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报告应该具备全面、准确、简明扼要的特点,能够快速传递所需要的信息。这些报告范文的目的是为了鼓励你通过阅读和学习,掌握写作报告的核心要素和技巧。
1、本工程防治责任范围监测值为。
2
其中项目建设区。
2
直接影响区。
2
工程建设实际占地面积为。
2
(包括水库淹没区),其中永久性占地。
2
临时性用地。
2
2、本工程建设扰动的地表面积共。
2
均设置了防护措施(包含地面硬化)扰动土地整治面积。
2
综合扰动土地整治率达达到设计要求。
3、工程建成后可能发生水土流失的面积为。
2
2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为达到设计要求。
4、本工程建设过程^v^计产生弃土弃渣万m。
3
弃渣场的实际堆渣量为万m。
3
实际拦渣率为达到防治目标的要求。
5、项目区属水力侵蚀一级类型区中的南方红壤丘陵区,土壤允许侵蚀模数为500t/km。
2
a。项目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489t/km。
2
a,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工程建设区的土壤流失控制比为。达到设计的要求。
6、本工程可恢复林草植被面积。
2
植物措施投影面积共计。
2
林草植被恢复率为林草覆盖率为。本工程林草植被恢复率及林草覆盖率均达到了设计防治目标的要求。
根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本项目划分了枢纽工程区、灌区配套工程区、交通道路区、料场区、渣场区、施工生产区、搬迁安置区共7个水土流失防治分区,设置不同类型的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措施的布局、配置采取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有机结合,临时防护措施相辅佐,建立了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能达到保护地表、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的目的。
本项目建设过程中,减少了道路、取土场数量,未建设搬迁安置区,各防治分区基本按照水土保持方案的要求布置水土保持设施。建设过程中,针对各个防治分区水土流失的特点,布设了设计的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这些措施形成完整的水土保持措施防治体系,较好实现了防治水土流失的目的,水土保持设施布局合理,既能保证主体工程的安全,又起到防治水土流失,改善扰动区域的生态环境的目的。经验收调查,项目区水土保持措施基本按照方案设计的措施布局实施。
建设单位非常重视项目建设区内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确保了水土保持投资。本项目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实按照水土保持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与环境美化很好地结合起来。已实施水土保持措施的质量达到了设计要求,已实施的林草植被生长状况较好,工程措施无损坏,能起到较好的保水保土效应。
工程建设中,采取了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未发生重大水土流失危害事件。
2
·a。
枢纽工程所在区域土壤侵蚀以水力侵蚀为主,侵蚀强度以微度、轻度侵蚀为主,局部地区有中度侵蚀和强度侵蚀。根据遥感数据解译,古丈县古阳河水库建设项目及周边地区土壤侵蚀以水力侵蚀为主,极少部分工矿用地周边存在重力侵蚀。根据湖南省第三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数据,古丈县水土流失面积。
2
占全县总面积的。古丈县水土流失面积统计见表。
行政区划。
国土总面积(km。
2
)
水土流失面积(km。
2
)
占总面积%。
极强烈。
古丈县。
2022年河长工作紧紧围绕河长制工作六大任务,制定节水目标,严控用水总量,实现见成效之年见成效。
3月份以来县河长办组织维修和更换县级河长制公示牌支架及画面达25处,从而一步在巩固河长公示牌的地位,也是一次有利的河长制工作的宣传。
三是积极规划好2022年度河长工作计划,实现见成效见成效之年不能只是说说而已,要有切实可行的行动纲领和考核机制,为此县河长办迅速行动起来,根据市级2022年河长工作计划任务书及考核办法,于5月底编制出台了13条县级河流2022年县级河长工作计划任书(初稿)、舒城县2022年河长制工作要点(初稿)、舒城县2022年河长制工作制县级考核办法(初稿)并积极呈送相关河长审核。
四是积极有序地开展2022年河长制工作成效之举措。
1、依法推进河湖划界确权工作。5月24日划界确权视频会召开后,县河长办领导积极组织精干人员,确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组织了相关人员进行了走访调查取经,后经过6月9日第一次研讨会,现已出台方案,正在进入组织实施阶段。
河水污染整治工作方案》,并通报了某某水污染防治工作形势。会议要求全面压实整治工作责任,严格责任落实、考核和追究,确保民主河考核断面达标。
为有效减少河流面源污染源,某某全力推进农村环境三项革命,在百神庙镇试点基础上,以点带面,在全县开展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厕所改造三大革命,真正实现垃圾不落地,污水不入河的工作目标。同时稳步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深化城乡环境一体化,2022年新建乡镇污水厂6座。在杭埠河和丰乐河沿岸的桃溪、千人桥两个镇的11个村,投资3750万元,进行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通过实施财政补助1000万元,新建2处大型沼气工程,续建8处养殖小区联户沼气工程,全县沼气设施使用率达85%以上。
4.开展水生态修复,净化水环境。2022年以来某某实施了张母桥河、河棚河和杭埠河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筹划丰乐河上游赤土堰水系修复工程建设。投资750多万元,在张母桥河和曹家河进行了小流域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近30平方公里;对杭埠河、丰乐河两侧及其主要支流南港河、清水河、龙潭河、九井河、朱槽沟河、民主河、河棚河、晓天河、五显河等两侧200米区域范围的非法养殖场(户)进行关闭或搬迁。与其同时,在全县投入资金金额万元,进行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增强水系补偿和联通。
清理水域内三无船只50只;县农委开展的打击电捕鱼等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共收缴非法渔具331套,鱼船2艘,拆除拦河缯2处,行政拘留4人,罚款6000多元,严厉打击了电捕鱼等非法行为,切实保护了渔业资源,维护了某某水域生态环境。
6.开展河道水域岸线整治,确保水清河畅。2022年某某开展河长制工作以来,共争取中小河流建设资金14880万元,治理重要河流5条,其中丰乐河林安至芦柴堰河口段河道治理工程,总投资2850万元,治理长度;龙潭河防洪治理工程,总投资4120万元,治理河道长度;龙潭河(将军宕河口段),总投资2630万元,治理长度10km;朱槽沟河(陈绪宕闸河口段(千人宕))治理工程,共投资2300万元,治理河道;张母桥河小河口-凌家渡大桥段治理工程,投资2980万元,治理河道长度6公里;投资1500万元对杭埠河马家河口段进行水岸线修复工程,目前主体工程已完成;启动了投资15亿的杭埠河综合治理工程;正在实施杭埠河灌区1690亩节水灌溉等项目建设。另外进行了县级取水口,杭埠河马家河口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的240居民征迁工作。
三、主要经验与做法。
某某河长制工作开展以来,领导重视,部门履责,合力推动,初现成效,主要经。
验与做法有:
二是得益于领导的高位推动,逐级压实责任,县、乡两.级均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河长和副总河长,形成党政牵头,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守河有责、守河担责,守河尽责成为共识,认河、巡河、治河形成常态。
三是得益于各河长成员单位、各乡镇积极作为,围绕河长制工作要点,县水利部门在全县印发《舒城县砂石开采秩序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开展打击非法采砂专项活动,县农委印发《舒城县开展打击电捕鱼等违法行为》的通知,开展打击电捕鱼等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县美好办联合住建、环保等部门在全县各乡镇开展舒城县农村环境改变三大革命,齐抓共管,有力推进河长制工作的开展。
四是聘请了河湖社会监督员,发布了河湖管理乡规民约,由乡镇推选,聘请42名志愿河湖管理的社会人士作为河湖监督员,义务进行河湖管理和河湖监督,城关等乡镇制订河湖管理乡规民约,促进了全社会对河长制工作的关注。
本工程根据sl277—2002《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的要求开展水土保持监测,主要采用地面观测、调查监测、集水区控制法相结合。地形地貌变化采用地面调查方法,降雨观测采用常规气象方法,设置的监测设施主要为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设置固定的地面监测点共计7处。
地面定位监测以定点监测为主,设定监测面和监测点。古丈县古阳河水库建设项目工程水土保持监测主要对料场、渣场、典型挖填区域设置监测断面、监测点,掌握项目区水土流失变化及发展趋势。对降水、地面物质组成、植被、水土流失类型及流失量等指标采用监测点定点观测,对径流、含沙量等指标采用监测断面进行监测,对难以定位收集到的监测指标辅以实地调查法进行统计测算。调查监测主要对弃渣点、临时工程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实施及运行情况进行巡视、观察和访问。具体监测方法如下:
1、气象水文监测。
参照当地气象监测资料。
2、水土流失因子的监测。
(1)地形、地貌、植被的扰动面积、扰动强度的变化,采用实地勘测、定点调查、地形测量等方法,结合gps技术的应用,对地形、地貌、植被的扰动变化进行监测。
(2)复核建设项目占地面积、扰动地表面积。采用查阅业主征地文件资料,结合高精度gps技术,沿扰动边际进行跟踪作业,对比计算场地占用土地面积、扰动地表面积。
(3)复核项目挖方、填方数量及面积和各施工阶段产生的弃土、弃石、弃渣量及堆放面积,采用查阅设计文件资料,结合实地情况调查、全站仪地形测量分析,进行对比核实,计算数量及堆放面积。
(4)项目区林草覆盖度,采用抽样统计和调查、测量等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分别确定调查地样方,并进行观测和计算。
(1)水蚀量观测。
施工活动引起的水土流失量,以及变化情况,通过监测点获取的监测记录、典型调查以及简易坡面量测法的方法进行监测。水蚀量监测主要采用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法和坡面细沟水土流失监测法。
(2)重力侵蚀状况监测。
在汛期开始、每次暴雨过后和汛期终了,按照类型,调查发生重力侵蚀的次数、地点、原因、面积、总的土石方量及洪水冲走的土石方及固体搬运物质等。
(3)土壤性质指标量测。
采用土壤理化分析手册和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规定的标准方法。
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对于工程防治措施,主要调查其稳定性、完好程度、质量和运行状况;植物措施主要调查其林草的存活率、生长发育情况、抗冻性及其植被覆盖度的变化。
5、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
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主要通过实地调查、抽样调查和核算方法进行,拦渣效益通过量测实际拦渣量进行计算。
(1)扰动土地整治率。
根据实地调查及资料分析,分类型统计水土保持防治措施面积、永久建筑面积及扰动地表面积,分别计算各区域的扰动土地整治率。
(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根据实地调查及资料分析,统计水土流失面积,用水土保持防治措施面积相除,得出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3)土壤流失控制比。
根据定点监测的流失量,分析计算各类型区的土壤侵蚀量,计算各区域的土壤流失控制比,采用加权平均方法,计算土壤流失控制比。
(4)拦渣率。
根据弃渣堆放量和弃渣流失量,用弃渣量减去弃渣流失量即为拦渣量,算出该弃渣堆放点的拦渣率,采用加权平均法算得该项目的拦渣率。
(5)林草植被恢复率。
根据调查、量测等方法统计出实施林草植物措施面积,算得林草植被恢复率。
(6)林草覆盖率。
用已实施的植物措施面积与防治责任范围面积相除,得林草覆盖率。
工程措施在收集设计资料、监理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现场巡查为主的方法进行调查监测。对《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中新增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进行重点调查。对水土保持设施实施的数量进行现场量测和统计,调查各类水土保持措施的质量、稳定性和防治效果。
植物措施监测方法主要为收集设计资料、监理资料的基础上,以现场巡查、调查为主的方法进行调查监测。对水土保持设施实施的乔、灌、草数量进行现场量测和统计,调查各种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的防治效果。项目区林草覆盖度采用抽样统计和调查、测量等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分别确定调查地样方,进行观测和计算。植物措施主要调查其林草植被的存活率、生长发育情况(林木的树高、胸径、冠幅)、抗冻性及防治责任范围植被覆盖度的变化。
措施类型。
监测方法。
防治效果。
运行情况。
工程措施。
排水工程。
地面排水设施。
实地调查。
护坡工程。
锚杆喷砼护坡。
实地调查。
干砌砼块护坡。
实地调查。
拦挡工程。
浆砌石坡脚挡土墙。
实地调查。
浆砌石挡土墙。
实地调查。
整地工程。
表土剥离。
实地调查。
全面整地。
实地调查。
植物措施。
栽植乔木。
园林乔木。
实地调查。
栽植灌木。
园林灌木。
实地调查。
植草、种草。
园林植草。
实地调查。
临时防护措施。
临时排水。
临时排水沟。
实地调查。
已拆除。
已拆除。
临时沉沙池。
实地调查。
已拆除。
已拆除。
临时拦挡。
挡土坎。
实地调查。
已拆除。
已拆除。
临时苫盖。
防治责任范围监测包括对本工程枢纽工程区、灌区配套工程区、交通道路区、料场区、渣场区、施工生产区等项目建设区及直接影响区的监测。
1、项目建设区。
(1)工程建设永久性占地:包括古丈县古阳河水库建设项目建设用地许可情况、土地利用类型、扰动范围、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及损毁情况及其动态变化等内容的监测,与水土保持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其变化情况。
(2)工程建设临时性占地:工程建设过程中临时用地使用许可、土地利用类型、用地数量、扰动面积、损毁水土保持设施面积等及其动态变化情况等,与水土保持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其变化情况,以及施工结束后原地貌恢复情况。
(3)工程建设扰动土地情况:综合工程建设永久占地、临时用地情况,对扰动土地范围、面积、土地利用类型、损毁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及其动态变化情况等,并与水土保持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变化原因。同时依据扰动土地情况,核实防治责任范围变化情况。
2、直接影响区。
监测内容包括古丈县古阳河水库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对下游水体、植被、农林用地等周边未扰动区域产生水土流失影响的的位置、面积、土地利用类型等内容及其变化情况进行监测,以及被影响区域的水土流失是否得有效预防和治理。
3、监测频次和程序。
(1)根据水土保持方案,结合施工组织设计和平面布局图,实地界定生产建设项目防治责任范围。
(2)工程建设过程中,按照监测方法和频次监测各分区的扰动情况,并与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进行对比,分析变化原因。
(3)分析汇总扰动情况监测结果,提出监测意见。
论文提要是内容提纲的雏型。一般书、教学参考书都有反映全书内容的提要,以便读者一翻提要就知道书的大概内容。我们写论文也需要先写出论文提要。在执笔前把论文的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列出来,再把选用的材料插进去,就形成了论文内容的提要。
(二)原稿纸页数的分配。
写好毕业论文的提要之后,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部分,大体上要写多少字。如计划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字)的论文,考虑序论用1页,本论用17页,结论用12页。本论部分再进行分配,如本论共有四项,可以第一项34页,第二项用45页,第三项34页,第四项67页。有这样的分配,便于资料的配备和安排,写作能更有计划。毕业论文的长短一般规定为5000―6000字,因为过短,问题很难讲透,而作为毕业论文也不宜过长,这是一般大专、本科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所决定的。
(三)编写提纲。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以《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为例,简单提纲可以写成下面这样:
一、序论。
1、提出中心论题;
2、说明写作意图。
二、本论。
(一)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
1、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产生创造了宏观环境;
2、建筑产品市场的形成,对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培育提出了现实的`要求;
3、城乡体制改革的深化,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4、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建立,是建筑行业用工特殊性的内在要求。
(二)目前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现状。
1、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
2、有市无场的隐形市场;
3、易进难出的畸形市场;
4、交易无序的自发市场。
“水土保持和荒漠化监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课程。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它被安排在气象学、土壤学、生态学、树木学、水文学及地质地貌等课程之后,学生综合所学知识直接服务于现代水土保持和林业建设,具有鲜明的生产实践意义。国家林业局自1994年以来组织开展了4次全国荒漠化监测。2013年度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全面启动,这些国家监测项目的实施需要一定数量的具有专业监测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所以与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监测相关的课程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中的地位不断得到提升。目前,我国已经在很多水土流失地区开展了多年的水土保持治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治理措施的成效如何,则需要通过水土保持监测才能确定。如果没有高质量的水土流失监测管理,那么就会出现比“雾霾”更为严重的环境灾害,所以水土保持和荒漠化监测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特别是开发建设中的水土流失防治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相应的“水土保持和荒漠化监测”课程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核心知识领域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率先在国内为水土保持及荒漠化防治专业开设了“水土流失及荒漠化监测与评价”专业课,并在2006、2008年对该课程进行了2次教学大纲的修订。
(一)教材内容无法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
目前“水土保持与荒漠化监测”课程使用的教材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编的全国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水土流失及荒漠化监测与评价》,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主编的《水土保持监测理论与方法》,李智广主编的《开发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等。而以上教材的涉及面和侧重点各有不同。《水土流失及荒漠化监测与评价》主要侧重基础理论知识、监测方法和评价预测,缺少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监测方法;《水土保持监测理论与方法》内容较广,既涉及了水土保持理论与实践,也涉及了传统、成熟的监测方法和最新的监测方法,作为监测技术人员使用的工具书较好,但作为高校教材,其内容繁琐;《开发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主要涉及了开发建设项目,而对宏观设计涉及较少,所以也不能完全作为高校教材使用。由此可见,适用于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监测”课程教材相对较少,教材内容无法满足实际的需要。
(二)单一的教学方式影响了教学效果。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监测”课程通常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只讲述课程内容,缺乏与学生的交流。这种传统的“板书”讲授方法,缺少对野外监测实践的分析。每节课超负荷的信息量使学生来不及理解消化,更不可能对众多的基本监测理论、监测方法及实际应用方法吃透和掌握。教学方式的单一使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只能被动听课,学习效果差。虽然多媒体的引入使课堂教学中监测实践分析变得容易,弥补了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效果,但是多媒体教学缺少互动环节,使学生思维变得迟钝,无法成为教学的主体,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要提高“水土保持与荒漠化监测”课程的教学效果,必须对教学方式和手段进行必要的改进。
(三)实践教学学时有限。
甘肃农业大学现行的教学计划中,“水土保持与荒漠化监测”课程的学时较少,仅有40学时,其中包括10学时的实验课。而“水土保持与荒漠化监测”课程的教学内容庞杂、概念繁多,尤其需要野外观测及室内测定的实验内容较多,但由于受实习经费和教学时间的限制,学生只能在室内做一些简单的土壤性质分析实验,而对野外观测只能在综合实习中出去考察一些科研院所的监测,且只能走马观花,对具体的方法了解较少。同时,由于缺少实习基地,学生们所见到的'监测仪器和设施少之又少,影响了学生对各种水土保持监测措施的感性认识和教学效果。
(四)课程考核方式不合理。
目前,“水土保持与荒漠化监测”课程考核方式仍以闭卷书面考试为主,学生只要在考试前死记硬背一下就可以应付。然而,“水土保持与荒漠化监测”课程授课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背诵一些概念和理论,而是要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对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状况及治理措施的效益进行实时监测,以了解水土流失的治理成效并做出相应评价。例如考核学生对径流小区监测的掌握状况,书面考核只要学生背出小区定义和指标即可,而对于学生在实际径流小区监测的动手能力却很难考察。因此,如何减少书面考试带来的弊端,真正激励学生为熟练地运用知识而学习,而不是为考试而学习,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监测”课程教学改革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一)优化教学内容,满足水土保持监测实际工作的需要。
1.课程教学突出重点内容。
针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监测”课程学时少、内容多,尤其是实践內容更多的情况,应把握课程的重点,合理选取、整合教材内容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监测”课程的授课过程中,笔者在考虑课程自身系统完整性的基础上,挑选出一些重点内容在课堂上着重讲解,如径流小区监测、小流域控制站监测、水土保持效益监测、风力侵蚀监测及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等。同时,对这些重点内容不但在理论课上讲,而且在实验课时也要重点讲解,以加深学生的记忆。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重点内容,而且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和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水土保持监测的相关术语,只着重介绍学生以前课程没有接触过的新内容,而对其他课程已经讲过的内容,只是简单的提示,避免与其他课程内容重复。
2.补充学科发展的前沿内容。
(二)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1.诱导式教学法。
在理论教学的第一堂课上,教师应向学生介绍当今国家和社会对水土保持专业的重视,逐步引入本课程当前发展的现状,向学生介绍从事本专业的优秀人才及成果,从而诱发学生为美好前途而发奋学习的雄心壮志。首先,从国家政策入手,向学生讲明水土保持监测既是国家生态建设的重要依据,又是国家评价所实施生态工程的理论基础。通过监测掌握水土流失动态,认识水土流失规律,评价水土保持和生态工程的防治成效,建立土壤侵蚀模型,预报土壤流失量。以甘肃省案例来说明水土保持监测的重要性,如“舟曲泥石流”的发生,就是由于缺少水土保持监测方面的资料,导致舟曲人民损失惨重。生活中的实例最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明白水土保持监测的目的就是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合理利用山丘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实现山川秀美的“生态梦”而服务。
2.多媒体互动教学法。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监测”是一门研究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应用性课程,具有鲜明的生产实践性,且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实践的发展,监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监测方法不断更新,这对该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在授课过程,采用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授课方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利用挂图、视频、实景图片和案例结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接收较大的信息量,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气象要素监测的教学中,笔者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目前常用的气候和水文观测方法、观测仪器、数据处理方法等,重点讲解气候和水文要素的观测步骤和观测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分析各种观测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各种观测仪器的适用范围。同时,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了解校园内的各种气候和水文观测设施,并做成ppt,在下节课讲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每节课结束时,安排4~5个学生在课后搜集一些水土保持监测的新进展和新方法,也可以选取自己家乡的某个小范围为监测区域,介绍如何用所学的知识对当地水土流失进行监测,并做成ppt在课上展示给大家,让同学们提出意见和看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三)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010年,学校和学院投资50余万元,建成了土壤分析实验室,学生可以从监测土壤理化性质中了解水土保持措施的效果。水保系老师结合各自课程需要,安装了水土流失径流监测固定小区、移动式微型径流小区,人工模拟降雨系统、gis图像处理实验室等监测实验设施,购置了侵蚀因子监测仪器设备,包括自动气象站、降雨、蒸发、风速、温湿度等监测仪器,购买了风蚀监测的风蚀自动监测仪,基本满足了校内实验教学的需要。同时,学校还建立了腾格里沙漠南缘马路滩林场和定西安家沟流域水土保持野外教学基地,开展综合实习。学院目前正在积极和甘肃省治沙所协调,准备建立风蚀监测野外实习基地。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笔者还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带学生去“甘肃省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西果园示范区”进行考察,了解常规监测、调查监测及生态效益监测的方法及实验设施。同时,部分学生通过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了解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常规监测和航空、遥感监测技术。
(四)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综合评定学生的课程成绩。
以往“水土保持与荒漠化监测”考核方式多以最终一次的考核成绩为准,不能客观反映学生的水平。为了全面、准确、客观地考察学生学习“水土保持与荒漠化监测”课程的效果,应优化考核标准,重点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并以平时的学习表现及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等为参考。以此为标准,确定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监测”课程的考核比例:平时成绩占15%,实习实验成绩占20%,监测报告占5%,期末考试成绩占60%,这种考核标准综合考察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全程表现,较客观地反映了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的掌握程度,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考试制度方面,课程实行了考卷责任制度,由任课教师出题(按照教学大纲命题,实行a、b卷制度),系主任检查签字,主管教学领导批准。考试由学校教务处考试办公室统一组织,监考人员由学院教学工作人员安排在职教师监考,同时教务处和学院派教师巡考。这样的考核方式杜绝了学生平时不学习,考试作弊的现象,体现了客观、公平的原则,使学生端正了学习态度。
通过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监测”课程的改革,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课程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极大提高。目前,学生的出勤率达到90%以上,且课堂气氛活跃。同时,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发生了改变,由简单的听转变为参与式学习。在完成创新探索性实验时,教师只需扼要介绍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学生自己就能完成从“研读教材—查阅资料—制定方案—合理化设计—动手实验—撰写实验报告”的整个过程。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实践技能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先后撰写“水土保持与荒漠化监测”方面的毕业论文10多篇,申请校级科技创新课题10多项,目前结题8项。同时,有多名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本科班的同学成功签约甘肃省水土保持监测总站、甘肃省定西市水保局、天水水保站从事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已成为单位监测工作的骨干。此外,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综合考核评分逐年提高,在教学改革初期2009—2010年第二学期的教学考核中,学生的综合考核评分为7591分;在教学改革中期2012—2013年第一学期的教学考核中,学生的综合考核评分为77.82分;在2013—2014年第一学期的教学考核中,学生的综合考核评分为82.64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监测”课程的教学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提高了学生科技创新的能力,增长了学识,开阔了视野,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资助项目:甘肃农业大学2014年度教学研究项目“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国家特色专业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及“林业生态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我国目前也有相应的水土保持法,但是还存在着法制不健全的问题。对于加剧水土流失和破坏生态环境等行为,处罚力度不大,而且规定的界限也比较模糊,缺乏可操作性。由于水土保持的执法制度不健全,导致生态和水土资源管理方面的工作无法顺利进行。我国农村在施行水土保持法时比较混乱,而且在管理方式方面也缺乏原则性,导致工作中出现了不平衡的状况。由于水土保持工作没有顺利进行,使得新农村建设进度受阻。
3.2对于水土保持方面的经济投入力度不够。
我国水土保持工作无法顺利进行的另一个原因在于经济投入不够。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村水土保持主要的经济投入来源是国家的支持,没有企业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投资,使得很多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无法顺利展开。虽然国家支持水土保持工作,但是与我国很多地区水土流失严峻的程度相比,国家投入的`资金无法面面俱到。而且近几年水土流失的情况还出现了有所上升的倾向,使得水土保持工作不得不使用大量资金投入到农村水土流失的防御中。资金的不足使得我国的水土流失治理形式比较单一,很多较好的水土保持工作计划蓝图都无法进行,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村水土保持工作。
3.3农民缺乏水土资源保护意识。
我国农村的农民基本上是世代务农,土地和水资源与农业的经济收入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是很多农民为了实现经济效益,无限制地使用水资源并且缺乏保护意识,使得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由于农民接受的教育程度较低,对于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了解不足,对相关部门的水土保持工作配合不积极。因此,农民缺乏水土资源保护意识,也是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受阻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想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宗旨,就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改变以应试教育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将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与学生素质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为此,教师要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社会生产活动紧密联系起来,体现出人文素质教育理念,注重数学知识与实践应用的充分结合,如此才能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方说,当前,环境污染是人们所普遍关注的问题,重视环境保护、爱护我们的家园是广大学生所应该树立的意识,因为这关系到国计民生和人类生存等。为了使数学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可以在数学教学中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环境的关系,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认识到数学与环境同样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从而将收集到的一些资料渗透于数学教学中,使初中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数学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充分应用到了数学教学中,并对数学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数学教师可以结合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特点,来制作相应的多媒体课件以促进数学教学改革,实现数学教学过程的丰富性和多彩性。当前的数学教学改革,积极提倡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效整合,希望通过两者的整合来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优化数学教学环境,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通过两者的整合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而生动,促进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认识。高中数学学科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在新的课程改革下,要想学好数学课程,必须要实现教学过程的双向互动。特别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就是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它可以突破现有条件的限制,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增强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将多媒体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可以将学生认为枯燥、乏味的数学演算,变得生动活泼,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尤其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创设一些教学情境来活跃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首先,多媒体可以为学生展示一幅幅优美的画面,让学生在良好的情感氛围中学到相关知识。这对于提高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意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其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网络来归纳一些重要的数学概念,引启发学生积极地思考,解决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构建探究性数学课堂,增强数学教学的研究性。在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将多媒体教学应用于数学教学中,不但可以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且对于数学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新的挑战。广大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将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三、根据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程教学,应该更加关注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来对待;要把教学过程中的总结反思等看作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有目标、有步骤地开展好数学教学与数学实践活动,通过调查研究、分析问题原因来制定相关的问题解决办法,从而实现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师必须要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要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教学联系起来,在实践操作中,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水平。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素质,因此,只有将数学知识生活化,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实现数学教学的新课程改革思想。
四、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鼓励学生积极交流。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传统的影响,学生的学习依赖性比较强,大都是学生被动学习,几乎没有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这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素质,贯彻新课程改革思想,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积极地交流与互动。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将全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可以在课堂进行交流与互动,进行知识的探究与合作,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锻炼自身的合作学习能力,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当然,学习小组的分配并不是随意安排的,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要做到合理分配。学习小组在划分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素质、兴趣、基础知识等方面的因素,要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让每个学习小组都存在相似之处,在水平相当的情况下开展合作学习。其次,要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小组合作学习有其主要的意义和目标,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实现顺利合作,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每次合作学习都要明确提出合作的要求和目标,以实现小组合作的最佳状态。总之,高中数学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方法更是丰富多彩,但我们一定都要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改革和探究相关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水平的提高,实现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稳步推进。
利用简单随机抽样,在总体单元均匀混合下,随机并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抽取的主要方式。在对样本进行抽取期间,在总体单元中,其具备的概率抽取都更为均匀。简单随机抽样是当前最为基本的抽样方法,它与其他的抽样方法不同。其他的抽样方法是基于简单的随机抽样基础上,利用排列、分层等方法有效形成。简单随机抽样的使用适合应用到总体单元数较少、同时具备比较集中的总体,例如小流域造林中的质量抽查工作。所以,利用简单的随机抽样方法,对抽样单元数进行合理确定,并在根本上对抽样取样单元进行合理选择,促进调查工作与汇总工作的合理执行,也能在整体上确定出总体总量。
2。2系统抽样。
系统抽样方法在使用期间,是基于总体单元,按照一定特征数值进行排队,并按照相等的距离、间隔,对其逐渐抽取,为样本单元抽取中的主要方法。等距抽样是一种不重复的抽样方式,基于已知总体的信息条件,能够对样本单元在总体发展下,实现均匀分布。所以,使用等距离抽样方法,不仅能促进样本在总体中代表性的提升,也能在使用过程中更为精确。对于等距抽样间隔,在对其进行划分期间,需要根据其情况,确定出抽样单元数量。对于每个抽样间隔,其大小是相同的,相互之间没有存在一定差别和数量。同时,系统抽样方法与随机抽样计算、推算方法一致,其方法在使用期间也更准确。在对建设项目进行开发期间,特别是交通铁路工程,对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进行监测,分析防护工程的稳定性、完整性以及对植被的覆盖率进行分析等,都要使用系统抽样方法[3]。
2。3分层随机抽样。
分层随机抽样,主要为分类抽样以及类型抽样。在使用期间,该方法基于总体单元的特征数值大小,能够将其层次化明显的表达出来。同时,基于特征数值,对总体各个单元进行合理划分,实现多个层次,能够保证层间特征数值差异的增大和减小。同时,根据每个层次随机抽样本单元,在总体中,对本单元样本进行抽取。分层抽样的每个组成部分,都要对样本单元进行抽取,也具备良好的代表性。
其中的组间方差对总体抽样的平均误差不会产生较大影响,当组内差异比较小的时候,组内抽样误差也会减小。在对水土保持监测抽样工作中,其层次可以为多种。比如:不同的水土流失类型、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使用的治理措施也是不同的,基于基本条件,利用分层抽样方法,将其应用到水保监测工作中,能够按照相关调查情况,基于地类条件,实现分层抽样。
基于以上对各个方法的分析,确定出合理的抽样单元,并对其中的工作量进行思考。利用抽样结果来估计总体时,相关计算还应符合统计学的计算要求。一般情况下,要按照一定比例实现合理的抽样工作。在野外,实现单元数据的抽样采集工作中,需要对土地利用、水土保持分布以及土壤性状等进行分析。也可以利用gps定位,为其绘制出区域地形图。在对单元土壤流失量进行抽样计算的时候,促进区域内土壤流失量的总体汇总。这些监测抽样方法的利用,不仅能在大区域内对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实现全方位的比较分析,也能对水土流失情况进行分析,对其存在的流失度进行分析,促进治理效果的合理性。
3总结。
在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中,对其进行抽样调查工作,需要根据调查的对象,选择出合理的抽样方法。因为不同的抽样方法在计算期间产生的误差也是不同的,对其进行综合利用,能获得良好的调查效果。所以,在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中,利用抽样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维军,刘宪春,张岩,等。基于均匀抽样调查的半干旱黄土区土壤侵蚀动态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33(4):125―130。
[3]张岩,刘宪春,李智广,等。利用侵蚀模型普查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状况[j]。农业工程学报,,28(10):165―171,后插6。
我们长期以来都把环境保护的重点放在了城市,忽略了农村环境的保护。进入新农村建设时期,大量对农村土地进行开垦,破坏了农村地表结构,也破坏了农村的自净能力,但是依旧得不到人们的重视。关于农村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的活动很少,以致于农村有些地方已经面临环境恶化的状态。现代社会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得不重视农村环境的保护,还给农村一片和谐景象。近几年,各级环保部门开始进行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的有益探索,我希望这些宝贵的经验能和大家共勉。
1、农村环境质量监测。
1.1农村环境质量的内涵与现状研究。
农村环境是以农民聚居地为中心的一定范围内的自然及社会条件的总和,我们这里所说的.自然环境是围绕生活周边的所涉及生活生产的自然条件,社会环境是主体活动的方方面面,包括了平时的行为。农村环境质量侧重于人们的生活及生产环节。研究的农村环境质量主要包括空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以及生态环境,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内容也比较复杂。据了解,有关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的研究与实践很少,所以,可供借鉴的经验相对于城市环境保护来说很欠缺。在此基础上,政府对某些农村环境问题的研究,缺乏具体的方案报告。
1.2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布点的选择。
要对农村环境进行良好的监测,需要选择好布点,在怎样的环境之下是适合环境监测的,对采样点位置进行选择。首先,这个地点要具有代表性,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选择代表性区域,进行布点采样,才能获取最真实的环境监测数据。代表性的地点拥有代表性的环境问题,可以真实反映农村环境问题。其次,还要有重点性,在农村范围,对污染较重地区,要优先布设适当的监测点,饮用水源地、果蔬基地、养殖基地等,重点掌握这些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最后,要制定合理的监测方案,有一个核心的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这需要专业人才的专业知识,为此,在进行环境质量监测时,需要有一支专业团队,同时还需要政府的积极配合,对相关工作予以支持。
2、农村环境的治理。
2.1健全农村环保工作考核体系。
对于农村来说,产生环境污染的途径有很多,我们在治理环境问题时,既要治标也要治本。笔者认为农村环境污染源主要来自以下各方面,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养殖污染,水污染等这些都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认识到问题所在,我们才能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在此,我建议建立农村环保工作考核体系,把每村每户都纳入环境保护的村规民约规定中,严格监督环境考核工作的完成。我们可以把农村环境保护落实到每家每户,首先最好自家周围的环境保护,然后,还要有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对一些污染环境的行为加以制止和揭发。定期还要参加环境的考核评比,以奖促治和政策资金扶持,以此鼓励乡镇政府和当地居民加入到环境保护的行列中。
2.2逐步完善农村的环境质量监测体系。
上面我们有提到农村环境监测的问题,在新农村建设中,针对广大农村环境区域大,污染面广的问题,我们要合理制定监测计划,包括布点、采样、样品分析、样品运输等要有一个合理的安排。同时,基层环境监测部门需要合理配置技术人员、仪器设备、办公场地、质量管理体系机制等各面硬件软件,以保证监测质量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我们知道农村环境还面临很多问题,首先涉及到农村环境问题的法律不完善,但是,我们要对我国立法机构有信心,关注农村问题,切实解决农民问题。其次,基层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对环境污染的监督力度不够,这些都是环境治理中呈现出的问题,监测机构注意问题根源,全面解决相关问题。据我了解,某些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环保目标考核制度,将逐步设立农村环境保护措施,同时在政府的支持之下召集广大专业人才加入到环境保护中,认真深入农村进行环境监测,及时为保护农村环境提供技术支持和第一手的资料。
3、更多争取技术支持,加强仪器配置和人员技能的培训。
农村环境的监测和治理都需要技术的支持和人才的培养,对于农村来说,这些资源都是有限的,需要有关部门和个人进行环境投资和管理。只有扩宽环境监测领域,配备必须的仪器设备,同时对环境监测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才能确保农村环境监测事业的持续发展。
4、结论。
农村,环境承载了希望,承载了梦想。有一个好的环境就会给人一个好的心情,还给大地一片炊烟,还给农村一片绿色。
摘要:水土流失对环境会造成较大危害,相关部门需要对水土保持进行监测,为其提供相关信息,以保证能够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提供有效的决策。所以,在文章中,基于对水土保持监测概念、意义以及监测的对象和内容进行详细分析,主要研究水土保持监测抽样方法,为水土保持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有效参考,促进监测执行工作的完善发展。
0引言。
实现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能够对水土资源以及生态环境进行维护。所以,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对水土流失的原因、产生的数量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将其作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主要决策依据。同时为相关部门建立水土保持监测网络提供参考,能够促进生态化建设工作的合理执行。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是对水土流失的过程、保持活动以及环境变化等作为对象进行合理监测。在我国当前发展与建设工作中,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主要为观测和试验观测工作。基于我国水土保持法,目前对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实现了大规模开展,后期国家也进行了多种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如:试验观测,主要是对数据的采集过程,基于科学方式,对试验过程有一个客观认识规律。在监测工作中,主要是对数据进行采集与分析的主要过程,在整体上是一个业务运行系统,并在期间对水土流失的主要状况以及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在监测工作中,是将观测工作作为基础条件和有效的执行手段,通过一定观测和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中的技术要求,基于地面方法,实现地面观测。
基于对信息采集以及对信息的处理深度进行分析,实现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也存在广义与狭义两种含义。在广义上,水土保持监测是对水土流失、治理信息进行全方位的采集与处理等工作,其中,会实现信息的采集工作、传输工作、储存工作以及服务工作等。同时,也需要将这些条件融入计算机网络系统,开发相关软件,建立相关管理和服务网站。在这种方式下,是基于网络环境来实现的,主要包括监测网络以及信息传输网络两部分,在监测与评价上为一体化发展形式。在狭义上,实现的水土保持监测仅仅是对水土保持信息进行采集,在这种监测方式下,是基于各个监测点,对水土流失以及水土保持信息进行科学、合理收集,保证方法在使用期间具备良好的可操作性。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主要目的,需要认识到水土流失的主要过程,分析其中的各个本质特征以及影响因素,保证期间能够对水土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也能为决策工作的有效执行提供数据支持。同时,还需要基于公告的形式,对社会提供有关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的相关信息。水土保持监测的具体目标,是在水土保持效益评价工作以及水土流失预报模型开发工作中,为其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服务对象,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研究,认识到科学发展的主要规律,保证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实现合理的规划工作,也能在整体上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有效的执行措施[1]。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实现意义。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能够促进水土保持工作的科学研究,促进水土保持科技含量的有效提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能对水土流失的发展规律、水土保持工进行预防与处理。也能利用分析评价工作、决策管理工作以及有效的治理工作进行优化、改造与升级工作,也能全方位的对水土保持工作进行合理规划,促进监督工作、管理工作科技含量的有效提升,也能对当前的落后信息问题进行解决。第二,在对水土保持工作进行规划、效益评价期间,可以为其提供出有效的基础条件。在实际工作执行期间,如果没有对系统进行合理监测,将无法全方位、准确地对水土流失数据、治理现状进行分析,在规划工作中,其效益评价工作的科学性与客观性,也存在失误,在水土保持效益评价工作中,也无法促进其科学性与操作性,从而在整体上,影响决策工作的实施效益和整体质量。并且,基于监测工作,根据水土流失以及治理工作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能够为水土流失规划工作进行合理调整,也能促进水保工作主动性的积极发挥,保证工作在整体效益上的积极发展。同时,对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透明性、可靠性进行决策与管理,也能维护工作的有效执行。第三,促进水土保持执法工作的有效执行,保证水土保持工作在宏观上提升决策水平,也能满足社会服务需求,为其建立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并对水土流失进行预测。基于我国关于水土流失的相关规定,各级行政主管部门需要促进自身职能的充分发挥,并在期间通过科学、有效的监测工作,获取更多的水土保持监测数据,也能为区域的水土流失情况、监督工作以及规划工作等各个动态信息进行合理监测,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提高决策工作能力以及监控能力,不仅能促进工作效率的稳定提升,实现生态化以及健康化发展,也能对水土流失问题进行合理解决。
对于水土保持监测的对象,主要是对小流域内的水土流失现象进行监测。该工作在整体上是一种自然现象的监控过程,是现代地表变化过程的主要形式。其中,需要对水循环、水平衡以及地貌、植被等各个过程进行分析,促进对各个因素的充分认识。所以,在水土流失以及水土保持工作中,其存在的多种物质,能量过程以及信息过程等,都需要实现合理的分析工作。一般情况下,水土流失产生的地段,主要是地表物质迁移更为强烈的区域,重点对土壤科学、地理科学等各个知识进行研究,这样才能在实践工作中更具有意义。
对于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需要根据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规范,对水土保持状况、水土保持效益进行详细分析。基于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中的技术流程,需要遵循相关原则,并在实际操作工作中,对小区、小流域进行详细研究,实现径流与泥沙的合理观测工作。在大面积的区域内,需要对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侵蚀强度以及侵蚀面积等进行监测。基于目前的发展趋势,现有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还无法满足科学发展工作的执行要求,也无法促进规划决策的完成。为了促进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全面化,需要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流失过程等进行认识和思考。因为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工作是一个多时空尺度的过程,其包括微型小区、试验小区以及小流域小区等,所以,在期间使用的监测内容和方法也是不同的[2]。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系统发展十分迅速,不仅在平常的家庭生活中人们使用广播电视设备,而且在人流集散地等地区人们使用电视广播设备,这些区域对于信号质量有着比较高的要求。为了确保信息的安全,维护用户的利益,要掌握频谱质量情况。为了确保电视广播信号的质量,需要对电视节目的传输、制作等各个过程进行监控,具体可以通过五个方面,即内容监测、质量监测、安全监测、信息采集与覆盖监测。本文将围绕这五个方面对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系统监测方法进行探究。
1.1内容监测。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系统监测中内容监测指的是对于广播电视所播出的节目的`内容进行监督和管理的一种监测方法。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系统的内容监测包括实时监测、录像管理、分析显示si、新业务情况的掌握等。在进行监测的过程中这几部分的内容并不是孤立的,需要将各部分监测内容联系在一起对视频内容进行管理,确保视频播放内容的合法性,检测视频画面的播放是否正常。
1.2质量监测。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系统监测中质量监测主要通过对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信号的有效监测以保证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的质量。质量监测的具体内容包括信道指标、图像质量、频谱使用情况等的检测。在对信道指标的监测过程中一般以evm和mer相关参数为依据的,采用误差矢量的幅度来调制失真。图像质量监测可以分为实时视频监测和轮训监测两种。按照一定的监测标准对图像质量进行等级划分以进行图像质量的恢复。覆盖监测主要依据监测设备对信号的覆盖情况进行测试,及时发现电视广播信号受到干扰的区域,找到干扰信号的源头,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来排除对信号的干扰,提高信号的质量和系统的安全性。
1.3安全监测。
对于电视广播系统的安全监测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电视广播节目安全传输到播放器,并且在节目播放过程中对节目的质量进行审查。在播放过程中如果出现插播、停播、劣播等情况,安全监测系统会进行自行操作,及时地处理异常状态,确保电视广播节目播放的安全性。目前,出现了一种语音识别技术可以通过对音频数据的自动匹配来保证节目播放过程中的安全性。1.4信息采集信息采集主要通过采集软件来完成信息的采集工作,一般监测设备上都有节目专用信息的接口,通过接口将信息传输到上层应用系统,对数据信息进行简单的处理之后,将数据储存到相关位置,通过显示器来显示电视的信息数据。相关技术人员通过对信息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来实现对地面数字电视信息的监测。
。
法律宣传是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各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担负起水土保持工作的责任,完善和健全相关的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根据每个农村地区水土流失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以法律法规来约束一些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4.2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资金投入。
由于资金欠缺,使得一些水土保持工作无法顺利进行。面对这种情况,相关管理部门应该拓宽融资渠道,鼓励一些个人企业和金融行业将资金投入到水土保持工作中来,如一些养殖户,还有一些自主创业的个人企业和银行等。只有拥有足够的资金,才能更好地治理水土流失,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4.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水土保持意识。
在新农村建设中,主体是农民,所以应该加大水土保持工作的宣传力度,带动农民水土保持意识的提高。相关部门应该制定一些奖励政策,对于那些保护生态环境的人,给予一些金钱方面的奖励,最终实现全民水土保持意识的提升,促进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良性发展。
摘要:文章阐述水土保持的涵义及水保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是指对于因为人为和自然的原因导致的水土流失情况采取的有效治理方案。主要的防御措施是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蓄水保土耕作措施。在现在的水土保持工作中用到最多的是生物措施,如造林种树等。水土保持工作被应用到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中有其自身的特点:科学性、地域性、综合性和群众性。科学性主要体现在水土保持工作在实际中将林业、农业等结合在一些,实施有效的防御水土流失措施。地域性是指因为各地区地貌和环境等的不同,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也不同,所以要因地制宜,根据现实情况制定水土流失的防御措施。综合性指的是水土保持工作在建设的过程中将多种领域结合在一起,如环保、法律、林业等,制定合理科学的水土流失防御措施。而群众性是指在水土保持工作中过程中,要依靠群众,一起防御水土流失。
2.1水土保持工作在新农村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农业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内容,农业生产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与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建设是水土保持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想要保证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生产的效率,必须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如果过分追求经济效益的获得(如乱砍滥伐)而不关注水土保持工作,最终会造成气候恶化及严重的水土流失,从而影响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水土资源是生态建设中的关键点,要完善新农村建设,必须重视生态发展,平衡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一般以农田水利建设为主,结合林业和工程等措施,改善农村水土流失状况,提高植被覆盖率,保持水资源的良性运转。水土保持工作可以防止土地沙漠化,有效减少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维护农村的农业建设,改善河道水流。生态文明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另一个重要的项目,而农村水土资源的管理是生态文明中的一部分,因此,水土保持工作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
(一)对教师的要求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人才。
要培养人才,除了靠实践,课堂教育很重要。要让中学语文教学真正落实到实处,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素养和职业素质。
1、由知识搬运工到教育指导者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都是把自己的教育、思想和观点强加给学生,把参考书和课本上的东西强灌给学生。但是,课本上的东西和教师的思想观点毕竟不是学生自己的,老师不应该是知识的搬运工,而应该“传道、授业、解惑”,引导学生自己去学。教师应当面向全体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让他们主动去学,乐意去学。
2、由书本复制者到能力激发者传统的教育注重的是结果而非过程。教师重视参考书和课本,将参考书上的知识原封不动地复制到学生脑袋里,使得学生思维定势,阻碍了他们的发展。语文教师应当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重他们的创新教育,开发他们的新潜能。教师要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创作新的教学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灵活思考,自己思考,从新的角度去想问题,不单单止于一个答案,鼓励他们创新。
(二)对学生的要求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好坏,自己本身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1、由知识接受者到知识创造者教师讲,学生听,是最基本的课堂模式。但是,单单听是不够的,学生要学会自己去思考、去创造。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知识,注重知识的积累,善于创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举一反三。
2、由问题回答者到问题提出者学问学问,要会学会问。学生在学会回答老师提出问题的同时,要学会自己思考,提出新问题。在课堂上,除了老师提问外,老师还应该多让学生自由讨论,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让他们多问为什么。
中学语文中古文的教法。
那么学习古诗该如何设疑呢?我认为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设计学习目标,设计学习目标要注意两点:一是简单浅易的知识点不设为学习重点;二是设计问题要具体且明确。这一环节是为设疑做准备。如,在学习王维的《山居秋暝》时,每个学生要结合大纲要求和山水田园诗特点设计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再与本小组成员讨论,筛选出最确切的目标,科代表收集各小组写讨论的结果并写在黑板上(相同的写一个),最后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明确以下几点教学目标:
1、抓住诗歌意象及其特点,体会诗歌的意境特点,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歌清新自然、含蓄优美的语言特色;
3、学习这首诗情景交融,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
4、了解山水田园诗和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制定了学习目标,接下来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设计问题的方法。问题教学法是一项设疑、激趣和引思的学习模式,设疑要根据学习目标,设计的问题要有科学性、代表性和典型性,既能完成学习目标,又能拓展知识,提高学习水平和能力,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如,学生设计《山居秋暝》问题时,学生设计了12个问题,其中有些问题学生可以自行解决。
所以,我提出了三个要求:一是体现学习目标;二是突出诗歌题材特点;三是体现知识的联系性。
最后筛选出以下问题:
1、诗歌描写了哪些物象?描绘了哪些画面?
2、分析诗歌的意境特点。
3、诗中的“春芳”和“王孙”是指什么?
4、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诗歌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6、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7、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特点。
8、《山居秋暝》与陶渊明《归园田居》有何异同?
问题确定好了,学生对自己的成果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各学习小组进入合作探究的阶段。教给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美国学者纽曼认为:“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方式,既包括学生的行为参与、情感参与,又包括认知参与。”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在教学中要采用“探索――发现”式方法,与美国教育学家施瓦布提出的“探究学习”法,要旨大致相同,他们认为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探求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是新课改中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最有实效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交流、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技能和竞争意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合作探究”是一种集体行为,需要学生有团队意识。为了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首先,教师对全班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分组要按照好、中、差和男女生有机搭配原则,每个小组八个人左右,小组长一人,记录员一人,汇报员一人。
其次,对学生设计的问题进行合理取舍,哪些内容是自主完成,哪些是合作完成的。此外,教师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当小组讨论出现偏差时,老师要有所提示和启发。为了使读写更好的结合,我常常是以读促写,写中有读。诗歌的读与背是理解诗歌内容与作者情感的前提,“写”是为了突破阅读难点,是为了提高写作能力。所以,学习每一首诗时,我都会设计一些练习,或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或是对诗歌的拓展与巩固。采用问题教学法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虽然开始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只要老师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指导学生慢慢去认知、理解并接受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这样的学习方式更适合他们的认知口味,感受到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带给他们更多的快乐,学生很快就会接受。只有学生掌握了这种学习方式,学习兴趣被激发,学习热情高涨,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角,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更加精彩,课堂学习效率才会明显提高。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moban/266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