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是一本十分经典的小说。就是讲述一群英雄的事迹。看着108位英雄好汉坦荡荡一生,结果却是悲剧收场,真是令人唏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水浒传》经典片段读后感,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水浒传》经典片段读后感(篇1)
这个假期,我读完了施耐庵所著的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这本书主要讲了一帮好汉聚义梁山泊,之后又受到朝廷的招安,大破辽兵,可是却落得被奸人陷害的悲惨下场。读完之后,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忠,义。
“忠”其实并不难,就是忠于自己的国家,好好对待自己身边家人和朋友。梁山泊每一个人都能够忠于自己的兄弟,绝对不会有背叛之事发生。
而“义”呢?它虽然只要3笔就可以写出,但是绝对不是“忠”那样轻易做到的。义,可以说是正义。做一个真个正义的人几乎不可能,每个人都有阴暗面。但是如果将义字理解为兄弟之间的信义呢?梁山泊一百单八将不论是坐第一把交椅的宋江,还是排名最后的段景住,亦或是一名普通的士兵,他们都能讲究兄弟之间的信义,能够团结一心,拧成一股绳,这也正是梁山泊虽然只是农民起义军,却在于官军的战斗中无往不利,最后又大破辽兵的原因。
一个人,在信义上能够为朋友两肋插刀,在正义事业上,甘愿奉献,为了正义舍生取义,不怕牺牲,那么他才能真正地做到“义”。
这份中华民族的大义之道是神圣的。我们可以不相信神,却不能不相信这神圣的“义”。现在,我们青少年所要做的,就是用我们的知识去捍卫和延续我们民族神圣的“义”。
《水浒传》经典片段读后感(篇2)
《水浒传》中所描绘的108位英雄好汉,虽说是曾经盛极一时,可由于他们分别来自各种不同的阶层,彼此上梁山的目的和动机也各有不同,加上梁山的老大宋江希望能凭借梁山这股力量,作为和朝廷讨价还价的资本,以实现自己“升官发财,光宗耀祖”的人生追求。尽管梁山也有少许如李逵、阮氏三雄这样的贫苦农民出身的好汉,反对“招安”,希望能够有朝一日改朝换代,可由于没有掌握主要的领导权,起不了很大的作用。因此,被朝廷“招安”利用,最后落个“兔死狗烹”的悲剧结局就可想而知了。
宋江率梁山众好汉接受朝廷的招安后,为了表达对统治者的忠心,竟然充当了镇压另一支农民武装——方腊农民起义军的急先锋,几经鏖战,可叹那一百零八位好汉,只余下27人随他班师回朝。即使这样,满以为从此可以论功行赏,向朝廷乞讨到个一官半职的宋江,尽管如愿得到了皇帝赏赐的官位,由于当权者担心他们“贼心不死”,有朝一日还会再度造反,以赏赐御酒为名,将他和吴用等主要头领毒杀。即使像卢俊仪这种地主豪绅出身的头领也不放过,也以赏赐“御膳”为名暗下水银以其中,使他因水银中毒而“溺水身亡”。
尽管本书的作者是站在封建地主阶级的立场上来写这本小说的。小说对宋江的招安,极尽美化渲染,对宋朝的主要当权者一力庇护,把一切责任都归咎于蔡京、童贯、高俅、杨戬这“四大奸臣”。我们从小说的字里行间,还是能看到封建统治的腐败和罪恶。试想,如果没有皇帝的默许并充当这“四大奸臣”的后台,这四大奸臣何以能如此横行?我觉得,要想不再被“逼上梁山”,要想改变自己的生活命运,“招安”显然是没有出路的,只有推翻那种腐朽的统治制度才是农民起义的唯一出路。
《水浒传》经典片段读后感(篇3)
《水浒传》时我国最早的长篇小说之一,成书于元末明初,是一部描写和歌颂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它以发生在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为题材,生动地叙述了起义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塑造了一系列农民起义英雄形象,直接鼓舞了封建社会人民大众对统治者阶级的反抗斗争。它运用纯粹的白话,达到了绘声绘色、惟妙惟肖的艺术效果,确立了白话文体在小说创作方面的优势,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地位,对后代文学具有深远影响。
《水浒传》真实反映了农民起义的全过程,它由相对独立、完整的各个故事联结成一个整体。一百二十回的《水浒传》是由层次分明而又统一连贯的前、中、后三大段落组成。作者首先写了林冲、晁盖、武松、鲁智深以及宋江等人的故事,一方面反映了各种形式的“逼上梁山”,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各路英雄逐渐聚集,梁山队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水浒传》充满了官逼民反的悲壮和“替天行道”的豪情,是一曲“忠义”的悲歌。小说通过对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的全过程的描述,展现了北宋末年政治腐败、奸臣当道、民不聊生的社会面貌,在封建专制社会具有普遍意义。作为对社会全景式的描述,在政治的上层,有高俅、蔡京、童贯、杨戬等一群祸国殃民的高官;在政权的中层,有受前者保护的梁士杰、蔡九知府、慕容知府、高廉、贺太守等一大批贪酷暴虐的地方官;在此之下,又有郑屠、西门庆、蒋门神、毛太公一类胡作非为、欺压良善的地方恶霸。如此广泛的对于社会的黑暗面的揭露,是随着长篇小说的诞生而第一次出现。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完全通俗口音写成的长篇小说,它标志着古代通俗小说语言艺术的成熟。《水浒传》的语言生动、活泼,极富表现力,充满生活气息。无论写人叙事,还是描景状物,其语言或细腻,或简洁,或夸张,或明快,都显得粗俊爽,雄健豪放。在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中,《水浒传》是运用日常口语达到炉火纯青艺术境界的典范。
《水浒传》不仅是农民起义的壮丽史诗,而且是中国古代英雄传奇的光辉典范。它以辉煌的艺术成就彪炳文学史册。
《水浒传》经典片段读后感(篇4)
今天,老师让我们写一篇读后感。写点什么好呢?我心想,眼睛在书架上扫来扫去,好像警察在找小偷。“好,就你了!”无意中我看到《水浒传》这一本古代历史小说,“《水浒传》啊,今天就靠你来完成作业了!”
《水浒传》这本书讲的是108位好汉在梁山泊起义的事。108条好汉,每一位好汉都有一个自己的称号:豹子头林冲、黑旋风李逵、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我最喜欢《黑旋风李逵沂岭杀四虎,讲的是:李逵进入梁山泊以后,见别的兄弟都把自己的亲属接过来了,他也想把为自己哭瞎了眼的娘也接过来,宋江说:“你必须答应这三件事一:不许带兵器走;二:半路不许喝酒;三:接到你娘以后半路不能停。只要你答应就可以走。”李逵爽快地答应了,可是,在路上,李逵还是痛痛快快地喝了个痛快。李逵把娘接回来以后,他娘说口渴了,李逵去给娘找水回来以后,发现他娘被老虎吃了,一怒之下,便把四只老虎给杀了。我喜欢这个故事是因为不仅写出了好汉们有超人的武力以外,还写出了好汉们十分有孝心,同时这本书也告诉我一个道理:在家一定要爱自己的父母,出门在外决不向恶势力低头,只要是对的,就坚持把它做好。
“书带给人以乐趣”,这是我以前写作文时用到的一句话,你体会到了吗?反正我已经体会到了《水浒传》这本书带给我的无比的乐趣!
《水浒传》经典片段读后感(篇5)
《水浒传》是我国古典文学中一部名著,讲的是梁山108位好汉起义反抗朝廷,后接受招安的故事,《水浒传》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个字:忠和义。
忠就是对人民对国家很忠心。宋江对梁山事业很忠心,对国家也是忠心耿耿,这就是忠。他打破辽兵,为国出力,这就最好的证明。
忠,也许绝大部分人都能做到,但是,义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可是,《水浒传》里108位好汉每个人都做到了义字,他们都可以为别人赴汤蹈火,哪怕牺牲自己的生命保住别人的性命都原意。
我记得鲁智深看到金氏父女受恶霸郑关西欺负就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他三拳打死郑关西,虽说有些鲁莽,但这种为素不相识的人打抱不平的义气是让人敬佩的。
再比如说像《亮剑》里的李云龙,他也是一个有忠有义的人。他对祖国人民赤胆忠心,把日本鬼子打得落荒而逃。他也佷讲义气,有一次,他的战友失血过多,他要医生把他的血全部抽去给朋友,看的出来他很讲义气。
我爱《水浒传》中的精彩的故事,我也爱故事中的英雄人物,但我更爱英雄们身上的忠义精神。
《水浒传》经典片段读后感(篇6)
这个暑假,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这本书讲述了宋元时期一百零八个好汉占山为王、落草为寇的因果故事。《水浒传》既用精美的语言词句讲述了好汉在上梁山前、上梁山时、上梁山后发生的故事,又揭露了当时腐败的封建社会:不务正业的皇帝、贪赃枉法的官吏、凶恶狠毒的小混混,有那么一个好官儿也算是三九天桃花开——罕见喽!
“侠”字渐消,强盗起了,但也是侠之流,他们的旗帜是“替天行道”。他们所反对的是奸臣,不是天子,他们所打劫的是平民,不是将相。李逵劫法场时,抡起板斧来排头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这是鲁迅先生对《水浒》的评价。
在梁山一百零八个好汉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当属“及时雨”宋江。他曾打下祝家庄、唐城、东平府以及东昌府的城池,还对当时梁山的大头领“托塔天王”晁盖一片忠心,并在晁盖中了史文恭的毒箭而身亡后,管理好了梁山一百单八将。也是他,在大军到来时,执意选择了招安之路,带领梁山这一百单八将,归顺了朝廷。因为宋江曾经就是一个宋朝小官,杀妻后加入了梁山,所以招安对于宋江的诱惑太大了,能够再当上朝廷命官!
《水浒传》经典片段读后感(篇7)
读《水浒传》确实会给人带来一种很强的震撼。因为我们现代生活观念与那时是有着很大的差异,但若我们站在那个年代看,一切都似乎合情合理。
《水浒传》中的大部分正面角色也都是亦正亦邪的,有各自的优点也有各自的缺点。就像鲁智深,从《水浒传》前几章刚开始介绍他开始,便已经淋漓尽致的体现出他的性格,讲义气,不惧强权。因镇关西强占压榨一个小女子和其父亲,他听得了便在众目睽睽之下几拳便打死了镇关西。林冲因被高俅诬陷而被发配到远地,高俅还收买了负责押送林冲的两个官员,命令他们在途中杀死林冲。在途中被鲁智深看见了,鲁智深便护送了林冲大半路,直到确保林冲是安全的才离开。但在这一幕幕暖心且正义的场景下,又暗藏着许多生命的逝去。鲁智深用拳打死了镇关西,可他曾想过镇关西自己有妻子儿女,他的家人谁来养活?在鲁智深发现两个官员要杀死林冲的过程中,若不是林冲阻拦,他便要杀死两个官员。可谁不是受命与他人,可谁又不是为了自己活命。就又比如鲁智深吃醉了酒便要大闹五台山,可当他酒醒了之后一点悔意都没有。
若从我们现在的法制角度来看那个朝代,他们真的是太以自己的一时之情绪便打杀他人!可我们若站在那个年代的角度来说,书中的描写确实有夸张的成分在,可正是这种夸张的描写,更令我们感受到当时朝廷的压迫,残暴。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uhougan/122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