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模板

小学数学教师读后感(通用18篇)

小学数学教师读后感(通用18篇)



读后感是通过对读过的书籍或文章进行思辨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其中的知识和思想。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下面这些读后感,或许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

《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有一种善良叫“理解”有一种善良叫“尊重”有一种善良叫“博爱”,在我们实践的教育经验中会发现学生善良的心很容易被老师,成人的感染,但伤害也许发生在不经意间,可能一句话,可能一个举动,也可能一个眼神。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学会尊重学生让一句话,一个举动,一个眼神感动学生、影响学生的前程与发展。让我们在学生失败的时候送上一个温暖的眼神并给予真诚的帮助,在他们成功的时候送上一句温馨的祝福,在他们痛苦的时候送上一个关怀的拥抱,在他们有困难思维时候伸出一双温暖的手……。这些都是小事,但为人师者应“不以善小而不为”。愿我们都能为善良的使者,为孩子送去知识的同时播撒下善良的种子,总有一天这颗种子发芽、开花!

热爱数学是教育的智慧源泉。

做教师,要爱教育,爱孩子;做数学教师,要爱数学,爱数学教育。只有热爱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的魅力深深吸引;只有热爱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的神奇深深打动。

数学的抽象性和严谨性,决定了学习数学和研究数学必然需要智慧,需要思考。而数学教育的任务正是教育者要将抽象的、枯燥的数学,演绎成学生感兴趣的、可以接受的,又不失数学本质和数学价值的形式,并展示给学生,数学教师应当用有效的方式启发与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并使他们在探索和学习的过程中对数学产生兴趣,学到有用的东西。

儿童学习数学时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他们感受不到数学学习的快乐。我们常常以成人的眼光审视严谨、系统的数学,并以自己多年来的习惯了的方式将数学“成人化”地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对孩子的奇思妙想并不在意,忽视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创设儿童学习的生态环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经验表明,高质量的数学教育就是引导孩子在学习中充满好奇与求知欲,有滋有味地学数学、做数学,让他们拥有对数学学习的良好感受和丰富难忘的数学活动体验,经历难忘的数学学习过程,从中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并应用逐步养成的数学思维来认识和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做一个的小学数学教师》读后感

这本书主要讲述16位全国著名的数学特级教师的成长故事。每个人的故事各有不同,有的"系出名门",一毕业就分到省级或市级的实验小学或重点小学,拜特级教师为师,有着很高的起点,经过个人的努力,取得今天的成就;有的从普普通通的小学甚至是偏远的村小,艰难跋涉,一步步走到今天的辉煌。但是他们的成长却有许多共同的轨迹与规律。

首先,他们对教育心怀梦想,不懈追求,立足脚下,不断实践。夏青峰,一毕业分配到只有七八个老师的杂草丛生的村小。但是,他没有因为环境的不如意而沉沦,不断读书充电,最初只是想考研,却被最纯真的孩子打动,决心留下教书,但是一颗想飞的心,从未放弃过对蓝天的渴望。村小工资少的可怜,为了贴补家用,暑假到苏南打工,走进了华西村,走进了华士中心小学,找到了校长,自我推荐,校长独具慧眼,发现了他的优秀,于是他成为了华士中心小学的一名数学教师,从此走上专业发展之路,开始了艰难的修炼过程。不断听老教师的课,一遍遍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夜深人静时经常对着墙壁一遍又一遍"试教",最难能可贵的是他走上了专业阅读之路。他说——为了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建构属于自己的数学思想,我走进了学校图书馆,苏格拉底、卢梭、洛克、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等专家学者的鸿篇巨制开始走进我的视野。那是一段更为艰辛的阅读,因为读理论无疑要有啃书的勇气和耐力,一次次烦躁地放下,又一次次珍爱地拿起,一遍遍对自己说"读下去,再读下去"。正是由于他坚持读书,不断反思课堂,两年后他获得了全国比赛课一等奖的第一名,写出了近百篇的论文,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并成为一名优秀的校长,现在又调到北京当校长。

其次,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着浓浓的爱生情节。他们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个体,真正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论述了教师应站在儿童的立场,思考问题。钱守旺认为,教师应该有一颗佛心,教育当以慈悲为怀。是的,教师当有一颗佛心,要始终保持一种从容大度的心态,不急于求成,不心浮气躁,坚持正面的、走正道的教育,对孩子不苛求、不失望、不冷漠、不悲观,让教育的过程始终有生命在场。

他说:"我热爱自己的事业,我钟爱自己的学生。因为有了这份爱,我便有了世界上最珍贵的财富——孩子们真挚的感情;拥有了世界上最可爱的礼物——孩子们灿烂的笑容;走进了世界上最不该忽视的领域——孩子们纯真的心灵。责任感和使命感引领着我,让青春岁月绽放出夺目的光彩。"教师要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每一个学生。孩子们犯错误时,他们迫切希望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正是凭着对学生的一篇爱心,我带出了一个又一个先进班集体,治理了一个又一个乱班,转化了一个又一个学困生"。贲友林,《和学生一起慢慢成长》中写道——和学生一起成长,这是教师成长路径的必然选择。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眼中,永远都是学生第一,教师应当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学生的成长不可替代,教师的成长也不应忽视。我们应让数学教师充满成长的气息,教师与学生牵手互携前行,如萧伯纳所说的:"我不是你的老师,只是你的一个旅伴而已。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俩的前方"。华应龙提倡的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李烈校长"以爱育爱"的教育理念,无不体现出特级教师们对学生真挚的、神圣无暇的爱。

当然,特级教师的成长还有很多的因素,但是我觉得学习、反思加实践,和以人为本、热爱学生是最基本的因素。我也将向着这几个方向努力,多学习,多实践,让自己尽快成长起来。

做一个的小学数学教师读后感做一个的小学数学教师摘抄

2017年11月9日河北省名师胡志红工作室开幕式那天,主持人胡志红老师给工作室每个成员发了一些图书要求大家回去一起阅读,其中有罗鸣亮老师的《做一个讲道理的数学教师》一本书。时常闲暇之余,翻开它去欣赏罗老师的风趣幽默,领略他深邃的思想,欣赏他的睿智豁达。在家中能走进罗鸣亮老师朴实又充满浓浓数学味的课堂,能领略他的充满灵动智慧讲道理的课堂,在家里就享受了营养丰富的饕餮大餐,领略了名师的风采,真是让我受益匪浅。

《做一个讲道理的数学教师》这本书是罗鸣亮老师创作的,本书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为探寻讲道理的课堂,第一讲“问题――我们的教学讲道理吗?”第二讲“探求――数学需要什么样的课堂?”第三讲“思索――数学教学需要哪些道理?”第四讲“策略――课堂该如何讲道理?”这体现了罗鸣亮老师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下篇为我的讲道理课堂,立足实际教学活动,从教学出发进行思考,给出众多课例体现数学本质,构建讲道理的数学课堂。

有幸听过罗鸣亮老师的课,他的课让人眼前一新,教学风格风趣幽默,让人很放松。他引导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他让学生讲道理。他的课总是能给别人带来意想不到,带来思考。书中《长方形的面积》一课案例,让我印象深刻。“长方形面积的公式是怎么来的?其道理究竟何在?”读了这本书才明白长乘宽的本质,我们要成为一个“讲道理”的数学老师,少一些“不讲道理”,多一些“有根有据”。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讲道理的课堂就是把时间留给学生讲理,把空间还给学生明理,让学生在讲理中提升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在明理中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促进学生养成追根溯源的精神。

我们先看看罗老师的一节课。他通过别开生面的师生间问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开始他从数涂满红色的正方形纸开始,运用数形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在不断猜想“红色部分可以用什么小数表示”的思维活动中,引出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整节课以问题为驱动,从“你懂得数数吗?能用1表示?你会用什么数表示?怎么办?你有什么办法?为什么把正方形纸平均分成10份?怎么看出的?0.88的两个8一样吗?你怎么讲道理?”等一连串的问题由浅入深,不断追问,让学生积极地思考,变倾听为思考。在讲道理中,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从而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体验思维的乐趣中,发展了数学核心素养。课堂上罗老师还适时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

数学教师必须讲理,这已经毋庸置疑。关键是如何才能成为一个讲理的数学教师呢?做一个讲理的教师,教师首先要学会尊重。做一个讲理的教师,教师还要学会“讲理”。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思维的盲点,认知的误区,巧妙的讲理,把理讲到学生的心里,使学生明理。学生明了理,他们才不会觉得数学枯燥,才能体会到数学本身散发出来的理性之美,才会对数学本身产生兴趣。

受罗老师观点的启发,我在邯郸市数学一课一研的公开展示活动中引用他的观点作为开场白:今天教研活动目的是什么,通过教研我们需要做到以下三点:1、明数理。我们应该知道这节课涉及的数学定理、公式、概念等,以及它们在本章中地位、作用。2、知教理。课堂要运用那些教学手段、那些教学方法等课堂,要善于“留白”,留给孩子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教师通过唤醒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创设富有张力的问题情境,在教师适时、适当的问题启发下,多给孩子表达的机会,让孩子想说、敢说、会说,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深刻“道理”。知识都有丰富的形成过程,只有让学生经历、感知、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才能深刻理解知识的本质,明晰知识规定的道理。数学不应该只让学生知道“是这样的”,而更要知道“为什么是这样的”。3、行道理。道理,道之理也,用《老子》的话来讲,即指事物的本源、规律及法则。数学道理指的是数学知识的本质,数学学科的定理、法则、算理等知识的产生、发展及每个规则的确定其背后都蕴含着深刻的数学道理。教学要知行合一,更重要的是真正用数理,践行科学的教育理念,真正行动起来,在行动中摸索和改进!

书的封皮上最引人深思的一张图片便是罗鸣亮老师蹲下来与孩子交流。本书所要告诉我们的正是这一点。教师在教育孩子时,最应该做到的有以下几点:一、要放下权威的架子,蹲下身子平等地与孩子交流,尊重孩子的权利。二、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朋友,适当时放弃那双充满“爱”的手,让孩子健康自由的成长。三、教师要以身作则,要知道单纯的“言传”往往很难让子女发自内心地完全地接受你的教育,只有教师做出了榜样,孩子才能真正的信服。四、要能疏导孩子的情绪,尤其是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要积极耐心地帮助其疏导不良情绪。五、教会孩子沟通的本领,让孩子主动说话并能正确的表达。这其中,教会孩子自信是最为关键也是首要的一步。六、赏识孩子,告诉孩子:“你真棒”,赏识只要掌握了尺度和方法,那就是最能激发孩子潜能,最有助于孩子成长的教育方法。七、掌握批语和惩罚的方法,批语和惩罚固然不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法,但如果用得好,也是非常具有效果的。八、给孩子一个宽容的成长环境,让孩子充分体会你的爱,这是学校和家庭教育最为根本的一点。

欣赏名师的书是一种启迪,聆听名师的课是一种享受,践行名师的言是一种感动,自觉做一个明师更是一种境界的提高。当然名师的课堂给我们带来的不是简单的模仿,更多的是理性思考。我们要立足课堂,超越课堂;立足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自我,更要超越自我。让我们跟著名师的步伐,在做一个“讲道理”的数学老师的大道上阔步而行。

如何做一名的小学数学教师读后感

不知不觉,家里的书桌上又摆了一摞新书。周六一天决定不出门,在家读书。先挑了一本最好读的《做一个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16位著名特级教师的成长案例》,之所以说好读,是因为这本书比较通俗,比理论书籍容易读懂。这类书籍我已经读了不少,比如《16位教育家的智慧档案》等,但是一拿起这本书,还是被深深吸引。从早到晚,二百多页的书细细读完,未觉疲惫。

这本书主要讲述16位全国著名的数学特级教师的成长故事。每个人的故事各有不同,有的“系出名门”,一毕业就分到省级或市级的实验小学或重点小学,拜特级教师为师,有着很高的起点,经过个人的努力,取得今天的成就;有的从普普通通的小学甚至是偏远的村小,艰难跋涉,一步步走到今天的辉煌。但是他们的成长却有许多共同的轨迹与规律。

首先,他们对教育心怀梦想,不懈追求,立足脚下,不断实践。夏青峰,一毕业分配到只有七八个老师的杂草丛生的村小。但是,他没有因为环境的'不如意而沉沦,不断读书充电,最初只是想考研,却被最纯真的孩子打动,决心留下教书,但是一颗想飞的心,从未放弃过对蓝天的渴望。村小工资少的可怜,为了贴 补家用,暑假到苏南打工,走进了华西村,走进了华士中心小学,找到了校长,自我推荐,校长独具慧眼,发现了他的优秀,于是他成为了华士中心小学的一名数学教师,从此走上专业发展之路,开始了艰难的修炼过程。不断听老教师的课,一遍遍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夜深人静时经常对着墙壁一遍又一遍“试教”,最难能可贵的是他走上了专业阅读之路。他说——为了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建构属于自己的数学思想,我走进了学校图书馆,苏格拉底、卢梭、洛克、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等专家学者的鸿篇巨制开始走进我的视野。那是一段更为艰辛的阅读,因为读理论无疑要有啃书的勇气和耐力,一次次烦躁地放下,又一次次珍爱地拿起,一遍遍对自己说“读下去,再读下去”。正是由于他坚持读书,不断反思课堂,两年后他获得了全国比赛课一等奖的第一名,写出了近百篇的论文,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并成为一名优秀的校长,现在又调到北京当校长。 他的成长源于他的不断的读书、反思和实践,这便是这些特级教师成功的普遍规律之一,几乎所有的特级教师都介绍了他们的读书、学习加反思之路。比如,钱守旺,把工作当做一种愉快的带薪学习;徐斌,做一个快乐的行者;朱育红,“根深”才能“叶茂”……。

其次,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着浓浓的爱生情节。他们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个体,真正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论述了教师应站在儿童的立场,思考问题。钱守旺认为,教师应该有一颗佛心,教育当以慈悲为怀。是的,教师当有一颗佛心,要始终保持一种从容大度的心态,不急于求成,不心浮气躁,坚持正面的、走正道的教育,对孩子不苛求、不失望、不冷漠、不悲观,让教育的过程始终有生命在场。他说:“我热爱自己的事业,我钟爱自己的学生。因为有了这份爱,我便有了世界上最珍贵的财富——孩子们真挚的感情;拥有了世界上最可爱的礼物——孩子们灿烂的笑容;走进了世界上最不该忽视的领域——孩子们纯真的心灵。责任感和使命感引领着我,让青春岁月绽放出夺目的光彩。“教师要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每一个学生。孩子们犯错误时,他们迫切希望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正是凭着对学生的一篇爱心,我带出了一个又一个先进班集体,治理了一个又一个乱班,转化了一个又一个学困生”。贲友林,《和学生一起慢慢成长》中写道——和学生一起成长,这是教师成长路径的必然选择。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眼中,永远都是学生第一,教师应当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学生的成长不可替代,教师的成长也不应忽视。我们应让数学教师充满成长的气息,教师与学生牵手互携前行,如萧伯纳所说的:“我不是你的老师,只是你的一个旅伴而已。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俩的前方”。华应龙提倡的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李烈校长 “以爱育爱”的教育理念,无不体现出特级教师们对学生真挚的、神圣无暇的爱。

《小学数学教师五项修炼》读后感

作者简介。

李玲玲。

福建省厦门实验小学数学教师,小学中学高级教师,福建省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厦门市专家型教师培养对象,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兼职教研员。追求“愉悦、简约、厚实”的教学风格,致力于培养“让孩子带得走的能力”。提出“学会自学、学会画图、学会讲数学故事”的小学数学教学主张。喜欢课堂,课堂也得到孩子们的喜欢。喜欢教学、读书、记录、研讨的教师生活。

内容简介。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果想要成长,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呢?

本书作者结合自身从普通老师成长为全国名师的教育教学经历,以案例式的方式展现她20多年的数学教学智慧,提炼出名师成长的5项修炼:读懂孩子、理解数学、有效研究、追随智者、全面学习。

本书是一线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必备书,也可以作为数学教师培训用书。

第1项:读懂孩子。

“研究学生,读懂学生”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基本保证和基础,不仅对学生的发展有帮助,对于教师的成长也大有裨益。

一名好的数学教师,应该是能够读懂学生,从学生立场出发看待知识,进行教育的,这就要求我们把读懂孩子作为首要的一项修炼,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既要蹲下来,又要看得远。

第2项:理解数学。

数学是什么?小学数学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数学是让人越学越聪明的学科,小学数学教育应该是既“有营养”又“好吃”的美餐。这样的回答就够了吗?不,远远不够。也许,对这两个问题的追求永远不可能有完美的答案,但就在追问并用实践寻求答案的过程中,我们离真正的答案更近了一些。

第3项:有效研究。

什么是研究?什么是小学数学老师应该做而且能做的研究?孔凡哲教授说:“我们要做‘顶天立地’的研究。”于伟教授说:“深入地思考就是在做研究。”研究,能让我们收获更多的职业幸福。

第4项:追随智者。

教师作为一种专业,需要睿智、机智、理智、明智、大智、灾恰w匪嬷钦呤且幌呓淌快速成长的关键和要点,其本质、核心在于“主动寻找专业引领”。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正是这些智者,用他们的经验、智慧,在失落的时候给予鼓励,在迷茫的时候给予点拨,在成长之时给予喝彩。而我们能做的,就是不停下脚步,并走得更好。

第5项:全面学习。

学习,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件与呼吸一样重要而有自然的事情,因为学习是教师精神成长的必经之路。学习,可以带来教师视野的融合、带来人生经验的增长。一位善于学习的教师,一定会深谙为师之道:教师的微笑、耐心和睿智,永远是孩子心中一道最美丽的风景。

读后反思。

读着玲玲老师的书中文章,如《陪着你们长大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多量出一些好孩子》、《今天你给了学生什么面孔》、《别急,慢慢来》,《多还孩子一点自由》……原来文章中的孩子是那么的熟悉,这不就是我们教的孩子嘛?原来孩子们都是一样的。

这学期由于工作调动原因我加入一所新学校,和我一样新加入的'是我班那42名外来务工子女,我是他们的班主任和数学老师。在孩子们第一天进校园前,就将教室打扫的干净整洁,布置板报,将书本包装成礼物,手牵手带着他们逛校园,让他们喜欢来学校学习;我在教室后面墙壁上贴满孩子优秀的手抄报,数字书写等作品,与孩子们一起欣赏这些优秀作品,让他们的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我在图书角放满适合孩子们读的绘本、图书,跟孩子们一起看书,然后分享读书心得,在不知不觉中养成阅读的习惯;我给孩子们上整理课,手把手的教孩子们如何整理书包,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愿意花两节课让班上每一位孩子上台发表自己班干部竞选演讲稿,因为我觉得敢展现自己很重要。虽然我班孩子相对于其他班孩子好动,没有其他班孩子安静,但我相信孩子成长需要时间,而我要做的是把握他们走的方向不偏离轨迹。我要和孩子们成为朋友,让孩子们喜欢我和像我一样喜欢数学;我要孩子们的童年里有我和数学,我的生活里是孩子们快乐的童年,充满欢声笑语。让孩子们愉快的学习数学,不是我教授了孩子多少知识,孩子们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让孩子们自发的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其实这是第二次读这本书,去年4月时读过一遍,犹记得读后我还在遗憾,遗憾对当时的孩子很多方面都没做好,之后虽然不断调整对待那些孩子的态度与方法,但书中的内容却渐渐淡忘,现再重温一遍,发现它其实已经在影响着我。这也许就是阅读的魅力吧!

在阅读中修炼,在修炼中成长,让思考与实践一路同行!

《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读后感

前段时间,学校发了《优秀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这本书,读后使我受益匪浅。这本书文笔清新,文风朴实无华。作者以独特视角,对优秀小学数学教师的素养娓娓道来,打动着我,我想也一定会影响着老师们。在书中,优秀教师用自己的职业成长之路,成功的教学思想、教学情节和教学反思,为全国所有的数学教师指明了迈向成功必须掌握的法则。这本书深深地打动着我,让我有了更多的感悟与反思。

首先我要反思:在日常教学中,我对自己的学生到底了解多少?回答应该是肯定的,我确实没有花很多时间去了解过自己的学生,对他们的了解不是很彻底。在平常的工作中只是忙着备课、上课、改作业、等等。没有真正的去与学生交流与沟通,因此,学生真正需要什么,我根本不知道。有时教学工作陷入了非常被动的境地。通过学习这本书,现在,我知道了做任何事情要先了解他,再发展。我们知道,中医讲究对症下药,通过望闻问切,诊断病人病灶所在。凡是惟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我们在教学工作中也是这样,教师只有在充分地了解和把握学生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的基础上,才可能做到因人教,进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个学生就是一本书,一个班的学生就是一系列的书。我们教师即使是满腹经纶,学高五斗,要是读不懂学生这本书,也不可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

其次,我们应该明白我们的学生到底喜欢什么样的数学教师呢?根据我十几年的教学生涯,我一直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但是还没有系统的进行分析过、研究过,因此没有真正的走进孩子的心里。在这本书中总结了不受学生欢迎的学生的几个特征,很值得我思考:(1)严厉的、严肃的、老生气的、拖堂的、粗鲁的、随便的、爱嚷嚷的教师。(2)上课不严肃,下课又严肃的教师。(3)老批评同学,对同学不满的教师。(4)上课要求同学坐得很直,和学生一点不像朋友的老师。(5)喜欢拿自己班和别的班比较的教师。反思我自己我应该是属于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了,我现在应该怎么办呢?我想我今后要努力做到用自己的爱去爱没一个学生,每天都高高兴兴地去上课,高高兴兴地下课。在课余时间里,和学生一起做游戏,和他们聊天,谈心。同时,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与学生融洽相处。

第三,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我们的学生快乐的学习,快乐的`生活。所谓环境造就人才就是这个道理吧。环境对人的一生的发展与成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环境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和谐的互动,才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我们要营造适应学生特点的环境,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物是美的,人是愉悦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乐于交往,,快乐的环境中,学生可以生动有趣地学习知识,只有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学习。

读完此书,不禁让我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范老师说的七件事就是数学教师的日常工作,我这么多年做下来做好了吗?做齐了吗?做深了吗?哪些事是我拿手的呢?哪些事还需要努力?学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范老师提出的优秀小学数学教师的标准:六爱(爱学生、爱职业、爱生活、爱思考、爱学习、爱好)、博大精深、通达,将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做一个的小学数学教师》的读后感

近日非常荣幸能读到《做一个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一书。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很惭愧。因为平日阅读专业教学的书籍少之又少。读这本书使我能有效的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也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成长的太慢与自己缺少思考、缺少钻研有很大关系,应当适时的让自己“充充电”。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十六位著名特级教师的专业成长案例。在不断了解他们的成长历程时,“崇拜”“仰望”或许都难以表达我的敬意。他们人人都以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的课堂,苦练基本功,课前深入备课。为了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中学习,享受数学思考的过程,他们精心设计问题、游戏,活动,反复修改教学设计,甚至试讲好几遍直到满意为止。除了日常教学他们还购买订阅大量的专著资料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仔细品味每一位教育家的成长故事,无不都透露着一个美丽的字“爱”。书中的名师们都爱学生,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因为热爱,才会对教育事业一腔热血,埋头苦干,努力探索;因为热爱,才会把工作当作一种愉快的带薪学习;因为热爱,才会把讲台当作自己解不开的情怀。钱守旺老师说:朋友,不管是事业选择了你,还是你选择了自己的事业,我们都应当无怨无悔。当我们用爱心呵护自己的事业时,你会发现平凡的工作中蕴藏着无穷的乐趣!当我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灌自己的事业时,你会看到生命之树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解读名师,反思自己,只觉渺小。大师们就像一面镜子,让我对自己的教学问题看得更清,面对自己的教学,只能说是认认真真扎扎实实,根本谈不上什么是“精彩”,更无从谈得上“魅力”。我需要正视自己,不断学习,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尝试数学中无穷的乐趣,领略到数学的内在魅力。

《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20xx年6月29日收到了教师成长学院寄的《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假期里我带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拜读了这本书,感触颇多。吴正宪老师从16岁走上三尺讲台,在教育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了40余年,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付出、奉献与收获中,用心体验着教师职业带的幸福和快乐,在数学堂上绽放独特的色彩。吴老师用自己亲身经历的过程诠释了教育的真谛。

吴老师说:"做教师,要爱教育,爱孩子;做数学教师,要爱数学,爱数学教育。只有热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的魅力深深吸引;只有热爱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的神奇深深打动。"是啊,爱工作,才能感受到工作给自己带无比的快乐;爱学生,才能体会到教育中的幸福。作为教师,我们只有真心地爱事业、爱身边的每个孩子,才能使自己的内心永远充满激情,才能使工作的每一天都阳光灿烂。

读吴老师的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吴老师的堂是和谐的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是轻松和谐的氛围,是充满激情的对话,是心灵和心灵的沟通。吴老师重视创造既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本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通过吴老师的讲授变得妙趣横生,简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这些都是从读懂学生开始的,而要做到读懂学生,就必须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老师,才能被学生喜欢,做学生的朋友。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反思数学教育的价值是什么?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数学学习?我们能为数学学习做点什么……而吴老师的字里行间都在告诉我们"教书育人"是数学教育的使命和责任。数学教学不仅仅只是教学生会计算、会解题、会考试,而是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掌握、智慧的启迪、潜能的激发、人格的培养。使数学教学由单纯的数学学科走向丰富的数学教育,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是在读懂儿童的基础上。这个"读懂",不是作者的意图,而是孩子的感悟。设计一节不在于出奇,更多的是孩子的理解。作为一线教师要学会观察学生思维的过程,学会和全班孩子共享,把重要的时间放在重要的岗位上。

回想自己的堂,常常出现这样的场面:老师喋喋不休地讲解,知识越越难、越越深。殊不知特堂上还有一些"听天书"的学生,或许眼睛直直的盯着老师,脑子却是一片空白;或许思想开小差,早已游离堂。堂上,我们要学会交流。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差异,满足孩子个性化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敢讲话、敢追问,善于对话与交流,鼓励他们用自己原生态的、甚至有些粗糙的语言诠释对数学学习的理解。让学生的语言、思维、动作在交流分享中得到更丰富的体验。使"板着脸"的严肃数学变得有趣而鲜活;使"抽象乏味"的学习变得"好吃又营养";使"一堂言"的数学变得师生互动交流的"群言堂"。

吴老师的这本书向我展示了小学数学的魅力,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种通识的学习,数学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素养,为学生提供基本的数学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客观世界,以数学的思维方式分析解决问题,为科学态度打下重要的基础。作为一线教师,我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学会挖掘学生身上的的闪光点,用心对待每一位孩子,从读懂孩子做起,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师素养,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向吴老师学习,满怀激情和憧憬追逐教育梦想,在教育路上幸福地行走!

《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在20xx年曾经听过吴正宪老师的一堂课,让我受益匪浅。一直以来,最让我钦佩的数学教师就是吴正宪老师。最近,我再次拜读了《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对吴老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她的成长之路告诉我,一位教师只有不断研究、不断探索,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才能在教学中博览众采,有所成就。没有钻研、没有进取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

吴老师首先钻研教材改革,建立了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整合成六大知识体系:面积教学一条龙;体积教学一条龙;分数四则计算一条龙;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一条龙;数的整除一条龙;正反比例一条龙。教学改革试验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吴正宪老师的课堂是充满激情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本来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通过吴老师的讲授变得妙趣横生,简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而这一切都是从读懂学生、走进孩子心灵开始的。首先教师要做一个充满爱心,富有人情味的老师,能够学生做朋友,被学生喜爱。其次教师要努力研究教材教法、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体验数学有趣,发现数学神奇,感受数学的价值。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在学习中学会创造也是不可缺少的一步。

吴老师充分地尊重、信任学生是她教学中的一大特色。吴老师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发现,她允许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去探索和获取知识,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一个教师不应该抹杀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设想一个对学习失去兴趣的孩子是不可能成为学习优秀的学生的`。

作为教师,没有对事业执著的爱,没有对学生真诚的情,是不会取得成功的教学。用吴正宪老师的话来说,教师走进教室就像演员走进摄影棚,立刻进入角色,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和对学生的关心,对知识的酷爱,对事业的追求以及对工作的责任感,去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使师生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使之更好地接受教育。

只有热爱教育的人,才可以在备课时,精心设计,细心雕琢;只有热爱教育的人,才可以站在三尺讲台上引领学生泛舟学海,寻觅知识宝藏;只有热爱教育的人,才可以发掘学生的优点,让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从来不以学生的考分论英雄,在我的心中,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我们必须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既要看到今天学生身上的不足之处,更要看到明天他们不可限量的前程,切不可求全责备。重要的是要想方设法促成学生的进步不断完善,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与自尊,以满腔热情的期待,让每个孩子都能抬起头来走路,让每个孩子都能有尊严地生活在集体中。

小学数学读后感

《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这本书没有生涩难懂的理论,提出的问题、策略、方法都是一线老师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阅读起来既轻松又很有共鸣。本书共设计了两章共计14小节的内容,围绕各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进行论述与阐释,并与有关的概念、策略与具体的实例分析相结合,这本书指导着我们的课堂教学,全面概括了我们数学教学的各种课型,真是一本很有学习价值的书。细细品来,这本书无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层面,都为我们数学老师提供了积极的引领作用,尤其是那典型的、具体的、生动的课型范式,就如同上演的一节节精彩的数学课堂,真实自然,值得咀嚼,对我来说还要再细细评味,慢慢渗透的平常的教学中,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有所得,有所发展。通过对《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一书的阅读学习,令我对当前的课堂教学有了全新而深刻的认识,下面我就主要来阐述一下本次读书的一些收获和感受:

一、让我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课型结构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在研读第一章时,这样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思考:“课型研究的实践探索过程,对于教师而言,不仅有利于教师形成包括知识结构、方法结构、过程结构等多重意义的认识,而且还有利于教师逐步形成整体综合的思维方式。对于学生而言,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结构化的认知,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结构化的思维方式,学生的学习也因为有了结构的支撑而更加主动。”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非常强的学科,知识之间联系非常紧密,任何新知识都是在已学过的旧知识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所以,教师只有掌握教材的系统性,教学时才能做到瞻前顾后,将前面的知识为后面的新知识做好铺垫、搭桥;学后面的知识又能有计划地复习和运用前面的知识。如果教师没有掌握教材的'系统性,教学中就可能把完整的内容打碎,分成许多部分独立地去教学,这样不仅教起来费劲,费时间,学生学起来也不好懂,难以记忆,学习效率低下,不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因此,应把新知识新知识与原有的相关知识相联系,使学生对这一知识单元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逐个学习每一部分的内容。现阶段老师对新课程理念大多耳熟能详,脱口而出,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却摆脱不了传统教学的束缚,一些具体细节方面存在着大量的问题,缺少实际操作的参照理念,而在我看来《策略》一书为我广大教师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各种课型的解读,让教师明白,这样课型是怎样的课型,我应当针对性地运用怎样的策略去完成课的设计……通过对本书的阅读,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其中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的“实施流程”这一内容对我的帮助很大。这一部分的内容可以令我在将来的科研道理上受益匪浅:通过解读各种课型中“实施要点”与“实施流程”,我发现了之前在工作中对解读教材的诸多问题,这可以令我在今后的备课中不再出现同样的错误。本书着眼于在领会数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尽量避免用概念解释概念,注意通过教学内容的实例研究解读数学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通过教学案例的分析给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教学策略,通过具体案例阐释改革热点中有关关系的正确处理,还通过有关资料的链接拓宽视野,真正对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起到了借鉴和指导作用。同时,对课型实施的过程中,我更加领悟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观点。通过对课型实施的解读,我更加明确了每种课型对于学生能培养怎样的能力目标,要适应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了解和掌握一定的数学,以满足学生对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还要考虑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并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有价值”要求我们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选择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有用的数学,而且是对学生以后从事任何事业都有用的数学。这样的数学学习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

三、我感受到了课型不同,教学策略的大同小异,领悟到了因材施教,更加关注每一个孩子,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今后的教学要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经验,每个人对客观事物的思考和反映都是不同的,所以数学课程将在所有学生共同接受数学教育的同时,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了解甚至钻研自己所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

这么厚厚一本书光看一遍可能印象不甚深刻,有时间我会多学习学习的。

我与小学数学读后感

吴正宪编写的《我与小学数学》一书,使我受益匪浅。它使我深深知道了小学教师的工作看似简单且辛苦普通而平凡。而当你真正走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当你用整个心灵去拥有她的时候,才领悟到教师工作博深而丰富的内涵。“一切为了孩子”是教育思想的核心;“做孩子们喜欢的老师”应该是教师多年来努力追求的目标;“把小学数学教育的重心转移到促进学生的发展上来”应成为教师平日工作中自觉的教学行为。

教师要如何去做呢?我认为教师要找准每一节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是诱发学生学习解决现实问题的欲望,从条件、信息中选出需要的条件、信息,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验问题成功的快乐。所以我们要经常提供给他们所熟悉的生活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

而在《我与小学数学》一书中看到:应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主线。为此,我丛书中总结出了以下几点以便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自己尝试应用。

[1]课堂上努力营造一个明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关于学习气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的思维同他的情感分不开,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力极其重要的土壤,学生只有在情感愉悦的气氛里,思维才会活跃。因此,课堂上关注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课堂上发表不同意见,即使说错了,对学生思维中合理的因素也加以肯定,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自信力。鼓励学生课堂上提出问题,对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发言,大家随时可以发问。对提问的学生给与表扬鼓励,这样就形成了课堂上生生、师生的互动交流。课堂上还经常开展学习竟赛“最佳问题奖、最佳发言人”的评比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创设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常常把自己当作是或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因此,教学中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就会推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书中举了这样的一例: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知识时,教师请同学们事先准备好各种不同的三角形,并非别测量出每个内角的角度,标在图中。上课伊始的第一个教学活动就是“考考老师”。学生报出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请老师猜一猜第三个角是多少度。每次问题的抛出,教师都对答如流,准确无误。同学们都惊奇了,疑问由此产生,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发现规律。这样为学生创设猜想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凭借直觉大胆猜想,把课本中现成的结论转变成为学生探索的对象,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研究。

[3]课堂上变教师讲授为学生讨论、合作学习,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在教学应用题时,通过让学生读题,提问学生了解到了什么信息?还能想到什么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又分组讨论解决的方法,然后让学生交流。这样通过说题,学生对应用题的结构、解题思路理解得比较透彻。在教学计算题时,针对学生易出错的问题,课堂上先让学生动口说说错题的原因,再讨论解决的方法,然后再动手计算,这样减少了计算的错误。

[4]多直观教学。根据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课堂上多采用版图、版画、教具、学具等进行直观教学。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法时,让学生操作,摆小棒,说算法。教学平面图形的特征时,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制学具,通过折、剪、拼等活动,让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规律。

[5]制做数学手抄报,让学生做数学。现在的学生见识广,获得知识的途径多,新课内容一看就会,老调重弹的复习课不愿意听。针对这种情况,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整理成手抄报,帮助学生复习。

有的学生将知识重难点、容易错的题整理出来,有的将自己学习的经验写出来,有的学生还将课外知识编辑进来等等,五花八门。学生在画、写、找、编辑等活动中,既复习和拓展了知识,又锻炼提高了动手能力。

[6]鼓励学生留意生活中的数学,做好数学日记。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写日记,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思考生活问题,让生活问题数学化。如,学完乘除法的意义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除法的知识来解决。阅读学生的日记,发现了学生的视野遍及生活的各个方面。“星期天,妈妈买了一箱梨,我数了数,一共12个。我想,每天吃2个,可以吃6天。”、“今天,老师布置写生字2页,每10行,每行10个字,一共要写200个生字。”、“爸爸下班回家,叫我去帮他买2瓶啤酒,每瓶3元,两瓶酒用了6元”,……数学日记使学生更广泛地接触到现实生活,更细致地观察了现实生活。数学日记也拓宽了学生的眼界,培养了他们运用数学的意识,增强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此可见,数学并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靠学生自己学会的。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情景、提供机会,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究新知,在探究中发现规律、归纳规律。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多留些时间给学生,让他们动手操作;多留些时间给学生,让他们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多留些时间给学生,让他们质疑问难。保证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再课内交流、讨论、质疑。

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即数学来自生活实际,数学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最后,我也想引用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中的一段话作为结尾:“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真诚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这两天我在看《吴正宪与小学数学》,从第一章开始读就爱不释手,受益匪浅。这是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由教育部在庆祝教师节成立20周年之际,组织一批优秀教师编写的《教育家成长丛书》,做为教师节的礼物献给广大教师的。

前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说通过让孩子大量的阅读课外书籍,坚持不懈的进行日记写作,就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学底蕴和语文素养,那么我们靠什么途径和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成绩呢?如果给我一个班,我又要靠什么方法和策略让孩子们喜欢我这个老师,喜欢我的课,进而喜欢数学课堂呢?我苦苦思索不得结果。直到我阅读了《吴正宪和小学数学》这本书。我心中的疑问和谜团才得以化解和点拨。吴老师对数学学科和数学教学全面深刻的认识、独到精辟的理解等让我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我用了两个晚上一口气把把这本二百多页的数学专著读完,还觉得不过瘾。应该拿出读书笔记,在仔细认真的研读一遍,方才能够理解其中精髓的一二。全书共分四个篇章:

一、走在探索数学教学改革的路上——感受教师职业生命的价值。

二、和学生一起走进数学乐园——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数学教育。

三、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课堂教学纪实与点评。

四、大家眼中的吴老师——追踪吴老师的课堂。特别是第二部分:和学生一起走进数学乐园。告诉了我们一些共性问题的指导策略。如:让学生喜欢“我”。怎么让学生喜欢我呢,1、做一个充满爱心,富有人情味的教师。

2、永葆童心,做孩子们真诚的朋友。

3、走进孩子的心灵。

4、给孩子重新跃起的机会。

5、教师要有真本事。

洁,自己的服饰是否干净得体等等,在一起平凡的生活和不经意的小事去影响感染学生。

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吴老师也给我们支了几招。如:体验数学挺有趣、发现数学真神奇、感受数学有价值、享受数学美极了、听懂了,才会喜欢、把数学变的容易些、满腔热情的保护“火种”。吴老师从趣、奇、用、美、喜欢、容易等多个方面为我们介绍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的方法策略,值得我们进行尝试和探索。上次教育时报课改导刊的杨磊主任到我校就教师专业成长这块内容给全体教师做培训时说过一句话:其实我们现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好多年前就已经有专家和学者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并且出书立说。希望我们教师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冥思苦想,一定要通过专业阅读,站到巨人的肩膀上,你会看的更远。

现在想想这句话,真的是字字珠玑。吴正宪老师提供的这些宝贵经验我一定要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和课堂实践中,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调整,随时记录自己的教学随笔,书写自己的职业传奇。

小学数学读后感

吴正宪编写的《我与小学数学》一书,使我受益匪浅。它使我深深知道了小学教师的工作看似简单且辛苦、普通而平凡。而当你真正走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当你用整个心灵去拥有她的时候,才领悟到教师工作博深而丰富内涵。“一切为了孩子”是教育思想的核心;“做孩子们喜欢的老师”应该是教师多年来努力追求的目标;“把小学数学教育的重心转移到促进学生的发展上来”应成为教师平日工作中自觉的教学行为。

教师要如何去做呢?我认为教师要找准每一节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是诱发学生学习解决现实问题的欲望,从条件、信息中选出需要的条件、信息,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验问题成功的快乐。

所以我们要经常提供给他们所熟悉的生活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而在《我与小学数学》一书中看到:应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主线。为此,我从书中总结出了以下几点以便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自己尝试应用。

一、课堂上努力营造一个明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关于学习气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的思维同他的情感分不开,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力极其重要的土壤,学生只有在情感愉悦的气氛里,思维才会活跃。

因此,课堂上关注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课堂上发表不同意见,即使说错了,对学生思维中合理的因素也加以肯定,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自信力。鼓励学生课堂上提出问题,对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发言,大家随时可以发问。对提问的学生给与表扬鼓励,这样就形成了课堂上生生、师生的互动交流。课堂上还经常开展学习竟赛“最佳问题奖、最佳发言人”的评比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创设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常常把自己当作是或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因此,教学中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就会推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书中举了这样的一例: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知识时,教师请同学们事先准备好各种不同的三角形,并非别测量出每个内角的角度,标在图中。

上课伊始的第一个教学活动就是“考考老师”。学生报出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请老师猜一猜第三个角是多少度。每次问题的抛出,教师都对答如流,准确无误。同学们都惊奇了,疑问由此产生,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发现规律。这样为学生创设猜想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凭借直觉大胆猜想,把课本中现成的结论转变成为学生探索的对象,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研究。

三、课堂上变教师讲授为学生讨论、合作学习,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在教学应用题时,通过让学生读题,提问学生了解到了什么信息?还能想到什么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又分组讨论解决的方法,然后让学生交流。这样通过说题,学生对应用题的结构、解题思路理解得比较透彻。在教学计算题时,针对学生易出错的问题,课堂上先让学生动口说说错题的原因,再讨论解决的方法,然后再动手计算,这样减少了计算的错误。

四、多直观教学。根据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课堂上多采用版图、版画、教具、学具等进行直观教学。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法时,让学生操作,摆小棒,说算法。教学平面图形的特征时,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制学具,通过折、剪、拼等活动,让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规律。

五、制做数学手抄报,让学生做数学。现在的学生见识广,获得知识的途径多,新课内容一看就会,老调重弹的复习课不愿意听。针对这种情况,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整理成手抄报,帮助学生复习。有的学生将知识重难点、容易错的题整理出来,有的将自己学习的经验写出来,有的学生还将课外知识编辑进来等等,五花八门。学生在画、写、找、编辑等活动中,既复习和拓展了知识,又锻炼提高了动手能力。

六、鼓励学生留意生活中的数学,做好数学日记。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写日记,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思考生活问题,让生活问题数学化。如,学完乘除法的意义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除法的知识来解决。

阅读学生的日记,发现了学生的视野遍及生活的各个方面。“星期天,妈妈买了一箱梨,我数了数,一共12个。我想,每天吃2个,可以吃6天。”、“今天,老师布置写生字2页,每10行,每行10个字,一共要写200个生字。”、“爸爸下班回家,叫我去帮他买2瓶啤酒,每瓶3元,两瓶酒用了6元”,……数学日记使学生更广泛地接触到现实生活,更细致地观察了现实生活。数学日记也拓宽了学生的眼界,培养了他们运用数学的意识,增强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此可见,数学并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靠学生自己学会的。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情景、提供机会,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究新知,在探究中发现规律、归纳规律。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多留些时间给学生,让他们动手操作;多留些时间给学生,让他们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多留些时间给学生,让他们质疑问难。保证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再课内交流、讨论、质疑。

总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积极的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即数学来自生活实际,数学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我与小学数学》是一本好书,它教给了我们一种教学理念,教会了我们一种教学方法。读书更是一种好的学习手段,它将带领我们不断更新、与时俱进,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有专业素养的好老师。

小学数学读后感

看了《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一书后,对其中教师的教学案例感慨很深:都是为建立高效的课堂教学、为建立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奋斗。创新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梦想,有了创新的教学,给予学生思维发展得空间。创新地数学学习活动应是在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基础上的更高层次追求,下面是我读后的一些感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提高效率的法宝。数学教学要提高效率和质量,首先必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点燃他们求知的火花,才能引发他们求知的欲望,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喜欢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时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处处开启学生的心智,课课给学生以知识、方法及新颖感,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的气氛中自觉的获取知识和养成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教师理清教学层次,找准教学难点,确定教学重点是关键所在。

1.亲近文本,找准难点。叶圣陶先生有诗云:“作者有思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景,入境始与亲。”教师只有准确的把握课文的内在层次,辨清作者思路的`轨迹,真切深入的理解课文,才有可能设计好讲析层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引领学生去关注能够震撼心灵的文本内容,激发学生深层次的解读欲望,让学生在深层次阅读中感悟到文本的意义,真正领悟文本的魅力。

2.确定课堂教学的重点。确定课堂教学的重点应该依据具体课文而定,这是毫无疑义的。但如果墨守成规,一味死扣课本,甚至唯教参是从,那便有缘木求鱼之嫌了。课堂教学重点的确定必须考虑教学的主题,考虑学生的认知程度,做到因人而异,适时而化。

所以,我们备课,教学设计也应做到因文、因人而异,因时因地而异,多角度,全方位的考虑。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小学阶段正处于培养其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习惯养成包括两方面:1、行为习惯养成:包括听、说、读、写等各种习惯养成,学生要会听讲、会学习,也就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创新习惯。数学课堂教学关键是要让学生会创新思考,习惯的培养显得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掌握儿童的认识规律和认知规律,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等活动,让学生进行常新思维训练。

责任心的培养必须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以极其认真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按时完成作业,计算后,要认真检查“一步一回头”,认真书写等,逐渐让学生养成了自觉、主动、认真的学习习惯。这些都是创新课堂的基础保障。

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对孩子讲的是数学家陈省身为小学生数学报的题词:“数学好玩。”教育孩子在快乐中学习,要求孩子学习和作业时有效率,不能拖拉,在规定的时间里去完成任务,并确保正确率。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呢?要讲究学习方法!所谓学习方法,就是人们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手段和途径。爱因斯坦总结自己获得伟大成就的公式是:成功=刻苦努力+正确方法+不说空话。古今中外无数事实也证明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将使学习者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越学越聪明,而且能带来高效率和乐趣,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而不科学的学习方法,则会阻碍才能的发挥,越学越死,并且会给学习者带来学习的低效率和烦恼。由此可见,方法在获得成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数学是以课堂思维为主的,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索,进行的是有意义的思维训练。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时必用的方法,也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必备的基本功。教师的课堂提问指向性极强,往往直接引领学生的思维向预期的方向推进。在设计问题时一般不要出现下列情况:教师设计好每一个细节问题,学生顺着教师解题思路解答;有的还是一问一答,还有的是教师说上句,学生说下句……这些设计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更不利于学生的创新。那么在讲解新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尽可能地从孩子的实际生活经验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这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能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进行分类,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打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小学教师读后感

作为教师的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天真的孩子,我们对待孩子时要怀着一颗真诚的爱心,要把学生当着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庇护。酷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和美德,教师应当等量齐观地对待所有的学生,绝不能厚此薄彼。特别是对有缺点或犯了错误的学生,一定要和风细雨,要多一点耐心,多一点仔细,多一点责任心,多一点信心,多一点爱心……遇事一定要冷静,保持平常心。作为教师,要满腔热情地帮助学生,建立尊重学生人格尊严的法制观念,不轻视学生,更不答应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教学质量的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影响力的大小,而教师的影响力主要由品格因素、才能因素、知识因素和情感因素组成。身教重于言教,由于教师职业的示范性极其重要,所以要求自己必须时时、处处用模范的言行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酷爱学生实在不是一件轻易做到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加困难。北师大林崇德教授以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酷爱他人的孩子是神圣!”由于教师对学生的爱,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无私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类爱是极其神圣纯真的。这类圣洁的爱是教师培桃育李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类真情友谊,就会“亲其师、敬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进程中,教书育人就实现了其根本功能。

教师从事的是一种特殊的事业,要请教师对待事业要具有一颗高度敬业的责任心。对待事业要有责任心,对待他人和自己的生命时更要有责任心。如酒驾的违法行为,就是要我们不要忽视他人和自己的生命。

总之,通过学习《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使我深深地知道遵守并落实职业道德是一位合格教师的重要素质。要加强师德修养,重视小节,增强规范意识,建立全面育人正确理念,果断不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再向学生家长倾销任何课辅材料,不做与教师职业身份不符合合的事情,果断不出现违反职业道德行为,脚踏实地地做人,脚踏实地地教书育人。

我与小学数学读后感

近日,我认真研读了《我与小学数学》一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书中写道: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数学真奇妙”的学习氛围。是呀!这正是我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一直深感头痛的事情。相对来说,数学是比较抽象的学科,小学生是6岁——12岁的儿童群体,孩子们生性好动,喜欢多色彩,有趣味的素材。这就向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把抽象的严肃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并富有情感色彩地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架起教材和孩子们中间的桥。……许多教师教学水平高,受到同学们的喜爱和欢迎,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十分关注孩子们的这颗好奇心,课堂上为孩子们提供具有奇妙感的数学素材,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读了这本书后,感觉受益匪浅,我也尝试着在我的教学中进行了实践。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学习、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让学生觉得数学真奇妙。

参考该书中的理论,数学课上我试着引发起学生对数学的神奇感,使学生能尽快地走进数学的迷宫。例如:在教学《高、矮》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先请一个班上个子中等的学生到前面来,问大家他是高,还是矮?有的说高,有的说矮。我没说话,走到他的旁边。“他矮,老师高。”学生们异口同声。我又请了一个班中最矮的学生站到我们旁边。“后来的同学最矮,老师最高。”学生们高声说道。我一笑:“是吗?”我让个子最矮的学生站到了椅子上。“现在谁最高?”我笑着问。“还是老师最高。”“不,站在椅子上的同学高。”学生们的意见开始不一致了。“好了,那我们今天就来一起研究高、矮的问题吧。”板书课题。学生们就是在这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要想建立民主和谐的氛围并不难,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多关心他们,从而激起他们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尝到了成功的甜头,使我教好数学的信心倍增,是啊,好奇之心,人皆有之。爱迪生也曾说过:凡是新的不平常的东西都能在想象中引起一种乐趣,因为这种东西使心灵感到一种愉快的惊奇,满足他的好奇心,使之得到他原来不曾有过的一种观念。老师就是要把“好奇心”巧妙地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使之自然地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变成孩子们学习和探索的内动力。

二、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

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我从书中找到了答案,并积极实践。——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1.采取活动的形式。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明显受心理因素支配。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其主动探究。

2.采取把知识趣味化的形式。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色彩鲜艳的教具;新颖的谜语、故事;有趣的教学游戏;关键处的设疑、恰当的悬念;变静为动的电化教学等等,尽可能使学生感到新颖、新奇,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为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供物质内容和推动力。

三、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把数学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是《我与小学数学》贯彻的精神,同时也正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终生追求的教育目标。只有在充满生命活力课堂上,师生才是全身心投入,因为这不只在教和学,而是感受课堂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我与小学数学》是一本好书,它教给了我们一种教学理念,教会了我们一种教学方法。读书更是一种好的学习手段,它将带领我们不断更新、与时俱进,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有专业素养的好老师。

我与小学数学读后感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下面就是与小学数学读后感,请看:

做一名好教师首先让学生喜欢“我“;让学生喜欢数学;在这基础上学生才能学会学习;最后千万不可忽视的是一定要让学生从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不只是吴老师的数学课能让人激情澎湃,读她的书同样让我感到她是一个那么富有激情和热爱数学教育的老师,连带地我也更喜欢数学教师这个职业。从书中了解到一位特级教师的成长之路和教育思考,能学到很多教育的理念和具体做法,理论和实践结合同时充满感情的写法更易于为一线教师所喜欢和学习。

35年前的盛夏,我满怀着做一名优秀教师的愿望开始了教育工作的生涯。那年我16岁。

记得初为人师的日子里,心头涌动的是不尽的新鲜感和兴奋感。我曾天真地认为,只要全身心地投入,勤勤恳恳地工作,就能胜任“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天职。我使出了全身的解数,点燃了自己生命中所有的热情,早出晚归,加班加点,兢兢业业地耕耘着。课堂上我不遗余力地向学生传授书本上的所有知识,每一篇文章,每一个例题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学生似乎是个容纳知识的容器,好像教师讲得愈多,学生的获得就愈多。我不知疲倦地讲解,学生机械重复地记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我照本宣科,在满堂灌的课堂教学中乐此不疲时,终于有一天,我却募然发现课堂上学生变得越来越麻木,目光有些呆滞,语言有些贫乏,思维有些滞后,感情有些苍白。稚气的脸上刻上了忧虑与沉重,天真的少年竟变得暮气沉沉、没有朝气。我开始抱怨学生脑子太笨,学习不用功。课堂上除了滔滔不绝地演讲之外又多了几分埋怨与责备,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让人感受不到生命的存在。我痛苦而不安,我彷徨而茫然,原有的冲动与热情几乎降到了冰点。我不止一次地自问:难道要在这条没有阳光,没有笑容的路上走下去吗?当时紧张、疲劳、竞争、无情的气氛笼罩着校园,那些脸上写满稚气的孩子们,背负着成年人沉重的期望,本该快乐的童年生活却充满了无奈和困惑。满堂灌的课堂教学已使孩子疲惫不堪,兴趣索然。回到家中还要长时间伏案对付那似乎永远也做不完的练习题。孩子们的负担太重了,生活太乏味了,于是有些孩子不堪忍受而逃学拒学,也有一些禀性顺从的孩子为了不负父母的期望,成为教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只好以自己软弱的身躯和无助的灵魂勉强支撑着,昔日的好学生行为变得怪异,情绪变得焦躁冷漠,失去了童年生活的乐趣。

当时有些孩子终于忍耐不住向大人发出了“救救我们”的心声。一幕幕触目惊心的事实再次引起了我的震动,使我陷入沉思:教师教的很辛苦,学生却不爱学;教师教学很投入,学习效果却不佳。只图分数的提高,不顾学生身心健康和道德修养,这样的教学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吗?一股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在我心头凝聚起来,冲击开去,“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这是教育工作者的良知与责任。我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出一条减轻过重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全面发展的教学新路。这就是我当今教育思想形成的基础。我的教育教学改革正是从这里起步的。

小学数学读后感

对神秘的数学题很感兴趣,最近迷上了《数学王国历险记》这本书。书中有81道数学题。让我们一起经历一个1998年的数学难题!

乐乐和霍在数学城解决了很多奥数难题,还帮助妇女和老人…开展了很多有趣的活动,比如:一起参加pk大赛,退土匪,进古墓…让我乐在其中。大部分问题的答案我基本都能算出来。太精彩了!

我最喜欢的是《离开方程式洞》里的煎饼问题和《发兵擒匪》里的计数问题。煎饼问题的题目是:烤三个饼需要5分钟,一锅两个饼。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烤出三个蛋糕?我首先通过:

(1)翻转蛋糕a和蛋糕b的正面5分钟,给每个蛋糕a、b和c打电话。

(2)然后烧蛋糕b的背面和蛋糕c的正面5分钟。

(3)最后,将蛋糕a和蛋糕c的反面各烧5分钟。最后,烤三个蛋糕至少需要15分钟。看了这本书,感觉奥数真的很神秘。学习奥数,要灵活运用,用简单的方法计算。此外,我不仅学到了一些有趣的算法,还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幸福。以后一定要多学奥数题,让自己更聪明。

你认为奥运会也很有趣吗?

小学数学读后感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这本书,最近我认真品读,感触颇深,二十多年来,吴老师在小教战线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在漫漫教学路上勤于思考,善于反思,不断挑战自我。她凭着自己对教育的热爱和执着,博采众长,创立了自己的教学特色,趟出一条当代教师成功之路。她总结出的“吴正宪数学教学法”享誉国内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一切为了孩子!”这是吴老师教育思想的核心。吴老师以优秀教师人格的魅力、精湛的教艺以及独具感染力的语言,紧紧地抓住了孩子们的心。也令我折服。这本书共分四部分,“在探索数学教学改革之路上”,让我深切的感悟到一位教师职业生命的价值所在。

“和学生一起走进数学乐园”使我领悟到在育人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更重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更重要,在交往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尊重个性、真诚交流更重要,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养成良好的习惯更重要。“大家眼中的吴老师”是我从侧面感悟到吴老师的成功源于他的人格魅力,她用心去拥抱生活,她用爱去托起事业,她用情去绘画风采。在“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中反复品读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我忽然有了一种新生的感觉,一种向上的活力。因而忍不住心中萌动的情感,稍作整理与大家共勉。一、让我领略了“自主学习”的魅力。吴老师的课堂上自始至终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以学生为主体”在她的课堂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课堂上,她不是一位谆谆教导的长者,而是一位处处撒播火种使人泛起思想涟漪的老朋友,在吴老师执教的《平移和旋转》一课中,她随时关注学生的发展,以独具匠心的设计、细腻灵活的诱导,将学生推上了自主学习的舞台,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吴老师与孩子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融,使学生们感受到鼓舞和激励。抽象的数学课不再枯燥乏味,而变得妙趣横生。二、让我对课堂有了新的领悟。“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好课的标准,我不敢妄自定论。通过听吴老师的课和报告,我感觉有以下三方面非常重要:

1、真诚的教学感情吴老师以情激情,用智慧使课堂具有浓浓的人情味,用她的话来说便是:“课堂教学源于情!”她能够真正做到从心底欣赏学生、赞扬学生,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吴老师的课堂上,充满了真诚的赞赏与热情的鼓励,如:“好极了!我很欣赏这位同学,很会倾听,并会接纳别人的思想。你又知道呀……”这些话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更使学生的人格得以健全。除了语言的激励,吴老师还非常善于用体态语言来感悟童心世界,走入学生的心灵。如:用眼神表达、扶扶肩膀、摸摸头、甚至蹲下来与学生交流,这一系列自然的行为,细腻地向学生传递着老师的信任,同时也体现了她对学生的那种深深的爱。相信,老师如此的身体语言定会震撼每个学生的心灵,这种身体力行的做法将比任何干瘪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2、独到的课堂设计综观吴老师的众多教学实录,可以看到,无论哪节课,学生们都一直处于兴奋的状态,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她独到的教学设计。吴老师对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精益求精,不是“为追求风格而风格”,而是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使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例如:在《旋转与平移》这节课中,一方面采用了个人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另一方面,让学生充分应用多种感知通道来感悟平移和旋转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观看游乐场中的活动场面,生动、直观地感悟平移和旋转,进而又通过动手操作和活动进一步探究平移和旋转。课的最后,教师设计了“楼房会搬家吗?”、“聪明的设计家”、“巧算长度”等解决问题的题材,又让学生在初步应用新知中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学生在一堂课中初步完成了个体在认识上从感性到理性又从理性回到感性这样两次飞跃。这充满智慧的教学设计环节深深地吸引学生,也吸引着无数的老师的目光。教学结束时,无论是学生还是听课老师,大家都没有一丝倦怠,反而有种“意犹末尽”的感觉,这正是吴老师教学设计艺术高潮迭起性的体现。另外,吴老师列举的课例——《千以内数的认识》的设计也独具匠心,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环环相扣,层层深入,高潮迭起,充分体现出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3、挥洒的教学机智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中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看了吴老师的实录课,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她在课堂上那驾轻就熟的教学机智。吴老师对于课堂上的偶发事件能随时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如:教学《平移和旋转》时,课一开始吴老师问:“大家说玩好还是上课好?”老师的本意是借学生说“玩”引出游乐场,但孩子却说:“上课好”。吴老师巧妙地一引:“我认为玩不错,上课好不好呢,你们需用心体会,40分钟后再告诉我,好吗?”话语不多,就把学生引入了课堂。这样灵感性的发挥创造,是课前备课在课堂上的随时延伸,是教师知识积累、各方面修养及激情瞬间的高度凝合。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