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学生《文化苦旅》读后感800字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中学生《文化苦旅》读后感800字1
土黄的纸页,尘土的味道,凝重而带着惆怅。这早已让人对它肃然起来,似乎面前就是一片片历史的废墟。作者没有用甘甜的文字,而是用无尽的感慨和伤感来焕发我们懵懂的心,让我头一次觉得,历史竟这么伟大。
这本书是余秋雨的散文集,写了他在游山玩水时对历史,对文化的进一步思考。历史是什么?只是单调的人物,早已过去的年代,还是数不尽的故事?在《莫高窟》一文中作者写道:“在山脚前来回徘徊,一点点的找回自己,定一定被震撼了的灵魂。”难道历史能给人如此大的心灵冲撞,连作者都会被它的沧桑和朴实所征服?在《西湖梦》一文中又写道“即便明智如鲁迅,也愿意在一个传说故事的象征意义上深深沉浸。”历史也许太过于复杂,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壮志凌云的英雄,或是平民百姓,都愿跪在它的面前,倾听它的咆哮。
秦始皇吞并六国,可最终还是没有立于不败之地;可是尽管赤壁大战,曹操却依然能统一天下。屈原投江不久,都江堰的工程才刚刚开始,随后又是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历史在变,可最终不都是过眼云烟?“神马都是浮云”,也不过如此。
仔细再想想,历史同时能有许多面。莫高窟炫丽的壁画,流动的色彩,背后同样是烽火连天的岁月。洞庭湖看似平静,却同样孕育出许多文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杨么和岳飞也曾在这片土地上挥动过红缨……江南小镇的亭亭楼阁幽僻蜿蜒,但也曾面对历史的长河发出哀鸣。这本书虽说是游记散文,可更多是作者对历史的惋惜。历史的起起伏伏,兴起和衰败,沉淀而厚实,让我不禁对它又有些敬仰起来。
我望着窗外,鸟瞰着辽阔的大地,心里有些澎湃和激动。这块地方,5000年来,前前后后有过多少豪杰!华夏大地,世界的古国,它在战争中挺立,把长城当做自己的脚跟,把长江黄河当做自己的血液,把山脉当做自己的臂膀,把积淀的历史当做自己的灵魂。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深不可测,竟引得无数学者直到自己生命的结束也没有揭开其中的奥秘。文化苦旅,“苦”字,正代表了历史幽幽的叹息。
历史在奔腾,涛声不断,永不停息……
中学生《文化苦旅》读后感800字2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第一部散文合集,全书共37篇。它是用过山水景物来探求文化灵魂、人生真谛以及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其运用独具一格的文字风格描绘出我国的文化历史,又完好地把中国文人的艰难与自身回忆结合。于是我带着好奇的心去品读这一本书。
第一篇为《道士塔》,讲的是一个无知愚蠢的道士——王圆箓令人悲愤的故事。《道士塔》的塔就是指莫高窟,而王圆箓做了莫高窟的当家后,以极低的价格向外国人售卖莫高窟里的中华文物。若以我们常人的思维,肯定会万般怪罪王圆箓。可是在余秋雨先生的文字中,他的“恨”不止恨王圆箓。篇中“真不知道一个堂堂佛教圣地,怎么会让一个道士来看管,中国的文官都到哪去了,他们的滔滔奏折怎么从不提一句敦煌的事由”一段足以表达了余秋雨先生对清末朝廷以及官僚的不作为感到愤懑又无奈。我第一次读是愤懑,第二次读是无奈,第三次读就只剩压抑了。
紧跟其后的正是《莫高窟》,写的是余秋雨先生对莫高窟的参观和感悟。莫高窟是我国的佛教圣地,由前秦时期开始修建,历经十六国,各朝在此地都有不同的建造和修缮。余秋雨先生运动窟中壁画鲜活的语言向读者诠释了莫高窟足以傲视异邦古迹的证据,从乐樽和尚对佛教的崇尚,至盛唐时期人民幻想的飞天,无一不使余秋雨先生感慨万千。我也去过莫高窟,但大多时候走马观花,只是单纯地觉得窟中的壁画很壮观,却无法如余秋雨先生一般表达出如此豪迈的文字。篇末的一句,则是先生对莫高窟,对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自豪——我们,是飞天的后人。
余秋雨先生的这本著作《文化苦旅》深深印在每个读者的脑海里。有人说,中国散文的天空星光灿烂,而《文化苦旅》是一条河系,其中每一颗星星都散发着一种魅力非凡的深不可测的力量。有人称他是本世纪最后一位大师级的散文作家,是开一代散文新风的第一位诗人。这些话道出了我的心声。我之所以要写出来与大家分享,是想要表达我至深的敬意。在《文化苦旅》中,余秋雨先生展现给我们那一处处古迹背后的辛酸和沉痛以唤醒我们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铭记我们历史的教训!
中学生《文化苦旅》读后感800字3
这个人凭借着他对蕴藏了几千年的中华历史文化精髓的理解力和感悟力,孕育了《文化苦旅》这部令人惊叹不已的著作。
第一次与余秋雨的文章邂逅是在初中学过的一篇课文《信客》,至使至今,我仍不忘《信客》刻画的那个诚信无私善良厚道的信客形象。他表达出来的文字也是给人一种质朴典雅精辟而畅达的感觉。
拿起《文化苦旅》,我的心情是沉重而有压力的,文化苦旅顾名思义,这一条文化苦旅是艰辛的。一改以前的轻松潇洒,文字多了份苍老和沉重。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余秋雨说:对历史的多情总会加重人生的负载,由历史沧桑引发人生沧桑感。倘佯在历史的海洋中,他深深地陷入了他的思绪中,因中华民族文化的兴衰得失而或喜或悲。
庐山,陌生而又熟悉的名字,在这里诠释了它的价值意义。
一个曾经古文人们寄情疗心的佳景,像一个埋藏着千年秘密的沧桑老人。从走向三叠泉的漫漫山道上,我产生了大容铸感到谁也没有逃开,反都抬起头来仰望,没有感叹,没有议论,默默的站立着,袒示者湿淋淋的生命。这是它的魅力,瀑布的狂暴雄伟,甚至是浩浩荡荡的气势,不止冲击了作者,也震撼了我的心魄。他说,文人也萎靡柔弱,只要被这种奔浑所裹卷,倒也能吞吐千年。结果就在这看似平常的伫立瞬间。人历史自然混沌地交融在一起了。
在道士塔中,我体会到作者对文物遗失的痛心与愤懑。在阳关雪中,作者寻阳关,忆王维,感受历史的凄美与哀伤。在沙源隐泉中,我仿佛看到作者站在鸣沙山上,俯瞰月牙泉,眼中满怜惜与惊讶,然后心中鸣起了天乐般的梵呗。
苦旅,不是身体上的劳累,而是思想上的跌宕,是作者对于文化的思索和追求,以及一种对于逝去的苦涩的回味。他说,我不敢对我们过于庞大的文化有什么祝祈,却希望自己笔下的文字能有一种苦涩的后的回味,焦灼的会心,冥思的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uhougan/90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