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文学 > 观后感

阿q正传观后感500字

阿q正传观后感500字



阿q正传观后感500字

导语:阿Q精神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了阿Q正传的读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阿Q正传读后感1

鲁迅的《阿Q正传》的读后感

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以其具体生动的人物形象、入木三分的刻画分析及对社会的清醒认识,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中国国民的劣根性和人性的“痼疾”,作者希望“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达到治病救人、改造国民性的目的,体现了深刻的主题,有着伟大的现实意义。小说的内容,博大而精深,并且无一不闪耀着作者智慧的光芒。本文试从作品中所反映的女性观、传统习惯、革命观、奴隶性及看客态度几个方面来加以分析。

一、女性观

自古就有“红颜祸水”之说,在士大夫的眼中,女人的意思有两个:要么是泥美人似的玩物,要么是破国亡家的狐狸精。大抵前者多用于诗词,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施;而在做史论时则是后者的一套论调了,“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啊!男人对女人,一面是轻蔑,一面是追求,连屈辱不堪的阿Q面对静修庵里的尼姑也是或“唾骂”,或“伸出手去摩着伊新剃的头皮”并说着下流话,但同时又是小尼姑引起他对女人的无限联想并出现了对吴妈的调戏。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女人是奴隶,当男人也成为奴隶的时候,女人便成为物品,连人也称不上了,男尊而女卑。

二、传统习惯

“从来如此,便对么?”作者借阿Q这一人物对这个问题作了阐释。在阿Q眼中,凡是不合未庄老例的,他都认为是错的,阿Q的逻辑是墨守成规,反对变革,排斥异己。凡有变化的,他都要加以排斥。小尼姑不合儒教,是他排斥的对象;而假洋鬼子进洋学堂,剪掉长辫子自然也是异端,因而成为他最厌恶的一个人;因城里人将长凳称为条凳、煎鱼用葱丝不合未庄老例而不满意;对革命他一向就是“深恶而痛绝之”的。

传统有精华与糟粕之分,习惯有好坏之别。尊老子幼,文明礼貌,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这些都是好传统、好习惯,值得发扬光大;至于女人缠足,男人脑后留条长辫子,虽是传统习惯,则不是什么好习惯,确确实实是有弊无利。

三、革命观

阿Q的革命畅想曲——报私仇、分财物、讨老婆,这些是他的自我设计,是他对革命的理解,也是他向往革命的目的。对“威福、子女、玉帛”(权力、女人、金钱)的追求反映了农民为了“生存和生活”的合理要求,这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大小丈夫”们的最高理想。因此,我们可以想见:即使阿Q成了“革命”政权的领导者,他也将只会以自己为核心重新建立起一个新的未庄封建等级社会,这也是历代农民起义的结果。

四、奴隶性

鲁迅对国民精神弱点批判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奴性人格的批判,作品主人公阿Q是一个双重性格的奴性人物。“见了狼,自己就成为羊;见了羊,自己又变成狼”,这是阿Q性格中最为突出的一面。在“假洋鬼子”、赵太爷这些“狼”面前,阿Q表现出空前的软弱,乖乖地做“羊”了,任其欺辱。在王胡面前,阿Q虽然不甚服气,并试图获得胜利,然而,在王胡真的动了气同他打起来的时候,他又软下来了,“君子动口不动手”,这是弱者的哲学,也是由狼变羊过程中的`心理安慰。阿Q式的人物,就是这样一种两面人:“他们是羊,同时也是凶兽。”

五、看客态度

鲁迅在一系列小说中描写了神情麻木不觉醒的看客形象:《药》、《示众》里鉴赏杀人场面时,“一堆人”“竭力伸长了脖子”“嘴张得很大”;《孔乙己》中酒客们取笑孔乙己写“回”字、偷书被打;《祝福》中鲁镇上的人们拿祥林嫂额上的伤疤、阿毛被狼叼走做笑料;而“阿Q十分得意的笑”着调戏小尼姑时,“酒店里的人也九分得意的笑”;未庄的人们十分“欣然”地听阿Q讲杀革命党的事,阿Q游街示众时“两旁是许多张着嘴的看客”,看客们露出“闪闪的像两颗鬼火”的狼一样的眼睛,迅先生的《阿Q正传》是对我们民族国民性的自我批判,是对人性弱点的大暴露,是现实生活中人们自我审视的一面明镜。

阿Q正传读后感2

初识鲁迅的时候是在今年语文书的一篇文章《少年闰土》,一开始,我并不怎么欣赏他。后来,一妈一一妈一给我买了一本《鲁迅儿童文学选集》,因为对阿Q这个名字好奇,所以《阿Q正传》是我读的第一篇文章,在《阿Q正传》的字里行间都刻有他的情绪和对社会的满腔悲伧。阿Q是辛亥革命前后生活在江南未庄的流一浪一雇农。阿Q深受剥削、压迫和凌一辱,这本已是十分悲惨了,更令人心痛的是:他对这些竟然麻木健忘,并且养成自卑自贱自欺自轻自一慰的恶习,甚至靠那些凌弱的小者来发泄被人欺压之气,以让自己获得平衡。阿Q的一性一格之所以形成这样恶习是基于他所生活的环境和人生遭遇。阿Q最喜欢与人吵嘴打架。见到不会说话的人他便骂,见到力气小的人他便打。与王胡打架打输了时,便说君子动口不动手,假哭丧棒才举起来,他已经伸出头来等待了。对小D,则是扬起了拳头向小D摆出了一副挑战的态度,对没有抵抗力的尼姑则动手动脚。阿Q临死之前感到最遗憾的两件事是:一是画押的圆圈画的不圆。二是游街时,没能唱出几句戏来。这两件遗憾的事是多么的可笑啊,又是多么的可悲。这绝对不是临死前的临危不惧,而是愚昧至极。阿Q是没有灵魂的,就是死了也没办法上天。因为他只有一副以大欺小的躯壳,他的存在对于我们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多他一个少他一个都没有关系。阿Q死后,人们对阿Q的'死态度各不一样,有人说:“阿Q是坏人,被一槍一毙就是有力的证据。”有人说:“一槍一毙没有杀头好看。”还有人说:“游了那么久的街,竟没唱一句戏,白跑了一趟。”这些语言就是人们对阿Q的“临死祝福”。这篇文章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和他自欺自贱自轻自一慰不肯面对当今现实的一性一格,反映出当时我们中国人民的软弱。这种一性一格不仅是阿Q,还有许多雇农和他一样。阿Q给了我们一个不可自欺自贱自轻自一慰的很好例子,使我们懂得了应该面对现实,不要被困难所吓倒。

阿Q正传读后感3

故事情节是从赵太爷不准阿Q姓赵开始的,赵太爷听说阿Q说他与自己是本家的事便大发雷霆,开口就骂阿Q是浑小子,说他胡说,说他不配。阿Q只是不说话,然而赵太爷更加生气,不仅仅是骂而且动起手来,阿Q也不敢还手,怯怯地退了出去谁知又被地保训了一顿,真是可悲!

阿Q的确是一个可怜人,他没有家,也没有固定的职业,而且经常被别人嘲弄。一开始阿Q对于人们的嘲弄只是运用自己的“精神胜利”法便可以了,别人倒也有点吃这一套,后来渐渐地不适用了,便又采取了怒目主义,人们竟也不怕了,他便只能想别的方法。后来真的不行了,阿Q自己也没有办法了,便怯懦了,自称为虫豸,求别人放了他,直到那人硬是给阿Q碰了五六个响头才肯罢手,阿Q却也自认为得胜了,因为他觉得自己是第一个自轻自贱的人,这个也算是第一啊!如此种种,阿Q就是用这些他自认为的妙法克服怨敌的,多么无知,多么愚昧,多么软弱,多么可怜的人啊!

又一次,阿Q突然想恋爱了,心里想的尽是女人,本来他是不想的,可是那小尼姑的脸却使他飘飘然了。一次与吴妈谈闲心,吴妈的确是在那里认真地谈,而阿Q却还是满脑子的女人女人,终于他忍不住了,突然就抢上去,对吴妈跪下,说:“我和你困觉,我和你困觉!”就这一句话,便让阿Q随即承受了巨大的付出,不仅仅是被骂了,而且还被要求赔偿。阿Q虽被压迫得都透不过气来,可也不能多说一句怨言,一旦说出来,搞不好会把自己的小命都给丢了。

后来,资产阶级革命党进城的消息传到了未庄,阿Q“得意之余,禁不住大声地嚷”,因为他以为自己的好日子就要到了,实际上,他并不理解辛亥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实质,他还只是停留在自发的复仇观念和“我要什么就是什么”的幼稚欲望,但不可否认的是,阿Q还是喊出了贫苦人民要求改变被奴役地位的强烈愿望,反映了他们对现行制度的挑战。当然,这些贫苦人民本身是没有实力也是没有勇气去做的,他们只是把希望寄托于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期望着通过他们的努力来达成小农们的愿望。这个愿望对于阿Q来讲或许是太强烈了,以至于向来用“精神胜利”法为自己的'苦难的屈辱寻求自我安慰的他也不能不从切身的痛苦中咒骂:“这伙妈妈的,太可恶!太可恨!”可见,社会需要一次革命的风暴,一次大的变革!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guanhougan/62037.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