广场或书上的主题图)。
大概有多少黄花?多少红花?
3、课件从左慢慢移入一个花农骑车进入。
师:你知道他是干什么的吗?你怎么知道的?
他要去干什么呢?咱们都是少先队员要学着助人为乐,今天我们就去帮助他摆花盆吧!
二、创设情景,在生活中学习。
1、初步认识,出示例1图。
师:看这里的鲜花可真漂亮,它们各有几种颜色?有多少盆?你是怎样最快的数出来的?
你能自己看着这些花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学生分组互相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
2、信息反馈,交流整理。
师选择的板书算式。10+20你是怎么算的呢?这道题哪个组的算法最多?用你自己最想用的方法在组里说一说计算方法。
师:今后在计算时可以用你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
(课件里花农伯伯说:小朋友们快来帮我摆花盆吧。我要搬走10盆花,)。
3、巩固练习,
p57面的做一做,用小棒摆一摆,算出结果。
4、观察整理,总结方法。
师:今天我们学的算式,你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它们都是什么数?(他们都是整十数,)。
师:在计算时要怎么办?(整十整十的相加减)。
三、强化练习,
1、练习十的1t。
师: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这道题,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
2t:独立计算,并仔细观察。
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在计算时要注意,记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整十的要和整十的相加减,几个一要和几个一相加减。)。
3、课堂作业。
p58面的3t。
看懂图意,独立列式。
四、全课总结。
你知道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吗?板书课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对,我们今天学习的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在计算时一定要看清楚怎么加减。
教学目的: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和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
3、对简单的几何形体进行分类。
4、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二、探索。
1、教学例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出示教具。
问:能将这些物体分成两堆吗?
学生上台分。
(2)讨论:他门是按什麽形状分的?
(3)你知道他们是什麽形状?板书:长方体,正方体。
(4)老师画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
(5)联系实际,巩固认识。
你们带的里面有没有长方体,正方体?
生活中还有那些是长方体?正方体?
(6)课堂活动1。
学生先说每个图形的名称,在连线。
(7)学生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看一看,摸一摸,问:你如何辨认他们?
(8)回忆长方体,正方体的形状。
2、教学例2。
(1)出示例2教具,学生分成两堆。
(2)讨论:他们按什麽分类的'?
(3)他们是什麽形状?板书:圆柱体,球。
(4)老师画圆柱体和球。
联系实际,巩固认识。
你们有圆柱体吗?有球吗?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圆柱体,球?
(5)再观察圆柱体,求的形状,
3、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麽?
三、课堂活动。
练习七1、3。
课后记。
第3课时。
教学内容:59页,例3,练习七2、4、5。
教学目的:
1、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求。
2、利用这些物体搭积木。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根据不同的形状,搭出不同的积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长方体,正方体,求和圆柱体。
学生辨认。
2、分小组,把带来的物体分类。
3、用橡皮泥做这些物体。
二、教学例3。
1、老师:我们手中有各种各样的物品,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来塔各种物体。
2、老师示范。
3、分小组活动。
4、全班展示。
三、课堂活动。
1、60页2。
2、61页4。
(1)猜用几个小的正方体可以把一个大的正方体。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课后记:
1,学生能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算式,加深认识相应的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2,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乐趣,激发他们积极探索新知识,学好数学的愿望.
3,逐步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会10的加减法.
理解相应的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课件,口算卡片,数字卡片。
一,复习导入。
对口令1—92—83—74—65—5。
二,新授。
1,教学例题1。
板书:6+4=。
4+6=。
(3)你能自己算出得数吗把书上59页算式的结果填完整.
(4)交流汇报:任选一题,把自己的算法告诉大家.
2,教学例题2。
(1)谈话:小红在玩抛花片的游戏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播放动画.
(3)交流小红抛花片的结果.
(4)在书上写填一填把这个结果用四道算式记下来.
(5)请你想一想,小红再抛一次结果会怎样呢。
(6)小组交流.
(7)全班交流,按照你的想法可以列哪些算式呢。
三,巩固练习。
1,找朋友:和同桌一起找找哪两张卡片上的数字相加等于10,交流后全班交流.
2,课堂练习第1题。
出示图.同桌活动后全班交流.
3,开火车口算卡片.
4,课堂练习第2题。
比一比,谁说得多.
同桌相互说以后全班交流.
5,课堂练习第3题。
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
五,作业设计:练习四第1题。
算法多样化是近年来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最易引起争议的焦点问题。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按照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进行数学交流,而且有利于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这样的教学不但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愉悦,而且能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指导学生选择口算的最优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小组内进行评价,进行辩论,进而形成最优的口算方法,通过多样的练习让学生自己感受出自己的口算方法的优缺点,进而自主的选择最优的口算的方法,并且通过练习达到认可和巩固的作用。
在设计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估算意识。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应该培养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口算时可以先加强学生的估算的练习,这样有助于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口算的准确性,促进学生对口算的理解和应用。
二、重视算法多样化,培养创新意识。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面对算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无论哪个学生,凡是以自己的学习方式,根据自己的特点,以自己的步调进行学习,都是有效的。学生的学习总是在自己已有知识基础上的自我建构,学生的心灵深处不仅有求异和创新的需要,而且完全有创造的潜力。这样通过一道题的有效学习比训练几张口算卡来得收获更大。
三、鼓励质疑评价,培养反思意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对于学生思维成果的评价,并非是老师的专利。因此对学生各种各样的口算方法,教师不要急于评价优劣,应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并对各种算法进行质疑、剖析。让学生自己来评价,自己来反思。为什么结果要减去3呢?对同学的算法,你想发表什么意见?还有不同意见吗?等等,特别是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的思路进行比较,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同学们用多种方法去口算,尽管大家的思考方法不同,但有一种相同的思路,想一想,这一基本的思路是什么?学生经过思考发现,都是在想方设法凑整。如果学生原来的凑整是处于无意识状态,那么,通过对自己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就增强了用凑整思路来解决实际情境中的各种计算问题的意识。不仅使结论得到进一步的凝练和升华,而且有助于学生建立初步的数学价值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口算过程。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经历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的的探索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研讨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小棒、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
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情境创设。
1、口头完成教师出示的有关数的组成习题。
2、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复习:3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教师谈话引入,创设情境:蓝灵鼠是我们学习的好伙伴,今天他又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和我们一起摆小棒。大家看他是怎么摆的?课件出示与教材图相似的小棒图(先出示30根小棒,再出示5根小棒)现在,你也像蓝灵鼠那样自己摆小棒。
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摆的。设计学生喜欢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探究与体验。
2、学生按教师要求和同桌举例认识加数、加数、和。
3、学生按图进行操作、交流、表达,然后汇报交流。
4、举例认识被减数、减数、差。
教师提问:根据你的操作,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解答?先组内说,再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汇报追问怎样算出的,并板书:30+5=35。
教师讲解加数、加数、和。让学生重复这些内容,举例说说。
回到情景图,教师边演示边提问,还剩多少根?怎样列式计算?你是怎样想的?交给学生讨论。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算理。
讲解被减数、减数、差。方法同上。教师放手学生自学,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操作、讨论、汇报。在相信学生能力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
实践与应用。
学生按要求完成练习。
自主小天地:学生把自己编的题写在书上。
完成练一练的1、2、3题(可采用多种形式练习)第2题,要求学生看图说题意,并列式计算。
第4题对口练习:可采用教师和一名学生先做示范(可加、可减)再让同桌进行练习。
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永远保持旺盛的精力来参与学习活动。
本节课请来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形象——蓝猫大哥,并创设蓝猫参与竞赛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浓厚学习的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一、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例如在对9添上1就是10的认识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请你帮蓝猫检查一下,它摆得对不对?它少摆了一个,你能帮它想办法吗?为什么可以这样做?从而让学生自己领悟这句话的意义并受到一次完成作业后要认真检查的教育。
二、体现数学生活化:在教学0—10各数顺序时,让学生思考0—10顺数在哪儿可以找到?(直尺上、学号、楼号等等)从而引发学生对顺数在生活中应用的思考。那么倒数又有什么作用呢?在学生困惑之际,出示火箭发射图提示,再让学生自己发现倒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鼓励学生互为师生,促进思维多元化:在学习数的顺序时,让学生看着自己摆好的数字提问,如9的前面是几或比9少1的是几,让学生体验到尽管提问的语言表达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又如在比较大小时,学生看到两张点子图,鼓励学生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结果有的学生就说比大小,有的就要写算式,有的就说不管做什么都得先数一数。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一册第64~65页及练习九第1~3题。
评价要点:
1、引导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读、比较大小和组成,对10的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培养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引导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寻找数学规律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唱数字歌。
二、情景引入新课。
蓝猫:hi!就是我——蓝猫大哥啦!今天我就是来向小朋友们挑战的,你们敢吗?
学生:敢!
三、小组学习。
(一)讨论主题图。
师:好,今天呀,蓝猫和你们一共要闯六关,谁闯的关最多,谁就赢啦!现在马上进入第一关!请看大屏幕(出示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就说什么。
学生自由观察讨论,并汇报。
师:第一关,我们聪明的同学赢了!现在要进入第二关——抢答题了哦,你们准备好了吗?
师:好,请听第一题:刚才我们说的鸽子数和人数都可以用几来表示呀?
那就请仔细观察,这个10跟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字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讨论回答。
师:请认真听,蓝猫大哥有“蓝猫小知识”送给你们哦!
蓝猫:嘿嘿,这个我可比你们知道的多。像10这样由两个数字组成的数就叫做——两位数啦!
(三)10的基数意义认识。
师:这第二关蓝猫可是露一手了,算他赢了,好吗?好,我们大家要继续努力哦,现在来看第三关吧!请用你们桌子上的10个小圆片摆出最美丽的图案。
师:请你们帮蓝猫检查一下,它摆得对吗?它错了,你们怎么帮它改正呢?
生发表意见。
师:哦,大家真聪明!那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想吗?
他说得真好,大家跟他一起说一次,好吗?
2、初步学会根据实际情境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10以内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根据情景图正确列式计算。
一、激情导入:
二、复习加法:
1、复习加法含义:
师:请小朋友们注意看,第一位来咪咪家做客的是谁呢?那第二位呢?(教师贴出2只小狗,3只小猪的图片)。
师:哪个小朋友能根据刚才老师演示的情景来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提出问题。
师:谁能帮这位同学解答?
生:2+3=5(只)。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要用加法吗?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是把两部分合起来,求总数,所以要用加法。
师评价:说的真不错。
2、复习连加:
生提问题。
师:该怎样解答?
生:2+3+1=6(只)。
师:这次是把几部分的数合起来,求总数?引导学生得出:像这种把几部分数合起来求总数的问题,我们要用加法来解决。(板书:加法)。
3、复习特殊的加法问题:
生:6+4=10。
师: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解答呢?引导学生了解把吃掉的和还剩的合起来就是篮子里原来的苹果数。所以用加法计算。
4、列举生活中的加法问题:
师:小朋友们,想想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像这种用加法来解决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
学生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三、复习减法:
1、复习减法含义:
生提出问题。
师:该怎样解答?
生:10—6=4。
2、复习连减:
师:在我们做题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算式:10—2—3=这种算式有个名字,谁还记得?(连减),哪位同学能根据这个算式中的数字提一个连减的问题?指生提出几个连减问题并解答。
3、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减法问题:
师:在生活中还有许多要用减法解决的问题,谁能举出几个?
指生边提问题边解答。
四、综合练习:
师:刚才有许多同学都没有机会发言,特别着急,没关系下面就给每个人一次锻炼的机会,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说你在生活中遇到了哪些加减法的问题?再请小组内的其他同学解答,小组长要记录好你们组一共提了几个问题,一会儿我们比比看哪个小组提的问题最多。
五、课堂小结: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
2、经历解决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增强环保意识。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春天来到了。校园里的小树刚刚醒来,她们穿上了鲜亮的绿衣裳;小草也从土里偷偷里钻出来了;花坛里鲜花盛开!校园里真是美极了!为了保护好这美丽的校园,我们要开展一次绿色行动。
二、新课学习。
活动一。
师:小朋友,你想参加“校园护绿”行动吗?你知道行动中要做些什么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挂牌、浇花。
活动二。
教师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图。
师:根据情景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学生可能提出很多问题,教师对学生加以表扬,对提出的问题加以总结,然后从易到难,根据本节教学目标加以解决。
如: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
先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6+3=□(个)。
再引导学生探讨算法,学生可能有多种算法,只要合理就要加以表扬。
小练习: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这两道题吗?
21+8=4+53=。
(针对学生表现情况,即时表扬或奖励)。
生:我想知道“一共有多少棵花?”。
师:怎样才能知道“一共有多少棵花?”呢?
列出算式:23+20=□(棵)或20+23=□(棵)。
师:你知道怎样计算吗?请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生交流,师适时进行指导)。
师:谁愿意把你的计算方法说给大家听?
23+20=43(2)十个十个的数23、33、43……。
小练习:小朋友,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这两道题吗?
45+30=10+36=。
谁愿意把你的计算结果说给大家听?你是怎样算的?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下列问题:
挂牌的比浇花的多多少人?
引导学生用摆小木棒的方法加以比较,再列出算式计算。
浇花的比挂牌的少多少人?
谁愿意把你的计算结果说给大家听?你是怎样算的?
活动三。
小结: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这两道题,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两位数加一位数是个位相加;两位数加整十数是十位相加)。
三、课堂练习:
1、你们太棒了,老师真佩服你们!我们班的绿色行动该做些什么呢?(给小树挂牌、浇水、栽树、挖坑……)。
a、同桌讨论b、全班交流。
2、看谁算得快。
四、课堂小结:
小朋友,你今天学到了什么?(生交流)。
你们可真了不起,不但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法的题,而且还想出了这么多的计算方法,老师真为你们骄傲!希望小朋友们继续努力,相信你们一定会更出色!
2、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教学重难点:知识的迁移。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一、引入。
1、口算。
用卡片出示练习九的第1题,指名口答。
2、出示例3中的四种文具。
如果让你任意购买其中的两种文具,你想买哪两种?你会计算出所需要的钱数吗?
二、探究。
1、出示例3。
这四种文具,小华各买了一件,他一共用了多少元?解答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探索算法。
你会计算这道题吗?先算一算再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独立计算,注意选择学生采用的不同的方法,并指名板演。
进一步追问用简便算法的学生:你这样算的依据是什么?
小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也同样适用。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加法的运算简便。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
我们以前学习过哪些加法的运算定律?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这里的字母a、b、c可以表示怎样的数?
指出:因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所以这些字母公式里字母所表示的数的范围既包括整数,也包括小数。
三、练习。
1、完成“练一练”的第1、2两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说怎样算简便。
完成练习九的第2题。
学生练习。
比较每组算式的计算过程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整数减法的一些规律小数减法里同样适用,也能使一些计算简便。
完成练习九的3~5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第4、5题的思考过程,说出每一步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对自己的学习表现怎样评价?
教学得与失:
1、让学生简单了解数的产生过程,对人类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计算工具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简单了解一些计算工具计数的方法,接受数学事实的教育。
2、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简单的规律。
3、通过对计算器的运用,体验它的有用性,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一些简单的规律。
课前准备小黑板、多媒体展台。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二、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1、认识计算器。
你知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计算器吗?
你了解计算器吗?今天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的推销员,你打算怎样向大家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后再全班交流)。
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最常用的一些键,熟悉加减乘除等运算和运算顺序。
2、用计算器计算。
大家已经认识了计算器,你会操作他吗?现在咱们就用计算器来算一些题目,请把计算器准备好。
3、教学例4。
要求李芸一共用了多少元应怎样做,先把算式列出来。
你会在计算器上按出买铅笔的钱数吗?同桌交流按键的方法。
你会用计算器算出结果吗?核对结果。
同桌之间说说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的。
4、完成“试一试”题目。
你怎样求应找回多少元?
可不可以把刚才的计算结果用起来?
试着求出结果。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5、巩固练习。
提醒学生看清数目和运算符号,认真按键进行计算,对正确率较高的同学给予鼓励。
6、完成练习九的第8题。
先示范计算出“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使学生明确计算每次收支后余额的方法。再让学生分别算出其余各栏的余额。
合计支出数怎样算,合计结余数呢?最终余额是多少?与刚才的计算结果一样吗?
三、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我们已经能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了,那么计算器还有没有其他的作用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索。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在计算器位数不够的情况下学生小组讨论发现计算的规律,再集体交流。
2、自主探索:
1122÷34=。
111222÷334=。
11112222÷3334=。
再出示:111111222222÷333334=。
111…122…2÷333…34=。
1002。
四、布置作业。
最后我们来一次比赛,分两组:一组用计算器,一组用笔算,愿意用计算器的请举手。
完成练习九的第7题。
五、全课总结。
教学得与失:
一、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教材中的主题图为数数、抽象数的概念以及数的组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每一幅图观察得非常清楚,描述得很到位,尤其在教学10的组成时,把图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在观察主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同时还运用主题图的'画面对学生进行爱劳动、讲卫生的教育,使学生在认数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
二、重视观察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观察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数学学习必备的素养之一。在教学中,我对学生的观察要求是:做到有条理,最好能多角度。表达要求是:用数学语言说完整的话。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大部分学生达到了会观察、能表达。
三、“用数学”教学扎实有效。
本单元开始出现“用数学”的内容,这是学生今后学习“解决问题”做铺垫,在这一内容中,学生开始接触条件(目前还没提到这一用语),学会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我觉得这一知识点在本单元是学得最扎实的,大部分学生会根据图意完整的叙述题意,并根据问号所在的位置提问题,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
不足之处:
1、一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太慢,这对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
2、做题时,很多学生不看题,凭感觉做,不知道何为检查。
3、还有一些学生分不清左和右。
4、关于序数和基数还没有区分,如不知道“从左数第6个”与“左边的6个”到底有什么区别。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1~33页的主题图及例1、2、3。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知道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通过操作、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100以内数的意义。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互助学习的乐趣。
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接近整十数的数法。(正确数出几十九后面的一个整十数及整十数前面的一个数。)。
课件、数数用的小棒、学生自制作的学具。
你能接着往后数吗?真不错,数的真熟练,谁还能接着往后数?
好了,我知道了,同学们能数100多的数了,真了不起,那么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什么地方也能用到数?{找生回答}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能用到数,那么你来猜一猜今天来上课的有多少位同学?{生答}那么你们来数一数到底有多少位呢?数完了你来说一说你数的结果是多少,{找生答}谁愿意领着大家来数一数,真棒!比我们原来学的20多一些,刚才同学们口头数数的数的那么好,可是在数人数的时候遇到点困难,看来要正确的数出事物的个数还真不太容易,不过没关系,只要像那位同学那样,边点边数,点的和数的一样对,下次你一定能数对。对不对?这节课我们自己来学习数数。
1、师:同学们,在美丽的大草原上有美丽的小天使,他会告诉我们,又会给我们提出什么问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来了一群可爱的小鹿,你们都喜欢吧?出示百鹿图课件。
蓝蓝的天空,绿色的草地,瞧,小鹿多开心啊!我们来数一数共几只吧?我们一只一只得数,数了10个一就是十。(师板书十个一是十)。
看,山坡上又来了一群小鹿有几只?让学生数一数。
这两群羊共几个十只?2个十十是多少?20是几个十?
学生观察回答上述问题。
2、(出示课件)又来了一大群羊,成九小群。
师,鹿真多啊!有多少只?
我们来估计一下,现在草地上有多少只鹿。大家交流,说一说自己估计的结果。
3、师,现在的鹿又多了,我们再来估一下吧?谁来说说自己估的结果。再看小朋友估计的,(比20多得多,大概有一百只吧),你同意他估计的吗?要想知道羊的准确数量,我们需要怎么办呢?(数一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认识数100以内的数。(板书课题:认识100以内的数)。
1、实物数数。
(1)师:老师给你们每个小组都准备好了一份学具,它们的数量都和小羊的只数一样,你们数10个放在一起,数一数能分成几堆或者是一个一个的数小棒有几根,就知道小羊有几只。2人一小组,互相帮助,说一说怎样数。
(2)四人小组数数活动。
2、讨论。
(1)师:刚才,有的小朋友是这样数的:每数10个分成一堆。
谁愿意用小棒再来演示,让全班都能看清楚?
(2)师:过去,我们知道10个一是一十,20个一是二十,从刚才的数,我们又知道了什么?10个十是一板书:10个十是一百)。
3、引导学生一十一十地数到一百。
(1)师:数100以内的数,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从一数到一百,也可以十个十个地数,数了10个十就是一百。
(2)我们打开课本百羊图。一只一只地数,再十只十只地数。(同桌两人左边的同学先数,右边的同学听听他数的对吗?右边的同学再数给左边的同学听)。
同学们真了不起,都会数一百以内的数了,下面老师要考一考大家:
(3)抢答:一十一十地数,
三十前面是()十,三十后面是()十。
八十前面是()十,八十后面是()十。
(4)指名数:一十一十地数,
从一十数到一百;
从三十数到七十,
从六十数到一百。
1、出示例2:从二十五数到三十二。
师:如果要拿二十五根小棒,你怎么拿最快?(先拿二捆再拿5个单根)。
学生全部拿二十五根小棒好后,再边添小棒边数到三十二根。
强调:二十九后面的数是多少?谁能上台边添小棒边数。
此处强调够十个单根的,将10个单根的捆成一捆,再接着往后数。
2、从五十六数到六十三,再从六十三数到七十二。
(注意数满十根捆成一捆。)。
3、不摆小棒,一个一个一地数:
从七十八数到八十八,再数到一百。(同桌轮流数,再指名数。)。
1、例3:拿小棒3捆又5个单根,看一看,是几根小棒?说一说三十五是()个十和()个一组成的。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看小博士是怎么想的。三捆是3个十,5根是5个一,3个十和5个一是三十五根。三十五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第33页“做一做”的第二题。
(1)看一看,想一想,再填一填。(钢笔图、汤圆图)。
(2)全班订正。说一说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多少。
3、练习七第2题。
先估计一下,有多少个圆片,再数一数,有多少个圆片。
你的估计差不多吗?你是怎样数的?怎样数比较快?
4、拓展思维。
师:同学们咱们学校大约有70位老师,咱们县有很多所学校,你能估一估大约有多少名老师吗?看来全县教师的人数比我们今天学习的“100”还要多得多,这些比100大的数今后我们继续学习。
师:说一说,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掌握和是10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四道算式之间的联系。
3.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难点:正确操作10以内数加减法。
教学过程。
一、认识学具,用学具摆出10以内数。
1、认识方格学具。
请同学们打开学具盒,看一下学具盒里的卡片尺有几种颜色,长短一样吗?卡片尺上的竖线把卡片尺分成了什么样子?(方格、或方块样子)。
2、用方格学具摆10以内数。
(1)找出有3个方格的卡片,它是什么颜色的?找出5个方格的卡片,它是什么颜色的?再分别找出有1、2、4个方格的卡片,把这5个方格卡片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起来,并下边对齐竖放在桌面上。
(2)找出红色6个方格卡片,这个卡片与前5个卡片有什么最大不同?(双层,能抽拉长短)把它抽成7个方格,再改抽成9个方格、10个方格。
(4)把白色的双层卡片抽成7个方格、绿色抽成8个方格、黄色抽成9个方格、红色抽成10个方格,桔红色的抽成6个方格,并按顺序排在5个方格卡片后面。
1、认识加法操作。
(2)5个方格与3个方格合并拼接后,与有8个方格数的卡片同样长,我们就说5加3等于8。
记作:5+3=8读作:5加3等于8。
(3)根据上面的例子同学们你会用方格卡片操作7+2、4+6、1+8吗?试试看。
(4)巩固练习操作计算3+4=6+3=8+2=4+5=。
2、认识减法操作。
(1)请同学们拿出7个方格的卡片,从中去掉3个方格,看还剩几个?
(大家讨论)怎样去掉?(方法:1、划去法2、用手或纸遮盖法3、用3个方格卡片反盖)。
(2)从7个方格中去掉3个方格的操作叫做减法操作,把它用式子表示就是:
7-3=4读作:7减3等于4。
(3)同学们根据7-3=4的操作你会用方格卡片操作6-2、9-5、10-4吗?(请同学们用方法3分别操作出结果,并把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4)巩固练习操作计算6-4=9-6=8-5=10-8=。
三、课堂综合练习。
1、看一看:哪两条卡片尺拼起来和有8个方格的卡片尺同样长?有几种不同拼法?
2、自主操作计算:7+2、7-2、4+6、9-5。
5+4、7-5、7+3、10-6。
四、本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小朋友们通过观察图自己学会了10的加减法,通过讨论学会了不同的计算方法,说明大家很聪明,回家后请你在生活中也找一找有关10的加减法。
本节课《小数加减法》是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在教学时,总体感觉很顺畅,学生思维活跃。
一、生活中的数学会带给学生无尽兴趣。
引入部分,我分别采用了整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进行导入,促使学生对整数加减的竖式计算进行一个较好的梳理及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新课教学时,我还用了学生经常遇到的生活情境进行引入,通过图片让学生小组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数学问题,为学生展示了一个生动活泼、具有生命力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亲近数学。为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数学、用数学,充分挖掘“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原型,在众多的生活实例中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并通过创造性的劳动恰到好处地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揉合在一起。从而对小数加减法作出不同水平的解答。
二、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在课堂上,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发问题,发挥学生积累的竞赛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的探索必然是积极主动的,面对“列竖式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从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中,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些在传统教学中需要教师总结、归纳的学习重点,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被自主发现,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也掌握了小数加减法计算时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通过教学,发现学生对计算方法掌握得很好,列竖式计算的正确率也很高。
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的小数位数少的计算题,学生常常会受整数减法的影响,将末尾的数对齐。为此,通过举例子,引导学生讨论,发现:“凡是遇到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的小数位数少时,可以先在被减数的末尾补0,使被减数的小数位数与减数的小数位数一样多,再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这样一来对位就较容易。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列竖式后,正确率明显提高;对个别学生则提出强制的要求,必须记住这种方法。
2.同时,我还对题型进行了拓展,加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如:7.3+3.24=、5.1+3.35=等题目,通过这些题目突出小数点对此的计算方法。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难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48页的内容。
1、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
2、进一步巩固数的组成,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熟练地口算。
算法多样化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课件、计数器、小棒、口算卡。
(一)复习旧知。
2、请学生回答问题,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二)引入新课。
1、呈现主题图:因为昨天买的本子不够用,所以,王老师今天又去商店了,
2、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们看到了什么?
3、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一共有多少本写字本?
4、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学生口头列出算式,教师板书:30+2和2+30。
5、点明课题: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一)教学整十数加一位数。
1、独立思考:你们会算吗?请你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
2、学生汇报:谁来说一说你是算得的结果是多少?你又是怎么算的?可能会出现:
(1)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的。
(2)用小棒摆。
(3)用计数器拨。
(4)利用数数的方法往后数。
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方法要加以肯定。
3、共同验证:刚才大家都说这两个算式都等于32,那结果到底对不对呢?我们是不是要验证一下?引导学生验证:
(1)用数的组成:30+2表示把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2)用小棒验证:3捆小棒加2根小棒,就是把3个十与2个一合起来,结果是32。
(3)用计数器验证:3捆小棒就是3个十,2根小棒就是2个一,先在十位上拨上3个珠子,再在个位上拨上2个珠子,合起来就是32。
(4)用数数的'方法验证:先验证30+2,在30后面往后数两个数。
4、教师质疑:
(1)那2+30我们是不是也要在2的后面,往后数30个数呢?引导学生发现:同样可以在30后面往后数2个数就行了。
(2)那2+30怎么也等于32呢?引导学生去发现:不管是30+2还是2+30都表示把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组成的数都是32,只不过是两个加数的位置改变了一下。
5、快速抢答:教师出示:50+4、4+50;8+70、70+8;90+6、6+90,让学生快速抢答。
6、发现提炼:
(1)引导学生发现以上所有算式的特点:都是整十数与一位数相加。
(2)引导学生提炼方法:不管是几十加几还是几加几十,都是求几个十加上几个一,结果都是几十几。
(二)教学整十数加一位数相应的减法。
1、提出问题:谁还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呈现:
(2)王老师买了32本写字本,有30本装在盒子里,没有装在盒子里的有多少本?
2、列出算式: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2—2和32—30。
3、说出算法:请学生先说一说自己的算法,可能会出现:用数的组成、用小棒操作、用计数器操作、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想的、用倒着数的方法等等。
4。选择算法:对于学生提出的算法,教师给予肯定之后,让学生说一说:你准备用哪种方法计算?为什么?在学生讨论之中,明确各种方法的优势所在,适当引导学生选择又对又快的方法。
5、计算接力:53—3、53—50;75—70、75—5;64—4、64—60,89—9、89—80。每组接力,第一个同学写出一题答案后,立刻将答题卡传给下一位同学。
6、归纳小结:
(1)引导学生归纳出:这些题目不是几十几减几,就是几十几减几十。
(2)小结方法:几十几减几等于几十,几十几减几十等于几。
(一)基本练习。
1、p48的“做一做”第1题:做好后,请个别学生说出方法,提示:利用加减法的关系,可以算得又对又快。
2、p48的第2题,“烤玉米”。
3、p49的第1题:让学生直接在书上完成。提醒:如何才能算得又对又快?
4、开火车:p49的第4题,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报得数。
(二)解决问题。
1、p49的第3题:
(1)呈现问题情境,分步出示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提醒学生注意写上单位名称。
2、p49的第2题:
(1)呈现问题情境,分步出示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
(2)学生讨论解题思路,教师加以引导。
(3)学生独立解答。
(4)集体讲评,教师板书解题过程,规范格式要求。
3、p49的第5题:
(1)完整呈现题目,学生独立解答。可以有意选取一名解答正确的学生上台板演。
(2)集体讲评,根据学生所列算式提问:小猫吃了8条鱼,为什么还要加上8呢?
(3)教师带领学生审题:特别突出对“吃了”、“还剩下”、“一共”等关键词的理解。
(4)解答错误的学生订正。
(一)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你有什么收获?
(二)归纳。
1、师生共同归纳所学内容。
2、提炼计算方法:
(1)几十加几就是几十几。
(2)几十几减几等于几十,几十几减几十等于几。
3、师: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方法,不能生搬硬套。
这次级部内讲的是复习课,内容是100以内数的整理与复习。重点训练学生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能力。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并不会对单元知识进行整理,基于学生的学习特征,整节课就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说出基本的计算方法教师对其进行整理。我设计了口算、填空、看情境图编数学故事列算式、练习、达标测试等环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巩固旧知。但如何上好这枯燥无味的计算练习课呢?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教学中创设情景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就对这节课的设计谈一下我的想法。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节课的设计平铺直叙,没有活动设计,所以整堂课下来,感觉学生缺少了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应根据学生熟悉的情境,用闯关游戏的形式或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把学生引到学习活动中来,把枯燥无味的练习课上得生动有趣。
二、突出难点,讲究实效。
我认为练习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注意练习的针对性,讲究实效。对比较难掌握,易出错的内容,要多练。例如: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较难。在教学中,我就突出练习这方面的内容,对比较容易的适当减少练习次数。这样减少盲目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反馈练习,分层提高。
考虑到要面向全体所以在设计练习时想到有浅入深,先设计几道口算及填空练习,再总结计算方法,再逐一加深到变式的练习,最后达标测试。在这一环节我也注重学生对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多次复述计算过程。
一节课下来,总体感觉教学环节还比较顺畅,就是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沉闷了点。如果能更好的利用学生的课堂生成点,加点有效的活动那就会更好。
教学目标:
1.巩固掌握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初步学会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在生活中联系数学,运用数学知识。
课时安排:2-3课时。
课前准备:小黑板、图片、计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说说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新课练习。
1.第2题出示。
学生独立完成,板演,评析。
2.第1题出示。
你能直接写出得数吗?
3.第3题出示。
学生独立审题,解答题目,校对。
4.第4题出示。
先报出得数,再帮小熊投篮。
5.第5题出示。
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6.第6题出示。
读懂题意,独立完成,校对评析。
迁移训练,换一个得数试试看。
7.第7题出示。
自由读题,指名读,说说怎么做?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
8.第8题出示。
学生自主完成,校对。
9.第9题出示。
先审题,再独立完成。
10.第10题出示。
自由审题,独立试做,评议。
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1.第11题出示。
有只淘气的小狗把墨水瓶打翻了,猜猜看可能是什么数?
神奇的算示:
请你填一填,算一算,会发现什么?
三、小结。
介绍算盘。
说说你的学习收获。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设计了“猜一猜,纸片盖住的小棒可能是几根”的问题,这是一个答案不唯一的内容。设计该题的主要目的:一方面加深学生对11~20各数的认识,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有些问题的答案是不唯一的,同时,为学习11~20各数的大小比较做铺垫。这样的问题,学生初次学习,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对问题加以解释。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后,再交流。接着通过“谁的糖块多,谁的糖块少”的问题,引出数的大小比较。把语言描述和符号表示对应地呈现给学生,便于学生体会符号和生活经验的联系,增加数感。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11到20之间都有哪些数。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能力目标:在猜想、交流等数学活动中,经历将生活经验抽象为的过程。
情感目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三、教学重点:
知道11~20之间都有哪些数,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用小棒表示数,同学们还记得吗?请同学们拿出小棒,今天我们还要用到它。
(二)做游戏。
(三)引导自学。
让同学们看书中的两幅图,交流讨论并质疑答疑。
(四)专项训练。
82页试一试。
(五)综合训练。
练一练1、2.
(六)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学到了什么?
课后反思: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moban/271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