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这句话出自《孙子兵法》。下面是小编整合的《孙子兵法》经典兵书读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孙子兵法》经典兵书读后感1
如果说《武穆遗书》是武侠小说中的兵学圣典,那么《孙子兵法》绝对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可以说孙武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兵法之祖。这段时间我参读了书中的“始计篇丶作战篇和谋攻篇”,颇有收获。
《始计篇》中孙子提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较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必须从道义丶天时丶地利丶将领丶组织结构五个方面,将双方各种情况进行考察分析后,预测是否能够获胜,再选择出兵与否。这其实就是当今SWOT分析法(优劣势分析法),它常用于制定集团的发展战略和分析竞争对手。我认为,我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也应该应用这种方法,与身边的同学朋友相互比较,分析自己的优劣势,扬长补短,使自己不断进步。不过孙子的思想不能完全照搬,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孙子兵法》毕竟是一部军事理论著作,它强调以强胜弱,不是以弱胜强,比别人弱,就不要战丶不能战,战必败矣。在比赛中,如果我的实力比别人弱,难道我就弃权不比了吗?显然孙子的思想也是具有局限性的,即使不如他人,我们也应该努力求胜。
《作战篇》中强调战争最重要的是速胜,他提到:“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战争旷日持久,消耗的人力物力不断积累,国家就变得疲惫,国力就会衰弱,所以就算赢得了战争,对国家也没有益处。学习工作也是这样,起初定了目标,如果因为各种原因拖延行动,到最后它也仅仅是个目标,读后感.这里我所强调的不是为了最快达成目标不择手段,而是定了计划就不要拖延,要为了实现它尽的努力。这个篇节中也讲到,善于用兵的人,是懂得将敌军的资源化为己有,减轻自己国家的负担。诸葛亮草船借箭就是的例子。企业竞争中,如果能够将竞争对手的人力资源抢占过来,那么对竞争对手的经营会造成一定的冲击,削敌壮己。
最后是《谋攻篇》,这篇的思想精要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他被孙子誉为是“打仗用兵的境界”。凡是战争,必定是要付出代价的,但是如果利用高深的谋略让敌军不战自败,就获得了全面胜利的利益。企业竞争也是一样,如果通过商业间谍让竞争对手内部集团人心涣散,自我瓦解,那样企业就能避免消耗大量财力物力来取得竞争的胜利。
《孙子兵法》经典兵书读后感2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句话出自《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为春秋时期孙武所著,被誉为“兵学经典”。唐王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说:”《孙子兵法》是天下第一神灵,我们必须顶礼膜拜,认真背诵,灵活应用,公司才能发达。”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孙子兵法》无论是在军事方面、商业方面、经济方面还是其他各个方面,《孙子兵法》都起到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孙子兵法》共13篇,分为《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和《用间篇》。在这之中,我认为“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是这其中最重要的主导思想,是孙子兵法的灵魂和核心。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句话出现在《谋攻篇》中,意为不动用武力,让敌人的军队丧失战斗能力,从而使己方达到完胜的目的。在孙子看来,“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作战中的策略。常言道:“伤敌三千,自损八百”,战争本身就是损人伤己的事,诉诸武力,损耗极大,破坏也极大,不动武而用军事威胁、经济手段等都更有利于本国,当今大多数国家遇到纠纷也很少直接诉诸武力的。历许多的战役、战斗都是如此。
例如平津战役。1948年11月下旬,东北野战军根据中共中央部署,秘密跨越长城入关,会同华北野战军完成对北平、天津、张家口、之敌的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49年1月10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由_、罗荣桓、聂荣臻3人组成平津前线总前委。为了使北平这座举世闻名的古都免遭破坏,解放军决定让傅作义率部起义,派出代表和傅作义接触。由于中共的耐心工作和各界人士的督促,傅作义最终顺应人民的意旨,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解放北平的条件,率部起义出城接受改编。同时,解放军进驻北平,北平宣告和平解放,这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例。历史证明,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战争中的策略。一方面避免了许多损失,另一方面又能使敌人屈服。所以孙子认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善之善者也。
不使用武力,让敌人的军队丧失战斗能力,从而使己方达到完胜的目的,这只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字面上的意思。以最小的代价,用最少的时间,花最少的精力,去得到的结果,以获得的利益才是这句话的本意。
《孙子兵法》经典兵书读后感3
《孙子兵法》是古人传下来的一本书,它记载着古人打仗时用的计谋和策略,还有办法。《孙子兵法》分为始计、作战、谋攻、军形、兵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这几类,记载着很多的知识。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人。他的生卒年代不详,大约与孔子属同一时代而稍晚。每个原文后面,都有一个写那个意思的战例。
我最喜欢的文章是檀道济唱筹量沙,里面写的是:
公元420年,刘裕废去晋恭帝司马德文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宋,史称“刘宋”。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消灭了北凉,统一了北方。
有一次,北魏军又来进犯济南,檀道济率领大军应战。这一仗打得非常激烈,在短短的二十多天里,双方交锋三十余次,每次交锋都是宋军获胜,北魏军节节败退,一直退到山东历城。宋军虽然连战连胜,但是有些轻敌,防备也有些松懈。北魏军征战多年,也不是吃素的,深知粮草重要。他们趁宋军不备,派精锐骑兵突袭宋军的粮草,放火把宋军的粮草烧了。檀道济的将士虽然英勇善战,但是断了粮草就没法坚持下去。檀道济懊丧之极,与百般无奈中准备从历城退兵。北魏军得知宋军缺粮撤退,急忙派大军追赶,想把宋军围困起来。魏将暗暗想到:眼下没有了粮草,不要多少天一定不战自乱,便可将宋军一举消灭。宋军战士眼看到大批魏军围上来,都有些害怕,檀道济却不慌不忙的命令将士就地扎营休息。
当天晚上,宋军军营里灯火通明,檀道济就亲自带领一批管粮草的兵士在一个营寨里查点粮草。敌人的探子偷偷地向营里探望,只见一只只米袋里都装着雪白的大米。魏兵的探子赶快告诉魏将,说檀道济营里的军粮还绰绰有余,要想跟檀道济决战,准是打败仗。魏将得到情况,以为宋军虽然被烧了些粮食,并没有断粮,现在撤退,只是想引诱自己上当,这个老狐狸,自己差点就上了他的当!其实,魏将上了檀道济的计。檀道济在营房里量的并不是白米,而是一斗斗的沙土,只是在沙土上覆盖着白米而已……
檀道济真是聪明,靠自己的镇定和计谋,保全了宋军,让宋军安全的打道回府。在里面,许多人都是用自己脑袋里的计谋和策略,打赢了许多的仗,或者用自己的办法,烧毁敌人的东西或精兵,或擒拿敌人的精兵。我们只要读了《孙子兵法》这本书,头脑里肯定会有许多的知识,也特别聪明。《孙子兵法》里还有很多好看的,就像我写的这篇《孙子兵法》其中的一篇一样,学到很多的策略和计谋。在生活中,要镇定,不能慌慌张张的,比如说:你遇见歹徒了,然后他用刀架在你的脖子上,首先,你不能慌张,必须听从歹徒说的每一个字,如果你不服从,他有可能把你杀了。到了一定的地点,歹徒把你放下了,你就必须想,我该怎么逃走,有什么方法逃走,这就必须要计谋了,你必须先看看周围的地形,看那个屋子有几个门,几个窗户,你就必须计划好从哪个门出去最有利或从哪个窗户最有利,所以,可能会用到《孙子兵法》哪一篇故事的计谋了。就比如说我在和我爸下象棋的时候,就必须想好策略,比如我的车走哪里不会被他吃掉,比如我怎样才能保护好我的帅,这些都是要策略的。下棋像打仗一样,以前有些古代人不能用嘴说我被包围了,只能靠下棋告诉对方我被包围了。下每一步棋都是要深思熟虑,假如下一盘棋,我输了,可以无所谓,但是打仗是不能输的,可能最后一仗,我输了,那我的城池就可能被别人给抢走,所以要算计要对方下一步该走什么,我下一步该走什么,这些都是要策略、计谋。假如我的车被对方吃了,我就要想我该用什么来保护帅,不能一输了车就特别慌张,要学檀道济那么的镇定,被烧了粮草也不会大叫:“什么,魏军居然烧了我们的粮草,我们的战士怎么办?我们的那些宝马怎么办?我们会不会饿死?我们会不会被魏军抓去?”他不会这样,他在考虑下一步会怎么做,怎样才能让魏军趁虚而入,这些,都需要计谋、策略和镇定。
《孙子兵法》让我们联系生活,让我们学到在生活中所需要的知识,这些都很重要,学会这些来保护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强。
《孙子兵法》经典兵书读后感4
《孙子兵法》是由孙武在春秋时期吴国完成,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兵法之一,历经数千年,先后被各朝各代的许多大拿注释解读,可谓兵法经典。之前总听说孙子更是一部管理学著作,今日细读之下,才知道其对战略、战术、策略措施的解读确实已经达到很深高度。
孙子兵法共分十三篇,后续几篇中非常强调带兵打仗的一些细节执行,虽对商场有借鉴之意,但毕竟实际环境相差太多,因此个人觉得对商业理解的帮助就有限了。
个人理解,孙子兵法整体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讲战略,这是整本书的核心,主要思想为“五事七计”,此语中的“计”是计划的意思,而不是计谋。我们谈到孙子兵法,很多时候自然联想到三十六计,这其实是对孙子思想的大大误解。相比诡道计策,孙子更看重的是胜利在先,看重的是一开始看清楚大局,做好SWOT分析,把握全局之后,再去在细节中寻求胜利突破点。相比在面对问题时的奇技_巧,孙子认为做好前面的分析和铺垫才是战场胜负的关键。五事主要指道”、“天”、“地”、“将”、“法”,“道”是指道义,如同企业的愿景和核心价值观,代表了其原始的属性,至关重要;“天”、“地”是指天时地利,如同企业竞争的外部竞争环境,决定了其约束条件;“将”“法”是指内部治理的将才和军法,如同企业的内部核心能力,是决策实施的关键资源。七计则是“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这七条正是孙子针对五事的几个解读细化,通过这几个方面对“五事”做了全面的比较,从而分出高下优劣。相当于我们在进入商战之前要想明白公司的愿景是否清晰,市场是否成熟,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如何通过组织保障,这可以说是公司战略的第一步。
第二部分,在战略基础上,孙子兵法的二到六章则是阐述了基本的战术思想。讲述在对战之前如何制定方案,如何配套组织资源,如何在具体战役之中实施。这个和企业的战略落实很相似,将战略层层解剖,落实到具体的每一个部门和资源,是战略细化的指导。
第三部分,从七章开始到十三章,孙子兵法主要讲一些具体对战时的细节。比如如何利用地形,如何利用火攻,如何离间敌方等。这些更像是商场对战时所使用的一些经验积累,比如如何通过广告营销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如何通过CRM系统更好管理客户需求等,对于一线的实操人员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相当于总结问题的类型并加以归纳,传承知识,有利于企业的具体目标达成。
由上可见,孙子兵法阐述的是宏观到具体的分析落实过程,几千年前就有如此洞见,难怪能名垂千古,即使放在今天,仍然为中国乃至全球所推崇。
《孙子兵法》经典兵书读后感5
《孙子兵法》是我国最古老、最杰出的一部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它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书中探讨了与战争有关的一系列矛盾的对立和转化,如敌我、主客、众寡、强弱、攻守、胜败、利害等。《孙子兵法》正是在研究这种种矛盾及其转化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其战争的战略和战术的。这当中体现的辩证思想,在中国辩证思维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孙子兵法》谈兵论战,集“韬略”、“诡道”之大成,被历代军事家广为援用,《孙子兵法》缜密的军事、哲学思想体系,深远的哲理、变化无穷的战略战术,常读常新的探讨韵味,在世界军事思想领域也拥有广泛的影响,享有极高的声誉。《孙子兵法》读书心得
《孙子兵法》是现存中国和世界军事理论最早构成战略体系的一部兵学专著,共分十三篇,虽然仅有五千余言,但资料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涉及到战争规律、哲理、谋略、政治、经济、外交、天文、地理、等方面资料,堪称古代兵学理论的宝库和集大成者,在世界广为传播。该书被翻译成英、俄、德、日等20种语言文字,全世界有数千种关于《孙子兵法》的刊印本。不少国家的军校把它列为教材。据报道,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交战双方都曾研究《孙子兵法》,借鉴其军事思想以指导战争。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uhougan/127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