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批高校毕业生秉持心中的信念,扛起肩头的责任,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用所学回报社会,以真情服务群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优秀事迹7篇,以供大家参考!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优秀事迹1
5月10日晚,由中宣部、人社部举办的2021“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发布会在央视播出。全国共评选了20名“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汉中市南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张可作为陕西唯一代表入选。
张可今年35岁,是云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2015年3月,他放弃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作为汉中市引进的高层次紧缺人才进入南郑区农业农村局,从事茶叶技术推广工作。两个月后,他主动请缨参与扶贫工作,先后担任福成镇佛头山村第一书记、法镇沙坝村第一书记。目前在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综合检验检测中心挂职,担任副主任。
7年来,张可冲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线。在沙坝村,他提出“引进新型主体带动产业扶贫”的观点,成功引进5家企业,投资近1000万元,建成猕猴桃、大闸蟹、青虾种养殖基地和茶叶扶贫示范园,全村茶园种植面积达1700亩,实现户均2亩茶、人均10棵果树。2018年,沙坝村实现整村脱贫退出。如今,张可带领村民在乡村振兴的路上继续阔步向前。
7年来,张可先后获得汉中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汉中市第六届道德模范提名奖、陕西省脱贫攻坚奖贡献奖、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个人等荣誉。他还曾作为汉中市唯一的产业扶贫经验代表进入全省产业扶贫先进事迹报告团,在省市县各级巡回宣讲30余次。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优秀事迹2
2009年,刚毕业的康巴姑娘沈富琼坐了整整两天车抵达她的工作地点──麻邛乡卫生院。
麻邛乡海拔超过4000米。彼时,乡上没有水、电,做饭要用钢炉,取水要到河沟,晚上要点蜡烛,没有信号和网络。卫生院由又矮又旧的木瓦房组成,只有两个医生。“一个人睡觉还是有点怕,点了蜡烛,但又怕把房子燃起来,只能慢慢入睡。”人生地不熟,思家心切,艰苦的环境让这个年轻姑娘犯了难。
苦闷时刻,乡上出现了个贴心“姐姐”。沈富琼回忆,姐姐是半脱产的当地工作人员,热情好客,常常照顾20岁出头的她。有文凭、有能力,却甘愿留在当地,做一份工资低、服务老百姓的工作。“但她很有激情啊!总说工作很有成就感,常常晚上回来就跟我摆,那种开心真正感染了我。”
让沈富琼逐渐挂心的,还有淳朴乡亲们对医疗的渴盼。麻邛乡患多医少,尤其是牧民,山高路远,难以得到及时的医疗救治。在一次次出诊中,患者脸上的渴望、信任以及浮现的笑容,让沈富琼真正坚定了扎根麻邛、服务群众的信念。
路远,就学骑摩托、学开车;语言不通,就向双语干部请教练习当地藏语;医技不熟,就向老医生学习提高医疗技术和能力;山高,就背上厚重的大包一步步迈上去,不管风吹雨淋。
到后来,一个从大学时代就背起的书包也“背烂了”,沈富琼已经能用一口“牧区话”和群众沟通交流,而且能够独立骑摩托、开车完成健康义诊、出诊等工作。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优秀事迹3
眼眸发亮、笑意明朗,常常是人们对沈富琼的第一印象,刚到麻邛乡时,大家都以为她是“汉族姑娘”,皮肤白皙,说着四川话。后来,在一次次出诊中,这个爱美的女孩也“不管不顾”了,只在风吹日晒中,变成人们口中的“黑门巴”。
麻邛乡地域广,群众居住分散,受游牧生活和交通条件等因素影响,群众看病就医条件较为落后。成为卫生院院长后,沈富琼带头组织医护人员每月分区域、分重点,骑行、徒步深入偏远村组,将门诊和常用药品带到群众家中、带到游牧地区。
“有的时候遇到暴雨,那个风吹到脸上真不是滋味,是冷的,也是痛的。一天忙完,衣服裤子都湿透了。”沈富琼说道,“但是,下村一趟,总想着,再多看一个患者,就多看一个,就这样,不注意天就黑透了。”
2019年,在全县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之际,沈富琼带头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牧区全覆盖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开展健康扶贫重点对象排查行动,累计骑行约500公里,徒步约50公里,服务面积达300余平方公里,排查出重点对象905人。
此外,在将全乡125户70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健康服务对象后,沈富琼还带领卫生院人员每季度开展2次随访工作。一次次排查和随访,也让她经历了从“白衣天使”到“黑门巴”的脱变。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优秀事迹4
和倩如用心用情驻村帮扶,共釆集贫困户信息1719余户,动员外出务工、入户讲解扶贫政策1000余次,办理群众来访、撰写证明、申请材料820余件。积极走访特困户、残疾户、辍学户、孤寡老人户等群体达400余次。
以莽莽群山为背景,穿上傈僳族服装的和倩如成为浪坝寨村的第一位女主播。她与网友聊当地的民俗文化、人文风光,直播怒江各族群众背着山货过溜索情景……粉丝观看量累计超过几十万人。浪坝寨成了“网红”村,玉米、高山稻米、火腿、草果、核桃等藏在深山的绿色无公害农特产品,通过网络直播走上了城市市民的餐桌。
2019年4月,和倩如离开浪坝寨,但她的直播之路并没有因此中断。她在工作之余,成为怒江州文明实践中心的志愿者,经常给全州的农村妇女、创业青年等讲授网络营销的课程。2020年4月,她被派驻到锦绣社区开展驻点帮扶工作,她的直播内容也随之增加,通过指导社区开通微信视频号开展“社区大讲堂”直播课,家风文明、劳务政策都被囊括进来,社区搬迁群众渐渐习惯了从直播中获取知识。利用网络,和倩如连接起一个个小家。
通过互联网思维,和倩如先后带动浪坝寨村樱桃农户户均增收1000元,刺激带动乡村旅游消费达50万余元;带领村民发展社交电商帮助销售农产品,自发组织电商培训2000余人次。她广泛招募“村民网红”作为网络主播,通过直播怒江民族民俗文化活动“上刀山下火海文化节”“怒江澡堂会”“像傑族阔时节”“浪坝寨村樱桃釆摘体验”等,在线观看粉丝人数超过200余万,对促进怒江文化走出大山做出积极贡献。
不仅如此,她牵头参与社区的组建工作、积极为安置点儿童爱心募集资金投入社区“暖心公益课堂”的建设、爱心募集物资2500余件、建立社区“志愿者智库”开展法律援助及心理咨询服务、通过小鹅通平台搭建线上感恩课堂、牵头引进怒江州泸水市健康扶贫“1310”项目为全市提供中西医结合治疗保障服务。
“我深深地热爱我的家乡!怒江之美,美得醉心;怒江之险,险得惊心;怒江之贫,贫得痛心;怒江之难,难得揪心;怒江之变,变得欢心。”“我将持续把脱贫攻坚铸就的勇敢奋斗精神、钉钉子精神、同舟共济的互助帮扶精神,践行到基层工作中,继续把青春书写在乡村振兴的大地上!”和倩如说到。
六年来年来,和倩如一头扎进驻村帮扶工作,通过解决一桩桩“鸡毛蒜皮"的小事,架起通往乡亲们心坎上的“连心桥”;她用心用情、以智慧和情怀带头发展起一处处扶贫产业,鼓起乡亲们缠在腰上的“钱包”,她也成为了绽放在怒江这片高原中的铿锵玫瑰。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优秀事迹5
在不少人的刻板印象中,80后和90后年轻人工作起来经常嫌脏怕累、挑肥拣瘦。但是谁能想到,研究生毕业的姑娘家,会选择去鸡窝牛棚里工作。
2010年,赵剑从山西农业大学硕士毕业,就做出了这样选择。她来到太原市尖草坪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从事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做这份工作,需要经常到养殖户家里给畜禽采血。每到春、秋季,赵剑在养殖场一待就是半个月,刺鼻的气味让她好几天身上都是牲口的粪便味。朋友聚会她不敢去,回到家,还会遭到孩子嫌弃。
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让赵剑印象深刻。尽管动物防疫部门有应急预案,但现实情况异常严峻。那次疫情处置就像一场战斗,赵剑以专家组成员身份,第一时间到达疫点,对病死猪进行剖解、组织采样,对疫点、疫区进行环境采样……疫情处置共持续45天,到解封那一天,她才松了一口气。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cailiao/59063.html