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文学 > 观后感

双胞胎观后感600字5篇

双胞胎观后感600字5篇



双胞胎观后感600字5篇

观后感写法上,可采用夹叙夹议的形式,“叙”就是把感人的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或词句叙述出来,“议”就是抒发自己的感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双胞胎观后感600字,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双胞胎观后感600字1

昨晚打开电视,刚好在播《双胞胎》,简单的故事、朴实的拍摄,却有着引人深思的力量。

这是一个关于双胞胎的家庭故事,以大姐李华的口吻向我们娓娓道来,真实感极强。重男轻女思想极其顽固,父母把全部心血倾注在男孩子身上,确切来说是在双胞胎哥哥身上。大姐李华因为排行前,读书好,在家里还有一定地位,二姐李清负气出走远嫁山区,而双胞胎弟弟则受尽父母和哥哥的冷落。父母不惜冒着被举报的危险,为哥哥铺平了事业道路。后来他自考考上研究生,在广西当上记者,却不再理睬千里之外车祸受伤的父亲和小脑萎缩、行为失常的母亲……

如同故事本身,电影的画面、剪接和叙事手法都是朴实无华的。作为片中最有话语权的大姐,李华的旁白声音富有磁性、语速缓慢,带着一种深深的无奈和悲哀,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根据时间先后关系,电影在大姐李华的旁白中慢慢推进,双胞胎哥哥李春的不孝形象渐渐丰满深刻。当然,弟弟李东的隐忍和孝顺也让我感动不已。

在看电影的过程中,几个问题一直在我脑海里回荡。一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二是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三是女人对丈夫的认识。电影中的家庭悲剧很大部分原因在于父母的教育不当。“偏心眼”造成哥哥的傲慢和自私,他不会付出、只会索取,还觉得理所当然。他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认为大姐的好言相劝和合理要求都是“强加他人意志”。弟弟从小老实孝顺,在哥哥面前永远抬不起头。好在弟弟没有逆反心理,没有走向歧途,不然将是更大的悲剧。而如果父母一视同仁、给予同样的关心和爱护,这样的悲剧是可以避免的。

大姐李华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决定起诉李春,想讨回公平和正义。在律师面前,李春大放厥词。他认为中国的法律是不人性的,应该像欧洲某些国家一样,父母有义务抚养子女,子女无义务抚养父母。他说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是受自然驱使的,是自私的,子女无需为父母的私心埋单。真的是这样?欧洲人的做法是有一定的合理性,可毕竟我们国家的条件不一样,况且我们可能只是片面理解,生搬硬套不足取。父母年老有能力自己生活是一回事,可是难道卧病在床希望和要求子女看望,也是错吗?明显不能苟同哥哥立春的言论。

李春一直和岳父母住在一起,对岳父母好过对自己父母百倍。妻子在看到李春对待父母的一系列行为之后,留了纸条带着孩子回娘家。她说“我一直因为你对我的父母比对自己父母好而感动,但现在我觉得害怕”。片尾没有结局,但他们的婚姻可能因此终止。其实,对一个女人来说,如果丈夫对自己含辛茹苦的父母都不闻不问,那你觉得他对你父母的关心就是真心真意的吗?百善孝为先,连对自己最亲最近的人都吝于付出,还能指望他去爱其他人吗?

双胞胎观后感600字2

我是在吃饭时无意间看到这部电影的,非常写实,更像是纪录片。反映出的是种种现实的冷漠,在整个观看的过程中,我的心像是刀子在一次次的掠过。

李春的行为,让我看到了至少是以前的自己,那种自私冷漠只是被放大了而已,很可悲,明明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可是却如此的道德缺失。我想到了在中国的义务教育下曾经的自己,也是那样冷漠,在姥姥姥爷去世的时候,没有一滴眼泪。是小时候带自己长大的人啊,怎么会变成这样,恐怕连自己都没发觉,什么时候变得只知道学习,为了中考高考的压力,全天扑在书本里,淡忘了应该去关怀的温情,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吧。我有种失去了什么的感觉,心里很冷。这半年我发觉也看清了自己的心,我找回了温度,我很欣慰,至少我醒悟的还不算很晚。

我的离开带走了很多思念牵绊,这是必要要经历的过程,因为现在的我什么都做不到。我知道我是一个感情细腻的人,并且有柔软的一面。正因为如此不管是亲情还是感情,我都有自己的认知。我很遗憾,在18岁的花季间,没有感情的归宿,但是我不后悔曾经的那段回忆,虽然都没有长久持续下去。我还是会坚持选择懂我的人,相近如宾,相濡以沫,甚至相拥而泣。我想要那种纯粹的感情,贵在专一,持久。当我不在你身边,答应我用心去飞,生命若有新体验你别拒绝;当我不在你身边寂寞若是让你累回头看一下一切也是安慰。对于我爱过的人,我想我会记住一辈子的。

双胞胎观后感600字3

昨晚在家看了电影《双胞胎》,看后感慨万千,不知如何评价。影片的主要梗概:李家兄弟姐妹6个,长兄在战争中牺牲,中间是三个姐妹,李春李东是一对最小的双胞胎男孩儿。从小父母偏心,一切李春优先。按照二姐李清的说法,父母把李春当正品,把李东当次品养。奶水不够,父母就决定丢卒保车,把李东送到山区去喂养,被领回来后也依然是如此:奶水先给李春,李东只能李春吃饱后再吃;半夜饿的时候李春会被叫起来吃饭,不要惊动李东,导致李东从小营养不良,体弱多病,智商受损;玩的时候也得是李东让着李春。尤其是父亲,把自己年老以后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李春身上了。为了给李春安排好的工作与前程,父亲不惜伤害女儿的利益,不怕得罪女儿,也不惜被人举报“以权谋私”,目的只有一个:让李春有个好前程,好光耀门宗。后来李春通过自己七八次屡败屡战的努力,上了广西大学的研究生,毕业后成为一名省报记者,生活充裕。结果父亲想见儿子一面都很难,就连父亲说去南宁见一面就走、宁愿自己花钱住旅馆李春都不愿意让父亲来,还管父亲叫“老鬼”。后来父亲摔了一跤成为四肢瘫痪的病人,这个时候,一天二十四小时守在父亲身边的,是下岗失业多年的李东。按照家乡的风俗,女儿可以不负担费用,但善良的大姐宁愿负担60%的费用,当他跟兄弟二人商量剩余的40%费用时,她希望生活富裕的李春能承担30%,结果却被拒绝了,他非要与家境困难而又要日夜照顾父亲的李东平摊费用。念儿心切的父亲想见儿子一面都难,屡屡被拒。当李东不能同时照顾生病的父亲与小脑萎缩的母亲、欲将母亲送到李春身边时,李春威逼恐吓地让母亲自愿地回家。当父亲再次住院时,李春拒绝对父亲尽最基本的义务,从此不再与父亲联系。李东为了照顾父亲,放弃了高收入的工作。大姐李华联合弟弟妺妺要将其告上法庭,要以法律的名义彰显道德的尊严。李春面对上门的律师却振振有词地说:“我对孝有自己的看法……赡养老人,是社会的责任……”李春的老婆给李春的父亲邮了钱,并打电话请求父亲劝大姐撤诉,父亲就对李华说,你们要是告他,我就自杀……姐姐撤诉了,李春却在妻儿面前痛诉父亲和姐姐的是非,李春的老婆目睹了李春的所作所为,带着孩子回了娘家……

现在社会上不孝敬老人的比比皆是,也有为了赡养老人,夫妻反目的、兄弟姊妹失和的,一果多因,仔细分析不外乎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家庭教育不当。从孩子小就没有好好的教育,不用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教育孩子,不从加强道德修养方面教育孩子,不从学会感恩老亲人、感恩社会的角度教育孩子,宠惯溺爱孩子,使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凡事自私自利在前,奉献感恩在后,只有索取之意,没有感恩之心,只讲权利,不讲义务,只想索取,不想奉献。这样的孩子长大了能孝顺吗?

二是做家长的没有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就像我昨天写的日志,当儿子时当被告,因为不赡养老人被老父亲告上法庭,当父亲时当原告,因为儿子不赡养自己告儿子上法庭。有个故事说的很形象,当一个不孝之子准备用箩筐把老父亲扔进深山时,儿子的一句“扔完了爷爷把箩筐带回来,以后我好扔你的时候再用。”使这位不孝之子幡然醒悟。如果家长不孝敬自己的老人,这样家庭的孩子耳濡目染,这样的孩子能孝顺吗?

三是当家长的偏心。家庭财产分配差别太大,几个孩子分的财产常常相差一倍甚至几倍以上,父母往往将一生的积蓄几乎都放到一个孩子身上,会出现家庭财产分配差别太,引发矛盾。父母把大部分甚至全部家产都给予了娇宠的孩子,老人一般也和娇宠的孩子生活在一起,但这个宠儿却在父母不能劳作给予的时候一脚踢开了他们。尽管从法律说,即使得不到家产或遗产,每个子女都有赡养老人的义务,但从情理上来讲,指责其他备受歧视子女不孝顺也是有失公允的。最后落了个可怜的下场,也不容易引起别人的同情,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四是人性的缺陷。人性是在一定社会环境和条件下形成的人的品行。人性中都有自私的一面,只不过表现的程度不同罢了没有人性就不能称为其人。都说家贫出孝子,溺爱出逆子,依我看也不完全是这样。很多家贫的孩子照样不孝顺,很多比较宠爱的孩子也很孝顺,这说明人性有好有坏,人性是起决定作用的。欧阳修说,人性随物而迁,不学则舍君子而近小人。鲁迅先生也说过,人性岂能如道家所说的那样恬淡,欲得的很多。

五是每个人的另一半也很关键。俗话说,好儿不如好儿媳,好女不如好女婿。如果找个好对象,你是个孝子,他(她)会帮助你尽孝道,帮你锦上添花;如果你不是个孝子,他(她)会给你做工作,讲道德、讲人伦,劝你弃恶从善。如果找个不好的对象,你是孝子,他(她)会整天价跟你闹,弄得你心神不宁;如果你不是个孝子,他(她)会比你有过之而无不及,助纣为虐,无所不为。

六是老人过早的把属于自己的财产分割或赠与子女。有些老人过早的把自己的财产过早的分割或赠与给子女,有些子女财产到手,对老人就不尽赡养义务。我觉得即使分割或赠与财产,也要带有附加条件,主要是要让子女尽赡养义务,如果不尽赡养义务就有全收回。最好在分割或赠与的时候,要找律师或懂法的人、亲朋好友作证,并到公证处进行公正,以保证自己的合法权益。别稀里糊涂分割或赠与了,最后落得个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的结局。

七是兄弟姐妹的攀比心里。有些老人子女多,但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有的孝顺、有的不孝顺,有的拿钱、有的不拿钱,有的出力,有的不出力。拿钱的、出力的、孝顺的久而久之会对其他兄弟姐妹不拿钱、不出力、不孝顺有意见,时间长了就会出现攀比心里,就会产生同为子女,为何我自己拿钱出力的想法。如果老人处理不好,在加上兄弟姐妹中没有的挑头的、能震住的、甘心吃亏的,最后也只能落个子女一大帮,老了无人养的尴尬局面。

以上列举的七种情况不是很全面,但每个家庭或多或少的都存在。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想一个家庭老人得不到赡养,不能颐养天年,也算是一个家庭的不幸。

那么如何使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呢?我以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不断加强个性修养,学会感恩。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孝敬老人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子女应尽的义务。我们要知道父母给了生命,含辛茹苦、一把屎一把尿的把子女拉扯大是多么的不容易,俗话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我们想象我们是如何抚养子女的,就明白父母为我们的付出,所以我们要感谢父母对我们的恩情。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