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3我是接班人一片叶子的故事观后感,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2023我是接班人一片叶子的故事观后感(一)
我国是茶的故乡。饮茶,在我国是相当普及的一件事情。登门拜访、接待亲友,一杯清茶便可让真挚之情充分地表达。可以说,茶文化是我国最深入人心的一种传统文化。图1:
我最喜欢的也正是茶文化。饭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围坐在桌前,喝着我亲手沏好的香茶,别提多高兴了!“学习茶文化可以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这是我们茶艺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在茶文化课上,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和许多关于茶的有趣故事。
茶的历史很悠久。相传在古代,我国的古茶神——神农氏为了了解每种植物药性,亲自尝百草。有一天他尝完几种草后有些中毒,但在吃了一种绿油油的叶子后,竟然不那么难受了。这就是我们常喝的绿色饮料——茶的来历。
饮茶有很多的礼仪与讲究。现在普遍的人们主要是饮茶,方法很简单,就是在杯中放好茶叶,再用沸水冲泡,便可以喝了。而在遥远的古代,饮茶的过程很复杂。其中也有趣的比赛:斗茶,也是宋朝的点茶。是用一种像碗刷似的工具把茶水打成沫沫,谁打的越多谁就获胜。唐朝用“煮法”,是用水煮开茶叶;明朝用“泡法”,也就是我们现在的方法。
茶的“圣人”是唐朝陆羽,他的著作《茶经》里详细写了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茶之器、茶之煮、茶之饮、茶之事、茶之出、茶之略、茶之图。后人很容易看懂。
现代茶的分类,基本有:红茶、绿茶、青茶、黄茶、白茶、黑茶。另外还有再加工茶,有: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最后还有保健茶和含茶饮料。
记得去年母亲节,学校组织的“母爱如茶”品茶会,我设计了一款“红醉夕阳”茶,以红茶、千日红花为主料,配上一块方糖,浇上滚烫的开水。立刻,杯中清水变为美丽的红色,并飘出浓浓的茶香与花香……很多人来品我的茶,夸我的微笑香甜,就像我的茶一样。
茶的知识有很多,我要学的也很多,不光要学会沏茶的方法、礼仪,而且也要体会饮茶的内涵、精髓。通过饮茶使人能够得到一种精神的快乐,并修得好的品德。我爱茶文化,我爱茶道。
2023我是接班人一片叶子的故事观后感(二)
近,我们学校举行了陶花节——茶文化专场的活动,在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比如:有关茶的歌、有关茶的故事、怎样泡茶才好喝
在活动的几天内,我们跟着陆华老师学了有关茶的歌。
在班队课上,陆老师在广播里将我们唱歌。赵老师在班里说着这件事,同学们听了哇哇大笑,顿时,教室里像炸开了锅。陆老师先把歌词跟老师们说,让老师把歌词写在黑板上,然后陆老师唱一句,同学们跟一句,唱得像只老虎,不过我们已经很努力的在唱了。叮铃铃下课了,同学们也跟着广播唱了起来。
有关茶的故事很多,有龙井茶的故事、黄山毛峰的故事、铁观音的故事、君上银针的故事其中我最熟悉的是铁观音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二百多年前,当地有一位老茶农姓魏名荫,精于茶事,又笃信佛教,每日早晚必在佛前敬献清茶。一夜,在梦中荷锄出门,至溪涧石旁,见石缝中有一茶树,枝繁叶茂,芳香似兰,深感诧异,正欲探身摘叶,忽被犬吠声惊醒。翌晨,他循梦中途径,行至观音岩打石坑石壁处,果然看到梦中所见茶树,汁淳厚细润,边缘作锯齿状,红芽绿叶,异于它种。遂将茶树移植家中一破铁鼎中,悉心培育繁殖,精工炒出从未有过的好茶,亲朋好友品尝之后,无不称道。由于此树是梦赐之物,又栽在铁鼎中,而且茶色重如铁,故取名铁观音。
我还知道了怎样泡茶才好喝。在活动的那天,家里来了客人,爸爸叫我给客人们泡茶,我根本就不会泡茶:一会儿茶叶放得太多,一会儿茶叶放得太少,一会儿水太热,一会儿水太冷我不情愿地倒起了茶,爸爸看见我烦躁的样子,走过来对我说:女儿,你这就不懂了,泡铁观音可不是这样泡的,应该这样泡:首先也是要把握好水温,泡乌龙茶的水温要在100度左右,水温太凉,铁观音就会泡不开,香气也不能发挥。其次在冲泡的过程中,要控制好冲泡的时间。时间和水温都把握的好,那冲泡出来的茶就应该不存在多大的问题。我听了爸爸的话,茅塞顿开,马就去泡茶了。在这次活动中,我学到了好多的知识。
2023我是接班人一片叶子的故事观后感(三)
茶,是中华国粹,它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我国素来就有“茶的故乡”之称。
茶叶在我国西周时期时是做为祭品用的,到了春秋时茶鲜叶被人们作为菜食,而战国时期茶叶则当作治病药品,西汉时期的茶叶已成为主要饮品之一了。从三国到南北朝几百年的时间内,特别是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家利用饮茶来解除坐禅瞌睡,在寺院佛庙旁的山谷间普遍栽种茶树。饮茶推广了佛教,而佛教又促进了饮茶的发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所谓“茶佛一味”的来源。到了唐代,茶叶才正式成为普及民间的大众饮料。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国人民素来就有“客来敬茶”、“先茶后酒”的传统习惯。古代的齐世祖、陆纳等人曾提倡以茶代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茶敬客来茶当酒,云山云去云坐车”,“美酒邀明月,香茶迎故人”,这些语句中都说到以茶待客,唐朝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清心”,“以茶可行道”。
唐宋时期,众多的文人雅士如白居易、李白、柳宗元、陆游、欧阳修、苏东坡等人,不仅酷爱饮茶,而且还在自己的诗文中歌颂和描写过茶。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写过“枕头入林僻,茶瓜留客迟”,而陆游的“茶映盏毫新乳上,琴横荐石细泉鸣”更写出饮茶的雅趣。苏轼对茶的'珍爱更甚于他人:“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雪汤生玑珠”,虽然爱茶,但难免有点小气。
“高山出名茶,名茶在中华”,我们国家有许许多多的名茶。“洞庭碧螺春,茶香百里醉”,茶香味浓难比毛尖,西湖龙井茶中之美。“名茶之中是珍品,国际红茶是英豪”,“兰芽雀舌今之贵,凤饼龙团古所珍”,丰姿千种,难以尽数。
“美酒千杯成知己,清茶一盏能醉人”。品茗,真乃一种人生境界,人生难得的韵致,恐俗者所不及也。但是,饮茶是有许多讲究的,这当然因人而异。老百姓过的是“粗茶淡饭”的生活,平日忙于生计,无闲心饮酒,沏茶为解渴,以“牛饮”喝茶。对富人而言,品茶则是一大雅事,“大把抓”的茶叶是不上口的,要上档次,要讲究。久而久之,“茶艺”在“阳春白雪”中渐渐形成,并形成了一门专门的艺术。卢仝有语云,“一碗唯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肤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再如茶中的“韩信点兵”、“关公巡城”等有板有眼的招式,远非穷教师学得来的,只能在电视中一见。对于我,古书一卷,浓茶一杯,闻着茶香,笑对古人,足以快慰平生。
2023我是接班人一片叶子的故事观后感(四)
壶质影响泡茶的效果,主要是就密度而言。密度高的壶,泡起茶来,香味比较清扬;密度低的壶,香味比较低沉。密度与陶瓷茶具的烧结程度有关。
谈到茶与壶质的关系,壶内不上釉的,这层关系表现得更加明显,但“得”、“失”就要从两方面来说:一是我们使用同一把壶在同一类茶上,用久了,“茶”、“壶”间会有相辅相成的效用,使用过的茶壶比新壶泡出来的茶汤,味道要饱和些。但壶的吸水性不能太大,否则吸了满肚子的茶汤,用后陈放,容易有霉味。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使用内侧不上釉的茶壶冲泡不同风味的茶,则会有相互干扰的缺点,尤其是使用久了的老壶或是吸水性大的壶。有次茶道教室的泡茶考试课上,一位同学使用了一把久泡重火乌龙茶的未上釉陶壶冲泡当天的考试茶─白毫乌龙,第一泡几乎喝不出是什么茶来。如果只能有一把壶,而要冲泡各种茶类,最好使用内侧上釉的壶,每次使用后彻底洗干净,可以避免留下味道干扰下一种茶。所以评茶师用以鉴定各种茶叶的标准杯,都采用内外上釉的瓷器。
如果将茶器的质地分为瓷、火石、陶三大类,瓷质茶器的感觉是细致、高频的,与不发酵的绿茶、重发酵的白毫乌龙、全发酵红茶的感觉颇为一致。火石质茶器的感觉较为坚实阳刚,与不发酵的黄茶、微发酵的白茶、半发酵的冻顶、铁观音、水仙的感觉颇为一致。陶质茶器的感觉较为粗犷低沉,与焙重火的半发酵茶、陈年普洱茶的感觉颇为一致。
再就茶器的颜色而言,茶器的颜色包括材料本身的颜色与装饰其上的釉色或颜料。白瓷土显得亮洁精致,用以搭配绿茶、白毫乌龙与红茶颇为适合,为保持其洁白,常上层透明釉。黄泥制成的茶器显得甘饴,可配以黄茶或白茶。朱泥或灰褐系列的火石器土制成的茶器显得高香、厚实,可配以铁观音、冻顶等轻、中焙火的茶类。紫砂或较深沉陶土制成的茶器显得朴实、自然,配以稍重焙火的铁观音、水仙相当搭调。若在茶器外表施以釉药,釉色的变化又左右了茶器的感觉,如淡绿色系列的青瓷,用以冲泡绿茶、清茶,感觉上颇为协调。有种乳白色的釉彩如“凝脂”,很适合冲泡白茶与黄茶。青花、彩绘的茶器可以表现白毫乌龙、红茶或熏茶、调味的茶类。铁红、紫金、钧窑之类的釉色则用以搭冻顶、铁观音、水仙之属的茶叶。
茶叶末、天目与咸菜色系的釉色,就用来表现黑茶。就视觉效果而言,茶具的外形应与茶叶相搭配,如用一把紫砂松干壶泡龙井,就没有青瓷番瓜来得协调,然而紫砂松干泡起铁观音就显得非常够味。但就泡茶的功能而言,壶形仅显现在散热、方便与观赏三方面。壶口宽敞的、盖碗形制的,散热效果较佳,所以用以冲泡需要七八十度(摄氏)水温的茶叶最为适宜。因此盖碗经常用以冲泡绿茶、香片。壶口宽大的壶与盖碗在置茶、去渣方面也显得异常方便,很多人习惯将盖碗作为冲泡器使用就是这个道理。盖碗或是壶口大到几乎像盖碗形制的壶,冲泡茶叶后,打开盖子很容易可以观赏到茶叶舒展的情形与茶汤的色泽、浓度,对茶叶的欣赏、茶汤的控制颇有助益。尤其是龙井、碧螺春、白毫银针等注重外形的茶叶,这种形制的冲泡器,若再配以适当的色调,是很好的表现方法。
2023我是接班人一片叶子的故事观后感(五)
我想,在我国较为著名的文化里,茶文化必有一席之地。茶,这个对普通人而言是个陌生又贴切的名词。在我国,它家喻户晓,在世界,它的知名度也曾不低于电视上的任何一个大明星。最重要的,只要是真正喜欢茶的人,就决不会抱有三分钟热度的心态,茶,究竟魅力何在?
大多数人对茶的值观是:苦,涩,没白开水好喝,而少部分人喝茶的理由让人碲笑皆飞:减肥,解油腻,最近还冒出了个消食的说法。只有真正爱茶的人才会懂得:真正具有价值的不是饮茶的本身,而是饮茶的过程。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一般对茶艺造诣颇深的大师平常都不会说“饮茶”,而是说“品茶”。两者有何区别?一句点明:饮茶,只是品茶的一个小阶段。
看病有望、闻、问、切,品茶则有先闻后饮。吸一口茶香,心平气和;叹一口浊气,心身舒畅;再小抿一口茶,整个人也就身心俱静,飘飘欲仙了。
茶不仅在我国受到欢迎,在外界也是被受瞩目。早在唐朝时期,我国的饮茶习惯就已经传到了日本,渐渐地在日本发展成茶道。虽说不喜欢日本,但对于茶道本人还是挺向往的。只可惜,如今我国真正懂茶的人很少了,反倒是红酒这等国外之物俞受追捧,可叹我国人抛着自身的文化宝物不说,竟自以为是的追求所谓的高档,新潮,不品茶反倒品酒去了。并非说洋酒跟茶不能相提并论,只是鄙视那些从众之人,将国宝置之度外。
但愿终有一天我国人会醒悟,茶文化,才是他们应珍惜的。
2023我是接班人一片叶子的故事观后感(六)
天赐香叶,带着热之热烈、月之温润、风之灵动、雨之香醇,是以为茶。人间有神农氏,采其饮之,于是人间便多了一种沁人心脾的仙露。
爸爸是一名好茶者,虽不能像那些文人雅士赋诗,但对茶的了解却是数不胜数。周末,家里总飘着一缕一缕的茶香,香远益清。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我激起我对茶的喜爱。
我国是茶的故乡,也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和利用茶的国家,茶叶伴随着古老的中华民族走过了漫长的岁月。打开了我国五千年的文化发展史,几乎从每一页中都可以嗅到茶的清香。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晋常璩著的《华阳国志》中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武王伐纣的时间约在公元前1066年前后,由此可见,我国有明确记录的茶事活动距今至少有三千年的历史了。早在北宋时期,茶就被人们当成是常用饮料了,颇得达官贵人和老百姓的喜爱。
茶,是我国南方的一种优良树木,高约30~70厘米,有的甚至高达数十米。茶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千姿百态的。茶的品种,除了我们平常知道的铁观音、红茶、绿茶、乌龙茶等,还有许多我们不知道的种类。饮茶的茶具都是不一样的,饮这种茶就用这种茶具。正因为这样,才能让茶的清香更容易的散发出来,也让人们更容易的品出茶中的韵味。
我国茶随着自古以来的文化交流,已经发展到世界各地,对很多地方都有影响。在唐朝时期,日本派遣唐使到我国学习佛学,文化时,归国时携茶籽回国种植。16世纪末,日本茶道的集成者千利休汲取并继承了历代茶道精神,正式创立了日本茶道。日本茶道以“和”、“敬”、“清”、“寂”四字为宗旨,内容精炼而丰富,而且注重礼仪。朝鲜茶礼讲究清、寂、和、乐四字真谛,希望所有喝过精心泡过的茶后能忘掉所有的烦恼与不愉快。韩国的茶礼则是五行茶礼,是为了纪念神农氏而举行的功德祭祀礼仪。这都是仿照我国茶道而创立的。
我国茶,不仅传至日本、韩国,甚至远渡重洋,漂到了英国。在英国,享用我国茶曾经是身份的象征。
我国茶叶第一次进入大不列颠人的世界是在17世纪。由于当时科技的制约,航海技术落后,我国茶叶在英国的价格有时候甚至超过了黄金。在当时的英国,只有上层贵族才能享用到我国来的茶叶,所以我国茶成了一种身份与地位的象征。英国人的生活是离不开茶的,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一天从“早餐茶”开始到晚饭喝最后一次“晚茶”,一天一共至少要喝4次茶。我国人一天都不喝这么多次茶,看来我国茶给英国人民带来的影响可真大啊!
古代的文人,无一不是好就好茶的。一些文人,则用自己的笔和智慧写下了一首首关于茶的诗。茶圣陆羽写下了《六羡歌》以表达自己对茶的感情。
浅斟慢饮,与神相会。在深宫中,统治者冲腾着清香的茶,茶香似一缕缕青烟,让人心旷神怡;香炉里点着香料,与茶的清香一致,在听着古琴弹奏出低沉的音乐,在不这不觉中营造出了一种静谧。这不是许多隐居山林的文人所想的吗?
表面上只是提神的清醒,其实早已沉醉,身边一切俱以空灵。这就是茶,一种能品出人生道理的仙露。
2023我是接班人一片叶子的故事观后感(七)
我国是茶之国,盛产各种名茶。在今天的语文综合课上,戴老师就和我们一起组织了一次活动——茶文化。
上课铃声轻轻打响了,同学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回到各自座位上等待上课。只见戴老师满面笑容走进教室,开始了课程。这一课分为三大部分:介绍茶——泡茶——品茶,其中泡茶、品茶最为有趣。
“现在开始泡茶!”老师一声令下,全班一片沸腾。纷纷拿出了自己带来的茶叶,有茉莉、红茶、绿茶、千日红、柠檬等等。我组的特色是冯旭文的“千日红”。
我的手里高举着茶杯,杯里放了些茉莉花,刚想去泡茶,经过冯旭文的桌前,见她正专心致志的泡制着什么,不禁好奇地问:“小冯,你在干什么啊?”“别急,别急!我正在精心准备我的‘三开千日红’,等一下你来尝尝啊!”她神秘兮兮地说。我望着她,半信半疑,真担心,那时候的千日红还有味道吗?
抬头环顾四周,其他同学也各自忙忙碌碌地泡制着茶,张娴的碧螺春尤其显眼。碧螺春不时冒出一阵阵烟来,香味也随着空气慢慢飘到我的面前。恩,真香!当我沉醉在这美好的境界里时,梁颖浩一把将我拉了回来。“快,快看看我的‘苦尽甘来’茶!”我一边抱怨,一边仔细瞧了瞧这所谓的“苦尽甘来”,别说,还真是不错,泡开的茶叶像少女般翩翩起舞,优美极了!“过会你一定要来尝尝!”我拼命地点头。
该品茶了,我先走到冯旭文的面前,品了一番这三开千日红,味道很好啊!清清淡淡的,可口润喉!连一向挑挑剔剔的姜宇豪也赞不绝口呢!梁颖浩的苦尽甘来更是无话可说!首先抿了一小口,又苦又涩,真难吃。再抿了一中口,喉咙里冒出一丝丝的甜意。最后喝上一大口,味道好极了!突然,顾佳晖大肆宣传起他的“牛奶茶”来,“快来喝喝我的茶,好好喝的!”这一宣传,很多同学禁不起诱惑,跑去大开“口”界!不过似乎都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这足以证明牛奶茶的味道了!
我品了许许多多的茶,对茶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在我的眼里,茶是一门艺术,要读懂它,需要耐心和恒心;茶也是生活,有着酸甜苦辣;茶更是一个人,有着自我所别具一格之处!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guanhougan/130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