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文学 > 读后感

《她》读后感10篇

《她》读后感10篇



《她》读后感10篇

《她》是一本由乔叶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页数:214,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她》读后感,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她》读后感1

总说人性是最复杂的,没得边界,没得琢磨。读到这本书,让更深悟到人内心的不可捉摸,和作为千面不同的自我意识个体,每个人的思路,行为在未知的空间中不断变化,让人无法推断,又着迷深陷。

乔叶,女,河南省修武县人,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河南省文学院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员。河南作协副主席。创作十余年来,出版散文集八部,长篇小说一部,中短篇小说若干。这本《她》是她众多散文集中,我最爱的一本。

第一篇,写漫无目的的徒步,给生活新的出口和见识,我就如同跟随主人公一同,经历了这见闻奇特的十几个小时。经历田间地头,走过大路小溪,看你不曾看到的风景,体会慢下来的乐趣。他们途中提到的云水和尚,为了一个梦徒步从安徽九华山走到山西五台山,还要再走到南海复命。说是信仰的力量也好,我更愿意相信那是信念的力量,给自己一个坚信的理由,做你想做的事,就算没有十足的理由。菩萨都会知道!

“ 你的心里有没有一个一直恨着或是爱着的人,有没有一个不愿意与别人说的秘密,有没有一种羞耻感只有你自己知道?我有,但是不能告诉你。”当代文学作品中___影子依旧在,也许是因为8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影响太深远了。

在早期的写作中,乔叶表示像刻意隐藏自己小说的地域特征一样,写女性时,她也希望自己是中性视角,有意淡化女性痕迹。但是近几年,她觉得作品中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河南元素,越来越鲜明的性别立场。其实这是一个必然回归的过程。她也深刻地认识自身的性别处境,把自己作为认识女性的一个窗口,探索与表达她们的困境、梦境和心境。

《她》读后感2

《她》,这本书只能用真好来评价。读完以后感触非常的多。本书的作者是乔叶,《她》这本书收录了一些女性题材的作品集结。 令我感触非常深的有很多,比如说《妊娠纹》这一章,读完真的是不知道怎么说了都。

因为作为一个女性生孩子这种事,大部分来讲都是避免不了的。之前也没有那么多的感触,但是在已经怀孕的时候,看着肚子一天天的大起来,那种感觉是无法用言语去描绘的。虽然说孩子已经4岁了,但是肚子上的伤疤一直都没有好,是剖腹产。 这是一本可以写的女人心里边的书。 另外还有一个故事叫《零点零一毫米》,这个故事作为女性的我来讲看完甚至我觉得有点恶心。

这里面的女主人公,“偷情”以一种近乎于扭曲的方式呈现出来。首先她的年龄已经不小了,已经出现了衰老。可能和自己的爱人也没有了过多的激情。但是这也完全压不住其内心的欲望,有一次在商场去购买安全套,搭车回家的时候,遇到了年轻司机的骚扰,可悲的是她竟然默默的承受了。或者说她的内心正在欢喜,像她这个年纪,可能她巴不得有这么年轻的男人,来享用她的身体。 难道这个时代的女人真的就不需要守护忠贞吗?甚至还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而感到沾沾自喜。

另外一个故事《黄金时间》这个故事让我看了非常的可怕。因为现在的我也已经为人妻母,和自己的爱人虽然说平时有小吵小闹,但是总体来讲还是比较好。真不知道当甜蜜过后,人到中年,我们也会不会成为这样,是希望对方去死。 在故事当中,夫妻二人的婚姻已经进入了名存实亡的阶段,当生病的丈夫栽倒在卫生间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去救他,而是在他迈入死亡门口的这一段黄金时间,我应该去做一点什么? 枕边人是我们一生最亲的人,是可以去共患难共享福的人。但是有多少人却心怀鬼胎,恨不得置对方于死去,这样的婚姻还不如早早散开的比较好,免的给予对方更多的伤害。

《她》这本书里边有描写女人身体、肢体的也有描写女人内心欲望的。把女人从全方位进行了分析。在读的时候能够让我们更能了解女人,也更了解我们自己。 9个女人,9个不一样的故事,展现了人生百态。看完以后,哭过,也笑过。非常崇拜作者乔叶,之前也会关注她的一些作品。她的写作风格,别具一格,没有用很多华丽的词语去修饰,平平淡淡的却表达出了惊心动魄的故事。 读她的文章,给人的一种感觉就是她能给予文章赋予生命,读起来感觉这是一篇有灵魂的故事。

《她》读后感3

读着乔叶的文字长大的。哈哈。

初中的时候在远山,那里没有书,是读不到乔叶的。

所以是从高中开始读的。读高中就从小山村出来了,到了“大地方”——一个贫困县。我读的县一高,照例学校是没有图书馆的。但是能读到乔叶了,因为有些同学有课外书,我都会想尽办学借来读。有时候借同学的书人家限制了时间,为了读完,不惜在课堂上作弊:我有高招,就是把课外书夹在课本芯里面读。

于是读了许许多多的乔叶,一般是《读者》、《青年文摘》之类的杂志。

她的文字读来很舒服,她可以准确的把自己的情绪传递给我。

我觉得那文字极轻松,很富有情感,有生活中的味道,有深深浅浅的人情世故,也有人文情怀。

读的时候,觉得她一定是一个美丽的像花一样的姑娘。

写着她眼睛里的世界和她心里的故事。

那样的文字极美丽。

二十年后,我又读到了《她》。文字仍然轻灵自由,与一个人走路去开封,从郑州出发,一跑随意的交谈,自在的畅想。那些对话里面没有什么故事,那两个中年人也极淡定极规矩,就是把一个极端的行走故事,和一路上的令人难以置信的过程,平淡的记录了下来,表达出一种“宁静致远”、“性趣相投”的幸福感。

——能遇到一个不需要解释,不需要紧张,不需要追问,却又彼此懂得,彼此放松,彼此愉悦,不设心防的走一程的知交朋友,是真的很幸运很难得。爱好相投,又彼此嘉许,能从对方那里看到光,欣赏到不一样的风景和情怀,这一程便不会白走。

每个人都有一个世界。

搓澡工也有《良辰》。虽然工作辛苦,但是也可以苦中作乐。《良辰》把人物都写得特别鲜活,跟活生生的站在面前一样,作者用简单的文字把她们的世界清晰的展开了,你可以看到她们简单的日子,和内心里的渴盼。虽然不容易,但在生活的大海里,也有着鲜活的另一面。

作者的视角是很辣的。透过《良辰》的搓澡工,把一些不同类型的人物都带进来,精准的找到她们的特色,然后细致入微的把人物们的世界都带出来了,文字也变得特别丰富起来。

读乔叶的文字,你不会觉得累。

你很快会找到共鸣。

还会觉得写得真好,特别真实,又特别的丰富。人物都极鲜活,生活也极简单。

然而那简单里面,有很深很深的生活中的不易。虽然作者不说,但是她特别懂得映衬。如果直白的说出来,你会找不到感觉。让乔叶带着你的眼睛,带着你的心灵,一步一步的深入到她的文字海洋之中,去感受那里面丰富的生活感受。

也可以在乔叶的文字中找到轻松,找到理解,找到一份适意。

她就是《她》,透着生活气息,却又揭露着生活的另一面。

《她》读后感4

乔叶的短篇小说集《她》快读完时,我才突然发现,这九个小说中的九个女主人公,都没有姓名,这不太寻常。

从文化意义上讲,被给予命名,乃是存在的标志。作者如是操作,恐怕不是巧合,而是试图表达女性的某种普遍的焦虑,亦即女性的存在,不是自在自为的,而是要被外在(绝大多数时候是男性)确认的。宏观上,这是权力分配的历史性不公的当代延续;微观上,这意味着,女性不能“合法”地拥有自己的身体和伴随而生的欲望,她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自我阉割,以期与周遭的结构相配。

《她》的故事,某种程度上,就是女性与自我身体和欲望的搏斗史,突围战。

《妊娠纹》中,女主人公自怨自艾地审视自己的身体,并反复纠结于它的不完美(在其他几篇小说中,比如《良宵》,也有这样的桥段)。这具不完美的躯体带给她的羞耻感,甚至阻挠了她将婚外偷情付诸到真正的阶段。如果将偷情视作女性身体解放,反抗庸常生活的某种精神性行为,那无疑女主人公的反抗是失败的,原因在于其深层的自我厌弃。对女性而言,身体是高度物化的,对外展示的,附着其上的性的价值亦取决于此。女主人公拒斥对偷情者完全地袒露身体,是对身体物化价值的进一步肯定。身体,不是从属于自己的享乐之所,驱使之实,而是一尊巨大的压迫性外物。

《零点零一毫米》中,女主人公的“偷情”以一种扭曲的方式呈现出来。她深陷庸俗生活,婚姻半入坟墓,年华衰老等等。在一次商场购买安全套,搭车回家途中,遭遇年轻的司机性侵。恍惚间,竟默默承受之,“如果不是这样的事,她恐怕再也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么年轻的男人了吧?”,甚至拿出安全套给侵犯者。就小说提供的动机而言,女主人公似乎并不具备充分的理由去这样扭曲地处理危机事件,有待斟酌。但如果循着上述的思路去理解——女性的欲望竟要借助如此极端的境遇,才能“合理”地释放,即保护自己不遭受更大的侵害。这是怎样的一种状态!然而,丈夫经她之口得知后,无论如何接受不了这一事实,她觉得离婚的日子也许就在明天了。在丈夫心中,妻子的身体的忠诚关乎自身男性尊严的确立。一旦妻子的身体被入侵,自己也似乎摇摇欲坠了。结尾,女儿提到课堂上听外教老师说外国女人出门总在包里备着安全套,以防有歹徒。丈夫不吭声离开,女主人公说备着吧。女儿分别用“封建”和“开明”来形容父母。虽是玩笑话,但似乎也指向了女性困境的历史渊源。雷峰塔已经倒掉,但它对女性身体的压迫力仍然存在。

《黄金时间》中,男性和女性,夫妻之间的对抗,更加惊心动魄。婚姻进入名存实亡的阶段,眼看着病入膏肓的丈夫栽倒在卫生间,妻子却在思考他抵达死亡的这段“黄金时间”内该做些什么。不得不说,乔叶对中年人的婚姻真是彻骨的悲观。而女性在逃离的意愿上,要远远强于男性。

让我们回到最初的两篇吧。《走到开封去》和《深呼吸》,这两篇被置于小说集的头条,不是偶然,在我看来,起着结构性的作用。具体来说:

《走到开封去》中,女主人公的生活困境是不具体的,她似乎是无来由的要暂时地脱离家庭,脱离周围熟习的一切,走到开封,至于为什么是开封,理由似乎也不明朗,就其行事和说话风格,她有少年的气息,尽管已经成家。我将这一篇小说看做乔叶对女性命运的抽象隐喻——执着的逃离,无目的的漂流。小说中提到的那个苦行几十年为菩萨传信、复信的和尚,单纯又呆傻,触动了女主人公。和尚的苦行尚有信仰为坚实后盾,而女人的“出走”却是无从着落。何者才是女性安身立命,足可凭依的信念?

《深呼吸》似乎给出了一个模糊的回应。这是九篇中最特别的一篇,大体而言,这是一部年代戏,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小说构筑了两个对立的空间。日本女人幽静、祥和的小院和男人主导的烽火连天的战场。女主人公,也是抗日战士,误入日本人的庭院,为逃生劫持屋内日本女人的孩子,不料追兵赶上,危急关头,日本女人给女战士换上和服,谎称其为自己的妹妹,骗过盘查的追兵,并护送她安全离开。双方建立起微妙的情感。日后,女战士一直携带日本女人赠与她的和服,以致“___”时被冲击,和服被烧,她还留着残片。这个故事在目下抗日神剧横飞的年代,大胆而又新颖。用女性神话颠覆了男性的战争神话,甚至是家国大义。两国敌对,血海深仇,在女人对女人美好的情感下,似乎都轻盈起来。这个故事里,日本女人近乎圣母形象,她给孩子喂奶,正是这一下,劝退了怀疑的士兵。而女战士,是一个失去了丈夫的失意女性。作者这里似乎是在构建女性乌托邦,用真情换真情,抵御风浪。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